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大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2:31:49

行测大纲

行测大纲范文篇1

(一)新大纲明示了我们什么?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内容。

4、新大纲对五个主要题型进行了举例说明,使广大的考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认识行测考试的方法与特点。

(二)新大纲暗示了我们什么?

今年的新大纲与去年的大纲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仍旧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或许,就是这些细微的变化暗示了我们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题型举例顺序方面的变化:今年的顺序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而去年的顺序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从题型排列顺序上看,去年的结构分布更倾向于将文科部分和理科部分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而今年的题型排列顺序体现为文科部分与理科部分的交替出现。这就对考生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提出了一个挑战,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做题顺序。

2、常识判断内容介绍方面的变化:今年的内容介绍是——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去年的介绍是——常识判断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行测大纲范文篇2

(一)新大纲明示了我们什么?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内容。

4、新大纲对五个主要题型进行了举例说明,使广大的考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认识行测考试的方法与特点。

(二)新大纲暗示了我们什么?

今年的新大纲与去年的大纲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仍旧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或许,就是这些细微的变化暗示了我们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题型举例顺序方面的变化:今年的顺序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而去年的顺序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从题型排列顺序上看,去年的结构分布更倾向于将文科部分和理科部分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而今年的题型排列顺序体现为文科部分与理科部分的交替出现。这就对考生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提出了一个挑战,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做题顺序。

2、常识判断内容介绍方面的变化:今年的内容介绍是——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去年的介绍是——常识判断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行测大纲范文篇3

第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考查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仍为客观性试题,且仍旧是五大部分,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没有变化,考查的侧重点没有变化。因此,万学金路专家提醒大家在复习思路上不用进行调整。

第二,题型的顺序发生了变化。虽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通过对比新旧大纲可以发现,题型的顺序发生了变化。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的顺序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而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的顺序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根据命题规律,可以推测2014年将会把常识判断放到最后,这样的安排就可以使考生把主要精力放到重要的题型上,避免轻重不分。从大纲中还可以看到,常识判断仍然注重综合考查,包括法律、时政、地理、经济、历史、自然、科技等各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有侧重点,而且还要有广度,注重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

第三,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的变化。这一部分内容在考查的内容上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这两大题型。但是,新的大纲重新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第一位,这和这部分试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这部分试题的难度不管是大还是小,基本上不会出现考生不会的现象,从而不会使部分考生在一开始就对考试失去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考试的公平性,以达到考查考生真正水平的目的。但是,我们从“纵”的角度也可以发现,这一部分试题的难度在加逐渐大。据此可以推测,2014年行测考试中这一部分试题很有可能会增加材料的长度,在选项上的设置上更加迷惑,以及增加近义词的辨析难度等。万学金路专家孙红林指出,为了更好地备考这部分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除了做题之外,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进而分析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速度,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

第四,判断推理题型的变化。这一部分仍然考查的是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而且在顺序上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从这几年的考题中可以发现,现在倾向于考查推断结论类的题目,这个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期待大家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行测大纲范文篇4

第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考查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仍为客观性试题,且仍旧是五大部分,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没有变化,考查的侧重点没有变化。因此,万学金路专家提醒大家在复习思路上不用进行调整。

第二,题型的顺序发生了变化。虽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通过对比新旧大纲可以发现,题型的顺序发生了变化。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的顺序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而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的顺序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根据命题规律,可以推测2014年将会把常识判断放到最后,这样的安排就可以使考生把主要精力放到重要的题型上,避免轻重不分。从大纲中还可以看到,常识判断仍然注重综合考查,包括法律、时政、地理、经济、历史、自然、科技等各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有侧重点,而且还要有广度,注重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

第三,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的变化。这一部分内容在考查的内容上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这两大题型。但是,新的大纲重新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第一位,这和这部分试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这部分试题的难度不管是大还是小,基本上不会出现考生不会的现象,从而不会使部分考生在一开始就对考试失去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考试的公平性,以达到考查考生真正水平的目的。但是,我们从“纵”的角度也可以发现,这一部分试题的难度在加逐渐大。据此可以推测,2014年行测考试中这一部分试题很有可能会增加材料的长度,在选项上的设置上更加迷惑,以及增加近义词的辨析难度等。万学金路专家孙红林指出,为了更好地备考这部分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除了做题之外,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进而分析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速度,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

第四,判断推理题型的变化。这一部分仍然考查的是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而且在顺序上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从这几年的考题中可以发现,现在倾向于考查推断结论类的题目,这个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期待大家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行测大纲范文篇5

考生应对策略:

戴晓东指出,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题意的把握能力,困难之处在于题量较大,耗时较高,所以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答案。对于应届生而言,对付英语四六级的方法可以在这里使用:

一、精读、泛读。这是大学英语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泛读,大概浏览一下文章的主题大意,然后针对某个细节进行分析。当然泛读是这里考核的重点,建议大家在训练中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来联系泛读,设定软件的滚屏速度,联系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一段话的主题大意,训练资料建议是科普类的资料和新闻资料。

二、带着问题去读资料。这也是在英语考试中大家常用的一种手法,在这里仍然可以采用,先看看问的是那方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泛读通篇文章,读到跟问题相关之处,在精读部分细节,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测验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该测验涉及到的都是数学的基本知识或原理。着重考察应试者对规律的发现、把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题2:29162330()

A.35B.37C.39D.41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正确答案为B。

解析:

从大纲这部分来看,应该指的是数量关系中的数字推理部分,我们知道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正如例题形式,给出一个数列,选一个答案是指整体呈现一定的规律性。(07、08年均为5道这种类型题)第二部分为图形中的数字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分为2道4缺一(参阅真题)和3道5缺一(参阅真题)数字图形推理。虽今年的大纲举例只是数列问题,但是大家备考还应充分,对于图形数字题不可忽视。

考生应对策略:

在07年北京市应届生考核中,并没有把这两类(数列、图形)题区分开考核,归为的一道小题。而在08年北京市应届生考核中,分为了两个部分,可见这两种题型的考核方向并不相同。

胡奕说,我们在数列推理中,主要考核的是数列整体的规律性,等差、等比、平方、立方、二级、三级……,要能够从容应对这种类型题,第一,必须对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题所考核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把握考过的每一个知识点,切勿认为这些知识点跟国考的一样,我用国考的方法来试即可,从真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知识点教国考有一定的区别,知识点略微简单一些。第二,必须有一定量的习题做辅助。

在数字图形推理中,主要考察的是多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考察的重点其实是数字的组合问题,我们知道简单的运算符有4种(+、-、*、/)而数字一般给出3个或者4个,然后推断未知的,那么这3、4个数字,加上4种简单的运算符号,再有括号(即运算的先后顺序和组合方式),组合的形式太多,我们在规定的时间不可能一一去验证,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每年的考核规律有一个了解,这样便于我们迅速的找出所考的规律性。

例题3:2×9×20×40的值为

A.1440B.5640C.14400D.16200

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答案为C。

解析:

这部分指的是数学运算,一般为15道题。这部分题型每年变化不大,也是大部分考生最为发愁的部分,同样也是失分率较高的部分。从今年的大纲举例和07、08两年真题来看,基本的数学运算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比如尾数问题、整除问题、等差数列、平均数问题、简化算法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考核点:浓度问题、百分比问题、年龄问题、方程问题、工程问题、路程问题………………。

应对策略:

这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本功,对基础的知识点必须非常熟悉,而仅靠这一点恐怕不足以从容面对这种题型,还需要有一定的思维形式,比如逆向思维、特例代一般的思维。抓问题本质和思想应该是这种类型题的考核目标。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无法一一列举说明,大家备考的时候应该坚信两点:

一、对于各个知识点、不能有投机思想。坚信不能有我不会的知识点、只能有他不考的知识点。

二、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测试应试者对图形、词语概念、事件关系和文字材料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综合判断等能力。

例题4: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解析:

这部分应该指的是图形推理。由大纲和07、08的真题,我们看到图形推理没有大的变化,仍然考核的是前一组3个图,后一组2个图,根据前一组的规律,从中挑选一个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掌握这类题型即可,我们知道图形推理的类型较多、折纸盒问题(三维图形特点的考核)、4个图形后接一个图形问题、9宫图图形……

应对策略:

从图形的数量、角度、旋转……

1、图形的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这种数量变化是笔化数目或者相同,或者存在着简单的规律性,如递增关系,递减关系,表现形式有英文字母的笔化,汉字的笔化。

2、图形的方向、角度和重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规律表现为第一组图形中后面一个是第一个图形在向着某个角度旋转而形成的,第三个图形是第二个图形向某个角度旋转后形成的,由此可以推出变化的规律并推断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或者是给出的几个图形各不相同,但是图形的重心变化有规律,由此可以推出正确的选项。

………………

例题5:

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解析:

这部分应该指的是演绎推理。从大纲所举例题(07年国考题大纲例题)和07、08两年真题来看,题型没有较大变化。仍然是逻辑思维的考核和几大类题型的考核。

应对策略:

一、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应该熟练掌握。把握什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理解容易常犯的逻辑错误。

二、对题型熟练把握:

1、直接推论型。

2、假设前提型

3、消弱题干型

4、支持加强型

5、解释说明型

例题6: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解析:

这部分应该指的是定义判断。07、08都是10道题,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定义判断本质上属于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在分析概念的内涵时,一定要把握内涵中与该事物相关的本质属性,弄清定义中主要的限制和条件有几个,然后把四个选项,分别与给出的定义相对比,把最符合或者最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选出来。

应对策略:

1、相信所给出的定义解释。对于自己不了解或未接触的概念内涵,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臆断,而是从给出的定义中仔细分析主要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划出一个可以判断的大致范围,定出几个关键的要件,这样就从根本上找到了解决问答的方向性。

2、抓住案例中的关键词。包括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和案例中的关键词,在对案例的叙述中,往往是一个事件或一项活动,这其中的关键词的把握非常重要,只要抓住关键的词语,舍去无用的多余的信息,就容易找出与定义解释一致的案例,选择就是正确的。

例题7:

(1)收集书籍(2)购买材料

(3)打造书架(4)雇用木工

(5)排列书籍

A.4-3-1-2-5B.1-4-2-3-5

C.4-3-2-1-5D.3-2-1-4-5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收集书籍(1)-雇用木工(4)-购买材料(2)-打造书架(3)-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最为合理。

解析:

事件排序是北京市考核的一个特点,一般为5道题,而考核的主要是事件之间的一个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而只知道这些并非足矣,因为考生还需要对这些逻辑关系做些补充或合理的假设。这也正是这类考题的难点。

应对策略:

在短时间内想要迅速做完这类题,除了对逻辑顺序有很好的把握外,还需要应用排除法和代入法还有局部肯定发,比如大纲中所举出的例子(07、08年大纲都是这道例题)你可以肯定这5个事件中2一定在3前面(因为只有有了材料才能打造书架),据此,可以否定一些答案,从而迅速得到B。

(四)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内容,由于取材广泛,主要依赖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累。

例题8:

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解析:

这部分大纲说的很明确:“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内容”,说明除了法律常识外,还应熟悉别的常识,就像09年国考一样,常识中不再是法律一统天下,有一些相应的其它常识,这点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

应对策略:

充分备考!根据历年真题,可以发现常识判断包含20个单项选择和10个多项选择,并且常涉及时事政治热点。所以,大家在复习时,一、要多关注时事,可通过多看新闻、半月谈等杂志来加强;二、了解法律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总结历年真题常考的法律知识,注意新颁布的法律,以及社会热点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三,有意识补充历史、人文、科技常识,把功夫用在平时,注意积累即可。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若干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9:

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

入口(时间)7:008:009:0010:0011:00

171117905834284518485

284329013915292379306

355555921598961436233

49541063112112421299

①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580B.94C.1374D.1594

②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1B.2C.3D.4

解答:题①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解析:

这部分内容没大的变动,仍然考察的是学生对资料的中信息的查找、归纳、整理、分析的能力。题型应该仍然为图、表、文子三类。

应对策略:

一、资料分析中常识的把握

二、估算技巧的把握

行测大纲范文篇6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解析:

言语理解这部分在大纲中并没有体现出什么变化,仍然是以考察学生对一段话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07、08年北京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中,都是6断文章,每段文章后5道小题,共30小题。那么从今年的大纲来看(大纲中附的例子),仍然保持这种考核方式,仍然会以段落文章的形式考核,国考的考核方式(给一小段话,然后选择答案,详见国考真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考生应对策略:

戴晓东指出,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题意的把握能力,困难之处在于题量较大,耗时较高,所以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答案。对于应届生而言,对付英语四六级的方法可以在这里使用:

一、精读、泛读。这是大学英语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泛读,大概浏览一下文章的主题大意,然后针对某个细节进行分析。当然泛读是这里考核的重点,建议大家在训练中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来联系泛读,设定软件的滚屏速度,联系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一段话的主题大意,训练资料建议是科普类的资料和新闻资料。

二、带着问题去读资料。这也是在英语考试中大家常用的一种手法,在这里仍然可以采用,先看看问的是那方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泛读通篇文章,读到跟问题相关之处,在精读部分细节,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测验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该测验涉及到的都是数学的基本知识或原理。着重考察应试者对规律的发现、把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题2:29162330()

A.35B.37C.39D.41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正确答案为B。

解析:

从大纲这部分来看,应该指的是数量关系中的数字推理部分,我们知道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正如例题形式,给出一个数列,选一个答案是指整体呈现一定的规律性。(07、08年均为5道这种类型题)第二部分为图形中的数字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分为2道4缺一(参阅真题)和3道5缺一(参阅真题)数字图形推理。虽今年的大纲举例只是数列问题,但是大家备考还应充分,对于图形数字题不可忽视。

考生应对策略:

在07年北京市应届生考核中,并没有把这两类(数列、图形)题区分开考核,归为的一道小题。而在08年北京市应届生考核中,分为了两个部分,可见这两种题型的考核方向并不相同。

胡奕说,我们在数列推理中,主要考核的是数列整体的规律性,等差、等比、平方、立方、二级、三级……,要能够从容应对这种类型题,第一,必须对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题所考核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把握考过的每一个知识点,切勿认为这些知识点跟国考的一样,我用国考的方法来试即可,从真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知识点教国考有一定的区别,知识点略微简单一些。第二,必须有一定量的习题做辅助。

在数字图形推理中,主要考察的是多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考察的重点其实是数字的组合问题,我们知道简单的运算符有4种(+、-、*、/)而数字一般给出3个或者4个,然后推断未知的,那么这3、4个数字,加上4种简单的运算符号,再有括号(即运算的先后顺序和组合方式),组合的形式太多,我们在规定的时间不可能一一去验证,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每年的考核规律有一个了解,这样便于我们迅速的找出所考的规律性。

例题3:2×9×20×40的值为

A.1440B.5640C.14400D.16200

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答案为C。

解析:

这部分指的是数学运算,一般为15道题。这部分题型每年变化不大,也是大部分考生最为发愁的部分,同样也是失分率较高的部分。从今年的大纲举例和07、08两年真题来看,基本的数学运算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比如尾数问题、整除问题、等差数列、平均数问题、简化算法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考核点:浓度问题、百分比问题、年龄问题、方程问题、工程问题、路程问题………………。

应对策略:

这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本功,对基础的知识点必须非常熟悉,而仅靠这一点恐怕不足以从容面对这种题型,还需要有一定的思维形式,比如逆向思维、特例代一般的思维。抓问题本质和思想应该是这种类型题的考核目标。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无法一一列举说明,大家备考的时候应该坚信两点:

一、对于各个知识点、不能有投机思想。坚信不能有我不会的知识点、只能有他不考的知识点。

二、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测试应试者对图形、词语概念、事件关系和文字材料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综合判断等能力。

例题4: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解析:

这部分应该指的是图形推理。由大纲和07、08的真题,我们看到图形推理没有大的变化,仍然考核的是前一组3个图,后一组2个图,根据前一组的规律,从中挑选一个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掌握这类题型即可,我们知道图形推理的类型较多、折纸盒问题(三维图形特点的考核)、4个图形后接一个图形问题、9宫图图形……

应对策略:

从图形的数量、角度、旋转……

1、图形的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这种数量变化是笔化数目或者相同,或者存在着简单的规律性,如递增关系,递减关系,表现形式有英文字母的笔化,汉字的笔化。

2、图形的方向、角度和重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规律表现为第一组图形中后面一个是第一个图形在向着某个角度旋转而形成的,第三个图形是第二个图形向某个角度旋转后形成的,由此可以推出变化的规律并推断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或者是给出的几个图形各不相同,但是图形的重心变化有规律,由此可以推出正确的选项。

………………

例题5:

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解析:

这部分应该指的是演绎推理。从大纲所举例题(07年国考题大纲例题)和07、08两年真题来看,题型没有较大变化。仍然是逻辑思维的考核和几大类题型的考核。

应对策略:

一、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应该熟练掌握。把握什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理解容易常犯的逻辑错误。

二、对题型熟练把握:

1、直接推论型。

2、假设前提型

3、消弱题干型

4、支持加强型

5、解释说明型

例题6: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解析:

这部分应该指的是定义判断。07、08都是10道题,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定义判断本质上属于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在分析概念的内涵时,一定要把握内涵中与该事物相关的本质属性,弄清定义中主要的限制和条件有几个,然后把四个选项,分别与给出的定义相对比,把最符合或者最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选出来。

应对策略:

1、相信所给出的定义解释。对于自己不了解或未接触的概念内涵,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臆断,而是从给出的定义中仔细分析主要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划出一个可以判断的大致范围,定出几个关键的要件,这样就从根本上找到了解决问答的方向性。

2、抓住案例中的关键词。包括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和案例中的关键词,在对案例的叙述中,往往是一个事件或一项活动,这其中的关键词的把握非常重要,只要抓住关键的词语,舍去无用的多余的信息,就容易找出与定义解释一致的案例,选择就是正确的。

例题7:

(1)收集书籍(2)购买材料

(3)打造书架(4)雇用木工

(5)排列书籍

A.4-3-1-2-5B.1-4-2-3-5

C.4-3-2-1-5D.3-2-1-4-5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收集书籍(1)-雇用木工(4)-购买材料(2)-打造书架(3)-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最为合理。

解析:

事件排序是北京市考核的一个特点,一般为5道题,而考核的主要是事件之间的一个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而只知道这些并非足矣,因为考生还需要对这些逻辑关系做些补充或合理的假设。这也正是这类考题的难点。

应对策略:

在短时间内想要迅速做完这类题,除了对逻辑顺序有很好的把握外,还需要应用排除法和代入法还有局部肯定发,比如大纲中所举出的例子(07、08年大纲都是这道例题)你可以肯定这5个事件中2一定在3前面(因为只有有了材料才能打造书架),据此,可以否定一些答案,从而迅速得到B。

(四)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内容,由于取材广泛,主要依赖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累。

例题8:

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解析:

这部分大纲说的很明确:“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内容”,说明除了法律常识外,还应熟悉别的常识,就像09年国考一样,常识中不再是法律一统天下,有一些相应的其它常识,这点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

应对策略:

充分备考!根据历年真题,可以发现常识判断包含20个单项选择和10个多项选择,并且常涉及时事政治热点。所以,大家在复习时,一、要多关注时事,可通过多看新闻、半月谈等杂志来加强;二、了解法律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总结历年真题常考的法律知识,注意新颁布的法律,以及社会热点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三,有意识补充历史、人文、科技常识,把功夫用在平时,注意积累即可。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若干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9:

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

入口(时间)7:008:009:0010:0011:00

171117905834284518485

284329013915292379306

355555921598961436233

49541063112112421299

①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580B.94C.1374D.1594

②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1B.2C.3D.4

解答:题①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解析:

这部分内容没大的变动,仍然考察的是学生对资料的中信息的查找、归纳、整理、分析的能力。题型应该仍然为图、表、文子三类。

应对策略:

一、资料分析中常识的把握

二、估算技巧的把握

行测大纲范文篇7

2014年国考大纲对申论的新定义:固有基点上的再出发

一、《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基本定义高度简略

同以往各版考试大纲相比,2014版《大纲》对申论所做的基本定义十分简略,仅在首句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与以往的《大纲》表述明显不同,篇幅高度精简,内容高度原则化、概念化,很难从中得出具体信息。这一基本定义只有与下文的测查要素及其说明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对申论的新定义、对报考者的新要求。

(二)试卷结构首次明确

随后,《大纲》对申论的试卷结构作了说明:“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国考《大纲》第一次对试卷结构做出明确规定,而新版《大纲》中的这种表述,与历年申论考试试卷的实际结构基本相符。

(三)不同级别分卷考试

《大纲》申论部分的第三层,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信息:省级以上将与市地以下分卷考试,“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我们知道,过去历次部级申论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职位是同卷的,试卷相同、试题不同,有些试题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做哪几道试题,与报考者自身准备报考的职位密切相关,有些题是副省级考生做的,其他考生不能做;有些题是市地级以下考生做的,副省级以上考生无须做,尽管部分试题不同,但卷子还是同一张卷子。而2014年《大纲》明确规定,将按照职位等级,分别设置两类试卷,意味着报考不同层次职位的考生,同科不同卷,所面对的申论试卷是不同的;报考中直机关公务员的主体——市地级以下职位的考生将不会在同一张试卷上看到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这对集中精力作答、防止超范围作答是有利的。这点试卷设置上的重要变化,值得报考者和研究者关注。

(四)测查要素重大调整

最后,《大纲》申论部分以主要篇幅介绍了省级以上、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的不同测查要素,每一类职位的测查要素都是4项,但具体要素的内容却有所不同,表述上也各有侧重。

在4项测查要素中,省级与市级以下基本相同的3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表述是常规性的,与以往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调整,前者增加了“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等新语句,后者增加了“指定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等新语句,分别体现出考试组织者对应考者适应机关工作能力的新要求。同时,不同层次考试的测查能力具体说明也有重要差别,如“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两项要求,只针对省级职位考生,市级以下考生则没有。

省级与市级以下申论考试测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1项:省级测查综合分析能力,市(地)级以下测查贯彻执行能力。这表明招考职位的级别不同,测查的重点也不同,报考者所具备的能力要与其职位级别相匹配,省级以上侧重考查分析能力,更强调分析的主动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与实际工作中高级领导者驾驭全局能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市级以下侧重考查贯彻执行能力,这也是由较低层职位人员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位置、在处理问题上所站的高度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专家认为,2014版大纲对申论的界定出现了以下几点本质变化:

对考试的重新审视。不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反观自身的发展,在新一年的考试中更加重视从考试的目的出发,重在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各项基本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各项工作。

考试规则的细化。详细规定了申论考试的各项基本形式和要求,是申论考试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最大体现。

对考生的重视。内容的大大扩充,使考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申论考试的各项要求,是对考生地位重视的体现,同时也表明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公开的力度。

二、更加明确的测查要素、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介绍部份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两类考试的不同能力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以往相比,申论考试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具体如下表:

从以上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类考试的区别,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对能力的测查要求,是与考生报考的职位相对应的,从字面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能力要求显然要比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高出一个层次。从大纲的文字表述中,我们也可以对命题思路进行一些分析。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应为考生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从阅读理解能力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对阅读理解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且要求考生理解材料的含义。比较而言,“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的难度明显降低。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试题中可能事实类材料所占比例可能更大一些,这对考生的概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要求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要求的是贯彻执行能力,这是与报考职位工作性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能力要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大多是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制订政策时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各方的利益需求,全面、协调性强是其重要的工作特点。因此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大纲中看,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是考生在备考中需要锻炼的能力。对于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评价是以往考试中出现较少的考查方式,现在不可忽略,极有可能出现在考试当中。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而言,需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在做答中不能违背其根本原则。

行测大纲范文篇8

2014年国考大纲对申论的新定义:固有基点上的再出发

一、《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基本定义高度简略

同以往各版考试大纲相比,2014版《大纲》对申论所做的基本定义十分简略,仅在首句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与以往的《大纲》表述明显不同,篇幅高度精简,内容高度原则化、概念化,很难从中得出具体信息。这一基本定义只有与下文的测查要素及其说明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对申论的新定义、对报考者的新要求。

(二)试卷结构首次明确

随后,《大纲》对申论的试卷结构作了说明:“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国考《大纲》第一次对试卷结构做出明确规定,而新版《大纲》中的这种表述,与历年申论考试试卷的实际结构基本相符。

(三)不同级别分卷考试

《大纲》申论部分的第三层,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信息:省级以上将与市地以下分卷考试,“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我们知道,过去历次部级申论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职位是同卷的,试卷相同、试题不同,有些试题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做哪几道试题,与报考者自身准备报考的职位密切相关,有些题是副省级考生做的,其他考生不能做;有些题是市地级以下考生做的,副省级以上考生无须做,尽管部分试题不同,但卷子还是同一张卷子。而2014年《大纲》明确规定,将按照职位等级,分别设置两类试卷,意味着报考不同层次职位的考生,同科不同卷,所面对的申论试卷是不同的;报考中直机关公务员的主体——市地级以下职位的考生将不会在同一张试卷上看到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这对集中精力作答、防止超范围作答是有利的。这点试卷设置上的重要变化,值得报考者和研究者关注。

(四)测查要素重大调整

最后,《大纲》申论部分以主要篇幅介绍了省级以上、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的不同测查要素,每一类职位的测查要素都是4项,但具体要素的内容却有所不同,表述上也各有侧重。

在4项测查要素中,省级与市级以下基本相同的3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表述是常规性的,与以往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调整,前者增加了“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等新语句,后者增加了“指定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等新语句,分别体现出考试组织者对应考者适应机关工作能力的新要求。同时,不同层次考试的测查能力具体说明也有重要差别,如“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两项要求,只针对省级职位考生,市级以下考生则没有。

省级与市级以下申论考试测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1项:省级测查综合分析能力,市(地)级以下测查贯彻执行能力。这表明招考职位的级别不同,测查的重点也不同,报考者所具备的能力要与其职位级别相匹配,省级以上侧重考查分析能力,更强调分析的主动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与实际工作中高级领导者驾驭全局能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市级以下侧重考查贯彻执行能力,这也是由较低层职位人员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位置、在处理问题上所站的高度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专家认为,2014版大纲对申论的界定出现了以下几点本质变化:

对考试的重新审视。不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反观自身的发展,在新一年的考试中更加重视从考试的目的出发,重在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各项基本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各项工作。

考试规则的细化。详细规定了申论考试的各项基本形式和要求,是申论考试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最大体现。

对考生的重视。内容的大大扩充,使考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申论考试的各项要求,是对考生地位重视的体现,同时也表明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公开的力度。

二、更加明确的测查要素、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介绍部份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两类考试的不同能力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以往相比,申论考试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具体如下表:*

从以上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类考试的区别,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对能力的测查要求,是与考生报考的职位相对应的,从字面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能力要求显然要比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高出一个层次。从大纲的文字表述中,我们也可以对命题思路进行一些分析。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应为考生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从阅读理解能力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对阅读理解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且要求考生理解材料的含义。比较而言,“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的难度明显降低。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试题中可能事实类材料所占比例可能更大一些,这对考生的概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要求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要求的是贯彻执行能力,这是与报考职位工作性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能力要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大多是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制订政策时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各方的利益需求,全面、协调性强是其重要的工作特点。因此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大纲中看,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是考生在备考中需要锻炼的能力。对于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评价是以往考试中出现较少的考查方式,现在不可忽略,极有可能出现在考试当中。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而言,需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在做答中不能违背其根本原则。

行测大纲范文篇9

2014年国考大纲对申论的新定义:固有基点上的再出发

一、《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基本定义高度简略

同以往各版考试大纲相比,2014版《大纲》对申论所做的基本定义十分简略,仅在首句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与以往的《大纲》表述明显不同,篇幅高度精简,内容高度原则化、概念化,很难从中得出具体信息。这一基本定义只有与下文的测查要素及其说明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对申论的新定义、对报考者的新要求。

(二)试卷结构首次明确

随后,《大纲》对申论的试卷结构作了说明:“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国考《大纲》第一次对试卷结构做出明确规定,而新版《大纲》中的这种表述,与历年申论考试试卷的实际结构基本相符。

(三)不同级别分卷考试

《大纲》申论部分的第三层,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信息:省级以上将与市地以下分卷考试,“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我们知道,过去历次部级申论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职位是同卷的,试卷相同、试题不同,有些试题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做哪几道试题,与报考者自身准备报考的职位密切相关,有些题是副省级考生做的,其他考生不能做;有些题是市地级以下考生做的,副省级以上考生无须做,尽管部分试题不同,但卷子还是同一张卷子。而2014年《大纲》明确规定,将按照职位等级,分别设置两类试卷,意味着报考不同层次职位的考生,同科不同卷,所面对的申论试卷是不同的;报考中直机关公务员的主体——市地级以下职位的考生将不会在同一张试卷上看到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这对集中精力作答、防止超范围作答是有利的。这点试卷设置上的重要变化,值得报考者和研究者关注。

(四)测查要素重大调整

最后,《大纲》申论部分以主要篇幅介绍了省级以上、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的不同测查要素,每一类职位的测查要素都是4项,但具体要素的内容却有所不同,表述上也各有侧重。

在4项测查要素中,省级与市级以下基本相同的3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表述是常规性的,与以往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调整,前者增加了“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等新语句,后者增加了“指定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等新语句,分别体现出考试组织者对应考者适应机关工作能力的新要求。同时,不同层次考试的测查能力具体说明也有重要差别,如“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两项要求,只针对省级职位考生,市级以下考生则没有。

省级与市级以下申论考试测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1项:省级测查综合分析能力,市(地)级以下测查贯彻执行能力。这表明招考职位的级别不同,测查的重点也不同,报考者所具备的能力要与其职位级别相匹配,省级以上侧重考查分析能力,更强调分析的主动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与实际工作中高级领导者驾驭全局能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市级以下侧重考查贯彻执行能力,这也是由较低层职位人员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位置、在处理问题上所站的高度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专家认为,2014版大纲对申论的界定出现了以下几点本质变化:

对考试的重新审视。不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反观自身的发展,在新一年的考试中更加重视从考试的目的出发,重在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各项基本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各项工作。

考试规则的细化。详细规定了申论考试的各项基本形式和要求,是申论考试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最大体现。

对考生的重视。内容的大大扩充,使考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申论考试的各项要求,是对考生地位重视的体现,同时也表明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公开的力度。

二、更加明确的测查要素、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介绍部份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两类考试的不同能力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以往相比,申论考试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具体如下表:

从以上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类考试的区别,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对能力的测查要求,是与考生报考的职位相对应的,从字面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能力要求显然要比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高出一个层次。从大纲的文字表述中,我们也可以对命题思路进行一些分析。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应为考生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从阅读理解能力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对阅读理解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且要求考生理解材料的含义。比较而言,“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的难度明显降低。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试题中可能事实类材料所占比例可能更大一些,这对考生的概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要求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要求的是贯彻执行能力,这是与报考职位工作性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能力要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大多是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制订政策时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各方的利益需求,全面、协调性强是其重要的工作特点。因此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大纲中看,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是考生在备考中需要锻炼的能力。对于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评价是以往考试中出现较少的考查方式,现在不可忽略,极有可能出现在考试当中。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而言,需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在做答中不能违背其根本原则。

行测大纲范文篇10

2014年国考大纲对申论的新定义:固有基点上的再出发

一、《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基本定义高度简略

同以往各版考试大纲相比,2014版《大纲》对申论所做的基本定义十分简略,仅在首句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与以往的《大纲》表述明显不同,篇幅高度精简,内容高度原则化、概念化,很难从中得出具体信息。这一基本定义只有与下文的测查要素及其说明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对申论的新定义、对报考者的新要求。

(二)试卷结构首次明确

随后,《大纲》对申论的试卷结构作了说明:“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国考《大纲》第一次对试卷结构做出明确规定,而新版《大纲》中的这种表述,与历年申论考试试卷的实际结构基本相符。

(三)不同级别分卷考试

《大纲》申论部分的第三层,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信息:省级以上将与市地以下分卷考试,“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我们知道,过去历次部级申论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职位是同卷的,试卷相同、试题不同,有些试题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做哪几道试题,与报考者自身准备报考的职位密切相关,有些题是副省级考生做的,其他考生不能做;有些题是市地级以下考生做的,副省级以上考生无须做,尽管部分试题不同,但卷子还是同一张卷子。而2014年《大纲》明确规定,将按照职位等级,分别设置两类试卷,意味着报考不同层次职位的考生,同科不同卷,所面对的申论试卷是不同的;报考中直机关公务员的主体——市地级以下职位的考生将不会在同一张试卷上看到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这对集中精力作答、防止超范围作答是有利的。这点试卷设置上的重要变化,值得报考者和研究者关注。

(四)测查要素重大调整

最后,《大纲》申论部分以主要篇幅介绍了省级以上、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的不同测查要素,每一类职位的测查要素都是4项,但具体要素的内容却有所不同,表述上也各有侧重。

在4项测查要素中,省级与市级以下基本相同的3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表述是常规性的,与以往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调整,前者增加了“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等新语句,后者增加了“指定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等新语句,分别体现出考试组织者对应考者适应机关工作能力的新要求。同时,不同层次考试的测查能力具体说明也有重要差别,如“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两项要求,只针对省级职位考生,市级以下考生则没有。

省级与市级以下申论考试测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1项:省级测查综合分析能力,市(地)级以下测查贯彻执行能力。这表明招考职位的级别不同,测查的重点也不同,报考者所具备的能力要与其职位级别相匹配,省级以上侧重考查分析能力,更强调分析的主动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与实际工作中高级领导者驾驭全局能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市级以下侧重考查贯彻执行能力,这也是由较低层职位人员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位置、在处理问题上所站的高度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专家认为,2014版大纲对申论的界定出现了以下几点本质变化:

对考试的重新审视。不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反观自身的发展,在新一年的考试中更加重视从考试的目的出发,重在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各项基本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各项工作。

考试规则的细化。详细规定了申论考试的各项基本形式和要求,是申论考试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最大体现。

对考生的重视。内容的大大扩充,使考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申论考试的各项要求,是对考生地位重视的体现,同时也表明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公开的力度。

二、更加明确的测查要素、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介绍部份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两类考试的不同能力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以往相比,申论考试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具体如下表:

从以上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类考试的区别,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对能力的测查要求,是与考生报考的职位相对应的,从字面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能力要求显然要比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高出一个层次。从大纲的文字表述中,我们也可以对命题思路进行一些分析。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应为考生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从阅读理解能力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对阅读理解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且要求考生理解材料的含义。比较而言,“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的难度明显降低。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试题中可能事实类材料所占比例可能更大一些,这对考生的概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要求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要求的是贯彻执行能力,这是与报考职位工作性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能力要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大多是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制订政策时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各方的利益需求,全面、协调性强是其重要的工作特点。因此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大纲中看,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是考生在备考中需要锻炼的能力。对于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评价是以往考试中出现较少的考查方式,现在不可忽略,极有可能出现在考试当中。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而言,需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在做答中不能违背其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