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3:00:09

胸膜腔

胸膜腔范文篇1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广口瓶一只,硬胶塞一个,上穿长短玻璃管各一个,长管上端与引流管相接,下端插入水封瓶液面下3cm~4cm,短管为排气管,上下自然开放。引流瓶内放生理盐水约500ml,引流瓶低于胸腔60cm~100cm,全部装置应密封不漏气、无菌。并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上升,高出水面8cm~1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若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复张困难者需要装负压吸引器。

2基础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前后对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2.2妥善固定引流管将留有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在搬运患者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引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应安放在低于胸膜腔60cm的位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2.3保持适当体位采取的体位当血压平稳后,应给予半坐卧位,此种体位可以减轻疼痛,并使膈肌下降,减轻其对心脏的压迫。半坐卧位时因胸腔扩大,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得到改善,利于疾病的治疗。由于胸腔引流管常置于腋中线或腋后线第七、八肋间,有利于胸腔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

2.4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小便道畅,防止便秘及尿路感染。

3引流管的护理

3.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瓶两部分组成,引流管周围由油纱布包盖严密。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引流瓶有无裂缝、漏气,是否密封等。应每24h更换引流瓶,更换管子或搬动病人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以防空气进入,若有齿钳子的齿端必须用纱布包裹,防夹管时引流管破裂,漏气,但临床用时我们一般用钳子末端,防止管子夹破。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瓶内应装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做基础,并用胶布做标记,整个操作过程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3.2保持引流通畅

(1)勤检查引流管有无折、扭曲、受压、阻塞、脱出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

(2)勤挤捏引流管。术后早期,如出血量多,为避免凝血块阻塞胸管,要随时挤捏,一般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

(3)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3.3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的情况水柱波动有两种情况:

(1)正常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约4cm~6cm,表示引流管通畅。

(2)水柱无波动,患者无出现异常症状,说明肺膨胀,已无残腔;若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阻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3.4液体排出观察与记录观察指标为液体的量、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术后24h内引流量一般为150~700ml。24h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血性液逐渐变为淡红色乃至血清样,则为正常。如果每小时出血150~200ml,连续出血3h以上者,血色鲜红或暗红,性质较黏稠,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备血并做好开胸准备。此时为了严密观察出血量,应按每小时计算出血量,可用胶布贴在引流瓶上,注明时间、量,可以明确看出每小时出血量多少及有无减少出血量,以便抢救治疗。

3.5气体排出观察引流瓶中如有气体逸出,须观察引流瓶内气泡逸出的程序。咳嗽时有少量气体逸出为Ⅰ度,说话时有气泡逸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逸出为Ⅲ度。如有中小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有破裂,破裂口不大,通常24~48h引流可望排气停止。如有大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大,或肺有较严重裂伤,须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排气停止,引流管无阻塞,提示肺漏气已修复。

3.6发现意外及时处理

(1)脱管处理: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水封瓶破裂或连接部位脱出:应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胸膜腔范文篇2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广口瓶一只,硬胶塞一个,上穿长短玻璃管各一个,长管上端与引流管相接,下端插入水封瓶液面下3cm~4cm,短管为排气管,上下自然开放。引流瓶内放生理盐水约500ml,引流瓶低于胸腔60cm~100cm,全部装置应密封不漏气、无菌。并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上升,高出水面8cm~1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若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复张困难者需要装负压吸引器。

2基础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前后对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2.2妥善固定引流管将留有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在搬运患者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引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应安放在低于胸膜腔60cm的位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2.3保持适当体位采取的体位当血压平稳后,应给予半坐卧位,此种体位可以减轻疼痛,并使膈肌下降,减轻其对心脏的压迫。半坐卧位时因胸腔扩大,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得到改善,利于疾病的治疗。由于胸腔引流管常置于腋中线或腋后线第七、八肋间,有利于胸腔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

2.4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小便道畅,防止便秘及尿路感染。

3引流管的护理

3.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瓶两部分组成,引流管周围由油纱布包盖严密。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引流瓶有无裂缝、漏气,是否密封等。应每24h更换引流瓶,更换管子或搬动病人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以防空气进入,若有齿钳子的齿端必须用纱布包裹,防夹管时引流管破裂,漏气,但临床用时我们一般用钳子末端,防止管子夹破。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瓶内应装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做基础,并用胶布做标记,整个操作过程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3.2保持引流通畅(1)勤检查引流管有无折、扭曲、受压、阻塞、脱出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2)勤挤捏引流管。术后早期,如出血量多,为避免凝血块阻塞胸管,要随时挤捏,一般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3)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3.3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的情况水柱波动有两种情况:(1)正常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约4cm~6cm,表示引流管通畅。(2)水柱无波动,患者无出现异常症状,说明肺膨胀,已无残腔;若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阻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3.4液体排出观察与记录观察指标为液体的量、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术后24h内引流量一般为150~700ml。24h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血性液逐渐变为淡红色乃至血清样,则为正常。如果每小时出血150~200ml,连续出血3h以上者,血色鲜红或暗红,性质较黏稠,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备血并做好开胸准备。此时为了严密观察出血量,应按每小时计算出血量,可用胶布贴在引流瓶上,注明时间、量,可以明确看出每小时出血量多少及有无减少出血量,以便抢救治疗。

3.5气体排出观察引流瓶中如有气体逸出,须观察引流瓶内气泡逸出的程序。咳嗽时有少量气体逸出为Ⅰ度,说话时有气泡逸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逸出为Ⅲ度。如有中小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有破裂,破裂口不大,通常24~48h引流可望排气停止。如有大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大,或肺有较严重裂伤,须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排气停止,引流管无阻塞,提示肺漏气已修复。

胸膜腔范文篇3

关键词:腹腔镜替代内科胸腔镜;纤支镜;胸膜疾病

胸腔镜分为外、内科胸腔镜,外科胸腔镜的应用和推广使得更多肺科医师了解并使用内科胸腔镜。但在基层医院由于经费问题,尚未广泛配置,使之成为基层医院开展内科胸腔镜的障碍,我国近几年已有医院采用腹腔镜或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进行肺胸膜疾病诊治的报道。我院于2003年8月~2008年12月利用腹腔镜替代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5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92岁,平均64.7岁。不明原因胸腔积液21例;确诊肺癌并胸腔积液19例;顽固性或不愈合气胸8例;脓胸4例。

1.2手术方法

1.2.1患者的心理准备内科胸腔镜多在局麻下进行,整个手术期间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故患者的心理准备尤其重要,术前医生需向患者说明此手术的目的及必要性、手术如何实施、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如何配合检查等。

1.2.2选择穿刺点胸腔镜操作的前提条件是足够的胸膜腔空间,通常对没有粘连的胸腔积液或气胸患者容易进行操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胸腔空间,则需要在胸腔镜术前或当时在X线引导下进行人工气胸来制造一个安全的穿刺空间,避免损伤肺脏。通常患者取健侧卧位,需选2个切口,部位选择在患侧腋部胸壁4—8肋间,常用6和7肋间。

1.2.3局部麻醉于穿刺点处给予2%利多卡因5—20ml局部麻醉,疼痛明显者可给予肌内注射哌替啶或静脉给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镇静,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患者自主呼吸良好。

1.2.4切口及置入胸腔镜观察胸膜腔在穿刺点行1cm切口,钝性分离皮下至胸膜,置入穿刺套管,将胸腔镜经套管送入胸膜腔,按照内、前、上、后、侧、下的顺序观察脏层、壁层、膈胸膜和切口周围胸膜,在胸腔镜监视下选择第2个切口,插入套管和套管针,再经套管插入操作器械,进行胸腔内病变探查和手术。可疑病变可进行活检,活检可用腹腔镜器械或用纤支镜活检,纤支镜协助诊治可视范围增大,有效避免盲区。遇到胸腔粘连,可采用电凝或电切进行粘连带的松解,但需注意出血,由于内科胸腔镜不如外科胸腔镜止血方便、可靠,所以分离时要特别注意,宁慢勿快,比较粗大的粘连带和时间较长的粘连带内容易有小的血管,可首先用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喷洒,多点分段电凝,慎用电切。遇到恶性胸腔积液或复发性良性积液需行胸膜固定术,常用3~5g消毒的干滑石粉通过雾化装置均匀喷入胸膜腔,或者将3~5g消毒的干滑石粉和生理盐水混合后注入胸膜腔。术后需要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负压吸引。顽固性气胸或不愈合气胸则在镜下寻找漏气的裂口及肺大疱,可穿刺肺大疱并行疱内注射硬化剂及生物胶,漏口处可直接喷涂生物胶。

1.2.5术后操作完成后,经套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必要时拍X线胸片,了解置管位置及胸腔变化情况。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20min,全组手术出血均在20ml以下,无需输血。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2~6天。本组无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死亡。2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行胸膜活检和胸膜固定术,活检阳性率95.2%(20/21);19例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膜固定术;所有40例行胸膜固定术病人除2例粘连较重,胸水分隔清除不净而粘连术失败,其余均获成功,成功率95.0%;8例顽固性气胸,经破裂口处喷涂生物胶,肺大疱内注射粘连剂等措施,7例均一次成功,1例因肺尖粘连破裂口大,周围粘连重而转外科手术,成功率87.5%;4例脓胸均一次清除治愈。公务员之家

3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25%~30%与胸膜疾病有关。胸腔积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其病因的确诊最可靠的办法是获得病理,即对病变的胸膜活检。针刺胸膜活检由于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活检获得的胸膜组织极少,其阳性率较低,最高为60%左右。过去10年,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应用于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进展,尤其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率最高可达70%~100%。但外科胸腔镜需在全麻下进行,一般需要同时在胸壁上作三个切口,创伤较大,操作较复杂,患者痛苦仍较大,治疗费用也较高。剖胸探查更不易为患者所接受。内科胸腔镜由肺科医生或呼吸内镜医生完成,采用局部麻醉(或加用静脉镇静)来完成,患者容易耐受。内科胸腔镜很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需全身麻醉,费用明显低于外科胸腔镜;内科胸腔镜由于视野小,因此主要用于诊断、粘连松解和胸膜固定。大部分医院不具备内科胸腔镜,很难开展内科胸腔镜的诊断和治疗,由于胸腔镜和腹腔镜等器械都可以通用,且腹腔镜在大部分医院外科拥有率较高,利用腹腔镜及一些常规器械开展内科胸腔镜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并可降低费用。应用腹腔镜代内科胸腔镜技术之前,部分胸腔积液病人曾选用纤维支气管镜进入胸腔,作一个切口,通过活检孔进行抽吸胸水和活检,也能收到相同效果。

本组52例的应用体会显示,以腹腔镜替代胸腔镜进行内科胸腔镜的诊断和治疗,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顽固性气胸治疗、脓胸清除术是可行的,为呼吸科医生增加了诊断治疗胸膜疾病的手段。正确选择适合腹腔镜替代胸腔镜的病人,充分认识手术风险、积极防范并发症非常重要,对一些胸腔积液时间较长,粘连严重的病人应慎重,因为内科胸腔镜视野相对较小,完成这类手术较困难,因此不宜选择内科胸腔镜。此外,对一些年龄大、心肺功能差、基础疾病较多、并发症较多的病人也应充分认识手术风险。总之,利用已有腹腔镜设备,购置配备简单的胸科器械,具备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胸肺组织结构即可开展完成胸腔镜手术,不仅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胸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普及。其次,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通过改进自制简易器械设备,满足手术中的特殊需要。

参考文献

[1]仲崇文,彭笑怒,于晓锋,等.电视胸腔镜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58-60.

[2]张敦华.胸腔镜检术对胸腔积液病因的诊断价值.中华内科杂志,1996,6:367-370.

[3]薛立福,苏莉莉,刘国梁.胸腔镜在内科的应用价值.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198.

[4]邓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6):667.

[5]郑和平,葛孝忠,汪宗玉,等.电视腹腔镜处理胸部疾病.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15(4):204-206.

胸膜腔范文篇4

【关键词】结核,肺;肺外科手术

结核性毁损肺是指肺叶或一侧全肺有广泛的干酪病变、空洞、纤维化和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肺功能已基本丧失,反复咯血,药物治疗又难以奏效,且成为感染源,反复发生化脓菌或霉菌感染[1]。结核性毁损肺是肺结核严重的后果之一,也是胸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内科治疗收效甚微,而且作为顽固的结核病传染源也严重影响结核病的控制,造成了众多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现就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6例外科治疗病例作总结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女3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2岁,平均43.5岁。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咳脓痰、发热。术前痰查结核菌有25例阳性,肺功能中度通气功能障碍13例、重度通气功能障碍2例,心电图异常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全肺毁损8例,左上叶毁损38例,右全肺毁损2例,右肺上叶毁损24例,右肺上中叶4例。27例对侧肺有陈旧结核病灶。全部患者均经过长时间的规律、足量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以上。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2手术方法胸膜内(外)全肺切除、上叶切除、上叶加中叶切除、上叶加下叶背段切除,4例附加局部胸改术。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经第4肋间或第5肋间或第5肋床进胸,首先钝、锐交替分离肺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及时有效止血。再分别处理病肺组织的肺动脉、肺静脉,血管近心端结扎、缝扎再结扎。最后游离支气管,支气管残端用潜行支气管周围组织的缝线结扎加缝扎[2]或用一次性支气管缝闭器闭合。用纵隔胸膜或心包片包埋支气管残端并滴加OB胶水巩固包埋效果[3]。检查手术创面,用电凝、结扎、缝扎及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彻底控制出血、渗血。必要时于下肺静脉与膈肌之间双重结扎胸导管。放置1根或上、下2根胸腔引流管后关胸。

2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出血300~6500ml,平均1600ml,输血0~5600ml,平均输血量1400ml。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6~43天,平均15.5天。术后住院12~56天,平均20.3天。全组随访2~10个月。术后并发症:胸腔感染3例,支气管残端瘘2例,健侧气胸1例,肺动脉栓塞1例。

3讨论

3.1术式的选择过去,许多医者采用的是单纯支气管结扎法或单纯胸改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取得一定成效。但单纯支气管结扎法因病肺未除,肺内分泌物潴留,术后合并胸腔感染的机会极高,逐渐被淘汰。单纯胸改术也仅限于严重低肺功能或估计肺切除有困难的病人,现也极少采用。所以肺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主要方法。无论是胸膜内肺切除,还是胸膜外肺切除,对于术后是否追加胸改术,不少学者存有不同意见,魏成宽[4]认为只是为了预防和治疗胸腔感染才有必要行胸改术。张兴伟等[5]认为胸改术本身也可造成肺功能减损,也有其并发症,且胸改术造成的胸廓畸形,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面影响,所以不常规采用。仅具备下列条件或其中之一者才使用:术中游离病肺时致病肺破裂,胸腔污染严重;术后的胸腔感染表现经胸腔药物冲洗、引流治疗仍无显效甚或发展成脓胸者;支气管残端有结核浸润者;对侧肺有不稳定结核灶者。

3.2围术期处理结核性毁损肺系肺实质损坏,肺组织通气换气及弥散功能降低,长期慢性消耗,体质差[6]。手术创面广泛,损伤较大。术前一定要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准确评估[7]。心电图提示有房性早搏、ST段压低等异常患者应给予吸氧、能量合剂等治疗;对痰量较多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协助排痰,控制痰量小于10ml/d方可手术,提高麻醉安全度,减少手术野污染。毁损肺手术出血较多,应备足血源。有文献报道[8]输血量在1500~2400ml之间,本组平均输血量1400ml。术后鼓励并指导患者主动咳嗽排痰,予化痰药物口服、超声雾化吸入协助排痰,防止发生肺不张、窒息。患者咳嗽无力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3.3术中操作要点由于长期反复的感染,患者脏壁层胸膜常形成瘢痕性粘连,胸膜增厚,且大多与胸壁及纵隔粘连紧密,与体循环相交通,术中分离粘连、处理肺门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及神经。术中操作的要点在于:①不污染;②在分离粘连时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尽可能不伤及血管。可采用主动脉弓上或奇静脉弓上贯穿提吊法分离肺尖部,下肺静脉下贯穿提吊法分离肺底部。先从肺的前内侧粘连较轻部位入手,找到突破口后再逐步扩展分离。分离胸壁粘连时要避免损伤肋间动、静脉,分离胸顶部粘连要注意勿损伤锁骨下动、静脉。分离纵隔面粘连时,右侧要以上、下腔静脉及奇静脉为标志,左侧以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为标志,毁损肺往往与这些大血管粘连疏松,显露这些大血管既不会造成损伤,又利于分离。分离膈面粘连应避免损伤膈肌,如有损伤应及时修补。对于肺门周围粘连严重,血管不易解剖者,不主张轻易钝性或锐性分离,我们主张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可以减少损伤大血管的机会,减少致命性大出血。

3.4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应用手术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电刀或电钩在胸膜腔闭锁的情况下进行胸腔胼胝状粘连的分离。根据胸腔胼胝状粘连局部微血管的分布研究[9],在病变增厚的脏、壁层胸膜之间有一个血管分布稀疏区,所谓“中央区”,电刀分离在“中央区”进行,出血量最小,但前提是胸膜腔粘连局部良好的暴露和照明。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胸腔深部及粘连细微处照明,乃至通过电视显示屏将局部影像放大,弥补常规手术器械的不足,使胸膜腔各个部位的操作更加清晰可靠[10]。通过电视胸腔镜辅助结核性毁损肺的切除应用,解决了胸腔暴露不充分的问题,加上电刀分离粘连新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5并发症的预防对于并发症的预防,除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选择手术时机外,术前应备足血源,术中严密监视呼吸循环情况,准确计算失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应尽可能减少污染,毁损肺内含有大量细菌,分离粘连时要尽量避免剥破毁损肺组织。如有破损,立即吸除分泌物,并用酒精或碘伏局部消毒后缝合关闭。离断支气管及处理支气管残端时要注意使胸腔少受污染,残端游离不宜超过0.5cm,保证残端的血液供应。关胸前严格止血,用大量生理盐水胸腔内反复冲洗,必要时胸腔内倒入抗生素。术后心电监护,联合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做药敏试验调整用药,结核患者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3-385.

[2]贺定超,秦志端,梁景仁.结扎缝合法闭合支气管残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7,13(3):164.

[3]张朝东,高理锦,李玉勤,等.耐多药肺结核的肺切除术[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9,18(3):177-78.

[4]魏成宽.胸膜全肺切除治疗一侧毁损肺57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8(1):25.

[5]张兴伟,洪征.结核性毁损肺的外科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6):614.

[6]倪国兴,郑和情,钱勇.结核性毁损肺的手术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0,13(2):74-75.

[7]李文涛,姜格宁,高文,等.耐多药肺结核188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8):524-526.

[8]李遂莹.胸部结核外科学[J].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125-228.

胸膜腔范文篇5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158例,男117例,女41例;平均年龄40.67(15~83)岁。CT显示肺部病灶为肺部块影、结节、空洞、肺大泡(均>1cm)、囊肿等;病灶位于右侧胸腔104例,左侧胸腔48例,双侧胸腔6例(肺大泡4例、结节2例)。术前明确诊断为良性67例,肺癌3例,其余患者为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全部病种包括:气胸及肺大泡67例、肺炎性假瘤23例、肺错构瘤1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肺结核球44例、肺癌8例,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1.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胸腔镜镜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根据病变部位(在第3、4、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另作1个约2~3cm切口作为操作孔,纯屏幕操作,采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完成楔形切除。双侧同期手术时先行右侧,重新摆放体位再行左侧。术中胸膜腔闭锁、粘连严重及出血者均在第9肋间增加一个切口,应用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手术切口[5]。本组共行病变局部切除151例,单肺叶切除7例,双侧胸腔同期肺手术6例。局部切除部位:右肺110例,左肺54例。肺叶切除部位: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2例;左肺下叶3例。术后引流均一次性使用聚氯氟乙烯(PVC)28号引流管,引流管均置于胸顶(图1)。患者术后均在复苏室恢复或在胸外ICU不超过12h,若无禁忌证均回到胸外科病房。

1.3术后处理方法

术后疼痛处理均应用镇痛泵(5mgloadingdosefollowedby1~1.5mg/h),均早期促使患者下床活动。必要时应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泰勒宁或芬必得)。镇痛泵于引流管拔除的同时一起停止。均根据气体和液体量决定拍胸部X线片的时间,并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管。

2结果

2.1全组患者早期临床结果

158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均无术中输血和使用相关血液制品。4例气胸同期行双侧手术;1例双侧肺结节患者同期行双侧肺楔形切除术,术中病理诊断均是肉芽肿性结节;1例肺癌患者行右肺上叶结节楔形切除术(术中病理诊断为肉芽肿性结节),左肺下叶结节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腺癌而行左肺下叶切除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术后均在术侧观察孔处置入28号引流管,顶端均在胸顶,术后均无明显积液和积气,顺利拔除引流管。

2.2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结果

肺局部切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5~60)min;平均出血33(5~95)ml,无术中输血;术中增加切口10例,其中6例为胸膜腔闭锁或粘连严重,4例为术中出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2~4)d,平均住院费用17884(15476~25387)元。

2.3肺癌患者结果

单肺叶切除(包括淋巴结清扫)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8min(50~220min);平均出血量180(80~478)ml,术中未输血;术中因胸膜腔闭锁而增加切口1例;平均住院费用42385(38965~57695)元;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4~7)d。

3讨论

由于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器械的更新,更主要的是专家操作技术的提高,使许多腔镜下的操作可以在同一操作孔中完成,带来更“微创”的效果[6],许多作者均进行了尝试并积累了经验。

3.1单操作孔VATS的优势和缺点

单操作孔VATS应用于肺部手术的初衷是因为传统3个小切口胸腔镜的腋后线切口具有以下不足:一是由于背部肌肉层次多、血供丰富,易出血且不易止;二是术后腋后线切口,肌肉及神经损伤,患者常感疼痛明显;且有感觉异常和运动轻度障碍[2,7]。基于以上三点,单操作孔切口设计主要是取消腋后线切口,而相对延长腋前线切口约0.5~1.0cm,所有操作器械均由一个操作孔进出。同时腋前线切口相对延长后,此部位多为肋间肌,肌肉层次少,易止血且弹性高,故不会对机体造成更大的损伤,术后疼痛轻,对感觉和运动影响也较小。本组158例患者应用单操作孔VATS,其中1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肺局部性手术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治疗费用均与传统三切口胸腔镜手术相当;而肺癌肺叶切除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高于单向式VATS肺叶切除术[6],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手术操作者腔镜手术经验及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自身技术要求高有关;另外器械进出相互干扰和角度问题也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单操作孔VATS切口设计自身也存在以下缺点:一个操作孔,所有操作器械均由此口进出,存在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经常存在一个器械进去之后,另外的器械无法进入或无法运动的情况。此外,对于靠近背侧或膈肌附近的病灶,显露差,给操作带来困难;器械需要反复,顺次进出,从而增加手术时间。另外对粘连严重的患者和术中出血可能导致手术无法操作。对初学者不易掌握,且容易造成周围器官及组织损伤。本组158例患者中有10例术中增加切口,其中6例为胸膜腔闭锁或粘连严重,4例术中出血,改为单向式肺叶切除切口,均顺利完成手术。

3.2病例的选择

由于手术切口设计本身有一定的缺陷,以此对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否则无法顺利完成手术。从本组158例患者临床应用结果发现,肺良性疾病是单操作孔的最佳适应证,尤其是气胸或孤立性肺结节或肿块;而胸廓有改变或畸形者,胸膜有钙化或胸膜腔闭锁者不适合。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我们认为病例选择范围较之于传统胸腔镜要小,只有当手术操作熟练后才能应用;对于双肺下叶周围型肺癌且肺裂发育好的患者可以考虑[3],但单操作孔对左、右隆突下淋巴结的清扫均较困难且风险大。单操作孔VATS切口设计总体遵循胸腔镜切口设计原则。但有下几点可供参考:

(1)镜孔(观察孔)距病灶要远(多用腋中线);

(2)操作孔要根据病灶而定(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第3、4、5肋间),但不能距病灶和操作部位太近,因为有时2~3种操作器械进入时,相互干扰无法完成操作,同时切割缝合器钳口无法张开,因此要有一定距离,有时远一点更有利于操作;

胸膜腔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胸部损伤患者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龄16~71岁,交通事故43例,刀刺伤16例,挤压伤4例,跌伤8例,钝器伤4例;闭合性损伤51例,开放性损伤24例;多发肋骨骨折11例,胸骨骨折1例,气胸25例,血气胸15例,心脏刀刺伤1例,创伤性膈疝1例。在未辨明胸外伤的严重程度之前,均应按重症胸外伤对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检测,病情一发生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

1.2临床表现

胸痛是主要症状,多位于受伤部位,呼吸时加重。由于胸痛使胸廓活动受限、分泌物或血液堵塞呼吸道、肺挫伤导致的出血、淤血或肺水肿或气胸、血胸导致的肺膨胀不全等引起。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可致呼吸困难加重。肺或支气管损伤者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咯血。咯血出现早且量多者多由于大支气管损伤所致,而小支气管或肺泡破裂导致肺水肿、毛细血管出血者则多咳泡沫状血痰。损伤致胸腔内大出血者可因血容量骤降、胸腔内大量积气,特别是张力性气胸时阻碍静脉血回流、心包腔内出血致心脏压塞或严重疼痛等而出现休克症状,病人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和皮肤湿冷等。

2护理

2.1急救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医生配合,在现场暂无医生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胸外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首先要给予鼻导管吸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须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补充血容量;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用宽胶布固定胸壁,以减轻疼痛,用数条长为病人胸围2/3、宽为7~8cm的胶布,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清洁胸壁皮肤,剃去胸毛和腋毛,粘贴胶布的皮肤上涂苯甲酸酊,在病人深呼气末,从后向前、自下而上、上下重叠2~3cm,粘贴胶布,固定2~3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现场急救时先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以制止局部的反常呼吸运动;开放性气胸,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加厚敷料于呼气末封闭伤口,牢固包扎,应用止痛剂,并尽快转运;张力性气胸现场急救时,可用1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能立即排气减压;在运送过程中,将1橡胶指套缚扎于针头的针栓部,指套顶端剪1cm的小口,以阻止气体进入,便于气体排出。

2.2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神志、瞳孔、胸部和腹部体征以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警惕复合伤和合并感染的情况。由于胸部是呼吸、循环等生命重要器官的所在部位,所以胸外伤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当接到通知要收胸外伤病人后,立即准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及吸痰管。接收病人后立即胸部听诊,听诊心音和呼吸音,给予鼻导管吸氧(一般4L/min),测量血压。然后接好心电监护,观察和记录心率的快慢,有无心律失常。有条件者监测手指脉搏氧饱和度。开始时每15min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30min一次,以后视病情变化遵医嘱执行。2.3体位及更换体位胸外伤病人,若伴有休克,应平卧。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用半卧位,头部及上身支高30°~45°。这种体位使膈肌下降在正常位置,有利于通气及胸腔引流。每1~2小时给病人常规翻身一次。长期躺在同一体位,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及肺不张。但严重胸外伤不宜翻身者,应卧气垫床。

2.4呼吸道护理

胸外伤后由于疼痛、病人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除,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呼吸道的护理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需及时吸痰,吸痰前后听诊两肺呼吸音以确定痰液已吸尽。拔除气管插管后要有效止痛,鼓励患者咳嗽,定时雾化吸入,体位排痰。每班必须听诊两肺呼吸音,防止小气道阻塞。预防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患者需常规留置胃管、加强口腔护理,每2~4h检查1次气囊,及时将口腔分泌物吸除,防止渗入气管引起感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协助咳嗽排痰,护士要站在病人的侧后,叩击胸背部,振动黏稠的痰液;伸开双掌,各指靠拢,双手伸过中线,从前、后壁挟住病侧胸廓,压紧胸壁又不限制胸部膨胀。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咯出。这种站位使护士的头部在病人胸部后面,免受咯出飞沫及气浪的冲击,也能在咳嗽后听诊背部,了解肺部情况。可将化痰药物、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加入雾化液,吸入潮湿的气体,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变稀,还可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使小气道扩张。每日4次,每次15~30min。雾化后叩背,协助咳嗽排痰效果更好。

2.5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溢脓。伤口保持干燥,有渗液或潮湿时及时换药,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有肥胖、衰弱、年老、免疫抑制治疗、放疗、化疗,全身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梗阻性黄疸、尿毒症等)。

2.6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部外伤后常出现血气胸,需要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胸腔内的积血和积气,使萎陷的肺复张;同时也是观察病情的手段。做此项操作前,应告诉病人引流的用途及其维护的注意事项。准备好物品,协助医师完成闭式引流手术。

2.6.1确保引流管妥善固定、密闭、通畅,保持适当的体位,患者回病房后,即将胸腔引流管与闭式引流袋(或瓶)相连接并置于床边。引流瓶都不应高于病人胸部。拔除气管插管后采取半卧位,使胸膜腔内积液能顺利从下方引流管排出,积气或漏气从上方引流管排出。挤压引流管。ICU护士应定时以双手或引流管挤压器向下方挤压引流管,既可促进引流又可以防止引流管被阻塞。

2.6.2严密观察引流液色、量和黏度:一般情况下,术后当天的胸液较多,淡红颜色、质稀薄,以后每日递减。若每小时胸液逐渐增加且颜色鲜红、质黏稠时,应警惕有出血的可能。

2.6.3维持引流通畅初期每30~60分钟就要向水封瓶方向挤压胸管一次,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折曲、滑落及堵塞。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方法,是观察有否继续排出气液和长管中的水柱上下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出现气胸或张力气胸的早期症状,首先应怀疑引流管被血块堵塞,设法捏挤引流管使其通畅,并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通常置病人于半卧位,如要翻身应采取侧卧位,避免胸管受压或扭曲2.6.4适当的胸膜腔负压吸引:对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为使气体及时排出,促进肺的复张,胸膜腔可以-15~-10cmH2O的负压吸引。但对在平静状态下仅有少量气泡溢出且已扩张者,则不宜使用过大的负压,以免影响支气管残端创面的愈合。

2.6.5维持引流系统密封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腔膜,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2~3cm并保持直立位。胸壁伤口,即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包盖严密。如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一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以排出进入胸膜腔内的空气;如胸管不断排出大量气体时水封瓶被打破,不应夹闭胸管,要立即另换一水封瓶,以免造成张力气胸;如胸管接头滑脱,应立即接上,并用胶布固定,助咳,排出进入的气体。

胸膜腔范文篇7

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简称胸液或胸水)是肺、胸膜或其他许多全身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胸腔积液的病因有100多种,除常见的肺、胸膜疾患外,还可有心脏、肾脏、结缔组织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系统疾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中有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穿孔、腹腔内脓肿和腹部手术后等,常可累及胸膜出现胸腔积液而产生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认识这些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并发症,有助于对疾病整体的判断,关系到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及拟定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主要详细介绍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胸腔积液的诊治。

1肝性胸水

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张建华等[1]报道肝性胸水的发生率为0.4%~30%,说明本病并非少见,右侧多见(68%),也见于左侧(16%)或双侧(16%),与腹水密切相关,但少数患者腹水几乎测不到[2]。肝性胸水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腹水经过淋巴引流或通过膈肌先天性缺陷裂隙及张力性膈肌小泡破裂小孔(胸腹)进入胸腔;②肝硬化时门脉高压,通过交通支引起奇静脉及半奇静脉压力升高,造成血管内水分向胸腔漏出[2];③低蛋白血症导致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产生胸腔漏出液[3];④单纯胸水可能因腹水量少,而胸腔呈负压,横膈裂孔较小呈单向流动的活瓣所造成;也可能因腹水生成量与腹膜吸收率相等而仅表现为单纯胸水[4]。另外,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硬化剂疗法也可并发胸腔积液,其机制可能为硬化剂外渗进入食管黏膜导致纵隔或胸膜的炎性反应,以及内镜下硬化治疗引起食管穿透有关[4]。

1.1诊断要点①有肝硬化腹水和(或)内镜下硬化剂疗法病史伴胸腔积液;②少到中等量胸水常无症状,大量胸水可引起呼吸困难、咳嗽;③胸水化验多为漏出液,并与腹水性质一致,但偶可呈血性,蛋白含量比腹水略高;④因无胸膜粘连,压缩肺的位置可随体位而改变;⑤无引起胸水的其他原因[2-4]。

1.2肝性胸水的治疗①一般治疗:经限钠、利尿、补充血浆白蛋白、支链氨基酸及护肝治疗,可使少量胸水病例的胸水消失;②胸穿放液:一般治疗无效者可试用,胸穿放液治疗可迅速改善呼吸功能,但效果仅是暂时的,反复放液可引起蛋白质丢失、体液及电解质失平衡,且不利于膈肌小孔的修复闭合,应慎用。③对顽固性肝性胸水的治疗众说纷纭,但以下疗效较确切:①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膜粘连术[5];②横膈裂孔修复胸术[6];③经颈静脉肝内门脉系统分流,降低门脉压可减少胸水[2];④腹腔和胸腔静脉分流术[6];⑤胸膜粘连术[6-7]:一般引流胸水后向胸腔多次注入四环素水溶液或50%葡萄糖液,可促使胸膜粘连和纤维化,堵塞横膈的小孔,使胸腔积液消失。

2胰性胸水

2.1急性胰腺炎20%的急性胰腺炎有胸腔渗出[2]。多在2周内出现。左侧居多,右侧次之,双侧少见;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通常提示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杨茂梧等[8]报道根据合并浆膜腔积液情况来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显示同时出现胸腹水对预测判断重症胰腺炎最准确,重症胰腺炎合并胸水、胸腹水、胸腹水并心包积液共存的病死率分别为33.3%、50%、100%,呈递增趋势,说明发生积液的部位愈多,病死率可能愈高。

2.1.1发病机制①腹腔可凭借位于横膈周围的淋巴丛与纵隔及胸膜下间隙相关连,使富含酶的液体输送到纵隔及胸膜下间隙,随后组织渗透性增加,液体逐渐逸入胸腔[9]。②淋巴管和横膈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③淋巴管被高酶含量的胸腔渗出液阻塞,使得淋巴回流减少[2]。

2.1.2诊断要点①除了急性胰腺炎的消化系统症状外,呼吸系统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时患者无任何呼吸道症状,仅在X线或B超检查时发现胸腔积液存在;②胸水为少量至中量,其性质多为血性渗出液,胸腔积液中以淀粉酶浓度升高,常高于同步血清淀粉酶浓度的几倍,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浓度高,多形核白细胞升高为主[2]。

2.1.3治疗应积极处理原发病,胸水有自限性,可随胰腺炎的好转而消失,除有持续性胸水或发热时,一般无需进行胸腔穿刺放液[4];胰腺炎2周后胸水仍未吸收时,可能有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2]。

2.2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也可并发胸腔积液,积液量大且易复发,以左侧居多,亦可为右侧或双侧。其发生机制为慢性胰腺炎引起胰管系统的破坏后,可导致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而假性囊肿形成的窦道通过主动脉裂孔和食管裂孔进入纵隔,在纵隔内可形成纵隔假性囊肿,后者破裂后可进入胸膜腔,从而形成大量的胸腔积液[4]。

2.2.1诊断要点①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囊肿病史,多数患者有酗酒史,可无腹部症状,但呼吸系统症状明显,如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等;②胸腔积液外观呈乳糜状或草黄色,亦可为血性,胸水中淀粉酶增高;③胸腹B超和CT常可见胰腺和纵隔的假性囊肿,偶见胰腺胸腔瘘道。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很有价值,结合CT检查对外科术前患者非常有用[2]。

除胃管减压引流、禁食、胃肠外营养或空肠营养外,都需反复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奥曲肽对部分患者有效;如果治疗2~3周后胸水继续增长,应考虑手术治疗[2]。

3恶性胸水

由胃肠道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只占4.69%[4]。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可胸膜转移,使其表面通透性增加或淋巴管引流受限,或伴有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多呈血性积液,偶因胸导管受阻,形成乳糜胸。或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所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而产生胸腔漏出液。

3.1诊断要点①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除有消化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外,呼吸系统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胸闷、呼吸困难、伴有难以缓解的胸痛,为持续性钝痛[10];②胸腔积液多为血性渗出液,增长快,抽液后不久又出现大量积液;胸腔积液癌胚抗原(CEA)>20μg/L,CEA为恶性胸腔积液特异性诊断指标,敏感度的40%~60%,多见于腺癌[10]。③病检查:约60%胸水中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多部位反复胸膜活检和胸腔积液找癌细胞能明显提高阳性率,部分报道可达80%[10]。④更重要的是做胃镜、肠镜、腹部B超、X线、CT等检查有明确消化道原发肿瘤病灶。

3.2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出现提示已有全身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故治疗较为困难,预后都很差。常需多种方案联合,主要治疗措施有:①胸腔内注药:有阿霉素、顺铂、白介素-2、干扰素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并使胸膜粘连,减缓胸水产生;②胸腔置管引流:如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等[11]。滑石粉作为一种有效的胸膜闭锁剂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姑息治疗,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少、成功率高等优点[12]。

4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少见,彭莉等[13]报道,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渗出性胸腔积液占1.4%;根据病史、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胸水特点,结合内镜、B超、X线、CT等检查诊断不难,但要注意:①与最常见的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相鉴别;②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的胸膜转移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其他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相鉴别[7]。治疗上根据胸腔积液的原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张敦华.屠春林.肝性胸水73例的临床.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6):436

[2]刘春萍,陆慰萱.消化系统疾病的肺部表现.临床内科杂志,2003,20(7):340-343

[3]叶任高,陆再英.内,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10

[4]罗词文,李长生,胡浩.胸腔积液诊疗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7-194

[5]王艳芬,叶红军,王荣友,等.肝性胸水的治疗探讨.临床肝胆病杂志,1997,13(4):211-212

[6]郭耀辉.肝性胸水的诊治.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11(2):66-68

[7]林丽立,甘华田.肝性胸腔积液58例临床分析.实用内科杂志,2003,23(9):576

[8]杨茂梧,李继强,范竹萍,等.重症胰腺炎并发浆膜腔积液50例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998,18(5):278-280

[9]GumastiV,SinghV,DaveP.SignificanceofPleuraleffusioninpatientswithacutipancreatitis.AmJGastroenterol,1992,87:871-874

胸膜腔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17例,男101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3岁,平均(32±12.72)岁,患者均有多种病因或意外创伤突发性剧烈腹痛,部分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胸部疼痛等症状。其中外伤性胸膜腔积血6例;肝裂伤6例;脾裂伤9例;肾裂伤8例;可疑胰腺损伤1例;胆结石嵌顿颈部并发急性胆囊炎7例;胆总管结石梗阻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1例;急性胰腺炎8例,可疑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阑尾炎8例,可疑急性阑尾炎3例;肠梗阻1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4例,可疑胃十二指肠穿孔1例;腹股沟嵌顿疝9例,可疑腹股沟嵌顿疝2例;睾丸扭转2例,可疑睾丸扭转1例;输尿管结石23例,尿道膜部结石2例,异位妊娠20例。黄体破裂出血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先兆流产31例,盆腔炎性包块15例。外伤性肠破裂误诊1例,漏诊1例;急性阑尾炎误诊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误诊2例;自发性肠穿孔漏诊1例;异位妊娠误诊3例;黄体破裂出血误诊1例,漏诊1例;盆腔炎性包块误诊3例。全部病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36例,其余81例分别由临床、临床穿刺、CT、X线或检验证实。

1.2方法使用LOGIQ400、LOGIQ5、迈瑞MA77-0786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5MHz,本组病例不能要求空腹准备,盆腔检查要求憋尿或采用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常规行全腹部多切面探查,胸膜腔探查时患者采取坐位。1.3判断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标准符合指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基本符合指超声仅见腹腔积血或积液或者仅见游离气体或者仅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病灶区血供减少。1.4统计学方法x2检验。

2结果

2.1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见表1。超声诊断符合率占86.63%,基本符合率占4.61%,误诊率占7.37%,漏诊率占1.37%。

2.2性别与病因分布217例患者不同性别病因分布见表2,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即男性外伤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急性病明显高于男性。

3讨论

急危重病常可危及生命,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自从超声作为急诊患者的检查手段以来,为急诊患者赢得了及时确诊和有效救治的时间,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本组肝脾胰肾裂伤24例,其中脾脏裂伤最多占9例,与文献报道一致[1]。超声显像表现[2-3]为:(1)肝裂伤见肝包膜中断,肝实质回声不均,在损伤部位的肝叶内可见局限异常回声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内部为增强回声,分布不均,伸入至肝包膜下,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2)脾脏裂伤见脾切面形态失常,脾包膜中断不齐、边缘不整,脾实质回声不均,大小不等,内部为低回声伴无回声小区,周边不清晰,似与包膜中断处相连,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3)肾裂伤见肾脏弥漫局限性肿大,肾包膜局部向外膨出或连续性受损,其内无回声或回声差,肾实质显示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内部结构不完整,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暗区,肾窦或肾盂因出血的凝血块而扩大、外形不规则或低回声紊乱。

肾包膜与肾皮质分界不清。血块阻塞肾盂出口处或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盂大量积血,表现为无回声中浮动着点状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肾蒂损伤除上述超声图像外,还呈现混合杂乱的团块,模糊不清。其中1例脾实质无回声内CDFI显示与脉搏一致的喷射状花色血流,手术证实为脾脏实质内动脉破裂。24例均进行CT检查为阳性。对实质性脏器破裂超声显像与CT检查虽有同等的诊断价值,但在经济上及观察脏器的血流时,超声显像加上CDFI较CT更具有优势。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肠破裂2例,1例误诊为胃损伤,另1例漏诊。本组超声确诊胆结石嵌顿颈部并发急性胆囊炎7例,其声像图表现胆囊明显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于胆囊颈部可见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胆总管结石声像图表现肝内外胆管扩张,在扩张的胆总管内可见强回声团后伴声影。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声像图表现增厚之胆囊壁连续性中断,并在该处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周围可有不规则液性暗区。急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3]: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声像特征,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则表现为胰腺肿大,形态极不规则,呈不规则低至混合性回声区,由于胰腺脂肪组织坏死和胰周炎性渗出,超声可见胰周积液等。轻症急性胰腺炎因间质水肿、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使胰腺肿大,超声常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回声减低,边缘毛糙,轮廓稍模糊,但在探查中应考虑年龄因素;老年病人胰腺大小可在正常值范围内,甚至显示不清;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明显增高。

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4]———(1)不同类型阑尾炎声像图特点如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肿大,直径>9mm,长轴呈腊肠样,根部与盲肠相续,末端见盲端,短轴呈双环状。阑尾管壁层次较清晰,从外到内呈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腔内有积液,部分伴粪石。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粗大,肿胀明显,形态仍可辨认,阑尾壁明显增厚,腔扩大,积液增多,并可见有少量斑片状的高强回声(此为腔内积脓的回声)。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或靶环征。③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大,管壁层次不清,腔内积液积脓增多,阑尾张力增高,周围可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④急性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阑尾无法辨认,右下腹可见类圆形团状回声,内部呈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呼吸时活动度消失,阑尾腔内可能有粪石或气体强回声伴声影,周围被肠管及大网膜包绕形成脓肿。⑤阑尾穿孔。声像图似化脓性阑尾炎,但阑尾浆膜层可见有连续性中断,腔内液性暗区由此通过,且穿孔部位多在近根部和尖部。(2)阑尾位置变化较大,常见位置为盲肠内侧回肠前位、后位、盆腔位、盲肠外侧位,盲肠外侧位显示较困难。笔者曾遇1例阑尾位于右肋下肝肾间隙患者,就是这种情况。(3)急性阑尾炎可合并周围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肠腔积液。(4)CDFI:肿大的阑尾根部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阑尾壁也可有点状血流信号,脓肿周围也可见血流信号。肠梗阻声像图表现:肠梗阻中,小儿肠套叠占首位。主要声像图表现:腹部混合性包块,呈现“同心圆征”及“套筒征”,肠壁厚度及少量肠内容物流动可以显示,部分能分辨出鞘部、套入部和头部,可与腹腔实性肿瘤区别;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表现为上腹部可见大量的气体反射,肠腔明显扩张,内径约3.0-4.0cm,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往返运动,肠纤毛水肿,部分食物返流,肠蠕动明显减弱,X线透视可见气液平面。由于空腔脏器穿孔超声不易直接看到损伤图像[2],虽然在膈下肝或脾眼间隙见游离气体,但需仔细超声探查才能提高检出率。对于肠破裂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X线检查较超声更易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易确诊,弥补超声的不足;而超声显像可发现腹腔内少量积液,在膈下肝或脾眼间隙见游离气体。腹股沟嵌顿疝声像图多表现为阴囊内肿块,疝囊内容物以肠袢最为常见,超声可显示增厚的肠壁、网膜及肠腔内无回声区(积液)以及蠕动明显减少或消失。CDFI:疝内容物血流信号较少。本组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15例中4例误诊为消化道穿孔;胃十二指肠穿孔7例中有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自发性肠穿孔1例被漏诊。输尿管和尿道内结石超声分别可见强回声团。

超声可行输尿管碎石监测和指导尿道小切口取石治疗。我们认为对胆道及泌尿道结石无需行X线造影,声像图表现强声团伴后方声影,较X线更具有优势,超声特异性强,快捷方便,在诊断上更具有价值。外伤性胸膜腔积血6例,超声检查极易发现胸膜腔内少量积血,声像图表现为“月牙形”无回声区(坐位背部探查),X线检查有肋骨骨折,但未发现胸膜腔内少量积血,故超声可弥补X线不足。109例女性急诊中异位妊娠23例,黄体破裂出血6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先兆流产31例,盆腔炎性包块20例。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无胚囊,常在子宫的一侧或附件区找到低回声或强回声或混合性团块。CDFI:团块区无血流信号,其声像图因发病时间、血块多少和发生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无典型图像,实性回声多为血块凝结,周围液性为积血,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可延伸至盆腹腔,其中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二维超声可见细小光点流动的活动性出血。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性强,由于病变周围有积血,可显示周围组织,结合患者多有明确停经史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卵巢囊肿蒂扭转声像图均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囊壁较厚,内部分布可均匀或不均匀,盆腔少量积液,探头压痛阳性。CDFI:肿块区血流信号较少或消失。先兆流产声像图表现:宫内妊娠囊内见胚胎或胎儿,大小符合孕周,有胎心博动,胚囊与子宫壁之间见云雾状暗区,为绒毛膜从宫壁剥离、局部积血。盆腔炎性包块在超声图像上多表现为附件区的混合性包块,以低回声为多,内有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包块边界欠清晰,部分患者子宫直肠陷凹内有少至中量积液,多为炎性渗出。也有表现为输卵管、卵巢脓肿时附件区可显示包块,包块形态不规则,壁厚,内为液性暗区及散在点状回声及纤维样分带等[5]。盆腔炎性包块与陈旧性宫外孕鉴别诊断:二者声像图表现相似,后者声像图上显示子宫较正常明显增大或稍大,宫内膜回声增强呈蜕膜样改变[6]。

胸膜腔范文篇9

女性生殖器结核在不孕症中占有一定比例,而输卵管结核又是女性生殖器结核中最为常见,约占85%~95%,而且90%左右又是双侧性的[1]。因此,只有早期诊治可获好的疗效,才有可能受孕。通过分析本院1999年6月至2005年10月因不孕而确诊的30例输卵管结核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经临床、病理检查证实、资料完整的输卵管结核病人30例。其中原发性不孕28例、继发性不孕2例;年龄21~33岁,平均25岁。有低热、消瘦12例,月经失调25例,闭经5例,下腹胀痛10例。结核菌素(OT)试验阳性12例。本组有肺、胸膜结核史20例;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脑膜结核、骨结核各1例,无其他器官结核病史6例。

1.2方法上海产XB-403型500MAX线机,病人均为妇产科和放射科医生合作,时间选择月经干净3~7d,术前肌注654-2针5mg后,嘱病人排净小便后,先摄骨盆平片,再取截石位,由妇产科医生消毒后经导管注入6ml碘海醇,摄子宫充盈相一张,5~10min后再摄弥散相一张,观察弥散情况。

2结果

常规小骨盆平片,有2例显示骨盆两侧不规则状钙化影。本组造影显示:(1)输卵管走形僵直、管壁粗糙、凹凸不平、呈铁丝样改变8例(图1);(2)输卵管壶腹部不规则、黏膜增粗、管腔扩大、呈花蕊样积水6例(图2);(3)输卵管峡部梗阻6例;(4)输卵管扭曲、并有节段性狭窄、输卵管呈串珠状或根须状改变8例(图3、4);(5)单侧宫角边缘不光整、呈锯齿状改变2例(图5);其中合并宫角阻塞、输卵管不显影4例,宫体粘连、充盈缺损3例,子宫严重受侵,呈三叶状改变3例(图6);静脉及淋巴管造影剂逆流12例。

图1双侧输卵管走形僵直,管壁粗糙,凹凸不平,呈铁丝样改变,子宫壁不光整。图2小骨盆两侧不规则钙化灶,左侧输卵管壶腹部不规则,黏膜增粗,管腔扩大,呈花蕊样积水。图3、4双侧输卵管扭曲,并有节段性狭窄,双侧输卵管呈串珠状改变。图5左侧宫角边缘不光整,呈锯齿状改变。图6子宫严重受侵,呈三叶状改变,双侧输卵管未见明确显影,可见造影剂逆流入静脉。

3讨论

输卵管结核是当前造成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多见于年轻原发性不孕病人,多数病人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以不孕、月经不规则、闭经等就诊。既往有肺结核接触史或曾患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等疾病,未经系统治疗或病人抵抗力较强,原发性结核灶已钙化痊愈,但生殖器结核仍在活动破坏。本组有肺、胸膜结核史20例;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脑膜结核、骨结核各1例;无其他器官结核病史6例。

于青春期时女性生殖器发育,血供丰富,结核菌易致血行传播,结核菌感染肺部后,大约1年后感染内生殖器[2]。输卵管黏膜有利于结核菌的潜伏感染,首先侵犯输卵管,然后随月经周期性脱落改变,雌激素促进输卵管发育及肌层的节律性收缩,结核菌向子宫传输引起子宫角结核和粘连是常见的主要原因之一[3]。

本文根据输卵管结核的病理检查表现,其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形态各异。通常输卵管结核病理可分两类:(1)增生粘连型:此类较常见,输卵管表面有大量黄白色结节,与周围组织或器官有广泛的粘连,管壁增粗变硬,伞端尤为明显,但输卵管口能张开,状如烟斗,这是输卵管结核特征性的表现。输卵管、卵巢与盆腔腹膜、大网膜、肠曲等发生广泛粘连,可逐渐形成积液,即包裹性积液。(2)渗出型:由于管壁有干酪样物及渗出液不能外溢,以致管腔极度膨胀形成输卵管积脓。

根据文献所述,输卵管结核的各种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输卵管结核时以壶腹部黏膜首先发生变化,开始红肿,黏膜皱襞较粗,以后发展形成粘连,使管腔变狭窄闭塞,至晚期,输卵管壁发生干酪性坏死及溃疡,也可形成瘘管,故X线显示早期黏膜纹增粗,管腔狭窄或增宽,管壁轮廓不齐,黏膜破坏消失,溃疡形成,充盈缺损及输卵管不全性梗阻或梗阻、僵硬、扭曲。

输卵管结核中,早期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易被忽视,经正规抗痨治疗,早期输卵管结核可治愈,输卵管的功能可恢复,继后可受孕分娩,而较为晚期的输卵管结核治疗后,会形成纤维疤痕组织,输卵管的功能受到影响,受孕的概率明显降低,并且增加宫外孕的概率。因此,输卵管结核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输卵管结核应与输卵管慢性炎症鉴别:输卵管管壁柔软,无铁丝样或串珠样僵硬表现,输卵管梗阻时造影剂静脉、淋巴管逆流较为少见,壶腹部可有明显积水,呈腊肠样扩张,是输卵管慢性炎症的特征性表现,且无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史。

综上所述,输卵管结核有较为典型的X线表现,结合病史、子宫输卵管造影能对输卵管结核作出明确诊断,并能判断输卵管、子宫的破坏程度,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林薇.输卵管结核X线诊断24例分析.华夏医学,1996,4(4):82.

胸膜腔范文篇10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0岁,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治愈30例,好转5例。

2护理

2.1焦虑

2.1.1主要表现

病人表现郁闷,不爱社交,心事重重,有的则表现脾气粗暴。

2.1.2护理目标

病人能向医务人员诉说焦虑的原因。能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2.1.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谈心,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护士以诚待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解决病人的急需,争取使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多向病人讲解手术的进展及效果,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

2.1.4重点评价

焦虑的原因及程度。焦虑是否减轻。

2.2自我形象紊乱

2.2.1主要表现:病人有一种自悲感,痛苦感,孤独感,唯恐因脓液臭味而遭人唾弃,不愿进行社交活动。

2.2.2护理目标

病人对治疗、手术能改变自我形象而充满自信心。病人能掌握自护胸壁脓腔破口的方法。病人能掌握长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自护方法。

2.2.3护理措施

多与病人接触,护士不能有任何伤及病人自尊心的言行。脓腔穿破胸壁,污染衣物要及时更换,并予换药,用无菌纱布覆盖。咳脓痰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口臭。

鼓励带管出院的病人正视暂时的现状,指导病人出院后生活起居,并教会病人自护的方法:如更换引流瓶技术;保护引流瓶及管道无菌的措施;长管是接病人的胸腔管,并插入水中2cm以上,应放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引流液的处理;活动时,引流瓶的放置等等。

2.2.4重点评价

自我形象紊乱的程度。改变自我形象紊乱的方法有效与否。

2.3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

2.3.1主要表现

慢性病容。消瘦,可低于正常机体体重的20%。低蛋白血症。

2.3.2护理目标

病人机体需要量得到补充,增加耐受手术的能力。

2.3.3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增加营养的重要性,介绍营养食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高热时给予对症处理,物理降温,减少机体消耗。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次,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遵医嘱积极抗炎治疗使排脓痰减少,尽早手术治疗。

2.3.4重点评价

营养状态改善程度。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是否正常。病人精神、食欲状态是否正常。

2.4清理呼吸道低效

2.4.1主要表现

脓痰较多,尤以早上为甚。咳痰无力。双肺闻及痰鸣音。阻塞性肺部感染可伴有发热。

2.4.2护理目标

病人能有效地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脓痰量逐渐减少。

2.4.3护理措施

术前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指导和协助病人作体位引流,每天2次。体位引流的方法是:上肺病变取半坐卧位,下肺病变取头低足高位,中肺病变取仰卧与平卧交替位,使脓痰及时排出。咳痰无力者给予协助,如拍背、雾化吸入。每班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并记录24小时脓痰量及性质。

2.4.4重点评价

呼吸道听诊痰鸣音是否消失,肺部清晰度如何,痰量的多少。病人能否掌握体位引流的要领,引流是否有效。

2.5体温升高

2.5.1主要表现

有肺部或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有急起高热及高热的伴随症状。

2.5.2护理目标

配合药物使病人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

2.5.3护理措施

高热者,物理降温,包括醇浴、冰敷等。高热者,每天测体温6次。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要勤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高热时要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预防口腔炎、感冒和褥疮的知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