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1:21:56

体态语范文篇1

关键词:商务礼仪社交仪态语设计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态、仪式等。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就是美的精华。”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就是我们礼仪中的仪态,即人体在感情流露和交流中表现的各种非语言姿态,包括表情、姿势、动作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态语言”。

一、体态语的内容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表情、姿态、动作传达信息的一种非语言行为。它是心灵的外露,具有自观性、模糊性、敏感性、辅助性,是对口头语言的补充和完善,有时比口头语言更具体、丰富、感人。

表情是指人的面部情态,是内心情感在面部上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把人的情感表达表示为:

情感表达=语言(7%)+声音(38%)+表情(55%)

可见,表情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健康、美的表情,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表情包括:眼神和微笑。

举止包括姿势和动作。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人的举手投足、一频一笑,都是举止,它是无声的语言。特别是无意识(或下意识)的举止,能够真实地反应人的道德修养、接受教育程度和被他人信任的程度,是人本质的自然流露。

举止包括站姿、坐姿、步姿、蹲姿、手势等。

作为商务工作者,积极主动训练自己的举止,掌握正确的举止姿态,矫正不良习惯,目的在于正确运用人体语言的多种功能,提高工作、交际质量,保证工作、交际效果。

二、体态语的特点

1.辅助性。如上所述情感表达=语言(7%)+声音(38%)+表情(55%)。这表明,人们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这些数字我们认为只是研究体态语时的一个参考,但是一个道理是明显的,体态语言在交际中的辅助性并不说明体态语是无足轻重的。相反虽然体态语是辅助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如我们永远无法从印在纸上的演说词来认识一个演说家是为什么成功的。有时印在纸上的演说词可能是平淡无奇的,但当时确实得到很大的成功。他的演说并不个是他口中说出的语言,实际上包括他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整个体态,包括他说话时的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

2.习惯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个性,使不同的人养成了不同的习惯性体态语。比如有的人着急就咬手指头,或挠头发、或摇晃,这些都是习惯性的体态语言。又比如,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讲话时喜欢用手指指点学生,这都体现了体态语具有习惯性这特点。

3.真实性。真实性这特点是由于体态语的习惯性决定的。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常常用语言来传达,但语言是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信息,可以人为的进行修饰,甚至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长期的社会利益争斗中造成了语击的欺骗性和隐蔽性。但体态语却可以在无意中真实地反映人们的内心状态。而体态语击较之口头语具有更大的真实性。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接受了日本人的投降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站在日本天皇旁边,拍了一张照片。天皇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把双手置于身边,不敢造次,而麦克阿瑟将军把手置于髋上。日本人把这个漫不经心的姿势视为大不敬的标志。

而体态语在人们表示焦虑时表现的犹为真实。

人们在感到焦虑时,常常会看到他们把玩钥匙,扭动手指上的戒指,或者拽拽衣服。感到焦虑的人同样也把触摸自己作为放松的手段。他们可能会搓手,或者拉拉耳垂,摸摸下巴,又或者用手指梳梳头发。

在宣布政治选举的结果时,失败的候选人会掩住眼睛或嘴巴,甚至整个脸孔。捂住眼睛,是在阻止自己看到令人悲伤的事情。捂住嘴巴,是在不由自主地隐藏自己的悲伤,防止自己说出口后可能后悔的话。当你从收音机里听见空难的消息时,你可能会像捂住耳朵一样捂住眼睛。通常捂住眼睛,你就表现得如同你已经看到了灾难,而不仅仅是听到了有关它的消息。

而我们在工作中最大的就是要克服这种由于焦虑表现出来的不自信,那么可不可以纠正这些不好的体态语呢?那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体态语还有一个特性:

4.可塑性。人体的体态语言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的。有人曾作过这样个实验:指定某学校的两位能力相当的青午教师甲乙两人,同时给两人份同样的文章,要求两人熟记成诵。然后,单独通知甲两天后演讲,而没有通知乙。两天后,甲乙两人分别给师范大学的学生演讲。虽然两人都准备好文章内容,但因为甲事先作了准备,设计了体态语,而乙没有做这项准备,因此两人的演讲效果大不一样。甲演讲时体态调控从容,和谐自然,获得了成功。而乙演讲中,缺少手势,单调呆板,而且出现了些消极的体态语,如翻眼看天花板,引得学生发笑。最后统计结果:甲运用得体的手势共9次,消极体态语2次;乙出现消极体态语6次,积极体态语3次。这个实验说明,体态语在有所准备的条件下是可以控制的,可以塑造的,有所控制的体态语会收到比较好的交际表达效果。三、如何对体态语进行规范

我们的礼仪学习可以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在生活中。在课堂里作为教师巧抓形态控制练习,将“三姿”(站姿、坐姿、步姿)列专项突出训练;如今年的奥运会的礼仪小姐就是进行的这种封闭式训练,结果大家有目共睹。那些奥运宝贝各个仪态端庄,姿势优美。但这训练需要一定的条件,那我们商务在生活中也可以进行体态语的规范和设计,并且可随时随地进行。

但在生活中要注意,体态语只是完成表达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体态语并没有独立价值,而只有辅助价值,在谈话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正是这种从属地位决定了体态语的设计和运用必须由表达的内容、情绪、对象、环境等因素来决定。

体态语的设计宗旨是协助有声语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因此体态语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真实自然。真实自然是对体态语的第一位要求。人的体态语是人的内心意识与潜意识的种反映,人的内心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常常会在体态上有所反映。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态语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隐蔽。但无论体态语变得如何隐蔽,想百分之百地掩盖内心的真实情感是非常困难的,这是根据体态语习惯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只有体态语服从了内容表达的需要,才能使人觉得不别扭、真实、不缺乏诚意,才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演讲时常常会举起双手(似乎招呼听众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手明明指向观众,而嘴上却说“我”,然后指着自己说“你们大家”。因为体态语与口语配

合不准确,尼克松被美国听众毫不客气地指责为“语击与动作不协调的最蹩脚的演说家”。因此说,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设计恰当的体态语,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

2.和谐简洁。体态语要大众化,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和谐简洁,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繁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否则,不仅会宣宾夺主,妨碍有声语击的正常表达,也使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以。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性体态语。

3.适度适宜。据体态语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面部表情有2万5千种之多。人类有如此丰富的体态语,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怎样来把握呢?那就是遵循适度适宜原则。所谓适度,即要求体态语要适量,以不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为度,不要用得过多。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谓适宜即要求体态语设计要服从对象、场合的需要。据有关研究显示,双臂倒背不但可以作为种权威显示,而且还能起到“镇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人们处于极度紧张或焦躁不安状况时,双臂背后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双臂倒背于后给人的感觉是坦然自若,不慌不忙。倒背双臂会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威严。但是在此场合教师不应采取这种体态,比如和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应把双臂倒背起来,因为这样做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学生心理上会生产种压力,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所以说无论表情、动作、姿态、衣饰等体态语都须考虑和适应特定的对象和场合。跟情人约会与会见同事时的衣着打扮和神态应该是有区别的;参加喜庆活动与参加悼念活动时的举止、仪态也应该不同。

4.富有变化。说话时,适当的重复动作是完全必要的,它往往能重现或强调原来的情绪。但不要老重复一种姿势,如果一种表情、一种手势到底,则单调乏味,呆钝死板。因此,要善于随着内容、情绪的变化适当地变换动作和姿态,以期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和魅力。

总的来讲,体态语的设计要能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反映人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能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更形象的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更有利的传达情感,反映情绪、更恰当的联络各种关系,使交际更得体,使我们的商务工作更为顺畅易于成功。

合不准确,尼克松被美国听众毫不客气地指责为“语击与动作不协调的最蹩脚的演说家”。因此说,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设计恰当的体态语,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

2.和谐简洁。体态语要大众化,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和谐简洁,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繁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否则,不仅会宣宾夺主,妨碍有声语击的正常表达,也使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以。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性体态语。

3.适度适宜。据体态语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面部表情有2万5千种之多。人类有如此丰富的体态语,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怎样来把握呢?那就是遵循适度适宜原则。所谓适度,即要求体态语要适量,以不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为度,不要用得过多。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谓适宜即要求体态语设计要服从对象、场合的需要。据有关研究显示,双臂倒背不但可以作为种权威显示,而且还能起到“镇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人们处于极度紧张或焦躁不安状况时,双臂背后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双臂倒背于后给人的感觉是坦然自若,不慌不忙。倒背双臂会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威严。但是在此场合教师不应采取这种体态,比如和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应把双臂倒背起来,因为这样做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学生心理上会生产种压力,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所以说无论表情、动作、姿态、衣饰等体态语都须考虑和适应特定的对象和场合。跟情人约会与会见同事时的衣着打扮和神态应该是有区别的;参加喜庆活动与参加悼念活动时的举止、仪态也应该不同。

体态语范文篇2

关键词运用艺术作用文化差异

一、“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1.表情的运用艺术。表情具有神奇的魔力,教师的表情渗透会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表情语可以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是向学生传达教师思想情感的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

2.眼神的运用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最微妙的感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知道眼神不仅能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有关情感,而且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多样化的眼神影响学生,增强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运用好眼神,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做出适当调控。在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向别处看、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左顾右盼,低声细语,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倘若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并会艺术地应用眼神,这将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3.手势的运用艺术。手势,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师都非常重视掌握和运用手势语。它有助于教师教学语言的表情达意,可以使教学语言形象、活泼、生动。

4.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用身体距离的意义教相应的单词,如:far,near等。

二、“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体态语”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善于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老师势必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上每一课前,我针对教学内容做认真的准备,期望通过一系列体态语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运用“体态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我国,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少说汉语。而学生用英语交际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羞于启齿,教学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都可以摆脱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动动做做、玩玩乐乐的氛围中全身心积极投入,促使他们抛开胆怯心理,大胆交往。例如:在教学“jump”一词时,如果用“movequickly”去解释,学生难以分清它与“rush、run”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教师用“体态语”做一个“跳”的动作,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起到语言交际的效果。通过这些生动的“体态语”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使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与人交往,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3.运用“体态语”控制和调解课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刺激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而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辅以手势、表情,就可丰富课堂,调节气氛,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与和谐。我国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通过自己的体态行为来表达他们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肯定和否定,从而达到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目的。反之,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取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发出“Please,standup.”,“Sitdown.”,“Lookattheblackboard.”等指令时,学生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就能从学生的形体动作中判断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或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三、“体态语”运用注意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体态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中国,拇指和食指分开可以表示“八”,而西方却没有这种概念;在中国,给人东西或接受东西时都用双手,表示有礼貌,在西方这却显得有些笨拙。相同的手势也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概念,有的甚至相反。据说有一次一些欧洲海员在地中海游泳时不知不觉地游到了海防基地,卫兵见到后向他们大声喊叫,并做出“过来”的手势。此时,海员们意识到离海防工事太近了,误将卫兵的手势理解为“走开”,于是就向远处游去。警惕的卫兵立即开枪打死了这些不幸者。

体态语范文篇3

论文摘要:体态语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作用及形式很有独特性。得体生动的体态语弥补了师生交流的不足,同时也呈现各个教师独特的个性魅力。灵活、合理、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不仅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促进师生交流,教师教学效果会更加生动、透辟、传神。

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各种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communication),也称“体态语”或“态势语”。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而“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我们称之为“体态语”(bodylanguage)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paralanguage)。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大学生们注重的是教师学养的高深,接受的是教师教有专长。学生追捧的是那些语言富于个性化、语言运用清晰得体的教师的课;尤其是敢说别人不敢说之言,而且言谈语姿要呈现个性化、性情化的教师的课。但非语言交际形式又表现出无可替代的辅助性功能和示范性作用。

据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非语言交际中的“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等方面表现的比较得体。他们在授课、交流时都能或大方、或庄重、或自然亲切。工作中时间观念强,空间距离运用得好。但在服装打扮、副语言的表现上却差强人意。

高校教师,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的教师,都是素质高、学问深厚、学养深厚的学者、教授;或者也是硕士博士,甚或博士后,学问对他们来说是最可称道的,但如何把自己的学问顺畅精彩的传达给学生,在“言”(语言的声音,语气语调)、“行”(体姿,面部表情)上为人师表且把知识传达的美就应该是“抒情的讲述”,并有“完美的态势”。本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接受理解程度,从体态语和副体态语两方面来谈一下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态语

与语言交际相比较而言,非语言之外所用来交流信息的方式手段,统称为体态语言。这里主要分析以下5个方面。

(一)身势

身势又叫体姿语,也叫整体体态语。整体体态语是指通过人整体的动作姿态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包括人体的站姿、走姿、坐姿等方面。

1.站姿。站姿对于教师在讲课过程来说是很重要的。优美、典雅的站姿是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在讲台上的站姿优美与否,其感召力是不一样的,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上的印象。而高校教师侧倾在讲桌上讲课却也“别有韵味”了。此外,教师在讲课时总是要伴随板书的,还要随时参考教案,这时教师如果要是站在黑板和讲桌之间,回头便可以写板书,低头就可以看教案,这样既方便应手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讲课的位置也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或根据需要到学生座位间进行巡视。

2.教师的坐姿。坐是一种静态造型。教师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学生以优雅、自然、稳重、大方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教师的走姿。正确的走姿可以体现一种动态美,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韵味,更能显示出青春活力和魅力。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走姿能表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适当走动,变换位置,可以改变学生注视教师的角度,减轻视觉疲劳。教师的走姿要优雅、稳重、从容、落落大方、平稳。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方面的导师,更是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导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是通过时时事事来影响学生的。

(二)手势

手势,又称手语。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创造最终的实现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乐、绘画、诗歌、建筑··一教师的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一般都要用适当的手势来强化教学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据相关的内容运用。一般而言,手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构成。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各种不同的手势语可分成4种类型:用来模拟状物的形象手势;用来表示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用来传递情感的情意手势和指示具体对象的指示手势。

教师的手势禁忌:忌当众搔头皮、掏耳朵、剔牙等不雅动作,这样会令学生反感,严重影响自身形象与风度;忌用手指指点他人,这样非常不礼貌,而且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忌讲课时敲击讲桌、黑板,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忌玩弄粉笔或扣子等习惯动作;更忌交谈时指手画脚,手势过多过大。

(三)眼神

眼神,也叫眼语。眼睛能显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研究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妇女之间在谈话时看对方的次数比男人之间看对方的次要多,而且时间长。一种解释是妇女比男人更重视人际关系,更重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心理学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有感染力。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

教师运用眼神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环顾和注视两大类。

(四)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又叫脸语,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情态语言”,也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表情,是教师体态语中的最基本的一种。

人类面孔具有精确分化的肌肉组织和精细分化的血管系统,并具有接受有机体内刺激的十分敏感的受纳器。它参与各种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各种不同情绪的信息传递,成为社会无词通讯和人们互相通晓和理解的重要窗口,是人体语言的“稠密区”。人们往往能通过面部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精密地表露出来。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非常注意表情的,在人类丰富的表情中,“微笑”无疑是最有效的。一个有修养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是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微笑,微笑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关系、爱护、理解和友谊,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沟通彼此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师生都身心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服装打扮

对于服装打扮,有的学者也把它放在副体态语之中。一个教师的服饰与他的性格特点和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服饰能显示人的个性,对服饰不同样式、颜色、整洁度的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大学教师因为工作、科研任务重、社会活动多等,许多人不讲究穿戴,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当代经济社会为教师们提供了讲究穿戴的条件和空间。

一般说来,教师的着装整洁得体、潇洒大方。女教师着装要优雅、得体,男教师着装要得体、简约,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一个穿着整洁、衣饰讲究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声的提高了学生对他的学识、成就的可信度的指数,更受学生尊敬。当然一个穿着过时、不讲究衣饰的时代性的教师,只要他的学问好照样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大学教师所展现的应是庄重、整洁、得体的穿着,当然也不排斥个性化、时尚化的穿戴。许多教授不仅学问做得好,社会影响大,社会活动也多,所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允许程度和个人兴趣,或每天西装革履,或时尚休闲,个别教师甚或染上彩色头发。大学生已经成人化,已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恰当的判断力,对教师的穿着打扮不会盲目效仿,这是与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所不同的。

二、副体态语

副体态语,亦称辅助性副体态语,包括有声和无声两部分。有声性副体态语又称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另外无声性副体态语,作为教师应包括字体。

(一)语言

因为本文所讲的体态语是针对大学教师而言的,因此对于说话的内容、说话逻辑层次不做主要说明。

第一,标准程度。大学教师语言的标准化程度—即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比较复杂。一组调查数字表明,45岁以上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在可以听懂、听明白的层次上的占30%左右。以北京某大学的中文系为例,在岗教师178人,江苏、云南、贵州、广东、上海、湖南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6%,45岁以上教师占15%,而这些教师5。到60岁之间的人都是著名学者或教授;但普通话水平确实令人遗憾者多,听他们的课要费力、费神,而且听课质量差,所以教师们需要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第二,话语的清晰程度。这里所说的清晰,不仅指吐字清晰,也包括声音的响亮程度。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实现,想要做到声音的响亮还是不难的。

第三,语言的简洁程度。语言的准确、流畅,从一定程度会提高听者的接受力和知识的流畅性,增进思维顺畅,提高授课效率。相反,一个说话慢吞吞,前言不搭后语,嗯嗯、啊啊,不断重复语言的教师,一定会影响他授课的效率和效果。

(二)字体

教师除了要多加注意自身的服饰、语言修养之外,字体也同样不可忽视。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很多条件好的学校都要求教师制作课件来上课,用PPT,Flash来代替板书,教师可以整节课都不写一个字,但是在批改作业、写评语时总是少不了写字。曾看到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在一本书中说过:“一位教师要能‘出面、出手、出口”,。“面”是指仪表、妆容,“口”是指普通话,“手”自然是指教师的字。可见,教师的字体具有很重要的消息传输功能,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性格和工作态度。字体潇洒不羁的教师,很可能是性格奔放、不拘小节的人;字体端正而匀称的教师,很可能是传统又严谨的人··…’

体态语范文篇4

体态语在说话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但是,它毕竟只是完成表达任务的手段,而不是说话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对于口才来说,体态语并没有独立价值,而只有辅助价值,在谈话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正是这种从属地位决定了体态语的设计和运用必须由表达的内容、情绪、对象等因素的特点来决定。体态语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要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这是体态语设计的根本宗旨。美国历史上有个叫雷布斯的政治家,他在伦敦作《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说时,中途突然停了下来,取出怀表,站在那里望着听众足足有一分多钟。听众都觉得奇怪:怎么回事?难道忘了说辞?就在大家猜疑之际,他突然大声说道:“诸位,方才大家都感到局促不安的72秒钟的时间,就是一个普通工人砌一块砖头所需要的时间。”大家恍然大悟。雷布斯的中途停顿动作的设计,既新颖别致,又生动深刻地表达了他在“劳工问题”上的思想和见解。

二要服从情绪表现的需要。任何表情动作都是人的内在情绪和感情的体现。体态语的设计必须合着感情的脉搏,服从情绪的支配,该哭则哭,该笑则笑,该怒则怒,该怨则怨,所有动作须随着说话情感的起伏自然而然地发出,切不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

三要服从对象、场合的需要。无论表情、动作、姿态、衣饰都须考虑和适应特定的对象和场合。跟情人约会与会见同事时的衣着打扮和神态应该是有区别的;参加喜庆活动与参加悼念活动时的举止、仪态也应该不同。

四要服从审美的需要。体态动作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美则令人悦目赏心,丑则令人反感厌恶。因而无论何时何地、坐着站着,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要注意造型美,以适应人们爱美的心理。一般来说,男尚阳刚,女尚温柔。在设计体态动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现出性别特征和个性特征。男人要有男人的气质和风度:刚劲、强健、粗犷、潇洒;女人要有女人的柔情和风姿:温柔、细腻、娴静、典雅。阴阳怪气、不男不女以及轻佻的姿态、猥亵的神色、放荡的举止、粗痞下流动作、不合时宜或低级趣味的打扮等等,都是口才和审美的死敌。美是口才的形象,也是口才的境界。因而你的谈吐,举止,都须服从审美的需要。

体态语范文篇5

据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非语言交际中的“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等方面表现的比较得体。他们在授课、交流时都能或大方、或庄重、或自然亲切。工作中时间观念强,空间距离运用得好。但在服装打扮、副语言的表现上却差强人意。

高校教师,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的教师,都是素质高、学问深厚、学养深厚的学者、教授;或者也是硕士博士,甚或博士后,学问对他们来说是最可称道的,但如何把自己的学问顺畅精彩的传达给学生,在“言”(语言的声音,语气语调)、“行”(体姿,面部表情)上为人师表且把知识传达的美就应该是“抒情的讲述”,并有“完美的态势”。本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接受理解程度,从体态语和副体态语两方面来谈一下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态语

与语言交际相比较而言,非语言之外所用来交流信息的方式手段,统称为体态语言。这里主要分析以下5个方面。

(一)身势

身势又叫体姿语,也叫整体体态语。整体体态语是指通过人整体的动作姿态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包括人体的站姿、走姿、坐姿等方面。

1.站姿。站姿对于教师在讲课过程来说是很重要的。优美、典雅的站姿是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在讲台上的站姿优美与否,其感召力是不一样的,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上的印象。而高校教师侧倾在讲桌上讲课却也“别有韵味”了。此外,教师在讲课时总是要伴随板书的,还要随时参考教案,这时教师如果要是站在黑板和讲桌之间,回头便可以写板书,低头就可以看教案,这样既方便应手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讲课的位置也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或根据需要到学生座位间进行巡视。

2.教师的坐姿。坐是一种静态造型。教师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学生以优雅、自然、稳重、大方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教师的走姿。正确的走姿可以体现一种动态美,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韵味,更能显示出青春活力和魅力。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走姿能表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适当走动,变换位置,可以改变学生注视教师的角度,减轻视觉疲劳。教师的走姿要优雅、稳重、从容、落落大方、平稳。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方面的导师,更是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导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是通过时时事事来影响学生的。

(二)手势

手势,又称手语。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创造最终的实现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乐、绘画、诗歌、建筑··一教师的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一般都要用适当的手势来强化教学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据相关的内容运用。一般而言,手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构成。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各种不同的手势语可分成4种类型:用来模拟状物的形象手势;用来表示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用来传递情感的情意手势和指示具体对象的指示手势。

教师的手势禁忌:忌当众搔头皮、掏耳朵、剔牙等不雅动作,这样会令学生反感,严重影响自身形象与风度;忌用手指指点他人,这样非常不礼貌,而且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忌讲课时敲击讲桌、黑板,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忌玩弄粉笔或扣子等习惯动作;更忌交谈时指手画脚,手势过多过大。

(三)眼神

眼神,也叫眼语。眼睛能显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研究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妇女之间在谈话时看对方的次数比男人之间看对方的次要多,而且时间长。一种解释是妇女比男人更重视人际关系,更重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心理学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有感染力。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

教师运用眼神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环顾和注视两大类。

(四)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又叫脸语,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情态语言”,也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表情,是教师体态语中的最基本的一种。

人类面孔具有精确分化的肌肉组织和精细分化的血管系统,并具有接受有机体内刺激的十分敏感的受纳器。它参与各种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各种不同情绪的信息传递,成为社会无词通讯和人们互相通晓和理解的重要窗口,是人体语言的“稠密区”。人们往往能通过面部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精密地表露出来。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非常注意表情的,在人类丰富的表情中,“微笑”无疑是最有效的。一个有修养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是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微笑,微笑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关系、爱护、理解和友谊,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沟通彼此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师生都身心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服装打扮

对于服装打扮,有的学者也把它放在副体态语之中。一个教师的服饰与他的性格特点和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服饰能显示人的个性,对服饰不同样式、颜色、整洁度的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大学教师因为工作、科研任务重、社会活动多等,许多人不讲究穿戴,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当代经济社会为教师们提供了讲究穿戴的条件和空间。

一般说来,教师的着装整洁得体、潇洒大方。女教师着装要优雅、得体,男教师着装要得体、简约,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一个穿着整洁、衣饰讲究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声的提高了学生对他的学识、成就的可信度的指数,更受学生尊敬。当然一个穿着过时、不讲究衣饰的时代性的教师,只要他的学问好照样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大学教师所展现的应是庄重、整洁、得体的穿着,当然也不排斥个性化、时尚化的穿戴。许多教授不仅学问做得好,社会影响大,社会活动也多,所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允许程度和个人兴趣,或每天西装革履,或时尚休闲,个别教师甚或染上彩色头发。大学生已经成人化,已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恰当的判断力,对教师的穿着打扮不会盲目效仿,这是与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所不同的。

二、副体态语

副体态语,亦称辅助性副体态语,包括有声和无声两部分。有声性副体态语又称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另外无声性副体态语,作为教师应包括字体。

(一)语言

因为本文所讲的体态语是针对大学教师而言的,因此对于说话的内容、说话逻辑层次不做主要说明。

第一,标准程度。大学教师语言的标准化程度—即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比较复杂。一组调查数字表明,45岁以上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在可以听懂、听明白的层次上的占30%左右。以北京某大学的中文系为例,在岗教师178人,江苏、云南、贵州、广东、上海、湖南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6%,45岁以上教师占15%,而这些教师5。到60岁之间的人都是著名学者或教授;但普通话水平确实令人遗憾者多,听他们的课要费力、费神,而且听课质量差,所以教师们需要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第二,话语的清晰程度。这里所说的清晰,不仅指吐字清晰,也包括声音的响亮程度。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实现,想要做到声音的响亮还是不难的。

第三,语言的简洁程度。语言的准确、流畅,从一定程度会提高听者的接受力和知识的流畅性,增进思维顺畅,提高授课效率。相反,一个说话慢吞吞,前言不搭后语,嗯嗯、啊啊,不断重复语言的教师,一定会影响他授课的效率和效果。

(二)字体

教师除了要多加注意自身的服饰、语言修养之外,字体也同样不可忽视。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很多条件好的学校都要求教师制作课件来上课,用PPT,Flash来代替板书,教师可以整节课都不写一个字,但是在批改作业、写评语时总是少不了写字。曾看到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在一本书中说过:“一位教师要能‘出面、出手、出口”,。“面”是指仪表、妆容,“口”是指普通话,“手”自然是指教师的字。可见,教师的字体具有很重要的消息传输功能,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性格和工作态度。字体潇洒不羁的教师,很可能是性格奔放、不拘小节的人;字体端正而匀称的教师,很可能是传统又严谨的人··…’

体态语范文篇6

一、眼神的运用艺术(eyecontact)

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艾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为,在面部表情中,眼睛会说话、能传神,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如果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标的向顶棚或室外望去,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睛进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神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课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学生的走神或骚动。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运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二、表情的运用艺术(FacialExpression)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思、悲、恐、惊全部可以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绪,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脸上保持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许和鼓励,而面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英语这门课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如何把微笑带进课堂呢?教师平时可以把亲身经历的有趣故事或是平时阅读中见到的幽默故事讲给学生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还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滑稽可笑的课堂故事或短剧。教师平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

体态语范文篇7

一、体态语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关系

体态语是对有声语言起到辅助、强调、替代作用的语言,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共同传情达意。20世纪50年代的一位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7%来自语言,38%来自于声音,剩下的55%则全部来自于无声的肢体语言。[1]研究表明,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体态语是一个特殊的表义符号系统,它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人类信息、情感的交流、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电视节目具有视听结合的特点,观众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让感觉器官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环节,不论是语言还是非语言传播都直接影响电视传播的视觉效果。对于主持人的服装、发型、妆容和体态语这些构成主持人形象的非语言符号来说,其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视画面的构成与主持人语言传播的效果。主持人的体态语是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也受到主持人知识、修养、个性、气质、成长环境的影响,成为主持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电视不仅传播着大众文化,而且承担审美引导的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审美引导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电视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包括体态语在内的主持人语言也对电视观众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主持人准确、优美的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深化着观众的感受和认识,催化着观众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电视新闻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语言表达功力之外,还应重视体态语的运用。

二、电视新闻主持人如何运用体态语

(一)目光语

目光语是人际交往沟通思想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符号系统。[2]从行为语言学方面说,目光语就是眼部的动作,是在大脑的支配下,主观意识在眼中的流露。眼睛是人类最敏锐的器官,目光语是人与人之间用眼睛交流的态度,它不但传递信息,而且能够表达和流露各种复杂的情绪,可以表达出人内心最深切、最微妙、最复杂的涵义和感情。眼睛的开闭程度、眼光的投射方式、视线的持续时间和力度以及眼神同面部表情的配合都能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眼睛是检验一个人发出各种信息的最主要的器官,就目光语运用的方式来说分为:注视、盯视、环视、眯视、斜视等。斜视表示轻蔑、扫视显得不尊重,瞥视表示鄙夷,较长时间的直视和凝视可以理解为对私人界域或实力的侵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播报新闻时是把摄像机镜头假设成电视观众。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交流对象的虚拟性,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具有更多的交流感。电视新闻主持以目光语和头部动作的运用比较多,配以少量手势语,动作不宜过大。因此新闻主持人应具备镜头感,形成内心感觉、有声语言、体态语三位一体的有机和谐感。[3]口播是由电视新闻播音员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播音。[4]如《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的导语部分。出镜口播多以近景为拍摄方式,播音员的面容在屏幕中的比例较大,头部和面部的细微动作都会被摄像机捕捉下来,因此,播音员的目光语和头部动作以平和、微调为主。新闻播音员应以真诚的目光为基调,亲切的目光为风格,关注的目光为态度,以稿件内容为指向,同观众进行目光语交流。实践证明,出镜口播时,主持人的视线应停留在摄像机镜头下三分之一处,这样的视线会给观众最真实的感觉。由于目前的新闻演播室大多配有提词器,播音员视线容易跟随提词屏幕上的文字顺势上行,这样容易给观众“翻白眼”、傲慢的感觉。主持人还应注意目光语注视的时间。目光语注视时间是有声语言的同步信号,因此在新闻段落的末尾应转移视线进行调整。如果播音员是在看摄像机镜头,在一条新闻或一个段落结束时,低头看看稿件,稍作调整再面对镜头进行下一段新闻的播音。如果是长时间低头播读稿件,在重点部位、段落或稿件的结束处抬头,告诉听众“这是重要内容”或“这一段内容讲完了”。电视新闻主持人眼睛看着镜头播出,同时要配合相应的头部动作,以避免给观众带来呆板、僵直的印象。根据纵向、横向、斜向的方位,头部动作表现为仰头、摆头、点头等几种方式,与有声语言配合使用能是主持人显得端庄、自信、大方。

(二)表情语

脸是人体心灵的门户,可以动之于情,见之于形。发生在颈部以上各部位的情感体验、反应就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具有生物和社会意义,是连接情感世界的桥梁,恰当动人的面部表情能准确地流露出内心世界的情感,有时能胜过千言万语。[5]表情语与人的情感体验活动密不可分,不仅人的基本情感,如喜、怒、哀、欲、爱、恶、惧可以在人的面部反映出来,就是多种情感交织的复合形式也能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有研究人员统计,人类的表情有几十万种之多。一小块肌肉的细微动作就可以造成表情的不同,要把这几十万种表情所代表的含义解释清楚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这里我们说的表情语是指面部较大的动作以及比较明显的五官变化。人类脸部的表情语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唇来完成。心理学家埃克曼和弗里森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研究,认为人的六种基本表情都是通过颈部以上部位表示的。悲伤和恐惧主要通过眼部表现;愉快和惊奇由眼部和脸的下半部来表示;厌恶只由脸的下半部表示;愤怒则通过脸的下半部与眼、眉、额的配合来表示。这些动作虽然不大,但毕竟可以由肉眼观察到,属于看得见的无声动态行为。[6]新闻节目具有客观性,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应以最自然、真实的表情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新闻节目信息涵盖量大,内容丰富,时政要闻庄重、沉稳,民生新闻亲切、自然,经济新闻客观、公正,文体新闻活泼、跳跃。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在根据新闻内容有所调整后,表情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既不能冷冰冰“白板一块”,也不能从头到尾微笑到底,内心要和新闻内容一起活动,表情才能同新闻基调相贴合,在新闻节目的大背景下微调各条新闻不同的表情。这样的主持语言才是有血有肉、具有感染力的。例如,在一期《晚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贺红梅在播到“北方连日来遭遇强降雪”时,表情透露着对恶劣气候的忧虑与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关切;在播到“游泳小将赵菁两破世界纪录”时,以微笑、欣喜的表情表达对体育健儿的祝贺。任何表情都是心理活动的外化,新闻播音员不需要“溢于言表”“眉飞色舞”的表情,因此,只要主持人充分调动心理活动,能积极地随着新闻内容涌动情感,表情就能随之发生细微变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观众也能感受到主持人的表情差别与变化。

(三)手势语

手势语又叫手语,是一种用手的各种动作构成的行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比如,体育比赛中的裁判用手势语来指挥比赛;交通警察用手势语来指挥来往车辆;聋哑人直接将手势语作为交际工具。人的手有指、腕等关节,动作灵活,开合自如,是表情传意最有力的手段。说话激动时,往往攥紧拳头;谈到高兴之处,往往双手挥动;不知所措时会双手乱搓;不耐烦时会用手指敲击桌椅。恰当的手势语不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往往还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手势还会透露人的个性特征。外向的人表现得更夸张,而忧虑的人使用手势更少,行动更慢,更犹豫不决且漫无目的。精神病患者会不断地抓脸和拉头发。手势语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演示性手势语。演示性手势语的特点是演示有声语言,把有声语言的各种语音变化演示成各种相应的手势动作。聋哑人之间交往用的都是演示性手势语。舞蹈《千手观音》的聋哑演员们虽然听不见音乐的节拍,但是在手势语指挥的提示下能够掌握舞蹈的节奏,这就是演示性手势语在起作用。二是依附性手势语。依附性手势语完全依附于有声语言,根据有声语言来安排相对应的手势动作,这种手势动作和有声语言里的某些含义一一对应,在有声语言信息传递有困难的时候发挥作用。各种球类的裁判员所用的手势都属于依附性手势语。三是伴随性手势语。人与人交际的时候,都是一边谈话一边配以适当的举止动作,使内心的情绪变化得到自然流露。这样,动作与语言的有机配合与呼应能够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在人说话当中做出的手势就是伴随性手势语。四是示意性手势语。示意性手势语就是用大家熟知的手势来代替部分或全部有声语言,在特定语境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示意性手势语与有声语言的关系较小,甚至没有关系,但是对语境的要求较高,不同语种的人都可以用同一个手势。比如,拇指和食指接触形成的环状手势,一般表示OK。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近景的情况下,手势语运用比较少。但是一些综艺新闻、体育新闻和新闻杂志类节目主持人是站立着主持节目的,显得更加轻松、随意,因此,手势语运用比较多。在站立主持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手可以垂直放在身体两侧,也可以放置在“人体黄金点”位置。所谓黄金点是指一条线段,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0.618或近似值的分割点。就人体结构的整体而言,肚脐是黄金点,脐以上与脐以下的比值是0.618:1。因此,主持人的手放置在肚脐附近,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最美的。在手势语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动作不宜过大,向上的手势以手不超过肩部为宜;向下的手势,手不低于“黄金点”。几何图形中,最美的角度是30度,因此主持人在做往外张开的手势,大臂和身体的夹角应不超过30度;双手张开的距离不超过一米。

(四)身姿语

体态语范文篇8

人类生来就富有动作性。当人采取行为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就是动作与表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动作与表情是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以独特的信息形式直接显示着行为的意义。人们将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行为的意义,即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人体动作,诸如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等,叫做体态语言,也叫无声语言、人体语言或态势语言。

体态语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器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体态语的独特的有形性、可视性和直接性,对于口才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价值。

体态语范文篇9

体态语的设计旨在协助有声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必须做到:

自然。自然是对体态语的第一位要求。动作要自然,自然见真淳。有的人说话时,动作生硬、刻板如木偶;有的人则刻意表演,动作和姿态总是那样做作,像在“背台词”。这都使人觉得别扭、不真实、缺乏诚意。孙中山曾这样告诫人们,“处处出于自然,”即使“有时词者严重”,也“不可故作惊人模样”,这样才能博得人们的信赖。因此有人说,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简洁明了。动作要大众化,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简洁明了,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繁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否则,不仅会喧宾夺主,妨碍有声语言的正常表达,也叫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以。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动作,无意义的多余的手势务必去掉。

适度适宜。所谓适度,即要求动作要适量,以不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为度,不要用得过多。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谓适宜,即要求动作必须与说话的内容、情绪、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故作姿态、故弄玄虚甚至手口不一。据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招待会上举起双手招呼记者们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使记者们大惑不解。于是,这一说话时动作与内容的不协调成了轶闻。

富有变化。说话时,适当的重复动作是完全必要的,它往往能重现或强调原来的情绪。但不要老重复一种姿势,如果一种表情、一种手势到底,则单调乏味,呆钝死板。因此,要善于随着内容、情绪的变化适当地变换动作和姿态,以期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和魅力。

体态语范文篇10

小时候,上课时我自己经常做小动作、开小差。但是每当抬头看黑板的时候,总会发现老师也正在盯着自己。那严厉的目光好像在说:“注意听讲!”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感觉到老师眼睛的作用是如此的巨大。所以,每当自己进入课堂时,我就会先用眼睛扫视全班,而不是去说:“坐好了,我们上课!”特别是对幼儿来说,这种以静制动的方法效果更是好极了。教师在讲要求,而下面却又几个乱讲话的幼儿,这时,只要教师紧瞪双眼,停止讲课,教室里顿时会鸦雀无声。可见,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眼睛说话的效果非同凡响。

二、用耳朵提醒

锻炼幼儿大声说话和朗读能力是语言课的重要任务。有的幼儿不喜欢大声读,甚至有的只有嘴动而不出声。发现此类幼儿,我就会忙走过去,把耳朵故意对着他,他便会顿时明白,大声朗读起来。对于课堂上发言声音小的幼儿,教师只要把耳朵凑过去,装作倾听的样子,幼儿便会“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门。可见,耳朵的提醒作用远远比一句“大声读!大声说!”的威力大得多。

三、用手势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