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0:42:28

胸部肿瘤

胸部肿瘤范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除1例可疑出血和1例乳糜胸;4例出现低氧血症;3例肺部感染;3例引流管引流不畅经胸穿抽液外,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开胸术后护理上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合理吸氧,有效镇痛,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充分引流,可减少并发症,早期拔管,减轻痛苦,有利术后恢复。

[关键词]胸部手术;并发症;护理配合

开胸手术是外科较大手术,损伤较大,病情较重,术后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由于麻醉及手术的刺激,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配合,常导致并发症的确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胸外科2005年7月~2006年8月行胸部肿瘤切除患者80例,其中肺癌行单肺叶切除50例,双肺叶及全肺切除5例,食管癌行根治术24例,膈肌肿瘤1例。年龄45~82岁,男65例,女15例。

2结果

80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治疗,切口恢复良好,1例术后可疑出血,1例乳糜胸,4例低氧血症,3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引流不畅,均经及时发现,处理得当,取得较好疗效。90%患者的引流管于术后48~72h顺利拔管,其余患者也于术后5~14天拔除引流管。

3护理

3.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出血和乳糜胸。术后患者回监护室,便于观察和护理,常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以便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正常情况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引流量应<8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若引流量>80ml持续观察4~6h未见减少,引流液血红蛋白>60g/L,床边胸部X线示凝固性血胸显影,有呼吸循环障碍,则诊断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1]。本组1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术后患者,5h内引流量为400ml,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至70/50mmHg,经立即输血补充血容量,使用止血药及抗休克处理,血压回升,引流量逐渐减少。出血量较多时护士应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发生堵塞现象。术后除胸腔内出血外还可能出现乳糜胸,本组1例乳糜胸发生于术后第4天,引流管中有淡黄色乳糜样液体排出,因引流量不多,每日150~300ml,经保守治疗,术后14天拔除引流管。

3.2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防止低氧血症及肺内感染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肺泡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受抑制,分泌物排出受阻,术后伤口疼痛抑制患者的呼吸和咳嗽[2],同时由于手术及留置胸管可使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使肺组织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及支气管内积聚分泌物,并逐渐黏稠而难以咳出,因而术后易致低氧血症及肺内感染。故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本组病例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1)吸氧。术后给予常规低流量吸氧3~4天。(2)本组均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循环功能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术晨第一天协助患者坐起,抬高床头,背后垫一软枕,使患者舒适,除利于通气,也是很好的体位引流。本组45例经吸氧血氧饱和度仍<95%,改半坐卧位后,血氧饱和度迅速>95%。(3)呼吸系统综合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卫生,术前戒烟、深呼吸训练预防感染,术后加强口腔护理,按时翻身叩背,鼓励有效咳嗽排痰、体位引流等。本组术后第一日晨起行雾化吸入,每个护士要熟练听诊肺部、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对无力咳嗽或怕痛不敢咳嗽的患者,护士一手按压伤口另一手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刺激总支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嗽。本组病例4例老年无力咳嗽致低氧血症患者需行气管镜吸痰,3例致肺部感染的老年体弱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呼吸系统综合护理措施外,其余均由护士协助排痰成功,使肺复张良好,大大的预防并减少了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3.3保持引流管通畅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对术后早期恢复非常重要,充分的引流,排除积液积气,早期拔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10~15cm,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大鱼际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动作要快,这样能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堵塞管口,然后两手松开,这样由于重力的作用胸腔内的积液可从引流管中排出来,这样反复操作。如果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本组1例内出血的患者因始终保持引流通畅,能准确、及时反映病情,为抢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避免了再次开胸止血的痛苦。本组2例术后第2天出现引流管堵塞现象,均为术后害怕疼痛不配合护士的胸部体疗,定时变换体位引起,故术后2~3天内,根据病情适当给以镇痛,有利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咳嗽和休息。同时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引流,预防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从而减轻痛苦。而全肺切除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平时夹闭,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胸内积气积血量及气管的位置可作短时间开放。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故护士应将观察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的护理,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心理护理知识。本组病例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引流管能够早期拔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胸部肿瘤范文篇2

本文作者:杨娜易书英李改工作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胸部不同部位肿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材的成功率穿刺成功127例,取材成功率为90.07%。失败病例分别为肺周围型病灶6例,胸壁病灶3例,纵隔病灶5例。不同部位取材成功率分别为90.77%、94.12%、80.00%。肺周围型、胸壁病灶与纵隔病灶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127例病例穿刺1针者93例,穿刺2针者27例,穿刺3针者5例,穿刺4针者2例。胸部不同部位肿瘤超声引导下穿刺的病理结果肺周围型病灶59例:有明确病理诊断52例,其中良性(包括炎症或脓肿)12例;恶性40例(鳞癌21例、腺癌15例、肺未分化小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肺印戒细胞癌1例、粘液细胞癌1例)。未得到明确病理诊断7例(不除外恶性肿瘤2例,坏死组织未见典型细胞及组织5例)。胸壁病灶48例:有明确病理诊断46例,其中良性28例(炎症或脓肿16例、胸腺瘤5例、胸壁间皮瘤3例、纤维细胞瘤4例);恶性18例(恶性间皮瘤5例、低分化鳞癌11例、黏液癌转移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未得到明确病理诊断2例(坏死组织未见典型细胞及组织)。纵隔病灶20例:有明确病理诊断13例,其中良性5例(胸腺瘤2例,炎症3例);恶性8例(纵隔型支气管肺泡癌2例、何杰金氏病1例、淋巴瘤1例,转移肿瘤4例)。未得到明确病理诊断7例(仅见淋巴细胞未见肿瘤细胞或组织碎小)。胸部不同部位的肿物穿刺活检后病理诊断的检出率胸部不同部位穿刺活检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检出率分别为:肺周围型88.14%、胸壁95.83%、纵隔65.00%。肺周围型与胸壁肿瘤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05)。肺周围型与纵隔肿瘤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胸壁肿瘤与纵隔肿瘤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P<0.05,表1)。胸部不同大小肿物穿刺后病理诊断的检出率根据胸部肿物最大长径的不同分为3组:A组胸部肿物最大长径≥1.5cm且≤2.0cm、B组胸部肿物最大长径2.0~3.0cm、C组最大长径≥3.0cm,胸部不同大小的肿物与获得病理结果的情况见表2。其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检出率分别为22.22%、80.77%、95.6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发症及转归141例中发生气胸4例(2.84%),为肺周围型病灶,气胸均为少量,未予任何处理,留观2h稳定后返回。穿刺道出血5例(3.55%),为肺周围型及纵隔病灶,均少量出血,未进入胸腔。剧烈疼痛2例(1.42%),为纵隔病灶,对症处理后好转。晕针1例(0.71%),无感染、针道种植播散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随着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日趋完善,为胸部肿瘤的诊断提供一种简单的、方便的方法,特别是一些疑难的、体积小的、各种影像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病灶,以及不能实施手术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病理诊断,为化疗或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1]。本次超声引导下经皮各种胸部肿瘤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为90.07%,失败14例。本次胸壁病灶取材成功率最高,前纵隔病灶最低。胸壁病灶位置表浅有利于取材的操作,纵隔病灶位置深,毗邻关系复杂,不利于取材。王海彦等[2]报道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取材成功率为87.5%,低于本次超声引导的90.77%,究其原因,可能为超声引导下肺部病灶穿刺只能局限于肺周围型,使取材成功率相对提高,并发症相对降低。造成取材失败的原因:病灶体积过小、位置过深、与周围血管及心脏的关系密切,术前告知不详细,患者过度紧张等原因导致穿刺失败。本研究超声引导下127例成功穿刺并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111例。胸部不同部位穿刺活检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中纵隔肿物最低仅为65.00%,胸壁最高为95.83%。纵隔肿物获得明确病理结果少的原因:解剖位置复杂,为穿刺的安全选择细针,导致取材过小。纵隔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多伴有液化坏死,穿刺组织破碎不完整。纵隔肿瘤的患者,病情较重,很难与医生配合。所以纵隔肿瘤穿刺要慎重选择,即便成功穿刺,获得阳性率较低,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肺周围型及胸壁肿物只要大小符合穿刺要求,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以便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大小的胸部肿物与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有直接关系。国内对胸部肿物穿刺的病例大多数为体积较大、距心脏及大血管较远的病例[3]。GUIMARAES等[4]研究认为,肺部病灶直径大于1.0cm、进针深度小于4.0cm、临床怀疑为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变位于肺上叶患者运用该穿刺技术则能获得理想的穿刺样本。但本研究发现胸部肿物最大长径≥1.5cm且≤2.0cm获得明确病理结果仅为22.22%,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高。胸部肿物最大长径2.0~3.0cm与肿物最大长径≥3.0cm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当肿物≥3.0cm取材成功率及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率均高于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我们体会前上纵隔病灶体积越大,安全性越高[5]。本研究发现,仅靠超声声像图很难判断病变的良恶性,穿刺样本中能遇到各种病例,必要的免疫组化标记是确定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6]。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大大地提高胸部疾病的诊断率,减少重复检查,缩短疾病的诊断周期,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同时超声对肿瘤的回声、内部的血供及毗邻情况显示清晰,提高取材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可以为临床医生对胸部疾病的确诊提供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

胸部肿瘤范文篇3

关键词:CT扫描易误漏诊脑肿瘤诊断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CT平扫易误漏诊的脑肿瘤。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9~78岁,平均47岁。患者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最短数天,最长达10年。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听力下降等,部分症状进行性加重。

2、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GE)公司16排螺旋CT,18例中脑膜瘤10例,胶质瘤5例,听神经瘤、垂体瘤、转移瘤各1例。常规行横断面CT平扫,颅底四个层面层厚及层距均为5mm扫描,以上至颅顶层面层厚及层距为7.5mm;管电压、电流分别为140kV,150ms和120kV,185ms。

3、图像评估

所有18例CT平扫由两位以上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评估,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特点、生长方式、占位征象及瘤周水肿等情况,决定下一步检查方法。7例平扫完毕后行薄层扫描及增强扫描;14例行磁共振检查;其中3例加做胸部X线照片检查,2例加做胸部CT检查。

二、结果

1、18例易误漏诊脑肿瘤表现,肿瘤密度特点等密度10例,(图1~3);低或稍低密度6例(图4);混杂密度2例(图5、图6)。图1男31岁,左侧桥小左侧脑角听神经瘤图2男9岁,左侧颞叶星型细胞瘤图3男52岁,额区镰旁脑膜瘤肿瘤位置大脑镰旁8例;小脑幕缘及颞极各2例;大脑皮层下区3例;鞍区、桥小脑角(CPA)区、丘脑各1例。

肿瘤占位征象有占位征象者14例(图2、4、5、6)表现局部脑组织结构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占位征象不明显者4例(图1)。

瘤周围水肿15例可见瘤周水肿,(图3~6),多呈指压痕样或棕榈叶状,也可为不规则形。3例无明显水肿。

2、18例经CT增强扫描及或MRI检查均证实肿瘤的存在,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部位,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者17例,不规则形者1例。大小在1.3cm×1.2cm×1.1cm~3.6cm×3.9cm×4.5cm之间。

三、讨论

1、易误漏诊脑肿瘤CT平扫表现特征

此类脑肿瘤CT平扫尽管部分瘤体可以表现为低或混杂密度病灶,但常常不能清晰显示瘤体的形态及大小,而表现为等密度的肿瘤也并不少见。因此肿瘤的间质征象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为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1]。肿瘤周围水肿一般发生在髓质,在髓质内扩展,多呈指压痕样或棕榈叶状[2],中线结构的移位。发生在桥小脑角区较小的垂体瘤常无间接征象[3,4],此区域需重点观察。

2、鉴别诊断

等密度肿瘤周围水肿及低密度肿瘤需与缺血性脑梗塞鉴别。缺血性脑梗塞部位及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同时累及皮质及髓质,多呈底在外的三角形或扇形。低密度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周围有水肿时,可呈不规则形,常见为多角形。小脑低密度肿瘤常需与小脑梗塞鉴别。观察分析病变时需密切结合临床,当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符时或CT平扫表现可疑时,应作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检查。

部分脑肿瘤的CT平扫表现虽无特异性,以间接征象为主,但可为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对决定是否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检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江明.脑膜瘤的CT诊断[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4):245.

[2]李国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2-103.

胸部肿瘤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患者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39~78岁(平均59.3岁)。结节直径1~2cm19例、结节直径≤1cm14例。

1.2临床表现33例患者有单纯咳嗽20例、痰中带血4例、咳嗽、发热1例、无症状8例。体检均无明显阳性体征。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胸部增强CT、纤维支气管镜、腹腔B超,脑CT、痰抗酸杆菌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胸部CT检查发现表现恶性征象22例,其他倾向良性结节诊断11例。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痰检查阴性,均未发现肺外转移病灶。

1.3治疗27例患者在全麻直接采取胸腔镜下手术,距结节3~5cm行肺楔形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如系肺癌则作VATS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例患者行腋下小切口直接开胸方法,术中注意操作轻柔,勿过度挤压结节。

本组患者25例行一叶肺切除(其中周围型肺癌22例、炎性假瘤2例、血管瘤1例),22例肺癌患者均行隆突下和纵隔淋巴结清扫。8例良性病变行肺局部切除。均行术中冷冻活检,术后切除的肺组织和淋巴结标记后送作病理检查。

2结果

33例患者住院10~26d,平均17d,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结节直径1~2cm19例;其中肺癌16例、炎性假瘤、血管瘤、纤维瘤各1例。结节直径≤1cm14例,其中肺癌6例、炎性假瘤3例、肺淋巴结炎2例、血管瘤、结核瘤、支气管扩张症各1例。22例周围型肺癌中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各10例、2例为鳞癌;其中腺癌发现肺叶叶间淋巴结转移1例,鳞癌发现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例。

对比22例肺癌和11例肺内良性病变两组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发现,术前胸部CT诊断病变为恶性者2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者15例,符合率68.2%;术前胸部CT诊断为良性病变者11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者8例,诊断符合率72.7%。

术后随访28例,随访6~40个月,平均26个月,无一例死亡。

3讨论

肺部小结节是胸外科常见又较难确诊的疾病,随着影像学尤其是螺旋CT的发展和日益完善普及,肺部微小结节性病变的发现率明显提高[2]。但是,对肺部微小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仍较困难,是否需要手术介入与何时介入为宜,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此类肺部微小结节性病变有73%的恶性率,主要为肺腺癌,其次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而良性率为27%,主要为血管瘤、脓疡、肉芽肿和结核瘤[2]。由于肺部微小病灶直径较小,对肺部组织结构、功能的影响不大,故难以根据临床症状推断结节性质。

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方法,目前主要是影像学检查,正侧位的立位胸片是肺结节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简单无创易被患者接受。肺部CT检查是进一步鉴别诊断的好方法,但CT检查虽有助于发现病灶和病灶定位,在定性诊断方面却存在较大误差[3]。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学在肺部肿瘤的检查,特别是肿瘤侵犯支气管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进行定性诊断,并有较高的阳性率。但在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中受一定限制,阳性率不高,许多学者认为其在肺部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上价值不大[4,5]。本组纤维支气管镜和痰细胞学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近年来,影像学的发展日益加快。特别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的问世在肿瘤领域的影像学诊断上产生重大改变。PET从肿瘤细胞代谢角度,通过生理而不是解剖特点检测肿瘤,因此具有比CT扫描更大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成为鉴别恶性肿瘤最有效的非创伤性诊断手段。但由于PET检查价格昂贵,且仅有少数大医院拥有该设备,难以普遍推广。同时,在一些葡萄糖代谢较高的疾病如活动性结核、急性炎症等也可出现假阳性。

CT引导下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是孤立性肺结节确诊的重要手段,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很高[6]。但是尽管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很高,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有学者认为有相当部分患者结果可疑,并认为细针穿刺可能引起肿瘤种植或转移[7]。作者也认为肺部微小病灶楔形切除术与CT引导穿刺术比较,前者诊断准确率为100%,后者有假阴性;前者起到彻底治疗作用,后者仅起诊断作用,同时有血胸、气胸、咯血、癌种植的危险性和假阳性率,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临床应用应慎重。

由于微小肺癌大多为早期肺癌,手术治疗效果好,手术范围小,对组织的损伤小,因此,如何早期及时诊断肺部微小肺癌,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如果延误诊断,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组织转移而导致预后不良[3]。因为小结节常缺乏典型的影像诊断特点,特别小肺癌直径在2.0cm才有毛刺、切迹、胸膜内陷等影像学表现,直径在1.0cm左右的病灶很难表现上述征象,因此给诊断带来困难。对小结节性病灶应首先考虑是否有周围型肺癌,并与肺部结核、炎症结节及良性肿瘤作鉴别。

肺癌常见的CT表现:(1)分叶征:有深浅分叶之分。深分叶常规CT扫描可很好显示,细浅分叶以薄层高分辨CT及靶扫描显示为佳。以深分叶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大,而浅分叶也见于结核或炎性假瘤等良性肿瘤。本组肺癌患者表现分叶征共12例。(2)毛刺征:以远肺门侧显示概率最高。短毛刺常规扫描表现为晕圈状或毛刷状,而薄层高分辨靶扫描可清晰显示。有学者把实性型小结节同时具有分叶征或毛刺征者称为“毛虫征”[8]。此征对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重要价值。本组肺癌患者表现毛刺征共8例。(3)血管集中征:以近肺门侧显示,其中以薄层增强高分辨及靶扫描显示率为高,是普通CT扫描的2倍。因为有的血管集中征仅存在于2~3cm层面上,普通CT易漏扫。血管集中征亦可见于其他孤立性肺病中,但出现率较低[9]。该征的出现与肿瘤的大小呈正比关系。本组肺癌患者表现血管集中征共6例。(4)胸膜凹陷征:典型表现为三角型或喇叭状,肺尖及横膈处可为条形影,主叶间裂部有时仅表现叶间裂胸膜向瘤灶处倾斜或僵直,贴近瘤体。此征的显示亦以薄层高分辨为好。本组肺癌患者表现胸膜凹陷征共5例。(5)空泡征:此征出现率不高。文献报道约30%左右。多见于恶性结节,良性极少见。其出现率随肿瘤增大而明显减少。因此,此征的出现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诊断意义,此征象在常规CT扫描常无法确定,在薄层高分辨及靶扫描上显示确切。本组肺癌患者表现空泡征共2例。(6)磨玻璃征:仅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10]。随着MSCT的普遍应用,发现越来越多具有磨玻璃影的亚实性结节,这些结节与腺癌或癌前病变的关系密切,磨玻璃影可能与肿瘤鳞屑式生长模式(围绕肺泡壁生长,不破坏肺网架结构)或产生黏蛋白有关[11,12]。Aoki等[13]的研究表明,在小的周围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BAC)的亚实性结节中,实性成分增加提示恶性程度增高。本组13例具有磨玻璃影的亚实性结节中10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实性成分增加的亚实性结节为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提示磨玻璃影和实性成分的比例与肿瘤的恶性度有关。不典型的腺瘤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AAH)为癌前病变,并且是腺癌的前身,在病理及CT研究中发现AAH的典型表现为<10mm的磨玻璃样结节[14]。在AAH和BAC的鉴别研究中,Takeshima等[15]发现从AAH至局限性BAC(A型和B型),再进一步发展为腺癌(C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CT上从病变大小、磨玻璃影所占的比例、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空泡、胸膜尾征及实性部分所占比例等方面还不能区分AAH与早期局限性BAC。尽管如此,<10mm的单纯磨玻璃结节的发现均提示AAH或更为早期的局限性BAC形式。更为深入的研究将会提供更多的信息鉴别这两种病变。

本组病例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六种常见的CT表现,仅不同征象的出现率有所不同,其中以磨玻璃样改变、分叶征及毛刺征的出现率较高,血管集中征及胸膜凹陷征的出现率稍低,而空泡征出现率相对较低。肿块的分叶征是由于肿瘤边缘部分的肿瘤生长率不一致及瘤内纤维组织增生收缩所致;肿瘤对周围肺实质的浸润可形成短毛刺;血管集中征是肿瘤内肺泡塌陷及结缔组织增生收缩使得周围肺血管向肿块聚集。胸膜凹陷征为瘤周纤维反应增生致胸膜收缩使脏、壁层胸膜间形成的一个含液体的死腔,而很少伴有肿瘤浸润[16,17]。

肺结节越小,良、恶性病灶影像定性越困难,通常采用的胸片、CT、MRI只能提示诊断,不能定性,痰脱落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虽然能定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确诊率较低。诊断时必须根据CT征象,结合其它资料综合分析,并配合随访。鉴别要点:(1)肺癌:年龄>40岁,好发两上肺稍多;边缘短毛刺且趋向远肺门侧分布,边缘分叶,极少有钙化;有支气管阻塞及胸膜凹陷,少数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节肿大;CT增强多在20~60Hu之间,而良性结节多<15Hu[18];随访时生长速度中至慢,呈进行性增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病灶越小分叶越不明显,密度越淡而不均匀。(见图1、2)(2)结核性结节:多发生于上肺尖后段或下叶背段,但也发生在其它肺野;结核球轮廓清楚,边缘光滑,有包膜时呈双边淡薄影,球形干酪结核则边缘模糊、毛糙不规则,少数分叶,但也为浅分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有斑点钙化及环弧形钙化;有支气管引流及扩张,近病灶胸膜外粘连,邻近肺野有卫星病灶,结核结节肺门方向可有细小纤维条索影(见图3);随访一般半年左右不会有变化,抗痨治疗后可吸收变小、钙化,或长年无改变。(3)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表浅部位,形态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驼峰状或不规则形。多为中等均匀密度,少数内见小钙化或小空洞;边缘多清楚而光滑,少数毛糙;增强扫描多数有较显著均匀强化,少数周边强化或不强化。(见图4)(4)硬化性血管瘤:多数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或肿块,极少数表现为多发[19]。下叶多于上叶,右肺多于左肺(1.5∶1.0)。胸部CT平扫具有肺部一般良性病变的特点,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锐利,密度均匀,内部可见散在钙化点,部分病灶内可有大片不规则的钙化,难与错构瘤相鉴别。

由于肺部微小恶性肿瘤生长缓慢,以月为单位观察其增长来判断定性是不可靠的,要以年为单位观察其大小变化。按惯例肺内结节3、6或12个月内结节增长不明显,多考虑良性结节,但国外研究发现肿瘤<15mm,则肿瘤被机体肿瘤免疫相对抑制,处于免疫平衡状态生长缓慢,一旦平衡被打破,肿瘤会迅速增长。有报道认为,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倍增时间中位数为120d,肿瘤生长至直径10mm需10年,鳞癌长至直径20mm需8年,腺癌则需6年,当肿瘤>20mm后会迅速长大和转移[20]。

肺内良性结节是医患双方均难以决定是否开胸手术的原因,但术前诊断不能明确,手术有一定的创伤等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压力。近年来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为肺部小结节手术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特别是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为肺部小结节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途径。VATS具有损伤小、视野显露充分、影像清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对于良性的肺部小结节,通过微创手术在获取病理诊断的同时也以最小的创伤去除病灶,尤其是祛除了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对于小肺癌,VATS的治疗效果可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的水平,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胸创伤。根据文献报道,无淋巴结转移的小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80%[21],特别是原发小肺癌越小,淋巴结微小转移率越低。随着肿瘤增大,转移率越高,肿瘤在1.0cm,无淋巴结转移,接近3cm,淋巴结转移N1在12%,N2在25%。另有文献报道,有20%左右的小肺癌患者有微小淋巴结转移[1]。因此关于手术切除范围,大多数学者主张肺癌进行肺叶切除,同时选择性切除淋巴结活检。作者主张小肺癌进行肺叶切除,同时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良性病变可行肺楔形或局部切除。

对早期肺癌的术后化疗,大多数学者不主张进行,尤其对肺泡细胞癌,有学者认为其预后好,无化疗必要,是否妥当有待进一步探讨。作者认为Ⅰ期小肺癌是极早期的,远处转移率较低,手术是根治性的。无淋巴结转移者,可不进行化疗或放疗。说明肿瘤的超早期治疗,不但起到根治性效果,还可免除化疗给患者带来病患。有淋巴结转移者,需进行化疗。本组对1例肺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及1例鳞癌发现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进行了4个疗程的化疗。早期小肺癌术后化疗对患者的预后是否有利,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肺部小结节性病变的患者,由于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早期及时诊断肺部微小肺癌,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VATS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为肺部小结节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途径。小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预后。但小肺癌不完全是早期肺癌,在发现后经手术治疗时,一些患者已有微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对这类患者应当进行适当的化疗。

【参考文献】

1NoguchiM,MorikawaA,KawasakiM,etal.Smalladenocarcinomaofthelung:histologiccharacteristicsandprognosis.Cancer,1995,75:2844~2852.

2何建行,杨远有,张镜芳.肺部微小结节的微创伤诊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3):144~146.

3马骏,周中梅,鲁建军,等.肺内局灶性小病灶的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6):375.

4宋宇宏,周乃康,孙玉鹗.肺周围型孤立结节148诊治体会.华北国防医药,2003,2(15):24~25.

5元东,范士志,蒋耀光.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及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3,10(3):223~225.

6刘玉洪,孙磊,王明钊,等.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策略(附78例报告).山东医药,2006,46(15):58~59.

7蔡祖勋,梁庆正,王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OO3,24(20):15~16.

8邱建国.以孤立小结节为表现的肺癌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34~36.

9黄佐良,何望春,周继华.等.血管集中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48~50.

10潘纪戌,张国桢,蔡祖龙.胸部CT鉴别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8.

11HenschkeCI,YankelevitzDF,MirtehevaR,etal.CTscreeningforlungcancer:Frequencyandsignificanceofpart-solidandnonsolidnodules.AmJRoentgenol,2002,178:1053.

12MirtehevaRM,VazquezM,YankelevitzDF,etal.Bronehioloalveolarcarcinomaandadenocarcinomawithbronehioloalveolarfeaturespresentingasground-glassopacitiesonCT.ClinImaging,2002,26:95.

13AokiT,NakataH,WatanabeH,etal.Evolutionofperipherallungadenocarcinomas:CTfindingscorrelatedwithhistologyandtumordoublingtime.AmJRoentgenol,2000,174:763.

14KawakamiS,SoneS,TakashimaS,etal.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ofthelung:Correlationbetweenhigh-resolutionCTfindingsandhistopathologicfeatures.EurRadiol,2001,11:811.

15TakashimaS,MaruyamaY,HasegawaM,etal.CTfindingsandprogressionofsmallperipherallungneoplasmshavingareplacementgrowthpattern.AmJRoentgenol,2003,180:817.

16AokiT,NakataH,WatanabeH,etal.Evolutionofperipherallungadenocarcinomas:CTfindingscorrelatedwithhistologyandtumordoublingtime.AJR,2000,174:763~768.

17YangZG,SoneS,TakashimaS,etal.High-resolutionCTanalysisofsmallperipherallungadenocarcinomasrevealedonscreeninghelicalCT.AJR,2001,176:1399~1407.

18LeefJL,KleinJS.Thesolitorypulmonarynodule.RadiolClinNorthAm,2002,40:123~143.

19TomoyukiHishida,JunjiYoshida.MultipleSclerosingHemangiomaswitha10-yearHistory.JpnJClinOncol,2005,35(1):37.

胸部肿瘤范文篇5

在肺部的疾病中,肺结核、肺炎、肺部肿瘤这三类疾病是最常见的,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病人里,这三种疾病的名字经常听见。可是在肺部的数百种疾病中,如何来分辨肺结核、肺炎和肺肿瘤,严格地说是很难的,最后确定是那种疾病,还必须通过有关的检查才能最后肯定。比如:肺结核与肺炎的分辨到最后还得通过病原体即细菌学的检查,肺肿瘤,还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恶性的要找到癌细胞,有时还要与良性肿瘤通过活组织或手术以后病理检查来鉴别,再说每一类疾病都有它们的特殊性。肺结核,有的病人在痰中找结核杆菌,查找了数十次始终未能找到;肺炎因细菌的型类不同,而可以有不同的肺炎,如葡萄球菌性肺炎、大肠杆菌性肺炎、绿脓杆菌性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等;肺癌又可因癌细胞的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不同而有不的肺部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炎性假瘤、肺脂肪瘤、肺畸胎瘤等等。再又如在同一个病人肺部可以既有肺结核,又有肺炎,还有肿瘤,甚至同一病人肺部可以存在两种癌症。这些都说明,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是有其复杂性的一面,有时显得非常困难。

我们在书本上发现,某种疾病有什么样的症状,检查时有什么样的体征,但是到了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具体的某个病人身上,就不一定有那么具体的体现和给你一定的阳性体征。我们大家知道呼吸系统疾病在最初所表现的症状可以大同小异,有发热(有的低热)、咳嗽、咳痰、胸痛、盗汗,有的甚至咳血,这时很难确定是哪一种肺病,尤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如肺结核病人在有其他细菌感染时,也可以同时有肺炎的存在,这时病人不是低热了,而可以有高热、咳痰不会是白色泡沫痰,而可以有脓痰了。又如肺结核病人如果有肺癌的存在,那么,病人会日趋消瘦,肺结核的治疗会无济于事,因为这时候病人的主要矛盾是肺癌了,再如: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如果有肺癌的存在,那么,我们胸腔穿刺抽胸水,不是象单纯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长比较得慢,而且经抗痨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以后即慢慢会消失。而癌细胞侵犯胸膜以后发生的癌性胸水,大部分病人是血性胸水,而且生长非常快,今天穿刺抽水以后,二、三天后又会生长出来。

痰中的结核菌检查、普通致病菌培养,以及痰中脱落细胞的检查(即痰中癌细胞的检查)可帮助我们直接找到病原体。

胸部X光片:在胸片上我们可以发现病灶的形态、大小、范围、密度高低以及病变的部位与胸膜和纵隔、心脏的关系、病灶的内部结构等等。从而根据各种肺部疾病在胸片上表现的特征来判断它的性质,胸部的X线片可以有正位胸片、侧位胸片、斜位胸片、凸位胸片、断层胸片(现已很少拍摄大部分以CT代替了,但此检查比较经济,有时可以达到同样的检查目的),还可以根据医生设计的体位进行拍摄胸片。

胸腔穿刺检查:胸腔穿刺分肺穿刺和胸膜腔穿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活组织检查,胸腔穿刺和肺穿刺还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如肺脓样的穿刺抽脓并注入药物,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抽吸,还可以注入药物等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该项检查是纤维支气管镜直接由鼻腔插入深入气管支气管至肺段支气管进行直接观察发现病灶,也可以通过组织检查钳、夹取病灶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也可以通过专用的刷子洗刷病灶部位,再将洗刷液进行检查,发现病原体或癌细胞,还能对某些肺病进行灌洗治疗,疏通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通过支气管镜注入治疗药物,如有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还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用钳子夹出。

胸部肿瘤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6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50mg/m2、卡铂300mg/m2静脉滴注,联合化疗每21d为1个疗程,共2~3个疗程。结果36例初治者有效率52.7%,CR5例,PR14例,NC7例,PD9例,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生存率为41.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及关节、肌肉痛。结论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疗效较佳的方案。

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Ⅲ~Ⅳ期患者以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癌方案正在临床使用。我们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NSCLC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3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磷癌19例,腺癌14例,腺磷癌3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46~72岁,平均61岁。临床分期:Ⅲa期17例,Ⅲb期13例,Ⅳ期6例,KPS评分≥60分,均为初治患者。

1.2治疗方法紫杉醇150mg/m2静滴第1天,卡铂3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d为一个周期,连续用2~3个疗程评价疗效。在用紫杉醇前12h、6h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输液前30min肌注苯海拉明30mg,静脉注射西米替丁300mg,预防过敏反应。输液过程中注意心率、呼吸、血压及过敏反应。化疗前半小时给予静脉滴注格拉司琼6mg止吐。

1.3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不良反应按WHO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分为0(无),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Ⅳ(威胁患者生命)5级,生存期即从化疗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

1.4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于化疗前常规体检,并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X线、B超、心电图、胸部CT及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痰找癌细胞检查。化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化疗1个周期后复查肝、肾功能。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胸部CT。

2结果

2.1疗效36例化疗2~3个周期后进行常规胸部CT检查评价疗效。36例中CR5例、PR14例、NC7例、PD9例。总有效率(CP+PR)52.7%,中位生存时间37周(约9个月)。1年生存率41.6%(15/36)。

2.2不良反应紫杉醇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75%(27/36),其中大多数为Ⅰ~Ⅱ度反应,Ⅲ-Ⅳ度反应仅为13.8%(5/36),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25%(9/36),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7.2%(17/36),大多数为Ⅰ~Ⅱ度反应,Ⅲ~Ⅳ度反应仅为8.3%(3/36),其他不良反应有脱发83.3%(30/36),关节肌肉痛19.4%(7/36),末梢皮肤麻木22.2%(8/36),肝功能异常13.8%(5/36),肾功能异常5.5%(5/36)。

3讨论

紫杉醇是紫杉类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天然产品,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是唯一能促进微管聚合的药物.可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成团块并使其稳定,阻断在G2期和M期,达到抗肿瘤目的.紫杉醇和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推荐为Ⅲ、Ⅳ期有较好的行为状态评分的NSCLC患者的治疗方案[1]。MDArdrson肿瘤医院报告,紫杉醇单药治疗NSCLC有效率为24%[2]。几项研究也表明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化疗时NSCLC的有效率为58%~62%,中位生存期12.5个月[3-4]。我们通过本组的临床观察,辅以G-CSF治疗,有效率为52.7%,中位生存期约9个月。与国外报导相接近。证实此方案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较佳方案,可以延长生存期。

本组也观察到部分患者经2个周期化疗后,肿瘤缩小不明显,化疗3个周期后,肿瘤缓慢缩小,甚至达到部分缓解,在患者能耐受的条件下,如能坚持本方案3~4个周期化疗,可望获得更好的疗效及延长生存期。

本组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以Ⅰ度、Ⅱ度骨髓抑制为主。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5%(1/36),使用G-CSF恢复正常,其它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均可耐受。化疗前后均用止吐药,症状可缓解。肌肉关节痛为一过性,给予口服芬必得后缓解。肝肾功能损害少见。由于化疗前30min给予苯海拉明,西米替丁,有效地预防过敏,本组未出现一例严重过敏反应。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可以耐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AmericanSocietyofClinilalOncology(ACCO),clinicalpracticeguidelicesforfhetreatmentofunresectablenon-smallcelllungcancer.J.clinOncol,1997,15167:2996-3018.

[2]ErringerDsOverviewofpaclitaxl(Taxol)inadvancedlungcancer.SeminOncol,1993,20147:46-49.

胸部肿瘤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

本文误诊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45~65岁11例,66~78岁24例,中位年龄69.9岁;周围型肺癌24例,中央型肺癌11例。

1.2伴随疾病

35例肺癌既往患慢性支气管5例,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3例,肺结核2例,糖尿病4例,脑血栓3例,支气管扩张2例。

1.3病理分型

腺癌17例,鳞癌10例,小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1例,腺鳞癌1例,肺泡细胞癌1例,未定型癌2例。

1.4误诊病例

本组35例误诊病例,误诊为肺炎16例,占首位。其他有肺结核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支气管扩张3例,脑血管疾病3例,骨性关节炎1例,皮肌炎1例。误诊时间为1~6个月。

2讨论

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肺癌起病隐匿,许多早期即发生转移,致其临床表现复杂。由于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思维片面,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本组35例肺癌患者均为住院患者,误诊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原发病的诊断。老年人常伴随呼吸系统疾病,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发生肺癌时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咯血加重而就诊,医生容易受原有疾病诊断的影响,满足于已知的诊断,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从而造成误诊。误诊为肺炎的居首位,占58.82%,其次为肺结核。

(2)对肺癌肺外症状认识不足。少数肺癌病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1例骨关节疼痛、杵状指,误诊为骨性关节炎长达6个月,行肺CT检查后诊断肺癌。1例误诊为皮肌炎,反复住院治疗不缓解,最后确诊为肺癌。3例以头晕、肢体活动障碍就诊于神经内科,行肺部检查后明确诊断。在无肺部症状而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患者极易造成误诊。

(3)缺乏胸片或CT的动态观察。满足一次胸部X线平片及一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未能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4)忽视糖尿病是肿瘤易患因素。T2DM患者发生各种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大大增加[2],有人认为架接糖尿病和肿瘤的桥梁是高胰岛素血症,血清高胰岛素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3]。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下降,参与细胞有氧代谢的酶系统受损,有氧代谢过程发生障碍,无氧酵解增强。正常细胞的糖酵解能力弱于肿瘤细胞,因此高血糖状态更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4]。本组4例糖尿病出现发热、咳嗽、气短,误诊为肺炎,抗炎治疗无效,多次复查CT,最后确诊为肺癌。

因此,笔者认为要减少肺癌的误诊率,首先要提高对肺癌的警觉性。有以下症状之一时应高度警惕肺癌的发生:①患者不明原因的咳嗽和/或痰血或原有咳嗽性质改变,抗炎治疗无效者。②无诱因出现胸部、肩背部痛和/或有其他骨、关节痛,短期内出现杵状指(趾)者。③胸腔积液反复抽取仍生长较快,尤其为血性胸水者。④不明原因的声嘶或头面部水肿。⑤X线胸片显示的斑片影、云絮状阴影、肺底有积液,特别是抗炎治疗后,其阴影吸收缓慢或病灶阴影反而增大者,或在一定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炎性变。⑥颈部、锁骨下或者腋窝出现肿大淋巴结。⑦糖尿病患者发热,咳嗽,抗炎治疗无效者。

其次,要熟练掌握肺癌的诊断技术。仔细询问病史,反复进行检查,注意胸片或CT动态变化,反复查痰找瘤细胞,行纤支镜检查,在允许的情况下多点钳取活检,同时刷片,分泌物灌洗液等送检,必要时复查。胸腔积液患者早期抽胸水、行胸膜活检及胸水脱落细胞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肺癌诊断的重要的一部分,常用的指标有CEA、NSE、CYFRA21、CA125等。

[参考文献]

[1]吴一龙.肺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00,13(2):80.

[2]CoughlinSS,CalleEE,TerasLR,etal.DiabetesmellitusasapredictorofcancermortalityinalargecohortofUSadults[J].AmJEpidemiol,2004,159(12):l160-1167.

胸部肿瘤范文篇8

在肺部的疾病中,肺结核、肺炎、肺部肿瘤这三类疾病是最常见的,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病人里,这三种疾病的名字经常听见。可是在肺部的数百种疾病中,如何来分辨肺结核、肺炎和肺肿瘤,严格地说是很难的,最后确定是那种疾病,还必须通过有关的检查才能最后肯定。比如:肺结核与肺炎的分辨到最后还得通过病原体即细菌学的检查,肺肿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瘤,还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恶性的要找到癌细胞,有时还要与良性肿瘤通过活组织或手术以后病理检查来鉴别,再说每一类疾病都有它们的特殊性。肺结核,有的病人在痰中找结核杆菌,查找了数十次始终未能找到;肺炎因细菌的型类不同,而可以有不同的肺炎,如葡萄球菌性肺炎、大肠杆菌性肺炎、绿脓杆菌性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等;肺癌又可因癌细胞的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不同而有不的肺部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炎性假瘤、肺脂肪瘤、肺畸胎瘤等等。再又如在同一个病人肺部可以既有肺结核,又有肺炎,还有肿瘤,甚至同一病人肺部可以存在两种癌症。这些都说明,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是有其复杂性的一面,有时显得非常困难。

我们在书本上发现,某种疾病有什么样的症状,检查时有什么样的体征,但是到了具体的某个病人身上,就不一定有那么具体的体现和给你一定的阳性体征。我们大家知道呼吸系统疾病在最初所表现的症状可以大同小异,有发热(有的低热)、咳嗽、咳痰、胸痛、盗汗,有的甚至咳血,这时很难确定是哪一种肺病,尤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如肺结核病人在有其他细菌感染时,也可以同时有肺炎的存在,这时病人不是低热了,而可以有高热、咳痰不会是白色泡沫痰,而可以有脓痰了。又如肺结核病人如果有肺癌的存在,那么,病人会日趋消瘦,肺结核的治疗会无济于事,因为这时候病人的主要矛盾是肺癌了,再如: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如果有肺癌的存在,那么,我们胸腔穿刺抽胸水,不是象单纯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长比较得慢,而且经抗痨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以后即慢慢会消失。而癌细胞侵犯胸膜以后发生的癌性胸水,大部分病人是血性胸水,而且生长非常快,今天穿刺抽水以后,二、三天后又会生长出来。

痰中的结核菌检查、普通致病菌培养,以及痰中脱落细胞的检查(即痰中癌细胞的检查)可帮助我们直接找到病原体。

胸部X光片:在胸片上我们可以发现病灶的形态、大小、范围、密度高低以及病变的部位与胸膜和纵隔、心脏的关系、病灶的内部结构等等。从而根据各种肺部疾病在胸片上表现的特征来判断它的性质,胸部的X线片可以有正位胸片、侧位胸片、斜位胸片、凸位胸片、断层胸片(现已很少拍摄大部分以CT代替了,但此检查比较经济,有时可以达到同样的检查目的),还可以根据医生设计的体位进行拍摄胸片。

胸腔穿刺检查:胸腔穿刺分肺穿刺和胸膜腔穿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活组织检查,胸腔穿刺和肺穿刺还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如肺脓样的穿刺抽脓并注入药物,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抽吸,还可以注入药物等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该项检查是纤维支气管镜直接由鼻腔插入深入气管支气管至肺段支气管进行直接观察发现病灶,也可以通过组织检查钳、夹取病灶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也可以通过专用的刷子洗刷病灶部位,再将洗刷液进行检查,发现病原体或癌细胞,还能对某些肺病进行灌洗治疗,疏通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通过支气管镜注入治疗药物,如有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还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用钳子夹出。

胸部肿瘤范文篇9

关键词: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早期诊断治疗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症(SIADH)是指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增多,从而导致体内水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尿排钠增多与尿渗透浓度升高的临床综合征[1]。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现将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详尽的12例伴SIAD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SIADH早期诊断,明确病因,尤其对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56~70岁,平均年龄(63.13±4.41)岁。临床特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6例,精神异常3例,嗜睡2例,腹胀伴少尿1例。所有患者均无脱水及水肿,血压正常,心、肾、肝、肾上腺、甲状腺功能正常。从发现低钠血症到确诊为SIADH的平均时间为10d。

1.2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测血清钠100~125mmol/L,平均115mmol/L,血浆渗透浓度220~280mmol/L,平均250mmol/L,24h尿钠排出量290~460mmol(我院参考值为130-260mmol),尿渗透浓度375~620mmol/L,平均490mmol/L。12例SIADH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皮质醇和甲状腺功能均正常。诊断前均未应用利尿剂。

1.3治疗方法

严格限制水摄入量,每日限水800~1000ml。血清钠≥120mmol/L的患者,每日静脉补给10%氯化钠60~80ml,治疗5~10d;血清钠<120mmol/L的患者,每日静脉补给10%氯化钠100-150ml,同时应用呋塞米(速尿),治疗10~15d。各组病例均行相应的病因治疗。2周后复查血清钠<110mmol/L3例,110~120mmol/L7例,121~125mmol/L2例。

2结果

治疗过程中,胸部CT检查确诊为肺癌6例,其中1例经刷落细胞病理检查确诊为低分化腺癌,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小细胞未分化癌。胸部CT检查确诊为纵隔肿瘤1例,后经皮纵隔穿刺活检确诊为淋巴肉瘤。7例患者均行手术及化疗与放疗措施。肺部结核1例,肺脓肿1例。严重颅脑创伤2例,脑出血1例。均行病因治疗。经以上治疗,9例患者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患者血清钠为125~130mmol/L,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死亡3例。

3讨论

SIADH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2]:(1)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清钠<130mmol/L)、低血浆渗透浓度<280mmol/L,尿渗透浓度大于血浆渗透浓度。(2)在低血浆渗透压情况下尿渗透压仍大于50~100mmol/L(3)尿钠浓度>20~30mmol/L。(4)尽管水潴留4~5L,临床上无水肿。(5)临床上无容量不足和水肿,包括无脱水、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6)心、肾、肝、肾上腺、甲状腺功能正常。本组12例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SIADH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低血浆渗透浓度时机体抑制ADH分泌能力不足及ADH分泌过多,导致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浓度升高,尿钠排出量增多,血清钠下降,血浆渗透浓度降低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者可以导致脑水肿与循环衰竭。迄今发现可以引起SIADH的病因有80余种,常见病因[1]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炎症、药物、外科手术以及特发性。在SIADH病人中几乎50-75%的病因是肿瘤,而其中尤以支气管癌和小细胞肺癌占肿瘤导致SIADH的3/4,其中70%是燕麦细胞癌。该组恶性肿瘤伴SIADH7例(58.3%),与文献报道符合。肿瘤引起SIADH通过三个机制[1]:(1)肺部肿瘤可能改变胸腔压力,通过左心房和肺静脉的压力感受器刺激下丘脑释放ADH。(2)脑部或下丘脑的肿瘤可以直接刺激ADH释放。(3)肿瘤本身也可分泌ADH或类ADH物质。小细胞肺癌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可合成和分泌ADH及类ADH多肽,引起水分潴留及低钠血症。另外,感染的肺组织可异位合成并释放ADH样肽类物质,具有ADH同样生物特性。中枢神经病变可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促使ADH释放而不受渗透压等正常调节机制的控制,一些药物可刺激ADH释放或加强ADH对肾小管的作用,从而产生SIADH。

SIADH的临床表现复杂,实际上只有1/4的病人表现临床症状,与疾病进展快慢有关。患者在疾病初期可无任何症状,随血清钠下降症状逐渐显现。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该组病例50%表现此症状。由于低钠血症及血浆渗透浓度降低,可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甚至出现休克。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头痛、易激惹、反应迟钝甚至昏迷[3-4]。SIADH与肿瘤关系密切,SIADH与肿瘤发生有一定相关性,SIADH常常伴随着肿瘤发展,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我们报道7例伴SIADH的肿瘤患者,这提示SIADH可能对肿瘤早期诊断有意义,可能是肿瘤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如果再联合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能对肿瘤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颅内病变与肺部感染伴SIADH病例5例(41.7%),随基础疾病改善,常为一过性,预后良好。

笔者认为:①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低钠血症时,应警惕SIADH的发生。及时检测血清钠、24h尿钠排出量及尿渗透浓度,有条件者检测血浆ADH可早期明确诊断。②同时应警惕肿瘤的存在,检测肿瘤标志物及进行全面体检,对重要脏器行内窥镜、CT、MRI及PET检查,从而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率,用以指导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③临床医生确诊SIADH后,应及时针对病因治疗。④由于临床样本较少,有待以后更多的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0-722.

[2]史轶蘩.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37-1639.

胸部肿瘤范文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34-90岁,平均65岁。其中食管癌37例,肺癌17例,乳腺癌6例,纵隔肿瘤1例,贲门癌2例。

1.2分级标准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临床诊断根据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为无变化;Ⅰ级为轻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或需用表面麻醉剂或麻醉性止痛药;Ⅱ级为中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可能需用麻醉性止痛药;Ⅲ级为重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伴脱水,或体重比治疗前下降>15%,需行鼻饲饮食,静脉滴注液体或高营养物质;Ⅳ级为完全梗阻,并伴有溃疡、穿孔、瘘管。本组放射性食管炎Ⅰ级44例,Ⅱ级16例,Ⅲ级2例,Ⅳ级1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在放疗过程当中,随着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出现吞咽异物感,疼痛,黏液增多,进行性吞咽困难和(或)声音嘶哑,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丧失治疗的信心,而放弃治疗。特别是部分食管癌患者,随着放疗的进行,原有吞咽困难反而加重,患者会认为是病情进展,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放疗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目的、进程,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放射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是肿瘤对射线产生的效应,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并鼓励家属和陪护多关心患者,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

2.2口腔护理护士要督促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给予0.02%的氯己定溶液饭后和睡前漱口,以免口腔细菌随吞咽至食管,加重或引起食管黏膜炎症。

2.3饮食护理为保证患者放疗期间必要的能量,减轻放射反应,促进正常组织的修复,我们的做法如下:第一,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提供可口的流食、半流食或易吞咽的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第二,定时定量进餐,不宜过饱,进餐后不宜平卧,以免引起食物及消化液反流,加重食管黏膜的炎症。第三,食物温度在40℃左右,温度过高会烫伤食管黏膜,或使放疗后初愈的黏膜再受损伤。第四,口服药片要碾碎后冲服,进食时需细嚼慢咽,以免块状物卡在食管狭窄处,减少食物对黏膜的化学性刺激及物理性损伤,忌烟酒、酸食、过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粗纤维、硬、煎、炸食物,防止骨头、鱼刺等损伤食管黏膜。不吃糯米团等黏性食物,以免黏滞在食管表面形成梗阻。放射线可抑制唾液的分泌,引起口渴,要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每日不少于2000mL,有利于毒素的排出。2.4疼痛护理根据食管炎严重程度对其疼痛进行分级护理:①对于44例放射性食管炎Ⅰ级的患者,予甘露醇混合液:20%甘露醇250mL+2%利多卡因20mL+庆大霉素480万单位+地塞米松20mg,每次10mL,4次/d,三餐前和睡前20min服用。方法:协助患者将10mL甘露醇混合液含在口中,5min后去枕平卧于床上,分次慢慢下咽,使黏膜表面较长时间与药物接触,止痛效果明显。②对于16例放射性食管炎Ⅱ级和2例Ⅲ级患者,除予上述口服液外,还予吲哚美辛栓50mg直肠给药,其中7例疼痛控制不佳,再次予布桂嗪100mg肌内注射或和吗啡缓释片30mg或60mg口服,2次/d。③1例放射性食管炎Ⅳ级患者,当放射量达70Gy时,突发食管气管瘘,立即终止放疗,禁食水,予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