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减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4:32:09

污染减排

污染减排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以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环境准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为重要手段,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综合推进,确保实现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减排目标任务

根据新增量预测情况,2012年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分别预计为:COD:947吨;NH3-N:156吨;SO2:除新增量外,需净减313吨。

三、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

(一)召开全区环保工作大会,与减排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减排企业签定减排责任书,下达硬指标,规定硬任务,确保完成市级下达减排目标。

(二)严格环境准入,把好项目审批关。把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没有排放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

(三)抓住污水处理厂这个重点,争取贡献最大减量。积极协调对接城管部门,加大对高桥、北部污水处理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正常运行,完成市级下达的减排指标。

(四)建立减排会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减排数据与环境统计要相互对应后,要协调统计、发改部门合理确定、统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GDP等各项相联指标增长率进行合理测算核定;工业经济部门要及时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并准备相关资料;农牧部门要积极投入,按要求完成畜禽养殖项目减排任务。

污染减排范文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重点单位发表调查和非重点调查单位比率估算,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城镇常住人口数、燃料煤消耗量等数据测算。

第三条总量减排统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市环保局负责统一部署、指导各区县(自治县)的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管理、全市总量减排统计信息。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总量减排统计信息。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总量减排统计制度,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按时完成统计任务。

第四条全市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建委、市市政委、市统计局等部门配合完成。市环保局负责提供总量减排工作报告、减排量及有关企业减排监测和监察情况;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进行统筹管理;市经委负责提供单位GDP能耗、燃煤发电企业机组运行情况和污染源企业关停情况等统计资料;市建委负责提供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情况;市市政委负责提供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市政管网建设情况等资料;市统计局负责提供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人口数、全社会煤炭消费量(能源平衡表)、主要耗能产品产量等总量减排工作涉及的定期和年度统计数据。

第五条总量减排统计包括年报和季报。年报主要统计年度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报告期为当年1—12月。各区县(自治县)的年报统计范围应确保达到本行政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5%以上,并确保纳入总量减排计划的企业和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包含在重点调查企业之中。对重点调查单位应在排污申报登记的基础上根据对象变化情况每年调整筛选1次,以保证统计调查数据能够反映排污情况的总体趋势。禁止在筛选重点调查单位时采用企业群的调查方式。

第六条季报主要统计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为总量减排工作和全市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报告期为1个季度,其中二季度和四季度累计数据相当于半年报和年度快报数据。各区县(自治县)的季报统计范围应确保达到本行政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并确保纳入总量减排计划的企业和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包含在重点调查企业之中。

第七条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以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为依据进行统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总量即为年度污染物排放量。

第八条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可采用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进行核定。

监测数据法:调查单位原则上都应采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污量。调查单位统计范围每年动态调整1次,纳入新增企业(不论试生产还是已通过验收,凡造成事实排污超过1个月以上的企业均应纳入统计范围)。对关停企业按其当年实际排污天数计算排污量。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燃煤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测算,测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排污量的估算。

以上3种方法中应优先使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放量。若无监测数据或监测频次不足,可根据上述适用范围,燃煤发电厂选用物料衡算法,钢铁、化工、造纸、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的企业选用排放系数法。监测数据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必须与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相互对照验证,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排放量差距较大的,须分析原因。对无法解释的,按“取大数”的原则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

第九条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以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污总量作为估算的对比基数,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即按重点调查单位总排污量变化的趋势(指与上年相比,排污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等比或将比率略作调整,估算出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条生活源COD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COD排放量=生活COD产生系数×城镇常住人口数×365-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的生活COD

生活源S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SO2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煤炭平均含硫率×0.8×2

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和煤炭平均含硫率由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市环保局审查备案。

第十一条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参照《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环境统计技术规定》、《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由企业负责填报,由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初审,如发现问题应责成企业改正,并重新填报。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初审后报市环保局核定。

第十二条每年1月和7月,市环保局在环保部核定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对各区县(自治县)的SO2和COD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将核算结果通报各区县(自治县)。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上报的总量减排统计年报和季报应当与核定的减排统计数据一致。

第十三条市环保局会同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每半年公布1次各区县(自治县)总量减排计划完成情况,内容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量、重点减排项目完成情况等。未经市环保局审定,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不得对外使用和公布总量减排数据。

第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各区县(自治县)包括北部新区管委会。

污染减排范文篇3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目标

1.二氧化硫(SO2)总量减排工作目标

年全市SO2排放量计划控制在11114吨以内,力争实现全年净削减1600吨,较2005年削减10%。

2.化学需氧量(COD)总量减排工作目标

年全市COD排放量计划控制在4167吨以内,力争实现全年净削减138吨,较2005年削减3%。

二、减排工作重点

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河下江污水截留工程、泵站综合管理楼工程、旧城区污水管网分流改造工程和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管修复工程,实现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达到2万吨/日以上。加快片区污水进厂主干管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全面动工。加快工业集中区和金峰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年底前基本完成滨海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

2、加强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城区污水处理厂6月底前完成污水处理中控系统平台建设和调试,8月底前完成紫外线杀菌装置建设,加强运行维护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COD、氨氮、总磷等各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污泥规范处置,9月底前完成已建工程环保竣工验收。

3、巩固提升印染行业废水治理成果

继续推进印染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建立健全印染行业环保监管机制,加强污水治理设施和中水回用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确保设施稳定运行。

4、加强非电行业锅窑炉脱硫设施运行管理

冶金有限公司应切实加强烧结机头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按规定添加脱硫剂,确保达到设计脱硫效率,要完善生产运行档案台账,记录脱硫设施、在线监控等主要设备运行和维护情况,配套完善脱硫DCS控制系统,保存DCS相关历史数据,并按月打印部分参数历史趋势曲线存档。高纤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已建锅炉烟气脱硫设施企业应加强锅炉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减排责任意识

加强减排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减排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责任意识,要按照各自分工,共同推进减排工作,建立减排工作进展调度机制,定期召开减排情况分析会,研究推进减排措施。所有排污企业要强化减排主体责任,落实减排目标,通过减排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通过减排增强综合竞争力,通过减排体现社会责任。

(二)加大减排资金投入

加大对重点减排项目资金的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要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完善相关收费规定,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入环保治理工程,拓宽总量减排工作的投融资渠道。

(三)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环保审批

新上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通过老项目治理或关停项目实现平衡,对不符合减排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立项,不予批准用地,不得办理环保手续,建立有力的控制体系。对因不能稳定达标或者超总量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企业,暂停审批该企业新增排放总量的项目。

污染减排范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第三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以下简称总量减排)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核定,并为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数据的监测活动。监测工作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掌握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

第四条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各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具体承担监测任务。

市环保局成立总量减排监测技术专家组,组长由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承担,成员由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和各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站长组成,负责协调解决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第五条总量减排监测包括全市范围内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核查期内投运试生产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纳入减排计划的企业的所有排污口(对治理设施应包括进出口)。监测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更新1次。

第六条总量减排监测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化原则进行。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国控污水处理企业除外)、国家和市环保部门审批的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污染源监督监测以及具有在线监测设施的企业的比对监测由市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万州、黔江、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环境监测站协助。

国控污水处理企业、市重点监控企业、纳入减排计划的其他企业、各区县(自治县)审批的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以及具有在线监测设施的企业的比对监测由污染源所在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组织落实,具体监测工作由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承担。

第七条总量减排监测对各企业每季度监测1次,每次监测1天,其中废水监测为每天监测4次,以日均值计,废气监测为每天监测3次,以小时均值计。建设项目从试运行的第2个月开始监测,并根据试运行时间按季度实施监测。

总量减排监测项目中的废水监测应包括流量、化学需氧量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废气监测应包括流量、二氧化硫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

第八条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要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统一采集、核定、统计污染源排污量数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对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市环保局联网的企业,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自动监测设备未与市环保局联网的企业,以监督性监测数据为依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第九条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由企业和各级财政负责,验收由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数据监测由企业负责,日常运行由有资质的运营单位负责。自动监测设备必须与市环保局联网并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条市环保局负责全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

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每季度1次,其他企业每年1次。

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表明同步的自动监测的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则从本次实验室比对监测时间上推至上次实验室比对监测之间的时段按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缺失处理。

市环保局定期组织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统一考核,并组织不定期抽查工作。

第十一条市及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在核查期内要将监测企业的监测系数作为区域排放总量核定和项目削减量核定的依据。区域监测系数的基数为1%,监测达标率为90%以上的,每降低10个百分点取值下降0.1%;监测达标率低于50%的,区域监测系数为0。其中区域监测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数。

第十二条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监督性监测数据库。

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在每季末10日前将本季度的监测数据及报告上报市环保局。

第十三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保障总量减排监测工作的相关工作条件,在人员配置和培训、设备购买和更新、工作和实验用房供给、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予以落实,要保证监督性监测费用,补助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环保部门采用的监测方法必须是国家标准方法或环保行业标准方法,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实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各区县(自治县)包括北部新区管委会。

污染减排范文篇5

为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以下简称总量减排)工作,确保实现我县“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目标,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要污染物问题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发〔**〕51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发〔2007〕286号)和《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2007—2010年)的通知》(**办发〔**〕18号)要求,现就加强我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总量减排既是“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去年,虽然我县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县必然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环境支撑的容量必然增大,加之现有企业由于技术、设备、工艺等原因,对环境的污染仍然存在,导致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显得更加突出,导致我县“十一五”期间后三年的减排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各街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总量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抓好总量减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总量减排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机构,完善政策措施,安排专门人员,落实必需经费,定期召开调度和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推进总量减排工作。

二、建立健全总量减排工作机制

(一)全面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度

县政府将对落实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和需淘汰或关停并转的落后产能名单,安排好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督促排污单位制订具体减排方案并抓好落实,深入分析全县减排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制订减排应急预案。对减排进度滞后或可能无法完成减排任务的部门和重点排污单位,县减排办将下达督办通知或限期进行治理。

(二)建立完善总量减排调度督查制度

各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县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总量减排工作的调度,每季度进行减排形势分析,如预测可能无法完成减排任务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减排措施,确保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三)严格新建项目总量核准和调剂制度

一是要控制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批项目核总量”的审批制度,有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污染物替代削减方案;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污染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等手段,为新上建设项目预留出环境容量指标;加强对预留出的环境容量指标进行核定,凡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建设项目,环保、规划、国土、发展改革等部门不得受理和办理项目相关审批手续;环保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同时审查其污染物替代削减方案,替代削减量未能抵消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必须追加削减该项污染物的项目。建设项目竣工后,其污染物替代削减项目未完成的,不得进行试生产,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不予通过验收。

二是要合理调剂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由建设单位自行解决,建设单位不能自行解决的,原则上在全县范围内调剂或交易。

(四)实施区域限批制度

对未按期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区域或流域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多次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环评和环保“三同时”违法现象严重、限期治理任务未完成、长期治理不达标的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街镇乡实行建设项目限批制度,环境保护部门将暂停受理、审批该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除外)。

三、认真落实总量减排有关政策

(一)完善区域功能划分,科学合理布局产业

县政府将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当地污染物总量指标等情况,划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结合区域和流域环境容量以及总量减排要求,科学实施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发改委、县经委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督促检查。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坚决依法取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同时依法停止对其供电供水,并向社会予以公布。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严格控制发展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产业,新上建设项目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能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重点在电力、冶金、化工、水泥、煤炭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创建清洁生产企业。对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生产中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没有完成总量减排任务的企事业单位,要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四)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切实把好政策导向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在编制区域开发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时,相关内容应符合重庆市关于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的要求,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境准入规定的项目,环保部门不得核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建设、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金融机构不得为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五)加强环保金融合作,大力促进绿色信贷

环保和金融部门要加强合作与联动,进一步加强总量减排领域的金融服务,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金融机构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严格审批管理,在向有关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时,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要件。要加大对总量减排有关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六)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积极推行环境资源有偿交易

将环境容量和排污权纳入政府资源,逐步引入市场竞争和调节机制;加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建立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按上级要求开展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调研,并在条件成熟的行业开展试点。

四、扎实推进总量减排三大措施

(一)加快环保治污设施建设,推进工程措施减排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措施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基础保障作用。强化县城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按市政府要求实行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和减排量评估制度。加快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在我县境内的所有燃煤电厂要按规定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确保烟气稳定达标排放。对未按规定运行脱硫设施的燃煤发电厂,将实施相应处罚。要严格执行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并将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实施运行后的评估工作。

(二)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调整减排

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对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炼焦以及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扎实推进本地区落后产能的关停工作。继续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实施燃煤设施清洁能源工程,合理调整煤、油、气、电的消耗比例。

(三)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管理措施减排

各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环保部门要按规定实施减排监察和监测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纳入减排计划的企事业单位要下达关闭或限期治理文件,对未完成总量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违法排污的企事业单位,要公开通报、从严查处,并及时向财政局、物价局、经委和电力公司等有关单位提供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资料,作为核定污水处理费、发电调度排序的依据。

五、努力夯实总量减排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大总量减排经费投入。县财政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总量减排工作,重点支持污染物减排项目。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减排工作。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落实污染治理资金,确保减排措施顺利完成。

二是要完善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全县所有国控、市控污染源要在今年内完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并与市环保局联网,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排污单位要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建立污染源监测档案,并于每月10日前向县环保部门报告上月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每月报告的情况要进行核定,并将核定情况告知排污单位。

三是要强化总量减排统计工作。统计、发改、经委、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召开总量减排统计工作协调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统计部门应在每年7月中旬和次年1月底向环保部门提供总量减排半年及全年统计资料。县环保部门应建立总量减排季报和年报统计制度,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总量减排及治理情况上报市减排办,次年1月20日前将上年度总量减排情况上报市减排办。

污染减排范文篇6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控制增量、消减存量,强化监管、综合推进,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3.国家环境保护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

(三)编制原则。

1.系统控制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资源消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等全过程提出综合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2.同口径比较原则。以2005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统计范围、基数、口径为计划编制范围,将排放总量基数分为环境统计发表调查工业企业、非发表调查的一般测算工业企业、生活源三部分,现状分析和未来综合措施均按照同口径分类进行归纳。

3.动态变化原则。污染物减排计划编制重点在于规划各项工程,以能形成稳定削减能力的硬件建设为主,将能反映污染物排放总量动态削减量的工程因素作为核心,注重实效,强化新增量部分的预测。

4.责任分解落实原则。以实现从上到下的约束性指标为基本要求,通过计划编制,将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将减排任务落实到年度、部门、地区、责任单位和企业。

5.可达性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做好新增量、存量、减排量之间的系统分析,使减排目标和计划任务相吻合,强化可达性分析。

(四)口径和范围。

基准年:以2005年为基础,同时分析200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量排放基数与范围:主要污染物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二、污染物排放减排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3000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610吨。二氧化硫目标总量控制在93800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20200吨。

(二)2008年目标:力争全年减排二氧化硫(SO2)10000吨,减排化学需氧量(COD)2000吨。

三、减排措施

(一)二氧化硫减排措施(计划减排二氧化硫10000吨)。

1.工程减排(共计减排二氧化硫7703吨)。通过抓好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措施实施减排。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切实抓好建设项目“三同时”,大力发展城市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工程,推广使用洁净煤及新技术,加强消烟除尘、固硫脱硫和节能技术的运用。

(1)供热企业除尘脱硫改造工程。对近三年无法拆除的锅炉实施脱硫改造,年内完成67家168台4391蒸吨锅炉的废气污染治理项目,减排二氧化硫1473吨(按2个月减排量计)。

(2)工业企业烟气治理工程。2008年完成重点工业烟气治理项目预计减排二氧化硫6230吨。

2.产业结构调整减排(共计减排二氧化硫1497吨)。对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依法淘汰或关闭,对建成区内的高污染企业逐步进行搬迁或重新整合。关停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两个二氧化硫排放项目。

3.监督管理减排(共计减排二氧化硫800吨)。

(1)对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总排放量80%以上的200家重点企业开展污染源普查,全面准确地摸清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并对主要污染源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施,同时监测部门要对重点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每半年至少1次。环境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减排企业、减排工程的环境监察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要督促各排污单位认真落实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将其纳入本单位的管理体系,配备专门的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操作规程、运行费用核算、监视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污染治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2)做好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督促各单位正常运行除尘、脱硫设施,对各单位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不定期监测,依法处罚烟尘、二氧化硫、烟气黑度超标排放的单位,保证达标排放,预计减排二氧化硫800吨。

(二)化学需氧量减排(计划减排化学需氧量2000吨)。

1.工程减排(共计减排化学需氧量1500吨)。2008年建成米泉污水处理厂,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1270吨(按3个月减排量计)。对中石油乌石化分公司炼油污水处理系统及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站进行完善改造,预计可减排化学需氧量230吨。

2.结构调整减排。结合青格达湖治理工程对水磨河流域内的部分企业实施关停、搬迁和治理,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300吨。

3.监督管理减排(共计减排化学需氧量200吨)。对200家重点企业建立动态档案,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施,实施监督性监测,每半年至少1次。加强对重点减排企业减排工程的环境监察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

四、可达性分析

(一)政策保障。一是协调落实1.5分/度的脱硫电价,对电厂脱硫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帮助电厂及早完成脱硫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与自治区、军区、兵团、武警及中央驻乌单位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沟通协调,对乌昌地区环境治理进行统筹部署,出台利于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实现统一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煤电、煤化工项目建设的环境技术政策,从项目选址开始就避免产生环境问题;四是制定和执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环境管理、排污许可证、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及污染物减排落实等环境法律、政策。

(二)资金保障。加大对全市重点减排项目及污染源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保证污染物在线监测、除尘脱硫设施专项治理、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建设等减排项目的顺利落实。

(三)科研保障。协调国家环境科学院派驻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到我市环境科研所进行业务支援,并以**市冬季大气污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部级污染防治课题研究,帮助**市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

(四)能力保障。在**市实施环境监察队伍的垂直管理试点,增强环境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

五、重点任务

(一)继续加强环境科研。

进一步推动环境科研工作,在现有大气污染成因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国内科研合作,继续深入分析研究大气污染成因、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扩散规律,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努力改善能源结构。

一是做好供热规划。制定和落实全市整体供热规划,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大型热源建设,积极发展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天然气供热。二是继续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新建、改建节能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综合节能率达50%以上目标;三是加快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电气化改造,增加城市电气化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四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做出合理规划,推进利用地热供热试点工作。

(三)加大对环保重点企业的监管。

1.加强污染源调查。结合国务院2008年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市200家环保重点企业开展污染源调查,了解各单位污染物排放相关情况,有效监控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状况,把调查工作与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结合起来,全面掌握污染排放情况,提供翔实、全面的环境信息,提高监测监管能力,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制定污染防治规划,整治现有工业污染。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许可证制度,确保企业持证排放、达标排放,实现总量减排。从全市200家环保重点企业开始,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项目,取缔、关停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小企业,为大工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强新建项目污染控制。推进规划环评工作,加强石化、煤电、煤化工、交通、城市建设领域开发建设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规划环评硬性制约机制;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制定我市新建项目环境禁批、限批政策。

污染减排范文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环境统计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COD和SO2排放量的考核是基于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

第三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制度包括年报和季报。年报主要统计年度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报告期为1—12月。季报主要统计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为总量减排统计和全省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提供环境数据支持,报告期为1个季度,每季度结束后8日内将上季度数据上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四条统计调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即由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完成,省、市(州、地)级人民政府(行署)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给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调查单位发表调查测算;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非农业人口数(以2005年口径为准)、燃料煤消耗量等社会统计数据测算。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审核、汇总后上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逐级审核、上报至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五条季报制度中的国控重点污染源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名单执行,每年动态调整。

第六条发表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可采用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进行统计。

监测数据法:调查单位原则上都应采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污量。调查单位统计范围每年动态调整一次,纳入新增企业(不论试生产还是已通过验收,凡造成事实排污超过1个月以上的企业均应纳入统计范围)。对当年关停企业按其当年实际排污天数计算排污量。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测算,测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排污量的估算。

以上三种方法中优先使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放量。若无监测数据(或监测频次不足),可根据上述适用范围,火电厂选用物料衡算法,钢铁、化工、造纸、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企业选用排放系数法。监测数据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必须与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相互对照验证,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排放量差距较大的,须分析原因。对无法解释的,按“取大数”的原则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

第七条生活源COD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COD排放量=非农业人口数×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365-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的生活COD

其中,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优先采用各地区的COD产生系数或实测数据并予以说明;没有符合本地实际排放情况的系数,则统一采用国家推荐的南方城市平均值90克/人·日。

生活源S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SO2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含硫率×08×2

第八条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主要由《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环境统计技术规定》、《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等系列文件组成。各市(州、地)在数据上报前由当地环境保护、统计、发展改革等部门组成联合会审小组,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污染状况,联合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

污染源的环境统计数据由企业负责填报,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如发现问题要求企业改正,并重新填报。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级环境统计数据负责,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下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结果认真复核调查单位报表填报数据。

第九条按照排放强度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核算(详见附件)。

第十条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各地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地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校正方法和校正系数详见附件。

第十一条各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要求对年报快报数据进行核算,核算结果与核算的主要参数一并上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复核后,将核算结果通报各地。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并按照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最终核定数据,对年报数据进行校核。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统计数据的核算与校正附件:

统计数据的核算与校正

一、COD核算与校正

核算方法:

工业COD排放量=上年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削减量

其中:

新增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排放强度×上年GDP×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

2005年排放强度=2005年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GDP

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1-(低COD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量/GDP的增量)〕×GDP增长率

上述增量和增长率均指当年与上年相比。

低COD排放行业包括按照电力业(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业(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有色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七个行业。

生活COD排放量=上年生活COD排放量+当年非农业人口增长的COD排放量-当年新增生活COD削减量

校正方法: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各地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计算用GDP增长率=当年GDP增长率-监测与监察系数

监测与监察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数×05+监察达标企业数/监察企业数×05

其中,监测与监察达标率为100%的,监测与监察系数取值为2%,90%及以上的取18%,80%及以上的取16%,70%及以上的取14%,60%及以上的取12%,50%及以上的取10%,低于50%的为0。

二、SO2核算与校正

核算方法:

SO2排放量=火电SO2排放量+非电SO2排放量

其中:

非电SO2排放量=上年非电排放强度×(当年全社会耗煤量-当年电力煤耗量)-当年新增非电工业SO2削减量

上年非电排放强度=上年非电SO2排放量/(上年全社会耗煤量-上年电力煤耗量)

当年非电SO2排放量须用主要耗能产品(粗钢、有色、水泥、焦炭等)的排放系数校核,按排放强度和排放系数法估算数据,取大数原则确定非电SO2排放量。

火电SO2排放量=上年火电SO2排放量+当年新增火电SO2排放量-当年新增火电SO2削减量

当年新增火电SO2排放量:按统计部门快报确定的辖区火力发电量按320克标准煤/千瓦时(或当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水平)计算发电耗煤量(热电联产供热耗煤量按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没有热电的不考虑),按辖区平均煤炭硫份确定新增电量导致的SO2产生量,扣去当年新建燃煤机组投产脱硫设施同时运行(要考虑脱硫设施滞后时间)、上年燃煤机组投产脱硫设施滞后于当年运行(上年接转到今年的脱硫设施)形成的SO2削减量。

各地用辖区内分机组火力SO2排放数据库作为审核依据,数据库要有分机组装机容量、发电量和耗煤量和SO2排放量,火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增长速度可利用电力管理部门的火力装机容量指标。

对于燃料油使用量较大的地区,还应核算燃油SO2排放量。

校正方法: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地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地区SO2排放量=当年核算SO2排放量+Σ企业非正常排放量

企业非正常排放量=企业SO2产生量×脱硫效率×(1-监察系数)

发现被检查企业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一次,监察系数取08,非正常运行二次监察系数取05,超过两次非正常运行,监察系数取0。

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定义为生产设施运行期间脱硫设施因故未运行而没有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的、没有按照工艺要求使用脱硫剂的、使用旁路偷排手段等其他违法行为。

数据来源:环境监察系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三、有关核算的说明

核算资料。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耗煤量数据依据上年环境统计资料。GDP、有关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城镇人口增长率使用省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没有公布数据的,以省统计部门初步数为准。以上初步数应与统计部门协商一致后再使用。

削减量核算原则。当年主要污染物新增削减量,以各市(州、地)污染治理设施实际削减量为依据测算。

关停企业减少的COD排放量以上年纳入环境统计数据库的企业的排放量减去其当年实际排污量所得。关闭小火电计算SO2减排量,减排量=上年关闭机组SO2排放量×(1-当年发电量/上年发电量);淘汰有烧结机的小钢铁,计算SO2减排量。其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在上年环境统计中有名单的计算减排量,没有名单的不计算。

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削减量:上年度纳入环境统计的企业新建污染治理设施通过调试期后并连续稳定运行的,其去除量从通过调试期的第二个月算起,计算本年实际运行时间(停运和非正常运行时间扣除)及污染物削减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新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的核算方法与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削减量核算方法相同。对于现有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量的,必须说明情况。增加量以新建管网的验收报告为依据(或以新建管网相关佐证材料为依据),核算时间以通过验收的第二个月算起。

当年新增火电SO2削减量:包括当年新投运的老机组脱硫设施削减和上年投产老机组脱硫以及隔年投产脱硫机组当年多削减的量。当年新增非火电SO2削减量:指连续稳定减排SO2的工程措施,包括2005年企业的烧结机和冶炼等烟气脱硫工程、炼焦脱硫工程、煤改气工程、与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的循环流化床、集中供热等脱硫措施形成的SO2削减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搬迁或拆除锅炉等措施减少的SO2排放量要有详细的技术资料支持。

**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省环保局

第一条为了准确核定我省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令第369号)、《国务院关于“**”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黔府发〔2006〕3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是对各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核定,并为国家及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数据的监测活动。监测工作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实验室比对监测),主要掌握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监测技术采用自动监测技术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条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原则上由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有条件的地方可指定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参与工作。

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是国家和省监控的占全国和全省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污染负荷65%以上的工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分别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每年动态调整。

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由省和市(州、地)级人民政府(行署)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其中火力发电厂的监督性监测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共享使用,不重复监测。

第四条以污染源监测数据为基础,统一采集、核定、统计污染源排放量数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单位应当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测,建立污染源监测档案。排污单位应在每月5日前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上月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对于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污染源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申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对于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源,由排污单位提供具备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出具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监测数据,以此申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

对于无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和不具备条件监测的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按环境统计方法计算,并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

第五条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每月申报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告知排污单位。

对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监测设备必须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直接联网,实时传输数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据此数据进行核定。

对于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自动监测设备没有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的污染源,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其进行手工监测,其中国控或省控污染源的监测频次不少于每季度一次,依此数据进行核定。

第六条国控重点污染源必须在2008年底前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由排污单位和地方财政负责,验收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数据监测由企(事)业单位负责,日常运行由有资质的运营单位负责。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必须与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并直接传输上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七条省和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本辖区内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承担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核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排放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监测频次为每季度一次。

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表明同步的自动监测的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时,则从本次实验室比对监测时间上推至上次实验室比对监测之间的时段按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缺失处理。数据缺失时段的排放量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核算。

地方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与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检查、抽查监测结果不一致时,由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统一质量控制考核,并组织跨市(州、地)的不定期抽查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库。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按季度逐级报送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用于监测质量管理和统计等相关工作。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要保证承担本辖区内污染源监测工作的各级环境监测站的相关工作条件,配备和充实相关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保证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短期专业技术提高培训、设备能力建设的购置补充和更新、工作和实验用房、交通工具的供给、工作必须的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予以落实,特别要切实保证直接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费用,补助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将其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承担监测任务的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方法必须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环保行业标准方法,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实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做好数据的整理统计和上报工作。

第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

省环保局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实现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黔府发〔2006〕37号)以及省人民政府与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签订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情况的考核。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

第三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本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和资金,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第四条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根据五年削减目标要求,确定主要污染物年度削减目标,制定年度削减计划,每年12月底前将本辖区下一年度削减计划报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减排办公室(省环保局)备案。省人民政府每年与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签订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责任书,每年进行考核。

第五条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及时调度和动态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

第六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和监测办法的相关规定予以核定;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依据《责任书》的要求核定;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依据各地有关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正式文件和有关抽查复核情况进行评定;

(三)各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据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或竣工验收文件、关闭落后产能时间和当地政府(行署)减排管理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进行评定。

主要考核指标、指标定义及数据来源见附件。

第七条对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落实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由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减排办公室(省环保局)进行核查督查,每半年一次。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于每年12月底前将本年度本行政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自查报告报省人民政府,并抄送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减排办公室(省环保局)。

第八条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减排办公室(省环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考核。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减排办公室(省环保局)于每年3月底前将全省考核结果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在国家审核确认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后,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告。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采用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运行情况较差,或减排工程措施未落实的,或未实现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目标的市(州、地)认定为未通过年度考核。

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应在1个月内向省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减排办公室(省环保局)。

第九条考核结果在报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考核结果为通过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和建设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并结合全省减排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为未通过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暂停该地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撤消省授予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对脱硫机组在线监测年均脱硫率超过95%的火电企业,省有关部门应适当予以奖励;对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火电企业,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

对未通过且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对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需报经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统计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向社会公布本地区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

第十二条主要电力企业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的考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附件:

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现情况

指标定义:指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实际排放量与总量控制目标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二、《责任书》任务分解工作

指标定义:根据《责任书》的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总量控制任务分解到县级人民政府,污染物总量削减工程落实到具体项目和重点企业。

数据来源:以上级人民政府向下级人民政府总量分配文件和政府向企业分配为准。

三、总量目标考核制度

指标定义:根据《责任书》的要求,建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和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的考核制度并据此进行考核。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以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考核结果文件为准。

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

指标定义:建立本地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台账,动态跟踪本地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数据、主要工程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发放情况

指标定义:根据《责任书》要求,完成对排污单位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发放。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六、信息上报

指标定义:按时上报总量控制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年度执行情况。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建设部门。

七、重点脱硫项目按期开工率

指标定义:列入《责任书》的重点脱硫项目按期开工的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八、重点脱硫项目按期投运率

指标定义:列入《责任书》的重点脱硫项目按期投运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九、小火电机组按期关停率

指标定义: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停小火电机组名录和核准新建项目要求关停的小火电机组中,按期关停的机组比例。

数据来源:发展改革部门、经贸部门。

十、新建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同步投运率

指标定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新(扩)建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同步投运的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十一、火电厂和重点水污染企业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自动监测装置安装率

指标定义:按规定安装了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的企业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十二、火电厂和重点水污染企业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自动监测装置正常运行率

指标定义:企业污染物自动监测装置正常运行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的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十三、钢铁、有色、化工和水泥等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指标定义:钢铁、有色、化工和水泥行业中实现二氧化硫排放稳定达标的企业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十四、城市气化率和沼气增加率

指标定义:每年城市气化率和沼气的增加率。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农业部门。

十五、重点减排项目按期投运率

指标定义:各地重点减排项目按期投运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建设部门。

十六、跨界断面水质目标综合达标率

指标定义:跨界断面水质达到《责任书》要求的比例。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十七、城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

指标定义: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日处理污水量与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能力的比率。

对投运一年以上的项目进行考核,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COD指标一年内日均值有20次不达标的,该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量按零计算。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环保部门。

十八、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标定义: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城镇日均污水量与城镇日均排放总量的比例。

数据来源:建设部门。

十九、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情况

指标定义: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达到《责任书》规定标准的情况,以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

数据来源:物价部门、建设部门。

二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或生产线关闭情况

指标定义:《责任书》中规定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水污染严重企业和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淘汰关停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经贸部门。

二十一、清洁生产审核率

污染减排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控制增量、削减存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公众监督、企业自律的污染减排机制,稳步推动污染物减排工作,实现全区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减排目标

年全区化学需氧量减排量为150吨。

三、现状分析

(一)年污染减排完成情况

年市政府下达我区化学需氧量减排计划量为120吨,实际完成62.8吨,只完成年度减排计划的52.3%。

(二)化学需氧量未完成的主要原因

年,市政府下达我区化学需氧量减排量120吨,主要是针对城水业有限公司反冲废水沉淀池工程减排,由于该公司的仪器设备是从外国进口,到货时间晚,所以只完成了62.8吨。

四、年减排任务

根据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市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府发号)要求,年我区的减排考核目标为化学需氧量减排150吨。

五、主要减排措施

年是实现“十一五”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决定性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污染减排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严峻的减排形势,我区要科学制定减排计划,责任到人、考核到位,扎实推进、打响污染减排攻坚战。

(一)进一步加强对污染减排的领导。设立专门的污染减排日常办公机构,保证人员编制和办公设备;区各有关部门、各重点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染减排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区环保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污染减排工作的督查、调度和考核。区发改委负责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组织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减排任务。桃花镇、各街办、朝阳农场负责对本辖区内污染减排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二)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关键环节,组织逐项检查减排项目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市污染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府发[]3号)要求,对污染减排工作情况开展全面考核,不仅要考核化学需氧量指标完成情况,还要考核计划中工程项目完成情况以及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即:污染减排指标体系、减排监测体系、减排考核体系)建设运行情况。

(三)狠抓减排措施落实。一是加快推进减排结构调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限期淘汰能耗大、污染重、工艺落后的项目;推广运用清洁能源,年底前基本拆除禁燃区内的燃煤锅炉;对淘汰关停的企业,依法采取断水、断电、吊销执照等强制措施。二是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按照行政许可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完成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禁止无证排污、超总量排污。对未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企业实施限产限排,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要限期完成治理,逾期不完成的,实行停产整治或依法关闭。

污染减排范文篇9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综合推进,控制增量,削减存量,确保完成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生态文明。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按照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总体要求。确定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年基础上净削减2.5%、0.8%,即COD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831万吨和2.106万吨以内。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及排放量预测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净削减率1.01%;SO2同比削减714吨,全市年COD同比削减1807吨。净削减率1.0%。

(二)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预测

1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2600吨。

1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由于工业新增量受到GDP增幅等多因素影响。计算增量时限最大值。市年GDP增长15.0%,年预计GDP增幅小于年,计算年增量暂以年GDP增长率为依据。预计全市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1600吨。

2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年城镇人口增长率暂按2.2%测算。人均COD产污系数90克/人?日核算预计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1000吨。

2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全市年二氧化硫新增量预计为1500吨(不含火电)

1火电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市火电厂省单列二氧化硫排放量6600吨。年排放量控制在4400吨以内。

2非电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为保证减排目标的完成。新增量预测原则上按最大取值。年非电煤煤耗(含生活源)按7.5%增长考虑,预计非电二氧化硫新增排放量1500吨。

(三)减排重点实施项目

1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全市年化学需氧量新增削减量预计为7938.4吨。

当年实现减排6388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东污水处理厂等12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完工。

实现减排1550.4吨。

2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全市年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预计为1191.7吨(不含火电)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通过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减排15050吨。

实现减排582.9吨

实现减排608.8吨

(四)排放量预测

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测:年COD排放量要控制在3.831万吨以内。全市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计为2600吨,需要削减3582吨。年完成重点减排项目后可实现新增削减量7938.4吨,上年接转1602.36吨,全年削减量为9540.76吨,大于需要削减量,可以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

2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年SO2排放量控制在2.106万吨。全市二氧化硫新增量预计为1500吨(不含火电)需要削减1670吨。年完成非电重点减排项目后可实现新增削减量1191.7吨,上年接转164.78吨,全年削减量为1356.48吨,电厂SO2排放量控制在市政府与麻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4400吨之内,可以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

四、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

(一)抓好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发展质量和缓解结构性污染的根本性措施。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高技术和高水平方向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年我市开展三个专项治理工作后,年将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造纸、印染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对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依法淘汰或关闭。

(二)抓好重点治理工程实施减排。治污工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保障。全面实施减排重点工程。替代容量小、效率低、污染严重的中小型锅炉。

(三)抓好监督管理实施减排。一是加强环境监管。依法加强对企业现场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整治直至关闭;加强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环保部门负责监测污水处理的达标情况和核定污水处理排放量,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都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强对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督促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各项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对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以及其他超过污染排放标准、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产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是积极引导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逐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总量减排工作,市总量减排和专项治理办公室负责全市减排工作的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及时了解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强化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发展改革部门在核准或审批项目时要从严把关;经济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建设部门负责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设施生产运行监管;财政部门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监督治污资金的使用;供电和供水部门负责配合对关闭、停产的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停电限电和停水处置;监察机关负责加强纪律监督和减排工作中违法违规案件的责任追究。市政府对责任目标按月、按季进行考核,一个月没完成任务给予警告;一个季度没完成任务给予通报;半年没完成任务实行诫勉谈话,记入个人档案,并对该县(市、区)实行区域限批;一年没完成任务实行一票否决。对任务完成好的地方给予奖励。

(二)强化污染治理。明确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和具体项目。要加强对减排项目的落实与检查,及时调度项目的进度,定期通报项目的进展情况。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研究制定超常规有效措施,实行倒排工期,加快工作进度。污水处理厂建设中,要按照“统一规划,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原则,加大对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污水管网的覆盖率,扩展污水收集管网服务范围。

(三)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按时完成小水泥、炼铁、炼钢专项治理任务。对污染物排放不能实现达标或稳定达标排污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治理。

(四)严把企业环保准入审批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没有完成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治理任务、没有环境容量的地区或行业实行区域限批或行业限批。所有新、扩、改建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凡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三同时”竣工验收和批准的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污染减排范文篇10

(一)全面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今年将对辖区所有污染源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员进行入户调查,组织排污单位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汇总、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迎接市里的审核验收。*年1月至5月,完成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总,报*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迎接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抽查及审核验收;*年5月至12月建立市中区污染源动态数据库,核实修订污染源普查数据,确保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

(二)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指标

按照国家确定的污染减排任务指标新的考核办法,大力开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积极落实*市下达给我区的污染减排指标任务。市中区*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指标数为8311.2吨,减排任务指标为307.8吨;二氧化硫(SO2)排放指标数为2114吨,减排任务指标为45吨;烟尘排放指标数为607吨,减排任务指标为28吨;工业粉尘排放指标数为460吨,减排任务指标为21吨。

1.化学需氧量(COD)减排。一是市内河道排污口截污纳入管网形成的减排。今年兴济河和腊山河市政府有截污计划,目前兴济河市中段正在实施截污工程,预计今年上半年能够完成截污工程。腊山河预计近期会进行治理,两条河流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后,仅市中段年可减少COD排放500吨;二是督促新建居民小区污水减排工程建设速度。市中区环保局将根据经我区预审及市局反馈的房地产项目信息,加强其“三同时”的落实,尤其是涉及污染物减排方面内容,争取房地产项目只增个数不增污染量,切实做好污染物的以新代老工作,对重大的房地产项目中铁十四局兴隆山庄和*大学西校区,为落实其污水治理工程已由区政府下文督促建设,可减排COD70吨;三是对辖区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目前已经列入计划并正在实施的有西北假日大酒店和*蓝海集团钟鼎楼酒店2家单位,今年可减排20.4吨COD;今年还拟对丽天大酒店、舜和商务酒店(市中区)、浙江大酒店、*财政学院四家单位实施限期治理。综上所述,我区今年工程项目减排总计约75吨COD,以上的减排措施是由区政府下达限期治理文件,由环保局具体监督执行。

2.二氧化硫(SO2)治理工程减排方案。市中辖区内有南郊热电厂等小型火电单位,均属市管单位。目前,辖区内共8家工业企业有燃煤锅炉,基本处于达标排放。今年二氧化硫(SO2)减排的重点是配合市局做好南郊热电厂的烟气脱硫治理工程,做到经常监督随时调度,保证限期达标并确保减排量。今年市中区拟对超总量指标的济发物业燃煤锅炉实施限期治理,争取减排SO215吨。

(三)全面完成迎全运会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任务目标

根据迎全运会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的任务目标和计划安排,以查处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为总抓手,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辖区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整治,有效提升辖区环境质量。一是为关停卧虎山水泥厂、九龙水泥厂做好准备,搞好调查摸底,做好宣传动员,确保2009年6月之前彻底关停两家水泥厂;二是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查处到的违法单位下达限期整改决定书,确保了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达标排放。

(四)进一步加强管理、监察和监测,提升辖区环境空气质量

一是加大对烟尘污染治理力度,对全区已创建的15个烟控区进行复查,确保烟控区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全区所有用煤单位进行定期、不定期监测,防止高污染、高硫分、高灰分的燃煤流入,确保辖区燃煤含硫量低于0.8%,灰分低于20%,煤质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二是做好扬尘污染治理,提升辖区空气质量。督促新开工的工地进行扬尘污染整治,继续开展“五不”样板工地和环保模范工地创建工作。通过开展烟尘、扬尘污染治理,确保市中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85%以上,力争继续列*市第一名。

(五)做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年,组织三次以上环保专项行动,保持对重点排污企业的及时查处,解决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迎接国家、省、市对专项行动的考核验收。会同区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十五小”、“新五小”等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给予严肃处理,有效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大排污设施检查力度,对除尘设施、脱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督性检查,确保无污染事故,无偷排漏排事件的发生。对重点监管企业实行月查月报。强化“两区一园”、畜禽养殖场、矿山生态环境及秸秆焚烧监察工作,加强污染源限期治理和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察制度。

(六)抓源头,堵漏洞,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一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监察工作,逐步推行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制度,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属地负责制和环境影响评价终身负责制;二是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通过实地勘查和环境监测,确保建设项目达到设计的环保要求,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坚决制止投入正式使用或者生产;三是通过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能耗高、污染重、工艺设备落后、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分别实行关停并转迁。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合格执行率分别达到100%。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开展包居联户、包村联户和环保下乡活动,把环保宣传活动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村民爱护环境,自觉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共同建设平安、和谐,文明、绿色村居的积极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加大对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严查秸秆、柴草、树叶焚烧现象,通过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化,对蓄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方法,有效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八)继续开展“十项绿色创建”活动

围绕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一主题,继续在全区深入开展“十项绿色创建”活动。即创建绿色社区、安静居住小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酒店、绿色医院、绿色工地、绿色机关和绿色乡村。通过开展“十项绿色创建”活动,进一步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环保、支持环保,推动环保工作深入开展。

(九)积极做好环保110信访工作

加大信访管理力度,做好全区环保110联动和12369投诉服务热线的接、处警工作,建立健全及时接处警、快速查办、定期回访督办等长效机制,确保处理率和处结率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十)进一步做好标准化建设

在顺利通过ISO9000认证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全局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工作标准更加明确,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不断提升环保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确保全局干部职工的执法和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局的科学管理水平。

(十一)进一步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组织策划好“六·五”世界环境日、泉城环保世纪行、环保知识下乡、保护母亲河行动等重大环境宣教活动;继续在辖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确保真正达到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一是发挥区委党校环保教育阵地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二是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给他们上环保知识课,进一步增强对环保工作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和支持意识;三是坚持环境教育与环境监查执法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强对排污单位环保法律法规培训;四是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目标,将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五是将社区环境教育列入搞好环境保护、落实*精神和开展“绿色社区”、“安静居住小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环保、支持环保,推动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六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环保下乡”活动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推进环境教育工作向农村延伸。

(十二)加强排污申报和环境统计工作

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排污申报有关规定,对辖区各排污单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造册,全面做好排污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实行环境统计工作联合会审、统一,一季度建立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挂钩体系和环境统计季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