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2:19:52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物流实训;课程设计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随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培养相关人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20余年来,经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物流操作人员约110万人,但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才近40万,因此毕业生的供应仍然显得相对紧俏[1]。与此同时,在学校中却由于物流就业门槛低、前景不明确,技能不具备明显的专业性的问题,出现了物流专业学生规模逐年减少这种相悖的现象。物流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占总量的80%以上,但近些年学校物流课程的开设重知识轻技能,技能型师资和实训环境的缺乏、实训课程的内容设置表现出多、全、散等原因[2,3],导致毕业生不具备适应企业物流岗位要求的能力及其他的问题随之而来。

一物流人员岗位及岗位技能分析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更加贴近用工实际要求,本文对天津市物流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透过智联招聘中物流行业涉及与物流、仓储有关的职位进行统计,截至到2016年1月28日的近一个月内,有754个相关的职位。其中,要求入职员工的学历为中高职学生的为489个职位,占到总需求的64.9%,而无学历限制的占到18.3%。对企业要求是中职或高中学历的物流岗位统计出84个有效信息,其中的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从企业对于中职生的入职岗位图可以看出,排在前四位的是仓管员、调度员、理货员和快递员。说明在天津市范围内,对于仓储与配送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多,其中,以仓储人员需求为主(仓管员、调度员和理货员),约占到总需求的54%。对上述这些岗位入职要求进行整理,得出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如表1。从表中可以明显的得到各岗位对应的技能要求。从表中可以看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泛,而各种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也表现出点多、面广、技能要求水平低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校物流专业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出物流行业的核心岗位和核心技能,并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物流实训课程,重在使学生熟悉物流业务,熟练完成业务操作。

二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是学校服务的主要对象,对中职学生,特别是物流专业学生的认识研究将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接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下特点:(一)双差学生,但大部分思想单纯、思维敏捷。随着全国教育政策倾斜,高中学校扩招比例增加,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双差”生涌入了中职学校[4]。基础差主要是指文化课底子薄,上课状态差;素质差则反映在日常行为习惯、组织参与活动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上。然而,长时间的接触会发现中职学生对于某些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反应敏捷,考虑问题方式比较简单,情感表达上也显得较为直接。但对于长时间去做同一件事,尤其是单纯听课,能够独立完成、坚持完成的比较少(二)自控能力弱,自重心理强。[5]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是非判断能力不强是这个年龄段性格的显著特点,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正确引导。然而,对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外界的引导力远不及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这个群体更偏向于有事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和认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障碍会轻易选择放弃,随波逐流,追求进步的思想也渐渐埋没。(三)感情脆弱,观察能力强。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得知,中职学生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例如单亲、异地。这导致了学生对外界情感中表现出被忽略、歧视时情绪反应十分敏感。同样,由于这一特性,他们对于外界给与的关爱也会格外的珍惜。在课堂内外,不经意的聊天或者关心,会使得他们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都比较上心。表现出对教师认可,对专业认可的现象。中职学生在前期教育中已经形成他们的上述特点,是在他们进入中职,完成职业教育阶段无法扭转的,但如果能有侧重的对他们引导教育,有针对的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他们这些特有的个性,将是对这一群体有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完善。

三物流专业实训课程思考

学校为企业输送用工人员,力求实现毕业生的无障碍过渡,根据上述综合分析的结论,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对物流实训课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将企业要求的物流技能分块融入到物流实训课程中,要依照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分层教学。例如:针对仓储模块的实训课程,可以分成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场所后能够熟悉相关的业务,因此必修部分依照一名员工进入仓库的认知顺序展开,首先是各种单据的识别,然后可以依照单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是围绕仓库的整体运作流程展开,使学生对仓储的整体认识与操作的全过程;选修部分是对必修部分的深入和补充,每一选修部分为一独立的模块,使得学生对仓库的操作从纵横两个方面认识更加深入。2、在实训课程设计上,课程内容内涵设计和评价方式要有所改变。要在活动中安排“障碍”,培养学生服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练习利用分拣单进行分拣作业时,可以逐步加大订单中货物的数量,也可增加订单的发送频率,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如在学习单据填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先学制单后学填单,即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有能从中加深认识。同时,相应的评价方式也要有所调整,建议对于实训课程,可以打破年级制的教学模式,尝试模块制教学方式——即对于所学的每一模块内容划定考核评价的标准,在完成相应的要求后,方可拿到这一模块的成绩并进入下一模块学习,否则继续留在此学习班学习。3、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水平低、物流岗位人员入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相比于数控、会计等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专业,物流专业服务性的特点是比较突出,因此,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更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技能操作上效率化、规范化,在完成日常工作时能够与人良好的配合、按照工作程序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操技能与人际沟通分能力是保证学生从业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将这两因素融汇其中。

作者:冯静 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周楚卿.国内物流专业毕业生紧俏[OL].(2011-09-22)[2017-03-14].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11-09/22/c_122075198.htm.

[2]浙江省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OL].(2014-04-01)[2017-03-14].www.docin.com/p-786721197.html.

[3]韩丹.中职类物流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J].物流技术,2011(3):158-160.

实训课程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电路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为提高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2],是基于学习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前提下开展的一门实训课[3],课程主要是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着重于学生动手设计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为例,该课程改革前主要是通过购买具有一定功能的印刷板套件,然后学生通过套件的电路焊接文件、电子器件进行焊接调试,最终教师通过学生焊接板子的质量、美观度、功能是否完全等情况进行考评,这样造成了学生对系统中电路的原理不求甚解,只求按照电路焊接文件焊接出结果为目标,虽然很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原理图焊接、调试成功,但是经调查,很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这样的实训课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只会焊接电路板。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第一是课程的考评环节太过简单;第二是课程教学中缺乏对电子技术的自主设计环节;第三是实训过程中焊接、调试遇到问题太少,造成这样的问题就是给学生发放的印刷板本来就是经过厂家调试好的电路板了,只要按照原理图焊接,一般情况不会出错。基于这三个方面,有必要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进行改革。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设计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是电路的焊接技术;第二个是电路系统的设计能力;第三个是电路系统的调试能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前只重视电路的焊接技术,忽视了后面两种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厌学,对电子技术课程技术实训课缺乏兴趣。以下是文章对着这三方面进行改革的看法。

1.1课程设计中电路焊接技术教学的改革

电子电路的组装与焊接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将理论电路转换为实际电路的过程,组装及焊接的优劣,不仅影响外观质量,还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4]。任何一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焊接技术开始起步的,焊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电路调试的复杂度,如果在电路系统调试前焊接技术不过关,焊接出来的板子错漏百出,估计在后续调试电路中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在电路的断路、短路、器件放置错误等低级的问题上[5],这不仅给后续加大了难度,而且调试出来的电路也是不稳定的,在工厂里这类产品属于次品。为了提高学生的焊接技术,文章进行了以下几部分改革。第一,增加学生焊接的难度,把之前直接购买的印刷PCB电路板作为焊接改成了直接利用万能板作为焊接对象,这时学生就不会有完美的板子作为焊接的支撑了,需要学生焊接板子需要通过电路原理图进行板子的布局、布线,如果当中遇到跳线或者焊盘脱落了的问题,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第二,增加学生焊接原理图的难度,这样学生焊接的原理图文件就不是单一的功能电路,而是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需要学生在了解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上方能更好地进行焊接,这跟改革前不一样,改革前是购买单一的功放电路、流水灯电路等单一功能,从原理图上加大难度,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重视焊接是为原理图设计做铺垫的,只有很好地理解原理图才能在焊接环节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第三,加大考评的力度和维度,不单是从焊接后电路系统功能是否完成进行考评,从焊接过程的操作方式方法、焊点的圆润情况、功能是否完成、布局布线是否合理、板子是否美观等作为评价学生在焊接技术部分的成绩。不仅焊接技术在进行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同时在改革之中,还要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

1.2课程设计中电路设计教学的改革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改革前完全忽视了电路设计环节,没有在设计环节培养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途径的能力,一味地重视焊接技术。针对这些问题,在该课程中添加电路设计的环节,以2020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中添加的设计环节的题目为例展开说明。在2020年春季期,为期一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81和182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中,在学生练习、掌握了焊接技术的基础上,在最后面的三天实训中以课程设计的方式出了一道声控灯的电路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声音震动的检测,声光报警控制,以及可调节该电路声音震动的灵敏度,调节声光报警延迟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实训后以此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撰写实训报告,在实训报告中阐明实现题目所有功能可行的方案,并且选出最优方案,而且说明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等。当设计电路的题目发放给学生以后,本来就缺乏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电路基础知识的学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指导老师会一步一步指导他们分组讨论电路设计的方案,并指引他们利用仿真软件Protues先仿真自己设计的方案,然后仿真功能完成后再进行线下万用板布局布线进行焊接。在利用仿真软件中发现声音传感器根本仿真不了,这时需要指导学生把问题转移,理解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后利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串联模拟声音传感器电压模拟量的输出,最后完成电路的设计仿真,同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获取有用的资料,比如设计电路中利用的NE555芯片、LM393芯片等资料。教师就是通过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添加难度适当的课程设计题目,并且在学生设计电路中充当组织、指导、辅导、答疑的角色,让学生感受一下设计电路中从无到有,最终仿真成功的喜悦。

1.3课程设计中调试系统教学的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的调试是整个课程设计最关键的部分,所谓调试就是检验设计的电路系统原理是否正确,焊接技术是否有短路、断路等问题,电子电路本身的类型非常复杂和多样,每个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也有很大的不同[6]。当然更需要考虑到电磁干扰等问题,它是决定整个课程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改革前都是通过指引学生反复利用万用表检测相关电路的某些测试点电压,并以此判断某部分电路是否出现问题。改革后,第一,加大学生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的种类,不单有万用表,还有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频谱分析仪等,让学生在调试过程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检测工具,比如在测试芯片NE555的时候,指导学生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频率以及电压大小;第二,差异化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然后将同学出现的类似问题在课后分享给同学们,让他们在自己的调试中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也收获间接经验;第三,个性化指导,针对个别学生在调试到某个步骤实在进行不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亲自下沉一线,把遇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案讲解给同学,让学生知道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调整自己的调试步骤和方案;第四,严苛考评,针对课程设计已经调试成功的同学进行验收答辩,特别是针对电路设计中某个重要器件的作用进行答辩,让学生在调试中重新认识电路系统的原理,明白理论与实践是有差异的,而且让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此倒逼学生再次深刻理解课程设计题目的原理。

2结果

文章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进行改革,主要针对课程设计中电路焊接、电路设计和电路调试三部分的探索,最后以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课程设计作品为根据评分,图1是近三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与学生评价授课内容、方式满意度的柱形图,2019年是教学改革前的数据,学生该课程的平均成绩为75分左右,2020年、2021年是教学改革后的数据,学生该课程的平均成绩为82分左右,足足提高了7分左右,而且从学生评价的满意度可以看到改革后比改革前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以上分析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前后效果的对比,教学改革后大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利用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为接下来学习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栋,冯成涛,储开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数字化超声波发生器电路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5):57-60.

[2]臧利林,魏爱荣,徐向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83-86.

[3]段凌飞,姚敏,李翔.新工科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5):107-109.

[4]咸立伟.谈电子电路的组装与焊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24):329-329.

[5]陈晔,黎锦钰,翟亚飞,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单面印制电路实物制作[J].电子制作,2020(21):69-72.

实训课程范文篇3

[关键词]虚拟情境;外语实训;课程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使用虚拟情境手段实施外语实训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的虚拟情境实训大多是依托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来实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将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集成,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的物体和环境相同或相似的虚拟教学环境,外语实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训练依托其中,使学生可以在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学习训练任务的方式进行外语沟通。同时,虚拟仿真技术也可以模拟现实工作场景,在交流背景及实训任务中加入职业素养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虽然虚拟仿真技术能够为实现虚拟情境的外语实训课教学提供软硬件支持,但是此类外语专业的实训课更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训练目标、技术支持、可行程度等各方面的条件及要求来进行课程设计,以期达到最大化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实训教学成效的目的。本文从基于虚拟情境的外语实训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原则、应关注的重点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可行性分析

(一)虚拟情境学习的理论基础。基于虚拟情境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tlearningtheory)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学习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得到了一定调整或重置。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感知的世界,知识是基于经验的主观建构,知识有再生产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同时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意义协商,老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考,学习应在对话和共鸣中进行,教师应给问题、给场景、给任务,而不是给答案。在此基础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教学中可形成探究学习、支架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应用方式。情境教学理论(counterfactualteachingtheo-ry)可视为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它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力图将知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就是说,知识学习的起点是从学习者的感官开始的,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理性认识,所以,夸美纽斯主张教学应该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一定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法。而情境教学理论就是以学习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情境教学法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规律,即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自然产生顺序,同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体现了语言交际对语境的刚需。每一种语言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场景要素(语言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言者、听者及其行为等)中出现的。语言的理解方式决定了语义不能脱离语境的交际功能来实现,外语学习者在语境中学习和掌握目的语尤为重要。(二)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的支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数字化模拟情境的建模,是虚拟情境外语实训的核心。在外语教师普遍不具备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情况下,科学整合信息化教学设备市场上的软硬件是比较可行的方式。在相关技术领域,可利用3DMax三维建模软件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数字内容的三维建模,利用Virtools、TorqueGameBuilder、Director、Unity3D等软件进行图像展示,利用科大讯飞语言识别系统进行人机对话中英文识别及文字转换,用蓝屏、绿屏色键抠像技术结合现场摄像,将师生影像与虚拟背景图像结合呈现,用Kinect设备及VR眼镜进行沉浸式三维体验等。

二、课程设计原则

虚拟情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是情境化外语实训课程教学的关键,针对不同的技术支持平台、实训内容、训练重点、互动效果,课程设计也应相应不同。但总体来说应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浸入感、激发想象力、增强舒适度,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式及互助式学习和练习。(一)互动训练背景的设计。交互式语言学习是最重要的外语学习手段之一。虚拟情境的外语实训能够很好地弥补语言环境、文化背景、职场背景等方面的交互背景缺失。因此,在设计原则上要从学习者的行为模式、心理认知模式等方面进行考虑,让学习者与虚拟场景之间可获得轻松便利的交互,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及真实交流感受,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同时应区分界面式交互(人机交互)、虚拟背景人际交互,虚拟社区网络交互等不同交互介质及手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策略。(二)浸入式学习状态的设计。通过虚拟情境和实训内容的结合,在设计训练任务时注意第一要让学生完全“浸入”在目的语环境中,全面地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第二要力求将训练任务与真实情境相通,创造更为逼真的“临境感”;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行为,并实时监控、引导学生的即时信息产出。多数情况下,应摒弃以往的“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的模式,练在前,讲在后,以纠正虚拟情境中产出的沟通信息偏差为主要目的。(三)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设计。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随时留存互动数据,便于对实训进行形成性学习评价。应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利用信息手段,积累、对比、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在此基础上督促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同时,应注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的不同维度,以便既能明确设定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感受点滴积累进步。(四)后置实训拓展内容的设计。虚拟情境外语实训的优势还在于真实世界中有较大的一部分外语沟通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实训内容的需要,将部分任务延伸至实训课堂之外。如E-mail的写作、仿skype的音视频交流、接续式情景口译等实训任务,都可以进行课内外相结合,把课内任务扩展至课后,将浸入式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设计出综合实训课程,即课堂实训着重有教师引导的虚拟情境视听说沟通实训,课后围绕与课堂相同的主题进行读写译实训,以一定周期后完成既定仿真工作或生活任务为终结性评价。

三、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虚拟仿真情境为外语实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也为多数情况下缺少真实交流环境的二语学习提供更为有效的实践。但是在设计虚拟情境的外语实训课程过程中,仍需要关注和把握好各方面因素的平衡,以免出现过犹不及、为器所困的情况。总的来说,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一)如何使学生从被动训练转向主动参与。实训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提升语言能力的各种项目中,并通过系统性、积累性的实践交流、操作、合作、探究等过程,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语用知识,达成沟通目的、完成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如果单纯为了达到仿真的目的,过分细化虚拟情境的背景,以至于脱离了学生能够共情的虚拟实训角色的设定,将导致学生对实训实践敬而远之,只做观众不做演员,只听讲解不尝试操作,最终使授课教师变成了精美虚拟情境的“导游”或“讲解员”,学生始终游离地置身事外,完全背离了实训课程设计的初衷。因此,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互相沟通、人机对话任务的可行性,与学生生活及性格实际的贴切性,以及任务无法正确完成时的修正办法或备选训练方案。由于学生本身语言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格差异、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等均有不同,针对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实训课程,设计时切不可只关注技术和授课内容,一定要将“备学生”的备课部分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考量。(二)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模式的相应改变。在虚拟情境中的外语实训课设计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实训实施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及实时角色转换。与传统授课课堂不同,此类实训课设计的目的更多的是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快认同并沉浸其中的情境,以便提出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和引导下逐步完成阶段性目标,达到既定的终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类似于布置给下属任务并视情况给予指令和指导的部门经理,或带领一队人去进行密室逃亡游戏并随时给出关键信息的组织者,而不应是领着孩子去春游的啰啰嗦嗦、事无巨细都要提点到位的父母,或坐在台下观看台上表演并指指点点地给予点评的评委。显而易见,在实训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是应该被抑制甚至被弱化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不敢错、不想错的状态中走出来,努力去试错并纠错,逐渐走向正确的方向。当然,教师的知识讲解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都不应有所改变,只不过这些内容更应该是在理论授课课堂上或全部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三)关注从虚拟情境训练到现实交流应用的转化。如前所述,使用虚拟情境进行外语实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交流状态,更准确地完成交流任务,更高效地提升能力。但是在学校学习的任何实训课程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技巧、所具备的能力加以运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获得预期成效。因此,为了确保虚拟情境外语训练的内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转化,教师也应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将实训内容与现实任务结合进行。比如可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真实材料交给学生翻译并进行对比,派学生协助商务谈判,实时记录并关注沟通过程中的语言等。虚拟仿真教学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虚拟情境实训有助于提供更接近真实生活场景的、动态的训练背景,具有感知性、浸入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有益于教师的实训教学和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建立在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视频集成技术、新型交互技术基础上的虚拟情境外语实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的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情境,创设接近真实的最佳教学情境,提供感性认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现实交际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基于虚拟情境的外语实训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在虚拟情境呈现的技术上关注互动性和浸入性,在学习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方面关注过程引导、评价体系和实践运用。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借助于技术实现的实训手段始终是“器”,教学的重点还应始终关注在实训需要完成的“事”上。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事善”应当是实践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邵楠希,王珏.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8):85-89.

[2]张宁,李扬.人机交互与信息化语言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5,18(5):196-199.

[3]阳有明,李蓉,杨萍,等.外语教学中交互式虚拟情境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4):26-29,107.

[4]陈猛,冯寿鹏.基于情境的虚拟现实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6-68.

实训课程范文篇4

[关键词]引企入教;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

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接轨的一个关键的纽带。随着社会经济的会计发展,传统的会计综合实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财务工作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引企入教”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如何合理地引入企业实务,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位,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需求,结合学校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一、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综合实训教材发展滞后于教学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的教材主要是虚设某一企业,根据提供的原始凭证等,要求学生对其经济业务从初期建账到审核原始凭证、登账、结账、编制报表并报税的一整套业务流程。虽然其内容足以对学到已学的主要知识进行综合性训练,但是其弊端也层出不穷。首先是教材中的经济案例不够新颖,经济事务脱离实际,虚设的企业很难调动起学生对于做账的谨慎性和积极性,虽说是实训课程,但是也很难让学生建立起职场意识,很多学生也都是为了拿到课程学分而抱以应付的态度。其次,教材老旧无法跟上最新政策。比如,就近两年来,增值税的税率做了多番调整,从以往的四档税率改到三档税率,为响应减税降负,税率也屡次调低。但是大部分教材中还是用的旧税率,包括账务处理也没有按照最新的税法和会计准则执行,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不利于学生对于实际会计知识的巩固。最后,从对学生的约谈询问后知晓,旧教材严重缺乏趣味性,无法贴近实操和学科前沿,很多学生只是跟着教材步骤牵引式地完成教材任务,即使做完了整个流程,也收获甚少,教学效果差。

(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虽然有要求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但是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还是普遍欠缺。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都是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因此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务经验欠缺,即使有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参加企业实践,也无法了解各行各业的财务实务工作,也无法术业专攻,对某一行业非常深入地具有战略性的实务见解。所以对于理论课的教学,大多数教师能够很好地胜任,但是对于此类实务经验要求较高的实训课,由于经验不足,无法提供更多真实的教学案例,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实务操作性,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营造职场实习环境,实训教学设计及内容偏向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职场适应能力培养的需求。

(三)教学环境老旧,实验室建设有待提高

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还是传统的机房式教室,老旧的电脑、传统的布局很难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营造接近企业实际工作的职场环境。而有效的实验室建设要就实训场景有真实性,贴近现实。比如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会设计不容的部门和岗位,实验室的建设就要将实训场景与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结合起来,设置不同的岗位,让学生有职场意识,明确会计流程的各个岗位职责,实现业财税一体化的实训练习。因此,实验室的改造应当与会计综合实训的课程改革一并执行。

二、引企入教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考查引企入教的必要性,本次研究从学校层面、企业层面、学生层面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学校层面主要调查了各专业教师对于引企入教的看法和态度;企业层面主要通过走访当地的大中型企业,了解他们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以及对于引企入教的合作意愿和支持力度;学生层面的调查中,针对大三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调查对以往传统课程存在不足的看法,以及对于引企入教这种教学模式的支持度来考量引企入教模式的必要性。

(一)学校层面

对于学校来说,应当积极响应教育部产教融合的倡导,把控好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并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学生,通过组织合理的教学指导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为了培养出对接市场需求的人才,引企入教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校企双方的不断沟通和努力,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校企双赢,达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引企入教的教学方式探索,离不开学校专业教师的支持。为了考量引企入教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次研究组织了会计专业各个任课老师进行了一次教学研讨,搜集了各位老师对引企入教的看法,也就该模式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综合来说,各个老师认为,引企入教模式能够很好地响应教育部对于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倡导,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职业化的实训平台。此外,青年教师对于这种模式表现出更高的支持度,他们认为引企入教不仅能够增强实训课程的实践型,并且能够让自己再教学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实战经验。但是,也有些老师提出了企业入教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企业的合作意愿、企业导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在今后具体实施的时候一一探索解决。

(二)企业层面

通过引企入教模式的展开,企业能够精准地将自身的人才培养需求反馈至高校,将人才培养的进程提前在高校实施,让高校老师配合引导学生在入职前就成为一个“老员工”。当然,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应当为高校提供实训的资料和平台,辅助高校让学生提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去,融入到企业文化以及真实的企业工作中去。引企入教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模式,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并且在实训课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为了了解企业对于引企入教模式的接受度,本次研究走访了当地多加大中型企业。大部分企业对于这种模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并有意向与校方达成校企合作,形成订单班模式,为课堂引入企业实践资源。若有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接纳学生来企工作。当然,也有个别企业表示对这种模式持有观望态度,但是经过了解之后,也表示如果能够通过引企入教模式,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也十分愿意与学校达成合作,共同培养职业人才。

(三)学生层面

引企入教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训平台,提前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接真实的企业项目,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在学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下,企业方老师的指导也会更加有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也能够学习到很多职场技能,为今后毕业进入职场做好充足的准备。本次研究对已经上过传统模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的大三学生展开调查。对于传统模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满意度调查中显示,90%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对自己的实训能力提高帮助不大,满意度较低。85%的同学表示更愿意尝试引起入教模式,原因在于这种新模式下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探索

校企合作基于学校与企业的资源融合,能够大大增强高校的教学质量,对于强调应用型的高职院校来说,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实训课程,注重学生的实用性技能培养,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输出人才,满足企业方的市场需求。因此校企合作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将理实全方位结合,为高校会计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助力。为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的有效性,校方还需要做好十足的准备。

(一)重塑会计综合实训的课程标准

传统会计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践性的技能要求不高。即使是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以往的课程标准就旨在考核学生能否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并未对会计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的要点有过多的要求。而引企入教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应当把课程标准提升至学生实践操作与实务应变能力的培养上来,课程的考核标准也应当从能够掌握会计工作全流程调整至业财税一体化的职场型评价标准。

(二)强化会计综合实训的课程考核

根据学生的责任心、实训成绩、工作日志、总结汇报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考核成绩。具体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可按照如下要求执行:1.责任心。考核标准:保持良好的出勤记录,没有不合理缺席(20分),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病事假很少。全勤得满分,迟到、早退1次扣2分,旷工1次扣5分,直至该项分数扣完为止。无特殊情况,请假超过4天(含4天)该项得零分。2.实训做账项目成绩。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做账的正确率形成最终成绩,占比50%,该成绩由企业导师认定。3.实训工作日志和总结报告。考核标准:工作日志认真、质量高;收获、心得体会具体详实;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见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每日要按要求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工作日志每日下班前必须上传,每缺1次扣2分,直至此项分数扣完为止;填写工作日志过于简单,不完全符合填写要求的,酌情扣1-10分。实训报告满10,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个人真实体验和心得,存在不足的酌情扣1-10分。4.总结汇报等。考核标准:从实训过程信息、实训总结报告(小组汇报)两方面考核。小组信息和总结汇报满分20分,从汇报清晰性、语言表达、团队协作方面进行考核,存在不足的酌情扣1-10分。

(三)寻找合作企业,引入现代学徒制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引企入教实施到位,合作企业的选择无疑是重中之重。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初探期可以尝试选择记账公司作为合作方,通过记账公司这个平台,将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账引入到会计综合实训的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加丰富的账务处理类型。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模式,让企业方派企业导师进入课堂,辅助高校教师进行实训课程的指导,能够弥补高校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同时也能够由企业方导师将实务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带入到课堂,增强会计综合实训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调整课时及课程安排,模拟企业实操

为了与企业账务处理全流程相对接,校方还应当适当调整课时的安排。比如一般企业需要在15号之前完成账务处理及报税工作,所以在会计综合实训的课程安排上,可以各班级分不同的批次,集中在每个月15号之前进行实训课程的安排,让学生能够真实模拟企业实操,在课堂上就能体验真实会计工作,提前进入到职场角色,收获更多的实践性技能。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使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更加有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非常重要。虽然在该课程中,已经有企业方导师助力,然而会计专业其他课程中,也应当逐步给学生灌输职场技能,因此,借此引企入教的机会,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老师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整个专业建设中,强化会计专业实践性。

(六)加快校企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实验室建设

为了给学生营造更浓厚的职场环境,校企一体化的仿真的会计职能部门,从业务岗、账务处理岗、报税岗以及税务部门、银行等相关机构,使学生踏入实验室就进入职场角色,更好地模拟企业实践。软件上,可以打造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平台,了解企业管理模式,从链条数据化体验企业整体状况,实现全流程价值体验,在平台上,学生不用担心由于犯错而给企业造成损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从业务、财务、税务三大模块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为引企入教模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课堂打好基础,给企业留下好印象,同时也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加分。

四、总结

引企入教不仅可以优化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还能充分发挥出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加强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自主思考创新能力提供帮助,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善学.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90-95.

[2]苏华,方向阳.基于“三方主体”视角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探讨[J].职业与教育,2015(8).

实训课程范文篇5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实训内容

课程实训要坚持“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的原则来组织实训内容,结合山东省高职院校“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的竞赛要求,储配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货位优化及入库作业。这个实训项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物动量ABC分析、货物组托设计、储位的选择、编制条码。二是订单处理。该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订单有效性分析、客户优先权分析、库存分配、拣选单的设计和月台码放设计等。三是配送方案设计。该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配送线路的优化、车辆配载方案的设计和配送预案的制定等。

2.优化教师结构,增加“双师”素质

教师比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懂理论、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学生。鉴于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我们有三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学校给教师完整的时间或者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真实的生产活动操作,来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但是,在聘请企业能手到学校兼职的时候,需要和企业协调好兼职教师的上课时间,不能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三是,学校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的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比赛的平台和大赛的组织或者赞助企业进行交流,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加强沟通,对平时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针对目前实训条件建设所面临的两个尴尬局面,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以进行“校中企”模式改革,学校提供场地,建设厂房和车间,引进资金雄厚企业的设备、项目和技术,企业利用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技能。学校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了学生实训的大问题,企业也利用了学校的资源扩大了生产规模,双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赢”。那物流专业来说,学校可以建设仓库,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快递物流企业入驻,也可以作为工科类校办企业的仓储中心。

4.开启校企共育人才模式

开展“校中企”实训模式,在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目标。从而使实训课程真正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来自于企业工作实际,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另外,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到相应企业工作真正实现零转换,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大大提高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5.小结

实训课程范文篇6

[关键词]多元评价;虚拟仿真;会计实训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会计虚拟仿真实训是借助VR虚拟现实、人机互动等信息技术和感知设备,创设会计实务仿真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参与仿真情境进行模拟实训。信息化教学引领着思维创新,学习方式已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已不能满足教学管理需求,这种财务知识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催生了教育新范式。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企业会计人才需要,构建多元化适应人机互动的会计仿真教学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元教学评价概述

多元教学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融入情感,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评价中关注学生多维发展,丰富评价方式,评价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创新教育评价机制。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参与评价活动的不仅是教师,评价主体还包括学生本人、同伴、家长、企业等其他主体,让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公正,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更加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评价内容多维化是指学生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从单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而应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价方式多样化是指根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理念人性化是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和谐发展,将重视学生,尊重学生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二、传统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目标以会计核算为主

长期以来,人们都错误的理解《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学评价目标,把是否掌握会计核算的知识与技能放在首要地位,忽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相互抄袭作业、会计资料书写不认真、应付学习甚至逃课等现象,把追求考试分数和名次作为学习目标,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评价不利于培养新时代会计人才。

(二)评价内容过于机械化

会计综合实训是从企业中选取特定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比如期初建账、产品成本核算、期末经济业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财务预算与决算以及会计资料整理装订。实训内容的侧重点存在一定局限性,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忽视企业的业务流程、内部运营、岗位设置等内部关联性,对企业与工商局、银行、税务局、社保中心、质监局、会计师事务所等关联机构的往来业务也没有引起重视,导致会计综合实训评价内容机械化。

(三)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评价主体仍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的运用都由教师决定,学生个体与学生同伴之间几乎不参与评价,更不会有第三方的评价。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到打击,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难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通常情况下,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评价从时间上一般是在会计实训结束以后展开,评价方法上是以教师通过填制的会计凭证、编制的账簿、编制与报关的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给出最终的成绩,以分数反映学生实训操作的好与坏,基本上在实训的过程中不考虑到评价的问题,是一种静态的、事后的、不可逆转的评价模式。这种终结性评价方法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不断探索、锻炼、积累的过程,阻碍学生在实训中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三、多元教学评价在高职会计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中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财会领域而综合形成的智慧财经新业态,其本质就是以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构建一个系统化、完整的、逼真的企业财会实训环境,还原真实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和操作内容,实现教学环境虚拟化、实训手段的信息化和实训过程高效化的教学效果,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等综合表现。这种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来评价学生,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与相长。

(一)建构多元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需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会计虚拟仿真实训是为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它将3D技术融入综合实训教学中,仿真现实的职业场景,设置不同的岗位需求,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亲身体验经济实务,该课程的共享性、仿真性、交动性和实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构建以能力评价为主,以知识评价为辅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二)建构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会计虚拟仿真实训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课程,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充分挖掘的自主学习潜能,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手段都发生了变化,积极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发挥主体优势,实现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建构多元教学评价增强教学评价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成效。目前来看,会计实训课程中仍旧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很难参与评价,评价的内容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评价的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会计虚拟仿真实训以真实会计业务为载体,按照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完成综合性、实践性实训项目,通过实训管理及跟踪、设置评分规划、智能判断、综合能力测评和学生的实习报告等多元评价维度,全面、科学、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教学效果。

四、多元教学评价在高职会计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构建会计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明确各个评价主体的重要性,结合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才能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结果。会计虚拟仿真实训以真实化的职业场景为依托,学生扮演出纳、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税务会计、会计主管理等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极大增强了学生们的现实体验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不能仅从教师的角度去衡量学生的成绩,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现实表现,才能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

(二)评价内容多维化

会计虚拟仿真实训是模拟整个企业实际业务发展流程为背景,不仅包括企业的日常财务会计的处理,包括企业与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银行、客户等外部运作,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完成不同岗位财务需求。它是以企业账务部为核心,涵盖企业运营、会计核算、报税筹划、财务分析与预算等教学内容,完整体验职场上的工作流程,注重票据在企业不同岗位之前的流转,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工作情境有针对性的解释和引导,关注学生在实训平台中的学习轨迹和系统数据统计,让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的同时,还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实训内容更加多面化,实训环境更加逼真化,教师评价内容更加多维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职业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会计虚拟仿真实训可以让学生一个人完成整个企业链上的所有经济业务,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实现分岗专项与分组协作的教学优势。企业全真账套和完整的业务流程,加上内置仿真单据和多媒体课件,以及沉浸式体验学习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每个实训模块学习中,系统通过传感器捕捉学生的实训过程,平台内各项指标可记录、能追踪、实时反馈,及时反馈阶段性实训成果,达到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评价精准性、有效性和全面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量性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交流方式和协作能力等质性评价。

(四)评价理念人性化

《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加强人才的评价机制,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理念,通过各种评价方式衡量人才,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统一化、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以重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发现和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评价中,应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秉承以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为育人宗旨,采用人性化评价理念对学生整个实训给出科学的、综合的评价,实现会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实训课程范文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教学;车辆工程

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向着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稳步前进。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水平的制造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级技工人才缺口达千万人以上。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各类技术院校或综合院校的工程技术类专业都在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汽车构造与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使实训与就业、实训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1]。笔者对韶关学院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专业的代表性专业课程“汽车构造与原理”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探究,经过近3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一起共同实施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项目的内容,设计出各种教学方案,按照实操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在这样的实操过程中,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有机融合,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更是涵盖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各种能力。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过程具有可控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项目的形式编制好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由项目小组按照工作的程序,查阅有关资料、共同讨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教学法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单一的结果。

二、“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

实施“汽车构造与原理”项目教学法的整个过程通过4个步骤进行。(一)确定项目内容。“汽车构造与原理”项目教学法所确定的项目内容是在诸多教师长期的教学、生产与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日常使用与维护,以及主要的检查与调整等内容为主线来确定的。通过对项目的精心设计,使项目的编排适合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紧跟实际生产的现实情况。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目标,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一些重点难题上多下功夫,必要时设置小的子项目,以便有效攻克各个难题。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过程设计了26个大项目56个子项目,部分内容具体见表1。(二)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训教学活动时,对于要进行实操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对该实操项目的理论知识、工作原理及背景知识,实操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引入铺垫。每个小组选出的一名“项目负责人”和教师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小组各成员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进行协商分工,明确各成员任务。然后各小组成员根据各自任务的需要,认真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与信息,并在“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开展讨论,制定详细的实操方案,最后提交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按步骤实施。在审核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对小组的实操方案不要过多的干涉,更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计划方案,允许有创新的方案存在。审核实操方案时,主要看方案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包括大部分知识要点,实训的内容是否全面,实训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是否合理,如有个别小组的实操方案确实没有做好,教师可在审核评估总结中给予指导,并让该小组重新制定方案,直到合适为止。笔者认为不可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应鼓励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三)组织开展实施项目。在进行项目实训时,各小组根据各自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同时注意分工合作。教师在实训现场巡查并适时指导,当发现学生有共同难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暂时停下实训,暂时把现场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对学生遇到的难题进行集中讲解,同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然后根据总结的结果继续进行实训。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机融合,保障了各小组项目的顺利完成。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多,各种实训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就成为学生的学习成果[2]。以“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项目中“换气系统与换气过程实训”为例引导学生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并实施,具体过程见表2。(四)检查考核与总结。在实训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实施过程,碰到什么难题,如何解决,并展示项目完成的结果。该小组有突出的或创新的结果可以在全体实训结束后进行展示交流。在此考核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相互提问,相互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然后,教师要对“项目负责人”的介绍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学生做得好的要表扬,对于实训过程不足的方面要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最后进行考核。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1)小组基础分A,这个分数由教师根据项目成果进行打分,满分100分;(2)个人表现分B,这个分数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各组员的实训过程表现打分,满分100分;(3)独立考核分C,这个分数由教师在实训现场对每个组员进行某一知识点、实操方法等进行考核,满分100分。个人实训综合成绩=30%A+30%B+40%C[3]。“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课程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对汽车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项目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强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项目的分类设置要科学,要具有可操作性兼顾理论基础与技能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项目上的难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多媒体教学讲解,以便学生能击破难点继续进行,确定项目的顺利完成[4]。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共有63名学生,分成2个大组分别为31人和32人,每个大组又分成6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通过竞选,确定“项目负责人”,每位入选的“项目负责人”根据组员的特点,对项目的具体工作进行分配,查资料、定方案、开展实训,各位小组成员都有序的进行。2016和2017级学生人数各有不同,但方法与2015级类同。经三年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也变得活跃了。通过先思考后实践的方式,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了。近三年来,学生的该课程实训考核通过率均达100%。项目教学法的导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更加密切,使得学生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100%,毕业生的表现也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结语

项目教学法将“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成“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改革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课通过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不够活跃的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了,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了,动手能力更强了,毕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参考文献:

[1]蔡兴旺.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M].3版,北京:工业机械出版社,2014:49-52.

[2]赵晴.影响项目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34-36.

[3]曾昭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的运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134-137.

实训课程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训课程;现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包装设计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把包装设计的知识和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包装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的适合市场发展的包装设计应用教学,并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要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水平,推进生产与知识相结合的步伐,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包装设计实训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明显。其实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未饱和,整个市场在人才需求方面还有很大潜力。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其中的实训课程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包装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职包装设计教学中,实训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缺乏重视

一些高职院校对包装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在意识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实训课程的建设,甚至一些设计院校根本没有开设过实训课程,也有一些院校仅仅是在包装设计课里增加了一些练习。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在财力和物力方面受到限制,另一部分主要就是在主观意识上,一些院校根本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

(二)缺乏师资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实训经验比较丰富的从业人员可能在学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无法满足高校的要求,因而无法进入高校执教,而在高校中执教的教师有一部分是缺少实训经验的,其效果可想而知。而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实训教学,必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受教师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培养一支在理论水平、包装制作和专业知识方面都拥有很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势在必行。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的高职院校分配给实训课的时间并不充足,在实训课的教学上闭门造车和随意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因为用于上实训课的时间并不多,也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工作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不但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包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四)缺少实训教材

教学活动主要受教材的指导和引领,但目前编写包装设计实训教材缺乏相应人才,这直接影响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优化实训课程的设置,重组实训教学的内容,使实训课程的内容符合实际工作,缩短两者间的距离。

(五)缺少教学设施,缺乏实训基地

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包装设计的实训课程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因为自身的经济实力薄弱,无法负担费用高昂的实训设施和专业的实训基地,使得实训的操作条件落后,没有良好的实训基地。

(六)学校与企业的联合不够

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工作做的还不充足,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

二、包装设计实训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就是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实训课程。高职教育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正因如此,高职教育要在教学中,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工作角色,尽量多设置一些实训课。[2]包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如果缺少实际的操作演练,势必会使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只有将包装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包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意设计能力,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改革措施

(一)重视实训课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里,包装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训课,可见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包装设计实训课在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让学生用科学性的方法掌握包装设计的知识,按照不同材料设计商品包装,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制定实训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材进行,因此,各大院校更应重视教材的制定和开发工作。各大院校可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加入到实训教材制定的工作中来,当然,也可以邀请有包装设计经验的企业人员,让其加入到制定实训教材的工作中。通过这样的努力,最终制定完成实训教材,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包装设计人才。

(三)注重师资培训

在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的再培训,促使包装实训课能够更好地开展。各个高校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对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设计。[3]针对高校内专职教师实践机会少的情况,可以增加与职业人相互沟通的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设计小组,根据具体的项目,详细地制定市场调查计划,从调查开始,收集更多富有价值的资料,如目标消费群体、使用的材料、品牌的整体定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材料展开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制定相应方案。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用PPT进行演示,由其他小组和任课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在整个的项目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解惑的作用,严格把关各组的项目质量。这种“项目式”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掌握项目整个的设计流程。

(四)建设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就业,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学生实训教学的基地建设,各高职院校应该将建设实训基地加入到工作计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基地建设工作。

(五)校企联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将进入企业,那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到企业中去实训,通过在企业中的学习和交流,会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学习,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4]

(六)保证课时

高职院校应该保证包装设计实训课程的课时,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可单独开设包装实训课,要将学生参与实训的内容和应用的时间两者的所占比例分配好。制定详细计划进度表,保证正常开展实训课的时间。包装设计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如果实训课程的练习和实践没有充足的时间,那么将无法学好包装设计。结语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包装设计的实训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拉近企业与包装设计人才的距离,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作者:王娟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谭佳华.论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2]曾照静.浅谈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J].青年文学家,2013(32).

实训课程范文篇9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实训;课程作业;布置技巧

广告设计与实训课程从广告图形、广告文案版向编排、色彩、广告创意、招贴、报纸广告、路牌广告、字体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策划与市场调查、广告的执行与评价等方面,通过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出色的扎实的专业基础,适应社会需要。在该课程的执行过程,除了理论知识讲解,实训练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作业内容本土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具有挑战性、作业图文并置几个方面探讨广告设计课程作业的布置技巧。

一作业内容本土化

广告设计作业内容要尽可能的本土化,应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联系起来,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训练习中。同时也能让学生体味所做作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加用心完成该作业,从作业中找到成就感。比如在做户外路牌广告设计这一章节,若当地是旅游城市可以布置一个宣传该城市旅游的户外路牌广告作业,或者布置当地一个宣传该城市特产的户外路牌广告,通过布置这些本土化的作业,让学生感觉到该课程的实用性,引发学生做作业学习的兴趣。

二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广告设计属于实训课程,但是即便是每次作业内容不同,如果作业的形式每次雷同,比如一直用手绘的方式做招贴、户外路牌广告、包装等,势必会让学生觉得缺乏新鲜感而缺少积极性。广告设计课的作业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手绘形式。招贴、海报可用手绘方式在4K纸上完成;②电脑绘制形式。巨大的路牌广告、企业VI设计则可以用电脑制作;③修改形式(见图1)。广告文案版向编排,可以让学生找一则他们自己认为设计得不好的平面静态广告,从文字、图形、色彩、版面布置几个方面修改成一则较好的平面静态广告;④图文结合的广告分析形式。广告创意作业可以让学生找一则较经典的广告进行相关的广告理论和广告方法分析,消化、强化所学知识;⑤手绘、立体制作结合的方式。在做包装设计时,可让学生用手绘方式在卡纸上设计制作包装图形,然后再制作成立体的实物,让学生充分感受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多样丰富的广告设计作业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作业内容具有挑战性

广告设计实训作业的布置,除了难易程度要适中,作业内容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让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着力进行思考、分析、斟酌,作业内容有让学生挑战的欲望。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求异心理、挑战心理,喜欢从挑战中寻找成就感,如果作业的内容有一定的挑战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重新设计不同果味汇源果汁(见图2、图3)的广告,在与原作比较的同时也能从中找到很大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四作业要图文并置

广告设计课程作业要尽可能的图文并置,除了完成最基本的画面设计外,尽可能在画面中设计一些能够反映学生思路的文字。这种文字可以是对某一则经典广告的文字分析,也可以是学生在所做作业上写的设计思路,或者设计灵感。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能根据文字的思路打开设计思维,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

总之,鉴于青少年好奇、求新、求异的心理,广告设计老师在作业的设置环节应更加用心,作业的设置既要能强化拓展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体验该课程的实用性和乐趣。

参考文献

[1]陈莹.广告设计与实训[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实训课程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工程,实训课程,STEM教学

STEM以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素养的培养为目标,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科学文化知识,以科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世界;充分利用数学工具,以准确的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积极锻炼专业技能,以卓越的实践能力创造新的世界;全力培养工程素养,以系统专业的视角面对工程技术开发设计项目。开展STEM教育活动,有助于深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加深学习效果,提升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科学、理性思维,通过系统的项目实践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创新、合作精神,通过情境性的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锻炼研究实践能力。电子工程实训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实训课,其基础理论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实训融合多门课程的基础理论,通过综合实训项目联结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达到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电子系统的识别、分析、设计、制造、调试能力的目的。课程教学目标与STEM教学模式不谋而合,采用STEM理念设置实训实践项目,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展示自我的机会,可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实现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

1STEM教学模式特点

STEM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分析及计算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等。通常以项目式教学作为开展STEM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调试、展示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学习自主性,体验项目开展实施的具体流程,锻炼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1)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STEM教学强调情境性,针对实际问题建立研究项目。实践中往往选择有学科融合性、以自然科学为主囊括数学、技术等领域的内容作为研究项目。学生可以在项目中体验真实项目的实施进程,将理论与实际应用充分融合,提升学习兴趣,为从事专业领域相关工作做好知识及能力的储备。(2)以学科融合、兴趣培养为设计目标。STEM教学讲究知识的融汇。实际应用项目以某个学科知识为主但不局限,要能够将所学融汇于一体,方能用于解决复杂的实际系统问题。在学习中,充分把握知识核心,灵学活用,融会贯通,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项目分析及设计。结合实际应用的项目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付出的努力和精力更多,学习效果更优。(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辅助手段。科学实践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STEM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面对学习时态度严谨、认真,本着求真务实的宗旨将学科理论知识夯实。在进行项目实践时,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对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充分验证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正确步骤执行设计方案,准确记录、精确分析、细心调试。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坚韧的求真意识。(4)以灵活的考核为评价方式。STEM教学以实际应用项目的实践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手段,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并重,项目设计立意要有新意,要贴合实际,同时也要有创新性的实践与产品。STEM教学的评估,并非是单一固有的模式,而是采取多样化灵活的评估手段。学习结果的评价,通过实践的步骤进程,实践作品的功能验证,团队合作的效果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电子工程实训课程的STEM项目设计

电子工程实训课程以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基本电学实践能力为目标,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基本电子仪器仪表的应用;实用电路的实现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电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实用数字、模拟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数字、模拟电路模块设计复杂电子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掌握学科领域先进发展概况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说明资料、文献资源、电子仪器进行学习并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调试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STEM教育的特点,电子工程实训以项目实践的形式展开课程教学。课程选择涵盖课程知识与技能要求的项目,既将理论知识于实践中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综合、灵活的应用理论知识,又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接触工程项目的展开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基础,熟练应用理论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实践、仿真、调试,同时将实践结果反馈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理论的理解更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教学案例:简易电子琴项目实践,该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进行需求分析、原理分析与文献查阅、参数计算与器件选型、电路设计与仿真、电路搭建与调试、项目演示等。针对该项目,学生的STEM能力锻炼情况如表1所示。

3STEM项目实施过程

为了达到STEM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课堂教学环节按如下方式展开。(1)布置项目任务、自由组队成团。将设计实现简易电子琴的项目任务给学生,明确项目功能需求、安排学生进行自由组队。推荐选派组长进行整体统筹,根据组员个人特长进行分工分配。学生可自由分配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电路结构设计与器件选型、电路仿真等功能。具体资料包括定时器工作原理、振荡器工作原理、电子琴工作原理、集成芯片引脚功能及性能、电子仪器应用、仿真软件应用等。(2)学生为主实践、教师辅助研讨。全部项目实践操作流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将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资料的收集查阅,到仿真软件的安装使用,到器件的选择、电路的搭建、故障的分析、电路的调试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包括参与学生的讨论,给出必要的、合理的建议等。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担任工程师的角色,在资料的分析与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学能力;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的计算中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应用、参数计算能力;在方案研讨与展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展开头脑风暴,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发挥到极致;在产品的仿真与实践过程中磨炼耐性,开阔视野,从一次次的问题与挫败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让动手实践能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大幅度提升。(3)课堂成果展示、相关知识拓展。学生在完成简易电子琴的电路成品后,在课堂进行成果展示。由小组分派专人对电路的目标功能、设计思路、工作原理、相关参数及性能指标、团队分工等内容进行细致讲解。讲解时可采用PPT进行介绍,也可结合实物电路进行说明。课程最后还会进行项目总结及知识拓展,要求学生对整个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法,为日后的设计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4结语

电子工程实训课程与STEM教学理念相结合,运用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践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统筹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