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3:38:21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范文篇1

串词(第5稿)

一、序曲《欢聚珞珈》

(五位主持人在欢呼声中走上舞台)

朱军: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文清: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窦文涛:亲爱的校友们,

官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高越男(英语):尊敬的女士和先生们,

合:晚上好!

朱军: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

文清: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文清

窦文涛:我是武大校友,凤凰卫视的窦文涛

官琳:我是湖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官琳。

高越男:我是武大校友,湖北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高越男。

朱军:金秋之夜,我们在武汉的东湖之滨,参加“世纪珞珈”的盛大庆典,心情格外激

动。我们美丽的武汉大学,迎来了建校110周年华诞!

文清:今夜,嘉宾云集,群星灿烂。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出席这一盛典的有国内外100多

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有众多远道而来的海内外校友。谢谢你们!

窦文涛:作为武大毕业的学子,能回到母校主持110周年庆典晚会,我深感荣幸。母校一切

,都是如此亲切,如此美好。

官琳:今天的武大:名校聚名流老树新花称灿烂,盛时开盛典黄钟大吕唱辉煌。

朱军:武大不仅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也是中国建校历史最长的著名学府之一,其历史

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传承文明薪火一百多年,跨越了三

个世纪。

文清:新世纪开启之时,坐落在珞珈山下、东湖之滨的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强强联合。新武汉大学融四校之精华,焕珞珈之神采

,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窦文涛:历史就是这样铸就了武大的厚重和灿烂,使她成为当代中国的学术重镇,历代珞

珈学子的精神家园。所以,不论我们来自哪里,还是走到何方,我们都会自豪地说:我是

武大人!

官琳:所以,不论我们是银发苍苍,还是风华正茂,都会深情地歌唱“世纪珞珈”,唱

她的湖光山色,繁树名花,唱她的英杰荟萃,源远流长。

高越男:(英语)下面,就让我们倾听美妙的校歌联唱。

第一章:峥嵘岁月(冬)

二、《校歌联唱》

窦文涛:听了不同年代的校歌,我仿佛听到了历史悠远而激昂的回声。(拍一下惊堂木)

各位校友,各位来宾,作为百年名校,咱们武大的历史文物真的是数不胜数。请看,这是

1893年光绪皇帝批写的同意创办自强学堂的奏章,皇帝的毛笔字还写得真不错。

这是一张方言学堂的老文凭,距今正好100年,文凭近一米长,可能是目前最大的文凭

了。文凭的主人是李裕钟,现由其孙辈保存。

还有一张40年代的文凭,学子为41届电机工程系毕业的周石泉,现在是台湾中央研究

院院士。

这是一部刊印于1903年的木刻线装自强学堂的老教材,距今整整一个世纪,可能是我

国高等教育最早的历史教科书。捐赠者为武大校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道立。

当你走到武大的每一处都可以说上一段故事,就说这珞珈山,这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是

闻一多取的。“珞”是指石头坚硬如玉,“珈”是指古代女戴的头饰。你看这随山势而建

的建筑群,谁看了谁不感叹它的恢宏、庄重和古雅。可以说比妇女的头饰漂亮得多。特别

是在诗人闻一多眼中,是“相看两不厌,唯有珞珈山”。这就是一个诗人和一座山的佳话

三、诗乐舞《一个诗人和一座山》

朗诵:乔榛、丁建华

朱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珞珈山虽不高,却因为名人多而让人感到山高仰止。

文清:就我知道的武大名人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董必武、李达、李汉俊、陈潭秋,共和

国元帅罗荣恒……

朱军:还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沈从文,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著

名教育家叶圣陶、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著名的哲学家李达、金克木、著名生物学家竺可

桢、著名电机专家赵师梅、著名的测绘学家夏坚白,著名医学家陈汝昌、朱裕壁等等等等

文清:我看别数了,今天,光参加校庆的院士和各学科的著名专家就够你数的了。数武

大的名人就像数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

(采访老校友)

朱军:老校友的祝愿,表达了校友们的共同心声。祝武大出更多的名画、名著、名项目

、名工程、更多的名师名人!大家再展宏图,共铸辉煌!

四、京剧《共铸辉煌》

演唱:孟广禄

第二章:诗意樱花(春)

官琳:文涛,我想问一下,刚才亮出的武大老文凭,那位校友为什么没有领取?

窦文涛:(摆出说书架式)哎,且听我从头道来。话说抗战期间,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

,1946年才回到珞珈山,其后又是三年内战。不少学生因战乱、出国深造等原因而没来得

及领取。

官琳:原来如此。

窦文涛:从1932年到1949年的17年间,共有近千份文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仍

然完好地保存在母校档案馆。

官琳:这真是个奇迹。

(采访美国著名科学家黄孝宗校友)

五、歌曲《一抹花香》

演唱:刘罡

朱军:文清,你们女同胞有许多方法保持青春。那么,你知道武汉大学永葆青春、长盛

不衰的原因吗?

文清:又考我啊?你怎么一到武大,就好为人师了?

朱军:这次可不是考你,我是告诉你永远漂亮的秘密,那就是八个大字:与时俱进,敢

为人先。

文清:这叫什么秘密?谁都知道武大的教学改革红红火火,比如,武大在全国率先实行

学分制、导师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作家班--------

朱军:谁说是作家班,应该是作家群!你看,(指嘉宾席)武大校友中几乎每届都产著

名作家,今天来参加校庆的有刘亚洲、方方、喻杉、池莉、沈虹光、胡发云、董宏量、邱

华栋等等。(镜头给每个作家近景,重播时加字幕)——作家朋友们好!

文清:武大不仅是作家的摇篮,也是培养各类专家的热土,你看,台下坐的尽是“家”

:哲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水利学家,测绘

学家,医学家……

朱军:是啊,母校为你们骄傲,为你们叫好。

六、歌曲《为你叫好》(校友作品)

演唱:吕薇

(插播武大学科点情况)

七、相声《武大春来早》

表演:马季、陈虎、董虎、李裕红、喻军

(反映学校学科整体力量,展示著名专家、学者或校友的成就)

(台上采访词作家瞿琮)

文清:朋友们,著名诗人、词作家,原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瞿

琮校友也前来参加校庆盛典,他创作了《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

亮走,我也走》等2000多首优美的歌词。《月亮走,我也走》就是84年瞿琮在武大中文系

求学时,在梅园创作的。当时,给我上课的老师有:张广明、李希贤、孙家富、李慧芳等

名教授。今天他特意写了一首《恩师难忘》的歌,献给老师,献给母校110周年生日。

(采访瞿琮校友)

文清:有请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演唱这首《恩师难忘》。

八、歌曲《恩师难忘》(校友作品)

演唱:戴玉强

官琳:“恩师难忘,难忘恩师,不是爹娘,胜似爹娘”。老师就象蜡烛一样,用自己的

燃烧去照亮每一颗智慧的心灵。

窦文涛:今天,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已遍布寰宇,长成了参天大树,形成了一片片森林,校

友们不仅以显著的学术科研成果为母校争光添彩,还热忱地以各种方式回报母校,回报恩

师。今天的珞珈,是一个收获的日子。下面,请欣赏瞿琮校友的作品《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请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演唱。

九、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校友作品)

演唱:关牧村

官琳:朋友们,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78级校友李军。他先后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

硕士学位,工作之余,以笔名“清风”、“田地”创作了《祝福祖国》《为你叫好》《好

一片艳阳天》等优美的歌词,现在在贵州省政府工作。今天,李军也来到了晚会的现场,

大家欢迎!下面请欣赏李军校友的作品——《祝福祖国》!

十、歌曲《祝福祖国》(校友作品)

演唱:汤灿

第三章:芳菲满园(夏)

朱军:文清,走进武大校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文清:绿草如茵,鲜花如云,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特别是金桂飘香令人陶醉!

朱军:好,说起桂花,你知道武大的桂希恩教授吗?

文清:你问的是防治艾滋病的专家桂希恩教授?现在他是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的“形象

大使”,我当然知道。当人们对艾滋病谈虎色变时,他曾把6名艾滋病患者接到自己家里进

行治疗,其精神真是感人!哎,我问你,谈花谈得好好的,怎么又说起人来了?

朱军:因为,赏花倍思育花人啊!武大有3000多名教授,其中,有不少德高望重的老教

授,还有许多学术世家。比如桂希恩教授的父亲桂质廷,是武大教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

,桂质廷先生的女婿王仁卉也是武大教授,凝聚态物理专家。

文清:那我也知道一个,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弘远教授,他的父亲杨瑞六

、母亲袁昌英都是武大名教授,杨端六是我国著名的货币银行学家,袁昌英是知名女作家

朱军:对,还有朱裕璧教授,武大医学院里就耸立着他的塑像,他的两个女儿和女婿都

是武大教授,二女婿李德仁先生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欧亚科学院院士

,本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主席。

文清:看来在四校合并之前,他们早就合并了。的确,珞珈山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珞珈山凝聚了几代人的奋斗和汗水。下面,请武汉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家顾海良教授给

从教已满50年的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谭崇台教授、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

授、著名图书情报学家彭斐章教授、著名化学家查全性院士、著名化学家卓仁禧院士、著

名水利学家张蔚榛院士、著名水利学家谢鉴衡院士颁发荣誉证书!(给老教授献花)

朱军:同时,让我们向为教育事业作出辛勤劳动和奉献的离退休教职员工致敬!祝你们

健康长寿!

十一、舞蹈:《无提》

表演:刘震,伴舞:武大教工

朱军:朋友们,在这枫红菊黄的金秋,您一定还记得今年春天时举国上下抗击非典的情

景。我们是怎样选择坚强,又是怎样期盼科学的威力。

文清:在那难忘的日日夜夜里,突然传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由田波院士带领的武汉

大学萨斯病毒攻关小组,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抗非典的多肽药物!

朱军: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再一次证明武大学术研究的前瞻性:早在2001年,武汉大学

就组建了现代病毒研究中心,建立了当时教育部高校中唯一的P3实验室。现在又建成了全

国最大的P3动物实验中心,科学家们为抗非药物能最终进入临床,在这里进行着紧张的工

作。

文清:武大人就是这样领风气之先,为时代创新,与世界联网,!

十二、歌曲《与世界联网》

演唱:解晓东

窦文涛:朋友,如果你是一位弱者,无权无钱的弱者,却偏偏遇到了一场官司,你该怎么

办?请律师吗?请不起,不打官司吗,又不甘心,这口气实在吞不下去呀!

别发愁,我给你出个好主意,去找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他们的宗旨

是:以最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为最需要法律帮助的人,依法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

你可别小看这个机构,而且大多数的法律援助人员都是在校的学生,但它成立十

年来,已接待咨询30000人次,诉讼的案件达到1500多起,绝大部份案件胜诉。要知详

情如何,且看秋菊的妹妹春菊是怎样打官司。

十三、相声《春菊打官司》

表演:大兵、卫国

窦文涛:看完这个相声,我想,社会弱者们就不怕打官司了。这就叫做:有困难,找武大

,武大会帮你说话!

官琳:是啊,武大拥有一流的法律人材。《联合国宪章》、《香港基本法(草案)》《

澳门基本法(草案)》、《刑法》、《招标投标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文本都有武

大人参与或主持起草。

窦文涛:其实,不止法律,武大文科整体实力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理科、工科、医科

等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有10多个学科位居全国第一。就拿博士点来说,就有143个,位

居全国前四位。

官琳:一百多年来,武大营造出一流的育人环境,培养了28万多名各类专门人才。

窦文涛:这些是母校的骄傲,下面,让我们向今年评选出的武汉大学第三届杰出校友们献

花!他们是:

(献花场景)

官琳:登高常忆架梯者,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想问一下本届杰出校友们,你们有何感想

和表示?

校友:努力工作,回报母校。

窦文涛:有请著名歌唱家吴雁泽为我们演唱!

十四、歌曲《回报》

演唱:吴雁泽

朱军:今天的武汉大学,名师泰斗汇聚,灿若群星,近在三峡,远在南极,细在微小粒

子,大到宇宙卫星,到处都闪烁着他们的光彩。

文清:是啊,咱们去过三峡大坝建设工地,只要谈起大江截流,建设者们就会满怀崇敬

的心情,赞美肖焕雄教授为截流巨匠,谢鉴衡院士为泥沙权威。

朱军:咱们虽然没去过南极,但武大鄂栋臣教授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先后四下南极,三

上北极,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的测定者,第一个南极地名的命名者,也是将中国测绘标

志埋在北极点的第一人。武大科考队已经20次远征南极,先后有70多位中青年专家、研究

生参加。(镜头摄科考队队员)

文清:武大还有70多位专家、教授先后在茫茫的沙漠中参加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朱军:是什么激励着他们挽狂澜,卧冰雪,坚忍不拔,奋发图强?

文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首炽热而深情的歌——由校友瞿琮作词的歌——

合:我爱你,中国!

十五、歌曲:《我爱你,中国》(校友作品)

演唱:殷秀梅

(采访远东学院院长)

高越男:武汉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现在与世界300多所大学有合作关系。下面,我们向大家

介绍一位贵宾: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校长库里洛夫教授。远东大学是俄罗斯亚洲地区最著

名的大学,也是俄罗斯三大汉语中心之一。

文清:说起来呀,库里洛夫教授还是咱们武大的“女婿”,其夫人朱苏华女士是原武大

外籍专家苏兰的女儿,因此,他今天是探亲来了。

(高越男采访库里洛夫教授:您好!今天参加武汉大学的庆典,有何感想?库里洛夫谈与

武大情深意长,联系紧密。并带来了贺礼。)

高越男:库里洛夫校长说他带来了贺礼,该校“泉水”民间歌舞团将为大家表演节目。

文清:好,让我们欣赏俄罗斯大学生的精彩表演!

十六、俄罗斯民间歌舞组合

表演: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泉水”民间歌舞团

文清:武汉大学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亲密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他们特地

赶来出席武大的庆典。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位嘉宾:这是巴黎七大校长、这是京都大学副

校长、这是悉尼大学第一副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文清:有请悉尼大学第一副校长、北大或清华领导讲话。

文清:下面,让我们欣赏来自法国巴黎七大学生表演的节目。

十七、法国歌曲《小岗之歌》、《法国信笺》

表演:法国巴黎七大学生

官琳:朋友们,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注目,海内外著名大学纷纷寄

来贺信和贺词。

高越男:大家请看大屏幕。(介绍贺词)

官琳:好,让我们在庆贺声中欣赏莫斯科大学的舞蹈。

十八、俄罗斯民间歌舞《泊鲁什卡·帕拉尼亚》、《哦,那不是夜晚》

表演: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民间歌舞团

第四章:枫叶寄语(秋)

朱军:朋友们,这几位外国朋友,都是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或菲尔茨奖的获奖者。请著

名经济学家谭崇台教授为我们一一介绍。

谭崇台:这位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加拿大经济学家芒德尔教授。他具有革

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

这位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教授,他在微观经济

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这位是2002年菲尔茨奖得主、出生于俄罗斯的美国数学家弗拉基米尔教授,他发

展了新的代数簇上同调理论。

现在,我们就请他们谈谈参加武大校庆庆典的感受。

朱军:感谢外国朋友们对武大热情的祝贺!为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我们走到了一起,

虽然我们语言各异,肤色不同,但我们的心相通,歌相连!

十九、歌组合《中外歌曲联唱》

文清:朋友们,这一曲曲优美的歌声,使我们感到了世界的美丽和广阔。下面,让我们

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讲话。

(刘校长致词)

文清:好,祝武汉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下面请听校友清风的作品《好一片艳阳

天》,请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

二十、歌曲《好一片艳阳天》(校友作品)

演唱:阎维文

朱军:今夜,星光灿烂。

文清:今夜,桃李芬芳。

窦文涛:今夜,凝聚着多少光荣,多少梦想!

官琳:今夜,流淌着多少欢欣,多少期望!

朱军:回首世纪风云,武大,你是如此厚重,如此丰盈。

文清:站在新的起点,武大,你是如此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窦文涛:祝福母校!

官琳:祝福武大!

高越男:(英语)祝福武大!

合:祝福武大美好的明天!

武汉大学范文篇2

朱军:三江楚地,黄鹤凌空。东湖如镜,珞珈峥嵘。

窦文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在这迷人的夏夜里,在这闪烁的星光下,新武汉大学组建庆典晚会开始了!

陈鲁豫(英语):女士们,先生们!今晚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汉语)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组建而成的新武汉大学今天正式挂牌成立。

官琳:让我们所有关注新武汉大学组建的仁人志士、万千学子和坐在电视机旁的观众朋友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这激动人心的夜晚。

窦文涛: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武汉大学在各地的校友都纷纷来电来信表达他们对母校的祝贺,(扬扬手中的信纸)这是广洲校友会写来的贺信,信中说:“这次能够实现强强联合,能够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将是母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鲁豫:深圳和天津的校友们还特意把贺词制作成光盘寄来,用最美好的祝愿表达他们的欣喜。(看光盘资料,官琳画外解说)

朱军:新武大的组建,牵动着无数学子的心,他们从今天的欢聚中看到了珞珈山的明天。今天的欢聚将变成武汉大学新的起点,让我们共同举杯,祝福新的武汉大学光耀新世纪!

★歌曲:举杯吧,朋友!(阎维文)

朱军: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调整,在武汉地区组建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势在必然。新武汉大学的组建,是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大学的重大步骤。

官琳:新武汉大学的组建综合了四校的资源优势,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包括文、法、理、工、医、史、农、哲、经济、管理、教育等11大门类,拥有117个本科专业,18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77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1个部级重点学科,16个国家重点和专业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武汉大学名师荟萃军,有正副教授3千余人,其士生导师340多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

朱军:所以说,新武汉大学的组建不仅符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而且预应了世界科技教育发展潮流。

官琳:对呀,再说我们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贯长江上下的特殊战略地位,尤其是这合并的四所学校相互毗邻,依山傍水联成一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因此组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理所当然的。

朱军:是啊!再加上四校师生的共同愿望,真可以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了。我们相信这次合并将给新的武汉大学带来幸福吉祥和勃勃生机。四所学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显示出独有的综合实力,这一特点,从下面这首校歌联唱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好,让我们听听来自这四所院校师生的歌唱吧!

★四校校歌联唱

窦文涛:百年风雨铸英才,新统庇空谷图。这是在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华诞庆典之时,一位武大的老校友怀着无限的感慨欣然写下的诗句。

陈鲁豫:1993年?那么武汉大学是在1893年就成立了?

窦文涛:是啊。武汉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名闻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它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的国立武汉大学。到1946年;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当时,就已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

陈鲁豫:我听说,有一位武大校友曾经专门作赋,表达自己对这所百年老校的深厚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满怀自豪和激情的诗篇。请听配乐诗朗诵《珞珈赋》。

诗朗诵《珞珈赋》

「片头

朱军: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成为直属国家高等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综合类院校排名中一直居于前列。

官琳:具有45年校史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水利电力工程的建设,是我国水利电力行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朱军: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建校44年来,一直是中国测绘人才的摇篮,是国际公认的“世界最大的测绘学科教育和科研机构”,是我国乃至亚洲唯一的以测绘学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

官琳:创建于1943年湖北医科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她融教学、医疗、科研、产业开发于一体,其口腔医学、显微骨科、泌尿外科等学科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三所附属医院都是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朱军:组建新武汉大学的四校历史让我们肃然起敬,四校强强合并让我们充满信心。果然是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由武汉大学教授合唱团和武大附小的孩子们共同演唱的《同一首歌》不仅展示出武大教授们的艺术才华,而且折射出武汉大学代代相承、源远流长的治校风范。

★歌曲《同一首歌》

窦文涛:优雅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珞珈山的独特风景,百年以来武汉大学一直是青年人求知求学的向往之地。一个世纪以来这里吸引了无数的志士仁人,他们之中有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元帅,有望重学林的一代宗师,有成就卓著的科苑巨子;也有风华正茂的后起之秀,群星灿烂,各领风骚。

陈鲁豫:听说、董必武、陈潭秋、、郭沫若、李汉俊等著名领导人都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

窦文涛:对呀,还有许多著名学者曾经在这里任教,比如周鲠生、李达、李四光、竺可桢、闻一多、黄侃、郁达夫、许德珩、朱光潜、叶圣陶.夏坚白等等。

陈鲁豫:窦文涛,说起来我真是羡慕你呀,你看,你的学生时代是在武汉大学这样一个学者云集,群英荟萃的地方度过的,多有纪念意义呀!

窦文涛:鲁豫,你要是听听我们学生自己写的校园歌曲,肯定会更加喜爱我们学校了。

陈鲁豫:让我们一起欣赏。

★校园歌曲联唱

朱军:珞珈山过去人才云集,今天更是群星灿烂。今天一批德高望重、功劳卓著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也来到了我们晚会现场。让我们献上鲜花,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少年儿童给观众席中的院士们献花

官琳: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资深院士,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王之卓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著名电化学家查全性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杨弘远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卓仁禧教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泥沙专家谢鉴衡教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张蔚榛教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大地测量专家宁津生教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大地测量专家刘经南教授,新中国国际私法学一代宗师和国内外著名的法学家韩德培教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聘咨询员,著名法学家马克昌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谭崇台教授;著名哲学家陶德群教授,著名历史学学家朱雷教授、冯天瑜教授;著名文余学家彭斐章教授,著名文学家陆耀东教授。

朱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可敬的科学家教育家们就象园丁一样在武汉大学教书育人,把学生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为人间布下了片片绿荫;下面请看舞蹈《树》。

★舞蹈:《树》

陈鲁豫:我听说,一位从武大毕业多年的校友曾经这样写道:“你是一棵擎天的大树,春天开满鲜花,秋天结满硕果。你是一片蔚蓝的天空,白天蕴育太阳;晚上捧起月亮。”在他们心中,母校是终生相依的精神家园。

窦文涛:我作为一名武大的毕业生;即使在海外多年也确实对母校一直怀有相同情感。我们武大和其他三所学校建校以来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二十三万多名品学兼优的专门人才。“雄立珞珈百载余,培育桃李数万千,我愿母校重抖擞,再领风骚一百年”。

陈鲁豫:是啊,母校是学子的摇篮,老师则是象蜡烛一样,用自己的燃烧去照亮每一颗智慧的心灵,今天武大的学生用他们自己表演的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真情。

★舞蹈:烛光

[片头

朱军:武汉大学百年以来,以其悠久的开放办学历史和良好信誉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新的武大现有在校学生四万余人,其士硕士研究生6千多人,留学生近400人。

陈鲁豫:早在1948年牛津大学就致函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更是打开校门;扩大了对外交流,先后曾与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大屏幕播映录象资料:采访外国留学生

朱军:武大的留学生遍及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在珞珈山下,东湖之滨感受着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陈鲁豫:作为一个外国学生,在异国他乡的武汉大学的学习生活无疑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平日里说着中国话,唱着中国歌,象所有普通的武大学生那样学习和生活。今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新武汉大学成功组建这个庆典的祝贺。

★中国歌曲联唱

朱军:今年6月,科学家们向世界公布人体基因图谱绘制完成,它标志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官琳:我们知道,武汉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一直是处于国家领先地位,师生们书海里邀游,在实验室里拼搏,揭开一个个生命的奥秘,他们聪慧的眼睛关注着世界生命科学前沿的每一点新的信息。

★舞蹈:生命之核

陈鲁豫:窦文涛,从你的校友身上可以看出,珞珈精神代表着一种视野广阔、博大恢宏、兼容并蓄、富于创新的品格。

窦文涛:是啊,我一直为此感到自豪。(如相声惯口)在我的校友中,有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张孝祥,有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欧阳予,有我国第一座“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者胡家伟、魏开煜,有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创始人王光祖,有我国第一个“光纤通讯产业”的创始人肖春华。

有共和国元帅,有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祁等,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64位当选为两院院士。(做气喘吁吁状)

陈鲁豫:哎呀,快喘口气吧。据我所知,你的那些校友个个都比你有出息,不少人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还有的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妇女,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窦文涛:是啊。我虽然暂时还没有获得“十大杰出”的桂冠,但是我是从武大出来的呀,在武汉大学这样集自然之秀,汇人文之灵的科学文化的殿堂里多少也沾了些珞珈山的灵气,没准哪天我也成了“杰出”人物,你可别吓着了。

陈鲁豫:看你贫的。玩笑归玩笑,说真的,在人的一生中,恐怕大学经历总在是最难忘怀的。

窦文涛:对,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我总会想到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们,今天我要借这个机会说一声“老师,谢谢你们了”。

★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陈鲁豫(观众席采访):观众朋友们,现在在我身边就坐的是在中国学术和科技界久负盛名的两院院士、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李德仁教授。李教授,您在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您谈一谈新武大组建的感想。

李德仁:……

陈鲁豫:正是一个个李教授这样的学者专家,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科教兴国,科教兴鄂”的战略决策,推动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窦文涛:这正是—一济济人材,累累硕果;浩浩队伍,猎猎威壮。新武汉大学有了这支强大的学者队伍,一定会在新的世纪再铸辉煌。

★京剧清唱:《共煌》

【片头

朱军: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武汉大学除了一批老科学家外,还活跃着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授和科学家,他们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超江教授、吕应堂教授、易帆教授、谭峥教授、龚健雅教授,李建成教授、赵少荣教授、邹恒甫教授、于刚教授等。

官琳:在国家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的评比中,武汉大学的中青年教授刘耀林、杨金忠、李义天、杨国录、林雨霖、黄从新、辜胜阻、万鄂湘等四十多名代表由于在各自专业领域里的杰出贡献而得以入选。

朱军:新的武汉大学正是象海纳百川一样聚集着各路英才,也正是这种人才的汇集,才使得湖北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犹如长江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生生不息,奔腾向前。

★舞蹈《长江随想》

窦文涛:一批批杰出的人物;创造了杰出的成果。新武汉大学的海态雷达、新能源电池、魔芋、氨基酸和有机硅系列产品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全数字化自动测图软件系统”跻身国际五大名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新型建材HEC系列产品等备受市场瞩目;显微骨科、葛州坝、三峡大坝、南水北调成果的应用以及17次的南北极科学考察等重大项目,都在全世界引起关注,真是振奋民心、扬我国威。

官琳:“两通起飞”的理论,成为武汉市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招标投标法”、“成本控制法”的提出,在应用实践中产生了上百亿的巨大经济效益。

窦文涛:近20年来,原四校承担国家及省市重点科研项目8800余项,其中460项达国际先进水平;转让成果600多项,出版专著3000多部,为各级党和政府提供重大决策咨询报告300多篇。对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与合作的企业代表。

[采访提示:XX你对校企合作有什么想法

官琳:这些科学教育战线的巨大成就给我们的国家兴盛和民族比俚於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的祖国真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迎来了改革开放的花季。

★歌曲:祖国正是花季(董文华)

[观众席中,陈鲁豫采访新校长和书记。

官琳:观众朋友,在我身边就坐的是组建后的武汉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让我们听听他们对武大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设想。

▲内容提示:1、武汉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新武大的奋斗目标(谈话略)

朱军:武汉大学曾在改革开放年间因为大胆改革被誉为“全国高校中的深圳”,今天新的武汉大学将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世纪。我们祝愿她象一轮初生的太阳那样生机勃勃

地照耀在世界的东方。

★歌曲:东方的太阳东方的月亮(阎维文)

[观众席中,陈鲁豫采访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

陈鲁豫:今天国家教育部副部长—一先生也来到晚会现场。(掌声)—一副部长,请您给我们谈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党和国家历倡科教兴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高校管理体制一系改革对于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

【片头

窦文涛:一流的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学科,新武汉大学的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物理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流域开发及河流工程、偏微分议程、电化学和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发电厂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口腔医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中国史学、发展经济学、图书情报学等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官琳:四校合并、学科优势互补,特色更为明显,将形成一种兼收并蓄,汇纳百川的科学精神与百科全书式的求知氛围,激励师生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奋进!

朱军:牵手的时候不用再回头,往日的渴望就在心上流。天那么高,地那么厚,该走的路就一直往前走。让所有的心都向往和追求,未知的世界我们去拥有。

陈鲁豫:(用英语重复)牵手的时候不用再回头,往日的渴望就在心上流。天那么高,地那么厚,该走的路就一直往前走。让所有的心都向往和追求,未知的世界我们去拥有。

窦文涛:为在对世纪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让我们更紧密地牵起手来--

合: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走向辉煌的新世纪!

武汉大学范文篇3

朱军:三江楚地,黄鹤凌空。东湖如镜,珞珈峥嵘。

窦文涛: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在这迷人的夏夜里,在这闪烁的星

光下,新武汉大学组建庆典晚会开始了!

陈鲁豫(英语):女士们,先生们!今晚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

日子。(汉语)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

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组建而成的新武汉大学

今天正式挂牌成立。

官琳:让我们所有关注新武汉大学组建的仁人志士、万千学子

和坐在电视机旁的观众朋友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这

激动人心的夜晚。

窦文涛: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武汉大学在各地的校友都纷

纷来电来信表达他们对母校的祝贺,(扬扬手中的信

纸)这是广洲校友会写来的贺信,信中说:“这次能够

实现强强联合,能够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将是母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鲁豫:深圳和天津的校友们还特意把贺词制作成光盘寄来,用

最美好的祝愿表达他们的欣喜。(看光盘资料,官琳画

外解说)

朱军:新武大的组建,牵动着无数学子的心,他们从今天的欢

聚中看到了珞珈山的明天。今天的欢聚将变成武汉大学

新的起点,让我们共同举杯,祝福新的武汉大学光耀新

世纪!

★歌曲:举杯吧,朋友!(阎维文)

朱军: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战略布局

的调整,在武汉地区组建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

势在必然。新武汉大学的组建,是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

一件大事,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大举措,

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大学的重大步骤。

官琳:新武汉大学的组建综合了四校的资源优势,合并后的新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包括文、法、理、工、医、

史、农、哲、经济、管理、教育等大门类,拥有

个本科专业,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个博士学位

授权专业,个部级重点学科,个国家重点和专

业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武汉大学名师荟

萃军,有正副教授千余人,其士生导师多人,

中国科学学院院士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欧亚科

学院院士人。

朱军:所以说,新武汉大学的组建不仅符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发展的趋势,而且预应了世界科技教育发展潮流。

官琳:对呀,再说我们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具有承东

启西,沟通南北,连贯长江上下的特殊战略地位,尤其

是这合并的四所学校相互毗邻,依山傍水联成一体,有

着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因此组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

理所当然的。

朱军:是啊!再加上四校师生的共同愿望,真可以称得上“天

时地利人和”了。我们相信这次合并将给新的武汉大学

带来幸福吉祥和勃勃生机。四所学校强强联合,优势互

补,也显示出独有的综合实力,这一特点,从下面这首

校歌联唱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好,让我们听听

来自这四所院校师生的歌唱吧!

★四校校歌联唱

窦文涛:百年风雨铸英才,新统庇空谷图。这是在年武

汉大学百年华诞庆典之时,一位武大的老校友怀着无限

的感慨欣然写下的诗句。

陈鲁豫:年?那么武汉大学是在年就成立了?

窦文涛:是啊。武汉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名闻海内

外的高等学府。它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

办的自强学堂,年定名的国立武汉大学。到

年;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当

时,就已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

陈鲁豫:我听说,有一位武大校友曾经专门作赋,表达自己对这

所百年老校的深厚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满怀

自豪和激情的诗篇。请听配乐诗朗诵《珞珈赋》。

诗朗诵《珞珈赋》

「片头

朱军: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成为直属国家高等教育部的重

点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综合类院校排名中一直居于前

列。

官琳:具有年校史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

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水利电力工程的建设,是我国

水利电力行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

朱军: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建校44年来,一直是中国测绘人才

的摇篮,是国际公认的“世界最大的测绘学科教育和科

研机构”,是我国乃至亚洲唯一的以测绘学科为主的全

国重点大学。

官琳:创建于年湖北医科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她融教

学、医疗、科研、产业开发于一体,其口腔医学、显微

骨科、泌尿外科等学科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三所附

属医院都是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朱军:组建新武汉大学的四校历史让我们肃然起敬,四校强强

合并让我们充满信心。果然是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

高水长,流风甚美。由武汉大学教授合唱团和武大附小

的孩子们共同演唱的《同一首歌》不仅展示出武大教授

们的艺术才华,而且折射出武汉大学代代相承、源远流

长的治校风范。

★歌曲《同一首歌》

窦文涛:优雅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珞珈山的独

特风景,百年以来武汉大学一直是青年人求知求学的向

往之地。一个世纪以来这里吸引了无数的志士仁人,他

们之中有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元帅,有望重学林的一代宗

师,有成就卓著的科苑巨子;也有风华正茂的后起之秀,

群星灿烂,各领风骚。

陈鲁豫:听说、董必武、陈潭秋、、郭沫若、李汉

俊等著名领导人都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

窦文涛:对呀,还有许多著名学者曾经在这里任教,比如周鲠生、

李达、李四光、竺可桢、闻一多、黄侃、郁达夫、许德

珩、朱光潜、叶圣陶.夏坚白等等。原创:

陈鲁豫:窦文涛,说起来我真是羡慕你呀,你看,你的学生时代

是在武汉大学这样一个学者云集,群英荟萃的地方度过

的,多有纪念意义呀!

窦文涛:鲁豫,你要是听听我们学生自己写的校园歌曲,肯定会

更加喜爱我们学校了。

陈鲁豫:让我们一起欣赏。

★校园歌曲联唱

朱军:珞珈山过去人才云集,今天更是群星灿烂。今天一批德

高望重、功劳卓著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也来到了我们晚会

现场。让我们献上鲜花,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少年儿童给观众席中的院士们献花

官琳: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资深院士,我国摄影测量与遥

感学科的奠基人王之卓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部

院士、著名电化学家查全性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院士,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杨弘远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

部院士、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卓仁禧教授,中国工程院土

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泥沙专家谢鉴衡教

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

农田水利工程专家张蔚榛教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

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大地测量专家宁津生教授,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著名大地

测量专家刘经南教授,新中国国际私法学一代宗师和国

内外著名的法学家韩德培教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聘

咨询员,著名法学家马克昌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谭崇台

教授;著名哲学家陶德群教授,著名历史学学家朱雷教

授、冯天瑜教授;著名文余学家彭斐章教授,著名文学

家陆耀东教授。

朱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可敬的科学家教育家们就

象园丁一样在武汉大学教书育人,把学生们培养成国家

的栋梁,为人间布下了片片绿荫;下面请看舞蹈《树》。

★舞蹈:《树》

陈鲁豫:我听说,一位从武大毕业多年的校友曾经这样写道:“你

是一棵擎天的大树,春天开满鲜花,秋天结满硕果。你

是一片蔚蓝的天空,白天蕴育太阳;晚上捧起月亮。”

在他们心中,母校是终生相依的精神家园。

窦文涛:我作为一名武大的毕业生;即使在海外多年也确实对母

校一直怀有相同情感。我们武大和其他三所学校建校以

来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二十三万多名品学兼优的专门人

才。“雄立珞珈百载余,培育桃李数万千,我愿母校重

抖擞,再领风骚一百年”。

陈鲁豫:是啊,母校是学子的摇篮,老师则是象蜡烛一样,用自

己的燃烧去照亮每一颗智慧的心灵,今天武大的学生用

他们自己表演的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真情。

★舞蹈:烛光

[片头原创:

朱军:武汉大学百年以来,以其悠久的开放办学历史和良好信

誉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新的武大现有在校学生四

万余人,其士硕士研究生千多人,留学生近人。

陈鲁豫:早在年牛津大学就致函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

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在分以上者享有

“牛津之高级生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更是打开

校门;扩大了对外交流,先后曾与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二百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大屏幕播映录象资料:采访外国留学生

朱军:武大的留学生遍及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留

学生们在珞珈山下,东湖之滨感受着中华悠久历史文化

的熏陶和滋养。

陈鲁豫:作为一个外国学生,在异国他乡的武汉大学的学习生活

无疑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平日里

说着中国话,唱着中国歌,象所有普通的武大学生那样

学习和生活。今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新武汉

大学成功组建这个庆典的祝贺。

★中国歌曲联唱

朱军:今年月,科学家们向世界公布人体基因图谱绘制

完成,它标志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

官琳:我们知道,武汉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一直是处于国家领

先地位,师生们书海里邀游,在实验室里拼搏,揭开一

个个生命的奥秘,他们聪慧的眼睛关注着世界生命科学

前沿的每一点新的信息。

★舞蹈:生命之核

陈鲁豫:窦文涛,从你的校友身上可以看出,珞珈精神代表着一

种视野广阔、博大恢宏、兼容并蓄、富于创新的品格。

窦文涛:是啊,我一直为此感到自豪。(如相声惯口)在我的校

友中,有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张孝祥,有我国

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

师欧阳予,有我国第一座“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者

胡家伟、魏开煜,有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创始人王

光祖,有我国第一个“光纤通讯产业”的创始人肖春华。

有共和国元帅,有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祁等,据不

完全统计,校友中有位当选为两院院士。(做气喘吁

吁状)

陈鲁豫:哎呀,快喘口气吧。据我所知,你的那些校友个个都比

你有出息,不少人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还有的被评为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妇女,十大杰出青年法学

家。

窦文涛:是啊。我虽然暂时还没有获得“十大杰出”的桂冠,但

是我是从武大出来的呀,在武汉大学这样集自然之秀,

汇人文之灵的科学文化的殿堂里多少也沾了些珞珈山的

灵气,没准哪天我也成了“杰出”人物,你可别吓着了。

陈鲁豫:看你贫的。玩笑归玩笑,说真的,在人的一生中,恐怕

大学经历总在是最难忘怀的。

窦文涛:对,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我总会想到那些教过我的老

师们,今天我要借这个机会说一声“老师,谢谢你们了”。

★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陈鲁豫(观众席采访):观众朋友们,现在在我身边就坐的是在

中国学术和科技界久负盛名的两院院士、中国光谷首席

科学家李德仁教授。李教授,您在遥感()、全球卫

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

间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您谈一谈

新武大组建的感想。

李德仁:……

陈鲁豫:正是一个个李教授这样的学者专家,通过他们的辛勤劳

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科教兴国,科教兴鄂”的战

略决策,推动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窦文涛:这正是—一济济人材,累累硕果;浩浩队伍,猎猎威壮。

新武汉大学有了这支强大的学者队伍,一定会在新的世

纪再铸辉煌。

★京剧清唱:《共煌》

【片头

朱军: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武汉大学除了一批老科学家外,还

活跃着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授和科学家,他们是国家杰

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超江教授、吕应堂教授、易帆

教授、谭峥教授、龚健雅教授,李建成教授、赵少荣教

授、邹恒甫教授、于刚教授等。

官琳:在国家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的评比中,武汉大学的中青年教授刘耀林、杨金忠、李

义天、杨国录、林雨霖、黄从新、辜胜阻、万鄂湘等四

十多名代表由于在各自专业领域里的杰出贡献而得以入

选。

朱军:新的武汉大学正是象海纳百川一样聚集着各路英才,也

正是这种人才的汇集,才使得湖北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犹

如长江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生生不息,奔腾向前。

★舞蹈《长江随想》

窦文涛:一批批杰出的人物;创造了杰出的成果。新武汉大学的

海态雷达、新能源电池、魔芋、氨基酸和有机硅系列产

品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全

数字化自动测图软件系统”跻身国际五大名牌;全

球卫星定位系统、新型建材系列产品等备受市场瞩

目;显微骨科、葛州坝、三峡大坝、南水北调成果的应

用以及次的南北极科学考察等重大项目,都在全世

界引起关注,真是振奋民心、扬我国威。

官琳:“两通起飞”的理论,成为武汉市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突

破口,“招标投标法”、“成本控制法”的提出,在应用

实践中产生了上百亿的巨大经济效益。

窦文涛:近年来,原四校承担国家及省市重点科研项目

余项,其中项达国际先进水平;转让成果多项,

出版专著多部,为各级党和政府提供重大决策咨

询报告多篇。对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经济与社会

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与合作

的企业代表。

采访提示:XX你对校企合作有什么想法

官琳:这些科学教育战线的巨大成就给我们的国家兴盛和民族

比俚於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的祖国真正迎来了科学

的春天;迎来了改革开放的花季。

★歌曲:祖国正是花季(董文华)

观众席中,陈鲁豫采访新校长和书记。

官琳:观众朋友,在我身边就坐的是组建后的武汉大学的校长

和党委书记;让我们听听他们对武大今后的发

展有什么设想。

▲内容提示:⒈武汉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⒉新武大的奋斗目标(谈话略)

朱军:武汉大学曾在改革开放年间因为大胆改革被誉为“全国

高校中的深圳”,今天新的武汉大学将以崭新的姿态迈

向新世纪。我们祝愿她象一轮初生的太阳那样生机勃勃

地照耀在世界的东方。

★歌曲:东方的太阳东方的月亮(阎维文)

[观众席中,陈鲁豫采访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

陈鲁豫:今天国家教育部副部长—一先生也来到晚会现场。(掌

声)—一副部长,请您给我们谈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党和国家历倡科教兴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高

校管理体制一系改革对于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

【片头

窦文涛:一流的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学科,新武汉大学的生命科

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物理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

测量与测量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流域开发及河流工程、偏微分议程、电化学和高分子生

物医用材料、发电厂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口腔医学、国

际法学、环境法学、中国史学、发展经济学、图书情报

学等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官琳:四校合并、学科优势互补,特色更为明显,将形成一种

兼收并蓄,汇纳百川的科学精神与百科全书式的求知氛

围,激励师生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奋进!

朱军:牵手的时候不用再回头,往日的渴望就在心上流。天那

么高,地那么厚,该走的路就一直往前走。让所有的心

都向往和追求,未知的世界我们去拥有。原创:

陈鲁豫:(用英语重复)牵手的时候不用再回头,往日的渴望就

在心上流。天那么高,地那么厚,该走的路就一直往前

走。让所有的心都向往和追求,未知的世界我们去拥有。

窦文涛:为在对世纪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让我

们更紧密地牵起手来

武汉大学范文篇4

刚才*同志作了重要的讲话,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我们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按照指导检查组的要求,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自从中央提出高校列入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以来,一方面,武汉大学党委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刚才*同志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师、干部和学生,对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给予了高度支持。刚才李健同志讲了我们所确定的载体。这次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实践载体。因为实践载体的形成,是我们能够启动这项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学习活动实践载体的确定中,党委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的老师、干部、学生也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两会”期间,我和李健同志在北京开会。龙小乐同志、骆郁廷同志在学校专门召集了确定实践载体的座谈会和调研会。我在北京听到这个调研会的情况后,非常感动。我们的院士、资深教授、院长、优秀教师和同学们,集思广益,对实践载体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意见。我们现在形成的三句话:包括强化办学特色、提升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这些原话都是在那次座谈会上,老师和干部们提出来的。我记得这中间“提升综合优势”就是一个学院的院长提出来的,他的原话是“提升学校综合优势”,我们为了语句上的对仗,把“学校”两个字省了;另外“强化办学特色”,也是几位老领导提出的意见。

昨天上午,学校党委常委会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综合的根据就来自于我们干部、教师们的智慧。仅仅这件事,使我觉得,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已经显示了学校党委的重视,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重视,以及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寄予的巨大期望。这使我们更有信心搞好这次活动,真正做到学习实践活动让上级党组织满意,让我们学校的师生员工满意,以一种强大的责任感,特别是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做好。

为了进一步做好实践活动,根据*同志刚才的讲话和李健同志动员报告的内容,我觉得要做到三个“落实到位”。这三个“落实到位”,对我们能否做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个“落实到位”就是理论学习落实到位。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题非常明确,刚才*同志和李健同志都提到了,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为指导。理论学习落实到位,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论、把规定的理论学习文献和参考资料,扎扎实实地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对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学风为指导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等问题,首先就要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在理论上先要武装起来。假如理论上不武装,理论上不清楚,我想学习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完全做好。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学校的领导和各院系的领导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是学者,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理论学习有的时候容易轻视,认为这些理论观点一看就明白了,不愿意下功夫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这是需要我们克服的一种片面的想法。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等等,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才能掌握好和掌握牢的,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把握的。我们将把理论学习的材料定期地发放下去。我今天上网已经看到,学校专门开辟了一个网站,网站上电子版的文件也都有了,大家可以学习。这里还有一个重要文件要列入学习的内容,那就是同志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对三十年来我们党走过的道路作出了理论上的概括。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科学的概括,这也应该作为我们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总之,我们希望大家理论学习落实到位。

第二个“落实到位”就是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在此之前已经三次召开学校主要领导的会议,就高校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方案,作了反复的研究和讨论。教育部提出的实施方案,是根据中央的新要求和教育部党组的要求(教育部党组已经在第一批进行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了),又根据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取得的经验制定出来的。我们学校又根据教育部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武汉大学的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得到了中央指导检查组的认可(刚才*同志讲了)。对这个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务必认真地研究,务必要把实施方案落实到位。

在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中,我认为,首先就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一定要弄清楚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把握住实施方案中的要点。我也学习了几遍实施方案,我的体会是,在这个实施方案中,除了刚才讲的“明确指导思想”这一点之外,为了便于大家好把握,我作了“34456”的概括。

“3”就是指总体要求中的三项内容。在实施方案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总体要求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员干部受教育”,二是“科学发展上水平”,三是“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3”,是我们这次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根据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这次中央又把这三项要求的关系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那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是“基础”,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把握好这三方面的关系和内在联系非常重要,特别是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如何奠定基础、把握核心、达到目标,这是我们落实总体要求的基本内容。

“4”就是指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目标的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发展思路;二是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四是促进科学发展。这个“4”提出了基本目标的四个方面的要求,或者讲基本目标的四项基本内容。

再一个“4”就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四项主要原则。第一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第二就是突出实践特色,第三就是贯彻群众路线,第四就是正面教育为主。无论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还是正面教育为主,都体现了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特色、一些新的做法、一些新的内容,我们务必要深刻理解。我们以前开展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离现在最近的就是党的先进行教育活动。与以往的学习活动相比,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有一个新的特点,这个新特点就包含在刚才讲的四项主要原则中。

“5”就是指五个重点问题。五个重点问题在实施方案中提到过。我概括为“4加1”: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四句话,第一是“第一要务是发展”,第二是“以人为本”,第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这四句话列为我们讲的四个重点,还有一个就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建。因为是党员教育活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个重点,是教育部党组提出的实施方案中的内容。这五个重点问题,是就全局而言的。我们如何把五个重点问题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实际将之具体化,并做出实践性强的可操作的具体问题。学校经过讨论,将五个重点问题分解为八个具体问题。也就是将这五个重点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八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实际上就是结合武汉大学工作实际的具体化。我们各个学院、各单位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把这五个重点照抄一遍,也不是把学校的八个问题重复一遍,而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如何按“五个重点”的要求列出自己单位的工作重点。我们学校的学院比较多,各个学院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我们的院长和书记心里应该很明白自己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这五个重点问题具体化。

“6”是指学习实践活动的六个环节,即三个阶段的六个环节。这是非常明确的。

我认为,要做到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各位领导,特别是我们学校的领导、学院的院长和书记,一定要能够将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做好“34456”的规定和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我们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央和教育部提出的指导方案和学校、学院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我们自己的实施方案。

第三个“落实到位”就是实践载体落实到位。这次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明确实践载体。大家知道,2003年上半年,也就是那一年的3月“非典”以后,以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到现在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这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与以往不一样,就是有一个实践载体。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我们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就比较高了,那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践”就是“实践”的“践”,“行”就是“行动”的“行”。这个词以前不是很常用,但03年以后、特别是05年以后,“践行”科学发展观和以前讲的“学习贯彻”的内涵不完全一样。所谓“践行”,就是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本的就是要去实践。这次的名字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是要把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成果,能够落实在实践中。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的实践载体落实到位,否则的话,我们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取得成效。大家一定要实践载体落实到位。

学校的实践载体已经提出来了。我建议,各个学院就不要再提更多的各自的实践载体了。武汉大学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实践载体就是统一的,各个学院应该有重点地去领会和解决实践载体中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学校提出的实践载体的内容,第一点就是“强化办学特色”,第二是“提升综合实力”,然后就是“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我们讲“强化办学特色”,这个“特色”指是什么呢?我自己理解,这个“特色”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我们的“三创”和“三优”的办学特色,这是我们长期形成的,不仅是合校这几年,而且可以这样讲,是武汉大学百年历史所形成的办学风格、办学品质、办学特色。这个特色,是我们在本科评估教学中所确立的“三创”和“三优”。现在“三创”,要多方面进行宣传。这次我在“两会”期间,媒体采访我最多的,就是探讨“三创”——创造、创新、创业等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层含义就是我们的学科特色,一个学校的学科特色就是它的学科优势,优势就体现在特色上,没有特色的学校,肯定不是一个好学校;没有特色的学校,也不是一个有优势的学校。特色和优势是相辅相成的,学科自身科学建设的特色,学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科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等等,我觉得要强化学校的学科特色。第三个层含义就是办学体制机制特色,我们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对武汉大学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比如我们的学生培养中的主辅修制、主修和辅修的结合,第二学位学习制度。等等。在研究生教育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改革了原来硕士研究生的学制并推行“1+4”的体制等等。我们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不是经验总结,而是把我们已经形成的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出其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在强化办学特色方面,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举措、新的办法。

实践载体还提出“提升综合实力”。我认为,提升综合实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硬实力就是办学的一系列条件,包括办学的科研经费等方面。另一个就是软实力,包括我们的精神状态、学风、凝聚力等。我记得2006年的本科教学评估总结会上,就提出了要增强武汉大学软实力的问题,对高校的软实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综合实力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不赞成以赶超别的高校、计较于一时排名先后的提升实力的观念。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高校的排名,没什么实际意义。问题的关键是,综合实力是要受社会检验、是要受历史检验的,而不是排序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强化办学特色、如何提升综合优势,包括学校的每个学院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破解发展的难题,寻找到新的发展思路,为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共同努力。

为了实践载体能够落实到位,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第一,实践载体落实到位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不能脱离这个总纲、不能脱离这一理论的指导。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来做好实践载体的落实工作。

第二,要以活动阶段和环节为主线。我们现在提的三个阶段、六个环节,我们要把这些阶段和环节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按照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推进实践载体的落实逐步到位,希望能够达到较高的满意率的评价。

第三,要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前提。我们是在中国办高等教育,一定要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要求。最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如何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要求为前提来落实好我们的实践载体,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趋势,作为开放的大学,我们要在不断地开放中求得自己的发展,一定要清楚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趋势,要清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办学是要培养人才,人才就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要深刻地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第四,要看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新要求是我们举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还要理解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特别是要深刻理解正在制订的《国家20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尽管还在制订之中,但是我们应该要理解和把握其中有关的精神。在教育部召开的第十九次高校咨询会议的时候,刘延东国务委员、周济同志、还有教育部的其他领导,都对这个《发展规划纲要》作了详细的阐述。中央也非常重视这个《发展规划纲要》,这个《发展规划纲要》将指导我国今后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所以我们必须以高等教育新要求为前提来考虑我们的问题,绝对不能封闭起来、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发展规划。科学发展,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开放式的,就是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考虑问题。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这是对科学发展观解释的两个要点。假如没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就达不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是锦涛同志最近一直讲的非常重要的两句话。什么叫国际眼光,什么叫战略思维,就是要结合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结合教育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要等等,所以要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前提。

最后,要以学校的实际和实情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国情就是最大的实际。对于学校来讲,就是要分析和理解学校的校情。我们的实际和实情是什么?要以此作为切实落实实践载体的根据。我们在武汉大学生活的时间都很长,对武汉大学的发展过程都很清楚。2000年8月四校合并,到明年8月份,即再过十七个月,就是武汉大学合校十周年。这十年,武汉大学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家经历了全过程。把握这十年来武汉大学的实际和实情,才能真正把实践载体落实到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能够真正地解决武汉大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在要解决的、现在必须解决的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我们要思考的是,经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能够形成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树立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提出什么样的发展思路、谋划什么样的发展举措,等等。总之,要思考我们能够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迎来武汉大学四校合并十周年的重大纪念日。我们应该看到这十年取得的成绩,但是,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更应该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在武汉大学现在的发展中,我认为,大家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有非常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以对我们的百年老校负责,以对十年合校的现实负责,以对武汉大学的未来发展负责,以对努力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负责。我想,时逢合校十周年前,扎扎实实地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肯定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希望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能够真正做实、做到位、做出成效,真正成为实现把武汉大学办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的根本指导和重要动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靠全体师生员工,特别是党员和党员干部同志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三个落实到位”,即理论学习落实到位、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实践载体落实到位,把武汉大学的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做好。

武汉大学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教学建设;途径

21世纪是知识时代,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时代。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新体系是现代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亟需解决的课题。武汉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

学院每学期都组织青年教师去听国家名师的讲课,充分发挥国家教学名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教学名师的带领下,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团队、物理学专业基础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先后成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和部级教学团队。

2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取得成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物理学院师资雄厚,学院不仅汇聚了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著名学者,同时又引进了一批有海外学习、科研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如今物理学院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3以上,如何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本科教学队伍中的骨干,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工作条例、青年教师上课的准入制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参与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1)严格执行青年教师试讲制。青年教师每承担一门新课都必须经过试讲,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专家点评和认定后,才可以讲授该门课程。(2)院督导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院督导每学期都会对院全部青年教师(40岁以下)讲授的理论课程进行听课检查,并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作沟通讨论,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物理学院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院督导对参赛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了点评,就如何上好课,如何备课、如何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与学生沟通等问题与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在督导组和相关老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提高。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并在政策上给与支持。学院针对教学论文少的现象,制定了教学论文奖励分如同科研文章,校级文章同样计分的政策。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教师经费上给予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学院教师投入教学研究的热情。(2)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院多次召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对研究生助教进行培训,学院督导老师亲自上台就如何针对学生学风管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考试不及格率高等问题向青年教师作了经验交流。(3)实行本科教学课程助教制。根据物理学院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学院决定在物理学院本科各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课程助教制。助教由具有相关知识储备、责任心强、并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研究生担任。要求助教随堂听课,了解课程进展,每周要进行课外答疑,协助主讲教师改作业,充分发挥助教与本科生年龄相近、易于沟通的优势,作为教师授课的有益补充,增强了教学的反馈度,完善了教学的流程,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4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培养本科生初见成效

(1)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办学。为探索培养高层次物理人才的创新模式,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双向交流与合作育人,充分利用校所双方的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加强双方的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我院分别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创办了“彭桓武班”和“天眷班”,目前在校已有2012级、2013级、2014级三个年级学生。中科院所还有针对性的对“彭桓武班”和“天眷班”同学开设了“理论物理导论”、“原子分子物理导论”、“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相关研究所派出的教师来给学生讲课,由于有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所与武汉大学相距较近,学生去该所方便的优势,武汉物理数学所特别为天眷班的三年级学生提供适合于本科生的实验平台,开设了“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实验”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与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相关的实验方法及该学科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解释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现象,并且老师们把他们自己的科研思想及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2)加快国际化办学的步伐。学院在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武汉大学物理学院与美国Duke大学物理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签定了学生交流协议,2013年至今物理学院已有18位优秀本科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并通过两所学校对交流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水平的考核选拔到两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目前已有11位同学学成归国。“中法物理双学位班”进展良好。中法理学工学联合培养项目是武汉大学物理与法国里昂一大于2004年开始合作创办的“中法物理双学位班”2+2+2模式,即在物理学院每年的新生中选拔30名左右学生,在武汉大学学习2年基础课程和法语,修满规定的学分,第三年去法国里昂一大学习2年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里昂一大的毕业条件就可获得里昂一大和武汉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该项目至今已连续签定了两个五年计划。鉴于以往取得的成果,法方意向继续签订下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培养模式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武汉大学——里昂一大——法国顶尖的综合类及工程师学校的三级跳板模式。即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成绩突出的学生推荐到法国顶尖的综合类及工程师学校。该培养模式的建立起源于巴黎综合理工,他们看中了中法联合培养项目学生表现出来的卓越和潜在素质,主动和里昂一大方面联系,要求签订协定,将其作为该校在中国招生学生的重要基地之一。总体来说,该项班进入法国最好的和较好的工程师学院的学生人数相对稳定,同时向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求学的学生也有所拓展,2013、2014年中法班毕业生全都被相关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5加大“三创”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范文篇6

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规模与质量,是产学研合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卓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08年底,注册企业达到12784家,经营活跃企业有8000多家。其中,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72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达到720家[1]。随着高新区管委会的推动和引导,科技型企业重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主体意识增强。例如,凯迪电力、华中数控、烽火科技、长飞光纤研发并产业化了大批新产品或新技术.

高新区汇集了42所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始终注重科技与经济结合,把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主要集中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在机械、电子、光通信等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转化优势;武汉大学在本地转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测绘、化学化工、水电利设备及生物医药等行业;武汉理工大学在机电、汽车、材料等专业转化能力较强;华中农业大学的主要优势集中在畜牧、养殖、生物等专业方面[2].

高新区汇集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家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高新区始终按照市场经济思路推动科研院所加快成果产业化、院所企业化,加速释放科研院所的科技能量。其中,邮科院、化学所、生物所、高压所等20家科研院所实现了以研发为主的事业单位向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的转化;中核武汉核动力所、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3].

1.2产学研合作环境日益完善

产学研合作水平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高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

(1)创新服务平台日益多元化。高新区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组建了“国家光电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行业核心企业建立10多个不同层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建设了多元化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光电子产品测试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

(2)孵化器逐步专业化。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高新区开创专业化孵化器发展道路,完善了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孵化器的建设,逐渐建成或正在建设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光谷创业街、光谷软件园、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光电子企业孵化器7个专业孵化器。截至2009年7月,高新区的孵化面积达90万m2,在孵企业突破1000家[4].

(3)大学科技园成为产学研成长链的关键环节。高新区已形成校园周边、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孵化器相结合的多层次孵化网络。尤其是武汉长城创新科技园、武汉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等的建设,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例如,截至2008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168家,累计毕业企业85家.

(4)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高新区在改善投融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①扶持和促进企业上市,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②发展风险投资,已建立了华工创投、东湖创投、光谷创投、武大创新、创业者中心等7家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了汇丰控股公司、IDG创业投资基金、Intel等境外创业投资机构;③完善了产权交易平台。中国(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创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质押融资,开展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截至2008年年底,为高新区内的艾维通信、武汉安能、江通动画、银泰科技、绿世界环保等28家公司融资35笔,总资金超6亿元[5];④促进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例如,光谷基金与华夏银行签定协议,形成“贷款+担保+投资”的投融资新型融资模式,为中小城市企业提供超过1亿元的融资支持[1].

(5)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推陈出新。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国光谷创新奖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中国光谷创新奖,鼓励科技成果的股权化、资本化。例如,在红光高清NVD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人员和管理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650万元,占股比例达27%.

(6)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08年底,高新区已累计吸引海外留学人才1300余人,创办520多家企业,涉及200多项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和经营[6]。2009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3551”人才计划的暂行办法》,得到海内外相关人士的关注和响应.

(7)产学研联动机制初步形成。高新区定期召开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参与的产学研联席会议,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光电国家实验室、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动,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1.3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

在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多种富有生机活力的合作模式.

(1)松散型合作。即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区内企业已建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5家。例如,楚天激光聘请中科院姚建铨院士为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聘请国内外一批知名激光技术专家组成顾问团。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大、研发力量较强,属于创新型企业的典范.

(2)大学院所直接将研发植入产业。即高校、科研院所依靠科研资源和科研优势,创办科技型企业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和高校老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高新区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楚天激光、凯迪电力、凡谷电子。大学科技园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和科研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数控、天喻信息、达梦数据库,武汉大学的武大弘元、武大吉奥、武汉立得空间,武汉理工大学的南华高速、理工光科、港迪电气、理工光学等。华烁科技、中冶南方、烽火科技等则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科研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直接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典范.

(3)共建产学研经济联合体。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为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高新区建设了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共建的产学研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拉动了产学研集成。其中,2002年,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东湖高新集团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产学研各方共建企业推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武汉大学开发的“OSMAR-S型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选择凡谷电子公司作为实现雷达产业化的合作伙伴.

(4)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的技术和产业资源,以联盟的方式提升整合能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这些联盟的成效已开始显现.

(5)“产业基地+研究院”集成模式。高新区采取资源集聚战略,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其中,光电国家实验室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717所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武汉大学牵头,由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凯迪电力等单位组建.

1.4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初具雏形

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开始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1)谋求全球产学研资源的整合。目前,高新区内的产学研主体已开始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积极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例如,长飞光纤由中国电信集团、武汉长江通信集团与荷兰德拉克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研发;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的Farley和Laserlab,通过集成创新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精度等离子切割机和高性能激光切割机.

(2)吸引跨国公司到高新区建设技术中心。例如,微软技术中心、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创新技术体验中心、EDS全球服务外包中心等.

(3)聘请国外专家。例如,光电国家实验室聘请了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布立顿?强斯博士,成立了“布立顿?强斯生物医学光学研究中心”;凯迪电力聘请世界著名干法脱硫专家孜默担任技术顾问,引进了7位经验丰富的德国、波兰等国家的脱硫技术专家.

(4)举办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例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留学生创业会以及光谷国际论坛等.

1.5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1)从联合创新走向创新集群。高新区涌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如华工科技、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凯迪电力、中冶南方、楚天激光。2001—2008年,高新区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部级创新项目320多项[7],开发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尤其是烽火科技的3项IP网络技术标准、长飞光纤的“光纤链路测试方法”,均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高新区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由区内企业牵头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始走向联合创新。这标志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已朝市场化、长期化方向发展,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2)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社会财富。产学研结合的浪潮日渐高涨,科研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被产业化,转化成社会财富。例如,由国家光电实验室研发改进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研制成功,武汉全真LCOS大屏幕投影仪产品试生产.

(3)部级示范基地纷纷落户。高新区已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光通信产品研发基地、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新区也先后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和“武汉?中国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落户都是官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2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面临新的形势,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发展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集中突现如下:

2.1校企的价值取向差异依然严重

高校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往往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数量、参与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例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依然以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及教学成果为依据。虽然高校、科研院所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正逐步向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发展,科技人员创办公司越来越多,例如,武汉东湖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886家,其中近20%的企业由高校或高校教师创办[8]。但是,武汉高校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产业相比,在数量、规模、产业实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关注的焦点是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或市场前景.

目前,区内企业在创新上对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属于自创。据湖北省统计局2007年的《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6年,湖北省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占71.9%,独立完成的工艺创新占65.2%,只有28.1%的产品创新和34.8%的工艺创新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的合作完成的[9].

2.2产学研合作联盟亟待升级

跨“产学研”平台的产业联盟是现阶段高新区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新区的众多产业技术联盟,由高校或企业牵头,由研究机构、企业,甚至金融、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组成(如表1所示)。但是,高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时间比较短,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的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联系、联合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六部委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且,随着产业联盟的逐步推进,产学研联盟中存在文化风险、制度风险和运作风险,可能引发联盟内部的冲突和不协调,造成联盟的终止。因此,转向产学研相结合、整合有效资源的技术创新联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2.3在汉高校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

高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可进行产业化运作,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落后于其科研能力。尤其是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向本地企业转化的比率比较低,由武汉地区企业承接的项目不足20%[8],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例如,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总额大约在3~4亿元,其中涉及到武汉本地及武汉周边地区的项目转化总额只有大约5000万元,仅占转化总量的25%左右[2]。武汉大学2006年以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形式实施具有发明专利的项目13项,武汉企业承接的项目只有2项[8]。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其它高校及科研机构也存在类似现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对象大部分是江浙、广东等外省企业,与省内企业的合作反而比较少.

例如,武汉大学2002—2006年通过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68项,其中与武汉企业合作开发的专利技术项目不足10%,华中科技大学2002—2006年与武汉企业也只有29项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8].

2.4产学研合作地区性明显

高新区的官产学研合作大多局限在本地区,以整合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为主,在积极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外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各部委所属单位的科技人员带科技成果来东湖高新区实施转化的很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东湖高新区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开始引入国外科研力量,包括与国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和独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等。例如,与法国政府联合建设P4实验室,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切割系统公司,凯迪电力高薪聘用外国专家。但是,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地区性过于明显,未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推进,尚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难以融入国际性创新网络.

3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结合产学研发展趋势和高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3.1以战略规划引领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学研合作过程的重要运用,也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正经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明确产学研的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结合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经验,制定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以规划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范开展,引领产学研工作纵深发展.

3.2以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驱动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产学研合作不能局限于区内、国内。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外延边界,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化道路,是高新区成功嵌入国际性创新网络,逐步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推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联盟的不断发展,利用现有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联盟或产业联盟,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通过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国际合作网络,以“请进来、走出去”思路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

3.3吸引和促进区内外产学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世界一流科技园发展的经验证明: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来推动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依靠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实施产业与科技的对接。以高新区优化的产业结构,积极与在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和学科链实现对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另一方面,借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外乃至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东湖高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高新区建立转化基地,借用外省的科技能力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3.4以产学研平台吸引和留住科技领军人才

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综合环境,从而使人才从愿意有为到可有作为,从希望发挥到能够施展。例如,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等科研院所,凯迪电力、长飞光纤等创新型企业,以国家光电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部级实验室为平台,引进和留住海外科技领军人才.

3.5借助“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发挥辐射效应

高新区创建“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应该说既有需要又有可能。自主创新体制和优化产业布局是武汉城市圈作为“新特区”的重要试验内容,东湖高新区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和示范基地,则成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

正如李健[10]教授所说“两型社会离不开两型经济,两型经济离不开两型产业,两型产业离不开两型技术”,两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新区在优势产业上已具有优越的产学研合作条件,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应该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建立“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情况汇报[R].2009-2-20.

[2]武汉市产学研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武汉市产学研工作发展报告[R].2006-11.

[3]夏亚民,陈丽娜.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07(2):80-84.

[4]王宏斌,陈捷.武汉东湖高新区玩转资本市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07-08.

[5]何亚斌.关于产权市场促进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汇报[R].2009-3-27.

[6]夏斐,李宏.武汉吹响“人才集结号”[N].光明日报,2009-03-02.

[7]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极目楚天论光谷[EB/OL].www.

/,2008-06-19.

[8]董宏伟.武汉市教育部直属院校专利转化情况调查./,2008-01-14.

武汉大学范文篇7

武汉文化旅游之名胜色彩特色总述

武汉,这座特殊的历史名城保持者其特有的色彩基调,而这些色彩基调中也饱含着不同的色彩特色。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刻与厚实,使武汉的文化色彩和底蕴颇显浓重。有独特魅力的色彩基调,展现着武汉名胜特有的文化色彩,也反映着武汉整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武汉名胜色彩,人们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情愫。武汉名胜色彩保存着一种特殊的历史遗情,传达出一种同样深刻却又各不相同的感触。每一种色彩基调都拥有独特的象征性,武汉名胜色彩同样有着自己所特有的象征性。武汉的历史文化、武汉人民的情感和心理情愫都应被一一唤起。

生态产业与武汉名胜色彩特色之间的联系

生态产业是现今比较倡导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其中的一个支架。而武汉就需要将其名胜色彩的特色加以研究与开发,有效协调生态产业武汉文化旅游与生态产业整体的统一发展。

再次开发与宣传武汉绿色文化旅游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有效地对武汉绿色文化旅游做出具体规划,保护武汉绿色文化旅游,加深对武汉名胜色彩特色的研究,有效地开展一些武汉文化旅游的相关活动,适当地宣传武汉绿色文化旅游,使之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适应人们所需,让武汉名胜特色与生态产业武汉绿色文化旅游保持优良且和谐的发展。

武汉大学范文篇8

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规模与质量,是产学研合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卓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08年底,注册企业达到12784家,经营活跃企业有8000多家。其中,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72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达到720家[1]。随着高新区管委会的推动和引导,科技型企业重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主体意识增强。例如,凯迪电力、华中数控、烽火科技、长飞光纤研发并产业化了大批新产品或新技术。

高新区汇集了42所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始终注重科技与经济结合,把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主要集中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在机械、电子、光通信等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转化优势;武汉大学在本地转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测绘、化学化工、水电利设备及生物医药等行业;武汉理工大学在机电、汽车、材料等专业转化能力较强;华中农业大学的主要优势集中在畜牧、养殖、生物等专业方面[2]。

高新区汇集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家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高新区始终按照市场经济思路推动科研院所加快成果产业化、院所企业化,加速释放科研院所的科技能量。其中,邮科院、化学所、生物所、高压所等20家科研院所实现了以研发为主的事业单位向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的转化;中核武汉核动力所、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3]。

2、产学研合作环境日益完善。

产学研合作水平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高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

(1)、创新服务平台日益多元化。高新区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组建了“国家光电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行业核心企业建立10多个不同层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建设了多元化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光电子产品测试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

(2)、孵化器逐步专业化。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高新区开创专业化孵化器发展道路,完善了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孵化器的建设,逐渐建成或正在建设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光谷创业街、光谷软件园、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光电子企业孵化器7个专业孵化器。截至2009年7月,高新区的孵化面积达90万m2,在孵企业突破1000家[4]。

(3)、大学科技园成为产学研成长链的关键环节。高新区已形成校园周边、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孵化器相结合的多层次孵化网络。尤其是武汉长城创新科技园、武汉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等的建设,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例如,截至2008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168家,累计毕业企业85家。

(4)、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高新区在改善投融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①扶持和促进企业上市,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②发展风险投资,已建立了华工创投、东湖创投、光谷创投、武大创新、创业者中心等7家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了汇丰控股公司、IDG创业投资基金、Intel等境外创业投资机构;③完善了产权交易平台。中国(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创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质押融资,开展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截至2008年年底,为高新区内的艾维通信、武汉安能、江通动画、银泰科技、绿世界环保等28家公司融资35笔,总资金超6亿元[5];④促进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例如,光谷基金与华夏银行签定协议,形成“贷款+担保+投资”的投融资新型融资模式,为中小城市企业提供超过1亿元的融资支持[1]。

(5)、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推陈出新。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国光谷创新奖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中国光谷创新奖,鼓励科技成果的股权化、资本化。例如,在红光高清NVD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人员和管理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650万元,占股比例达27%。

(6)、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08年底,高新区已累计吸引海外留学人才1300余人,创办520多家企业,涉及200多项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和经营[6]。2009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3551”人才计划的暂行办法》,得到海内外相关人士的关注和响应。

(7)、产学研联动机制初步形成。高新区定期召开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参与的产学研联席会议,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光电国家实验室、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动,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3、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

在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多种富有生机活力的合作模式。

(1)、松散型合作。即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区内企业已建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5家。例如,楚天激光聘请中科院姚建铨院士为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聘请国内外一批知名激光技术专家组成顾问团。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大、研发力量较强,属于创新型企业的典范。

(2)、大学院所直接将研发植入产业。即高校、科研院所依靠科研资源和科研优势,创办科技型企业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和高校老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高新区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楚天激光、凯迪电力、凡谷电子。大学科技园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和科研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数控、天喻信息、达梦数据库,武汉大学的武大弘元、武大吉奥、武汉立得空间,武汉理工大学的南华高速、理工光科、港迪电气、理工光学等。华烁科技、中冶南方、烽火科技等则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科研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直接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典范。

(3)、共建产学研经济联合体。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为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高新区建设了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共建的产学研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拉动了产学研集成。其中,2002年,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东湖高新集团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产学研各方共建企业推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武汉大学开发的“OSMAR-S型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选择凡谷电子公司作为实现雷达产业化的合作伙伴。

(4)、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的技术和产业资源,以联盟的方式提升整合能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这些联盟的成效已开始显现。

(5)、“产业基地+研究院”集成模式。高新区采取资源集聚战略,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其中,光电国家实验室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717所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武汉大学牵头,由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凯迪电力等单位组建。

4、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初具雏形。

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开始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1)、谋求全球产学研资源的整合。目前,高新区内的产学研主体已开始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积极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例如,长飞光纤由中国电信集团、武汉长江通信集团与荷兰德拉克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研发;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的Farley和Laserlab,通过集成创新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精度等离子切割机和高性能激光切割机。

(2)、吸引跨国公司到高新区建设技术中心。例如,微软技术中心、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创新技术体验中心、EDS全球服务外包中心等。

(3)、聘请国外专家。例如,光电国家实验室聘请了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布立顿?强斯博士,成立了“布立顿?强斯生物医学光学研究中心”;凯迪电力聘请世界著名干法脱硫专家孜默担任技术顾问,引进了7位经验丰富的德国、波兰等国家的脱硫技术专家。

(4)、举办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例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留学生创业会以及光谷国际论坛等。

5、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1)、从联合创新走向创新集群。高新区涌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如华工科技、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凯迪电力、中冶南方、楚天激光。2001—2008年,高新区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部级创新项目320多项[7],开发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尤其是烽火科技的3项IP网络技术标准、长飞光纤的“光纤链路测试方法”,均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高新区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由区内企业牵头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始走向联合创新。这标志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已朝市场化、长期化方向发展,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2)、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社会财富。产学研结合的浪潮日渐高涨,科研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被产业化,转化成社会财富。例如,由国家光电实验室研发改进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研制成功,武汉全真LCOS大屏幕投影仪产品试生产。

(3)、部级示范基地纷纷落户。高新区已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光通信产品研发基地、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新区也先后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和“武汉?中国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落户都是官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二、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面临新的形势,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发展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集中突现如下:

1、校企的价值取向差异依然严重。

高校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往往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数量、参与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例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依然以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及教学成果为依据。虽然高校、科研院所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正逐步向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发展,科技人员创办公司越来越多,例如,武汉东湖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886家,其中近20%的企业由高校或高校教师创办[8]。但是,武汉高校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产业相比,在数量、规模、产业实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关注的焦点是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或市场前景。

目前,区内企业在创新上对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属于自创。据湖北省统计局2007年的《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6年,湖北省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占71。9%,独立完成的工艺创新占65。2%,只有28。1%的产品创新和34。8%的工艺创新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的合作完成的[9]。

2、产学研合作联盟亟待升级。

跨“产学研”平台的产业联盟是现阶段高新区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新区的众多产业技术联盟,由高校或企业牵头,由研究机构、企业,甚至金融、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组成(如表1所示)。但是,高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时间比较短,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的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联系、联合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六部委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且,随着产业联盟的逐步推进,产学研联盟中存在文化风险、制度风险和运作风险,可能引发联盟内部的冲突和不协调,造成联盟的终止。因此,转向产学研相结合、整合有效资源的技术创新联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3、在汉高校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

高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可进行产业化运作,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落后于其科研能力。尤其是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向本地企业转化的比率比较低,由武汉地区企业承接的项目不足20%[8],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例如,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总额大约在3~4亿元,其中涉及到武汉本地及武汉周边地区的项目转化总额只有大约5000万元,仅占转化总量的25%左右[2]。武汉大学2006年以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形式实施具有发明专利的项目13项,武汉企业承接的项目只有2项[8]。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其它高校及科研机构也存在类似现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对象大部分是江浙、广东等外省企业,与省内企业的合作反而比较少。

例如,武汉大学2002—2006年通过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68项,其中与武汉企业合作开发的专利技术项目不足10%,华中科技大学2002—2006年与武汉企业也只有29项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8]。

4、产学研合作地区性明显。

高新区的官产学研合作大多局限在本地区,以整合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为主,在积极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外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各部委所属单位的科技人员带科技成果来东湖高新区实施转化的很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东湖高新区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开始引入国外科研力量,包括与国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和独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等。例如,与法国政府联合建设P4实验室,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切割系统公司,凯迪电力高薪聘用外国专家。但是,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地区性过于明显,未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推进,尚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难以融入国际性创新网络。

三、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结合产学研发展趋势和高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1、以战略规划引领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学研合作过程的重要运用,也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正经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明确产学研的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结合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经验,制定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以规划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范开展,引领产学研工作纵深发展。

2、以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驱动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产学研合作不能局限于区内、国内。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外延边界,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化道路,是高新区成功嵌入国际性创新网络,逐步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推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联盟的不断发展,利用现有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联盟或产业联盟,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通过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国际合作网络,以“请进来、走出去”思路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

[NextPage]

3、吸引和促进区内外产学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世界一流科技园发展的经验证明: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来推动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依靠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实施产业与科技的对接。以高新区优化的产业结构,积极与在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和学科链实现对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另一方面,借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外乃至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东湖高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高新区建立转化基地,借用外省的科技能力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4、以产学研平台吸引和留住科技领军人才。

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综合环境,从而使人才从愿意有为到可有作为,从希望发挥到能够施展。例如,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等科研院所,凯迪电力、长飞光纤等创新型企业,以国家光电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部级实验室为平台,引进和留住海外科技领军人才。

5、借助“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发挥辐射效应。

高新区创建“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应该说既有需要又有可能。自主创新体制和优化产业布局是武汉城市圈作为“新特区”的重要试验内容,东湖高新区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和示范基地,则成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

正如李健[10]教授所说“两型社会离不开两型经济,两型经济离不开两型产业,两型产业离不开两型技术”,两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新区在优势产业上已具有优越的产学研合作条件,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应该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建立“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情况汇报[R]。2009-2-20。

[2]武汉市产学研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武汉市产学研工作发展报告[R]。2006-11。

[3]夏亚民,陈丽娜。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07(2):80-84。

[4]王宏斌,陈捷。武汉东湖高新区玩转资本市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07-08。

[5]何亚斌。关于产权市场促进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汇报[R]。2009-3-27。

[6]夏斐,李宏。武汉吹响“人才集结号”[N]。光明日报,2009-03-02。

[7]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极目楚天论光谷[EB/OL]。2008-06-19。

[8]董宏伟。武汉市教育部直属院校专利转化情况调查。2008-01-14。

武汉大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规模与质量,是产学研合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卓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08年底,注册企业达到12784家,经营活跃企业有8000多家。其中,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72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达到720家。随着高新区管委会的推动和引导,科技型企业重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主体意识增强。例如,凯迪电力、华中数控、烽火科技、长飞光纤研发并产业化了大批新产品或新技术.

高新区汇集了42所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始终注重科技与经济结合,把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主要集中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在机械、电子、光通信等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转化优势;武汉大学在本地转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测绘、化学化工、水电利设备及生物医药等行业;武汉理工大学在机电、汽车、材料等专业转化能力较强;华中农业大学的主要优势集中在畜牧、养殖、生物等专业方面.

高新区汇集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家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高新区始终按照市场经济思路推动科研院所加快成果产业化、院所企业化,加速释放科研院所的科技能量。其中,邮科院、化学所、生物所、高压所等20家科研院所实现了以研发为主的事业单位向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的转化;中核武汉核动力所、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

1.2产学研合作环境日益完善

产学研合作水平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高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

(1)创新服务平台日益多元化。高新区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组建了“国家光电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行业核心企业建立10多个不同层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建设了多元化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光电子产品测试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

(2)孵化器逐步专业化。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高新区开创专业化孵化器发展道路,完善了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孵化器的建设,逐渐建成或正在建设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光谷创业街、光谷软件园、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光电子企业孵化器7个专业孵化器。截至2009年7月,高新区的孵化面积达90万m2,在孵企业突破1000家[4].

(3)大学科技园成为产学研成长链的关键环节。高新区已形成校园周边、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孵化器相结合的多层次孵化网络。尤其是武汉长城创新科技园、武汉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等的建设,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例如,截至2008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168家,累计毕业企业85家.

(4)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高新区在改善投融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①扶持和促进企业上市,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②发展风险投资,已建立了华工创投、东湖创投、光谷创投、武大创新、创业者中心等7家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了汇丰控股公司、IDG创业投资基金、Intel等境外创业投资机构;③完善了产权交易平台。中国(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创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质押融资,开展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截至2008年年底,为高新区内的艾维通信、武汉安能、江通动画、银泰科技、绿世界环保等28家公司融资35笔,总资金超6亿元];④促进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例如,光谷基金与华夏银行签定协议,形成“贷款+担保+投资”的投融资新型融资模式,为中小城市企业提供超过1亿元的融资支持.

(5)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推陈出新。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国光谷创新奖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中国光谷创新奖,鼓励科技成果的股权化、资本化。例如,在红光高清NVD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人员和管理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650万元,占股比例达27%.

(6)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08年底,高新区已累计吸引海外留学人才1300余人,创办520多家企业,涉及200多项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和经营。2009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3551”人才计划的暂行办法》,得到海内外相关人士的关注和响应.

(7)产学研联动机制初步形成。高新区定期召开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参与的产学研联席会议,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光电国家实验室、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动,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1.3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

在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多种富有生机活力的合作模式.

(1)松散型合作。即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区内企业已建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5家。例如,楚天激光聘请中科院姚建铨院士为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聘请国内外一批知名激光技术专家组成顾问团。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大、研发力量较强,属于创新型企业的典范.

(2)大学院所直接将研发植入产业。即高校、科研院所依靠科研资源和科研优势,创办科技型企业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和高校老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高新区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楚天激光、凯迪电力、凡谷电子。大学科技园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和科研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数控、天喻信息、达梦数据库,武汉大学的武大弘元、武大吉奥、武汉立得空间,武汉理工大学的南华高速、理工光科、港迪电气、理工光学等。华烁科技、中冶南方、烽火科技等则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科研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直接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典范.

(3)共建产学研经济联合体。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为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高新区建设了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共建的产学研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拉动了产学研集成。其中,2002年,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东湖高新集团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产学研各方共建企业推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武汉大学开发的“OSMAR-S型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选择凡谷电子公司作为实现雷达产业化的合作伙伴.

(4)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的技术和产业资源,以联盟的方式提升整合能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这些联盟的成效已开始显现.

(5)“产业基地+研究院”集成模式。高新区采取资源集聚战略,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其中,光电国家实验室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717所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武汉大学牵头,由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凯迪电力等单位组建.

1.4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初具雏形

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开始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1)谋求全球产学研资源的整合。目前,高新区内的产学研主体已开始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积极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例如,长飞光纤由中国电信集团、武汉长江通信集团与荷兰德拉克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研发;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的Farley和Laserlab,通过集成创新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精度等离子切割机和高性能激光切割机.

(2)吸引跨国公司到高新区建设技术中心。例如,微软技术中心、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创新技术体验中心、EDS全球服务外包中心等.

(3)聘请国外专家。例如,光电国家实验室聘请了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布立顿·强斯博士,成立了“布立顿·强斯生物医学光学研究中心”;凯迪电力聘请世界著名干法脱硫专家孜默担任技术顾问,引进了7位经验丰富的德国、波兰等国家的脱硫技术专家.

(4)举办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例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留学生创业会以及光谷国际论坛等.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1)从联合创新走向创新集群。高新区涌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如华工科技、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凯迪电力、中冶南方、楚天激光。2001—2008年,高新区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部级创新项目320多项,开发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尤其是烽火科技的3项IP网络技术标准、长飞光纤的“光纤链路测试方法”,均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高新区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由区内企业牵头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始走向联合创新。这标志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已朝市场化、长期化方向发展,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2)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社会财富。产学研结合的浪潮日渐高涨,科研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被产业化,转化成社会财富。例如,由国家光电实验室研发改进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研制成功,武汉全真LCOS大屏幕投影仪产品试生产.

(3)部级示范基地纷纷落户。高新区已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光通信产品研发基地、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新区也先后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和“武汉·中国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落户都是官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2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面临新的形势,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发展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集中突现如下:

2.1校企的价值取向差异依然严重

高校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往往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数量、参与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例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依然以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及教学成果为依据。虽然高校、科研院所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正逐步向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发展,科技人员创办公司越来越多,例如,武汉东湖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886家,其中近20%的企业由高校或高校教师创办。但是,武汉高校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产业相比,在数量、规模、产业实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关注的焦点是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或市场前景.

目前,区内企业在创新上对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属于自创。据湖北省统计局2007年的《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6年,湖北省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占71.9%,独立完成的工艺创新占65.2%,只有28.1%的产品创新和34.8%的工艺创新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的合作完成的[9].

2.2产学研合作联盟亟待升级

跨“产学研”平台的产业联盟是现阶段高新区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新区的众多产业技术联盟,由高校或企业牵头,由研究机构、企业,甚至金融、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组成(如表1所示)。但是,高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时间比较短,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的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联系、联合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六部委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且,随着产业联盟的逐步推进,产学研联盟中存在文化风险、制度风险和运作风险,可能引发联盟内部的冲突和不协调,造成联盟的终止。因此,转向产学研相结合、整合有效资源的技术创新联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2.3在汉高校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

高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可进行产业化运作,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落后于其科研能力。尤其是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向本地企业转化的比率比较低,由武汉地区企业承接的项目不足20%[8],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例如,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总额大约在3~4亿元,其中涉及到武汉本地及武汉周边地区的项目转化总额只有大约5000万元,仅占转化总量的25%左右[2]。武汉大学2006年以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形式实施具有发明专利的项目13项,武汉企业承接的项目只有2项[8]。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其它高校及科研机构也存在类似现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对象大部分是江浙、广东等外省企业,与省内企业的合作反而比较少.

例如,武汉大学2002—2006年通过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68项,其中与武汉企业合作开发的专利技术项目不足10%,华中科技大学2002—2006年与武汉企业也只有29项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

2.4产学研合作地区性明显

高新区的官产学研合作大多局限在本地区,以整合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为主,在积极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外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各部委所属单位的科技人员带科技成果来东湖高新区实施转化的很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东湖高新区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开始引入国外科研力量,包括与国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和独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等。例如,与法国政府联合建设P4实验室,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切割系统公司,凯迪电力高薪聘用外国专家。但是,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地区性过于明显,未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推进,尚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难以融入国际性创新网络.

3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结合产学研发展趋势和高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3.1以战略规划引领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学研合作过程的重要运用,也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正经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明确产学研的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结合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经验,制定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以规划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范开展,引领产学研工作纵深发展.

3.2以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驱动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产学研合作不能局限于区内、国内。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外延边界,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化道路,是高新区成功嵌入国际性创新网络,逐步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推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联盟的不断发展,利用现有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联盟或产业联盟,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通过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国际合作网络,以“请进来、走出去”思路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

[NextPage]

3.3吸引和促进区内外产学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世界一流科技园发展的经验证明: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来推动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依靠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实施产业与科技的对接。以高新区优化的产业结构,积极与在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和学科链实现对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另一方面,借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外乃至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东湖高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高新区建立转化基地,借用外省的科技能力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3.4以产学研平台吸引和留住科技领军人才

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综合环境,从而使人才从愿意有为到可有作为,从希望发挥到能够施展。例如,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等科研院所,凯迪电力、长飞光纤等创新型企业,以国家光电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部级实验室为平台,引进和留住海外科技领军人才.

3.5借助“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发挥辐射效应

高新区创建“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应该说既有需要又有可能。自主创新体制和优化产业布局是武汉城市圈作为“新特区”的重要试验内容,东湖高新区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和示范基地,则成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

正如李健[10]教授所说“两型社会离不开两型经济,两型经济离不开两型产业,两型产业离不开两型技术”,两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新区在优势产业上已具有优越的产学研合作条件,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应该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建立“部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情况汇报[R].2009-2-20.

[2]武汉市产学研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武汉市产学研工作发展报告[R].2006-11.

[3]夏亚民,陈丽娜.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07(2):80-84.

[4]王宏斌,陈捷.武汉东湖高新区玩转资本市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07-08.

[5]何亚斌.关于产权市场促进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汇报[R].

2009-3-27.

[6]夏斐,李宏.武汉吹响“人才集结号”[N].光明日报,2009-03-02.

[7]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极目楚天论光谷[EB/OL]./,2008-06-19.

[8]董宏伟.武汉市教育部直属院校专利转化情况调查./,2008-01-14.

武汉大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公共管理;协作式;资源共享

随着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公共管理越来越复杂。一些突发事件出现之后的处理应对不仅仅由政府来负责,也包括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的介入,公共事件往往涉及多个组织或部门发挥职能明确分工来协同处理。如何构建公共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合理安排资源高效地进行流程的运作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公共管理的协作式发展的目的在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使处理问题的时间迅速,方式便捷,方法得当,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协作性公共管理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变革中满足不断变化的新现象的新要求,是现代公共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1协作性公共管理兴起的背景

国际上对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研究已经有十年之久,20世纪70年代末,公共行政部门在行政中出现了机构裂化和公共服务碎片化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英美等一些国家开始新的管理路径探索,利用网络化技术联合协作呈现出协同政府形态,这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改革。这场改革强调整体性思维,把政府机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职能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化的便捷条件,把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用信息化手段包装,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场变革具有深刻的背景。一是社会变革论。这种观点认为协作性公共管理模式的兴起是由于当前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政府在转型期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呈上升趋势,政府面临的跨边界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社会化条件下,各种资本融合使公共部门和管理者必须以复杂的关系交流合作,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问题。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依赖性增强。过去的公共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单一,一般局限在政府所辖的范围内,无须跨区域、跨部门来解决。现在各部门各单位在新的问题面前都要出让一部分权力放入公共领域,并在公共领域中协作进行管理,实际上是权力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信息通讯技术为协作性公共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信息化政务工作中,用网络来实现信息共享加大了协作管理的效率,为多部门协作提供了可能性。二是认为部门失灵。当前的公共管理边缘越来越模糊,不能按照传统的边界来划分管理归属。公共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部门,甚至某个部门也无法独立解决当前的管理难题。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呼吁多个社会活动者协同行动,公共管理工作已经再无明确的边界。现代公共管理以渗透性和关联性为特点,只有开发跨领域、跨部门的协作性管理才能在复杂问题面前有效应对。单个的部门无法解决在区域经济领域、环境、跨界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取代传统官僚管理模式的是现代碎片化的管理形态,所有的公共管理都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方法,打破政府、社会组织、管理者之间的界限,共同协作为一个目标而创造价值。

2公共管理的协作式实践模式

公共管理协作式实践已经走过十余年,在现代公共管理部门都已经认识到协作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公共管理者在过去的十年间对协作式公共管理有着不同程度的新拓展,协作性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公共部门管理者的一项核心活动。

2.1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

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协同政府”改革。协同政府是现代化政府的新形式,强调机构、政策和项目的一致性使协作成为可能。协同政府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共管理开拓了道路,是探索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典范。协同政府所协同的是不同的政府部门本来有不同的分工,但由于在系统内部各部门与所管理的内容有关,通过组织拉进行内部整合,再与其他部门发展外部的协作。协同政府可以打造一站式服务,排除跨部门工作的障碍,利用有效方法收集公共信息。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合作进行整合服务,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和协议,确定协作时要遵守的规范和协作战略。各个管理主体之间要消除界限就要适当放权,避免权力交叉和重复运用。协作式公共管理重点打造整体化环境,要成立跨部门委员会对跨部门协作统筹安排,对所需要的财政支出做统一管理,战略规划、财务、交通、卫生等管理环节都要由跨部门委员会来实施具体分工。此外,还要成立跨部门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各组成成员的活动,保障跨部门协作顺利进行。在公共事业方面,协作式公共管理的范畴较广,比如开展联合检查就需要铁路、航空等交通部门的协作配合。比较常见的是政府部门、社区、志愿部门的联合协作,公共事务在公私搭建的伙伴关系中更容易优势互补,还有一些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也可以按照共同的目标建立公共服务。采用协作式的管理模式目标就是在利益最大化中创造公众价值。

2.2跨地区协作性公共管理

经济全球化对跨地区协作性公共管理提供了外部条件。国家条件。国家层面的跨区域合作在经济领域不断进行,很多国家都在搞区域一体化发展。英美等国家在协作性公共管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英美国家的公共管理中,跨地区协作已经成为地区间联合共同发展的基本策略。比较流行的就是成立协会和协作机构,共同处理一些跨地区边界的公共问题。针对区域发展和区域建设,这些协会联合制定公共区域的规划,各个地方政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来完成协作式公共管理。地方政府之间要按照具体的管理目标制定合作契约缔结关系,成立机构委员会协调整体管理工作。大城市的公共管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划分指定区域,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管理规划;②市政府和县区政府之间形成协作关系,把市政府的职能分派到下级政府进行服务性的管理;③建立区域资金,由区域各管理主体来筹措资金,把资金整合到一起集中分配;④地区之间打破边界限制,协同管理。政府实现社会治理目标要促进各个组织之间的协商、交流与合作,把各个组织力量汇聚在以政府为中心的周围,形成协同政府。公共服务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这种特点意味着只靠现有组织的单独行动难以回应公共政策的目标。只能按照服务对象的需要寻找协同的组织跨区域跨组织边界开展行动。协同政府实际上提供的是整体性的公共服务。

3当前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启示

协作性公共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的一种手段,目前来看,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新课题,但我国对于协作性公共管理还尚处于雏形阶段,相对来说,西方国家的协作式公共管理已经趋于成熟。我国政府对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实践随着近年来的突发事件而发展。2002年的非典就是需要进行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以全国为单位跨区域跨部门的整合,各级政府建立协作关系,全社会调动资源。此外,地震、雪灾、劣质食品、流感和气候变化等突发性或蔓延性的恶性事件都需要协作性的管理模式,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在当今时代十分重要,人们必须尽快建立起协作式公共管理的机制。党中央要求大部制改革就是要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中央对协作性公共管理已经引起关注,我国在行政管理改革中不断迈向新台阶。协作性公共管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只有健全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理顺权责关系,才能使各个区域部门联合成一个整体发挥其各自的职能协调运转发出合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存在职能交叉、管理缺位的问题,政府机构改革一般侧重于划分部门职能,明确权责,但没有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协作式公共管理方面,人们需要借鉴英美等国家的管理经验,重视和研究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不能把政府机构改革单纯局限在增加部门和裁减部门方面。只要部门之间存在分工问题就会有机会为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行配合和协调。在欧美国家的政府改革就是把不同职能的机构或部门整合在一起然后按照所辖工作实现跨部门协作。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并且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种重要政策,协作主要倾向在市场经济中,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建立合作机制和扶持机制等,缩小贫富差距也是从区域角度优势互补。我国的地理环境需要协调发展,尤其是针对东西部发展条件的差异,我国在实践中必须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区域和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发展都需要在区域的划分前提下进行区域合作,调配各种资源跨省跨区域互动互补。我国的区域协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经济区域化、区域整体化的发展已终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并日益凸现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关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是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界与实务界应该积极关注的理论与实践话题。同时,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探索经验,加快建立健全我围公共管理流程中的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机制,更好地解决由于地区、部门、行业、职能分割所带来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碎片化问题,对于纵深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的经济领域协作式发展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协作式公共管理还没有展开,所以,人们要继续研究公共管理流程中的跨地区跨部门协作机制,使这一优秀的研究成果辐射到公共需求的各个方面。

作者:刘多金 单位:中共海城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吴春梅,翟军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创新与启示[J].行政论坛,2014(1).

[2]董礼胜,王少泉.工具—价值理性分野下西方行政伦理学的变迁[J].中国行政管理,2014(1).

[3]孙珠峰,胡伟.后新公共管理时代钟摆现象[J].南京社会科学,2013(9).

[4]王学军,张弘.公共价值的研究路径与前沿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3(2).

[5]包国宪,文宏,王学军.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管理学科体系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2(5).

[6]王诗宗.治理理论与公共行政学范式进步[J].中国社会科学,2010(4).

[7]何艳玲.“公共价值管理”:一个新的公共行政学范式[J].政治学研究,2009(6).

[8]尹文嘉.公共价值管理: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动向[J].领导科学,2009(26).

[9]黄志球.中国海上搜救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10]蒋牧宸.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11]杨立青.上下联动的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创新[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2]邢昉.公共治理视阈下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13]叶汉雄.基于跨域治理的梁子湖水污染防治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14]顾光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转型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15]高峻.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中心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创新[D].武汉:武汉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