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7:21:00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范文篇1

(一)《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21世纪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合作恰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是21世纪基本的时代精神,21世纪讲求团队的协作和共赢,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当然教师也包括在内。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决策者,对于班级的管理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合作模式”最能体现民主精神,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身份的转换,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将最能体现民主意识的结果或建议传达给教师,由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做出评判,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对班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二)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效率的需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即使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也难得偷闲,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发动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物中挣脱出来以思考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学生的其他发展兴趣。班级的自我管理有利于相关规定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广泛实施后,学校生源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惯不够理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育的难度较以往更大。从学校及班级的现状迫使教学者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借鉴他人的做法,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究

以某中学为例,高二文理分科后,学校给文理科班级按分数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培优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其中培优班和重点班文理各一个,平行班四个,四个平行班的男、女生的比例及平均分都几乎一样。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新分到班上的学生情况:在原班担任过什么职位,有什么特长,性格怎么样等。之后按了解的情况进行编排座位。刚开始编排座位时,先根据学生各自的异同点将全班分成八组,分组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女生则侧重形象思维,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可以共同进步;二是学生性格搭配要能够相互补充。尽量将性格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在各个小组中,可以促使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三是偏科问题要注意协调好。在分组时教学者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同一个小组内,让各科都有带头人,避免小组成员都偏向某一学科,要将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精准的分组可以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权利及义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并且可以与学生之间友好融洽地相处,可以真正体会到做班主任的快乐,学生更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里面也是一片生机和活力,不再是死气沉沉。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好处,比如,在学习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对于学习的压力和畏惧感消除,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等。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他们有了集体荣辱观,有了协作的精神,他们也会去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学会倾听,这样就为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小组合作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的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们分点论述。

一、科学遴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效度

基于提升学生小组学习效度的考量,教师应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科学遴选。通常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够被具备一定思考意义的问题所调动,进而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增进,同时合作欲望得以增强。考虑到开放性问题通常包括多种解题思路,问题的答案也并非唯一,因此教师可考虑遴选开放性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内容。考虑到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思路通常欠缺全面性,因此其在个人进行问题作答时会遭遇困境,基于此种情形,学生通常需要经由同其他同学的思维交流,实现对问题的破解。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观点实现交互碰撞,从而使存在争议的相关问题变得明晰,进而深化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领悟,从而彰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笔者在讲授完《春江花月夜》一课时,要求学生先对全文进行细致阅读,并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景物进行思考,诸如美景对文章作者的哲理启发是什么,文中的月亮所指为何等,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前述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前述问题的破解。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创设。

二、注重表达,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展示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有意识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够藉由语言向外界进行内心思想的阐述与表达。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因学生个体方面的差异,诸如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心理特质等,因此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之间思维与观点的交互碰撞,建立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实现知识的拓展,使其体悟到思维交流的快慰之感。在实践中,部分教师担心学生无法有效对其所设置的问题进行作答,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因此会主动介入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交流空间被压缩,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实质上,小组合作学习乃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交流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借助思维与观点的碰撞,实现对知识的认知与领悟,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把握合作学习进度,彰显教师的指导效用

基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考虑,教室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以便在学生讨论问题的重心发生偏移时,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参与身份是指导者,而非取代学生作答的替代者。教师应注重对合作小组学习具体方式的指导,诸如任务的配置、角色的分担、学生之间提问的注意事项等,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当某一小组成员遇到问题瓶颈无法突破时,教师应适时的介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瓶颈限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四、注重合作中的科学评价

学习过程中,评价环节不可或缺。而科学的评价更是培养学生信心、促进学生发展、推动课改积极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以学习小组成员整体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注重对个体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习小组个体成员的评价,更注重对合作学习小组集体成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也着重于评价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整体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个体的评价,着重评价个体学生的合作态度、学习的进步状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活动中来,进行自我评价评、小组之间互评、及全班各个学习小组的互评,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的优势。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要以正面激励为主,使每个学习主体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科学遴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效度、注重表达,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展示、注重把握合作学习进度,彰显教师的指导效用、注重合作中的科学评价四个方面就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探讨。更多的小组合作的方法还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利用,以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鉴、毛建梅.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2010(08).

小组合作范文篇3

1.1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在小组内多名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中获得独立的感觉,帮助学生逐渐脱离对家长、教师的学习依赖性、生活依赖性.帮助学生长大,帮助学生从不独立到独立。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上教师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许多学生站到黑板前面板书演讲,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尤其对于一些心理素质不好、内向的学生更为有效。经过在高效课堂中日积月累经常性的锻炼,学生的胆子逐渐大起来,心理逐渐坚强起来,以后在公共场合也不会胆怯,从而会鼓足勇气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2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沟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沟通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学会和谐沟通是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的小组建设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了平台、群学互动结对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氛围。

1.3可以教会学生拥有更多的宽容。

学会宽容,学会接纳,世界才能成为美好的世界。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里的小组建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势必会产生矛盾与分歧,学生之间经常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每一个人都树立团队精神,学会谦让,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求同存异,就会拥有更多的宽容和宽阔的胸襟。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具体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具体流程为:备课———编写导学案———(发导学案)学生课下自学预习———课前准备———课堂复习———课堂小展示———课堂大展示———课堂检测。

2.1备课环节。

教师要把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备课的重心从研究教学内容、教的方法向重点研究学生学的方法转变,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投入更多精力。加强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具体要求:第一,备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再创造。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建构教材。第二,备课要从学生出发,预料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哪些知识点可能是学生的思维误区,教师就要在这些知识点上多下工夫。第三,备探究的问题。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2编写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导学稿的内容一般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学内容;展示内容即探究的问题部分;检测内容;拓展内容等。编写人由备课组长在2到3周前,将内容详细分工到具体人员,然后在上课前2周集体备课前交备课组长审核,再在集体备课的时候集中大家的智慧对编完的导学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达到使其更加完善的目的。

2.3分发导学案学生课下自学预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下的学生自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小组讨论中去。在自学过程中有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材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求老师做好自学评价,以评促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适时点拨指导。

2.4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时,教师要在上课前全收或者部分收学生自学后的导学案,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批改完上课前要发下去。各小组长检查物资准备:双色笔、课本、导学稿、记录本、文具等。教师在预备铃响的时候,就要到教室,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5课堂复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复习环节,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给出问题,每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也可以用导学案的形式印发,期间教师也可以进行作业讲评。时间大约3—5分钟。

2.6课堂小展示和大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小组长组织“;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自学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出来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展示阶段的时间一般安排30到35分钟。小展示时,小组长负责导入语、连接语、询问语和进行补充。

2.7课堂检测。

小组合作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物理实验;实效性

初中物理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气氛,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实验教学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

一、借助合作讨论,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合作讨论,以便找出最科学的操作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能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用法及操作方式,并且还能了解实验中各种物品的连接方法。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怎样绘制电路图、怎样连接电路、怎样控制电流、怎样接入电流表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绘制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电路图。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明确怎样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怎样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头脑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知道实验的过程及方法。借助合作交流与沟通,学生就会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最终扎实地掌握测量电阻的有效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借助合作操作,明显提高实验科学性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操作,才能让他们掌握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才能让他们把实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自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会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给实验活动出谋划策,可以使得实验操作科学性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各个小组先尝试对实验电路图进行绘制,然后在电路图的指导下将电流表、开关、电阻、电池等实验器材用导线合理地连接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完成连接环节之后,会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者存在反向偏转情况,这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之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扎实掌握各个操作步骤的规范形式,最终明显提高物理实验的科学性。

三、借助合作探究,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角看待实验现象,因而可能出现偏差。如果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现象进行共同观察的话,就会从多个角度获得认知,更为全面地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观察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客观理解。例如,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如果开关闭合或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灯泡就不会发亮,并且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没有示数。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很多学生都存在疑问与困惑。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看法与观点,分析出现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根本原因是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接反了。鉴于此,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变实验操作方式,再次细致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各种实验现象的本质有了更为精准的掌握。

四、借助合作总结,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实验原理是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总结之后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各种物理原理有更为准确的掌握,教师就要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析、合作交流,借助相互沟通的方式不断完善自身认识,逐渐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实验现象中的物理知识,逐渐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合作总结中会明确检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在实验之前会备用一些实验器材,并认真做好实验数据的观察与记录,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科学性,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晓谱.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09).

小组合作范文篇5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不完全适用于每门学科。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具有共同学习任务,明确任务分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合作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分工合作,是小组成员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个人的任务是小组整体任务的一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是人脑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构建联系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都不可能从空白学起,必定是建立在以前旧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结构的构建。[2]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构建出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知识体系。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3]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讲,注重的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综合发展。

3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好处,它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提高,但这并不是说小组合作学习就适用于所有的学习课程。在这里我把学习内容划分成2个种类,第一种是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种是采用和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的。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3.1从数的认识中谈分组原则: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数学的第一步,这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分组,在分组的时候我采用了一个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之所以采用这个原则,是为了保证每一组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的学习任务,毕竟老师不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但是为什么又要求组内异质呢?这是为了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都有事情可做,通俗的讲,就是让聪明的孩子进行任务的分配,让平常一点的孩子进行具体任务的完成。这里可能有的学着会认为学生应该一视同仁,觉得我这个老师的教学理念有问题。在这里说明一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正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能力是有差别的这个事实,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进行一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比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学会所有的知识,老师给了100分的课堂评价,而有的学生只能学会1-5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有的学生能掌握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减法,这些学生老师在给课堂评价分数的时候应该是40分?50分?不及格?都错了,同样应该是100分,有人说这样的课堂评价分数还有意义吗?所有的学生都是100分。这里提出我的另一个观点,课堂评价分只有0分和100分,虽然说的有点极端,但这正是我的想法,下面说下理由,首先,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他做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那他掌握1-5这5个数字并且学会5以内的加减法就会很轻松,如果学生能力较差,那他能认识1-5这5个数字的时候,跟那个既能认知1-5这5个数字又能学会5以内加减法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是一样的,他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是他最大努力的结果了,我凭什么不给他100分。要知道所有的学生都用了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精力进行了相同内容的学习,能掌握多少是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结果。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虽然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精力同样的学习内容,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玩耍导致他没有学到自己应该学会的内容呢?这就是我把课堂评价分数设置为0分和100分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我会给他们0分,我的100分是对认真努力学习学生的一种表扬,而0分则是对上课贪玩不好好学习学生的告诫。

3.2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并在课堂上举办了一次竞速比赛。游戏背景和游戏道具:学生有很多学习文具和娱乐道具,比如笔筒,文具盒,足球,手帕纸盒。墨水盒,水杯,甚至还有健力宝,肥皂等很多小物品,我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胡乱放在一堆,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游戏的道具。游戏规则:游戏中,小组的5个成员要把这对乱七八糟的小物品放置到教室前面名字的大箱子里,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最后哪个小组速度快,哪个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成员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作为裁判,在讲台上进行计时,现在同学们有3分钟的时间进行作战计划的交流,现在3分钟倒计时开始”。我按下秒表之后走下讲台巡视,听学生们讨论的作战方案,我发现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这时候会主动积极的出谋划策,平时人缘好的学生会进行任务的分配,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会受到其它同学的鼓励,让他选择一种类型的物品搬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于教师而言,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图形,了解图形,让学生在回家后能自信的指着足球对爸爸妈妈说,“这是球形,我还知道咱家的茶几是长方体,我睡的床也是长方体。”从上面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入日常生活元素,以玩游戏,讲故事,画图画等各种方式把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4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学生的基础。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理论出发,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作者:黄春英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青口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作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1-42.

小组合作范文篇6

一、常见问题

1.小组成员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缺乏必要的训练。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不能做到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正确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就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问题一出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充实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目标。

4.学优生在小组中承担着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活跃的一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和主动性欠缺,往往总是落后于学优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二、问题的对策

1.理解概念

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全面正确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是,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的现象。

2.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适当讲述

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将学习什么、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量要适当,应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时间,可采用事例或图例来增加讲述的清晰度,必要时在结束前可向学生提问以确认他们理解了讲述的内容。例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Unit2Myday这一课时,我将学生分为3人一组。每个学生负责采访稿的一部分。比如,一个学生向组中的其他组员了解有关运动的信息,提问Doyoulikevolley?鄄ball?Doyoulikeswimming?等。组中的其他两名组员调查有关活动与学科的信息。提问结束后,各组合计采访稿上每一项的结果并写在黑板上。教师让学生以条形图来展示调查结果,把教材操作部分的步骤交代清楚。环节多学生记不住,就出示卡片帮助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当然,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可适当灵活调整。

3.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你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机。

4.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组合作;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完善与发展,小学音乐教学逐步向纵深方向推进,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构建现代音乐知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创新模式。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创新学习模式,对于提升学生音乐参与度和代入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探寻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创新模式,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综合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

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音乐知识一般都比较随意,由于科目地位的原因,教师也很少积极进行音乐教学创新,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交流互动中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及时整改,提升音乐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在与同学的互动中汲取其他同学的先进经验,进而提升自身综合学习效果,满足小学音乐学习需求[2]。与此同时,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减小学生对于传统音乐学习的抵触情绪,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避免音乐课堂散漫的现象出现,同时能够提升教学指导效率,在开展小学音乐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提升教学指导效果,也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助于构建现代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既是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实现综合教育目标,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之前,必须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前提与关键,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首要特点,由于学生思想不断丰富与多元,传统教育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当前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个性愈发鲜明,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表达欲望和展示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如何在稳定的课堂秩序内激活学生个性,引导学生释放个性,是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思想创新的积极意义,固守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注重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作用,导致音乐课堂整体模式趋于老旧,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基于此,要想提升小学音乐综合教学效果,必须从教育理念入手,革新教育思想,融入现代教育血液,进而实现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目标[3]。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注重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与优势,必须坚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小学音乐的乐趣,提升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升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合作模式,通过不同种模式的有机组合,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新鲜感,同时要针对小学音乐知识的具体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模式,避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沦为走过场的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科学搭配。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上,教师要突出科学性原则,从课程设计、模式实施、学结等环节入手,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升教学实效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在教学改革与小组合作教学创新中受益,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达到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三)要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角。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第一角色作用。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创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课堂体系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导整个音乐学习过程,提高综合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理念和模式入手,寻求有效的教学创新模式,通过创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体系中,深入感知音乐知识内涵,实现知识的理解与体会,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切实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薇,刘友娴.基于多元智能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师道•教研,2018,11:105.

[2]庄端霞.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J].北方音乐,2018,17:134.

小组合作范文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初中历史;高效教学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激发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高效学习。因此,笔者对初中历史高效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指出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价值所在,其次指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见解,为广大教育同人带来一些启迪,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当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控者”变成“引导者”,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之中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爱上历史学习。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小组合作模式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辅助者,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合作交流,既能够不断完善彼此的学习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产生头脑风暴,不断优化学习方式和技巧,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水涨船高”,教学成绩将会有明显提升。此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缓解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隔阂感,将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历史高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创建小组

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也就是说需要合理创建小组。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和把握,然后在了解本班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前提之下,对学生的成长状态、心理状况、学习成绩等进行充分掌握,科学合理地创建小组。一般来说,初中历史教学中创建的小组为4人左右,最多可以是6个人一组。如果小组成员过少的话无法进行合作交流,突显不出小组合作的优势所在;如果小组成员过多不利于课堂管理,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可能会存在着一些障碍性问题。当分好组之后,需要在小组中确立小组长,教师可以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民主投票选举,从本组中选出大家都比较认可的一个人当组长。小组长的确立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意愿,但是也不能完全依照学生的想法,还需要教师考虑组长的学习成绩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确立。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的学习状况应当是比较均衡的,不能过于两极分化。例如,笔者在讲授《北宋的政治》一课时,笔者以6个人为一组的方式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的学习状况和具体情况基本差不多,一组中既有学习成绩较好的,也有学习成绩相对较低的。在选取小组长的时候,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投票选举,大致上每个小组选择出来的小组长都是历史成绩比较优异的,但是有个别小组选择出来的小组长能力有所欠缺,可能无法带领组员进行议题讨论和历史问题的解决,所以笔者进行了干预,让该组同学进行重新选举。只有“领头羊”选的好,才能“水涨船高”,带领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二)明确“导航”目标,设计教学任务

在确立小组和小组成员之后,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所以还需要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引导,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合作交流。在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需要具有针对性,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小组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没有设置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学生虽然进行了小组讨论,但是整体的学习状态比较散漫,没有围绕课堂的中心内容,学习效果较差。例如,在学习完“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发展”的相关内容之后,提出“对比汉朝与唐朝兴盛的原因”这一问题。这样的小组学习任务很明确,学生可以对于唐朝与汉朝兴盛原因进行对比,找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兴盛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巩固了新的知识。第二,设计小组任务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学习比较枯燥无味,因为历史学习是对以往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等,不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小组活动的开展效果也并不是很好。针对此现象,笔者在设计小组任务的时候融入趣味性,借助学生的兴趣来优化课堂,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例如,鼓励小组进行讨论,想一想利用怎样的方法可以快速记忆各个朝代的更替顺序。第三,设计小组任务还需要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强调教育要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不能只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中的刻板知识,要让学生在课本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知识视野,扩充知识量。例如,可以借助时事政治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讨论当下比较火热的时事问题,然后联系历史知识进行解析。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带来开放性的讨论,便于学生参与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维持课堂正常进行

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过于放纵,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维持课堂纪律,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在应用历史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时候,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难以管控,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状态不佳。所以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维护课堂教学的秩序。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小组长,让小组长发挥其组织作用,保障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教学中,鼓励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与影响。首先,引导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逐条合作探讨。在小组中,小组成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例如,除了小组长以外还需要有监督员和记录员,还有概括总结员等,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作用。在开展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参与到其中,巡视课堂纪律,随机抽查小组的讨论情况,可以监督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当小组讨论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教师可以主动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尺度”,既不能过多的干预,还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掌握这一“尺度”。

(四)设置评价环节,重视合作成果的反馈

除了以上策略之外,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重视评价环节的设置,以便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设计一个“完美结局”。评价环节是整个课堂当中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环,但其实,评价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能够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更为科学地调整、完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逐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第二,帮助教师设定相应的教学标准。让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让评价环节更加优化,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合理;第三,能够助力教师全面地审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让教师明确知晓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可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相应的目标,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一目了然,方便教师及时做出调整;第四,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准确反映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情况,方便教师今后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借助相应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参与率。因此,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历史教学之时,除了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之间彼此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合作的成果反馈。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以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活动当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并能够借助自己和团体的力量分析、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合理创建小组,设计教学任务;保证教学任务的针对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小组合作教学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小组合作模式的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仍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笔者在研究本论文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希望广大教育同人能够加以斧正。当然,还需要不断优化初中历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有效激发,希望可以为历史教学带来新活力,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彩霞.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9(29):105.

小组合作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教学对策

一、前言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和交流合作,促进学生高效率的研究学习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目前这种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也很大。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实际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去予以解决。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合作教学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小组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互相学习,学会表现自己和与其他人对具体问题的交流与探究。但是大多数老师都发现这种倾向度更高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究发现,学生一开始不能马上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彼此之间的交流很少,依然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想象中的各抒己见,然后讨论的热火朝天的场景。其次,部分教师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没有了发现问题的空间,只是就问题而进行讨论,是把这种讨论作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而不是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失去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在讨论之前也没有充分的思考与准备,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小组长是否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长,来管理、督促组内成员。小组长在小组内起重要作用,对组内分工、协调帮助其他学生等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而且老师可以直接从小组长那里了解到整个小组的状况,有利于老师工作的展开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不同的学生收获是不同的。对于组长来说,他们往往主导着整个小组的工作,他们有更多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整个课堂成为了这些优秀的学生的舞台。但是成绩差的同学常常就会显得被动,这些同学虽然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一些问题的讨论但是缺乏表现的空间和激发更深刻的引导。故而,使得优秀的同学更加的优秀,而学习差一点的同学进步的更慢。

3.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在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极少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讨论中,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与调动,缺乏对实际出现问题掌控,降低了预期的效果。然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更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地参与进去,发现这种模式的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就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调节。

三、对策

1.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但也要有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种学习模式的程序,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去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一起整合和总结提出的观点,最后得出小组内的成果。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比单单给学生空间去讨论更重要,然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进而积极鼓励每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地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2.培养更优秀的小组长。老师选择小组长时,既要看重学生的成绩,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责任感。小组长首先要做好的是协调保持小组内部的团结。其次要对老师布置下的任务积极的践行,同时督促、监督组员都参与进来,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发言时,尽量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让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舞台。采取优秀带动稍差的学生,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作为榜样先发言,然后再鼓励差一点的同学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小组长更要作好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媒介作用,当小组内部出现矛盾时,及时主动地报告给老师,使问题得到解决。

3.定期地对老师进行培训,加强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在小学教育中老师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这种合作教学的新模式下,老师教学方式与自身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故而,改变老师的传统观念,提高老师教学能力刻不容缓。通过定期培训,可以让老师对这个新的教学模式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切实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老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去,在学生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和自己的意见,而不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待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老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展望

小组合作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光明的前景,可以真正地加强对学生协作、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实际的问题,其中既有老师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根本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去确保小学数学新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超盛.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规划探究.教师.2014年30期

小组合作范文篇10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重点

(一)分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安排学习任务是小组学习的重要步骤,也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先提条件。“好的开头便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对于小组学习而言,安排什么样的任务、怎样安排任务、如何评价任务完成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设置小组学习任务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布置一些启发性较强、便于直接引导的富有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组内交流与思考,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安排好学习任务后,便将时间教给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让每个学生根据分工进入到角色当中,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该任务属于自己的看法,供大家交流和借鉴,形成大家共同的学习成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内自由讨论期间,老师需要加强组间的巡视,确保每个小组讨论的方向与氛围是正确的、积极的,确保教学目标与小组任务能够成功得以完成,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以及学习能力。

(三)小组间交流与思考,共享学习方法与成果

小组内的任务完成结束之后,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属于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分享在交流与思考过程中的感悟与学到的技巧,提出在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让大家帮忙解决,最终在全班范围内共享学习成果,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与交流能力。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一)学生学习独立性下降,产生依赖心理

小组学习可以产生“共生效应”,提升学习的效率,而小学学生的自制力还尚未养成,因此在尝试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对于独立学生的兴趣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产生依赖心理,经常会不自觉的向学习较好的同学求助,久而久之甚至会步入“抄袭”的错误道路,不利于个人今后学习道路的成长与进步。

(二)小组内意见难统一,产生沟通障碍与矛盾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对于问题的看法与意见都不尽相同,且小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还尚未完全接触,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导致小组学习进程难以进行,甚至大打出手破坏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小组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良好同学关系的培养。

(三)小组学习偏离正确导向,流于形式或重于热闹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问题之外的话题吸引,导致讨论的方向产生偏离,看似讨论得很热闹,但离小组学习的目标却相去甚远,让小组学习模式陷入误区,无法有效实现小组学习模式的既定目标,完成教学目的。

三、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小组合作学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加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运用小组学习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由于学生受到年龄与智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容易在其中产生分歧或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方向性和有效性,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小学学生多元智力的培养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应结合多元智力角度培养的理论,开发学生综合智力的运用,而非单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培养自觉主动积极学习的习惯。同时,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相关情景,可以是游戏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式的,最终只要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即可,以此逐渐形成启发式引导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发展。

总而言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小学数学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绝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判断和选择,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作者:王新爱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