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2:00:35

卫生信息化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1

关键词:卫生计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高效

民生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环节,人口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问题的关键部分,对此我国重视建立完整的卫生计生档案系统,不断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计生宣传,为民众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

一、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现状

卫生计生档案是对个人健康状况和育龄妇女生育状况进行统计的医疗档案,目前卫生计生档案由档案管理局统一管理。建立卫生计生档案系统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投入许多人力和财力,现阶段我国的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处于初步建设状态,信息化和科学化程度不高,政府和单位容易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档案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导致部分卫生计生档案流失,无法借助档案信息协助体疗卫生工作和社会管理。一方面,中西部一些经济发展较缓慢,经济水平有限的县市仍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纸质档案数量庞大,占据空间多,很难管理和保存。此外,纸质档案容易受到外界侵蚀,年代久远的纸质档案常因为遗失或损坏失去利用价值,且内部信息无法再恢复,给档案阅览和管理工作造成许多阻碍。另一方面,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能力不强,无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协助开展工作,他们大多没有档案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工作协调性不足。其次,政府对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关注,导致其资金,人才短缺,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总体来说,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地区差异大,人才短缺和信息化程度低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要加快卫生计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二、推进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的对策

(一)建立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的要求选拔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并为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招聘要求,引进高学历并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的人才,从而建立一支兼具知识和经验,具有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础的操作计算机和运用数据库的技能,同时鼓励他们接触图书馆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政府和单位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讲座,交流座谈会等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接触到最新的档案管理知识,增进同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形成高效的工作方式。

(二)加快档案管理类的软硬件开发

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做支撑,由于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为信息数据档案统一储存和管理,因此需要建立稳定,合理的档案管理类软件系统。建议建立包含本地人口信息数据库,人口健康信息库和就医医疗记录在内的卫生计生档案软件,将本地人口的信息统一整合后共享到档案系统中,并将人口的医疗数据实时传输到互联网上建立电子病历,从而使个人的卫生计生档案数据获取更加便捷。在建立完整的人口卫生计生档案电子系统的基础上设立数据评估和预警机制,如发现当地某一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预警机制就会进行预警,并将该时期的人口出身信息,人口死亡信息,性别比例和育龄妇女状况进行统计,以便卫生计生部门能够及时判断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调整当地的生育政策,平衡人口出生和死亡率。以省,市,县为区域形成人口信息的实时传输和管理机制,各区域统计数据后向上提交,最终由省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并向下延伸服务,这种高度信息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卫生计生工作跨层级开展,形成有序,高效,权责分明且易于监管的档案管理模式。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不仅适用于档案管理部门,也适用于普通民众。建议建立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健康咨询等一体式医疗服务电子系统,使民众可以减少排队和等待的时间,通过互联网解决部门医疗卫生问题。卫生计生档案实现信息化和科技化不仅有助于政府获取人口健康信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促进民生建设进程和社会和谐发展,也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和多元的医疗卫生服务,节约民众的时间,优化社会医疗服务的质量。

(三)提高政府关注度,完善信息化体制

目前政府对于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关注度不足,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支持和监管,内部乱象得不到整治,最终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对此政府要正视卫生计生档案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民生建设的目标,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使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录入能够更加顺利。具体来说,要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众享有,互惠互利”的人口卫生健康档案和计生档案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将人口健康档案整理成电子数据,与全区的科研机构,高校医疗卫生研究专业和各人事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在各部门和机构之间形成互补优势,发挥信息化卫生计生档案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在政府统筹下增加对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支持,投入资金推动档案管理类的软件开发,同时在社会大力宣传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民众对个人健康档案的重视,使卫生计生档案的作用有效发挥。完善的信息化体制能够简化档案管理的环节,优化管理效率,同时实现全区域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卫生计生档案主导下的医疗卫生工作机制。

三、结论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2

一、项目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全省县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全县卫生信息化工作水平,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要求全县村卫生室电脑配备“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基本实现全县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按省卫生厅统一要求,开发整合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软件,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推动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建立系统安全、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县、乡(镇)、村为一体的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实施范围

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全县11个乡镇154个行政村卫生室。

(二)项目实施内容

1、硬件配备

建设硬件基础设施。为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等信息化设备,为全县农村居民配备健康卡,为条件成熟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合管办配备移动数字处理机。

2、系统软件

按照卫生部要求和全省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指导意见,配置数据库、应用集成中间件、应用服务中间件、消息中间件等系统软件,搭建快捷、安全、高效的软件支撑环境。

3、功能规范与数据标准根据卫生部统一的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和数据标准,参照省卫生厅技术指导意见进行实施。

4、应用软件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应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支持村卫生室全科诊疗、收费、药品管理以及新农合、妇幼、培训等工作。

(1)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的紧密相连,实时查阅、动态更新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就诊、会诊等信息。

(2)支持管理参合农民的基本信息和就诊信息,支持新农合一卡通基本服务,包括家庭和个人的信息采集、缴费情况以及就诊费用报销、即时结算等。

(3)支持村卫生室全科诊疗、收费、药品管理等日常业务。提供与诊疗业务关联的门诊病历书写、处方开具等功能,实现诊疗业务与慢病管理、健康档案和病人随访等卫生服务的联动;配合国家重点发展中医政策,为乡村医生提供中医经验处方;实现药品采购、配送、使用、追溯及有效期管理等服务;为常见病、慢病病人建立门诊病历模板、处方模板,提供合理用药辅助系统,减少村卫生室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支持儿童、妇女、老年人、慢病病人、残疾人、重型精神病病人等重点人群专档管理,记录定期体检和不定期随访信息,自动生成儿童生长曲线、慢病病情发展曲线,记录病情的发展过程,方便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

(5)支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村卫生室的工作量统计和绩效考评等综合管理工作。支持对乡村医生在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5、与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接口建设

(1)整合新农合系统,实现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建立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

(2)建设村卫生室信息系统接口标准,通过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村卫生室之间以及村卫生室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新农合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3)符合卫生部有关技术规范、数据标准和功能要求,同时应有良好的安全性、扩展性、灵活性。

(4)要求支持集中部署,系统维护成本低、能够自动在线升级、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1、县卫生局成立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县卫生局负责依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有关要求,制定全县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指导意见,并负责项目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积极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

3、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项目的组织协调,根据县卫生局制定的方案组织实施。

4、各村卫生室要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积极做好项目的实施、培训、推广等工作。

(二)招标采购和资金安排县卫生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以及省政府有关政府采购规定,严格依据我省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采购工作。按照要求,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县卫生局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解决网络链路、数据采集、运行维护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经费。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硬件配备、系统软件采购、标准规范及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据接口及交换平台建设等内容。

主要采购内容和预算安排(合计100万元):

(一)软件费用15万元

(二)健康卡35万张30万元

(三)读写卡器4万元

(四)条码枪4万元

(五)电脑47万元

以上(一)至(四)项委托武汉蓝星软件有限公司开发和采购,第(五)项由于卫生局通过采购中心招标采购。

四、项目执行进度及时间安排

(一)2012年4月,县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完成项目资金的筹集;制订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

(二)2012年5月,县卫生局协调电信部门开通村卫生室的网络;

(三)2012年6月,进行软件的相关硬件的招标采购;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3

【摘要】当前,计算机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本文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行探讨,分析了医院档案信息化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1何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1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用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系统集成、有序分类、便于查询、开发应用,对档案的鉴定分类、编目、排序、检索、归档保存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二是用信息流来调控档案物流,最终实现“无纸化”管理,促进管理创新。

1.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数据资料信息化。应用扫描仪、计算机和网络把应当存档的文件、资料信息等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录入计算机,以备处理。

(2)工作流程信息化。通过专用软件实现档案分类、编目和排序,为此首先需要规范管理流程、确定岗位员工的工作标准,减少人为调控和干预。为保证文档一致性,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要与档案管理系统兼容。

(3)档案检索信息化。在施行分级检索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医院网络和互联网可随时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存档文件、资料、原始记录、文献等。

1.3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条件

一是需要配备开放式电脑查询检索系统,向利用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是要加快医院局域网络的建设。

三是需要建立档案用户信息库,及时分析、了解用户对档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编辑完整的系统档案信息,提高档案利用率。

四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利用宣传活动。

2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对各种时效性强、具有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利用网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强,对档案工作服务信息化的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及各业务环节已不断受到新的挑战。

2.2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需要

从总体上来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高,有些单位还比较落后,这就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意识,改革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

2.3确保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发现、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为医院事业发展服务,而且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可以延长档案寿命。

3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3.1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初期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包括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基础设置,如需要投入的设备就有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等,还需要进行信息的安全防护,这些都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另外,这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生命周短,其后续的维修、更换、升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2任务繁杂,工作量大

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有很多优势,但其工作量并不轻松,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1)对现存档案室的纸质档案进行数据化处理,通过扫描缩微等手段,将其转换成电子文件。(2)要利用文档处理软件按照标准要求对数据库进行规范整理,便于检索利用。(3)要对医院职能科室和业务科室提供网上利用平台,搞好远程服务。(4)要采取数据备份,数据加密,设置防火墙等多种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5)要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要对电子文件进行转换升级,使其处于可用状态。(6)纸质档案与电子文档并存,工作量是双倍甚至是多倍。

3.3难以获求满足工作要求的人才

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要有相适应的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获取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要有精通的档案业务知识。那种既会档案管理、计算机操作,又懂卫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受欢迎。但档案部门待遇不高,优秀人才难以吸引进来,进来后又难以留住,冗员又难以消化。

3.4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方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下,收集的也只是上级发来的红头文件、科研课题等等,没有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加工,致使应变能力不强,竞争力不高。而档案信息化面对的是远程的看不见的,是背靠背的服务,服务方式是公开的透明的全方位的,服务质量要经得起网上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

4正视问题所在,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4.1医院档案信息化的问题所在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大部分医院的局域网建设还有待完善,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尚未实施,形成不了医院档案专业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也由此受到制约。

(2)技术保障与政策支持不够。保证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还有待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引导,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另外信息安全技术问题也缺乏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

(3)相关体系规范有待健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标准规范出台,但还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的发展。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2医院档案信息化的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软硬件方面的设施,即各种机器设备、各种档案自动化处理程序、档案数据库建设等。

(2)重视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技术性较强,要采用各种措施,培养既掌握档案管理知识,又通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熟悉医院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加强安全管理。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档案信息化安全保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另一方面要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和严密的流程化处理机制,引入科学实用的网络安全应对策略,加强监控。

参考文献:

[1]程洁.医院档案信息与数字化管理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2007,(05).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4

1.卫生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卫生医疗领域中得以重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医院都争相加入到卫生信息化的竞技团队中。但是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孤岛”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医院间卫生信息化“孤岛”。目前,卫生信息化工作大都基于医院为单位推行,在医院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医院之间却存在的严重的信息化“孤岛”问题,不同医院之间的诊断数据不能共享,极大地阻碍了患者医疗信息共享进程的推进,造成重复诊断问题,不仅仅浪费消费者时间与金钱,同样也浪费了卫生医疗资源。

(2)城市间卫生信息化“孤岛”。医疗卫生领域中,居民医疗信息统计与分析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城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对于分析城市居民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城市之间卫生信息化存在着“孤岛”现象,以至于影响居民健康信息全面化、快速化统计与分析。

2.卫生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在当前卫生信息化工作中,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是最为明显的问题之一。由于,信息化部门在医院中处于辅助的角色,因此医院对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产生卫生信息制度不够完善、卫生信息化规划缺失等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卫生信息化建设策略

1.转变建设重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大规模区域性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成为现实。当前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心需逐步转变到区域性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以实现将相对独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县级新农合业务系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中心,以实现对区域内医院信息、居民健康信息的数据整合。

2.储备互联网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及数据分析人才,是互联网时代卫生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卫生信息化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要求信息化工作人员不仅仅对卫生业务及管理需求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还要求对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有着全面、熟练的掌握,并对互联网信息化工作发展方向有较为独特的见解,以更好地把握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因此,对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而言,不仅仅要依靠专业公司的力量,同样还要发展自身的互联网信息化人才,以更好地支撑卫生信息化工作。目前的卫生信息化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卫生单位,大部分还停留在局域网信息化工作阶段,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习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了解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方向,力争为卫生信息化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3.重视“互联网+”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互联网+”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卫生信息化工作中,要重视“互联网+”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渠道,提升医院形象。医院形象,对于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作用很大,因此提升医院形象成为医院行政人员重要的日常工作。微传播,已成为提升形象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发挥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渠道的积极作用,全面、积极地宣导医院的正能量,提升医院形象。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5

一、项目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全市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我市卫生信息化工作水平,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我市198个村卫生室在2012年实施门诊统筹时已各配备了一台电脑,建立了村卫生室新农合门诊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全市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按省卫生厅统一要求,建立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软件,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逐步建立系统安全、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市、镇(街办)、村三级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实施范围

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全市9个镇(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

(二)项目实施内容

1、硬件配备

建设硬件基础设施,为全市所有村卫生室配备打印机等信息化设备。

2、系统软件

按照卫生部要求和全省项目实施方案,配置数据库、应用集成中间件、应用服务中间件、消息中间件等系统软件,搭建快捷、安全、高效的软件支撑环境。

3、功能规范与数据标准

根据卫生部统一的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和数据标准,参照省卫生厅技术指导意见进行实施。

4、应用软件

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应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支持村卫生室全科诊疗、收费、药品管理和新农合、妇幼、培训等工作。

5、与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接口建设

整合新农合系统,实现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建立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

三、项目执行进度及时间安排

(一)2012年3月,市卫生局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

(二)2012年月前,完成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报省卫生厅。

(三)2012年月前,全面完成项目实施,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对项目进行总结。

四、项目组织实施

(一)由市卫生局成立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市卫生局村卫生室管理人员和市合管办人员为成员,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6

关键词:监督执法;信息化;可追溯管理;内蒙古

信息技术在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也给兽医管理和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地也积极开展了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实践[1-2]。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结合本地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际,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改进中发展起来的。该系统运用互联网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每个执法单位、每个官方兽医和所有管理相对人工作流程中的相关数据,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保障数据传输流转,从而实现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痕迹化和可追溯管理。

1发展历程

1.1起步阶段

(2004—2008年)起初,以单位内部网络为基础,自行研发了文件资料、企业监管、培训考试等管理软件,其间进行了多次改版升级,建立了从业人员追溯系统、工作信息数据库以及自治区和盟市之间网络文件审核系统,初步实现了自治区和盟市旗县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数据共享。至2008年,各盟市通过该系统发送动物卫生监督文件信息,完成了43家规模养猪场生产防疫信息报送任务,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平稳起步。

1.2与业务工作融合

(2009—2014年)以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平台,对内蒙古全区动物养殖场、屠宰场等7类监管场所组织开展了“过程监督、风险控制、可追溯管理”监管模式试行行动,将监管场所纳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化动态管理,使执法机构从终端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管转变为从饲养场到屠宰的全过程动物卫生监管,建立起了“预防性监督、常态化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其间,全区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防疫员、协检员都有了登陆账户,全区实现了动态化、痕迹化管理,为实施动物检疫合格证明(A、B证)电子出证提供了条件。至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管的2739家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等场所被纳入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网络化管理系统,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3与国家数据库对接(2015—2016年)结合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要求,经部兽医局批准后,以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平台,开展了电子出证试点工作,在呼和浩特、赤峰、巴彦淖尔等地市的5个旗县开展了电子出证试点。在试点地区成功实现电子出证的基础上,自治区建立了全区动物检疫出证数据库(SQL数据库)并与国家数据库对接,为全面实施电子出证(A证)奠定了良好基础。1.4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内蒙古着力推进“互联网+动物卫生监督”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了有关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行手机APP的应用,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为满足蒙古族群众了解相关信息的需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蒙文版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实现了互联网模式下的蒙汉双语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服务的推送及科普。

2取得的成效

2.1动物产地检疫率明显提升

强化对屠宰厂的监督管理是防制动物疫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屠宰厂为切入点,将屠宰动物和动物产品出证挂钩,屠宰厂如不按要求录入屠宰动物产地检疫证明信息,就不能进行出入动物产品检疫申报,此一项创新工作,使全区动物产地检疫率由不足30%提至70%以上。

2.2屠宰检疫出证更加规范

全区屠宰企业的屠宰检疫出证过程全部通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屠宰动物入场信息通过系统传送到企业平台→企业管理员确认信息并传送给驻场官方兽医平台→驻厂官方兽医接收企业确认的信息→根据企业信息官方兽医现场进行宰前检疫→检疫合格的动物入厂屠宰→驻厂官方兽医现场同步检疫和宰后检疫→驻厂官方兽医根据屠宰的动物数量产生产品指标,打印出具有“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产品可追溯标识”的动物产品检疫证明。以上环节环环相扣,使企业工作和驻厂官方兽医检疫监管工作有效衔接,明确了屠宰厂和驻场官方兽医的职责分工,使屠宰检疫出证更加合理规范。

2.3官方兽医工作实现痕迹化管理

2012年起,全区通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官方兽医全面实施痕迹化管理。3100名官方兽医通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电子出证、查询统计、到达监管等管理工作。官方兽医开出的每一张动物检疫证明都记录在系统内,实施全流程痕迹化管理,从而实现了官方兽医工作的数字化、痕迹化监督考核。

2.4实现了无纸化电子检疫出证

内蒙古2019年正式推广了无纸化电子检疫证。原来货主要去报检点申报产地检疫,耗时耗力,实施电子检疫证后,货主在启运地登陆系统手机APP端申报后,就可以获得电子二维码检疫证,极大便利了货主。同时,官方兽医也无须到报检点电脑打印检疫证,通过手机在出证地协检员的配合下,即可远程出具电子检疫证明,极大提高了官方兽医的工作效率。

3行业正向效应显现

3.1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发展

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政务平台、企业平台和手机平台,三个平台互相关联、各负其责、数据共享、协调运行,覆盖了全区所有兽医业务工作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当前全区3100名官方兽医、7598家企业、14570辆动物运输备案车辆、589700名养殖户或贩运人全部应用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监管数据录入、电子出证、检疫申报、企业经营管理等。系统数据已经达到较大数据规模,并实现了大数据在3个服务器上备份和同步,做到了网站无间断服务,保障了各项监管工作和电子出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实现了以前无法完成的检疫、监管、动物达到监管、车辆备案数据的及时高效查询,为行业部门制定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动物防疫政策等提供了信息支持。

3.2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疫情追踪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8年,在内蒙古发生非洲猪瘟后,内蒙古借助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成功追溯了疫点生猪来源,官方兽医出证记录及生猪去向,有力有序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同时,对全区数个非洲猪瘟疫点的出入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了数据统计,了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动趋势,通过分析疫病来源,组织人员有效拦截了非法运输生猪及产品的车辆。各地官方兽医通过手机版APP及时获得省外和省内的到达监管数据,有效对生猪和产品进行到达监管和消毒隔离处理。尤其是开发的关闭检疫证出证功能,有效防止了违规申报和出证,从而限制了生猪和生猪产品的无序流动,达到了疫病防控的目的。

3.3进一步保障了动物源食品安全

全区养殖出栏畜禽从产地检疫到屠宰上市的全部链条信息都储存在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产品可追溯标识”进行了关联,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扫描“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产品可追溯标识”二维码可以得知动物产品的动物产地信息、检疫信息、屠宰信息等,从而使消费者放心食用内蒙古自治区的动物产品。

4展望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和5G网络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加强,全区将进一步加强手机版APP功能,将PC版的功能模块移植到手机版APP内,完善电子签章,减少纸质记录,增加照片数据、地理数据、声音数据、视频数据,更加充实检疫监管基础大数据[3],使各项动物卫生监管工作数据化、网络化,将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推至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卢锦.关于建立畜禽生产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的设想[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8):53-56.

[2]方旭,王玉顺.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9):17-20.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7

今天召开全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暨信息化建设现场会,经市政府同意。主要任务是总结布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全市医改工作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会前,大家观赏了丰城市人民医院和曲江、尚庄、梅林3所乡镇卫生院。会议开始时,丰城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熊建清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丰城市政府副市长江若兵同志介绍了丰城市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丰城市近年来投入建设资金2.8亿元、配套设备资金5700万元,对30个乡镇卫生院、310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希望各地积极借鉴丰城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刚才,南昌先锋医谷科技有限公司介绍演示了医药卫生信息化平台,市卫生局、先锋医谷科技有限公司和电信分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我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始启动。为进一步开展好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自2008年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以来。各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全市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近8亿元,完成10所县级综合医院、48所中心卫生院、113所一般卫生院、2332所村卫生所等的达标建设。通过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作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效果,市本级和多数县级医院建立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医保系统联网,局部医院对数字化医院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疫情信息报送和分析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120指挥调度、妇幼保健、血液、计划免疫等管理系统也已陆续投入使用;特别是丰城市胜利实施了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肯定成果的同时。主要表示在个别地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医改工作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异,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高度重视,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今年是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收官之年,同时又是全市医卫体制改革的起步之年,加快卫生服务能力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巩固三年来卫生事业建设效果、实现医改工作的良好开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振奋精神,强化举措,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圆满完成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精心实施。

省卫生厅将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今年9月份。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加快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府办发〔2009〕20号)要求,抓紧实施,逐项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在全省排位站前列。

有些建设项目之所以开工滞后、进展愉快,一要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从当前情况看。根本原因还是资金不到位。为此,各县(市、区)政府要继续加大跑项争资的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需要适度增拨卫生经费用于开展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同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也要从实际出发,加大投入,有效改善医院工作条件。

要严格依照上级下达的建设规范,二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上。切实用好项目资金,推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4所县级医院和16所中心卫生院达标的建设任务;软件建设上,要紧密结合名医、名科、名院长卫生“三名”创评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特别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近期组织各县(市、区)进行一次自查自评,三要切实做好迎检准备。这项工作请市卫生局牵头。严格对照目标任务和有关标准,认真开展细致的检查评估,缺什么补什么,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切实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档案资料健全、现场准备充沛、迎检氛围浓厚,力争在全省排位站前列。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取得的建设效果为新的起点,四是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深入开展“三名”创评活动,继续把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引向深入,力争早日实现市政府确定的一流的学科人才、一流的诊疗技术、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设备器械”工作目标。

三、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突出重点。

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贯彻意见》中明确指出。逐步实现医疗卫生、医疗保证、医疗救助“三位一体”医药卫生信息共享。开展医药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我市医卫体制改革、全力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加以推进。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握“组织实施、经费保证、统筹规划、密切协作”四个工作重点:

将其作为医改和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各级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明确具体的工作机构、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采取政府出一点、单位投一点、其它途径支持一点的方式,二是落实保证经费。各地各级卫生部门和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大对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各地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医疗管理、公共卫生、新农合、药事管理等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采集更新、运行维护、临时保管和有效利用所需经费,可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布置;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按总收入13%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同时,各地也可探索采取将新农合、医保基金、单位资金、项目经费等集中指定存放,并由相关银行支持解决局部建设发展经费的筹资方法。

着眼久远,三是抓好统筹规划。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置的原则。理顺关系、合理布局,防止重复建设。要重视人才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一批熟悉、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医保、药监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确保数据平安,保证网络、信息系统先进性的同时,坚持采用幼稚、平安、可靠的技术,建立备份、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系统,保证网络和信息系统使用平安。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8

关键词:数字时代;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

1数字时代下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的优势

1.1有利于更好保护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

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重要档案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对档案信息原件进行电子扫描,将档案信息录入到档案信息系统中,为档案收藏、管理和使用提供新方式。将卫生监督机构的各类档案信息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后,对保护档案原件具有重要作用,保护档案原件不被滥用或者借阅而受到损害,也能减少因使用和借阅出现重要资料丢失事件,降低卫生监督机构档案风险。

1.2为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提供新型保存方式

卫生监督机构需要管理的信息档案数量多、规模大,管理传统纸质档案信息时,都是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整理、分类、管理和保存,这些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方式庞杂,给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将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可以改变这种人工档案分类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处理好各项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只需利用档案管理软件就可完成各项档案管理工作。

1.3为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管理整合提供可行性

由于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量大,随着监督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生监督机构更加重视卫生信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整合也体现档案信息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共享性,对社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相比传统纸质文件,信息化档案更有利于监督事业发展导航,强化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更好提高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2当前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系统配置较为低下

监督技术的发展给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能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卫生监督机构在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时,多数集中于监督、财务管理等方面,对卫生监

督机构档案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并不十分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目前,大部分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软件的发展比较落后,并不能完全满足监督事业发展需求。

2.2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

作为社会监督事业的一部分,卫生监督机构长期以来都是将监督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对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关注。卫生监督机构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监督技术的引进、监督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放到这些工作上,再加上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处于落后状态。其中,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阻碍,影响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3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现代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标志就是实现标准化管理,从档案收集、分类、归纳、管理等方面明确管理目标,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档案原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档案信息遗漏。从当前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严重缺乏档案管理的标准,对档案管理的收集和整理等方面都造成一定影响,无法满足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的实际发展要求。

3数字时代下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对于卫生监督机构来说,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全新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对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影响。这就需要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首先,卫生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领导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重视力度,带头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观念,将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与监督服务放在相同位置。其次,加大卫生监督机构档案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加强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后,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也是一件长期任务,通过档案管理意识的强化,促进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

3.2优化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软硬件配置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监督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卫生监督机构档案软件的更新也必须跟得上时展。注重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软件的更新升级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给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事业的发展带来新活力。因此,提高对档案管理软件的重视程度,首要问题就是优化档案管理硬件配置,更新升级档案管理软件,在档案管理软件升级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通过增加档案管理的资金和精力投入,从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在更新管理软件时,选择专业性强的软件开发公司,并结合卫生监督机构当前档案管理现状,制定适合本院卫生监督机构档案整理建设现状的方案,发挥当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3.3统一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

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是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标准化管理对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作用十分明显,制定信息化档案建设标准必须从本院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完善机构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流程。首先,卫生监督机构要重视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制定,选用专业化管理人员结合本院实际状况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其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档案管理机制,按照一致的标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3.4加强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档案信息管理的关键因素,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首先,卫生监督机构要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水平。卫生监督机构在选聘人才时,应结合机构发展,选聘专业强、能力突出人才,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其次,加强人才素质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这也是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卫生监督机构重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依据人才发展制定奖惩措施,更好适应时展的需要。最后,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从业人员将全部精力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事业发展作贡献。

4结语

总而言之,卫生监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发展档案信息化是数字时代的基本要求,也是卫生监督机构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提高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优化档案管理软硬件配置、统一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以及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从卫生监督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落实各项档案信息信息化管理措施,确保卫生监督机构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充分发挥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的重要作用,推动监督事业发展,保证监督事业健康运行。

作者:李继玉 单位:白山市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王丹.试论社区数字卫生信息化档案建设如何与市级平台对接[J].兰台世界,2014(S3):120-121.

[2]张茜.数字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4(29):112-113.

[3]牟仙仙.分析数字档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1.

[4]徐淑异.国家数字卫生样板示范区工程中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2):34-35.

[5]辛青清.档案信息化系统的资源组织与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9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医疗卫生单位的运营及临床工作当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如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检查报告、诊断报告、病历、治疗情况、费用情况以及单位的各种管理资料等等,这些数据信息被集中、整理后,会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保存,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这些文件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医疗卫生单位和临床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更加深入地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医疗卫生单位和临床工作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价值有很多,其不仅可以记录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情况,作为医疗卫生单位成长的历史见证,同时还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单位技术建设、保证单位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单位文化建设。首先,通过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能够对大量的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归档,这能够为后续的临床分析工作提供大量的、可靠的、客观的信息资源。不论是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是临床领域的工作人员,都能够通过对这些档案资料的利用,分析出治疗某种疾病的最佳方案,以增强临床工作质量,提高治疗有效性,缩减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以及应当避免哪些操作,来防止医疗风险等等。再者,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是一项全面记录、整理、组织、保存、分析各种信息数据的工作,这些数据信息的作用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在即将做出发展决策规划的时候,这些数据信息将指导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层做出正确的思考与选择,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推动医疗卫生单位平稳、健康发展。最后,单位日常运营、临床工作当中所产生的各种图片、档案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资料,都能够用于医疗卫生单位文化建设,这会显得医疗卫生单位文化更加真实、近人,更加接地气,既能够促进单位整体人员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来,也能够让患者、群众真实了解到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情况、文化氛围等等,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对医疗卫生单位的重要性[1]。当前,在信息化技术向社会的全面渗透之下,我国已经有很多的医疗卫生单位实现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优化了档案信息的存储媒介,丰富了档案信息的存储类型,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不过,目前医疗卫生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上,仅应用了一些非常基础的技术,这就难以将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依然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必须要更加深入地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加深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对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单位乃至医疗卫生事业来说,是非常之必要的。

2如何深入的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要求具有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作为基础,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现目前,虽然很多的医疗卫生单位都为档案管理工作配置了计算机等基本的硬件设施,但是仅是这样的条件还非常有限,不足以支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所以,当前应当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软、硬条件建设,搭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如购置性能更强的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设备,开通高带宽网络,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专业的、功能齐全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上,必须要考虑到实际的单位工作需求,以便捷、安全、高效、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对档案的录入、存储、传输、分析等做出统一的格式限制和规定,为档案资料的跨平台利用奠定基础[2]。2.2全力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传统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纸质媒介为主,所以安全方面的隐患较多,水患、火灾、空气过于潮湿等,都可能会导致档案受损,而且容易发生档案遗失的情况。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资料的存储都集中在硬盘当中,体积非常的小巧,安全性有所提升,不过其同样可能会因为环境或是其他因素而发生安全问题。为此,必须要强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保障,一方面要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打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注意防水、防火。另一方面,考虑到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涉及大量的患者隐私,为了防止患者隐私泄露,还更要加强对黑客、木马、病毒的防范,制定严格的上机安全规范,相关工作人员只能使用自己的工作号登录系统,不能随意插用来历不明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定时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如果档案出现了意外丢失、损坏的情况,以便恢复数据[3]。2.3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标准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必须要通过利用才能将其作用、价值发挥出来,而且是利用范围越广,其作用、价值发挥也就越大,所以不同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应当事先档案的共享。虽然在信息化技术的传输能力之下,档案信息数据可以非常快速的传输到任何地方,但是要真正的实现共享,却还需要首先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标准,这在前面的文章当中已经简单的提到。①应当规范医疗卫生档案业务技术的标准,医疗卫生档案业务标准是指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②还应当规范信息化网络标准,网络现有3种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如今各医疗卫生单位处于各自的局域网之中,缺乏统一的网络使它们互联,这个问题必须要将其尽快的解决,以实现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档案信息数据传输共享;③要规范医疗卫生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医疗卫生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是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方面,应从集约化、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实现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4]。2.4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焦点,简单来说大数据指的是巨量数据的集合,通过一定的算法、技术,可以建立起数据之间的关系,哪怕普通看来这些数据之间完全独立,通过对数据关系的挖掘、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来说都是较为重要的。以往对医疗卫生档案的利用都是非常直接的方式,很少会去分析档案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所以也获得不了更多的有用信息,当然仅仅依靠人力,也无法完成对巨量档案数据信息的分析[5]。而当前,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医疗卫生档案数据信息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全面分析,挖掘出其更多、更大的价值,如分析、预测患者就诊高峰,预测近段时间的用药,预测时间变化与各类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等等,以帮助医疗卫生单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保证医疗卫生工作的高效开展。

3结语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时代环境条件下,必须要进一步更加深入地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技术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深入地应用到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将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的作用、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栗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17-218.

[2]朱瑜,王冉,程喜.“互联网+”下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73-76.

[3]邬家鹏.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兰台世界,2016(13):14-16.

[4]侯诚.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及地位[J].办公室业务,2016(7):39-40.

卫生信息化范文篇10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对于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县级以上机构相对完善,系统性强,平台搭建较好。主要的信息化问题集中在县域及乡镇方面。为了解决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革新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以及全面推进我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系统网络建设,必要从县域、乡镇以及一些畜牧、养殖相对集中的农村实施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其监督水平,为农户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卫生支持。

1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现阶段,针对基层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需要先对其各个县域、乡镇、农村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中的设备进行实际的调查统计,然后借助现代化的办公系统,根据动物卫生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实践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做好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指导;并在制度层面按照市级相关规范条例,结合当地情况具体设置一系列关于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安全、技术、风险管理规范,以及人才引进条例;然后,根据制度规定引入责任追究制度,令各个方面的职能明确与责任实施对接,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同时,应根据制度规范条例方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满足的标准与要求设置对应的建设考核评估指标,并将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与评估机制进行多机制并行推进发展,形成“以制度引领、多机并推进运行”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并按照系统思维,使其中的大体系构建完成后,在每个部分做好小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1]。

2配置匹配性的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

基层的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应与市级信息化建设进行匹配设置,比如以县级防疫为主,在该中心下的镇级、农村点状分布形式上根据地理位置、移动通信发展水平,管理辖区的范围以及养殖动物的数量等具体资源分布,对应地匹配电脑、网络、软件、传真、复印打印一体机、摄像头和GPS定位仪。完成此类资源配置后按照动物种类、屠宰场地、养殖中的卫生状况,对应设置相关的评估指标,形成基层由县级统一管理的视频主导、资料指标化传递、信息多点分享,检疫、消毒、兽药应用、屠宰和肉质出柜,以及中间各个环节间的动态化监督、备案,建立动物档案,使管理监督与风险预防等贯彻到可以追踪每头出栏动物上。在技术导向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技术路径出发,由县级组织各镇的卫生监督人员实施技术培训与一般性的操作、安全防护,并派遣具体的巡回人员进行多地域间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提高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的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并全面推进信息化实践应用。

3多样化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由于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牵涉到基层整体的动物防疫,以及后续的肉质品质量,因而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实践。首先,在管理层面需要以现状与应用中的问题、信息反馈实时进行制度补充、革新,并对应调整各机制运行中的具体内容。另外,针对视频、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应将监督机构与防疫机构进行结合,提高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享率,并做好相应的备份处理;若某个号牌的动物出栏、运输、屠宰、肉品出售,则应根据其出生、挂号牌时间、喂养环境、应用药物与所用饲料、卫生状况、疾病中的预防情况,以及相关应用药物、运输过程是否存在某些过失处理等,做好针对每一头动物的信息收集、整理形成档案,并在完成肉品输出后对其档案进行保存[2]。多种资料之间的对比可以更完整地实现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后的无缝监督,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水平。

4结语

动物卫生监督牵涉到民生问题中的生产与生活,也与农户、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预先做好整体战略意图方面的计划推进与研究探讨;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对应的高效化监督手段;建议在现阶段根据具体发展状况增加人为的下基层监督与信息化监督两种监督措施并行的方法,一方面做好监督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农户养殖过程中的不合规范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纠正与指导,为其健康养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由于基层信息化建设中会遇到诸多因素阻碍,因而应制定循序渐进的建设推进工作,争取以渐进方式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作者:邹小娟 单位: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