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2:33:53

卫星电视

卫星电视范文篇1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卫星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卫星设施整治工作。局长亲自领导,分管领导具体督办,部门主任带领执法人员狠抓落实,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工作,搞好总结讲评,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今年五月还专门下发了()5号文件《关于加强本市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使用管理的通知》,对任务目标、安装使用程序、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卫星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进一步抓好卫星设施整治工作,我局执法部门(社会事业综合办)与网络公司(乡镇业务部门)多次进行沟通协调,形成统一认识,即:我们执法部门做到集中行动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常抓不懈,且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的行政执法,既要为网络建设保驾护航,又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网络公司则要求乡镇维护站人员加大工作力度,保证网络传输质量,端正服务态度,多推优惠政策,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二为一一起抓,来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有了这一协调机制,即推动了卫星设施的整治工作,也确保了卫星电视传播秩序规范而有序地发展。

三、广泛宣传,使卫星设施整治工作深入人心

我局在往年宣传的基础上,今年又专门印制了15000份宣传单下发到用户,并通过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宣传擅自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的危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从维护国家政治、文化、信息安全的高度,自觉抵制非法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行为,努力营造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我局平时很注重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经常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州局下发的“广播电视行政执法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并在今年8月份又选派2人参加了法制办在市委党校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局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到了依法行政,严厉执法,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卫星电视违规地面接收设施的拆除工作,受到了好评。

五、加大力度,灵活处置,坚决严厉打击卫星电视的违规行为

我局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先网内后网外的工作思路,先后对全市范围内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违规行为进行清理拆除整治。在清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清理工作,并采取自行拆除,拆除收回和强制性拆除等三种方式由当事人选择。自行拆除:以教育为目的,请当事人自己拆除,不优惠,不处罚;拆除后收回相关设备:以教育为目的,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入网安装费可减免100元),卫星设施由执法人员收回;强制性拆除:以教育为目的,若当事人拒不执行,又确实存在违规行为,我们执法人员就实行强制性拆除。并给予没收等处罚。通过多种方式并进,目前以上各区网络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违规行为基本清理完毕。网络外,我们采取完善手续的办法,对那些符合条件的违规用户,通过教育后,给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于那些拒不办理合法手续,又违规事实清楚的用户,我们执法人员采取强制性拆除并给予没收等处罚。今年7月份以来,我局共出动车辆15辆,出动执法人员46人,拆除收回161套,动员群众自行拆除342套,办理接收许可证27份。今年10月14日,在我局局长亲自主持下召开了干部协调会议,解决了该两村85户私自安装和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违规行为,在自行拆除的同时优惠每户150元的入网安装费用。通过一系列的灵活处置和整治行动,不但净化了网络建设的环境,入网户数明显得到了增加,而且也规范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安装和使用的管理。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尊重。

六、存在的问题

(一)非法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一直未得到根本治理,地下销售十分猖獗,给广电行政部门依法查处,带来巨大困难和压力。

(二)卫星电视管理工作成本较高,经费和人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有线电络部门在提高服务质量严禁传送港澳台几境外非法频道,规范服务行为,因地制宜地完善政策方面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卫星电视范文篇2

如何在全国性的卫星电视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力(MARKETPOWER)”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萨缪尔森说:“一个或一组企业对某一行业价格和生产决定的控制程度。[1]”市场力存在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之中。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不存在市场力,在绝对垄断的市场中没必要讨论市场力,只有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市场力才发挥作用,而所谓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中有很多竞争者,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市场由少数几个竞争者所控制。

一、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已有中央、省和副省级、专业频道和境外有限落地4种类别,90余个卫星电视频道,计有中央电视台14个频道和11个省级卫视的单频道覆盖人数超过了4亿,也就是说,如果以覆盖总收视人口的三分之一为标准,在中国卫星电视市场上的竞争者已经达到25个。如果从覆盖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有很多竞争者的垄断竞争阶段。但从收视份额来看,情况则有所不同:

表一2005年8月中国11个城市的卫视市场份额

(18:30―24:00)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由卫星电视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只占全国总收视的三分之一强,而且明显地向少数几个频道集中。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进行市场集中率分析。市场绝对集中率又称CRn指数,它通常用来测量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则垄断程度越高[2]。它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一个特定市场,一般测量4家企业集中率或8家企业的集中率,也就是说,n的取值通常为4或8。根据上表左侧的数据求解:

a)4家企业集中率

CR4=收视份额前四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4=0.156363637/0.432727276

CR4=0.361345≈36%

b)8家企业集中率

CR8=收视份额前八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8=0.249090909/0.432727276;

CR8=0.57563≈58%

(“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系指由卫星电视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在全国收视总量中的份额)

也就是说,市场份额大的前4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4成份额,市场份额大的前8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6成份额,前者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更接近垄断竞争状态,而后者则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更接近寡头垄断状态。有研究表明,一名观众能够有效收看的频道数在8个左右,实际上,我国电视观众还能收看本省和本市地面电视频道,因此,这里取四家,也就是CR4更为合理。

由于不少省级卫视是省级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上星,它们原本就在本地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北京卫视在北京市的市场份额达到12%,但它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因此,再计算上表右侧剔除了各家卫星电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数据:CR4=0.395403≈40%;CR8=0.629889≈63%(计算方式同上)

可以看出,在剔除了各家省级卫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后,市场的集中度显著上升。当然,这种计算方式也有缺憾:它对没有“本地市场”的中央电视台诸频道并不产生任何影响,只是减少了各省级卫视的市场份额)。

折中考虑,通过市场集中度计算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的中间状态。

二、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力分析

尽管没有一个能在实际操作中精确度量市场力的公式,但是,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描述市场力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市场力的如何存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其内在逻辑。譬如需求弹性,它的表达式为:

抛开繁琐的定义和公式,其实需求弹性表达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来说不可替代的程度,就电视频道而言,它的节目对观众而言越不可替代、就所有的电视节目的水平而言越更值得看、与看其他电视节目和其他阅读、休闲方式的比较而言更有意思,它的市场力就越大。人们认为电视是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完成经营活动的:观众付出观看广告的时间,购回欣赏节目的时间,电视台将观众观看广告的时间再出卖给广告商,换回金钱。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公式可以地写成:E=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广告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10年来广告主对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的狂热争夺,生动地说明了CCTV-1的市场力大小:

表二十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

安·道尔就表示:“受众是众多媒体公司的主要货币”[4]。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最后还是应该写为:

E=观众收看节目变化的百分比/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所描述的,是观众愿意花多少时间接受广告以欣赏节目,或者说,观众愿意支付多少观看广告的时间以购买欣赏节目的时间。湖南卫视2005年夏季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全国掀起的热潮,为媒体市场力分析提供了另外一个生动的例证。

这个唱歌选秀节目几乎成了一场全民的狂欢。8月份的11城市收视份额调查表明,湖南卫视的收视份额已经达到3.55%,超过专门播放电视剧的CCTV-8(3.36%)和同样专攻综艺的CCTV-3(3.27%),跃居第二,仅次于CCTV-1(5.45%),超级女声总决赛的随片广告报价高达每15秒11.25万元,超过了CCTV-1黄金时段电视剧最贵的每15秒11万元的广告报价。9月份,湖南卫视播出韩国电视剧《大长今》,虽然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规定被安排在晚上10点的非黄金档,而且广告超量受到观众的广泛抱怨。9月5日的《新闻晨报》就报道了一位上海观众的抱怨:“从晚上10:00开始播,首先要进行一轮赞助商的广告,之后才正式开播。在10:30左右就会再插播广告,广告有将近10多个,要播3.5分钟,之后再播出剧集。到近10:50第一集快播完的时候就又会有广告,等广告结束后就只有片尾曲了。花1个小时看1集,光广告就要看20分钟,实在是太累人了。[5]”但截止于9月17日的统计,其在全国11个样本城市的平均收视率达到4.3%,市场份额达到15%。媒体研究人员感到:“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还有同行表示:“除去自办节目不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6]。

图一湖南卫视全国市场份额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广播影视》、《每日经济新闻》、NielsenMediaResearch收视调查数据整理

“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说明观众愿意为节目等得更晚,付出更贵的时间成本;广告超量说明观众在支付更多的广告时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说明就频道而言,其他卫视对于湖南卫视的可替代性较弱,也就是说,湖南卫视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力水平。湖南卫视能开出和CCTV-1差不多的广告报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以说,从中国卫星电视市场来说,CCTV-1具有不容置疑的市场力,因此虽然广告竞标价格居高不下,大多数标王的最终结果也并不如愿,但还是保持强卖方市场的态势不变。而湖南卫视等少数省级卫视市场力经过多年蓄势,目前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三、影响卫星电视市场力的因素

由于竞争者的进入和替代,会削弱目前的市场力,所以只有存在比较强的进入壁垒时,市场中的企业才能拥有较高水平的市场力。进入壁垒有很多形式,如规模经济、要素壁垒、品牌效应、消费者锁定、网络外延、政府设置的壁垒等[7]。

1、规模经济。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而电视市场的边际成本总是比平均成本低,因此,落地覆盖成为卫星电视竞争的关键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具有其他卫视不可比拟的优势。各地卫视虽然没有中央台的政策资源,主要靠自身努力来进行推广,通过交换、补偿、协议定价、广告分成等方式进入有线电视网络,但从今年初的全国30个中心城市卫星电视入户率调查情况来看,省级卫视的覆盖率已经和中央电视台相差不大:

表三各卫星频道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的入户率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网台分离”导致的电视台和有线网络之间利益分离,以及“上星运动”导致的频段资源稀缺,有线落地的情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观察上表可以发现,CCTV-9、CCTV-12和CCTV少儿频道的入户率已经低于大部分省级卫视频道。而对于地方卫视来说,落地的挑战来得更直接。据估算,如今一个卫星电视频道要完成全国市场覆盖,起码需要支付6000万元以上的落地费用,如果再算上上星传输的数百万元费用和数千万元的节目制作费用,一个卫星电视频道的年收入如果在一亿元以下,它为扩大覆盖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就会大于因此而增加的边际收入,形成规模不经济,从而不得不从全国覆盖的市场中退出。

可以预计,包括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在内,全国卫星电视的覆盖率将在近年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CCTV-1将因其特殊地位和政策优势将保持第一的位置不变,CCTV-2、CCTV-6、CCTV-3、CCTV-5、CCTV-8、CCTV新闻将与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也许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处于劣势——因为中央电视台不可能,也不能够为自己任何一个频道开付费落地的先例——因此,即使是CCTV字号的弱势频道,也可能将和其他没有能积聚起市场力的省级卫视一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进入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

2、要素壁垒。要素壁垒是指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它也是影响市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就是电视频道的原材料。在中国电视市场,大众最喜欢收看的节目一般有四类:新闻、电视剧、体育、综艺(见图二)。在卫星电视领域,通过采购方式来对要素的垄断,主要体现为新闻、电视剧和体育赛事这三种“原材料”,其原因在于:这三种节目的社会化供给程度最高。电视剧自不待言,如果承认新闻和体育赛事不是由电视台生产出来,而是原本就在那里的,新闻和体育赛事节目的价值本质上也是由新闻和比赛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阐释、解说和制作技巧来决定的话,新闻和体育赛事的采访转播,也就和电视剧的采购分销没有什么差别。而综艺节目,倒更多地是在电视播出过程中完成生产和销售的,因此,如果说要在综艺节目领域形成垄断,则要靠创新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经营能力等“原材料”了。

图二全国79城市节目收视份额2004年1-9月资料来源:央视-索福瑞公司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硬资源”的绝对优势不容置疑。地方卫视则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原材料”。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征集全国各地的逸闻趣事,江苏卫视则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努力寻求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台的视野之外的新闻资源。唯一有实力进行正面竞争的,只有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东方卫视。它通过与新华社、武警电视宣传中心的合作,尽力争取新闻“硬资源”;同时,通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和组合,也就是东方卫视成立之初提出的“怎么说”[8],来增加说明、分析和评论等“软资源”。不过,由于宣传纪律上对跨行政区域舆论监督的管理,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卫视即使在“怎么说”上,其实是很难对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构成有效竞争的。当然,新闻节目还有另外一种潜在的“原材料”——议题设置,但议题设置首先要受到“主旋律”的约束,其次这也更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撑。

2003年9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东方卫视为播出平台,用1.5亿元的对外报价买断了2004年开赛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三个赛季的全国性电视播出版权。这是体育赛事“原材料”第一次落入中央电视台之外的地方电视台手中[9]。但由于两个原因,地方卫视很难有更大的进展:首先,2000年1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工作的通知》,将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统一采购权、定价权、分配权、标准制定权都明确给了中央电视台;其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还将进一步为中央电视台加强在体育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提供契机。

这样看来,除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之外的其他卫星电视能够争夺的垄断资源,只剩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因此,全国卫视自觉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地走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就毫不奇怪了。但是,电视剧已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首先从供片方来说,已经完全市场化、社会化,既可以以单集6、70万元的价格卖给中央电视台,也可以先走全国城市台首轮发行,再卖给省级台和卫视频道;其次,从播出方来说,作为最大众化的节目类型,没有任何电视台会对此掉以轻心,放弃竞争;最后,从购买方——观众来说,口味多变,地域差异大,而且是在数十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剧超级市场中寻找合乎自己口味的商品,不可能坐等一家“送货上门”。可以说,尽管谁也离不开电视剧的主要支撑,但通过对电视剧资源的垄断来形成在全国电视市场中的市场力,难度和风险系数极高。

最后是综艺节目。这是一个定义含混,外延极大的筐,如今已经不仅是《春节联欢晚会》、《正大综艺》这种综合了唱歌、小品、相声、杂技表演门类的文艺演出,还要包括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真情》、《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今天谁会赢》、《花开中国》、《创智赢家》;CCTV-2的《幸运52》、《开心辞典》、《非常6+1》、《梦想中国》;广西卫视的《寻找金花》;河南卫视的《百姓擂台》;江苏卫视的《情感地带》;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相约花戏楼》;湖北卫视的《超级星秀场》;江西卫视的《生活新发现》等具有娱乐、休闲、流行、竞技、生活等各种元素在内的,形式多样的,以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为主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可见,这一产品满足的是人们娱乐休闲需求,它与另外三种“原材料”的区别在于:它是生产出来的(因此不是新闻资讯和体育赛事),它是由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因此不是电视剧)。因为它主要是靠生产出来的,所以任何电视机构都不具备先天的垄断优势,因为它是需要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国家电视台可能反而缺少优势,诚如李咏所言:“央视是国家大台,这一定位决定其必需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审美走向,也决定了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必须是大气的、有品位的、时代感强的、民族性强的、符合中国受众收视习惯的”[10],换言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在迎合观众的休闲需求上,难免有腾挪不开的地方。这也就是“梦想中国”不敌“超级女声”的原因所在。由于综艺节目较少行政许可和外部资源的垄断特征,最可能成为中国卫星电视市场要素争夺的热点。

3、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在电视市场中尤其明显:电视频道向观众提供的是了解新信息、领略新知识和享受新娱乐的体验,但是观众无法提前知道他们是不是喜欢这种新体验以及这种新体验对他们有多少价值,观众只有“消费”了电视节目之后,才知道是否需要和值得,对电视频道的另外一方消费者——广告主来说,情况更是这样,他们只能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数据来进行消费,从而降低付出不可测机会成本的风险。随着上星运动所带来的全国电视市场频道过剩,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也正由节目的购买、制作、播放的竞争阶段,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从2003年开始,各家省级卫视就开始了一股更改频道标识和推广频道定位的热潮,至今未曾降温。但许多看似清楚的频道定位,其实既缺乏市场特点,更缺乏节目内容的支撑,真正能做到特色明显、内容相当的频道,也就是上海东方卫视、重庆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广东卫视、旅游卫视、湖南卫视、江西卫视等十来家。而且光就品牌而言,任何一家单打独斗的地方卫视频道,都难以形成与多频道、集团化运作的CCTV相抗衡的影响力。倒是重庆卫视等推出的方言节目,因为其地域和文化的壁垒,倒是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独特的品牌识别和品牌影响。

4、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消费者锁定使得原有的消费者继续保持消费,而网络外延使得新的消费者不断加入进来。在电视市场中,消费者锁定可以理解为:观众切换到其他频道可能要付出较高的转换成本,譬如无法进入剧情,重新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外延则可以理解为:当一档节目的观看人数增长到一定的数量时,它的提供公共话题,建立共享空间,增进人际关系的传播学价值就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日益增强,这就使得其他还没有观看这个节目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形成一个“滚雪球”效应。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视剧越播越长,而且电视剧的拍摄期间会冒出那么多真真假假的“黑幕”、“绯闻”——因为拉长消费期,可以逐步增加期待,形成话题,增加消费转换的成本,形成消费者锁定,同时产生滚雪球效应,形成网络外延。不过,与通过购买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包和直播卫星解码卡的中长期消费决策不同,由于遥控器的存在,目前我国电视市场的消费者是极为活跃和易变的,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所形成的市场力,虽然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但却是需要靠不断创新来营造和维护的。

四、如何看待卫星电视的市场力

可以预见,随着规模经济、要素争夺、品牌,以及政策影响的作用,2006年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少数卫视频道市场力日益增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两极分化的趋势将日益显现。如何应对在市场作用下,可能而且是实际上已经初现端倪的卫视频道资源运作与整合,将不仅是各级卫视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将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从世界媒体产业的发展来看,媒体市场从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的趋势明显。虽然传统的观点总是认为竞争越多越好,但也有人发现,“当一家企业支配一个市场时,它的行为就像垄断企业一样:它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其产量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但是,如果它希望保持其地位,主导企业就必须将一部分利润重新投资到新产品的研究和成本更低的新工艺的开发上。依据熊彼特的观点,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垄断一方面的缺点——产量的降低——完全可以被垄断利润所资助的研究开发的优点所抵销。”因此,经济学家张五常表示:“要反对的并不是‘垄断’本身,因为它是普遍存在的,合理的经济现象。‘垄断’的成因有多种,包括天赋(如演员)、产品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交易场所分散、人为准入障碍等等。在众多的成因中,我们只反对一种成因,那就是‘人为准入障碍’,换言之,我们只反对通过行政手段设置的行业壁垒。[11]”

由于媒体经济的独特性尤其是媒体产品的公共商品特性,广播电视的公共福利效用并不能完全在市场竞争中达到最大化,而且“市场也不能实现效率意外的其他对社会有利的目标,如维护民主和社会凝聚力。”我国应将研究将现有的事业、企业不分的电视体制分为公共频道和商业频道,分类管理。具体说来,可实行频道特许经营的权证化:公共频道采用招标方式,提供财政资助,商业频道采用拍卖方式,缴纳权证费用,以拍卖所得作为财政资助,从而取得一种制度上的平衡,以保证产业发展和公共目标的协调。

注释:

[1](美)萨缪尔森.《萨缪尔森辞典》.陈迅、白远良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180.

[2]陈蕾、李本乾.《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新闻大学》.2005年秋.

[3](美)S.Charles.Maurice,ChristopherR.Thomas.《管理经济学》.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65.

[4](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5]邱俪华.观众抱怨<《大长今>广告太长湖南卫视:我们的广告比平时少一半》.《新闻晨报》2005年9月5日.

[6]王永连.《份额竞争时代来临》.《中国广播影视》2005年6月下半月.

[7]《管理经济学》.(美)S.Charles.Maurice,ChristopherR.Thomas著.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69-372.

[8]王惠蓉.《上海东方卫视:“怎么说”媒介品牌战略批评》.《中国广告》2004年6月.

[9]李兆丰.《资源整合与品牌构建——SMG“中超”战略与集团化管理的创建》.《新闻记者》2005年4月.

卫星电视范文篇3

随着“中星9号”的成功发射,直播卫星(DirectBroadcastingSatellites,DBS)再次在国内引发热议。几年前人们还在认识直播星的覆盖、成本、容量优势,讨论其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上的意义,如今发展直播卫星是我国广电业发展的必然逐渐成为共识。美国DirecTV、英国BskyB等的大踏步发展,更是或多或少让我们对当初没能抓住时机尽早发展直播卫星感到些许遗憾。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迹坚求通,钩深取极”的表述,意即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紧紧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求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探求万事万物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那么我国的直播卫星在未来发展中“迹坚”之处何在,又如何“求通”呢?

一、确定盈利模式

“中星9号”的升空恰逢我国广电、电信领域的数字化浪潮,在有线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IPTV等的重重包围下,为直播卫星的社会角色和业务范围作出定位,是使其能够“盈利”——既收获应有的社会效益,也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

国外直播卫星电视大多为付费的商业频道,我国则不同,目前被定位为公益性服务平台。卫星采购、发射及维护成本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一期48套标清数字节目、48套立体声数字广播和数据广播业务全部免收上星费,购置了终端接收设备的用户可免费接收。换句话说,作为完全出资人,国家对直播星一期建设的要求很明确,即扩大农村地区覆盖,解决全国已通电但广播电视不通达的20户以上自然村收听、收看的问题。

国家“十五”规划要求解决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电覆盖,“十一五”规划则把这一要求提高到20户以上自然村。多年来,政府依靠地面推进“村村通”,这一做法初期取得了一定得效果,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最后5%左右的人口覆盖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利用直播星传输节目是提高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改进信号传输质量、避免与境外节目共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政府首先把直播卫星定位为公益平台,计划调拨13亿专项资金支持直播星“村村通”的原因。

但细思量,这一定位还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首先,实现偏远地区人口覆盖意义固然重大,但放弃城市人口显然没能使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巨大的经济投入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二,“中星9号”一期运营只使用了22个转发器中的4个,剩下的18个转发器长期闲置,不仅将面临资金压力,也让人对没能充分利用直播星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感到惋惜;第三,仅完成政府要求的“规定动作”并没能充分发挥直播星在大容量、交互、移动等方面的性能,而缺乏真正的直播星业务的广播电视业是不完整的;第四,从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角度看,发展直播星及相关产业潜力巨大,如按全国20户以上的71.6万个自然村,每个村以20户、每台接收设备以300元计算,仅“村村通”带来的终端硬件销售额就近43亿元,此外还有卫星制造、发射、维护,节目生产、销售,直播星增值服务等等产业链上巨大的“作为”空间。因此,直播卫星电视显然不能只是作为有线电视覆盖上的补充、解决偏远地区的“村村通”,也应该进入城市,参与数字电视市场的竞争;不能只是作为公益性的平台,而应定位于“公益平台+商业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皆有所获,从而摆脱依靠“输血”的状态,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直播卫星的管理、运营通常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两部分。空间段相对简单,主要负责卫星发射及运行测控;地面段负责的内容比较庞杂,包括接收终端、节目内容、用户体系、各类服务等等。空间段和地面段的运营关系构成了直播卫星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合一运营,即卫星的正常运营、用户管理、售后服务各环节都是运营商独立运作,以美国为代表;分段运营,以欧洲为代表,欧洲各国有关卫星的法规不甚相同,因此一般都是各国卫星公司租用国际卫星组织的转发器,然后自行运营地面段。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直播卫星的空间段和地面段将分开运营。根据国家规划,空间段实施公司体制的市场化运营,2007年12月成立的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是直播星空间段运营的惟一主体(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占50%股份);地面段则由广电系统负责。借鉴推行付费电视的经验,有关部门必须尽快明确地面段的运营主体和开办条件,并在开办主体、合作主体方面有所突破,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地面段运营竞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直播卫星电视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从“公益平台+商业运营”的定位出发,地面段也可以分为公益运营和商业运营两类。

目前公益部分采用“专营、专控”的方式运行,还没有涉及内容生产。问题在于,直播卫星电视应该不会永远只是地面频道和节目的上星,有朝一日直播卫星开办新的公益性频道靠什么运行?政府投入?还是广告?法国总统萨科齐今年初提出一项针对广播电视领域的动议,意欲打造可与BBC国际频道和CNN比肩的法语新闻频道。为了提升公共频道品质,禁止其播放广告,由此造成的每年6亿美元广告收入的流失,将通过对法国私营电视台广告收入、手机通信费或互联网接入服务费收税来弥补。公共电视台员工担心广告取消后收入将难以跟上,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为此,萨科齐已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研究法国公共广播电视取消广告后的资金来源问题。法国公共电视面临的问题中国也迟早要面临。公共广播电视中广告的口子一开,公众利益便难免受到商业的侵蚀,那么拒绝广告如又何生存?我国直播星作为公益平台如何运营的确需要认真研究。

商业运营部分则应按市场规律、行业提点和观众需求出发,实现通过“订制费+增值服务费”发展自身、服务公众。在节目销售方面,卫星直播电视要比有线电视更灵活。前者既可以将若干频道组合在一起打包(Package)付费、也可以选择频道个别签约(Premium)或者按次付费(PPV),价格亦可以依据频道和节目的质量分级;而后者则是捆绑销售,每年必须缴纳固定的收视费,为自己不喜欢的节目掏钱容易导致用户流失。

实现直播卫星电视商营部分“订制费+增值服务费”的盈利模式,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其对整个电视产业盈利模式的影响。电视的传输模式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种,不同的传输模式有不同的盈利模式:无线主要靠广告,有线主要靠收视费,直播星主要靠订制费。我国已有的无线和有线电视基本上属于免费收看(有线电视的收视费只是一种象征性收费),近30年来,媒体依赖垄断性资源在相对封闭的经营环境中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行。这种单一结构的盈利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广告市场总量有限,一旦广告市场告别高速发展或有更多的竞争者进入,电视媒体的收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滑坡;二是媒体经营开拓的重点一旦集中于广告,难免会忽略对内容的挖掘和新技术的探求,我国电视业节目市场迟迟培育不起来和数字技术推进的不尽如人意,不能不说与单一的赢利模式没有关系。国际上成熟的直播卫星产业多数由用户付费支撑,大容量、多样化的内容和互动性的服务使付费电视的现实产出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电视广告。面对不进则退,甚至是进得慢则退的国际媒体竞争态势,中国广电业迫切需要增强自身实力迎接挑战,而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是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已经习惯于免费或低收费的无线和有线电视来说,改变既有的盈利模式绝非易事,而直播卫星电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如果能在最初定位时恰当地把握好盈利模式,将有可能带来整个产业链条的深刻变革,促成电视业结构更为合理的“广告收入+收视/订制费+增值服务收入”多元盈利模式。

二、处理竞合关系

直播卫星电视必然带来收视市场的重新分割,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有线电视受到的冲击最大。的确,直播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存在不可回避的竞争关系,两者的市场交集明显。长期以来,以一地一网模式发展的有线电视一直没有竞争对手,虽然国家目前把直播星作为有线的延伸和补充,但有线已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按照目前的态势看,广电部门有意借直播星的技术准备和运营磨合,为有线再保留一段发展时间。如果说这是因为有线电视正处于数字化的关键阶段,还可以理解,但若意欲长期通过行政指令规定二者的竞争空间和业务领域,最终会错失产业发展的契机。毕竟,竞争并不仅仅来自广电业内部。

当前,全球有三个较为普及的信息入户终端:电视机、计算机和手机。广电、电信、互联网等行业拓展业务、掌握终端、争夺用户、占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电信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正在由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为了能在未来的“三网融合”中取得优势地位,电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利用“村村通”工程的契机,积极推进和完善农村地区的光纤网络建设,开展IPTV实验等等。一旦政策放开,若广电地面网络和卫星只能传输广播电视基本业务,不具有综合数据业务能力,电信网络便能够以“装电信宽带,能打电话、上网、看电视,还能享受综合服务”的优势,将广电用户转化为自己的用户。互联网企业则跃跃欲试,不仅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的终端,还力图凭借自身内容丰富、数字化程度高的优势把电视机、手机作为自己的终端。

然而,这些依旧不是竞争态势的全部。

英国的经历颇值得借鉴。长期以来,公营的BBC与商营的ITV(英国独立电视台)竞争激烈,并逐渐形成了BBC1台对ITV、BBC2台对第4频道的双头垄断体系。随着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1990年天空卫视与BSB合并为BSkyB,默多克成为BSkyB的最大股东,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花较少的钱收看公共电视台节目的习惯,愿意花订制费收看BSkyB的节目。BBC和ITV终于意识到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对方,而是那些想尽办法去赢得观众的国际商业媒体,而此时BSkyB已经从他们手中抢走了大量的用户。

英国的经历提醒我们,切不可缺乏战略眼光,人为地压缩自身的发展空间,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使整个行业陷入内耗局面。有线网络整合就是一个教训,尽管已经进行了多年且耗资巨大,但目前仍是一张没有互连互通的散网,毫无整体优势;“三网融合”也值得反思,不少国家在天上也初步实现了三网合一,而我们还在因为不同部门的利益难以调和而裹足不前。我国广电业应该一开始就将事业的发展置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加以考量,既要积极竞争,也应善于合作,要在竞争与合作中增强行业的总体实力。有关部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试图将卫星与地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走联合发展战略。但这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技术上如何将机顶盒做成“地面+卫星”双模产品,或者通过电视一体机实现双模接收?直播星与有线的成本相差甚大,利益如何分配?两者联合,会不会因缺乏竞争丧失活力并伤害公众利益?等等。

直播卫星的发展还需要许多“合作”。节目制作及提供商、节目集成及播出机构之间需要合作,设备与软件的制造商以及网络建造和运营商之间需要合作,广电、电信、互联网也需要合作……,这样才能使产业链条顺畅,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三、实现政策法规匹配

直播卫星电视发展十余年来,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数十个国家都开展了DTH(Direct-to-Home)业务。各国政府也都适时修改相关法规或出台政策,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我国,有线电视在政策法规上得到了很多支持:《广播电视有线数字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更多体现出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三部委(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为鼓励有线数字化的积极性,在税收、财政上给予了一定的照顾……而直播卫星电视的发展却首先面临着是否合法的问题。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129号令)及其《实施细则》,明确指出:未经许可从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均属违法行为,利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传送电视节目,必须取得接收许可证;禁止利用各种传输载体向居民住宅传送境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卫星电视广播节目。从该规定出台的背景看,其监管的核心重点主要在“境外频道”,因为当时我国没有上星节目,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到的都是境外节目。但“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客观上限制了直播星的发展,致使十几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几近于零。因此,有关部门已着手进行129号令的修订,这是直播星正常运营的基本前提。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此次修订有必要为直播星的商业运营预留下发展空间,否则政策滞后将使已经落后一大截的我国直播星事业越落越远。

商业运营部分首先面临着凭借什么吸引用户掏“订制费”的问题。对于包括直播星在内的整个数字电视产业来说,内容是盈利之本。直播卫星电视对节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很高,没有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内容,付费收视就无法实现。这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有关部门靠付费电视推动有线数字化的设想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说白了就是用户对现有的付费频道的内容不买账,这才有了“青岛模式”、“佛山模式”带有政府色彩的整体置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美等国家直播卫星电视恰恰就是依靠的内容赢得一席之地的。比如BSkyB将市场细分,对200多个频道实施专业化定位,其中,定位于原创节目和剧集的天空1频道、侧重关注重大国际时事的天空新闻的、长于提供赛事直播的天空体育以及天空电影类频道最受用户欢迎。BSkyB丰富而细分的内容获得了回报,上一财年(截至2007年6月)订户接近860万户,成长率约5%,本财年(2007/2008)仅第一季度公司总收入就达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可见,必须大力解决广电业内容市场发育不良,内容生产和发行机制残缺不全,内容管制手段相对僵化,内容经营在经营活动中所占比重不足等问题,否则直播星靠订制费运营的设想就无法实现。其实,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特别是2004年的《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允许外资媒体公司入股中国的广电节目制作经营企业,开展节目制作发行业务。但是几年过去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分析原因,与节目平台、传输平台开放程度不配套相关。可见,单纯鼓励内容生产、交易还不够,政策出台还要讲究配套。另外,在制度供给上还应改变以往“鼓励”、“提倡”等偏“虚”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的规定加大可执行性。比如英国政府早在1987年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国内两大广电垄断媒体组织BBC和ITV播出的节目中必须有25%来自独立制作公司。几十年来该节目配额政策有效地保证了电视节目在形态、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多样化,并有助于BBC和ITV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值得我们在为直播星发展供给制度时借鉴。总之,要尽快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在保证公益平台不受侵害的基础上,打破媒介资源垄断,改变我国电视业传统的“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和“自产自销”的播出方式,推动社会力量介入直播星的节目制作,打造公开、公平和畅通方便的市场环境,完善节目市场和流通渠道。

直播卫星产业的另一个盈利点是增值服务。在这方面,特别需要通过政策、法规推动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因为新技术及其应用直接影响着增值服务的种类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积极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其转换成巨大的现实效益。2007年美国两大直播星公司DirecTV和EchoStar就通过开展高清电视业务赢得了订户数的迅速增长。目前美国直播星用户已占到电视家庭的1/3,在与有线电视的竞争中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就我国直播星的发展策略来说,用好节目推动其发展这一国际上普遍的发展思路不一定最快见效,因为在中国,相对稀缺的高质量原创内容集中在开路频道中,因此通过为用户提供包括节目预约、节目背景信息、逛商店、银行、交友、游戏、公共信息、远程教育和电子邮件等增值服务寻找盈利空间未尝不可作为一个发展思路。这就需要用政策推动宽带、移动性、交互、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公务员之家

卫星电视范文篇4

目前,由国家广电总局负责开展的面向卫星数字电视覆盖工作处于“村村通”向“户户通”工程过渡的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卫星来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因此也需要有更多懂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安装和维护技术的工作人员。我校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截至目前已有九届毕业生。教学中按照学院“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培养目标为指导,遵循“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多年来,为行业一线培养了近500名一线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人才,毕业生均已为所在单位技术骨干。为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培养优秀的实用人才,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指导下,该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卫星电视接收技术》借鉴经验,引入能力本位观念、引入工作过程开发手段,完成了课程改革与实践。

2教学改革思路与办法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需求的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对行业和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培养具有卫星电视系统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卫星电视接收技术和维护技能,懂得行业技术操作规范,具有行业基本职业素质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课程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施:

2.1依据岗位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从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技术人员岗位需求入手,对典型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及素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对课程进行了整理和优化,将课程教学分为四个教学模块(见图1),与典型工作岗位一一对应,加强了课程的针对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2.2引入工程操作流程,用任务驱动教学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不再只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基于这个思路,我们为四个教学模块设计了相应的四个具体教学任务,并制订了基于工程项目完成过程的“任务下达———任务解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教学过程。四个教学步骤依次是: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对各工作小组下达任务书;小组通过协作对该任务进行分析、准备,按照SJ/T11387-2008《直播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系统及设备通用规范》制定任务方案书和计划书;小组按照制订的方案和计划,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的实施,并提交实施报告;最后是由教师、学生及行业专家组成评价团体,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上教学改革措施中集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同时,用现行的行业操作规范来指导整个学习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亦工作,工作亦学习,形成典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之一,该课程在教学课程中,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素质的培养,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模块二“Ku波段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安装与调试”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村村通”工程有较深的把握和全方位的了解,引入了焦点访谈栏目中针对“村村通”工程的专题;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互,通过教师博客、开发网络课程等手段建立交互学习平台。教学方法不只是从教师施教的角度进行,而是与学生学习的方法相对应。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用到了模仿学习的方法、抽象和概括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及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等,同时,教师施教的教学方法用到了示范教学法、概括教学法、求解教学法及反馈教学法等。

2.4坚持校企合作,完善考核体系坚持校企合作的教学思路不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要结合行业标准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基于校企融合的考核体系。该课程的考核体系总体设计分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每个模块中所展示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及社会协作四个方面。考核的形式分笔试和操作两部分。该考核体系有两大特色:一是在进行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时,考核的标准依据行业要求而制定,考核结果由行业专家、学院师生共同给出;二是中级考核的操作部分以技能竞赛方式组织实施。

卫星电视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接收调试

在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数字卫星电视慢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虽然它出现的时间并不久,但相对于传统的电视信号发送来说,它的传播稳定性更强,范围更广,效果更好,具备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对于数字卫星电视技术来说,接收调试工作和维护保养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对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应注意问题进行详细表述。

1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方法

1.1常规接收法

说到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方法,就不得不提到“峭壁效应”,它是在电视信号接收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数字电视的传输过程是以数码信息来实现的,即便接收的场强逐渐减弱,电视接收到的图像和音质都能保证极高的质量,但当达到某一场强限度,就会什么都接收不到。这便是“峭壁效应”。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来说,画质会随着接收场强的减弱而逐渐降低,这就充分地体现出了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区别所在。因此,在电视上接收数字卫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极化角的调整。在调整时,需要根据参考的方位角方向及大小来进行调整,信号的强弱方位角的大小呈正相关性。

1.2参照接收法

就目前的接收数字卫星信号方式来说,参照接收法是最为普及的方法。参照接收法的原理在于需要找到一颗相邻近的卫星来当做参考星,接收到参考星的信号。之后再参照参考星和目标卫星的角度差和仰角差来调整位置,达到和卫星相接的目的。在进行调节目标卫星的角度差和仰角差的过程中,需要以接收到卫星信号作为完成标准。在参照接收时,对于馈源极化角的调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2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接收调试与维护应注意的问题

2.1了解卫星信号的相关接收数据

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的,因此,要想准确接收卫星信号就必须先了解或牢记某一节目相关的接收数据。一般节目的接收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或订阅相关报纸的方式得到相应的节目卫星信号信息。但是,卫星信号信息是会发生波动或调整的,建议使用者需要经常关注卫星信号调整的信息,以免因信号改变而无法正常接收喜爱的电视节目。数字卫星接收卫星信号的主要参数有本振频率(MHz),下行频率(MHz),极化方式,符号率(KBaud)等相关的数据,这其中的各项参数尚缺一不可。因此,需要使用者牢记以上4种设置参数,如果卫星电视无法收到节目信息时应首先检查参数是否设置完整以及参数是否发生了变化[1]。

2.2适当调整高频头的极化角

由于卫星信号在传送到地球时极化方向会发生偏转,因此,要想准确接收卫星信号不仅要准确的设置接收机参数还需要适当调整高频头的极化角。首先要选择噪声温度低、本振相位噪声小、本振频率稳定度高、动态增益大的高频头,因为高频头的选择能够决定接收信号质量的好坏。其次,要确定接收波段C还是KU波段的卫星节目,从而更准确地确定接收参数。在调整高频头时,可以根据极化角计算公式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信号较强的节目进行逐渐的调整也可以。

2.3调整天线指向定位

由于卫星信号是从“天外”远距离的传送信号的,因此我们日常所见的接收天线外形像一口“锅”。这种造型是为了更好地接收卫星信号所设计的。其中,我们俗称的“小锅”即半径较小的天线主要是接收KU波段用的,“大锅”主要是接收C波段的节目信号所使用的。天线与电视等设备的连接线全部连接好后,事前要根据极化角度调整好源的波导口方向。首选将天线的放射面即“锅里面”朝向正南,然后松开仰角调节杆。此时,根据接收信号的经度将天线慢慢左右转动,每转动一次就要将就要上下调节一下调节杆,直至收到卫星信号。收到卫星信号后,要将调节杆固定好再进行微调。如果接收到信号较弱电视图像不清晰,可以再将天线进行水平移动,观察信号的强度变化,最后将天线调整到信号最强接收图像最清晰的位置即可。

2.4以模拟信号为指引,再接收数字信号

在接收信号时会出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编都存在的情况,此时先将接收机关掉,只让电视接收模拟信号这一种信号。当电视机上接收到模拟信号的强度最强、电视画面最好时再连接上卫星信号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

2.5调整参照法

在进行数字卫星信号接收和天线调整工作时,如果出现天线原本接收一颗卫星变为接收另一颗卫星信号的情况,可以将另一颗卫星的方位角和仰角来当做参照物,这样就能快速的寻找到其他的卫星。再或者就是选择一颗节目比较多一些的卫星,把卫星接收机设定为该卫星上的节目参数,在调整好极化角度,缓慢的转动天线去配合仰角的微调,一直到电视中出现节目之后再进行微调,这样就可以依照着这颗卫星的方位角和仰角快速的寻找到其他卫星。

2.6耐心调试

对于增加节目菜单中有信号指示条进行数字机调试来说,一部分设备的指示条具有非常快的反应速度。在寻找卫星的过程中,利用数字机信号品质和轻度指示条来进行搜索是极为便捷的方法。在调试的过程中,应当放平自身的情绪,缓慢平稳的进行调试工作。在信号品质达到了数字机的门限值之后,会迅速的呈现在指示条上。在这当中尤其要注意,所下载节目的质量,是由数字卫星信号的品质来决定的,如今的数字卫星信号轻度和信号品质强度的两个指示条需要将信号品质视为关键。

3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调试

在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天线安装以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调试工作,在调试之后才能进行正常的使用。对于接收天线的调试人员来说,需要熟知调试的步骤和方法,在调试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着细致,严谨,耐心,细心的态度精神,不能因急于完工而出现调试上的问题和错误。在接收天线在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将电源关闭。原因在于在连接电源的情况下接收天线的高频头和卫星接收设备容易发生损害,并且接电工作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危险的。在进行接收天线的调试工作时,应当尽量挑选天气好的时间来进行,不要在大雨,大风降雪或是雷暴天气下进行,这会对调试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进行调试时,要尽量选择便于观察的放映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显著的观察到接收天线调整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调试时,第一应当先要保证卫星接收机中所输入的参数是正确的,之后再按照先计算后调试,先粗调再细调,先搜索模拟信号再搜索数字信号的方式来进行。当调试工作完成后,需要将天线的各部位螺丝拧紧,这样才能保证天线的稳固情况[2]。

4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维护

通常来说,数字卫星接收天线应当安装在距离前端机房位置较远的高处位置或是开阔位置,周围不应当有遮蔽物,而且视野要广阔,最好能在远离人畜的位置进行安装。因为数字卫星需要轨道有着极高的精确度,因此当接收天线初次接收到电视信号之后,要将轨道卫星的位置,指向以及仰角进行记录,而且还要对接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进行记录,用它来当做以后的参照依据。在平时的使用过程当中,需要谨慎小心的对待天线及其各部分位置,避免其出现生锈,腐蚀或是变形的情况出现,要保证天线的固定部分的牢固情况,这样才能方便日后对天线进行更换。不仅如此,还要定期对天线进行除锈处理,并且在其固定部位涂抹润滑油。作为工作人员,还要定期对天线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天线是否出现错位情况,变形情况,螺丝松动情况。如果发现其抛物面上有树叶,沙土等杂物或是出现积雪,积水或结冰的情况都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这些因素都会直接造成信号品质的降低。因此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定期的清理,保持数字卫星接收设备的整洁[3]。因为接收天线形状和材质的特殊因素,使其很容易在雷雨天气中被闪电击中,因此,在数字卫星接收天线安装妥当之后,还需要架设避雷装置。每年的雷雨季到来之间,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维护和检查,检查避雷装置是否妥善的与地线网相接处,要保证和地线网之间的电阻值小于4Ω。同时,要使避雷装置的接线位置和天线的接线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避雷装置应当在较高的位置,但不能超过对天线的保护距离。针对前馈型的接收天线来说,其高频头长期处于暴露在抛物面交点处的位置,容易受到太阳光的直射,使其温度逐渐上升。这在夏天体现的最为明显。如果高频头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也就需要安装一个保护罩来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工作状态下,馈源和高频头还经常遭受到雨水的洗刷影响。所以说,要将馈源和高频头进行严密的防水处理,防止雨水和沙尘进入。对于高频头、接收机和防水头来说,这些都是易损型部件,所以要准备出一些备用部件,保证部件在损坏后能够及时的予以更换,减少因自身因素而造成的对传输信号的不利影响。同时接收天线的馈线同样容易出现问题,其内部容易发生受潮现象,进而产生霉变。接头的位置在某些环境因素下容易发生氧化,使接头接触不良。馈源口的内部在野外环境下容易出现被鸟类筑巢,蜘蛛结网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到馈线的性能[4]。除上述因素以外,还会出现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天线受到影响,例如在天线的支撑杆上晾衣服,放置物品。类似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天线支撑杆出现位置的偏移,从而对天线的性能指标产生影响,降低画质,让影像变得模糊不清。在进行天线的检修工作之前,首先需要保证维护设备的齐全,这些个人因素而造成维护效率降低的问题时有发生,延误故障修复的时间,使电视的信号中断时间变长。在将故障问题排除之后,要将所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记录,这样也方便工作人员对故障问题进行总结,充分地把握故障的发生规律,提升工作人员的维护技术能力,以防日后再出现类似的故障问题[5]。

5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数字卫星电视的应用时,影响信号传输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于对接收天线的调试和对接收天线设备的维护。作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安装接收天线之后进行调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电视接收信号的质量,并且在安装后期还要对接收天线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尽可能避免因为气候因素、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降低电视信号的传输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栓柱.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质量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20(11):234-235.

[2]耿国梁.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质量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9(02):221,226.

[3]陈曦.关于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监测方法的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6):248.

[4]刘星星.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质量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7):35.

卫星电视范文篇6

如何在全国性的卫星电视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力(marketpower)”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萨缪尔森说:“一个或一组企业对某一行业价格和生产决定的控制程度。[1]”市场力存在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之中。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不存在市场力,在绝对垄断的市场中没必要讨论市场力,只有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市场力才发挥作用,而所谓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中有很多竞争者,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市场由少数几个竞争者所控制。

一、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已有中央、省和副省级、专业频道和境外有限落地4种类别,90余个卫星电视频道,计有中央电视台14个频道和11个省级卫视的单频道覆盖人数超过了4亿,也就是说,如果以覆盖总收视人口的三分之一为标准,在中国卫星电视市场上的竞争者已经达到25个。如果从覆盖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有很多竞争者的垄断竞争阶段。但从收视份额来看,情况则有所不同:

表一2005年8月中国11个城市的卫视市场份额

(18:30―24:00)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由卫星电视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只占全国总收视的三分之一强,而且明显地向少数几个频道集中。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进行市场集中率分析。市场绝对集中率又称crn指数,它通常用来测量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则垄断程度越高[2]。它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一个特定市场,一般测量4家企业集中率或8家企业的集中率,也就是说,n的取值通常为4或8。根据上表左侧的数据求解:

a)4家企业集中率

cr4=收视份额前四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4=0.156363637/0.432727276

cr4=0.361345≈36%

b)8家企业集中率

cr8=收视份额前八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8=0.249090909/0.432727276;

cr8=0.57563≈58%

(“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系指由卫星电视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在全国收视总量中的份额)

也就是说,市场份额大的前4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4成份额,市场份额大的前8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6成份额,前者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更接近垄断竞争状态,而后者则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更接近寡头垄断状态。有研究表明,一名观众能够有效收看的频道数在8个左右,实际上,我国电视观众还能收看本省和本市地面电视频道,因此,这里取四家,也就是cr4更为合理。

由于不少省级卫视是省级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上星,它们原本就在本地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北京卫视在北京市的市场份额达到12%,但它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因此,再计算上表右侧剔除了各家卫星电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数据:cr4=0.395403≈40%;cr8=0.629889≈63%(计算方式同上)

可以看出,在剔除了各家省级卫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后,市场的集中度显著上升。当然,这种计算方式也有缺憾:它对没有“本地市场”的中央电视台诸频道并不产生任何影响,只是减少了各省级卫视的市场份额)。

折中考虑,通过市场集中度计算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的中间状态。

二、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力分析

尽管没有一个能在实际操作中精确度量市场力的公式,但是,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描述市场力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市场力的如何存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其内在逻辑。譬如需求弹性,它的表达式为:

抛开繁琐的定义和公式,其实需求弹性表达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来说不可替代的程度,就电视频道而言,它的节目对观众而言越不可替代、就所有的电视节目的水平而言越更值得看、与看其他电视节目和其他阅读、休闲方式的比较而言更有意思,它的市场力就越大。人们认为电视是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完成经营活动的:观众付出观看广告的时间,购回欣赏节目的时间,电视台将观众观看广告的时间再出卖给广告商,换回金钱。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公式可以地写成:e=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广告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10年来广告主对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的狂热争夺,生动地说明了cctv-1的市场力大小:

表二十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

安·道尔就表示:“受众是众多媒体公司的主要货币”[4]。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最后还是应该写为:

e=观众收看节目变化的百分比/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所描述的,是观众愿意花多少时间接受广告以欣赏节目,或者说,观众愿意支付多少观看广告的时间以购买欣赏节目的时间。湖南卫视2005年夏季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全国掀起的热潮,为媒体市场力分析提供了另外一个生动的例证。

这个唱歌选秀节目几乎成了一场全民的狂欢。8月份的11城市收视份额调查表明,湖南卫视的收视份额已经达到3.55%,超过专门播放电视剧的cctv-8(3.36%)和同样专攻综艺的cctv-3(3.27%),跃居第二,仅次于cctv-1(5.45%),超级女声总决赛的随片广告报价高达每15秒11.25万元,超过了cctv-1黄金时段电视剧最贵的每15秒11万元的广告报价。9月份,湖南卫视播出韩国电视剧《大长今》,虽然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规定被安排在晚上10点的非黄金档,而且广告超量受到观众的广泛抱怨。9月5日的《新闻晨报》就报道了一位上海观众的抱怨:“从晚上10:00开始播,首先要进行一轮赞助商的广告,之后才正式开播。在10:30左右就会再插播广告,广告有将近10多个,要播3.5分钟,之后再播出剧集。到近10:50第一集快播完的时候就又会有广告,等广告结束后就只有片尾曲了。花1个小时看1集,光广告就要看20分钟,实在是太累人了。[5]”但截止于9月17日的统计,其在全国11个样本城市的平均收视率达到4.3%,市场份额达到15%。媒体研究人员感到:“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还有同行表示:“除去自办节目不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6]。

图一湖南卫视全国市场份额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广播影视》、《每日经济新闻》、nielsenmediaresearch收视调查数据整理

“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说明观众愿意为节目等得更晚,付出更贵的时间成本;广告超量说明观众在支付更多的广告时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说明就频道而言,其他卫视对于湖南卫视的可替代性较弱,也就是说,湖南卫视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力水平。湖南卫视能开出和cctv-1差不多的广告报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以说,从中国卫星电视市场来说,cctv-1具有不容置疑的市场力,因此虽然广告竞标价格居高不下,大多数标王的最终结果也并不如愿,但还是保持强卖方市场的态势不变。而湖南卫视等少数省级卫视市场力经过多年蓄势,目前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三、影响卫星电视市场力的因素

由于竞争者的进入和替代,会削弱目前的市场力,所以只有存在比较强的进入壁垒时,市场中的企业才能拥有较高水平的市场力。进入壁垒有很多形式,如规模经济、要素壁垒、品牌效应、消费者锁定、网络外延、政府设置的壁垒等[7]。

1、规模经济。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而电视市场的边际成本总是比平均成本低,因此,落地覆盖成为卫星电视竞争的关键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具有其他卫视不可比拟的优势。各地卫视虽然没有中央台的政策资源,主要靠自身努力来进行推广,通过交换、补偿、协议定价、广告分成等方式进入有线电视网络,但从今年初的全国30个中心城市卫星电视入户率调查情况来看,省级卫视的覆盖率已经和中央电视台相差不大:

表三各卫星频道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的入户率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网台分离”导致的电视台和有线网络之间利益分离,以及“上星运动”导致的频段资源稀缺,有线落地的情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观察上表可以发现,cctv-9、cctv-12和cctv少儿频道的入户率已经低于大部分省级卫视频道。而对于地方卫视来说,落地的挑战来得更直接。据估算,如今一个卫星电视频道要完成全国市场覆盖,起码需要支付6000万元以上的落地费用,如果再算上上星传输的数百万元费用和数千万元的节目制作费用,一个卫星电视频道的年收入如果在一亿元以下,它为扩大覆盖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就会大于因此而增加的边际收入,形成规模不经济,从而不得不从全国覆盖的市场中退出。

可以预计,包括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在内,全国卫星电视的覆盖率将在近年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cctv-1将因其特殊地位和政策优势将保持第一的位置不变,cctv-2、cctv-6、cctv-3、cctv-5、cctv-8、cctv新闻将与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也许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处于劣势——因为中央电视台不可能,也不能够为自己任何一个频道开付费落地的先例——因此,即使是cctv字号的弱势频道,也可能将和其他没有能积聚起市场力的省级卫视一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进入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

2、要素壁垒。要素壁垒是指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它也是影响市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就是电视频道的原材料。在中国电视市场,大众最喜欢收看的节目一般有四类:新闻、电视剧、体育、综艺(见图二)。在卫星电视领域,通过采购方式来对要素的垄断,主要体现为新闻、电视剧和体育赛事这三种“原材料”,其原因在于:这三种节目的社会化供给程度最高。电视剧自不待言,如果承认新闻和体育赛事不是由电视台生产出来,而是原本就在那里的,新闻和体育赛事节目的价值本质上也是由新闻和比赛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阐释、解说和制作技巧来决定的话,新闻和体育赛事的采访转播,也就和电视剧的采购分销没有什么差别。而综艺节目,倒更多地是在电视播出过程中完成生产和销售的,因此,如果说要在综艺节目领域形成垄断,则要靠创新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经营能力等“原材料”了。

图二全国79城市节目收视份额2004年1-9月资料来源:央视-索福瑞公司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硬资源”的绝对优势不容置疑。地方卫视则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原材料”。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征集全国各地的逸闻趣事,江苏卫视则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努力寻求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台的视野之外的新闻资源。唯一有实力进行正面竞争的,只有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东方卫视。它通过与新华社、武警电视宣传中心的合作,尽力争取新闻“硬资源”;同时,通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和组合,也就是东方卫视成立之初提出的“怎么说”[8],来增加说明、分析和评论等“软资源”。不过,由于宣传纪律上对跨行政区域舆论监督的管理,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卫视即使在“怎么说”上,其实是很难对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构成有效竞争的。当然,新闻节目还有另外一种潜在的“原材料”——议题设置,但议题设置首先要受到“主旋律”的约束,其次这也更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撑。

2003年9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东方卫视为播出平台,用1.5亿元的对外报价买断了2004年开赛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三个赛季的全国性电视播出版权。这是体育赛事“原材料”第一次落入中央电视台之外的地方电视台手中[9]。但由于两个原因,地方卫视很难有更大的进展:首先,2000年1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工作的通知》,将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统一采购权、定价权、分配权、标准制定权都明确给了中央电视台;其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还将进一步为中央电视台加强在体育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提供契机。

这样看来,除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之外的其他卫星电视能够争夺的垄断资源,只剩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因此,全国卫视自觉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地走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就毫不奇怪了。但是,电视剧已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首先从供片方来说,已经完全市场化、社会化,既可以以单集6、70万元的价格卖给中央电视台,也可以先走全国城市台首轮发行,再卖给省级台和卫视频道;其次,从播出方来说,作为最大众化的节目类型,没有任何电视台会对此掉以轻心,放弃竞争;最后,从购买方——观众来说,口味多变,地域差异大,而且是在数十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剧超级市场中寻找合乎自己口味的商品,不可能坐等一家“送货上门”。可以说,尽管谁也离不开电视剧的主要支撑,但通过对电视剧资源的垄断来形成在全国电视市场中的市场力,难度和风险系数极高。

最后是综艺节目。这是一个定义含混,外延极大的筐,如今已经不仅是《春节联欢晚会》、《正大综艺》这种综合了唱歌、小品、相声、杂技表演门类的文艺演出,还要包括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真情》、《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今天谁会赢》、《花开中国》、《创智赢家》;cctv-2的《幸运52》、《开心辞典》、《非常6+1》、《梦想中国》;广西卫视的《寻找金花》;河南卫视的《百姓擂台》;江苏卫视的《情感地带》;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相约花戏楼》;湖北卫视的《超级星秀场》;江西卫视的《生活新发现》等具有娱乐、休闲、流行、竞技、生活等各种元素在内的,形式多样的,以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为主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可见,这一产品满足的是人们娱乐休闲需求,它与另外三种“原材料”的区别在于:它是生产出来的(因此不是新闻资讯和体育赛事),它是由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因此不是电视剧)。因为它主要是靠生产出来的,所以任何电视机构都不具备先天的垄断优势,因为它是需要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国家电视台可能反而缺少优势,诚如李咏所言:“央视是国家大台,这一定位决定其必需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审美走向,也决定了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必须是大气的、有品位的、时代感强的、民族性强的、符合中国受众收视习惯的”[10],换言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在迎合观众的休闲需求上,难免有腾挪不开的地方。这也就是“梦想中国”不敌“超级女声”的原因所在。由于综艺节目较少行政许可和外部资源的垄断特征,最可能成为中国卫星电视市场要素争夺的热点。

3、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在电视市场中尤其明显:电视频道向观众提供的是了解新信息、领略新知识和享受新娱乐的体验,但是观众无法提前知道他们是不是喜欢这种新体验以及这种新体验对他们有多少价值,观众只有“消费”了电视节目之后,才知道是否需要和值得,对电视频道的另外一方消费者——广告主来说,情况更是这样,他们只能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数据来进行消费,从而降低付出不可测机会成本的风险。随着上星运动所带来的全国电视市场频道过剩,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也正由节目的购买、制作、播放的竞争阶段,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从2003年开始,各家省级卫视就开始了一股更改频道标识和推广频道定位的热潮,至今未曾降温。但许多看似清楚的频道定位,其实既缺乏市场特点,更缺乏节目内容的支撑,真正能做到特色明显、内容相当的频道,也就是上海东方卫视、重庆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广东卫视、旅游卫视、湖南卫视、江西卫视等十来家。而且光就品牌而言,任何一家单打独斗的地方卫视频道,都难以形成与多频道、集团化运作的cctv相抗衡的影响力。倒是重庆卫视等推出的方言节目,因为其地域和文化的壁垒,倒是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独特的品牌识别和品牌影响。

4、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消费者锁定使得原有的消费者继续保持消费,而网络外延使得新的消费者不断加入进来。在电视市场中,消费者锁定可以理解为:观众切换到其他频道可能要付出较高的转换成本,譬如无法进入剧情,重新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外延则可以理解为:当一档节目的观看人数增长到一定的数量时,它的提供公共话题,建立共享空间,增进人际关系的传播学价值就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日益增强,这就使得其他还没有观看这个节目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形成一个“滚雪球”效应。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视剧越播越长,而且电视剧的拍摄期间会冒出那么多真真假假的“黑幕”、“绯闻”——因为拉长消费期,可以逐步增加期待,形成话题,增加消费转换的成本,形成消费者锁定,同时产生滚雪球效应,形成网络外延。不过,与通过购买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包和直播卫星解码卡的中长期消费决策不同,由于遥控器的存在,目前我国电视市场的消费者是极为活跃和易变的,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所形成的市场力,虽然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但却是需要靠不断创新来营造和维护的。

四、如何看待卫星电视的市场力

可以预见,随着规模经济、要素争夺、品牌,以及政策影响的作用,2006年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少数卫视频道市场力日益增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两极分化的趋势将日益显现。如何应对在市场作用下,可能而且是实际上已经初现端倪的卫视频道资源运作与整合,将不仅是各级卫视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将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从世界媒体产业的发展来看,媒体市场从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的趋势明显。虽然传统的观点总是认为竞争越多越好,但也有人发现,“当一家企业支配一个市场时,它的行为就像垄断企业一样:它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其产量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但是,如果它希望保持其地位,主导企业就必须将一部分利润重新投资到新产品的研究和成本更低的新工艺的开发上。依据熊彼特的观点,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垄断一方面的缺点——产量的降低——完全可以被垄断利润所资助的研究开发的优点所抵销。”因此,经济学家张五常表示:“要反对的并不是‘垄断’本身,因为它是普遍存在的,合理的经济现象。‘垄断’的成因有多种,包括天赋(如演员)、产品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交易场所分散、人为准入障碍等等。在众多的成因中,我们只反对一种成因,那就是‘人为准入障碍’,换言之,我们只反对通过行政手段设置的行业壁垒。[11]”

由于媒体经济的独特性尤其是媒体产品的公共商品特性,广播电视的公共福利效用并不能完全在市场竞争中达到最大化,而且“市场也不能实现效率意外的其他对社会有利的目标,如维护民主和社会凝聚力。”我国应将研究将现有的事业、企业不分的电视体制分为公共频道和商业频道,分类管理。具体说来,可实行频道特许经营的权证化:公共频道采用招标方式,提供财政资助,商业频道采用拍卖方式,缴纳权证费用,以拍卖所得作为财政资助,从而取得一种制度上的平衡,以保证产业发展和公共目标的协调。

注释:

[1](美)萨缪尔森.《萨缪尔森辞典》.陈迅、白远良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180.

[2]陈蕾、李本乾.《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新闻大学》.2005年秋.

[3](美)s.charles.maurice,christopherr.thomas.《管理经济学》.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65.

[4](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5]邱俪华.观众抱怨<《大长今>广告太长湖南卫视:我们的广告比平时少一半》.《新闻晨报》2005年9月5日.

[6]王永连.《份额竞争时代来临》.《中国广播影视》2005年6月下半月.

[7]《管理经济学》.(美)s.charles.maurice,christopherr.thomas著.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69-372.

[8]王惠蓉.《上海东方卫视:“怎么说”媒介品牌战略批评》.《中国广告》2004年6月.

[9]李兆丰.《资源整合与品牌构建——smg“中超”战略与集团化管理的创建》.《新闻记者》2005年4月.

卫星电视范文篇7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以下简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指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的天线、高频头、接收机及编码、解码器等设施。

第三条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实行许可制度。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许可的条件,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条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国务院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其他任何单位不得生产。

第五条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内贸易、广播电视和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销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

第六条进口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必须持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开具的证明,进口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专用元部件必须持国务院电子工业行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到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出口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海关凭审查批准文件放行。

禁止个人携带、邮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入境。

第七条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有关质量认证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认证合格后发放;未经质量认证的,不得销售和使用。

第八条单位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向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凭审批机关开具的证明购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完毕,由审批机关发给《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

第九条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如有特殊情况,个人确实需要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并符合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规定的许可条件的,必须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条本规定前未经批准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自本规定之日起六个月内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违反本规定,擅自生产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电子工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生产。违反本规定,擅自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其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并可以处以相当于销售额二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擅自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没收其安装和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对个人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卫星电视范文篇8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以下简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指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的天线、高频头、接收机及编码、解码器等设施。

第三条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实行许可制度。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许可的条件,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条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国务院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其他任何单位不得生产。

第五条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内贸易、广播电视和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销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

第六条进口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必须持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开具的证明,进口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专用元部件必须持国务院电子工业行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到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出口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海关凭审查批准文件放行。

禁止个人携带、邮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入境。

第七条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有关质量认证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认证合格后发放;未经质量认证的,不得销售和使用。

第八条单位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向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凭审批机关开具的证明购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完毕,由审批机关发给《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

第九条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如有特殊情况,个人确实需要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并符合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规定的许可条件的,必须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条本规定前未经批准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自本规定之日起六个月内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违反本规定,擅自生产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电子工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生产。违反本规定,擅自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其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并可以处以相当于销售额二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擅自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没收其安装和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对个人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卫星电视范文篇9

[关键词]全球化省级卫视资本经营节目经营广告经营人力资源管理

[Abstract]Thepresentsocietyischaracterizedwiththemutualweavingandpermeatingofeachcountry’seconomy,politicsandculture.BothdevelopedanddevelopingcountriesagreedthatsatelliteTVisofsignificanceinpresentsocietydevelopment.TheglobalmarketeconomyhasstartedtochangethepatternsofChina’sTVindustry.AlthoughTVindustryinMainlandChinaisstillbeingprotected,itwillunavoidablyconfronthugeimpact,andtheprovincialsatelliteTVstations,whichhavebeenlocalizedandsegmented,arefacingpotentialyetpredictablesurvivingpressure.ThispapertakestwomainlandsatelliteTVstationsfromHubeiandHunanassamples,andmainlyfocusesonthefouranglescapitalmanagement,programmanagement,advertisingmanagementandHRmanagement,soastoexplorehowmainlandprovincialsatelliteTVstationsshouldsurviveglobalization.

[KeyWords]Globalization;ProvincialSatelliteTVStation;CapitalManagement;ProgramManagement;AdvertisingManagement;HRManagement

在这样一个由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层面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全球社会中,卫星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人们仰仗卫星传播技术实现着跨越国界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时刻为世界一体化创造着条件。基于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和壮大本国的卫星技术,特别在传播领域,卫星技术帮助媒介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因此,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一致认同卫星电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过,在具有双重属性的中国媒介领域,人们对全球化命题一直存在热烈的争论,诸如对于新闻业能否大量引进外资、引进外资的额度及应该如何界定媒介未来属性等问题上出现了祸福论的激烈交锋。

在2002年中国正式成为WTO的协约国后,中国媒介自愿与不自愿地成为了全球化市场中的一部分。2002年4月,中国官方宣布了在书报刊分销服务等方面的对外开放时间表,涉及的内容包括书报刊的分销服务、音像产品和广告制作等。中国政府严格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2003年5月,开始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在深圳、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设立中外合资的书报刊零售企业;2003年11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公布了“允许外资参股与境内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等政策。如果说,以上的政策和举措与中国电视业并没有直接关联,只会让他们看到外资涌入的可能性而倍感压力的话,那么境外电视落地则是让中国电视业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对手,听到了“狼来了”的前奏曲。

据统计,截至2003年3月28日,被允许在国内落地的外资频道已经达到30家,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广东落地的境外节目,已经对我国电视业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有资料显示,新闻集团旗下的星空卫视落地才几个月,收视市场份额就达到1.6,位居本地收视排行第二名。[1]外资电视业的强大实力可见一斑。

可以说,全球化——不管是作为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生存方式——已经堂而皇之地、前所未有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电视业的格局,中国大陆的电视业虽仍处于被保护状态,但必将会面临巨大的冲击,特别是被地域化、分割化的省级卫星电视台,更是面临着潜在的但可被预知的生存压力。

本文试图将两个处于相似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内陆卫星电视台——湖北卫视和湖南卫视——作为考察样本,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大陆省级卫视的生存之路。

湖北卫视与湖南卫视的现状比较

一、样本的意义。

(一)选择省级卫视的原因。

首先,省级卫视的生存图谱最能展现卫星技术带来的改变。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电视事业就确定了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全国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直辖市(地、州、盟)和县(旗)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四级办台”的政策,并实行上级广播电视部门和同级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以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为主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只有中央电视台可以将信号发射到全国,而其他三级电视台的发射范围则被严格控制在本区域。卫星技术的出现使得省级电视台的传播范围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本狭小的舞台顿时被放大,省级电视台原本安分的心在巨大市场的刺激下变得狂野。2003年,湖南卫视、上海卫视分别为自己更名为中国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强烈地表明冲破区域局限的决心,直指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省级卫视的步步紧逼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央电视台长期形成的垄断局面。

其次,省级卫视作为样本时具有地位上的平等性。

除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外,中国其余省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具有相对的平等地位。以本文选择的湖北、湖南两省为例,他们同被称为中国的中部地区,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都大体相当。

第三,省级卫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弱势更明显。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2年一天里分别播出的市场份额中,CCTV占26%,省级卫视占30%,本地频道则超过省级卫视,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剩余的非常小的市场份额则被境外频道等分割。[2]

统计表明,从国内市场看,省级卫视受到双重挤压,上有CCTV的强大覆盖,下有地面台的激烈竞争。从大陆电视业的发展历史看,地面台的收视优势一直强于省级卫视,虽然,统计数据中省级卫视的市场份额高于CCTV,但是这并不表明省级卫视的收视情况就好于CCTV。CCTV的强大影响力表现于其各频道、各类节目在全国各类城市的平均收视水平,其与省级卫视之间在节目质量、经营水平、资源占有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

除受到CCTV与地面台的压力之外,省级卫视更是无法与海外电视媒介相提并论。仅从广告收入看,2002年国内效益最好的省级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的广告收入为2.5亿元。[3]这与西方电视业动辄上百亿美元的广告收入根本无法比较,更谈不上相抗衡。

因此,省级卫视生活在希望和痛苦的夹磨中,他们更能凸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媒介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

(二)选择湖北卫视和湖南卫视的原因。

首先,两者具有相似性。

(1)所处区域经济的相似性。湖北、湖南作为内陆省份,分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之北和之南,均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而且经济水平在国内也均处中下游。2001年湖北的GDP为4662.28亿元,湖南的则为3983亿元,同期湖北GDP仅为浙江省的64.9%,两省经济水平在全国的地位可见一斑。(2)地域文化的相似性。两省均为楚文化的摇篮,至今仍然保存着丰富的楚文化资源,如楚辞、漆画、编钟、丝绸等,[4]因此,两湖民间有“湖南、湖北是一家”的说法。人们从湖北卫视和湖南卫视的台标中,均可以看到火与凤凰的身影,突出体现了楚文化特色,也表明两省卫视在频道的文化立意上深受同一文化渊源的深刻影响。(3)生存状态的曾经相似。在湖南广电事业正式进入资本市场之前,两省卫视的生存状态十分相似,每年的财政拨款、经营收入大体相当;广电系统的管理体制大体相当;电视节目的编排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大体相当,此外,他们的收视率还同时落后于本地创办的经济电视台。

其次,两者具有相异性。

1999年3月25日,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将旗下的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公开发行普通股5000万股,成功开始了“中国传媒第一股”[5]的资本旅程。从这天起,湖北卫视和湖南卫视就沉浸在两种不同的经营管理氛围中,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因此,将湖北卫视和湖南卫视作为比较的样本可以清晰地展现中国省级卫视的生存境况和问题,也为人们为中国电视业寻找出路提供了参照。

二、样本比较研究。

(1)管理体制对比,主要表现在事业化管理与企业化管理的对比。

2000年12月21日,湖南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省级广电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在电广传媒公开发表的中报、年报和发展规划等文本中,人们不难发现湖南卫视被当作是集团中坚力量而被给予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时,电视台内部实行相对灵活的企业化管理方式也使得湖南卫视得以放开手脚、求新求变、不断变强。1999年,在电广传媒公开发行股票后实际募集到的44,146.42万元中,投资湖南卫视频道综艺娱乐节目的资金就达3300万元,占整个募集资金的7.5%。[6]在资金的强大支持下,湖南卫视制作的综艺娱乐类节目,如《快乐大本英》、《玫瑰之约》、《音乐不断》等迅速占领了电视市场,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创造了娱乐节目的黄金品牌。节目的高收视率又反过来带动了整个电视台广告收入的节节攀登,从而形成了湖南卫视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比而言,湖北卫视虽然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总的管理体制仍旧沿袭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2002年7月11日,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复文件中,同意将湖北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湖北有线广播电视台正式合并,统一使用“湖北电视台”的呼号及台标,实行集团化的管理。但是,根据笔者走访的结果,[7]目前湖北电视台只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的合并,而实力最强的湖北经济电视台并没有真正融合到新集体中,仍旧人事权自主、经济独立核算。不彻底的合并只是将原本实力很弱的湖北有线广播电视台全面接收,这导致新“湖北电视台”的成立并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湖北卫视并没有享受集团化后的利益,只是成为其他频道优秀节目的大综合。这一情况严重地制约了湖北卫视的发展。

(2)经营状况对比,主要表现在资本经营、广告经营、节目经营的对比。

①资本经营的强与弱。

资本经营环节中两者间的强弱对比十分明显。

电广传媒1999年进入资本市场后的5年中为湖南卫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续的资金来源,比如投资卫视落地项目,实现湖南卫视的高覆盖率。截至2003年,湖南卫视的落地城市已达329个,落地率达到99.1%。[8]其落地率在中国省级卫视中居于前列,已经具备了相当好的收视规模和人口规模。

与之相较,湖北卫视在其网站上公布的相关信息称:目前租用亚洲二号卫星,覆盖全国及50多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内观众近3亿。这段信息相当模糊,并没有清楚地告知湖北卫视真实的覆盖率,只是基于卫星技术进行了合理的推测。众所周知,覆盖和收视是相辅相成的,覆盖是影响收视的重要因素,但是要达到高覆盖率需要大资金的投入,这些投入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资金平台上,而平台的搭建取决于媒介资本经营实力的强弱。湖南卫视所依托的湖南电广集团已经形成了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建构了相对完整的经营体系,其投资领域涉及新闻主营业务、有线网络建设、房地产、旅游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都是湖北卫视所不具备的。根据走访得知,湖北电视台曾经营过实体,如广告公司等,但终因亏损而关闭;也曾经考虑依托某影视公司上市筹资,但最终不了了之。两个省级卫视的资本经营状况天壤之别。

②广告经营的深化与维持。

广告经营中两者间的差距亦很大。

1999年,电广传媒上市之初就将广告列入其三大主营业务(作者注:三大主营业务包括节目制作、广告和信息传播)之一,将湖南电视台7个频道的广告经营权全部揽入怀中,成立独立的广告分公司。据年报显示,其广告分公司2000年的广告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了30.88%。其中湖南卫视各名牌栏目的贡献很大,以《快乐大本营》为例,2000年的广告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超过半数省级卫视全年的广告收入。[9]广告收入增加的原因除了栏目的名牌效应外,还有赖于经营者的布局,湖南卫视每年都会召开广告招商会,推出每年广告经营的重点和特点,吸引全国的广告客户,这种做法在省级卫视中十分少见。

而湖北卫视的广告经营还停留在以广告部为中心的旧有模式中,卫视收入严重依赖广告,但广告收益不理想导致电视台运作每年均存在资金缺口,目前,湖北电视台仍享有国家2%的财政拨款。

当然,湖南卫视的广告经营并非完美,在经历了1999-2000年的黄金期后,2001年后湖南卫视的广告经营不断出现问题。湖南电视各台间的广告打折降低了卫视实际的广告收益;节目内容乏善可陈导致收视率下降;而节目制作成本偏高则导致了收支不平衡,此外,湖南电视人曾考虑绕过广告公司直接承揽广告业务的思路也最终被市场否定。2003年以来,湖南卫视希冀借着节目改版的良好势头,着力理清广告经营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希望扭转广告经营中的不利局面。这表明,湖南卫视对于广告市场具有相当敏锐的适应能力。

③节目经营的对外扩张与对内交流。

两者在节目交易环节表现出的市场化意识截然不同。

如前所述,节目制作是电广传媒传统的主营项目,自上市以来,公司在节目制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财富中国》等节目的横空出世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湖南电视人还加大了在电视剧领域的投资,并且将经营重点放在节目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以2003年在两岸三地播出的《还珠格格》第三部为例,湖南卫视作为节目的出品方放弃了电视剧的内地首播权,而是以高价将首播权卖给了全国城市电视台协作体。不过,湖南卫视并没有放弃《还珠格格》已经形成的巨大市场,他们独辟蹊径。首先,在6月29日湖南卫视黄金档的金鹰剧场中推出了《还珠》前两部的“精装版”,据称,“精装版”是按照“好莱坞大片三分钟出现剧情高潮点”的原则重新剪辑的,而且会在播出时随时根据收视情况和观众反映决定全剧的节奏,并不排除再次剪辑的可能。然后,湖南卫视决定在2004年春节期间再推出《还珠格格》第三部,湖南卫视是这个时段全国唯一播出此剧的卫星频道。[10]对《还珠格格》系列的销售和播出安排突出体现了湖南卫视在节目经营过程中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他们利用原有的《还珠》品牌高价销售第三部,又利用卫视播出的时间差成功地系列推出电视剧,在不同的收视时间段争取受众。

与此相比,湖北卫视不乏精品,其在电视纪录片(如《舟舟的世界》等)、谈话类节(如《往事》、《财智时代》等)领域的制作能力被业界公认,但是,优秀的节目由于没有通过节目市场进行交易,使得它们无法创造出经济效益。根据访谈得知,湖北卫视制作的节目主要供给台内播出,认为有价值的再继续有偿销售。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湖北卫视的名牌栏目《财智时代》每年还需要台里贴钱办节目,《往事》则通过在其他频道的有偿播出可以获得每年几百万的收入。但湖北卫视投资力度最大、得奖最多的纪录片却没有为电视台带来良好的收益。这与湖北卫视缺乏市场化的节目经营策略不无关系。

以上通过对湖北卫视和湖南卫视维生机制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省级卫视中有两大不同阵营:一是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市场化改革开始较早,频道定位于全国且收益丰厚的省级卫视;二是以湖北卫视为代表的,市场化程度较弱,频道定位主要集中在区域重点市场的省级卫视。目前他们之间的竞争尚集中在国内市场,但是面对已经到来的全球化风暴,人们必须思考省级卫视的出路,首先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省级卫视生存

一、全球化会对大陆省级卫视造成威胁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不是立即的,但却是可以预知的。而且,当全球化一旦实质性地进入了中国电视业,那么形成的冲击将是汹涌澎湃的。尽管我国在外资进入媒介产业的准入原则上还设有诸多的门槛,但不难看到,外资已经顺着具体的节目内容、节目交换、频道的整体落地和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进入到中国内地。那么,全球化对大陆省级卫视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彻底的企业化管理与准企业化管理间的撞击。

电广传媒为代表的省级广电集团已经在尝试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如节目末位淘汰制度、集团内部公司化的管理体制等,但是由于中国媒介固有的双重属性和功能,使得媒介在企业化运营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即党性原则在媒介中的体现。我国媒介被明确告知,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社会效益。媒介产业身处二元结构之中,许多行为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制约,并不能完全实现以市场为中心、以资本为导向的企业化管理方式。因此,中国媒介经营只能是具备了企业运营模式的“准企业化管理”。而西方传媒集团天生就是企业,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媒介经营的首要目标是赢利而非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矛盾之处就在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要求媒介能够担当经济创收的任务,而且政府将不再追加投资。这意味着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特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介只有进入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才能寻找出路。但是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必然无法适应日益发展和深化的市场经济改革,也无法与企业化管理的西方媒介实现对接。

(二)资本巨大与资本积累间的撞击。

实践证明,电视业的竞争往往取决于资本的有与无、多与寡,在某些时候,资本实力就决定了竞争格局,而中国媒介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资本。CCTV是中国电视业的龙头老大,也是各省级卫视苦苦赶超的目标,CCTV在2001年的总收入约为193亿元人民币。[11]作为美国五大有线电视之一的CBS的年度销售额则高达230亿美元[12],而且CBS还不是全美收入最高的电视台。比较之下必须承认,中国媒介要实现与西方传媒的平等对话还需要不懈地、艰苦地和长期地努力。由于目前媒介的融资渠道单一,造成我国省级卫视还处于资本积累的最初阶段,即利用自己创造的经济收益再投入到下一轮的生产周期中。这种经营方法导致省级卫视在生产规模、市场推广、多元化经营等方面严重受制约。如果对海外媒介的投资壁垒一旦被推倒,那么省级卫视将难以维持生存。

(三)世界市场与区域市场间的撞击。

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全球化的经营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蔓延,世界经济的地域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大型企业集团的经营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种行业、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而是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国际融合的趋势,媒介产业同样如此,如最早产生于欧洲的国际媒介企业集团(MediaConglomerate)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国际媒介企业集团的业务必然包括从地区性到跨国的媒介经营,从单一的集团结构到经过兼并、收购而成为多元的、巨大的公司。比如已经在中国实现节目落地的新闻集团、AOL-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等都是跨国的、大型的媒介集团。而中国电视业的发展还局限在本国市场,省级卫视则刚迈出走向全国市场的脚步,与海外传媒相比,我国媒介产业还没有任何海外市场的管理人才和从业经验。2003年10月,中国有关管理层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媒介集团进行跨国业务。但是,我们已经比西方整整晚了40年。

因此,本文认为,提出所谓省级卫视与西方媒介相抗衡的命题尚为时过早,必须首先关注的是生存问题。

二、省级卫视的生存之路。

(一)大力发展资本经营。

资本是什么?这是省级卫视在从事资本经营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概念。资本不能看成是媒介在短期发展过程中的救命稻草,而应视为是媒介中长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既是一种投入,又是一种产出;它既可以产生效益,又会造成损失。省级卫视要发展资本经营,首先要解决的是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通过金融产品的销售实现资金的筹措。比如,湖北卫视就应该积极加入中国资本市场,为其长远发展寻找市场支持。

此外,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媒介的融资渠道仍然过窄,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限制资本向媒介的合理流动,而是应该着手建构中国媒介的新框架,通过框架的改变来实现对资本的疏导,从而减少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成本。具体而言,应加快中国电视产业制播分离的速度,在制播分离完成后,管理层可以疏导资本流入的路径,放开节目制作、节目销售等领域的资本进入,而着重控制节目播出领域的资本进入。这样,既可以弥补节目制作、销售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又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实现对大市场的总体调控。

(二)拓展广告经营的空间和深度。

根据统计,中国目前的广告经营空间仍然巨大,各省级卫视应尽快加入到广告经营的竞争中来,建立科学的经营机制,保证生命线持续生长。有广告业者认为,中国省级卫视在广告经营上大体有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是提高到达率、提高全国的媒介收视优势和竞争力来扩大广告空间;二是放弃更多的覆盖,不用在提高覆盖率上花再多的钱,保持现有的覆盖去做重点市场。[13]

对于湖南卫视而言,应该坚定信念扩大广告空间,突破区域进军全国市场。原因有三,一是湖南卫视前期已经在提高覆盖率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很好的覆盖效果;二是其节目品牌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为其进入全国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三是其在本地的竞争力逊色于湖南经济电视台等地面台,2003年2月长沙地区主要频道节目的收视排行显示,居于前10名的节目中,湖南经视占60%,湖南卫视只占10%。[14]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认为,湖南卫视应在保持本土优势的前提下,重点冲击全国市场。

对于湖北卫视而言,应该确定重点市场,挖掘重点市场的广告消费潜力。湖北卫视的资本实力弱,资本经营渠道单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节约所有资源用于拓展重点市场,提升重点市场的广告到达率。比如,重点冲击湖北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武汉、宜昌等地区。

另外,各省级卫视应该密切与广告公司之间的联系,改善自身在广告经营方面的服务质量,用好广告制度,利用广告公司已有的客户资源和专业判断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在全国市场或者区域市场中铺开道路。

本文认为,大力发展资本经营和拓展广告经营的空间和深度是省级卫视生存的当务之急,一个是水源,一个维持生命的能量,两者不可或缺。此外,省级卫视还可以在节目经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三)放开节目经营的视野。

节目经营是指将节目纳入到市场流通环节中创造经济效益。湖北卫视优秀的节目资源不应该闲置和浪费,而应该进行策划,以整体品牌推向市场,形成著名的节目品牌。比如,湖北卫视可以对最著名的纪录片资源加以整理和分类,以VCD、DVD的形式推向本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另外,湖北卫视甚至可以考虑设置纪录片专业频道,把纪录片品牌做到最大。

其实,中国目前尚能与海外媒介相提并论的只有我们本土的节目制作资源,省级卫视身处最民族化的地方区域,但是我们的节目制作和节目经营均未能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四)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劳动力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认为劳动力可以像其他的生产要素一样创造价值,甚至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价值。但是,我国媒介产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绝大部分的大陆省级卫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人事任免必须审批;电视专业职称仍然与行政级别挂钩;人才使用还要依靠关系、资力、年龄等传统的参照指标,即使实行了制片人制度,但在某些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制片人竞选选拔中还是流于形式。此外,对从业人员,主要是招聘人员的不重视,甚至忽视他们应该享有的,诸如社会保障金、养老保险等基本权利,导致了中国媒介从业人员生存状态的恶化。本文认为,各省级卫视应该特别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劳动力,特别是具有专业技术和经验的劳动力才是最宝贵的可持续发展资源。

将省级卫视的生存和发展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似乎过于超前,但是本文认为,从中国宏观政策层面到微观操作层面变化的种种迹象表明,大陆媒介产业市场化的改革力度必会增强,与世界市场的接轨速度还会不断提升,省级卫视与其静观其变,不如主动调整,尽快进入临战状态。

注释:

[1]

吴涛,《从战略思考造就湖南卫视美好未来》。

卫星电视范文篇10

上面,大家听取了自治区在召开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的精神传达,地委委员又作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针对性非常强的讲话,肯定了我们过去一个时期以来的卫星电视传播秩序整治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完全地符合我们地区广播电视工作的实际情况,使我们感到精神鼓舞,信心倍增,希望大家,尤其是我们广播电视系统的同志们,将上级的精神和领导的讲话,认真地学习传达和领会,并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和落实。

下面,我就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和广播电视系统当前应做好的几项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关于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目的等,上面在传达提纲和委员的讲话中已经阐述的很明确,无须再重复了。因此,在会后我们应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首先,要将本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会议的精神和委员的讲话精神,在系统内进行认真的传达和学习,先提高我们自身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增强进行专项整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成员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组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行政执法工作队伍,打好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基础,并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来抓紧抓好。其次,按照地区的安排和毛吾列提别克副专员的要求,从本月下旬至五月下旬,用一个月的时间,利用本系统传媒优势,采取专栏、访谈、广告、案例介绍或印发宣传单(包括哈文)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宣传国务院颁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和《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向广大老百姓进行宣传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人民群众对卫星电视传播秩序进行专项整治的理解和支持,第三,月日至日全地区各县(市)同步进行清理整治中,主要是对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安装、使用、销售情况进行大检查,范围包括:城镇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宾馆旅店、农村牧区等,不留死角。对所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一一进行登记备案,对符合规定,但未办手续的,要补办手续,锁定接收天线角度,并和所有使用地面接收设施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安装、使用保证协议(责任书);属私自安装的,通过教育要宁以拆除。尤其要对一些宾馆的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落地的资格进行认真核查,达不到级别标准的,不准落地。今后,各地凡需要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一律按照《实施细则》的规定审批,不得含糊。总之,要通过这一次的专项整治工作,使本地区卫星电视传播秩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关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大家知道,我们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地区广大广电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绩喜人,尤其是“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开始实施以来,过去的许多空白“盲区”得到填补,使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还存在一些“盲区”,还存在节目单一贫乏的问题等。解决这两个问题,目前,我们主要还是靠“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项目的实施,关于此,自治区广电局最近已经召开了“村村通工程”技术规划会议,各县(市)局业已派人参加,各县(市)按照会议要求,一定要核实搞好20户以上盲点自然村、返盲村以及达不到“8+4”标准的覆盖点的情况,依照技术要求规划上报,一定要做到应报尽报。因为,这关系到我们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覆盖率的加大和维护经费的争取,更关系到我们解决广大农牧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得民心”工程。

此外,自治区广电局于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对“西新工程”项目设备的运行状况、配套设施的落实情况、安全播出的保障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自查汇报,并提出在适当的时候要进行全区范围内的抽查,这个通知已经转发到了各县(市)。因为这项工作关系“西新工程”今后的延续申报,所以,各县(市)局务必要按通知要求,对所涉及项目一一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和整改,自己一时难以解决的,尽快向县委、政府作以汇报,以争取支持和解决,来迎接自治区的检查。

三、关于安全问题,无论任何一种生产或是哪一项工作,安全是首位的,就我们广播电视系统而言,也毫无例外,安全是首要的

这里要强调的,首先是安全播出问题,因为,广播电视工作中安全播出出了问题,其他工作成绩也就等于零。所以,这个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刻提高人员的安全播出意识和责任性,使他们切实树立“安全播出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确保安全播出不出差错,让党和人民放心,其次是安全生产问题,近两年,我们系统内建设任务较多,任务繁重。有时,还必须加班加点地赶时间、赶进度,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施工、安全生产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系统的集体荣誉和员工个人的生命安全,切不可马虎大意酿成悲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出发点来安排和组织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工作,地区今年的节目创优工作的通知已经下发

月初进行,自治州的评比工作也将可能在月份举办,所以,各县(市)务必及早动手,精心组织、筛选作品,精心包装,积极参加评选,以此来推动自办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原则,多出精品和上乘作品,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提高我们广播电视节目对百姓的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希望各县(市)务必重视这项工作。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申报节目必须要按文件要求填写上报,不能漏报、偏报或者多报,这样就可保证参赛节目不会因被淘汰而失去获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