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3:17:56

启迪式

启迪式范文篇1

关键词: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

音乐能够启迪智慧,这是音乐教育教学长期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真理。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表演是通过节拍、节奏、旋律、和声形式的基本要素及演唱(声乐)、演奏(器乐)和表演(舞蹈)等表现手段来实现的,最终作用于听众欣赏和感受的过程。所以,当我们从上述音乐的概念和含义出发,来探讨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我们就可以明了,音乐的表现要素与音乐的表现形式这两方面内容,同时我们能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进而理解音乐之所以能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作用。

一、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的基础

音乐的表现要素本身就体现了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首先,音乐的节拍、节奏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数理的概念,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感;其次,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变化,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感受到不同音响运动的形式;最后,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不同要素,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以及表演或欣赏其艺术效果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忘我地融入到音乐。

由于音乐本身就是在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音乐与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广泛联系,也是音乐能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首先,音乐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因为,音乐中的律制和频率本身,就是以数学中的数字方式及其规律来体现的。只是这种数字方式经过了物理作用方式的转换,又通过音乐自身特有的音响形式表现了出来。如音乐中音值排列的组合,一旦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值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节奏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一定形式的节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节奏型。音乐中音符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符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音程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不同音程排列的组合,按照一定的形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音型。音乐中不同音程横向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旋律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旋律的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音乐中不同音程纵向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和声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不同和声(和弦)的不同类型和形式。音乐中不同音程横向和纵向交织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织体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织体(和声、复调等)排列组合的形式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数学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音乐,音乐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是数学。音乐中包含着数学的数理关系因素,音乐中也体现着组合、排列、几何、微分、积分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其次,音乐与物理的联系也很直接和广泛。音乐是以具体的音响通过一定的时间表现出来的声学形式,客观地体现音乐自身的艺术效果。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也都是通过具体的物理声学的音响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的。音乐的四种性质(要素)本身就是以它的物理属性为基础的。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的有机组合,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其物理特性,也反映出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恰恰就是人们用来进行一定思想感情表现的形式,以及社会生活在一定音乐艺术中的反映。故而,音乐的各种不同音响表现形式,都可以归属于物理的声学形式之中。其中包括发音的,从音响听觉和时间上来讲;机械的,从演奏或表演方式上来讲;结构的,从物体形制和质量上来讲等等。

再次,音乐与心理的联系更为广泛,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是通过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以及所产生的思考和认知、情感和态度等,通过一定的丰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联想和想象等,运用恰当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所以,音乐本身就存在有心理的因素和特征。有什么样的音乐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有什么样的音乐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表现,有什么样的音乐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有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结构等等。故而,可以这样认识心理形态决定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音乐与生理的联系更是相辅相成的。因为音乐是人创造的,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结构与功能、特点与特征,无论是演奏或演唱、舞蹈或欣赏等,都是在人的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功能形成的结果。所以,没有了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音乐也就没有了能够供人们演奏或演唱、舞蹈或欣赏的物质基础了。

除上述外,音乐还与文学、语言、社会等学科紧密相关。所有这些,都是音乐能够通过特有的表现形式,进行自身艺术表现的基础。同时,这些相关学科也成为了为音乐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完备的、物质的、文化的、社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前提和条件。

二、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

在人的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就是感觉和知觉能力,而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恰恰就是音乐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人最先发展的才能就是音乐才能,而音乐才能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都是以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音乐启迪智慧来完成的。

音乐启迪智慧的方式,体现在它的功能作用上。如音乐在其表现过程中,与文学、数学、历史等文化课学习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化课学习形式的特点,一般只需要读书、思考或用笔书写、听记等方式来完成,采用的基本上都是静态的学习方式;与外语学习相比较,外语学习虽然是由动态发音的练习方式与静态学习的方式结合而成,但仍是以静态学习形式为主;与体育学习相比较,体育虽是以动作的动态训练学习方式为主,但却缺少动态发音方式的训练;与美术学习方式相比,美术学习方式除了思考之外,是以手部的描绘动作为主进行的,也可以说是最安静、最静态的学习方式了。而音乐的学习方式,除了包容上述种种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以肢体动作表现和发音动态过程结合的学习训练方式。所以,音乐的学习训练方式,就具有了思考、认知、朗读(朗诵)、视唱、听音、练耳、动手、动脚等,包括演唱、演奏、舞蹈、欣赏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启迪式范文篇2

大学科技园孕育了新经济。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科技园的起源与发展

大学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率先创办了大学科技园,以大学为依托,通过大学的研究成果与公司联姻,实行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在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目前,形成了有几千家企业,几百万名雇员,绵延150公里的高科技产业带,即美国“硅谷”。目前,斯坦福大学位于硅谷的中心地带,“硅谷”所创造的销售额中,50%以上是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公司创造的。“硅谷”孕育和推动了全球新经济的发展。由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成功,这种大学教学、科研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较快的推广,英国从70年代开始陆续在几十所大学周围创办了科技园。世界上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科技园,如美国的洛杉矶、印度的班加罗尔、英国的剑桥等。我国的大学科技园起步于80年代。从1983年开始,以东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为首的一批大学先后以不同形式创办大学科技园。到1989年,东北大学正式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大学科技园一东北大学科技园,随后,哈工大、上海工大、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也正式创办了不同形式的大学科技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园区的作用与意义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支持。1999年8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五个不同类型大学科技园作为部级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在“十五”计划期间,正式建立了一批部级的大学科技园。

二、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及趋势

1.“官、学、产”联办与管理模式。世界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1)单所大学为主举办和经营:如斯坦福研究园、剑桥科学园及英国萨瑞大学主办的萨瑞科学园和赫里厄特一瓦特大学主办的科学园;(2)国家主办:如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研究团地、前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等;(3)地方政府主办:如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科学园、马萨诸塞州的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4)企亚与金融机构主办:如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工厂;(5)国家与地方联合主办:如法国和巴黎市法兰西岛科学城、法国国家和尼斯地区合办的安蒂波利斯科技城;(6)官产学合办:如日本关西科学城等。它们有一个共同趋势,即官产学联合创办。由于大学科技园教育、科技、经济结合所代表的方向及各方参与度、依存度的增强,单纯的一方主办模式实际上已被多方参与的模式所取代。其中美国北卡罗莱纳三角园区的例子最典型,该区酝酿于1952年,几乎与硅谷起步相同,但真正起飞是在1959年。该区成立了基金会,1956年IBM进园,形成了大学一企业一政府,即“官产学”的互动机制。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首批批准的15个部级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中,10个是“一园一校”模式,5个是“一园多校”模式。东北大学科技园在校园内部、沈阳高新区、大连高新区分别建设5.3公顷、53.3公顷、164公顷功能不同的园区;东南大学科技园由功能不同的校内本部园区与校外浦口园区构成,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照企业化运行和管理。“一园多校”的模式有很明确的功能分区,易协调,决策快。合肥大学科技园系“一园多校”模式,以中国科大牵头,合肥高新区配合进行运作,软、硬件条件较好,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是,这种模式的难点就在于有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而以中国科大牵头难以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大学,势必减缓合肥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速度。2.资金筹措模式。高技术园区需要超强度的投人,主要为两部份:一为园区建设,二为项目发展。资金渠道可有多种,如政府拨款、企业资助、民间(私人)集资、风险投资、国外投资等。其中较成功的或代表了发展趋势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官学产”多元投资模式1995年,有关企业家建议利用北卡大学、北卡州立大学、杜克大学这三所被列人美国名牌大学的教育资源建立北卡三角研究园。该州州长很快采纳了这一意见,并成立了由政府为主、产业界和大学参加的基金会,其中每年至少可从个人、工业部门获资金200余万美元,北卡三角研究园由此得以蓬勃发展。(2)内涵发展模式。即在利用原有大学和科研机构地区资源的基础上新建或扩建大学科学园区。以上北卡三角园区即为一例。在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园区建设时,若利用大学原有土地、设施资源继续扩建,费用可节省许多。(3)风险投资模式。高科技是一项高投人、高风险和高效益的未来型产业,其前提为高投人、高风险,风险与效益成正比例。“硅谷”是美国风险资本活动的主要中心,三分之一以上的风险资本公司集中在“硅谷”。1982年,投人在风险资本中的新私人资本超过14亿美元,是12年前的8倍。这笔资金在当时可开办2800家小型或350家中型高技术公司。

启迪式范文篇3

目前人类的需要已经进入了心灵的需要,即情感和精神的需要阶段。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制造产品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身时代”不同,在这个时代,人类的经济以创意生产来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要,可称之为“心经济时代”。人们开始对日常的物质需要不能满足情感和精神的需要提出质疑。现在唯一可以大规模升值的就是心经济,即文化产业。

有三个“80%”可以证明心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上80%的人都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在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人用80%的钱来满足自己情感和精神需要,如绿色消费、旅游、教育等;在这些发达地区和国家80%的商品利润来自于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即靠一系列的文化模式,如设计、品牌、色彩、时尚、地位、专利、款式、纹样、结构、个性等获取利润。全球最大的未来学研究机构之一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所长罗尔夫•詹森指出:“未来的产品必须取悦于我们的心,而不是大脑。当这一点成为现实的时候,富裕国家的主导社会模式将不再是信息社会,而是梦想社会。现在是为产品和服务加入情感价值的时候了”。所以说心经济已经来临。心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一)人类的需求开始转向心理和精神层面并具有明显的“心”的特征

在21世纪以前,人们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满足人的身体的生理需求展开的,表现出显著的“身”的特征;而今,当这种生理需求被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甚至有的已过度满足后,人的需求则开始转向心理和精神层面,具有明显的“心”的特征。身与心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需要,两个决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两种决然不同的文化体系以及经济特质。

心经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心理和精神的需要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而普遍存在,并且将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即便是在许多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产品设计中的文化的、精神的成分也越来越重,甚至成为主导。人们以经历、体验、觉悟和信仰的方式消费着文化产品。人们购买着个性、消费着偏好、感受着心情、体验着意味,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淡化了,而附加在商品上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及其表征意义却越来越重要。

(二)心经济时代具有与身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特质

感受是个性的,需求是主观的,而现阶段认同成为经济的主宰,是心经济最大的特质。传统经济以满足身体需要为主,所以被称为身经济;但在心经济时代,“看上去很美”就是卖点。在以往,消费是一种消耗性的过程,而在心经济时代,文化消费是主观感受,精神经历是非消耗性的,消费的可是无形的东西;在以往,人们追求“酒足饭饱”的满足,但在心经济时代,人们需要的是“心满意足”的感受;在以往,人们期待更丰富的物质,而在心经济时代,人们需要对历史的感动和感悟。总之,人们需要的是精神和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教育和启迪,感受的是快乐,追求的是心情的愉悦。

心灵的需要产生于人们的内心,当满足这一需要的经济被人们确认时,心经济就存在于人们的主观认同中,所以心经济的最基本特点是人类进入了文化社会,文化成为人类的第一或主要的需要。心经济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类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其满足的具体实在对象就是人类这种、那种或全部的文化及其需要。

(三)心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是文化的消费

文化消费的过程由三方面组成:文化、文化形式和感受。文化的展开是种种观念和方式系统,包括价值观、信念、态度、个性、行为特质直至风格习惯等。文化形式具体展开的则是符号、样式、场景和状态,而感受的展开是经历、体验、觉悟和信仰。人们有了某种文化的需要,而一些文化形式恰能表现这种文化意味人们就能获得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总之,在心经济时代,生产和经营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意味:从人们的文化需求入手,用适当的文化形式来表现这种文化意味,让人们的文化需求在具体的感受中得以满足,从而完成文化消费的过程。

心经济时代的营销

既然心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以往的营销组合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在心经济中的营销策略。因此,根据心经济的特点,本文提出在心经济中的营销组合论,即4E营销组合论,所谓4E是指快乐(Enjoyment)、体验(Experience)、情感(Emotion)、启迪教育(Enlightenment)四者相结合的营销组合论。

(一)4E营销组合论诠释

1.快乐(Enjoyment)。在心经济时代,心理和精神的需求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心经济是以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为主,在消费当中是要满足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要,消费过程中应无时无刻不以满足顾客的快乐为导向。因为快乐是顾客的终极需要。

2.体验(Experience)。在心经济时代,需求不是存在于客观世界里,而存在于人们的主观认同中,在文化的消费过程中是以体验为主。顾客是以体验的方式消费着文化产品。顾客是体验到文化产品带给他的快乐、意味和感受。

3.情感(Emotion)。在心经济时代,企业的产品以产品及服务带给顾客以情感、精神上的享乐和快乐。企业在营销中将以情感营销为主,是给顾客以情感上的满足,以及情感上的教育、启迪,在营销层面企业与顾客在情感和精神上达成共鸣。因为情感是营销成功的唯一的、真正的基础,是价值、顾客忠诚和利润的秘诀。企业应该以情感营销为中心,有效建立、传递和交换情感价值。

4.启迪教育(Enlightenment)。企业的营销活动以及产品、服务传递给顾客的消费文化、情感价值,使顾客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启迪和教育,并强烈认同企业传达给顾客的情感价值。此外,企业文化更是给员工以情感和精神上的启迪和教育,以及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良性影响。

(二)“心营销”内涵及意义

因此,笔者提出“心营销”的定义。所谓心营销是指产品或服务带给顾客以快乐的体验和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以满足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满足的是顾客的终极需求快乐。

现在心营销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日常生活,顾客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已经开始转向情感和精神的需求。顾客在消费产品或服务感受的是意味,消费的是个性,满足的是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给顾客的意味和感觉将更加浓厚。产品和服务带给顾客的是快乐的体验,精神和情感得到极大的教育和启迪。产品和服务是以文化和文化设计来打动顾客,传统产品的文化设计和文化成分以及文化产品都将极大的满足心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

从以物质需求为主的“身时代”到以情感和精神需求为主的心经济时代,营销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自此,营销由外而内,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心营销未来发展趋势

从新经济到心经济,心经济已经在世界经济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据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可知:到2015年,全球经济50%的产值将源于休闲产业。事实上,美国经济中出口赢取利润的50%来自于美国的娱乐产业,如好莱坞的电影、百老汇的戏剧,以及一系列由个性化与品牌化的销售所产生的丰厚利润。我们可以相信在新经济中的网络、高科技等技术的推动下,心经济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那么,心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借助多种宣传方式,使顾客体验快乐消费

企业将以网络、信息技术、高科技、传统方式等手段,让产品或服务带给顾客以快乐的体验和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以满足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让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时时体验快乐。企业将利用这些手段,极大地满足心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

(二)利用文化赋予产品及服务更高的内涵,以引导消费

产品设计,以及服务中的文化因素、文化设计将会占很大比重。产品及服务当中的文化因素将更加契合顾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产品及服务当中不再追求功能、功效的大而全,而是根据顾客的切身需求量身订做更符合顾客的需求,与顾客的需求、环境、情况、协调一致,和谐共处,直至顾客内心,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包括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以外的产业中,企业的营销活动,将会更加人性化,以快乐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在不断地加强与顾客的快乐互动,将它贯穿到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

心经济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经济模式,在心营销中,应该用文化赋予产品一定的内涵及不同层次。在营销中,更应注重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的结合,它将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对企业来讲这是应该牢牢把握的。用文化赋予产品档次、内涵,注重品牌理念的传达。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把这种文化应用于营销中,用文化内涵来引导消费者的行为,与顾客在情感和精神层面达到更深层次的沟通,这将更有利于品牌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世潮.心时代:一个情感化的世界及其经济图景[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曹世潮.心经济33条铁律[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3.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美]乔治•E•贝尔齐.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翁向东.中国品牌低成本营销策略[M].重庆出版社,2003

启迪式范文篇4

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

①如果说道德产生于人们解决冲突、追求和谐与完善的努力,那么伦理学则要对道德现象本身寻根究底,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得以把人确立为人,并引导人去发展自身高级属性的生活原则。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伦理学承担着为人们应对生活挑战提供理性启迪的任务。

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我国现阶段,人们不仅开始面临一些发达国家工业文明时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还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带来的特殊问题。现今在尚未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刺激下爆发而出的“原欲”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剧烈的震荡。而这些年出现的把市场观念套用于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倾向又使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到处称漫。由此造成的社会氛围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人们在忙于实利,忙于物质追求时,往往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③然而目前我国伦理学未能基于生活实践,基于人变化着的生存发展需要承担起探寻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的任务。当此转型之际,面对万花筒般瞬息变化、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和令人应接不暇的时潮,一些伦理学研究着缺乏准备但又不甘寂寞,急急忙忙为一个个常常相互冲突的现象或时潮作合理化甚至道德化的论证。例如,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曾被解释为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又如,把色与钱的交易吹捧成契约精神的表现。这对于瓦解人的基本价值,模糊道德的普遍法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要走出国境,伦理学首先得回到人这个基点上,只有通过对人及其需要的深入研究才能获得可靠出发点;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获得关于人的生存状态和道德状态的真切认识,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接受挑战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其次,伦理学要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因为,诸如“不把人当手段”,“于已有利必须于人无害”以及“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它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这样一些道德公理乃是人类生活规律的体现,它们提供给了人观察世界、评判行为的普遍有效的尺度,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文明交往奠定了基础。

⑤总之,目前伦理学应当在深入认识社会道德现象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德尺度,并区分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索,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提供有说服力的论证,把公理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重新摆在人们面前,克服偏离公理立场而导致道德判断上的倒退。

(摘自1997年4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出本文结构图示正确的一项

附图{图}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理性启迪”是指(用本段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下文看,第二段中的“原欲”是指(选出正确的一项):

A.崇拜实用性。

B·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

C.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

D.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5.联系全文看,与最后一段中“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索”这两个概念意思一致的判断分别有(选出正确的一项):

A.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

B.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又有道德的不合理因素。

C.传统的道德公理;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

D.传统道德的合理因素;传统道德中需要改造提升的因索。

二、解题思路及答案

1.第1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把握文章结构有三种方法:①理清思路法。如果文章是分析一个事物几个方面的性质,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并列式,如《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主体部分;如果文章是为了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以其中一种事物烘托另一种事物,那么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对照式,如《纳谏与止谤》;如果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层进式。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如果文章是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那么文章就是总分式。阅读时理清了思路,文章结构也就好把握了。②归并同类法。即把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段意接近的段落合并为一层,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③研究过渡法。过渡词句是文章思路的外在标志,研究过渡词句也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

本文共5段。第1段说的是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第2、3段说的是目前的社会问题以及伦理学未能承担应尽的职责,这两段意思紧密相连,第3段开头有关联词语“然而”表转折,两段呈递进关系,根据“合并同类法”与“研究过渡法”应划为一层;第4、5段意思相近,都是讲的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根据“合并同类法”应归为一层。全文三大部分的思路呈递进关系,因此,根据图示,应选D项。

2.第2题考查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把握文章观点也有三种方法:①分析题目法。有的题目直接表现观点,那么观点即中心论点;有的题目只显示论述范围,如《勤奋与成才》,则需要根据文意将观点概括为“只有勤奋,才能成才”;有的题目是问句,则需要在文中找答案,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的题目是修饰句,则需要揭示修饰句的本义,如《滴水穿石赞》;根据文意可揭示其观点为“对待事业要专心,有恒心,有毅力”。②找中心句法。这里的中心句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来说,中心句不在开头,就在结尾,在中间的比较少见。③归纳综合法。有的文章的中心观点并不明显,需要根据文意归纳综合。

结合文意来看,本文题目已显示论述范围;从文章思路来看,最后一段已揭示中心论点的一部分,即“目前伦理学……道德尺度”;“并区分……倒退”也应是论述的中心内容,但太繁杂,根据上段相关内容“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可以归纳为“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概括为:“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是探索新的道德尺度,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

3.第3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也有三种方法:①语法分析法。即分析该词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以及整个句子结构的分析。②同义换言法。对那些比较生僻或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换一个自己好懂而意思又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理解。③语境分析法。即联系前后文中与该词语内容相关的信息来理解。

运用语法分析,第一段中“理性启迪”充当“提供”的宾语,那就是说,“理性启迪”是伦理学为人们提供的内容,而上一句说,“伦理学”“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生活原则”,可见伦理学启迪的内容是从“要在理性自觉”起至“生活原则”止。另外,还可以联系前后文理解。第4段中有“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一句话,采用同义换言法,把“理性启迪”换为“理性启示”,就更好理解了。因此,“理性启迪”一词指代的内容,用本段中的原话回答应为:“要在理性自觉中……生活原则。”

4.第4题也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语法分析可知,A项与B项都是“而”字所领起的一句中的兼语,该句中的“而”字和“又”字表明“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都不是“原欲”的内容;而D项“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则是人们在忙于物质追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而且,“原欲”的字面意义也可理解为“原始的欲望”,即人的本能欲求,与C项的意思也相近。

启迪式范文篇5

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

①如果说道德产生于人们解决冲突、追求和谐与完善的努力,那么伦理学则要对道德现象本身寻根究底,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得以把人确立为人,并引导人去发展自身高级属性的生活原则。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伦理学承担着为人们应对生活挑战提供理性启迪的任务。

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我国现阶段,人们不仅开始面临一些发达国家工业文明时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还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带来的特殊问题。现今在尚未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刺激下爆发而出的“原欲”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剧烈的震荡。而这些年出现的把市场观念套用于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倾向又使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到处称漫。由此造成的社会氛围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人们在忙于实利,忙于物质追求时,往往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③然而目前我国伦理学未能基于生活实践,基于人变化着的生存发展需要承担起探寻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的任务。当此转型之际,面对万花筒般瞬息变化、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和令人应接不暇的时潮,一些伦理学研究着缺乏准备但又不甘寂寞,急急忙忙为一个个常常相互冲突的现象或时潮作合理化甚至道德化的论证。例如,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曾被解释为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又如,把色与钱的交易吹捧成契约精神的表现。这对于瓦解人的基本价值,模糊道德的普遍法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要走出国境,伦理学首先得回到人这个基点上,只有通过对人及其需要的深入研究才能获得可靠出发点;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获得关于人的生存状态和道德状态的真切认识,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接受挑战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其次,伦理学要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因为,诸如“不把人当手段”,“于已有利必须于人无害”以及“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它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这样一些道德公理乃是人类生活规律的体现,它们提供给了人观察世界、评判行为的普遍有效的尺度,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文明交往奠定了基础。

⑤总之,目前伦理学应当在深入认识社会道德现象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德尺度,并区分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索,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提供有说服力的论证,把公理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重新摆在人们面前,克服偏离公理立场而导致道德判断上的倒退。

(摘自1997年4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出本文结构图示正确的一项

附图{图}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理性启迪”是指(用本段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下文看,第二段中的“原欲”是指(选出正确的一项):

A.崇拜实用性。

B·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

C.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

D.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5.联系全文看,与最后一段中“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索”这两个概念意思一致的判断分别有(选出正确的一项):

A.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

B.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又有道德的不合理因素。

C.传统的道德公理;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

D.传统道德的合理因素;传统道德中需要改造提升的因索。

二、解题思路及答案

1.第1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把握文章结构有三种方法:①理清思路法。如果文章是分析一个事物几个方面的性质,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并列式,如《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主体部分;如果文章是为了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以其中一种事物烘托另一种事物,那么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对照式,如《纳谏与止谤》;如果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层进式。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如果文章是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那么文章就是总分式。阅读时理清了思路,文章结构也就好把握了。②归并同类法。即把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段意接近的段落合并为一层,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③研究过渡法。过渡词句是文章思路的外在标志,研究过渡词句也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

本文共5段。第1段说的是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第2、3段说的是目前的社会问题以及伦理学未能承担应尽的职责,这两段意思紧密相连,第3段开头有关联词语“然而”表转折,两段呈递进关系,根据“合并同类法”与“研究过渡法”应划为一层;第4、5段意思相近,都是讲的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根据“合并同类法”应归为一层。全文三大部分的思路呈递进关系,因此,根据图示,应选D项。

2.第2题考查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把握文章观点也有三种方法:①分析题目法。有的题目直接表现观点,那么观点即中心论点;有的题目只显示论述范围,如《勤奋与成才》,则需要根据文意将观点概括为“只有勤奋,才能成才”;有的题目是问句,则需要在文中找答案,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的题目是修饰句,则需要揭示修饰句的本义,如《滴水穿石赞》;根据文意可揭示其观点为“对待事业要专心,有恒心,有毅力”。②找中心句法。这里的中心句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来说,中心句不在开头,就在结尾,在中间的比较少见。③归纳综合法。有的文章的中心观点并不明显,需要根据文意归纳综合。

结合文意来看,本文题目已显示论述范围;从文章思路来看,最后一段已揭示中心论点的一部分,即“目前伦理学……道德尺度”;“并区分……倒退”也应是论述的中心内容,但太繁杂,根据上段相关内容“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可以归纳为“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概括为:“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是探索新的道德尺度,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

3.第3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也有三种方法:①语法分析法。即分析该词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以及整个句子结构的分析。②同义换言法。对那些比较生僻或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换一个自己好懂而意思又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理解。③语境分析法。即联系前后文中与该词语内容相关的信息来理解。

运用语法分析,第一段中“理性启迪”充当“提供”的宾语,那就是说,“理性启迪”是伦理学为人们提供的内容,而上一句说,“伦理学”“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生活原则”,可见伦理学启迪的内容是从“要在理性自觉”起至“生活原则”止。另外,还可以联系前后文理解。第4段中有“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一句话,采用同义换言法,把“理性启迪”换为“理性启示”,就更好理解了。因此,“理性启迪”一词指代的内容,用本段中的原话回答应为:“要在理性自觉中……生活原则。”

4.第4题也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语法分析可知,A项与B项都是“而”字所领起的一句中的兼语,该句中的“而”字和“又”字表明“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都不是“原欲”的内容;而D项“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则是人们在忙于物质追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而且,“原欲”的字面意义也可理解为“原始的欲望”,即人的本能欲求,与C项的意思也相近。

启迪式范文篇6

本人是县水利局的纪检书记,近日认真阅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报告和讲话》等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深感获益匪浅。

启迪之一,要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主要是两点: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二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是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成我们党十八大所提出的各项宏伟目标任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启迪之二,要明确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概括起来,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二是依法治国的方式: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三是依法治国的内容:三个“管理”,即: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四是依法治国的目的: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五是依法治国的定位: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明确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才能把思想和行动落实到依法治国的轨道上,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启迪之三,要争当依法治国的模范表率。我是县水利局的纪检书记,要争当依法治国的模范表率,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中,持续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二是要学法、懂法、守法。学法,要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懂法,要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与内涵;守法,要在国家法律的范围与框架内办事。通过学法、懂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无论是从事纪检工作,还是抓好当前五水共治的重点工作,都要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确保自己的所作所为都符合法律的要求。三是引导和带领群众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使广大群众明确作为一个国家,必须有法律,做到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有法律意识,做到依法办事;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安定有序,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建设,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阅读完了,我要把阅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所感受的精神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每一天、每一项工作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启迪式范文篇7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习题

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

①如果说道德产生于人们解决冲突、追求和谐与完善的努力,那么伦理学则要对道德现象本身寻根究底,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得以把人确立为人,并引导人去发展自身高级属性的生活原则。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伦理学承担着为人们应对生活挑战提供理性启迪的任务。

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我国现阶段,人们不仅开始面临一些发达国家工业文明时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还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带来的特殊问题。现今在尚未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刺激下爆发而出的“原欲”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剧烈的震荡。而这些年出现的把市场观念套用于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倾向又使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到处称漫。由此造成的社会氛围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人们在忙于实利,忙于物质追求时,往往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③然而目前我国伦理学未能基于生活实践,基于人变化着的生存发展需要承担起探寻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的任务。当此转型之际,面对万花筒般瞬息变化、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和令人应接不暇的时潮,一些伦理学研究着缺乏准备但又不甘寂寞,急急忙忙为一个个常常相互冲突的现象或时潮作合理化甚至道德化的论证。例如,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曾被解释为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又如,把色与钱的交易吹捧成契约精神的表现。这对于瓦解人的基本价值,模糊道德的普遍法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要走出国境,伦理学首先得回到人这个基点上,只有通过对人及其需要的深入研究才能获得可靠出发点;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获得关于人的生存状态和道德状态的真切认识,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接受挑战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其次,伦理学要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因为,诸如“不把人当手段”,“于已有利必须于人无害”以及“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它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这样一些道德公理乃是人类生活规律的体现,它们提供给了人观察世界、评判行为的普遍有效的尺度,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文明交往奠定了基础。

⑤总之,目前伦理学应当在深入认识社会道德现象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德尺度,并区分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索,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提供有说服力的论证,把公理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重新摆在人们面前,克服偏离公理立场而导致道德判断上的倒退。

(摘自1997年4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出本文结构图示正确的一项

附图{图}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理性启迪”是指(用本段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下文看,第二段中的“原欲”是指(选出正确的一项):

A.崇拜实用性。

B·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

C.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

D.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5.联系全文看,与最后一段中“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索”这两个概念意思一致的判断分别有(选出正确的一项):

A.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

B.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又有道德的不合理因素。

C.传统的道德公理;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

D.传统道德的合理因素;传统道德中需要改造提升的因索。

二、解题思路及答案

1.第1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把握文章结构有三种方法:①理清思路法。如果文章是分析一个事物几个方面的性质,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并列式,如《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主体部分;如果文章是为了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以其中一种事物烘托另一种事物,那么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对照式,如《纳谏与止谤》;如果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层进式。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如果文章是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那么文章就是总分式。阅读时理清了思路,文章结构也就好把握了。②归并同类法。即把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段意接近的段落合并为一层,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③研究过渡法。过渡词句是文章思路的外在标志,研究过渡词句也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

本文共5段。第1段说的是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第2、3段说的是目前的社会问题以及伦理学未能承担应尽的职责,这两段意思紧密相连,第3段开头有关联词语“然而”表转折,两段呈递进关系,根据“合并同类法”与“研究过渡法”应划为一层;第4、5段意思相近,都是讲的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根据“合并同类法”应归为一层。全文三大部分的思路呈递进关系,因此,根据图示,应选D项。

2.第2题考查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把握文章观点也有三种方法:①分析题目法。有的题目直接表现观点,那么观点即中心论点;有的题目只显示论述范围,如《勤奋与成才》,则需要根据文意将观点概括为“只有勤奋,才能成才”;有的题目是问句,则需要在文中找答案,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的题目是修饰句,则需要揭示修饰句的本义,如《滴水穿石赞》;根据文意可揭示其观点为“对待事业要专心,有恒心,有毅力”。②找中心句法。这里的中心句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来说,中心句不在开头,就在结尾,在中间的比较少见。③归纳综合法。有的文章的中心观点并不明显,需要根据文意归纳综合。

结合文意来看,本文题目已显示论述范围;从文章思路来看,最后一段已揭示中心论点的一部分,即“目前伦理学……道德尺度”;“并区分……倒退”也应是论述的中心内容,但太繁杂,根据上段相关内容“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可以归纳为“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概括为:“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是探索新的道德尺度,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

3.第3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也有三种方法:①语法分析法。即分析该词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以及整个句子结构的分析。②同义换言法。对那些比较生僻或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换一个自己好懂而意思又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理解。③语境分析法。即联系前后文中与该词语内容相关的信息来理解。

运用语法分析,第一段中“理性启迪”充当“提供”的宾语,那就是说,“理性启迪”是伦理学为人们提供的内容,而上一句说,“伦理学”“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生活原则”,可见伦理学启迪的内容是从“要在理性自觉”起至“生活原则”止。另外,还可以联系前后文理解。第4段中有“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一句话,采用同义换言法,把“理性启迪”换为“理性启示”,就更好理解了。因此,“理性启迪”一词指代的内容,用本段中的原话回答应为:“要在理性自觉中……生活原则。”

4.第4题也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语法分析可知,A项与B项都是“而”字所领起的一句中的兼语,该句中的“而”字和“又”字表明“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都不是“原欲”的内容;而D项“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则是人们在忙于物质追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而且,“原欲”的字面意义也可理解为“原始的欲望”,即人的本能欲求,与C项的意思也相近。

启迪式范文篇8

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

①如果说道德产生于人们解决冲突、追求和谐与完善的努力,那么伦理学则要对道德现象本身寻根究底,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得以把人确立为人,并引导人去发展自身高级属性的生活原则。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伦理学承担着为人们应对生活挑战提供理性启迪的任务。

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我国现阶段,人们不仅开始面临一些发达国家工业文明时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还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带来的特殊问题。现今在尚未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刺激下爆发而出的“原欲”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剧烈的震荡。而这些年出现的把市场观念套用于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倾向又使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到处称漫。由此造成的社会氛围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人们在忙于实利,忙于物质追求时,往往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③然而目前我国伦理学未能基于生活实践,基于人变化着的生存发展需要承担起探寻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的任务。当此转型之际,面对万花筒般瞬息变化、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和令人应接不暇的时潮,一些伦理学研究着缺乏准备但又不甘寂寞,急急忙忙为一个个常常相互冲突的现象或时潮作合理化甚至道德化的论证。例如,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曾被解释为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又如,把色与钱的交易吹捧成契约精神的表现。这对于瓦解人的基本价值,模糊道德的普遍法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要走出国境,伦理学首先得回到人这个基点上,只有通过对人及其需要的深入研究才能获得可靠出发点;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获得关于人的生存状态和道德状态的真切认识,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接受挑战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其次,伦理学要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因为,诸如“不把人当手段”,“于已有利必须于人无害”以及“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它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这样一些道德公理乃是人类生活规律的体现,它们提供给了人观察世界、评⑤总之,目前伦理学应当在深入认识社会道德现象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德尺度,并区分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索,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素,提供有说服力的论证,把公理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重新摆在人们面前,克服偏离公理立场而导致道德判断上的倒退。

(摘自1997年4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出本文结构图示正确的一项

附图{图}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理性启迪”是指(用本段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下文看,第二段中的“原欲”是指(选出正确的一项):

A.崇拜实用性。

B·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

C.以全部生命力扑向外在之物。

D.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5.联系全文看,与最后一段中“有普遍恒久价值的内容”和“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相对性因索”这两个概念意思一致的判断分别有(选出正确的一项):

A.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

B.既有道德的合理因素;又有道德的不合理因素。

C.传统的道德公理;新的真实有效的道德尺度。

D.传统道德的合理因素;传统道德中需要改造提升的因索。

二、解题思路及答案

1.第1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把握文章结构有三种方法:①理清思路法。如果文章是分析一个事物几个方面的性质,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并列式,如《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主体部分;如果文章是为了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比或以其中一种事物烘托另一种事物,那么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对照式,如《纳谏与止谤》;如果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结构形式往往表现为层进式。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如果文章是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再分说最后总说,那么文章就是总分式。阅读时理清了思路,文章结构也就好把握了。②归并同类法。即把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段意接近的段落合并为一层,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③研究过渡法。过渡词句是文章思路的外在标志,研究过渡词句也有助于理清全文脉络。

本文共5段。第1段说的是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第2、3段说的是目前的社会问题以及伦理学未能承担应尽的职责,这两段意思紧密相连,第3段开头有关联词语“然而”表转折,两段呈递进关系,根据“合并同类法”与“研究过渡法”应划为一层;第4、5段意思相近,都是讲的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根据“合并同类法”应归为一层。全文三大部分的思路呈递进关系,因此,根据图示,应选D项。

2.第2题考查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把握文章观点也有三种方法:①分析题目法。有的题目直接表现观点,那么观点即中心论点;有的题目只显示论述范围,如《勤奋与成才》,则需要根据文意将观点概括为“只有勤奋,才能成才”;有的题目是问句,则需要在文中找答案,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的题目是修饰句,则需要揭示修饰句的本义,如《滴水穿石赞》;根据文意可揭示其观点为“对待事业要专心,有恒心,有毅力”。②找中心句法。这里的中心句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来说,中心句不在开头,就在结尾,在中间的比较少见。③归纳综合法。有的文章的中心观点并不明显,需要根据文意归纳综合。

结合文意来看,本文题目已显示论述范围;从文章思路来看,最后一段已揭示中心论点的一部分,即“目前伦理学……道德尺度”;“并区分……倒退”也应是论述的中心内容,但太繁杂,根据上段相关内容“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寻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可以归纳为“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概括为:“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是探索新的道德尺度,维护传统的道德公理。”

3.第3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也有三种方法:①语法分析法。即分析该词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以及整个句子结构的分析。②同义换言法。对那些比较生僻或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换一个自己好懂而意思又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理解。③语境分析法。即联系前后文中与该词语内容相关的信息来理解。

运用语法分析,第一段中“理性启迪”充当“提供”的宾语,那就是说,“理性启迪”是伦理学为人们提供的内容,而上一句说,“伦理学”“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生活原则”,可见伦理学启迪的内容是从“要在理性自觉”起至“生活原则”止。另外,还可以联系前后文理解。第4段中有“从而为人们在生活洪流中提供有益的理性启示”一句话,采用同义换言法,把“理性启迪”换为“理性启示”,就更好理解了。因此,“理性启迪”一词指代的内容,用本段中的原话回答应为:“要在理性自觉中……生活原则。”

4.第4题也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语法分析可知,A项与B项都是“而”字所领起的一句中的兼语,该句中的“而”字和“又”字表明“崇拜实用性,贬低精神道德因素的实利主义”都不是“原欲”的内容;而D项“逃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则是人们在忙于物质追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而且,“原欲”的字面意义也可理解为“原始的欲望”,即人的本能欲求,与C项的意思也相近。

启迪式范文篇9

一、注重思想教育、培养高尚情感。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至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

我在指导时,首先让他们明辨是非,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譬如,给学生一份材料让其写议论文,其材料如下: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在举行个人画展时,既没邀请领导,也没搞剪彩仪式,吴老说:“画展就是把画展出来让人看,观众自有评说;请领导来会耽误他们时间,也没必要再说白白剪掉几块绸子,很可惜。”

看完材料,学生议论纷纷,“没有领导出席没有剪彩仪式,那多没劲”、“多小气,连块绸子都舍不得”……对此,我耐心引导,吴老并非小气,他很大方,无偿把收藏的名画捐给国家;领导主动要来,是他婉言谢绝,他要给形式主义——泛滥成灾的剪彩仪式泼点泠水。通过讲解,学生受到深刻教育,提高了认识,明白吴老严谨求实不慕虚名的高尚品格。然后顺势引导他们应从何角度来联系现实布局谋篇。有了高尚情感,掌握必要的技巧,加之真情投入。一篇篇佳作便应运而生了。

二、紧扣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情感。

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针对“申办奥运”、“希望工程”、“打工潮”、“追星族”等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对于“希望工程”,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我们虽不富有,但比起贫困地区的孩子,已经很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生环境,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节省开支,为希望工程尽微薄之力,”有的说:“希望工程不仅是救助一部分失学青少年,更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我稍加归纳,然后布置作文,由于情在笔先,学生写来得心应手,觉得作文并不神秘可怕,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收割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造写作意境,启迪潜在情感。

学生在作文时,由于那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为此,我常创造与之相关的意境,让学生在不知不发中投入角色,联想所学知识,启迪潜在情感,渐进最佳状态。如指导们《2000年的一天》,我先向学生展示21世纪未来科技蓝图,然后设立一个个场景:假使你回乡探亲,农村变化会使你耳目一新;假使你漫步城市,现代设施会使你眼花镣乱;假使你遨游太空。

启迪式范文篇10

此次外出调查的启迪之一,就是要解放思想、抓住时机,勇于打破。比方:招商引资在土地问题上,目前是个难点,既要严厉执行中心有关土地征用的政策,又要为企业投资建厂削减用地成本。有的当地就有他们的一些探究做法,一是工业用地经过有用方式改为贸易用地;二是依照工业项目用地配给综合用地;三是采取优惠前提,坚持总部经济。又比方,目前国家不答应建高尔夫球场,但建度假村是可以的,我们是丘陵地域,建度假村相同有休闲、度假、文娱功能。又比方说,一些部分面临查与不查,收与不收的问题,就有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只需有利于发展能不查就不要去查,能不收的费用就不要去收,有些道理应答应先发展再规范。所以,解放思想就要处理是与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勇于打破,才干加速发展。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严密联络各自的实践

这是学习借鉴外地经历启迪之二,就是我们作为不发达地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留意从实践动身。学习外地经历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实践,扬长避短,要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动身,全力而为,量入为出。比方从项目标引进来看,我们既要引进高科技项目,也要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以添加人气;既要引进低耗费无污染的节能环保项目,也可以引进国家政策还答应存在的高税收的项目,以添加财税收入,当然污染生态情况的项目果断不能要,也决不能走他们先污染后管治的错误之路。又比方从推进城市化来说,城市建立规整齐定要高起点、高规范,执行规整齐定要严厉要求,做到宁慢勿滥。在详细操作时,要突出重点,高规范推进新城区建立,答应老城区革新逐渐到位,这样不只可以减轻财务压力和群众工作压力,并且更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城区建立的措施。

三、发展社会事业,构建调和社会,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学习借鉴外地经历启迪之三,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摊开视野,坦荡思绪,在社会事业领域更多的方面引入民间成本。比方说,发展任务教育可不成以引进民营机制?按理说任务教育这是国家全包的事业,能否有不执行政策之嫌?可从实际状况来看,当前国家执行免费的任务教育,遭到老百姓的反对,尤其是保证了贫穷家庭的孩子有书读,但当前县政府财务并不裕如,投入任务教育的费用有限,尤其欠发达地域的学校负债重、前提艰辛,一些当地每班学生数就高达70-80人,影响教育质量。在新情势下如何加速任务教育发展,能否可以讨论推进“两条腿”走路?一是公办任务教育保证大家有书读。二是民办中小学教育减轻公办压力,提高教育质量。假如能支持引进民间成本办中小学,改善办学前提,提高教育质量,答应恰当收费,只需学校办得好,当今中等收入及以上家庭是会愿意承受的。

四、构成发展合力,要注重创新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