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4:08:41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1

本组6例患者均来自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临床伴有关节疼痛4例,肾脏损害2例,皮肤损害2例。经过入院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全部病例均明显好转,趋于缓解期而出院。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SLE以年青女性多见,育龄妇女占90%~95%[2],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间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因此患者大多有悲观失望情绪,应当鼓励他们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疾病或服用激素可引起体态、容貌改变,严重者部分功能丧失,使患者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过重,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与患者谈心,给予精神及情绪上的支持,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由于SLE常同时侵犯全身器官,在发病后患者常有病重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反复使用“狼疮”一词,以免增加患者的恐惧和不安。这类患者特有的心理特点是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而人的情绪可直接影响免疫系统[3]。这使我们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迁延和治疗中起作重要作用,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2.2病程观察

①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皮损及溃疡的部位、范围,末梢循环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胸痛、关节痛等。久病涉及肾脏,注意监测血压,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水肿发生;病及心肺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的变化;病及胃肠道者,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便血及食欲改变等情况;累及神经系统时,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面色、瞳孔等情况。②注意药物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时,告知患者,需坚持长期服药,应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并说明服药后可出现满月脸、痤疮、多毛等现象。服药期间,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有无真菌感染、溃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应用环磷酰胺(CTX)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膀胱出血、白细胞减少,大剂量冲击前需查血常规、肝功能。CTX冲击时静滴速度一定要放慢,防止液体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对于血小板减少者,在静脉穿刺前,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皮下出血。白细胞减少时,要做好保护性隔离,避免院内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剂时应多喝水,以减少肾脏的损害。

2.3饮食护理

SLE患者的基本饮食应为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肪的平衡膳食,动物实验显示低脂肪对自身免疫有益。一项双盲交叉研究显示狼疮患者进低脂肪饮食并补充海鱼油每日10g,共6个月,病情较对照组明显进步。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长期应用激素者注意补充钾、钙。肾衰者应限制含钾食物摄入。急性活动期患者宜进食野菊花、金银花茶、绿豆、赤豆汤、西瓜、冬瓜等清热凉血之品;缓解期患者,进食牛奶、蜂蜜、甲鱼汤、银耳汤以滋阴降火。均忌食或少吃芹菜、无花果、蘑菇、豆荚、烟熏食物,以避免诱发SLE。

2.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夏日出门应撑伞,对于局部暴露部位,应使用阳光滤过剂,减少局部受刺激。每天检查皮肤,以便发现新的病灶。面部出现红斑者,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油膏,宜用盐水清洗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皮肤红斑处,急性期外涂黄连膏,切忌挤压皮肤斑丘疹,预防皮损和感染。加强四肢末端的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触冰雪或暴露在低温下,防止雷诺现象发生。夏天症状相对较轻,亦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冷饮等,可经常行局部按摩和温水浸泡手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接触刺激性的物品,如染发烫发剂、发胶等。

3健康教育

过劳、感染、生育常是复发的诱因,应注意避免。告诉患者及家属要严防感染,要少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出院后必须坚持按治疗方案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少激素用量,及时门诊复查。若出现癫痫发作、神经精神症状、发生关节肿痛、口腔溃疡或皮损加重、尿蛋白增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复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适当参加强身健体的锻炼,但需注意不可劳累。

4小结

SLE育龄妇女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当患者明确本病后需要积极治疗。经过对患者的病程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维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懋贤.风湿病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

[2]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

[3]游自立.应激对免疫功能及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40.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以下称SLE)是好发于育龄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SLE的妇女妊娠后,合并症增多,胎儿预后不良,尤其是产后会使疾病加重,所以许多孕妇只能采取人工流产而终止妊娠。近年来,我院产科和免疫科对妊娠合并SLE的病人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显著效果。分析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54例妊娠合并SLE病例,将其特点及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对象

本组54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9例。年龄22岁~43岁,平均30.7岁。SLE病程2年~20年,平均4.5年。孕前明确诊断者49例,本次妊娠初次发病诊断为SLE者5例。

2临床分型

1.2.1根据病变类型分:肾型18例,皮损型22例,心律失常型5例,干燥综合症3例,免疫抗体阳性无症状者6例。

1.2.2根据SLE妊娠期临床分型:活动型21例,稳定型33例。

1.3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3例,产钳3例,剖宫产48例。

1.4孕周

分娩孕周最早32周+3,最迟40周,平均36周+1。

1.5新生儿情况

最低体重1360克,最高体重3780克,平均2550克。Apgar评分:6~7分2例,≥8分53例,(其中双胎1例),无一例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无新生儿死亡和畸形。

妊娠合并SLE的特点

2.1低体重低孕周比较明显,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受孕,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最低54例SLE中,活动型21例,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15例,占71.4%;孕周小于36周出生的14例,占66.7%。而稳定型33例中,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5例,占15.2%;孕周小于36周出生的7例,占21.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说明SLE活动型的低体重儿、低孕周出生率明显高于稳定型[1]。

2.2出现妊娠合并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胎儿宫内窘迫增多根据妊娠合并SLE的胎盘病理研究,SLE孕妇胎盘明显受到免疫复合物的损害,这种损害现象是引起胎盘发育不良、绒毛生长受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SLE孕妇流产、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的重要原因[2]。54例SLE中,胎盘功能不全16例,占29.6%,21例活动型中,胎盘功能不全10例,占47.6%,说明活动型SLE胎盘受损更为严重。

2.3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研究发现,有的孕妇在妊娠中期尚属稳定但到了妊娠晚期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或肝、肾功能受损,甚至子痫[3]。尤其是SLE活动型的肾型,妊高征的发生率更是明显升高[1]。本文54例中,发生妊高征11例,占20.4%,且11例均为SLE活动型。

2.4血液呈高凝状态

通过对SLE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状态的观察,发现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均呈高凝状态[4]。在为SLE病人抽血时,经常发生血液凝固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值得引起重视。

护理

3.1做好心理护理

大多数学者认为,SLE缓解半年以上或控制期,允许妊娠,并能安全渡过妊娠和分娩[1]。但因有些孕妇难以控制到疾病稳定期,有迫切要求生育,拒绝中止已有的妊娠,只能采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疾病活动。目前强的松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它能防止细胞免疫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SLE的发展和恶化。由于一些孕妇担心大剂量皮质激素会给胎儿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拒绝用药,所以要认真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解释用药的重要性和意义,说明由于强的松能被胎盘所产生的11-β去氢酶氧化,故对胎儿无不良影响,长期服用也不会发生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减退症状,所以不用担忧和恐惧。有效的心理护理还能消除病人长期紧张心情可减少妊高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3.2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有效给药

由于皮质激素(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考的松)在SLE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剂量选用,给药时间和药物用法对疗效和减轻副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护士应该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按时给药。当强的松每日口服40毫克以内时,应按医嘱给病人清晨一次顿服这样向心性肥胖等副作用最小;而每日口服60毫克时,则应分为早上服40毫克和午后服20毫克,以免一次服药量过大而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效给药,送药到口,是正确执行治疗的保证。本文54例SLE中,孕期中有16例虽然病情恶化,但在及时治疗正确有效用药后,疾病得以控制,无一例孕妇死亡。

3.3重视对母婴的监测,预防并及时处理合并症

3.3.1预防措施:(1)间歇性吸氧,保证血氧浓度。(2)左侧卧位,可纠正右旋的子宫,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3)孕期中定期做血小板聚集试验,如高于60%,给予阿司匹林每天50毫克~75毫克口服,可预防绒毛微血管血栓形成,减少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3.3.2监测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B超胎儿监测、脐动脉血流波型和胎盘功能测定等都是很有效的胎儿监护手段。护士必须详细耐心地给病人讲清自数胎动的重要意义和自数胎动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以便妊娠晚期胎儿情况突然变化或在短期内(1天~3天)急剧变化时能及时发现,通知医生采取各种监测措施。

24小时尿雌三醇(E3)测定。正常足月妊娠时,在正确留取尿标本的前提下,24小时尿E3排出量连续二次小于10mg,或急骤减少30%~40%,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小于6mg或急骤减少50%以上,提示胎盘功能显著减退。护士应向病人说明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要求及意义,避免检验结果有误。

3.3.3对症处理:如发生妊高征时,可根据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的程度,给予适当的降压镇静,解痉利尿等处理,必要时给予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发生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时,可给予丹参和氨基酸治疗,以助胎儿生长发育。

3.4加强抗凝措施

由于SLE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脆性高,采取血标本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前提下,可用1:10的肝素稀释液冲洗注射器,防止血标本凝固。静脉注射应提高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对病人进行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抗凝剂的用法和剂量。

3.5促胎儿肺成熟

SLE活动时或病情恶化、重度妊高征,胎盘功能不全时的医疗性早产,需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测胎儿成熟度,一旦L/S比值≥2时,则提示胎肺成熟,可及时终止妊娠。同时行羊膜腔穿刺可反复进行,本资料中,最多穿刺者5次。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穿刺后的胎儿监测工作,勤听胎心,记录孕妇自数胎动次数等等,以保证穿刺术的顺利进行和胎儿的安全。

6产后护理

3.6.1为防止产后病情恶化,分娩当日起用氢化考的松100毫克静脉注射三天。强的松的用量为产前的加倍量,最大可至60毫克。维持1周~2周或更长时间后逐渐减量,所以用药的时间和剂量都必须严格控制尤其是静脉滴注时,应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用药,防止出错。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3

【关键词】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关节型;肾炎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互影响,妊娠可致SLE病情恶化,以肾炎型为重。笔者回顾分析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资料来源于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9例SLE肾炎型及皮损关节型合并妊娠病例,全部病例按美国类风湿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在妊娠前确诊。年龄20~35岁,平均25.5岁;病程1~15年,平均4.3年。其中肾炎型11例,皮损关节型8例。

1.2妊娠的时机及条件[1]一般认为SLE患者允许妊娠的条件是:(1)妊娠时疾病缓解>5~6个月。(2)肾功稳定,血清肌酐清除率≥50ml/min,尿蛋白<3.08g/24h,血清补体正常;(3)不伴有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衰,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无进展及肾衰;(4)强的松维持量每日少于7.5mg/d;(5)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1.3妊娠期管理建立系统保健卡,嘱患者避免劳累与日晒,注意观察有无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光敏、水肿等症状。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量,血沉,ANAs、补体C3、C4等。按时行产前检查,妊娠晚期还需进行生物物理评分,血尿雌二醇、血胎盘催乳素测定等联合监测,同时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管理和饮食管理,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和妊娠,保持营养平衡。

1.4SLE活动及恶化标准[2]SLE活动的指标包括:疲乏、体重下降;皮肤黏膜表现:关节肿、痛;发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胸痛(浆膜炎);血管炎;头痛、癫痫发作(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三系减少(排除药物所致);泡沫尿、尿少、水肿、管型尿、血尿、蛋白尿、非感染性白细胞尿,尿蛋白增多,肾功能异常,低补体血症,血沉增快,DNA抗体滴度升高。凡临床症状减轻不需用药物控制者为“缓解”,妊娠或产后病情加重或复发者称为“恶化”。

1.5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分析。

2治疗方法

2.1皮质醇激素皮质醇激素可使孕期病情稳定,减少流产和早产率,且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3]。强的松能被胎儿的11-β去氢化醇氧化,对胎儿无不良影响,故使用如下:(1)孕前未使用激素者,孕期服用小剂量强的松(每天口服10mg)维持。(2)孕前服用强的松(每天口服5~15mg)维持者,孕期加倍应用,最大口服60mg/d。(3)病情严重者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日60~100mg,4~5天冲击治疗。

2.2免疫抑制剂因免疫抑制剂对卵巢有抑制作用,尤以环磷酰胺的作用较明显,用药3~6个月以上可引起闭经,妊娠前或妊娠期不主张使用。故所观察的病例中,只有4例因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给予环磷酰胺0.6g/周加生理盐水20ml分2次静推,连用4周,后改为隔周1次,至总量8g。

2.3抗炎患者有发热或血尿常规异常或有其他感染征象,无论有无症状均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根据感染情况用青霉素320万u每日2次静点或头孢曲松钠2.0g每日2次静点。

2.4积极控制妊娠高血压选取对母婴相对安全的降压药如甲基多巴、硝苯地平等口服,重度者选用硫酸镁及安定、冬眠合剂等治疗。

3结果

3.1SLE分型与病情恶化、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比较肾炎型11例病情恶化8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5例;皮损关节型病情恶化2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1例。病情活动和分型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2妊娠结局除肾炎型有1例流产和1例孕31周胎死宫内外,余肾炎型9例及皮损关节型8例均顺利产下胎儿,母子平安。妊娠的丢失率为10.5%,且均发生于肾炎型患者。表119例两种类型妊娠期病情恶化率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4讨论

(1)妊娠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妊娠后由于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使免疫反应持续增强,致使SLE病情恶化;妊娠后由于孕妇及胎儿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血浆流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使曾经有过肾脏损伤的SLE肾炎型患者病情恶化及诱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据国内统计,SLE妊娠期恶化率为16.7%~54.3%,少数可致死[4]。本临床研究统计与文献报道接近,皮损关节型恶化率25%,肾炎型恶化率72.7%,病情恶化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与SLE临床类型有关,肾炎型显著高于皮损关节型。

(2)国内研究表明:SLE孕妇妊娠丢失率高于正常人群[5]。本资料显示妊娠丢失率为10.5%,且均发生于肾炎型患者。肾炎型SLE患者妊娠丢失率增高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伴有狼疮肾炎继发的高血压引起子宫、胎盘血管痉挛致胎儿、胎盘血循环障碍;②滋养层基底膜内免疫复合物、补体C3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胎盘、血管坏死性炎症病变[6];③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故合理地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积极控制妊娠高血压,适度的支持对症治疗有助于提高妊娠的成功率。(3)随着社会生活和医疗卫生的发展,SLE患者妊娠已不是绝对禁忌,但妊娠易致SLE活动,特别是肾炎型SLE患者。SLE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是做好妊娠时机的选择和妊娠期的监护、管理及适度的药物调节。对SLE肾炎型患者,妊娠以后要特别注意妊娠高血压疾病预防,同时密切加强胎儿、胎盘功能的监测,在妇产科及风湿科医生共同监护下以保证母儿安全。

【参考文献】

1吴玉珍,孙念怙.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1):43-44.

2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65-1066.

3RaLphSH.PrincerontheRhcumaticDiseaseNinthED.ArthrirtisFcundationAtlantaGA,1998,110.

4姜学义,李世荫.红斑狼疮与妊娠.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6(5):270.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以下称SLE)是好发于育龄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SLE的妇女妊娠后,合并症增多,胎儿预后不良,尤其是产后会使疾病加重,所以许多孕妇只能采取人工流产而终止妊娠。近年来,我院产科和免疫科对妊娠合并SLE的病人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显著效果。分析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54例妊娠合并SLE病例,将其特点及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对象

本组54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9例。年龄22岁~43岁,平均30.7岁。SLE病程2年~20年,平均4.5年。孕前明确诊断者49例,本次妊娠初次发病诊断为SLE者5例。

2临床分型

1.2.1根据病变类型分:肾型18例,皮损型22例,心律失常型5例,干燥综合症3例,免疫抗体阳性无症状者6例。

1.2.2根据SLE妊娠期临床分型:活动型21例,稳定型33例。

1.3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3例,产钳3例,剖宫产48例。

1.4孕周

分娩孕周最早32周+3,最迟40周,平均36周+1。

1.5

新生儿情况

最低体重1360克,最高体重3780克,平均2550克。Apgar评分:6~7分2例,≥8分53例,(其中双胎1例),无一例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无新生儿死亡和畸形。

妊娠合并SLE的特点

2.1低体重低孕周比较明显,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受孕,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最低54例SLE中,活动型21例,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15例,占71.4%;孕周小于36周出生的14例,占66.7%。而稳定型33例中,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5例,占15.2%;孕周小于36周出生的7例,占21.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说明SLE活动型的低体重儿、低孕周出生率明显高于稳定型[1]。

2.2出现妊娠合并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胎儿宫内窘迫增多根据妊娠合并SLE的胎盘病理研究,SLE孕妇胎盘明显受到免疫复合物的损害,这种损害现象是引起胎盘发育不良、绒毛生长受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SLE孕妇流产、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的重要原因[2]。54例SLE中,胎盘功能不全16例,占29.6%,21例活动型中,胎盘功能不全10例,占47.6%,说明活动型SLE胎盘受损更为严重。

2.3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研究发现,有的孕妇在妊娠中期尚属稳定但到了妊娠晚期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或肝、肾功能受损,甚至子痫[3]。尤其是SLE活动型的肾型,妊高征的发生率更是明显升高[1]。本文54例中,发生妊高征11例,占20.4%,且11例均为SLE活动型。

2.4血液呈高凝状态

通过对SLE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

及血凝状态的观察,发现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均呈高凝状态[4]。在为SLE病人抽血时,经常发生血液凝固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值得引起重视。

护理

3.1做好心理护理

大多数学者认为,SLE缓解半年以上或控制期,允许妊娠,并能安全渡过妊娠和分娩[1]。但因有些孕妇难以控制到疾病稳定期,有迫切要求生育,拒绝中止已有的妊娠,只能采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疾病活动。目前强的松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它能防止细胞免疫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SLE的发展和恶化。由于一些孕妇担心大剂量皮质激素会给胎儿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拒绝用药,所以要认真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解释用药的重要性和意义,说明由于强的松能被胎盘所产生的11-β去氢酶氧化,故对胎儿无不良影响,长期服用也不会发生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减退症状,所以不用担忧和恐惧。有效的心理护理还能消除病人长期紧张心情可减少妊高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3.2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有效给药

由于皮质激素(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考的松)在SLE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剂量选用,给药时间和药物用法对疗效和减轻副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护士应该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按时给药。当强的松每日口服40毫克以内时,应按医嘱给病人清晨一次顿服这样向心性肥胖等副作用最小;而每日口服60毫克时,则应分为早上服40毫克和午后服20毫克,以免一次服药量过大而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效给药,送药到口,是正确执行治疗的保证。本文54例SLE中,孕期中有16例虽然病情恶化,但在及时治疗正确有效用药后,疾病得以控制,无一例孕妇死亡。

3.3重视对母婴的监测,预防并及时处理合并症

3.3.1预防措施:(1)间歇性吸氧,保证血氧浓度。(2)左侧卧位,可纠正右旋的子宫,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3)孕期中定期做血小板聚集试验,如高于60%,给予阿司匹林每天50毫克~75毫克口服,可预防绒毛微血管血栓形成,减少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3.3.2监测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B超胎儿监测、脐动脉血流波型和胎盘功能测定等都是很有效的胎儿监护手段。护士必须详细耐心地给病人讲清自数胎动的重要意义和自数胎动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以便妊娠晚期胎儿情况突然变化或在短期内(1天~3天)急剧变化时能及时发现,通知医生采取各种监测措施。

24小时尿雌三醇(E3)测定。正常足月妊娠时,在正确留取尿标本的前提下,24小时尿E3排出量连续二次小于10mg,或急骤减少30%~40%,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小于6mg

或急骤减少50%以上,提示胎盘功能显著减退。护士应向病人说明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要求及意义,避免检验结果有误。

3.3.3对症处理:如发生妊高征时,可根据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的程度,给予适当的降压镇静,解痉利尿等处理,必要时给予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发生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时,可给予丹参和氨基酸治疗,以助胎儿生长发育。

3.4加强抗凝措施

由于SLE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脆性高,采取血标本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前提下,可用1:10的肝素稀释液冲洗注射器,防止血标本凝固。静脉注射应提高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对病人进行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抗凝剂的用法和剂量。

3.5促胎儿肺成熟

SLE活动时或病情恶化、重度妊高征,胎盘功能不全时的医疗性早产,需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测胎儿成熟度,一旦L/S比值≥2时,则提示胎肺成熟,可及时终止妊娠。同时行羊膜腔穿刺可反复进行,本资料中,最多穿刺者5次。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穿刺后的胎儿监测工作,勤听胎心,记录孕妇自数胎动次数等等,以保证穿刺术的顺利进行和胎儿的安全。

6产后护理

3.6.1为防止产后病情恶化,分娩当日起用氢化考的松100毫克静脉注射三天。强的松的用量为产前的加倍量,最大可至60毫克。维持1周~2周或更长时间后逐渐减量,所以用药的时间和剂量都必须严格控制尤其是静脉滴注时,应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用药,防止出错。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5

本组6例患者均来自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临床伴有关节疼痛4例,肾脏损害2例,皮肤损害2例。经过入院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全部病例均明显好转,趋于缓解期而出院。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SLE以年青女性多见,育龄妇女占90%~95%[2],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间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因此患者大多有悲观失望情绪,应当鼓励他们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疾病或服用激素可引起体态、容貌改变,严重者部分功能丧失,使患者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过重,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与患者谈心,给予精神及情绪上的支持,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由于SLE常同时侵犯全身器官,在发病后患者常有病重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反复使用“狼疮”一词,以免增加患者的恐惧和不安。这类患者特有的心理特点是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而人的情绪可直接影响免疫系统[3]。这使我们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迁延和治疗中起作重要作用,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2.2病程观察

①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皮损及溃疡的部位、范围,末梢循环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胸痛、关节痛等。久病涉及肾脏,注意监测血压,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水肿发生;病及心肺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的变化;病及胃肠道者,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便血及食欲改变等情况;累及神经系统时,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面色、瞳孔等情况。②注意药物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时,告知患者,需坚持长期服药,应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并说明服药后可出现满月脸、痤疮、多毛等现象。服药期间,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有无真菌感染、溃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应用环磷酰胺(CTX)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膀胱出血、白细胞减少,大剂量冲击前需查血常规、肝功能。CTX冲击时静滴速度一定要放慢,防止液体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对于血小板减少者,在静脉穿刺前,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皮下出血。白细胞减少时,要做好保护性隔离,避免院内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剂时应多喝水,以减少肾脏的损害。

2.3饮食护理

SLE患者的基本饮食应为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肪的平衡膳食,动物实验显示低脂肪对自身免疫有益。一项双盲交叉研究显示狼疮患者进低脂肪饮食并补充海鱼油每日10g,共6个月,病情较对照组明显进步。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长期应用激素者注意补充钾、钙。肾衰者应限制含钾食物摄入。急性活动期患者宜进食野菊花、金银花茶、绿豆、赤豆汤、西瓜、冬瓜等清热凉血之品;缓解期患者,进食牛奶、蜂蜜、甲鱼汤、银耳汤以滋阴降火。均忌食或少吃芹菜、无花果、蘑菇、豆荚、烟熏食物,以避免诱发SLE。

2.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夏日出门应撑伞,对于局部暴露部位,应使用阳光滤过剂,减少局部受刺激。每天检查皮肤,以便发现新的病灶。面部出现红斑者,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油膏,宜用盐水清洗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皮肤红斑处,急性期外涂黄连膏,切忌挤压皮肤斑丘疹,预防皮损和感染。加强四肢末端的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触冰雪或暴露在低温下,防止雷诺现象发生。夏天症状相对较轻,亦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冷饮等,可经常行局部按摩和温水浸泡手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接触刺激性的物品,如染发烫发剂、发胶等。

3健康教育

过劳、感染、生育常是复发的诱因,应注意避免。告诉患者及家属要严防感染,要少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出院后必须坚持按治疗方案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少激素用量,及时门诊复查。若出现癫痫发作、神经精神症状、发生关节肿痛、口腔溃疡或皮损加重、尿蛋白增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复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适当参加强身健体的锻炼,但需注意不可劳累。

4小结

SLE育龄妇女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当患者明确本病后需要积极治疗。经过对患者的病程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维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懋贤.风湿病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6

【关键词】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关节型;肾炎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互影响,妊娠可致SLE病情恶化,以肾炎型为重。笔者回顾分析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资料来源于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9例SLE肾炎型及皮损关节型合并妊娠病例,全部病例按美国类风湿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在妊娠前确诊。年龄20~35岁,平均25.5岁;病程1~15年,平均4.3年。其中肾炎型11例,皮损关节型8例。

1.2妊娠的时机及条件[1]一般认为SLE患者允许妊娠的条件是:(1)妊娠时疾病缓解>5~6个月。(2)肾功稳定,血清肌酐清除率≥50ml/min,尿蛋白<3.08g/24h,血清补体正常;(3)不伴有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衰,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无进展及肾衰;(4)强的松维持量每日少于7.5mg/d;(5)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1.3妊娠期管理建立系统保健卡,嘱患者避免劳累与日晒,注意观察有无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光敏、水肿等症状。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量,血沉,ANAs、补体C3、C4等。按时行产前检查,妊娠晚期还需进行生物物理评分,血尿雌二醇、血胎盘催乳素测定等联合监测,同时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管理和饮食管理,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和妊娠,保持营养平衡。

1.4SLE活动及恶化标准[2]SLE活动的指标包括:疲乏、体重下降;皮肤黏膜表现:关节肿、痛;发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胸痛(浆膜炎);血管炎;头痛、癫痫发作(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三系减少(排除药物所致);泡沫尿、尿少、水肿、管型尿、血尿、蛋白尿、非感染性白细胞尿,尿蛋白增多,肾功能异常,低补体血症,血沉增快,DNA抗体滴度升高。凡临床症状减轻不需用药物控制者为“缓解”,妊娠或产后病情加重或复发者称为“恶化”。

1.5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分析。

2治疗方法

2.1皮质醇激素皮质醇激素可使孕期病情稳定,减少流产和早产率,且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3]。强的松能被胎儿的11-β去氢化醇氧化,对胎儿无不良影响,故使用如下:(1)孕前未使用激素者,孕期服用小剂量强的松(每天口服10mg)维持。(2)孕前服用强的松(每天口服5~15mg)维持者,孕期加倍应用,最大口服60mg/d。(3)病情严重者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日60~100mg,4~5天冲击治疗。

2.2免疫抑制剂因免疫抑制剂对卵巢有抑制作用,尤以环磷酰胺的作用较明显,用药3~6个月以上可引起闭经,妊娠前或妊娠期不主张使用。故所观察的病例中,只有4例因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给予环磷酰胺0.6g/周加生理盐水20ml分2次静推,连用4周,后改为隔周1次,至总量8g。

2.3抗炎患者有发热或血尿常规异常或有其他感染征象,无论有无症状均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根据感染情况用青霉素320万u每日2次静点或头孢曲松钠2.0g每日2次静点。

2.4积极控制妊娠高血压选取对母婴相对安全的降压药如甲基多巴、硝苯地平等口服,重度者选用硫酸镁及安定、冬眠合剂等治疗。

3结果

3.1SLE分型与病情恶化、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比较肾炎型11例病情恶化8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5例;皮损关节型病情恶化2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1例。病情活动和分型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2妊娠结局除肾炎型有1例流产和1例孕31周胎死宫内外,余肾炎型9例及皮损关节型8例均顺利产下胎儿,母子平安。妊娠的丢失率为10.5%,且均发生于肾炎型患者。表119例两种类型妊娠期病情恶化率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4讨论

(1)妊娠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妊娠后由于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使免疫反应持续增强,致使SLE病情恶化;妊娠后由于孕妇及胎儿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血浆流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使曾经有过肾脏损伤的SLE肾炎型患者病情恶化及诱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据国内统计,SLE妊娠期恶化率为16.7%~54.3%,少数可致死[4]。本临床研究统计与文献报道接近,皮损关节型恶化率25%,肾炎型恶化率72.7%,病情恶化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与SLE临床类型有关,肾炎型显著高于皮损关节型。

(2)国内研究表明:SLE孕妇妊娠丢失率高于正常人群[5]。本资料显示妊娠丢失率为10.5%,且均发生于肾炎型患者。肾炎型SLE患者妊娠丢失率增高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伴有狼疮肾炎继发的高血压引起子宫、胎盘血管痉挛致胎儿、胎盘血循环障碍;②滋养层基底膜内免疫复合物、补体C3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胎盘、血管坏死性炎症病变[6];③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故合理地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积极控制妊娠高血压,适度的支持对症治疗有助于提高妊娠的成功率。(3)随着社会生活和医疗卫生的发展,SLE患者妊娠已不是绝对禁忌,但妊娠易致SLE活动,特别是肾炎型SLE患者。SLE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是做好妊娠时机的选择和妊娠期的监护、管理及适度的药物调节。对SLE肾炎型患者,妊娠以后要特别注意妊娠高血压疾病预防,同时密切加强胎儿、胎盘功能的监测,在妇产科及风湿科医生共同监护下以保证母儿安全。

【参考文献】

1吴玉珍,孙念怙.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1):43-44.

2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65-1066.

3RaLphSH.PrincerontheRhcumaticDiseaseNinthED.ArthrirtisFcundationAtlantaGA,1998,110.

4姜学义,李世荫.红斑狼疮与妊娠.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6(5):270.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7

害;白介素-6异常增高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白介素-

6及其信息传递中的GP130,JunB基因异常表达参与了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

分子发病过程,并率先发现丹参通过增强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

从而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在国内外首次证实巨噬细胞在LN的病人

肾脏局部增殖,且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首次发现白介素受体(sIL-2R)和FLC

T增多是诊断早期活动LN的可靠指标。筛选并建立了一种本病活动性的计分方法;

发现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对LN肾小球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复发的判断均有

指导意义。在国内首先报道超大剂激素冲击疗法治疗严重的活动性LN,率先提出适

合我国国情的改进CTX冲击疗法治疗LN。发现中药在促进骨髓造血,对抗CTX等致免

疫功能过度抑制具有一定作用。首次在国内探讨了LN尿毒症的可逆性,并分析发现

SLE死亡最主要原因并非尿毒症。

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

由于其诊断治疗较为棘手,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LN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

的重视[1~9],我们课题组对此病作了30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于1963年在国

内最早分析了当时国内最大组别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以后不断地进行

临床观察和研究。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其分子发病机理

与临床进行了综合研究,现总结如下。

1发病机理

1.1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白介素-6)与LN发病机理仍然尚不十分清楚,为了确定LN病人体

内是否存在内源性白介素-6表达增高及其来源,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58例LN病人

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白介素-6蛋白的水平[11],在国内首次采用

原位杂交方法结合IBAS2.0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中20例LN病人PBMC在未受任何刺

激时白介素-6mRNA表达强度,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3者水平在LN病

人体内均异常增高,活动期尤其明显,3者之间互呈直线正相关。提示LN病人PBMC

内源性过度表达和合成白介素-6是其外周白介素-6水平增高的原因之一,异常增高

的循环白介素-6对狼疮性全身性病理损害,尤其对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证

明血清白介素-6增高可提示LN处于活动期,对临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另外,我

们探讨了白介素-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12],通过检测42例活动期L

N患者尿白介素-6水平与其中的15例肾小管间质白介素-6mRNA水平,发现42例活动

期LN患者中有36例尿白介素-6肌酐比值>5ng/mg,其增高程度与尿微球蛋白(β

2-MG)及NAG酶活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15例肾组织切片中,肾小管间质均有白介

素-6mRNA表达,小管间质病变愈严重,其表达量愈高,而健康肾组织小管间质几

乎无白介素-6mRNA表达。提示LN患者活动期尿白介素-6水平异常增高与肾小管间

质白介素-6mRNA异常表达有关,白介素-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

重要作用。

有关白介素-6信号传递系统中GP130和JunB是否参与了弥漫性增生性LN的分子

病理过程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20例弥漫性增生性L

N患者肾活检组织肾小球细胞中白介素-6、GP130和JunB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患

者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和尿蛋白之间的关系[13],结果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弥漫性增

生性LN患者白介素-6、GP130JunB基因mRNA表达分别是6.6±0.9,8.6±0.9和6.7

±0.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白介素-6、GP130mRNA表达与系膜区增宽和

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提示白介素-6及其信息传递中的GP130和JunB基因异常表

达在弥漫性增生性分子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为LN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实

验依据。

1.2细胞凋亡

近年来,细胞凋亡理论的引入为LN发病机制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LN与

细胞凋亡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14]。我们率先在国内成功分离培养LN患者肾活

检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探索环磷酰胺能否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减轻纤维化病变,观

察环磷酰胺衍生物4-氢过氧环磷酰胺(4-hydroperoxycyclophosphamide,4-HC)对L

N患者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15],结果发现4-HC可明显促进其凋亡,这

为临床应用环磷酰胺治疗LN、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和延缓肾功能恶化,提供新的实验

证据。另外检测了丹参(ρ=10g/L或20g/L)对人肾成纤维细胞氚标记胸苷(3H-Td

R)掺入率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

h)即凋亡(apoptosis)[16],结果显示:丹参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结果表明,丹参可促使人肾成

纤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呈剂量依赖性。丹参通过使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

导细胞凋亡,从而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1.3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的局部增殖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无人报道[17]。在LN性肾炎的

肾病理组织切片中发现许多巨噬细胞,传统观点认为肾脏中的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

的单核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在肾组织中不再增殖。我们的研究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巨

噬细胞在LN病人肾脏局部增殖,其增殖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例如在Ⅳ型

LN,增殖的巨噬细胞明显多于Ⅱ型LN[18,19]。提示巨噬细胞局部增殖在LN的致

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线索。由于巨噬细胞局部

增殖使炎症反应放大,如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局部增殖,使能有效地抑制疾病的进展

[20]。

2临床研究

2.1临床表现与病理

临床上我们对LN特点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临床观察,包括对老年LN[21]、儿

童LN[22]和SLE临床免疫学特征[23]进行了研究。发现LN仍以女性为主,但临

床免疫学特征也有差异。通过对66例男性和463例女性患者临床特点的比较,发现

男女之比为1∶7,男性出现肾损害的间隔时间短于女性(P<0.05),以肾损害为首

发症状者较女性多见(P<0.05);男性脾肿大、盘状红斑等症状高于女性(P<0.05

),但关节痛、蝶形红斑等低于女性(P<0.05);男性死亡率Ⅴ型LN发病率高于女性

[24]。另外对152例LN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2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

病变[26]和LN并肾性尿崩症[27]也进行了观察研究。对SLE患者心脏病变也进

行了研究[28],结果发现有超声心动图异常的79例(61.24%),其中瓣膜异常52例

,心包积液36例,心肌异常24例,兼有不同程度的瓣膜、心肌或心包病变者34例,

有抗磷脂抗体的患者心瓣膜损害的发病率较高(67.3%),提示这种抗体在SLE患者心

瓣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促进作用。我们曾报道了SLE的临床免疫学特征,例

如抗Rib-P是诊断SLE的重要指标,但我们首次发现抗Rib-P阳性和阴性组肾损害无

明显的差别,它与SLE神经系统损害和关节炎等关系密切[29],通过对130例与1

60例LN免疫血清指标进行观察[30],结果进一步证实:①抗Sm抗体与疾病活跃程

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监测疗效的血清学指标;②抗Sm抗体阳性常伴内脏病变

、皮肤损害严重,易脱发;③抗Sm抗体为标记性抗体,对SLE诊断特异性很高,此

与国内外报道相似。我们也报告了经肾活检诊断的75例LN,分析了其临床、实验室

和病理检查资料[31],结果病理类型以弥漫增生型最多,活动性指数的病理积分

也以该型最高,此与国内外的认识一致。另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误诊进行了分析

[32],这些观察极大地丰富了LN肾外临床表现的研究内容,补充了SLE的临床研

究的某些空白点。

2.2活动指标

LN活动指征的判定对诊治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寻找更加准确合理地

评估SLE(LN)活动的客观指征,我们在国内首次对30例LN患者尿中内白介素-2受体

(IL-2R)和免疫球蛋白自由轻链(FLCT)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sIL-2R和FLCT增多是

诊断活动LN早期可靠指标[33~35],研究了尿白介素-6检测在SLE病情判断中的

价值[36],结果发现各型LN患者尿白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隐匿型尿白介

素-6水平已有明显升高,肾功能不全型尿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隐匿型、肾炎型或

肾病综合征型。活动期LN患者尿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经治疗后明显降

低,复发时重新升高。WHOⅣ型LN患者尿白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此

外,尿白介素-6水平与血清白介素-6水平不相关,但与抗dsDNA抗体相关。因此提

示尿白介素-6检测可作为LN早期诊断、活动性监测、疗效及复发判断的非创伤性生

化指标之一,并可部分替代肾活检。另外我们观察了LN活动期和环磷酰胺(CTX)加

激素冲击治疗后8周患者晨尿白介素-8水平的变化[37],以治疗稳定期的LN患者

作对照,发现LN活动期患者尿白介素-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LN患者;CTX加激素治

疗8周后的白介素-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狼疮活动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明显好

转,提示尿白介素-8水平与LN的病变活动密切相关,并可作为LN活动和预后评估的

一个重要参数。在国内首次以临床医师的判断作为疾病活动程度的外部标准,对1

17例LN患者的资料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了与LN疾病活动程

度相关性最好的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并建立了一种疾病活动性的计分方法[38]。

结果筛选出14个最能提示疾病活动性的参数,并以各参数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回归

系数作为其各自的加权分(略加简化),建立的这种LN疾病活动程度的计分方法,即

活动性指数,它能较简便、合理、有效地测定LN的活动程度。我们也探讨了经肾活

检的75例LN,并分析了其临床、实验室和病理检查资料[39]。全部病例的肾活检

结果均有肾脏的免疫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异常。病理类型以弥漫增生型最多,活动

性指数的病理积分也以该型最高。LN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病理类型有一定的

相关性,通过观察不同病理类型LN的肾损害表现及实验室特点,提出了根据LN临床

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大致推测其病理类型,估计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以指

导治疗,判断预后。对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TIL)病理分级与临床的关系也进行

了研究[40],发现活动性LN中TIL发生率高,小管功能改变较早,发生率相对较

高。提示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对LN肾小球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复发的判断

均有指导意义。

2.3治疗

以前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我们在国内较早系统地介绍并应

用此类方法治疗LN[41~47]。曾于1983年首次报道超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严

重的活动性LN6例[48],疗效满意,即采用甲泼尼龙1g/d或地塞米松150mg/d

,加入50g/L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d1次,3d为1疗程。然后口服泼尼

松40~60mg/d,4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必要时,隔2周可重复使用冲击疗法

。1991年我们率先提出LN治疗上的新概念,应着重使用环磷酰胺,在国内外首创适

合我国国情的改进CTX冲击疗法治疗LN[49,50],在急、重症LN治疗的初期,静

脉注射CTX以每2周1次,每次8~12mg/kg,连用2d,有利于及时缓解病情,提高

疗效,治疗后病情减轻时改为每月1次,如果狼疮活动基本控制后应以每3个月1次

,以巩固疗效,这些研究结果已广泛的被国内同行认同和采用,部分内容已成为国

内目前治疗本病的常规方法。并首次报道环磷酰胺大剂量冲击治疗LN并发狼疮脑炎

见效快,副作用少,优于以往的激素疗法[51],同时报道了狼疮性肾炎所致肾病

综合症的治疗[52],最近我们探讨了不同活动程度的重症LN患者使用环磷酰胺冲

击治疗的最佳间期与合理剂量[53],也研究了小剂量环孢霉素A(CsA)与环磷酰胺

(CTX)治疗比较,结果两者总体疗效相当[54]。LN所致的尿毒症,过去一直认为

是不可逆转而放弃治疗,仅以透析维持生命,我们在国内率先介绍了狼疮性肾炎尿

毒症的新疗法[55]并报道了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的可逆性的研究,以激素和环磷酰

胺治疗17例透析中的LN患者,16例获得成功[56]。我们研究发现在下列情况:尿

毒症早期(病史小于2年,影像学检查双肾未缩小,肾功能急剧恶化,有狼疮活动者

)的病人,在腹膜透析的基础上,可用标准激素疗法及环磷酰胺(CTX)治疗。另外我

们研究发现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辅助治疗下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对狼

疮肾炎(LN)尿毒症的逆转具有重要作用,但腹膜透析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血液透析组

[57],其原因可能与腹膜透析的特点有关,腹膜透析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透析

方法,能保护残存肾功能[58],提示有LN尿毒症者应尽可能选择腹透作辅助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LN是我们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学

者的重视和引用[59,60]。我们较早介绍并应用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LN,提

出进一步开展中西医有机地结合治疗LN的研究[3,61~63],为我国中西医结合

研究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较早开展了系列研究,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LN[

64]、LN急进型[65]和LN并发带状疱疹[66]。通过对LN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

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中西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67],初步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均优

于西医组[68];首次发现中药在促进骨髓造血[69]、对抗CTX等致免疫功能过

度抑制具有一定作用[70]。对LN尿毒症研究方面,显示在腹膜透析下用中西医结

合方法治疗较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好[71]。

2.4预后

对LN预后也作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例如采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分析生存率

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调查了588例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并分析影响存活率的预后因

素,结果LN病人1、5、10、13年存活率分别为88.0%、74.2%、59.1%及53.4%。影响

生存的因素有血清肌酐≥12μmol/L,尿细胞管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

EDAI)≥20分,年龄≤15岁,合并感染及肾脏病理WHO分型Ⅳ型,其中,血清肌酐升

高及狼疮活动指数≥20分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能提高存活

率[72],提示肾脏受损及狼疮活动程度是影响LN预后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免疫抑

制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病例样本数和观察时间最长的病例。

另外我们对465例SLE患者中的90例死者死因进行分析[73],结果最主要死因是S

LE本身40例(44.44%),其次是感染30例(33.33%),心血管疾病12例(13.33%),SLE

与感染致死较常发生于年轻患者,SLE死亡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头3年,SLE死亡最主

要原因是SLE本身。故对SLE活动应积极治疗,但不能过度,以免引发感染而死亡。

我们首次在国内探讨了LN尿毒症的可逆性[74],在15年中37例已开始进行透析的

LN患者,予以积极的激素和CTX治疗,结果83.8%的患者脱离了透析,停止透析平均

时间为(40.6±21.5)个月,停止透析半年以上的血肌酐值平均为(179.36±88.24)

μmol/L。提示需要透析的LN患者,并不等于终末期肾病;在有适应症时,经积极

治疗,肾衰有逆转的可能[75]。以往认为LN死亡的主要的原因是尿毒症,我们通

过对586例LN中死亡的119例进行死因分析,发现各器官受累的常见程度依次为肾、

脑、肺、肝,主要原因并非为尿毒症[76],这些研究对改善本病的预后,正确判

断预后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进一步提高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水平.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4):

203

2.孙林,叶任高.进一步提高狼疮性肾炎诊断与治疗水平.实用肾脏病杂志,199

7,13(1):1

3.叶任高,孙林.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1997,17(3):177

4.叶任高,谢春.要重视对狼疮性肾炎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7

5

5.叶任高.狼疮性肾炎治疗的新概念.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6):379

6.叶任高,孙林.多系统疾病中的肾脏病.全身性红斑狼疮肾炎.医师进修杂志,

1996,19(4):1

7.孙林,叶任高.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

(6):365

8.叶任高,汪涛.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新医学,1992,23(8):431

9.叶任高,罗福漳.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经验.新医学,1994,25(6):285

10.叶任高,朱铁发,钟惠明.全身性红斑狼疮41例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63,

9(2):89

11.曾丽霞,叶任高,孙林,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LN病人体内高效表达白介

素-6的观察.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7,17(6):442

12.曾丽霞,孙林,李幼姬,等.白介素-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小管间质的表达及其

意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13(3):140

13.孙林,曾丽霞,许韩师,等.白介素-6信号传递成分在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中的表达.肾脏病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2):113

14.许韩师,叶任高.狼疮性肾炎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

册,1998,18(4):152

15.张国强,叶任高,孔庆瑜,等.环磷酰胺衍生物4-氢过氧环磷酰胺诱导狼疮肾

炎患者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8,14(1):6

16.张国强,叶任高,孔庆瑜,等.丹参对狼疮性肾炎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c-m

yc蛋白表达的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473

17.杨念生,叶任高.巨噬细胞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

25(2):55

18.YangN,IsbelN,Nikolic-PatersonDJ,etal.Localmacrophageprolif

erationinhumanglomerulonephritis(Abstract).Nephrology,1997,3Suppl

1:S43

19.YangN,IsbelN,Nikolic-PatersonDJ,etal.Localmacrophageprolif

erationinhumanglomerulonephritis.KidneyInt,1998,54(1):143

20.YangN,Nikolic-PatersonDJ,AtkinsRC,etal.Deoxyspergualinsupp

resseslocalmacrophageproliferationinrat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

tis.Pathogenesis,1997,1(1):31

21.陈晓岚,叶任高,杨念生,等.老年性狼疮性肾炎30例临床特点.中国老年病杂

志,1997,17专刊:151

22.崔淑杰,韩汝棠,叶任高.儿童狼疮性肾炎的性别和临床免疫学特征.实用儿科

临床杂志,1998,13(5):253

23.李广然,叶任高.狼疮性肾炎活动指标.新医学,1998,29(11):607

24.赵玉,张金黎,叶任高,等.男性和女性狼疮性肾炎的对比观察.临床内科杂志

,1998,15(4):217

25.张悦,叶任高,张道友.152例狼疮性肾炎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观察.实用医学杂

志,1998,14(6):408

26.张红,叶任高,张效东.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病变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1998,14(4):257

27.姜青锋,李幼姬,丘慰萍.狼疮性肾炎并肾性尿崩症1例报告.新医学,1994,2

5(10):532

28.赵露,狄伟南,叶任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的研究.中国超声

医学杂志,1998,14(2):66

29.杨念生,崔淑杰,叶任高,等.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和血

清学的关系.新医学,1998,29(10):512

30.朱仕荣,孙林,叶任高.抗Sm抗体对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7,1(4):21

31.陈烨,叶任高,李幼姬,等.75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联系分析.中国现

代医学杂志,1998,8(2):24

32.叶任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误诊教训.新医学,1983,9(10):526

33.凌衫洪,叶任高,李幼姬,等.狼疮性肾炎患者尿内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免疫球

蛋白自由轻链的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2):756

34.凌衫洪,叶任高,李幼姬,等.狼疮性肾炎患者可溶性IL-2R的检测.中华微生物

学和免疫学杂志,1994,14(5):344

35.LingSH,YeRG.Increansedserumandurinelevelsofsolobleinter

leukin-2receptorinactivelupusnephrotis.JAmSocNephrol,1993,4(3)

:292

36.曾丽霞,叶任高,孙林,等.尿白介素-6检测在狼疮性肾炎病情判断中的价

值.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5):426

37.刘冠贤,郑智华,叶任高,等.尿白介素-8在狼疮性肾炎活动性病变中的临床意

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2):108

38.谢春,叶任高,张晓林,等.一种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活动性指数.中华肾脏病杂

志,1997,13(4):206

39.陈烨,叶任高,李幼姬,等.75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联系分析.中国现代

医学杂志,1998,8(2):24

40.曾丽霞,叶任高,李幼姬,等.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中华

内科杂志,1998,37(8):536

41.叶任高,李幼姬.在自身免疫疾病中使用环孢素A的现状.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0,17(4):162

42.叶任高,叶明生.狼疮性肾炎急进性的近况.实用内科杂志,1990,10(5):232

43.姜宗培,叶任高.狼疮性肾炎与妊娠新知.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21(5):

203

44.叶任高,张金黎.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临床内科杂志,1995,12(3):

9

45.麦炜颐,叶任高.狼疮性肾炎治疗现状.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5,15(1):

34

46.叶任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理用药新知.新医学,1990,21(5):428

47.杨卫民,叶任高.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评估与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5,18(9

):37

48.李惠群,叶任高.超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新医学,1983.14(11

):582

49.叶任高.改进的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199

1,(3):147

50.YeRG,LiXP,LiHQ,etal.Observationofimprovedcyclophos

phamidepulsetherapyforlupusnephritis.KidneyInt,1992,4(2):409

51.李小萍,刘健,叶任高.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并发脑的疗效观察.中华肾脏病

杂志,1993,9(1):27

52.叶任高.狼疮性肾炎所致肾病综合症的治疗近况.新医学,1991,22(2):94

53.刘冠贤,叶任高,毛晓玲,等.狼疮性肾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间期与剂量研究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13(5):286

54.王丽丽,叶任高,张道友,等.小剂量环孢霉素A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比

较.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8,3(2):158

55.叶任高,刘慧.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的新疗法.中级医刊,1991,26(11):28

56.叶任高.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的可逆性初步报告.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5):

274

57.李雄根,郑伯良,叶任高.狼疮肾炎尿毒症治疗中两种透析法的疗效比较.中国

危重急救医学,1998,10(5):283

58.叶任高,任国辉,李惠群.中西医结合にようLupus.中西医结合,1995,6(

2):22

59.RuanJ,YeRG.LupusnephritistreatedwithimpacttherepyofCTXa

ndTCM,ChinIntegMed,1994,14:276

60.WellaceDJ.Lupuserythrametosis.3rded.Batimore:Williams,1997

.1180

61.叶任高.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现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4):236

62.叶任高,叶明生.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进展.中级医刊,1990,25(1

2):713

63.黄文玺,叶任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实用中西结合杂

志,1992,5(12):718

64.张光荣,叶任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急进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

97,18(10):287

65.叶任高,孙继红,孙林.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带状疱疹30例.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9):551

66.卢叶明,张芸菁.叶任高.118例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中国现代医

学杂志,1998,8(3):31

67.罗月中,叶任高,孙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148例.中国临床药理

学与治疗学杂志,1998,3(1):58

68.叶任高,任国辉,李惠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74例疗效观察.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6):343

69.阮劲,叶任高,梁萌.中药配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41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5):276

70.叶任高,余俊文,周霞,等.中药对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引起白细胞减少

症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43

71.赵力,叶任高,李雄民.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尿毒症37例的疗效观察.

现代中医,1996,9(4):204

72.陆才生,叶任高,孙林,等.狼疮性肾炎病人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

内科杂志,1998,37(4):250

73.麦慈光,张道友,叶任高.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中华肾脏病

杂志,1998,14(2):114

74.叶任高.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的可逆性初步报告.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5):

274

75.李小萍,李雄根,叶任高.李惠群狼疮性肾炎尿毒症可逆性的长期观察报告.中

华肾脏病杂志,1997,13(6):363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8

1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早产、死胎、子痫前期等不良母胎结局密切相关。诊断标准采用201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协作组(SLICC)制定的SLE分类标准[1]。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一种以体循环内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不同程度升高,伴动、静脉血栓形成和(或)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等产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可继发于SLE等结缔组织病,也可原发。

1.1计划妊娠

根据《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围产期管理建议》SLE患者孕前咨询和风险分层,建议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SLE患者,才可考虑妊娠:①病情不活动且保持稳定至少半年、最好1年以上。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为泼尼松<15mg/d(或相当剂量)。③无肾脏、神经系统、肺脏等重要器官组织的损害。建议肾功能稳定(Cr≤140μmol/L,尿蛋白≤0.5g/24h)。④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霉酚酸酯等至少6个月,对于服用来氟米特的患者,建议先进行药物清除治疗后,再停药至少6个月后才可以考虑妊娠[2]。大部分单纯APL阳性患者可自然受孕,对于既往有≥孕10周自然流产、胎死宫内、子痫前期、FGR等胎盘功能不全病史的典型APS患者,建议计划受孕当月月经干净开始给予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持续整个孕期至产后,而对于既往有动静脉血栓史的APS患者则建议计划受孕当月月经干净后使用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因华法林在孕早期6~14周胎儿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致畸,故服用华法林者建议孕前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剂量阿司匹林。

1.2孕期管理

对于合并SLE的妊娠女性,《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围产期管理建议》推荐监测疾病活动度以预防产科不良事件和疾病加重。在确定妊娠后,SLE患者需立即到风湿免疫专科进行随诊,其频率和产科随诊一样即在妊娠28周前每4周1次,自第28周始每2周1次,进行全面检点评估血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沉、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免疫学指标,包括抗ds-DNA抗体水平、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免疫球蛋白定量及血清补体(CH50、C3、C4)等,对于APS患者应当定期监测抗心磷脂(ACL)抗体、狼疮抗凝物(LA)、抗β2糖蛋白-1(抗β2GP-1)[2]。需要指出的是正常妊娠期间,补体水平可能升高10%~50%,而SLE疾病活动时补体减低,中和后可见补体水平可能保持正常,所以补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起实际值往往更有价值,同时可综合其他免疫学指标及临床表现判断SLE是否活动。而产科的随诊内容则包括常规的产科检查、胎心监测、超声检查。脐动脉、子宫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超声对于妊娠20~24周胎盘相关性疾病,如子痫前期和早期FGR,具有良好的阴性预测价值,但阳性预测价值中等。欧洲抗风湿病联盟(TheEuropeanLeagueAgainstRheumatism,EU-LAR)的“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或)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女性健康管理的推荐意见”指出,对于晚发型FGR即妊娠34周后诊断的FGR,腹围生长速度减慢或脑胎盘率(cerebroplacentalratio,CPR)降低是胎儿不良预后的一个预警。对于抗SSA/Ro和(或)抗SSB/La的抗体阳性,尤其是高滴度者,或既往有新生儿狼疮生育史的患者应在孕期密切监测,同时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随访[3]。近50%的患者妊娠期间会出现病情活动或复发。出现病情活动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重要脏器受累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及是否需要终止妊娠。治疗药物的选择上以能控制病情的药物最低剂量为宜,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病情轻度活动患者,可以将糖皮质激素加量至中等剂量,持续4周,然后逐渐减量至15mg/d以下并维持。妊娠前未使用羟氯喹的患者应加用,推荐剂量为200mg,每天2次。病情中、重度活动患者,可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或)血浆置换,以控制病情为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将激素药物剂量减至15mg/d以下。如果肾脏病变严重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时,可在风湿科医生的指导下酌情使用硫唑嘌呤、环孢素及他克莫司[4]。孕期SLE的疾病活动状况与母胎妊娠结局息息相关,如何预测疾病的活动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对于改善SLE母胎预后是目前研究热点所在。目前孕期疾病活动的评估方法主要依赖妊娠期SLE活性指数以及专科医师的整体评估。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注意的是一些妊娠期生理变化可能与SLE临床症状类似,如水肿、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等。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可通过尿蛋白定量、尿沉渣分析以及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监测。而血清标志物[包括补体C3/C4水平下降趋势(即使在正常范围内)和(或)抗双链DNA滴度增加]可以辅助鉴别诊断SLE活动和子痫前期[3]。目前已有部分SLE妊娠预测模型和风险评估体系可供临床医师筛选SLE孕期高危人群,以此来增加对这些高危孕产妇的孕期监测[5,6]。

1.3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

若患者在妊娠前3个月即出现明显的SLE病情活动,建议不宜继续妊娠,应当尽快终止妊娠并及时治疗原发病。而对于孕晚期的患者来说,SLE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根据疾病的稳定性决定分娩方式。对于整个孕期疾病稳定的患者且产科条件允许,可以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而对于孕期疾病不稳定或者产生产科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采取剖宫产。而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及早终止妊娠:①孕妇SLE病情严重,危及母体安全,无论孕周大小;②胎盘功能低下,危及胎儿健康,经产科与风湿科治疗后无好转;③出现以下并发症时:精神和(或)神经异常、脑血管意外、弥漫性肺部疾病伴呼吸衰竭、重度肺动脉高压(估测肺动脉压>50mmHg)、24小时尿蛋白短时间内显著上升或伴有肾功能下降;④对于病情平稳的患者,胎龄已满38周,胎儿已发育成熟。对于每日口服激素超过5mg/d泼尼松(或相当剂量)的患者在分娩或手术当日及术后2天应当使用必要的激素治疗冲击[2]。阿司匹林应在计划终止妊娠前1周停止用药,产后可立即恢复使用;低分子肝素分娩前24~48小时停药,分娩后12~24小时继续给药[3,7]。

1.4SLE的生殖健康管理

根据EULAR的“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或)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女性健康管理的推荐意见”,诱导排卵治疗和体外受精过程等辅助生殖技术可安全用于病情稳定的SLE患者[3]。对于育龄期SLE患者而言,应在自身疾病活动度和血栓风险(尤其是合并APL阳性)基础上,咨询合适有效的避孕措施:包括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和口服避孕药。首先,IUD(带铜IUD)避孕适用于所有无妇科禁忌证的SLE患者,使用含有激素(左炔诺孕酮)IUD时应充分评估血栓形成风险。对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仍存在争议,APL阳性或活动性SLE患者应避免使用雌激素,使用前需仔细评估病情活动程度、APL是否阳性及血栓形成风险[3]。

2妊娠合并干燥综合征

SS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除唾液腺、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的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对孕期的影响主要涉及肾、血液及神经系统。其血清中可发现抗SSA和SSB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及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诊断可参考2016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EULAR原发性SS的最新分类标准。SS的孕期管理频率及内容与SLE相似,但由于抗SSA和SSB抗体阳性率较高,临床医师需更加警惕胎儿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需密切监测胎儿心率,必要时做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后仍需密切随访新生儿是否出现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已有明确研究显示羟基氯喹能降低胎儿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8]。

3妊娠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

RA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参考2010年ACR/EULAR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大约50%~80%的女性RA患者在孕期疾病会有所缓解,疾病的缓解一般开始于早孕期,并且会持续至产后数周至数月。然而,大约90%的患者在产后会发生疾病的复发,尤其是在产后3个月内。产后3个月是RA的高发期,尤其是对于初产妇。许多临床专科医生建议在产后立即应用药物治疗。对于需要孕期持续治疗或者孕期疾病加重的患者,治疗方案不仅要考虑疾病活动性的控制更要考虑药物对于胎儿的潜在毒性。对于会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的药物应该在备孕期和孕期禁用,包括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一些药物除了一些特定的使用限制,在孕期使用基本安全,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可以在整个孕期安全使用的药物包括羟氯喹和柳氮磺胺吡啶[9]。

4妊娠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9

论文写作信息是指对作者选题和写作有帮助的相关资料。许多护理工作者在阅读护理期刊时,因工作需要往往只注意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学术信息,而不太关注论文写作信息。虽然阅读了护理期刊,写作时仍不知写什么?如何写?从本刊的大量来稿中可见:因选题不新、重复选题而退稿的文章约占80%,这其中,不了解本刊的报道动向、写作风格等写作信息,而使写作产生盲目性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因编辑工作的需要,阅读护理期刊时,更多地关注期刊中的写作信息,在将这些写作信息与一些作者交流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对写作很有帮助。现将这一方法介绍如下,愿同大家一起分享。

从护理期刊中寻找写作灵感

从期刊目录中寻找写作灵感仔细阅读期刊的目录,可以看出当前护理论文的写作热点。当前的写作热点也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如:健康教育、循证护理、舒适护理、临床路径、护理文化、安全管理、质量管理、SARS患者的护理及管理等。如本刊2003年第1期的中文目录:《护理部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的作用》、《护士长对医院病区经济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提示我们护理经济学研究是当前写作的热点;《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影响循证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提示我们循证护理是当前的写作热点;《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提示我们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是当前写作的热点;《两种判断拔除胃管时机的方法用于肠梗阻病人的比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肝素液封管浓度的研究》、《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等论文,提示我们基础护理研究永远是护理论文的写作热点。在这些热点问题中选题和写作,有助于解决当前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对读者有指导意义。

从刊文文题中寻找写作灵感期刊的刊文不会相互重复,但可相互补充、完善。可以就一个主题不同的研究对象写出多篇论文,只是每篇论文研究对象的护理问题不同。尽管期刊不断地刊出新文章,但护理研究实践永远不会停止,护理论文的写作空间仍很大。所以,在浏览期刊的文题时,建议留意文题中的研究对象,如果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同样的研究主题,护理上有无新的特点和措施?可否写成一篇论文?如:内科护士写的《急性白血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在本刊刊出,儿科护士结合儿科的护理实践,考虑到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很有特点,值得探讨,写出的《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也在本刊刊出。又如:本刊刊登了《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的护理》,有一位作者护理了1例有特殊护理问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她写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的护理》也在本刊刊出;此外,青海省的一位护士分析了高原地区因缺氧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临床反应加重、护理难度加大的特点,写出了《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应对方式的研究》和《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的特点与护理》等文章,也在本刊刊出。这些相同研究主题、不同研究对象的论文,为今后的综述及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此外,将刊文文题与其文后的参考文献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该文文题与参考文献中文题的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关系,如:本刊2003年第2期的刊文:《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其参考文献为《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2];本刊2003年第3期的刊文:《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其参考文献为《开展高血压病友俱乐部活动的体会》[护理学杂志,2001,16(10):634]。所以,留意期刊中的文题,或许能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

从刊文新理论、新概念中寻找写作灵感新理论、新概念是选题和写作的最佳信息,是今后研究和写作的热点。护理期刊的任务之一是对新理论、新概念及时报道并推广,领先的作者会将这些信息率先写成文章发表在期刊上,所以,在读到这些新理论、新概念时,能否同自己的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并写成实践应用方面的文章呢?如:本刊2003年第1期刊出的文章《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介绍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概念及在以色列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其中,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是美国卫生系统中的一个新颖、广泛的概念,能否将这一概念和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在自己所在的病房中应用呢?

从刊文结尾中寻找写作灵感有的科研文章在结尾处写明:“......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留意刊文结尾,可以找到作者尚未完成的科研课题。如:“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经气道补钾补镁的实验研究”一文,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论证了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经气道补钾补镁的可行性,在文章结尾写明:“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位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临床验证,写出了“低血钾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的疗效观察”,在本刊刊登。

从护理期刊中寻找写作角度

借鉴刊文的写作角度期刊刊文是从大量的稿件中筛选出来的,所以,每篇文章都有他相对独特的写作角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介绍美国的护理教育》、《介绍日本医院的护理管理》的写作角度一般,而本刊2003年第1期刊出的《中美护理教育的比较与思考》和本刊2003年第4期刊出的《日本S医院和中国C医院护理管理的比较与分析》,则写作角度很有创新性,从国内外比较的角度提出问题及改进建议,对读者有指导意义。

从写作热点的更深层面寻找写作角度任何一项研究都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如:有关健康教育热点问题的刊文,从对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对患者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护士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等描述性研究,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庭进行健康教育的经验总结,到对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疾病直接医疗费用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到运用某一种方法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试验性研究,再到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某种疾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等管理研究。期刊的这些刊文,反映出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写作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目前,经验总结、描述性研究的刊文较多,试验研究论文还很少,我们再对此热点进行写作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调查研究、经验总结上,而应该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健康教育最佳方法的选择上。护理研究的热点很多,如果从更深的层面去研究和写作,就会具有先进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从写作热点的更广范围寻找写作角度任何一项研究都还有一个不断拓宽的过程。如,有关舒适护理热点问题的写作,可以从各种疾病患者的舒适护理、各个科室如何开展舒适护理的角度写作。如:本刊刊出了《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不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而《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的探讨》、《提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的方法》、《1例乙型慢性肝炎病人舒适护理的尝试》、《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等论文,也在本刊刊出,因为它们并不相互重复,反而使舒适护理的理论应用更加广泛。

从护理期刊中学习写作方法

从稿约中学习写作规范每年期刊的第1期一般都刊登稿约,稿约是期刊与作者关于写作事宜的一些约定,其中,也包含许多写作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是初学者学习写作的简易教材。如:本刊在稿约中介绍了开辟的栏目,各类文章的字数要求,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医学名词、图表、计量单位、数字、统计学符号、缩略语、参考文献、标题层次等写作要求。如果按照稿约的要求写作,写出的文章会显得很规范,就会给审稿专家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写作前熟读稿约是很有必要的。

从刊文中学习写作思路有些作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提笔时却感到非常困难,如:写作思路不清,不知如何写前言,不知如何引用参考文献等。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仔细阅读期刊刊文,分析刊文的写作思路及各个段落的写作要素。如:本刊2003年第5期刊出的论文:《卧床病人的体重测量法》,其前言为:“体重是评价病人营养状态、判定病人营养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国内目前尚缺乏测量卧床病人体重的设备,故观察卧床病人的体重变化比较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我们设计出组合人体秤,比较了双组合踏板秤称重及床上卧姿称重两种体重称量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其前言共说明了4个要素,即:说明概念——体重,提出问题——观察体重困难,概述全文——比较了两种测量方法,引出下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那么,今后写前言时,模仿刊文写出这4个要素即可。人们常说:写文章开头难,其实,论文写作时开头最容易,就是说明文题中出现的概念,如果要说明的概念众所周知,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提出问题即可。同样,通过阅读刊文,还可以分析正文中各个段落的写作要素,以便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

从刊文中获得写作实例许多作者学习了一些新理论、新知识,但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又常常感到困难重重。如:期刊已刊出不少有关循证护理理论介绍方面的文章,许多作者也已经看到了循证护理这个研究热点,打算在临床实践中具体应用并总结出论文,但不太清楚如何具体操作。其实,仔细阅读护理期刊,就可以找到答案,如:本刊2002年第12期刊出的论文:《循证护理在乙脑高热患儿护理中的实践》,详细叙述了作者对46例乙脑高热患儿应用循证护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可以启发初学者举一反三,将循证护理正确地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并总结出自己的论文。此外,期刊中的每篇论文,都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可以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在自己的研究和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系统性红斑狼疮范文篇10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累及的病变,SLE的预后与肾脏受累的程度和并发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LN免疫功能紊乱,大量丢失蛋白及肾功能恶化,加之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感染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SLE的预后。为此,作者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09例LN,就其临床、病理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1985年5月~1998年10月间住院的LN患者109例,男13例,女96例,年龄12~60岁,平均31岁,住院时间25~310d,平均58d。66例并发感染,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

1.2临床分型根据叶任高等的分型[2],略加修改。尿检异常型:轻~中度蛋白尿或(和)血尿;急性肾炎综合征型:起病急,血尿和蛋白尿,常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急进型肾炎综合征型:起病急,少尿甚至无尿,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贫血和肾功能恶化;肾病综合征型: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浮肿;肾炎-肾病综合征型:表现为持续大量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终末期尿毒症。

1.3病理分型根据WHO制定的LN分型标准,共6型。Ⅰ型:轻微病变,本组无此类型;Ⅱ型:系膜增生型;Ⅲ型:局灶节段增生型;Ⅳ型:弥漫增生型;Ⅴ型:膜型;Ⅵ型:肾小球硬化型。本组92例行肾活检病理,肾组织送光镜、免疫酶,部分送电镜检查。

1.4治疗方法确诊为LN后,除5例终末期尿毒症外,其余均行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TW)、环磷酰胺(CTX)等治疗。66例并发感染者中,14例带状疱疹予抗病毒和对症处理,并发细菌感染者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或(和)临床、影像学检查予抗菌治疗。

2结果

2.1感染部位分布,致病菌及预后109例LN发生医院感染66例,共87例次,其中单个部位感染50例,2个部位感染11例,3处感染5例。感染率为60.6%,感染部位分布见表1。感染的66例中,14例临床诊断为带状疱疹,41例致病菌培养阳性,共检出致病菌45株,其中23例培养为单菌株,8例为2种致病菌,2例为3种致病菌混合感染。45株中真菌11株(24.4%),革兰阳性球菌7株(15.6%),革兰阴性杆菌27株(60%)。

表1LN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病例数构成比(%)

下呼吸道2528.7

泌尿道2326.4

带状疱疹1416.1

皮肤软组织66.9

消化道1213.8

腹膜炎66.9

败血症11.1

本组109例,除5例尿毒症外,经治疗病情恶化13例,12例伴有感染;医院感染组66例,病情恶化者占18.2%,非感染组43例,病情恶化者仅1例,占2.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恶化13例中,直接死于严重感染6例,占46.2%。

2.2LN临床类型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尿检异常型和终末期尿毒症感染率较低,而其余各组均显著增高(P<0.01)(表2)。

表2LN临床类型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临床类型病例数感染数感染率(%)

尿检异常型2229.1

急性肾炎综合征型11981.8

急进型肾炎综合征型99100.0

肾病综合征型432764.3

肾炎-肾病综合征型201890.0

终末期尿毒症5120.0

2.3LN病理类型与医院感染关系各病理类型相比较,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3)。

表3LN病理类型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病理类型病例数感染数感染率(%)

Ⅱ12541.7

Ⅲ13969.2

Ⅳ634368.3

Ⅴ4125.0

Ⅵ5120.0

2.4相关因素LN尿蛋白、血白蛋白、肾功能、小管间质病变、激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不同治疗方案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见表4、表5。

表4LN的易感因素

项目24h蛋白尿(g)血白蛋白(g/L)血肌酐(μmol/L)小管间质病变激素应用时间(月)住院时间(d)

<3.5≥3.5≤30>30<176.8≥176.8<20%≥20%1~34~67~12>12<3031~60>60

病例数46.063.078.031.066.038.068.024.061.019.017.07.020.052.037.0

感染率(%)39.176.269.238.751.581.657.475.055.773.794.114.330.055.883.3

表5LN不同治疗方案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治疗方案病例数感染数感染率(%)

P或TW20315.0

P+TW282278.6

P+CTX121083.3

P单冲击+CTX或TW9777.8

P+CTX单冲击13646.2

P+CTX双冲击181583.3

3讨论

肾脏病变在SLE中极为常见,根据临床表现,肾脏受累占SLE的1/4~2/3,若根据肾脏病理检查,则可达90%以上[3],肾脏病变的程度直接影响SLE的预后。自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CTX或硫唑嘌呤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SLE以来,SLE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肾脏病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仍是SLE的主要死因之一[4,5];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及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制剂致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招致感染,故严重感染亦成为SLE的主要死因之一[6]。为此,对LN医院感染进行分析调查,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LN治疗效果,从而改善LN的预后,意义重大。

本组资料显示,LN医院感染率为60.6%,明显高于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LN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其构成比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消化道、腹膜炎、败血症和带状疱疹等,与王卫兵等[7]报道相似,但本组带状疱疹发生率较高,发病率为12.8%,同国外文献报道相近[8],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15%,预后良好。带状疱疹的发生除与LN本身免疫功能紊乱及激素应用有关外,尚与CTX应用密切相关,这可能系CTX对淋巴细胞的抑制及细胞毒作用所致。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60%),其中以大肠埃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机会感染也明显增加,真菌感染占24.4%,这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密切相关。文献报道,LN直接死亡原因中,仍以医院感染居首位,占42.5%[9]。本组LN发生医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较,LN恶化率有显著差异,病情恶化的13例中12例并发感染,其中直接死于严重感染的6例,占病情恶化者的46.2%,与文献报道相近。病死的6例,分别死于大肠埃希菌败血症,肠道细菌、真菌感染致肠梗阻、腹膜炎、真菌性肠炎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本组LN临床各型中,表现为肾炎、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及急进型肾炎综合征型者,与尿检异常型和终末期尿毒症相比,其感染率显著增高,表明LN临床活动及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显著增加感染率。将不同病理类型相比较,病理类型为Ⅲ,Ⅳ型者,表现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炎症伴坏死和弥漫增殖型肾炎,临床治疗上常予大剂量激素或(和)CTX冲击治疗,其感染率较高,而Ⅱ,Ⅴ,Ⅵ型者病理无明显活动,激素剂量较小,或疗程较短或未用激素等治疗,感染率较低,但病理各型相比较尚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比较反映LN临床活动的尿蛋白、血白蛋白及肾功能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发现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和肾功能短期内恶化者,感染率明显增高。LN小管间质病变与预后相关,分析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中度小管间质病变≥20%者感染率较轻度小管间质病变<20%者高,但尚无统计学差异,有待更多病例的观察分析。

本组资料还显示,LN激素治疗时间延长,感染率随之增高,达半年以上者医院感染率显著上升,而激素应用1年以上者,反因激素减量感染率明显下降,提示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分析住院时间的长短与感染的关系,发现住院时间60d以上者,感染率显著升高。LN的治疗根据临床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方案也各异。各种不同治疗方案与医院感染关系相比较,结果显示,单用激素或雷公藤治疗,感染率较低,激素联合应用雷公藤或CTX则感染率显著增高。激素和(或)CTX冲击治疗是针对临床活动及病理类型为Ⅲ,Ⅳ型LN的首选治疗方案,近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CTX冲击联合中等量激素治疗可改善LN的长期预后,将此方案与激素联合CTX双冲击治疗方案比较,感染率显著下降,表明CTX单冲击治疗不仅可改善LN预后且医院感染率也相对降低。但LN并发肾功能急骤恶化,病理活动指数明显增高者,仍需应用大剂量激素联合CTX冲击治疗以顿挫病情。

为降低LN医院感染率,应根据LN临床、病理类型及狼疮活动程度,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适当输注人血白蛋白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肾功能急骤恶化者辅以透析治疗,对大剂量激素和(或)CTX冲击治疗者,应建立保护隔离措施,住单间洁净病房,及时对室内环境进行细菌学监测,常规口腔、皮肤护理、搞好个人清洁卫生,及时进行咽拭子、痰、尿、便和胸腹水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发生医院感染后,应及时寻找感染的原因,合理应用抗生素,尽可能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密切注意防治菌群失调。对于狼疮活动、肾功能恶化且伴有感染的患者,激素和(或)CTX效果不明显时,可在抗感染同时试用选择性作用于T和B淋巴细胞的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其疗效确切,感染并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余毅(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福建福州350025)

陈建(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福建福州350025)

谢福安(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福建福州350025)

王丽萍(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福建福州350025)

林沁(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福建福州350025)

张明炜(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福建福州350025)

参考文献

1,王枢群,张邦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274~284.

2,叶任高,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9~90.

3,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1~881.

4,麦慈光,张道友,叶任高.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2):114.

5,韦明欣,唐绍贤.2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22.

6,WardMM,PyunE,StrdenskiS.Causesofdeath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long-termfollow-upofaninceptioncohort[J].ArthritisRheum,1996,38:1492.

7,王卫兵,袁福兵,石尧忠.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