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2:02:32

研发

研发范文篇1

合作研发是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基金会和政府等组织机构,为了克服研发中的高额投入和不确定性、规避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应对紧急事件的威胁,节约交易成本而组成的伙伴关系,它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通过契约或者隐形契约的约束联合行动而自愿形成的研发组织体。该组织体在形成之后,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期限,共同遵守契约规定的合作行为规则、成果分配规则、风险承担规则。

合作研发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进步、交流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研发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难度与深度都日益加剧,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的复杂化,而跨部门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各个技术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相互补充日益重要。在这一背景中,一般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中的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的资源(包括资金、具有专门技能的员工、暗默性的知识和生产能力)来实现所有的创新目标。实施合作研发可以使合作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技术创新和推向新市场,共同分享利益。合作研发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以资金、人才、成果形式合作,也可以以资金入股形式合作,还可以技术供方、技术中介和技术需方进行合作等等。

2合作研发的动机

2.1合作研发有助于获取互补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稀缺的,其在不同企业间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通过合作,共同开发技术项目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能力优势。资源依赖的观点认为组织必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换以获取资源。Mitchell和Singh认为与别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取所需资源是比普通的市场交易更为有效而且更具操作性的方式。合作研发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能够将更多符合需要的研发资源聚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些互补性的资源之间还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出别的资源,而后者既具有稀缺性又具有难以模仿性,能够帮助联盟的成员在市场上更好的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因而,许多企业开始寻求获取外部技术(即技术资源外向)。

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技术资源外向过去被认为是企业无奈的选择,而今天,技术资源外向却可能是智慧型企业运作的关键。但单纯的技术资源外向(如技术引进、技术购买)却很危险,它将可能使企业完全依赖于外部技术源而丧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研究开发合作与单纯的技术资源外向不同,它的技术资源外向不仅仅是从外面得到资源,而且还将企业自有的部分技术资源外向。单纯的技术资源外向还具有间断的(经常是一次性的)、静态的特征,不利于技术诀窍的获得和技术体系的形成,而研究开发合作则可以实现连续的、动态的技术进步,通过与外部技术源的合作,迅速学习到技术诀窍,形成自有的技术体系。

研究开发合作还与市场进入和寻找机遇有关,即由于合作伙伴可以更加有效地共享信息、知识和经验,因此使共同的监测环境变化和市场机遇的能力得到提高。

2.2合作研发有助于克服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市场无效率行为

(1)企业之间的能力互补可以帮助企业抢先进入市场。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知识的互补性和相互的交流可以减小企业研发的不确定性,提高研发的效率,因此,研发的平均速度较高;另一方面,适当选择合作伙伴,例如技术较强但推广能力较弱的企业与推广能力较强的企业合作研发,能够有效地缩短从研发到市场整个过程所占用的时间;

(2)合作研发可以减少市场交易。就合作而言,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解释是:合作关系是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层级组织之间的组织形式。市场交易尽管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优化配置能力,但是在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交易成本比较高,而合作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交易的这一缺点。层级组织尽管具有良好的分配效率,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层级组织所固有的“惯性”,缺乏应付高速变化所需的柔性;此外,在需要多领域参与的系统性问题上,一个层级组织又面临着资源不足的无奈或者由于范围或规模过大而引起高管理成本的危险。因此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建立互利互惠、共同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合作关系是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有效战略选择。

(3)合作企业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提高研究开发的效率,合作中相互学习能够提高企业自身开发新产品的速度。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企业过去累积的技术知识存量(如技术诀窍)都缺乏市场流动性,而且由于暗默性知识的存在以及难以定价,企业很难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根据学习理论的观点,组织间的合作关系是企业间进行知识转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其他企业在从事某项技术研发活动时,通过合作可以方便的“使用”这些技术人员和存量知识,而不合作则无法获得。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研发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共同的项目,还能从合作过程的知识交换中增强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研发打下基础。

(4)合作行为可以使研究开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克服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激励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企业之间的协调可以消除研究开发的重复投资,承担单个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格罗斯曼和夏皮罗(GrossmanandShapiro,1986)认为,技术的研究开发合作会加速创新的进程,原因有二。其一,当专利保护不完全有效,且创新造成溢出时,单独开展研究开发的企业不会使其创新对手的正外部性内在化。这样,从产业观点看,会出现研究开发上的投资不足。研究开发合作至少会矫正成员之间的外部性,并因而增加成员的研究开发支出。其二,有这种情况,从事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太高,以至某些企业不可能自己单独使用研究开发的手段。而研究开发的合作则可以给这些企业一种利用规模递增收益和承担研究开发的手段。

2.3合作研发可以降低和分担研发中的风险和成本

合作研发可以分散技术创新风险。由于市场及技术的不确定性,新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增加和成本加大,给企业的创新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不愿冒这种投资可能无法收回的风险。而且,独自开发所需的设备利用率也会在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结成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特别是在技术竞争已经或正在转向竞争前技术的角逐下,企业一般只能也只考虑在核心技术(CoreTechnology)上保持领先,企业之间技术上的竞争与合作的相互渗透以及“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已成为部分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2.4合作研发能保证创新中组织的灵活性

管理研究认为目前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快变的特点,我们认为目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技术创新同样具有该特点,从而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Powell等人的研究认为,新的知识往往出现在一个流动并且不断进化的群体中,因此孕育创新的组织结构必然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与发展的需要。

对于技术的市场交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技术知识所具有的无形资产的特点使得交易双方对技术本身的价值和交易伙伴的技术能力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技术交易过程中会存在逆向选择问题。

(2)技术研发和交易过程中存在的溢出效应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技术的市场交易所形成的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会产生很高的交易成本,市场交易中信息的流动会受到交易双方的阻碍。与市场交易相比,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形成层级组织将交易内化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知识可以在组织内进行更为充分的流动,但是由于涉及的成本较高、过程复杂,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知识更新与进化的速度却难以适应外界变化的速度。由此可见,市场交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的流动,层级组织又过于僵硬、从长期来看不能满足进化的要求。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与知识的交流,而且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能够弥补上述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对于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具有重要的作用。

2.5合作研发还可以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共同获利

最后,合作技术创新还可以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共同获利。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商战所遵循的“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经营理念,而是本着“协作竞争,共同发展”的精神,努力实现双赢。

据美国EIU(TheEconomicsIntelli?鄄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调查后的报告,大多数企业确认,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所需的技术接近或超过一半将是来源于企业外部或与外部进行研究开发合作而获得的,一些世界级大公司如GM、GE、IBM、Microsoft、Philips等已经这样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据对国内近几年来327项合作的调研表明,研究开发合作可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9%,项目成功率提高69%,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20%。

中国企业与企业(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研究开发合作为数不多,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开发合作热潮很不像称。中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汇入这股热潮中。否则,当国外竞争对手都手挽手联合起来的时候,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将日益困难。如果等到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不得不合作的时候将为时晚矣,因为这种合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就可以见效的。

摘要合作研发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进步、交流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研发模式,是企业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类型。分析了合作研发形成的动机,从获取互补资源、克服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市场无效率、降低和分担研发中的风险和成本、保证创新中组织的灵活性和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合作研发动机资源互补风险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G·多西编,钟学义译.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孙一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李纪珍.研究开发合作的原因和组织[J].科研管理,2001(2)

5李建明.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十大趋势[J].企业管理,2000(1)

研发范文篇2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科技促进政策医药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而国外纷纷出台了促进本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与法规,如美国的《国家创新法》、欧盟的《建设创新型欧洲》、日本的《医药、医疗器械创新5年战略规划》、英国的《英国研究与发展国际合作战略》、德国的《高技术战略》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发了多项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引导政策,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更加重视医药科技创新活动与广大群众用药的安全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与医药产业研发活动的法律与政策,如《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为促进药品上市前研发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倡导“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在国际和国家科技促进政策的宏观环境下,大大激发了国内医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国内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分析

国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欧美国家医药研发市场专业化分工程度比较高,这与政府提倡专业化分工服务市场和积极的科技引导政策密切相关。2004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表了《创新/停滞新医疗产品的关键路径上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提出“核心路径计划”,呼吁通过全国的努力推进新药研发上的关键环节,改进研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工具。2009年,欧盟发起了一项创新药物研究计划,将在7年内出资10亿欧元,而大型制药公司则提供等值资助以提供人员和设备。该计划的最大目标即是预测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核心路径计划”类似。欧盟创新药物研究计划,其实质就是为欧盟创新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活动,以促进企业药物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快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发展。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一成以上,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多个领域,专业化分工需要加强合作的问题日益突出。英国良好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服务体系,促进了英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的发展。目前已拥有270家生物技术中小企业,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1/3,且在不断衍生。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分工的问题,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临近,对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为生物技术专业化公司提供管理、市场、法律、财务等服务;在集群的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内,具有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国内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医药研发活动是复杂的,不可能由单一的制药企业全部完成,客观上促成了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研发专业化的开展,制药企业不得不与众多临床研究服务组织(CRO)或者其他机构合作,并进行技术交易。国内外制药企业为了协调更多的CRO组织,尽量缩减信息传递等额外产生的成本,将更多地依赖于各种研发服务机构。目前,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药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务市场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渗透力,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姚晨等[1]通过查阅ClinicalTrials.gov网站数据库登记的有关内容,以2007年5月8日前所登记注册临床试验的检索结果为分析数据,发现在中国由制药企业赞助的临床试验有97个,其中58个是国际多中心试验,外国制药企业让中国参与更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刘雪梅等[2]经过调查发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共注册94个试验,其中71个为各种基金资助。中国中心注册试验总数不多,但97%为非赢利性机构资助,商业机构资助仅占3%;目前在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ICTRP)首批一级注册中心注册的中国主持的临床试验383个,仅占5%(383/8102)。由此可见,基于国外跨国公司专业化服务市场的渗透,以及我国新医改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引导政策,我国药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务市场有待推进和大力发展。

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问题

药物创新过程中分工的研究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3]在《对国民财富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中提出了分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产业分工,是个人间分工与企业间分工的宏观表现。当前,新医改提出的医药科技引导政策目标,进一步强化了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分工进程。国内药物创新活动的加强,促进了药物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出现,进而为药物上市前研究产业链出现奠定了基础。国内学者对医药创新系统性问题、协调合作和研发产业链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思路和成果与新医改政策目标相一致。金泉源等[4]认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研发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阮梅花等[5]认为,医药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机构、相关行业中的利益集团与行业中每个人、每个团队和组织加强合作。郭宗儒[6]提出了药物研发中的模拟创新,即研制药物的作用靶标是已知的,由于首创性药物未必充分优化,为模拟创新留有研发的空间,为上市前产业分工提供了思路。解育静[7]提到国内创新药物的来源地有3个方面,科研单位与制药企业合作,由制药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共同报批新药。张晓兰[8]认为,我国新药研发需经历“三重门”,新药研发的主体是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是企业发展的思路。蒋毅等[9]认为,我国应加强政府监管的规范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任正华等[10]探讨了专业化分工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意义,并提出了以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区域医药研发分工水平和收益不同区域医药研发分工水平的深入发展,是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方向相一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为了保证全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实施,实行计划手段,一方面压低原辅料价格,另一方面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西部低廉的原辅料流向东部,导致了区域经济的收益分配不合理。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了东西部的产业分工,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上的中西部市场主体主要提供原辅料,而东部的分工主体则主要侧重于技术研发与最终产品提供,这使得医药制造业分工主体在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虽然近年来政府提出发展中西部、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等宏观经济政策,但业已形成的医药制造业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不同的局面,使得东西区域药物创新水平迥异。基于新医改背景,实现药物上市前研发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由药物研发专业程度较高的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是减少东西部药物创新水平差异的有效举措。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通过国际医药创新分工,各国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节约成本,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国际化。近年来,一种新药全球平均研发成本由过去的5亿美元上升至12亿美元,为降低成本,许多欧美制药企业纷纷把新药开发中的非核心部分剥离出来,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中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外资企业首选地之一。据专家介绍,一方面,中国拥有大批高素质且工资低的科研人员,一个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内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每年薪水大约为8000~10000美元,不及美国的1/4;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和其他配套设施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中国的药品研发成本约为美国的一半。因此,国际制药巨头们都将新药研发的非核心部分交予我国外包研发组织或制药企业来完成,真正核心业务仍集中在自己企业内部完成。要扭转我国制药企业在研发产业链上的被动局面,积极促进我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产业发展,为我国药物创新活动添加活力。我国药物研发分工协作体系薄弱我国医药研发分工协作体系薄弱,主要表现为医药制造业内创新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不足,以及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创新服务体系薄弱。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足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医药研发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缺乏不顾内部资源与要素禀赋优势,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乏与技术相匹配的分工协作体系,使得医药研发产业重大药物创新领域难以取得突破;二是外资企业以合作或合资形式进入我国大陆地区,形成其内部固定的分工协作的上下游外资企业。虽然可使得被引进的外资企业在当地快速进入正常运作状态,但是其分工协作体系对当地企业而言相对封闭,对我国当地的企业医药创新活动关联十分有限,不能形成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目前我国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创新促进体系薄弱。医药产业创新促进体系是由促进产业创新的要素交易平台、创新中介服务系统以及政策支持体系等构成。产业创新促进体系是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由于产业分工发展较为深入,这一体系将对产业创新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虽然新医改提出科技创新的政策目标,但我国药物研发产业创新体系作为产业创新分工的组成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成果、资本要素、人力资本等的创新要素市场效率不高,不利于药物研发产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升。医药企业要充分抓住新医改政策的机遇,加强企业间药物研发的分工与协作。

研发范文篇3

1水稻落粒生理基础与形态解剖学和细胞学特征

水稻种子的落粒性受护颖和枝梗之间离层(ab-scissionlayer)的形成所控制。在种子脱离过程当中,离层首先在脱离器官的边沿形成。水稻枝梗组织中离层的形成发生在抽穗前16~20d,也就是配子体细胞在幼穗中开始分化的时期。水稻枝梗中的离层由1~2层小而圆的薄壁细胞组成,而周围的枝梗和颖片细胞是由大的厚壁细胞组成。当种子成熟时,离层细胞降解,使得水稻谷粒很容易从母体植株上脱离下来。不同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离层形态。一些品种没有离层而且不落粒,而一些品种中则具有不降解的离层。在易落粒的品种中,具有从表皮到接近维管束的发育良好的离层。有些品种具有从表皮到维管束向上倾斜的离层。在这些情况下,在两个离层之间由不降解部分组成的支持区,比易落粒品种的宽,从而导致出现了中度到难落粒的性状。有些品种具有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共存的不规则的离层。有些品种在枝梗的内稃侧具有部分发育的离层,而另一些品种在内稃侧具有完整的离层,而在外稃侧则具有不规则的离层。通常,乙烯促进这种脱离过程,而生长素则抑制脱离过程。出于对特定信号和环境因素的响应,水解酶的活性在离层细胞中被激活,从而引起离层细胞中的胞间层和细胞壁的降解。

2水稻落粒性的遗传与QTL/基因定位

多数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水稻落粒性的基因主要有2类:主基因和QTL。在主基因方面,落粒性的遗传主要是由单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试验中,易落粒表现为显性遗传;在栽培稻中,易落粒与难落粒品种间进行杂交时,二者均可能表现为显性。通过对野生稻与栽培稻及栽培稻之间杂交后代的遗传研究,迄今已定位5个落粒性基因,即sh-1、sh-2、sh-3、sh-4和sh-h,分别被定位在水稻第11、1、4、3和7染色体上。其中,sh-2被认为是籼稻和粳稻亚种中主要的落粒性基因,sh-3则来源于普通野生稻。李平等(1996)利用籼粳杂交产生的加倍单倍体群体,将sh-2定位在第1染色体RFLP标记RGI72b与RG152b之间。随后,Konishi等(2006)克隆了该基因。Sobrizal等(1999)利用BC4F2群体和RFLP标记对sh-3进行了定位,sh-3位于第4染色体R1427和C107之间,与标记的遗传距离均为2.3cM。随后,该基因被克隆[1,6,7]。在QTL方面,Fukuta等[8]利用籼粳交后代F2分离群体,对落粒性进行了QTL分析,在第1、2、5、11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5个QTL,其中第1染色体上的QTL为主效基因,推测它可能位于sh-2附近。Xiong等[9]利用Aijiaonante/P16的F2分离群体,共检测出5个落粒性QTL,分别位于水稻第1、3、4、6和8染色体上。Cai和Morishima[10]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水稻第1、4、8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落粒性QTL。沈圣泉等[11]利用珍汕97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分别在第1、2、3、6、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7个落粒性QTL,并分析了每个QTL的效应大小。许旭明等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到与籼稻落粒性相关的7个QTL,分别位于第1、2、4、6和7染色体上。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与其受体亲本之间只存在染色体置换片段的差异,通过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与其受体亲本之间以及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之间的性状比较,就可以鉴定出置换片段上的QTL,并可对其遗传效应进行分析[13-14]。由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消除了遗传背景的干扰,能将复杂性状分解成简单性状,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栽培稻(包括杂草稻)之间的落粒性QTL分析表明(表1),除了第10染色体,其它染色体上都被检测到有QTL,其中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的频率较高。这些QTL解释变异为0.52%~68.6%。籼稻之间检测到的QTL解释变异较小(0.52%~13.0%),而籼稻与粳稻之间检测到的QTL解释变异较大(4.0%~68.6%)。而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QTL解释变异也达到了69%,这表明这个QTL是主效QTL。

研发范文篇4

一、高校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所谓高校旅游,一方面是指以高等院校的校园景观和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特色旅游;另一方面是指高校师生作为潜在旅游者,外出进行游览、观光、学习考察等活动。高校旅游有别于一般性的大众旅游,应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国外的高校旅游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如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到英国的牛津、剑桥等等,都凭借其浓郁的文化魅力和独特校园风景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热地,从而也使高校旅游成为城市旅游发展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外,在发达国家,大学生旅游作为认知社会的一种活动是学校与社会的共识,各国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旅游经营、开发和志愿服务者组织,为大学生的旅游提供了条件。在我国,高校旅游起步较晚,早在1996年,北京海淀区旅游局组织了百名优秀中学生参加以“游校园、爱科学、听讲座、谈理想”为主题的“清华大学求知修学游”,揭开了我国高校旅游的序幕,其后各地高校开始发展旅游并在近几年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一些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都相继开展了高校旅游,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浙江大学自2005年被列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国际旅游观光点以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子前来参观,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已成为不少外地来杭学生、教师旅游团队的必游“景点”。另据统计,2005年至2007年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名校共接待了400多万的中小学生旅游者。可见,校园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新亮点。

二、高校旅游的特点分析

(一)极强的知识性

不同于一般风景旅游的是,高校旅游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将旅游提升到知识的层面上,强调使游客的精神得到升华,从而赋予旅游深刻的附加价值。

(二)明显的季节性

以高校作为客源市场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出行时间相对集中在寒暑假和各大节假日,季节性明显,必须针对这一特点合理安排旅游线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强烈的体验性

旅游体验是指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高校旅游能够使游客真正融入到高校的环境氛围中,强调旅游者的亲身体验。

三、开发高校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以高校作为旅游目的地角度分析

1.优美的校园景观。高等校园大都选址合理,拥有优美、独特的校园环境,并且在建设和发展中十分注意环境的保护。其中,花园、植被等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就是利用“樱花”这一独特的景观来开展校园旅游的,堪称武汉游的一大特色;除了自然景观,高等院校还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如人工园林、富有特色的建筑物、雕像碑刻等等,都为大学校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北京大学的“荷塘月色”和未名湖燕园建筑、东北大学旧址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富有特点梅园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2.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有的高校历史悠久,历经百年,时间的积淀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游客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在我国众多的高等学府中,许多高校都具有百年左右历史,湖南大学则被当世学者誉为罕见的“千年学府”。其二,有的高校留下了众多知名人士,如革命家、文学家和科学家等的事迹。北京大学是新文化、新思想孕育和传播的中心,也是新旧文化、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场所,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曾在北大任图书馆主任、教授、评议员等职务。武汉大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很高的学术地位。、董必武等都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李四光、郁达夫、沈从文、叶圣陶等一大批学者先后在这里任教,显示了独有的文化底蕴。这种“名人效应”为高校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无形的宣传,也能使游客在游览校园的过程中寻找名人留下的印迹。

3.丰富的科普资源。高校作为科研基地,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科普资源极为丰富。各种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科研保障。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小学生及社会其他人士前来参观,他们不仅是科普教育基地,也是校园的重要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形式的是,游客在高校旅游中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堪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高等院校大都有完备的后勤服务部门,学生食堂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就餐,无论是食品的质量还是就餐的环境都达到了国家的标准水平;另外,各种档次和类型的招待所、宾馆等环境整洁,能够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高校周围的交通发达,为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以高校作为客源市场角度分析

高校中的教师和大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压力,对学生来说,除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考研外,还有感情、就业等压力,他们渴望到与居住地环境有较大差异的旅游地游览来放松身心,而外出旅游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之一;另外,教师和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可利用资金充足等等都为外出旅游提供了前提必备条件。因此,高校师生是旅游活动的潜在消费者,师生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开发高校旅游的效应分析

(一)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

目前,我国各地的旅游产品均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许多游客越来越对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的观光旅游失去兴趣,高校校园旅游凭借其新颖独特的特点既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又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高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教育资源,除了有培养在校学生的责任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游客在游览校园的同时可以学习知识、体验高校的科学、人文氛围,从而提高全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开发校园旅游还能够提高高校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

(三)能够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考录取率的不断上升,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自身独特的形象并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每个高校都要面临的必然趋势。

(四)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

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性极强的经济行为。高校旅游发展空间广阔,客源市场巨大,数以百万的青少年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正规教育,难以计数的各类人士到高校旅游参观、访问、接受培训等,产生了极大的商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经济的发展。如果能够把旅游作为学校的一种产业来发展,把发展高校旅游作为高校收入的来源之一的话,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资金紧张的状况。另外,还可以为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有利于景区环境的保护

在校师生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个人素质良好,在旅游过程中对景点景区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强,因此,对环境的破坏率会相对降低,有利于景区的环境保护。

五、开发高校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大量层次参差不齐的游客进入高校校园游览,势必会对高校的校园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校园文物等不良行为必然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校园环境的管理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校园旅游应得到规范开展,通过控制校园环境的容量、加强校园内旅游的规范化和秩序化,来合理安排游客活动与学校正常活动,并使其互不影响;另外,大量游客进入高校也会引发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保护师生的合法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也成为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转变观念,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协作

校园旅游产品的组织与开发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部门的工作,如政府教育部门、相关高校、旅游管理部门及旅行社等。因此,兼顾各方的利益、进行市场化运做是成功实施的关键,校园旅游景点的开发成功,要求交通、公安、商业服务、住宿餐饮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尝试走校企结合的运作模式,通过旅游业已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旅游营销系统,更快更好地把高校旅游推向市场。

(三)加强宣传,开发多样化的高校旅游产品

研发范文篇5

改革面临的问题

对于重庆卫视的此次改革,有人把它与国外的公共电视台做比较,并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公共电视台。是甭是公共电视台还值得商榷,不妨把它与困外著名的公共电视台作比较。探讨改革重庆卫视将而临的问题。

(一)资金将是主要瓶颈。电视台运行首要面对的就是资金的问题。广告收入对一家电视台来说儿乎是生死攸关的事,有人将本次重庆卫视不播广告的改革与日本电视台NHK~D英国公共电视台BBC相提并论,这两家媒体是公共电视台的典范。那么田外的公共电视台的资金来源于哪里?学者麦金西曾以收入为标准,认为公共广播机构的收入来源有视昕费、政府资助、广告收入和其他四种。也有学者将公共电视的收入来源分为三种:执照赞、政府资助和伞国的联播网。如NI{K的总收入的绝大多数是收视费,BBC的丰要收入来自电视执照费、联邦政府的补助余、节口销售和频道收入等。面对商业化的冲击,重庆卫视能否让电视台运行卜去?收入来自于政府,又能否做到公正、客观?住资金方面,只靠政府扶持恐怕很难维持其经营,因此重庆在运营方式上可进行…些探索。

研发范文篇6

一、青龙古镇概况

青龙古镇现名青龙镇,是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的一个行政村。该村南距太原城区18公里,北距阳曲县城4公里,现有居民500余户,人口近3000人。根据现有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考古判断,青龙镇早在西汉时期既已形成村落,唐宋直到金元时期,这里已有城堡存在。明清时期,青龙镇是山西乃至全国有名的商业荟萃之地,民国时期逐渐衰落而为一般村庄。青龙古镇是旅游开发后景区之名称。青龙古镇最早以其军事位置建镇,至今保存有汉代烽火台、千年古堡、古代军寨、古代地道、近代碉堡等大量的历史军事设施。此地位于太原盆地通往忻定盆地之峡谷要冲,为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带。东西两边高山丘陵,中间河谷低平的特殊地理地形,使青龙古镇的战略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春秋战国以来,这里既是太原北部防务的前哨阵地,又是古代游牧民族南下的军事据点。近代以来,不论是军阀混战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太原,直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太原战役,青龙古镇都是军事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险要的战略位置,众多的军事遗存,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以及民间传述的战争故事,显示出青龙古镇的历史军事旅游资源特色。明清以来,晋商崛起,青龙古镇是晋中商人北上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这里店铺栉比,商户林立,商品麇集,成为闻名全国的商品集散地。有商业发达的背景,占风水宝地的灵气,古镇出现了以“百万绳中”出名的王家为代表的晋商大家族。于是一座军事性质的古镇在和平时期又转变为一座著名的商贸集镇。青龙古镇地处黄土高原,受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双重影响,种植养殖一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经形成了古镇生活的主旋律。这里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节庆、传统制作、民间工艺、宗教信仰无不沉淀了北方农耕民俗民情。这种珍贵的民俗文化特色,为青龙古镇的旅游资源加大了开发价值。千年古镇保留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战略位置、古代战场,烽火台、古堡碉堡,战争故事凝聚成为军事文化;古老的佛寺道观,彩塑壁画、民间信仰为后世传递着宗教文化信息;传统民居院落、私家园林及其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构成建筑文化;宽广的商街店铺,著名的富商大贾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末统治中国的慈禧太后、晋商富豪王绳中、民国将军王嗣昌以及诸多的进士、举人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活动和生活。青龙古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

二、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据初步调查统计:青龙镇现有自然景观资源4处;历史人文资源50余处。其中既有一定价值的历史文物,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显在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有关分类法,青龙镇旅游资源可分为8主类、24亚类、63基本类[1]。青龙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早就引起了旅游界的重视。太原市提出“旅游强市”的新理念后,市、县、乡各级政府对古镇进行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青龙古镇被确定为太原市政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3月被列入太原市“十一五”时期产业调整第一批融资项目。2006年9月10日,青龙古镇开发一期工程开工,2007年8月30日竣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千佛阁———真武阁———大水沟1750米主街,风子坡、长梁坡600米辅助街道两侧的127座院、8座堂、九窑十八洞、8座花园、3座阁、4座牌楼、环镇城墙、明代古堡、古代军事设施,2处停车场建设及街道整治、景点布展等的建设,共投资6465万元。青龙古镇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已经初步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

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近年来为地区或企业发展和管理提供的一种行之有效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尤其是在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战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对青龙古镇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的发展前景、开发优势以及存在的困难与困惑,为下一步景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一)优势分析

1.政治优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不仅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也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政治优势。最近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到来。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2009年底国务院通过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古村古镇作了详细规定。新近制定和通过的《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农村和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要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区域产业集聚。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政策扶农,重视发展特色产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释放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上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制定和出台,在宏观上为青龙古镇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好的政治优势和机遇。

2.经济优势旅游业属于复合型经济产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该地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产业的发达程度。太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8.49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48.1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2.47亿元,增长5.5%;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03.44亿元,增长16.4%;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77.96亿元,增长12.9%[2];太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太原市开发青龙古镇旅游资源提供了先决条件。

3.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对于青龙古镇旅游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行政区划来看,青龙古镇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与阳曲县之间,紧邻太原,同时又是太原市北部县域的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青龙古镇位于省会太原与阳曲县城之间,属于城郊型农村,由于受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基础设施如医疗、教育、通讯、交通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和便利,因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周边村庄。受城市影响,其生活方式、价值观、伦理观等更容易和城市接近,青龙古镇本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其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从自然地理形态区域看:青龙古镇位于太原盆地与黄寨盆地交接地带,东有板寺山连接巍巍太行,西有棋子山为吕梁余脉,杨兴河一湾清流绕镇而过,境内盆地、台地、山峰、丘陵、河流、水域、河滩各种自然地理形态多样,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开发。从旅游区域位置看:青龙古镇是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与晋北宗教古建旅游区的结合地带,是太原市北上大同、五台山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北方旅游大区的划分看,更是中原文化旅游区通往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区的交通要道上,区位优势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学术界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为青龙古镇这样的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基础。青龙镇旅游开发可以借助与太原大都市毗连这样的区位优势,利用山西省建立“一核一圈三群”城市格局,即太原城市核心区、太原城市都市圈和晋北(大同、朔州)、晋南(运城、临汾、侯马)、晋东南(长治、晋城)三大城市群的极好机遇,与太原的商务会展旅游、工业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旅游产品,共同提升太原市,乃至山西的旅游形象,增强旅游吸引力,跻身于山西旅游品牌景点景区之列。

4.交通优势旅游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青龙古镇在交通方面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太原盆地北缘通过一个狭长的杨兴河谷地与黄寨盆地连接,青龙古镇位扼河谷瓶颈处,是太原北上忻州、朔州、大同乃至连接内蒙古、北京等地的交通要地,就是晋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继建设,青龙古镇成为太原通往北部地区的交通要冲之地。北京经太原通往昆明的108国道和集宁经太原通往长治的208国道由此经过;对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南北大通道———大运高速公路穿越古镇;正在规划建设的太原到石家庄的又一条高速公路以离此不远的阳曲县城为起点。铁路北同蒲线、京原线、即将建成的大(同)西(安)高速铁路都从青龙古镇经过;太原到忻州的城际列车也将开通;规划中的太原轨道交通城域7号线,经青龙古镇,到达阳曲县城。密集的交通线路,通过青龙古镇,连接四面八方,大大地加强了该旅游区的可进入性。

5.客源优势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的条件,决定了青龙古镇旅游区的客源优势。青龙古镇紧邻省会太原,这座拥有42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青龙古镇的第一客源地。数据显示,太原市非农业人口及其所占比重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这为太原市城郊型农村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提供了巨大的客源。根据对太原市民的调查,约67%的人对乡村旅游有兴趣,约41%的人表示愿意在适当季节去农村做短期的停留,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偏好,加之青龙古镇的北方农耕民俗民情旅游特色,其客源优势将更加显现。

(二)弱势分析

(1)知名度较低。青龙古镇由于开发时间相对晚,景区处于初创阶段,宣传力度不大,还未形成产品。(2)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青龙古镇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住宿、餐饮、洗浴、厕所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加大其古镇特色。(3)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现有一大批在建和拟建项目,而这些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资金严重不足将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4)体制尚未理顺。在青龙古镇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多头管理、多方参与的复杂局面,管理体制成为景区开发建设的重大障碍。

(三)机会分析

(1)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城乡游”主题的提出为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部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国家对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鼓励,对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机遇。(2)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青龙古镇开发与建设的又一机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的获得,是太原市第一个由国务院授予的称号。国务院批复指出:太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山西省及太原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保护好太原市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青龙古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独特,是太原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建设青龙古镇旅游区,完全符合国务院《同意将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3)山西百镇建设工程是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的重要机遇。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选择20个镇,作为百镇建设工程的示范,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为小城镇建设树立标杆和样板。“十二五”期间要把100个省级重点镇建设成为集聚产业、吸引人口、服务三农的中心镇。青龙古镇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积极准备资料,取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申报百镇建设工程。这样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将会赢得更大的历史机遇。

(四)挑战分析

(1)同类型旅游景点景区对青龙古镇旅游存在挑战。近几年来,随着山西省交通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升温,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展各种现代化农业观光、采摘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旅游带来较大的冲击,给青龙古镇旅游开发以挑战。此外省内的晋商民俗旅游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品牌,尤其是像《乔家大院》等影视文化引起的晋中晋商大院旅游的井喷现象使青龙古镇旅游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2)环境污染问题也为青龙古镇旅游的发展带来挑战。虽然古镇原来为风光旖旎、山清水秀之地,但过度的开发及城市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也成为破坏青龙古镇的罪魁祸首之一。因而,青龙古镇要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努力创造优美的环境,使古镇恢复原来山清水秀的古朴田园风光。

四、旅游开发策略

(一)目标: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凭借青龙古镇旅游资源禀赋,将青龙古镇建成省内乃至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景区。目前山西的旅游品牌线路有:宗教古建、晋商民俗、寻根祭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红色经典等六条,这些线路特色明显,设施完善,较为成熟。“十二五”期间,山西还将推出边塞风情旅游和乡村旅游两大品牌。青龙古镇旅游资源既有晋商文化内容,也有边塞军事性质,更具乡村旅游特色。这样容易形成综合实力,努力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二)定位:影视城基地

伴随着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拍摄影视剧需要一些特殊场景,譬如古代的宫殿、各个历史时期的街巷。这样专为拍摄需求而兴建的影视城基地应运而生。据统计国内著名的影视基地有十处:1.江苏无锡影视基地;2.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基地;3.上海车墩影视基地;4.河北涿州影视基地;5.江苏吴江市同里影视基地;6.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7.河南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8.北京北普陀影视基地;9.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基地;10.广东中山影视基地;十大影视基地的经营理念一般以影视拍摄为牵引机,旅游观光为载重机,文化展示为核动力,“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形成影视和旅游各自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及影视与旅游交融互动的经营特色。但是,上述影视城基地有着许多先天不足的缺憾:一是人为雕琢的痕迹明显;二是规模和占地面积有限;三是没能和周边的自然山水协调一致。将青龙古镇开发为影视城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一是山水兼趣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使远景近影融为一体,遥相呼应;二是人文景观完整全面,有佛寺道观、亭台楼阁,又有古街雅巷、商铺垆店,有民居院落,又有古典园林,一幅全景式北方商镇图景;三是民俗民风古朴纯真,青龙古镇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等生活习惯上保留了淳朴的风俗民情,为建立理想的影视拍摄基地创造了天然的条件。2011年初,电视连续剧《红军东征》在青龙古镇外景地进行拍摄。该剧编导及演员阵容强大,众星云集。许多村民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该剧的拍摄,拍摄一举获得成功。剧组张绍林导演以及各位制片纷纷表示青龙古镇是个好地方,只憾没有早点发现。大家也充分肯定了景区建设和景区管理的水平,充分肯定了太原市青龙古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景区开发管理的成绩。《红军东征》与景区的合作有力地宣传了青龙古镇,将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青龙古镇、了解青龙古镇,对景区的开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同时该剧的拍摄也有力地促进了太原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太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的一次典型性实践。

研发范文篇7

为鼓励在本市设立外商投资研究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外资研发机构”),贯彻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若干意见。

第二条(含义)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外资研发机构的形式可以是外国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方式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也可以是设在外商投资企业内部的非独立法人的独立部门或分公司。研发机构是指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特别是高科技和社会公益性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的中间试验)的机构,研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但不得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项目,也不得从事非本研发成果的其它技术贸易和除中试外的生产活动。

第三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范围内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来沪设立的研发机构,适用本若干意见。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本市外资研发机构的审核、审批工作。外资研发机构申请设立时,应按国家、本市有关规定向审批机关提供有关材料。外资研发机构应将其上一年研发和运营的活动情况于每年的3月31日前上报审批机关。

第五条(设立条件)

外资研发机构的投资额应不低于200万美元,具有固定的场所、仪器设备、科研条件、明确的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并配备专职的研发和管理人员,其中,具有相当本科以上学历的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占研发机构总人数不低于80%。

第六条(进口关税)

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外资研发机构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科研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外资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进口的自用科研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件、备件,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外资研发机构进口的自用科研设备不应构成生产规模。

外资研发机构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73号)的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获准入境并在华居留一年以上的外国公民、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外资研发机构常驻人员,在签证有效期内初次来华携带进境自用的家用摄像机、照相机、便捷式收录机、便捷式激光唱机、便捷式计算机,经海关审核,在每个品种一台的数量限制内,予以免征进口税;其携运的图书数据、科研仪器、工具、样品、试剂等科研物品,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免征进口税。

第七条(所得税和营业税)

外资研发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73号)的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免征营业税。

外资研发机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年实际增长幅度在10%(含10%)以上的,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73号)的有关规定,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独立法人的外资研发机构,其发生的研发费用可在税前按实列支。

第八条(土地成本和规费)

外资研发机构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经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认定后,可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修订后的〈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沪府发[]55号)的规定,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第九条(外汇管理)

凡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可在外汇指定银行开设外汇专用账户,其外汇收支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对外资研发机构的非贸易项下外汇结算提供便利。

第十条(通检通关)

对外资研发机构进口设备、备件、样品等,经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准后,采用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模式,实施优先通检、通关,享受便捷、高效的通检、通关服务。

第十一条(出入境签证)

对因商务需要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外资研发机构中国籍人员,提供出境便利。

外资研发机构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不少于3年多次入境有效、每次停留不超过1年的访问签证;对在本市长期居留的外资研发机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不少于3年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以及相同期限的多次返回工作签证,并可按规定办理《市居住证》(B证);有关临时来本市的外籍人员,应当在中国驻外使馆申请入境签证,时间紧迫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申请口岸签证入境。

第十二条(人才引进)

外资研发机构因工作需要雇佣外省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相应学位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并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其本人工作关系可转移进沪、户口迁入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调和随迁。外资研发机构因工作需要雇佣其它人员,可以按规定办理《市居住证》(A证、B证)。

第十三条(知识产权保护)

本市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使外资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外资研发机构在中国申请专利可享受本市有关资助政策,对知识产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外资研发机构及个人,由政府予以嘉奖。

第十四条(政府支持和引导)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定期向外资研发机构本市重大科研项目信息,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参与市政府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外资研发机构可通过竞标、投标方式承接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以及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委托的科技项目。

外资研发机构取得的发明、发现和其它科技成果,可参与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奖项的评审及评奖。对为本市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资研发机构有关人员,可按照《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沪府发[]6号)予以表彰。

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市所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其实验室、试验基地可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

鼓励本市各区(县)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本市有关政策,积极制定相关举措,吸引外资研发机构。

第十五条(执行日期)

本若干意见自之日起执行。

第十六条(细则制定)

本市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若干意见制定实施细则。

研发范文篇8

关键词:实物期权;产品研发;不确定性;评估方法

1问题的提出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新产品的研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企业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此,企业要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顾客满意和认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而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资经常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技术、市场、研发周期等因素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企业新产品研发投资的风险,从而为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投资决策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文献研究指出,以NPV为代表的传统DCF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产品研发投资决策,传统的资本预算方法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为此,在企业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决策中引入新方法——实物期权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是在实物期权理论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投资决策分析的特征,提出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企业产品研发的投资决策评估分析方法。

2企业产品研发项目期权特性

期权是一种权力,即其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权力而无义务按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或物品。实物期权理论是在金融期权理论基础上对非金融资产应用的扩展,即把非金融资产当作标的资产的一种期权,此时期权的交割不是对标的资产的买卖,而是对标的资产项目投资的延迟、扩张、收缩、暂停等决策行为对项目影响的评估分析,是一种柔性的投资管理思想,其目的是解决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的投资决策问题,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是企业实施标新立异与领先战略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由于产品研发活动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产品研发的不确定性给它带来投资机会的价值,研究认为不确定性越高,其投资机会价值越大。为分析其投资机会价值,不妨将R&D项目分为研发、中试和商品化三个阶段(见图1),商品化阶段投资是在中试阶段成功结束之后开始的,若中试阶段不成功,将不进行商品化投资;而中试投资又是在R&D研发成功之后开始的,如果产品研发不成功,则不进行中试阶段投资,此时研发项目的损失仅为在t0时的初始投

资I0。对投资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等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决策,采用分阶段的投资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损失。从图中可看到,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在三个关键决策点上做出选择:一是在项目立项时,即图中的t0时刻决定是否进行产品研发投资,以获取该产品进一步开发投资的权利(即在研发阶段形成看涨期权);二是在研发活动取得成功时,即图中的t1时刻决定是否进行中试阶段的活动,以获取进一步进行商品化开发的投资机会(在中试阶段形成的看涨期权);三是在中试活动取得成功时,即图中的t2时刻决定是否进行新产品市场化开发活动,以实现产品上市和获取产品销售收益。通过上述分析,R&D投资决策柔性具有明显的实物期权特征,可将产品研发过程可看作是一系列复合买入(看涨)期权的组合,利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加以分析,获得柔性投资的机会价值。

一般来说,投资决策存在实物期权特征应具备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不可逆性是指某种行为一旦发生,就不可能回到初始状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项目投资决策具有类似的性质,即投资一旦发生,该项目就产生了沉没成本,项目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就具有不可逆性。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投资项目的不可逆性是一种不利决策因素,存在投资损失的风险。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情况下,决策者为避免投资决策不可逆行为的不利因素,提高投资决策风险收益,其决策灵活性的价值就体现得很充分,即投资柔性就相当于基于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为分析投资决策柔性价值,可以运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中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3在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3.1实物期权理论及期权定价模型

1977,年StewartC.Myers首先提出实物期权的概念,他认为现实中企业发展(收缩)机会和潜力都属于实物期权。从研究文献来看,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主要有扩张期权(expansionoption)、放弃期权(abandonmentoption)和等待期权(waitingoption)。实物期权理论是建立在金融期权理论的基础上,是金融创新工具“期权”在公司战略投资决策、价值评估、风险投资等领域的延伸运用。实物期权价值一般采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评价分析,在金融期权应用领域中,经典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运用最为广泛,但该模型只适用单阶段、单个期权的问题,对具有多阶段、多期权复合期权的分析就不能直接进行评价,而采用在此基础延伸形成的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即Geske定价模型。

Geske定价模型是1979年由Geske在Black-Scholes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适用于多阶段、多期权的复合期权定价公式。其中M(k,h;p)是第一个变量小于k,第二个变量小于h,而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为p的标准二维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函数;F是对市场化阶段进行投资后产生的现金流量在t时刻的现值;Fc是第一个看涨期权被执行时项目的临界值,即第二个期权价值等于第一个期权执行价格时项目的价值,可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σ描述投资项目不确定性的波动率;r是投资的无风险利率。

3.2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项目投资评估分析方法

大量实物期权理论及相关文献研究认为:以NPV为代表的传统DCF投资分析方法在对投资不确定性的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已不适应,实物期权理论完全可以替代,这是一种误解,而实际上实物期权方法是对传统的NPV方法的补充和修正。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一般采用修正的净现值进行评估决策,即:修正的净现值=传统净现值+期权价值。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投资决策评估准则如表1所示(看涨期权)。在表中选择继续等待与按照期权价格出售转让投资机会的效果是等价的,而选择执行或放弃的准则是:以合理的成本花费就可以拥有继续等待的机会,就应首先选择前者。当NPV为正时,期权价值愈小愈表明应当立即进行投资,而期权价值愈大则说明应当等待和推迟投资。当期权价值大于NPV时,除非必须通过投资才能维持期权存在的条件下,才可马上投资,且投资额必须满足小于期权价值扣除其他价值损失的剩余,如负NPV,就应延期进行投资。

3.3利用Geske定价模型的实例分析

某生物制药企业开发新药,投资者在t0=0时决定是否进行初始研发投资,在t1=3年决定是否进行临床试验阶段投资,在t=10年决定是否进行商业化投资。初始投资I0=2500万元,在t1=3年时投资I1=9000万元;在t=10年时投资I=50000万元。预计商业化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在t=10年时的现值为80000万元。根据历史数据可以估计到该项目波动率σ=25%,无风险利率r=4%。

(1)用NPV法进行项目评价(假定风险调整贴现率为15%):

NPV=-2500-9000/(1+0.15)3+(80000-50000)/(1+0.15)10=-1000万元

由NPV<0可知该项目是不可行的,应当放弃。

(2)利用Geske模型进行项目评价:

先由Black-Scholes模型求得Fc=6.14(亿元),再将其他数据代入Geske模型表达式中可得C=1.96(亿元)

研发范文篇9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2001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要求: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这意味着学生在九年的学习中,要花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学习地方性的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国多家出版社参与地方性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二、地方教材

现在,我省的地方教材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新兴课程。新兴课程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科技

与人文科学的最新发展;(2)技术与实践性课程。技术与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能够体现地方特色;(3)地方文化课程。地方文化课程以较大的区域范围文化为基础,如吴文化、楚汉文化等,不限于现有的行政区划。

众所周知,地方教材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具备地方特色性、综合性、活动体验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在地方教材的研发过程中,应考虑特定地域和社区发展的现实,善于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独特资源,开发出有利于将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教材。

地方教材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学科教材,不应按学科划分安排教学内容,而应将相关的课程资源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进行整合,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施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发地方教材对于保证地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在全球化时代继续保护人类文化多元特色的重要途径。

现行的地方教材要进入学生的课堂,必须经历以下过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各单位或个人提出立项申请(立项申请表、课程纲要及教师或学生用书的样章)→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正式成为地方教材。

三、地方教材的研发流程

研发地方教材应遵循“需求调研、精心组织、保证质量”——12字方针。

愿意从事地方教材建设的出版社,应首先将自己定位为地方课程基地。在对原有课程进行改编或者开发新的地方课程时,需要采取一种“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策略,力求起点高一点、步子稳一点。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由出版社(或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出版社)组织一批合格的地方教材开发人员和团队进行研发,同时邀请有关课程专家、教材审查专家等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专业指导。

1.选择合适的地方课程项目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地方教材的内容也主要来源于地方课程资源(下图)——实际生活,最终落实对现实问题的关注。面对任何有形无形的地方课程资源,从中选择具有发展潜力,能体现地方教材特色的内容,例如,现有的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以及省情教育类的教材。再如,部分省市开展了生命教育,出发点为“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当前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艾滋病教育、教育等专题教育进行整合。

2.编写优秀的地方教材

指导思想和基本目的: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直接反映地方教材的内在价值,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自然、社会和人的有机统一。地方教材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内在架构:以实践体验、动手操作、研究探索和方法指导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师生互评等,建立以操作、实验、报告、竞赛、作品展示、集体交流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体系。

内容表达:注重简约性和通俗性,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综合渗透,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切实反映社会生活,避免空洞说教。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对教材进行修订,即使补充新的内容,使地方教材较之学科教材显示出“短、平、快”的优势。

3.开发多样的地方教材资源

既然定位于地方教材基地,就不仅仅为做教材而做教材,而应开发相应的地方教材资源。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市场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质为先”,掌握优秀的、多样化的地方教材资源的出版社无疑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了先机。通常,立体化的教材建设包括学生教材、教师教参、学生教辅、光盘、网站、教具和学具等,值得一提的是应尤其关注网站的课程资源建设。

4.提供一流的服务标准

一套深得人心(老师、学生)的地方教材还需要有出版社提供一流的培训。由于地域性的差异,改编或开发新的地方教材需要教材编写者与一线教师、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直接沟通,虚心听取意见,更好地修订教材为广大师生服务。

做好地方教材的研发是落实《课程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若干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能解决落实地方课程的实施,而且对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罗桂鸾.地方课程教材编辑出版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0).

[3]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M].学科教育,2002.

研发范文篇10

1.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由设计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经批准、审核、会签后进行样试。样试图标记为s,批试图标记为a,批生产图标记为b。a和b的标记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会议确定。

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3.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4.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总工程师主持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5.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有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质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6.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经各方签字。

□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要求。

2.成套图册编号要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