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6:45:04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范文篇1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官员;信息素养

一、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要求

(一)信息意识。学科馆员信息意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信息需求意识,即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词汇来定位需求。第二,甄别意识,即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敏锐发现偏见和欺诈信息。第三,政治意识,在言论自由的道路上能够找到与政治和宗教相关的边界。第四,安全意识,即避免信息被盗取。大数据环境下,客户暴露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要有甄别意识,对收集到的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剔除诈骗、偏见、洗脑类的负面信息,保证传播正能量;要有政治意识,无论是否为党员,都要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保证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同时要照顾到大众的宗教信仰差异;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问题要备受重视。(二)信息知识。学科馆员信息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检索知识,即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明确“且”“或”“和”的运算差别,通晓受控词和自然语言。第二,信息技术知识,即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来管理移动图书馆和云服务等。第三,图书馆专业知识,即掌握《图书法》编制规则,熟悉学科主要信息源,能够对文献出版机构和学术评价进行客观分级。第四,外语水平,掌握英语或其他语言,要求有熟练阅读能力,可以实现外文信息的检索和甄别等工作。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数量多,学术没有国界,消息迭代速度快,所以要有非常优秀的信息知识,才能够及时对同领域多国度的信息进行检索归类。(三)信息能力。学科馆员的信息能力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检索、分析、处理、协作、创新、教学和服务能力。最基本的能力是信息检索,其次是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学能力和服务能力,只有学科馆员会教学才能够从师生的角度来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最关键的能力是协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协作能力是更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保障,服务能力是精准了解客户需求的先决条件。创新能力是学科馆员工作晋升的根本推动力。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明显,只有具备完善的信息能力,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整合出学科需要的信息。(四)信息道德。学科馆员的道德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伦理道德。学科馆员在整合学科知识时要必须考虑知识产权,避免工作中触碰法律。对学科知识进行综述汇总时,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引用他人观点要进行标注。大数据时代,出现信息道德问题很快就会被发现,严重影响学科馆员的声誉,还会对其单位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大数据时代学科馆员要在信息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二、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一)优化队伍。大数据时代,首先要优化学科馆员队伍。大数据环境的特点是信息量非常大,学科的知识爆发式增长,这就意味着学科馆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优化队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增加队伍中计算机专业队员,增加队伍中应用数学专业队员,学科馆员要把握好工作节奏,形成清晰的工作逻辑,然后计算机专业队员运用某些算法来加快工作效率。大数据时代,所有图书馆都在整合信息,时效性高的图书馆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一定要优化队伍。第二,优化队伍年龄结构。所有学科发展都有较长的历史,不同年龄段对该学科的认知有差异,优化年龄结构,保证队伍中老中青力量均衡,可以保证学科信息的权威性、普适性和先进性。(二)搭建平台。大数据时代,要搭建平台来增加学科馆员的见识,拓宽视野。第一,搭建学科馆员与高校师生的学术交流平台。参加学术讨论,才能够指导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还可以了解业内对权威人物的认可度排序。同时,还可以增加自己对学科的认知,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分析数据,辨别虚假信息。第二,搭建学科馆员与信息技术的学习平台。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必须学习相关的软件,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软件的运用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最终保证自己的工作效率。第三,搭建学科馆员内部学习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库学习—培训—试讲”模式来开展工作心得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过思维碰撞来推动工作创新。(三)复合型馆员大数据时代,要培养复合型馆员。复合型馆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能力复合型馆员和学科复合型馆员。第一,能力复合型馆员是指具有某学科馆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的人可以在大数据时代依然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具有某学科馆员基本能力,同时具有卓越的服务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工作的定位精准。第二,学科复合型馆员是指在两个及以上学科领域都有相对扎实的功底,对学科交叉有深入的认知,并且对学科交叉有浓厚的兴趣。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建设对象,学科融合深度越来越大,学科交叉信息也与日俱增。(四)能力培养。大数据时代,要培养学科馆员的综合能力。第一,要夯实信息检索、分析、处理等基础能力。大数据时代,学科馆员工作对信息软件有较强的依赖性,但是基础能力是学科信息质量的保障,要予以高度重视。第二,要培养其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开阔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另一方面要通过馆内业绩竞争来推动学科馆员自我学习和优化。第三,要培养学科馆员的协作能力。大数据时代与信息技术人员协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其他学科馆员协作能力有利于成为复合型学科馆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要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特点和工作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图书馆则要根据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需求通过优化队伍、培养能力、培养符合馆员、搭建平台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吉刚.新形势下高校学科馆员职责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3).

学科馆员范文篇2

在地方院校图书馆中,长期存在着人员紧张的状况,多数学科馆员由业务馆员或文献检索课教师兼任,由于事务性工作繁杂,使学科馆员的本职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对于地方院校图书馆而言,制约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是人员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薄弱,特别是缺乏专业的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人才。人才的匮乏导致学科馆员很难融入到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使学科馆员制度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在学科馆员的管理方面,多数地方院校图书馆采取分散式管理的方式,在开展工作中,多数情况是学科馆员个人直接面向教学科研单位、课题组开展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往往成为学科馆员的个人行为,不利于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利于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管理、组织与协调工作,不利于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价。除此之外,学科馆员与各教学、科研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多数学科馆员很少深入走访教学、科研单位了解其需求,仅仅是采购文献时象征性地征求意见,导致学科馆员不能将教学、科研单位对文献的需求反馈给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文献开发、利用水平难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多数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资料室后,与学科馆员的联系日渐减少,导致学科馆员很难开展相应工作。除此之外,由于图书馆的教辅单位的定位,带来了学科馆员缺乏必要的考核与奖励机制,在收入上明显偏低,与之相应的学术地位也偏低,在与教师、行政干部的收入分配竞争上处于劣势,这同样会导致图书馆优秀人才的外流以及很难吸引优秀高素质人才来参与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都能够给予图书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制定图书馆工作发展规划过程中仍是依照传统的观念,只关注馆舍面积、图书数量、阅览座位等硬件设施,而没有通过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导致学科馆员制度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就地方院校的管理制度而言,目前正处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期,在学科馆员岗位没有得到权威确认、学科馆员制度的优越性没有明确体现的前提下,要求学校党委为学科馆员制定特殊的优待政策是不可能的。面对以上困难,需要地方院校克服畏难情绪,针对自身办学实际,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真正推进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目的。

二、提升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举措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第一要义是建立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图书馆业务的图书馆馆员队伍。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最大障碍是高素质人才匮乏。以北华大学图书馆为例,尽管70%以上的馆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部分馆员具有研究生学历,有四分之一的馆员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但是,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图书情报专业出身的馆员不懂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出身的馆员不通晓图书情报知识。正因为如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对于地方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才显得尤为必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挑选符合学科馆员条件的馆员赴具有优秀的图书情报专业的高校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为准学科馆员进行相应的图书馆情报专业培训,让他们能够相对专业系统的学习了解图书情报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图书情报学中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技能等。培训内容包括馆藏资源布局、数据库及平台使用、学科用户分析方法、熟悉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熟练掌握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等。对于专长为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科馆员,地方高校图书馆须加大对口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对口学院,通过参与对口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外出专业培训等手段,尽快熟悉了解相关教学、科研背景领域研究成果与研究动向,使得学科馆员能够熟练掌握对口专业的学科信息。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优先选择本科攻读其他专业的图书情报学硕士毕业生和具有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双学位人才,使馆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充分改善。学科馆员工作不是看过程,而是效果,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一套第三方参与的、由教学科研单位主导的、侧重于效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学科馆员健康合理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实施双向考核制度,学科馆员既接受图书馆方面的考核又接受对口院系师生用户的考核,以教学、科研单位师生的满意度为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工作量完成情况、用户服务满意度进行定性考核。其中包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该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掌握情况学科馆员提交拟任对口院系或学科的工作思路方案等评价。与此同时,图书馆组织业务骨干从专业角度对学科馆员进行以服务效果、服务效益、服务影响力、服务满意度为内容的考评。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科馆员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组织评价,使学科馆员的工作质量评价更为准确、客观。学科馆员制度推行的关键在于学校主管领导的决策和参与。针对当前多数地方高校学科馆员制度推行困难的实际,地方高校要采取将压力上移的新思路,由学校领导牵头,以品牌活动的形式在学校层面营造学科服务氛围,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科馆员到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学科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推行过程中,学校主管图书馆的校领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图书馆品牌活动的构思、策划到组织实施,学校主管领导全程参与,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引起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的广泛关注。在主管校领导的主持下,图书馆积极从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学科专业带头人、专家学者入手,从学科专业发展层面、学科教学科研动态、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入手,详细分析教师、学生对文献的需求,细致规划活动,使学科馆员制度依托学校良好的整体环境不断深化与拓展。由于学科馆员对教学、科研工作发挥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学科馆员掌握较高的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知识以及具有对口学科的专业背景,这就使得学科馆员在图书馆不等同于其他图书馆工作人员,因此学科馆员需要具有优先的职称聘任资格及相应的晋升、福利待遇、外出学习深造机会等等。同时地方高校须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明确图书馆员的教师身份、享有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行政级别、福利奖金、职务权利等待遇。

学科馆员范文篇3

1.中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现状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起中国的许多高校都开始实行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许多大学对这个职业的称呼不同,但是工作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在中国的大学中,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是:在各个学院和图书馆之间搭建桥梁,保障信息交流和反馈的通畅,深入地了解与自己学科知识相关的学院教学规划和科研发展的新动态,熟悉专业学科知识主动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大力推动专业学科院系与图书馆的合作交流。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针对专业知识开办讲座,解答学科问题及课题咨询,逐渐提高专业对口院系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采集信息的素养。通过更多渠道来向广大学院宣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动向专业对口院系宣传和推送图书馆的服务和图书资源,在帮助高校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主动联系,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供更加广阔的分享平台。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大学图书馆里,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采取了与学科教授相结合的模式。学科教授在图书馆里主要的工作是:利用自身的专业学科知识帮助图书馆开展工作,在专业院系与图书馆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图书馆了解专业院系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意见,选择合适的文献资源推荐给院系的师生,让师生了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最新动态和优质服务,中国的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大多由信息咨询、采编、流通等部门的老师兼任,人数不多,学科院系数明显高于学科馆员数,一名学科馆员一般对口好几个院系。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甚至还没有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有的也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学科馆员工作流于形式。2.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专业馆员、支持馆员、学生助理三部分人员构成,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由专业馆员担任。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拥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于中国的图书馆馆员制度,美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并且适合本国教育方式的馆员制度。美国的各所大学一般都设有专业的学科馆员,图书馆学科馆员和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学术纽带关系。美国大学学科馆员的设置相当地完善和到位,学科馆员几乎覆盖了学校里的所有专业,因此学科馆员的人数也多。在美国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和培训的制度,学科馆员通过不同的继续教育方式提升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能力。美国大学图书馆也注重宣传学科馆员,通常在读者咨询栏、学术研究、学科指南等栏目中都可以了解到学科馆员的各种信息,甚至在学校的主页上直接设置学科馆员栏。

二、中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素质和工作方式

由于中美的教育方式不同,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起步也不相同,因此中美大学对于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人员挑选和培训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学科馆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式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通过学科馆员的人员素质和工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1.图书馆学科馆员素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馆员担任,美国对于专业学科馆员的要求都很高,通常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由专业大学授予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并且在美国图书馆中的大多数馆员还拥有非图书馆专业的博士学位。他们不仅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了如指掌,而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中的各项服务及文献知识的检索知识都十分了解,是具备了专业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专业学科馆员能与对口院系师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学术交流,并且能够通过自身对图书馆中资料文献的了解为对口院系的师生提供高效快捷正确的文献信息服务。在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大多只拥有本科学历,少数具备硕士和博士学历,而且大多数只有单个专业的学历,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复合研究生少而又少,图书馆也没有从业的准入制度。没有真正学科背景的图书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只能成为学科信息联络员,不能有效地开展学科咨询和培训任务。2.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方式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自身修养都很高,他们是同时具备图书馆专业管理学位和其他专业学位的学科专职服务人员,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更倾向于专业性的服务,是其他非专业人员无法代替的,所以他的工资待遇要比其他工作人员高,因此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高,责任感也较强。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大多分布在咨询、采编、流通等各业务部门,并不专门进行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国的图书馆学科馆员以兼职为主,大多数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只是作为兼职,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深入院系,不能专心为学科建设服务,给学科馆员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没有充分显示出作为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优越性。中国大学并没有实现对学科馆员的制度的足够重视,因此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和发展受到了限制和影响。

三、对我国现行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议

学科馆员范文篇4

论文摘要对两代学科馆员的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包括其角色的有限性、层次性、不可替代性、中立性及主动性等特点,进而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思考,认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具有层次性,学科馆员角色的终极定位应该是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1两代学科馆员角色的对比

依据学科馆员制度赖以依存的信息环境、角色职责、组织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科馆员制度分为两代,即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和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也有学者将传统的第一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1.O(Subjectli-brarian1.0),而将具有新的角色的第二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2.0(subjectlibrarian2.0)。

从两代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来看,第一代学科馆员所充当的角色是作为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络人、用户信息素质培训者、参考咨询馆员。这个角色在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信息素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信息环境、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学科馆员服务也在不断适应形势走向深入,伴随新的业务的拓展,逐渐承担起更多的新的角色。在保留和发展了第一代学科馆员角色职责的同时,还成为学科信息作者与者、信息资源管理者、知识管理者、研究人员、虚拟交流的组织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更是形象地将第二代学科馆员新的角色比喻为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排忧解难的“社区民警”、提供全方位呵护的“私人医生”、善于推广知识和技术的“农业推广教授”、精于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市场营销专家”、长征路上播撒火种的“工农红军”、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图书馆馆长”。

比较可以看出,学科馆员的角色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学科化服务的深化而不断在丰富,并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虽然,第二代学科馆员这种理想的、复合型的学科馆员角色对于彰显学科馆员岗位的重要性很有益处,但其角色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学科馆员岗位设计与管理上的困惑。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是学科馆员服务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

2.1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包括两个方面:①学科背景的有限性。相对于众多的学科门类,学科馆员的人数总是很有限的,和院系专业教师相比,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学科背景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应该是信息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②服务的协作性。学科馆员不是万能的,他不是图书馆骄傲的天使,是为用户服务的有效体系中的一环。在学科馆员服务系统中,学科馆员并不是孤立的,他需要图书馆其他馆员的协作与支持,如采访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在国外一些大学,如英国的UniversityofBristol还设有学科馆员助理(Assistant-subjectLibrarian)和院系联络员(FacultyLibrarian)、学院图书馆代表(AcademicLibraryRepresentatives)协助学科馆员开展工作。学科馆员服务的协作性说明尽管要求学科馆员是复合型人才,但是作为图书馆服务群体的一员,其角色要有一定的专指性。

2.2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国内外有关学科馆员的研究看,学科馆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低到高呈现出层次性,表现为学科馆员1.0-学科馆员2.0;②从国外学科馆员的名称可以看出其发展的层次性,学科馆员经历了从书目员(Bibli-ographers)发展到联络员(LiaisonLibrarian,AcademicLiaisonLibrarian,FacultyLibrarian),再到学科馆员(subjeet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specialist),再到研究支持馆员(ResearchSupportLibrarian)、学术馆员(AcademicLibrarian)和教育(师)馆员(EducationLi-brarian,TeacherLibrarian)、学习顾问(LearningAdvisor)的历程;③从国内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整体实践看,受各自馆情的制约,表现出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学科馆员服务开展较早、较有影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只是充当学科联络人和学科咨询馆员的角色,而作为学科馆员职能较高层面的研究支持、科研伙伴、学科情报教育等角色则还无力承担。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情况尚且如此,其他高校的开展情况更是可以想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仅仅是学科联络员的角色,甚至一些学校图书馆的针对性更强,如厦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把学科馆员的工作岗位进一步细分为“学科采访馆员”或直接定位为“学科采访馆员”。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反映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应该考虑馆情实际,但要体现学科馆员角色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2.3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是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根本特征,是学科馆员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员的地方。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包括学科馆员角色能力和角色责任两个方面。角色能力是作为学科馆员角色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学科馆员所独特拥有的,角色能力如果不强,就会造成角色定位的模糊。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技能的两栖人才,其核心能力是利用自身的学科背景优势敏锐地去发掘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去识别、组织和筛选学科信息资源,开展学科情报教育,支持科学研究。角色责任是学科馆员这一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以角色能力为前提的,角色责任和工作职责不同,角色职责是学科馆员天生所具有的,它体现学科馆员的使命,工作职责则是后来设计的,它反映了学科馆员的具体任务。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说明学科馆员角色的学科性和情报性缺一不可。

2.4学科馆员角色的中立性和主动性

有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持中立性的原则,即图书馆员无权代替读者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先入为主式的判断。也就是说,在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上,图书馆员并不比读者具有“专业”优势,图书馆员不应该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出好与坏、有用或没用之判断,而应该把判断及选择的权利交给读者自己。这个观点似乎与本文研究的学科馆员的个性化主动服务相矛盾。但这恰恰和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有直接的关系,学科馆员作为学科信息使者,作为学科信息专家,虽然具有角色的中立性,但是他同时又融入了学科团队,成为科研伙伴,具有双重角色。把经由学科信息专家组织、筛选出来的学科信息资源主动推介给学科用户、科研伙伴自然很受欢迎。

3学科馆员角色的定位思考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可分为三个层次:学科信息联络员、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3.1学科信息联络员

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学科馆员角色最基础的定位,也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角色主要承担对口学科单位的学科联络工作,其使命是开辟图书馆和院系交流渠道并建立起协作关系,了解学科用户需求,建立用户档案,宣传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和服务的提升。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图书馆的信息使者,核心能力是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能力,也即公共关系能力。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交流不同于一般性的沟通联络。学科背景可以让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有共同的专业语言,能让学科馆员更清晰的明白学科用户的需求所指,帮助学科馆员迅速融入学科团体开展工作。

学科馆员自1998年清华大学从国外引进还不到10年时间,虽然学科馆员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这一先进的服务模式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限于人力资源的困扰,目前还在观望和等待,期待条件的进一步成熟。笔者认为,学科馆员服务的开展可以从学科信息联络员做起,通过学科信息联络员的努力工作和院系学科用户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将对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学科化服务(学科资源建设、学科咨询服务、学科研究支持)至关重要。

3.2学科咨询馆员

学科咨询馆员是学科信息联络员角色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中级阶段。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信息联络员所不同的要求是具备更加专深的学科背景知识,能够在线或现场解答学科用户的咨询,帮助解决其学习研究中资源利用方面的疑难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信息咨询。学科咨询馆员的核心能力是信息能力和咨询能力。

从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情况看,我国较早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一些高校图书馆目前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图书馆,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就明确提出学科咨询馆员制度和学科咨询馆员的岗位名称,并明确规定学科咨询馆员的职责为:及时介绍与学科相关的试用数字资源,搜集对图书馆预(已)订购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部门;为院系开展用户教育,针对学科用户做数字资源及图书馆服务的培训讲座;为各院系提供重点学科网上资源导航服务,并定期更新;向院系介绍图书馆的相关服务等。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在总馆成立了学科咨询服务部,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并公开向社会招聘。虽然,国家科学图书馆从一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起点就比较高,但由于该馆此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从目前学科馆员服务的内容来看,笔者倾向于将其定位为学科咨询馆员。

3.3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学科情报教育专家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理想的角色定位,也是学科馆员角色实现的最终目标,其核心能力是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事实上就是一个教学研究环境,图书馆员就是教育者,从事参考咨询、分类、编目、资源建设、书目指导工作等和课堂上教学一样,都是帮助学生获得各自领域所必需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首先应该是学科情报专家(或称学科信息专家),一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专长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和研究任务,编辑学科动态与研究指南,开展学科导航,帮助用户构筑和优化学科信息空间。同时,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学科发展规划,进行学科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澳大利亚有学者认为,应将图书馆放在知识更新更加快速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审视,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学科馆员应该变成这个学习场所的一个指导者。学科馆员应该具有与教师相同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而不是“教”,要发展一种学习的文化。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UniversityofAuckland)图书馆培训部主任王晓力女士也认为教师馆员(Teacher-Librarian)提供的服务包括教师服务(Facultyservice)和学习服务(Learningservice),学科馆员当然也含括其中。另外,MCMaster大学图书馆也提出寻找具有创新和革新能力、经验丰富的教育与学习图书馆员(TeachingandLearningLibrarian)来领导信息素养计划和动态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学科馆员范文篇5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图书馆服务

中图法分类号:G251

图书馆作为高校整体科研体系的一部分,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资料来源地之一,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建设的需求,引入学科馆员制度,势在必行。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早在二十年前就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国外学者认为“学科馆员是指为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的技术与参考服务的图书馆员”,还有学者认为“学科馆员是指为某个特定学科的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员,他的职责在于发展图书馆服务,并使他所负责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还在探索试行中,还属于新生之物,所以,如何搞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

从国家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来看,建立好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新提供的优质信息服务,借助于学科馆员会得到更加便捷更加深层次的利用,学科馆员也会从学生那里真正的了解到他们对图书馆更全面的需求情况,继而为图书馆深化文献资源,权衡工作重心提供了参考依据。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会为读者提供最专业的服务,节约读者的时间,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甚至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参与到某些课题的研究中,在当前提倡科学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敢有这样的想法和作为。

由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与读者的接触是受限制的,所以服务模式是单一的、浅层的、被动的和封闭的,更谈不上学科的服务。然而在现实的高校图书馆中,大多数图书馆人员并非专业人才,尤其是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它需要特色服务,需要新型服务,所以各图书馆要加强建设好学科馆员这支队伍,要充分认识到建设这支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作为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首要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对于深入开展优质的学科服务至关重要,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就要有一支优秀的学科馆员队伍,要培养优秀的馆员队伍,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选拔制度。二是培训本馆素质高、业务强、有某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

学科馆员工作是一个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工作,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服务态度,专业背景,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及奉献精神怎么样,都决定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因此开展学科馆员作对图书馆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相应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合理安排人才结构,对现有的学科馆员,应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应对馆员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鼓励服务创新,共同探讨和解决工作中地问题,切实关心学科馆员队伍地成长,逐步培养和锻炼出一支精干、高效、团结的学科服务队伍,不断提高学科服务水平,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学术地位,达到为读者服务的目标。

南开大学柯平教授提倡说要宣传学科馆员制度,这一点提得很切合实际,图书馆中搞学科馆员制度就是要为各系部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所以要在全校宣传学科馆员制度,让各个系院都知道图书馆正在开展这一新的服务项目,宣传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好以后,要走下去,深入到各院系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学科馆员的工作还可以在馆外进行。

柯平教授谈到了学科馆员艺术。他说,“将学科馆员服务提到一个高度,它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有自身的工作规律,需要研究。作为一门艺术,它为学科提供资源和支持,创造知识,运用智慧解决问题,是学科知识平台的艺术,是专业化服务的艺术,是学科馆员与学科人才交互的艺术。”学科馆员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艺术性。首先,学科馆员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所以,每个学科馆员要有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气质,要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具有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科馆员要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工作技巧,建立服务标准,实现服务目标。

学科馆员必须熟悉所服务的学科资源,对本馆馆藏资源要心中有数,学科馆员还要熟悉所服务的学科情况,学科馆员还必须提高服务需要的信息能力。实际上,学科馆员服务就是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要主动与客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的配合教学、科研及社会的需求,提供各种特色服务,实施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因此学科馆员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和较高的自身修养,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并进行科学的服务,最终让客户满意自己的服务,让图书馆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柯平.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实践研究之一.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

[2]柯平.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实践研究之二.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5).

学科馆员范文篇6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美国卡内基要梅隆大学图书馆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专家学者的教学科研工作,委派熟悉本馆馆藏结构,并能熟练掌握文献资源获取手段的资深图书馆员,与对口专业的专家学者建立专门联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和检索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专家学者的文献资源需求。这便是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形成的雏形。中国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开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紧接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十余所重点大学也都引入了这一模式。进入21世纪,学科馆员制度更是在高校图书馆界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全国已有56所高校引入了学科馆员制度。

2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产生的背景

学科馆员制度之所以会产生并逐渐在高校图书馆界得到广泛认同和采用,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数量的增长速度也是前所未有,而且出现了各种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海洋,信息用户想要检索获取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必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困难。而一直以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信息保障重要部门的高校图书馆,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信息服务方式,肯定是不能满足学校各院系的专家学者的教学科研要求的。高校图书馆必须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有针对性地找出读者所需的专业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制度模式产生。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对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

3.1学科馆员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保障机构,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各院系专家学者。服务对象层次较高,他们的信息需求同一般读者相比,也更加专业、准确、深入、有时效性。针对这部分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改变过去被动的服务方法,主动出击,全面深入地了解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情况,听取他们的信息需求曰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型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以保证他们的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3.2学科馆员制度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

以往高校图书馆侧重于文献的收藏和保管,信息服务方式也趋向被动,一般只有在读者有了信息需求,主动找到图书馆寻求帮助的情况下,才提供信息服务,而且服务内容也只是查找文献,电子资源使用培训等初级服务,并没有达到主动、深入了解读者信息需求,分析研究,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而学科馆员可以深入各学科了解各院系教学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并主动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深层次的服务。学科馆员的建立,成为院系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通过直接倾听读者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主动为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的服务,为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保障。

3.3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都比较复杂,其中既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也有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图书馆的人员,因此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也不合理,服务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图书馆即便想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好更专业的信息服务,也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图书馆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学科馆员制度,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助于在馆内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曰图书馆馆员为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特别是英语、计算机,以及学校专业方面的学习。这样一来,将会大大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3.4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地位

图书馆在高校中长期处于比较低的地位,不被学校所重视。出现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客观外部原因,但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高校图书馆本身信息服务工作没有得到读者的认可,特别是没有得到掌握话语权的学校各院系专家学者的认可。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只重视馆藏资源的建设和保存,重野藏冶轻野用冶,服务上也只是被动地等待读者上门,不能主动地与读者特别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带来的结果就是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印象不够深刻,读者、特别是这些从事重要教学科研项目的专家学者们,在遇到文献信息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不会想到通过图书馆来获取他们所需的文献信息,而是习惯于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网络检索等方式解决信息需求问题。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高校图书馆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文献信息保障作用,导致图书馆在学校内部影响力日益下降,地位也相应降低,并出现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能够建立起一座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使高校图书馆能够主动了解、倾听读者需求,密切跟踪专家学者的教学科研进度,了解掌握其信息需求,并根据需求收集整理相关文献信息资源,加以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为学校重要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在学校学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得学校领导和广大读者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图书馆在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内部的地位,争取学校对图书馆建设增加投入,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加大对图书馆的扶持力度。

4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具体举措

4.1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学科馆员人才储备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学科馆员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传统的图书馆馆员更多倾向于文献资源的建设与保管,对其自身的要求也只是需要了解、熟悉本馆馆藏资源,能够在读者利用图书馆查找文献信息资源的时候,迅速准确地为读者找出所需相关文献资源。这样的工作任务决定了传统的图书馆馆员只需要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相关知识就可以了。而学科馆员因其担负的工作任务不同,对其自身素质要求和专业教育背景也不同于以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科馆员,除了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具有图书馆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教育背景,另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能。图书馆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符合学科馆员要求的人才队伍。首先,从外部引进具有其他专业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跟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往图书馆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大多都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这样往往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本校各个学科专业不熟悉,不了解,无法做到很有针对性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今后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时,除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之外,也应当考虑引进一部分具有其它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比如计算机相关专业、外语专业、以及本校所开设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其次,高校图书馆也应鼓励并开展继续教育,目前各高校人事编制都比较紧张,单纯依靠增加编制,引进人才来建设符合要求的学科馆员队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继续教育,鼓励原有工作人员,继续加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为馆内工作人员继续深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从馆内培养出一批既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又对学校相关专业非常熟悉的学科馆员人才队伍。

4.2调整部门结构,适应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部门结构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图书馆学业务流程划分的,基本都是按照对文献资源的处理过程来设置各个部门,野采、分、编、典、流冶。这样的部门划分是符合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但是如果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就必须对传统的部门结构进行调整,这是由学科馆员的工作任务决定的。学科馆员工作的重点在于主动了解读者特别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进而根据需求收集整理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并加以分析研究,提供给相关的专家学者,以保障其信息需求。这样的工作任务,要求图书馆内部打破过去传统的部门划分,建立一个由图书馆领导指挥下的,各部门一起参与的学科馆员服务机构,例如像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组,或是像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成立的学科馆员管理委员会等。这些组织机构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由图书馆领导牵头成立,统一协调部属曰其次成员涵盖全馆各个业务部门,通力合作。这样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科建设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缩短特定文献资源从采访到流通的时间周期,更好地为专家学者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保障服务。

4.3建立完善评估体系与激励制度

提高学科馆员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衡量、判断学科馆员为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和工作业绩,图书馆应该建立完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制定任务目标,明确学科馆员的责任划分,规范学科馆员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让每一名学科馆员清楚地了解他所需要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从而更出色地为专家学者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保障服务,完成图书馆赋予他的学科服务任务。在建立目标评估体系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科馆员工作热情,鼓励学科馆员不断提升个人服务能力和水平,图书馆也应当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学科服务成绩显著的学科馆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调动大家工作热情,奖励先进,带动整体共同提高,使学科馆员队伍形成野比学赶超冶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自己服务能力。

4.4加强宣传推广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范文篇7

1学科馆员的定义

“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的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一般能有针对性地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有力地帮助。

学科馆员是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同时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向特定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科馆员的职责是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有用户的地方就有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所以学科馆员又称为学术联系人、学科专家、学科咨询员,它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2做好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2.1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人,给图书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过去图书馆面临着馆藏资源总量少,藏书利用率低,专业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经费的短缺,文献资源贫乏等一系列的问题。但随着医学信息的发展和领导的不断重视,医院图书馆已经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科技文献的基地,而搜集、传递、提供文献信息的医院图书馆已成了提高医疗技术、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支柱。

2.2做好学科馆员的现实意义

医院图书馆直接为教学、科研、临床医疗服务,面对的读者是教授、各级医师、技师、药师、研究生、实习生和进修生等。由于医学覆盖学科范围广,文献类型多,在面对海量的医学信息面前医务人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要求医院图书馆馆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外语知识以及医学信息检索能力等,使其能够迅速地对各种医学信息进行分析、组织和整理,提供给临床医务工作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诊疗、科研、教学。

2.3询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如何获取最佳证据,学科馆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借助相关医学信息进行举证倒置,也可以利用询证医学数据库帮助其获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4医院临床、科研一线高学历人才对图书馆的需求

目前,医院都把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医院发展的一项重点,提出了各种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各大医院研究生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越来越高。

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对新知识充满着渴望,特别是一些国外引进回来的人才,他们对于信息的求新,求专,求全率非常高,往往围绕着课题研究需要阅读和检索大量的文献资料。传统的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信息传播的服务,以及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主动的与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些正是学科馆员的职责所在。

3做好学科馆员的方式方法

3.1明确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医院各科室的联系,其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点:(1)负责收集、整理对口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飞信,制作网页、短息等工具进行公布。(2)针对对口科室建立图书馆相应馆藏和服务内容。(3)协助对口科室人员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为医学、教学、科研提供参考服务。(4)定期更新图书馆网站和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使读者更快、更早的了解学术前沿的知识。(5)利用好网络和各种数据库,定期给医院各科室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信息素质。

3.2新时期要加强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搞好服务创新

充分利用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支持已经建立好的网络系统,做好连接功能和网络搜索引擎设计,设置好本馆的数据库资源,服务项目介绍,学科导航等栏目,定期更新完善图书馆网页。同时还需要建立好用户与用户,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平台,比如图书馆的微博,BBS论坛,图书馆公用邮箱、还可以建立医院QQ群,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直接与学科用户进行网上交流,节约时间,总之在信息化的时代更好的做好图书馆科研服务工作。

3.3充分挖掘医学信息资源,建立与科研相适应的馆藏体系

为临床医疗科研课题服务,依靠图书馆有限的书刊文献是不够的,所以在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工具书,纸质书刊等前提下,还要充分挖掘好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拥有专利版权的数据库和光盘。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各种医学文献知识,加强重点学科馆藏建设,围绕重点学科临床科研做好书刊资源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源的完整性,新颖性,实用性等。

3.4培养医学专业人员的信息检索技能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学科馆员要深入对口专业,与科室秘书保持合作,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文献需求,提高其信息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把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介绍给专业的医务人员,使其能够自己检索所需要的文献,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

3.5围绕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做好信息服务

重点学科是医院的支柱性学科,代表着医院的最高学术水平,体现着医院的办院特色,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平台。重点科室必然承担着国家,部委等重要的研究项目,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根据本院的学科发展需要,深入调研,具体可通过(1)邀请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参与重点学科的项目研究。(2)主动了解重点学科的发展情况,通过意见反馈表,问卷调查等形式做好调查研究。(3)定期将有关新书资料和医学数据库介绍给相关专业人员,征求他们的使用意见。(4)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强化信息导航功能。(5)加强与对口重点科室及学科带头人的沟通和联系,提高介入科研的深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科馆员是重点学科与医院图书馆之间的纽带,是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6做好科研项目跟踪服务

学科馆员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职业能力

从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引进开始,学科馆员制度已在我国走过了10年的路程。这十年中,学科馆员制度虽逐渐被国内高校图书馆界接受,但其发展现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学科馆员履职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1.缺少严格的学科馆员准入制度。一个合格的学科馆员不但要掌握对口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国外制度完善的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从业人员组成较复杂。目前现有的学科馆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图情教授,即从院系里面选出资深的教师兼任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但由于图情教授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显然无法专心、及时地开展各项图书馆服务业务,因此难以尽到学科馆员应有的职责;二是从馆内挑选骨干担任学科馆员,如复旦大学。但由于一般高校图书馆现有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匮乏,而要从中再选出既具有专深学科知识,同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骨干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2.难以形成合理恰当的激励机制。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图书馆与各院系、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激励,会令馆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的动力。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大都按职称与职务来进行薪酬分配,学科馆员所负责的各学科的性质、特点不同,造成工作强度和工作效果也不同,其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可能一刀切,因此在绩效考核与评定中难以体现差别,因而难以驱动学科馆员的奋发有为,自觉提高职业能力。

3.学科馆员的继续教育较难实现。继续教育可以帮助学科馆员更好地掌握图书馆的现代化技术,熟练应用图书馆现代化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的文献体系;继续教育可以帮助学科馆员,不仅对对自己所服务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而且掌握对口学科的学术动态、前沿信息,研究学科专业文献,进行专业信息的组织和深度开发。但实际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学校统一拨款,这种拨款往往受到部门平衡等因素的制肘,结果造成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用于设备、文献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采购,而用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经费所剩无几。其次,由于学科馆员并不是专职岗位,许多图书馆专业毕业的馆员从事这项工作已经非常辛苦,再让他们去重新学习一些专业课程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再者,日常繁忙的工作,使许多学科馆员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缺乏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安于现状,难以形成主动自我增值的局面。

针对以上分析,要改变现状有效提高高校学科馆员的履职能力,必须:

第一,真正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应围绕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规划,建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人才培养规划,确立学科馆员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分层制定培养目标,明确学科馆员人选,使学科馆员的培养工作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同步发展;对图书馆现有的中、青年业务人员确定培养目标和途径,制定培养规划,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要加大经费投入,奖惩分明,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加大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促进学科馆员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把提高学科馆员的履职能力落到实处。学科馆员是学科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导航者,也是学科信息的教育者。学科馆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其履职能力应包括: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科研教学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良好的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和外语能力一定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有选择、有目的、分阶段、分步骤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业务结构进行更新和优化。可采取自我培养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1)到对口服务院系学习、听课,参与对口院系的学术和科研活动,与学科用户直接交流;(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让学科馆员了解所服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3)亦可有针对性地选派学科馆员脱产进修。

还要让学科馆员担任与对口学科有关的教学任务;参与教学规划、课程设置,编写文献检索教程;参加对口院系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主动分析用户潜在的信息要求,及时跟踪相关学科建设的新动向,发现并存储最新的信息。由此提高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导航能力,掌握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国内外数据库的结构、链接和检索方法,必要时编制检索工具,为用户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

同时,现代学科知识呈多语言文献分布特征,要培养学科馆员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广泛地涉猎多国专业文献,特别是发达国家、国际权威学术机构出版的专业文献,为学科专家提供更精准的情报信息和咨询服务。此外,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沟通的过程。因此也应对学科馆员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方面知识的培训,锻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助其与用户建立起良好相融关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科专业馆员”、“学科专家”、“信息咨询专家”。

总之,要完善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提高学科馆员的职业能力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科馆员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学科馆员机制研究”课题组.学科馆员制度综述[A].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

学科馆员范文篇9

学科馆员指的是具有相应学科知识背景并且可以提供科学信息服务、有效组织学科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在整个图书馆内,学科馆员一般会负责相应学科专业文献评价与选择,如果有需要也会负责书目文献的组织与学科信息服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来看,其制度的创建一般是根据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开展的。高校图书馆内学科馆员的制度可以根据相应的模式进行创建,并根据一定的机制加以运行,即对于学科馆员的绩效、准入、职责、定位进行管理,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得到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也说明了我国图书馆对于一些新服务的开创问题上有着相应的见解,同时对于服务的观念也有了一些转变,这也体现出了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基本理念。

2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在高校中,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主要服务于科研或者教学,无论运用哪一类服务模式,都必须完善其管理运行械,采用“劣罚优奖”的制度来激发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上进心与责任心,同时也可以让服务模式的效果提升上来,适宜的奖罚制度能让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更认真地做好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准入管理模式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使者与形象代表,所以,他们必须与用户维持联系,并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以及优质的服务。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实行准入管理模式,准入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级别、层次的构建分出阶梯型,即预备、服务与研究三种类型,每个类型都配备相应的标准考核,只有与准入条件相符且全部通过了相应的资格认证后才可上岗。这种准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与业务素质,并且能促使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就我国当前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准入管理制度来说,只有武汉大学对其馆员采取了资格认证制度,而一般的高校均未实行,这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责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持续发展与完善,对于其馆员的要求职责也将发生了一些变化。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我国是创立学科馆员制度最早的学校,因此,其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也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在其职责内容中主要分为八点展开,其一,评价并且试用有关学科的电子资源;其二,及时更新并编写有关学科的阅读人员参考资料;其三,定时为使用者进行图书馆运用的培训与指导;其四,整合采用人员对于学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与资源建设的要求以及意见;其五,整理、鉴别并且搜集有关学科的网络导航;其六,帮助相关院系的教师对有关课题的文献进行检索;其七,展开定题服务制度,对科研与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地参考服务;其八,帮助一些有创建分馆要求的院系展开工作,为其供应文献建设的指导与咨询服务。这八点基本包含了整个图书馆内学科馆员的工作,在其他学校的创建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并指明了方向。

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定位管理模式

要想更好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工作,需要从其定位着手,在学科馆员的基本定位中主要分为四大点,即角色定位、思想意识定位、专业技能定位以及职能定位。学科馆是一类创新的服务制度,它属于新兴事物,所以,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来讲,将其角色进行定位能确保其工作的展开。学科馆员是由联络馆员以及信息咨询员发展而来,为此,学科馆员必须比以上两类人员拥有更为专业的素质。思想意识定位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需要主动、积极地为科研团体或某个学科传递、整理以及收集资料信息,让其更加深入阅读人员中,并掌握其具体需求,同时还要辅助参加专业团体的相关学术研究活动,以此来展开更完善的服务。专业技能定位则是指学科馆员在开展的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不仅要求他们具有相关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科背景,还需要有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对主要的网络资源站点、参考工具书以及专业文献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帮助阅读者提供有效的帮助,为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其学科馆员能分析学科阅读人员的信息需求的同时还要意识且跟踪相关学科创建信息的主要要求,这也说明学科馆员属于一类复合型的管理人员。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责定位,职责定位主要是指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必须定位其日常职责,此类定位与服务是分不开的,但是这也不仅限于那些普通的服务职能,而是定位于个性化的服务职能上。

6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网络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下的服务模式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而高校图书馆内学科馆员的创建以及具体的运用也是其发展拓宽的空间,同时也是服务发展的既定方向。为此,必须将网络技术利用起来,并对具有载体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再对用户供应相应的保障服务,以此来促使高校图书馆得到持续发展。

作者:谢蓉 孙明节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武含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模式的特点及问题与建议[J].甘肃科技,2012(04):87~88,38.

[2]张琳.北京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现状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47,82~85.

[3]谢婷.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模式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96~98.

[4]关继舜,查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02):158~159,165.

学科馆员范文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

近几年来,独立学院图书馆借助于良好的发展环境,运用其办馆机制灵活独特的优势,同时又拥有民营资金和名校办馆经验的双重优质资源,多数跳过了常规图书馆的漫长发展过程,一跃而成为起点高、模式新、设备先进、高效发展的图书馆。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增强实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所拥有的技术和信息为读者服务。

一、建立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方法

1.对全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考核选出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馆员,对其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2.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学科馆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量的制定不宜太精确,重点在于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机制。

3.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划分大学科的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学科馆员的重点服务对象,并确定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科馆员”岗位设置要求,根据馆员的自身特长和工作业绩,选拔出优秀人才进行脱产或不脱产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形成人才梯队,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学科馆员应及时总结分析学科服务中的经验问题,积极主动提供星挂相关信息服务,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服务水平。

5.宣传、通告图书馆新增文献资源。学科馆员通过校园网、引发通告等形式及时宣传馆内新增的文献资源和服务项目。收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改进图书馆的工作。

二、全面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

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图书馆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熟练过硬的业务技能、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我馆目前的馆员队伍人员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这种状况导致了图书馆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要求,与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是相距甚远。为此,改善图书馆员队伍素质的状况,使其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

1.熟悉馆藏特别是对口专业馆藏,既要有丰富的图情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图情服务所需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信息学等各学科知识,熟悉对口专业各种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书和数据库的原理、结构、链接和组合方法,有立体化、网络化的检索概念和思维定式,能够在对本馆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具备按用户的需求将有效信息从庞大无序的信息源中提取、鉴别、筛选、整序、拓展、挖掘、再造的工作技能,还必须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并达到相当的水平。

2.要求“学科馆员”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学科馆员”应能提供外文资料的翻译和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信息搜集、组织、加工、以及信息教育,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能力。

3.既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职能要求“学科馆员”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加工者,也应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做好此项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

4.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科馆员”作为大学图书馆的形象代表,应能与各学科用户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这就要求馆员在表现出高水平的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表现出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工作理念;注重知识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认真学习图书情报界的最新思想和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和工作制度

1.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实现馆员专业化与馆藏专业化相结合。为了满足新时期读者信息需求,应该建立起与“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相适应的文献管理模式即馆藏专业化,设置专业学科阅览室,由“学科馆员”负责提供服务,实行学科专业文献“采编及流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3.2建立在教师中聘请客座“学科馆员”、在学生中聘请信息员的工作制度。在教师中设客座学科馆员,加强他们的教学、科研与图书馆的联系;在学生中设立信息员,负责收集读者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学科馆员”,以保障文献需求的渠道通畅。

3.在学院重点院系建立专业资料室,将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摆放在资料室,以便教师、学生查阅。并选出一名教师负责收集教师及学生的意见,以及本专业最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便于图书馆购进最新的图书。

4.建立“学科馆员”工作规划制度。“学科馆员”要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对口专业的专业文献及教学科研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工作计划,边工作边整改。

四、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目前,图书馆符合“学科馆员”素质要求的图书馆员还相当缺乏,许多工作人员整体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接受再教育的机会还相当少,图书馆中能胜任“学科馆员”这一工作岗位的人才还不多。因此,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主要环节是“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应包括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不断扩大和完善“学科馆员”队伍;另一方面应重视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对现有图书馆员的培养和提高,以期尽快达到“学科馆员”的条件和水平。公务员之家

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建设不仅要有人才的保证,同时也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机制。如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努力改变图书馆员低收入的现状。以“学科馆员”实际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分配依据,建立一个有效的奖励体制,对那些在工作中做出卓越成效的“学科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行资格认证,择优上岗制度;建立“学科馆员”考核制度,定期对现任“学科馆员”进行考核,以促进“学科馆员”制度稳步、健康地发展。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各院部的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建立起更加畅通的信息“需求”与“保障”渠道,提高图书馆。

六、学科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

1.主动与所负责院系的老师和资料室联系,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相关学科的馆藏情况,包括书、刊、工具书、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

2.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

3.为对口学科教师、研究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包括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等。

4.协助对口学科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负责对口学科师生的参考咨询;与对口院系学术带头人建立联系,了解其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最新成果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为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提供文献层面的特别帮助。

5.定期进行对口学科读者调查,征求其对图书馆的需求意见与建议,以及对口学科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要求。

独立学院图书馆虽然起步很快,但在馆藏图书质量方面、读者服务、网络学科建设等还有很多欠缺,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图书馆更要加强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才能缩短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差距,将独立学院图书馆建立成为一流的图书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