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7:20:09

小学德育

小学德育范文篇1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等高尚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知道我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文明,了解我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热爱和平等传统美德,培养热爱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先进人物学习,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助人为乐、与各族少年儿童、外国小朋友友好相处。

四、热爱集体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公民的义务;初步懂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离不开文化科学知识,从小把自己的学习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理想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勤学好问、刻苦努力、专心踏实、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在少先队组织里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行使少先队员的权利,学习过民主生活。知道国家有法律;法律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公民要知法、守法,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中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

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教育学生要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惜时守信、认真负责、自尊自爱、积极进取。

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初步学习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实施途径

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各科教学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任课教师要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段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为。

其它各科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教学大纲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感染、陶冶作用,使学生受到教育。

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历史教学最易于具体、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的一些重大成就和对人类的杰出贡献;知道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野蛮侵略我国的主要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受欺凌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捍卫中华的重大斗争和一些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事迹;知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英勇奋斗的主要史实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教育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地理常识教学易于具体、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建设成就,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主要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初步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人口数量和发展状况;初步懂得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一律平等,要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自然常识教学要在讲授自然常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及能力。

音乐、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体育教学要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劳动教学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劳动习惯。

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

校级教育是由学校组织的,结合学校实际,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教育工作。学校校长和有关负责人是校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认真贯彻本《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和每天升降国旗,时事政策教育,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全校性传统教育活动,定期举行主题校会等制度;要开辟教育陈列室,悬挂中国、世界地图和中外名人画像,并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班级教育是向全班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全面了解学生、组织培养班集体,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其它各科教师也要给予积极配合。

学校和班级要积极组织丰富多采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要依靠校内外的力量,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要通过参观、访问、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还应重视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影视、文娱节目等,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种不良影响。

三、少先队教育

少先队教育要按照队章的要求,加强队的组织教育,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要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采的活动来进行。少先队工作要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工作的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家长教育和校外教育

实施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育要求,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校外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扩展。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和少年宫(家)、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纪念馆、业余体校等校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这些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学校和教师还应重视与革命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企业家等建立联系,发挥他们对学生的榜样教育作用。还要争取关心下一代协会和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街道、乡镇等单位的支持,开辟教育活动场所,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倡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新风尚。

教育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遵照国家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要热爱学生,以对祖国未来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爱护并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对缺点较多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亲近和帮助他们,切忌偏见和偏爱。要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日常行为表现;了解社会和家庭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加强针对性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和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要给他们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防止成人化;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因材施教,避免一般化。

四、坚持正面教育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标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坚持以表扬为主;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批评并指出努力方向,但要注意防止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五、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正面灌输,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同时也要相应提出一些合理、适度、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行为训练,引导他们在道德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手段。良好的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者要重视培养学生集体,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传统,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传身教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小学生模仿性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可信,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行动。

八、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时间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学校内各年级的教育要注意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各条教育途径之间要互相联系,协调一致。

学生品德评定

品德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操行评定和思想品德课两个方面。

操行评定每学期进行一次,应根据本《纲要》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经过学生个人、集体和教师(包括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评定(含校外表现),最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记入学生成绩册,通知本人和家长,并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升级、升学的依据之一。

思想品德课考核,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着重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考核成绩列入成绩册。

管理工作

一、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校长不但要精通教学业务,而且要熟悉德育规律。要把学校德育状况作为考核校长工作的重要方面。学校在校长领导下,还要有人具体管理德育工作。校长要充分发挥德育骨干力量的作用,领导协调校内各条教育途径的工作,指导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指导家庭教育,争取社会有关力量的支持。

二、小学学区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团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切实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共青团和工会的组织作用。

三、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德育工作。学校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分别列入教职员工岗位职责范围内,并作为评估教师工作、评聘教师职务、表彰奖励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小学党支部书记、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建立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水平。

五、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德育管理制度。每学期都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检查、有总结,及时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纲要》实施

本《纲要》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一、从实际出发。鉴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也可对《纲要》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进行分解,使之成为适合于不同年级段,各有侧重的系列,并可补充一些乡土教育内容。学生品德评定的办法,各地可继续实验。

二、加强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类小学实施《纲要》进行分类指导,确定专人负责,并把工作重点放在端正教育思想,培训骨干,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总结交流经验等方面。

三、列入评估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实施《纲要》的情况列入评估学校、考查教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之一。成绩突出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和教研员可评为高级教师,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可获人民教师奖章。

小学德育范文篇2

一、当下我国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单一。在当前小学德育中,普遍是通过开设品德课程的方式来进行,无法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并且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普遍是采用榜样的方式,或者理论引导、自我教育等方式。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愿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是课外娱乐活动等形式来学习德育文化,但当前教师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认识不足,对于德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死板,使品德教育仅存在于理论层面,无法达到知行合一。(二)德育环境不理想。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一些比较负面的或者是不健康的信息在网上大量传播,导致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产生了误解。并且当前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溺爱,很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不懂得礼貌待人,并且许多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品质培养往往忽略。另外,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对于德育的重视度也不够,过多地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往往一带而过。(三)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当前小学教学工作者,普遍存在自身道德素质不高、工作热情缺失、道德教育能力水平较低的情况,这对于小学开展德育工作而言是一大阻碍,不能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于自身的责任义务认识度不够,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并不重视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德育的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德育对于我国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之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深化发展。所以,小学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要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组织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二)小学教师教学素质有待提升。对于当前的小学师资队伍而言,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仍有待提升,一些教师对于自身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认识不足。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概念知识死记硬背,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并不关注。并且许多教师仍然对学生采用诸如罚站、罚抄写、面壁思过等方式纠正学生犯的一些错误,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百害而无一益。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言传身教,要切实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所以,当前应当针对小学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培训,提升一个层次。(三)改变教育方式。德育应当融入小学教育的各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情境教学方式来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比如: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德育方面的演讲比赛之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栏进行德育宣传。(四)多与家长沟通。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不仅是局限于课堂或者是课余活动,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也应该在家庭氛围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络,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相互融合的德育大环境,促进学生加深对德育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开展德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优秀的个人品质都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德育的开展势在必行,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广泛重视。小学教育者要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当前学校对德育教学的教学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计划,努力提升教学者个人素质水平,为德育的顺利开展打基础。

作者:王燕芳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联合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范文篇3

[关键词]德育;基础性;评价

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要重视合理性,这也是教育工作规范性的表现。当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缺少政策制度与规范性的因素,在这里面我们还可以从规范性的角度来分析德育工作的合理性,因为制度的出台是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理智性的,并与我国现在的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联系,当今的社会风气日益功利化,导致现行制度也发生了改变,甚至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也就是说现代的小学教育已经出现了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通过对个体道德教育塑造成功的典范进行鼓励和奖励的激励机制,这是一种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附合个体道德的行为来实现道德的行为,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成果,实现科学的教育评价的体系。从我国现今的德育评价来看,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还是积极的,但是德育工作中从让孩子们一直做一个乖孩子、乖娃娃、小红花、小红旗、好孩子,到包含各种奖励在内的激励成为让小学生停留在光环下的一个成形的外界环境。从激励的角度来看,这种积极的评价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其存在的市场的,因此,学生在社会道德环境认可的前提下,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行为榜样。但是我们发现,当人们一直处于一个积极的没有批评的空间里,一个人在道德上就容易出现因果倒置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在批评中加入适当的激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思想上也会更加要求进步。从这一角度完成激励的人不会成为原来那种基于道德产物下的楷模小学生,而是遵循着自然规律而形成的道德素养,这种方式将成为更成功和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也不能否认在现实中,使用这种方式也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小学生的时候,要能够积极地暗示学生其中积极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在德育过程中需要表现出来的适度的激励机制。

二、完成意识形态领域的适度化

因为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中出现了过度表扬学生的趋势,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完全意义上的人的理论,使人性价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都发挥优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要保证自己的教育角度能对学生施加足够的影响,从而让小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权力,这种粗暴的道德教育掠夺使学生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无法实现真正的意识与行为上的统一,教育机构可以在教育者认清当前的道德教育的前提下形成意识形态的教育,例如:当前小学生的一种进步的表现就是加入少先队,这是一种对现代的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与顺从,也是一种人们从众心理的表现,但是经过多年,这种教育的顺从性,使这种意识形态教育表现得非常成功和根深蒂固。也正因如此,一些无意识加入或不想加入少先队的小学生就被孤立了起来。

三、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现在很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分数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砝码,要克服这些以为教学是硬道理的思想,将德育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不能只看升学率,育人的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加强德育,让正确的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德育理念,让德育与智力教育都走上正轨,学校在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分数,学生的思想才是决定他们一生走向的重要砝码。因此,理顺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要建立健全德育教学制度,由专人负责,形成共同管理的良好的局面。同时建立健全小学校园内的德育工作例会、学生管理、表彰奖励等制度,打造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只有德育教师队伍成型了,学生的思想觉悟才能提高。德育的一部分是普法工作,因此学校可以请一些法律工作者作为辅导员或志愿者,帮助小学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德纪意识,使他们的健康成长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9).

小学德育范文篇4

在传统教育中育人

坚持开展“三会”(晨会、班会、队会)一话(国旗下的讲话)。笔者有幸参加过实验一小的升旗仪式,那壮观的场面,那动人的情景,至今仍在脑海里回荡,久久难忘:雄壮的国歌声中,2500多名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小学生,排着整齐的方阵,高举右手,庄严地向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行队礼;2500多条红领巾象2500多簇火苗在他们胸前跳跃,燃烧。这样的升旗活动在麻城一小坚持了13年,庄严的场面、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树立起热爱社会主义、坚信党的信念,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一小少先队有三大工程、六大基地,即红领巾储蓄工程、扶残助残工程。希望工程;革命传统基地、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交通法规教育基地、少年军校、法制教育基地、双学双优基地等。

学校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育人活动。

实验班学生徐莲腿有残疾,上学不便,同学袁先莉主动背着她上学、回家,几年来风雨无阻,班上同学得知徐莲家庭非常困难,家中仅靠一个老奶奶拾废纸维持生活,全班同学自觉行动起来,同学们纷纷将各自拾的废纸积存起来,每星期送一次给徐莲家,一直扶持到徐莲读完初中。1989年,湖北省残联发文,授予该班“抚残助残小工程集体奖”,袁先莉还被省政府、省军区、省民政厅、省教委四家联合评为“扶残助残小模范”。

在“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中,实小学生积极捐款捐物,几年来,学生先后向“希望工程联谊单位”----木子店镇小学,捐款2500多元、衣服1200多件,学习用品5000余件,号鼓队设备一套,合人民币15000余元,扶助了近30名失学少年重返校园。

麻城是一块浸透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学校利用老区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987年以来,一小聘请南下干部、50年代麻城老县长李继尧等任校外专职辅导员。结合形势坚持每学期5次在麻城市烈士陵园,鄂豫皖黄麻起义烈士纪念碑等地向师生宣讲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事迹;同时组织学生到京九铁路麻城火车站、湖北汽门厂等单位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定期开展国情教育,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国情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在开展传统教育的同时,实验一小还十分注重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学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学校十年如一日坚持“3·5”植树活动;在“双学双优”活动中,同学们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擦洗护栏;有的还在交通警察叔叔的指导下,学做小交通民警,帮助维持交通秩序;许多学生还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上一些日常用品,到福利院、光荣院、军烈属家送温暖……在实践活动中,学校少先队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文明新风”、“学徐洪钢,争做优秀小市民”,“学赖宁,争做红花小少年”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典型,开展学校“十佳少年”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依,做有榜样。

针对校园卫生清洁难保持,一小适时地制订了学校环境卫生管理细则,组织安排三至六年级每个中队轮流值周,负责校园卫生,使周校园变了新样。

在养成教育中成才

近几年,麻城实验一小推行了“五星升级”激励机制,抓养成教育。重点开展“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实践活功;手拉手互助活动;启明星科技活动;百花园艺术活动。

在“五自”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自学,自理能力有了提高,如今,一小低年级学生学会了整理书包、穿衣扣扣子,正确刷牙;中、高年级学生自己会叠衣叠被、还会整理教室、房间;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增强,三年级学生蒋云涛智抓小偷的事迹在麻城传为佳话。事情是这样的,1992年秋,一小请来了市法院的叔叔来校上“摸拟法庭”课,几天后,有小偷上云涛家偷东西,放学后的小云涛发现家中有贼,他并没有惊慌失措。想到法庭的叔叔讲过的抓坏人的故事,小云涛灵机一动,悄悄地将家门反锁上,并迅速到附近派出所报案,公安民警当即抓获了这个小偷。事后,公安机关表彰了蒋云涛机智勇敢抓小偷的行为。

“五自”实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在学校“自理能力对抗赛中”,到场的家长乐得合不拢嘴,认为学校把他们的“小宝贝”盘成了大器!

小学德育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生;少先队;德育活动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少年队活动作为学生接受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通过主题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他们处于思想和意识的形成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为学生的思想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在组织少先队活动时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少先队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在少先队主题活动中体会到乐趣和意义。比如,当代小学生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离先烈们的战争年代距离遥远,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没有深切的感悟,就容易导致他们缺乏爱国情怀。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民族和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1]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小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有部分学校只是组织学生进行简单参观,然后让他们写写观后感,仅仅把这件事当成一件任务来完成。这就很难使这一爱国主义主题活动的教育意义得到最大发挥。甚至在有些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有的学生在烈士陵园里追逐打闹或大声喧哗,认识不到陵园的庄严肃穆,体会不到主题活动的教育意义。这样的德育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时,需要细化教育内容。比如,对清明节前后的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参观前,先派学生代表进行英烈事迹的演讲,来唤醒学生对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件的情感认同,激发起学生对今天美好生活得来不易的感悟,从而增强小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现场活动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的英烈事迹资料,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思想的演讲比赛,深化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小学生们真正从思想和意识中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开展主题活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种文化涌入中国,其中包括了一些负面信息,给小学生带来了强大的文化冲击,影响了小学生三观的建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学校要在少年队主题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小学生深刻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积极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校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接地气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学校可组织《弟子规》《百孝篇》的手抄报及绘画活动;针对节日、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学校可以组织竞技活动等等。学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可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使小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少先队主题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三、组织家庭活动,进行尊老爱幼教育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青少年必备的一种道德品质。为了培养小学生养成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学校可以组织多样的少年队主题活动。比如,我校组织了“三个一”的家庭主题活动,即要求学生帮助家长做一做家务、给家长动手做一件礼物、与父母谈一谈心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以及父母一直以来默默付出的无私,深切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从而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的道理。学校还组织了关爱孤寡老人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关心和关爱他人,要尊老爱幼的道理,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质。

四、通过主题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对处于思想和意识形成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我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就尤为重要。因此,在少年队活动中,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主题活动,使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受到环保思想的熏陶,并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发挥主人翁意识将环境保护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学校组织了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参观污水处理厂、环境污染大调查等等主题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渐增强了环保意识,学习了环境保护的方法,并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五、总结

在德育教育中,少先队主题活动显现出了突出的优势。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使学生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具有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通过开展少先队德育主题活动,能够使小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燕.少先队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9):38-38.

[2]许小娟.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德育价值[J].教书育人,2016(19):13-13.

小学德育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德育;具身德育;任务驱动;主题活动;ETDTA理念

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与希望,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这凸显了小学德育的作用。小学德育存在形式倾向于知识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脱节、内容不符合小学生具身认知规律等问题。[1-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让小学生在德育课程中有所得、有所获,是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立足小学德育题活动的设计,在任务驱动下,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主题活动,构建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框架,在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德育变得鲜活、有趣。

一、设计理念指导

(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

但武刚认为,德育主题活动是教师根据德育的要求,将德育内容落到实际中,让小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德育并转化为行动的一种德育方式,它对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大有裨益。[4]基于德育主题活动的特点,黄扬钦阐释了德育主题活动的作用,如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等。[5]虽然研究角度不同,定义有所差异,但核心是一致的:德育主题活动的目标指向是实现德育要求,内容围绕焦点,过程强调小学生的主体参与。

(二)任务驱动教学理念

任务驱动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郭绍青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定义为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的教学任务,让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教学任务为中心点,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潜在学习欲望。[6]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在于以任务为主线,强调让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设计任务的教师在实施阶段成为活动引导者,而非主导者。

(三)具身德育理念

具身德育强调身体的意义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强调身体经验同道德认知与判断等心理过程相互嵌入和相互影响的过程,能应用于个体和群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塑造和养成中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体系。[7-9]具身德育注重实践途径,这意味着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考虑小学生个人身体与其他要素的互动,设计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方案。

二、设计原则分析

为了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具身德育为落脚点,充分开展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师还需要在设计中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任务为切入点,聚焦活动主题

主题性是德育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影响德育主题活动的重要因素。以任务为索引,突出德育活动的主题,是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主题要清晰且可以被感知,能够落到实践层面进而检验活动效果。为此,教师不能选择过于宏观、空洞的主题,如感恩父母,而是将主题细化为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主题,如在母亲节感谢母亲给予自己生命。其次,主题要关注小学生需要,高于小学生生活。身边的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生活感,让小学生深切感受到德育在生活中真实存在。最后,主题不能仅停留在实践的层面,还应引导小学生将实践案例上升为知识,促使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比如,通过“不能随手扔垃圾”主题活动,教师应升华“慎独”“严格要求自己”等方面的情感认知。

(二)强调可实施性,彰显年级差异

小学阶段是个体快速发展的阶段之一,每个学段的小学生都有独特的生理发展条件。例如,低年级小学生虽然注意力集中的时长较短,但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积累,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会逐渐延长。因此,在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个体的差异性等影响因素。针对活动对象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主题活动任务,既凸显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不至于浪费设计者的时间和精力,还能确保主题活动效果。例如,针对“感恩父母”这一主题,低年级小学生可以通过反背书包的形式,模仿母亲怀孕时的一些动作,体会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中高年级小学生则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与父母亲进行角色互换和角色扮演,深入了解父母亲的责任和辛劳。

(三)以具身互动为方式,提升主题活动参与度

互动是提高主题活动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验互动设计效果的手段。具身德育理念强调通过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开展对个体的道德教育。[7]在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忽略环境的作用,又不能夸大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设计“爱护环境”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单纯引导小学生认识到环卫工在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和他们工作辛苦程度等,是很难让小学生形成爱护环境这一理念的。根据具身德育理念的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当一天的清洁工,让小学生通过自身与环境的互动,了解活动的设计意图,能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任务,获得成长。

(四)突显趣味性与探究性,引领小学生主动参与

德育主题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均是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促使小学生朝着更优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主题活动的趣味性,引领小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避免让活动流于形式。例如,针对“爱国”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照的对比、爷爷奶奶的老故事等形式,让小学生体会到国家的变化,了解到动人的事迹,清晰地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激发爱国热情。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三、设计框架探究

(一)ETDTA理念框架

ETDTA理念是具身德育(Embodiedmoraleducation)、任务驱动(Task-Driven)、主题活动(ThemeActiviti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其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具身德育、任务驱动、主题活动三者之间相互结合,能够组成四种不同的德育理念,分别是TDTA理念、ETA理念、ETD理念及ETDTA理念。[6-9]TDTA理念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开展主题活动。教师通过有效设计主题活动,将任务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主线索开展德育工作。TDTA理念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体验,导致德育主题活动容易出现仅为了完成主题活动中的任务这一问题。ETA理念综合了主题活动和具身德育两个因素,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以小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关注点。ETA理念设计的主题活动虽然有主题,但是缺乏有效的目的指引,导致小学生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有体验、有互动,却不知道为什么完成活动,最终影响主题活动的教育效果。ETD理念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牵引,结合具身德育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互动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完成任务,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然而,ETD理念设计的主题活动没有主线的引领,各活动彼此独立存在,相关性不强,容易导致小学生孤立地看待德育活动。ETDTA理念兼具了具身德育、任务驱动、主题活动三个要素,通过任务驱动、具身德育的方式,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ETDTA理念有效地调节了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主题活动、任务驱动、具身德育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避免了三个因素在两两组合时的不足与问题,从而促使德育活动真正地走进小学生的生活,进而为小学生培育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设计过程框架

在ETDTA理念的指导下,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设计的具体逻辑如图2所示。1.以小学生为中心我国学者已普遍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10],认为活动应更加凸显小学生的中心地位,活动的实践效果、目标达成度等都有赖于小学生的参与。因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整个过程,构建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模式。2.设计考虑因素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小学生所处的教育背景。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成为个人发展的起点。教育是一个可变化的过程,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效果有突出的影响。教育还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成为下一次主题活动设计的参考和借鉴。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教育背景,发挥小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环境,包括小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主题活动是在一定场域下开展的,力求让小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知识的增长。教师要重视物理环境的创设,包括桌椅的摆放、道具的使用等,以此确保主题活动效果。此外,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德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发挥社会文化环境的宏观作用。三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先进辅助设备越来越多,教育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例如,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帮助小学生“回”到白垩纪时代,智能环境控制技术能够帮助师生构建舒适的物理环境。然而,技术的滥用有可能会喧宾夺主,让小学生沉溺于技术而忽视了活动的主题。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使用技术。四是内容。内容展现了活动的核心,呈现出活动的设计意图,是检验活动效果的维度之一。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内容。例如,针对“如何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这一设计,教师可以选择端午节的爱国、忧国情怀作为主要内容,延伸补充划龙舟过程中的团队精神等辅助内容。五是形式。活动是突出个人感悟还是彰显集体智慧,教师对这一目的要有综合的考虑。活动目的不同,活动的形式也不同。根据活动目的,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例如,针对“母亲节感恩母亲怀胎十月”这一主题活动,教师的活动设计应倾向于个人活动;针对“通过废物利用引导小学生爱护环境”这一主题活动,教师的活动设计应偏向于集体活动。六是方法。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小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为彰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思考如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参与活动。

(三)设计案例分析

德育的基本要素可划归为儿童对母亲的爱,这是儿童能够爱他人、爱人类的情感基础。在小学德育中,教师要把“儿童对母亲的爱”这一理念贯穿整个德育活动。根据每个年级小学生的差异、发展特点等,教师应开展一系列“感恩母亲”的活动,将这一主题活动贯穿小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在小学低年段,为了帮助小学生切身感受母亲怀胎十月的艰辛,教师设计了反背书包的主题任务,定于五月第二个星期五开展。五月第二个星期五这一天,从第一节课开始,小学生将书包反背在前,模仿母亲怀孕。下午最后一节课,教师组织小学生对当天的主题活动进行探讨和反思。有小学生问道:“老师,好辛苦,能不能不背了呢?书包这样背在前面很不方便。”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反馈,教师要做好开导和引导工作,如“我们反背书包是为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如果妈妈在怀你们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会怎么样的呢”。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理解母亲的养育之恩,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综上所述,根据ETDTA理念,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可以以任务为切入点,以具身互动为方式,聚焦活动主题,强调可实施性,突显趣味性与探究性,引领小学生主动参与,提升主题活动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教书育人,2009(35):34-36.

[2]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18.

[3]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9,131.

[4]但武刚.学校德育活动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23-127.

小学德育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从历史上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在哪一个时代享受教育的学生,正确的教育观都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所谓成人,即德育教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德育教育都应该是教育中永恒不变的重要主题。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很大范围开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小学在德育管理方面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分析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解决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改善现状就变得十分必要。

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带来的挑战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取得的成就,但也预示着其会给农村教育特别是德育各方面带来一系列影响。农村城镇化证明其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而物质化会给农村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并影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重构在农村生活的人们的消费观甚至是生活方式,这会让人们受到一些消极思潮的影响而改变自身淳朴的素质。另外,农村的家长收入不平衡,条件好的家长由于常年忙于自己的事情就会从物质方面补偿孩子,孩子就会有多余的钱去接触网吧等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娱乐场所,而孩子会生活在互相攀比的环境中。农村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村人们生活的成本,许多教师就会违背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跟从社会大流实行有偿补课。这一系列的改变从更加严重的程度来说,会导致人们对社会道德和一些社会规范不再重视,这样的风气也将影响到学校的德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质的环境,同时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及其出现该现状的原因分析

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表明,目前,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从大的范围来说,学生们尊重祖国标志的情况并不良好。从小的范围来说,学生对孝敬父母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甚至和父母没什么深入的交流,也很少有集体主义的精神,缺乏集体荣誉感,也缺乏责任感。还存在一个比较不好的现象就是出口成脏,很少人能做到以德报怨,大多都是被被人谩骂了就开始反击。甚至出现攀比,求名的心理,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什么都追求名牌。这些不乐观的现象来自于学校德育管理的缺失。首先就是很少制定明确的德育管理目标,在制定目标是不具体,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么目标过大过空,要么就是不利于实施。其次就是德育管理落实不到位、不全面,经常都是出现问题就管理一下,没有预防的思想,不经常给学生开有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或是讲座,这样不系统的教学难以取得成效。最后就是比起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文化发展,常常把品德课用来上主课程,这些现状都是需要重视的。出现以上现状的原因在于家庭在德育管理方面的不积极,学校管理落实不到位,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改善目前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提出的对策

(一)家庭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补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通过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另外,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多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督促孩子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等等。(二)学校应该转变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理念。俗语说,要成才先成人,学校除了教会孩子学习,让孩子具备学习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学校应该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只会学习考试的学生。(三)制定合理可行的德育管理计划。例如,建立完善的评价学生的体系,不单一的凭成绩选举“三好学生”等荣誉奖项。为了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评选“三好学生”等奖项的时候,教师不能单凭成绩决定,应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考察,综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其他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和父母的评价进行评比决定。(四)加强师资的道德修养,落实好学校德育管理。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尤其是还不具备足够的独立意识的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就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学校应该全面落实制定好的德育管理计划,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四、结语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原理,人们在满足了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之后,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我国的经济水平近年来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随着新农村建设范围的扩大,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于城市的农村教育也备受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已经被重点关注。农村小学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小学的发展将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也必定给农村小学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有助于其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锦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东莞市为例[D].广州大学,2012

小学德育范文篇8

本系列活动涉及了对活动进行了整体的策划和实施,是具有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的实施具有成功的借鉴作用,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所产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让更多的小学生完善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此次案例着重把主题深入到活动当中去,把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构建和谐大爱社会,把“中国梦”在新一代的小学生身上蔓延开来,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入学校结合新时代新背景的要求下,组织了各项活动,其中包括:校园广播主题广播稿件、国旗下演讲、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比赛、观看视频、读书会、学习心得、悬挂主题标语等其他文体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的开展,学生们互相激励、互相学习,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新时期下学生们奋勇拼搏学习的好形象,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敢于担当历史所赋予的责任。正如在海淀区某小学座谈会上讲到:“注重树德育之人,组织开展了很多活动,大家都谈到要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通过主题活动案例的举办和实施是对上述书记所传达的一种契合。这种活动案例在全国小学中也是比较多的,而且获得的成效也是较为显著的。

二、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对小学生的影响

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建设,如何深入贯彻党中央对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把握方向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如何增加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心理的健康成长,这些都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特别是在校期间,学校所担负的不仅仅向孩子输入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健全的人格修养,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所富有的历史责任是毋庸置疑的,培养少年儿童就是建设未来的中国,这是每个老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而在这个阶段,教师承担着积极引导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培养和建设,教师应该自身要以身作则,自身要成为小学生在德育方面学习成长的榜样,教师要做表率作用,教师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地把教学教德成为终身的追求方向,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要让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在学习中养成最求良好的思想品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会逐步加强,阅历的丰富使他们更加认识和了解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更加深入,更加彻底,更加明白德育在自身方面的重要影响及意义。而这个结果需要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慢慢积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的短暂和飞逝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在有限的生命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妄之菲薄,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恶性攀比,要谦虚谨慎的向同学们学习,向榜样学习,向有良好品格的人学习,要听得见去忠言逆耳的话,要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行为方式,知错能改,在学习和实践当中把握社会核心价值观。虽然小学生自身认识的深度不够,辨别能力还不强,但是只要在日常德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加这方面的普及教育,势必会使得小学生在德育主题活动中渐渐领略到其中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智慧的增加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会逐步加强。而针对学校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要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要德才兼备,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根据不同少年儿童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传授美德,在每次举办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中增加这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建设。

小学德育范文篇9

(一)重智商轻德育

很多小学德育教师在德育教学课堂上素质培养不到位,教学内容的讲授仅仅是围绕着考试而来进行的。家长也不够关注对孩子德育的培养,教育的关注点也仅仅在于考试成绩是否理想上。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二)师生互动性差

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往往存在着教师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育,但与学生交流不足的现象。单方面的说教会使得教学工作空泛无力,教学效果不佳。

(三)家庭与社会支持度不佳

目前的德育教学工作,往往存在着社会及学生家长支持力度不足的现象。如果学生只是在学校上德育课,课后缺乏良好环境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形成的话,一旦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就很容易产生迷惑、不利于正向思想观念的形成。

(四)评价手段单一

现在的德育教学工作中,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不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均缺少科学指标及具体方案。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不利于对德育课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建议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教育观

1.“人本”德育观。该德育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致力让学生人格得到良性发展。因德育课自身的综合性、复杂性,教师应当在德育课堂上尽量丰富学生体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尽快形成自主学习德育知识的习惯。

2.“生活”德育观。“生活”德育观,指的是德育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将“德育课”学习的知识实际运用出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多结合社会时事、生活现象讲授德育知识,让学生能够很快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切实提高他们思想水平。

3.“整合”德育观。为实现德育课“培养全面人格、成为遵纪守法、有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目标,教学工作中应当对德育课各项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整合课程内容、学科内容,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实效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4.“发展”德育观。接受德育教育的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飞速发展、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教师应当意识到该阶段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他们能够通过德育课的学习真正获益。而且,德育课的教学工作也应当不断与时俱进。这就是“发展性”的德育教学观念。

5.“关怀”德育观。该教育观源于西方的伦理学理论,“责任感及情感关怀”是其主要关注点,“实践性”是突出特征。教师要在德育课堂上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情育人,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体会责任感。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关怀学生情感,有利于让他们全面发展、学会关爱。

6.“生态”德育观。“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是“生态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让他们拥有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生态”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道德行为习惯,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合理分层教学目标。德育课的教育目标设定,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接受能力。具体来说,可将德育目标分为几个层次,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学。在目标分层时,应当注意:首先,将学生学习水平划分为几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情况设定教育目标;其次,注意教学目标的细化及具体落实。

2.德育内容。教学实践中,教育内容不可过于空泛、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需要。首先,教师应当从小事展开教学,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其次,德育教学应讲究“知行合一”,利于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再次,注意教学内容尊重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最后,注意德育课堂的活跃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生活实践活动。学生的个人情感、需求得到尊重,在有道德困惑的时候得到及时引导,有助于他们的快速成长。教师可注重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并对学生多加鼓励及启发,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4.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德育评价系统的建立要注意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全面性、发展性,评价手段确定注意协调好精确及模糊的关系、定性及定量的关系,评价内容要做到实践性强、详实具体及行为归因,促进学生的积极反思和不断完善。

5.营造良性德育氛围。德育课教育应当营造良好风气,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创设正向环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加强体验,形成健康正向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社会紧密合作,使整体教育环境便于学生的品格发展。

三、结论

小学德育范文篇10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开始接触世界的关键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我们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成长自己。只有我们教师对于学生们引导正确,我们的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成长自己。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我们教育提出来的新要求,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促进学生们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扬我们传统美德,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传统美德在我们当代社会重放光彩。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主要“领导者”,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更好的探究合适的管理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德育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一)班主任重视教学工作,忽视德育工作培养在应试制度下,虽然我们的教师积极根据新课程改革进行教学工作的革新,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管理中,我们的教师依然过度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只重视课堂纪律,让学生们好好地学习,却不能更好地对学生们进行德育培养,并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生们的竞争意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成绩的竞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们的德育意识提高。(二)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师生之间的沟通太少学生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我们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的学习科目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德育意识的匮乏。有的学生在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时,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不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德育教育,因为学生们的不配合,所以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原则,在学生的课下时间里为学生们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只重视学生们的知识提高,不重视学生们的德育提高,这也是不科学的。并且很多的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太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则是接纳他人和他人的行为能力低,自尊心强,控制力差加之对教师,尤其对班主任的畏惧,而故意疏远班主任,班主任又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阻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如何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促进师生良好关系形成班主任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素质的提高,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各种事物的阶段,可能会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这就进一步需要我们教师加强自身的素质,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典范。我们教师应该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将自身的优点展示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学习。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在平时的沟通中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后活动中,可以定时找几个学生去办公室交流,交流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和生活中的困惑,我们教师再进行准确的引导,帮助我们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二)协调成绩与德育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工作和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们的德育水平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既发展学生们的个人能力,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的提高,这样才真正发挥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与我们的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让我们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融入相关的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收获知识,进行德育素质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三)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增强学生自信心加强德育教育是我们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义务,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评价,我们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才能帮助我们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主动的去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学习能力和德育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从关键点入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德育素养。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