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6:20:14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1

第一步:走家入户听民意。在每次学用活动开展前,站点操作员深入到村民家中,征求活动的意见和学习需求。把选择权交到群众手中,让他们真正成为远程教育学用的主体。

第二步:科学合理定计划。各乡镇、站点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再按照季节时令变化,安排具体的学用节目。做到既注重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素质,又着眼于本村生产实际,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穿插进行,优势互补。

第三步:学前备课强质量。学前备课是站点操作员开展活动的基本要求。选择好学习内容后,操作员要对下载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疏理要点,把握重点,并把深奥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讲解语言,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听懂、学得进,提高学习效果。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2

“五步教学法”即: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启发阅读→提炼精粹→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预习,督促自学,信息输入,揭示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每学习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之前,在每传授一种新知识之前,都应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预习必须有教师切实的指导。教师应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布置。比如课文生字的读音和组词、生词的注解、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写作背景以及有些文章的题解、主题思想、层次划分、写作特点、课后习题等,均可根据不同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布置给学生自学。有疑难,让学生自己去查字典,翻阅工具书,与同学互相讨论,力争自己扫除障碍。

这一步的方法是指重点、划范围、出问题、给提纲、提要求,指明所学单元或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及应该看的参考书等。

二、检查预习,纠错补漏,信息反馈,发现问题

给学生上课时,首先要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对自学效果好的,给予肯定、表扬;发现学生有知识上的错误,教师给予纠正;有漏洞,教师给予弥补。通过检查预习,使学生自学情况得以反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巩固深化已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领域。

第二步的主要方法是:问答、板书、阅读、检查读书笔记等。因课文重难点不同、深浅度不同,所用时间也不等。

三、启发阅读,开辟新境,信息加工,发现规律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本单元或本篇课文所要传授的知识,做好启发,当好参谋,巧妙指挥,有意设疑,精心设计思维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读全文,可以读段落,也可以读其中的一些语句;可以粗读、速读、略读、跳读,又可以细读、精读、背诵。通过反复阅读、讨论、质疑、辩论、回答等,把学生引入新知识,新领域,使学生在开辟新境界中遨游、探索,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开发智能,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步的方法是:教师设疑、启发、点拨、搭桥;学生阅读、质疑、发问、讨论、辩论、查资料、看参考书、编提纲、写答案、回答问题等。

四、提炼精粹,收论综合,信息储存,整理归纳

第三步是启发阅读,是把学生放开,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放,不是放开不管,而是放而不乱。放要恰到好处,收要把握时机。第四步的重点是把知识讲新、讲精、讲懂、讲透。

第四步的主要方法是:谈话、归纳、综合、整理、讲述。这样讲能做到精讲、少讲,使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能掌握重点,使学生在学习每篇文章时,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有新的收获。

五、练习巩固,指导实践,信息输出,信息创造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3

“五步教学法”即: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启发阅读→提炼精粹→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预习,督促自学,信息输入,揭示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每学习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之前,在每传授一种新知识之前,都应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预习必须有教师切实的指导。教师应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布置。比如课文生字的读音和组词、生词的注解、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写作背景以及有些文章的题解、主题思想、层次划分、写作特点、课后习题等,均可根据不同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布置给学生自学。有疑难,让学生自己去查字典,翻阅工具书,与同学互相讨论,力争自己扫除障碍。

这一步的方法是指重点、划范围、出问题、给提纲、提要求,指明所学单元或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及应该看的参考书等。

二、检查预习,纠错补漏,信息反馈,发现问题

给学生上课时,首先要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对自学效果好的,给予肯定、表扬;发现学生有知识上的错误,教师给予纠正;有漏洞,教师给予弥补。通过检查预习,使学生自学情况得以反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巩固深化已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领域。

第二步的主要方法是:问答、板书、阅读、检查读书笔记等。因课文重难点不同、深浅度不同,所用时间也不等。

三、启发阅读,开辟新境,信息加工,发现规律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本单元或本篇课文所要传授的知识,做好启发,当好参谋,巧妙指挥,有意设疑,精心设计思维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读全文,可以读段落,也可以读其中的一些语句;可以粗读、速读、略读、跳读,又可以细读、精读、背诵。通过反复阅读、讨论、质疑、辩论、回答等,把学生引入新知识,新领域,使学生在开辟新境界中遨游、探索,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开发智能,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步的方法是:教师设疑、启发、点拨、搭桥;学生阅读、质疑、发问、讨论、辩论、查资料、看参考书、编提纲、写答案、回答问题等。

四、提炼精粹,收论综合,信息储存,整理归纳

第三步是启发阅读,是把学生放开,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放,不是放开不管,而是放而不乱。放要恰到好处,收要把握时机。第四步的重点是把知识讲新、讲精、讲懂、讲透。

第四步的主要方法是:谈话、归纳、综合、整理、讲述。这样讲能做到精讲、少讲,使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能掌握重点,使学生在学习每篇文章时,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有新的收获。

五、练习巩固,指导实践,信息输出,信息创造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4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DIAPP教学法;课堂教学

2019年4月,教育部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新医科”理念提出将医学教育需求从以传统治疗为主的教学诉求逐渐过渡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延展,突出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理念[1]。而这一理念恰好与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不谋而合。人类从生到死的生命全周期过程所涉及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疾病就是由于遗传结构的缺陷或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后而产生的。因此,人类要想从根本上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最终还需要从遗传物质DNA上寻找突破口。因此,医学遗传学也成为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及关键点,同时成为指导临床工作的必修课程之一[2]。本校医学遗传学已建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有效进行自主性和拓展性学习。然而,作为三步教学环节的核心-课堂教学,如何能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始终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为此,我们在以往BOPPPS教学法的基础之上[3],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课堂组织活动的有效性,量身定制了创新性DIAPP五步教学法,即采用设境(designthesituation,D)、探究(inquirytearning,I)、分析(analyticallearning,A)、解决(problem-sol-ving,P)、亲验(participation-basedteaching)五环节组织课堂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方法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我校医学遗传学课堂创新性DIAPP五步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进行阐述,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学生培养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1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本校医学遗传学授课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学生。通过前序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临床思维,具有一定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然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功利心强的问题,认为遗传学与其今后的临床工作关联性较低,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学习内容及方法上急于求成。此外,作为地方医科院校,我校学生大多来自本省,普遍性格内敛,主动参与及讨论的意识不强,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善于探究和分析,对遗传病诊治的过程及逻辑关系兴趣浓厚。同时,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思维固化,常拘泥于课本知识,纠结于某个知识点或某种遗传病的内容记忆,无法有效建立起遗传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内在关联,因此无法完成知识的内化及临床应用。随着“新医科”教学理念的推行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的局面,首先表现出的是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理念与成果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教学的概念模糊[4],思路不清且与专业教育、职业精神融合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弥合科学与人文、医学与社会之间的缝隙,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此外,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的针对性不强,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率低,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师生互动困难,学生体验感较差。最后,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遗传学在生命全周期中的表现和作用很少明确体现在现有教材和大纲中,因此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与遗传学发展的匹配出现巨大矛盾,新医科理念融入度低,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从而导致课程创造性低,高阶性不足。

2情境设计及实施流程

唐氏综合征是临床染色体病中发病风险最高、最常见的一类三体型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及不同亚型发病机制是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内容。而该病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又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因此,本文将以染色体病中唐氏综合征为例,具体介绍DIAPP五步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及操作流程。首先,教师在课前通过本校在线学习平台向学生播放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了解“天才指挥家”唐氏综合征患者舟舟的人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设置学习情境(D),帮助学生明确唐氏综合征、唐氏筛查、染色体核型等基础概念。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在帮助其认识唐氏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纪录片中的人文核心,初步建立平等对待患者、关爱病人的人文精神,为课中强化关爱病人的思政元素奠定基础。课中,教师会延续纪录片创建的学习情境,引入临床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以准医生的视角继续探究案情(I)、分析内涵(A),认识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常规临床诊疗方法等。为了达成该目的,我们会以问题为引导:唐氏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为什么唐氏综合征表现出“可变的”智力及生长发育迟滞?是不是所有的唐氏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教师在教学中推行分组讨论,强化伙伴式学习,达成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P)的能力。然而,单纯的讨论往往会脱离实际,且限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投入讨论的热情不一,会导致讨论内容浮于形式,使学生感到流于表面。为此,我们创新性地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借助虚拟仿真实验获取相关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和翻转课堂形式达成主动探究和分析的目的,同时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的临床真实环境,实现亲身体验(P)及沉浸式学习的目标。“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学诊断”是本团队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以临床真实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案例为基础,涵盖疾病发病风险、临床特征、疾病类型及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完整环节。以虚拟仿真实验案例为教学线索,学生在操作实验的同时,以2-3人的小组形式完成医患交流的角色扮演,通过沉浸式体验,培养临床思维,初步学习如何构建良好医患关系,促进自身提早进入角色。此外,在虚拟仿真实验营造的真实临床情境内,我们还会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问题,通过递进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对于不同类型唐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讲授,最常见的“游离型”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以虚拟仿真实验为知识提取平台,在实操完成相应环节后,通过随机测试完成考核。随后,学生通过翻转课堂讲授“游离型”的发生机制,借助问题“如果染色体的不分离发生在精卵结合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为引导,引出唐氏综合征的第二种类型“嵌合型”,并对比分析,讲明该类型的发病机制。而对于比较难理解的第三种类型“易位型”,教师首先会以临床“14/21易位型”唐氏综合征案例为线索,发挥圆桌优势,以小组讨论促成互助式学习,以翻转课堂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评价;随后,顺势以“核型为45,XX,-21,t(21q21q)的孕妇是否可以有正常生育的可能”为问题引出较罕见的“21/21易位型”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机制分析,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在面对患者时如何及时、有效进行沟通,如何规避医患冲突,强化医德培养、提高法律意识。最后,教师再次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布置“其他三体型综合征”自学内容,按照唐氏综合征的学习模式进行自学,强化学生自学及合作交流能力。课后习题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利器。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会分别设置记忆理解性习题:以课后自测题为主;应用型习题:以临床案例分析为主;拓展性习题:以文献阅读及综述撰写为主,以此强化课堂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提升课程挑战度。

3实例剖析及实践探索

目前,我们将DIAPP五步教学法拓展到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其他章节,对于五类遗传病都进行了相应的案例构建及情境设计。在单基因病中,教师通过两个典型临床案例设置临床情境(D):一例来自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所检出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案例,另一例来自本校新生体检所获X连锁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以案例为线索,通过分组讨论、翻转课堂、随机测试等达成对教学内容的探究(I)及分析(A);随后,在课中设置另外两个单基因病案例:白化病和甲型血友病,引导学生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P),完成临床亲验(P)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案例视频的播放及解析,又有学生的沉浸式角色扮演,同时辅助教师的针对性讲解及总结。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教师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授课环境下,我们可以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5]。如在分析苯丙酮尿症案例时,教师会告知学生我国对于检出的患者已经采取终身免费治疗的措施;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会及时提醒学生在问诊过程中要注意医患沟通的策略和技巧,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在分析血友病产前诊断的方法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基础医学研究对于临床诊疗的重大推动和辅助作用;在分析白化病为何在印度等近亲婚配较多的群体中显著高发的情况时,强化学生认识到避免近亲婚配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婚姻法部分条款设置的原因及依据。同时,我们还利用非洲白化病人被猎杀的案例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在医学人文关怀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虽然限于课堂时间,教师无法将大纲中要求的内容全部介绍完毕,但是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已经获取了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分级式作业的帮助下,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完成其他内容的学习。按照以上方式,我们全面采用DIAPP法组织课堂教学,如在多基因病中,我们以“不死的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题,通过医患角色扮演强化学生注重医德规范,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而通过“虚拟仿真实验:TaqMan探针法基因分型”,帮助学生了解多基因病的研究方法;在线粒体病中,根据“三亲婴儿”的前世今生:Leigh综合征这一主题,设置了“三亲婴儿技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课堂辩论,帮助学生在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到遗传学治疗背后的伦理之争;在肿瘤遗传学一章中,我们更是以婴幼儿常见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主题,结合人文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认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价值规范;而在目前进展最为迅速的表观遗传学一章中,我们通过纪录片《子宫日记》,让学生认识到神奇的双胞胎世界,同时以“为什么遗传比我们想象的更奇怪”为主题开展头脑风暴,有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批判精神,进而认识到遗传物质变与不变间的辩证关系。在授课过程,以设置的情境为主题,通过分组讨论探究疾病发生机制;借助翻转课堂及教师点评分析案例,提取教学知识点;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及临床案例分析解决临床实际应用问题;最终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及医患角色扮演等实现亲验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实现基础知识向临床应用的有效过渡。经过2020年及2021年两个教学轮次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升,课堂活跃程度明显改善;而教师在组织课堂各项教学活动时更加游刃有余。教师借助DIAPP五步教学法,以临床情境为内涵、以案例分析为线索,以多元教学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深入剖析案例,获取有效知识点,并通过角色扮演、虚拟仿真实验等完成基础知识的内化及临床应用,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毕业要求的无缝对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参考文献:

[1]张培东,庞丽敏,吴宏超,等.后疫情时代的新医科教育解析—新机遇下的未来医学[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4):493-498.

[2]李洁,刘永达,袁继行.基于学生问卷分析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和优化[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1):4-6.

[3]吴雪,高润池,曹能,等.BOPPPS教学模式下的高校“遗传学”课程线上教学设计[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20,10(2):14-19.

[4]苗耘,刘莉,张艳萍.“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成功应用ACGME能力模型的经验和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1,9(5):92-96.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5

一.归纳总结,洞见症结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一门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反应、化工过程与设备以及分析化学于一体的药物化学专业综合性课程。尤其与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反应联系密切,而有机化学的学习已在大一完成,学生对基本内容和概念已记忆不清,加之课时有限,药学的有机化学知识侧重药物较少,因此,本课程首先将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反应基础知识浓缩为两方面,(1)有机合成设计相关要素:基本骨架的构建(碳链增长,缩短碳链,构成环架)、功能基(官能团)的运用、立体化学思考;(2)合成路线设计:结构剖析、切断及策略、各类化合物的合成特点等。利用主线知识点对基础知识的高度概括归纳总结使考研学生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保研,出国和找工作的学生加强基础,应对相应的面试和考察。其次,将药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过程与设备以及分析化学与本课程的联系分别提炼为一关键要点,使学生明确药学学科课程设置与新药研究的关系,明确药物分子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特点,尽力为面对的升学和走向工作岗位把好最后一关。

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化学制药工艺学中重点是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而合成路线设计的难点是药物分子的结构剖析。欲知如何结构剖析就得明确一个药物分子的切断方法和策略。因此,本课程将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反应经典理论与反应机制通过分子的切断概括为三类策略:(1)寻找易拆键(碳-杂键;支链多处;稠环化合物的稠合处);(2)变换或添加官能团后再切断;(3)导向基的引入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有机合成原理和思路,找到合成药物分子的关键切入点。教会学生将药物分子分解为可组装的片段,从片段联想相应原料,再从原料思考组装条件和方式方法。以一简单药物中间体为例说明如下。首先,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画出"合成树",找出"合成子"。其次,利用已学过的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各切断、片段、合成子的利弊。最后,找出最优合成路线。使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并能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化繁为简,提要勾玄

化学制药工艺学中工艺路线设计是纲,要使路线得以实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条件,因而药物生产工艺的研究是保障路线实施的重点。而生产工艺的研究涉及配料、催化、溶剂、能量、后处理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让学生觉得杂乱枯燥,没有规律,尤其催化、溶剂、能量等影响因素的原理常常让学生不清楚为什么,故也很难记忆,如金属、小分子等为什么能催化?不同的溶剂为什么对反应的选择性结果不一样?光能、热能、微波等不同能量是如何影响有机分子的?基于此,作者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选用简单实例加以说明,例如,以物理学中求合力的办法解决溶剂极性与反应选择性的关系问题;将微波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的实质转换为偶极分子的极性与反应选择性问题等。逆合成分析是复杂药物合成路线设计经典而常规的分析方法,然而,如何利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找到入破口,设计出简单高效绿色的全合成路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例如以下两例,乍一看不知如何下手,但我们利用中学就已经知道的正电与负电易于结合的道理,顺利让学生把一较复杂的分子合成问题转化为寻找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的问题,由此找到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结合点即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并让学生发掘分子的对称性问题,清楚了如何简单几刀就可将较复杂的目标分子转变为基本的简单工业原料。

四.挈领疑问,案例分析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原理是化学制药工艺学中一经典实例,其七步合成工艺每一步都很巧妙且有代表性和经多年的改进和提炼,也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黄鸣龙先生填补中国甾体工业的空白,使中国可的松的合成方法,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使中国的甾体激素药物从进口一跃而为出口的很好实例。借助这一实例,几年来我们采取了系列教学方法改进,从中得到了启迪。例如:(1)锻炼学生查文献,制作PPT,备课并走向讲台向同学讲解,老师点评。然而,发现这一方法存在学生理解重点不够,讲解不清,没有深度,无吸引力,学生不愿意听讲,常常是自己讲解部分自己能懂,其余部分都不懂的局面,无法进行相互讨论,教学效果不理想。(2)在方法1基础上,讲课学生首先讲给老师听,老师听后指出问题,改进后再向同学讲解。但老师花双倍的时间精力仍然效果不佳,学生满意度不高。(3)老师先介绍药物合成工艺步骤及背景。

五.以点带面,讲练结合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6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综合单价分析与计算”这部分内容选自课程第三章、第六个教学项目。教学安排2学时。依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该课程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在计算构造柱混凝土工程量过程中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知识目标为能正确陈述综合单价组成与计算方法。能力目标为能准确计算综合单价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选取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

2教学准备

我们通过对17级学生入学测试分析发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数学测试成绩优秀率不到10%,合格率只有62%,在校期间表现为数学计算能力弱,对工程组价计算有畏难情绪,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熟悉工程计价基础知识。针对学生现状和课前测试,确定“计价项目的分析”为本次课的教学难点;“综合单价组价计算”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此利用BIM和VR技术,虚拟展示其施工过程,精确体现计价项目,破解教学难点。通过现场测量,小组合作破解教学重点。在上课之前,我们准备了教学课件、微课、测试题、BIM三维模型、VR设备、电子图纸等教学资源;同时提前2天通知学生在智慧职教平台和课堂派上自学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在上课前完成课前测试。

3教学过程

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共安排了6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分配任务。通过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砖基础综合单价组价案例,来引入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派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工程造价组成与定额单价构成,要求学生在课堂派上抢答。之后,按照之前的分组,采用组长负责制,组织小组成员一起研讨工程项目的砖基础综合单价组价这一工作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和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环节计划用时10min。第二个环节是现场测量、合作组价。组长带领成员分工合作,对照实物模型用尺子现场测量砖基础模型细部尺寸,通过测得的数据,完成砖基础工程综合单价计算,要求各小组将计算过程及结果上传至课堂派。此环节通过测量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施工图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也克服了同学们计算时的畏难情绪,突破了教学重点。该环节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计划用时20min。第三个环节是小组互评、取长补短。要求各小组在课堂派上,对其它小组上传的综合单价计算情况进行纠错和分析,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评价。通过小组互评,让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其他小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自己和其他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借鉴提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正、公平的职业素养,该环节安排15min。第四个环节是模型展示、破解难点。经过小组讨论、小组互评之后,部分学生依然对施工工艺流程存在理解困难,不能准确设置计价项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利用BIM和VR技术,虚拟展示其施工过程,破解了教学难点。该环节安排15min。第五个环节是真题真做、应用提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通过课堂派平台一个难度稍大砖基础综合单价计算任务。要求学生在20min之内独立完成计算任务,并将计算结果上传至课堂派。通过此环节,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共安排20min。第六个环节是教师点评、知识总结。利用课堂派的自动评阅功能,对学生上传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自动显示错误的部分,在较快的时间内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之后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再次强调和强化。本环节安排10min。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课堂派上传上课时引入的组价案例作为课后拓展练习任务,供学生课后练习,通过QQ等在线交流工具,学生可随时与教师交流综合单价组价计算相关问题。课后学生在课堂派平台上完成对教学过程的评教任务,完成教学反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改。

4教学评价

本教学项目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从五个方面进行。学生课前自学测试成绩占10%,学生现场测量合作算量成绩占30%,学生独立计算砖基础综合单价组价任务成绩占40%,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成绩占10%,学生课后拓展成绩占10%。五个方面成绩汇总起来就是学生在这个教学项目中的考核成绩。

5教学反思

通过对上一教学周期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BIM及VR技术展示讲解解决了课程难点。(2)利用现场测量模型尺寸,合作组价活动,解决了课程重点。通过对上一教学周期教学过程的诊断,本次课教学设计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1)增加了VR技术运用。在BIM技术的基础上增加VR技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施工工艺的流程,帮助学生理解组价计算时列项分类的原因。(2)增加了课后学生评教活动。为了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需求,在课后要求学生在课堂派上完成教师布置的调查任务,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馈意见的收集。本教学设计在五步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了课程思政的要求。该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显著,获得了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于骐鸣.论赫尔巴特基础教育学思想[J].智库时代,2019(05):148,153.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7

由于在编排体系中贯彻了结构主义的语言教学理论,因此现行初中英语课本在第一册就明确提出了“外语是一种工具课”,而掌握工具的重要途径则是练。操练是“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对一个语言项目的操练过程中教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够从不同角度接受语言技能操练。运用“简笔画”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热烈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操练所学的语言项目。运用“唱歌”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的固有频率引起共振,从而促进记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科学地安排了兴趣很浓的英语歌曲,其目的恐怕也就在于此。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增强运用所学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运用“玩”使学生可以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乏味的学为有趣的学。如“接龙游戏”、“张冠李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二、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五步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就是复习。复习的内容多是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学过的语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问,通过复习无疑会使学生要勤动口、动脑、动手等,使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操练,教师会经常地在那些由教师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练小组、小队中指导学生进行操练活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积极参与课上的各种活动。“五步教学法”的第二环节是介绍新材料,而介绍新材料又常常运用“实物联系、图片提示、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课堂上若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的指导下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就必须在课外进行充分的预习和自习,才能使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地利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8

[关键词]中职;体育学校;文化课堂;五步教学法;应用

在文化课应用五步教学法,可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氛围,巩固学生自学能力。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兴趣较弱,采用五步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动机。通过更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方向,并掌握关键的学习方法。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盲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五步教学法概述

(一)五步教学法提出。五步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提出,杜威认为教育是启发学生从生活情景中体验到知识的存在,而并非刻意的传授或讲授。当代文化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景设计,让学生从生活情景中总结知识习得规律,加强知识呈现的积极效果。(二)五步教学法内容。杜威五步教学法的主要内容为:其一,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基于社会生活情景的学习环境。其二,引导学生有准备的去应付该情境中的特殊问题。其三,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法,假设解决方案成立的情况下强化学习认知。其四,是由学生对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排列,归纳知识价值和应用方法。其五,是由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并通过知识应用来检验假设是否真实成立。(三)五步教学法规律。在杜威五步教学法中,其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创造的课堂环境,从应用解决方案中找到真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对于知识应用的最佳效果。教学中的五个步骤,也是五种思维过程。首先,是学生对于疑难问题情境的思考。其次,是学生发现疑难知识点的关键所在。再次,是针对疑难问题设定多种假设性思考。最后,是对诸多假设方案进行合理推断,甄别其方法可行性的思考。

二、中职体育学校文化课堂采取五步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一)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中职体校文化课教学中,最大的授课难点在于学生多处于被动思考,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度较低。体校学生运动能力较强,思考能力较弱,被动的思考环境形成知识单方向传输的弊端,学生理解文化课知识点,存在死记硬背的普遍教学问题。而采取五步教学法,实质上是将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设置生活情景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感,改变以往时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和状态。(二)加强课堂活跃氛围。中职体育学校学生的精力较为旺盛,在训练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多数文化课堂的活跃度较高。但是这种活跃度并非对文化知识的积极探讨,而是对于诸多非学习内容的广泛交流。课堂经常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管理较难,课堂纪律较难维持。而发生类似问题,也是学生对教师讲授知识点不感兴趣的主要因素。文化课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或话题设置情景度较弱,学生联系实际的思考并不活跃。而采用五步教学法,则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还原更为真实的生活情景,加强学生的体验度,进而抛出争议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情景话题形成讨论集中度,并加强课堂研讨的健康活跃氛围,和有序研讨状态。

三、中职体育学校文化课堂教学中五步教学法的应用方式

(一)创设文化课学习情景。中职体育学校文化课堂教学中应用五步教学法,首先需要为文化课程构建相应的学习情景。诸如,语文教学中,《孙权劝学》一课,要求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并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后,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达到更为理想的学习体验效果。那么生活情景的引入,可以将三国时期的文化学习背景进行课前铺垫,让学生对时代背景产生一定的联想。而后由两组学生分别扮演吕蒙和孙权不同角色,将课文中的典故逐一呈现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思考情景,对文化课学习产生更高的思考兴趣。(二)设置文化课探讨问题。创设文化课学习情景之后,学生的探讨文化课知识点的热情也会随之加剧。但此时也是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难点,学生无序的讨论,反而会令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干扰。而设置文化课探讨问题,是产生约束课堂秩序、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积极措施。仍以《孙权劝学》语文课程为例,设置内容可以为:吕蒙对读书的观念是否有所改变,吕蒙为何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孙权是从何种角度引导了吕蒙的学习心态建立。相关问题的设置,可增强课堂研讨问题的明确度、清晰度、合理性、实效性。在明确的问题中,探讨文化知识,可增强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三)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创设文化课学习情景,并设置了相关问题之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问题解决方案。以中职体育学校数学文化课习题讲解为例。例题1:如图1所示,四个正方体边长分别为1cm、2cm、3cm、5cm,四个正方体紧凑一起之后,求组合多面体的表面积。在此题中,如果仅拘泥于单一解法,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自然难以调动。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从多元化的解题路径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不同解法,则并不需要教师出面进行解题思路引导。如学生并无法直接建立解题思路,教师则可以辅助学生重新拼接图形结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差异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将解题图形结构的不同解题思路深度发掘,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视角感知图形结构的具体形态,间接增强图形表征能力。(四)验证解决方案可行性。上述例题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计算方法。此时,学生仅建立了思考方向,并不一定完全能够掌握其中的解题规律。教师可辅助学生验证解决方案可行性,由学生先行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评价,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形成验证和对比的辩证分析思考。解题思路1: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为:(12+22+32+52)×6=39×6=234cm2,在总体面积中剔除重合部分便可获得最终不规则图形的表面积。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2×3+(22×2+12)+(32+22+12)+(32+22+12)=3+9+14+14=40cm2。解题思路2:可运用三视图法,从该图形的前后两面观察面积总和为22+32+52=38cm2。如果从左右两侧观察,则可得到面积之和为32+52=34cm2。从上下角度观察得到面积之和为52=25cm2。因而,表面积可得(38+34+25)×2=194cm2。从解题思路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在不同的观察视角中可以构建不同的解题思路,对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尽量选择这种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教学素材,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不同方向验证和归纳知识规律。(五)总结知识经验规律性。对于英语学科而言,五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远远高于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英语的学习在于复习,复习平常的日常用语等关联知识点。学生总结知识经验,对单词记忆、句式和语法掌握、英文写作、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自学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支持作用。而借助五步教学法,可令学生掌握更多的自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最终总结出自身行之有效的学习规律。例如,在讲解英语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设置习题本。

参考文献:

[1]曾藕元,陈红,黄腊梅,等.体校运动员文化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探析———以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为例[J].体育科技,2018,39(4):120-122.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9

一、实践教学法案例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华侨大学2012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该专业学生本科全部不是法律专业,都是跨专业考研。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法硕教育,从长远看,是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法律硕士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理论深度有限,但有丰富的学科背景;法学硕士主要是培养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学科背景单一,但法学理论素养较高。该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年已全部学完理论基础课,在2013年9月开学伊始,他们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该校老师对2012级的法律硕士研究生进行“五步实践教学法”,具体分为案例教学、专题讨论、模拟法庭、观摩审判、法律咨询等五种各自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紧扣法律实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所有2012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学生都获益匪浅,笔者运用问卷对“五步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6份,有效率为97%。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实践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本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不局限于课本。

二、总结

五步教学法范文篇10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界定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把握行业前沿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生接纳为主的知识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起源于德国的“研讨式”教学法因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1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在19世纪就已成为德国各大学的学院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成为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1]以课堂专题研讨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研讨主题”广泛查阅资料和文献,通过小组集中讨论等方式了解专业领域的多种学术观点和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具有探索、协作、互动和激励等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20世纪末期,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并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研讨式教学法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教育部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下发了“教高[2005]1号文件”和“[2007]2号文件”,分别在两份文件的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提及“讨论式教学”。这与德国大学的“研讨式”教学法有相似的理念。[1]目前,我国教育界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有以下三点共同的认知:(1)研讨式教学法不同于以往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知识传递的方式,而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2)研讨式教学法运用小组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研究法和讨论法实现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研讨式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围绕着教师创造的具体情境和问题,主动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所获取的知识探讨问题,在研讨过程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

2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完全异于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新型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宗旨,推崇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相比,研讨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2.1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研讨式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养。在授课过程中研讨式教学法不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而能够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积累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换句话说,研讨式教学法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研讨式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不是面向结果而是面向过程,以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为主。因此,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预先设定的特定情景或问题,引导学生代入情景和问题中,提供线索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独立思考、集中讨论,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究新知识、得出新结论。这样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2.2研讨式教学法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首创研讨式教学法的德国,大学的研讨式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属于某一门专业课程的“研讨会”;二是属于某研究方向的“研讨会”。[1]不管是专业课程研讨会还是研究方向研讨会,首先都是由教师拟定专题题目和提纲,学生根据题目和兴趣选题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集中讨论和发言。在发言环节,全体师生对发言者积极提问、热烈讨论,发表个人看法和意见,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质疑。国内首先系统地提出研讨式教学法的是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其在《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提出研讨式教学法的五步学习法:(1)教师示范与布置任务;(2)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讨论;(4)学生讲课,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5)期末总结,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篇学结或教改评议。[2]从五步教学法可以看出,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的注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不管是在研讨式教学法起源地的德国,还是我国的五步教学法,都表明研讨式教学法非常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2.3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避免“课前赶鸭子”“课堂填鸭子”“期末烤(考)鸭子”“毕业变板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不人云亦云,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因此,在研讨式教学法中,整个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扮演“导演”的角色,日常教学过程中仅作示范性讲解。[3]比如,对学科前沿问题和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简单阐述。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解答疑难。而学生则走到台前扮演“演员”的角色,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投入教师设定的具体情境或问题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探寻和领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3]2.4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研讨式教学法从教学目标来说,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研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从教育的本质来说,高等教育不应该和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一样,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查阅、使用文献的方法,即应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研讨式教学法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查阅资料,撰写读书笔记,课堂上发言、讨论。因此,研讨式教学法兼顾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对学生读、写、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真正实现了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2.5注重学生智力以外的个人品质的培养。研讨式教学法将研究、讨论等教学方法与创新、批判、对比等学习方法结合在一起,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和互动。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在合作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等。研讨式教学法通过将学术研究、集体讨论、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智力以外的个人品质因素的培养,包括坚定的意志、创新的能力、合作的态度和意识、批判的精神等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归根结底都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界定问题,研讨式教学法也不例外。在实际运用中,研讨式教学法的优势能否展现,其作用能否发挥,取决于两个“转变”:一是教师身份的转变,二是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4]3.1教师身份的转变。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基本是以教师的单向讲解为主。学生听到了多少,听懂了多少,都是一个未知数。而在研讨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路人,肩负着引领学生探寻未知知识的重任。因此,研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身份,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寻、摸索、获取知识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不是仅仅靠几天的小组集中讨论、案例分析、阅读自讲、专题发言等就能建立的。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积累情况,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研讨的境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1)设定合适的问题或情境。研讨式教学法与传统面授式教学法的一个显著不同就在于前者是将“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课程伊始需要给学生设定问题或情境,以便于学生明确“研讨”的方向和主题。问题或情境可以是学科前沿理论,也可以是当前专业领域讨论的热点,还可以是虽已形成定论但还能用其他方法进行研讨或从其他角度得出不同结论的课题。总之,教师设定的问题或情境必须具有一定的探讨空间。只有给学生设定了具体的、可研讨的问题或情境,学生才有研讨的兴趣,才能形成研讨的氛围和意愿。(2)培养创新性思维。有了研讨的问题或情境,只能引起学生研讨的意愿。具体怎么研讨?灵感从何而来?这是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困惑。面对学生的茫然,教师要通过联想、类比、举例等,激发学生的灵感,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水平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探究研讨的具体方法。目前大学课堂上教师都比较重视给学生介绍最新的学术观点和专业前沿理论。但如果仅仅是一般性的简单陈述,对学生研讨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毫无益处。教师应注意在介绍的过程中,运用类比、对比、联想等方式,对不同观点的方法论和运用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学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研讨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和见解。3.2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认真记即可。但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认真记,更重要的是要进入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对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既不习惯也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方面让学生适应、习惯做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掌握“研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适应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次课结束时将下次课的研讨主题布置下去,并列出书面提纲,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改变事事依赖老师,逐渐学会和适应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有利于下次课的研讨。(2)通过鼓励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发问甚至质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随时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师生互动和思维碰撞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定论和权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3)通过课堂讨论和发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研讨中。在课堂上设置小组集中讨论和发言环节,发言后师生均可针对发言内容提问,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质疑,以期在辩论和讨论中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获取知识和灵感。(4)通过课后阅读相关文献,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巩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给学生开列书单,让学生广泛阅读研讨主题相关的书籍和文献,鼓励学生带着批判的精神与作者对话,甚至质疑作者的观点。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报告,以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4小结

研讨式教学是对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而是贯穿一门课程的始终。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独特的才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改变当前高等教育的弊端、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建华,井天军,温渤婴.德国高等院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4-15.

[2]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法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08-111.

[3]冯梅.“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