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1:24:43

物理课堂

物理课堂范文篇1

【关键词】营造;高效性;初中物理;课堂

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等板块相互结合的学科,物理学科独有的特点使得物理课堂给学生一种单调、枯燥的感觉。然而初中物理对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授课时,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下将以初中物理为例,提出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办法,从而达到师生共赢的教学目标。

一、营造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性

高效课堂可理解为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这三高,其主要是指教师教学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也即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课堂的高效性是相对于“低效”而提出来的,相比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低效的教学而言,打造高校课堂有其必要性。1.高效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益。课堂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阵地,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高校的课堂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营造高效的物理课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例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学目标:在本节课进行重心知识的教学中,可利用道具资料等演绎的形式来创设相应的情景实验,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对物理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创设不规则三面体往高处滚的情景模拟实验,用大小不同的两挡积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从而形成高低不同的两端,然后在两挡积木堆上横置两根粗细相等的木棍,再将不规则三面体放在木棍之间。最后,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三面体竟然由低处的一端滚向高处一端的奇妙现象。通过这样的情景实验的创设,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高校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2.高效课堂的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课堂的高效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效率的课堂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塑料盒、水杯、平面鼓等道具,让学生根据敲击的声音来分辨所对应的物体,从而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配合下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最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在物理课堂上对这一物理知识的所感所悟。在这节物理课上,教师通过敲击不同物体让学生感知声音的来源以及传播途径,通过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互动模式,启发、引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启发对物理现产生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益,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营造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的兴趣是营造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获得高效益的课堂效果。因此,在进行物理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课程时,教师可利用凸透镜放到任一物体前面,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能够放大同时又能缩小的奇妙现象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2.发挥教师指导性作用。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性发展,发挥指导性作用。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与不同的指导,比如对于平时成绩较好、学习习惯优良的学生给与大致上的思路指导,并且可酌情加大难度的训练,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要细心、耐心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指导,总之,教师在营造高效物理课堂的同时,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更应该积极做好指导性工作,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更好地促进高效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总结

综上所述,营造高效物理课堂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更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创设相应的物理知识学习课堂情境。高效物理课堂的营造需要师生间共同努力。

作者:徐文婷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第八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顾文敏.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5,(07):46.

[2]余玉珠.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提高初中物理授课质量[J].学周刊,2013,(35):120.

物理课堂范文篇2

要注重在本学科中贯彻德育教育,不可认为本学科是自然学科,无法实行所谓的德育教育,其实这种思维是非常狭隘的思维,所有学科的存在于发展都是基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所有学科的学习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德育教育。再次,要试着去探索在自然学科中融进或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对教材的开发与德育教育的研究,找到与自然科学最接近或是适合做德育教育的部分与领域,适时的探索与开创适当的教学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初中物理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探索与措施

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也作为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更显的重要,下面笔者就在转换学科地位理念,破除学科界限的基础上略谈自己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与做法。首先,关注教材,适时渗透。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安排具有德育教育的可能性,这些地方不是给学生给以方法论指导,就是给以世界观的有意引导,或者给学生一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只要我们稍加留心与注意,我们就可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三观引导与教育等德育教育是非常容易做到的,重要的就是看你愿意不愿意了。如:我们在讲到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时,我们可以多开拓些爱因斯坦的个人背景,如其在哲学上的成就等,而我们的老师一般由于自己对爱因斯坦的个人了解很少,或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会或不愿去开拓那些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料与知识,往往就是就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谈物理成就,就知识讲解知识,所以德育很离你越来越远,你的物理课堂也就缺乏了德育教育的色彩。又如:诺贝尔发明炸药(不是火药)我们完全可以就其发明过程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就可以实现对学生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塑造与引导,实现对物理课堂的德育色彩渗透。其次,探索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课堂的艺术性。对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获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为此要想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让初中物理课堂具有德育色彩,我们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与思考。我们的教材中对一颗大树周围的度量,这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有时从正面不好进行的教学,可以从逆向思维中去寻求教学方法,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电学的左右手定则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左右手,与电流的方向,采用大家都熟知的行为习惯,右手定则用于发电的过程,左手定则用于存在的电流的运动方向,而我们习惯中用右手去做事情,就是产生的过程,也许会有人说,左撇子呢?如果这样的话,就更容易让学生记住了。这就是,转换一下教学方法,不仅仅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更体现教师思维的开阔性。

3结语

物理课堂范文篇3

物理是高中理科基础科目之一,高中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还要提高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是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若是教学方式使用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通过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体验物理实验的独特魅力,并感受学习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物理作为大众一致认可的紧密型科学课程,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操作非常严密精细,若是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1]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观察物质的微妙变化,并做好记录工作,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可以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教材中蕴含许多抽象知识,若是教师仅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手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简单易学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够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足及解决思路

1.轻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活动,旨在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现象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但是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普遍存在教师包办一切的情况,学生只是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们知道,旁观与实践参与是存在本质区别的,物理实验的旁观者很难感受到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更谈不上形成学习兴趣,其学习效果更是差之千里。[2]基于此种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转换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动手自主探索,这无形中会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课时,为了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以将两只测力计挂钩钩在一起,分别用力拉两测力计,观察两测力计的读数,从而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同桌学生视为一组进行推移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再如,教师在讲解有关重力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站在椅子上,双手紧握一物体随后再放开双手,观察物体下坠过程的运动轨迹,亲身体验地球引力的神奇之处。2.实验材料过于老化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大部分高中物理实验器材都是陈旧的,并且数量不够,经常是小组三、四个人轮流实验,无法满足物理实验的教学需求,造成教学时间的极大浪费。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是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需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简易的实验器材,深度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具有诸多帮助。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这节课时,要求生鸡蛋从高处落下不破,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有的学生说在底部垫上海绵,有的说底部用泡沫塑料做缓冲,有的说让鸡蛋掉到水中,有的说利用氢气球等,尽管做法五花八门,但都是围绕动量定理展开,通过延长作用时间和减小落地时鸡蛋的动量,从而减小地面对鸡蛋的作用力。教师此时需把握时机引入新课,为学生讲解动量定理相关知识,从而不断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3.实验过程无亮点许多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仅是按照教材或是辅助材料上的实验操作方案进行讲解,且实验过程毫无亮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学生很容易产生弃学厌学情绪。[3]基于此种问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一改传统的授课方式,从前期准备环节入手进行创新,尽可能简化实验操作流程,增加实验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观察任务,观察汽车紧急刹车时汽车的状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公交车突然刹车身体会不由自主前倾,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认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验艺术——魅力实验

1.理论与实验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自主解析物理现象并总结实验原理,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率[4]。例如,教师在教学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平抛运动这一知识时,因为平抛运动比直线运动复杂,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变化规律,需要将它分解成较简单的运动来研究。考虑到实验的难度,教师需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运动合成分解知识将平抛运动分解成多个小实验,随后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实验猜想,自主实验验证猜想,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平抛运动这一知识。实验步骤:①利用教师提供的定有斜槽的木板,适当调整角度,同时检查木板是否水平;②将钉子竖直钉在木板上,用重锤线检查坐标的竖直情况,将斜槽末端所在的位置视作原点,自原点O绘制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③选定某一位置,让球自由下滑,从原点开始做平抛运动;④观察并大致确定平抛运动小球在某一x值处的y值,随后用笔标出小球经过的位置,对应坐标纸进行记录,随后依次改变x值,确定其他各点的位置。为了保证实验精确度,教师需要适当进行语言指导。如:在操作中,需要保证记录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等。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实现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5]借助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准确得出实验结论,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育质量。2.简易实验,激发探究兴趣在学习某些物理定理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对物理知识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巧用简易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围绕实验疑点设置多种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解析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6]如:教师在教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构建自由落体实验模型,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问题。例如,将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网球同时从一个高度放手,结果表明网球的下落用时更少。学生依据实验得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更快。此时教师需要再继续提问:“这一理论具备全面性吗?”随后继续演示实验,拿出两张完全一样的纸,将其中一张纸揉成纸团,另一张不做处理,再次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纸团下落更快。此时不用教师提问,学生便会主动说出自己的疑惑,如:为什么两个实验所得的结论是相悖的?有些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自身并无关联。通过这样的实验,无形中纠正了学生的学习问题,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好奇。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为什么纸团比纸片要下落得快?”学生会立即联想到之前所学的阻力知识,回答说:“纸片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比纸团大。”因此,借助简易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自主推导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并且可以形成实验验证的好习惯。3.魅力之三:自主探究实验,强化学习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教育标准指出:“物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能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联合物理实验与现实生活,利用生活中多种有趣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更好更牢地掌握物理知识[7]。例如,在学习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以实验室内灯管与走廊的灯管为例,使学生对串并联产生初步的认知,随后经过实验操作,从而深度体会电学方面的知识。如:利用简易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分析物理串并联电路蕴含的原理,并鼓励学生解析声控灯的工作原理。在讲解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串并联电路,以加深学生对此原理的学习印象。经过实验体验学生得知,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途径只有一条,整个电路只需一个开关控制,开关所在位置对电路控制没有影响,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途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借助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意识,为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善于创新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实验教学变得简单而亮点不断,专业而不令人反感;需要通过巧设实验情境,展现实验魅力,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达到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云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7(14):83-84.

[2]来建林.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7(32):88-89.

[3]邓宝贞.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231-232.

[4]张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7):274-275.

[5]徐昊.高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139.

[6]李琼.高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7(3):107-108.

物理课堂范文篇4

摘要:“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⑴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当今的物理课堂还是存在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理念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着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对把教育之看作是为将来社会生活做准备,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但未提及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何意义。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但也没有谈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有何重要意义。许多现在在第一线的老师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认为也很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在摸索。他们中一些人认为物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一、手段要多样化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教学对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还是不很清晰。我也问过一些身边的同学(即将毕业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同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也还是没有体会到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怎样得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一文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之一:“生命性”。她指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命中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在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的价值,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在教育中还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⑵教师要“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青少年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并善于开发生命潜力和指导生命发展。”⑶“重视‘生命性’,将使学校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努力完成为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⑷他阐述了中小学教育如何体现“生命性”的一个初步的框架,同时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近几年的研究中,有许多的学校和老师积极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叶澜教授的研究被进一步深化。

基于以上教育名家,叶澜教授,以及自己查到一些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的研究,我认为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忽视师生“生命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很赞同叶澜教授的思想,我认为再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的生命性,特别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这一点。在此,我提出自己在理论上的一些思考和想法,由于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刚实习结束,实践的机会少,想法可能不太成熟。因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⑸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现在的许多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恰恰被忽视。

如果我们到高中的物理课堂去走走,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室里,学生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和教什么,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上课时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最终大多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他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困难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⑹这正是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一个忽视生命的价值的最大弊端,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对于高中的物理老师来说,如果一辈子,几十年一直做物理老师,其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是和学生一起在物理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如果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像上面那样度过,看是老师是主动的在经历他的生命,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看,他只是把以前的每堂课重复一遍,只是下面的观众不同而已。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五年、十年,老师的激情被耗尽,老师开始混日子,那样会有多少学生会被耽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仅有一次。从而反映出我们不光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也忽视了老师的生命价值。

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每一次的课改,都在努力改变。我想说的是,以前认为课堂是老师的天下,现在应为学生着想,但是,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同时,别忘了老师,课堂也是老师的生命的一部分。

二、问题的解决

我认为问题的解决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从理念上改变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看法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涵着多重丰富的涵义。

首先,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权力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不应被剥夺,而是应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不是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而是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加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物理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到:“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⑺所以填鸭式是破坏生命本能——好奇心的最大敌人。物理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

第二、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二期课改提出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忽视。以前的课堂目标可能没有很好重视这一点——情感目标。它是指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物理研究,而物理课堂上对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许会有意地年年过的影响。“课堂教学完整目标,还应该包含学生意志、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整体发展。”⑻

2、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物理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不是认为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

第一,把书本知识按物理学科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是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在教学与一个知识结构相关的内容时,又将其分成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的阶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对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直到内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及掌握和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结构群的学习、内化,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结构群和结构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在陌生复杂的新环境中能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身处复杂多变时代的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自我增生的重要基础。

第二,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三、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的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手脚眼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⑼在物理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的生命性,同时最重要的是:“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谈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它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⑽可以看出知识的传授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是生活的艺术家,学生是生活的艺术家,只是老师经历的比学生多一点,知识多一点,年龄大一点。而课堂则是师生生活的第一线,也应该是师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们自己的课堂,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生存的技能,对待生活的乐观的态度,勇于进取的精神,人生美好的回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和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留给老师的是美好的回忆,成功的体验,自己人生的丰富,对生活的更加热爱,对生命的更加热爱和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营造良好得氛围,充分体现出每

物理课堂范文篇5

一、因材定题

在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措施要有力,反馈要及时,反思要深刻,整改要到位。这就要因“材”施教。

1.因“教材”定题这个教材就是我们用的物理课本,我们的物理课本是紧跟课程标准的,虽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材有好几个版本,如苏科版、人教版等,但是它们无论是知识板块的顺序,还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或是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都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而且随着课改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更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进步的,先进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利用,并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行为的。这样,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也要符合教材,根据教材的要求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题目,协助教材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如:人教版中对托里拆利实验是有演示的,而苏科版在这个环节中根本未曾提及。所以在作业设计时,对这个知识点我们要不同对待。

2.因“人材”定题这个人材其实就是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仅仅是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差异,还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所以我们在课堂练习设计时要考虑到这样一些因素,那就要求在设计时注重难易分层,有难有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会,有所思,有所升。

3.因“基础”定题这个基础是指学生的原有物理基础、学习习惯、解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把这个考虑进去,因为基础不一样,学生的解题速度和理解能力都会产生差异,而这差异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如:压强的计算中,学生的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能力到底如何,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基础来设计计算题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在初中物理中很多,难度太大不仅不能协调学生“练”与“学”的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难度太小,会让学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达不到巩固发展提升的效果。

二、体现价值

课堂练习的价值在于能不能通过课堂的少而精的练习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能不能有效的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能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此,我们必须考虑到下面三个方面的价值。

1.反馈价值反馈价值就是我们设计的课堂练习必须能有效的反馈当堂课的学习情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上面的情况,还有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课堂练习给教师和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反馈,让老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练习了解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练习直接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是否真正理解和吃透,理解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理解的是哪些环节,是哪些同学,是什么原因等。再如物理实验课,就拿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为例,我们就要通过练习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是否会按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巩固价值按照中学生的记忆遗忘规律,中学生的学习巩固最佳时间段分别是半小时后,一周后,一月后,半年后,这几个环节分别得到及时的巩固后,学生遗忘的内容只有记忆内容的20%,所以当场进行练习和巩固是记忆效果是最佳的时间段之一,我们通过课堂练习要促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充分巩固的效果,在练习中,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内容在训练中再次呈现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对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如学气压时,我们在课堂练习中呈现这样一道例题:

1.下列与气体或大气压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用吸管吸饮料,是靠人的吸力而不是大气压的作用。B.马德堡半球实验现象说明了大气压随空气的流动速度的改变而变化。C.通常情况下山顶上的大气压值比山脚处的大气压值大。D.通常在气体流动速度较大处的压强较小。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大气压、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与流速的关系都得到了一定的巩固,这样的例题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

物理课堂范文篇6

一、营造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授课的关键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心理上去安慰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消极想法.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一直是以严肃的形象站在讲台上的,师生关系比较僵硬,缺乏生机,使学生不敢或者不想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培养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也大打折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用真诚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平等探讨,赢得学生的认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喜欢物理老师到喜欢物理学科,进而积极探索物理的奥秘,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想打造快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投其所好”,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对各个课时知识的评价,哪个课时喜欢,哪个课时枯燥,哪个课时听不懂,哪个课时不愿听,等等.从实际出发,将学生喜欢的课程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讲解和实验操作;对于学生不喜欢的课程留给学生去探索,并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对于枯燥的课程,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授课;对于学生不愿意听的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旁边指导;等等.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的精彩,当老师的感觉,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辛苦和责任,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培养.有些教师对于学生自主讲课不放心,生怕出问题.其实,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学生讲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物理实验的研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注定他们对未知的科学充满好奇心,对实验充满探究欲.物理实验,既能够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求奇欲望,又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现实生活的洞察能力.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河里那么重的帆船可以漂浮和航行,而把一根针放入水中却立刻沉下去呢?又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地球上失去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四、探讨物理问题的方法

1.师生共同探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表达欲望.教师要信任和支持学生,不失时机地关爱和指点学生.对于学生的假想,教师应该引导讲解,让学生的错误想法自己去发现并解决.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学科知识时,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远远不够,因为初中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有限,必须依靠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做到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和讨论,自然而然消除自己心理的误区,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2.课堂自由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数课程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探讨,分组讨论,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然后全班进行探讨,一起研究学习.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菜刀用久了切不动肉?为什么书包带是宽的不是窄的?啄木鸟的嘴又尖又长有什么用处?引起学生探究和讨论,再进行讲解,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物理课堂范文篇7

关键字:生活物理课堂兴趣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现在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原因之一是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所讲授的知识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兴趣低下,失去探究的乐趣。

结合物理教学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去修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功率》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例探究物理规律──借助生活实例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

一、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对旧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得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从感性认识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情景。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才能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一次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功率》一课的导入时,出示如下生活情境问题:

小强与小明体重相同,有一天,两人来到桃林口山脚下,进行爬山比赛。比赛结果是小明先到达山顶,过了一会小强才上来。小明说:“我赢了。”小强说:“你没有赢,咱俩人体重相同,爬的山一样高,做的功一样多。”小明说:“咱俩做的功虽然一样多,但我做功比你快。”

上述材料是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是在最低层次上创造出来的经验素材,是学习的起点。通过对这些实例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分析、讨论这些具体问题,才能感知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在学生已经感知了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探究。

二、结合生活实例探究物理规律,实现探究过程生活化

探究过程生活化是指教师在设计探究内容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内外的任何生活空间进行。通过生活化探究,它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发现新知,是对知识的再发展;通过生活化探究,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品尝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生活化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将这些技能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对于《功率》一课揭示功率概念的时候,由导入情境引出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之后,进而探究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出示如下生活情境:

体重相同的小强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共比了两个回合:

第一回合:小强和小明同时从山脚出发到山顶去,结果小强先爬到山顶;

第二回合:小强和小明约定,在1min内看谁爬的山高,结果小强1min内爬的山比小明高。

两种情况下,谁做功快?

通过讨论学生感知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短,功率大。(2)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的物体,功率大。

接着出示如果做功的多少不同,做功的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出示如下生活情境:

小明在40s内做功1200J,小强在60s内做功1500J,他们谁做功快呢?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概括出一般规律: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来比较,即功率。接着学生自学关于功率的公式,单位,及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通过这一层次的活动过程,学生已经对功率的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已从感性的、较初级的生活经验,逐渐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为他们进行下一层次的活动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借助生活实例理解物理规律,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如果只是单纯在公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记忆也不会持久;如果能够借助生活实例,提出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自觉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会更加主动、更加深刻。

如在《功率》一课得出功率的表达式之后,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率大小取决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出示了如下生活问题:

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爬山比赛,已知甲和乙的体重都是60kg,丙和丁的体重都是50kg,他们同时从山脚下出发,结果:甲第一个到达山顶;丙第二人到达山顶;乙第三个到达山顶;丁第四个到达山顶。你能判断一下他们功率的大小吗?

提出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趣味问题后,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争论,有的从生活的角度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有的从所学的功率表达式的角度分析问题,再一次将物理规律和生活实例的结合推向了高潮,学生借助生活实例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要想更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学好相关的物理知识,透过生活现象看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通过上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功率的认识已经上升到理论高度。不过,这还不是课程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完成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还需要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再实践、再认识来加深对功率的理解。利用学生掌握的功率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技能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功率进行再实践、再认识,达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以及能力的培养。

技能训练生活化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练习训练生活化。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与学生真正生活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作业题时,题目素材要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生活化的题目素材进行理想化、系统化加工,让学生通过作业训练,既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在《功率》一课课外实践的环节,出示如下生活问题:

选择所需器材,测量自己从一楼到三楼的功率。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物理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本领”。

物理课堂范文篇8

一、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课堂上只听到老师在说话,没有学生的回应,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法坚持四十五分钟的,甚至老师的说话声正好起到催眠曲的作用,即使不瞌睡,也是人在心不在,或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唯有师生互动才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不失时机的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请学生上台板书方式和上台操作方式,这样既维持好了课堂纪律又保证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互动可以让师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师生互动对老师而言,也是一个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老师很清楚,认为很简单,很好理解,就以为学生应该是理解了的,其实不然,因为学生毕竟是年龄小,见识少,生活经验少,分析事物的能力差,接受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老师必须多举实例,让学生在头脑里除掉不正确的似是如非的认识,建立起具体的正确的物理模型,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

互动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老师会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教案设计,授课艺术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即时地采取补救措施,避免“煮夹生饭”

三、互动的方式

(1)相互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正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提问,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发现自己能成功掌握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教师也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情感。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提问不仅是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可以是学生向老师发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即使学生提问中显露出错误,除了要纠正错误,还要加以鼓励。

(2)上台板书方式,比如一些作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的上讲台板书,没人自愿上台就请一位上台,其他同学会非常关注台上的同学的解答过程,对照自己的解答思路,从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发现别人的错误,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学生喜欢,精神焕发,不会疲劳,记忆深刻,效果非常好。对自告奋勇上台解答的同学即使做错也要特别加以表扬鼓励。

(3)上台操作方式,一些实验课,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操作,老师在一旁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对其他同学能起到示范作用,因为实验小组较多,老师不容易发现各小组的不正确操作,此法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下段时间里,学生会很顺利的正确的完成实验,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师生互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只提问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应该是易答的问题提问差生,答对了一定要给予表扬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中等难度的则提问中等的学生,较难的问题提问优等生。

(2)对解答不出或解答错误的学生不要过分批评指责,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3)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物理课堂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方式;参与度

1前言

当今社会,由于新课改的实行,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比较难学,学生不想学习物理。但是,2019年4月江苏省公布的新高考方案(3+1+2模式)中,文科必选历史,理科必选物理,同时,高校招生专业要求物理学科的也偏多。目前我国正在倡导科技强国,物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通过课堂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一节课的成功关键在于课堂引入,引入得当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在一节物理课中,新课引入起着关键的作用。新课引入要做到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提问互动。可以通过不同的引入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情况,譬如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物理史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等。2.1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来起到引入新课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复习之前所学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还能对接下来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好奇。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5“力的分解”这节课,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问学生上节课大家学习了什么,学生轻松地回答:“力的合成。”紧接着教师提出:“我们是怎样定义分力与合力的?”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做出相应回答。教师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2物理史导入新课。通过物理史的引入,学生能够了解有关物理的历史,从而了解物理这门学科。通过对一些经典历史故事或者物理学家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一门极其有趣的学科。例如学习高中物理选修3-2“欧姆定律”这节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欧姆家境贫寒,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对物理的热爱。当时电阻还没有被发现,电流表也还没有出现。聪明的欧姆用了十年的时间发现了电阻,又发明了电流表,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提出了欧姆定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着伟人的足迹,重温欧姆走过的路。”通过故事引出新课“欧姆定律”,让学生对欧姆这个人有所了解,对欧姆这位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对《欧姆定律》这节课产生求知欲。通过故事引入新课,这是学生能够参与课堂的第一步。2.3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物理实验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演示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物理实验,它主要是由教师通过教具展示实验,学生进行观察。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要学会创新思维,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演示实验。学会利用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等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进一步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和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要告诉学生怎样去做,给学生介绍实验的器材,提示学生需要观察的现象。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与学生互动,在做完实验后得出实验所观察到现象,引出本节课内容。实际上,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3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提高了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度

物理是一门具有探索性的学科,在教学中,会遇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物理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学设备的配备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更好地进行。如今的教学正由以往陈旧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点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将信息传达给学生[1]。有效地利用教学媒体产生的教学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通过巧妙的方式,把学生的关注度吸引到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上,达到教学的效果[2]。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例如:通过丰富多样的多媒体素材和新颖的展示方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节约课堂时间等。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设备的利用虽然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教师要清楚,教学设备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等来设计适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得好,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进而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度;而利用得不好,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4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度

一般来说,当学生喜欢某一课程的教师,那么学生对该门课程就会产生兴趣。也就是说,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的,教师要公平地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像家长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严厉与慈爱相结合,要做学生的好朋友,这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尊重与钦佩之情,愿意听教师所讲的课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教给学生物理知识,其次还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物理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物理教师关爱自己,让学生从内心接受物理教师,从而让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做出解答[3]。物理课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把物理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自信心,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当学生对物理学习有自信时,自然会愿意参与课堂。例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予以肯定,让学生产生自信。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教内容结合,有针对性地提问处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信任,学生就会由内而外地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5联系学生生活,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抽象的物理知识时,教师要学会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复杂,教师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4]。教师可以用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将枯燥无聊的物理课堂转变成贴合实际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兴趣。譬如学习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颜色色散”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时候同学们经常玩的吹泡泡游戏,让学生联系日常现象进行思考:吹出的泡泡在太阳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进而提出另一个问题:把泡泡棒的一端放在泡沫水里浸一下,然后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能看到什么现象?教师通过泡泡和酒精灯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使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好奇,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

6结语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学会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师要想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探索物理的奥秘,就要通过与实验、故事和生活实例等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莉萍.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8):192-193.

[2]姜元章.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黑龙江教育,2010(9):70-71.

[3]刘广亚.谈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J].华夏教师,2018(30):21.

物理课堂范文篇10

关键词:研究学生教法学法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笔者从教二十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提高物理课堂实效性的路子,近几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现结合自己如何使课堂实效性作具体阐述。

一、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在师生关系上,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则带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在实施实效性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诱导参与、催促思维。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对他们的支持,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特别是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这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二、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1.创设情景,还课堂给学生,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

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嫌物理课时少,总感觉物理课堂时间比别的学科短。

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

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3.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从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复习及作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