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1:56:17

文摘范文篇1

英文摘要的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样,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但是,英文有其自身特点,最主要的是中译英时往往造成所占篇幅较长,同样内容的一段文字,若用英文来描述,其占用的版面可能比中文多一倍。因此,撰写英文摘要更应注意简洁明了,力争用最短的篇幅提供最主要的信息。第一,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精心筛选,不属于上述"四部分"的内容不必写入摘要。第二,对属于"四部分"的内容,也应适当取舍,做到简明扼要,不能包罗万象。比如"目的",在多数标题中就已初步阐明,若无更深一层的目的,摘要完全不必重复叙述;再如"方法",有些在国外可能早已成为常规的方法,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就可仅写出方法名称,而不必一一描述其操作步骤。

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一致性,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两个摘要的内容"差不多就行",因此在英文摘要中随意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随意增补中文摘要所未提及的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文摘重心转移,甚至偏离主题;二是认为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对中文摘要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敢遗漏,这往往使英文摘要用词累赘、重复,显得拖沓、冗长。英文摘要应严格、全面的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字也不能改动,具体撰写方式应遵循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符合英文专业术语规范,并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

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摘要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都不是通篇一律的,而应根据具体内容而有所变化,否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这种变化又并非无章可循,其中存在着如下一些规律:

1、时态: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叙述研究过程,多采用一般过去时。

2)在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研究过程当中提及在此过程之前发生的事,宜采用过去完成时。

3)说明某课题现已取得的成果,宜采用现在完成时。

4)摘要开头表示本文所"报告"或"描述"的内容,以及摘要结尾表示作者所"认为"的观点和"建议"的做法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

2、语态: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被动语态。但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

掌握一定的遣词造句技巧的目的是便于简单、准确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减少读者的误解。

1、用词力求简单,在表达同样意思时,尽量用短词代替长词,以常用词代替生僻词。但是当描述方法、步骤时,应该用狭义词代替广义词。例如,英文中有不少动词,o''''run''''get''''take等,虽简单常用,但其意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用这类词来描述研究过程,读者难免产生误解,甚至会不知所云,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意义相对明确的词,诸如perform''''achieve等,以便于读者理解。

2、造句

1)熟悉英文摘要的常用句型:尽管英文的句型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但摘要的常用句型却很有限,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大体可归纳为

(1)表示研究目的,常用在摘要之首Inorderto……Thispaperdescribes……Thepurposeofthisstudyis……

(2)表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The[curativeeffect/sensitivity/function]ofcertain[drug/kit/organ….]was[observed/detected/studied…]

(3)表示研究的结果:[Theresultshowed/Itproved/Theauthorsfound]that……

(4)表示结论、观点或建议:Theauthors[suggest/conclude/consider]that…

文摘范文篇2

一、国内外论文期刊摘要规范的差异

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版的多篇学术论文,总结出中文摘要的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中文摘要以较为精准的语言表述,陈述力求做到客观理性。2.中文摘要各个句子往往通过各种逻辑关系的表达构成段落,组成语篇,对全文进行概括。较少的内容往往可以表达较多的意思,有时候一个句子,一个短语都可能表述出论文的某一部分内容。3.在句子结构方面,中文摘要中较多使用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并列句、四字词以及对仗风格的短语和句子使用较为频繁。

二、中英文论文摘要差异产生的原因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语篇特征要结合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来进行解释,而情景语境可看作文化语境中沧海一粟。所谓文化语境,即受社会结构制约的语言系统宏观环境。中文摘要所处文化语境应该为东方文化,英文摘要的文化语境可归为西方文化,正是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造成了中英文摘要差异:东方文化以“善”为本,而西方文化则以“真”文本;东方文化强调“和谐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则更崇尚“个体”;东方文化更看重“群体关系”,而西方文化突出“个人取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我们在很多论文摘要中可以看到,中文摘要的研究目的中往往更倾向以“群体本位”来概括和描述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英文摘要则更喜欢详细地罗列各家理论的代表人物,对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做出个体肯定;在研究价值方面,中文摘要对于他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缺憾之处往往会十分客气地指出,而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则十分谦虚地提及,努力做到顾及他人面子,通过弱化自己等方式来实现关系的和谐,而英文摘要在这一点上则明确和直接得多,作者对他人研究的不足往往明确指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毫不避讳,毫不谦虚;在表达对他人的批评时,中文作者往往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先把他人的价值和成就热情洋溢地表扬一番,再提出一点点不同意见,而英文摘要的作者往往会对正面评价一笔带过,直接切入主题,进行个体批评。以上差异因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而产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不同感受,在《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一书中,作者认为东方人看重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而西方人眼中的历史只是文艺复兴以后的短期政治组织。基于这个原因,西方人讲话时总是力图尽快切人正题,而东方人则善于进行冗长、循序渐进的解释。不了解这些差异,在我们进行中文摘要英译时往往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文摘范文篇3

1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写随文摘要,摘要的主要功能有:

1)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越来越显示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同时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2摘要的分类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大致有如下3种类型。

2.1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科技论文如果没有创新内容,如果没有经得起检验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所以建议学术性期刊(或论文集)多选用报道性摘要,用比其他类摘要字数稍多的篇幅,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以“摘录要点”的形式报道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比较完整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

2.2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以及技术性期刊等只概括地介绍论文的论题,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篇幅以100字左右为宜。

2.3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以上3种摘要分类形式都可供作者选用。一般地说,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形式;只有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或指示性摘要。的最终目的是要被人利用。如果摘要写得不好,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进入文摘杂志、检索数据库,被人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少得多,甚至丧失。一篇论文价值很高,创新内容很多,若写成指示性摘要,可能就会失去较多的读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摘要写得过简,编辑在退修时应提醒其修改。

3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4英文摘要

这里要讨论的主要是中文科技论文所附的英文摘要,其内容包含题名、摘要及关键词。GB7713—87规定,为了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原则上讲,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4.1英文题名

1)题名的结构。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TheFrequentBryophytesintheMountainHelanshan(贺兰山习见苔藓植物);ThermodynamicCharacteristicsofWaterAbsorptionofHeattreatedWood(热处理木材的水分吸着热力学特性)。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例如:Ca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beRealizedWithoutPetroleum?(农业机械化能离开石油吗?)。

2)题名的字数。题名不应过长。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例如,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NatCancerInst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英国数学会要求题名不超过12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名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

3)中英文题名的一致性。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例如:工业湿蒸汽的直接热量计算,TheDirectMeasurementofHeatTransmittedWetSteam。英文题名的直译中译文是“由湿蒸汽所传热量的直接计量”,与中文题名相比较,二者用词虽有差别,但内容上是一致的。

4)题名中的冠词。在早年,科技论文题名中的冠词用得较多,近些年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例如:TheEffectofGroundwaterQualityontheWheatYieldandQuality.其中两处的冠词the均可不用。

5)题名中的大小写。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3种格式。

全部字母大写。例如:OPTIMALDISPOSITIONOFROLLERCHAINDRIVE

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例如:TheDeformationandStrengthofConcreteDamswithDefects

题名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例如:Topographicinversionofintervalvelocities.

目前b.格式用得最多,而c.格式的使用有增多的趋势。

6)题名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名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4.2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1)作者。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其他非英语国家人名按作者自己提供的罗马字母拼法拼写。

2)单位。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前段时间一些单位机构英译纷纷采取缩写,外人不知所云,结果造成混乱。FAO,WHO,MIT尽人皆知,而BFU是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恐怕只有“圈内”人知。另外,单位英译一定要采用本单位统一的译法(即本单位标准译法),切不可另起炉灶。

4.3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分别举例如下:Thisstudy(investigation)is(conducted,undertaken)to…Theanatomyofsecondaryxylem(次生木质部)instemofDavidiainvolucrata(珙桐)andCamptothecaacuminata(喜树)iscompared.Theresultshows(reveals)…,Itisfoundthat…Theconclusionsare…Theauthorsuggests….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例如:Theheatpulsetechniquewasappliedtostudythestemstaflow(树干液流)oftwomaindeciduousbroadleavedtreespeciesinJulyandAugust,1996.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Concretehasbeenstudiedformanyyears.Manhasnotyetlearnedtostorethesolarenergy.

2)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Theauthorsystematicallyintroduces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thetissuecultureofpoplar比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thetissuecultureofpoplarareintroducedsystematically语感要强。必要时,Theauthorsystematically都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s开头。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thiscase,agreateraccuracyinmeasuringdistancemightbeobtained.3)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describe…,Tostudy…,Toinvestigate…,Toassess…,Todetermine…,Thetorrentclassificationmodelandthehazardzonemappingmodelaredevelopedbasedonthe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4)注意事项。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Theauthordesignedanewmachine.Themachineisoperatedwithsolarenergy.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a和an,如anXray.

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ThreehundredDendrolimustabulaeformislarvaearecollected…中的Threehundred不要写成300.

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尽量使用短句。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如果有机会,要多与英语国家同行接触,多请他们改一些国人所撰写的摘要或论文,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如果缺少这样的机会,多看英文文献,也会有助于我们英文写作及水平的提高。

5《EI》对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

5.1英文摘要的完整性

目前,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一般都写得很简单)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论文是用中文写作的,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不详之处还可以从论文全文中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但由于英文读者(如《EI》的编辑)一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成了他唯一的信息源。因此,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即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这样,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只需要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注重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因此,在写作英文摘要时,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你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这样既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可以使你的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文摘要就不必强调完整性。事实上,在将中文摘要单独上网或文章被收入中文文摘期刊时,中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也必须具有完整性。另外,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都有些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我国学者在写作论文时,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现自己所做的贡献。这一点与西方的传统恰恰相反。西方的学者在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突出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西方的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有什么创新独到之处,否则就认为论文是不值得读的。由于中、英文摘要的读者对象不同,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不必强求一致。

5.2《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目前,由作者写作的英文摘要,绝大多数都比较粗糙,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需要进行大的修改,有时甚至是重写。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英文写作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多数作者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甚了解。下面就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谈谈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

《EI》中国信息部要求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words)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主要的研究“过程(Procedure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结论(Conclusions)”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一句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也就是说,要写好英文摘要,作者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WhatIwanttodo?)

2)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HowIdidit?)

3)主要结果及结论(WhatresultsdidIgetandwhatconclusionscanIdraw?)

4)本文的创新、独到之处(Whatisnewandoriginalinthispaper?)

5.3英文摘要各部分的写作

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英文摘要的写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要求它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

5.3.1目的(WhatIwanttodo?)

目的。主要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篇好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作者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待清楚。必要时,可利用论文中所列的最新文献,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但这种介绍一定要极其简练。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

1)Eliminateorminimizebackgroundinformation(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

2)Avoidrepeatingthetitleorpartofthetitleinthefirstsentenceoftheabstract(避免在摘要的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

5.3.2过程与方法(HowIdidit?)

过程及方法。主要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也应包括众多的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在英文摘要中,过程与方法的阐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头交待了要解决的问题(WhatIwanttodo)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HowIdidit),而且,最后的结果和结论也往往与研究过程及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大多数作者在阐述过程与方法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有定性的描述,使读者很难清楚地了解论文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说明过程与方法时,应结合(指向)论文中的公式、实验框图等来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既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给那些看不懂中文(但却可以看懂公式、图、表等)的英文读者以一种可信的感觉。

5.3.3结果和结论(WhatresultsdidIgetandwhatconclusionscanIdraw?)

结果和结论部分代表着文章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论文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读者阅读,主要取决于你所获得的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写作结果和结论部分时,一般都要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的图、表、曲线等来加以说明,使结论部分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同时,对那些看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来说,通过这些图表,结合英文摘要的说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论文的结果和结论。也只有这样,论文的结论才有说服力。如有可能,在结尾部分还可以将论文的结果和他人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突出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独到之处(回答Whatisnewandoriginalinthispaper)。

5.3.4如何提高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

《EI》很看重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为了提高文字效能,应尽量删去所有多余的字、句。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个原则:

1)Limittheabstracttonewinformation(摘要中只谈新的信息)。

2)triveforbrevity(尽量使摘要简洁)。就目前来看,由于大多数作者在英文写作方面都比较欠缺,因此,由作者所写的英文摘要离《EI》的要求相距甚远。有的作者写出很长的英文摘要,但文字效能很低,多余的字、句很多;有的作者写的英文摘要很短,但也存在多余的字句。总而言之,就是文字的信息含量少。因此,《EI》中国信息部还对英文摘要的写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5.3.5关于英文摘要的句法

关于英文摘要的句法,《EI》提出了以下三个一般原则:

1)尽量用短句(useshortsentences)。

文摘范文篇4

Objective: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determinewhetheraninhospitaltransportableCTscannercanprovidediagnosticbrainimagesandtocomparethequalityoftheseimageswiththosefromaconvertionalfixed?platformCTscanner.

SubjectsandMethods:Twentysevenpatientswithknownorsuspectedintracranialpathologyunderwentimagingonatransportablescannerandafixed?platformscannerwithin1hrofeachother.ImagesfromeachCTexaminationwereevaluatedindependentlybytwoneuroradiologistswhowereunawareofpatienthistory.Conspicuousnessofintracranialpathologyandnormalanatomywereratedona5?pointscale(1point''''optimal;5points''''poorornotvisualized).Statisticalcomparisonsweremadeusingnonparametrictests.

Results:SevenCTscanswereinterpretedasshowingnormalfindingsand20scansrevealedintracranialpathologyonbothCTscanners.Imagequalitywashigheronthefixedscanner(averagerating''''2.42points''''SE=0.12)thanonthetransportablescanner(averagerating''''3.10points''''SE=0.12(p=0.001).Depictionofthecerebellum''''midbrain''''andsupratentorialgray?whitematterwasbetteronthefixedscanner(p<0.05=.However''''wefou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etectionofintracranialpathologybetweenscanners.Bothradiologistsfoundimagesfrombothscannerstobediagnosticinall27patients.

文摘范文篇5

1文摘类期刊的发展困境和优势

文摘类期刊为原创文章的二次摘编,内容缺乏原创性。目前,各类原创学术期刊凭借着自身权威平台、学科及内容的优势,迅速打造适合阅读、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新媒体形式,占领了读者的阅读市场[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原创内容是文摘二次“创造”的基础,是文摘推新、推优、引导的条件。原创类期刊的种类越多、内容越是多元化,越能为文摘期刊内容提供强大的学术资源,文摘类期刊存在的价值越大。当“浅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特征时,建立在数据挖掘与专业学术判断之上的“深阅读”也会成为市场需求[2],文摘的根本宗旨就显现出来。

2文摘类学术期刊存在的四大价值

学术期刊的读者层次比较高,面对期刊的读者向社会主流集聚,阅读内容的深度拓展,这给学术类文摘期刊适应“深阅读”市场带来新的前景、提出新的要求[3]。因此,在学术新媒体和数字化环境下,文摘类学术期刊依然具有四大独特价值。2.1选择价值。期刊编辑的选择活动,是文摘类期刊编辑工作的核心,是编辑在一定的规范标准和编辑思维的影响下利用源期刊文献数据,进行评估、比较和预测的过程。由于文摘类期刊特殊的形式,所有的文摘期刊都有一定的源期刊,源期刊的选择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从而形成了一个来源文献范围或目录,源期刊应最大限度的包括所涉及领域“新、深、尖”所有内容。因此,文摘类学术期刊是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的再次创造,并遵循一定的客观评价标准,择优遴选出的具有前沿性和学术性的研究成果。2.2引领价值。文摘类学术期刊通过择优转载的功能,运用科学的文献计量方法,在客观数据基础之上,通对学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整合,依据自身的学术定位和要求,不仅要反映出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和成果,而且重点关注“一类发现、一类试验、一类研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前沿、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发展规律,对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2.3同行评议价值。随着一些文摘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核心期刊”概念的引入,“转载率”也成为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4],如一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成为该论文学术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一些科研机构和单位也会以论文被权威文摘类期刊转载为依据评价和考核本单位的学者,因此,文摘类学术期刊对研究成果的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4集群化价值。文摘类学术期刊本身就是学术期刊的集合体,它的存在方式并不仅仅是一个刊物,背后包含着文献数据库、期刊评价体系、学科专家库、期刊专家库的信息综合体。文摘类期刊对其收录期刊的集合和管理在于文摘本身体系的价值,而期刊对于文摘的存属则取决于文摘体系自身建设和学术影响力,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是一种互为选择的良性发展的过程。这种依托学术评价而建立起来的学科专业点状聚合专业网络平台就自然形成了期刊的集群化模式,并且跨越了主管、主办及地域障碍,对期刊学术质量提升和文摘期刊评价功能都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3文摘类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

信息化时代开创了科技期刊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媒体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但是,无论目前文摘的学术评价功能如何发展,它的存在是为了“去伪存真”,是为更好、更高质量的传播学术成果而服务的。3.1把握“兴奋点”,立足内容的深度报道与再。创造何为“兴奋点”,顾名思义就是科技热点、社会关注点、大众敏感点,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尖、广、热”。文摘类学术期刊如何提取“兴奋点”,吸引读者,强化学术传播能力,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5-6]。1)稿源质量严格控制。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有效选择,显示文摘类期刊的“浓缩”价值,是文摘类期刊发展的重要主题。2)数据分析手段的准确运用。在文献提取的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数据分析手段,由此展现出来的分析结果大致可分为4个层面,科研主体、科研课题、科研载体及科研共同体。3)思想整合力度的合理把握。编辑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社会热点、大众兴奋点巧妙策划,以深刻的编辑方式促使读者思索,从而形成期刊独特的风格和特色。3.2发扬学术文摘推优特性,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文摘类期刊都有一个规范的选文标准,无论是源期刊的筛选还是单篇文献的选择,都是推优的过程。相比于一次文献期刊,它的内容不局限在单篇文章的研究成果,而是着眼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及展望,基于源期刊文献,在编辑及同行专家的推荐下,择优筛选,可形成在一定时期内,客观且科学公正的以学科、领域分类汇集的学术资料数据库。从传播效果来看,由于经过了文献提取、再提取、整合、再加工的过程,因此,文献在传播扩散中已经形成了“叠加”效应,更能扩大文章本身及所属学术期刊的学术及社会影响力。3.3坚持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功能的深度融合。期刊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其学术传播是基本功能和价值。作为文摘类学术期刊,其学术评价功能是基于一定量的文献信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7-8]。文摘类学术期刊在学术期刊中的传播效应比较广泛,以学术成果为主题内容,以学术大众为主要传播对象,有着信息量大、取材多样、形式变化的优势。当前,电子期刊数据库和各种搜索引擎已经普及,读者更不再将学术文摘作为检索、寻找论文的工具。要想提升文摘类学术期刊社会影响力,就必须提升传播能力,紧抓学术评价功能,并策划好的选题,结合时代要求,勇于创新、提升品质,吸引更多的新读者。发扬文摘期刊增值叠加传播优势,坚持学术传播和评价功能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才能使学术成果更好地传播、才能促进学术交流。3.4拓宽渠道,加强文摘类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建设。移动阅读时代,高效率的学习和阅读要求获取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快速性,学术文摘内容综合性较强,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普遍形成了权威且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二次文献更有利于快速传播,内容的加工、分类和细化符合现代人们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因此,文摘的检索、学术评价和科学传播功能的复合效应,使得发展新媒体具有先天优势。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去粗存精,加工后的二次文献观点和论据真实、充分;形式上活泼生动,行文简洁明了,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形象表达科学的内容。在传播渠道上,利用微博、微信或开发App软件等方式及时推送内容,以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为目标,脱离传统期刊管理的模式,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方式。

文摘类期刊的核心价值和生存根本在于学术传播,面向学术共同体,向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传播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无论是日渐弱化的信息检索功能,还是备受热议的学术评价功能,学术文摘类期刊的学术传播功能依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信息技术下的互动传播时代,文摘类期刊应该利用好新媒体工具、创新信息传播方式,立足于内容的深度报道与再创造、把握学术传播主动权,发扬文摘期刊的推优特性、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坚持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功能的深度融合。面对新形势,顺利转型升级,再造发展强势。

参考文献

[1]陈天竺.机遇与挑战共存——新媒体浪潮下文摘期刊的发展思考[J].出版广角,2013(15):44-45.

[2]李京明.由面的精彩谈文摘类期刊的内容策划[J].中国编辑,2014(1):55-57.[3]谢力.价值“扩容”,构筑文摘期刊新优势[J].中国记者,2013(9):107-108.

[4]韩帅.试论学术文摘编辑的学术评价能力——兼及《复印报刊资料》编辑提升学术评价能力的尝试[J].科技与出版,2016(7):39-41.

[5]刘呈庆.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策略思考——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为例[J].出版科学,2013,21(4):54-58.

[6]张怡恬.文摘类期刊应注重提高“三性”[EB/OL].(2012-02-09)

[7]王力力,郝若扬.文摘期刊对论文的评价功能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2(4):62-66.

文摘范文篇6

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农业英语论文摘要进行经验功能(Experientialfunc-tion)分析,以探讨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类型之间的关系。我们为此提出的假设是:语篇经验意义的构建选择与该语篇体裁的选择紧密相连。我们的结论为:位于文化语境层面的语篇体裁的选择决定和制约了语篇语言层面上经验意义构建方式的选择。而语篇语言层面上的经验意义的构建方式的选择帮助实现了语篇在文化语境层面上的选择。

二、经验功能

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经验功能或者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经验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内心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用语言描述周围发生的事情或情形(黄国文,2001)。

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系统(TransitivitySystem)、语态系统(Voice)和极性系统(Polari-ty)得以实现(朱永生,严世清,2001)。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及物系统。物质世界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件,语言在反映这些现象时,将它们置于语法体系中的不同类别,这样形成的语法系统就叫及物性系统。及物性系统的目的在于将现实经验世界构造成一套可以掌握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反映在语言上有不同的特点。只要对这些不同特点的语言构造进行分析,就能掌握语言反映现实的手段。可以认为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网络。

及物性系统将人类的经验分为6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包含3个组成部分:过程本身、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过程不同,其参与者也各不相同。

三、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

我们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2)经验意义的构建与体裁的结构成分。分析的语料是从5种SCI农业期刊中随机抽取的32篇论文摘要[在我们系列研究的第一部分,已为语料做了具体的介绍(易兴霞,2006),故此不赘述]。我们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统计32篇语篇小句过程分布情况,以探讨构建经验意义的及物系统是如何实现和反映位于文化语境层面的语篇体裁。过程的统计以小句为单位,这里小句指:(1)独立小句;(2)限定性小句(finite),如状语、宾语、定语从句等(考虑到语料之大,为便于操作,没包含非限定性(non-finite)小句)。

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对32篇语篇中所有小句及物性结构进行分析后得表1①。

从表1看,在6种过程类型中,关系过程占比例最高,平均为44·6%,其中有12篇语篇其出现率已达到50%以上,第十篇甚至高达80%。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这类体裁的交际目的出发进行探讨。韩礼德(1994)认为关系过程句和提供信息这个目的紧密相联。我们知道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缩影,与学术论文一样,它最重要的交际目的是其信息功能,即“推销”作者的研究成果,“说服”语篇社团的其他成员来接收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关系过程主要描述意义,它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过程,作者可以告知读者该研究的状况、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研究与客观世界各种不同的关系。除此之外,关系过程还可反映某种观点和态度。可见,关系过程句的这个符号内涵与该语篇体裁的社会交际目的相一致,是为摘要的交际目的服务的。因此,我们可认为:关系过程句在这种摘要体裁中所占的高比例是文化语境层面的体裁的选择对语篇语言层面的一种非标记制约和实现,也是语篇语言层面的选择对文化语境层面选择的一种非标记制约和实现。

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论文摘要必须要有高比例的关系过程小句的使用,因为文化语境和语言之间的相互预制和相互实现关系不应被看作是一对一的对等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或然性(李国庆,2005)。这一点也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语料中有些语篇(Text2,Text8),关系过程小句的出现率就比较低,分别只有13·3%和20%。另外,其标准差也相对较高(16·1),说明在某些语篇中其出现率与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

除了关系过程之外,占比例最大的是物质过程(35·1%)。物质过程表达的是经验世界里的参与者曾经做过什么和正在做什么。在这32篇农业论文摘要中,内容涉及到一些已完成的、正在进行的以及即将进行的研究行为。语料中高比例的物质过程句表现出论文作者对该研究的具体实验行为、步骤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想尽量客观地反映、再现所做的一切实验行为。本研究所统计出的物质过程句比例(35·1%)要远远多于余晖对多个学科的摘要分析中所统计的比例(25·1%)(余晖,2003)。这一点很可能是由于余晖的语料含经济、政治、语言学等所谓的“软科学”,而我们的语料几乎百分百为实证型的“硬”研究,对研究手段、方法及步骤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说明,从而使得研究更具有复制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这一特点与以往经验式的做法大不相同,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说明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在目前学术界是很普遍的。

关系过程句与物质过程句加起来占绝大多数,为79·7%。这意味着农业英语论文摘要语篇既有描述型语篇的特点,又有叙述型语篇的特点。反映了这一体裁一方面要对涉及的研究做出总结、引申、推断或评价;另一方面也强调叙述该研究的具体实验步骤与行为。

相比之下,心理过程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只占11·4%。在8篇语篇中(Text1,2,3,10,15,17,27,31),甚至没出现一次。心理过程表示动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识和反应。韩礼德把心理过程分为感知(perception)、情感(affection)和认知(cognition)3个次范畴。它们在我们语料中具体的分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情感型心理过程仅出现过两次,所占比例最少,只有4·1%。出现最多的是认知型心理过程,占85·7%。这一分布特征完全符合科学论文摘要体裁强调客观性的要求,说明论文摘要提供的应当是客观事实,而不是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或想象。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语料中的心理过程的感知者往往通过被动语态被模糊或掩盖(如···seedinjurywasobserved,Theeffectofpreviousexperience···wasassessed.等),以创造出一种非人格化(impersonal)的语体效果,从而体现科技语篇的客观性。

其他3种过程所占比例都不高。言语过程平均出现率只有一次,仅占7%。同样为了实现命题的非人格化,我们注意到语料中言语过程的言语者和接收者都常被掩盖或隐藏(如Itisar-gued···,Breedingimplicationsarediscussed等)。存在过程与行为过程也占非常小的比例,分别为1%与0·9%,几乎等于不存在。另外,语料中存在过程句的存在物多数由隐喻式的抽象概念而不是具体的物质来实现(如Therewerelittlediffer-ences,andtherewasconcern等)。应该说,这也是由论文摘要体裁强调客观性、概括性的要求所决定的。

2.经验意义的构建与体裁的结构成分

下面我们来讨论小句过程分布和农业英语论文摘要的结构成分之间的相互预制性和相互实现性特征。

形式是内容的体现,选择即是意义。不同体裁的作者为了达到其各自的交际目的在经验意义的构建上会有不同的选择。同样,每种体裁又是由不同的体裁结构成分组成,不同的体裁结构成分有其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同时它们又都是为了实现论文总体交际目的服务的。我们可以假定不同的结构成分会制约其经验意义的构建。对于结构成分的划分,笔者采用Graetz(1985)对论文摘要的划分方法,把语料中出现的结构成分划分为以下4步,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具体分析见表3与表4。

在统计理论中,卡方检验就是通过方差分析来比较和检验由不同因素引起的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就本文而言,我们需要通过卡方分析来检验农业英语论文摘要的经验意义构建是否因其体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限于篇幅,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小句过程分布、动词的语态与体裁结构成分的相关性。在用卡方分析小句过程分布情况时,考虑到存在过程与行为过程占非常小的比例(分别为1%与0·9%),为了减少因频数太小而造成的误差,我们把它们合并到言语过程中(故df=(a-1)(b-1)=(4-1)(4-1)=9)。

经统计,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体裁结构成分中小句过程的出现频率存在着显著差异(x2=70·98,df=9,p<0·05)。其中差异最大的出现在“方法”与“结果”两个结构成分中(见表3)。在“方法”成分里,物质过程占最大比例(73·5%),关系过程仅出现了8次;而在其余3个阶段成分中,关系过程却占最高的频率,尤其在“结果”中,出现次数高达102次(56·7%)。

这与每一结构成分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相关。论文摘要是一个步骤性、规约性很强的体裁,其中的每一结构成分都有它自己完整的功能,正是每一独立结构成分的功能才构成了整篇论文的功能。方法成分的主要功能是交代研究方法。本语料来自于注重实证研究的硬科学,自然会出现大量描述具体的实验步骤、行为的物质过程小句(如inoculate,construct,combine,select,grow等)。“结果”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读者由某一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结论”部分主要是说明由研究而引发的思考。在这两成分中,必然会大量出现表示评价、推断或反思的关系过程小句。

对经验意义中语态这一语言特征已有一定的研究(Tarone,Dwyer,GilletteandIcke,1981;Martinez,2001;葛冬梅、杨瑞英,2005)。一般认为科技文体中被动语态要多于主动语态,这样可掩盖、模糊施动者,从而创造出超然的、客观的非人格化的效果(秦秀白,2002),但是,我们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从表4中的数据来看,主动与被动的比例为60%∶40%,即总体上主动动词要多于被动动词。当然,各体裁结构成分中动词语态的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x2=68·857,df=3,p<0·05)。被动动词只在“方法”部分中占较大比例(83·1%),在其余3个结构成分里,主动动词的比例要显著高于被动动词。由此可推测,动词语态的选择会受其所在的结构成分的交际功能的制约。在“方法”中,涉及的主要是一些表示具体的实验行为及步骤的行为动词,为了体现非人格化的客观性,作者往往通过选择被动动词来模糊行为人。葛冬梅、杨瑞英(2005)的研究也证实了语态的选择受其所在的语轮的交际功能的影响,同时她们还证实学科的不同也会影响作者对动词语态的选择。

四、结语

文化语境如何进入语篇是我们进行语篇分析系列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篇论文从经验意义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和论证了语篇体裁和及物性系统的相互预制性特征。我们的研究从两方面展开:(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2)经验意义的构建与体裁的结构成分。我们的假设是:一定的语篇体裁偏向于选择一定的语言表现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作者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在语法词汇层面应做出不同的选择。就及物性体系而言,不同类型的体裁及同一体裁的不同结构成分偏爱不同的及物性系统的选择。

文摘范文篇7

撰写摘要前必须明确摘要的要素和基本要求。

一、摘要的要素:

(1)研究目的: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2)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

(3)结果: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具体

、准确。

二、摘要的撰写要求: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

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2)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

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

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

两可的结论。

(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

(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

代号。

(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11)要求使用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12)长度要在杂志要求的下限与上限之间。

三、举例:

下面是一篇发表在美国光学学杂志的论文摘要。请与前面的要素和撰写要求对比阅读,细

细体会。

GeneralizedHuygens–Fresneldiffractionintegralformisalignedasymmetric

first-orderopticalsystemsanddecenteredanisotropicGaussianSchell-model

beams

ReceivedJanuary29,2001;revisedmanuscriptreceivedJuly19,2001;

acceptedJuly19,2001

Abstract

ThegeneralizedHuygens–Fresneldiffractionintegralformisaligned

asymmetricfirst-orderopticalsystemsisderivedbyusingthecanonical

operatormethod,whichenablesustostudypropagationpropertiesof

anisotropicGaussianSchell-model(AGSM)beamsthroughmisalignedasymmetric

first-orderopticalsystems.Itisshownthatundertheactionofmisaligned

asymmetricfirst-orderopticalsystemsAGSMbeamsdonotpreservetheclosed

property.ThereforegeneralizedpartiallycoherentanisotropicGaussian

Schell-modelbeamscalleddecenteredanisotropicGaussianSchell-model

(DAGSM)beamsareintroduced,andAGSMbeamscanberegardedasaspecial

caseofDAGSMbeams.

?2002OpticalSocietyofAmerica

OCIScodes:260.1960,050.1940,350.5500.

文摘范文篇8

(一),写作前的思考与分析(pre-writinganalysis):

经过课堂的讲解与讨论以及初步蒐集资料後,你大都已决定自己论文或报告的方向.接下来的作法是:

1,决定主题与题目(topic)

一篇报告或论文的论点或立场是否明确或有创意,主要在於该篇论文是否有个明确且新颖的主题.一般人容易把主题与题目混淆.题目可说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特定范围,而主题则是我们对某个题目所下明确的论点.主题必须明确,清楚,有力,最好不要含糊不清或模稜两可.

鉴於一般人都不懂得把自己的论点与分析根据一个明确的主题(thesis

statement)而加以推演发挥,陈述一个强有力的thesisstatement,而且以它作为整篇文章或报告结构的依据,让各段落紧密衔接,一环紧扣一环.一般说来,主题以放在引言(introductoryparagraph)的後半部最有效.至於整段引言该如何起头,也需要特别的指点.如果明确直截地把注意的焦点指引出来,然後很自然地引向明确的主题.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主题(thesisstatement)和topicsentence一样有时是暗示隐含的(implied)而不直接陈述.

定题目的方法

A,先拟定一个对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的题目.既使所拟定的题目,研究范围太大,其实无所谓,但务必要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作者浏览群书,蒐集资料,整理分析,到撰写论文,样样都需要兴趣配合,方能达臻事半功倍之效,而研究问题的冲刺力才会历久不衰.

B,尽量缩小题目研究范围,至於把题目缩小到什麼程度,全靠蒐集的资料与个人处理这些资料的能力来做决定.通常学生喜欢从大题著手,但在图书馆阅读一些前人的文献之後,发现资料太多不易细读,才选定某一个问题的某一层面或选择某种研究的观点或方法,以逐步缩小题目范围.因题目小,较易於蒐集资料并可整理详尽的书目及资料卡.再者,观念较易集中,精华较易摘取,往往可以深入问题中心,而不流於肤浅,作者才有可能有个人的创见或新发现.

C,对前人的类似研究作一彻底的文献探讨,对所要撰写的题目更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必须检讨前人的文献,其目的在了解迄今那些已有圆满的答案,那些是细微末节的小问题,那些问题太空泛,目前不适合研究,那些问题仍然众说纷纭等,如遇有怀疑的问题,当然应予深究.同时作者藉此触类旁通,发现一些灵感并了解所拟定的题目是否已有前人做过类似的研究,也可了解自己的兴趣到底有多大.

D,多问问题.在探讨已往的相关文献时,不妨多问问题,如言心哲(1938:11)所问的:「这个问题有无再加研究的必要有无重新研究的可能这个问题的知识,是否仍有缺陷,尚待补充我们若拿来再作的时候,又有多大的益处」当然我们可以再问前人所研究的理论,方法,过程是否能加以修正,充实,扩充,甚至取代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的概念与所思考的问题都会随著修正,所拟定一般性的题目也随之缩小成特殊性的题目,一直到找到合适的研究题目为止.此即孔子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E,提出假设(hypothesis),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提供可能有创意的答案,所谓「答案」应包含作者需要证明的观点和意见.以供後学者从事後续研究之参考,以便测定该假设是否合理健全.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并非拾人牙慧,综合已往的相关文献作摘要式的概述,而无新的创意.

2,找一些支持你的主题的文章摘要

寻找文章中,你觉得值得深入探讨的某项问题.从文章中找出支持你的一些实例,同时也设法找出一些相反的例子,以修正自己的看法.如此反覆推敲,逐渐修正自己的论点.话虽如此,我们一般写学期报告或论文所犯的共同毛病,就是缺少一个明确有力的主题.许多学生以为把自己对某个subject的了解全盘说出来就成了,而且篇幅越长表示自己越用功.说到写报告更是大量引用原文或其他研究批评,少有自己独到的批评与创见.我们必须明了引文(quotations)要运用得当,或用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或作为辩驳的对象,以澄清或强调自己的论点.而且,观念的创新,简洁,清晰,有力的书写能力,以及有效地运用蒐集得来的研究资料才是我们该加强的.

为了便於说明旁徵博引,引经据典的概念,先引述美国参议员葛伦之名言:「如果抄袭一个人的作品,那是剽窃;如果抄袭十个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袭一百个人的作品那就成为学者」.李振清(1984:44)认为「参考资料的功能,是用以支持,印证研究者的基本论点.这里的「抄袭」是指参考的资料的「蒐集,引用」与再创造」.他非常同意葛伦这段极具启示性的话.而另一位学者闻见思(1981)有更清楚的诠释:直抄一篇文章的是人是笨伯,把许多人的文章加以摘录,排比,写成一篇文章,不注明摘录文章出处的是文抄公;能够注明来源的就是研究生,抄得高明的还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假如能像李白,杜甫那样,把抄袭得来的东西融汇而贯通,消化而吸收,写出的作品已非本来的面目.化前人的心血为己有,那就是已臻於神出鬼没的「神偷」功夫.到了神偷境界,就可以成为文豪与学者.

事实上,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早在三,四百年前曾比喻做学问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好比「蜘蛛结网」,其材料不是从外面找来的,而是从肚子吐出来的;第二种人好比「蚂蚁囤粮」,他们只是将外面的东西,一一搬回储藏起来,并不加以加工改造;第三种人好比「蜜蜂酿蜜」,他们采摄百花的精华,加上一番酿造的功夫,做成了又香又甜的糖蜜.

由此观之,文抄公想成为妙手神偷,应效法蜜蜂酿蜜的方法,采摄百家之言,择善而从,加上一番创造的功夫,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为学者.如何采摄百家之言呢简言之,广博蒐集研究和参考资料,细微观察,然後予以归纳,分析,批判,是做任何研究得基本功夫.有了此功夫,撰写论文时,才能旁徵博引.如果只是随兴所至,东摸西摸,不深入了解,没有基本功夫,因所知有限,必致陷於困穷,将来作研究不易有成就.

区别原始资料(primarysources)和第二手资料(secondarysources)原始资料通常包括原作者的出版作品之原始手稿,日记,信函,访问谈话的原始笔录,实验报告等.第二手资料概括有百科全书,参考书籍,专门报导,评论或专家学者对某一原始作品所作之分析,评论,诠释等.在评价这两种资料时,我们必须用判断力来分辨其间的特性与可信性.(甲)就原始资料来说,我们必须判断资料本身的可信程度如何从材料中归纳出对报告有帮助的结论.(乙)就第二手资料而论,我们必须决定原作者本人是否值得信赖,并且要辨别书中何者为事实,何者是原作者自己引申的见解.

资料之消化:天下没有纯粹创作的作品,不管是文艺的或是科学的,因为任何学问都是知识与经验的累积.消化蒐集不易的资料,就是对前人研究的精华,多方吸收,择善而从,「写出的作品已非本来的面目.化前人的心血为己有,那就是已臻於神出鬼没的神偷功夫」(闻见思先生语).关於创作,周延鑫(1981:13)给了一个很适当的例子并说明之:例如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发现光电效应的人,可是第一个造电视机的人不是他,念物理系的人一定都同意,如果没有电光效应发现在前,电视机一定很难发明的,所以一个成功的创作产品,创作者一定是吸收了很多先人们的发明,他先将别人的发明加以吸收,融会贯通以後再加以重组与利用;也就是对已知的真理先用别人的看法来自我模仿一番,然後对未知的真理加以推理与认同,如果发现了前人所不知的事物原理,那就是有创作了.

六则做摘要技巧之规则

删除琐碎的资讯

删除重复的资讯

以通用的项目替代一连串的细项

将一连串的事件以通用的说法表示

找出主题句

如果找不到主题句,则自己创造主题句

3,写作计画(Proposalorrationale)

在著手撰写前,可利用一,两周的时间了解写作的一些技巧及原则,特别强调:主题的陈述与推演(thesisdevelopment),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个中心思想上(appropriatefocusonadominantidea),组织与连贯性(organizationandcoherence),思想创新(originalityofconception),以及改写技巧(revisionstrategies).

研究论文并不只是概要陈述某个领域或专题现有重要的著作,或大量引用别人的批评文字,而必须针对某个专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新的发现.

可先写3-5页的论文或报告计划(rationale或proposal)为自己选定的写作主题

(thesisstatement)与主要论点申辩与解释.并说明主要引用何种文章或其他相关理论.同时也说明整篇论文处理的方式,各章节或段落的重点等.通常proposal或rationale稍加改写後即可成为全篇论文或报告的引言或绪论.

4,将重要资料输入磁片(Computerizingyournotes):

电脑的使用可取代传统以资料卡记取相关资料的方法.因为电脑档案转换复制容易,可先将原存有许多相关引文(quotations)的档案复制一,两份,在第三份中加入许多自己的评论,并在编写过程中大量删减不需要的引文.如此从这第三档开始撰写论文初稿的某一段落,并且随自己想法的改变不断修改.因此,以文字处理机储存重要资料可节省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许多时间.记笔记或摘取资料时要详细写下出处及页码,否则日後再查证会浪费许多时间.

学习正确规格(Studyingcorrectformats):无论书目制作,注释,括号注,乃至论文原文都需符合正确规格,因此了解论文正确规格是很重要的.一般论文以《APA论文写作规范》.同研究一两篇符合规格的论文要比凭空讲解一些规格有效.

5,阅读其他论文

A,把其他论文的重点,以自己的文字,简要述说一遍.

B,找出中心题旨,看是否明确有力.如不够明确,作者该如何改进

C,仔细研读每一段.指出各段主要思想.如有不清楚及立论缺少引证支持,可提出问题,让作者更进一步说明.

D,根据你个人所知,本篇论文在资料蒐集上是否齐全作者是否该在某个理论上寻求学理或其他参考资料的支持

E,选出你认为文章中最好的想法,辞句,及段落.作者是否该就此多所发挥该如何发挥

F,文中有否其他论点或段落更适合当全文的引言

G,有无任何段落与上下文不衔接文中有无任何部分脱离引言中的主题

H,文中有否不清楚或难了解的部分是否该补充说明,举例,或列举原因

I,有那个部分必须加强分析,理论根据或举例说明

J,有无冗长多馀的部分有无重复的地方

K,结论是否只是把全文重点复述一遍是否能就主题的要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发挥

L,本篇论文是否明白解说作者研究的成果或重要发现或决论

M,全文是否忽略了那些重要的相关理论

N,找出文章中其他错误如拼字及文法句型结构等.

6,写作大纲(Outlines)

A,写出撰写详实的写作大纲,一方面可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想法以写出有条理,有组织的报告,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大纲提供写作前适当的修改,以充实报告的内容.一般而言,我们都了解一篇报告的基本结构,但是初写大纲时内容多流於空泛.可自我要求大纲内容务必详实,每个项目至少有一两个句子说明,而且各重要论点都有原文情节或重要评论证实,或自己详细的说明或辩证.

B,大纲的基本结构:

1.序论,介绍(Introduction)

a.重点提示Attention-getter

b.论述转折表达Transition

c.论文主句[ThesisStatement]

d.文章组织预览Preview[ofthepaper''''sorganization]

2.主句发展Development

a.发展出论文次层观点[Developsub-pointswithinyourthesis]

b.逻辑性安排Arrangelogically

c.对於论文的研究支持文章与理论Supporteachwith[explanatorydetailsorevidencefromtheoriginaltextorcriticalstudies]

3.结论Conclusion

a.再陈述论文主要变因:结论需要对整个文章作结论而非再把主题再说一次.[Reiteratewithvariationthecentralthemeofthepaper:theconclusionshouldpulltheentirepapertogetherwithoutunnecessaryrepetition.]

文摘范文篇9

一、找准目标用户,为读者精准画像

编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清楚地洞察到期刊目标客户。只有充分了解了目标读者,杂志的表达才能有的放矢,打动读者。1.找准对象。杂志总是办给特定人群看的,我们在确定办刊风格时,首先得给读者画个像。预判一下目标读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知识背景是什么样的,他们阅读杂志的动因是什么?他的困惑是什么?他们的欲望是什么?他们恐惧什么、焦虑什么、向往什么?根据这些对读者的预判,你要换位思考,精心设计杂志的编辑风格。不同的读者群体,不同的阅读期待,对杂志内容会有完全不同的期许。有些人可能是希望从杂志中获取信息、知识,增进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是他们的认知需求;有些人希望在阅读中可以获得感情体验、愉悦感受和审美体验,这是他们的情感需求;有些人希望通过阅读提升可信度、自信、稳定感和地位,这是他的个人心理需求;有的人是希望通过杂志,加强与他人的关联度,这是他的社会关系需求;还有的人只是通过阅读消遣时间,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这是他的减压需求。编辑作为产品经理人,就必须针对杂志的定位、风格,目标读者,锁定你的主攻方向,设计好产品。围绕着这些形形色色的需求做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用户提供好服务。2.洞察阅读场景。除了理解读者的阅读动机,还要关注他们的阅读场景。早些年,最典型的阅读场景是:书桌前,台灯下,你抛下繁杂的鸡零狗碎,捧起一本书,聚精会神地感悟字里行间的美好。而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场景,将我们迅速带入屏读时代。以前我们看文章,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微博时代,是一行字一行字地看;微信公众号出现后,是一屏一屏地读。屏读的特点是速度快,频次高,碎片化。在这种碎片化阅读场景下,读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耐心也更加稀缺。想要读者从头至尾、饶有兴致地把你的文章看完,还要让他有收获感、有分享的欲望和冲动,就必须时刻考虑,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打个比方,从前的期刊如同拍文艺电影,节奏慢,伏笔深,意韵悠远。如今,编辑要学会拍商业片的手段,节奏更快,话题感更强,每两三分钟的阅读中就要有刺激点。我们给读者呈现的东西必须是“重要”的而不是“琐碎”的,是“精彩”的而不是“乏味”的,是“有用”的和“可操作”的而不是“空泛”的和“云遮雾罩”的,是形式和风格不断“创新”的而不是“陈旧老套”的。脱离了用户思维去办刊,都只是自说自话,不会赢得读者的心。只有摆脱了办刊人“我办你看”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回归到市场,回归到读者真实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场景中,才能选到读者真正喜欢的、感兴趣的,认为花费时间和金钱值得的内容。

二、精心策划内容,多维度满足读者需求

用户花时间、花精力阅读这篇文章,究竟是想得到什么?编辑在处理每一条稿件时,都要在内心里问自己,读者为什么要看?这篇稿件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1.帮读者长见识。读者希望能在阅读中成长,喜欢接触不同的观念和想法。比如,《特别关注》选稿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奉献给读者一些值得思考和谈论的东西———当你参加一个宴会,或者和老板一起搭电梯时,你可以打开话题说:“我最近读了些有趣的东西,是关于什么什么的。”编辑要不断地挑战读者的思维,为他们提供新观点新想法。努力探究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把读者带到一个与他们现在所处的完全不同的世界去。读者会惊喜地发现,杂志为他提供了一扇窗户,透过那扇窗户他会感觉新的未知的世界在他眼前徐徐铺展,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那里有不一样的人群,过着跟他不一样的生活。你提供的产品,能让用户不断地从中获取新见识、新想法,找到日常生活中的谈资,那你就抓住了读者的心。2.帮读者表达自我。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需求,编辑需要文章,要帮助读者表达他自己,说出他们想说但说不出来(或说不好)的话;要直接瞄准读者自己的生活,帮他吐露急于表达的心声。读者会为他高度认同的观点、跟他密切相关的话题所吸引。当他们阅读有关的故事时他们会联想:嗯,我的生活也是这样吗?我的婚姻和故事里差不多吗?我也有同样的困惑吗?产生情感共鸣的原理大致可以描述为:通过他人情感的刺激,引起我们在情感或情绪上相同或相似的反应,从而形成一种“悲他人之悲,乐他人之乐”的情感氛围。由此可见,寻找用户共通的情感刺激点是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找到目标用户的情感上的共性,再挖掘出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或者共同面临的困难,然后表达我们的态度,在情感上与目标用户达成一致,就能成功地与他们产生了共鸣。3.帮读者塑形象。每个人都希望阅读一些文章,来寻求自己的形象认同感。《特别关注》曾刊登一篇《致命的捷径》,探讨的是考场公平的话题。世界上有没有欺骗?人生路上有没有捷径?我们都是普通人,眼看着有人抄近路、走捷径,渐渐把我们甩在了身后,内心愤怒又焦虑。这篇文章讲到,人生就像是考试,一直要做题,只不过人生这张考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未知的经历。世界残酷又公平,所有捷径都是致命的,欠下的功课早晚还是要还的。读到这里,读者内心会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我们都是同一类人,平凡而朴实,不投机取巧,不好高鹜远,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4.帮读者晒优越。每个人都有炫耀的冲动,希望能展示比别人更独特的视角,更高明的见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一本有价值的期刊,应该有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谈资,让读者在阅读中领取尽可能多的社交货币。编辑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热点中找冷点,从街头热议的话题中,选取到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观点,从而让读者获得不落俗套的谈资。5.帮读者解困惑。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很多难解的困惑,或者与家人关系处理不好,或者职场发展不顺利。他希望找到化解困境的良方。《特别关注》214期刊发过一篇文章《边界》,讲到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再到与陌生人的关系,都要保持适度的边界感。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于缺乏界限感。这个话题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正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切实感受过越界或被越界的痛苦,内心隐隐有不满,但不太会表达。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情绪,从边界的角度把这个矛盾点给厘清了,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起到了与读者共振的效果。6.为读者振奋精神。人们时常因为生活或工作的压力太大,而陷入困顿与迷茫之中,郁郁寡欢,继而会在社交网络上寻找突破口,寻求一些精神慰藉。乐观、正能量的文章就如同一道阳光照进读者内心,为他们注入阳光与快乐的能量。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忙忙碌碌,但内心无不向往精致而优雅的生活。我们选的文章,要让读者时时感受到寻常日子的美好,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摘范文篇10

A,先拟定一个对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的题目.既使所拟定的题目,研究范围太大,其实无所谓,但务必要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作者浏览群书,蒐集资料,整理分析,到撰写论文,样样都需要兴趣配合,方能达臻事半功倍之效,而研究问题的冲刺力才会历久不衰.

B,尽量缩小题目研究范围,至於把题目缩小到什麼程度,全靠蒐集的资料与个人处理这些资料的能力来做决定.通常学生喜欢从大题著手,但在图书馆阅读一些前人的文献之後,发现资料太多不易细读,才选定某一个问题的某一层面或选择某种研究的观点或方法,以逐步缩小题目范围.因题目小,较易於蒐集资料并可整理详尽的书目及资料卡.再者,观念较易集中,精华较易摘取,往往可以深入问题中心,而不流於肤浅,作者才有可能有个人的创见或新发现.

C,对前人的类似研究作一彻底的文献探讨,对所要撰写的题目更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必须检讨前人的文献,其目的在了解迄今那些已有圆满的答案,那些是细微末节的小问题,那些问题太空泛,目前不适合研究,那些问题仍然众说纷纭等,如遇有怀疑的问题,当然应予深究.同时作者藉此触类旁通,发现一些灵感并了解所拟定的题目是否已有前人做过类似的研究,也可了解自己的兴趣到底有多大.

D,多问问题.在探讨已往的相关文献时,不妨多问问题,如言心哲(1938:11)所问的:「这个问题有无再加研究的必要有无重新研究的可能这个问题的知识,是否仍有缺陷,尚待补充我们若拿来再作的时候,又有多大的益处」当然我们可以再问前人所研究的理论,方法,过程是否能加以修正,充实,扩充,甚至取代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的概念与所思考的问题都会随著修正,所拟定一般性的题目也随之缩小成特殊性的题目,一直到找到合适的研究题目为止.此即孔子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E,提出假设(hypothesis),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提供可能有创意的答案,所谓「答案」应包含作者需要证明的观点和意见.以供後学者从事後续研究之参考,以便测定该假设是否合理健全.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并非拾人牙慧,综合已往的相关文献作摘要式的概述,而无新的创意.

2,找一些支持你的主题的文章摘要

寻找文章中,你觉得值得深入探讨的某项问题.从文章中找出支持你的一些实例,同时也设法找出一些相反的例子,以修正自己的看法.如此反覆推敲,逐渐修正自己的论点.话虽如此,我们一般写学期报告或论文所犯的共同毛病,就是缺少一个明确有力的主题.许多学生以为把自己对某个subject的了解全盘说出来就成了,而且篇幅越长表示自己越用功.说到写报告更是大量引用原文或其他研究批评,少有自己独到的批评与创见.我们必须明了引文(quotations)要运用得当,或用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或作为辩驳的对象,以澄清或强调自己的论点.而且,观念的创新,简洁,清晰,有力的书写能力,以及有效地运用蒐集得来的研究资料才是我们该加强的.

为了便於说明旁徵博引,引经据典的概念,先引述美国参议员葛伦之名言:「如果抄袭一个人的作品,那是剽窃;如果抄袭十个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袭一百个人的作品那就成为学者」.李振清(1984:44)认为「参考资料的功能,是用以支持,印证研究者的基本论点.这里的「抄袭」是指参考的资料的「蒐集,引用」与再创造」.他非常同意葛伦这段极具启示性的话.而另一位学者闻见思(1981)有更清楚的诠释:直抄一篇文章的是人是笨伯,把许多人的文章加以摘录,排比,写成一篇文章,不注明摘录文章出处的是文抄公;能够注明来源的就是研究生,抄得高明的还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假如能像李白,杜甫那样,把抄袭得来的东西融汇而贯通,消化而吸收,写出的作品已非本来的面目.化前人的心血为己有,那就是已臻於神出鬼没的「神偷」功夫.到了神偷境界,就可以成为文豪与学者.

事实上,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早在三,四百年前曾比喻做学问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好比「蜘蛛结网」,其材料不是从外面找来的,而是从肚子吐出来的;第二种人好比「蚂蚁囤粮」,他们只是将外面的东西,一一搬回储藏起来,并不加以加工改造;第三种人好比「蜜蜂酿蜜」,他们采摄百花的精华,加上一番酿造的功夫,做成了又香又甜的糖蜜.

由此观之,文抄公想成为妙手神偷,应效法蜜蜂酿蜜的方法,采摄百家之言,择善而从,加上一番创造的功夫,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为学者.如何采摄百家之言呢简言之,广博蒐集研究和参考资料,细微观察,然後予以归纳,分析,批判,是做任何研究得基本功夫.有了此功夫,撰写论文时,才能旁徵博引.如果只是随兴所至,东摸西摸,不深入了解,没有基本功夫,因所知有限,必致陷於困穷,将来作研究不易有成就.

区别原始资料(primarysources)和第二手资料(secondarysources)原始资料通常包括原作者的出版作品之原始手稿,日记,信函,访问谈话的原始笔录,实验报告等.第二手资料概括有百科全书,参考书籍,专门报导,评论或专家学者对某一原始作品所作之分析,评论,诠释等.在评价这两种资料时,我们必须用判断力来分辨其间的特性与可信性.(甲)就原始资料来说,我们必须判断资料本身的可信程度如何从材料中归纳出对报告有帮助的结论.(乙)就第二手资料而论,我们必须决定原作者本人是否值得信赖,并且要辨别书中何者为事实,何者是原作者自己引申的见解.

资料之消化:天下没有纯粹创作的作品,不管是文艺的或是科学的,因为任何学问都是知识与经验的累积.消化蒐集不易的资料,就是对前人研究的精华,多方吸收,择善而从,「写出的作品已非本来的面目.化前人的心血为己有,那就是已臻於神出鬼没的神偷功夫」(闻见思先生语).关於创作,周延鑫(1981:13)给了一个很适当的例子并说明之:例如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发现光电效应的人,可是第一个造电视机的人不是他,念物理系的人一定都同意,如果没有电光效应发现在前,电视机一定很难发明的,所以一个成功的创作产品,创作者一定是吸收了很多先人们的发明,他先将别人的发明加以吸收,融会贯通以後再加以重组与利用;也就是对已知的真理先用别人的看法来自我模仿一番,然後对未知的真理加以推理与认同,如果发现了前人所不知的事物原理,那就是有创作了.六则做摘要技巧之规则

删除琐碎的资讯

删除重复的资讯

以通用的项目替代一连串的细项

将一连串的事件以通用的说法表示

找出主题句

如果找不到主题句,则自己创造主题句

3,写作计画(Proposalorrationale)

在著手撰写前,可利用一,两周的时间了解写作的一些技巧及原则,特别强调:主题的陈述与推演(thesisdevelopment),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个中心思想上(appropriatefocusonadominantidea),组织与连贯性(organizationandcoherence),思想创新(originalityofconception),以及改写技巧(revisionstrategies).

研究论文并不只是概要陈述某个领域或专题现有重要的著作,或大量引用别人的批评文字,而必须针对某个专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新的发现.

可先写3-5页的论文或报告计划(rationale或proposal)为自己选定的写作主题

(thesisstatement)与主要论点申辩与解释.并说明主要引用何种文章或其他相关理论.同时也说明整篇论文处理的方式,各章节或段落的重点等.通常proposal或rationale稍加改写後即可成为全篇论文或报告的引言或绪论.

4,将重要资料输入磁片(Computerizingyournotes):

电脑的使用可取代传统以资料卡记取相关资料的方法.因为电脑档案转换复制容易,可先将原存有许多相关引文(quotations)的档案复制一,两份,在第三份中加入许多自己的评论,并在编写过程中大量删减不需要的引文.如此从这第三档开始撰写论文初稿的某一段落,并且随自己想法的改变不断修改.因此,以文字处理机储存重要资料可节省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许多时间.记笔记或摘取资料时要详细写下出处及页码,否则日後再查证会浪费许多时间.

学习正确规格(Studyingcorrectformats):无论书目制作,注释,括号注,乃至论文原文都需符合正确规格,因此了解论文正确规格是很重要的.一般论文以《APA论文写作规范》.同研究一两篇符合规格的论文要比凭空讲解一些规格有效.

5,阅读其他论文

A,把其他论文的重点,以自己的文字,简要述说一遍.

B,找出中心题旨,看是否明确有力.如不够明确,作者该如何改进

C,仔细研读每一段.指出各段主要思想.如有不清楚及立论缺少引证支持,可提出问题,让作者更进一步说明.

D,根据你个人所知,本篇论文在资料蒐集上是否齐全作者是否该在某个理论上寻求学理或其他参考资料的支持

E,选出你认为文章中最好的想法,辞句,及段落.作者是否该就此多所发挥该如何发挥

F,文中有否其他论点或段落更适合当全文的引言

G,有无任何段落与上下文不衔接文中有无任何部分脱离引言中的主题

H,文中有否不清楚或难了解的部分是否该补充说明,举例,或列举原因

I,有那个部分必须加强分析,理论根据或举例说明

J,有无冗长多馀的部分有无重复的地方

K,结论是否只是把全文重点复述一遍是否能就主题的要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发挥

L,本篇论文是否明白解说作者研究的成果或重要发现或决论

M,全文是否忽略了那些重要的相关理论

N,找出文章中其他错误如拼字及文法句型结构等.

6,写作大纲(Outlines)

A,写出撰写详实的写作大纲,一方面可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想法以写出有条理,有组织的报告,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大纲提供写作前适当的修改,以充实报告的内容.一般而言,我们都了解一篇报告的基本结构,但是初写大纲时内容多流於空泛.可自我要求大纲内容务必详实,每个项目至少有一两个句子说明,而且各重要论点都有原文情节或重要评论证实,或自己详细的说明或辩证.

B,大纲的基本结构:

1.序论,介绍(Introduction)

a.重点提示Attention-getter

b.论述转折表达Transition

c.论文主句[ThesisStatement]

d.文章组织预览Preview[ofthepaper''''sorganization]

2.主句发展Development

a.发展出论文次层观点[Developsub-pointswithinyourthesis]

b.逻辑性安排Arrangelogically

c.对於论文的研究支持文章与理论Supporteachwith[explanatorydetailsorevidencefromtheoriginaltextorcriticalstudies]

3.结论Conclusion

a.再陈述论文主要变因:结论需要对整个文章作结论而非再把主题再说一次.[Reiteratewithvariationthecentralthemeofthepaper:theconclusionshouldpulltheentirepapertogetherwithoutunnecessaryre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