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5:07:01

五彩池范文篇1

一、查——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步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应该首先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学习新课前,我提出预习要求,通读课文后进行回查一想:①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组成哪些新词;②查字典、词典,填写生字词语预习表,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并且做到会认会写;③查有关资料,了解石笋的形成及光的折射等知识;④查地图,找找四川松潘的地理位置。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预习,让学生经过自身的探究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有了基础,兴趣浓厚。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解惑答疑,课堂气氛活跃。

二、读——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对《五彩池》这样描写细致、语句优美、句法整齐的佳作,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新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一步是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口诵心惟,读思结合,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神奇的五彩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初步感知“人间五彩池”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第二步是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感情,指导学生朗读就要引导学生“入境”才能动情。

三、说——理清重点句段,欣赏如画美景。

加强说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文二、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的形态以及池水呈现五彩的成因,语言生动形象。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三项说话训练:①理解性说话;②模仿性说话;③想象性说话。

五彩池范文篇2

一、查——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步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应该首先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学习新课前,我提出预习要求,通读课文后进行回查一想:①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组成哪些新词;②查字典、词典,填写生字词语预习表,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并且做到会认会写;③查有关资料,了解石笋的形成及光的折射等知识;④查地图,找找四川松潘的地理位置。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预习,让学生经过自身的探究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有了基础,兴趣浓厚。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解惑答疑,课堂气氛活跃。

二、读——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对《五彩池》这样描写细致、语句优美、句法整齐的佳作,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新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一步是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口诵心惟,读思结合,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神奇的五彩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初步感知“人间五彩池”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第二步是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感情,指导学生朗读就要引导学生“入境”才能动情。

三、说——理清重点句段,欣赏如画美景。

加强说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文二、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的形态以及池水呈现五彩的成因,语言生动形象。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三项说话训练:①理解性说话;②模仿性说话;③想象性说话。

五彩池范文篇3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灵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止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走进教材角色,走进文本思想,灵活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维比如.运用多媒体创设语文课程情境.可通过情景的设置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为灵动学生思维提供外部环境的保障。如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的罔片.穿插颐和园视频文件.以便于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整体结构和建筑布局.并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同时也为学生探究颐和园神秘的历史埋下了伏笔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品质、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种语言学科.语言有其独到的文学魅力.有的语文课程内容集文学、艺术于一体.学生通过文本学习,增强了对文学美和艺术美的整体感悟.如在《五彩池》一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没见过真实的五彩池.也没从其他途径欣赏过五彩池的荚景.此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去理解五彩池的真实之荚此.存教学中.我采用边读边听的教学方式,让学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感受五彩池的美景.之后给学生播放自制的f1ash音I叫作品.在音乐中穿插五彩池的精美图片.调动学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通过图文信息感十};五彩池自然的美感学生学习兴致很高.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果不是亲眼所见.学生彳艮难凭空想象出五彩池到底有多美,但存背景音乐、音画作品的衬托下,我把那种自然美景融入钊堂教学中.使学牛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与自然荚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知识具有抽象性.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很难理解.不容易把握教材的深刻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凭语言的表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语文教学难点在解决语文教学难点时.学生的思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时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难点突破.会使学生思维升华.激发创作的火花。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并结合教师的科学点拨,能使学生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提高创造能力。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先启发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美景以及圆明园被毁的历史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结组.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形成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我让学生观看现实的视频资料.从影片中感知自己的想象.同时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之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彩池范文篇4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一点不假。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往往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大胆地提问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我认为,在导入一篇新课进行教学时,如果能用几句有感情的叙述,或向学生提几个问题,或出示一幅挂图,或在黑板上勾勒几笔,或用播放幻灯、录音等手段,借此吸引学生,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课伊始趣也生”。

一、谈话导入法。

在接触课题时,可以运用启发性的谈话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谈话:大家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水中的,有谁见过生活在纸上的鱼?大多学生回答:没有。我再问:那为什么这篇课文的标题说鱼游到了纸上呢?这其中必有缘故,就让我们去探讨探讨。再如,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谈话:同学们,你们当中谁玩过蟋蟀?在知道许多学生玩过之后,我又说:喔,这么多人对蟋蟀都这么喜欢和熟悉,蟋蟀相斗,武打场面是十分激烈的,确实扣人心弦、妙趣横生。但除此之外,有人还发现蟋蟀用来休息的住宅也是很奇妙很有趣的,不知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今天,我就同大家一起来看看它的住宅到底有趣在哪里。由于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感到有兴趣,渴望知道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审题设疑法。

课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文章的题目可以通过教师的审题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如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先板书“泸定桥”三个字,问:谁知道泸定桥是什么样子的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再在“泸定桥”三个字前加上“飞夺”两字,问:你们读了这个题目后,想知道红军是怎样飞、怎样夺的吗?问罢,学生纷纷议论,兴趣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打开了课本开始阅读。

三、新旧联系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还根据课文的内容及与学生以前学过的一些课文的相同点,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兴趣,进行课文的教学。例如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先与学生一起回顾过去学过的课文《锯的发明》,使学生明白鲁班发明锯是受到一种植物的启发,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雷达和蝙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情景导入法。

在教学英雄人物故事或写景抒情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有感情的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和幻灯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我的战友邱少去》前,先让学生欣赏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听着听着,当听到整个身体被烈火包围住了,他没有跳,没有……时,同学们心情十分紧张,从而进入情景。再如,教《五彩池》一课时,我先挂起一幅自己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绘画好的五彩池美丽景色图,同时播放配乐录音。学生看着彩图,听着录音,仿佛真的置身于五彩池之中,亲眼目睹五彩池的美景,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于是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学习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产生了要读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五、目的激发法。

五彩池范文篇5

一、注重思想感染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更何况,通用小语教材本身,又编排了那么多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呢!应该说,通过语文教学,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学生沉浸于《桂林山水》、《五彩池》的美丽风光时,当学生为《舍身炸暗堡》、《狼牙山五壮士》的牺牲精神感动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将教材深挖一步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二、教学生积累资料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地理图册、历史教材等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如《五彩池》一文中提到五彩池位于四川藏龙山,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藏龙山”中“藏”字的读音产生了疑问,认为应该读“西藏”的“藏”,理由是四川是藏族聚居的地方,因此藏龙山是取西藏之意。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藏龙山的地理位置、海拔等具体情况,知道藏龙山海拔4300多米,云雾缭绕、深林密布,如同一条巨龙藏于山中,由此得名“藏龙山”。通过这样的学习,也对后来学习五彩池的形成原因,以及理解五彩池的神奇起到了帮助作用。学习了《蝙蝠与雷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开放题:“人们根据(------)发明了(------)。”通过这道做不完的题目意在鼓励学生课外搜集仿生学知识。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野得到了开拓,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

课文中介绍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但抽象的解释再多,学生却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不妨让学生做个实验,将自然学科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如《赵州桥》一文有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面,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那么是什么支着这么长的桥面呢?”这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用两个长方形的文具盒作桥墩。再让学生将图画纸平放在桥墩上,然后把橡皮轻轻地放在纸中间。结果只放一小块,纸就凹陷下去了。接着,把纸握成拱形,嵌入两个桥墩之间,再将橡皮放在纸桥上面,纸桥却没有凹陷,连放橡皮两三块照样也能承受。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拱形桥面比平面形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这样,学生即使不明白力学的原理,也能在实验中获得直观印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四、结合想象画课文内容

《火烧云》一课,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自悟火烧云的绮丽多变,再让学生拿起彩笔,把这种景色画出来,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火烧云还像什么,进行创造想像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五彩池》一课,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感悟五彩池的形态玲珑多姿、池水鲜艳多彩,再让学生拿起彩笔,画一画奇异、美丽的五彩池,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谴词造句之妙。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五彩池还可能有哪些形状,池水还会有哪些颜色。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五、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这样算一算:红四团完成任务的时间:从28日早晨到29日早晨,顶多20多个小时。完成的任务:步行240里,抢在援兵的前面,赶到并夺下泸定桥。红四团克服的困难:翻山越岭,击溃阻敌;顾不上吃饭;晚上下大雨时,还要冒雨前进;准时赶到泸定桥,夺下这个天险。通过计算比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六、让学生倾心听一听

五彩池范文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内研究性阅读研究型课外阅读

作为一种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记忆知识,而在于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主题性、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不妨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一、课内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近似利学研究的方法去读懂课文,获取知识,并受到情意熏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性阅读的方式有许多:

(1)可结合复习检查,提炼课文主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如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有位老师先叫学生听写了九个词语,其中3个是带有“思”的词语,然后问学生:刚才听写的词语中,有哪几个跟“思”有关?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爸爸在火车上有几次沉思?这三思都思了些什么?(一思眼前白杨—挺拔;二思(边疆的建设者)胸中的白杨—心意;三思(想孩子能扎根)未来的白杨—孩子)那么爸爸的三思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为什么这样想,你有什么体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你可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思,在全班交流前先同桌交流,一学生讲了后同学们补充、评价。整堂课,教师只有片言只语的点拨,相当于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2)抓住课后问题进行研究。如《西门豹》一文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西门豹要惩治巫婆和官绅,把他们抓起来杀了不就得了,那么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究竟巧在哪里,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3)从小朋友的质疑中提出主题进行研读。如在学习《五彩池》一文时,有位老师让学生质疑,其中有一位小朋友问:老师,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听了这一似乎与课文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同学们哄堂大笑。机智的老师就抓住了这一问题,顺势导出了研究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确定一个池能不能游泳,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多大、多深、池水有没有毒、池底有没有障碍物),研读课文,五彩池具备这四个条件吗?学生通过仔细地研究课文,知道了五彩池“最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最小的呢,比菜碟子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你看,这么大,这么深,池底又有这么多石笋的五彩池,即使水很纯净,你说能游泳吗?然后又补充:就算它具备了可游泳的四个条件,这么美丽的五彩池,你就忍心跳下去游泳,去破坏这种美吗?成千上万的游客大家都去游泳,文明吗?这样就把一个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仔细研读,不但解开了谜团,而且还接受了一次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教育。

二、研究型课外阅读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明确表明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只局限于课本,还得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课外阅读。

(1)对作家传记、作品写作背景的研究。《将相和》一文开头只用一句话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而这一时代背景,又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课前老师不妨让学生去查找一些有关战国时候的历史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筛选整理,课上花个十来分钟时间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又如《飞夺沪定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上抗日的红军必须夺下沪定桥”,至于为什么必须夺下沪定桥,课文中没有具体展开。课外老师就可为学生确定“红军为什么必须夺下沪定桥”这样的主题,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查寻关于当时的战斗形势、沪定桥所在的地理位置、夺沪定桥前后红军的处境等资料,最后得出结论。

(2)对作品中某些人物的研究。当我们学习了课文《将相和》后,了解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的晓勇善战、知错就改;当学习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课文后,也初步了解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刘备的礼贤下士,曹操的生性多疑等,但作为历史人物,人们对他们的评论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所以,在学习了这些课文后,老师不妨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国演义》等书篇,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深人的研究,从而全面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3)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选编了冰心奶奶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同学们在初读课文后,都觉得抓不住重点,不管老师怎么引导,学生也无法真切体会冰心奶奶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对孩子的爱。有位老师在教学课文前,先成立了“冰心研究协会”,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小分会,让大家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研究冰心,课上先花十来分钟时间进行交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们明白了冰心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文学巨匠,然后老师再相机引导:看看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冰心奶奶又在歌烦什么呢?这样,当学生对冰心奶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了解了冰心奶奶的这些写作风格和思想精神后,就不难体会这篇课文中作者所流露的对自然和童心的爱。

五彩池范文篇7

听觉媒体是动态的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物,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近似身临其境的感性替代经验,弥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的不足。视听觉媒体通过声像并茂的画面和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人物活动、情节形象都显示出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增强感知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桂林山水》一文时,运用PPT软件做成桂林山水的美景图片,在讲解时,按照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奇、秀、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的自己探究发现,加以朗读体会,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突出了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课文。再如教授《五彩池》一文时,笔者先放配乐朗读录音,以达到探奇、激发兴趣的目的。接着,播放五彩池资料片,让学生感受到五彩池的形状美的同时、感到色彩更美。在讲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玲珑多彩的五彩池时,可在播放资料片的同时间隔穿插投影,运用投影的静态定格的效果,将大小进行比较,用复合式的投影片印证五彩池像“葫芦”、“镰刀”、“盘子”、“莲蓬”的比喻,揭示出形态各异的石笋在阳光下照射出不同颜色原来是池水色彩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探奇解谜的愿望得到满足。

二、运用交互媒体———计算机,增强兴趣能力

视听媒体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都只能是单向传播,只可称为“单向媒体“,但是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在教学的传者和受者之间建起一个双向通道,使教师和学生处在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形态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方兴未艾,它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把学生朗读、复述、口头回答、口头作文、讲演的内容自然输入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作出分析、判断、综合处理,从语言、语调、语质、语气以及内容诸方面找毛病,加以评判,提出改进措施。再如,计算机软件,大多是通过提供有趣的图像,让学生在做拼图游戏中,寻找字词,填充组词,自然缀文等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而且每一次游戏的结果都通过声音或图像给予反馈强化,由于是直接参与,学生可以在一种活泼轻松的环境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竞争进行学习,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取得十分有效的学习效果。运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还可唤起注意,诱发兴趣、体味情感(主要通过计算机使学生如临其境,恍闻其声,若见其人,从而加深情感体验)。

三、运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减负增效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知识,更要提高各种能力。因此,必须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动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各展所长,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各类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对于解决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现象的问题都具有奇优势,特别是多种媒体结合后其功能更强。教师采用多种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其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在处理语文教材时,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化大为小,化宏观为微观,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教育媒体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使教育过程既具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具有深刻性、透彻性。

五彩池范文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内研究性阅读研究型课外阅读

作为一种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记忆知识,而在于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主题性、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不妨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一、课内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近似利学研究的方法去读懂课文,获取知识,并受到情意熏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性阅读的方式有许多:

(1)可结合复习检查,提炼课文主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如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有位老师先叫学生听写了九个词语,其中3个是带有“思”的词语,然后问学生:刚才听写的词语中,有哪几个跟“思”有关?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爸爸在火车上有几次沉思?这三思都思了些什么?(一思眼前白杨—挺拔;二思(边疆的建设者)胸中的白杨—心意;三思(想孩子能扎根)未来的白杨—孩子)那么爸爸的三思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为什么这样想,你有什么体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你可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思,在全班交流前先同桌交流,一学生讲了后同学们补充、评价。整堂课,教师只有片言只语的点拨,相当于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2)抓住课后问题进行研究。如《西门豹》一文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西门豹要惩治巫婆和官绅,把他们抓起来杀了不就得了,那么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究竟巧在哪里,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3)从小朋友的质疑中提出主题进行研读。如在学习《五彩池》一文时,有位老师让学生质疑,其中有一位小朋友问:老师,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听了这一似乎与课文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同学们哄堂大笑。机智的老师就抓住了这一问题,顺势导出了研究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确定一个池能不能游泳,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多大、多深、池水有没有毒、池底有没有障碍物),研读课文,五彩池具备这四个条件吗?学生通过仔细地研究课文,知道了五彩池“最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最小的呢,比菜碟子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你看,这么大,这么深,池底又有这么多石笋的五彩池,即使水很纯净,你说能游泳吗?然后又补充:就算它具备了可游泳的四个条件,这么美丽的五彩池,你就忍心跳下去游泳,去破坏这种美吗?成千上万的游客大家都去游泳,文明吗?这样就把一个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仔细研读,不但解开了谜团,而且还接受了一次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教育。

二、研究型课外阅读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明确表明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只局限于课本,还得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课外阅读。

(1)对作家传记、作品写作背景的研究。《将相和》一文开头只用一句话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而这一时代背景,又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课前老师不妨让学生去查找一些有关战国时候的历史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筛选整理,课上花个十来分钟时间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又如《飞夺沪定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上抗日的红军必须夺下沪定桥”,至于为什么必须夺下沪定桥,课文中没有具体展开。课外老师就可为学生确定“红军为什么必须夺下沪定桥”这样的主题,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查寻关于当时的战斗形势、沪定桥所在的地理位置、夺沪定桥前后红军的处境等资料,最后得出结论。

(2)对作品中某些人物的研究。当我们学习了课文《将相和》后,了解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的晓勇善战、知错就改;当学习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课文后,也初步了解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刘备的礼贤下士,曹操的生性多疑等,但作为历史人物,人们对他们的评论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所以,在学习了这些课文后,老师不妨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国演义》等书篇,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深人的研究,从而全面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3)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选编了冰心奶奶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同学们在初读课文后,都觉得抓不住重点,不管老师怎么引导,学生也无法真切体会冰心奶奶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对孩子的爱。有位老师在教学课文前,先成立了“冰心研究协会”,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小分会,让大家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研究冰心,课上先花十来分钟时间进行交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们明白了冰心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文学巨匠,然后老师再相机引导:看看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冰心奶奶又在歌烦什么呢?这样,当学生对冰心奶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了解了冰心奶奶的这些写作风格和思想精神后,就不难体会这篇课文中作者所流露的对自然和童心的爱。公务员之家

五彩池范文篇9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第一,开端引趣,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五彩池》时,可以设问:“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具有哪些彩?五彩池为什么是五彩的呢?”教师通过设问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继而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情景引趣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第二,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赞赏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由衷的赞赏,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每个学生朗读的特点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如“声音洪亮有力、朗读情感丰富、表现进步很大、非常了不起”之类的话语。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实施。

2挖掘和整合新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教材,结合教学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借助相关历史材料、影视资源、科学知识等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灵活教授。小学生天性活泼,知识结构单一,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而教材知识和内容比较局限,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创新思维,开拓视野,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并广泛阅读课外资料,将相关课外知识纳入教学体系,并通过整合和创新,作为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第二段描写幻景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开发,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难以理解幻想的含义,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对幻想含义进行解释,并通过幻想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分析小女孩当时的内心情感。这样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采用多元化方法实施教学,创新和改革教学手段

长期以来,教学多数以“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机会少,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多元化教学是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包括:第一,多媒体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不断普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与教育领域,成为改革教学方法的必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灵活化,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以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桂林风景视频,并配合背景音乐,渲染桂林的山水美,提高学生对桂林美的认识,实现立体教学。第二,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活动获取新知识,是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包括情景表演、游戏活动、情感体验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有效性。

4结束语

五彩池范文篇10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热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小儿垂钓》第一、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側坐莓苔草映身"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绘的:一阵风吹来,嫩绿的柳枝舞动着细细的腰枝;清清的湖面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瞧,小男孩的头发被风吹乱了,短褂也被风吹开了,露出了可爱的红肚兜呢!……教学第三四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小男孩不住地摆着小手,似乎在说:"呀,小声点,别过来!别吓跑了我们的鱼儿!"有的说:小男子向他招了招手,好像在说:"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