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工作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5:22:23

卫生工作意见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1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中全会和、总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职业病防治法》和总局一规定四办法为依据,按照整治一个行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推动一批企业科技进步、制定一套先进适用技术标准的总体要求,以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和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创建工作为主线,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注重源头管理,加强职业卫生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严格监督执法,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夯实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基础性工作,力争使我镇的职业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继续推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和职业卫生规范化建设工作;创建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1家。

(二)继续开展水泥制造、石材加工、木制家具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三)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率、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率、职业病危害防治监督覆盖率达到90﹪。

(四)全面实施职业病防治集体协商,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签订率达到98﹪。

(五)不发生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深入推进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创建。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市、县安监局关于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要求,结合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创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继续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

1、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暨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考评细则》(以下简称《考评细则》,见附件1)完成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任务,全镇创建1家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今年是国家安监总局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最后一年,所有企业都要完成基础建设;今年也是我镇创建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的深化之年,各社区、村,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和镇安办要采取有力措施,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各社区、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未完成基础建设活动的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要借力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列出工作计划,积极协调上级部门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加强对未完成基础建设活动的用人单位的指导与服务,做到服务与执法并进,限定时间完成基础建设活动。督促用人单位对照《考评细则》,加大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职工职业病防治意识。

2、镇安办要会同镇工会工作委员会,把创建职业卫生规范企业作为基础建设的示范单位,及时召开推进会,组织专项培训,完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标准,做到不走过场;要及时收集基础建设活动工作信息,大力宣扬用人单位好的做法,营造良好的职业病防治氛围。

3、工贸规模以上企业要率先垂范,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监总局有关规定,对照《考评细则》,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配置、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三同时制度落实、基础建设、健康监护等工作,全面、系统梳理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作业场所,列出治理计划,加大对职业病防护设施投入,确保作业场所得到根本治理,控制和减少职业病新发病例。

(二)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意识。

各社区、村,镇安办要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加大职业病防治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拓展宣传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浓厚氛围。

1、积极协助上级部门组织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意识。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初次取证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要对2009年以来已取证培训且满三年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其中,高危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再培训纳入安全复训中一并培训考核,非高危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再培训可采取集中办班的方式进行。

2、加强从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培训。各社区、村,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和镇安办要结合基础建设活动,指导、督促各用人单位抓好企业职工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通过师傅带徒弟、实际操作等有效做法,把职业病防治知识与日常管理措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卫生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使从业人员熟悉职业病危害及防范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各用人单位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案、建立完善培训档案记录等,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育效果。

(三)重视源头管理,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事中和事后监管。

各社区、村和镇安办要对建设项目现场进行重点抽查,督促用人单位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依法履行职业卫生三同时法定义务,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符合要求,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强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职业卫生监管,切实落实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控制和减少建设项目施工期职业病危害。针对本地老旧企业,要采取查漏补缺、分类指导的方式完善职业卫生三同时补救措施,对2012年6月1日前立项建成投产且具备控制效果评价条件的企业,要督促企业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对不具备控制效果评价的企业要督促其进行现状评价,对现状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要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以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

(四)继续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开展水泥制造、石材加工、木制家具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的通知》、《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水泥制造石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木质家具、水泥制造、石材加工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回头看,再整治工作。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要落实各项工程治理措施,督促用人单位持续投入整改,以达到治理要求。各社区、村和镇安办要回头看,回头查,摸清木质家具行业现状,对已整治企业,要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对新建木质家具企业,要严格按照整治标准,开展整治工作,使作业场所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规范。2015年11月30日前,所有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都必须达到国家安监总局木质家具企业专项治理标准;对正在建设的木质家具企业,必须严格履行三同时手续,严格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符合要求,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积极配合工会,全面实施职业病防治集体协商和专项集体合同签订。

充分发挥集体协商机制在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今年,县安监局、县总工会等部门将在高危行业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职业病防治集体协商和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以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为基础,凡在网上进行申报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通知》要求,完成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

(六)加大事前检查力度,继续强化监督执法。

各社区、村和镇安办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总局一规定四办法,采取多种检查方式,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坚决查处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入现场)要求,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暗查、暗访。要结合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以作业现场的执法检查推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和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要把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作为监督执法的重点,对不重视、不整改、不治理的违法违规企业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一规定四办法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坚决依法处罚。

(七)精心准备,高标准完成职业危害防治评估、职业病危害申报及工矿商贸企业职业卫生统计工作。

1、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今年,国家安监总局将开展第二轮职业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各社区、村和镇安办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县安监局《关于做好职业病防治评估工作的通知》(罗安监[2015]8号)要求,确定参加评估的用人单位,组织相关技术力量上门做好指导工作。要针对参加评估用人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我县职业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各社区、村要参照国家安监总局进行评估的方式、内容和主要指标及办法,在第二季度先期进行自行评估。

2、加强工矿商贸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职业卫生统计工作。持续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变更申报,规范申报项目和内容,做到全覆盖。组织用人单位学习贯彻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开展专项督查,督促企业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要按照《省安全监管局煤监局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工矿商贸企业职业卫生监管统计制度的通知>的通知》以及《工矿商贸企业职业卫生监管统计制度》要求,把工矿商贸企业职业卫生统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部署,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用人单位统计人员熟悉统计操作流程,确保统计质量。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社区、村,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和镇安办要结合年度目标任务和本地实际,调整工作思路,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要确保监管人员的稳定,进一步强化职业病防治的监管职责,充分调动安监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职业病防治监管工作无盲区、无死角。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医改精神,推进妇幼卫生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的,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保健工作方针,努力形成“以保健为龙头、保健带临床、临床促保健”的工作格局,把保健做精,临床做特,认真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

二、主要目标

以贯彻落实“一法两纲”为核心,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为目的,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两项重大公共妇幼卫生项目及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两项基本公共妇幼卫生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完成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指标,进一步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三、主要工作指标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100%,系统管理率85%以上,孕产妇零死亡。

2、集居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散居儿童保健覆盖率8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

3、消毒接生率100%,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4、住院分娩率98%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100%。严格剖宫产指证,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剖宫产率控制在40%以下,乡镇卫生院控制在25%以下。

5、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0%,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控制在1.8%以下。

6、妇幼卫生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孕产妇保健知识及“四免一补”政策知晓率达98%以上。

7、按照省卫生厅要求,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补助率达98%。抓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确保知晓率达98%,服药率达90%,依从率达70%。

8、依法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自愿婚检率达95%以上。

9、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及遗传疾病的发生。做好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孕妇产前筛查知晓率达98%以上,筛查率达8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听力筛查率达80%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9‰以下。启动儿童视力筛查工作。

10、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95%以上。其中,早孕检测率达70%以上。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妇幼卫生项目,强化两大系统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1、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及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二是加强对孕产妇的监测和管理。各医疗保健机构认真做好早孕建卡、HIV抗体检测、产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筛查、分级管理和转诊、产后访视等重点环节的工作,及时掌握乡村、社区的管理动态;三是落实高危孕产妇见面制度,掌握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追踪管理情况,凡评分≥30分以上的孕妇,必须由县妇幼保健院专职保健人员入户见面。杜绝截留高危孕妇,加强产科“绿色通道”建设,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孕产妇零死亡。

2、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一是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在设备、人员、业务培训上加大投入,使儿童保健队伍发展壮大,儿童保健工作得到长促发展。二是建立儿童保健长效机制,狠抓散居儿童的管理。严格实行“4.2.1”体检制,认真落实0-36个月儿童保健服务。加强高危儿与体弱儿的筛查与管理,对异常儿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儿童病残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三是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认真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督导管理,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质量。

(二)落实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保健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扩大免费婚检覆盖面,依法规范婚检工作。开展免费婚前卫生指导与咨询,组织实施好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在传染期内指定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力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2、提高产前检查诊断水平。建立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和督导,完善工作制度及标准,不断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规范产前检查门诊建设,提高辅助检查技术水平,强化产前筛查工作。

3、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加大对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知识的宣传力度,培训专业人员,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工作,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完善妇幼卫生工作体系。

1、规范使用妇幼卫生台帐等原始资料的填写及整理,便于各种统计数据的收集与上报。

2、严格实行每月统计例会、培训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乡镇保健组长及统计人员例会,完成审核报表,情况反馈、业务培训、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每年有计划、每季度有安排,每月有重点,并以书面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卫生院。

3、充分发挥三级保健网络职责和信息平台资源优势。通过村、乡镇、县三级保健网络和信息平台的作用,及早地发现服务对象,及早地纳入系统管理,做到全县信息共享。以确保母婴安全。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3

一、指导原则

精神卫生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精神卫生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保障精神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指标: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95%、显好率达90%、社会参与率达80%、肇事率控制在0.1%以下、检出率达7‰。

(二)普通市民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达50%。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45%。

(四)精神分裂症治疗率>70%、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60%。

(五)精神卫生达标小区达标率80%以上,其中精神卫生示范小区达标率占15%。

(六)每个街镇至少有一所基本型社区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照料机构。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分工协作

本区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部门协调工作制度,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本地区实际,提出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加强分工协作。卫生、计划、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等部门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卫生部门要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精神卫生工作规范。负责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精神卫生宣传;精神残疾的评定;社区精神病康复;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等工作。

计划部门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群众的精神卫生需求。

民政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订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济和救助政策,及时协调收容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人,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病人提供救治费用和康复服务。并负责社区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组建和管理,遣返外地精神病患者等工作。

公安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构建社区精神病扶残、助残体系,落实日常监护措施,协调有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监护、处理及收治工作;协调精神疾病患者户籍调查等工作。

财政部门要根据政府职责和工作需要,增加对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和贫困精神病人专项经费的投入,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效益评估等工作。

教育部门要结合素质教育,制定相应政策。将精神卫生知识列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司法部门应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精神疾病的司法援助政策。加强法制宣传,维护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保障精神病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

残联部门应负责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落实精防康复工作方案实施;加强对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就业安置;组织亲友会;创建社区康复机构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质量的提高等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居民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时,妥善解决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问题;应积极促进康复后有劳动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就业。

医疗保险部门应保障参保人员中精神病患者基本医疗需求,执行精神疾病大病优惠政策等。

红十字会和慈善基金会要加大帮困、救助贫困精神病人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为重残无业特困精神病人提供免费门诊治疗费用,切实为精神病患者办实事。

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办等社团组织应针对相应人群促进保障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工作。支持精神卫生事业,帮助市民提高预防精神疾病的能力,为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减少精神疾病发生

把儿童和青少年、妇女、老年、职业等人群作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采取由点到面逐步发展的策略,积极推广适合国情的符合**实际的精神疾病防治、干预、康复管理模式。

1、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加强对学校教师、班主任、校医等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

2、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干预。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减少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做好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

3、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建立老年痴呆干预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4、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职业人群开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咨询、疏导和缓解压力;在监管场所对公安人员及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对监管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工作。

5、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制订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患病率。

(三)加强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

1、要继续做好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率的提高。认真落实特困重残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和贫困精神病人帮困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解决住院医疗经费分级负担的同时各街镇协调解决精神病患者门诊维持治疗的费用。

2、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积极进行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维护治疗和定期随访,逐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四)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筹资模式

各街镇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精神卫生工作的需要,投入经费预算,用于精神疾病的预防、社区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应保持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增长。要按照**市政府有关部门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精防经费不低于户籍人口每人每年0.50元投入,主要用于开展宣传、培训和表彰、精卫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办公用费等费用;贫困精神病人专项经费不低于户籍人口每人每年1.50元安排,主要用于无业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特困病人和关锁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生活救助等。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精防经费、贫困精神病人专项经费的投入也须逐年递增。

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资助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鼓励社会资源投向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

(五)加强精神卫生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大力开展经常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全区各居(村)委重要场所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如黑板报、版面等),定期在居(村)委干部和乡村医生例会上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围绕每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重点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系列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六)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发挥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教学基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兼职医生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常见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处理的能力。“**”中期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兼职医生都获得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优化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我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率,切实解决患者的住院难问题。

重视和支持精神卫生的科学研究,鼓励把科研成果应用与防治工作实践,开展各种形式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争取五年内拿出1-2项市或者全国领先的精神卫生科研成果。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加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促进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的发展。

(七)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估

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意见的组织实施。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4

一、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

(一)探索“以大带小”和“以小带大”改革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有实力、有潜力的一般卫生院,要在业务上不断做强、做大,其它卫生院要具备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和常见病、一般急症的处理能力;积极探索市直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与业务能力相对较弱的一般卫生院实行业务组合,即“以大带小”模式;一般卫生院与中心卫生院实行防保组合,即“以小带大”模式。

(二)探索驻市厂(矿)职工医院转型为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改革模式;探索乡镇卫生院向村级延伸,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革模式。

(三)探索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资源配置、学科带头人管理、院长队伍建设、聘用人员管理等方面开拓思路,创新机制,鼓励市直医疗单位和驻市厂(矿)职工医院职工及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返聘或聘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大市直医疗单位对乡镇卫生院支援力度。

(四)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新的分配机制改革。坚持灵活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向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分配机制。

二、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业务组合(“以大带小”)

1、组合和被组合单位性质不变、人事组织关系不变和法人代表履行职责不变。根据工作需要,由双方院管会对干部职工工作进行优化组合。

2、组合形式

(1)全部组合:即一般卫生院的医疗、防保全部由中心卫生院或市直医疗单位统一管理。

(2)部分组合:即仅对医疗业务方面进行组合管理,其防保及其它社会工作仍然由该卫生院管理。

(3)交叉组合:即中心卫生院对一般卫生院其医疗业务进行管理,而一般卫生院对中心卫生院防保进行管理(“以小带大”)。

3、财务分配

(1)确保一般卫生院医疗业务按10-20%速度增长(也可分三年增长,开始第一年10%,第二年15%,第三年20%),在此收入内财务分配办法为:一般卫生院占纯收入80%,中心卫生院(或市直医疗单位)占20%,以确保一般卫生院人员工资支出和一般性支出。

(2)超过确保业务收入部分的,中心卫生院(或市直医疗单位)占纯收入80%,一般卫生院占20%,以此确保一般卫生院事业发展基金筹集。

(3)双方单位也可以自行协商,采取更加灵活分配和业务组合方式。

(4)固定资产实行资源共享,做到充分利用。

4、人员调配:确保一般卫生院2-4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其他医技人员可在组合单位内调配使用,可参与组合单位绩效分配。

(二)防保组合(“以小带大”)

1、组合单位性质、人事组织关系、人员调配类似业务组合。

2、财务分配:

(1)财务收入:中心卫生院所缴医疗业务方面收入,日常防保收入和卫生局下拨的差补收入(包括中心卫生院防保人员差补)等。

(2)财务支出:严格执行市卫生局财务核算制度,要适当筹集单位事业发展基金。

(3)经卫生局批准同意,可采取综合考评绩效工资制分配方案。

(4)固定资产实行共享,做到充分利用原则。

无论采取业务组合形式还是防保组合形式,均需双方自愿协商,并将拟定的协商协议报市卫生局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根据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拟将江铜集团()医院、贵化职工医院、贵电职工医院、十五冶二公司职工医院分别转型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享受国家社区卫生等相关优惠政策。

2、有条件的卫生院在人口集中的村委会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合并等不同方式筹建1-2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先试点运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业务人员引进和退出

(1)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把进人门槛,逐步引进一些“高、精、尖”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医学院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

(2)乡镇卫生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卫生局统一面向社会考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在市卫生局许可情况下聘用统招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3)稳定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在一段时间内,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不得借用、调动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

(4)在三年时间内,各医疗单位要有计划逐步辞退无专业技术职称和无执业资格的医技人员,到2011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医技人员都应做到持证上岗。

2、改进乡镇卫生院院长培养选拔工作。严格把握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准入条件,公开选拔人选一般应具备医学类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院长学历、职称结构,注重从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挑选业务骨干和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公开招聘院长,建设一支善管理、懂技术的乡镇卫生院院长队伍。

3、每个市直医疗单位负责对口支援不少于3个乡镇卫生院,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卫生人员下派基层服务和帮扶活动。严格执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人员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

4、积极落实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市直医疗单位和驻市厂(矿)职工医院离退休人员返聘或聘用到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各单位聘请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一年以上的,要按照平等协商、报酬合理原则进行聘用,也可实行专项活动聘请、项目聘请、短期聘请等多种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柔情引才引智方式。

三、完善《综合考评绩效制》改革方案

1、适度扩大《综合考评绩效制》改革范围。对市直医疗单位,可实行科室《综合考评绩效制》试点。对一些具有实力和潜力的一般卫生院,也可采取综合考评绩效制。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5

一、合理制订新农合赔偿方案。依照省县政府下发《关于稳固和发展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准则的意见》(府厅发〔2012〕81号)的要求,保证参合率到达92%以上,落实全省统一的赔偿形式:“五统一”即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相对统一赔偿比、统一赔偿方法、统一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落实具体推进儿童大病医疗保证试点工作,在儿童先芥蒂、白血病救治的基本上,开展提高重性神经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保证救治程度的试点。

二、增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增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行政监管,开展医疗服务、治理质量评价工作。在30%的统筹地域开展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出方法改革,推进医疗机构改变运转机制,合理节制医药费用。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准则,落实提高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的政策。

三、增强新农合基金监管。认真贯实新农合基金治理和财政、管帐准则,坚持“双印鉴”和“上报对账单”的做法,增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治理,提高新农合治理经办机构的精密化治理程度。落实新农合基金监管政策,保证基金安全、不变运转。统筹基金昔时节余准则上节制在15%以内,累计节余不超越昔时统筹基金的25%。

四、坚持便民利民的新农合运转机制。加大省、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直补”的力度,保证一次性报账率到达90%以上。持续探究和完善参合农民在相邻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按县内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赔偿的做法。大力推行救助对象住院新农合赔偿与医疗救助赔偿的“一站式”服务形式,让参合农民最大水平地受益。

五、增强新农合经办机构才能建立。进一步落实新农合县、乡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切实做到有人做事、有当地做事、有经费做事、有才能做事。加速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立措施,完成新农合营业治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程度。乡镇卫生院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网上直报率到达50%。

六、积极做好新农合准则改革试点工作。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积极探究门诊赔偿与住院赔偿有用联接的赔偿形式。选择1个统筹地域,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住院费用分段累加赔偿试点。在50%的统筹地域持续开展门诊统筹工作。

七、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才能建立。抓好新一轮的卫生服务才能建立工程。开展“农民称心乡镇卫生院”创立活动,全市10%的卫生院到达创立规范,50%的院长由县级卫生行政部分公开竞聘,30%的乡镇卫生院建有HIS系统,40%的中间卫生院供应口腔技能服务。

八、积极开展“提高前辈县”创立活动。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省乡村卫生工作提高前辈县”创立活动,对未取得提高前辈县的5个县(市、区)要求扎实开展工作,争夺年创评成功;对已取得提高前辈县的5个县(市)要求不克不及涣散,坚持提高前辈地位。经过开展提高前辈县创立活动,切实做到具体提高我市乡村卫生工作程度。

九、抓好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依照国家规范坚持乡村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坚持档案,并动态治理,乡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到达30%以上,并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治理工作。

十、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治理改革。探究坚持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执行人员、营业、药械、财政等方面一体化的治理体制。抓好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立工作,产权公有的村卫生室到达10%,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治理率到达30%,村卫生室处方及格率到达90%,输液治理率到达60%。指导乡村大夫承当公共卫生服务津贴发下班作。

十一、组织施行中心津贴乡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

依照中心津贴乡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方案要求,持续做好乡镇卫生院长治理常识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能人员、乡村大夫进行相关专业常识和技艺的培训,开展教室教育与视频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严厉治理培训资金,努力提高乡村卫生人员的技能程度。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6

一、各级卫生、公安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对人员的性病检查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仅仅看成是一般的医疗工作,要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首都的社会治安秩序联系起来,把它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因此,各级卫生、公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按《通知》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关于严禁的决定》、《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

二、检查治疗的人员是指被公安机关查禁,在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收审站羁押、教育的嫖客和妇女以及公安机关查获的其他违法犯罪人员需要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检查治疗的性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三、对查获的人员,公安机关要在两日内通知卫生部门,卫生部门接到通知后,要在三日内派员到羁押场所进行性病检查,一周内将检查结果通知公安部门(艾滋病除外),并出诊断证明,公安机关应为性病防治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经检查发现患有性病的嫖客,要积极治疗,处罚期满后仍未治愈的,当地派出所和性病防治所监督其强制治疗,直至治愈。对经检查发现患有性病并由市收容所收容教育的妇女,公安机关进行隔离后,卫生部门要定期派人到收容教育所进行治疗,直至治愈。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7

现将《关于加强本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加强本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7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沪府发[20*]28号)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医疗救治及免费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努力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达到90%以上。

(三)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以上。

(四)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上岗培训率达10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艾滋病防治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区政府统一领导本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金山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定期对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区公共卫生联席会议报告,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

各镇(街道)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落实有关政策,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建设健康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区、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区环境。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本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协调下,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根据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自查、抽查和监督检查,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报告。

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好对目标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做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怀以及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坚持预防为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一般人群与重点人群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和科普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

区卫生局要制定全区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培训和知识宣传计划,编印、发放宣传资料,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列入“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之中,要结合健康城区创建,向广大市民提供科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为有关部门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区委宣传部负责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报道计划,监督和检查有关媒体对艾滋病宣传报道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新闻单位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列入宣传重点,金山电台、电视台要保证有一定时段播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金山报等报刊杂志要保证有一定版面刊登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或专题文章。

区教育局要把预防艾滋病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在本区中、小学进行适时、适度地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区人口计生委要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日常宣传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社区居民中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所属的监管场所要对干警和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同,要对被羁押嫌疑人以及被收教对象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区农委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卫生等有关部门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

区卫生局、商旅委、公安分局、司法局、工商分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宾馆、酒店、发廊、美容美发沐浴等服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

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社团组织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系统和工作网络的优势,在不同人群中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依法加强监管,落实干预措施

区卫生局和血站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血液管理,坚持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提高无偿献血率。血站必须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艾滋病、梅毒等病原学检测,检测呈阳性的,严禁使用,以杜绝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区卫生局要依法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社会办医、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节约、安全地使用血液资源,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临床用血,提高成分用血比例,推广和倡导自身输血。同时,要加强血库管理,建立严格的血库管理工作制度,要将临床用血安全的有关指标列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考核的内容。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做好介入性诊断、治疗器械和实验室用具消毒工作。要严格执行《上海市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形、消毒和回收工作,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要做好治疗艾滋病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生物材料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审查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制造行为。

区公安分局要加大对吸毒贩毒、、非法采供血行为的查处力度,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宾馆饭店、咖啡馆、酒吧茶座、歌舞娱乐、美容美发、桑拿浴室、按摩足浴、游泳场(馆)等公共场所相关人员的行为干预工作。

区人口计生委和区卫生局要利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预防保健三级网络,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策略,在镇(街道)、社区、娱乐场所等地设立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区卫生局、区妇联和区人口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在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产后保健及婴儿保健的基础上,建立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检测、治疗及关怀服务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模式,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各医疗卫生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对医疗卫生人员和有关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培训,对有关职业易感环节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医疗卫生人员及有关职业暴露人员因不规范操作、管理不善而感染艾滋病。要实行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迅速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四)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疫情的监测,开展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力求准确掌握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全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基线调查,开展主动监测,对监管场所内的吸毒、、人员和性病患者实施HIV检测;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自愿咨询检测点,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要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工作。

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本辖区艾滋病疫情。对于隐瞒、缓报、谎报疫情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病人和感染者管理,落实减免政策

根据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的通知》(卫疾控发[1999]164号文件)要求,采取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行轻症病人分散随诊、上门服务,重症病人入住定点医院治疗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对感染者和病人咨询、医学访视、就医指导、医疗服务和家庭护理等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做好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医学随访工作。属被拘留、劳改、劳教和羁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实行相对集中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阻断母婴传播、艾滋孤儿免费上学,关怀救助艾滋病家庭)政策,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实施社会关爱,消除歧视和社会恐慌,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艾滋病的感染者或病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防治能力

要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推动性病门诊规范化建设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改善防治工作条件,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区卫生局作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导意识,积极为政府当好助手和参谋,加强队伍建设,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热爱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充实到防治队伍中来,积极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在全区建立起一支集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检验检测和临床医护为一体的专业防治队伍,切实提高我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能力。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8

为加强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的监督检查,市卫生局人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查组,督查组组长由市卫生局局长助理金志强担任,副组长由市卫生局预防保健科副科长吴荣霖、市卫生监督所所长金建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孙国祥担任。市卫生监督所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开展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监督检查本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情况。

(二)监督检查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情况。

三、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和环节

(一)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职能科室

1、是否制定了本地区的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工作预案并建立健全了应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组织机构,将具体责任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人。

2、是否按照不同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了全市禽流感防治应急培训工作。

3、是否根据工作预案组织落实了演练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做好了人员、技术、药品和物资准备工作。

4、是否组织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以及有关公共场所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是否制定了本单位应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工作方案、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流程,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

2、接到发生动物疫情的报告和通报后,是否与当地农牧业部门沟通联系,第一时间派出专业人员到达疫区现场,做到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3、发生动物疫情后,是否直接开展对动物疫情密切接触者为期7天的医学观察,在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区域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的监测。

4、发现动物疫情密切接触者出现流感样症状或患肺炎时,是否立即按有关技术指南采集标本,并按规定送上级实验室检测。

5、对于进入动物疫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从事解剖、病料采集和运输的工作人员是否采取了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

6、对医疗机构上报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死亡病例,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提请组织苏州市级专家组筛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是否按预警病例立即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7、是否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筛查和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对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主要包括传染病预检、分诊,筛查、疫情报告及管理,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现场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并制定了定期检查制度。

8、接到疫情报告后,是否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是否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医疗机构

1、医务人员在接诊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等发热呼吸道病人(体温超过38℃伴有呼吸道症状)时,是否认真询问有无与病死家禽接触情况、所从事的职业、同类病例接触史等流行病学情况,并进行了相应的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

2、对有病禽接触史的发热呼吸道病人,是否及时转市属医疗机构检诊,是否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是否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可能涉及传染病的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立即通过网络直报,同时报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否按照要求采集了患者血清及咽拭子标本,对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是否按照要求采留了肺组织标本(针穿),以备进一步确诊。

5、重点检查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建立健全了应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组织机构,是否成立了医疗专家救治小组,是否充分准备了必须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是否落实了医院感染控制及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工作措施。

(四)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1、是否购入和销售死鸡、死鸭以及无检疫检验证明的禽类及其产品。

2、在禽肉加工和餐饮环节,是否严格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禽肉是否彻底加热、烧熟煮透后才供应。

四、监督检查要求

(一)重点监督检查有禽类死亡报告和禽类养殖业较发达的镇、村,其他地区也要进行监督检查。

(二)要狠抓落实,要加强对疾病控制机构的督查。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从严检查,特别要检查有关工作预案、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9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等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行业规范管理、用人单位负责、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有效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以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4年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意见》为导向,突出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加大职业病病源、职业病病控等相关环节的监管力度,按照“开展一个活动、突出二个重点、落实三项措施,抓好四项工作”的工作思路,督促用人单位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成立机构,专项负责

乡政府成立由副乡长为组长,社会事业服务站站长为副组长,服务站工作人员为组员,乡卫生院安排人员参加的职业卫生工作小组。

三、全面监督,针对处理

(一)全行业领域监督

我乡领域范围广,行业众多,涉及水泥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煤矿业、非煤矿山行业以及农业和林业,因此,我乡职业卫生的监督也必须全面到位,才能有效防治职业病、卫生隐患。

因此,对全乡各行各业的职业卫生防治,要分区分点分行业进行监督防治。

一是工作小组要牵头各村社全乡各行各业进行全面督查管理、汇总监督,及时与相关单位、村社以及卫生院协调处理职业病、卫生情况的应急工作;

二是各单位负责人要定期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宣传与健康检查,对查出的职业病及其他特别病状,要及时造表归档并上报;三是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完善软硬件设施、物资,保证防护到位,治理有方,从源头出发,做到标本兼治。

(二)重点危害专防治

1、粉尘职业危害治理。结合我乡实际,工作小组要对水泥生产、煤矿、非煤矿山等粉尘危害严重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并要求各相关企业要针对相关制定治理方案,督促企业负责人积极设置集中或局部抽风除尘系统,引进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采取自动化生产、封闭远距离操作等措施,避免和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粉尘;在工艺条件允许下,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如喷雾、洒水等)方法,抑制粉尘产生;作业人员要佩戴防尘口罩等有效防护用品上岗。

2、是毒物职业危害治理。我乡虽然并没有直接涉及到毒物相关的化工产之类的企业单位,但诸如水泥厂、加工厂油漆等部分环节,仍然涉及到毒物的职业危害,因此,相关单位尤其是红狮水泥厂、远翔机械等厂企要及时对所存在的毒物化工品进行严格管制,对相关化学物品的使用要有规章制度,对相关操作人员严格训练,有效防治毒物职业危害。

(三)基础工作应落实。

1、宣传教育常抓不懈

在全乡范围内,一是工作小组要积极定期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各单位根据县安办、乡政府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三是要对已出现的病情病状及相关人群进行统计入档,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及时有效地防止危害扩大。

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篇10

一、各级卫生与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执行市卫生局、市教委《关于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本市托幼机构进一步落实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增强做好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做到有效预防、有效控制。特别要加强对无证托幼机构的监管,不留空白点。

二、各托幼机构应进一步落实各项手足口病预防性措施。要加强晨间检查、午间检查和全日观察工作,及时发现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或疱疹、皮疹等症状的儿童,并通知家长及时带其前往医院就诊。要加强对机构内空气、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工作,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切实消除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内的发生和传播。

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托幼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按照要求落实各项手足口病疫情控制措施。对确诊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应督促家长切实采取家庭隔离措施,且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要按照《上海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和《上海市托幼机构、小学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试行)》的规定,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切实落实晨检、消毒、报告、缺勤登记等制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和儿童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对出现手足口病集聚性发病情况的托幼机构要及时核实。对同一托幼机构一周内发生**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的情况,应按要求及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并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和协助托幼机构落实疫情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