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2:24:08

小提琴

小提琴范文篇1

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发展已是比较成熟、完善。如今谈起小提琴,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停留在木提琴上,一般人学琴也都使用木提琴。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代电子音乐与小提琴这一古老的弦乐器结合成为电声小提琴,诞生仅仅几十年就因其颠覆传统的百变造型与带电子味的独特音色,被越来越多的时尚年青人所青睐,在公共演出场合中应用广泛。下文从发声原理、作品、演奏技术等方面来介绍电声小提琴。

一、电声小提琴的物理原理

在弦乐器中,有多种激发弦振动的方式,如用弓摩擦琴弦,用于提琴(大、中、小、低音提琴)、二胡等;敲击琴弦,用于钢琴、木琴;弹拨琴弦,用于吉他、三弦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乐器结构是由拉弦和共鸣箱(或共鸣板)2部分组成。我们可以将小提琴分解成拉弦和共鸣箱的部份,来说明电子小提琴的发音原理。小提琴的拉弦系统相当于信号源。

电子小提琴由无共鸣箱的实木琴架、琴弦及提琴配件构成琴体,在琴弦下面装配有电磁传感器、电路装置盒等装置。当琴弦被牵动发生位移时(琴弦是铁磁物质),电磁传感器中即刻产生感生电动势,电动势经过前置放大、滤波整形,再经过二次放大,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当载有弦振动的电声信号经接收器接到后,会被送到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然后经电声换能器驱动共鸣箱发出声音。显然,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对电声小提琴而言,其音质的来源是琴弦的振动,与传统小提琴不同,它们没有琴箱体的共振带来的音色。电声小提琴在不接入电源,不接入音响时的音量只有木提琴的八分之一,因而需要更多的后期电声效果器设备的支持。

二、电声小提琴与小提琴电子音乐作品

小提琴范文篇2

小提琴演奏中长串音解决的技术特点所谓长串音,就是弓弦乐器(本文中特指小提琴)演奏时,一弓奏出六个以上的音符。这些不同音高,不同时值,不同速度的音符按照特定的要求,一弓奏出来,我们称之为长串音。长串音按照旋律进行方向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上行型、下行型和曲线型。由于长串音音符密集,左右手呈反向配合的特点,给演奏带来一定困难。

但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长串音的演奏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长串音演奏的技术关键:左手技术特点,右手技术特点和左右手反向配合三个问题分别讨论。首先,我们来研究长串音演奏中左手的技术特点。由于长串音音符密集,所以与音组中音符较少的相比较,做到音准,力度,颗粒性等诸方面的高标准就更为困难。要解决好长串音演奏的左手技术问题,可使用如下方法;

1、保持正确的手型。正确的手型对于小提琴的演奏至关重要,对长串音的演奏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它是左手技术完美表现的前提和保障。要保持左手的正确手型需做到;每个手指的指根(即第三关节)必须保持一个稳定的圆弧行。当手指按弦后,第一、二关节不要随意扭动。

2、掌握按弦的要领。按弦是小提琴演奏中保证音准、音的清晰和音的颗粒性的关键环节。要做到这几点,按弦时就必须掌握如下要领:手指的起落都要从指根发力,传达到指尖;手指各关节要立得稳;每个手指在按弦的空隙中要保持力量;这样才能使各手指在按弦做到:既灵活独立,又坚实准确。

3、肘关节的舵式动作是长串音演奏中左手换弦时的依托。长串音音符较多,通常时值也较短,要达到良好音准效果,换弦显得尤为重要。依托准确的左肘舵式动作,随时调整手指在弦上的位置,有利于保持左手手型,使音准良好。舵式动作的要领是,以肘为中心,四指成一线,用肘带动手指在弦上的平行移动。

4、迅速而准确的换把是长串音演奏中技术训练的重点之一。左手换把的要领是:肩、肘、腕、指都要放松,按弦的手指轻轻抬起浮在弦而上,然后迅速地滑过弦上空达到新的把位。这样,就能在固定节奏下,使长短距离不等的换把都做到迅速而准确。当我们在左手的技术训练中,做到了以上四点,也就是解决好了三个主要矛盾:四指之间的矛盾;换弦之间的矛盾;换把之间的矛盾。使左手在一定节奏的时空内,达到精确的音准,拥有饱满而坚实的音粒,也就使长串音的演奏有了首要保障。其次,我们要研究长串音演奏中右手运弓的技术特点。由于长串音音符多,运弓距离相对较长,就增加了运弓的难度。

因此在长串音演奏的右手技术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小提琴范文篇3

我们常见的揉弦可分为三种,简称为臂法、腕法和臂腕指法。

1、臂法:以小臂的前后摆动为主,腕子不动,手指第一关节略动。

2、腕法:小臂不动,以腕为轴,手前后摆动为主,手指第一关节略动。

3、臂腕指法:以小臂的前后摆动带动腕子的前后摆动,手指第一关节打开。

具体的要求是这样的:左手食指指根处稍离琴颈,拇指轻靠琴颈的另一侧,以小臂带动腕子,手松弛地前后摆动。手指第一关节随着手的前后摆动而打开,成凹凸状,指尖肉垫在弦上滚动。手向前后的幅度和密度均匀一致摆动的速度,以模仿人声颤音的速度为准。

二、揉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初学小提琴揉弦时易出现的问题、危害及调整的方法。

1、由动作错误造成的

(1)绷腕撑指揉弦时,肘、腕、指成勺星式,腕子凸出,手指撑在指板上,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直观就很别扭,声音效果不好。显然,这是错误手型造成的,那首先就得从整理手型开始,因为有的学生在不揉弦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必须先把腕子调平、手指摆顺,使左臂从肘关节、腕子到食指呈一条直线,亦可通过镜子观察。再按要求慢慢摆动,逐渐加快。动作掌握以后,最重要的是能保持正确的姿势而不走样。

(2)急抖不摆。小臂急剧抖动,腕与指均无摆动动作,发出颤抖的声音。看似臂法,因第一关节未动而不是臂法,是一种抽筋式的错误动作。由于抽动的速度过快而且失控,使人听后浑身打冷颤。对这种情况的学生,让他们单独练习腕法,减少小臂动作或根本不动,手以腕为轴,做大而慢的充分摆动动作,同时打开手指的第一关节。待学生练习一段习惯后,声音自然就会有所改进。

(3)大提琴式。小臂过分向内转,食指指根处远离琴颈,这种在大提琴上完全正确又非常合乎生理要求的揉弦动作,用于小提琴上则是完全错误并违反生理要求的。它不但增大了转臂的角度,使手指在指板上横了起来,而且臂、腕、指均处于过分紧张状态,音准也受到影响,坏处极多。这种与第三种错误是两个极端的一对,紧贴不行,横行也不易。纠正的方法也正相反,把食指指根处向琴颈靠近些,摆正手型,手指就不会再有横在指板上的感觉了。

(4)锁住一节。有这种错误的学生为数不少。他们的揉弦动作乍看上去是正确的,也很积极,但揉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再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揉弦时手指的第一关节像被锁住了一样,由于第一关节的固定,使指尖肉垫无法滚动,不管小臂和腕子再怎么积极主动,也都无济于事。这种不易查觉的隐伏的问题,在一些程度很深的学生中也大有人在。必须松弛地打开揉弦手指的第一关节,随着手的前后摆动时凸时凹,手指尖在弦上滚动起来。由于这小小的改进,声音有意想不到的突变,学生将不会忘记打开第一关节的重要性。

(5)拇指过力。揉弦时拇指过分用力抵住琴颈的左侧面,使本来红润的拇指尖变为白色,其结果是“拇指用力,四指皆紧”,揉弦动作艰难,声音干涩。拇指与其余四指为对应式,一方用力,对方的反应必然也是用力,这满把皆用力的揉弦动作不会发出正常的声音来。每遇此情况,使学生拇指轻靠琴颈晃动几下,以检查是否松弛。亦可观察拇指尖的颜色是否变白,就能知道拇指在揉弦中是否过于用力。

2、由意识错误造成的

(1)姗姗来迟。俗称迟到颤音,是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每音拉响后才开始揉弦,揉弦比弓子迟到,又早退。声音效果似大肚子、枣核一样,使听者感到疲劳和厌倦。对付这种惰性心理的好办法是积极主动,做爆发式的揉弦练习,强调每音都要揉音头,落指与揉弦的动作同时发生,爆发揉头,既不迟到,也不早退。

(2)揉揉停停。一种懒汉式的、应付差事的坏习惯。高兴就揉两下,不高兴就不揉了,这种似睡非睡、无精打采的声音,好像无病呻吟,把本来很美的旋律线条切成一截一截的。这是思想上的倦怠和懒惰,应加强持久性揉弦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慢速一弓一音地练习音阶,加上揉弦并保持住,就能改变那种揉揉停停、声音忽润忽干、很不统一的音色。

(3)换把不揉。初学换把的学生,开始换把时怕音拉不准而停掉揉弦,尚可理解。但久而久之,逢换把时皆不揉,变成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了,就不能原谅了。这反映出一些学生换把没把握,怕音拉不准,一碰到换把就胆却了,手没颤心里先颤了。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单独挑些换把片断来练,专练揉着弦换把。例如,用一条弦上一个八度的音阶、琶音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极好的材料。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完美地再现音乐作品,这一环也是不容忽视的。

小提琴范文篇4

左手臂的基本姿势

(一)定型

1、当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正确的持琴方法后,随时都要认真检查左手的是否摆好。具体要求是:①让大拇指轻松自如的对好中指,轻贴于琴颈旁;②让食指根关节的左侧面轻轻靠在指板的边上;③始终保持用手指肉最多的地方触弦④左手的5指除大拇指外的四指无论是否触弦,都要从持琴的左则面可以看到4个指头。以上四点经过严格的训练做到并做好,就可以让你的左手随时保持最佳状态的“框架”手型。这对于左手的音准、指头的弹性、换把、换指、揉弦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都将会起到一种保障作用。这四点犹如五个连环扣,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2、保持“三条直线”。这“三条直线”的含义是:①食指在松弛的情况下,让食指的第一和第二关节之间的骨节尽可能的于指板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平行线上;②让食指的指根和掌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③让左手的掌背的小臂保持一条直线。做到和做好这些,那么我们的左手从食指弯曲的第一关节起,连同食指根与掌背、掌背于小臂为一体,就恰好形成一个自如的“7”字手型。

3、除了让拇指摆好位置强调松弛外,按以上的要求,4个指头都要保持好自然的弯曲状态,当各个指头在琴弦上做起落时,应当是落下去、抬起来,既要强调落指的弹性,更要强调之头抬起时的弹性,还要让各个指头保持自然弯曲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指头因为按弦或抬指而伸直,特别是小拇指要严加注意。而指头发力和弹性,都要从指根做起,所谓劲从心中生力由指根生,这对于左手各个指头的独立性和弹性的建立、技巧的发展,都是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二)动作

1、要让左手大拇指始终跟随其他四根手指运动并且松弛的状态。譬如换把时能随整个小臂与框架手型而上下移动,又如大幅度的换弦和演奏半音阶与使用不规则的半把位时,大拇指都能上下左右相应的调整动作等。

2、放在指板边上的食指根部在揉弦于不揉时,换把与不换把时,在做换弦的舵式动作时,在一至四把位内,都要让它轻轻靠在琴颈的指板旁。总之应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杜绝大拇指和食指根钳住琴颈的紧张现象发生。

小提琴范文篇5

一、如何练习作品

一个人小提琴水准的高低,除了其自身条件(通常指手指条件,神经反射灵敏度)、从事专业时间的长短、授业导师的程度外,还与其天分(悟性和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练琴效率也有极大的联系。客观条件无法改变时,唯有从练琴效率上提高。任何以小提琴为专业的人士都会有自己的练琴习惯,演绎作品也一样。必须全方位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才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主旨。但如何练习作品以及练习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完成作品的质量。

二、了解作者

小提琴范文篇6

小提琴演奏的动作细微而繁杂,需要演奏者对乐器的控制松弛而敏感,身体某部位一点微小的紧张都有可能使演奏几个简单的音符变得困难重重。有些身体部位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演奏动作,但其放松的重要性也必须被提及,演奏者在练习时必须注意自己的演奏状态,任何技术动作都要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越是有意识地放松,越可以切实体会到每个演奏动作的感觉,演奏时就会越有把握,越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上去。

演奏姿势演奏姿势是小提琴演奏的基础,也是小提琴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它直接影响演奏动作的合理和舒适与音色、音乐表现等各个方面。正确的演奏姿势会使演奏动作更为轻松和省力。在初学阶段,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一旦坏的习惯养成,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重大影响。不良姿势会使身体处于不自然的紧张状态中,影响演奏动作的顺利完成,甚至会造成生理上的负面问题,如肌肉拉伤、神经组织受伤等。

(一)站姿、坐姿与身体重心

1.站姿与身体重心站立演奏时,演奏者两脚自然分开,约和肩部同宽,同时体验身体的重量沉到脚掌上的感觉,并能自由地使身体重心在左右脚上转换。女性演奏者最好不要穿高跟鞋演奏,因为会使脚踝关节和膝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身体重心的平衡。正确的姿态应该是:演奏者身体正直,不要向左右扭曲,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沉,两臂轻举在身体两侧,要能自如地左右上下摆动,头部不要向前伸。

有些演奏者在练习时为了“省力”,放松了对演奏姿势的要求,如琴头随意低垂着,身体倚靠在钢琴或墙上,这样不仅使发音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在正式演出时无法适应正确的演奏姿势而引起技术动作的变形。

2.坐姿与身体重心在演奏室内乐或乐队作品时需要坐着演奏,平时也要用一部分时间以坐姿练习。以坐姿演奏前,要检查椅子的高度是否适中,以大腿能与地面平行为准,太高或太低会妨碍脚部舒适地接触地面。演奏时身体的重心分布在臀部和双脚上,背部不要往后靠在椅背上,双腿分开以使身体支撑更稳固。右腿摆向椅子右侧且让膝关节略屈,这样不会妨碍右手在高音弦弓尖部位的运弓。

(二)持琴小提琴持琴方式有其特殊性。

钢琴、大提琴等乐器是放置或支撑在地上的,不需要演奏者用身体支撑;单簧管、圆号等乐器是用手把持于身体附近演奏;而小提琴需要把乐器放置于演奏者身体上,并需要用左手托举着,这种姿势,相对于生活中的动作而言不是一种自然的姿势,如果持琴方式不正确,必然会造成生理上的紧张。

1.支点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持琴有两个支点:一个是肩部,一个是左手。②肩部支点的放松尤为重要,如果肩部用力,必然使整个手臂和手指都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按弦、换把、揉弦等技术动作的困难。肩部正确的姿势是将琴身放于左边锁骨上,头部轻轻地挨着腮托,肩部本身不可耸起支持琴身。脖颈较长的演奏者可能需要用肩托,要选用合适的肩托并在使用前调整好肩托的高度和角度。

肩托放在肩上只起着支持琴身的作用,确保使用时肩部放松,不要耸肩去顶肩托。左手支点的支撑主要是靠食指指根关节和拇指来完成,两者都是轻轻接触琴颈,不能用力夹住琴颈,“紧捏琴颈,这会使动作不便,会和动作发生矛盾。”③左手食指和拇指之间应当有一个圆形的空洞,这对整个左手的放松是必要的。④这个空洞使揉弦和换把等动作更为省力和轻松。两个支点中,肩部支点相对是固定的,手部支点相对是活动的,需要顺琴颈方向前后移动。琴身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个角度要对左右手来说都很舒适。

小提琴范文篇7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舞台表演;舞台演奏性质

小提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弦乐器,共由四根琴弦组成。在演奏时,一般由演奏者一手持弓,一手固定琴身并适当拨动琴弦,使弓与弦在摩擦的过程中发出动听的旋律。小提琴在世界各国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且已成为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不可或缺的乐器,被誉为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通常情况下,演奏人员需以一侧下巴支撑琴身,故舞台演奏小提琴是对演奏者技法和耐力的双重考验。

一、小提琴演奏技巧简析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在下列数个方面注重对技巧的掌控。

(一)握弓和运弓的技巧综述

(1)握弓:①如上文所述,持弓手为右手。演奏人员需要将大拇指的指尖处紧紧与螺旋套(即弓根)贴合;②右手其他手指无硬性要求,只需保证能够稳稳地执掌弓杆,并使手背处自然地呈现出弧形态即可;③手指前端可适当弯曲,目的在于使弓杆被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处包裹;在此种状态下,拇指与中指应该呈现出恰好相对的状态;④小指的指尖可轻松地放在弓杆上,在演奏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向前后移动(一般情况下,上弓状态时,小指向前端移动,下弓状态时,小指应向后移动)[1]。按照上述握弓技巧,演奏者呈现给观者的感觉是:右手十分优雅且自信地握住琴弓,否则会令人产生笨拙、不协调之感。(2)运弓,即右手控制琴弓摩擦琴弦的过程。不同的运弓速度、透过琴弓施加于琴弦之上的压力,接触点位的选择,三种因素叠加之下,决定小提琴演奏千变万化的声音。此间的技巧在于:①分弓:如果一弓只演奏单一的音,则需要保证该音的清晰、完整;②连弓:连续演绎多个音,需建立在演奏者对乐曲以及小提琴发音方式的娴熟程度上;③顿弓:保证每个音清晰的同时,还需使观者能够听出音与音之间有“断开感”;④跳弓:使弓毛与琴弦之间拉开距离[2]。上述四项运弓技巧为演奏小提琴最基本的技法,演奏者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方可掌握。

(二)小提琴音准的把控

音准既适用于歌手在演唱时所发出的音高,也适用于乐器演奏时的音高。通常而言,能够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合,即为音准。以小提琴为代表的弦乐器如果长时间处于演奏状态,或是乐器周边的环境温度逐渐上升,均会导致琴弦更加松弛。在此种状态下,弦乐器的音色必然失准,如果未能及时调整,将会严重影响演奏效果。一般而言,如果演奏过程有钢琴伴奏,则应以平均律为准则;如果无钢琴伴奏,则需使小提琴偏离平均律,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方可满足音准的要求。

(三)揉弦及把位的技巧分析

(1)揉弦:演奏弦乐器时,如果在乐曲行进至适当的时刻,对琴弦进行揉动,会极大地提升生动性。决定揉弦技法是否高明的核心因素在于如何控制手部速度、力度,进而使揉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练习时,演奏者肘部的带动式揉弦以及手腕处的一般式揉弦均不可或缺。具体而言:①基于手腕进行前后揉动时,主要发力点在于手腕,带动手指的关节进行揉弦。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手指与琴弦的接触位置不可在手腕的作用下发生移位,否则,不仅无法获得揉弦带来的效果提升,还会使整体损害整体音色。②练习手腕揉弦时,应当循序渐进,可先从3指开始,逐渐减少手指数量。③手臂揉弦的难度更大,需在掌控手腕揉弦的基础上加以练习。此种方式的舞台表现价值在于:提升乐曲动听程度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舞台表现力,带动观者的情绪。(2)把位:左手手指的位置并非永久不动,要求演奏者根据乐曲的进展进行更换。目前,效果较好的把位方式为空弦换把、同指换把等,需避免滑音的产生。

二、提高小提琴舞台艺术表演质量的有效方式简析

(一)小提琴舞台演奏性质分析

1.小提琴的本质属性探讨现代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主要构件为琴头、琴身、琴颈、琴轴、琴弦、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其中,琴弦共设有4根,按照从高音到低音排列分别是E弦、A弦、D弦、G弦[3]。小提琴的琴身即为共鸣箱,总长约为35.5cm,主要由设计成特定弧度的面板、背板、侧板粘合而成。一般而言,面板的制作材质为质地较为柔软的云杉;背板及侧板为质地较硬的枫木;琴头及琴颈等均为枫木,指板为乌木。现代小提琴可分为电子小提琴和木琴两种,常规意义普遍指代木琴。最为普及的演奏方式在于:①演奏者完成对琴头下方的弦轴的调整后,左手手掌支撑指板下方,手指放于纸板上方;②将琴身尾端的腮托对准下巴,依靠头部与左手臂的力量共同支撑琴身;③右手持有琴弓,控制其与微调器及琴桥(琴马)下方处的琴弦进行摩擦,从而产生声音。在舞台表演中,除了小提琴演奏出的乐曲外,演奏者右手拉动琴弓、左手手指的变化均为演奏的一部分。比如演奏者在乐曲进展至高潮状态时,右手拉动的频率显著增高,左手手指几乎完全进入“跳动状态”,配合节奏紧凑的乐曲,必然能够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2.小提琴舞台艺术呈现的特殊性分析小提琴舞台艺术呈现的特殊性在于,小提琴本身仅仅是一种乐器,不具备任何情感。但需要演奏者将自身的情感、心绪等“注入其中”,构建兼具表演性和形象性的独特舞台艺术。首先,如上文所述,演奏者上肢的肢体语言,如右手拉动琴弓时,“进退”的频率必须与乐曲呈现出的频率高度一致(如果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则表明演奏过程必然出现中断现象)。其次,小提琴这种乐器源自西方,而西方世界的舞台表演强调“结合音乐讲述故事”,由此诞生的舞台剧、歌剧等艺术形式,其令人赞叹之处在于,演唱人员唱出的歌词,很可能受语言限制而无法听懂,但透过乐器传递出的旋律,观者也会感受出大致的含义。因此,小提琴舞台艺术实质上可纳入情感艺术演绎范畴,除了听觉享受之外,观者还可通过对演奏者上肢传递出的“语言”进行对照,真正融入舞台[4]。

(二)影响小提琴舞台表演效果的多元因素分析

1.演奏者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根据前文介绍的小提琴演奏姿势,左右手臂的大臂处均长时间处于伸直状态,小臂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加之腮托顶于下巴处,如果一首乐曲的持续时长达到数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则对演奏者的耐力必然造成极大的考验。此外,在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演奏者后背肌肉虽然处于视觉盲区,但该处的运动量比之前端有过之而无不及,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肌肉出现疲劳甚至拉伤,均会导致演奏水准下降。2.其他主观因素造成的影响第一,演奏者对小提琴演奏技法的掌控程度。所有乐器均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天赋,但能否“变现”取决于演奏者是否花费大量时间和心思,在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内刻苦训练。第二,演奏者对舞台整体的控制力。在舞台演奏过程中,特别是独奏时,演奏者需要具备强烈的自信心,将自己视为舞台的绝对掌控者,即乐曲旋律、肢体动作带给观众的强烈震撼,均出自于自身。第三,乐曲是否具有系统性的“带动能力”。在一些多种乐器混合演奏的曲目中,基于小提琴的音质,需要在乐曲进展至特定的时刻,以令人沉醉的旋律出现,不仅能够令观者感受到整体性,更能分析出小提琴的作用。比如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中,知名音乐人鲍比达以现代流行音乐旋律为唐诗《游子吟》配乐时,将钢琴、古筝、长笛、小提琴容纳其中。在第二乐章结束之后,向第三乐章转进的过程中,出现一段长达20秒的纯音乐时间,鲍比达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运用古筝的清脆声音,使乐曲整体产生灵动、轻快之感,彰显出母亲在孩子成长时的温馨、欢快;其次,紧随古筝之后,长笛传递出完全相同的旋律,但由于音色的变化,听者会感到孩子从幼年期成长至青少年,具备无限活力;再次,小提琴紧随其后出场,依然是相同的旋律,但增加了一丝厚重之感,乐曲的高度已经上升;最后,钢琴加入,带动其他乐器,对作品进行升华。由此可见,乐曲本身是否具备带动性,也会成为小提琴是否能够融入舞台环境,提高演奏质量的因素。3.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舞台整体的设计效果对于小提琴演奏者造成的影响。舞台的布局确实会影响演奏者的感觉。故演出开始之前,演奏者应该与现场导演充分沟通,确保演奏效果。第二,台下观众对于小提琴的演绎效果以及乐曲整体产生何种回馈信息。乐曲本身携带情感信息,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容纳对演奏者的解读。因此,台下观众在聆听过程中给出的反馈是否达到演奏者的心理预期,很可能影响后续的演奏水准。

(三)解决影响小提琴舞台演奏效果的有效方式

无论观众给出何种反馈,演奏者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对舞台演奏的掌控能力。具体方法为:第一,注重对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如果演奏能力不过硬,其他条件均无从提起。第二,注重对乐曲整体意境的深度赏析。前文提到,演奏的乐曲实质上是创作者及演绎者情感的载体。一首乐曲能否打动观者,首先取决于演奏者自己是否真正注入了情感,对乐曲的整体意境是否能够做到深度赏析。第三,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舞台演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比如一些素质较低的观众很可能打闪光灯、突然大喊大叫等,作为小提琴演奏者,在任何情况下,均需心如止水,保证动作不乱、节奏正常。

三、结语

小提琴演奏需要一定的天赋,即双手的协调配合,能够迅速明确高深演奏技巧的原理,进而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不断提高演奏水平。但日常练习与舞台演绎存在本质性的差异。演奏者眼前呈现出何种画面,一旦出现失误如何迅速调整,乐曲旋律呈现出的情感是否会引动心绪变化,均是舞台带来的考验。因此,演奏者必须不断克服困难,向观众呈现出最好的自己。(作者单位:本溪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冯巍玮.简析小提琴演奏中右手运弓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20(23):58-60.

[2]赵子瑜.小提琴舞台表演的紧张心理解析及改善方法[J].艺术评鉴,2020(22):4-6.

[3]程晶晶.谈小提琴演奏和表演艺术的几点意见[J].北方音乐,2019,39(19):56+59.

小提琴范文篇8

启发式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我国首位大教育家孔子,就是中华启发式教学的鼻祖。他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培养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国古代林林总总的私塾和书院,之所以培养出大量人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是重要原因之一。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顿超直入,明心见性。除了“坐禅”,用“参话头”、“棒喝”,教人参禅悟道,有如醍醐灌顶,是典型的“启发式”方法,很值得教育界借鉴。启发式教学法,是与填鸭式教学法截然相反的一种科学的、实用的、灵验的教学方法。前者是“引而不发,跃如也”,而后者是越厨代庖。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奥秘,在于遵循普遍的心理规律,开启和调动学生内在的感知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同时就是遵循了普遍的辩证规律——内因(学生心理)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教师教学)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启发式教学法,遵循普遍的心理规律和辩证规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升堂入室,把枯燥的“要我学”变成了愉悦的“我要学”,进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堪称无为而治,事半功倍。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小提琴艺术教育的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学懂理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具有才华;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拥有本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琴而后识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戏曲演员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熟能生巧。”以上这些警语,都强调实践出真知。搞艺术必须有才华。但才华不仅来自天赋,更主要的是来自勤奋的实践。俄国大作家契诃夫认为,才能就是劳动,他一生都在“不住手地劳动”。如他大学毕业后,一边辛苦行医,一边勤奋写作,先后写了一千多篇小说,最终磨练出杰出的小说创作才能。在艺术史上,凡是大作家,总是笔耕不辍,凡是大书法家,大多留下“墨池笔塚”,凡是大歌唱家,总是曲不离口,凡是大演奏家,总是器不离手。创作产生于创作过程中,真才华、真本事来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刻苦实践。要学好小提琴,要成为小提琴艺术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奋实践方能成就。总之,小提琴艺术教育,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法少说一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课让学生多做一些,并注意把启发与实践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使启发有明确的实践目的,让实践成为启发的必然结果。

三、强化艺术修养

小提琴范文篇9

一、建立正确的音色概念

要想获得正确的发音,首先就要建立正确的音色概念。音色可以分为差的、好的(正确的)、有艺术表现力的。而我们的最终理想就是要发出有艺术表现力的音色。这三个层次的音色既是不同的概念,又密切相关,后者是前者的更高层次。差的音色是指:初学者由于各方面都还不够协调,而发出粗燥或虚浮的声音。正确的音色指:让琴弦充分振动,发出穿透力强的声音,这种声音泛音多,明亮而有宽度,纯净而不粗燥,是一种圆润的、美的声音。

关于音色,首先要培养正确音色的辨别能力。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什说过:音色的调配永远应该是乐曲解释在音“诗”的不同内容启发下,内心自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需要的结果。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反复练习,能拉出好的音色。但这种声音的艺术表现力还不够,还无法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不同的曲情乐意和演奏者的个人感受及独特的个人风格而变化。

二、怎样演奏出正确的音色

在音色训练的最初阶段,首先应使学生认识演奏中最常用的基本音色,并掌握控制这种声音的能力。接下来应该对两极音色有所认识和掌握,即极端紧张和极端松弛的音色。极端音色运用的范围不是很广泛,但其运弓难度都非常大,对它们的专项训练可以非常奏效地提高音色控制能力。总的来说,好的音色取决于技术方面和情感方面。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方面———符合发音原理的弓弦振动

1.演奏姿势与放松对发音的影响要想让小提琴发出正确的音色,就要有正确的演奏姿势:首先,琴要稳定,琴的角度与位置要合理,以便于演奏每一根弦;其次,在演奏中,还要强调双肩的放松、身体的放松和心理的放松;再者,科学的持弓方法利于运弓。乐器和身体、手臂、手的关系应当是舒适的。

2.左手与发音的关系左手的紧张和不规范的姿势也会影响发音。在演奏中,如果左手姿势不正确,按弦就会紧张,音也就不准。所以我们训练左手时就要求:左手不能僵硬,用正确的手型按准音,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和音准位置,熟悉小提琴各把位的音位,从而达到快速、精确的音准。

3.弓速、弓压与接触点的关系弓速对小提琴演奏者来说,就像画家的颜色一样,多种多样。正确地调配各种颜色,是画好一幅画的必要条件。运弓的速度加上弓子的压力、接触点和轨道这三方面密切的配合,是发出优良音质的必要保证,弓子要有快慢不同速度的运动,还要有适当的压力,再加上正确的发音接触点和运弓轨道,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学琴者需要仔细琢磨,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根据音乐的要求得心应手地拉出所需要的音色和音量。

(二)情感方面———揉弦的配合和情感的融入

掌握好以上技术要领,就可以发出第二层次的好声音。这其中,好的揉弦是产生优美音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使声音富有各种色彩,接近人声。不同的学派对揉弦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体来说,它基本分三类:手指揉弦、手臂揉弦、手指尖揉弦。这三种揉弦在速度、幅度、强烈程度上都可以有很大的变化,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音色,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要有不同的揉弦,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不同的音乐风格。要演奏出艺术的、美的声音,追求最高层次的音色,光靠技术上的准备是不够的,需要整个艺术修养的提高才能达到。

这里有几点建议可供爱好者参考:

1.发展音乐听觉,多听中外提琴名家各种风格的演奏,从中吸取营养;

2.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广泛接触各类音乐作品,打开音乐视野;

小提琴范文篇10

一、音准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音准是小提琴的“灵魂”和“生命”,是伴随小提琴学习全过程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

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发现自己所演奏的旋律不那么悦耳,问题就出在音准上。小提琴的音准与其本身的构造有关,它们拥有一种“无形”的键盘,眼睛只能看到黑黑的指板,却看不到具体的音高位置,这样就给演奏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掌握这类音准需要有很好的耳朵,即对音高非常敏感。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就是学琴者必须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技巧的练习意义就不大了。

二、学习小提琴存在的音准问题及对策

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历来是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中的一道难题。这道难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教师。学生每天练琴时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纠正音准上。小提琴拉不准音有主客观两个原因,从客观上讲,小提琴本身是一件音准很难掌握的乐器,它除了四根空弦是固定的音高外(GDAE),其他所有的音都要靠演奏者在演奏中自己在指板上寻找。指板上面没有看得见或摸得着的有关音的位置的标记,这无疑就给演奏者在音准上的把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从主观上来说那就是演奏者没有掌握拉准音的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演奏方法后,要拉准每一个音就完全可以做到了。

三、科学的演奏方法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1、练习音阶是固定音准的基础

对于大多数提琴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说,最爱练习和演奏的是那些让人感动的完美的旋律,最不爱练习的可能就是枯燥的音阶了。其实,坚持练习音阶,是建立和巩固内心的音高位置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许多情况下,音阶的阶梯型出现或部分出现可作为旋律出现在提琴曲中,在所有的小提琴作品中,那些辉煌的快速经过句和高难度的华彩乐段都是各种音阶的组合。同时,音阶也可以建立手的框架,更好地建立手指的触感。练习音阶,要作为提琴演奏者最为重要的基础练习,一定要做到每天坚持练习、认真对待,对解决提琴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音准问题将有莫大帮助。

2、用听觉来指导音准

对于听觉没有问题的演奏者来说,音拉不准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练琴时没有用心的用耳朵去辨别自己拉奏的音是否正确,对那些没有拉准的音没有及时纠正,久而久之,耳朵对音的标准就有了偏差,从而使得音不准的毛病始终得不到改正。

正确的做法是:练习者在每天练琴时,都要用听觉检查音准,遇到不准的音要及时纠正,不要放过它。事实证明,平时纠正音准的工作做得越多,正式演奏时一次性按准音的把握性就越大。千万不要认为第一次所按的位置就一定是准确的,如果对某个音的音准在听觉上没有把握,就要反复练习、反复对比、反复调整,直到把这个音拉准为止。

3、建立正确的左手手型

要想在指板上迅速准确地按准音,除了运用听觉外,建立和保持一个正确的手型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每一个老师在教学生时的口头禅。左手手型可分为三类:四度手型(基本手型)、伸张手型和收缩手型。

(1)、四度手型

四度手型的优点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容易的找到音的位置,增大一次性按准音的把握,从而保证了音准。因此,无论在哪个把位上演奏,只要没有出现伸张和收缩指法,就应该保持这种手型。年龄较小的初学者在刚开始,一定要加固基本手型的概念,要时刻提醒基本手型的保持。

(2)、伸张手型

伸张手型是指在不换把的前提下,一、四指之间的距离在同一根弦上超出增四度音程,或相隔的两个手指间超出大三度音程,或相邻的两个手指之间超出大二度音程的手型都叫做伸张手型,如一、四指八度、十度指法就是典型的伸张手型。

(3)、收缩手型

紧缩手型是指一、四指之间的距离小于纯四度音程的手型就叫做紧缩手型。如拉半音阶时出现的相邻两指间都是半音的情况就是典型的紧缩手型。

(4)、弄清楚按弦时的指距

有了很好的手型之后,还要弄清楚各个手指在按弦时指距(相互间的距离大小),搞不清楚这一点,仍然拉不准音。如半音、全音不分,小三度、大三度混淆等等问题在初学者身上会随时发生,那问题就出现在指距上。

在四度手型中,无论手指的指距在四根弦上如何分布,也无论是第几把位,四个手指间的指距只有六种,即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和增四度。六种指距对音准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的确定和找到手指按音的位置,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音拉准。如当用相邻两手指按弦时,我们只要在小二度、大二度两种指距中确认一种就可以了,而当用相隔两手指或一、四指按弦时,我们也只要在各自的两种指距(小三度、大三度或纯四度、增四度)中确认就可以了。

(5)、半音、双音的音准

弄清楚手指的指距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记住不同指距手指按弦时的感觉(也就是半音、双音的位置),做到按弦时有预见性,手指一次按下去就是准确的位置,这样才能做到一次性把音拉准。

当今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而十二平均律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小提琴在演奏时就可以弥补十二平均律的不足,运用各种音律之所长,使无论是单音旋律还是双音和声听上去都更加完美和谐、悦耳动听,从而达到充分满足听觉审美要求的目的。这是小提琴在音准上的完美所在,但也正是由于小提琴在音律运用上的不固定性使小提琴的音准变得非常复杂。

半音的音准:小提琴在演奏单音旋律时,要把半音拉得小一些听起来才满足。具体方法是:升高半音要靠近其上方音,降低半音则要靠近其下方音。如:升C靠近D,而降D则要靠近C;升F靠近G,而降G则要靠近F等等。在拉半音阶时则不能沿用五度相生律,因为这种方法演奏的半音会有大有小,这样听上去就很不舒服,所以在拉半音阶时必须用十二平均律。

(6)、重视视唱练耳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