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9:44:24

市规划局

市规划局范文篇1

1.认真抓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以《市城乡规划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组织开展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邀请上级规划专家举办《市城乡规划条例》学习培训班,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深入社区、镇、村和建设现场宣传讲解,注重在规划审批和执法中的教育、宣传讲解,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城乡规划意识。

2.进一步深化城乡规划,重点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批进度。根据工作进度和责任分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审批进度,尽快完成一批规划成果,为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和依法管理提供依据。2013年规划编制工作重点:一是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城乡统筹规划、市蓝线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等2012年接转规划项目编制工作。二是重点做好:(1)市城市色彩规划编制;(2)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3)市城市水环景观设计;(4)市给排水规划编制;(5)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6)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7)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8)大道、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节点景观设计;(9)行政中心设计方案调整。

3.加强城市设计和规划方案审核,提升城市形象。突出特色,搞好重点地段(节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请专家、名家来进行城市发展的规划研究和设计工作,争取多出精品。做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提升城市品位。

4.围绕促进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建设,做好规划服务,推进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做好重点工程、实事工程等各类建设项目规划保障工作,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积极为全市项目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一流服务。

市规划局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本市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必须依法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或者废止。

第四条城市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并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市规划委员会负责重要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管理事项的协调。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市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情况。

第七条**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或者市规划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市规划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城市规划工作。

浦东新区及其他区、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工作,业务上受市规划局领导。

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市和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实施本条例。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市和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九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城市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发展战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与国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符合城市防火、抗震、防洪、民防等要求,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第十三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现有绿地、行道树和古树名木,发展城市绿化,加强环境卫生和市容建设。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建筑群,重点保护有特色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

第十五条中心城规划和建设应当与人口疏解、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和景观优化相结合,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控制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改善城市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郊区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合理确定郊区城镇布局和规模,重点发展新城和中心镇,引导郊区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六条各类城市规划应当以上一级城市规划为依据,其内容应当符合国家城市规划法和本市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全市总体规划和中心城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全市各专业系统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或者由专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局综合平衡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全市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中心城分区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由市规划局制定。

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局审批,但特定区域的规划除外。

浦东新区除世纪大道两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特定区域规划外,由浦东新区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局备案。

第十九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特定区域的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人民政府在审批特定区域规划前,应当听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意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提请,对特定区域的规划作出专门的决定或者制定地方性法规。

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特定区域的调整,市人民政府应当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郊区区、县域总体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局综合平衡,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新城、部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由市规划局会同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新城、部级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级产业园区、中心镇总体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局审批。

市级产业园区、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镇和乡总体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报市规划局备案。一般镇和乡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满足规划实施管理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根据本市中心城分区规划或者新城总体规划编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和高度、公共绿地、地下空间利用、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内容,作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未经市规划局同意不得调整。

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确定的城市设计内容,作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性要求。

第二十二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市规划局确定的重要地区、主要景观道路的,应当附有城市设计内容。

第二十三条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需要,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可以委托开发建设单位组织编制。

第二十四条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报批的城市规划文件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五十天内批复。

第二十五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在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上作重大变更的,按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调整的,全市总体规划和中心城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其他总体规划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对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修订和调整的,按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

第二十六条制定城市规划,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该草案,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以及其他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全市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他城市规划由批准机关公布。

第二十八条受委托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九条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各项建设用地必须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功能区内选址定点。严格控制在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又无有效措施的地区安排新建、迁建项目;禁止在公路沿线分散安排建设项目。

第三十一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市规划局应当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制定。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提出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规划设计条件有效期为六个月。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必须有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提供的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规划用地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场地等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必须附有原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开发和经营土地的活动中,未经原审批的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不得变更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

第三十二条公共绿地(含公园、街头绿地等)、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专用绿地(含住宅区绿地、庭园绿地、各单位绿地等)、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蔬菜保护区用地、公共活动场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医疗机构用地、体育场地、学校用地等现有和规划的专用土地,必须妥善保护。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

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广场、河道、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城市地下管线或者依附防汛墙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三条按照规划建成的地区和规划保留的旧住房、里弄、花园住宅、公寓,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拆除、插建、扩建(含加层)各类建筑。

前款确定的范围内,旧住房综合改造中涉及规划管理的,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市政建设需要,按照规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三十五条沿城市规划道路、河道、绿化带等公共用地安排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带征公共用地。

第三十六条因建设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申请临时用地规划许可。

临时用地必须按照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改作他用或者转让,不得建造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期满由使用者负责拆除一切临时设施,恢复土地原状,退还原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七条各项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沿道路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含地下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并应当按照规定距离后退。

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内现有建筑物,经市规划局批准暂缓拆除的结构较好的建筑作局部改建时,应当将逾越道路规划红线的建筑底层辟作骑楼,设置人行道。

沿道路建设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设置道路规划红线界桩。

第三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定配置绿地和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公共厕所,并与建设工程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改作他用。

第四十条新建、改建公共建筑和城市道路,应当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四十一条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代建筑,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保护。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在保护范围内改建建筑物或者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不得破坏原有环境风貌。

第四十二条沿道路的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雕塑、户外广告等设施,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市容要求。

沿主要道路不得布置零星、简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沿其他道路设置的建筑附属设施,不得妨碍市容景观。新建、改建中心城主要道路时,沿路的架空线应当埋入地下。

第四十三条建筑物的室外地面标高,应当符合详细规划的要求;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地区,可以参照该地区城市排水设施情况和附近道路、建筑物标高确定。

新建、改建道路路面标高,应当与相邻街坊以及沿路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不得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

第四十四条管线、道路、桥梁和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当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

第四十五条建设工程涉及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卫生防疫、劳动安全、消防、交通、绿化、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地下工程、河港、铁路、航空、气象、防汛、抗震、民防、军事、国家安全、文物保护、建筑保护、测量标志以及农田水利等方面管理要求的,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六条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工程设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附的图纸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第四十七条建筑工程和管线、道路、桥梁工程现场放样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复验,并报告开工日期,经复验无误后方可开工。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七天内复验完毕。

第四十八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的要求,全面完成建设基地内的各项建设和环境建设。

第四十九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验收。规划验收不合格的,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不予签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予房地产权登记。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在两个月内拆除建设基地内的临时设施。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或者区、县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无偿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

第五十条建筑物的使用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使用性质。需要变更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必须报原审批的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第五十一条临时建筑不得超过两层,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的,可以申请延期一次,延长期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建筑不得改变用途或者买卖、转让;使用期满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负责拆除。

第五十二条棚户简屋地区的房屋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进行改建;尚无改建计划的,经批准后,可以进行修建,但应当在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处理好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不得扩大原有建筑占地面积,不得妨碍交通、消防安全。

第五十三条农村个人住房建设应当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统一规划、相对集中、与村镇建设相结合。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章城市规划管理审批程序

第五十四条下列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市规划局负责审批:

(一)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建设控制范围内的;

(二)海岸、长江口、黄浦江两岸、苏州河两岸、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淀山湖风景区内的;

(三)全市性、系统性的市政建设工程;

(四)外环绿带、楔形公共绿地和大型片林、涵养林、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及其范围内的和城市建设敏感区、城市生态敏感区内的;

(五)保密工程、军事工程和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建设工程。

本条前款所列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由所在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在批准后十五日内报市规划局备案

第五十五条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新建、迁建单位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原址扩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的土地的;

(三)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

第五十六条建设单位在上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应当按照规定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填报《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并按照规定附送有关文件、图纸。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当事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作出选址论证。

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四十天内审批完毕。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核定设计范围,提出规划设计要求;经审核不同意的,予以书面答复。

各有关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验证按照本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权限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六个月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未获批准又未申请延期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即行失效。

第五十七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并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二十日内审批完毕。二十日内不能审批完毕的,经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二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重要地区、主要景观道路沿线建筑,以及其他地区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风貌和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组织专家论证。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批准后六个月内,未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已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即行失效。

第五十八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当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并按照规定附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文件、图纸。

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四十天内审批完毕。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审核不同意的,予以书面答复。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地块的建设工程,在出让、转让合同签订后,应当按照规定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领或者更换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又未申请延期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即行失效。

施工临时用地规划许可,可以随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并申请审批。

第五十九条下列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定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

(二)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公路、桥梁、管线、隧道、轨道交通工程;

(三)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代建筑的大修工程以及改变原有外貌或者结构体系或者基本平面布局的装修工程;

(四)需要变动主体承重结构的建筑大修工程;

(五)沿道路或者在广场设置的城市雕塑工程。

第六十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填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并按照规定附送有关文件、图纸。

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二十五天内审批完毕。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核不同意的,予以书面答复。

利用原址建设的建筑工程或者不需要申请用地的管线、道路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核定设计范围和规划设计要求,并按照规定报送设计方案,经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核定设计方案后,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单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必须按照规定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报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化整为零,分别报批。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按规定缴纳执照费,并在六个月内开工。逾期未开工又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经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行失效。

第六十一条下列零星建设工程应当向所在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星),受理部门应当在法定工作日二十天内予以审批:

(一)棚户简屋的修建;

(二)建制镇的个人住房建设;

(三)沿城市道路的房屋门面装修;

(四)户外广告设施的安装。

零星建设工程涉及人民广场地区、中央商务区、市级商业街和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的,其设计方案应当报市规划局审核同意。

第六十二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建造临时建筑,应当向所在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受理部门应当在法定工作日二十天内予以审批。

第六十三条需要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的用地性质、位置、范围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建筑性质、位置、面积、高度、结构,道路位置、宽度,桥梁位置、梁底标高,市政公用管线位置、口径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七章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六十四条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及其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并依法制止和处理违法建设活动。

规划管理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标志,出示证件,并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六十五条城市规划监督检查的内容如下:

(一)未经规划许可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四)按照规划建成和保留地区的规划控制情况;

(五)建设工程放样复验;

(六)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

(七)建筑物、构筑物的规划使用性质;

(八)按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六十六条对按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立案调查,查勘取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六十八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不能没收实物的,按市场价没收违法所得;拆除或者没收后仍未完全消除影响的,处建设工程违法部分造价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建设的违法工程,由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拆除后仍未完全消除影响的,处建设工程违法部分造价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逾期不拆的临时建筑或者建设基地内的临时设施,由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和施工单位限期拆除,并从逾期之日起处建筑面积每日每平方米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

第七十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申请施工放样复验的,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未按复验后施工放样要求施工并造成后果的,按照本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七十一条设计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由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处设计费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

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由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处施工管理费用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由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资格证书的处分,或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十二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变更建筑物使用性质的,由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当年重置价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第七十三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逾期未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由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报送,并按照《**市档案条例》的规定处以罚款。

第七十四条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按照规定上缴国库。

罚没款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第七十五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和施工单位接到停止施工的通知后继续施工的,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通知供电、供水部门停供施工用电、用水,有关部门应当协同实施。

对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等的违法建设工程,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

第七十六条越权编制或者违法编制、变更城市规划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违法审批建设项目的,由市规划局予以撤销,并责令改正。

违法审批行为未改正前,原审批机关不得审批新的建设项目。在此期间,确需审批的新的建设项目,应当报市规划局审批。

第七十七条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作出其他错误决定,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市规划局责令其纠正,或者予以撤销,并对违法建设工程作出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由原发证部门依法赔偿。

第七十八条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未按期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零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七十九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责任人,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审批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规划局范文篇3

一、充分认识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重要意义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可以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勤政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有关单位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省建设厅、监察厅《通知》精神,深刻领会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简报、规划局网站等方式,进行效能监察工作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二、切实加强对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为确保我市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决定由市规划局、市监察局共同组建*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已另行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规划局、市监察局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效能监察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县区城乡规划部门和监察机关要在*年6月底之前成立本级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并报市规划局(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三、监察重点对象和主要内容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重点对象是: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市、县(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城乡规划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主要内容包括(具体内容另发):

(一)城乡规划依法编制、审批情况;

(二)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清理、实施、监督情况;

(三)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情况;

(四)城乡规划政务公开情况;

(五)城乡规划廉政、勤政情况四、我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要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一)各级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规划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正确和严格实施,损害国家利益和居民利益以及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和处罚,有关单位或责任人员得到及时处理。

(二)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比较完善,制度更加健全,能够基本满足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三)城乡规划管理机制明显改善,各级政府之间的规划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四)基本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和比较完备的的规划编制、审批制度。社会公众的要求和意愿能得到及时反映,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进一步提高。

(五)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办事公开制度,实行“阳光规划”。城乡规划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城乡规划监督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完善,层级监督进一步加强。

五、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工作方式和步骤

(一)工作方式此次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主要采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召开座谈会,城乡规划行政职能部门自查与上级城乡规划行政管理、监察部门检查的方式进行。

1、按照《通知》要求,各县区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每半年对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和总结,并报上级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

2、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对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每半年检查一次,督促、推进效能监察工作开展,总结交流经验。

3、配合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不定期地组织监察小组,对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检查,尤其是对上级领导批示交办的、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察。

(二)工作进度按照《通知》的总体部署,此次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部署阶段(*年4月—*年6月)。各县区要根据本通知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进度表和工作规则、工作程序、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并在6月底前报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材料情况,推广、宣传好的做法、好的典型。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6月—*年6月)。各地全面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1、*年7月底之前,各县区要对照《通知》中确定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填写自查登记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按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有机结合的要求,建立高效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

2、*年6月-12月,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各地全面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调研,掌握各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广好的做法。

3、*年1月-6月,市领导小组对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了解开展情况,总结经验。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7月—*年12月)。

1、*年7月-8月,各县区对本地区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的措施,对好的经验进行总结。

2、*年9—10月,市领导小组组织各地开展互查,督促各地按计划进度完成工作,并进行专项检查。

3、市领导小组在各县区总结的基础上对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召开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总结会,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4、*年11月,市领导小组将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总结上报省建设厅、省监察厅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

六、主要措施

(一)健全规章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建立科学的规划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城市规划法》和国家有关城乡规划编制的方针、政策。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认真执行《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统一规范全市城乡规划行政许可事项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

(二)完善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开展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的经验,不断改进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由专业技术人员、规划管理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有关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切实加强上级规划部门对下级规划部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建立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内部监督制度。全面实施城乡规划公示制度、完善“阳光规划”工作制度。研究制定有关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各级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机构都要设立举报电话,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网站,建立和完善违法违纪案件举报制度。脚点

市规划局范文篇4

一、强化战略引领,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网络化发展态势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契机,积极深化各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研究和重大规划编制,着力构建以大交通、大生态、大融合为先导的“大”发展格局,为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提供规划支撑。

(一)深化强中心战略,完善现代都市功能新体系

按照“提升中心、优化南北、拓展东西”的城市发展思路,精心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跨江沿江联动发展战略研究,优化城市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引导中心各组团、各新城板块和乡村地区差别化、集约化、特色化、一体化发展,打造苏南一流的现代都市功能。加快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可持续的新型都市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深化大交通战略,打造区域联动转型新纽带

积极谋求“中心城市、枢纽城市”地位,精心组织开展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完善开放高效的城乡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全力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实施,深入编制轨道交通线网线路及场站控制性规划、一二号线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轨道交通一号线交通衔接规划、施工期间沿线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

(三)深化大生态战略,构筑现代产业经济新高地

显山露水,保护挖掘沿江、沿山、沿湖地区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市域生态廊道与生态慢行系统,统筹协调市域生态、产业、功能空间一体化布局,提升2.5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化发展势能,增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的区域竞争力。立足产城一体、创新驱动,深化园区、项目规划编制和服务,科学引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布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

(四)深化大融合战略,构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省市县联动、全方位对接,全力参与苏南城镇体系规划、宜溧金高点状发展地区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深化常金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指导辖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的修编深化工作,实现大战略与县域转型目标的无缝对接。研究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分类引导发展策略。强化中心镇近期建设行动支撑和引导。全方位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大力构建“空间融合、资源整合、联动转型、互补共赢、各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彰显城市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

突出特色引导,探索实践“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城市环境与文化内涵水乳交融”的现代化精品城市建设道路,打造文化、生态、民生亮点;突出精品塑造,精益求精抓编研,规范高效抓审批,不折不扣抓监管,将每一个规划服务项目打造成经典之作、传世精品。

(一)以中吴文化为核心,推进江南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抓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批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研究成果转化。推进古运河城区段滨水地区详细规划、“季子”文化提升规划、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两线划定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承载规划、焦溪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和张太雷旧居及周边地块、湖塘老街历史风貌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开展孟河镇历史文化名镇、杨桥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全力推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项工作。以文化为主题,创意为特色,深化东经120生态步行街规划编制实施,细化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服务,科学支撑文化产业转型和文化现代化建设。

(二)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建设

以创建国家人居环境城市为抓手,把握花博盛会契机,全力服务城市窗口地区、主要道路节点绿化提升工程。抓好市区环城郊野公园规划、高新区等重点区域景观生态系统规划编制,加强城市生态、湿地系统保护和景观特色塑造。精心编制主城区公园绿地布局规划,促进公园绿地均等化布局及功能品质提升。编制实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优化市民出行和休闲健身环境。有序推进城乡生态绿道网和绿廊规划编制工作。不断优化生态规划体系,打造生态宜居高地。

(三)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完善提升民本规划体系

组织编制城市暴雨内涝防范专项规划及雨水管网系统改造规划,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精心开展主城区危旧房、低洼地、城中村地区改造实施策略研究和有关地块改造实施规划编制,改善旧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力促进各类民生功能设施的均等化布局,使城乡建设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三、加快创新步伐,大力建设科学、智能、共享的智慧技术平台

加速提升规划信息化在支撑规划创新、服务城乡发展、普惠民生民本方面的创新应用水平,为智慧规划体系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坚实的支撑平台,确保我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创新优势和整体水平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一)加快完善一整套科学长效的标准体系

统一扎口,部门联动,全面推进规划系统各类标准的协调、制定和应用、推广工作。确保在整合完善基础测绘标准、规划技术标准、行政审批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有序建立符合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应用要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二)大力开展智慧城市空间地理测绘工程

创新测绘生产技术,建设智能测绘工程技术中心和测绘科普基地。完善城市三位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地下空间数据和全市卫星影像数据,全面提升基础地理信息的内涵和智能化应用水平。

(三)着力优化一系列智能高效的信息系统

研发规划条件编制系统、内外网协同办公系统、行政办公电子公文系统、规划管理内控信息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信息系统,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实施智慧规划平台建设工程,为规划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化的支持。

(四)大力提升空间数据的集成共享水平

加强基础测绘和数据更新、集成、共享,抓好规划现状“一张图”更新、规划成果“一张图”提升和规划管理“一张图”完善,全面深化动态现势的城乡规划“一套图”建设。扩展区划、地名、用地、交通、水系、建筑、文保等专题数据库,共享集成社会、经济、人口等部门信息,初步建成“智慧”空间数据中心。强化规划网站互动功能,建设规划公示电子地图,编制高精度影像图集和各类公益地图,抓好信息技术的大众化普及应用。

四、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实现规范、高效、精细的智慧管理平台

依托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容升级和高效运行,有序构建管理决策、许可服务、行政监督“三分离”的体系流程,完善统一协调、相互促进、规范高效的智慧型管理服务体系,力争使每一天的规划效能凝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实力。

(一)细化决策机制,进一步提升规划实施水平

深化规划委员会、审议鉴定委员会、意见征求会、专家咨询会、审查论证会、技术会审会等各项决策制度。聚专家智慧,集部门意见,想企业所想,知百姓所需,完善“专家领衔、公众参与、部门联动、集体决策”的规划决策体系。加强工作对接,全力服务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轨道交通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以良好的外部沟通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让规划成果有效转化为跨越引擎,科学指导区域发展和项目落地。

(二)强化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加快规范性文件制定梳理,健全控规更新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的实施把控,严格执行法定规划的制定修改程序,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程序和主体,配合做好卫星辅助督查城乡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细化条件制定,强化批后监管,提升执法水平,全面抓好规划条件、执法监察、规划核实“三阶段”和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两案卷”的监督检查工作。大力完善规划公示、听证制度,努力健全组织有序、程序规范、沟通高效、便民和谐的规划公示、听证工作网络。

(三)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规划服务水平

统一和固化管理流程、标准,抓紧出台标准化管理手册,全力构筑规范透明、高效便捷的规划审批服务系统,加快推进规划管理一体化进程,确保规划管理信息畅通、统一高效。深化项目集中报建,建立高效联动的规划管理机制,加强控规、条件、用地、工程、监管等各个工作环节的无缝对接和技术交底,减少多头管理,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并联审批实效。深化服务承诺、首问负责、温馨告知等制度。完善提前介入、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网上服务、自助服务等规划服务举措。在局系统大力组织开展服务效能比拼,深入推进服务品牌创新、总结、固化和推广工作,全力建设规划服务“BRT”。

(四)优化内控网络,加快推进管理重心前移

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优势,对行政行为实施自动监测、全程监控,对关联项目实施智能分析、跟踪反馈,对办理结果实现系统评估、动态考核,确保风险点监测和效能监察双到位。深化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内控、评估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依法行政、效能建设、政风行风、重点工作推进等评估报告制度,专题呈报和定期会商评估结果,着力深化全局决策网络建设,有效提升政策研究、制度设计、标准梳理、流程制定、人才使用等顶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管理工作重心由事务性审批向超前管理、效能储备前移。

五、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营造团结、进取、和谐的智慧人文平台

以文化为灵魂、作风为关键、队伍为根本、环境为保障,全方位推进规划系统智慧人文建设。努力建设优秀的文化、和谐的氛围、过硬的作风和一流的团队,使独具智慧的规划人文释放为效能。

(一)改善机关作风,大力弘扬规划部门精气神。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系统推进单位文化、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团结向上、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规划工作队伍。

市规划局范文篇5

为了规范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办法所称城市详细规划,是指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而提出具体规划要求的地区性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各层次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建设的目标,对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作出具体控制性规定的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实施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建筑空间、绿化配置、交通组织、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建筑保护等作出具体安排的规划。

第四条(作用)

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制定。

经批准的城市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详细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编制和审批的原则)

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符合城市防火、抗震、防洪、民防等要求,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市容景观,改善城市交通,保护生态环境和城市历史风貌。

(二)以经批准的上一层次的总体规划为依据;上一层次的总体规划正在作调整的局部地区,以市规划局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为依据。

(三)旧区改造地区的城市详细规划与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相结合,合理调整用地,控制高层建筑的数量,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公共绿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第七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地区现状分析。

(二)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目标。

(三)各类不同用地的使用性质和界线,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别。

(四)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交通出入口方位、公共停车场库、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市政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配置和地下空间开发等规定。

(五)建筑和绿地系统的布置,道路系统和交通的组织,城市空间控制要求以及道路、河道、轨道交通和主要管线工程、主要微波通道等设施的规划控制线。

(六)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

(七)有关地块需要专门规定的其他要求。

位于重要地区、重要路段和居住小区的,还应当包括城市景观和民防工程等规划控制要求。

第八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实施开发地区的建设条件分析、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

(二)建筑和绿地系统的布置,道路和交通的组织,其他各类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各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三)专业工程管网的空间位置。

(四)在地形复杂和地上、地下空间衔接紧密的地区,编制竖向规划设计。

位于重要地区、重要路段和居住小区的,还应当包括城市景观分析和民防工程具体布置要求。

第九条(技术规定)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用地分类、规划设计标准和技术规定,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市城市详细规划的技术规定,由市规划局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组织编制主体)

本市城市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重要地区、重要道路两侧以及对城市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

(二)浦东新区除中央商务区和世纪大道两侧外的城市详细规划,由浦东新区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三)中心城一般地区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四)宝山、嘉定、闵行、金山、松江区和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历史文化名镇、独立工业城镇以及市级工业区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其中毗邻中心城的建制镇的城市详细规划,如镇域规划或者镇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或者调整而需要直接编制的,应当按照市规划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组织编制。

经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可以由开发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十一条(编制资格)

本市城市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在本市从事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的,应当持有相应等级的城市规划设计证书,方可从事有关设计。

外省市城市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在本市从事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的,应当向市规划局备案。

香港者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国外城市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在本市从事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签订规划设计任务合同书)

组织编制单位应当根据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原则和要求,与规划设计单位签订规划设计任务合同书。

第十三条(调查研究)

规划设计单位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第十四条(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

组织编制单位在组织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征求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和所在地的单位代表以及市、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对初步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对未采纳的意见,应当在编制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十五条(方案评议)

组织编制单位在规划设计方案初步形成后,应当组织审批机关、有关单位和有关专家对初步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议。

第十六条(城市详细规划报批文件内容)

申报城市详细规划,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编制报告及其说明。

(二)规划文本。

(三)规划图纸。

(四)其他有关附件。

第十七条(审批机关)

本市城市详细规划,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重要地区、重要道路两侧以及对城市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浦东新区除中央商务区和世纪大道两侧外的城市详细规划,由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审批,并报市规划局备案。

(三)中心城一般地区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审批。

(四)宝山、嘉定、闵行、金山、松江区和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历史文化名镇、独立工业城镇以及市级工业区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审批;其他建制镇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局备案,其中毗邻中心城的建制镇的城市详细规划,如镇域规划或者镇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或者调整而直接编制的,由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征求市规划局的意见后审批。

经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由开发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本条前款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八条(审批要求)

审批机关收到城市详细规划申报文件后,应当征求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参加城市详细规划论证的专家,应当在经市规划局认可的专家名录中选择。

第十九条(审批期限)

审批机关受理城市详细规划报批文件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50日内予以审批。经审批同意的,审批机关应当制发批复文件,并在批复文件所附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上加盖证章。

审批机关认为报批的城市详细规划文件需要修改的,应当向申报单位提出书面修改意见,修改期不计入审批期限。

第二十条(规划的公布)

对已经批准的城市详细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应当在城市详细规划批准后60日内向社会公布,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单位和个人可以查阅已公布的城市详细规划。

第二十一条(备案要求)

按照本办法规定,城市详细规划应当报市规划局备案的,审批机关应当在批准后15日内将下列城市详细规划材料报市规划局备案:

(一)批复文件。

(二)规划文本。

(三)规划图纸。

第二十二条(规划修改或者调整)

城市详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或者调整。

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建设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对城市详细规划进行修改或者调整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修改或者调整,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报批。

第二十三条(违法处理)

市规划局范文篇6

这次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传达落实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全面推动我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促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责任感

城乡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对于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护资源环境,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强调要通过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等,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优化结构和布局,促进各级各类城镇的协调发展。

第一,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是维护城乡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必然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思想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首次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必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作用,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城乡建设和发展。当前在城乡规划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地方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提出脱离实际的发展目标;违反规划,盲目圈地,以牺牲环境、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整体效益为代价提高强度开发,强拆强建,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被拆迁人利益受损;不按照规划组织城乡建设,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规划作用的有效发挥,也严重影响了城镇化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们的城乡规划监督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事前和事中监督比较薄弱。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虽然可以在事后纠正和处理,但往往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既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就是要通过对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监督,建立起有效的规划效能监察机制,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对在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严格责任追究,以保障城乡规划在调控和引导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城市建设有序进行中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二,开展规划效能监察是惩治城乡规划领域中腐败行为的有效手段。目前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存在着诸如少数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不按法定程序办事,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有的人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迎合开发商意愿,随意调整规划,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就是要对各级实施城乡规划管理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特别是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失职、渎职等情况进行监督。从源头上有效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树立国家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促进城乡规划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是各级政府改进工作方式,正确履行城乡规划监管职能的内在需要。这次建设部和监察部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标志着政府抓城乡规划工作的思路有了重大转变,说明国家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重点已经从重规划编制、审批转向规划编制、审批与监管并重,从重属地管理转向上下联动、全面监管。我们要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

根据建设部、监察部提出的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我市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活动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规划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到正确和严格的实施,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以及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和处罚,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得到及时处理。

二是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比较完善,制度更加健全,能够满足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三是城乡规划管理机制明显改善、各级政府之间的规划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四是基本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和比较完备的规划编制、审批制度。社会公众的要求和意愿能得到及时反映和体现,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进一步提高。

五是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办事公开制度,实行“阳光规划”。城乡规划行政权力与责任密切挂钩,城乡规划监督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完善,层级监督进一步加强。

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属行政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或其委托的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的行政效率、效果的监察。我们要按照以上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要围绕改善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注意把规划效能监察和现行各项管理制度、各个管理环节结合起来,把规划效能监察的要求融入管理之中,通过开展效能监察,促进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二是各单位要着眼于整个系统工作效能的提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一套“分工有序、各尽其责、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依靠制度系统地规范权力运行,约束干部的行政行为,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三是要全面实施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公示制度,推行“阳光规划”工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自前年我市全面实行规划公示制以来,成效显著,通过规划公示,拉近了政府、规划部门与群众的距离,构建了倾听市民呼声和意见的平台,加大了城乡规划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全民的规划意识,完善了规划监督的机制,使一些过去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才暴露的问题提前暴露,为我们预先化解社会矛盾创造了条件。因此,实施“阳光规划”是加强规划效能监察的重要工作制度,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全面贯彻实施。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规范批后公示。批后公示的目的是使规划部门明确无误地将规划审批内容公告于社会,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加大社会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因此,批后公示要将规划审批同意的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条件用图文、数据准确直观地反映出来,使违法建设无处藏身。有条件的县(市、区)还应加快规划管理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无误的规划管理信息。

2、严格依法行政。规划实施的关健在管理,“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规划管理的关健体现在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在规划行政审批工作中依法行政,就是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通过审查核发“一书两证”来对建设实施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在规划审批中要依法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依法行使权力包括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和审批行为的合法性两个方面。为了规范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效率和管理水平,今年初,省建设厅制定并下发了《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审批暂行规程》,对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一书两证”的发放程序、条件、时限以及各项要求作了详细的规定,各地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认真执行,保证建设项目规划审批行为程序合法规范到位。在审批依据上,一是要严格遵循经法定程序批准实施的规划,二是要切实执行《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和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3、要严格执法,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对那些群众意见大,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效能监察。及时纠正和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充分发挥规划效能监察的作用,针对容易发生腐败现象的城乡规划工作环节,主动开展监督检查,注意发现问题线索,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管理,防止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城乡规划实施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规许可情况的发生,建立有效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希望大家以此次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为契机,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并加快建立城乡规划责任追究制度。

4、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监察机制。去年,建设厅下发了在各设区市建立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的指导意见。今年,省建设厅又再次下发通知,强调要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这是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长效化、制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市的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开展得比较好,该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城规委专门下发文件聘请城乡规划督察员,并制定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制度,加强了对所辖县(市、区)的规划督察力度。目前,省厅正在草拟向各设区市全面开展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更新观念,改进方式,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建设部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并于今年的4月1日起实施。“新办法”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明确提出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新办法”还理清了城市规划的层次体系,明确了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并从审查程序上对城市规划的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予以保障;“新办法”根据近年来的规划实践,增加了有关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规定。强化了对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对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充分关注,对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各地规划部门的领导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调整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中,按照“新办法”的要求,注意把握好以下3个问题。

第一,更新方法、充实内容,切实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水平。在修编方法上,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转变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论证工作,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要在政府组织领导下,通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等进行深入、细致、科学的专题研究,专题研究的结论性意见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规划的内容上,要按照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要求,切实做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县(市、区)域范围内的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与空间分区管治、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和空间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与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城市发展与项目建设的时序安排等方面的工作。科学确定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范围。要根据保护城市资源与环境、保障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有效运行的要求,分别划定“红线”(道路控制范围)、“蓝线”(城市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黄线”(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并制订严格的空间管制措施。

第二,严格程序,强化规划修编的审查和管理。一是严格规划调整和修编认定程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就原审批的总体规划执行情况,修编的理由、范围,书面报告原规划审批机关,经审批机关认定后,方可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凡未经认定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将按照违反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追究。二是切实做好规划的行政和技术审查及专家评审工作。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首先编制规划纲要,纲要编制完成后,由市、县人民政府行文报请市局组织市直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行政和技术审查;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前,还应由市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组织规划编制单位依据审查和评审意见以及公众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并对修改、完善的情况及吸纳意见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经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法定程序的工作。三是要切实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工作。首先,用地的规模要与土地部门衔接。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对滞后,没有远期2020年的用地指标,在规模核定时上级部门缺乏依据,影响核定工作。规划部门要督促土地部门做好与上级土地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其次,用地的布局要与土地部门衔接。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应服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四是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使规划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城市总体规划在提交专家评审前,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在规划中得到体观并应作为规划图件的附件。五是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市场和规划编制队伍的管理,各级政府及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的规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竞争的原则择优选定具备相应规划编制资质单位开展修编工作。不得委托不具备相应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规划编制任务。对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规划,规划审查、审批机关将不予组织审查、审批工作。市局将加强对全市规划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把关,对不按国家和省、市办法规定要求扰乱市场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各地也要大力支持,严格规划编制的资质管理,确保我市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规划的权威性。

第三,按要求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一要尽快完成到2010年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编制完成到2010年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以指导城乡建设。近期建设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中长期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安排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二要重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直接法定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步骤,是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地价测算的重要依据。为确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明确其编制、审批程序,树立其权威性,省建设厅专门起草了《江西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已申请列入了今年省政府立法计划。按照《条例》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覆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城市中心地区、旧城改造地区、城乡结合部、近期发展地区、各类开发区、储备土地及拟出让的土地等城市建设重点控制地区,应当优先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以及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应当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审批规程。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手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手续。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以及其他规划条件,应当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并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把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放在立法的高度,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质量。各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行政许可及规划设计条件必须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一是要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市规划局、市监察局、市房管局在今年3月底成立了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全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由规划局局长王建平担任组长,监察局副局长吴伦浩、规划局副局长杨华文、房管局副局长司德轩、规划局纪检组长张晓阳任副组长,规划、房管、监察相关执法监察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据统计,目前,德兴市、横峰县、万年县已按市里的要求,成立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负责本地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并按要求将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市领导小组。其它没有成立领导小组的县(区),会后要及时成立并上报。

二是要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各地要把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大力宣传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对效能监察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对领导不力、措施不严、收效不大的要严肃追查,及时曝光,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规划效能监察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上报,对有法不依、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推诿扯皮和失职渎职的案件,将予以严肃查处。

市规划局范文篇7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37号)和《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辽建〔20**〕349号)精神,加强对全市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进行编制。

第三条本规划是对城市近期住房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依据。

第四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区、**区、**河区(以下简称城市中心区)、**区和弓**区(不包括村镇建设住宅),规划期限为20**年至20**年。

第五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及年度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均应与本规划基本协调。

第六条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抑制住房价格,实现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促进住房建设、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章住房现状和需求

第七条截至20**年末,规划范围内住房总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1350.6万平方米(通过房地产开发方式建设商品住房511.69万平方米,通过其他方式建设住房838.9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9.99平方米。

第八条预计到20**年末,规划范围内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78万人,按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达到23.1平方米计算,新增住房总需求为540万平方米(含拆迁还建住房88.8万平方米),其中:城市中心区369万平方米、**区70万平方米、弓**区**1万平方米。

第三章住房建设规划目标

第九条总量目标。规划期内,共建设住房6**63套、540万平方米(含经济适用住房和部分廉租住房69**套、54万平方米),其中:城市中心区42518套、369万平方米,**区6823套、70万平方米,弓**区11322套、**1万平方米。建设住房面积比“十五”期间增加276万平方米,增长**4.5%。

第十条年度指标

(一)20**年新开工建设住房情况。20**年新开工建设住房11517套、**8万平方米(商品住房**112套、9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176套、9.1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229套、0.81万平方米)。其中:

1城市中心区建设商品住房60**套、56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229套、0.81万平方米;庆化公司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2套、8.44万平方米。

2**区建设商品住房2460套、29.41万平方米;中石油**石油化纤公司建设经济适用住房94套、0.75万平方米。

3弓**区建设商品住房1646套、12.59万平方米。

20**年6月1日后开工建设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29.2万平方米。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为21.81万平方米,所占比重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4.69%。20**年新开工建设住房结转到20**年竣工面积47万平方米。

(二)20**年至20**年住房建设项目年度计划。

20**年建设住房14**0套、120万平方米(城市中心区**015套、85万平方米;**区3011套、25万平方米;弓**区**24套、**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含部分廉租住房,下同)1500套、12万平方米。建设住房面积比20**年增加12万平方米,增长11.1%。

20**年建设住房12**4套、**7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375套、11万平方米。

2009年建设住房11674套、**3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375套、11万平方米。

20**年建设住房11348套、**2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250套、**万平方米。

第四章住房用地供应计划

第十一条住房用地供应总量。规划期内,全市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为366.36公顷。其中:商品住房建设用地330.38公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35.98公顷。

第十二条住房用地供应年度指标。

(一)20**年供应住房建设用地78.37公顷。其中:供应商品住房建设用地71.72公顷(城市中心区28.86公顷、**区32.69公顷、弓**区**.17公顷);供应经济适用住房(不含廉租住房)建设用地6.65公顷(城市中心区6.16公顷、**区0.49公顷);供应城市中心区廉租住房建设用地0.54公顷。

(二)20**年供应住房建设用地80公顷(城市中心区56.66公顷、**区16.67公顷、弓**区6.67公顷)。其中:供应商品住房建设用地72公顷;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8公顷。

(三)20**年供应住房建设用地71.33公顷。其中:供应商品住房建设用地64公顷;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7.33公顷。

(四)2009年供应住房建设用地68.66公顷。其中:供应商品住房建设用地61.33公顷;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7.33公顷。

(五)20**年供应住房建设用地68公顷。其中:供应商品住房建设用地61.33公顷;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6.67公顷。

第五章住房发展策略

第十三条住房建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多渠道、多层次住房分类供应体系。

第十四条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规划期内,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建设适量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第十五条健全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供应制度,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指导方针,实施高效、集约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保证住房用地供应。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坚持新供应用地与存量土地挖潜相结合,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第十六条坚持区域住房发展合理布局,适应城市“东跨南扩”发展方向。按照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原则,结合我市土地资源特征和人口增长特点,规划期内,以城市中心区东南部等地区作为新增住房建设重点发展地区,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第十七条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加强拆迁计划管理,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第十八条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与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合理选择建设地点,由市、区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建设,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出售、出租、使用管理的相关办法。

第十九条积极规范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引导居民通过换购、租赁等方式,合理改善居住条件,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多渠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应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管理,完善房地产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继续提高二手房交易、办证效率。

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市政府成立市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城建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城建副秘书长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建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房产局、统计局、地税局、开发动迁办、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各一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建委主任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建委分管市开发动迁办的副主任和市开发动迁办分管房地产开发管理的副主任担任。

第二十一条强化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度。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规划及年度计划,落实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确定套型结构比例;市土地主管部门依据本规划及年度计划,确定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本规划确定的住房建设总量、用地供应总量、供应结构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是用地审批、规划选址和项目立项的依据。市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及年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住房建设年度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执行。对不符合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住房建设项目,市土地主管部门不予供应土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规划选址,市发展改革部门不予项目立项。

第二十二条严格住房建设规划设计条件。落实新建商品住房的规划设计条件,确定套型结构比例,不得擅自突破。对擅自突破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加强对参加投标或竞买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格审查。市土地主管部门会同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对参加投标或竞买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诚信、业绩和经济实力等方面资格审查。市土地主管部门根据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确定开发企业的投标与竞买资格。

第二十四条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管理。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加大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的监管力度,项目资本金执行标准为不低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5%,适当提高高档商品住房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和预售条件,保证项目使用功能齐全、配套完善。

第二十五条加强房屋建设项目综合验收管理。市房屋建设项目综合验收主管部门对规划范围内住房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对擅自改变设计、变更项目、超出规定建设或违反其他规定的住房建设项目,由市房屋建设项目综合验收主管部门报请市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市土地主管部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等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监管,应当征收土地闲置费的,要依法从高征收;应当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要坚决依法无偿收回。

第二十七条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调控政策,征收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严格房地产开发信贷条件,对项目资本金达不到35%等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抑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囤积土地和房源;对闲置土地和空置商品房较多的开发企业,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任何形式的滚动授信;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第二十八条加强对住房建设规划工作的监督、监察。市监察机关加强对编制和实施住房规划工作情况的监督、监察。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要责令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整治房地产交易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合同欺诈等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对不符合条件擅自预售商品房的,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予以处罚;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房地产企业,加大整治查处力度。

市规划局范文篇8

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1、继续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的新形势,启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研究城市发展战略,优化中心城市总体布局,突出城乡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协调衔接,为长远发展描绘美好蓝图。

2、加强城乡规划重大问题专项研究。继续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等若干规划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城乡空间管制,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研究城乡体系,合理布局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研究事关全局的城乡产业引导、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卫工程、综合防灾等课题。突出规划对园区转型升级的引领,对各类园区规划进行梳理,将特色发展、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到空间布局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扩容提质。

3、继续组织专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组织或配合做好市慢行系统规划、市出入口道路及沿街整治规划、中心城市主要道路节点及江洲路-大道快速路控制规划,以及市环卫设施规划、燃气规划、排水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开展城市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工作。

4、突出抓好控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中突出控规的核心地位,最终形成城乡规划管理“一张图”。按照划定的控规编制单元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对控规进行调整完善、查漏补缺,依法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城市建设用地实现控规“全覆盖”。全面推进规划区内建制镇控规编制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

5、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加强对市域中心镇及市区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及时组织中心镇总体规划评审,完成胡庄镇、永安洲镇总规的修编工作。倡导在小城镇开展城市设计,优化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提高建设层次和品位。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优化调整镇村布局,综合考虑当地基础条件和村庄特色,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依据《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村庄环境整治要求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增加“六整治、六提升”的内容。非规划布点的村庄,细化“三整治、一保障”的内容,明确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二、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规划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6、加强制度建设。着手制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检查进行明确和规范;梳理行政审批程序,制定《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技术标准》;会同有关方面划定永久性公共绿地,着手制定“四线”规划管制制度,加强对城市“四线”规划管制内容的监督检查。

7、规范管理决策行为。严格执行市规委会、局技审会议事规则,城乡规划重大问题、重要规划、重大项目报请市规委会审查决定,规划技术审查及业务管理决策必须经局技审会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城乡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严格事权划分,界定局机关职能处室与各分局职权范围、行政许可事项和规划管理责任,抓好对接、融合。

8、继续推进“阳光规划”。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机制,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应上尽上。认真执行规划公示、听证制度,充分尊重市民的规划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护规划利害关系人、建设项目相邻人的合法权益。继续坚持公众参与制度,重新选聘市民规划师,扩大市民规划师参与规划工作的路径。充分利用规划展示馆平台,及时展示最新规划成果,开辟市民意见留言专栏。进一步畅通网站“访客留言”、局长信箱、政府信息公开等渠道,扩大公众参与面。通过规划管理全过程的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促进规划的严格执行。

9、加快规划技术支持系统成果应用。及时组织人员培训,开展规划技术支持系统试运行工作,并督促及时修改完善,按计划组织系统验收,正式上线运行。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及规划技术支持系统运行情况,适时启动规划核查系统建设工作。

三、牢固树立服务至上意识,提高规划工作服务水平

10、全力服务“三个名城”建设。编制高新区总体规划,完善高新区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措施,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园区;加强规划的引导和调控,重点解决好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尤其注重加强对历史城区和四个历史街区的保护;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四线”控制要求,加强对河流和绿地的管理,打造具有特色的里下河湿地景观、长江沿江风光带和凤城河风景区,充分体现原生态和“水城一体”的特色。

11、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抓好重点企业联系点的走访服务工作,及时了解面上企业的服务需求,主动做好跟踪对接。积极参与重大项目招引实施工作,在招商阶段前提前介入,指导和帮助企业、项目实施单位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咨询、选址和方案论证工作。

12、更加关注和服务民生。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条件,严格社区办公用房、物管用房、卫生用房及社区活动场地等的配置要求,明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验收的原则,保障各项公建配套设施落到实处。积极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老城区交通、保障房建设、市区中小学布局、农贸市场布局和商业网点布局等问题,缓解市民出行难、购物不方便等问题。

13、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对城建重点工程、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优化和畅通“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减少项目审批环节。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下访、区局联席会议、社区直通车等制度和做法,局领导和处室、分局负责人每月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一次,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手续齐全立即办,时间紧迫加班办,情况不明帮助办,有利发展积极办,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14、创新优化服务方式。对重大项目分工到人,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建立项目审批信息反馈制度。每月对受理项目的“一书、一条件、两证、一核实”的情况进行统计,掌握项目审批进程。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进入下一程序的项目,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属我局原因的,限期整改;属报建方原因的,及时提醒告知。通过审批流程的全过程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竣工。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工作效能

15、精心组织十八大精神学习。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开展专题辅导、撰写学习笔记等途径,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运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城乡规划工作。围绕规划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精心做好党组织改选工作,配强各支部班子,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6、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工作,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继续健全完善各类经费收支、招投标、政府采购、后勤管理等制度,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坚决贯彻落实有关公务卡使用、车辆配备管理、出境学习考察等纪律和要求。加强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坚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市规划局范文篇9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执政能力。我将始终根据形势发展,坚持自加压力、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认真学习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努力提高经济、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在博学新知中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总揽全局、抓好建设工作的能力。

二、围绕发展,忠实履行岗位职责。我将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蓬勃朝气,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要求,在建设系统进行广泛调研、深入实践,把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干劲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出实招、创新招、见成效。

三、行必责实,认真实践为民宗旨。我将牢固树立“关注民生抓城建”的理念,通过12319城建热线、局长接待日等载体,关心群众疾苦,做好扶贫济困、来信来访工作,尽力化解各类矛盾。按照“惠民富民”的要求,不断改进便民惠民服务举措,重点抓好供水、气、公交、物业管理、村庄整治、住房保障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做到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市规划局范文篇10

二、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应按有关规定设立专门信访机构和接待场所,配备专职或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三、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及时承接和积极办理信访案件,按时上报办理结果;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信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坚持及时依法处理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来访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安定。

四、信访制度

(一)定时、定员接访制度。日常的接待来访工作,由各级信访部门定时、定员进行。接待来访时一般应有两名以上信访工作人员同时在场,以保证接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信访登记和立档制度。来访人员应到规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按登记要求进行登记,提出来访内容,并耐心等待,由工作人员安排,按先后顺序反映情况;群众五人以上访集体上访应推选3-4名代表反映情况,否则,信访人员可不予接待。信访部门受理来信来访的情况,应设立专门档案,分类妥善保管。

(三)信访协议书制度。各级信访部门受理来访,应按有关规定与来访人员签订《信访协议书》,受理单位和来访人员均应认真遵守协议书的规定。

(四)逐级上访制度。群众上访应逐级进行,凡因违法建筑问题上访,来访人应到市规划局各驻区分局反映,对分局的处理或答复有异议可持分局出具的《上访答复意见书》,向市规划局上访;凡因日照建筑间距纠纷或建设单位未按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图纸施工的,可直接向市规划局上访;向市级部门上访须持有市规划局出具的《上访答复意见书》。

(五)限时办理反馈制度。立案受理的信访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办理并答复信访人;情况复杂的可延长一个月。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时间办结的,应提前向信访人说明情况。

(六)领导批阅信件和接访工作日制度。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并结合具体情况,建立领导接访工作日制度,定期接待重要来访。市局每月25日为局长接待日,每周二、四上午为接待来访时间,各分局的接访时间自定。

(七)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信访工作,协调处理信访疑难问题。对突发性集体上访,应随时召开会议研究处理意见。

(八)保密制度。信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为信访人保密,不得将信访人姓名、住址等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信访人,违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办理信访案件的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九)总结报告制度。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对信访工作情况,半年进行小结,年度进行总结,并书面上报上级信访部门。

五、工作措施

(一)信访部门对涉及本单位业务部门职责范围的信访件,可交有关部门协同处理,各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

(二)对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不再受理,并应将有关情况告知信访人。

(三)信访人和有关单位对各级规划管理行政机关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决定,应当遵守和执行。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经复查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不再处理;如确有错误的,上级行政机关有权直接处理或责成下级行政机关重新处理。

(四)凡属市局级以上领导批示、市委市政府以上信访部门交办和转办、新闻媒介曝光的信访案件,以及直接受理的联名信和集体访,应列为重要信访案件进行专案处理,将处理结果于结案后20日内,书面向上级信访部门报告。特殊情况未办结的,应说明原因,随时报告进度情况。

(五)对精神病人、传染病人或影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损害接待场所公私财务、纠缠侮辱殴打威胁接待人员、携带危险品及管制器械者,不予接访,并与来访人、单位、监护人或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联系,请求协助管制或带离。

(六)各级信访部门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案件和信访信息,应在职权范围内依法采取得力措施,果断处理,防止不良影响的发生和事态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