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0:42:41

五保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推进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

1、各级领导重视。县、乡(镇)、村(居)委会各级领导重视五保供养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或方案,县级年中有检查汇报,年未有考评。

2、落实预算资金。县级落实五保供养经费、敬老院工作经费、工作人员工资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到位,实现应保尽保;敬老院、村级“五保之家”建设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3、严格资金管理。设管理专户,专款专用,无贪污、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4、健全规章制度。县、乡(镇)制定五保供养工作管理制度;敬老院、村级“五保之家”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乡(镇)敬老院签订供养服务协议。

5、规范档案管理。县、乡(镇)有五保供养备案表、审批表;敬老院、村级“五保之家”有入住人员花名册;各种材料做归档工作。

6、规范操作程序。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完成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标准的制定;新审批的五保对象供养待遇要在9月底前兑现到人,落实到户;申请、审核、审批规范。

7、切实加强监督。五保供养待遇、申请审批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供养标准进行政务、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8、管理服务优良。县对乡镇民政助理、敬老院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乡(镇)敬老院、村级“五保之家”管理有序、服务优良。

9、确保机构利用率。乡(镇)敬老院、村级“五保之家”建设工作做得好,全县集中供养率达到25%以上;乡(镇)敬老院、村级“五保之家”床位利用率达90%以上。

三、实施步骤

1、2012年3月至4月,各乡(镇)、村(居)委会做好本乡(镇)、村(居)委会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摸底和年初计划或方案。组织召开创建“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动员会议。

2、2012年5月,各乡(镇)做好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及敬老院财务自查自纠工作,确保五保供养经费专款专用,无贪污、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敬老院和五保之家改扩建设任务的乡镇和村委会做好选址和协调工作,按施工合同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6-9月份,争取工程竣工验收。5-8月,组织县中医院有关医生和专家、护士组成义诊队到各乡(镇)敬老院进行巡回义诊,并发放日常疾病药品。

3、2012年6月,县级组织人员将对乡(镇)、村(居)委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年中检查。各乡(镇)敬老院查漏补缺,确保在院老人有花名册,完善敬老院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医务制度、敬老院院长职责、工作人工作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实行院务、财务公开,并在院内予以张榜公布。

4、2012年8月,各乡(镇)敬老院普查在院五保对象档案资料,确保每个五保对象有供养服务协议、五保供养备案表、审批表、入院老人体检记录等详细资料。

5、2012年9月,各乡(镇)可聘请有关业内人士组织在院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学习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有关五保工作法律法规及省市县有关文件政策,安全防范教育,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及健康知识教育,并及时将学习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6、2012年10月,组织“九•九”老年节对各敬老院进行慰问,联合县老干局、文化局、县夜郎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举办“情韵侗乡九•九重阳”老年节文艺晚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7、2012年10月-11月,准备迎接年末检查考评。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两级分别成立创建“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县级由分管副县长潘世新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民政局局长、财政局副局长为副组长,县民政局副局长、纪检组长、县城乡社会救助中心主任、主任科员,县中心敬老院院长为成员,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天郑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民政干部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2、落实资金到位。县民政局就五保供养工作经费问题专题向县政府常务会汇报,争取相关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和工作顺利开展。

五保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加强领导、靠实责任、规范操作、落实政策,圆满完成提标扩面工作任务。

二、提标标准与扩面范围

(一)城市低保提标标准:从2009年1月1日起,城市低保标准在152元的基础上提高10%,即15元,达到167元。

(二)农村低保提标标准与扩面范围:从2009年1月1日起,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685元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728元,月人均补差不低于52元,将分散供养的五保户、计划生育户和年收入在728元以下的残疾人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三)农村五保提标标准:从2009年1月1日起,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省级补助标准由600元提高到1000元,提高后我县的五保供养标准达到1400元。

三、方法步骤

此次扩面提标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10日-4月25日)。乡村两级成立低保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印刷和发放宣传标语、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工作。各级民政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召开座谈会、政策讲座等形式,宣传政策,帮助群众了解低保、五保待遇的申请程序、保障范围、补助标准和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干部群众执行低保政策的自觉性。

(二)申请审核阶段(4月26日-5月10日)。按照“个人申请、村(居)民委员会调查、民主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县民政局审批、三榜公示”的工作程序,开展申请审核工作。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对提标扩面对象的入户调查率要达到100%,要实事求是地核定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公正公平、科学合理地确定补助标准,保证把提标扩面工作办实、办好,确保程序规范,对象准确。

(三)审批建档阶段(5月11日-5月20日)。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严格按照时限要求,整理拟保障对象资料上报县民政局审核审批。县民政局通过审查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逐户审批,入户调查率要达到50%以上。对审定对象乡村两级都要建立低保、五保提标扩面档案。低保对象个人申请资料、申请对象情况登记表、调查核实记录、评议会议记录、公示资料、申请审批表等各种档案资料,要齐全真实、规范有效,确保报批及时,档案健全。

(四)资金发放阶段(5月21日-5月30日)。提标扩面资金要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城市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资金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意见》规定,由县财政通过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的形式发放,不得发生违纪违规和保障资金发放不规范引起群众上访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保证。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对提标扩面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扩面提标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及民政局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监察、公安、农牧、审计、农林办、信用联社等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在民政局设立办公室。领导小组及时进行安排部署,适时进行监督检查,随机定村参加民主评议会。各乡镇、街道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评审小组,全面组织实施提标扩面工作。各村委会要成立由村级领导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妇女及社会各方面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依据低保政策,公正、公平地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二)靠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把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从讲政治的高度,靠实责任,密切协作,扎扎实实做好提标扩面工作。各乡镇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帮乡包村县级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深入乡村开展检查指导,亲自参加评议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帮乡县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参加一个村的民主评议会议,以起到规范、示范、引导作用。包村部门领导必须参加所包村的民主评议会议。民政局全体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各负其责,适时检查督促,确保任务完成。包村干部必须参加责任村的民主评议会,对民主评议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规范。民政、财政、信用联社要密切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严格按照社会化发放和“一册明、一折统”的要求及时将资金发放到户。公安、农牧、农林办等部门单位要及时监督检查,适时指导帮促,协调解决提标扩面中出现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五保范文篇3

一、形成合力,把敬老院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来抓

一是整合资源,群策群力,确保总体规划上规模。为了改变我省敬老院建设与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让困难群体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我省充分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加大投入,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了五保供养“敬老工程”,有重点、分批次地新建、改(扩)建敬老院。我们采取省市县财政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相关部门扶持一点、民政部门补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省级集中三年的福利公益金2亿多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按新建住房每平方米120元,改(扩)建每平方米6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各地政府纷纷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集敬老院建设资金近15亿元,社会捐助资金和实物3000多万元。近三年来,全省共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100所,建筑面积达156.3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0万余张。敬老院居住条件的改善,使五保集中供养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2003年的25%提高到2006年的70%。吉安市、宜春市的集中供养率已达到80%,万安、上高、定南等县达到了85%。

二是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确保配套设施上台阶。为了保障敬老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敬老院建设“八个一”的总目标(即一块菜地、一个果园、一口鱼塘、一笼鸡鸭、一栏生猪、一片绿地、一个活动室、一个服务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医务室和一个沼气池。各地政府按照总目标,无偿划拨土地、山林、水田给敬老院。目前,全省敬老院总占地面积3万多亩,其中生产基地1万多亩(包括耕地、山林、鱼塘)。新建和改建的敬老院统一添置了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许多敬老院还配备了电扇、电视机。通过对敬老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为老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是树立典型,全面推进,确保整体水平上档次。为整体推进全省敬老院建设工作,我们通过树立上高县敬老院硬件建设典型,宣传万安县敬老院管理服务的好经验,起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应,在全省掀起了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热潮。各地政府纷纷将敬老院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统一研究、部署和考评,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做到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分院设计,一大批“选址生态化、布局人性化、格调民俗化”的敬老院矗立在赣鄱大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以人为本,把提高五保对象生活水平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来抓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不断提高供养标准。我省先后在2004年和2006年,两次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将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其中每人每年200元统筹作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房维修基金。同时,建立了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人数由2003年的16万多增加到2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五保供养资金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下开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分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二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各地把发展院办经济摆上敬老院自我保障、改善老人生活的重要位置,大多数敬老院做到了“鸡、鸭、鱼、肉、蔬菜”基本自给自足,并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有的地方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将菜地、鱼塘等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增加院办经济收入。2006年,全省敬老院庭院经济收入达到4574万元。通过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全省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做到了“天天有荤菜,月月有零花钱”。

三是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不断满足生活需求。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满足五保对象医疗、娱乐、体育等方面的需求。在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时,重点解决农村五保对象看病难的问题。采取“提前介入、住院救助、出院结算”的办法;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救助限额由6000元提高到10000元;救助病种由6种扩大到12种;并全额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了五保对象看病难的问题。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敬老院添置健身、娱乐设备,组织老人开展唱歌、跳健身操等文体活动。如,上高县组织全县敬老院文艺汇演,年过花甲的老人纷纷登台表演,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建章立制,把强化服务作为加强敬老院建设的着力点来抓

一是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省民政厅制定下发了《**省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规范》和《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机构等级评定工作的意见》,对敬老院的基本建设、院务管理、等级评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全省各地采取积极措施,从建班子、立规章、抓培训、搞奖惩等措施入手,狠抓了敬老院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着力推进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五保范文篇4

一是五保对象患病的比例较大。以肥东县为例,全县8700多名五保对象,大多鳏寡孤独、瘸瞎疯瘫、年老体弱,基本上都已无劳动能力,且40%以上五保对象常年有病,平时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较差,心理相对脆弱,因而晚年患大病比例相对较高。

二是基层乡镇自身财力难以解决。五保对象是农村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历来受政府和社会关爱。但由于基层乡镇财力有限,患病的五保对象除一般小病、常见病尚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外,政府对那些因患大病动辄万元甚至一、二十万元以上的五保对象,虽尽力救助,但往往还是杯水车薪,巨额医疗费已经成为基层乡镇较为沉重的负担,大多数基层乡镇明显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三是新农合政策在五保对象救助上存在局限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农村低保对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由于农村五保对象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对五保对象的救助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般要求“先付后偿”,而五保对象本身就靠救助,难以拿出一笔钱来先看病、后报销;一些患病五保需要到医疗条件相对较好、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的县级以上医院就诊住院,但医院等级越高医疗费报销比例越低;又如,受报销用药目录的限制,导致一些必须使用的目录以外的高价药品不能报销;还有一些患病五保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又不得不长期维持治疗,如恶性肿瘤晚期、尿毒症定期透析等,又不能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等等。患病的农村五保对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小病拖、大病抗”的现象。

四是医疗救助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医疗救助资金筹集主要以省、市补助为主。以肥东县为例,2007年省补助医疗救助资金110万元,市补助5万元,该县全年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12万元,其中58万元用于五保对象;2008年省补助医疗救助资金230万元,市补助10万元,该县实际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97万元,其中用于五保对象的是123万元。救助资金量显然无法满足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需求。民政部门对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存在“看菜吃饭、量布裁衣”的尴尬局面。

针对上述农村五保对象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五保对象医疗保障难题,使他们更好地享受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结合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笔者建议采取“三放宽、二加强”的方式予以解决:

一是放宽五保户住院报销用药目录限制。针对五保对象看病住院,卫生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优惠细则,适当放宽报销用药目录范围,同时,对一些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缓解病人痛苦等具有一定疗效的药品,也应适当放宽或减免相关费用。

二是放宽五保对象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限制。民政部门通过加强与新农合的有效衔接,全额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救助金效益,同时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五保患者,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比例可适当放宽。如肥东县规定五保对象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比例比其他参合群众同等情况下可提高10%。

三是放宽五保对象就诊住院医院限制。可根据五保对象自身病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医院,不管是定点医院还是非定点医院,也不管是西医院还是中医院,只要对患病的五保对象有明显治疗效果,就应放宽五保对象就诊住院医院的限制。同时,对患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又不得不长期维持治疗的,患病的五保对象可凭借相关病历、用药票据等材料到新农合管理机构按相关规定报销。

五保范文篇5

为切实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足额列支供养经费,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工作目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足额列支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经费。按照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和发改委《关于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民发〔〕号)和行署《关于转发民政局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署办发〔〕号)要求,将农村五保对象所需供养经费列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并足额予以列支。目前,全有五保对象2434人,其中农区1857人、577人。年,按照国贫旗县年人均供养标准为500元、区贫旗年人均供养标准为800元、其他旗市(区)年人均供养标准为1200元的标准,全年需列支五保供养经费154.32万元。目前,已列入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95万元,仍有资金缺口62.12万元(详见附表),各地要将缺口资金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各地要确保供养经费及时拨付。各地财政部门要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五保对象供养情况,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将本季度所需供养经费一次性拨入当地民政专户。同时,财政部门要将已列入中央转移支付中的专项供养资金一次性拨给当地民政部门。民政部门依据集中和分散供养情况,将资金下拨给敬老院或支付给已签定代养协议的机构。敬老院和代养机构要确保供养经费的专款专用,使分散供养对象能够按月享受生活救助,救助标准不得低于当地农牧民的一般生活水平。供养经费的使用采取报帐制度。

三、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五保供养政策是农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此项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将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旗县市(区)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足额列支供养资金,不断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五保供养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各地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五保供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推动五保供养工作的顺利实施。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五保范文篇6

——汉川市围绕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力推进“福星工程”建设记实

10月8日,在素有孝感市孤寡老人第一乡的汉川市湾潭乡,由全国爱心慈善家,湖北宇济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汉江捐资90万元修建的该乡第一所福利院开张了。在修缮一新的宿舍前,在鲜花盛开的花坛旁,总有三五成群的老人驻足观看,时儿相视言谈,时儿传来笑声,好一片热闹的景象……这些都是刚入住的五保老人,正在欣赏自己的新家呢!他们将在这里过上政府免费提供的吃、穿、住、医、葬的“五保”生活,颐养天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去年以来,汉川市政府为切实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在全市开展了改扩建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五保户的“福星工程”。椐统计,目前全市共改扩建农村福利院34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117人,集中供养率达70%。如今的汉川,“福星之花”盛开的璀璨夺目,散发着宜人的芬芳……

市领导心系“福星工程”

农村五保对象是农村最缺乏自救能力的困难群体。税费改革前,五保供养主要依靠镇村两级,经费保障各地形式不一,标准不一,但总体而言五保生活还有一定保障。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经济保障能力进一步弱化,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显得极为乏力,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切实保障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汉川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农村五保“福星工程”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把它作为一项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还专门为此形成了两次会议纪要,要求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将“福星工程”作为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工程抓好、抓落实。市政府还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翔任组长,民政、财政、劳动、土管、教育等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福星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福星工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市委书记喻楚林、市长冯云乔更是时刻心系“福星工程”,多次深入基层福利院开展调研,实地解决基层福利院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的重视为该市“福星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切实维护五保户权益

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保障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是实施“福星工程”的主要目的。为切实维护五保户权益,该市五保供养主管部门民政局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普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全面的五保户普查,明确对象条件,严格普查标准,认真核实结果,最后确定出全市实有五保对象3024人,同时,摸清集中与分散供养的详细人数,并实行微机管理;摸清集中供养资源数量,确定可改造为农村福利院的闲置资源,并结合当地五保底数,拟定改造规划。通过普查,全市共确定可改建政府闲置资源22处,扩建原福利院6处,二是认真落实五保供养经费,按照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的政策,从去年起,我市五保供养经费已实现单列。将五保花名册上报财政部门审核后,分散供养的年人均800元,由银行或由乡镇民政办、财政所直接对户实行社会化发放,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1200元,由乡镇财政所将专款直接划拨到福利院专用帐户;今年该市民政、财政部门合发《关于确保农村五保供养资金足额按时发放到户》的文件,规定专款专用,禁止用五保供养经费抵扣各种应上交费用,禁止贪污、挪用、截留五保经费,每半年由市政府办牵头,组织民政、财政、审计对各乡镇五保供养情况督办考核,将督办结果全市通报,切实维护五保户权益。

形成“福星工程”多元化投资格局

在“福星工程”建设上,改扩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市各级政府挖掘自身潜力,广辟财源。一是着力协调,无偿划拨转让管理区、学校等土地使用权,使之用于福利院建设,资产总价值1369万元;二是各级财政想方设法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调剂180万元经费支持农村福利院建设;三是积极争取省慈善总会专项慈善款10万元,分别资助、湾潭、沉湖、刁东、刘家隔、新河、马鞍、垌冢、麻河等地农村福利院建设;四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募捐,分别在报纸、电视台及邮寄募捐信等方式向大型企业集团和私营业主及社会各界筹集资金,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募集资金120多万元,为“福星工程”的开展注入“血液”。如在武汉经商的汉川麻河籍商人周俊,春节回家探亲时,得知刘家隔兴办福利院,立刻捐款1万元,并愿出资取得福利院的冠名权。时任孝感市宇济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的余汉江同志,得知自己家乡由于五保对象众多,实施集中供养有困难,主动出资90万元,在原三汊管理区改扩建一所集养、娱乐、康复为一体的高标准农村福利院。下岗工人刘素珍拿出集蓄,修建长乐老年公寓,开创了创办民办福利院的先河。

五保范文篇7

一、加强敬老院管理,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水平

抓好敬老院的管理与服务,着力打造“福寿盈院”敬老品牌,是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吸纳更多五保对象入住的重要措施。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敬老院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供养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成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实行院务公开、民主决策。落实院长负责制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各项管理服务工作责任到人。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政投入、上级拨付、社会捐赠、自产自用等资金、物资,要按照财务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及时入帐,做到公开透明。抓好环境卫生、饮食服务、治安保卫、行风建设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做到行之有效、规范有序。二是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结合实际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素质。建立老人健康档案、饮食档案,对不同身体条件的老人实行分级护理,确保老人健康生活。定期组织五保老人开展扑克、象棋、公益劳动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为五保老人提供贴心服务,真正让五保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敬老院大家庭的温暖。三是继续打造“福寿盈院”敬老品牌。在敬老院醒目位置悬挂“福寿盈院”标识牌和有关敬老图画、横幅,创造和谐的敬老氛围。抓好环境建设,搞好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抓好院办经济,对菜园、果园等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增加收入,提高五保对象生活水平。将工作人员、五保老人的图片制作成展示牌,悬挂于院内,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高度重视省、市对我市敬老院星级评定工作,争取中心敬老院全部达到三级敬老院标准。

二、抓好五保对象入住工作,提高敬老院床位利用率

敬老院是提高五保对象入住率的主要渠道。我市现有敬老院26处,设置床位1450张。只要敬老院的床位全部利用起来,就可完成市规定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0%的目标任务。从目前的入住情况看,部分新建敬老院尚未组织五保对象入住,已组织五保对象入住的敬老院入住人数不足,床位闲置较多。未达到要求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创新措施,发挥敬老院对提高集中供养率主渠道的作用,切实提高集中供养率。对尚未组织五保对象入住的敬老院,要尽快落实工作人员和相关设施,力争在第三季度入住五保对象。已经组织五保对象入住的敬老院,要增加入住人数,提高床位利用率。各敬老院要搞好调查摸底,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常住、定期居住、试住等方式,吸纳更多的五保对象入住。市民政局将加大对敬老院床位利用率的考核力度,对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不到90%的,将按要求予以扣分,并取消敬老院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资格。

五保范文篇8

一、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的有利条件和具体目标

全面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实行以乡镇福利院为主体,以村乡办福利院、民营福利院和养老院等为补充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是可行的:一是通过多年建设,农村福利院已具备一定规模,现有农村福利院1800多所,为推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经费有了稳定的来源;三是乡镇撤并、管理区机构撤消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有可供改、扩建农村福利院的闲置资源;四是一些先富起来的村和民营业主,愿意投资以养老为主的福利事业;五是全国福利“星光计划”将重点延伸到乡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具体工作目标是:从20**年开始,用3年或更长一点时间,通过现有乡镇村福利院扩展、闲置资产整合利用、加大投入,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增强福利院自我发展能力等多种途径,使全省基本实现农村五保老人自愿在各类福利院集中供养,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农民一般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与当地乡镇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相适应,逐步配套建设老年康复娱乐设施,使农村五保对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二、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的步骤和措施

福星工程分三年实施。今年全省进行试点,所有试点单位今年底基本实现集中供养,全省年底集中供养率达到50%左右;20**年全面展开,全省集中供养率达到70%左右;2005年巩固、完善、发展、提高,年底基本实现集中供养目标。具体措施:

1、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六月底前,以县级民政部门为主,对全省农村五保供养状况进行普查,主要调查所在地可实行集中或分散供养人数,现有五保对象政策落实情况,集中供养可利用闲置资源,经费筹措等情况。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以县市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集中供养人数和供养资源情况,对福利院建设要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原则上3万人以下的乡镇建1所,5万人左右的乡镇建2所,7万人以上的乡镇可建3所。财力有限、闲置资源不够集中的乡镇可采取一院多点的办法,分点建设,分点供养,统一管理。

2、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各地在充分利用现有乡、村福利院集中进行供养的基础上,应结合乡镇改革,合理利用乡、镇、村撤并整合后的闲置资源,改建、扩建一批农村福利院,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及供养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新建一部分福利院。

3、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调剂部分经费支持农村福利院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五保供养资金,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标准,落实到人,重点用于五保对象的衣、食、住、医、葬等方面,不得挤占、挪用;有集体经营项目的乡、镇、村,可在集体经营收入中列支五保供养经费;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救灾救济款物时,要优先保障五保对象的生活;各级民政部门募集的福利资金也可调剂一部分用于农村福利院建设;城市“星光计划”向农村乡镇延伸,其项目经费重点用于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各级募集的捐赠款和慈善资金可适当安排用于农村福利院建设。为了鼓励社会各方面支持城镇、农村福利院建设,对自愿捐资兴建城镇、农村福利院的企业、团体、个人,其捐赠额占项目投资总额1/5以上的,可以其单位或个人名义命名并参与福利院管理。同时,应积极探索面向社会提供有偿代养服务的新途径。

三、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优惠配套政策

1、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实行集中供养的,转移支付经费年人均不得低于1200元,由乡镇民政提出意见,财政审核后直接拨付到供养单位;分散供养的,转移支付经费年人均不得低于800元,由乡镇民政提出意见,财政部门审核后由银行或邮局社会化发放到户。

2、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的闲置房产,经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同意,可采取无偿划拨方式,调剂一部分用于福利院的改扩建。

3、乡镇人民政府可按集中供养对象人均0.5亩耕地或1亩山林的标准,从未承包的土地和山林中调剂划拨作为福利院必要的自养基地。乡镇福利院要努力拓展生产经营门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善老人生活待遇,弥补供养经费不足。

4、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村福利院的改建、扩建,应优先划拨农村福利院建设用地,对乡镇福利院开展的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一定优惠政策。

5、各级民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通过加强“福星工程”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各地要优先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到“福星工程”中从事福利事业,并按规定享受中央和省规定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四、实施农村五保“福利工程”的具体要求

1、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稳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主动创造条件。省已成立“福星工程”领导小组,各级人民政府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负责此项工作。县(市)级人民政府是“福星工程”的组织者,应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乡镇人民政府是实施“福星工程”的主体,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确保落实。

2、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乡镇福利院改造,要注重美观大方,经济实用,方便老人生活,切忌盲目攀比,片面追求高档次、高标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农民摊派经费,加重农民负担。

五保范文篇9

一、核查目的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定试行办法》,开展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的核查工作,全面了解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检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肃工作纪律,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促进全县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达到制度健全,资金落实,管理有序,操作规范,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目标。

二、核查范围

2013年月份前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

三、核查时间

2013年3月25日——5月20日

四、工作重点

(一)对已享受城乡低保、五保对象进行清理核查。对已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范围的下列家庭予以清退和核销:

城市低保:

1、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人均收入超过现有低保标准的家庭;

2、征地、拆迁、安置等政策性安排不符合城市低保条件却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

3、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享受社保工资、养老退休待遇的家庭;

4、子女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家庭;

5、有劳动能力自谋职业的家庭;

6、家庭成员已死亡的家庭;

7、国家工作人员、村(居、社区)两委干部及其家属不符合低保条件却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

8、子女就学造成家庭困难纳入低保,现子女毕业已就业家庭;

9、家中拥有并使用小汽车和其它非经营性机动车辆的家庭;

10、拒绝配合核查或隐瞒家庭真实收入的家庭;

11、一年内购买价值超过低保标准5倍以上非生活必需品或家庭月通信费用总额超过低保标准20%的家庭。

农村低保:

1、实际生活水平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

2、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土地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的;

3、拒绝配合家庭收入调查或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包括非稳定性隐蔽收入),提供虚假证明的;

4、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或转移、放弃个人资产的;

5、家庭财产状况明显不符合低保条件,或拥有、使用机动车辆、大型农具、农机具的家庭;

6、一年内购买价值超过农村低保标准5倍以上非生活必需品或家庭月通信费用总额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30%的;

7、因、吸毒等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农村五保:

1、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且法定抚养义务人具有抚养能力的;

2、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3、年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已满16周岁,但仍在学校读书的,可继续享受五保供养);

4、已经死亡的。

(二)规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程序,建立低保调查、审核、审批问责制,做到对象确定准确,对象类别划分准确,对象补助标准核定准确。

(三)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对象能进能出、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步骤

此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从2013年3月25日开始,到2013年5月20日结束。

(一)宣传发动(3月25日至3月31日)。各乡(镇)制订核查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对核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培训核查工作人员,广泛宣传核查的意义、方法、享受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的条件、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自查自纠(4月1日至4月15日)。各乡(镇)要成立工作组,对村(居)委会实行包片负责制。自查自纠的工作重点:一是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二是清理纠正“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的对象;三是纠正不按户施保、不按标施保的不规范做法,四是扩大救助面,准确核定对象,做到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工作目标。严格按农村低保政策把对象核准。对象准确,是农村低保制度的生命力所在,比扩面、提标更重要,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基层社会公正和农村和谐稳定。今年各乡(镇)按农业人口的1%扩面。

(三)整顿规范(4月16日至4月30日)。

1、抓好整改落实。根据核查情况,对某些错误做法要加以纠正。坚持按户施保,调整保障人口和保障金额,取消“关系保”、“人情保”等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

2、实行动态管理。经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及时进行注销;对一些生活确实低于低保标准的贫困家庭还未纳入低保的,要及时填报低保申请审核审批表,并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县民政局进行审批(其中:城市低保对象的清理核查、审批工作必须在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

3、完善个户档案资料。对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档案资料做到齐全完整,网上录入做到准确无误;

4、乡(镇)、村(居)委会要建立永久固定的城乡低保对象公示栏,做到常年公开公示,打造阳光低保,接受社会监督。

(四)集中检查验收(5月1日至5月20日)。

县民政局组织专班对各乡(镇)核查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抽查部分村(居)委会,对符合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程序规定的,将进行联合审批,对达不到核查工作要求的,要在全县通报并责令乡(镇)重来。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确保稳定。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此项工作面宽量大,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明确专人负责。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坚持“谁核查、谁经办、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要对照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政策规定严肃处理,及时整改,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纳入低保和五保的,要坚决予以清退。同时要广泛宣传低保和五保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五保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修建集中安置点为依托,以满足五保户“离家不离村、离户不离土”的养老愿望为出发点,以确保五保老人幸福生活、安度晚年为目的,进一步探索五保供养新途径,努力开创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新局面。

二、建点规划

根据我县各街镇乡五保供养情况,今年规划在大邮路、大铜路、大安路、大荣路沿线街镇乡部分行政村,修建五保供养集中安置点(五保村)17个,具体布点规划由县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街镇乡研究确定。

三、建点要求

(一)受灾五保户集中安置点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修建;

(二)集中安置点原则上应建在交通比较方便、离村委会办公地较近、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

(三)建好后必须保证村内五保户全部入住。

四、建设标准

(一)集中安置点所建住房必须统一设计,室内设备设施必须统一样式;

(二)每个集中安置点修建10户以上住房;

(三)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平方米(含必要的配套设施用房),每户居室、厨房、卫生间配套,居室面积不得少于12平方米;每个集中安置点总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平方米;

(四)集中安置点有不少于2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室;

(五)有一定的活动场地;

(六)每户配备简单的床、柜、椅、灶具等设施。

五、资金筹措

(一)集中安置点建设所需用地,由各村内部从集体土地中调剂使用;

(二)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灾后重建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府[1998]189号)的精神,受灾五保户集中安置点的住房建设实行“税费全免、手续从简”的优惠政策;

(三)县对每个集中安置点补助8万元,不足部分由街镇乡自筹;

(四)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动员县直部门对各自联系的街镇乡修建安置点给予力所能及的资助;

(五)发动群众投工投料帮助修建。

六、管理模式

五保户集中安置点实行“村级负责,自我管理,社会帮扶,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村级负责:由村委会成立五保户集中安置点管理小组,负责落实好集中安置点五保老人的生活,定期将五保供养的钱粮发放到五保户手中,帮助解决五保户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

自我管理:集中安置点民主推选一名五保对象为组长,负责组织五保老人搞好安置点环境卫生,搞好五保老人之间的团结,向村委会反映集中安置点的生活情况。

社会帮扶: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帮助解决五保户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动员村民对五保户的日常生活进行扶助。

自我服务:五保户的日常生活由五保户自己料理。

七、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3月底前完成)。有关街镇乡按照规划的建点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县民政局备案),落实好建点用地,完成施工设计和各种审批手续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31日前完成)。有关街镇乡按照建筑工程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建房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集中安置点房屋主体工程。

(三)搬迁入住阶段(**年6月20日前完成)。完善室内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制定集中安置点五保供养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搬迁工作,确保五保老人全部迁入新居。

(四)验收总结阶段(**年6月30日前完成)。县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建点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评出精品和样板工程,对完成好的给予表彰,差的通报批评,总结全县建点经验,迎接市民政局的检查验收。

八、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五保户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社会的关怀。修建集中安置点,解决受灾五保户的住房问题,是一项造福百姓、造福社会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建点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将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建设、民政、财政、国土、卫生、审计、税务、电力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受灾五保户集中安置点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建点工作,下设办公室于县民政局。县有关部门的职责:民政部门负责五保户的调查摸底和编制安置点建设规划,并按照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工作;民政、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和及时调度建设资金;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国土部门负责土地调整划拨及审批工作;建设部门负责安置点的选址定点、规划设计和施工审批;电力部门负责“安电、用电”按最低标准收费的落实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安置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有建设任务的街镇乡要高度重视建点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实行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进度

五保户集中安置点建设按照灾民倒房重建实行项目管理,县政府与有关街镇乡签订《受灾五保户集中安置点建设工作责任书》,有关街镇乡要与村委会签订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街镇乡和村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全程监管项目的落实情况,特别是质量监管;协助解决建房过程中的困难,确保建设进度。进入实施阶段后,各街镇乡每半个月上报一次工程进度,县民政局将定期通报各地的建设进展情况。

(三)落实建设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县级补助资金分两次下拨,动工时先拨50%作为启动资金,其余部分待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有关街镇乡要落实建点配套资金,与县里下拨的补助资金统筹安排,配套使用,确保建房资金足额到位。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着他用;同时,要尽力提高使用效益和降低建设成本。此项工作完成后,县民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对未按要求建设或未按时完工的,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将采取措施,扣回补助资金;对违法乱纪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