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局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0:58:50

水利管理局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管理活动,黄砂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黄砂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决定了采砂管理必然要走依法、科学、可持续开采的道路,原有的采砂管理方式较为粗放,黄砂资源被掠夺式开采,超范围、超船只、超方量开采普遍存在,为防洪安全与涉河工程安全埋下了隐患,也让管理单位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沂沭河水利管理局部分河段黄砂资源已近枯竭,推行采砂精细化管理措施正是采砂管理走上依法、科学、可持续开采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依法治水、维护直管河道防洪安全与涉河工程安全的必要手段。

二、采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制度实现精细化管理

制度建设是采砂管理规范运作的保障,沂沭河水利管理局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推进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进程。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渐变、完善的过程。自2004年开始,沂沭河水利管理局以采砂精细化管理为主线,相继出台了《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河道采砂许可暂行办法》《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河道采砂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通知与规定,将采砂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具体化,涵盖了采砂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为搞好采砂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的编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自2004年开始,每年都委托有资质部门编制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确定年度开采总量、采砂点分布、每个采砂点采砂船只数量和开采范围等指标,为后期采砂许可与现场监管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3.现场监督实现精细化管理

现场监管重点在于查看被许可人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深度、超核定数量船只开采行为,采砂监控系统运转是否正常,采砂码头、公示牌、警示标志等的设立是否规范等。对于采砂管理重点河段,埋设界桩、警示牌、公示牌等,实现执法巡查常态化,做到岸上有人值守,河中有船巡查,适时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实行综合整治。

4.打击非法采砂实现精细化管理

2011年水利部开展淮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以后,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对非法采砂继续实行“零容忍”态度,不断加强执法巡查,陆续开展专题执法行动,对重点河道与敏感区域内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专项打击,先后查处了一大批非法开采砂场,稳定了直管河道内采砂管理秩序。经过长时间持续不断的打击,沂沭河水利管理局直管范围内规模性非法采砂基本绝迹,非法开采以“游击式”偷采与夜间盗采为主,沂沭河水利管理局也灵活采取了旁站式执法、夜间执法、节假日执法、凌晨执法等各种执法形式,巩固了历年非法采砂打击成果,稳定了河道采砂管理秩序。5.汛期禁采实现精细化管理自2011年淮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已将汛期禁采常态化与制度化,汛期禁采目标也逐步升级为“零采砂、零船只、零码头”,不仅要求所有许可砂场停止采砂,将所有采砂船只调离并运出河道,而且要求清理所有采砂码头、平整采砂场地,在出砂路口设立禁采停售标志,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使得直管河道采砂经受住历次大洪水的考验,产生了巨大的防洪安全效益。

6.联合执法实现精细化管理

2011年淮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与地方沿河县区政府采砂联合执法机制的建立。在采砂现场监管中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消除采砂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阻力,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起固定的沟通联系机制,做到集中打击、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维护正常的河道水事秩序,一套精细化、合理化、法律化的长效联合执法机制正在形成中。

7.监控系统的建成为采砂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采砂远程监控系统许可砂场的全覆盖是沂沭河水利管理局采砂精细化管理措施完善与深入的重要标志。沂沭河水利管理局现有远程监控系统基本形成了“砂场-基层局-直属局”一套完整的砂场远程监视监控监管系统(简称砂场监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基层局是砂场远程监视监控监管的主体,基层局监控室是整个系统的中心。许可砂场现场做到实时监控,运砂车辆自动抓拍,砂场监控到的所有信息都能实时传输到基层局;基层局全方位、全天候对许可沙场实施监视监控;直属局对基层局远程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三、采砂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沂沭河采砂精细化管理得到了上级及地方政府、沿河群众的高度评价,采砂方量由原来的无法控制到现在的精准控制,采砂点由原来的600多处压缩到现在的30余处,采砂期限由原来的全年开采到现在的汛期“零采砂、零船只、零码头”,初步实现了采砂许可“零失误”、非法采砂“零容忍”、汛期禁采“零船只”、行政执法“零败诉”等目标,不仅实现了采砂费用的足额收取,也有效稳定了采砂区域的社会秩序,大大提升了采砂现场规范化管理水平,采砂经营现场秩序井然、规范可控,执法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对采砂的监督力度得到加强,管理人员管理中的风险大大降低。

四、下一步工作展望

1.继续提升与改造采砂远程监控系统

目前,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及下属各河道局采砂远程监控系统运转平稳有序,监控室值班人员都恪尽职守,保证了采砂管理秩序的平稳。但各河道局远程监控系统随着技术升级需要提升改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下一步,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将争取专项资金,实现对所有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为采砂精细化管理的完善奠定基础。

2.继续完善采砂现场精细化管理措施

在实现对采砂船只数量严格控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采砂范围的精细化控制,通过设立滩地保护界桩、引入采砂诚信机制等手段加大对抽采滩地、林地等行为的打击;进一步加强对许可砂场的管理,对砂场码头等辅助设施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强化对许可砂场采砂船只的管理,对船只数量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核查,对超船只开采行为建立不良记录并作为采砂许可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在现场监管中推行合同管理,以合同的方式对被许可人开采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强化对许可后行为的监督力度。对于重点河段,埋设界桩、警示牌、提示牌等,岸上有人值守,河中有船巡查,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实行综合整治。

3.继续完善采砂实施方案编制的精细化管理

加强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编制的科学性,搞好基础资料统计,使得河砂总量控制、砂质、规划开采量等基础性指标有较强的技术依据,开采区布置、控制开采高程与禁采期确定、采砂船只数量等比较规范与合理,以此为依据,进而搞好许可的后评估工作,制定采砂后评估方案。在采砂总量确定的前提下,将具体河段的总量控制具体化,借助远程监控与票据管理措施,实现总量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五、结语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2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自去年上任一年多的时间,就凭着执着的追求,踏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以满腔热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所的各项工作中。率领党支部成员及党员多次深入各养护段及职工中,对全所人员结构、资源优势、经济状况及生产、生活条件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集思广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围绕局党委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管理所的发展要求上。并结合实际,提出以实现“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及管理水平;强化工程维护、管理及强化人员管理;在基础设施、标准渠堤建设和综合经营创收上有新跨越”的“一个提高、二个强化、三个跨越”的奋斗目标的新的工作思路。作为支部书记,他深感自己肩负责任重大,为充分发挥支部成员及党员的保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保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推动管理所的科学管理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工作中他特别注重党员的学习教育,即使在春季工程维修及春灌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利用有限的时间,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并要求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目的、有笔记、有体会。带动支部成员及党员将学习内容与管理所的实际及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剖析自己思想上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工作上,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不论是所内的工程维修、植树造林,还是集体劳动等,他总能身先士卒,模范带头,从不以自己是所长自居,职工也总是被他这种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染”。随着一条条科学而又符合实际的决策相继产生实施,管理所及养护段生产及生活条件、环境面貌的改善,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使职工深受鼓舞,推动了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及工作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在他的带动下,全所自觉形成了一种团结拼搏、敢打硬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谁又能想到,为达到这些目的他负出了多少心血呢!

上任以来,他始终保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把一切工作做好做坏作为己任,首先抓好支部班子的自身建设,特别是今年,他在班子成员配齐的情况下,首先带动班子成员做好表率,严格按照党的建设的要求,健全各项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按时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学会,不断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以马列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并且结合管理所的具体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组织建设方面,他认真按照上级和党委制定的“五个好”支部的具体要求抓好落实,结合管理所的实际制定了争创“五个好支部”的方案加以实施,并对每个党员实行目标细化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每个人,极大地调动了党员争创的积极性,使党支部争创“五个好支部”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在培养和发展党员上,他严把质量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加强对重点培养对象的发展,为党支部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上,他更加严格要求,按时履行党员的例会学习制度,定时开展组织生活活动,切实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主观能动性。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他认真落实局党委的党风廉政责任状考核内容,不断进行自检自查,对照考核细则查思想、查工作、查作风,增强党员反腐倡廉、清政廉洁的自觉性。

新形势下,他深知“以人为本”理念的责任和紧迫感,他从政策和制度上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在工作、生活中,始终把职工的忧乐挂在心头,时时想职工所想,处处急职工所急,不论职工有什么难处他都能想方没法给予解决。刚上任不久,他就深入到职工中调查了解情况,有问题想办法解决,有情绪促膝谈心,直至职工满意他才方可放心。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做法有力地增强了职工对党组织的信赖和在职工心中的威信。

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他注重统筹兼顾,既抓党建,又抓业务两不误。在工程管护上,他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及局党委工作安排,率先全面落实“管养分离”,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规范岗位管理,强化岗位责任制,使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工作进一步量化、细化、规范化,切实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重建轻管、管养不分”的问题,实现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经常性养护的转变,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工作运行中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观念陈旧、人浮于事的问题,在进一步补充完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本着“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科学管理”的原则,针对所内的实际情况,规范了原有岗位设置,将人员合理分工,采取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办法,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各级各类岗位,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明确岗位职责,提出任务指标,建立较完善的考核细则。通过人事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竞争意识,实现了“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观念转变,树立岗位责任理念,解决了长期积存的人事管理难题,实现了规范有序管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全所职工完成本职业务的积极性。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3

她工程宏伟,为新中国灌区建设之最。

她创业艰难,堪称人间奇迹。

这一工程始建于1958年,横跨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贯穿江淮两大水系,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惟一跨省的灌区。

壮丽史诗

上溯千年,在江淮大地上,先贤们建造的芍陂、期思雩娄等水利工程,实现了“百里不求天”的梦想。但江淮分水岭的更广大地区,水患不止。1671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134次,较大旱灾每5年一次。人民不堪其苦。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扭转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在大别山深谷幽壑之中,蓄水调洪的水库群陆续兴建,“高峡平湖”截住了涌向淮河的山洪暴雨。现代治水大家汪胡桢,在此完成了他作为中国连拱坝之父的开篇之作。其设计兴建于此的佛子岭水库,为中国第一座连拱坝;梅山水库大坝为亚洲最高连拱坝。

领袖以恢弘的气度带领着整个民族,创造了辉煌历史。随着水库的建设,以此为水源,修建了一个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万亩大灌区,从战略构想走向建设实践。1958年8月19日,××灌区破土动工。淠、史、杭,这三个字的神奇组合,开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熠熠发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翻身解放的江淮儿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艰难条件下,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何等壮怀激烈!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发明创造,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千万“愚公”14年奋战,搬走了6亿多方的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

人间天河

大诗人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皖西、皖中的乡土诗人对自己的母亲河,亦发出了“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的咏叹。

这是对××工程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诗意描述。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三轮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为快速的水下立交。干旱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呈现“岗上种稻,岭上行船”之奇观,恍若水乡江南。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止其“高”,更有其“远”。如果把××分干渠以上渠道联结起来,以六安为轴心,可东到上海,北抵京城。其七级固定渠道,总长度达2.5万公里,联巢湖,通淮河,贯皖西,抵皖中,跨出皖境直达豫东南,把大别山的甘泉,送到了城市的千家万户、乡村的田间地头。

××工程的博大和深刻,还在于其“师法自然”。这一工程体系上承五大水库67亿立方米山区来水,纵横交织的七级固定渠系,串联起了21多万座塘坝、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并沿巢湖、淮河建有39座外水补给站,蓄、引、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配与区域耕地、人口及生产力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创造性地调节了人水关系,改善了整个皖西皖中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

时代华章

英雄的史诗,续写着改革创新的篇章。

1981年,××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较早地建立了灌区管理委员会,首破特大型灌区民主管理之“冰”;198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灌区管理暂行办法》,率先推进依法管理;1984年,在全国水利工程中第一个引进世行贷款1.93亿元人民币进行续建配套。

走在全国前列的,还有上世纪80年代施行的两部制水价,90年代创造的八位一体的灌区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在由计划三轮向市场经济体制轨的“闯关”中,××灌区始终以变革图强的状态,与时代共奋进。

对灌区工程施行“大手术”。按照“主攻大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从1996年起,开始利用中央投资,加快骨干工程改造,兼顾面上工程示范。至2008年,共实施139个项目,完成投资计划5.1亿元,一批危、重、险、急的骨干工程得到除险加固,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0万亩。特别是节水效益明显,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44,灌溉保证率由70%提高到72%,年均节水9000万立方米。2006年,××灌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水三轮基地。

对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刮骨疗伤”。进入新世纪以来,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刀阔斧分流冗员,全面推进竞争上岗,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创新水费收交机制,遏制了人员膨胀、水费欠收、管理松驰的局面,灌区开始进入良性发展三轮。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着力解决田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建了100多个用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建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供水服务推进战略性转变。坚持科学配置和节约保护灌区水资源,探索建立灌区供水民主协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供水,水权到县,县界量水”制度,加快由单一农业供水向全方位供水的转变,在连年保障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年城市供水和生态供水规模分别达到了2亿多立方米和5亿多立方米,适应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建设、大发展。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4

她工程宏伟,为新中国灌区建设之最。

她创业艰难,堪称人间奇迹。

这一工程始建于1958年,横跨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贯穿江淮两大水系,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惟一跨省的灌区。

壮丽史诗

上溯千年,在江淮大地上,先贤们建造的芍陂、期思雩娄等水利工程,实现了“百里不求天”的梦想。但江淮分水岭的更广大地区,水患不止。1671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134次,较大旱灾每5年一次。人民不堪其苦。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扭转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在大别山深谷幽壑之中,蓄水调洪的水库群陆续兴建,“高峡平湖”截住了涌向淮河的山洪暴雨。现代治水大家汪胡桢,在此完成了他作为中国连拱坝之父的开篇之作。其设计兴建于此的佛子岭水库,为中国第一座连拱坝;梅山水库大坝为亚洲最高连拱坝。

领袖以恢弘的气度带领着整个民族,创造了辉煌历史。随着水库的建设,以此为水源,修建了一个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万亩大灌区,从战略构想走向建设实践。1958年8月19日,××灌区破土动工。淠、史、杭,这三个字的神奇组合,开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熠熠发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翻身解放的江淮儿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艰难条件下,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何等壮怀激烈!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发明创造,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千万“愚公”14年奋战,搬走了6亿多方的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

人间天河

大诗人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皖西、皖中的乡土诗人对自己的母亲河,亦发出了“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的咏叹。

这是对××工程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诗意描述。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三轮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为快速的水下立交。干旱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呈现“岗上种稻,岭上行船”之奇观,恍若水乡江南。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止其“高”,更有其“远”。如果把××分干渠以上渠道联结起来,以六安为轴心,可东到上海,北抵京城。其七级固定渠道,总长度达2.5万公里,联巢湖,通淮河,贯皖西,抵皖中,跨出皖境直达豫东南,把大别山的甘泉,送到了城市的千家万户、乡村的田间地头。

××工程的博大和深刻,还在于其“师法自然”。这一工程体系上承五大水库67亿立方米山区来水,纵横交织的七级固定渠系,串联起了21多万座塘坝、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并沿巢湖、淮河建有39座外水补给站,蓄、引、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配与区域耕地、人口及生产力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创造性地调节了人水关系,改善了整个皖西皖中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

时代华章

英雄的史诗,续写着改革创新的篇章。

1981年,××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较早地建立了灌区管理委员会,首破特大型灌区民主管理之“冰”;198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灌区管理暂行办法》,率先推进依法管理;1984年,在全国水利工程中第一个引进世行贷款1.93亿元人民币进行续建配套。

走在全国前列的,还有上世纪80年代施行的两部制水价,90年代创造的八位一体的灌区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在由计划三轮向市场经济体制轨的“闯关”中,××灌区始终以变革图强的状态,与时代共奋进。

对灌区工程施行“大手术”。按照“主攻大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从1996年起,开始利用中央投资,加快骨干工程改造,兼顾面上工程示范。至2008年,共实施139个项目,完成投资计划5.1亿元,一批危、重、险、急的骨干工程得到除险加固,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0万亩。特别是节水效益明显,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44,灌溉保证率由70%提高到72%,年均节水9000万立方米。2006年,××灌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水三轮基地。

对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刮骨疗伤”。进入新世纪以来,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刀阔斧分流冗员,全面推进竞争上岗,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创新水费收交机制,遏制了人员膨胀、水费欠收、管理松驰的局面,灌区开始进入良性发展三轮。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着力解决田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建了100多个用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建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供水服务推进战略性转变。坚持科学配置和节约保护灌区水资源,探索建立灌区供水民主协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供水,水权到县,县界量水”制度,加快由单一农业供水向全方位供水的转变,在连年保障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年城市供水和生态供水规模分别达到了2亿多立方米和5亿多立方米,适应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建设、大发展。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5

她工程宏伟,为新中国灌区建设之最。

她创业艰难,堪称人间奇迹。

这一工程始建于1958年,横跨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贯穿江淮两大水系,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惟一跨省的灌区。

壮丽史诗

上溯千年,在江淮大地上,先贤们建造的芍陂、期思雩娄等水利工程,实现了“百里不求天”的梦想。但江淮分水岭的更广大地区,水患不止。1671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134次,较大旱灾每5年一次。人民不堪其苦。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扭转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在大别山深谷幽壑之中,蓄水调洪的水库群陆续兴建,“高峡平湖”截住了涌向淮河的山洪暴雨。现代治水大家汪胡桢,在此完成了他作为中国连拱坝之父的开篇之作。其设计兴建于此的佛子岭水库,为中国第一座连拱坝;梅山水库大坝为亚洲最高连拱坝。

领袖以恢弘的气度带领着整个民族,创造了辉煌历史。随着水库的建设,以此为水源,修建了一个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万亩大灌区,从战略构想走向建设实践。1958年8月19日,××灌区破土动工。淠、史、杭,这三个字的神奇组合,开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熠熠发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翻身解放的江淮儿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艰难条件下,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何等壮怀激烈!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发明创造,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千万“愚公”14年奋战,搬走了6亿多方的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

人间天河

大诗人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皖西、皖中的乡土诗人对自己的母亲河,亦发出了“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的咏叹。

这是对××工程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诗意描述。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三轮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为快速的水下立交。干旱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呈现“岗上种稻,岭上行船”之奇观,恍若水乡江南。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止其“高”,更有其“远”。如果把××分干渠以上渠道联结起来,以六安为轴心,可东到上海,北抵京城。其七级固定渠道,总长度达2.5万公里,联巢湖,通淮河,贯皖西,抵皖中,跨出皖境直达豫东南,把大别山的甘泉,送到了城市的千家万户、乡村的田间地头。

××工程的博大和深刻,还在于其“师法自然”。这一工程体系上承五大水库67亿立方米山区来水,纵横交织的七级固定渠系,串联起了21多万座塘坝、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并沿巢湖、淮河建有39座外水补给站,蓄、引、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配与区域耕地、人口及生产力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创造性地调节了人水关系,改善了整个皖西皖中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

时代华章

英雄的史诗,续写着改革创新的篇章。

1981年,××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较早地建立了灌区管理委员会,首破特大型灌区民主管理之“冰”;198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灌区管理暂行办法》,率先推进依法管理;1984年,在全国水利工程中第一个引进世行贷款1.93亿元人民币进行续建配套。

走在全国前列的,还有上世纪80年代施行的两部制水价,90年代创造的八位一体的灌区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在由计划三轮向市场经济体制轨的“闯关”中,××灌区始终以变革图强的状态,与时代共奋进。

对灌区工程施行“大手术”。按照“主攻大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从1996年起,开始利用中央投资,加快骨干工程改造,兼顾面上工程示范。至2008年,共实施139个项目,完成投资计划5.1亿元,一批危、重、险、急的骨干工程得到除险加固,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0万亩。特别是节水效益明显,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44,灌溉保证率由70%提高到72%,年均节水9000万立方米。2006年,××灌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水三轮基地。

对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刮骨疗伤”。进入新世纪以来,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刀阔斧分流冗员,全面推进竞争上岗,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创新水费收交机制,遏制了人员膨胀、水费欠收、管理松驰的局面,灌区开始进入良性发展三轮。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着力解决田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建了100多个用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建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供水服务推进战略性转变。坚持科学配置和节约保护灌区水资源,探索建立灌区供水民主协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供水,水权到县,县界量水”制度,加快由单一农业供水向全方位供水的转变,在连年保障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年城市供水和生态供水规模分别达到了2亿多立方米和5亿多立方米,适应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建设、大发展。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6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个人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领导干部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党纪政纪条规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学习上,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一年来,我按照组织部门的要求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文件,在学习中力求做到“三个为主、三个结合”即:以自学为主,做到自学与辅导学习相结合;以精读为主,做到精读与通读相结合;以“学以致用”为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条规。一年来,我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自觉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材料,通读、精读了党的“两条例”等有关党纪政纪条规选编材料,学习了《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并多次观看了反腐倡廉电视录像,俗话说:“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我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强化廉政自律意识,提高防腐抗变能力。三是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一年来,我以任长霞、李金华等先进人物为标杆,学习他们立党为公、无私奉献、执政为民的精神,努力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四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一年来,我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经济管理等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先进文化素养。

二、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努力勤政、廉政。

古人说,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一年来,我坚持以自律为本,以廉洁从政为起点,正确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从严要求自己,努力告诫自己:莫伸手、人莫贪。华西村吴仁宝所说的:“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是我学习的座右铭。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努力勤政、廉政,积极起到好的表率作用。

1、在廉政上,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自重,就是珍重自己的言行、人格和名誉,绝不干那些自轻自贱、与领导干部要求不相符的事情。作为管理局局长,我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责任和身份,不在大款面前低三下四,不出没灯红酒绿场所,不在人际交往中低级庸俗,不在处理个人和他人利益时只考虑个人,时时刻刻珍惜党员干部的名誉,不忘人民的重托。

自省,就是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一个人的错误有它的形成过程,有萌发阶段,别人是很难发现的,往往是到了一定程度别人才能发现,但那时已为时已晚。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做到防微杜渐,确保不出问题,重要的还是靠自省。要经常提醒自己在教育家属、住房问题、礼尚往来、待友接物方面是否过得硬。

自警,就是用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警告自己不要有任何越轨的行为。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不仅要知法懂法,还要时时对照违纪违法案件中的反面典型,从中吸取教训,警告自己时刻以党的利益为重,不用公款为自己赢取私利,不为利、权、色所诱惑。那些被查处的违纪违法干部,正是从不自警走向犯罪深渊的。这些人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只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也没关系,其结果是“小洞不补,大洞受苦”,一发不可收拾。

自励,就是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振奋的精神状态。我认为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不平,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做到成绩面前不满足,失败面前不气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并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即: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关系、党的事业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为此,我时时自励,始终以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来。

2、在勤政上,努力做到事必躬亲。

一年来,我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每周一均安排招开局党组及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及时的了解工作中情况,针对工程管理、维护,旅游发展等方面存的问题,及时的予以商讨解决。

三、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牢记“两个务必”,全面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一年来,我在加强自律的同时,按照要求全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俭可养廉。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是宣传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宣传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要求各部门的干部、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党纪政纪条例法规,坚持以优秀党员的事迹,弘扬正气。

二是认真抓好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工作。首先,针对管理局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更新理念和思维方式,创新工作,制定了符合管理局实际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重大工程招投标与管理等有关意见,完善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有约束力的制度体系。奢侈足以败家,自己带头勤俭持“家”,必要的应酬总是以节约为原则,豪华饭店很少涉足,多次会议上要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建设上来,积极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其次,坚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突出抓好管理局一班人的监督管理,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目标分解。第三,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落实,并以加强作风建设为突破口,认真抓好各科室、各部门的职责履行,以廉洁从政,促经济发展。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7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成立了水库管理局这个国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发电、供水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洪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现,并严重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单位性质不明,定位不准;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来源渠道不畅,投入短缺;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水费征收难;专业技术人员少,素质偏低;内部管理粗放,效益低;社会保障程度低,负担沉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大批已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严重衰减,水利国有资产难以保值增值,而且对全县乃至全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刻不容缓。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符合县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2.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3.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4.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5.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6.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的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3.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责

本次水管体制改革的对象为:本县管辖下的现有国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即水库管理局。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本着精简机构、理顺管理机制,继续保留水库工程管理局,隶属县水务局。水库工程管理局履行下列工作职责:1、负责管理油罗口、跃进、垅涧里三座水库及灌区的调度运行及日常管理维护,安全生产等工作。2、按照工程管理规范要求,负责工程的检查、观测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各水库工程技术档案;3、负责完成主管局交办的各项工作。4、负责执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服从统一指挥与监督。5、负责本单位的资产及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的管理和开发。6、及时收缴发电水费、灌溉水费等。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科学、合理地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根据水管单位所管理工程的功能、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水库管理局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单位级别仍为副科单位,隶属于县水务局管理;

2、严格定编定岗。遵循“因事设岗、以岗定员”的原则,确定水库管理局定编总数仍保持原有的18人,其中单位负责岗2人,行政、后勤财务与资产管理岗2人,技术管理岗14人,其中:油罗口水库5人,跃进水库3人,垄涧里水库2人,水雨情信息中心及防汛调度4人。吉村水文站在添锦潭电站蓄水后撤消。

(三)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

1、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水库管理局副科级以上干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择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由县委确定。各岗位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抓好岗位设置、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三个环节,制定单位《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实施方案》并报县人事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实现由固定用人制度向合同用人制度的转变。

2、积极探索,逐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为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制”为基础的考核计奖分配方法,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分离,按考核结果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使内部分配向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把职工的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联系起来。

(四)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及资产管理

水库管理局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等基本支出,由水库管理局编制预算,纳入县财政预算,由县财政部门核定,依照有关程序批准执行,所需经费由县财政负担。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支出标准,按县统一标准执行。编制内人员工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重新核定。实行全额拨款后,原超编的三人的人员经费、单位所需业务费、农业排灌抽水电费以及水库日常维护费等,在水库管理局征收的非税收入(即发电水费等收入)中由财政核定列支。工程除险加固、更新改造资金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县发展和改革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县财政每年根据油罗口、垄涧里、跃进等水利工程状况,在预算内单列各工程的防汛经费。县水务局应及时向县财政部门报告水库管理局各种收入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水库大坝、输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工程由水库管理局管理;发电所属设备及厂房和其他有关设施归产权所属企业。

(五)实行管养分离

根据我县工程实际情况,本次改革,水库管理局不设维修岗位。工程进行维修时,公开向社会招聘具备资质的维修养护队伍。

水库管理局负责所有的非税收入(发电水费等收入)的代缴工作,其中:章江公司下属的油罗口及跃进两电站和垅涧里电站按发电年收入的10%征收发电水费。所有非税收入都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缴入县预算外资金专户。

县设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其主要来源是县财政安排用于水利的预算资金和发电水费收入。

(六)社会保障政策

改革后的水库管理局职工参加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统一标准编制预算,职工需按原办法及标准继续参加以上各项社会保险,预算内不足支出部分由职工自行解决。

四、加强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县成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项措施到位,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县水务局和各水管单位要认真组织落实改革方案,并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稳妥进行改革,确保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工作步骤及时间要求

为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步伐,我县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将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05年4月底前,主要工作是传达部署,成立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宣传发动,制定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8

我县现有100座中小型水库(其中:3座中型水库,20座小(一)型水库,77座小(二)型水库),3条万亩以上圩堤。窑里水库、田南水库、黄泥埠水库等3座中型水库和赣东大堤、县城防洪工程、三湖联圩为县国有水管单位。3座中型水库管理局均为自收自支副科级事业单位,在册干部职工448人(含离退休人员),改制前负债648万元,亏损310万元,仅养老保险金就拖欠300多万元,赣东大堤、县城防洪工程、三湖联圩等3条堤防管理局为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在册干部职工35人(含离退休人员)。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均为乡村管理的非国有水管单位。20*年,田南水库、黄泥埠水库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已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电站和果园筹集资金已经置换职工124人,这次的改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二、改制的主要做法

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我县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分两步进行:20*年3月31日之前完成国有水管单位的改制工作;20*年底之前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制工作。因此,20*年上半年起,我们组织开展了国有水管单位的改制工作,由于纯公益性的赣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县城防洪工程管理局、三湖联圩工程管理局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县政府决定这三个单位维持现状不变,因此,改制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窑里、田南、黄泥埠3座水库上,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制定方案。改革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制定方案,对此,我们十分重视。首先是认真制定了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方案。为使全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政府赣府发〔20*〕22号文和市政府吉府发〔20*〕3号文精神,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了《*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过上下反复讨论修改,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在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后,于20*年12月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干府字〔20*〕58号),明确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范围、时间、内容和步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时还强化了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县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改制的各项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在组织上为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是认真制定了中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县政府下发的全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广泛听取水库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各水库研究制定了自己的改制方案,报县水利局审批。县水利局经认真研究后批准执行。各水库的改制方案对改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工作程序都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为水库改制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操作规程。

(二)大力宣传动员。为了转变职工的观念,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改制,我们组织了5个改制工作组深入到水库的基层。工作组人员随身携带改制文件、《公司法》向职工宣传改制的形势和政策,宣传改制对单位、对职工的好处,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此外,还利用黑板报和各种会议进行宣传,3座水库共出10期黑板报,召开大小会议50多次,散发材料1000余份。通过宣传动员,大多数干部职工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积极投身于改制之中,使改制工作健康稳妥地进行。除改制初期一些职工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到县里上访过一次外,改制正式实施的全过程非常平稳、顺利。绝大多数职工对改制的结果比较满意。

(三)科学定性定编。按照省、市对水管单位定员定编的标准,我们对国有水管单位进行了分类定性,对承担防洪、排涝的3个堤防管理局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对既承担防洪、排涝,又具有水力发电水面养殖等经营性收入的3座水库管理局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从窑里、田南水库剥离出来的纯经营性质的水电股份公司定性为民营企业;3个堤防管理局暂维持现有人员、编制不变;窑里、田南、黄泥埠水库管理局核定财政全额拨款编制分别为16人、9人、9人,除县政府、县委组织部任命的11名干部和1名烈士遗属外,其余22人由县公开招考录用工作领导小组按招考细则进行公开招录。水库管理局只定财政拨款编制,不另增加定员。防汛抗旱期间人手不足时,可聘请季节工。水库也不设立维修养护企业,工程维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聘请有资质的维修养护队伍进行维修,既便于管理,又节约经费。小型水库定编的原则是:小(一)型水库不少于2人,小(二)型水库不少于1人,经费按管理权限由乡村解决。

(四)股份制改造经营性资产。对窑里水库的6个水电站、1个供电站和田南水库的2个水电站等经营性资产,我们把它们从窑里水库管理局、田南水库管理局剥离出来,并争取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不向社会拍卖,而由窑里水库、田南水库已置换身份的职工自愿入股购买,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窑里水库、田南水库2个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隶属县水利局管理。为了搞好资产评估,我们聘请了有资质的评估单位按现价进行了资产评估,评估资产总价为1531.7万元,其中:窑里水库电站装机3250千瓦,评估价为1426.7万元,田南水库电站装机660千瓦,评估价为1*万元。为了尽最大努力让利于职工,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关照,将水库改制的费用成本总额定为电站的出让价,以最大的优惠价卖给窑里水库、田南水库职工,县政府不要一分钱。最终确定窑里水库电站790万元,田南水库电站75万元,分别占评估价的55.4%和71.4%。为抓好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造,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及规定,我们在反复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募集实施办法》、《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及监事会主席、监事选举办法》,并帮助职工分析股份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美好前景,发动职工入股。到规定的入股截止时间3月3日为止,共有262人入股,占可入股人数的96%,我们还组织召开了股东大会,由股东民主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目前,窑里、田南两个股份公司运转正常。

(五)公平竞争上岗。在水库职工全部置换身份后,公开招考录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竞争上岗考试考核办法,考试以语文基础知识和水利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采取笔试和工龄加分的办法择优录用3座水库管理局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招考录用全过程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县纪律监察部门监督,做到了规范操作,严格保密,确保了招考录用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经过考试和考核,从参加考试的1*名职工中择优录用了22名工作人员,录用人员当中,有中专以上文凭的占77.3%,高中的占22.7%,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4.5%,人员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收到了组织满意、职工满意的良好效果。

(六)科学测算经费。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县财政局派员组成经费测算组,对3座中型水库收支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经费测算,现已制定两种方案,报县政府审定。此外,我们还打算进行水费收缴体制改革,建议县政府改变现行做法,把中型水库收取水费改由灌区乡镇收取,直接上缴县财政,并按一定比例返还乡镇,现正在征求乡镇意见,草拟管理办法。实施后既能增加水费收入,又能减轻水管单位的工作压力。

三、改制的主要成效

(一)职工思想观念产生了明显转变。通过改制,不少职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反对到支持、拥护、积极参与改制,思想观念产生了根本的转变,改革的意识越来越强。截止3月31日,363名(含20*年124名)职工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合同,领取了足额的经济补偿金,占应解除劳动关系人数371人的97.8%。

(二)职工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维护。一是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利益得到维护。34名管理局工作人员工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并核定到个人,工作人员吃了定心丸,无后顾之忧。二是已置换身份的职工利益得到维护。在确保职工领到足额的经济补偿金的前提下,我们将3座水库多年来欠交的社保金300多万元一次性交清,并将社保手册发到每个职工手中。窑里水库、田南水库股份公司每个股东除通过入股能拿到红利外,在公司上班的人员还可拿到工资,不上班人员也可从事其他工作增加收入。三是离退休人员遗属人员利益得到维护。43名离退休人员全部由社保局按时发放工资,每人一次性领取了政策性补贴5000元,23名遗属人员也领到了足额的抚恤金。

(三)水库管理局能轻装上阵。一是经济负担明显减轻。由于实行3座水库改制资金统筹调剂使用,3座水库所欠债务648万元已全部还清。实现了零负债运行。此外,人员工资、基本开支全部列入县财政预算,再也不用为工资、开支发愁。二是工作范围更加集中。发电渠道由股份公司负责日常维护,水费将由乡镇收取,渠道清淤由用水协会负责,管理局可集中精力抓好水库枢纽工程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为履行好水库的主要职责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水库管理局经费得到保障。改制后水库管理局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部收入上缴县财政。而水库基本开支、人员工资和维修养护经费由县财政承担,并实行动态核算,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使经费有了可靠的保障。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峰头水库向东管理处经济困难灌区

【论文摘要】分析了峰头水库当前存在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提出必须着重做好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及体制改革和扩大再生产,提高水库水利用率两项工作,才能摆脱困境,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峰头水库位于云霄县北部马铺乡境内,是漳江灌区的骨干工程,工程于l974年开始投建,1987年建成投入运行。水库集雨面积为333km,总库容1.77亿。,有效库容为1.5亿。,多年平均来水量为3.5亿。,峰头水库承担28万亩的灌溉面积,其范围北起峰头水库,南至东山县全境,东至漳浦县的杜浔镇,西到诏安县的盐仑西张一带,共包括四个县的20个乡镇,其中云霄10.9万亩,东山14.4万亩,诏安0.7万亩,漳浦2.0万亩。峰头水库自1987年投产至2004年18年间,年平均从向东渠供水850万,电站尾水供水727万,两者合计1577万m。,仅占峰头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的4.1左右。峰头水库水量较为充沛,从建库以后历年径流量与实际承担灌溉的用水量比较,该水库的利用率较低,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峰头水库已于1993年、1994年相继建成左岸和右岸电站,装机9000kW,年平均发电量为2250万度,每度电电价为0.27元,年收入在600万元左右,以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峰头水库于1987年成立漳州市峰头水库管理局,隶属于漳州市水利局,为副处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25人,其中干部30人、职工70人、临时工25人。平均每年发电收入600多万元,职工工资200多万元,借贷利息支出近200万元,其它支出100多万元。目前单位只能保证基本工资,贷款无法偿还,处境较艰难。

1当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1.1借贷多。单位不堪重负

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单位借贷建电站,1994年左右岸两电站相继建成投产,共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1997年根据漳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峰头水库向东渠道扩建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承建,水库管理局担负渠道段7.1kni,和车头岭输水隧道的施工队任务,总投资1286万元。为了完成工程建设,单位又向银行借贷800万元。2002~2004年又连续碰到P一97枯水年份,电站因发电量少,收入有限,为了支付职工工资和正常费用,单位又向电力公司借款500万元,以上三项共计借款2800万元,每年需支付利息近200万元。

1.2水库的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峰头水库原设计灌溉面积近期为23万亩,远期28万亩,随着时间推移20多年,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根据最新调查核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①原设计灌溉面积包括四个县,云霄、东山、漳浦及诏安,现已明确只有云霄、东山两个县需要峰头水库供水,其他两个县不需要;②原设计规划有东山湾围垦,诏安湾围垦,现已明确该项目上级不批准实施;③现有灌区面积经调查为8.69万亩,灌区内还有杜塘水库、碗窑水库、车圩水尾支流供水,每年平均供水量只占库多年平均来水的4.1左右,以上三点原因造成水库的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1.3水价不到位,农业水费征收困难

在峰头水库和向东渠建设过程中,云霄人民作出很大贡献,在大集体时期群众都是“三自带”参加建设。工程建成投产后,群众用水要收费,一时群众难于接受,造成水费征收困难。1987~2000年,单位没有收到一分钱水费,2000年8月云霄政府召开了峰头水库管理局、县水利局、向东渠道管理处等单位的协调会。订出农业用水、水库放水一星期收费300元,居民用水放水按实际量向自来水公司收费,峰头水库和向东管理处四六分成,峰头四成,向东管理处六成。自2000年以来每年收水费6~7万元左右。峰头管理局是自收自支单位,水价不到位水费征收困难。

1.4人员多。负担重

原设想是将向东管理处和峰头管理局合并,编制为140人。然而,工程建成以后没合并,人员又按原编制140人招收。所以每年支付给职工工资要200多万元。以上4点是峰头水库管理局目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2解决经济困难的对策建议

2.1抓住机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明确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闽政办[2004]84号)和福建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的通知,(闽水[2004]水管51号)的方件精神,结合峰头水库管理局实际,制定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报漳州市政府批准实施。峰头水库是大型水利工程,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明、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价形成和计收机制不合理、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行也不完善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水库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差的主要原因,而且给水库的安全运行也带来了隐患,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势必带来了老化失修,积病成溢。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的主要内容:①首先要明确权责,规范管理。峰头水库管理局负责水库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漳州水利局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水库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漳州市人民政府是水库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水库工程管理,落实运行维修经费,组织抢险加固等。在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方面,峰头水库工程应由市水利局、峰头水库管理局和漳州市人民政府负安全责任;②要划分类别、确定性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关条文规定:峰头水库即承担农业灌溉、防洪等公益性任务;又兼有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由于单位存在着亏损情况,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故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③是内部机构设置。事业管理机构人员,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规定:大型水库管理人员定编为54人;生产性项目方面,左右岸两座电站人员为40人,总计为94人;这些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事业管理机构人员54人工资、福利应由市财政支付,水库维修费也由政府支付,两项约200万左右。

此外还要规范财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要确定财政支付的范围和方式,积极筹集水库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严格控制资金管理。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运行成本。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严格区分事企,规范经营活动。水库管理局要对内部承担防洪、灌溉等公益性职能和供水、发电等经营性职能进行严格划分,做到事企分开,财务预算独立核算。

(3)体制改革的措施。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分类推进机构、人事、劳动、分配等相关制度改革。第一,要按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科室;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国标责任制度;第二,对科室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第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职责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要认真学好文件,理解文件精神实质,抓住机遇,深化体制改革,只有依靠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2.2利用古雷港口的供水契机扩大再生产

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建省南端的东山湾东侧,漳浦县境内。是漳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加快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重点区域。规划总面积278kmz,其中陆域面积130kmz,海域面积148kmz(浅海滩涂面积55kmz)。区内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土地平坦、水电供应有保障。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兼备了建设临时海工业基地所必需而十分难得的各项有利条件,十分适宜布局钢铁、石化、能源、造船等大型临海工业项目。淡水是开发区不可缺少的资源,根据规划,近期日供水量为30万吨,远期日供水量为60万吨

峰头水库多年平均流量为11.69m。/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亿m。,而古雷港口开发区近期日供水量为30吨,考虑到5的管网和未可预见损失,原水取水3.65m3/s,年引水总量为1.15亿m3。在97设计枯水年份,水库年均水量为2.44亿m。,扣除供给古雷开发区需水量30万吨,即年均水量为1.15亿m。,尚有余水1.29亿m。,可供给其他用户,故近期由峰头水库向古雷开发区日供水30万吨有保证。按每吨水0.15元计算,水库向开发区年供水1.15亿m。,年收入为1725万元。扣除水资源费每吨2分,成本3分,年纯收入为1150万元,可以大大提高水库经济效益。

水利管理局范文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分析探讨

1概况

在最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首次明确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内容,从而使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有了根据。按照新疆水利厅的总体部署,新疆头屯河流域管理局从2015年开始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创建小组结合管理局机构改革后体制,经过充分调查、讨论,制定出台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77项、应急预案24项、技术规程32项、工作表格129张,形成安全生产档案9册。在经过自评和外部评审后,于2016年8月将评审报告上报新疆水利厅,同年9月新疆水利厅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新疆头屯河流域管理局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单位。

2评审分析

2.1基本条件符合性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安监〔2013〕189号)附件1中第十一条的规定,评审组对新疆头屯河流域管理局基本条件进行符合性检查,具体结果见表1。2.2核心要素得分情况分析根据表2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试行)》中的13个核心要素得分率进行比较,结果见图1、图2。由图1可知:得分率为满分的核心要素是12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得分率在满分以下90%以上的核心要素是1安全生产目标、2组织机构和职责、5教育培训、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得分率在90%以下80%以上的核心要素是3安全生产投入、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得分率在80%以下70%以上的核心要素是6生产设施设备;得分率没有低于70%的核心要素。

3水利安全生产问题分析与探讨

一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是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的保障还是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的实现必须以人为基础作为保障的,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必需要付出努力和成本。安全投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即专业人员的配置;资金的投入,即必须确保开展活动所必须的经费。在实际工作中,安办往往是下设在某部门的办公室,人员也是兼职,而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更是远远不够,往往是到了不得不整改的地步才肯投入,或者说是不得不投入的时候才肯划拨经费,安全预防的投入不足或者干脆就没有。二是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的重要性越发显现。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