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年度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5:31:42

研发年度总结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1

第一条为加强对山西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研发资金为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管理,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科技研发资金的支持对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具有较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包括转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其中用于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支持对象还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团体。

第四条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专家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五条科技计划管理部门要按照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项目库,加强对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

第二章支持方向

第六条科技研发资金是山西省财政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科技攻关计划。紧密结合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形成和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础研究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和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计划,以解决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的基础性技术理论为主导,突出国家发展目标与科学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技人才。

(三)科学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围绕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通过支持科技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与开发及相关培训等,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星火计划。主要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农村区域和城镇科技发展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科技培训。

火炬计划。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主要支持重大共性和社会公益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主要用于支持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成熟性,经济上具有一定效益,对产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建设。

(四)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科技发展与改革中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研究,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研究,省内重大工程前期技术经济环境问题研究,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服务。

(五)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围绕解决山西省经济、社会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密切跟踪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引海外专家,开展国内外科技人员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与开发,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基地,推进山西与国际的科技交流。

(六)其他。支持除上述科技计划之外,经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确定予以支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其他计划或项目。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各方的职责与权限:

(一)省财政厅

1.负责核批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及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

2.负责核批计划管理费预算;

3.会同省科技厅审定并下达项目年度经费预算;

4.参与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做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评估和评审。

5.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省科技厅

1.负责提出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建议和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建议;

2.负责组织项目预算的申报和评审(评估);

3.负责编制计划管理费预算;

4.负责审核安排项目年度经费预算并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预算;

5.会同省财政厅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项目组织单位

1.负责对项目申报单位编报的项目任务书及预算进行初审;

2.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实施进度执行预算,监督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3.按照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的要求汇总报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4.受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委托,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项目承担单位

1.负责编报项目任务书及预算;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3.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科技研发资金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供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第四章开支范围

第八条科技研发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和计划管理费。

第九条项目费是指科技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人员费,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支付的不得在资助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试验外协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国内外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一般为5%。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

鉴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在资金性质、用途、操作方式上的特殊性,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可以采取入股和债权投资等资助方式支持企业,探索科技风险投资的有效方式。

计划管理费,是指科技研发资金计划管理部门负责

管理和使用的,为组织科技计划和开展相关的全程管理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

科技计划管理费的支出是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开展规划与指南、项目调研、信息收集、项目评审、评估、招标、合作交流、监督检查、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

专家咨询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给有关评审专家的咨询费用。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出国及国外专家来晋考察、相互交流等支付的费用。

信息管理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书籍购买、资料印刷、文献检索、网络维护、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等支出的费用,以及各项管理信息建设所发生的费用。

评审评估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审计、评审、评估、招标、重大专项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设备购置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用于计划管理工作必需的办公设备等购置费用。

能源材料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等的费用。

差旅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外出支付的住宿费和交通费。

会议费,指计划管理中直接组织的工作会、专题会和各类项目评审或评估会、招标会、验收会等以及参加的与计划管理工作有关的会议所支付的费用。

劳务补助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支付的加班费、劳务费等。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之外发生的与计划管理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计划管理费年度结余,纳入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五章项目预算的申报、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按要求编报项目预算,并提供相关资料。项目预算要求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项目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十二条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科技局等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预算的初步审查,按统一要求汇总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三条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或择优遴选有关科技评估机构,对申报的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进行评审或评估。需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其预算的,按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省科技厅根据评审或评估意见,综合平衡后,确定年度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计划,经省财政厅审核后,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下达预算。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项目预算审批程序重新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批。

第十五条科技研发资金根据项目类型、课题规模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项目按照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方式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

第十六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经费的拨付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十七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由省科技厅和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各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匹配资金,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分年度执行的项目经费预算,应当按照要求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中期检查或评估结论作为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调整项目预算的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科技研发资金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补助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十条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报经省科技厅批准后,将剩余经费归还原渠道,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并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送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并由省科技厅汇总报送省财政厅。

第二十三条项目完成后,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项目验收或鉴定(评审)。在项目验收或鉴定(评审)时,项目承担单位除提供有关验收或鉴定(评审)报告外,还需提供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总结报告和项目完工决算表。项目验收委员会成员中应包括财务管理人员。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2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外智力(以下简称引智)工作,为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章资助对象与范围

第二条引智项目包括经国家、省、市及外国专家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所属机关、企事业单位聘请国(境)外专家及其团队、派员出国(境)培训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项目。

第三条外国专家主要是指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望的科学家、知名专家、学者;在国外知名企业中担任高级经理或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等教育科研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外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特殊专业知识或技能并为所急需的特殊人才等。

第三章引智项目的申报与立项批准

第四条引智项目及专项资金的申报条件。

㈠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转化能力;

㈡项目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具有国内外前沿技术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并能够形成产业化;

㈢外国专家(海外研发团队)已落实或正在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工作,企业有规范的与外国专家签订的合作协议或聘用合同,有明确的实施计划;

㈣产品研发成功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能够实现较高的利润水平,促进就业,增加税收;

㈤中外合资企业(含与港澳台合资企业,下同)申报项目的,中方股份比例须达到或超过51%。

第五条项目申报单位按照国家、省、市外国专家局和有关申报引智项目通知要求,报送引智项目立项申请,提交项目立项依据和外国专家身份资料,提交申请资助的资金预算。

第六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或邀请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其中列入年度引智项目计划的项目,须报管委会批准,编制年度引智项目计划。

第七条财政局根据引智项目计划和国家、省、市引智项目计划及省海外研发团队项目计划,审核、编制全引智专项资金预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专项资金预算,会同财政局下达引智项目立项计划通知。

第四章项目资助资金

第八条在人才发展资金中设立引智专项资金,经管委会批准列入年度预算。

第九条引智专项资金的投入方向。

㈠用于列入国家、省、市引智项目计划及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资金的配套资助;

㈡用于列入引智项目立项计划的项目资助资金。

第十条引智专项资金的使用对象。

㈠纳入引进国外专家项目、出国(境)培训项目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年度计划的用人单位;

㈡纳入国家、省、市引进国外专家项目、出国(境)培训项目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年度计划的所属用人单位。

第十一条引智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

㈠在工作的国外专家薪酬及零用钱、国际、国内旅费(指入境机场到及到出境机场的旅费)和在的食宿交通费及与外国专家技术指导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费用;

㈡出国(境)培训人员的部分国(境)外培训费、国际旅费、国内旅费(指入境机场到及到出境机场的旅费);

㈢与引智成果推广相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二条项目资助标准。给予国家高端引智项目、国家引智重点项目、国家引智专项项目、国家引智面上项目的配套资助资金分别不超过7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给予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省引智重点项目、市引智项目的配套资助分别不超过8万元、3万元、1万元。给予级引智重点项目、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的资助资金分别不超过3万元、2万元。

第五章引智项目资金拨款与监管

第十三条引智专项资金拨款程序。

㈠引智项目在立项年份、结项年份各支付50%资助资金。

㈡项目单位在项目立项或执行完毕后一个月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报引智项目经费预拨款申请表或项目决算表和项目总结,提出拨款申请;其中结项项目须在项目执行完毕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的项目审核评估后,财政局根据引智专项资金预算,将资金拨付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拨付给具体项目单位。

第十四条引智专项资金必须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挪用和擅自改变资金用途。项目单位必须对专项资金单独列帐,独立核算。

第十五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使用资金的,将予以纠正或追回已拨资金;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已批准资助的引智项目,项目单位中途撤消项目或停止项目执行的,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项目单位自行承担。

第十七条当年批准资助的引智项目,若当年未能执行,将不予拨付引智专项资金。若下一年度需继续执行,须在下一年度重新申报项目申请。

同一个引智项目不重复资助,只按照各级资助中的较高限额资助。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3

(一)再定义研发费用,实现生产与研发活动的合理分离

原有机械制造企业对研究开发活动一直没有给出评价标准和费用归集标准,对研发活动中的人工、设备折旧等未计入研发费用科目,不符合研发活动与生产财务相分离的原则。通过再定义,DFGL公司研发费用概念扩大至项目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新产品试制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二)科学再造业务流程,实现按项目管理研发费用

调整组织管理模式,成立跨部门的项目组,将技术部门、车间、分公司等部门的技术岗位纳入研发体系。这种模式调动了各个部门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协助,提高了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效率。建立项目制下的预算申报、结算、月度(季度)工作人员时间、设备使用时间申报机制。按照先预算再业务后核算的流程,重塑研发费用流程,一举颠覆原有的财务年终或年末时,按已经核算记账的结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从不同部门、不同科目中寻找相关的研发费用的流程。

(三)科学构建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体系

不断完善项目预算、决算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部按项目费用明细进行研发支出科目及明细科目设置,运用SAP软件的项目辅助核算功能,对公司承担的各项目进行单独核算。项目结题后,进行项目经费决算。在项目执行期对费用进行定期反馈,加强经费开支的监督与控制。原计入管理费用中符合研发费用定义的工资、差旅、设备折旧等费用先通过“研发支出”科目核算,按季度调整计入“研究开发费用”科目下,解决研发投入核算问题。

二、体系介绍

(一)以项目为基础的专账管理制度

研发属于动态作业,整个流程横跨多个部门,DFGL公司以项目为基础,通过“研发支出”科目,按研发项目设立台账,实行专账管理,同时按照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在一个年度内进行多个研发项目的,按照不同项目分别归集研发费用额。

(二)再造研发费用管理流程

年底组织召开次年度工作目标沟通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按集团下达给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研讨下一年度的费用指标,提出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沟通会后,各研发部门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含延续项目),并将科研项目分为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等类别。研发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申报科研项目前,在项目计划书中明确项目进度、经费预算和交付成果。对经审核通过立项的项目,汇总研发费用专项预算,连同其他部门费用预算及资本性支出预算一并形成预算草案。加强项目执行中的沟通与协作,规范费用管理。技术管理部对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进行管理,财务部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技术管理部及时提供项目的相关信息,如项目的类别、性质、项目执行期、项目的承担人及项目预算明细等,对各个项目的经费开支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和审批;财务部依据技术管理部提供的相关信息,按项目建立明细辅助账进行费用核算,对研发部门报销的原始单据进行财务方面地审核、记账。采取点对点的对接服务方式(固定财务人员服务对应技术中心、工艺部、材料研究所等业务部门),并通过技术管理部的桥梁、接口作用,深化研发和财务之间的互动。项目预算执行分析。为帮助研发部门掌握预算的执行进度,通过在SAP中建立订单,利用项目管理功能对费用进行单独管理,方便按不同项目进行追踪、查询。

三、研发费用管理体系建设效果

通过规范研发费用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会计核算体系,规避了税务风险,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价值管理水平。

(一)连年降低运营成本,效益贡献显著整个“十一五”期间,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抵免企业所得税6000多万元,为实现高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有效改善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公司价值得到合理体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体系,有效解决了研发经费归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研发费用在报表上得以体现,顺利实现了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过渡实施。

(三)建立了一套系统而灵活的研发管理流程,提升了自主创新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通过研发费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预算编制、业务报表、人员管理、会计核算四大类流程及相应的操作规范和说明,将费用管理扩展到研发活动生命周期全过程、延伸到价值链形成全过程,使研发活动从论证立项阶段开始直到结题为止、从材料组织开始到完工报交为止,都被费用管理所覆盖,支持着公司自主创新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4

一、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范围

(一)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产品、技术和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包括新产品(服务)研究开发、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新工艺研究开发。

(二)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应当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的规定。

(三)下列各项不属于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活动:

1、企业已经掌握的技术方案,包括已经完成产业化开发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

2、通过简单改变尺寸、参数、排列,或者通过类似技术手段的变换实现的产品改型、工艺变更以及材料配方调整活动;

3、一般设备维修、改装、常规的设计变更及其已有技术直接应用于产品生产的活动;

4、一般检验、测试、鉴定、仿制和应用活动;

5、其他非研究开发活动。

二、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

本意见所指的研究开发费为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研究开发活动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

(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二)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三)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四)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五)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六)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七)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八)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三、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

(一)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二)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额。

(三)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应该是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发活动。同一研究开发项目不得重复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

(四)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凡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纳入不征税收入的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五)企业申请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按照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均不允许计入研究开发费用。

四、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立项

(一)企业研究开发的形式包括自主研究开发、委托研究开发、合作研究开发三种。企业应有研究开发项目的立项决议,具有明确的研究开发目标、进度计划、经费预算、人员组成和过程管理,每个年度终了或项目完成时应当对项目实施情况或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二)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可以申报省级以上经贸、科技等创新主管部门的各类科技创新计划。

申报条件: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的规定,并符合国家、省各类科技创新计划的申报要求。

申报方式:企业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经政府经贸、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

项目立项:项目立项以国家、省技术创新主管部门批复的正式文件或证书为准。

五、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的申报

(一)企业发生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应在年度终了后,按税务部门的规定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的相应资料,以及省及省以上经贸、科技相关部门的文件、计划或建议书。

企业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应能证明研究开发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范围,并达到省内相关行业技术和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

(二)企业申报的研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二)集团公司集中提取的研究开发费用在受益集团成员公司间进行分摊的,应按税务部门规定的时限,由集团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集中开发项目的立项书、研究开发费用预算表、决算表和决算分摊表、分摊方法、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和合同,以及省及省以上经贸、科技相关部门能证明技术和工艺在省内领先、具有推动作用的文件、计划或建议书,经税务机关审核准予税前分摊的,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按规定做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

六、企业研究开发费的核实

(一)主管税务机关在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后续管理过程中,通过纳税评估或检查,发现企业研究开发费各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归集不准确、汇总额计算不准确的,有权调整其税前扣除额或加计扣除额。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5

理清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要保持相对稳定,每年根据年度战略目标的调整予以适时调整,一般在每年年底前调整完成,组织机构的清晰确保各岗位职责的明确,使各岗位的责权利明晰,责权利的统一是绩效考核有效的基础。组织机构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统一的思想,责即责任、义务;权即权力、权利;利是物质利益。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同时授予相应的权利,给予相应的利益。真正实现责、权、利三统一。

明确岗位职责。在组织机构明确的前提下,各岗位职责的明确也是考核工作有效的另一重要保障,每个部门要制订本部门的工作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各岗位任职条件等,只有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考核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明确的岗位职责也是考核指标提取的依据。

营造考核文化。一个公司的考核从无到有,从人力部门推动到全员参与,要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各直线经理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并非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每个直线经理的职责,在人力资源部门的统一组织和推动下,各部门会按规定时间提报本部门的年度考核方案,并一起参与讨论以共同确定考核方案。公司管理层在团队中达成一定管理共识,形成管理理念的统一,这种理念的统一,为有效实施考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的管理理念包括: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绩效的改进与提高,关键是提高员工的能力与素质;最好的管理就是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个人目标得以实现;管理为经营服务,没有有效的经营,管理将失去意义,同时管理又推动经营,管理追求合理化,没有有效合理的管理难以为经营服好务,考核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促进经营。

信息管理保障。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是考核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考核评价指标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有非财务指标,没有有效的信息管理工具做支撑,就不能有效采集所需要的评价数据。有了有效的信息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性问题,许多信息都来源于信息管理部而并不是被考核部门自己提报的数据。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员工考核覆盖率100%。整个体系分层次、分系统。按层次分为公司、部门、岗位考核体系,按系统分为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研发系统、职能管理系统的考核体系。

公司层面的考核指标设计。各销售型分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独立考核,主要考核利润、回款两项指标。辅助网络开发完成率、促销活动完成率、团队人员流动率等。考核指标设计时重点关注战略目标的分解与落地承接。考核标准的设计重点关注指标的量化与可考性。考核数据的提取主要把握主要指标第三方提供数据原则。

部门层面的考核指标设计。部门层面又按系统分为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研发系统和职能管理系统。营销系统业务人员以销售提成为主,提成主要根据业绩达成,考核多数都是结果性指标,同时对于办事处主任以上带团队人员的考核增加了过程性指标,如团队人员流失率,计划进度控制达成率等。生产系统一线员工主要按计件工资,即多劳多得,工资与产量挂钩。辅助质量考核指标,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时进行相应的处罚。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工以岗位KPI考核指标考核为主。工资结构是固定工资+(10%-20%)的效益工资+(30%-40%)的考核工资,效益工资主要与公司总体回款完成率挂钩,考核工资主要是本岗位的KPI指标。不同级别的员工,效益工资和考核工资所占权重不同;管理级别越高,效益工资所占权重越高,管理级别越低,岗位KPI考核工资权重越高。研发系统除了按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考核外,另外按所研发项目的成果提取研发项目奖励。研发项目奖励主要根据研发项目的计划进度和研发产品质量,以及研发产品的市场销量等进行考核激励。

岗位层面的考核指标设计。按部门、分系统制订了考核方案后,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所在岗位工作的短板制订各岗位的KPI考核指标。从岗位KPI指标中可以看出每个岗位的最主要的工作,以及对每项工作的要求。

完善绩效培训与沟通机制。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比较专业的一个模块,对于非专业的直线经理来说,做好这方面的培训至关重要,人力资源部门要组织几次专业的培训,重点培训指标设计的方法、指标选择的原则、考核指标标准的设计方法、权重设计方法等,要让管理层明白此项工作如何做。各部门主管知道考核指标如何设计后,对于各部门提报的考核指标的审核和讨论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这个阶段一定要让各部门主管充分参与,清楚考核的目的是改进工作,共同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指标的设计推进此项工作的改进与提升。这个阶段也是各部门梳理本部门年度工作重点的一个过程,要清楚公司的战略、本部门承担战略目标的重点工作、本部门的短板工作等才能设计出可行、有效的考核指标。部门的工作重点理清了,找到了部门的关键指标,再分解至各个岗位,让员工充分参与并清楚自己岗位的工作重点,这样才能形成整个企业的合力。沟通与反馈是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指标的设计,还是考核结果的反馈,都离不开沟通。考核结果出来后部门主管与员工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6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

一是摸排全市已到年限需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相对成熟的科技型企业45家,第一批高企申报推荐了37家(其中首次申报22家),目前处于审核中。二是开展市第二批高新技术培育企业认定,经审核13家企业获得认定。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政策宣传,目前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四是紧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5月份增速86%,位居市县(市)第一位。五是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4月份上报数为1.31亿元,增速50.3%。

(二)及时修订自主创新政策,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修订完善《2021年市自主创新政策》。二是启动市2020年自主创新政策兑现工作,目前已通过联审及单位党组会。三是组织企业申报市2020年度自主创新政策兑现,共计推荐项目36项,申报资金354.386万元。四是帮助企业推荐优质项目争取省市资金,组织推荐5个项目申报2021年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5个项目申报2021年农业(社会发展)技术领域重大项目、2个项目申报2021年度县级乡村振兴科技项目、1个项目申报2021年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五是开展市天使投资基金项目征集活动,会同市创新投对项目进行初步调研,对发展情况良好的已投项目,进行补充尽调,拟对其进行二次增资。六是建立全市重点科技项目库,3月开始征集市“十四五”时期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已入库12个项目。

(三)加大宣传力度,支持企业实施成果就地转化

一是推动皖维集团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对先进功能薄膜技术攻关网上云签约。二是开展征集技术难题8项,征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20项进行。三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推进15家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四是经省技术合同登记系统认定,1-6月我市吸纳技术合同数20项,合同成交额为25916.86万元,科技成果登记138项。五是积极做好中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工作,征集我市成果类9项,成果展示类6项,科技“双招双引”签约项目、“大院大所”合作项目各1项。六是推动企业创新产品入驻创新馆,目前征集创新产品2项,新入馆产品1件,总数达11件。

(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标准双创一体化平台发展

一是深入企业宣传市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二是以绩效考核为契机,引导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找准定位,注重规模数量和服务效能的提升。三是根据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要求,完善中科智城孵化功能。

(五)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

一是开展市第九批科技特派员申报工作。二是配合完成省级、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年度工作总结上报工作,完成市级工作站2020年度绩效考核现场评审工作,其中2家工作站获得优秀等次。三是开展2021年市本级科技特派员服务载体申报工作,组织领导组成员单位对17家申报企业进行现场查看。

(六)紧抓人才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巢创新创业

一是开展2021年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政策兑现工作,目前正在项目申报中。二是开展科技专家库建设工作,上半年陆续征集专家信息10条,目前我市入库专家102人。

(七)科学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正在推进规划初稿修改完善,即将征求意见、开展专家审查。(八)牵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链工作

摸排我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了解到我市健康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其中主要企业有12家。2020年实现产值6.06亿元,营业收入8.78亿元,纳税0.92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71亿元,营业收入4.08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值22.5亿元(含今辰药业在建项目预估产值),营业收入20.4亿元。目前在建项目3项,预估年产值13亿元,预估税收0.75亿元,拟招商项目5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指标任务数过大。如2021年市下达我市技术合同交易额7亿元,完成缺口很大。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全市还没有新型研发机构,没有技术创新中心,缺少带动力强的创新联合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弱,较难支撑高质量发展。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小。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只有32家,略占一半。

四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少。中科智城缺少新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做好第二批高企申报宣传和指导工作;宣传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研发,规范填报研发活动统计表,切实提高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速。

(二)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链。切实摸排我市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医用产品、绿色食品等重点企业建立动态库,对接优势资源,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新突破口。加大对中科智城、市帮帮客孵化众创等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力争今年通过申报省级认定;指导巢荟众创空间、安建大学城建学院大学生众创和安德利众创空间绩效考核;指导皖维高新、富煌钢构等企业申报市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

(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持续跟踪已摸排就地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市政府下达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安排;加大技术合同交易和科技成果登记摸排、宣传力度。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7

一、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投资可享受抵免税优惠

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按规定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技术改造项目,其国产设备投资额的40%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申报资料及办理程序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13号)、《江苏省计经委关于开展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确认工作的通知》(苏计经技发[2000]664号)和《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地税发[2000]038号)的具体规定办理。

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按规定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技术引进项目,进口的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申报资料及办理程序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具体规定办理。

二、企业研发费用享受税前列支

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赢利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及以上的,可由企业申报纳税时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从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自行扣除。上述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折旧、与新产品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办理程序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9]4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的具体规定办理。

三、民营科技企业享受减免所得税优惠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办民营科技企业可享受税惠。

1、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其中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2、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3、经有权部门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软件企业的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政策。

4民营科技企业从事技术转让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符合条件的企业凭有权部门的认定证书或批准文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税务机关经审核批准后予以办理。

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奖励条件

(1)纳税关系在扬州市的地方工业企业。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近两年内无违法和其它不正当的经营行为。

(3)企业年度开票销售额在8亿元(含)以上或实际入库税金在3000万元(含)以上。

2、奖励标准

由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部门,按单个纳税主体实际入库税收与上年相比新增的地方留成部分奖励企业,其中,所得税新增的地方留成部分第一年奖励100%,第二年、第三年分别奖励50%;增值税新增的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每年奖励50%。奖励资金专项用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

3、需提供的资料

(1)经中介机构审计的申请奖励年度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2)当地税务机关出具的企业本年度和上年度实际入库税金和本年度开票销售额的证明。

五、鼓励新产品产业化

1、奖励条件

(1)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属扬州市首次研制并投产。

(2)产品已获得专利授权或已评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

(3)该产品当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

2、奖励标准

(1)销售收入2亿元(含)以上、新增税收300万元以上,市政府奖励25-30万元。

(2)销售收入1亿元(含)-2亿元、新增税收200万元以上,市政府奖励20-25万元。

(3)销售收入5000万元(含)-1亿元、新增税收150万元以上,市政府奖励15万元。

(4)销售收入1000万元(含)-5000万元、新增税收100万元以上,市政府奖励10万元。

3、需提供的资料

(1)专利授权证书、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批准文件或证书。

(2)新产品查新报告。

(3)中介机构出具的该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

(4)当地税务机关出具的当年该新产品入库税金证明。

六、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

1、奖励条件

年度内新建的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共性及关键技术平台、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2、奖励标准

部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

3、需提供的资料

国家、省相关部门批准认定的文件

七、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一)列入国家和省各类工业科技计划和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由当地财政部门给予配套贴息

1、贴息标准

按国家和省规定的配套贴息比例。

2、需提供的资料

国家和省各类工业科技计划和技改项目计划贴息批文。

(二)设备和技术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由当地财政部门给予贴息

1、贴息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技术先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经过核准或备案的技术改造项目,单个项目的设备和技术投资在3000万元(含)以上。

(3)项目在申请当年竣工投产。

(4)项目未享受过国家或省贴息。

2、贴息标准

按人民银行同期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的50%-30%,对项目中用于设备和技术的投资金额按超额累进法进行贴息,其中3000万元(含)以内的部分按50%贴息,3000-5000万元(含)的部分按40%贴息,5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30%贴息。

3、需提供的资料:

(1)项目核准或备案的文件。

(2)企业提供购买设备和技术清单,以及中介机构对项目投资的专项审计报告。

(3)项目竣工总结材料。

(三)围绕主业、实施上下游配套、延伸产业链的技改项目由当地财政部门给予贴息

1、贴息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的自我配套率达到50%以上(含)。

(2)项目经过核准或备案,其中设备和技术的投资在1500万元(含)以上。

(3)项目未享受过国家或省贴息。

2、贴息标准

按人民银行同期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的50%-30%,对项目中用于设备和技术的投资金额按超额累进法进行贴息,其中1500-3000万元(含)按50%贴息,3000-5000万元(含)的部分按40%贴息,5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30%贴息。

3、需提供的资料

(1)项目核准或备案的文件。

(2)企业提供购买设备和技术清单,以及中介机构对项目投资和项目产品自我配套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3)项目竣工总结材料。

八、对博士后奖励

1、奖励条件

有博士后进站(中心)工作,已按合同完成成果研发、成果已应用于产业化并产生效益,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2、奖励标准

(1)研发成果已完成,奖励5万元。

(2)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小批试产,奖励8万元。

(3)研发成果已应用于批量投产,奖励10万元。

3、需提供的资料:

(1)国家人事部、省人事厅等设站(中心)批复。

(2)企业与博士后签订的合同。

(3)研发成果生产应用情况。

九、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购置物业、汽车进行补助

1、补助条件

(1)年薪超过30万元(含)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年薪包括工资、奖金等收入,不含个人资本投资收益等其他收入。

(2)申请人以本人名义新购置了非经营性物业或汽车。

2、补助标准

由申请人纳税所在地财政部门按其所缴房产契税或车辆购置附加税的30%给予补助,总的补助金额不超过申请人从2004年1月1日起上缴的个人所得税中的市(县)地方留成额,每年的节余部分可用于以后年度购置物业或汽车的补助,但时间不超过三年。

3、需提供的资料

(1)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2)申请人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复印件。

(3)申请人的纳税证明及复印件。

(4)申请人所购置物业的产权证明或汽车的行驶证及复印件。

(5)申请人所交纳的房产契税或车辆购置税证明及复印件。

十、鼓励企业创品牌

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国家驰名商标和省名牌、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产品,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1、奖励标准

中国名牌、国家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15万元,省名牌、省著名商标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需提供的资料

(1)国家或省质监、工商部门的批准文件。

(2)名牌、商标证书。

十一、鼓励专利申请

对于符合《扬州市市级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专利申请进行资助,具体标准及申报资料按《扬州市市级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十二、申请办理程序

1、属于落实国家和省已有政策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2、属于我市新设的鼓励政策、由市级财政支付的奖励、贴息、补助项目的申请,按下列程序办理。

(1)每年5月份和11月份,市"双创"办集中受理申请人的书面申请。

(2)市"双创"办审查申请人提供的申请资料,凡申请资料不齐全的,可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证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视同资料已经齐全。

(3)市"双创"办根据经审查后的申请资料,对各项奖励、贴息、补助的资金进行审核。

(4)每年6月、12月,市"双创"办公示有关项目的初审结果,接受公众监督,公示期7天。

(5)对于在公示期间收到异议的申请,市双创办负责进一步核实,报分管市长审批。

(6)每年7月和次年1月,市"双创"办将最终审查结果通知所有申请人。对符合鼓励条件的申请,通知申请人到市财政部门办理领取奖励、贴息、补助手续。

3、对于符合"双创"鼓励政策、由各县(市、区)财政支付的奖励、贴息、补助项目的申请办理程序,由各县(市、区)根据当地情况另行制定。

十三、罚则

1、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奖励、贴息、补助的申请人,市"双创"办予以通报,追回拨付的奖励、贴息、补助,并取消其三年内申请奖励、贴息、补助的资格。

2、对于工作人员收受申请人好处,与申请人串通骗取奖励、贴息、补助的,由其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四、附则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业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科技三项费用"是指用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工业性试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等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工业科技三项费用由经委、财政局负责管理,各司其职。

经委:负责支持能够带动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技术创新项目。负责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评审、招标、编制年度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验收。

财政局:负责资金预算管理,会审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问效、监督检查。支持产业技术成果转化。

第二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工业科技三项费用按项目进行管理,经委制定技术创新项目规划或指南,采取申报或招标的方式选择项目承担单位。程序如下:

(一)、经委组织专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政策,确定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并予以。

(二)、符合条件的单位按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向经委申报。

(三)、经委根据项目情况,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

(四)、对符合招标条件的重大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招标工作由经委参照国家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具体组织实施。

(五)、经委会同财政局根据专家评审或招标结果,审查、批复年度支持项目计划,并下达项目经费。

第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南京市(含区、县、开发区)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

(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必要的研发设备;

(五)、在研发技术领域已取得相关的科研成果;

(六)、其它应具备的条件。

第六条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经委在下达项目经费的同时应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二)、技术经济指标;

(三)、年度计划内容及考核指标(指跨年度项目);

(四)、项目预算及资金来源;

(五)、资金支持方式;

(六)、产权归属;

(七)、完成期限;

(八)、共同责任;

(九)、有关附件;

(十)、其它条款

第七条经委应根据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项目库,并提出支持重点。工业科技三项费用优先安排对工业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升级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第三章资金及财务管理

第八条工业科技三项费用按规定程序办理划拨手续。区、县所属企业,由市财政局统一划转区、县财政部门,区、县财政部门收到划转款项后半个月内将经费划拨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九条工业科技三项费用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项目管理费:是指有关部门为管理工业科技项目而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编制项目指南或范围,组织项目的评审、招标、评估等过程中支付的费用。

(二)、项目费用:是指工业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人工费、设备费、燃料动力费、租赁费、试验费、材料费、委托开发费、鉴定验收费等;

(三)、其它费用:经财政局会同经委批准开支的与工业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它支出。

第十条工业科技三项费用一般采用拨款资助、贴息等方式。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财政拨付的工业科技三项费用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四章研发成果与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项目形成的研发成果,其产权归属按国家有关知识产权归属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承担对工业科技三项费用研发成果进行推广或扩散的义务。如项目承担单位不履行推广或扩散研发成果的义务,经委有权决定推广或扩散研发成果。项目承担单位在转让研发成果时,应向经委报告。

第十三条工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公开披露项目技术信息的义务。

第十四条项目形成的实物资产,按国家现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条考核与监督

第十五条经委负责项目的考核与监督。财政局负责对项目承担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施检查。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市经委书面报告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包括项目进展、资金落实以及下一年度安排等,直至项目完成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项目完成后,经委要及时对项目组织验收。项目承担单位要提供经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审计的项目经费结算书。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9

在这短短的五个星期中,我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工作中去,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收获也不小。不仅实习了整个生产企业的流程,也参与了对管理工作实行审查的更高一层次的管理、生产工作的实践。

一、公司基本概况

1.发展规划

——维护和巩固本地市场提高国内市场产品占有率,延伸拓展国际市场,实施产品多元化经营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提高研发水平,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营运水平,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创新水平,提高知识产权的自主能力。

——开拓、发展、完善覆盖本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高效营销网,赢得主要市场,扩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出口比例。为成为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而不懈努力。

2.企业文化

市场意识——企业内部任何部门都应该紧盯市场而运作,了解需求、及时反应。

效率意识——企业物流链,资金链,管理的执行力都应体现合理、高效的原则,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服务意识——服务无微不至。在公司内部运作的流程中,上工序的服务对象是下工序,管理者的服务对象是下属员工。在公司外部,公司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客户及潜在客户。服务对我们而言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以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是我们的基本信念。

团队精神:作为民营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是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们鼓励竞争,但坚信只有内外一致、团结协作的组织才是最有战斗力的组织。

经营方针:公司致力于生产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不断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开发不同的市场,促进产业发展。

3.人力资源策略

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系统科学的培训课程,使员工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

科学的培训计划、完备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金刚与员工共成长。

卓跃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宣扬竞争与合作的企业文化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生产主管的工作职责

虽说是模拟市场运作,毕竟是

我们即将进入社会前的一次磨练的机会,所以没有轻视。刚开始我们根据经营指导,市场规则,信息中心的资料分析地区的经济水平,市场偏好及供求关系,以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行。具体运行情况如下:

第八年:由于是第一次也可说是没经验或是不熟悉经营规则。我们虽有分工,但事情并没有按预想的发展下去,而是从一开始就乱了章法。但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方式,最终各项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

第九年:因为有了第八年的经验,同时也从指导老师那了解和发现第八年工作上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根据问题做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得各种弊端得以克服。而我作为公司的生产主管,主要负责公司的生产规模决策、生产预算、厂房投资、设备投资、生产作业计划、设备利用率、新产品研发计划、产品合格率等。因此初次体会到生产工作的挑战性。

第十年:年末了,要进行总结大会。作为制造业的生产主管,可是很重要的职务,其工作内容对公司起到成败的作用。我主要提交一下资料:

a)公司最佳生产规模决策分析报告

b)年度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c)生产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总结

d)厂房投资/租赁项目计划与分析总结报告

e)设备投资/租赁项目计划与分析总结报告

f)生产方案决策分析报告

g)生产设备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h)生产作业计划与分析总结

i)设备利用率统计分析

j)新产品研发计划与产品生产情况分析报告

k)投资预算与可行性分析报告

l)产品合格率与产品成本分析报告

m)生产部年度总结报告

三、生产部业务内容

1.规划管理

第一次接触生产部,由于自己的专业又不是这么熟悉,故感到很难入手,究竟怎样开始工作了。BOM计划以及MRS、物料需求等都是我的工作内容,一开始感到很迷茫。然后我把以前学过相关课程的书翻出来看,如《生产运作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生产与作业管理》、《战略管理》、《管理运筹学》,慢慢知识又浮现我的脑海。

年初要先起草MRS,并且计划粗能力计划,物料需求;月初就要写出厂房容量报告,设备能力报告以及人工需求报告;年末需要年度工作总结以及需求规划报告。

2.车间管理

车间管理的核心是制定管理标准,好让下面的生产人员按照标准工作。虽说这是模拟实习,但却很逼真,不单是每个部门都有员工,而且有第三方、客户部、工商部银行等。

年初车间计划、生产预算;月初则要考虑车间生产计划、批量安排、委外计划;平时的工作要注意下达领料单、生产加工或装配等。

3.产能管理

产能可以说是衡量生产部的一个指标,故在产能这块我费了很多心血在里面。包括产能计划、设备计划、投资预算、设备购置或租赁、设备维护与修养等。在这方面,需要和财务部密切联系,因为我们要注意固定资产的一个折旧问题。

4.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盈利的多少。主要是一个成本计算方法。

年初我主要是掌握成本控制措施与方法;年末需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同时,在平常的工作中,要计算半成品的成品和产成品成本。

四、小结

卓跃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间蒸蒸上荣的公司,同事之间相敬如宾,谦虚学习。

研发年度总结范文篇10

一.基本情况

2020年度应参加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户数为9623户,同比增长32.68%,实际申报率100%,其中盈利企业1961户,盈利面为20.38%,零负申报企业7361户。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共实现所得税税款94271.69万元,同比增长42%。

二.主要做法及特色亮点工作

(一)部署及时,组织落实到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是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汇算清缴既能达到监督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企业所得税日常工作的检验。2020年企业数量增长较多,基数大,情况繁杂,问题众多,为确保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区局成立汇算清缴工作领导小组,对汇算清缴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制定所得税汇算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各岗位流程的操作。年初通过公文系统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区税务局关于做好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制定时限表,要求各分局按质按量完成好本年汇算清缴工作。

(二)积极宣传,强化业务培训。今年情况特殊,年初就出现了肺炎疫情,整个汇算清缴期基本处于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今年不便举行大规模纳税人集中培训,为了纳税人能更好的完成申报,区局利用税务微信公众号、12366、QQ等渠道,采取无接触式办税服务,宣传2020年企业所得税最新政策规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汇算清缴工作流程、税收风险提示服务系统等。对于确实申报有困难的企业,区局税政部门人员及分局税管员手机24小时待岗,随时准备接听纳税人的咨询电话,辅导纳税人解决相关问题。

(三)强化审核,确保申报数据准确无误。充分利用金三系统和企业所得税数据管理平台,对各项申报数据、申报项目等进行比对,对纳税人基本信息错误和申报错误及时告知纳税人,并督促纳税人对错误的基本信息和申报信息及时进行更正申报或补充申报,降低汇缴数据差错。加强对申报表数据、表间逻辑关系等的审核,提高申报表数据的质量。发现纳税人的异常指标,积极开展风险提醒、纳税评估,加大管理力度。

(四)多措并举,提升申报服务水平。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宣传与汇算清缴入户辅导相结合,赴14户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辅导。其中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去年赴该企业走访时,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企业暂未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进行了解及辅导后,加强了企业申报高新的信心。今年企业顺利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在回访时,认真仔细查看了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材料以及研发费用辅助账、相关账目凭证等,并对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三.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继续强化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采用无接触式宣传辅导结合小部分企业上门辅导等方式提高优惠政策享受的正确性。

(一)继续依托金税三期和下发名单对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在汇缴期内,对下发的应享受未享受、错误享受等纳税人名单,积极督促纳税人进行更正,让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达到100%落实。2020年度汇算清缴小型微利企业1721户,减免税额5616.88万元。

(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管理,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料的审核,把好资料认定审核关口,加强对优惠申报资料核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的正确性。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重点辅导纳税人按照规定设立辅导账,正确进行涉税处理,提高加计扣除的质量。2020年度汇算清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59户,扣除金额为10747.94元。

四、相关问题及建议

(一)相关问题

1.从汇算情况看,2020年度,仍有许多小企业账证不全,财务核算不够准确,账务处理随意性很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零负申报现象严重。

2.很多企业对于年度申报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在填报时容易出现问题和错误,申报数据质量不高。

3.有些企业习惯在申报期快结束时才进行申报,对于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如果企业申报有误也不能及时的在申报期内进行更正,有可能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一定损失。

(二)几点建议

1.利用每年召开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会议和培训等,加大对税务干部、企业的所得税政策的辅导,及时更新所得税知识,提高税务干部业务水平及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对所得税政策的遵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