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9:33:34

梯田

梯田范文篇1

关键词:庄浪县;梯田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策略

1庄浪县人工梯田建设的基本情况

1.1庄浪县人工梯田建设的历史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不能解决当地人口温饱问题的农业大县。根据明代万历年间时的《庄浪县志》记载:“立群山之中,居偏隘之区,田不川,山不林,雨少干旱,雨多则寒,一遇早霜,秋木尽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庄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县。一提起人们对旧庄浪县的历史印记,就有这样的顺口溜:“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早吃野菜午吃糠,晚上清汤照月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4年兴修“人工梯田”的群众运动在庄浪大地展开。庄浪县每年组织精壮劳力5万多人次,筐挑、背篼背、推车推,拉开了全县男女老幼齐动员、集中全县人力财力物力兴修人工梯田的历史序幕。截至1998年,庄浪县前后经历了34年的人工梯田兴修历史[1]。

1.2庄浪县人工梯田建设的规模

1964—1998年7月,庄浪县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为梯田建设奋斗了整整34年时间,期间共投工5670余万次,土方移动量为2.76亿m3,依靠纯人力整修水平梯田约64266hm2,占庄浪县总耕地面积的93.6%,让庄浪县18个乡镇、293个自然村、1521个自然社的耕地全部实现了水平梯田化。约64266hm2人造水平梯田让庄浪县从此走出了“农业低产、人民挨饿”的困境,每年可以为庄浪县增收粮食70500000kg,基本实现了全县粮油生产的自足自给,彻底解决了庄浪县43万多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庄浪县人工梯田建设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生态改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质的飞跃。64266hm2人工梯田是保水、保肥、保土、保丰收的金土地,每年保证全县农业增产增收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庄浪县1553km2的土地减少约1000万t的水土流失。庄浪全县“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冲到沟里头”“无雨苗枯黄,有雨苗泡汤”农业生产的窘境从此一去不复返,一个人民幸福、生态良好的大美庄浪,逐渐豪迈而又清晰地走入世人的视角。

2庄浪县人工梯田发展文化旅游的潜在资源

2.1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的文化旅游意义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于2007年10月底建成并向游客开放,位于甘肃省庄浪县城的紫荆山之左侧。纪念馆外观雄伟壮丽,馆内陈设文物再现了当年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兴修人工梯田的真实情景,参观者无不被庄浪人的梯田精神所感动,并油然而生弘扬庄浪精神、传承人造梯田文化的自觉,进一步激发县内外游客发愤图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为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意志。纪念馆是继承发扬“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梯田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和物质载体,具有无比巨大的梯田文化旅游开发价值[2]。1993年,水利部把庄浪县列为全国唯一的梯田化建设试点县,姜春云、陈俊生等国家领导人专门指导该项工作,并亲自为庄浪梯田建设题词鼓劲加油:“愚公移山,大造梯田”“锲而不舍,兴修梯田”。1998年5月,庄浪梯田化县项目鉴定顺利通过验收,在部级专家团联席会议上,有人对庄浪梯田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工程是一项居国际领先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2.2人工梯田的生态文化旅游价值

庄浪之美在于梯田之美,梯田之美在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的生态之美,生态之美深藏耕读文化的深厚底蕴。庄浪人历来具有耕作于山坳、读书于屋之一角却胸怀天下的优良传统。庄浪县总耕地面积76000hm2,改土造田以前,90%以上的耕地被老百姓叫作“窄溜溜”,耕作时站立不稳,需要弓腰爬地一锄头一穴一穴地播种。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田地不利于集雨保墒,不利于积肥壮苗,劳动效益特别差,农业收益非常少,在当时的情况下连当地人的口粮都解决不了,更不必说余出粮上交国库。根据当地的老年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在那个艰苦岁月里,喝汤就是吃饭,吃野菜就等于过年过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庄浪县县委、县政府没有退缩,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大,天天走基层调研,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经常请专家出谋划策,非要为群众找出一条“吃饱饭”的路子不可。在广泛汇集群众智慧力量、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庄浪县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做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兴修人工梯田百万亩”的号召。为纪念庄浪儿女人造梯田的壮举而修建的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是梯田生态文化旅游的最佳景点,1998年7月被庄浪县委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4月,庄浪县人工梯田被国家列入部级生态文化文物保护遗产名录,一跃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的重点景区之一。走进大美庄浪,享受生态文化旅游的快乐,有位游客这样赞美来庄浪县旅游的感受:“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

2.3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建设的文化背景

20世纪60年代,庄浪县76000hm2耕地90%以上属于不产粮食的坡耕地,40多万人吃不饱饭,时时刻刻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吃饱肚子是当时人们的唯一期盼。1964年,不怕苦不怕累的庄浪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排除各种千难万险,展开了一场感天动地的新时代的“愚公移山”活动,肩挑背扛、架子车拉,凭着自己的双手,仅靠一镢一锨,历经34年时间,人工修造梯田将近66666hm2,最终在1998年实现了全县坡耕地的梯田化,为全县人民解决温饱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1998年7月,庄浪县被国家水利部授予“中国梯田化模范县”。为了纪念庄浪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改造山河”的丰功伟绩,庄浪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10月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为全县发展梯田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

2.4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馆藏文物的文化旅游价值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建筑面积523m2,共分为5个展区,即实物展区、图片资料展区、文字资料展区、影视资料展区、会议文件展区,共收藏整理梯田建设文物675件之多,以翔实的文物资料记载着40多万庄浪儿女,改造梯田34年的伟大历程,书写了庄浪发展史的“修梯田、兴产业、富人民”三部曲,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庄浪精神。一双手,一把铁锨,兴修梯田66666hm2,创造了世界奇迹。游客走进庄浪梯田纪念馆,看到的是劳动者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劳动者昂扬向上的精神,是劳动创造价值的奇迹,油然而生的是对劳动者的敬意。没有劳动就没有“百万亩人工梯田”的感人故事,没有“百万亩人工梯田”就不能解决庄浪县4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更不必说每年要完成约45万kg的公粮上缴任务。游客到了庄浪县旅游,参观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能体会到劳动的伟大、劳动的价值、劳动的光荣。

3庄浪县发展梯田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

3.1深挖人工梯田文化旅游潜力

开展文化旅游是让游客在身心愉悦的基础上,提升游客人文素养的一个较好途径,既能提高当地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利用价值,又能促进乡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组织等方面的全面振兴。中国梯田化模范县是庄浪县可以用来发展梯田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如何深挖其中蕴藏巨大的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文化、教育、人社、财政、旅游、经济等各部门的协同配合[4]。3.1.1突出耕读文化的主题性庄浪县人工梯田是耕读文化与梯田文化的完美结合。从事农业生产是一个农业大县的人民谋取生活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庄浪人从来不忘记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在农业生产之余,学习文化、开展文体活动、学习农业生产知识、给孩子辅导家庭作业等,给自己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使农业生产与文化学习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同时,梯田文化也孕育了庄浪精神,即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人文内涵,和自力更生不给国家增添负担的天下情怀和大局意识。一方面,在辛勤耕耘田地的过程中,庄浪县人民总结出了“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读书”的半耕半读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生产学习两不误和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即以劳养读、以读促劳的模式。人们在劳动中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农业生产知识,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劳动所获可以购买学习的必需品。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劳动技术、农业生产技能,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3.1.2农耕文明是孕育庄浪精神的物质基础庄浪县“百万亩人工梯田”建设是勤劳勇敢的庄浪人与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斗争的过程,是新时代愚公移山传奇的再次演绎。在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造中,庄浪人付出了艰辛而又巨大的劳动和牺牲,在凤凰涅槃中孕育了庄浪精神———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正是庄浪县发展梯田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5]。

3.2提升不同区域梯田景观的特色

梯田文化旅游的魅力重在特色。塑造个性鲜明的庄浪梯田文化旅游特色,增加庄浪梯田文化旅游的魅力;打造多元经典的庄浪梯田文化旅游线路,增加庄浪梯田文化旅游的引力。让庄浪梯田文化旅游的淳朴美丽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并产生故地重游重温庄浪梯田文化的强烈愿望。一是设立郑河乡上寨村石坎梯田文化展示区。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设立实物展示区、电子影像展示区、图书展示区,让游客体验庄浪县人工梯田建设的艰辛和建设者坚韧顽强的精神境界,以全国劳动模范周治貌带领乡亲们凿石山兴修庄浪县第一块人工梯田为原型,鼓励全县文艺工作者创作剧本、歌曲、小说、相声等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用庄浪人民改造山河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来吸引游客、感染群众、激励人心,把梯田文化与乡土文化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梯田文化旅游的趣味性、知识性、休闲娱乐性。二是加大赵墩乡大庄村梯田生态文化观光区建设力度,打造春夏秋冬梯田风光最佳观景点。组织专业团队制作梯田建设影视作品,让游客观看关于梯田建设全过程的影视展览,了解梯田化第一村的干部群众历经34年,如何晓行夜宿,如何靠人背畜驮、肩挑车推、削山填沟修造梯田,最终让山河换上新颜:春季如层层绿带绕山腰,夏季道道麦浪如潮涌,秋收色彩烂漫像花园,冬季像冰清玉砌银世界,让梯田的四季神韵在最佳位置最佳视角展示给游客。三是打造堡子沟流域休息垂钓区,让游客坐下来享受山水田湖草鱼虫的乐趣,体验生态之乐、歌唱田园之乐、赞美劳动之乐、抒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乐。让游客在与梯田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庄浪人的伟大创造,体味庄浪精神的伟大之处。梯田建设是一个生态综合治理的新尝试,让旧山河展新姿,并焕发新的魅力:梁昴沙棘戴帽、山弯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庄浪人造梯田的确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6]。四是大庄镇青龙沟“梯田+科技+产业+基地”综合开发文化旅游区建设。以人工梯田开发利用最大化为目标,以拦蓄、调控、利用、垂钓、休闲、避暑、度假等为手段,以生态保护为先,以产业为主导,以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全面振兴为效益,从深度、广度方面开发梯田文化价值,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如青龙沟村利用梯田发展果园建设,户均0.33hm2以上,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果园协会、果品企业、乡村电商等各种新业态新产品为发展梯田文化旅游增添了更多新视点[7]。

3.3建设“互联网+梯田文化旅游”平台

互联网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庄浪县要做大、做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旅游品牌,就必须依靠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多、快、好、省的优势,把庄浪梯田文化旅游的优质信息资源及时推送给全国各地的游客,为庄浪梯田文化旅游积累源源不断的人脉。一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把庄浪梯田文化旅游融入西安、兰州、银川等丝绸之路大旅游文化圈。首先,要打造经典的旅游线路、旅游品牌,加大县域内梯田文化旅游资源的升级改造力度,努力打造一大批部级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来了有看不尽、玩不够的精品。其次,要打造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团队,为旅客全程提供服务,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积极助推梯田文化旅游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和迅速升级。再次,整合地方戏剧、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俗、文学、绘画等优质文化资源,实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比如,在庄浪纸织画、刺绣、绘画、戏剧中融入人工梯田素材,再让这些文化精品通过游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二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把庄浪梯田文化旅游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圈,让庄浪县的优质土特产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文化旅游的列车既是带动经济、文化、社会同步发展、协同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比如,利用一带一路经济路线,把庄浪皮影、庄浪小吃、庄浪泥塑、庄浪地毯、庄浪搪瓷画等精品文化产品推送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梁淑巧,徐智.庄浪县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历程及成效[J].中国水土保持,2020(6):67-69.

[2]王彦武,牛莉婷,张峰,等.黄土区高标准梯田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J].水土保持学报,2019,33(6):190-196.

[3]陈源,李昊.甘肃省梯田改造升级与产业联动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252-254.

[4]刘晓峰.甘肃梯田建设有力推进全省脱贫攻坚[J].中国水土保持,2018(12):32-34.

[5]牛四平.坡度对土壤渗透规律影响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2):13-14.

[6]徐英,王俊生,蔡守华,等.缓坡水平梯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16-19.

梯田范文篇2

关键词:方格网法;ArcGIS;优化设计;生态文明

在全国制定并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辽西地区在农村土地整治的开展上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针对全国土地整治中梯田设计的经验进行深入研究,确定适宜辽西地区的最优梯田断面,建设保水、保土、保肥的有效耕地,提高耕地的合理利用率,益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境内,地处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居半湿润易干旱地带。特点是春季干旱少雨、风大,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夏季气温高,多暴雨、冰雹;秋季少雨、降温快;冬季气温低,寒冷少雪。区内降水年内及年际间变化均较大,年均降雨量565.6mm。年平均气温8.2℃,多年平均无霜期156d,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915h,是我国北方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方。风向随季节变化而转换,春季以偏南大风为主,日变化大,昼大夜小;秋冬季节以寒潮偏北大风为主,气温急剧下降;夏季为雷雨阵性大风。受河谷、山川、平原的影响,风速差异较大。建昌县地层岩状为侏罗系和第四系,中性火山岩,上部以灰色砾岩、泥岩为主,下部以粗面岩砾岩为主。各区片地质构造并不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满足规划的建筑物工程的要求。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堆积孔隙潜水,含量较丰富,冲洪积最大厚度通过曲线分析,最深100m左右,最浅在35m左右,平均在50m左右。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孔隙潜水区,由亚粘土、砂砾卵石组成,主要含水层岩性为砂砾卵石,有少量亚粘土夹层,以花岗岩为主,水位埋深35~40m,区内地下水层潜水类型。水质为重碳酸钙钠型,矿化度0.2~0.5g/L,适于灌溉,单井涌水量2100~4680m3/d。

2梯田优化设计及其原则

2.1梯田优化设计。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目前现代梯田的设计需要在累计大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充分运用生态学、系统学等科学方法,因地制宜的采用生态技术,防止或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现梯田生态系统的文明建设。建昌县内部分荒草地经土地适宜性评价后,确定适宜开发为耕地。由于地形为缓坡,少部分零星地块已被农民开荒,但耕作土层薄,土壤侵蚀较重。周边既有耕地田面不平、存在深沟,内有小规模梯田以及零星树木。规划采取新建梯田与改造既有梯田相结合的措施。2.2梯田的优化设计原则。根据田块面积、机械作业、灌溉排水等要求,同时考虑地形、地貌的限制,将新建梯田与改造既有梯田相结合。以道路为骨架划分耕作区,在耕作区内布置宽面(5~20m或更宽)、石坎(1~3m左右)地埂的梯田,田面长200~400m。开发的新增耕地大部分地形有波状起伏,按“田成方、垄成行”原则分块布设,顺着总的地势呈扇形,尽量依照等高线布设梯田水平石坎,区内梯田埂线略有弧度,不能保证一律为直线。

3结论

为梯田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量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参考。本文在借鉴多地区梯田设计和建设方案经验的基础上,以建昌县某区新建梯田与改造既有梯田工程为例,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主旨,对辽西区域梯田的布局和设计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辽西地区建设梯田生态工程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体现梯田工程的生态效益。以土地整治为依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积极推进梯田生态工程建设的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梯田景观。本次梯田工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均是生态文明的体现,做到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忠平.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开发效益[J].调查研究,2012(09):62-63.

[2]毛勇,魏新平,乔永杰.土地整理中水平梯田田面宽度优化研究[J].人民长江,2008(13):70-71.

梯田范文篇3

一、交通安全方面

为缓解交通压力,乡加快停车场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初步完工的岭顶子停车场已投入使用,可停放车辆60辆。乡联合过埠交警中队和派出所,组建了交通秩序保障组和景区安全维护小组,分组分段分点驻守圩镇至水南梯田景区各个路段,保证道路畅通。

二、饮食安全方面

9月19日,乡联合派出所对全乡景区餐饮店和农家乐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排查,下发了11份整改通知单,全部单位在节前已基本完成整改。国庆首日,圩镇餐饮店17家,景区农家乐有19家,食品临时供应点达14家,完全可满足游客餐饮需求。卫生院节日停休,全部人员在岗在位,保证安全卫生救援力量。

三、卫生整治情况

9月29日,乡组织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已对圩镇开展了一次卫生大扫除,对道路两旁的建筑材料进行了清理整治,对观景台和停车场张贴了安全警示,并对圩镇至景区道路两旁的路基和树杈进行了填平和修剪。

四、旅游服务方面

我乡已把乡旅游服务热线上报至县旅游局,并通过微信、网页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的旅游网站建设正在设计进行中。

梯田范文篇4

一、紫鹊界梯田的农业旅游资源探究

开展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紫鹊界梯田的农业旅游资源。紫鹊界梯田位于我国的湖南省,处于资江水域中游地区,降水量也相对较为充足。紫鹊界梯田坐落于水车镇之中,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作物和林业作物。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兴起,紫鹊界梯田居民也充分的利用了当地的地理优势,获得了较高的旅游经济收入。紫鹊界梯田的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梯田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景色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都使得紫鹊界梯田具有巨大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能。因此紫鹊界梯田具有纯正的、不可忽视的耕田耕种文化。开展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农业旅游文化

遗产保护的影响探究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程度,直接决定了紫鹊界梯田居民对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和采取的行为。开展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影响探究,可以将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程度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别。

(一)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其认知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程度的影响

紫鹊界梯田居民中,通过家庭旅馆或者是家庭餐厅获取经济收益的人群比例相对较高,因此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使得其关注紫鹊界梯田的农业旅游发展状况,因此对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高。但是有部分的年轻人由于主要的经济收入是依靠去其它地域阶段性的打工获得,与紫鹊界梯田农业旅游的开展的联系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当地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低,甚至存在着一定的破坏行为,因此当地和旅游发展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都应当给予这一问题以足够的重视。

(二)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其热爱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程度的影响

在紫鹊界梯田居民中,居民对于紫鹊界梯田的感情深度是随着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成度的增强而递增的。由于年级较大的人对于家乡的地方依恋程度明显会高于年轻人,因此这意味着紫鹊界梯田居民中年纪较高的人具有较为强烈的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紫鹊界梯田居民中的年轻人的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则相对较差。由于鹊界梯田居民中的年轻人是将来进行鹊界梯田的农业旅游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因此当地应当加大对于年轻人的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的教育和宣传,提升紫鹊界梯田居民中的年轻群体的地方依恋程度,进而加强其对于紫鹊界梯田农业旅游文化的情感和热爱程度,促使当地的年轻人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紫鹊界梯田农业旅游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进程中。紫鹊界梯田农业旅游文化的良好的保护和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的为紫鹊界梯田居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提升紫鹊界梯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促使我国的文化保护工作更加顺利、稳定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其保护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力度的影响

虽然紫鹊界梯田居民具有较强的地方依恋,但是由于当地的居民的能力有限,农业旅游的工作的开展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因此其保护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力度也相对较低。根据紫鹊界梯田农业旅游业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的资金匮乏和技术支持欠缺的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加强保护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资金投资,进而有效实现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开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提升,进而促使紫鹊界梯田农业旅游文化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力。开展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从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其认知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程度的影响;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其热爱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程度的影响;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对于其保护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力度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可知,提升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程度,是加强紫鹊界梯田居民对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梯田范文篇5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2001年我县提出旅游发展战略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针对我省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以及红河州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定位,立足自身旅游资源优势,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建设旅游强县,哈尼文化特色县”的战略决策,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和壮大,努力将红河哈尼梯田旅游打造成世界级品牌,加快××旅游大县建设步伐。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一)×ד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影响力日渐增强

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01年的3.15万人次增长18倍多,年均增长53.68%;旅游总收入39590.91万元,比2001年的1349万元增长29倍多,年均增长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01年的1516人次增长18倍多,旅游外汇收入1015.12万美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正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近年来,我县围绕打造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加大了对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重点建设了箐口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村,修缮了勐弄司署、龙上将山庄,修复了××楼、观音阁,新建了老虎嘴、多依树、坝达景点的旅游配套设施。二是对新街镇、南沙县城,按照“新街镇国际旅游山城化,县城南沙特色化”的思路建设,从完善规划入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新街国际旅游山城排危美化第一期工程;县城南沙实施了亮化、绿化工程,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州级文明城市称号,目前正在申报部级园林城市。

(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初具规模

至2008年底,全县旅游企事业单位86个。旅行社1家(有专职导游4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旅游住宿设施84家,总床位3995个,其中:旅游星级饭店三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一星级1家,总床位696个)。目前,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中信集团公司在××新建一个五星级酒店,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四)完成部分规划

完成了新县城南沙到新街镇的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和设计;完成了《××县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多依树旅游片区基础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完成了哈尼民居的设计方案,目前正在做《××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及各景点的详细规划。

(五)成立了×ד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管理机构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旅游产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县政府坚持主导发展的核心作用,在全县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服务”的观念,增强加快发展旅游大产业的意识,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于2007年6月14日,中共××县委以元复字〔2007〕50号“关于成立××县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区管理局的批复”文件精神,正式批准成立××县哈尼梯田管理局;于7月28日与云南世博集团签订了旅游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书,9月9日成立了××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1月成立了云南世博××哈尼梯田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将原胜村乡办公楼、箐口哈尼族展示馆及附属设施,多依树、坝达、老虎嘴等景区景点1000余万元资产划拨给云南世博××哈尼梯田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便其全面组织领导×ד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六)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2005年以来,我县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旅游宣传促销,提高了××旅游业的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力;健全和完善了全县旅游投诉的二级(县、旅游企业)受理机制,全面推行游客无过错机制,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理好游客投诉,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治理力度,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得到改善。

(七)良好的旅游环境初步形成

县城南沙参照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标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镇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已成为省政府批准的第一批园林城市。老城区、胜村、攀枝花等集镇的绿化、美化和管理等工作也有序地进行,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

(八)旅游业管理初步规范化、法治化

为加强对旅游市场、旅游安全、遗产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成立了××县箐口哈尼族民俗村管理委员会和××县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局,制定了《××县箐口民俗生态旅游村管理办法》。组建了梯田核心区执法保护组,核心区的村寨参照《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梯田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旅游业管理正在步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二、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

为使××旅游业朝着高标准、高起点的方向发展,我们先后聘请昆明方城规划院编写了《红河哈尼梯田胜村旅游区详细规划》、《红河哈尼梯田胜村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红河哈尼梯田胜村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县旅游总体规划》、《××县旅游总体规划》及各景点的详细规划正由昆明艺嘉规划设计院编制预计6月底可完成。

(二)狠抓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明显提高

2000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2002年召开了州政府××旅游业发展调研会及2008年6月14日至15日副省长刘平带领省直属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工作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按照建设新街国际山城的标准,实施了新街国际旅游山城排危美化第一期工程,改造城区6150平方米,建成了1万多平方米的哈尼梯田文化广场,兴建了一家三星级酒店,房屋立面改造74个单位(户),改造面积2万多平方米,吃、住、行、游、购、娱等条件大大改善;二是为了展示“森林—村庄—水系—梯田”四素同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休闲楼,2004年,箐口哈尼民俗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在多依树、坝达、老虎嘴景区建设了5座旅游厕所、4座停车场、4座观景台及1300米步行游览路;四是建设了××楼、勐弄司署、观音阁、龙上将山庄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景区功能,形成了“一田、一海、一宴、一村、一城、一署、一楼、一阁、一庄”的旅游景观格局。

(三)对外开放宣传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塑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崭新形象,推出××梯田、云海等旅游品牌,积极与国家、省州有关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音像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宣传哈尼梯田文化,加大对遗产申报的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宣传影响。先后邀请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亚太地区负责人理查德先生、国家古迹遗址理事会亨利•克莱尔博士、国家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中国世界遗产研究专家前来××进行非正式考察,使专家们对红河哈尼梯田有了深刻认识,并对其申报价值、优势作了充分肯定。举办了“2005、2007、2009中国•红河民族文化旅游节暨××哈尼梯田旅游节”。多次邀请中央、省、州电台、电视台记者考察、报道,与中央电视八台合拍了“哈尼鼓歌”、“可爱的家乡”等mtv旅游宣传片,与德国黑森州电视台合拍了《通往上帝的阶梯》风光专题片。2003年以来,影视制作公司先后在××拍摄了以梯田风光为主的《太阳升》、《天下一碗》、《樱花》、《山间铃响马帮来》等影视剧。经过努力,加大了对××梯田的宣传力度,吸引了大量游客,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识哈尼梯田文化的价值。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2、梯田品牌未真正打响,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产品。

3、投入不足,通往梯田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和新街镇的绕城公路建设难以开工。

4、景区经营管理还不成熟。

四、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全州旅游业发展大会及《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红河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红发〔2006〕21号)文件精神,抓住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所具备的现有条件,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展示哈尼梯田风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建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就是要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两个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为主题,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梯田生态资源的保护,把“人作天成、哈尼梯田”的壮美和神奇展示给世界,将红河哈尼梯田建设成红河州的旅游“品牌”,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二)发展目标

通过“十一五”和后十年的努力,把××建成云南及我国具有鲜明梯田文化特色、吸引力较强的旅游目的地;把××建设成为红河旅游的标志;把红河哈尼梯田打造成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到2020年,力争把××建成红河州的旅游龙头,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亿元,文化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达到20%,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300人。

五、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一流规划,统筹发展的思路

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规划统筹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关联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坚持景区景点开发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并举,资源开发规划与资源保护规划兼顾,近期目标规划与长远目标规划协同。

按照建设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的要求,参照国际一流标准,编制发展策划与规划:一是××旅游发展的战略策划;二是红河哈尼梯田的品牌策划;三是×ד红河哈尼梯田”景区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四是红河谷南沙热带休闲、渡假旅游区规划。各项策划与规划要与省、州旅游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以确保全县旅游业与省州旅游业协调发展。

(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建集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根据《红河州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打响“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期抓好箐口民俗文化村二期工程、猛弄哈尼司署续修工程、老虎嘴景区、坝达景区、多依树景区等项目的建设。

2.推动“两镇”建设。尽快将新街镇旅游山城风貌恢复及保护工程立项,积极实施南沙镇冬季休闲旅游胜地建设。

3.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加快通往哈尼梯田旅游景区高等级公路网的建设。一是争取建水至××、××至绿春二级公路,河口新街至××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形成进入红河哈尼梯田的交通大动脉。二是梯田景区旅游公路建设。抓好南沙至大渔塘公路、新街至百胜寨公路、胜村至麻栗寨公路、新街镇过境公路的建设。目前,急需修整和提高南沙至新街的公路等级。三是组织实施景区步行游路建设。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田间现有小路,按原有风格加以修缮,形成梯田风光步行游路,让游客走进梯田,亲近自然,在新街、胜村、攀枝花三地修建13条步行游览景观路,全长19公里。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抓好×ד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红河哈尼梯田属于旅游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地区,水是梯田的命脉,森林是涵养水源的“绿色水库”,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中遗产公约》的要求,根据《红河哈尼梯田管理暂行办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结合×ד红河哈尼梯田”的实际,确定核心保护区范围是“多依树片区、坝达片区、牛角寨片区、猛品片区”共132平方公里,包括265个自然村,人口90758人。核心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以保护×ד红河哈尼梯田”的生态结构、民族文化、农耕技术,梯田景观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观光、民族教育、休闲度假为发展内容。

一是启动×ד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村寨恢复与保护工程。按照《××县哈尼梯田核心区保护与恢复项目》的规划,需对核心区所在的三个乡镇,涉及改造村寨152个,14689户,72978人,按照产业发展与梯田保护科学协调发展,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对村寨房屋及民居进行恢复与保护,改造村寨道路,新建家庭沼气池8810口,新建公厕152座。

二是加大对小流域的治理,在各流域内重点做好生物防治措施,植树种草,形成天然绿色水库。

三是加强对流域活动的管理,严禁和取缔无证采沙取石,破坏活动的行为,扩大梯田的灌溉面积,加强对梯田资源的保护。

(四)重宣传与管理,打造“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

一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抓好“红河哈尼梯田”整体形象的设计、包装和宣传工作。建立起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联合旅游促销机制。邀请省内外大的旅行社组团到我县考查和踩线,进一步完善哈尼梯田旅游线路的设置;在“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举全县之力,全力办好每年一度的“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旅游节”,树“人作天成、哈尼梯田”的旅游形象,把红河哈尼梯田旅游节办成品位高、影响大的旅游节庆活动。真正打响“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

梯田范文篇6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后面,市委张书记、市政府曹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上半年全市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下半年工作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半年全市梯田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通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进展顺利,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梯田建设上,今年省上下达我市梯田建设任务22.67万亩,市委二届十六次全委会和市人代会提出完成26万亩,止目前,全市共完成16.34万亩,占省上下达任务的72.1%,占市上目标任务的62.8%。全市共规划落实梯田建设工程244处23.3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工程2处2.2万亩;千亩以上工程68处13.65万亩;五百亩以上工程61处4.27万亩;五百亩以下工程113处1.92万亩。止8月6日,全市共落实资金5908万元,开工建设梯田工程227处,完成面积16.34万亩。其中:区完成3万亩,占任务3.88万亩的77.3%;县完成1.02万亩,占任务2.29万亩的44.7%;县完成3.36万亩,占任务4.44万亩的75.8%;县完成2.56万亩,占任务2.52万亩的101.5%;县完成1.43万亩,占任务1.99万亩的72%;县完成4.75万亩,占任务7.12万亩的66.6%;县完成0.22万亩,占任务0.43万亩的52.3%。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上,今年全市新列重点治理小流域23条。止目前,完成流域综合治理面积73.6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75.3%。其中区列入治理小流域3条,完成治理面积13.26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81.2%;县列入治理小流域3条,完成治理面积2.73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20.9%;县列入治理小流域3条,完成治理面积11.44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81.4%;县列入治理小流域4条,完成治理面积7.64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67.9%;县列入治理小流域4条,完成治理面积15.81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80%;县列入治理小流域3条,完成治理面积10.15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91.3%;县列入治理小流域3条,完成治理面积12.57平方公里,占规划任务的103.3%。

根据市水利水保部门现场督查了解和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总体感到,今年全市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责任靠得实。各县(区)普遍从去年后季就超前谋划,及早动手,组织技术人员科学选点,统一规划,并动员群众预留地块,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积极组织劳力机械、协调资金,为今年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年初,各县(区)普遍召开专题会议,对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编制梯田建设实施方案和重点小流域实施方案,保证了各项工作早安排、早规划、早启动。县3月17日就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工作,并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2011年计划实施的4条重点小流域落实了县级领导包点责任制和治理措施部门包抓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林、牧、水和交通等部门的力量,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工程及早开工建设。、、、等县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梯田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流域、水保局负责人包项目、业务干部包工程的包抓责任制,争取了工作主动,赢得了良好开局。

二是科学合理规划,工程规模大。各县(区)按照“因地制宜、整合项目、整体推进、整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注重综合效益,宜林则林、宜田则田,配套措施,扩大面积,促进了全市梯田规模化发展。今年,全市共建设万亩以上工程2处,千亩以上工程68处,其中,区千亩以上工程16处,县千亩以上工程7处,县千亩以上工程17处,县千亩以上工程7处,县千亩以上工程3处,县千亩以上工程5处,县千亩以上工程13处。县在上良和梁原两乡,规划综合治理面积1.95万亩,其中新修梯田1.05万亩,营造水保林0.9万亩。县在威戎镇东山梁、平定高速公路沿线布设万亩以上工程2处。区在西阳、柳湖等乡镇规划建设四千亩以上工程4处。

三是部门协调联动,工作合力足。各县(区)水保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联合水利、林业、发改、交通、国土等部门和相关乡镇,“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根据立地条件,科学布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合理配套梯田道路、窖池坝草,栽植水保林和苹果,形成了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县在上良-梁原万亩流域内联合林业、农发、团委等相关部门,由林业局提供苗木,农发部门配套道路,团委组织青年干部栽植水保林,道路两旁全部栽植行道树。县组织动员县乡两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在合志沟流域营造水保防护林2110亩,栽植苹果680亩,栽植各类苗木44.64万株。林业局结合造林在工程区域配套整修道路4条5.6公里。水保局在该流域规划布设梯田工程3处2291亩,目前已完成工程1处855亩,配套生产道路14条8.22公里,修筑沟头防护工程3处365米、涝池1个、柳谷坊52座。水务局投资46万元完成了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综合治理体系框架,极大缓解了城区防洪压力。

四是注重配套施治,治理成效好。在抓好梯田主体工程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治理与配套开发,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双赢”。今年铺开的工程,大部分以道路为骨架,以梯田为主体,沟边、地边、路边“三边”零散土地综合整治,林、草、池、窖同步布设,一次到位,大大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耕作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县今年对三合王湾、威戎东山梁、深沟中山梁3条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营造水保林3300亩,栽植苹果3050亩,道路两旁全部栽植行道树,并对道路水渠进行了衬砌硬化,刷写宣传标语,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县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青龙沟、赵墩沟、曹湾沟三条流域新修梯田1100亩,配套道路14公里,营造水保林3200亩,栽植苹果9150亩,种草1500亩,修建塘坝3座、涝池15个、水窖65眼。

五是严格施工管理,建设机制活。各级在不断深化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公示和资金报账“六制”的同时,不断探索并形成了严格的政府引导机制、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各县(区)政府把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了现场观摩评比会议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不定期检查督查。、、、等县(区)在坚持投资方向、资金性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整合退耕还林口粮田、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生态移民搬迁等相关项目,集中力量抓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多数县(区)和乡镇坚持群众参与式制度,把群众是否愿意参与作为基本条件,动员引导群众参与规划编制、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维护了群众利益,保障了治理项目顺利实施。

六是产业及时跟进,综合效益高。各县(区)普遍注重梯田建设后续产业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县为了保证当年新修梯田不减产、增效益,县、乡两级充分利用梯田平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中沟流域内种植膜侧小麦4000亩,新植苹果园10000亩,果园内套种洋芋8000亩,种植全膜玉米5000亩,并依托玉米秸秆等丰富的饲草资源发展养牛业,形成了“梯田+旱作农业+畜牧”的产业格局,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按照“治理抓特色,特色抓产业,产业抓优势,优势抓规模”的思路,在贾马流域以海拔1750米等高线为界限,栽植山地苹果4000亩,果园内套种新品种洋芋4000亩,种植膜侧小麦5000亩,形成了“梯田+苹果+旱作农业”的产业格局,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果、粮、经协调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县坚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全面发展大农业”的思路,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梯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治理开发路子。县上结合开发旅游产业,在堡子沟流域上游修建梯田风景区观景台一座,培育梯田农艺园100亩、标准化苹果幼园管理示范点1700亩,建成苹果园4700亩,推广旱作农业14000亩,改造景区户容户貌106户,新建仿古式农家院24户,硬化景区通社道路1700米,绿化景区荒坡4860亩,栽植各类风景树28.5万株。县持续加强水利水保旅游景区建设,完成景区绿化230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6万株,开工建设水保科技展馆,完成了窑洞展馆主体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冷静地分析,尽管我们在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市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县(区)对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导致在工作安排上平平淡淡,在项目推进中力度不大,在整体进展上比较滞后。

二是前期工作尚有欠缺。个别县(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统筹安排不够,对一些项目缺少必要的可研和初设,争资立项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点面发展不平衡。一些县(区)重点轻面,以点代面,重点工程与面上工程质量档次差距较大,面上工作推动不力。

四是配合不够紧密。一些县(区)相关部门大局意识不强,协作配合不够密切,致使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项目整合难、资金统筹难、工作协调难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对下步工作的意见

当前,全市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进入攻坚克难、完善提高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现场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线,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行业能力建设为支撑,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扎扎实实完成今年全市26万亩梯田建设和2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靠实责任抓落实。各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省级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2011年梯田建设计划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2011年重点治理小流域实施方案》(平办字[2011]8号)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县乡两级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把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再提高,工作任务再细化,工作责任再靠实,从现在起在全市范围内再掀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新高潮,确保全面超额完成今年的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

二是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整合项目抓治理。要根据省上要求和各县(区)实际,整合国土、农发、发改、扶贫、水保等部门的梯田建设项目,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措施,整乡、整村、整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对今年实施的23条重点小流域在没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要多方克服资金困难,充分调动农、林、牧、水和交通等部门的力量,综合施治,一次到位,确保建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全市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严格管理抓质量。市、县两级水保部门要坚持下到基层,深入工程一线,做好协调指导和技术服务,及时协助基层解决具体问题,并按规定时间上报进展情况。要继续坚持领导抓点包流域、技术干部包乡镇、驻工地制度,确保每处工程领导责任、作业机械、工程经费、技术服务“四到位”。要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按照省、市要求和梯田建设规范,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和资金报帐制,切实抓好施工质量监督和工程进度监控,确保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四是进一步强化考核验收,坚持标准抓进度。各(县)区要把工作考核贯穿于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倒排时间表,倒逼工期抓落实,确保全市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落到实处。从现在起,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统计局等4部门关于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验收试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和《省小流域综合治理验收标准》,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抓好查漏补缺,目前仍未开工的工程,要抓紧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要抓质量、赶时间,确保达到进度要求;已经建成的,要进行部门自验和县上初验,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要及时组织弥补。年底前,市上将对梯田建设进行复核,对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年度验收。

梯田范文篇7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农村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坚持梯田建设与发展旱作农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为我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目标任务

今年全乡新修梯田500亩,实施范围在我乡圈湾村实施完成。建设任务以退耕还林口粮田、土地整理、扶贫整村推进、财政及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为基础,整合项目及资金,突出重点,规模治理。

建设内容及要求

(一)平整土地。实行机械施工,人工培埂坎。机修梯田田面宽一般要求大于8m,田坎高度应小于3.5m,地埂高出田面0.3m,顶宽0.4m,内外坡1:0.5,更定水平,埂侧线平直,不能取直的,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单块面积不能小于1亩,每个工程连片面积不小于30亩,确保地平、块大、埂高,达到拦蓄保拦蓄保镝的目的。

(二)整修道路。梯田建设工程要配套新建、拓宽和整修生产道路。道路设计时应做到平面顺势、纵坡均衡、横面合理。主干道设计最大纵坡在10%以内,路面宽设计为3-5m,转弯半径不小于0.6m。田间道路应满足机械作业需要,路面宽设计为3-4m,比降不超过15%,在地面坡度超过15%的地方,道路采用“S”形,转弯半径不小于15m,与主管道相连盘绕而上。

(三)改造土壤。由受益村组的农户及时采用旋耕犁等深耕深翻农机具,对新修梯田进行20-25cm的耕翻,加深活土层,熟化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水、肥、气、热状况,增加蓄水保镝能力,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坏境。采用增施磷肥、草木灰等新技术。

(四)开发利用。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组织收益农户配套治理荒山荒坡,栽植各种树木,持续建设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梯田地埂、坡边种植优质牧草,为发展草畜产业奠定基础。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鼓励引导群众在梯田适度发展特色种植业,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进度安排

梯田建设从年3月10日开始,11月3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任务落实阶段(3月10日-3月31日)

乡上成立梯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梯田建设动员大会。进行全方位宣传,使梯田建设家喻户晓,努力营造梯田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10月30日)

按照梯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承担的建设任务,由梯田建设领导小组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于10月31日前完成建设任务。乡有关部门做好资金、质量监督、技术服务等工作。

第三阶段:自查自验阶段(11月1日-11月15日)

对梯田建设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对所有地块进行丈量,评定等级,造册登记。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16日-11月30日)

向县梯田领导小组办公室递交验收报告,按照梯田建设的验收要求,对我乡梯田进行复核验收,兑付补助资金。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乡上领导、相关站所负责人和村组负责人组成的梯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梯田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管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经站,办公室主任由胡建军同志兼任,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梯田范文篇8

这次全市夏季梯田建设现场会虽然由各县水保局长带队参加,却是市委、行署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学习,推动全市夏季梯田建设再掀高潮,为“长治”七期工程开好局。

昨天,我们用一整天时间参观了县、县两县的十个梯田建设典型,刚才,两个县水保局的负责同志又介绍了他们开展夏季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地区水保局局长对全市夏季梯田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步梯田建设进一步作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借鉴两个县抓梯田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找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再添措施,再鼓干劲,迅速掀起全市夏季梯田建设的新高潮。下面,我简要强调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要坚持大搞梯田建设不动摇

这几年,市委、行署对梯田建设一直很重视,坚持大抓梯田建设不放松,今年仍是如此。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大的气力、精力抓梯田建设?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几条道理来。但是,实践无终结,认识无至境。在这个问题上,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进一步去认识和把握。第一,大抓梯田建设是落实“发展抓项目”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和市委、行署提出要坚持“发展抓项目”,这个思路切中了发展的实质和要害。由于农业弱、农村差、农村苦,农业投入先天不足,落实“发展抓项目”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从我市这几年的情况看,农业和农村方面的项目投资数额比较大的主要是四块。一是扶贫项目,每年近9000万元;二是以工代赈,每年大约有6600多万元;三是退耕还林,大致上每亩国家投入1890元,每年都是个不小的数目;四是“长治”工程,“七期”立项后,我们算了一下,各个渠道投入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每年大约有3550万元,其中用于梯田建设的资金就有1506万元,五年投入资金大约一个多亿,现在的情况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县在由194个压减到90个的情况下,我市仍然有8个县(区)列入,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上对我市的关怀和照顾。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争取项目重要,实施好项目更重要,如果只“要”项目,而不去扎扎实实地实施项目,就违背了争取项目的目的和初衷,也不符合“发展抓项目”的要求。特别是长治“七期”有一次审批可研,分年逐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依照上年验收批准下年计划的要求。这与我们一些县存在的争取项目积极实施项目不积极的问题是格格不入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积极争取项目,更要认真负责地实施项目,真正拿出争取项目的劲头来实施项目,把国家的投资管好用好,真正用在项目上,用在刀刃上。第二,大搞梯田建设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市而言,就是要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努力创建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实施这个战略,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但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是要改善生产基本条件。如果离开了这一条,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都是很难的,创建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我市的基本市情就是山多地少,坡地多、平地少,不仅人均占有耕地少,而且质量差。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我们不从改土兴水抓起,不从改变基本生产条件抓起,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多大希望,的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就会大打折扣。我们一定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加快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的大局着眼,把梯田建设摆上位、抓上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通过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也是多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第三,大搞梯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求,“五个统筹”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重要内容之一。我感到,在我们,统筹与人自然和谐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治理水土流失,因为水土流失是最大的生态问题。治理水土流失,一方面要加快植被保护和建设,增加林草覆盖率,另一方面要加快坡改梯的步伐,因为坡耕地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所以,加快梯田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二、要认真学习借鉴县、县等县梯田建设的宝贵经验

从前面局长的通报和我们了解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全市夏季梯田建设总体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县都已经启动,有的县决心、声势都比较大,有的县与往年相比,还有一些新的突破。特别是县、县等县,梯田建设启动比较早,进展比较快,质量也比较高,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梯田建设与地埂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基本做到了梯田修到那里,地埂经济配套实施到那里,使梯田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也是他们今年在梯田建设上的一个突破和创新。我们这次会议之所以要放到县、县开,目的就是要学习推广他们的这一作法和经验,推动梯田建设和地埂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大家都知道,县、县等县这两年梯田建设一直搞的比较好。那么,他们的经验到底是什么?在去年的梯田建设现场会上,我总结概括了六条,现在看去年总结的六条经验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显现出较强的生命力。这说明,去年我们总结的六条经验,揭示了新时期搞好梯田建设的基本规律,我们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我感到,县、县等县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各级党政领导对梯田建设高度重视,形成了梯田建设的强大合力。首先是县委、政府两个“一把手”亲自组织,亲自抓,真正把梯田建设作为树立干部形象,树立领导威信,检验执政能力的大事来对待,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办大点,抓大点,因而保证了梯田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其次是县上几大班子领导共同参与,形成了相互竞赛的态势;三是各部门通力协作,苦抓苦帮。我们要学习借鉴县、县的经验,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习领导重视这一条。当然,今天参加会议的是各县(区)水保局长和乡(镇)的同志,大家也许认为这一条是对县委、政府领导讲的,对你们不大适合,但我们希望大家把这个经验带回去,向县委、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宣传。

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我感到这是由梯田建设的特殊性、艰巨性所决定的。现在农村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但我认为梯田建设是第一难事,因为梯田建设是“苦”事、“累”事,要流几身汗,甚至要脱几层皮,领导不重视、不率先垂范,肯定不行。应当看到,我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修梯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是人的自由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但同时也为劳动力的有序组织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有的搞劳务、搞贩运当下就能增加收入,而对梯田建设这个长远利益往往并不热心,这就有一个引导劳动力投向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领导不重视也不行。再比如,随着减负政策的落实,对农村用工越来越规范,而梯田建设往往又要打破地界、户界、村界甚至乡界,统一调配使用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把梯田建设搞好,又要不违反相关政策,没有领导的重视和协调显然也不行。所以,这经验、那经验,领导重视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是真经验。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梯田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困难和矛盾,不断提高对梯田建设的领导水平,确保梯田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今年的梯田建设

今年的梯田建设如何抓,“长治”七期工程如何实施,前面局长已讲了很好的意见,这里,我再强调这样几点:

第一,今年梯田建设任务必须全面完成。这项工作任务已经纳入了农村工作考核范畴,并与各县签订了责任书,年终要进行考核,并兑现奖罚,各县一定要想方设法全面完成。要按照“决战夏季,抓紧秋冬季”的要求,结合各县(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好夏季和秋冬季梯田战役,当务之急是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掀起夏季梯田建设的新高潮,季节和启动比较早的县,不能草草收兵,要把铺开的面积保质保量地完成,季节较迟的县,要迅速掀起高潮,争取夏季一次完成全年任务。按照原定计划,县今年要实现梯田化,今年能不能验收,请县和地区水保局共同提出意见。

第二,要适应七期工程的新要求。国家对长治七期工程的实施作了一些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五年的工程一次规划设计,分年度报计划进行实施,每年搞两条典型流域,当年进行验收,这无疑又增大了长治工程的实施难度。各县务必要清醒认识这个新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列入当年计划的小流域治理,确保当年通过验收。

第三,要坚持综合开发。就是要继续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配套开发,着力提高梯田建设的质量效益。这里,我主要强调一下配套地埂经济的问题。总的要求是,凡是修成的梯田,都要配套地埂经济,已经配套的,要提高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没有配套的,要抓紧配套,确保梯田建设与地埂经济同步发展。今后,全市应该统一要求,凡新修梯田,都要配套地埂经济,否则,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修梯田。

梯田范文篇9

关键词:富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坡式梯田;水土保持

林富川小流域所在的位置是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境内的水系为淮河水系,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对于这一工程的项目设计,是优化对土壤、河流的治理,把治理程度提升到70%,林草的覆盖面积可达到80%以上,并让工程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富川小流域的基本情况

1.自然环境。地形:项目进行的地形是丘陵地区,地形区内形成了东西向的断裂,断裂面向南倾斜。同时,该地区的岩石是花岗岩和石灰岩,整体坡度大约为15°,因为流域闭合,降水沉积后,会自然形成多条沟渠,方向是东北-西南,为主沟,支沟共有5条,另坡面的基本情况是,中部区域坡度平缓,重视作物,两侧较陡,以种植树木为主。土壤:该区域土壤为棕壤,其在山坡的分布是,中下部多为粉粒和粘粒,并掺有部分砂粒,上部土层浇薄,有大量的砂粒与石砾,有好的通透性,但保肥能力不足。其适合种植的作物是玉米、花生、果林等。植被:流域内的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具体包含的林木是温带阔叶林、灌草丛等,目前,整个流域林草的覆盖面积是只有25.3%。水文与气象:山亭区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四季分明,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年平均温度为14.5℃,夏季最高温是40.6℃,最低温是17℃。2.社会经济。人口、劳动力:山亭区经济发展较慢,比如冯卯镇的的总人数是5.6万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差距较大。工程涉及的几个区域——岩马、万庄等,劳动力的人数不足0.5万人,且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当地发展了农业、畜牧业和林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其带来发展的机会,各业在整体经济中各占一定的比例。3.水土流失目前,该区域的基本情况是水土流失严重。调查人员根据对腐蚀面与沟蚀的等位置的分析,总结了水流失的各项数据(如表1所示),从这些数据中,可发现当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从表中,可分析出不同类型土地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现坡式梯田在所有土地类型中,水土流失的情况最为严重。所以,本工程的治理方向是,对低标准田、果经林等进行处理,且低标准梯田原有的地堰已经被严重破坏,田地的外侧有大量砂砾,这些都加快了土地的水分流失。由此提出的设计要求是改变天地的排水情况,改善农业条件,挖掘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土地的产出。

二、工程设计与施工

基于上述情况决定工程设计的方案,是以坡式梯田和疏林地为主,阐述了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法。而其工程布局是,对于山顶的水保幼林,用补植补充树苗,并封育,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对于荒草地,是种植侧柏等,对于经济林与坡式梯田,是进行全面的修整,增加田地的排水设施,在流域下游,整理低标准田,用排水、蓄水提高其肥力的积累。其施工条件是,工程所在的区域有公路,紧邻公路两侧的村庄,工程要求的时限是9个月,由个人承包,依照项目的进行情况,合理进行施工安排[1]。1.坡式梯田的设计。梯田主要集中在区域的中部位置,是调节山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它保水工程的设计,可抑制坡地的水土流失,控制河流径流对地表水的冲刷,让水流渗入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其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则:选择高质量、坡度缓的区域作为试验田,对其进行修整;尽可能让田地按照山坡地形的走向,就势、取直,使所有梯田连成一片,长度控制在100~200m之间,为人们实际耕作提供便利;如果梯田靠近暴雨径流处,应在周围设置排水、蓄水的工程,避免梯田被雨水冲刷;选择行走的小路,宽度最小为2m,最宽为3m,比降最大不超过15%;修整后的梯田要做到田面平整,在田地周围设有田埂,调整坡度大小。工程设计方案:梯田工程是建设生态环境基本的一环,同时也是修整梯田的措施,因此,根据设计原则选择的设计方案如下,在梯田内部设置排水沟,沟渠的设置共有三种,一是底部与高度均为0.2m,上口的宽度是0.3m,二是宽为0.3m,深度是0.5m,上口是0.8m,三是宽度是0.45m,深度是0.3m,第一种沟渠的位置是梯田内侧,第二个是纵块的排水沟,第三个是斜坡的陡槽。根据有关该区域土地使用情况与资源评价等内容的展示,以及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考察,梯田已经变为低标准梯田,所以具体的设计方案是在某些梯田外增加干砌石地堰与地堰土方。2.水土保持林的设计。根据林地水土流失情况的分析,以及坡地岩石的种类与比例,提出水土包林的设计是选择合适的树种,调整栽植密度,用恰当的方式耕地。原则:在适合的时间种树,得到好的林分环境;同时注重生态与经济,选择符合生态建设又可带来经济利益的树种;充分发掘土地生产力,得到效益;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树种结构,同时突出效益。设计方案:选择品种,根据当地土壤的类型与特点,选择有良好生长的树种。根据基本情况的介绍,得出可选择的树种为核桃与桃树,桃树的种植效果最佳;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光能与水源、肥力的分配,而每种树木所需的密度因生长情况不同,密度大小也不一,经分析后,确定其密度是4m×5m;整地方法,其设计要求是可抵御10年每天6个小时的雨水冲刷,所以其设计是在坡田内设计排水系统,增加使用的排水设置,修筑地堰。3.施工方案。上述两种设计方案都是基于坡式梯田提出,且工程设计以梯田的修整为主,所以对于施工方案的选择,是用水平梯田的处理方法施工。具体方式如下:定线与清基:依照梯田现有的位置,确定它的坡面,在中间的位置找到中轴线,确定基点,用线向两侧延伸,确定等高点。因为定线操作较为复杂,需根据就势、取直的原则,确定埂线的最佳位置,对清基的处理,是按照已经确定的施工线,向外划出范围,清除杂物,把基础夯实。修筑田坎,保留田坎并把田面修平,是田坎的修筑必须使用生土,土中不可有任何杂物,逐层夯实,保证接茬处的质量,保留表土是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修整梯田,把每个位置的表土逐步下移,这主要用于坡度较陡的田地,如果坡度较缓,可使用逐层置换法与中间堆置法,随后把田地修平,依照田坎线,运用不同的填充方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取土,直到高度到达中心线,进行修平[2]。另林草区的施工方案是:选择恰当的施工时间,即种植前预先整理土地,时间是秋、冬,这可以让雨雪累积,渗入土壤,实现土壤的熟化,而若是想在秋冬造林,基本要求是春季必须处理土地,若是当年的春夏种植,前年秋天必须整地;该施工提出的质量要求是,每部分工程的进行都要符合规范,不可更改,保证排水渠排出暴雨产生的径流,填方工作进行时,要把土壤夯实,蓄水后不会坍塌。带状整地工程的进行,是预先定线,修筑后以5m为一个距离,设置隔挡,让径流适当流出。其造林的要求是,春季种苗的时间是苗木发芽的7d,雨季使用的树苗已有两个月的生长阶段,种植后可让其安全过冬。

三、工程设计的效益

该工程的设计的投资是1,293.35万元,用于工程进行的数个部分,而用其完成治理后,得到的效益是,增加了粮食与林木、果实的产量,粮食每亩在以往收成的基础上,增加了20kg,资金收益增加40元,果林每年的收益增加17.98万元,总治理程度为95%,林草覆盖率上升到43.36%。即修整梯田,用科学的方式种植林木后,以及田地排水渠、蓄水期的建设,增加了渗入土壤的水量,为作物、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也让土壤更加夯实,控制了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待土壤熟化后,为种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3]。

四、结语

对富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有关分析,是根据区域的基本情况,以及工程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给出设计方案,并决定施工方案,展开水土治理工作,其治理的效益是,提高了土壤的生产率,增加农民收益,涵养水源,抑制水土流失,调节当地的生态平衡,构架农业生态经济单元与系统,并进一步发展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J].浙江水利科技,2014,42(02):44-45.

[2]张利静,李振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中的低水高调工程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3,(06):50-51.

梯田范文篇10

关键词:留守儿童;土掌房;生态恢复;游乐系统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产生,并是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科特色,思考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不仅是风景园林学科应用的一个新方向,亦是风景园林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1安龙堡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现状

1.1安龙堡村土掌房聚落概况

云南省楚雄市双柏县安龙堡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古村落,地处贫困山区,有丰富的彝族文化传统,土掌房和梯田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当地景观。安龙堡村坐落在哀牢山山脉腹部山脊之上,面向横跨谷底的绿汁江,海拔1820m,干热河谷气候,现有人口80户,大约280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生活条件较差,属于贫困村[1]。蜿蜒穿梭于哀牢山山脉的弹石路乡道,是村寨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

1.2“森林、村庄、梯田、河流”垂直生态系统安龙堡村土掌房聚落的选址综合考虑了气候、地形、水源、农牧等各方面的因素而确立,为了效的利用自然能源,形成“森林-村庄-梯田-河流”特殊的垂直生态系统。森林位于山顶,涵养的大量水资源,是村落梯田湿地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为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水源保证,也是村民祭祀的重要场所。安龙堡村落位于森林之下的山腰,四周梯田层层围绕可供耕种,村后山林既可放牧,又可伐树打猎。村民可通过地表径流和沟渠形式将森林中的自然水系引入村寨中,以解决村民饮用和灌溉问题。位于森林和村庄下方为梯田湿地,广泛分布于中下山,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中,来自森林的天然水和村庄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梯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汇入下方河流,即绿汁江。四个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构成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该垂直生态系统正是安龙堡村留守儿童所生存成长的大环境,但目前也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森林不断砍伐,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不断减弱;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加之土掌房村落基础设施较差,导致森林、村落、梯田、河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减弱。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仅造成了村民生存环境的恶化,还直接给留守儿童造成了更多的劳动负担,尤其体现在引水困难和灌溉劳作加重。

1.3安龙堡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安龙堡村近些年外出务工人员人数不断增多,村内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大(图2)[2]。生态环境恶化,村落基础设施较差,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行为与学业发展等方面均处于弱势。通过访问与研究,改善安龙堡村的留守儿童生存环境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引水灌溉效率得以减轻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生活和生产负担;二是如何基于当地现状和文脉创造一个直接的、生态的、快乐的、属于儿童的游乐空间。

2改善安龙堡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探索

2.1修复垂直生态生态系统

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是解决安龙堡村民的生活、生产问题的首要任务,且有利于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舒服的生存环境。垂直生态系统若得以恢复,劳作负担也随之降低。

2.1.1植被修复、涵养水源。整个垂直生态系统中,森林涵养的大量水资源是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的决定性因素,它为村落、梯田湿地的健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由于安龙堡村所处地理位置气候干旱,水资源尤其宝贵与重要。随着森林逐渐被砍伐,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减小,造成水源不稳定,利用率降低。要修复改善垂直生态系统,森林的保护与再生是重中之重。科学有效建立森林保育区,通过合理的绿道规划,森林、村落、梯田、河流进行有机整合连接,才能改善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

2.1.2合理开源引水,建设高效灌溉系统。在科学保护森林水源的同时,开源引水,通过自然溪流与挖建沟渠两种形式引水下山,一利于灌溉,二便于生活。安龙堡村下的梯田拥有高效合理的灌溉系统是减轻当地村民尤其是留守儿童劳动负担的重要措施。传统灌溉体系中,地表径流是原始的排水方式。但这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底,还造成了水土流失。安龙堡村处于干热河谷气候,水资源不充足,因此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迫在眉睫:在梯田纵向挖建主渠,并在村落挖建多个人工池塘,将人工池塘与主渠连通。人工池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用来储水;一种用来积肥(栽秧时节,启动山水,搅拌肥塘,乌黑恶臭的肥水顺沟而下,流人梯田,即“冲肥”灌溉)。在梯田横向挖建支渠,与主渠相接。水流和肥料通过渠道系统由高处和村落流入梯田进行灌溉和施肥,最终形成高效的灌溉施肥系统,提高农作物生产量,也为当地村民和留守儿童减轻劳作负担。

2.1.3构建蓝绿基础设施。在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时,水源经过村庄,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及景观用水。村内建设绿色廊道与村落链接并且渗透,构建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与绿色廊道交织,构建蓝绿基础设施,实现生态净水、高效灌溉、绿化覆盖,环境友好,从而满足生态、景观、生活、游戏、灌溉生产等多功能的需求。

2.2基于土掌房平台体系的儿童游乐系统构建创想

修复垂直生态系统能改善留守儿童生存的大环境,但我们景观设计师也试图去探寻能够直接让儿童触摸到、直接激发释放童真的措施,更而体现景观设计师社会责任感。村落土掌房具有的显著特征给来了创新可尝试的机遇。

2.2.1特有的屋顶平台空间利用。村落的土掌房顺应着地形层层叠叠分布坐落在山体上,每座土掌房背坡面谷,且平行于等高线均匀排列。由于土掌房建筑密度较大,导致地面活动空间有限,所以灵活利用屋顶平台空间成为土掌房的空间特色。土掌房屋顶平台创造了一个与地面分离的开发空间。该空间独立于地面,即可视为第二层地面空间[3]。土掌房村寨阶梯层叠、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成片的屋顶不仅仅是当地村民晾晒生产的平台,还是人们包括青少年儿童的交流、生活的乐园。

2.2.2发达便捷的交通平台体系。土掌房各个平台由爬梯、独木桥等水平和竖向交通构件连接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系统完整的平台交通体系。竖向交通主要竹梯或者木梯,连接地面—屋顶平台空间和上下屋顶平台空间,水平交通主要独木桥,连接水平上的屋顶平台空间,且有时两个屋顶会连接在一起。土掌房村落各个屋顶平台高低叠落,犹如梯田,连接成片,形成了土掌房民居特有的屋顶平台体系。这个平台体系也是土掌房村落赖以生存的根本。

2.2.3基于平台体系的儿童游乐单元及系统设计。如上文所述,云南省彝族人民的传统住房土掌房,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依山而建的跌落式土掌房平台空间和联系不同空间的爬梯、独木桥等交通构件。因此,为了改善儿童游憩环境、增加儿童的童年乐趣,在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之上,结合一种中国传统儿童智力玩具“神龙摆尾”的原理和形态,生成此次设计的概念:就地取材,设计不同类型的方块形游戏单元(图3)。游戏单元将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以滑梯、迷宫和蹦床为主要游戏空间,对应0~5岁、6~11岁、12~14岁这三种不同年龄层儿童需求的差异。这些游戏单元安置在土掌房特有的屋顶平台系统上,可固定,也可自由移动,由爬梯、独木桥等交通构件将一系列游戏单元串联起来,即为安龙堡村的留守儿童创造一个位于屋顶平台上的儿童游乐设施系统(图4)。且这儿童游乐设施体系与平台系统融为一体,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之中,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创建饶有趣味的游乐环境,激发童真童趣,也让这些经历沉淀为宝贵的童真记忆,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