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8:10:36

物证技术

物证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物证技术物证

引言

自人类出现了审判活动,证据自然就在其中得到应用,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证据的证明能力与证明力。而证据分为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由于物证本身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所以物证具有较高的证明价值,故人们对它有更大的信任,在当代审判活动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它的应用。正如美国著名法庭科学家赫伯特•卖克唐奈所言:“物证不怕恫吓。物证不会遗忘。物证不会像人那样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激动,物证总是耐心地等待着真正的识货的人士去发现和提取,然后再接受内行人的检验与诉断,这就是物证的性格。……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会说谎,证人会说谎,辩护律师和检察官会说谎,甚至法官也会说谎,惟有物证不会说谎。”

但是实物证据是不会说话的,其中的内涵必须要通过人们自己去发掘。在人类早期,各个地域都出现过神判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物证技术不够发达,导致审判者只好借助神灵的名义,听从“神的指示”,来证明其审判的公正。

后来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物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证的要求高了,自然对物证技术的要求就高了,物证技术发展进步了,就大大促进了物证制度的发展。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物证技术的发展,并分析对物证概念、物证分类的影响,并展望一下物证技术学的研究深入对物证制度的影响。

一、中国物证技术发展简单回顾

在中国物证技术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物证技术伴随着刑法的产生而产生,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得以发展。中国古代的物证技术有着渊源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周时期,该阶段是物证技术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是物证技术的形成阶段;第三个阶段为汉朝到唐朝,此为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宋朝,这是物证技术的鼎盛阶段;第五个阶段历经元明清三朝,是物证技术的衰弱阶段。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分析方法联用技术、激光技术、微区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及其图像处理技术、声纹技术等应用于物证检验领域,传统的物证检验技术与现代尖端分析技术的结合,解决了过去我们无法识别的许多问题.

物证技术是科学技术与物证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科技领域,物证的使用往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刑事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破案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证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这对我国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只能用手工方法绘制现场平面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常有漏测。

现在,一个“现场自动测绘系统”己经由北京市公安局物证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这个系统是物证技术中现场绘图技术的一大突破,对测绘范围大、客体多、测量繁杂、易有漏测的出事现场,帮助很大。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己经实行罪犯指纹登记制度20多年,但手工查对,费工费时,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查出结果,这就影响了发挥指纹档案的作用。

在,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的物证技术部门,己经成功地研制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查对指纹库中是否有现场提取的罪犯指纹.只需几分钟,如果罪犯过去曾有过指纹登记.通过查对指纹档案就可迅速破案。这对打击惯犯,十分有利。

在文书物证方面,技术上突破也很多。过去,恢复被涂污字迹,显示纸张上的压痕字迹,都是难题。现在,利用公安机关物证技术部门研制的红外文检仪、静电压痕显示仪、加压显文机,以及867A、867B技术方法,己能顺利地解决这些难题。过去,确定文书写成相对的时间,也是难题。现在一种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图章印文印泥因时变化的吸收光光谱技术,己经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至于在化学物证、生物物证、音像物证等技术鉴定领域,由于引进了各种化学分析仪器、DNA和PCR检验技术(即基因技术和扩增技术).以及声纹鉴定仪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应当看到,物证技术实践的发展,也促进了物证技术理论研究的发展,在这方面,提出“物证技术”新概念,建立“物证技术学”新学科是最主要的成果之一。[10]这对构建适应我国诉讼的物证制度具有新的重大意义,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物证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物证检验的范围,促使人们对沿袭多年的传统物证概念重新认识。

二、对物证概念的影响

人类使用物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我国“周礼”记载,周朝已有门“掌盗罪之任器货贿”的官吏,说明在当时的诉讼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像凶器、赃物这样一些物品的证据作用,这就是物证。当然,“物证”这一概念明确出现在法条中却较晚,现在一般认为,“物证”的概念最早见之于1808年法国的《刑事诉讼法典》。物证的使用既有悠久的历史,那么,什么是物证呢?

物证,英国学者称之为实物证据。他们给实物证据所下的定义是:“交由法庭查验的文件之外的物体。”[1]这个提法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物证都提交法庭检验。

原苏联法律上给物证所下的定义是:“物证,是曾供犯罪使用的工具,保有犯罪痕迹的物品,或者曾为被告人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物,以及其他可供发觉罪犯,查获罪犯的物品和文件。”[2]这是用列举物证类型的方式所下的定义,这样下定义很难完满地揭示出物证的实质。

物证是证据体系中重要的科学证据,我国法律虽明确规定了证据的概念,却没有规定什么是物证,在众多的诉讼法学证据学专著、教材和专题文章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物证概念有两种:

(一)传统意义上物证的概念:

物证,就是指对案件事实情况有价值的物品和痕迹。如:犯罪凶器、被窃财物、现指纹等(区别与“人证”)。见《现代汉语大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该定义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也相当普遍的出现的法学著作里。但是随着物证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定义的弊端也就日益的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这一种差未能指明物证所特有的属性。

2、“物品和痕迹”只是物证一部分,未能囊括所有的物证表现形式。[3]

十年代中期,有些学者意识到物证概念的不足,开始进行修正。如:“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4]“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客观实在物。”[5]这两种定义指出物证的属概念是一切物质或客观实在物,避免了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但是所选择的种差依然没有揭示出物证的特有属性。

(二)现代意义上的物证概念

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物证概念,其典型代表有:“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实在。”[6]“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外部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情的客观实在。”[7]与传统的物证概念相比,其意义在于突破了“物品和痕迹”的局限。从理论上拓宽了物证的范围,给物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司法机关运用形形色色的物证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三、对物证分类的影响

同样伴随物证技术的发展,物证的种类进一步细划,人们在司法活动中遇到或使用的物证是多种多样的,大到高楼桥梁,小到遗传基因,世界的万物都有可能成为案件中的物证。因此,现在物证是无法列举穷尽的,但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物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证进行分类:

(一)在自然界中,物体的基本形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与此对应,物证可分为:固体物证、液体物证和气体物证。

(二)根据体积和压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把物证分为:巨体物证、常体物证和微体物证。

(三)根据检验的科学方法不同,可以把物证分为:物理物证、化学物证和生物物证。

(四)根据证明案件事实所依据的特征不同,可以把物证分为:形象特征物证、习惯特征物证和气味特征物证。形象特征指客体的外表结构、形状形态、图像花纹、颜色光泽等,如: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等物证就是形象物证;成分特征指客体物质成分的种类、含量、结构、排列、比例等方面的特征,如:血液、精液、毛发、人体组织等可以进行DNA图谱分析的物证就是成分特征物证;习惯特征指客体进行某种运动的习惯方式和特点,如:人的书写习惯特征和行走习惯特征等,而反映的书写习惯特征的笔迹和反映人的行走习惯特征的步法足迹就属于习惯特征物证;气味特征是客体物质所具有的能够刺激人和动物的感官并能产生味觉的特征,能够反映人体气味特点或物体气味特点的气味和物品句属于气味特征物证。[8]

四、展望物证技术深入研究对物证制度的影响

物证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除继续深化物证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物证鉴定制度的改革外,还将对以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物证技术中计算机的应用方面,在原来指纹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在鉴定中应用指纹印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在法医物证的DNA分析中,有的已将分析结果用计算机扫描保存,克服了不同检材必须同步分析的缺点;学者们更着眼于物证技术鉴定中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物证技术鉴定中信息、数据为的建立以及物证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络等的研究。在痕迹物证、文书物证、微量化学物证等其他各领域中,将进一步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对国外物证技术研究新成果的引进和国内外其他自然科学先进技术的借鉴,使物证技术鉴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另外,目前学者们对物证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鉴定擀量控制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将在这些方面加深研究,进一步提高物证技术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物证制度的发展服务,更好地为法律服务。

【参考文献】

[1]《英国证据法概述》,西南政法学院诉讼教研室印.第118页

[2]《苏俄刑事诉讼法典》,法律出版社,1955年版,第18页

[3]《再论物证的概念》,沙万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物证分析》第一章第1页“总论”,杨梦兰主编,1993年警官教育出版社。

[5]《法学与实践》第一期第8页,陈维东著,1986年版。

[6]《证据学》,张文清主编,1995年警官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第51页“证据的种类”。

物证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法医物证检验;多点位DNA指纹、VNTR-PCR、线粒体;DNA分析

1865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奠定了DNA鉴定工作的理论基础,而且随着近代人类遗传学不断取得发展进步,陆续为法医物证检验实践活动提供了各种技术方法[1]。DNA鉴定技术将遗传学作为理论基础,将生物检材内的DNA作为目标研究对象,主要协助法医物证检验人员解决个体辨识与亲子鉴定等问题,DNA技术在提升法医物证检验工作效率、结果精确性方面做出很大贡献,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简述

DNA技术DNA是一种经典的DNA分析双螺旋结构,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发现之一,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也是当下生物学、现代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既往已经有很多实验证实,DNA双螺旋结构有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而后有科学家探明了其内包含的信息,可以用其解释人类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在遗传学内,DNA基因发生重新排列、突变会使不同个体的基因存在一定差异。通常而言,案件在发生过程会出现某些生物检材,利用DNA技术检测鉴定这些检材,能够协助工作人员尽早确定案发现场的可疑人员,这表明了DNA鉴定技术用于案件中能发挥较大作用,能为案件侦破提供直接证据[2]。当下,在分析DNA技术的基本概况时,能够探明到System可被用于DNASTR基因座系统内这一事实,PentaE、D18SS1、THOI等均是较常用的基因座。以上这些基因座在同个管子内扩增,各自不仅具备独特的作用,在现实的DNA鉴定中还能将自身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协助警方高效率的处理案件。并且近些年社会中很多普通民事纠纷事件中应用DNA进行鉴定的情况较多,且这一需求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故而提升DNA鉴定技术的精确度与时效性有很大现实意义,研发出很多多基因座的试剂。

二、法医DNA检验的应用原理

不同人的遗传物质DNA均有唯一性,就类似于指纹一样存在差异,最早被用于法医检验检测领域的DNA技术被人们叫做DNA指纹技术。每个人细胞核的DNA均是来自父母两方,这样基于“父-母-子”三联体检验便能顺利地进行亲子鉴定;每个人不同组织内的细胞含有DNA均等同,鉴于此提取嫌疑人的血液可以和案件现场的精斑、毛发等进行比较分析;每个人细胞内的线粒体DNA均是遵循母系遗传规律,故而可以用其进行母子鉴定、家系分析等[3]。

三、法医物证检验中DNA技术的应用

(一)多点位DNA指纹技术

在案件侦查、亲子鉴定等实践中,床单、纱布、卫生纸、树叶等均是常见的送检物证载体,血液(斑)、精液(斑)以及阴道分泌物形成的混合版、毛发等均是常用的检材,利用DNA指纹图技术检查鉴定,由于其操作流程复杂,各环节均可能影响最后结果。但只要能符合如下几点要求,通常便能获得较满意的DNA指纹图谱。一是获得充足的高分子量DNA(最低量应>3μg),并确保OD260/OD280比值约1.8。为了能使DNA鉴定检验工作质量得到更大保障,匀浆与提取操作环节中,动作要轻缓,以防切断大分子DNA;针对酶解DNA的蛋白酶K溶液,要做到时常配制,将配制好的保存液分装到容积为0.5ml的试管内,数次冷冻、溶解操作会降低酶的生物活性,导致无法有效去除蛋白质,对DNA纯净度形成不良影响;在处理精斑检材时,若某位置精子量偏少时,可以采用大面积剪取的方法,将其整体浸泡在小烧杯中,规避出现局部精子载体被漏掉的情况。二是限制性内切酶消解DNA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与发生污染情况均可能导致DNA剪切量过多或过少,进而造成DNA偏短初有长度发生明显改变,形成了一个带有错误的DNA指纹图[4]。为规避以上情况,一定要充分混合酶和试样,均匀性务必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加强体系内甘油含量的控制,始终要≤5%,否则会对酶解过程形成抑制作用。建议实践中将反应体系控制在30μL左右,酶量占总体系的10%为宜,1μg内DNA酶量控制在4-5单位之间,通常无特别要求时,DNA用量为5-7μg,酶解时间控制为1-3h。三是控制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过程,应维持凝胶板处于水平状态,进样前把凝胶板安放在4℃冰箱内30min,便于加样操作,可以通过适度降低电压与电流去适当延长电泳时长。四是提升标记工作效率,确保杂交成功。标记非同位素探针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生化反应过程,先将探针溶液稀释至10μg/μL,把体积调控到50μL,历经5min持续的热变性以后快速放进冰浴内,提取加入等体积标记试剂,充分混合所有物质,在37℃恒温水浴内反应15min。

(二)STR-PCR技术

对于STR而言,其是一种具有段序串联特点的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基因组内。核心序列长是2-6个碱基,片段长在100-500碱基范围中,重复次数大概是5-40。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DNASTR分型技术就被用于亲子鉴定中,而后美国AB公司及Promega公司陆续研发了STR复合扩增试剂盒,其中ProwerPlex®System为复合STR基因座系统[5]。该种DNA技术应用法医物证检验、鉴定领域中表现出诸多优势:一是该项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处于较高水平,两条带有等同的扩增产量;二是在基因组内,STR分布表现出广泛性特征,在检测局部降解的STR-PCR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一些案件内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法医物证构造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缺,此时若能规范使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但是该技术也有一定不足,正是因为该鉴定技术的灵敏度处于较高水平,这也决定了若取样物证内掺杂着其他DNA,即便是微量,对样本造成一定污染,也可能会引起误判断的情况。整体而言,TR-PCR技术有助于提升对个体身份鉴别的精确性,近些年中PCR扩增技术有很大发展进步,伴随着有关智能测序设施的开发,该项技术的辨别率、灵敏度等将会有更大的提升。当下,法医学领域中,STR分析是亲子鉴定、个人鉴定的主要技术方法,通过检测皮肤碎屑、指纹等物证便能实现。

(三)线粒体DNA分析技术

对于人体而言,全部的线粒体均被存储在细胞内,线粒体DNA是细胞核之外具备遗传属性的物质,也被叫做是人类的第二套基DNA,其带有高度可变区域。母系遗传是线粒体DNA的主要特征,在四代之内,母系亲属线粒体的序列大体相同,可将其用于母子鉴定范围中。人体的各个细胞内均有数百个线粒体,其环状结构不容易被DNA分子的外切酸梅降解,适用于法医物证鉴定中微量与缺乏核DNA检材的检测工作中。综合全文阐述的内容,我们对DNA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认识,各种DNA鉴定技术检测具有各自的用途与优势。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过程,人类一定会追求更快速、更精确、成本更低的检定技术,更好的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升DNA的利用率,拓展DNA分析技术研究的深度性,进而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乾,刘莹.D10S1248基因座等位基因丢失亲子鉴定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0,35(06):674-675.

[2]高林林,严龙,许一权,等.残次DNA-STR数据分析研判2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0,35(06):676-677+679.

[3]张琦,赵禾苗,李永久,等.非编码RNA在体液斑迹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0,35(05):514-517.

[4]张二伟,何军,桑志明,等.浅谈法医物证DNA自动化检验技术的有效运用[J].法制博览,2020,17(27):123-124.

物证技术范文篇3

(一)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

纵观1997年物证技术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物证技术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对为法律服务的物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刑事犯罪案件逐年增多,暴力化、技巧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有组织的犯罪增多,犯罪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1〕对物证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而且民事诉讼案件中,要保证准确地执法,也越来越多的要求对案件中的各种物证进行科学鉴定。鉴于“常规的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在现场上的提取率越来越低。”〔2〕因此,广泛发现、提取、

鉴定其他微量物证就显得格外重要。如爆炸残留物、纤维、毛发、油脂、泥土、涂料以及塑料、金属屑等。

2.物证技术鉴定制度的完善。随着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诉讼中占重要地位的物证技术鉴定,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紧迫。有的学者对我国现行鉴定制度中存在问题及鉴定活动不规范的现象,作了调研,写出有关论文数篇。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还组织力量对以往物证鉴定有关条例进行研讨,业已着手制定物证鉴定工作条例。为了确保物证鉴定的准确性,有的学者对某些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措施。有的学者从法理角度和我国司法实践相结合,对立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还有的学者就我国现实中物证鉴定主体、鉴定资格与涉围鉴定证人、鉴定权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和论述。

3.物证摄影技术。本年度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对玻璃横断面痕迹的拍照;变压器矽钢片油渍指印的拍照;蜡表面指印的拍摄方法;利用定向反射镜进行暗视场照相的方法;利用偏振光灯拍照灰尘印痕;以及对相对平行区颅面、颜面上对应特征水平摄影位置关系的研究;刑事录像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4.痕迹技术。痕迹物证技术方面学者们完成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DFO合成及其显现潜在指纹技术研究”;

“定向反射显理潜在指印技术系统研究”;“加湿502胶重显方法及器材研究”;

“微粒悬浮液显现潜在手印方法”等,使我国痕迹物证在上述技术中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97年痕迹物证技术研究又取得丰硕成果,各类学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涉及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及动物咬痕等的显现、提取、鉴定的各个方面。如有的学者探讨了足迹边缘特征的检验;足迹检验中影响特征形成的几种因素;同一人异体鞋鞋底磨损形态变异规律;手压的装足迹的检验等问题。有的学者对非原配钥匙痕迹、锯路波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对枪弹阳膛线痕迹变宽机理、枪弹痕迹防护技术、弹头擦点痕迹及改造手枪的鉴定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还就耳廊印痕鉴定技术、烟头上牙印痕迹、录像资料与器材的带机同一认定进行了探讨。

5.文书物证技术。实践中近年来涉及文书物证的案件逐渐增多,文书物证技术研究也有了相当的发展。97年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多种方法伪装字迹案件的检验;血书的字迹检验;反转交叉套摹笔迹的检验;编造规律性特征的伪装笔迹检验;书写相对时间的检验及文件制作时间的鉴定;电脑打印文件的打字人识别等。

6.毒物及其他微量化学特证技术。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活动对毒物、物证技术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97年10月份召开了首届全国检验技术交流会,会议汇集论文134篇,

广泛研究了应用现代分析仪器对进行检验的新技术。在毒物分析方面,学者研究了因相等取技术在毒物分析中的应用;毒性元素砷、汞、铅试样处理方法及等离子体光谱测试技术等。在分析方面,学者们对GC/FID

测定在人体内残留时间,生物体内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REMEDI的快速检验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还对违禁药品的测定方法、可卡因对人体毒性作用、可卡因原子光谱、的快速检出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其他微量化学物证技术方面,学者们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拓宽检验领域。一年来,学刊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从污染的纵火残留物中鉴别石油蒸馏物的气相色谱;微量金属物证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植物粑粉证据研究;土壤科学在空难事件调查中的作用;x

—射线荧光法分析人体组织和衣服上射击残留物;胶带捉取射击残留物;微纤维;同位素标定在物证中的作用等。

7.生物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技术方面,97年10月份召开了首届全国法医物证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八·五”期间的科研成就进行了回顾。这一领域内的DNA分析技术仍是研究的重点。

“八·五”期间在“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DNA指纹图技术、复合扩冲STR位点的DNA分型技术、人类线粒体DNA测序技术、DNA

扩冲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探针研制等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其中有四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学者们继续开拓前进,研究的热点是:“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扩冲技术”。

有的学者提出“这两项技术将取代“DNA”指纹图技术”,〔3〕发挥其对微量、陈旧、污染人体检材进行个人识别的优越性。

(二)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展望

在新的一年里,研究的主要内容除继续深化物证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物证鉴定制度的改革外,还将对以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物证技术中计算机的应用方面,在原来指纹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在鉴定中应用指纹印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在法医物证的DNA

分析中,有的已将分析结果用计算机扫描保存,克服了不同检材必须同步分析的缺点;学者们更着眼于物证技术鉴定中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物证技术鉴定中信息、数据为的建立以及物证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络等的研究。在痕迹物证、文书物证、微量化学物证等其他各领域中,将进一步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对国外物证技术研究新成果的引进和国内外其他自然科学先进技术的借鉴,使物证技术鉴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另外,目前学者们对物证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鉴定擀量控制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将在这方面加深研究,进一步提高物证鉴定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法律服务。

二、1997年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1997年的回顾

1997年是我国侦查学研究深入开拓和稳步前进的一年。年初,在杭州召开了“现代刑侦工作方针专家座谈会”,对侦查工作方针进行了研讨。此外,专家学者们还就侦查体制改革、侦查措施、方法等有关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997年我国侦查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侦查工作方针。现行的侦查工作方针是公安部于1978年制定的《刑事侦察工作细则》中确定的。有的学者在分析该方针不足与过时的基础上,从制订侦查方针的依据、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专群结合、破防并举、科学办案、狠抓战机”的新方针建议。在杭州会议上,更多学者则围绕《公安学刊》1996年第三期发表的斯大孝、蔡杨蒙的《论争取把更多的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一文,展开了热烈讨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充分肯定了“争取把更多的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认为它应作为新时期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有的学者还由此提出了对传统侦查工作的反思,主张将侦查工作置于大治安之中,强调公安机关要把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作为侦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学者认为,争取把更多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是侦查工作走出低效益的关键环节,强调以此为突破口转变思想深化公安侦查改革。还有学者进行了配套论证,认为贯彻落实“争取把更多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应树立服务观、效率观、全局观、群众观、科学观五大新观念。围绕侦查工作方针的讨论,其参与人员之众多,研究态度之务实,影响之深远广泛,无疑构成了该年度侦查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侦查体制改革。我国现行侦查体制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学者们总结认为,其存在着管辖分工不科学、机构设置重叠和不合理、职责不明、缺乏竞争机制、协作不力、效率低下、程序不顺等诸多问题。有的学者建议,继续完善和推广侦查人员责任制,改革侦查工作考核标准,大胆实行竞争机制。还有学者对市局刑警队和分局刑警队建制提出了改良意见,认为应将市局刑警队与分局刑警队重复的一线侦查力量进行合并,把这些侦查力量放置在基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的学者对派出所侦查职能改革进行评析,认为派出所虽然不再承担侦查破案的主要任务,但也不能完全不管案件侦查,而要积极配合协助侦查部门调查取证,抓好侦查基础工作。有的学者进而提出了派遣刑警人员入驻派出所的设想与方案。有的学者还剖析了我国公安机关内部现行的侦查部门与预审部门分别专门设置及其工作互相交叉的现象与不良后果,主张实行侦查预审合一的制度,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还有学者从条块关系出发,提出建立自上而下大刑侦机制的改革设想,主张加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警种之间的协作。

3.侦查措施和方法。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措施和方法的运用上,且多结合实际案例或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加以论述。有的从缉捕对象、缉捕人员、缉捕行动的主客观因素、缉捕保障方面探讨了缉捕行动的决策依据;有的探讨了侦查中推断犯罪分子职业的方法;有的分析了串并案侦查的前提、基础及成功保障;有的学者对新时期如何开展布控、协查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对开设侦查TV(或警察TV)、利用电视通缉令等方式的必要性和实行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侦查措施现代化与合法化的问题。

4.侦查协作与侦查信息。加强侦查协作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探讨了各部门、各警种协同作战体制建立的可能性。有的学者对现行三级破案制度进行了剖析,主张建立与各地犯罪形势相适应的侦查机构层次。在具体协作方式上,交流侦查信息是学者们议论的重点。有的学者认为,派出所应将重心放在搞好基础情报工作上。一些学者则提出要实行情报信息的计算机化管理。还有学者提出应扩大情报信息库的种类等。

5.侦查谋略。关于侦查谋略的研究相对有所降温。少数学者从兵法谋略的宏观角度探讨了“孙子兵法”与现代侦查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6.具体类案的侦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团伙犯罪和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因此这些案件的侦查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过,大多数文章对此研究还停留在对于具体个案的分析评论、对犯罪的情况、特点、手法的介绍以及一般性对策上。

7.

涉外联合侦查制度和外国侦查制度。涉外联合侦查制度和外国侦查制度是我国侦查学的薄弱地带。有些学者从涉外联合侦查的形式与范围、原则、基本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有的学者则继续深入研究了西方主要国家犯罪侦查制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二)今后的展望

1998年我国侦查学领域内主要研究的课题应当包括:侦查学基础理论及其框架;大刑侦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新刑事诉讼法生效后侦查程序及方法的科学化与合法化;侦查基本观念与功能转换;外国犯罪侦查制度;反侦查理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犯罪案件侦查对策;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对策;新刑法确定的新型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注释:

〔1〕张新威、杨明辉:《关于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路和设想》,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第21页。

物证技术范文篇4

一、物证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物证作为证据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及行政案件中均广泛存在,在诉讼、行政执法等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在司法证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在现代司法程序中,物证已经成为证明案情的重要手段,在各种事实证明方法中居于首要地位。

物证作为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的记录客体,在各类案件中均广泛存在,通过对物证储存信息的正确解读,可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物证具有比人证更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即使鉴定结论出现偏差和错误,还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鉴定甚至重新勘验现场等措施来纠正,可以说,物证是查明、证明案件事实的基石。物证对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物证技术专家来识别、检验和鉴定,才能提取出丰富的案件信息,为司法和行政办案服务。而识别、提取、固定、鉴定物证的技术手段,即为物证技术。

物证技术,是对案件中各种物证所进行的识别、记录、提取、保管、检验和鉴定的科学技术的统称。长期以来,公、检、法、司等部门及学者从各自角度对解决专门性问题的技术进行命名,如“刑事技术”、“检查技术”、“司法鉴定”或“法庭科学”等。笔者认为物证作为案件中普遍存在的证据类型,各个领域都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来识别、提取、保管、检验、鉴定各类物证,这类技术在科学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不应由于使用主体的不同而改变。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可统称为物证技术。

物证鉴定结论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提供的一种科学的判断,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和可信性,但同时,由于受到送检材料、技术能力、设备条件、主客观条件方面的限制,其科学性、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存在虚假性。因此,办案人员应当认真审查鉴定结论,查明事实真相,正确适用法律。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专门问题的鉴定,凡是要求由法定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必须由相应的法定鉴定机构进行,其他专业鉴定部门无权鉴定。送鉴材料是鉴定的前提和对象,也是鉴定结论形成的基础。如果送鉴材料不充分,则难以作出鉴定结论,或只能得出不准确的鉴定结论。

如果送鉴材料不真实,则只能得到错误的鉴定结论。对于违法获取的物证,鉴定机构有权拒绝鉴定。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解决专门性问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具体可以从鉴定人所从事的专业教育,从事鉴定的年限、专长、经历以及专业技术职称、鉴定成效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来考察。审查物证鉴定结论的论据是否科学、充分,推论是否合理,是以一定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的。正确的物证鉴定结论应该与在案的其他证据之间相互协调、呼应,若有矛盾就应重新审查、核实鉴定结论和其他证据。因此需要与案件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进行对照分析和比较,作出正确判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核鉴定、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

二、物证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的应用

(一)工商行政执法领域中常见的物证

1.商品物证。工商机关监管流通领域内的商品质量,各种商品都有可能成为物证。如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中商品的质量是否合格,涉案商品是否属假冒、伪劣商品等。

2.文书物证。在经济违法案件中,常常需要鉴定涉案合同书、决议书等文件中印章、签名的真伪;显现会计资料中的被涂改字迹,鉴定印章与签名的顺序等。

3.视听资料和电子物证。视听资料作为一种动态证据,可以直观重现案件的全部及部分事实,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比拟的优点。然而,视听资料同时具有易变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改变,从而可能丧失证据的作用。如易被当事人篡改、易受电磁场的影响而消磁等。网络虚拟经济日益发展,网络经营主体及经营行为还需规范。网上商标、广告行为的监管需要有效识别、跟踪各类网络信号。视听资料和电子物证的检验,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鉴别视听资料是否被篡改、恢复受损的数据、来源追踪、模式识别技术等。

4.生物、化学物证。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公布实施,食品安全成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重点领域之一。定期进行食品质量抽查及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故,都需要对相关食品进行检验。

(二)工商执法人员获取物证的途径、方法依据法律的规定和办案的实践,工商机关获取物证的方法和手段一般包括:

1.当事人提供。在行政裁决案件或其他类型案件中,为了自身的权益,当事人往往会主动向工商机关提供有关物证。

2.主动调取。工商机关认为某人或某单位可能保管有关的物证,可以主动向有关人员或部门调取物证,有关人员和部门应当配合。

3.现场检查、勘验。对于存在现场且有勘验价值的案件,必须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的进行现场勘验、检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取、固定、记录物证。如对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工厂进行检查时一定要注意提取、固定违法产品、原料、包装物及商标等物证。现场勘验、检查是获取物证的最主要途径。

4.扣押、登记保存。对于在现场勘验、检查中发现的物证,根据法律的授权,可以采取扣押或登记保存的手段获取物证。扣押、登记保存往往与现场勘验、检查结合进行。执法人员在实施扣押、登记保存措施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定要有见证人在场并签字。一定要由当事人签字或注明不签字的原因,才能保证物证的关联性和真实性。

(三)工商执法办案中的常用物证技术工商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处违法广告、商标侵权案件等职责。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经济违法行为日益科技化,违法手段日益隐蔽化和复杂化,案件查办难度不断加大,过去办案中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的经验式监管逐步向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的现代化监管转变,努力实现执法现代化,建设“科技工商”,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其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民主进程,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物证技术为执法办案服务,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工商执法办案工作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工商执法办案中的常用物证技术包括:

1.商品质量、真伪鉴定。在商品质量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中,常常需要对涉案商品是否达到一定标准或商品、标示的真伪做出鉴定。工商机关应当委托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2.食品安全检测。目前,《食品安全法》已公布实施,工商机关作为重要执法机关之一,依法监管流通领域内的食品安全。必须对流通领域食品的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测。主要技术手段有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室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检验技术等。

3.文书检验。在经济活动中,文件被大量用来记录事实、证明身份等。

因此,文件常常作为证据在案件中使用。当涉案文件被伪造、编造,而需要确定真伪时,就需要运用文书检验的手段对涉案文件进行检验,以查明案件事实。常用技术有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文书形成时间检验等。

4.物证成分、含量鉴定。如流通领域中的食品中是否有违禁添加剂及其含量。各种商品中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等。

5.商品制作工艺鉴定。工商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某些商品制作工艺进行鉴定。如对涉嫌拼装的套牌汽车进行鉴定等。

6.电子物证技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经济也获得了迅猛发展。网上交易、广告等经济行为日益普遍。网络经营违法活动也日益增多,使得电子物证技术成为必然。工商机关承担网络交易进行规范、监管的职责,必须了解电子证据的提取、固定及鉴定技术。所谓电子物证技术,就是对在利用电子载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的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固定、审查和确认,它包括涉案计算机现场勘查、搜查与扣押、网络监控、邮件监控、技术鉴定等多种活动技术的总称。

(四)物证技术对工商执法办案的作用

1.对物证进行分析、检验,为查明案件事实,重建案件现场提供客观依据。案件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办案人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那些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只有通过各种证据来查明或重建案件事实。物证是查明事实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物证进行分析检验,可以提供有关案件事实信息,如案发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涉及的人或物等,为执法人员确定案件性质、深入推进案件调查、结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可以提取、记录、固定、保管物证。工商机关办理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中可能存在物证。但由于执法人员缺乏物证意识和未掌握物证技术手段而未能及时提取、固定,致使案件查办工作难以进行甚至陷入僵局。有时即使提取了物证,但由于提取的物证缺乏代表性或未达到一定的数量或保管不当腐败变质而失去鉴定的条件。因此,工商执法人员必须增强物证意识,掌握基本的物证技术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做好执法办案工作。

3.可以鉴定物证,提供证明案件事实的法定证据。物证是“哑巴”证据,其携带的案件信息需要专业人员通过分析、鉴定来解读,才能充分发挥证明作用。工商执法人员不仅要自己查明案情,完成自向证明,在行政诉讼程序中还要用证据向他人证明案件事实。一般而言,行政程序中的各种物证材料就是诉讼中的法定证据。通过物证技术手段对涉案的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鉴定结论,可以为案件的顺利进行提供具有较强说服力和证明力的证据。

4.可以审查、印证其他证据。一起案件中往往存在多种证据,由于物证的可靠性更高,证明力更强,物证在执法活动中往往可以作为审查和印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的真实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公务员之家

三、树立物证意识,实施“科技工商”战略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物证技术的现状

1.目前,工商执法人员普遍缺乏物证意识,对物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基本的取证、检验手段。表现在对物证的认识仅限于较为明显的物品等,现场勘验、检查中仅仅提取看得见的物证,缺乏深入勘查现场的能力和技术手段,使得本应提取到的物证没有提取,可能使案件查处工作陷入僵局。部分执法人员在办案中以“人证”为核心,过分依赖调查访问和证人证言,有时可能侵犯当事人的人权,甚至变相对当事人逼取证言。不仅可能由于非法获取当事人陈述而被法院排除,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法制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有相当部分执法人员认为物证鉴定应属质检等部门的事,工商机关只需提取检材送交检验,完全依据检验结果对案件作出相应处理,而根本不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判断。有些工商执法人员随意提取、保管检材,致使检材缺乏代表性或未达到一定的量或者腐败变质而导致失去鉴定条件或导致产生错误的鉴定结论。

2.缺乏技术专业人员、经费和设备。目前,只有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的工商机关配备了食品安全检测车,并招录了技术人员,专职从事食品物证检验、鉴定工作。北京海淀区工商局还与某物证鉴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工商机关没有任何物证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更不可能获得实验室认可。

3.法制建设仍需加强。作为规范行政执法基本法律的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工作也进展维艰。有关物证及物证鉴定的规定也很不完善。

(二)实施“科技工商”战略是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工商”,就是要在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其中涉及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证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改变着管理模式,而且改变着执法人员的思想观念、监督方式、服务观念,提升了办案能力和执法人员的素质。

工商执法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物证意识,牢固树立“科技工商”战略的理念。

但是,目前工商执法人员普遍缺乏科技意识,没有运用先进的物证技术调查取证的意识。一些执法人员不愿意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排斥心理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最重要的因素是有些执法人员的“科技工商”意识不强,只有提高他们的物证意识,才能更好地实施“科技工商”战略。实践证明,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工商”

之路。这是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呼唤,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历史性选择。

首先,领导要做“科技工商”的领头人。科学技术在工商工作的应用,涉及各个领域、各部门,涵盖工商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执法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级工商机关的领导按照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工商”战略的伟大意义。要经常深入基层组织调研、检查、指导和督促“科技工商”战略的落实,从组织上提供有力的保障。领导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带头应用科学技术,做“科技工商”的领头人。

其次,通过培训提高“科技工商”

物证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物证技术物证

引言

自人类出现了审判活动,证据自然就在其中得到应用,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证据的证明能力与证明力。而证据分为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由于物证本身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所以物证具有较高的证明价值,故人们对它有更大的信任,在当代审判活动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它的应用。正如美国著名法庭科学家赫伯特•卖克唐奈所言:“物证不怕恫吓。物证不会遗忘。物证不会像人那样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激动,物证总是耐心地等待着真正的识货的人士去发现和提取,然后再接受内行人的检验与诉断,这就是物证的性格。……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会说谎,证人会说谎,辩护律师和检察官会说谎,甚至法官也会说谎,惟有物证不会说谎。”

但是实物证据是不会说话的,其中的内涵必须要通过人们自己去发掘。在人类早期,各个地域都出现过神判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物证技术不够发达,导致审判者只好借助神灵的名义,听从“神的指示”,来证明其审判的公正。

后来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物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证的要求高了,自然对物证技术的要求就高了,物证技术发展进步了,就大大促进了物证制度的发展。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物证技术的发展,并分析对物证概念、物证分类的影响,并展望一下物证技术学的研究深入对物证制度的影响。

一、中国物证技术发展简单回顾

在中国物证技术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物证技术伴随着刑法的产生而产生,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得以发展。中国古代的物证技术有着渊源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周时期,该阶段是物证技术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是物证技术的形成阶段;第三个阶段为汉朝到唐朝,此为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宋朝,这是物证技术的鼎盛阶段;第五个阶段历经元明清三朝,是物证技术的衰弱阶段。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分析方法联用技术、激光技术、微区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及其图像处理技术、声纹技术等应用于物证检验领域,传统的物证检验技术与现代尖端分析技术的结合,解决了过去我们无法识别的许多问题.

物证技术是科学技术与物证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科技领域,物证的使用往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刑事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破案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证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这对我国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只能用手工方法绘制现场平面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常有漏测。

现在,一个“现场自动测绘系统”己经由北京市公安局物证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这个系统是物证技术中现场绘图技术的一大突破,对测绘范围大、客体多、测量繁杂、易有漏测的出事现场,帮助很大。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己经实行罪犯指纹登记制度20多年,但手工查对,费工费时,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查出结果,这就影响了发挥指纹档案的作用。

在,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的物证技术部门,己经成功地研制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查对指纹库中是否有现场提取的罪犯指纹.只需几分钟,如果罪犯过去曾有过指纹登记.通过查对指纹档案就可迅速破案。这对打击惯犯,十分有利。

在文书物证方面,技术上突破也很多。过去,恢复被涂污字迹,显示纸张上的压痕字迹,都是难题。现在,利用公安机关物证技术部门研制的红外文检仪、静电压痕显示仪、加压显文机,以及867A、867B技术方法,己能顺利地解决这些难题。过去,确定文书写成相对的时间,也是难题。现在一种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图章印文印泥因时变化的吸收光光谱技术,己经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至于在化学物证、生物物证、音像物证等技术鉴定领域,由于引进了各种化学分析仪器、DNA和PCR检验技术(即基因技术和扩增技术).以及声纹鉴定仪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应当看到,物证技术实践的发展,也促进了物证技术理论研究的发展,在这方面,提出“物证技术”新概念,建立“物证技术学”新学科是最主要的成果之一。[10]这对构建适应我国诉讼的物证制度具有新的重大意义,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物证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物证检验的范围,促使人们对沿袭多年的传统物证概念重新认识。

二、对物证概念的影响

人类使用物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我国“周礼”记载,周朝已有门“掌盗罪之任器货贿”的官吏,说明在当时的诉讼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像凶器、赃物这样一些物品的证据作用,这就是物证。当然,“物证”这一概念明确出现在法条中却较晚,现在一般认为,“物证”的概念最早见之于1808年法国的《刑事诉讼法典》。物证的使用既有悠久的历史,那么,什么是物证呢?

物证,英国学者称之为实物证据。他们给实物证据所下的定义是:“交由法庭查验的文件之外的物体。”[1]这个提法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物证都提交法庭检验。原苏联法律上给物证所下的定义是:“物证,是曾供犯罪使用的工具,保有犯罪痕迹的物品,或者曾为被告人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物,以及其他可供发觉罪犯,查获罪犯的物品和文件。”[2]这是用列举物证类型的方式所下的定义,这样下定义很难完满地揭示出物证的实质。

物证是证据体系中重要的科学证据,我国法律虽明确规定了证据的概念,却没有规定什么是物证,在众多的诉讼法学证据学专著、教材和专题文章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物证概念有两种:

(一)传统意义上物证的概念:

物证,就是指对案件事实情况有价值的物品和痕迹。如:犯罪凶器、被窃财物、现指纹等(区别与“人证”)。见《现代汉语大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该定义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也相当普遍的出现的法学著作里。但是随着物证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定义的弊端也就日益的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这一种差未能指明物证所特有的属性。

2、“物品和痕迹”只是物证一部分,未能囊括所有的物证表现形式。[3]

十年代中期,有些学者意识到物证概念的不足,开始进行修正。如:“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4]“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客观实在物。”[5]这两种定义指出物证的属概念是一切物质或客观实在物,避免了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但是所选择的种差依然没有揭示出物证的特有属性。

(二)现代意义上的物证概念

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物证概念,其典型代表有:“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实在。”[6]“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外部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情的客观实在。”[7]与传统的物证概念相比,其意义在于突破了“物品和痕迹”的局限。从理论上拓宽了物证的范围,给物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司法机关运用形形色色的物证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三、对物证分类的影响

同样伴随物证技术的发展,物证的种类进一步细划,人们在司法活动中遇到或使用的物证是多种多样的,大到高楼桥梁,小到遗传基因,世界的万物都有可能成为案件中的物证。因此,现在物证是无法列举穷尽的,但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物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证进行分类:

(一)在自然界中,物体的基本形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与此对应,物证可分为:固体物证、液体物证和气体物证。

(二)根据体积和压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把物证分为:巨体物证、常体物证和微体物证。

(三)根据检验的科学方法不同,可以把物证分为:物理物证、化学物证和生物物证。

(四)根据证明案件事实所依据的特征不同,可以把物证分为:形象特征物证、习惯特征物证和气味特征物证。形象特征指客体的外表结构、形状形态、图像花纹、颜色光泽等,如: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等物证就是形象物证;成分特征指客体物质成分的种类、含量、结构、排列、比例等方面的特征,如:血液、精液、毛发、人体组织等可以进行DNA图谱分析的物证就是成分特征物证;习惯特征指客体进行某种运动的习惯方式和特点,如:人的书写习惯特征和行走习惯特征等,而反映的书写习惯特征的笔迹和反映人的行走习惯特征的步法足迹就属于习惯特征物证;气味特征是客体物质所具有的能够刺激人和动物的感官并能产生味觉的特征,能够反映人体气味特点或物体气味特点的气味和物品句属于气味特征物证。[8]

物证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犯罪;缺陷;措施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电子设备逐渐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军事、金融、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也为电子信息犯罪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计算机犯罪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作为新兴的侦查技术手段的电子物证检验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公安、安全、司法、军队、科研等机构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效方式,并且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我国电子物证检验处于2002年正式成立,并且在2006年3月正式成为公安部门开展的检验鉴定项目。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电子物证检验实验室,并且其检验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检验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关公安部计算机管理检查司定义的计算机犯罪是指:信息活动当中,以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信息知识为手段,或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国家、个人或团体造成危害的依法应当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而所谓电子物证检验是指相关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识别、发现、提取、保存、恢复、展示、分析和鉴定电子设备内的存储信息的,并出具检验结果的全过程。由于电子证据和传统证据赖以存在的存储介质是不同的,因此,电子物证检验的原理和原则与传统物证检验相似。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电子物证检验具备自身特有的诸多特点。第一,检验对象种类繁多。日常的公安检验活动中,电子物证检验的检验对象是最多的,而且涉及范围也比较广,比如一个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个人的手机存储以及家庭的影音播放器、数码相机等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和存储介质。种类的繁多直接导致了检验操作方式的各不相同,因此延长了电子物证检验的时间,增大了检验的难度。第二,电子物证检验对象存储介质差异大。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中存储介质的理论结构和技术标准捡的差异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差异。第三,检验设备要求高、差异大。电子物证检查对检验设备要求很高,同时,由于各种电子信息都存储于不同种的存储介质当中,所以必须要求在检验的过程当中借助必要的电子设备。

二、目前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不足

之处由于我国的电子物证检验起步比较晚,当前各公安机关电子物证检验部门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检察院内部相关人员的配备及专业技术能力亟需完善。目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犯罪当中的电子物证检验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推广认知度,技术数量应用度和相关人员的储备和培养都略显不足。这些都给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多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电子物证检验鉴定机构缺失。当前我国各司法机关都缺乏电子物证检验鉴定机构,因此,很多基层检察院在遇到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时候不能做到及时地处理和解决,造成电子物证检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针对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检验工具和软件的自主研发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电子物证检验的工具和软件由于没有掌握技术核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存在依赖性。究其根本,是源于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资金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自然难以为电子物证检验工具和软件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了使得电子物证检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所以必须注重当前我国的电子物证检验的自主研发。

(二)加强电子物证检验人员储备培训和检验机构的建设

为了及时地改变当前各检察机关电子物证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储备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地现状,需要个部门积极引进电子物证检验先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在职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系统的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得各检察机关内部电子物证检验人员的整体实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工作质量。

(三)完善电子物证检验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略显滞后,对于计算机犯罪的新手段和方法难以起到理想的作用,因此,及时补充现存的法律法规显得特别重要。针对犯罪主体和计算机犯罪侵害对象范围都要做到及时有效的补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结语

当前,计算机技术仍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计算机犯罪也将不断滋生新的手段和方法,有效的打击计算机犯罪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确保经济水平能够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在今后积极转变电子物证检验的发展模式,逐渐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的道列之中。

作者:许怡红 单位: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

参考文献:

物证技术范文篇7

(一)案发时间、区域具有相对集中性技术开锁类案件多发生在白天家中无人时段。犯罪嫌疑人选择常人上班、上学时段进行作案,从而获得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寻找发现所需的贵重财物、资料等物品犯罪嫌疑人往往选择物业管理不严格、相对较富裕、僻静的区域进行一次或多次作案.以减少踩点成本.提高作案成功率。

(二)作案手法隐蔽。现场易受破坏技术开锁可分为技术性开锁和技巧性开锁.技术性开锁是嫌疑人利用开锁工具作用于锁芯.通过锁具部件之间的公差来开锁.技巧性开锁是嫌疑人利用专门工具直接作用于锁舌、门把手等锁芯以外的部件进行开锁。无论是技术性开锁还是技巧性开锁.锁具本身的结构、功能大多保持完好.不容易引起受害人的警觉.案件现场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保护.致使痕迹物证遭到严重破坏。影响案件侦破。

(三)现场多有踩点过程犯罪嫌疑人会提前对作案地进行踩点.以确定作案目标。犯罪嫌疑人多以查水电煤气表、找人、收废品、推销产品、物业维修等方式巡查,选择位置隐蔽、易逃离、门锁易开启的居所进行作案。作案过程中若被发现,就会找借口或威胁目击者然后迅速逃离现场。因此。此类案件亦容易引发伤害、凶杀等恶性案件。

二、现场勘验检查要点

(一)注重手印、足迹等常规物证痕迹的发现与提取由于技术开锁时需要较强的手感.犯罪嫌疑人往往赤手操作。因此,做好中心现场内部痕迹勘验检查的同时.务必要在门把手及门锁附近的门板、门框等重点部位发现和提取手印痕迹.即使这些部位已被户主接触或处理也不要轻易放过。手印痕迹条件较差时要注意对该部位的生物检材进行提取足迹是技术开锁案件进行串并的重要痕迹物证足迹具有“行必留踪”的特性.只要在现场走动就会留下足迹.且犯罪嫌疑人往往不注重或来不及对现场足迹进行清理。犯罪嫌疑人往往事先踩点,因此,除了加强对现场门口地面以及室内嫌疑足迹的提取以外.还要加强对现场周边区域的搜索.以发现提取犯罪相关人员的足迹或隐案。由于技术开锁案件具有连发性和多发性.因此.可利用现场足迹结合作案手法、被盗物品等综合信息对案件进行串并侦查。2011年1月至3月,本辖区连续发生多起技术开锁人室盗窃的案件.盗窃物品多为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首饰等,涉案财物价值较大。经过对现场足迹进行分析和比对.成功串并l4起案件.并通过案件关联起获了犯罪嫌疑人手印痕迹.为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注意发现和提取生物物证利用多波段光源、放大镜等仪器设备对门口地面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搜寻.注重发现提取血液、毛发、汗液斑渍、唾液斑、烟蒂等生物物证痕迹。由于技术开锁时犯罪嫌疑人需要蹲下或俯身以便于操作。再加之其紧张心理,易出汗而在现场留下汗液斑渍若利用插片进行开锁.插片工具易对嫌疑人手部造成伤害而在现场留下血迹。若现场周边有同行者为犯罪嫌疑人望风放哨,在望风放哨人员徘徊区域易提取到唾液斑和烟蒂等生物物证,该物证伴随其足迹出现

(三)发现和提取现场遗落、遗弃的物品为了提高开锁效率.有些犯罪嫌疑人会往锁芯内填充一些物品辅助固定弹子,如I:1香糖、塑料薄膜、塑钢泥、卫生纸等.现场或现场附近往往有此类物质残留。利用锡纸开锁法进行技术开锁的案件.现场容易遗留锡纸残片或用过的锡纸条以及细长的针状物。要对现场及其周边出现的上述可疑物品进行固定和提取,并注意保护,防止污染。

(四)注意发现提取微量物证痕迹一些技巧性开锁手法(如插片开锁、套拉内侧门把手、猫眼开锁等),在操作过程中受到摩擦、挤压作用,在锁舌、门边、猫眼口部、内侧门把手等可有开锁工具自身物质残留。技术性开锁时,如果开锁手法生硬,开锁工具易对锁芯内部零件产生破坏.锁芯内的金属碎屑会掉落在门口地面上借助多波段光源、放大镜、相机等设备对上述重点部位进行观察并拍照固定,利用镊子、刀片、胶带等工具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放置于干净的物证袋内备检。

(五)提取现场锁具和钥匙现场锁具需要取回在实验室内进行深入检验的.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拆卸.提取前后要认真进行拍照固定,有条件的要对拆卸过程进行录像.同时.要加强对现场锁具的保护.尽量减少原配钥匙的开启.决不能用工具对锁内零件进行拨压提取锁具后要注意观察锁具安装部位有无脱落物或附着物.并及时固定和提取。最后.要将现场锁具的钥匙全部提取.以对钥匙的使用和配制痕迹进行深入检验。

(六)提取相关视频监控信息由于视频监控设备的广泛应用.视频监控面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被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监控录像所反映的犯罪信息全面、直观,通过视频监控信息可有针对性地提取现场足迹、手印等痕迹物证而重建现场.可通过视频监控信息追踪犯罪嫌疑人的交通、消费、娱乐等相关信息.可通过视频监控信息发现其同伙以及现场目击证人等信息。因此,务必要及时提取现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资料.并尽快对案发时段的录像资料进行分析,以便于向扩展并确定来去路线中与嫌疑人相关的视频信息.从中获得嫌疑人个体信息特征。

(七)详实记录现场损失物品特征现场有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缺失的,除了登记物品价值外.务必要详实记录物品具体的品牌、型号、颜色、材质、生产日期及其唯一性标识或信息。对于缺失的金银首饰、珠宝等物品,有证书的要按证书内容详实记录,没有证书的要详细记录其品牌、材质、形状、大小、重量及唯一性标识。这些物品信息对于追查犯罪嫌疑人、案件深挖以及涉案物品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讨论

(一)加强现场快速、全面取证能力现场物证痕迹随着时间的延长易发生变质、减弱或消失等变化。易受到人为破坏。从而影响现场分析及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鉴定,影响案件的顺利侦破。因此,必须加强现场快速、全面取证能力.使现场物证痕迹得以快速、全面提取。技术开锁案件现场勘查工作在这方面更加突出第一,足迹是技术开锁案件串并的重要物证,但由于穿鞋足迹具有一定的时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足迹特征会因磨损、换鞋等因素而发生相对变化。第二,视频监控系统受设备存储空间大小等因素影响.监控录像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存储时限。一旦超时.该部分录像资料就会被覆盖或删除,难以恢复。因此,勘查现场时,要具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利用光源、放大镜等辅助仪器设备。认真细致地勘查现场.快速、全面提取相关痕迹物证,并及时进行排查、分析和检驻鉴定,以及时、全面地获取犯罪相关信息。

物证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新医科;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文件在学科建设上提出了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即“四新”的概念。“新医科”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1],注重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知识体系广泛,具备实践技能及开展相应科学研究的能力[2]。作为法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法医物证学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研究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与人体有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3],是法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可直接通过实验能力的高低得到体现[4]。法医学教育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法医学教育需将“健康中国”“法治中国”二者有机结合[5],从新医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要求高校推动新一轮的法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法律意识强的复合型、适用型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法医学人才,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学科交叉等元素融入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对在新医科背景下法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问题,在新医科背景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师资队伍与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如果不够吸引学生,将会影响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学习积极性[6]。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我校通过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各类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每个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提升学历,目前教师博士比例达71.4%;根据个人意愿,每年均会派出教师到高校、科研院所等外出进修学习;对青年教师实行“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邀请校内、校外名师开展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理念等内容的讲座;鼓励教师参加校级、省级、部级讲课比赛、教学比赛等,通过以上方法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另外,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础,为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法医学人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后,为学生实验购置PCR仪、3500型遗传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建立了互动实验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学生自习室等,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提供基础保障。以上举措为提升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2结合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国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法医物证检案中,生物检材逐渐由常规检材基因组DNA的检测向微量、疑难检材DNA的检测转变,微量DNA与疑难检材的提取与检测对鉴定技术的要求要达到微量、准确、快速,且能获得大量与案件相关的线索,如生物检材所属个体的身高、体重、年龄、地理来源等信息。向精准法医学转变将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更多方向,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常见检材的DNA提取、PCR扩增及DNA分型技术外,还需培养学生解决微量、疑难检材的DNA提取与检测能力,为适应今后工作奠定基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实验课教学内容由之前的验证性、单一性实验逐渐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除了常规检材如血痕、精液斑、唾液斑等DNA提取、PCR扩增、毛细管电泳分型外,还包括接触性DNA、骨骼、牙齿等疑难、微量生物检材DNA的提取、PCR扩增及分型技术。除了常染色体遗传标记,也将其他遗传标记的检测如X染色体、Y染色体的检测纳入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开展了模拟现场教学,模拟现场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改进,第一次开设模拟现场时,我们通过文字描述告知学生受害人的损伤情况,但这种方式不够直观,导致部分学生不是很能理解,从而影响后续的案情分析,调整后将损伤部位以照片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损伤情况,案情设计时现场还增加用于法医毒物分析的检材,教学内容体现了学科交叉,让整个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知识体系更完整、更符合逻辑。

3注重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法医物证学理论知识较难理解,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在法医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很多案件,每一个案件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高效率地开展从事相关工作。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物证教研室针对这方面通过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教研室开设的开放性实验项目、法医物证鉴定各类鉴定检案的见习了解法医物证学的主要任务、检验程序、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等。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或者物证检案提升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教研室老师的研究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应文献,在教研室老师指导下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申报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通过该方式,法医物证教研室平均每年有2~3项项目可以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完成好每一个项目的实验研究。另外通过让学生参与法医物证检案,了解各类案件的解决思路、实验方法的制定、实施与结果分析,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法医物证检案中。项目完成后,学生将项目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通过参加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论坛、挑战杯等比赛的方式,在面对专家提出的各类问题时,学生有机会从更多层面思考问题,可能对原本的科研思路有新的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实现了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学生从自己发现问题,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总结,从更多层面思考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应用多元化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

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7]。新医科背景下,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各种智慧教学工具均应运而生,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呈多样化发展[8]。贵州医科大学法医物证教研室录制了法医物证学相关内容的网课、微课、慕课等,并在学校官网、人卫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上线,供老师与学生选择,教师将雨课堂等智能教学软件应用于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课程围绕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的学习数据,能实时掌握每个同学的教学内容掌握情况,教师根据APP反馈的数据统计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平台的充分利用

要提升法医物证教学质量,除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对于复杂案例,在传统知识不能解决时,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学习新知识、培养新理论能力同样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微课等课程应运而生,在各大平台如人卫慕课、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甚至一些短视频平台等均有很多在线课程,学生可结合自己时间或所需了解的知识点有选择性地学习相应课程,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帮助分析在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另外,法医物证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自然科学技术解决各类案件中涉及的生物检材的检验鉴定,培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后的鉴定工作质量,因此,在校期间的实训至关重要。开展法医学教学的各类高校应充分利用实训平台,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面向社会承接各类法医司法鉴定工作,这为老师提供了真实的法医物证案例素材,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分阶段让学生接触法医物证检验鉴定工作,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见习,然后根据学生见习情况让学生参与部分检案工作,从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实施到结果分析,最后出具法医物证鉴定报告书,培养学生开展法医司法检验及鉴定的实际操作技能。针对法医物证方向,有兴趣的同学分配一对一带教老师,这部分同学到专业实习或毕业时能完全独立完成常规的法医物证相关检验、鉴定工作,对于复杂疑难检材也能掌握一定技术。

6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新医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旨在通过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培养能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提升法医学专业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贵州医科大学法医物证教研室将模拟现场教学方式用于法医物证实践教学中[9],课前通过公安一线人员进行辅导,让学生分工合作,根据自己负责的任务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前做好准备,课中组织一线公安设计不同类型的命案现场,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法医现场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医物证学”“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物分析”等学科知识,通过一个完整案例的处理,从接到报警开始,到现场勘验物资的准备;进出现场的方式;现场勘验的程序;现场照相;现场物证的发现、采集、包装保存和送检,对案发现场的各类生物检材进行分类,确定检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进行检验鉴定,组员之间分工协作,并将整个勘验中的检验过程、检验结果、案件分析等制作成案件卷宗,最后通过所获证据、线索对设计的模拟案发现场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及重建,真正做到利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解决实际案件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重视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在法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10],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法医学工作者接触到的案件类型、检材类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时因地而异,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是共性的,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需要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发现。继续教育是有效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方式,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问题反馈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解决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相关的研究文献,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对科研也有一定启发,最后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指导实践。通过继续教育,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案例的解决过程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将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新医科”建设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最新要求,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法医物证学作为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干学科之一,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关乎学生以后能否适应工作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对师资队伍与实验室建设,为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提供人才与基础设施的保障;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置,让学生除了掌握常规检材的检验鉴定外,对疑难检材的处理也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让学生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法医物证实际检案、大学生各类竞赛等,提升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动手能力等;利用雨课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将法医物证学与法医现场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物分析等学科知识交叉融入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让已经毕业的学生有机会再弥补自己存在的短板,从而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通过以上改革,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培养法医学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岩.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2]廉洁,张萌,姚宏波,等.基于“三导向”的医学形态学课程整合的探讨与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59-60.

[3]赵敏,余舰,刘莉,等.提高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4):441-443.

[4]张林,朱振东,郭利伟,等.法医物证学实验课教改初探[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2):78-79.

[5]张自伟,吴茂旺,张武,等.新医科背景下法医学专业改革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20,33(3):104-106.

[6]殷悦,卢凤美,罗文哲,等.地方普通高校的法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20,3:112-114.

[7]许冰莹,景强,李建京,等.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72-75.

[8]宋灵青,田罗乐.“互联网+”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理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7(1):78-82.

[9]王启燕,李明超,任峥,等.模拟现场在本科法医物证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1):71-73.

物证技术范文篇9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把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置于公安科技优先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的战略地位。

分局党委始终把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摆在科技强警战略的首位,把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作为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推进刑侦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年初,分局党委把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纳入科技强警示和公安科技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局提出的“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刑事技术建设”的要求,把“刑事科学技术室创等级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提出创建二级技术室的奋斗目标。按照上述的奋斗目标,参照公安部制定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技术管理与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刑侦大队全面加强技术室的硬件与软件工作。创建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硬件不达标。分局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讨论、论证,决定从派出所所址划出多平方米作为技术室办公地点,先期投入了余万元资金,按标准紧张筹建。至××年底,技术室办公用房全面峻工,技术中队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投入正常运作。当前刑侦技术室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创建一级技术室的条件,将刑侦技术硬件设施在全市处较落后的面貌一举改变,为实现更高的创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保障投入,下力气解决硬件装备问题。

×年以来,我局在刑事科学技术室装备建设方面共投入多万元,先后购进指纹远程自动识别查询系统、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立体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两把刷子扫天下”的落后状况,技术装备达到了公安部的县市、区一级技术室装备配备标准。××年又调整了技术室的办公场所,使技术室的用房从原来的间、面积平方米增加到间、面积平方米,健全了各类刑事技术专业实验室、物证室、值班备勤室、会议室等,极大地改善了技术室的办公环境。××年技术室又购置了一批电脑,做到技术员人手一台,实现了现场照片数码化,现场勘查材料及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报告制作电脑化,技术管理信息化,为提高技术室的现场勘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及技术管理的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人为本,内部挖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在分局党委和刑侦大队的大力支持下,技术室在队伍建设方面力求突破,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一方面从公安院校技术专业毕业和热爱技术岗位的年轻民警中选调人员充实到技术室,另一方面选派了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民警到中国刑警学院和公安专科学校进修培训。刑事科学技术员从原来的人增加现有的名,平均年龄岁,全部人员经过技术专业和电脑培训,文化程度均达到大专以上,使刑事科学技术室队伍建设与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相适应。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营造了人人自觉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导向。技术员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采取集体探讨方法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较快提高了全体技术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技术室还通过上网浏览查找资料、订阅刑事技术专业书刊、咨询上级业务部门、与其他单位技术室交流心得等方式密切关注国内外在刑事技术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刑事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现场勘查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水平,提高刑事技术在侦察破案中的打击效能和攻坚克难的能力。

四、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全面推动刑事科学技术室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技术室大力推动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力求突破,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内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运作机制。技术室实施了“技术员岗位职责”、“现场勘查责任制”、“物证鉴定责任制”、“痕迹物证管理责任制”、“七率一量”考评办法等工作制度,建立起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物证管理、科学研究、技术队伍和器材装备等工作台帐,要求技术员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要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工作的目的。

五、明确职责,完善激励,以全员量化考评为依托充分调动每个技术员工作积极性。

技术室制定了《技术员岗位职责》、《技术室业务考评规则》,根据各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对每个技术员下达工作目标并进行量化考评,全面推行岗位责任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实行“主勘技术员”负责制,把现场的勘验、提取、检验、分析及归档等各个环节指标落实具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体的人员身上,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考评科学简明。同时,我们在技术室内部大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把每年的评优、评先工作都与技术员的工作实绩进行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技术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

六、立足实际,贴近实战,努力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工作效能。

几年来,刑事科学技术室不断强化证据意识、为侦查破案和诉讼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检验鉴定,力争为侦查破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犯罪线索和证据。我们认真对照二级技术室的标准,以“七率一量”业务指标为工作中心,在接到“十类案件”及其他重特大案件报案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勘查,同时对技术员的现场勘验数量和质量也下达了考核指标,把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每月岗位考评挂钩。××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起,勘验率达到了%;提取到痕迹物证起,提取率为%;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年上半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起,勘验率达到了%;提取到痕迹物证起,提取率为%;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人起。

七、强化意识,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

技术室在严格按照“七率一量”标准规范刑事技术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命案必破”的总体要求,努力做到“没有痕迹物证勘验不止,现场分析不透勘验不止,案件不破勘验不止”,把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年月日,嘉禾苑座室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案犯在杀死被害人阮后对现场痕迹进行了破坏,并带走了作案凶器及相关物品。技术室的同志们认为再狡猾的案犯百密也必有一疏,在越困难的条件下,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就更应发挥他们在侦察破案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作用。抱着坚定的信念,技术员在仔细的勘验后终于在一小块瓷器碎片上显现出了一枚汗液手印,并在茶几边沿用先紫外无损拍照后联苯胺显现的方法提取了一枚血、汗混合物质手印。面对现场杂乱无章的血迹,经过反复客观论证,大家准确地判断到一小点案犯可能受伤后留下的滴落血迹及一处案犯洗手后留下的抛甩血迹。正是这些痕迹物证为此起故意杀人案的案件分析、确定侦察范围方向,并为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年月日技术员在对现场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时,认定了现场手印为一名叫叶的人所留。对其血型进行了检验后也认定了案发现场提取的两处血迹均为叶金华所留。经过百般抵赖的叶金华在证据面前不得不交代了作案过程,并供认作案后将随身衣物和作案凶器扔进了闽江,第二天又在单位制造了一起搬东西手被砸伤的假象。狡猾的案犯尽管天机算尽,并在躲过一次审查后而自鸣得意时,没想到却被刑事科学技术将其绳之以法。一年多来,技术室经过不懈的努力,还通过现场痕迹检验鉴定直接破获了“”假冒军警人员绑架案、“”入室抢劫杀人案等一批重特大刑事案件。切实地为命案及其他重特大暴力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八、拓宽思路,深入研判,开拓情报信息破案新途径。

物证技术范文篇10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把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置于公安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分局党委始终把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摆在"科技强警"战略的首位,把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作为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推进刑侦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2004年初,分局党委把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纳入科技强警示和公安科技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局提出的“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刑事技术建设”的要求,把“刑事科学技术室创等级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提出创建二级技术室的奋斗目标。按照上述的奋斗目标,参照公安部制定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技术管理与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刑侦大队全面加强技术室的硬件与软件工作。创建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硬件不达标。分局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讨论、论证,决定从派出所所址划出200多平方米作为技术室办公地点,先期投入了10余万元资金,按标准紧张筹建。至2004年底,技术室办公用房全面峻工,技术中队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投入正常运作。当前刑侦技术室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创建一级技术室的条件,将刑侦技术硬件设施在全市处较落后的面貌一举改变,为实现更高的创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保障投入,下力气解决硬件装备问题。

2003年以来,我局在刑事科学技术室装备建设方面共投入120多万元,先后购进指纹远程自动识别查询系统、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立体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两把刷子扫天下”的落后状况,技术装备达到了公安部的县(市、区)一级技术室装备配备标准。2004年又调整了技术室的办公场所,使技术室的用房从原来的5间、面积80平方米增加到16间、面积260平方米,健全了各类刑事技术专业实验室、物证室、值班备勤室、会议室等,极大地改善了技术室的办公环境。2005年技术室又购置了一批电脑,做到技术员人手一台,实现了现场照片数码化,现场勘查材料及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报告制作电脑化,技术管理信息化,为提高技术室的现场勘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及技术管理的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人为本,内部挖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在分局党委和刑侦大队的大力支持下,技术室在队伍建设方面力求突破,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一方面从公安院校技术专业毕业和热爱技术岗位的年轻民警中选调人员充实到技术室,另一方面选派了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民警到中国刑警学院和公安专科学校进修培训。刑事科学技术员从原来的6人增加现有的11名,平均年龄33岁,全部人员经过技术专业和电脑培训,文化程度均达到大专以上,使刑事科学技术室队伍建设与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相适应。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营造了人人自觉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导向。技术员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采取集体探讨方法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较快提高了全体技术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技术室还通过上网浏览查找资料、订阅刑事技术专业书刊、咨询上级业务部门、与其他单位技术室交流心得等方式密切关注国内外在刑事技术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刑事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现场勘查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水平,提高刑事技术在侦察破案中的打击效能和攻坚克难的能力。

四、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全面推动刑事科学技术室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技术室大力推动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力求突破,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内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运作机制。技术室实施了“技术员岗位职责”、“现场勘查责任制”、“物证鉴定责任制”、“痕迹物证管理责任制”、“七率一量”考评办法等工作制度,建立起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物证管理、科学研究、技术队伍和器材装备等工作台帐,要求技术员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要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工作的目的。

五、明确职责,完善激励,以全员量化考评为依托充分调动每个技术员工作积极性。

技术室制定了《技术员岗位职责》、《技术室业务考评规则》,根据各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对每个技术员下达工作目标并进行量化考评,全面推行岗位责任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实行“主勘技术员”负责制,把现场的勘验、提取、检验、分析及归档等各个环节指标落实具体的人员身上,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考评科学简明。同时,我们在技术室内部大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把每年的评优、评先工作都与技术员的工作实绩进行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技术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

六、立足实际,贴近实战,努力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工作效能。

几年来,刑事科学技术室不断强化证据意识、为侦查破案和诉讼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检验鉴定,力争为侦查破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犯罪线索和证据。我们认真对照二级技术室的标准,以“七率一量”业务指标为工作中心,在接到“十类案件”及其他重特大案件报案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勘查,同时对技术员的现场勘验数量和质量也下达了考核指标,把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每月岗位考评挂钩。2004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685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685起,勘验率达到了100%;提取到痕迹物证493起,提取率为72%;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83人94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74人85起。2005年上半年我区共发生有条件勘查的“十类案件”472起,技术室共勘查“十类案件”现场472起,勘验率达到了100%;提取到痕迹物证339起,提取率为72%;利用痕迹物证认定案犯直接破案33人41起,其中利用指纹认定案犯直接破案29人37起。

七、强化意识,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

技术室在严格按照“七率一量”标准规范刑事技术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命案必破”的总体要求,努力做到“没有痕迹物证勘验不止,现场分析不透勘验不止,案件不破勘验不止”,把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2005年3月15日,嘉禾苑4座501室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案犯在杀死被害人阮xx后对现场痕迹进行了破坏,并带走了作案凶器及相关物品。技术室的同志们认为再狡猾的案犯百密也必有一疏,在越困难的条件下,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就更应发挥他们在侦察破案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作用。抱着坚定的信念,技术员在仔细的勘验后终于在一小块瓷器碎片上显现出了一枚汗液手印,并在茶几边沿用先紫外无损拍照后联苯胺显现的方法提取了一枚血、汗混合物质手印。面对现场杂乱无章的血迹,经过反复客观论证,大家准确地判断到一小点案犯可能受伤后留下的滴落血迹及一处案犯洗手后留下的抛甩血迹。正是这些痕迹物证为此起故意杀人案的案件分析、确定侦察范围方向,并为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005年2月18日技术员在对现场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时,认定了现场手印为一名叫叶xx的人所留。对其血型进行了检验后也认定了案发现场提取的两处血迹均为叶金华所留。经过百般抵赖的叶金华在证据面前不得不交代了作案过程,并供认作案后将随身衣物和作案凶器扔进了闽江,第二天又在单位制造了一起搬东西手被砸伤的假象。狡猾的案犯尽管天机算尽,并在躲过一次审查后而自鸣得意时,没想到却被刑事科学技术将其绳之以法。一年多来,技术室经过不懈的努力,还通过现场痕迹检验鉴定直接破获了“11.21”假冒军警人员绑架案、“7.30”入室抢劫杀人案等一批重特大刑事案件。切实地为命案及其他重特大暴力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八、拓宽思路,深入研判,开拓情报信息破案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