药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6:37:13

药学生

药学生范文篇1

本文作者:王卓蔡和平黄瑾杨黎孙华君高申工作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本届学员的见课时为1周(共5个半天时间),学员人数有88名。作者设计了在本院临床科室见习4个半天,共8个临床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提前布置标准格式的药学病例分析作业,见习完成后举行分组和集中病例分析、讨论和报告的方案。学员分组及教学分工88名学员均分为8个小组,每组选定1名组长,配合本组学员的教学组织和协调管理。教学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分工协作进行,临床医师负责病例的床边问诊、病史回顾及诊治分析,临床药师负责启发学员药学诊断(pharma-ceuticaldiagnosis)分析和药学服务计划,负责组织和辅导分组讨论及集中病例分析汇报。时间分配及教学内容安排为保证教学效果,每个病区同一次教学仅安排1组学员,故4天内每组学员分别仅在4个病区轮转见习。每个病区每次准备2例典型病人,由带教医师进行床边问诊和病史归纳总结训练,并每组安排1~2名学员在老师的辅导下对1例病人进行问诊练习,其他学员在旁边观摩、记录并补充。临床药师在病区的带教内容主要为启发学员对病人的用药史、药品不良反应(ADRs)史进行询问和归纳,并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进行药学诊断分析,归纳药学服务的要点。病例分析作业项目考虑到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体格检查等操作的技能学习和培训,故在临床见习时对病人的体格检查,仅由带教医师进行示范教学,不要求学员进行训练。故学员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如何与病人、医护人员的沟通,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与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有关的资料。如何通过这些资料,总结病人药物治疗特点,提出基本治疗原则,并利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对目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进行药学诊断思维训练,继而针对其提出药学服务的主要要点。具体地说,要求每位学员在每一临床科室必须认真听讲并实际训练,获取具体的病例材料。每人至少在每个科室完成病例分析作业1份,即共需完成4份作业。病例分析作业的项目主要包括五部分:病人基本情况和主要病史分析,病人用药史和ADRs分析,病人现用药方案及其评价,病人药学服务要点分析,病例学习后对药师职业的反思。病例分析分组讨论及报告会先进行各小组内部的病例分析讨论会,每组从轮转的4个临床科室内学习的8例病例中选出4例,分别派学员进行病史摘要报告和以药学诊断与药学服务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病例分析,继而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每组由1名临床药师旁听,并进行必要的辅导,就病例补充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总结,以领会教学及技能培养的重点。集中的病例报告会是由各组选定1例病例,制作成PPT并派1人代表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病例报告,继而由医院的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学院的药理学带教老师联合组成的评委组,就其报告的病例进行提问,分别就药物相关问题提出疑问,由报告人现场解答,必要时现场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最后由评委根据实际表现给出最后得分。

学生的自我评价分组见习作业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内部成员的协作与配合精神,在对各自学习效果和取得成绩的评价上,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作用很重要。为此,在小组作业完成后,首先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为每个成员给予评分(score1),重点依据每个成员在临床见习中的整体表现和对集体成果的贡献情况来打分。带教老师的评价药学带教老师是整个见习计划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在分组讨论中,带教老师认真聆听每个学员的口头报告,及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给予启发和辅导,以进一步规范其病史的总结陈述以及用药评价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同时,带教老师还认真阅读每个学员完成的书面病例报告作业,并根据其完成质量给予评分(score2)。评委组对病例分析报告的评价在见习期最后阶段,每组制作1例典型病例分析报告的PPT文件,并派出代表进行现场口头陈述和分析,由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理学老师组成的评委组对其进行现场提问,并对每个报告的质量和报告者的表现进行整体评分(score3),该成绩作为该组学员的集体得分。每位学员的个人成绩(score4)是由学员自我评分和带教老师评分的平均值作为个人得分权重,再乘以本组集体得分所得出的分值,即:(score4)=[(score1)+(score2)]/2×(100%)×(score3)。结果与讲评所有的学员都积极投入到这次临床见习中。由于教学和考核方案设计比较细致,学员对这次见习有较大的兴趣,每个学员都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并且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临床学习阶段,他们能遵守安排和规定,主动求教,并争取机会与病人交流,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在病例分析书面作业完成方面,学员能够针对具体的病例归纳、整理临床获得的信息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并主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整理和充实自己的作业与报告。在小组讨论阶段,学员们的热情也很高,在一位同学报告的同时,其他同学能够认真地聆听并积极地给予补充和建议。最后,在小组代表的演讲报告中,演讲者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推举者,并且能够充分应用自身优势和努力,为集体获得最好的成绩。每个环节中,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小组的成绩不相上下,每个同学的最终得分也差距不大。各组学员的得分分布情况见图1。图1各组学员的成绩分布情况Figure1Thescoredistributionofstudentsineachgroup在病例报告会的最后,分别请评委组的医师代表、药师代表和药学院药理学老师分别对学员的整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讲评,使学员对自己的优缺点得到具体的反馈,并获得具体的认识。在教学结束后,为了对这次教学尝试进行全面的反馈,作者还对学员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各种评价、建议和看法。

带教老师药物治疗学是针对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自2001年起为药学本科生开设的新课程。然而,课程设置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先由临床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并且无临床见习环节。尽管临床医师授课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和新颖性,可以将临床最新的诊治指南融会于具体授课中,并且列举出具体的病例资料以加强学员的理解程度,但是药学专业的学员从来没有机会接触临床,无法亲身感受临床药物治疗的实际情况。因此,临床见习是帮助学员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2009年起,药学院安排具有医学学历背景的药理学老师承担药物治疗学的理论教学,尽管其对药物治疗学的理论和机制讲解得比较深入和系统,但学员反映该课程的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尚存在距离。此时增加临床见习更显得必不可少。然而,由于药理学老师多年不从事临床工作,甚至对临床现状比较陌生,故无法胜任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虽然在临床常规工作的临床药师应该承担起此项工作,然而由于其人数较少,且仅分布于少数局限的科室,故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带教能力。在这样特殊的阶段,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相互分工协作,分别承担临床见习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并且最终将对病人进行的药学诊断和药学服务作为药学本科生重点训练和作业的内容,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本届学员的带教证明,这样的教学组合得到了绝大多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也将是最近阶段临床药师师资不足条件下的较好方式。见习方式与时间安排本次见习由于课程与带教单位的工作需要,安排在了理论课教学的中段,并且时间压缩至短短的1周。虽然较以往无临床见习有了进步,但也突出地暴露出缺陷。比如,学员事先未系统接受问诊、与病人交流、药历书写要求、药学诊断要领、药学服务计划制定的思路与重点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而对学员和带教老师的压力比较大,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尽管在病例报告会上,学员们尽可能地发挥成员互助的优势,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病例及相关问题,但其在解决方法及其细节,以及可行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在见习安排中,一方面应尽可能延长时间,使学员能有较充裕的时间仔细学习和体会临床工作的经验;另外,应在理论知识、包括相关技能的理论培训后,或同步分段进行相应实践的见习,这样其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会更加好。第三,集中的临床实践从组织上更为方便,但是由于学员集中,多数人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一如实验室的示教实验一样,不动手而仅靠观摩,仍然不能使受训者有具体的感性体会。因此,在今后可能的条件下,可以采用非集中的、或更大范围内而时间相对分散的学分制见习方式,即学员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到更多病区参加临床教学查房,以及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学习,积累到一定的学分后再申请进行考核。但这依赖于临床常规的教学查房开展情况;考虑到药学本科生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临床药师更广泛地开展日常工作和带教。作业形式本次见习采用了完成书面作业和口头分析报告相结合的作业形式,目的是既训练学员书面分析总结的能力,又能考察其口头表达和答辩的能力,这是临床药师实际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由于学员在事先未接受过系统的问诊、交流等技能培训,故对这方面并未纳入考核项目,仅仅是让其观摩和在老师辅导下进行尝试,最终体现在获得信息的书面作业中。对于规范化的药历记录,目前在中国临床药师的工作中比较重视,但尚无标准化格式和要求,主要局限于教学培训和自我积累,故作者采用了提纲式作业,启发学员正确地获得和准确地记录必要信息。这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让学员对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综合反映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培训和自我训练的效果。评估考核方式为体现本次见习教学以病例为核心和分组协作的特点,本次见习教学中,评估与考核的形式也是较为复杂的。例如在评分考核中,既包括了对书面作业的考核,也包括了对口头报告总结和分析能力的考核;既有学员自己的相互评价,又有带教老师的评价,最后还有来自医药各个专业带教组合的综合评价;对于每个学员的考核成绩,既包括了自己努力的成分,更体现了如何在小组作业中积极协作,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成分,这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善于与各类同事相互协作和沟通的基本要求,以及自身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使学员从短短的见习中体会到,做好一名临床药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自我训练、不断学习、吃苦耐劳以及与人协作的内在精神。见习教学的效果本次见习由于带教力量、课程时间安排、作业设计等方面还有许多事先未能充分考虑到的问题,因而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学员的表现方面,他们对临床比较陌生,药历书写不规范,讨论重点不突出,目的不够明确,希望在今后的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但学员对临床和临床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对带教老师的医德和教风表示钦佩,受病人坚强意志的感染,增强了职业责任性和神圣感。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医院药师,还有部分面向药品的生产、经营、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即使是医院药师也可能分布于制剂、调配、管理、科研等岗位,只有少部分直接面向临床。即便如此,今后中国医院药师的趋势是向临床转型[5],而且即便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如果能够对临床一线、临床病人的真正需求有所了解,必然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积极作用。因此,此阶段的教学内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会对今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进行有益和必要的尝试和准备。

药学生范文篇2

药学专业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多以侧重点应放在药学学科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方面,从而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较佳的医学人才。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医学院校,没有重视理论知识+实践,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因为药学专业药理的知识结构非常复杂,且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同时,药物效果比较显著,在开展药学课程时,不能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并且考虑到实验成本,所以会减少相关物品、材料的提供。这时,学生无法合理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活动中,进而对学生操作水平,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2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优势研究

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热情,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与此同时,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可提出具体的问题,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学生,可促使学生深入分析、研究学习内容、教师提出的问题。此时,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2.1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任务型教学法,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布置任务方式时学生带着问题、目的进行学习,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这个过程,利于学生对任务内容感兴趣,深入分析学习的内容,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2.2可构建知识体系。药学专业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充分发挥其脑、眼、手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验证等,从而完成任务[1]。该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每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完成教学内容后,教师对学生实行任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对任务完成情况予以客观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2.3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保证病例内容的可信度。然后,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布置具体的任务,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对其日后的学习、工作,均可打下良好的基础。2.4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组织医学任务教学活动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布置机体任务。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分析问题,演示患者就医的整个过程,学生间相互能够合作、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1利于教师更好的构建教学任务的方案。教学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效借助任务教学法的作用,构建任务教学的方案。主要的目的: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技能,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对其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行了解,从而制定不同等级的教学方案,促使所有学生均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能够加强实践,遵循课程设置的目标,组织教学活动。3.2可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凸显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当前,教师组织药学活动时,可以预留学生一定的空间,转变在课堂中的定位,如: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通过设定问题,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凸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理解,禁止过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必要是可给予一定的指导。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合理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3.3加强实践。各类任务模块,均应该选择对应的任务。教师经创设情境、模拟实验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学习内容、布置的教学任务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对药理特性进行分析,经案例分析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药理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分析[2]。实际实行操作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操作,课后及时进行评价,主要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予以评判,进而及时找到任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问题。3.4需要合理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方面,对于学生均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期间,应合理的把握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数量。因为过于简单/复杂的任务,均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无法提高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的自信。而任务量过多,也会构成反作用。这时,学生容易以逃避、敷衍的态度处理问题,且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4结语

药学专业实践性特点非常强,在药学专业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针对于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置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便确保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能够接受。然后,完成教学活动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从而保证药学教学的实施效果,提高药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成素香.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7(14):175.

药学生范文篇3

一“、药德”教育的重要性

药学事业是与人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事业,药学事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而且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观念,对工作对事业要极端负责,能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和患者的关系,保证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我校开设药学专业二十多年,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药品生产、检验、营销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及珠三角地区的制药企业、连锁药店和医疗机构。在二十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药德”和“药技”的有机结合,德技并重,德技兼修,相辅相成,既注重学生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更重视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养成。

二“、药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药德”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检验、流通、应用、监管各个环节,结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药学学生的“药德”教育,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药品生产环节的“药德”

生产出质量符合既定标准的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质量所需要的药品是对药品生产人员基本的道德要求。为确保药品质量,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学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认真、自觉、严格地用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款来约束和规范生产过程和自身的行为,这既是法规和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也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道德要求[5,6]。

(二)药品营销环节的“药德”

在药品销售环节中,药学工作者应严格遵守药品经营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现行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条款来约束和要求自己。为了确保药品采购、分装、销售中的质量,首先要从药品购进的源头把关,在药品的招标采购中,坚持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以保证采购药品的质量。在药品零售环节,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品,将维护患者生命和公众健康作为最高道德行为准则。在药品价格方面,要讲究信誉,严格执行药品价格的有关规定。

(三)药品检验环节的“药德”

药品属于高技术产品,成分复杂,检验难度较大,药品检验人员在质量检验时,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质量规定的标准检验。同时,必须保证药品质量达到和符合最优标准。必要时,要深入到生产、经营、使用第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摸清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和问题,保证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修订药品标准工作中,应深入了解药品的有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对药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应严格控制,对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大、不宜生产使用的品种,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停止生产、停止销售和使用的建议。

(四)药学服务环节的“药德”

药学服务是药品周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在医疗机构从事药学服务的人员,还是在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药学服务的人员,都必须从维护患者生命健康、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的高度,重视药学服务工作,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药物,主动、耐心、认真、细致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和长期用药。切忌麻痹大意、敷衍塞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保证药物的安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药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药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把“药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关键时机,积极开展“药德”渗透

一是入学教育,通过参观企业、医院,让学生了解药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特点,了解药学专业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方向,在整个专业教育中渗透“药德”;二是军事训练,在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期间,学生接受军事化训练和管理,强化纪律和规范意识,为“药德”学习和教育奠定基础;三是社会实践,通过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医院、敬老院和药店等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增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四是志愿服务,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药学工作者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二)专业教育,初步引入“药德”教育

在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注意引入“药德”的基本理念,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做报告,通过往届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教育,通过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献身专业。一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产生职业自豪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的同时,引入“药德”教育,强调立德树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药德”才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三)校内教学,全面融入“药德”教育

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融入专业理论教学方面,首先要研究教学内容,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和有利时机,适时进行渗透,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启发和熏陶。例如,在讲药品概念时强调药品的特殊性,结合近几年发生的严重用药事故,讲解药品质量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具有药品质量意识和药品安全意识;在学习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让学生树立法定药品标准的观念,意识到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国家必须制订统一的、强制的药品质量标准。使学生建立明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底线,学法、知法、护法、守法。在学习药品生产技术时,引用药品安全事故案例,强调GMP和严格履行药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重要性,明确遵守规范规程既是法律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在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要注意从实践教学环境熏陶、制度规范、工作体验、监督考核等环节入手,提高“药德”教育的有效性。一是要建设真实性、生产性的实践场所和环境,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注重和突出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充分发挥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二是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用制度规范思想和工作,提高践行“药德”的自觉性。三是注重实际工作的学习和锻炼,通过实际工作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和警示学生。四是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适时监督考核,做出客观评价,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反馈纠正。特别是对涉及职业道德的相关问题要及时纠正,通过不断的正负激励和纠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是非观念。

(四)校外实践,不断强化“药德”教育

经过半年以上的校外实践教学,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在实习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实习单位的严格要求,学生的职业道德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内化,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例如学生在药品生产车间实习,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规范操作和安全问题,学生必须严格按照GMP要求和岗位操作规范,完成生产过程。否则,很可能造成返工或者废料,甚至召回等问题。学生在药店实习,每天进行药品的入库、保存、盘点、陈列,指导不同特点的顾客合理用药,学生要严格按照现行GSP的要求,进行规范的进、存、销等工作。

(五)导师负责,实施个性化“药德”培养

我们采用“专业导师管理制度”,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了专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理解专业,规划学业,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专业导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校外实习期间均有专门的导师负责指导,解决他们思想和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针对在学习、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与伦理、道德、“药德”有关的问题,导师能及时开展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药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马彦 徐刚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易,邱吉.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建梅向敏.西方发达国家药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药学教育,2009,(25):12.

[3]邓昌大,肖学文.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58.

[4]于美亚.国外药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93.

药学生范文篇4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实习-就业一体化是将实习和就业有机融合、产学研结合[1]的职业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践中上岗操作,将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迅速适应职场和社会,达到从业要求,顺利实现从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不仅能破解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招聘难的困局,满足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美好愿望,同时实现了学校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育人目标,促成了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合作共赢的局面[2]。实习-就业一体化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从政府到高校都已形成普遍共识[3]。药学是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药物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药学专业人才广泛的市场需求,为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药学类专业高职教育在遵循普适性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还应该摸索寻找适合药学类专业发展的特殊性规律和教育途径,探索和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药学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目前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诸多弊端的有效途径[4],对于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不可或缺[5]。进一步加强对高职药学类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是当前应当认真审视和思考的重要课题。药学专业人才广泛的市场需求,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解决医药行业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就在于高职院校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1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校药学类专业建设发展迅速,先后设立了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草药栽培技术等专业,药学专业群基本形成。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借鉴德国的BBS模式(berufsbildendenschule)、加拿大和美国的CBE模式(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英国的BTEC模式(thebusinessand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l)、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模式以及国内“工学交替”培养模式、“2+1”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尝试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初见成效。学校分别与1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营销企业、省级医院制剂中心、药检机构、医院等单位签订了长期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药学类专业学生坚持开展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带薪实习,获得合理报酬,实习结束时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意愿签订就业协议。2018届144名实习学生中,8名自主实习,其余136名学生全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为10个月。

2效果调查与分析

建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机制是顶岗实习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对毕业生顶岗实习状况等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分别召开实习生和企业指导老师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反馈实习效果。2.1学生自我评价结果分析。发放开放式问卷136份,覆盖面为94.4%,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为97%。调查范围涵盖了除8名自主实习以外的全体实习生。调查内容分为技术层面能力素养的提升、非技术层面能力素养的提升、对学校和企业的诉求等3个模块。2.1.1技术层面能力素养的提升共设计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实践动手能力、技能应用能力、技术推广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实习成果和效果自我评价等10项指标。图1显示,学生反映各项能力和素养均有提高,其中占前4位的是专业技能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认可度均在88%以上,对实习效果的认可度达到85%。2.1.2非技术层面能力素养的提升共设计职业道德、企业文化认知、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决策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10项指标。图2可见,学生对10项指标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占前4位的是企业文化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认可度均达到88%以上。2.1.3对学校和企业的诉求学生对顶岗实习普遍持肯定态度,对学校的实习安排和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基本满意。多数学生顶岗实习给自己带来了较大变化,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行为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是对自身的反思[6]。顶岗实习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务实和成熟。学生希望学校加强与实习生的联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维护实习生的利益,增加三方互信。同时希望学校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学生希望企业加强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实习待遇,同工同酬,增强吸引力和稳定性。2.2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结果分析。发放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回收率为98.2%,覆盖到11个实习单位。共设计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生活纪律、团队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对企业的贡献等10项指标。图3显示,企业对实习生各方面的表现基本认可,其中认可度占前4位的是工作表现、团队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2.3学生签约率的调查分析在11家实习企业均有签约留用的实习生,66名学生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签约率达到45.8%。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突显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学校提供的顶岗实习平台,让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领域、提升了专业技能,更让他们赶上了“校企合作”这辆就业直通车,开启了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向,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梦想。

3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由于学校高等药学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产学研结合尚处在初级阶段,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3.1校企合作层次低目前建立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多数仅停留在完成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上,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参与程度不高,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的不多,缺少更深层次的合作,力度不大。对长远和整体利益的把握,受到校企合作目的、直接利益和自身地位的限制,企业的热情比较茫然。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推行存在诸多障碍。3.2实习就业指导队伍薄弱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主要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但学历、职称偏低,对学生的指导以经验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为主,理论指导勉为其难。学校选派的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际操作经验,同时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指导工作不到位,与企业实际要求存在差距。就业指导队伍力量薄弱,对药学类人才市场需求缺乏调查,对学生求职的个性化缺乏了解,指导方法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就业指导课流于形式。3.3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不健全学校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评估缺乏系统研究,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评价指标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具体的观测点,顶岗实习的安排、实习过程及实习成果、效果等没有涵盖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岗位技能等因素。评价标准空泛、笼统。各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趋同性严重,缺少专业特色,实结和实习报告成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无法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实习质量。

4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实习-就业一体化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如何在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潜心研究,精心谋划。4.1强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4.1.1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学校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反过来,应该从专业设置出发,从省内外遴选声誉高、效益好、实力强的优势医药企业,寻求适合药学类专业实习的岗位群,以岗位群为主线建立起能提供足够实习岗位数量的校企合作企业群,让学生在同一岗位可从多家企业中选择感兴趣的实习单位,进一步直达就业。4.1.2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对接实训-就业一体化是校企合作的低级层次,向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升级是其必然选择。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性学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7]。这一模式能够更加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度结合、课程与实训有效整合、实训与科研有机渗透、实习与就业紧密挂钩,提升教育资源效益的发挥,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是药学类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强化教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技术服务咨询能力、创业教育能力、专业建设开发能力、项目课程教材开发能力等6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是加速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的关键内容。校企人才互聘、研修考察、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企业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培训、综合素质培训、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的有效途径。4.3建立健全实习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按照界定→测定→分析→改进与控制模式,对实习-就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界定:理清实习教学涉及部门人员、实施环节、各人员职责、各环节目标。测定:通过座谈、问卷、客观数据(数据平台)分析现有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统计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签约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找到影响实习-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改进与控制: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进行干预、改进。

5结语

5.1政府和高校都对学生的实习-就业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甚至从国家的层面制定了各种政策和制度来保证实习-就业的实施,为校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5.2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与工作环境的真实性、工作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对学生而言,通过在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质量检测、药学服务等不同岗位上的顶岗实习,提高了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增强了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对企业而言,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避免企业出现人才短缺的困境;对学校而言,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校的就业率[9],明显扩大了办学的社会影响[10]。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推进,让学校的就业指导有了真实情境,增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3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具备社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锻炼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通过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完成从专业学习到社会就业的过度和转变。运作好这一有效模式,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44-46.

[2]金家康.技工院校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5(25):247-248.

[3]付海军.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7(8):121.

[4]李成宏,张银萍,赫欣,等.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药学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12-13.

[5]王昊.构建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10):151-152.

[6]付海军.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7(8):121.

[7]陈雪峰,顾准,刘尚莲,等.高职化工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跟踪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19-121.

[8]程斌.构建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4):9-11.

[9]刘学文.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56-57.

药学生范文篇5

关键词: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校学生规模,还是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我们都居世界首位。随着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层层深入,政府对高等教育愈加重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日益关注。在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目标的提出,从而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十分明确肯定了教育,尤其是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直接责任,也为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和主流理念,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国竞相提出产业升级换代内在需求,中国医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和参与其中[1]。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单元,大学只有真正融入教育国际化理念,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实践活动,才能在国际化教育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具备世界性竞争力。高校如能抢先抓住教育国际化这一重大机遇,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就获得了参与教育国际化竞争的优先权,最终就有可能赢得教育、科技和服务的国际化优势。

一、教育国际化,产业全球化

从成本效益角度,推进具有高校特色、引领社会需求、符合全球潮流的在地国际化战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第一发展阶段的最佳选择。而“在地国际化”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时期有机会接受国际理念与跨境文化的影响来提升自身能力和资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的需求。”无疑在地国际化的重点在于自有学生的培养国际化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海外短期如一周半月文化考察和教学体验项目,也可以是效果更好的学生交换项目,本科生、研究生的在长和规模上有差异,从而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够得到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认识[2]。诚然不同层次的学校也面临着一些认识和经费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家庭来共同解决。仅有本校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发展这还不足以完全体现国际化,我们还必须扩大国外生源的本地教育和培养,实现外国学生的在地国际化。因此我们提出申请开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教育计划,得到当时学校分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发起药学国际化教育,还与本地国外商会活动有关,他们在非洲大陆经营多年,发现很多国家医疗水平整体落后,常用药物短缺,药学人才严重缺乏。原本考虑与国内药企联合在非洲建立药厂,而人才培养得先行,因此也就与我校联系是否可以招收当地学生来我校药学培养,学成后回国到所办药厂工作,这样如能招收学生并培养,学生就业也解决了,会形成良性互动。如此好的机会,更加激起我们兴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培养的兴趣。然而后因商会所在国发生战乱,药厂没有办成,而我们留学生教育事业却做了起来。

二、内外调研,构建方案

对于本土药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本省及邻近地区的医疗单位、药物生产或营销企业、研究院所等,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开放视野的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而药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和药品供给与销售和使用情况,都是影响我们制定培养方案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通过对生源地国住中国大使馆的文教参赞,函询药学产业和药品销售使用情况,同时也从网络收集可能的生源地的大学目录,查询世界上涉及药物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献,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药物研发和使用水平及科研人力情况。这些是从学生角度来考虑制定培养方案。另外,国内综合性大学或药科大学,举办药学留学生教育较早,而医科大学药学院举办则当时少,我们对仅有的几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通过这些调查,结合我国药学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以及学校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实践,我们构建出药学留学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参考我国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留学生来源国家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及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国际化要求,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生产、药品检验、药物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分160的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培养方案。同请有关部门、专家和课程负责人进行多轮讨论完善,最终定稿实施。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将结合学院学校实际,紧抓发展趋势,更新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促进我们本土和留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提升而不断努力。

三、广泛宣传,稳定招生

我国的高等教育迄今也才一百多年的历史,与欧美相比,整体还处于发展时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处于逐年彰显的趋势和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前景可期。同时我们的大学在世界上的名声还不够响,因此还需要我们主动宣传。为此我们建立全英文网站,拍摄双语宣传视频,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通过各种途径和场合进行宣传,无论是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还是部级论坛,也不轻视本地商会途径。有了第一批学生之后,这些学生就是我们自带的宣传队,如今我们每年招生规模稳定。拓展招生生源,促进学生回国就业或继续深造,实现良性互动。四、自培师资,外训提升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打造一支水平高、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成为增强我院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发展国际化教育需要依赖大批爱岗敬业、德业双修的教师,教职人员的素质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改善教师队伍的国际性学缘结构,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素质药学人才提供保障。我们先后派出老师出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国外学习与工作的经历能够使老师们开拓视野,吸收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途径和措施,虽然年青老师的英语水平和授课的技能技巧得到提升,但是还必须要进行考核,持证上岗。所有从未进行英语授课的老师,必须通过学院组织,院内外专家评审的试讲和教学设计审查合格后,方能登台授课,否则就先进行随堂听课,或者参与实验教学的训练,再次试讲通过方为合格。不仅就此把关而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督教、督管和督学。教学督导工作是根据国家教学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过程”[3]。监督与指导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内涵。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控制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们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机构是相对独立于其它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是专家咨询性组织,具有灵活性、沟通性、学术性与非行政性特点。我们教学督导工作在药学留学生教学中是持续不断的,具备规范流程和档案保存,督导信息具有及时性,实现螺环管理。教学质量是留学生教育赖以良性发展之根本,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事关学院学校声誉。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督导,有督重导,在与教师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更应侧重于激励引导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的理念、方式方法、技术技巧,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都要加以肯定,尤其是注重从“三教”中心转向“三学”中心的督导。发现教学工作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督导专家深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流于形式,使督导工作真正起到咨询指导的实效。经过这么几年的执行,所有课程都上完至少一轮,对于后续留学生教学,老师们更能驾轻就熟。

五、课程建设,注重实效

作者作为药学专业留学生授课的一线教师一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学和药学留学生教育工作,发现在留学生的“教”与“学”中,通过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水平,更能促进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继而极大地提升药学专业留学生学习效果。在留学生教育中大力推进数字化英文教学资源建设,丰富留学生的教学资源,亦可实现药学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最终提升留学生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先后为药学专业留学生课程建设进行课题立项,不同课程已经完成了数字资源本身的建设,部分已经挂在不同平台进行教学运行,将借助全省统一平台,扩大使用效率和惠及面,同时向本土学生开放,也向国家课程建设的“双万”目标靠近[4]。

六、实践教学,院企协同

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药学类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人才培养中“三基”之一,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实验教学体系是否合理完整,将直接反映本专业是否能够培养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药学人才。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习惯和信仰、教育背景和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但实践动手的意识一般较强,在实践教学设计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留学生的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中,如果因为兼顾学生的基础而大大简化实验课程,将降低留学生培养质量;如果实验室平台使用的仪器、试剂标识都仅用中文,也不利用汉语水平和基础还缺乏的留学生使用和操作,甚至导致实验事故发展,因此我们都提供双语标识。更不能进行中外学生混合教学,这样存在语言交流、课堂管理和教学效率的问题。我们药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框架与国内药学本科生趋同,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留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思政系列课程、英语课程和体育课程,相对教学周数充足。在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本专业留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情况,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药学相关实验技术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态度,尤其注重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内容,从而培养留学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起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的留学生实验平台,并为之制定一系列严格具体的留学生实验操作和评价规范,促进留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上述侧重于校内实验,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毕业实习,时间较长,面临挑战更大。过去我们实习医院和药企,都是本土学生带教,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医药药学部和药企人员,请新东方老师进行语言培训,进行带教指导,明确带教内容和任务,并通过学生进行反馈和实践操作的考核,监控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效果,为继续完善提供基础。通过实习教学检查,既与实习带教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问卷调查双方的情况,有助我们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和项目,促进院企双方在留学生培养中的协同性,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七、实施留学生教育,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提升

通过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的施展,师资队伍的建立,也为本土学生的培养带来新的变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国人自信地迈出国门,而语言能力无疑是制约其交流和宣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生未来就业、深造、创业是否在华夏大地难以期许,但是大学奠定坚实的沟通交流的国际通用语言基础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因此我们借助留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在本土学生所有课程逐步开设双语课程,内容可以从一章开始,逐年增加,同时提供5-10篇该章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供学生选读1-2篇,提供大量英文练习供学生们选练,这样一点一滴来慢慢浸润式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专业英语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如所有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在课件中都必须著录英文术语,而且在考试中每门课都要求进行术语匹配的选择题5道,涉及至少二十个专业英语词汇或知识点。我们学生整体的基础比起一流大学的还存在距离,完全英语授课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中一个小小的举措,虽然不会立显巨效,但终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思维发展。

八、展望

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我们已经走过6个春秋,第一批“产品”也即将上市受检。他们中有多位同学已经开始申请本校或外校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有准备回国开展药学服务,产品引进中国的,还有同学语言能力很强,准备作为两国间的商贸交流做贡献……。在这些同学四年的学习中,他们也深深地打上了本校烙印“有温度有情怀,能做事能创新”,他们将是我们学校学院的新使者。如何让我们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的路越走越宽广,培养的层次越来越高,为学院学科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新时代药学教育的国际化谋新篇,我们需要新行动、新方案、新战略,体现温医人的新智慧和新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波,钟之阳,赵蓉.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58-64.

[2]张伟,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7(03):10-17+120.

[3]王思思,郭丽君.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制度效用分析———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8(06):30-35+94.

药学生范文篇6

【关键词】实习和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措施

我院药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研发和检验等岗位、药品经营单位的采购销售和业务管理等岗位、零售连锁药房的药学服务和健康管理顾问等岗位、药品检验机构质量鉴定等岗位、医疗机构药房和药剂科等岗位工作,工作专业性较强,注重理论知识和实操的结合。根据近3年我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经过调查,本人分析了影响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影响药学类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因素

(一)学校和二级学院方面的原因。1.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医疗保健制度日趋完善,药品生产新技术、设备和研发技术、药学服务新模式都在经历革新和转变,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滞后于市场,难免不能及时对接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出现“学不能用、用非所学”现象,尤其是药理学课程列举的药物,有一些在临床上已被淘汰。2.实习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我院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由招生就业处统筹,各二级学院负责其所管各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过程管理具体工作。二级学院领导、干事和辅导员在过程管理中,主人翁意识不够强烈,还停留在由招生就业处直接管理的阶段,导致毕业生实习就业指导力度欠缺,遇到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事宜需要处理时,二级学院相关教师不熟悉流程,有时甚至直接转给招生就业处解决,很长一段时间导致工作进度、实习就业质量提升缓慢。(二)学生方面的原因。1.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生没有意识到实习重要性,在校期间没有将学习放在心上,再加上药学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学等,课程晦涩难懂,学生更加没有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2.实操技能不熟练。对于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在校所学的知识大多未形成直观的认识,在学校实验实训室进行的操作和培训毕竟有限,并且与药厂、药品经营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存在一定差距。由学生身份转变到单位工作人员时,难以适应实习单位的技能要求。3.择业观和择业心理不成熟。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迷茫、自卑,身份的改变带来的不知所措等原因,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在校积累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能不熟练,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单位和岗位要求;②盲从,高职学生心智不成熟,缺乏对即将面对的行业、单位和岗位的了解,较少得到二级学院、就业指导部门在职业能力、职业规划和发展等方面的引导,容易出现扎堆实习、就业的现象。

二、提高实习和就业质量的措施

(一)学校和二级学院可采取的措施。1.拓宽思路,把行业专家“请进来”。加大调研力度,了解行业和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特性,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教学,从源头上杜绝课堂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保证专业教学和实践与行业需求相契合。2.实施改革,让本校老师“走出去”。根据我院实际和专业特色,分批次、分时段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确保专业教师自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识、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再将自己的本领传授给学生。3.加强实习管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二级学院相关领导、干事和辅导员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在招生就业处的统筹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替学生“打前战”,全程参与企业调研、实习管理和就业跟踪的系列工作中来,真正为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助力,促进药学类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二)学生可采取的措施。1.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根本,是指导实践的基础,药学类专业发展速度和理论知识内容更新速度都很快,学生不光要弄懂弄通学校开设课程的知识,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学习行业先进知识。2.掌握实操技能。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和技能并重的人才,到实习就业岗位后需要学生真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例如,零售连锁药房健康管理顾问岗位需要学生运用药理学相关知识、根据顾客描述的症状进行简单的用药指导和咨询解答;药品经营单位销售管理操作规程的正确理解和操作;药品储存养护、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指导与监督管理,等等,都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一一对应,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反复强化。3.端正择业态度。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即将从事的行业的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需求和标准,努力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兴趣,适应药学类专业行业提出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

总之,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现状不是学校或者学生某一方面因素造成的,要解决实习就业过程遇到的问题,学校和学生方面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挖掘对策,同时积极寻求实习和就业单位的参与度,从而真正实现多方联动、促进实习就业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雅静,汪岩,董漫.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23).

药学生范文篇7

关键词:药学专业;专业应用能力;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不断涌现,临床对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的不断扩大,执业药师制度的推行等对药学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增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方面的途径作一交流探讨。

1在基础教育中合理地渗透药学知识

药学专业学生在接触专业课之前,要掌握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这4门课在专业基础课中的比例约占45%,是药学专业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接触这些基础课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穿插药学知识,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地渗透药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质量

2.1合理安排实验顺序

学生应首先熟悉实验技术理论,准确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因此,第一阶段的实验内容应为实验室的规则、实验基本操作和滴定练习等,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养成规范化工作和研究的习惯;第二阶段应开设定性和制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实验基本操作,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第三阶段应开展定量分析实验,使学生在熟悉化学仪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定性的理论上升到定量的概念,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第四阶段应开设现代化学技术实验,使学生接触到一些先进的电子分析仪器,如自动电位滴定仪、分光光度计和差热分析仪等,从传统的玻璃仪器过渡到现代的电子仪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便利,而且可提高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勤于思考I;最后应开设综合实验,并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意识。

2.2强化专业技能

实验教学既要保持传统化学实验基础性,又要加强药学性和现代性,在高年级学生中注重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分析化学应重点强化常用试剂的配制,恒温水浴锅的操作,阿贝折光仪、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22型、754型、全自动扫描仪)、杂质检查中纳氏比色管、砷检测器、氧气燃烧瓶的使用;有机药物化学应注重熔点测定、蒸馏、抽滤操作、萃取、薄层层析、柱层析等技能的强化;药剂学应注重称量、干燥、粉碎、混合、过筛、制剂单元操作等基本操作的训练,压片机的使用,湿法制粒机、胶囊充填机和安瓶自动灌封机等设备的操作;药理学则应从动物的捉拿与固定、动物的给药方法与给药量的换算与配置、BL一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使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强化。

2.3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院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其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为适应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在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教师提前给出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然后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最后处理数据、写论文。用这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甘氨酸合铜的制备及组成分析结合了制备方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学生既掌握了配合物制备的方法,又学会了实际运用容量分析和仪器分析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开展野外见习

野外见习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云南有着植物王国的美誉,其药物资源丰富,有上百种药材,如三七、薄荷、太子参、夏枯草、五味子、当归、贝母等。初夏开展野外见习(此时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期,根、茎、叶、花性状明显,特别适宜观察和辨别),由生药学教研室负责整个见习的安排,地点在苍山花甸坝中药生产基地,海拔3400m,见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不同海拔条件下药物生长及变化情况,采集药物标本,认识云南高原山区常见的中药类型及辨别品种,观察药物的生长性状及特征,回校后将采集的药物制作成蜡叶标本并学习蜡叶标本的防虫、防潮措施。

3毕业实习中巩固专业知识

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验,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根据实习地点和内容不同可分为研究型、生产型和服务型3种。

1)研究型实习:在昆明植物研究所、药检所、昆医重点实验室等地进行,由1个指导老师带1~3个学生,根据带教老师已有的课题,安排学生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进行定点操作,如药物成分的提取,药理、药效的验证,药物临床试验,药物的性状分析等。

2)生产型实习:在盘龙云海、老拨云潭、云南白药、赛诺制药等单位进行,让实习学生在参与制药的整个过程,即从原料提取到制剂、检验、包装的全过程。以系统地了解药品生产的每一步细节,将书本的文字和图例形象地进行转化。

药学生范文篇8

一、中山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概况

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山大学药学院在全体药学专业本科生中正式实施全程导师制。实施对象为学院大一至大三全体本科生。导师聘用对象为学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各专业教师。按6至8名学生配1名导师的标准进行配置。为方便导师指导和交流,学院还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分为若干导师组,由导师组组长负责跟组内导师联系沟通。为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规范化,学院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包括《药学院导师制管理规定》、《药学院导师制联系手册》、《药学院本科生导师评优实施办法》、《药学院导师制导师工作考核表》、《药学院导师制全程导师制工作指引》等。根据规定,每位导师聘期为三年,负责指导学生从大一至大三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要求导师每学期参加学生活动或向学生开设讲座不少于2次。此外,导师还必须指导学生选课、专业课程学习,并关心其思想状况。聘期结束后,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师生按10%的比例对全体本科生导师进行评优考核,其中学生评分占70%,导师自评占30%。在实施过程中,学院多次召开导师组会议及导师和学生的座谈会,并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

二、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0年11月进行,调查对象为中山大学药学院2007-2010级共422名本科生。调查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进行,图表制作采用Sigmaplot软件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1.交流方式

(1)学生和导师的交流。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导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是以见面聊天为主,而在学生希望的交流方式中,选择面谈、出游、电话邮件和QQ以及文体活动的学生比例差异不明显。由此看来,学生所期待的师生交流方式呈现多样性,师生交流方式需要不断丰富。

(2)导师之间交流导师组是导师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从调查情况看,89.1%的导师组与导师每学期的交流不超过2次,每月联系1-2次或更多的导师组只占10.9%。而希望导师组和导师每月联系1-2次或更多的学生占80.9%,二者差异明显。由此看来,导师组尚未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2.实施过程

调查表明,76.5%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导师与学生都不够重视”和“导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图1)。从此看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从主观上调动师生交流的积极性,促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图1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师生搭配

调查表明,赞成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学生占61.9%,认为没有必要的只占14.7%。关于更换导师的问题,67%的学生赞成在第二学年有申请更换导师的机会。可见学生在导师选择上期待更多的自主空间。关于同一导师所指导学生的年级搭配方式,学生的首选方案是“组员是不同级的,有一个研究生或博士生师兄师姐当副导师”,占40.1%,而认可目前的学生搭配方式“学生都是同级,不设副导师”的学生只占6.4%,显然不受学生欢迎。4.整体评价结果表明,33.5%的学生对学院导师制实施3年来的整体评价较为满意,而49.6%的学生认为有待进一步完善,16.9%的学生还是不太清楚。从年级差异看,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大一学生对导师制实施情况缺乏了解,51.5%的大一学生表示对于导师制的整体评价不清楚,而其他年级的这一比例均在6%以下(图2)。

四、存在问题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学生和导师、导师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形式单一,缺乏主动性转变思想关念是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前提。目前师生之间交流缺乏主动性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师生对于导师制的认识不够,以为是耽误时间,或者学生成长和辅导是学生辅导员的事。其实,本科生导师在某些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专业学习指引方面是辅导员无法替代的。此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质、特点、利弊等认识不清,造成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思想观念亟待转变的问题。就导师而言,部分导师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就学生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导师的指导活动中,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缺乏主动提问、探索创新的精神。

2.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根本保障。由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各高校在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对本科生导师制普遍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导师的评价、激励措施等许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基本属于空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评估以及如何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等都还处于探索之中。尽管有些高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但对导师制工作的监管和激励比较松懈,执行过程只是流于形式,名不副实,与承担教学和科研相比,本科生导师的报酬相对来说普遍偏低,导师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导师的业绩得不到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五、建议

1.以大一新生为重点,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宣传和引导相对于高年级本科生而言,大一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中学时代他们处于相对封闭的系统,而大学生活是一个开放系统,会表现出诸多不适应:譬如中学时代的自豪感和大学生中普通一员的落差,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内心的迷茫和孤独等,需要导师更多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引。而当前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力度的不足以满足大一新生的全部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导师制的力量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北京大学药学院只在大一新生中开展新生导师制,二十年如一日,可见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大一新生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定期开展师生交流联谊、与师兄师姐的学习交流和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大一新生更好地了解导师制实施的目的、途径和作用。

药学生范文篇9

1.1药学服务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药学服务即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及“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更重要的是工作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包括用药咨询、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普及用药常识等[1]。这就要求药学生除学习药物基本知识外尚要学习循证医学、临床治疗学、临床药学、药品经济学、药品社会学等药学综合性知识。“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习药学相关知识只是培养药学服务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药学服务的思维模式、加强实践训练[2]。而现行药学高职教育的模式、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并不能满足此方面的需求。

1.2药学高职教育的现状

药学高职教育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但是依然呈现以下特点:①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重视陈述性知识,轻视过程性知识;②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约化,缺乏对思维模式的培养;③综合实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考核方式陈旧与工作任务脱节。而这些特点不利于提高药学生药学服务的理论水平,更不利于药学生药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校紧跟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向及药学服务岗位需求,及时组织人员从理论学习、药学服务思维模式建立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我校药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缩短药学高职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药学服务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而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药学服务岗位需求为参照基准,充分发挥岗位需求对专业教育的反驳作用,无论是理论教学、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均应符合岗位的需求。开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及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应符合工作情景特点,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药学服务岗位的适应能力。

3开发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课程

课程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而现行课程学科特征明显,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编排,学生从不同学科课程中获取不同的知识。而在工作过程中,某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执行者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糅合整理形成新的逻辑思维,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和重新学习。故开发基于工作情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势在必行,这一特点在《药学服务能力》课程的开发中特点更为明显。课题组与医院、社区药店进行了紧密结合,充分了解药学服务的岗位特点,确立药学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归纳及总结,联合校外专家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了具有明显能力本位特征的校本教材———《药学服务能力及实训》。

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药学高职教育如要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药学服务能力的教学效果。

4.1以学生为主

采取“任务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药学服务工作的完成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药物分析》等医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培养方案,以上课程已作为主干课程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构建药学服务思维模式。而完成这一要求必须改变原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的现状。授课过程中应以药学服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应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完成此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基础,形成初步的工作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归纳分析的结果进行点评,查到缺点及时纠正[3]。

4.2建立工作情景

依托模拟医院及附属医院培养学生药学服务实践能力上文已经提及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对学生开展足够实践性训练。而药学服务实训必须走出教室,依托学校的模拟药房、模拟医院开展,设立工作情景,如:处方审核、问病买药、用药咨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等,学生之间可进行交互式角色扮演。在此基础上尚应开展部分见习项目,依托我校三所附属医院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机会[4]。

5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反应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择正确的考试方法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考试方法的选择必须体现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特点,突出对学生思维模式及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的形式应多样化,除进行理论考试外,也可设置工作情景及典型任务考核学生的思维、策略能力,或者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书写工作方案。成绩的构成也应实现多元化,降低理论考试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如出勤率、工作方案、论文等)及技能考核的比例。

6结论

药学生范文篇10

一、尽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进步本身作业才干。

在药学岗位作业的实习过程中,自己始终把学习作为取得新常识、掌握办法、进步才干、处理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办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作业。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常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干查验常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作业中给自己最大的感受便是:自己们在校园学到了很多的理论常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一起,在作业中不断的学习也是补偿自己的不足的有用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改变,人也在改变,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掉队。经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药学岗位作业的实际状况,认真学习的药学岗位作业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作业条例,使作业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处理武器。经过这些作业条例的学习使自己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作业的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展开各项作业。

二、围绕作业,突出要点,不遗余力履行职责。

在药学岗位作业中自己都本着认真担任的情绪去对待每项作业。尽管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知道不行,觉得在药学岗位作业中找不到作业做,不能得到训练的意图,但自己敏捷从本身出发寻觅原因,和搭档沟通,知道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敏捷的改变自己的人物和作业定位。为使自己尽快了解作业,进入人物,自己一方面抓紧时间检查相关材料,了解自己的作业职责,另一方面自己虚心向领导、搭档请教使自己对药学岗位作业的状况有了一个比较体系、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依据药学岗位作业的实际状况,结合本身的优势,把握作业的要点和难点,不遗余力完结药学岗位作业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作业,自己常常得到了搭档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赏。

三、改变人物,以极大的热心投入到作业中。

从大校园门跨入到药学岗位作业岗位,一开始自己难以习惯人物的改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处理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作业可以做,自己就有一点绝望,开始的热心有点消退,彻底找不到方向。但自己仍是尽量坚持当初的那份热心,想干有用的事的情绪,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一起也勇于帮忙搭档做好各项作业,渐渐的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物,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便是一个热心的问题,只需自己坚持极大的热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要你愿不愿意做。改变自己的人物,从一位学生到一位作业人员的改变,不仅仅是人物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的改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结本职作业的一起协同其他搭档。

在作业间能得到领导的充沛信任,并在按时完结上级分配给自己的各项作业的一起,还能积极主动地帮忙其他搭档处理一些内务作业。个人的才干只要融入团队,才干完成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作业,让自己充沛知道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常常把团队和作业集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优秀的作业集体与团队相同,具有可以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构思,共同决议计划以协助每个成员可以更好地作业,一起强化个人作业标准的特点。但作业集体主要是把作业目标分化到个人,其本质上是重视个人目标和职责,作业集体目标仅仅个人目标的简略总和,作业集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责任范围的成果担任,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作业而带来的增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