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7:43:27

频率

频率范文篇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会就一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步骤就一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难点:组距、组数、分点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出(160.5,18)和(151.5,3)的对应点.

引入新课

某次考试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平均成绩,还需要了解他们中90分以上,80~90分,…,不及格的各占多少?此类问题如何解决?

对学生身高进行测量,得出一组数据,需了解140厘米以下,140~149厘米,150~159厘米,…,160~169厘米,170厘米以上的人数有多少?此类问题如何解决?

本课解决此类问题.

新课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的内容.通过对这一引例的了解,得出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

填空题:

1.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为了解和掌握这组数据的____有多大.

2.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____之间的距离.

3.某批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3,组距为3,那么应将这批数分为____组.

4.决定分点时,应使分点比数据____一位小数,并且把第1组的起点稍微____一点.

5.将某批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____,它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____.

6.将一些数据分成6组,列出频率分布表,其中前3组的频率之和是0.6,后两组的频率之和为0.3,那么第4组的频率是____.

选择题:

为估计初三年级全体男生体重的分布情况,现抽样测量20名学生,记录如下(单位:斤):96981019094105909796102999493949295969810496

(1)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A.15B.14C.13D.12

(2)若将数据分成8组,分组取法以____为好.[]

A.90~93,93~96,…,102~105

B.90.5~93.5,93.5~96.5,…,102.5~105.5

C.90~92,92~94,…,104~106

D.89.5~91.5,91.5~93.5,…,103.5~105.5

(3)最后一组的频率是[]

A.1B.0C.2D.3

(4)第二组的频率是[]

A.1B.0C.0.1D.0.05

小结

本课学习了:

1.频数、频率的概念.

2.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

作业:选用课本习题

补充作业

某班40名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16岁的有4人,17岁的有1人.

(1)试填写下面频率分布表;

(2)该校这个班所在年级100名同学中,估计年龄在15岁,16岁的学生分别有多少?

四、教学注意问题

本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因此,要求学生能作简单的此类问题即可.

频率分布(二)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深刻理解频率的概念,掌握样本频率分布的求法.

2.对学生进行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频率分布表和作频率分布直方图.

难点:确定组距与组数和决定分点.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了解了已知一组数据即某总体的样本,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请叙述此类题目的解法.

新课

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地里抽取了100个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单位:厘米):

6.56.46.75.85.95.95.24.05.44.6

5.85.56.06.55.16.55.35.95.55.8

6.25.45.05.06.86.05.05.76.05.5

6.86.06.35.55.06.35.26.07.06.4

6.45.85.95.76.86.66.06.45.77.4

6.05.46.56.06.85.86.36.06.35.6

5.36.45.76.76.25.66.06.76.76.0

5.56.26.15.36.26.86.64.75.75.7

5.85.37.06.06.05.95.46.05.26.0

6.35.76.86.14.55.66.36.05.86.3

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教师可采用制作教学挂图(或小黑板或投影片)来讲解此题.

接下来再补讲例题.

补充例题

抽样检查某村小学学龄以上未入学人的年龄,统计出一组数据(共100个)如下(单位:岁):

67796156206883867527345837

64216987768060635425158086

67295489688583524233507660

51533757558452645767566759

48728455626875128669182635

2846404767646546776549721

58636373497053638033662151

206258536654684979

试列出频率分布表,绘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89-7=82(岁);

(2)决定组距与组数,取组距为10,由于

故按10岁的组距可分成9组;

(3)决定分点,把第一组的起点数字定为6.5;

(4)列频率分布表:

(5)绘制频率直方图.

小结

作本课一类题目一定要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五个步骤严格作好.

练习:选用课本练习.

作业:选用课本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要注意讲例题时,每一步骤都要请1~2名学生先作一下,这样会使学生加深印象.练习要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对改练习.

频率分布(三)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频率的概念,掌握样本频率分布的求法.

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依照五步骤作题.

难点:教会学生严格按步骤作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频数?什么是频率?

2.如何估计总体分布规律?

新课

本课依照下述题目指导学生复习和学习.

填空题:

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半轴表示____与____的比值.

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_____.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____.

4.频率分布反映了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_________,通常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来估计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与____成正比.[]

A.组距B.组数C.频率D.频数

2.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与各组频率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C.相等D.没关系

解答题:

1.如何得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列出主要步骤).

2.两组学生各20人,作引体向上比赛,各人的次数分别如下:

甲组106121481210144161484102012141068

乙组10812810121012126101281212101010128

(3)作出甲组频率分布表;

(4)绘出甲组频率分布直方图.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练习的结果.

填空题:

1.频率,组距;2.频率;3.1;4.比的大小,总体分布规律.

选择题:

1.D;2.C.

解答题:

1.(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3)甲组频率分布表:

(4)甲组频率分布直方图:

对解答题第2题要进行讲评.

小结(同本节第(二)讲)

作业:选用教材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同本节第(二)讲),布置学生作“读一读”.)

频率分布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了解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数据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寓复杂于简单、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获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的方法.

3.教学疑点:学生对分组组数的法则可能感到不太习惯,不知如何决定分组的组数.

4.解决办法:(1)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2)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3)要适当选择组距与数数,原则是100以内的数据一般分5~12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学习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等.

它们从某一项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

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组的一次代数考试情况,不仅要知道平

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因此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这样以旧拓新,设疑置问地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与方差,反映了样本和总体的两个特征: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但是

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

情况,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市.获得一组数据的频

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过程

(用幻灯出示引例)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

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167154159166169159156166162158

159156166160164160157156157161

158158153158164158163158153157

162162159154165155157151146151

158161165158163163162161154165

162162159157159149164168159153

我们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但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大小,为此,需要对这组数据进行适当整理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让学生先对整个数据进行初步观察,找出其中一个尽可能小的数据,然后按顺序将全组数据过一遍,将每个数据与所找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前者更小,就用它来取代后者,并继续往下进行,从而最后得到其

中的最小值,同理得到其中的最大值.

最大值是169,最小会值是146,它们的差是:

169-146=23(厘米).

算出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就知道这组数据变动的范围有多大.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经验法则是:当数据在100个以内

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

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取组距为3厘米,那么由于在这批数据中,,要将数据分成8组;如果取组距为2厘米,那么由于,要分成12组,因为当数据个数接近100时,组数接近12,而这里的数据个数是60,因此分成8组更合适些,于是取定组距为3厘米,组数为8.

教师要说明,在分组的问题上,不是分这么多组就行,分那么多组就不行的问题,而是怎样分组更合适一些的问题.

3,决定分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若将数据按照3厘米的组距分组时,可分成怎样的8组,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师生共同完成)可以分成以下8组:146~149,149~152,152~155,155~158,158~161,161~164,164~167,167~170.

这时有些数据(如149、158、167)本身就是分点,不好决定它们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组,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1组的起点稍微减小一点.例如,可以将第1组的起点定为145.5,这样,所分的8个小组是:

145.5~148.5,148.5~151.5,151.5~154.5,154.5~157.5,157.5~160.5,160.5~163.5,

163.5~166.5,166.5~169.5.

4.列频率分布表

(用幻灯出示表格)

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用选举时唱票的方法,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教师

要提醒学生应认真仔细,分工合作,在根据频数累计的结果在表中填出相应的频数后,要将

各频数相加,看看它们的和是否等于数据的总个数,如果不相等,说明前面出现了差错,需要进行检查.在根据各组的频数算出相应的频率之后,也要根据各组的频率之和是否等于回来检查求频率的计算过程是否有错.

在学生列出频率分布表后,教师指出,这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数据在各个小组内所占

的比的大小了.而为了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通常还要进行第五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而这将在下一课介绍.

这样做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而且能掌握

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课堂练习教材P187中1,(只要求列出频率分布表)2.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样本和总体的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方法小结: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五个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出频率分布表;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布置作业

频率范文篇2

香港无线/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范围内发育程度较高而且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在2003年香港移动电话普及率开始超过100%,而到了2005年底香港全部移动电话用户(按用户持有的号码计算)已经达到854万,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20%,这一普及率已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除了经济发达及移动通信需求旺盛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推动用户持续增长而且用户普遍使用多运营商服务(一人多卡)的重要原因。1990年一2005年香港移动电话用户的发展情况可参考图1。

除了市场发育程度高外,香港移动通信市场也是全球范围内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过去数年香港一直有六家移动运营商,尽管由于新世界移动已被另外一家运营商CSL收购,但香港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仍没有明显减弱。目前香港的五家移动运营商分别是和记黄埔、Sunday(已被PCCW收购)、数码通、万众电讯(已被中国移动收购)及CSL,这五家运营商中除万众电讯外其余四家都经营30业务。另外,1999年香港就引入了号码可携带政策,这对万众电讯等市场后进入者的加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刺激市场完全进入充分竞争并导致六家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势均力敌。

由于市场上的运营商数量较多,合理的规划与分配相对稀缺的无线频率资源,就成为香港电信管制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内地市场来说,从目前的情况可以判断出30的到来将意味着更多市场竞争者的加入,无线频率的规划及管理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复杂。下面,文章将在介绍香港移动通信频率政策及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内地市场移动通信频率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香港无线/移动通信频率政策介绍

香港历来对电信管制奉行开放/透明并以市场调控为主的理念,这种理念与政策体现在移动通信频率政策上就是牌照发放的市场化。早在1992年香港政府就开始发放2G(数字移动通信)牌照以加速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并于1994年开始收回原来用于模拟移动电话服务的800/900Mhz频率并将其转用于20服务。多年来香港政府一共发放了11张20牌照,其涵盖了800/900Mhz与1700-1900Mhz的频段。目前香港移动运营商拥有的2G频率牌照情况可参考表1。

2001年10月香港政府通过拍卖方式向CSL、和记黄埔、Sunday与数码通等四家原2G运营商发放了基于WCDMA制式的3G牌照,牌照有效期为15年。香港政府没有对30牌照实行一次性收费的办法,而是要求运营商在获得牌照后先交纳合计近53.4万美元(以当时汇率计算)的费用,在牌照有效期内的前5年每年交纳6500万港元并在随后的10年每年交纳当年30业务收入的5%。香港这种相对宽松的牌照费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3G商用的顺利开展,到2005年6月四家30牌照持有者都开通了3G服务。

除了针对网络运营商外,香港政府也通过移动牌照的配套政策来扶持移动虚拟运营商(MVNO)的发展,以增加市场活力。在发放30牌照时,香港政府就规定运营商需要至少开放30%的3G网络容量给虚拟运营商/服务商。在一系列管制政策的扶持下,香港移动虚拟运营市场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截止2005年6月香港本地虚拟移动运营商一共发展到了七家之多。

2005年香港政府经过公众咨询后暂时放弃了发放第5张50牌照,但其仍然认为市场竞争是维持香港移动通信市场繁荣并加速移动数据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香港政府正准备启动新一轮的频率牌照拍卖。首先,由于现有2G牌照将于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先后期满,香港政府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牌照期满后相关频率再分配的公开咨询流程,经过两轮的公开咨询,香港政府最终决定:向其中九个牌照持有者发放为期15年的新牌照,并允许其余两个TDMA运营商用3年时间把现有网络上的用户逐步迁移到其它网络上,而被清理出来的2/3现有TDMA/CDMA频率将被用在基于新技术制式的移动通信服务上。其次,香港政府已启动了针对宽带无线接入的3.4-3.5Ghz频率牌照的发放进程,经过公众咨询后香港政府计划发放6张牌照,每张牌照包含15Mhz*2的频率资源,而牌照发放仍将通过拍卖完成,牌照获得者在2008年前只能提供固定无线宽带接入,但之后就可以提供包括话音与数据业务在内的移动通信服务。通过实施这些频率政策,香港政府实际上通过引入异质替代性服务而增加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对未来内地市场移动通信频率政策的思考

由于技术、管制与市场等是影响移动通信频率政策的主要因素,对内地市场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也必须立足于其具体实际。

一、内地移动通信市场的特点

1、技术制式特点

目前,在内地市场上商用的无线/移动通信制式有20的GSM/CDMA(包括CDMA450)、PHS和SCDMA,从30商用前景看未来WCDMA/CDMA2000/TD-SCDMA共存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内地无线/移动通信的技术格局要比香港还要复杂。另外,目前的PHS运行在政府已经确定的30TDD频段上,未来对PHS频率的政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PHS的发展前景。整体上看,内地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制式的复杂性对频率政策的设计与决策提出了重大挑战。

2、管制特点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打破垄断、邮电分营、国有电信公司的分拆/重组等一系列举措,内地电信业的改革在持续深化,而且有中国特色的电信管制思路也初步形成。目前,内地电信管制政策正处于新旧阶段交替间的转型时期,过去的总体思路是打破垄断并通过实施不对称管制加强市场竞争,管制手段主要是行政方式(集中体现在国有电信企业的管理者任免,重组与拆分等)。然而,近年内地电信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对电信管制提出了转型要求。虽然在未来要成立独立电信监管部门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但这一目标在短期内实现的难度仍较大。因此,转型中的管制环境给包括3G在内的移动通信频率管制问题增加了不确定性。

3、市场特点

整体上看内地电信运营市场正处于半市场化阶段,电信运营商在市场上围绕价格与业务等展开激烈的竞争,消费者也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实惠,但由于基础电信运营商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这决定了其竞争本质仍是政府掌控下的模拟竞争,尽管政府的干预方式已从过去的行政拆分/重组企业转变到近两年的运营商高层领导互调。从市场需求及业务发展看,固话业务的发展已明显趋缓,即使在包含PHS业务的情况下其2005年的本地话务量也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而移动电话仍在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并且以短信与彩铃等代表的非话音业务得到了相当发展。从区域发展看,包括移动通信在内的东西部电信市场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明显,北京、上海,

广州等移动电话普及率已接近甚至超过了100%,沿海省份/城市移动电话的高速增长使现有的20频率资源开始出现紧张,而西部的贵州则只有13%,频率资源显得富余。在这些市场条件下,如何在发达市场增加新的频率并在欠发展区域提高现有频率的利用率,将成为摆在管制部门面前的课题。

整体上看,无论是技术格局还是管制环境与市场发展,中国内地市场跟香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根本上决定了内地的移动通信频率政策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对未来移动通信频率牌照政策的两点思考

1、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频率牌照发放方式

香港电信运营商都实现了私有化,电信管制部门主要代表消费者利益,这是其频率牌照采取拍卖方式发放的重要背景。在内地,目前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其负有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职责,因此管制部门不能单纯代表消费者利益而是需要在运营商及消费者的两者利益间作出平衡,业界也普遍认为单纯的牌照拍卖并不是优化频率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方式。近几年的3.58hz牌照发放就主要采用了招标+选秀的方式,这是对建立符合国情的频率牌照发放方式的有益探索。然而,由于牌照发放时对引入民营资本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政策扶持,至今35Ghz运营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3.5Ghz频率由此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因此,对于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频率牌照发放方式,未来仍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加以完善。

2、完善与规范频串牌照的管理

频率范文篇3

关键词:本机振荡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自动频率控制脉内测频

雷达系统根据其工作频率一般分为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和厘米波雷达,其接收机通常是超外差形式的。分米波雷达和厘米波雷达由于其工作频率较高,一般都有自动频率控制(AFC)系统,控制本振频率自动跟踪发射频率的变化,或者控制发射频率自动稳定在本振频率对应的频率点上,保证雷达接收机的中频频率稳定。但是传统的模拟式单环路或双环路AFC系统由于受模拟电路本身的局限,使得AFC的跟踪速度慢、跟踪频率范围窄、精度低,甚至有可能出现错误跟踪的情况;此外,控制本振的自频控雷达由于在本机振荡器上加装了频率调整装置,影响了本振的频率稳定度,这对动目标雷达而言是难以接受的。米波雷达由于其工作频率较低,基本上没有自动频率控制系统,但是米波雷达的发射机工作频率和接收机本机振荡频率由于环境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变化范围从几十千赫兹到数百千赫兹,通常在500~600kHz之间。虽然由此造成的中频频率变化量的绝对值不会超出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范围(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通常≤1MHz),但是数百千赫兹的变化量使回波信号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放大,造成雷达接收机技术、战术性能降低,此时即使加装DSU(DigitalStableUnit)设备,也由于中频频率漂移的影响,使DSU的性能无法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应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实现雷达自动频率控制系统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案的应用解决了非相参雷达的自动频率跟踪与本振频率稳定度之间的矛盾,但是锁相环固有的大惯性、大步进间隔和非线性误差却严重地限制着锁相环自动频率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其无法满足高速、高频率分辨率、大带宽的要求。

DDS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频率合成技术,它采用全数字化的技术,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相对带宽宽、频率分辨率高、跳频时间短、相位连续性好、可以宽带正交输出、可以外加调制的优点,并能直接与单片机接口构成智能化的频率源。基于DDS技术的自适应米波雷达自动频率控制系统是新一代的自动频率控制(AFC)系统,它以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为基础,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高速高精度脉内频率测量模块对雷达发射频率进行精确测量,然后由单片机控制DDS,对发射频率进行搜索和跟踪。因此它是一种易于实现的数字式智能化自适应频率控制系统。

图2DDS频率合成模块结构图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基于DDS技术的自适应米波雷达自动频率控制系统主要由高速脉内频率测量模块、DDS频率合成模块、单片机和包括频率显示、控制键盘的人机接口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高速高精度实时脉内频率测量技术,利用频率稳定度高达10-9的高稳恒温时标对频率进行倒计数法测量,由单片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完成对发射频率的搜索和跟踪。系统中除了DDS输出后的滤波、放大电路采用模拟电路外,其它全部采用高速数字电路,并结合了单片机具有的可编程能力,使系统避免了传统模拟式AFC的缺陷,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控制。

雷达开机后,系统首先工作于搜索模式:单片机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输出本振频率的最低值,与从发射机耦合过来并经过衰减后的发射脉冲频率混频,取出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经过频率测量模块测量后将结果送入单片机,单片机若判断频率测量结果不是规定的中频频率值,则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将输出的本振频率按规定的步长(通常是频率测量系统的频率分辨率)调高,重复此过程,直到频率测量系统测量得到的频率值为规定的中频频率值为止。若搜索过程中本振频率达到上限时仍未搜索到规定的中频频率值,则返回到本振频率最低值,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搜索。系统一旦搜索到规定的中频频率值就进入跟踪状态。

在跟踪状态,频率测量模块对每一个发射脉冲频率与本振频率下变频得到的中频脉冲频率进行实时精确测量,在发射脉冲结束时将测量结果送入单片机。单片机立即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响应的本振频率调整量,并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调整输出频率,保证在目标回波信号到达接收机时,本振信号已经调整到与该发射脉冲频率对应的频率点上,使目标回波信号下变频后的频率值为准确的中频频率值,从而保证目标回波信号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放大。

跟踪模式实质上是一个自适应的控制过程:某一发射脉冲的频率比前一发射脉冲的频率升高(降低)→在本振频率不变的条件下,中频频率升高(降低)→频率测量模块的测量结果升高(降低)→单片机得到测量结果后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使之输出的本振频率相应升高(降低)→中频频率降低(升高)到规定值。

2硬件结构

2.1DDS频率合成模块

DDS频率合成模块以DDS芯片AD9854为核心,包括滤波电路、放大电路和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图2是其组成框图。

AD公司推出的AD9854是DDS芯片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具有300MHz的内部时钟,4~20倍的内部可编程倍频器使外部输入的时钟信号频率可以从15MHz到75MHz,另外具有100MHz的并行接口总线,内置正交双通道DAC输出,具有多种编程工作方式,能产生线性调频信号和非线性调频信号等复杂信号。

AD9854采用CMOS结构,工作电压为3.3V,而单片机AT89C51工作在5V电压下,其总线电平是5V的TTL电平,为保证AD9854的正常工作,必须经电平转换后再与AD9854接口,AD9854的时钟信号也必须经过电平转换后送到AD9854的时钟引脚。AD9854有正交双通道DAC输出,每一个通道都是反相的互补输出,经MAX436放大后滤波,然后再经MAX436放大到雷达要求的本振电平。两路输出中的一路用于和发射脉冲混频,将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送到频率测量模块进行频率测量,系统已经知道DDS频率合成模块输出的本振频率,测量出发射脉冲的中频频率就能计算出发射频率;另一路作为接收机的本振信号。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当DDS系统的时钟为300MHz时,其输出频率的上限是150MHz,在工程应用中通常只使用到时钟频率的40%,即120MHz。某型米波雷达的本振频率上限略高于120MHz,经查阅AD9854的数据手册,其输出频率能够达到理论的150MHz;同时经实验证实,AD9854能够在雷达本振频率上限值处稳定工作,且输出信号质量完全可以满足雷达系统对本振的要求。

2.2高速高精度脉内频率测量模块

高速高精度脉内频率测量模块采用倒计数法进行频率测量,主要由下变频混频器、滤波整形电路、计数器T0、计数器T1和时序控制电路组成。图3是其结构的组成框图,图4是倒计数法频率测量的时序图。

倒计数法测频是用被测信号的N个周期形成一个计数门时间T=N·Tx,在T时间内由时标F0计数,这样一来测频就相当于测量门宽T,T的最大量化误差是T0,Tx的最大量化误差是T0/N。

某型雷达的发射脉冲的宽度是13μs,考虑到其发射机是单级振荡式发射机,每个脉冲在起振和停振的过程中振荡不稳定,因此取中间的10μs作为测频区间。该型雷达的第一中频频率为30MHz,在正常工作时,发射脉冲与本振信号下变频的输出频率应该是准确的30MHz,在10μs的测频时间内应有300个脉冲,即可取N=300;高稳定的时标的频率是100MHz,T0=10ns,相应的Tx的最大误差是T0/300=1/30ns,据此可计算出测频的分辨率是30kHz,相对于雷达中频放大器接近1MHz的带宽而言,此指标完全能够满足雷达系统的要求。用频谱分析仪实际测得的系统跟踪误差如表1所示。

表1实际测得的系统跟踪误差表

发射频率/MHz147.000147.500148.000148.500149.000149.500

本振输出频率/MHz116.999117.495118.008118.492118.990119.493

跟踪误差/kHz-1-5+8-8-10-7

发射频率/MHz150.000150.500151.000151.500152.000152.500

本振输出频率/MHz119.995120.490120.990121.510122.005122.500

跟踪误差/kHz-5-10-10+10+50

模块的工作过程是:当雷达触发脉冲到来时,时序控制电路打开计数器T,发射脉冲随后到来,经下变频、滤波、整形后转换成TTL方波作为计数器T的时钟。当计数器T计到第32个脉冲时,时序控制电路打开计数器T0,T0开始对高稳定时标计数;当计数器T计到第332个脉冲时,时序控制电路关闭计数器T和T0,并通知单片机已经完成一次频率测量,单片机取走测量结果,并对硬件电路复位,准备下一个周期的测量。

2.3高稳定度恒温时钟模块

本机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是影响雷达接收机性能的关键性指标。由于DDS频率合成方法的输出频率稳定度仅仅取决于其时钟的频率稳定度,因此选用频率稳定度高达10-9的恒温晶体振荡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时钟。恒温晶体振荡器输出的100MHz高稳正弦波经放大后整形为标准的TTL方波,一路作为频率测量模块的时间标准,另一路经F161分频为25MHz的TTL方波,经电平转换后作为AD9854的外部时钟信号,利用AD9854内部的可编程倍频器倍频12倍使AD9854工作在300MHz的内部时钟频率下。高稳定度恒温时钟模块组成框图如图5所示。

3软件结构

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可以充分利用软件可编程控制的优势对系统进行灵活有效的控制。图6是单片机的软件框图。

通电以后单片机首先进行初始化,然后设置DDS模块的工作模式等参数,再进行时序控制电路的复位并对所有计数器进行清零操作。随后单片机不断查询测量完成信号。当时序控制电路在雷达触发脉冲的作用下完成一次测量时?熏就通过该信号通知单片机,单片机一旦查询到测量完成便立即读入测量结果。然后进行分析,是标准中频频率时不进行本振频率的调整,直接准备下一脉冲周期的测量,若不是则计算所需的频率调整量,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进行频率调整,然后再准备下一脉冲周期的测量。

搜索和跟踪过程的区别主要在于计算频率调整量的方法不同,其它流程基本一致。

频率范文篇4

关键词:TSA5526;频率合成器;分频器;电荷泵

1概述

频率合成技术是近代无线电技术发展中的一门新技术,也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常利用一块晶体或少量晶体组成标准频率源,然后通过合成方法产生各种所需的频率信号。这些频率信号与标准频率源具有相同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使用该技术构成的电路在通信设备中称为频率合成器。频率合成器的种类很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数字式频率合成器。数字式频率合成器由晶体振荡器、固定分频器、鉴相器、滤波器和VCO等组成,晶体振荡器输出的频率信号经固定分频器后得到标准频率,而VCO输出的频率信号经可变分频器分频后得到实际频率信号,两信号在鉴相器中经相位比较产生的环路锁定控制电压将通过滤波器加到VCO上,以对实际频率信号进行控制和校正,直到环路锁定。当所需信号频率较高时,该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难度较大,通常只能依靠专业厂家来完成,不仅成本高,而且生产周期长。TSA5526芯片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通用数字频率合成集成电路,它将晶体振荡器、固定分频器、鉴相器、滤波器等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其主要特性参数如下:

●输入射频信号的频率为:64~1300MHz;

●输入射频信号的电平为:-28~3dBm;

●输出误差调整电压为:4.5~33V;

●具有锁定检测功能;

●内置可编程的15bit分频器;

●通过程序控制可在512、640和1024中选择基准信号分频比,在外接4MHz晶振时,则可获得3.90625kHz、6.25kHz和7.8125kHz的频率精度;

●可选择I2C总线和3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采用单电源供电,电源电压为4.5~5.5V。

2引脚功能

TSA5526有SSOP16和SO16两种封装,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各引脚功能见表1所列。

表1TSA5526的引脚功能

引脚名称功能应用说明

1RF射频信号RF输入通常接本振输出

2VEE地

3VCC1电源电压1芯片电源,接+5V

4VCC2电源电压2开关控制电源,通常接+12V

5BS4电子开关BS4输出PNP三极管OC输出

6BS3电子开关BS3输出PNP三极管OC输出

7BS2电子开关BS2输出PNP三极管OC输出

8VS1电子开关BS1输出PNP三极管OC输出

9CP环路滤波器外接RC滤波网络

10Vtune误差控制电压输出通过上拉电阻输出直流电压并加到VCO

11SW总线选择开关接地时选择I2C总线方式;悬空时选择3总线方式

12LOCK/ADC锁定标志/ADC输入3总线方式时为锁定标志,低电平有效;I2C总线方式时5为电平ADC输入端

13SCL串行时钟下降沿时将SDA输出的数据锁存

14SDA串行数据在3总线方式时,18bit、19bit和27bit三种数据可供选择

15CE片选信号高电平有效

16XTAL基准振荡输入通常外接4MHz晶体

表2写状态数据格式

字节MSB数据字节LSB

地址字节(ADB)11000MA1MA0

分频字节(DI1)0N14N13N12N11N10N9N8

分频字节2(DB2)N7N6N5N4N3N2N1N0

控制字节(CB)1CPT2T1T0RSARSB0S

电子开字节(BB)空空空空BS4BS3BS2BS1

3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TSA5526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基准信号处理单元、相位比较和输出单元以及接口控制单元等四部分。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对输入的射频小信号进行放大和8分频,再送到15bit可编程分频器,分频比的大小可根据输入射频信号的频率来确定。基准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基准振荡器通过外接晶体产生基准信号,同时经基准分频器产生基准信号。基准分频器通过编程可选512、640和1024三种分频比。经过分频处理后的两路信号同时加到数字式相位比较器,然后经电荷泵、放大器和驱动三极管后得到误差控制电压输出。接口控制单元用于实现微处理器与该器件的通信,它一方面接收微处理器送来的数据并在内部处理以形成各种控制指令;另一方面将本器件的状态送往微处理器。通过SW端信号的不同连接,可选择两种串行通信方式:I2C总线方式和3总线方式。

图2

3.1I2C总线方式

a.写状态R/W=0

在写状态时,对TSA5526编程需要四个数据字节,并应在地址字节传输后将数据字节送入芯片。当地址字节第一字节传输后,I2C总线的收发会使地址字节和数据字节连在一起,并在一个传输过程中传输完毕。如果地址字节后的第一个数据字节为分频字节或控制字节,则芯片将被部分编程。表2是其数据字节定义。表中,MA1和MA0是可编程地址位,用于控制加到片选端的电压。N14~N0为可编程分频比,其分频比为:

N=N14×214+N13×213+…+N1×2+N0

CP为控制电荷泵电流大小位,CP为0,对应电流为60μA,CP为1时,电流为280μA缺省值。T2~T0代表测试位。RSA和RSB为基准分频比选择位。0S为可调放大器控制位,0S位为0时,可调放大器接通缺省值,0S位为1时断开。BS4~BS1是PNP电子开关控制位,其对应关系是:当BSn为0时,电子开关n接通;当BSn为1时,电子开关n断开。

表3读状态数据格式

字节MSB数据字节LSB

地址字节11000MA1MA2R/W=1

状态字节PORFLACPS11A2A1A0

表43总线方式数据格式

数据形式D0D3D4D17D18D19D20D21D22D23D24D25D26

18位BS4BS1N13N0

19位BS4BS1N14N1N0

27位BS4BS1N14N1N0-CPT2T1T0RSARSB0S

b.读状态R/W=1

表3所列为读状态数据格式。当辅助地址位被识别之后,将自动产生一个响应脉冲到SDA线上。SDA线上的数据在SCL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时有效,数据字节在SDA线上产生应答信号之后从器件中读出;如果没有主应答信号产生,传输过程就会结束,此时芯片将释放数据线从而使微控制器产生终止条件。当上电时,POR标志被置为1,当检测到数据结束标志时,POR标志被复位读周期的结束。FL为进入锁存标志,用于表示何时循环建立起来。通过对FL置1或清零可对循环进行控制。ACPS为自动充电电流转换标志,当自动充电电流转换打开且循环锁定时,此标志为0,此时充电电流被强制为低。在其它条件下,ACPS为逻辑1。在I2C总线状态下,内置的A/D转换器可将自动频率微调模拟电平转换成数字量并送往微控制器。

3.23总线方式

在3总线方式下,该器件接收的数据有18位、19位和27位三种,参见表4。在该方式下,当片选引脚CE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SCL引脚输入时钟脉冲的下降沿会将SDA引脚上的数据送入数据寄存器,数据的前四位用来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在第五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这四位数据被送入内部电子开关控制寄存器。如果传输的是18或19位数据字,那么,在片选线上电平由高向低转换时,频率位将被送入频率寄存器。在上电复位状态下,电荷泵电流为280μA,调谐电压输出被关断;而在标准模式下,当ACPS标志为高电位时,测试位T2~T0被置为001,此时将禁止TSA5526输出。当传输的是27位数据字时,在时钟脉冲的第20个上升沿到来时,频率位将被送入频率寄存器,而控制位则在片选引脚CE从高电平向低电平转换时送入控制寄存器。在这种方式下,基准分频比由RSA和RSB位确定,测试位(T2、T1、T0)、电荷泵控制位CP、分频比选择位(RSA、RSB)以及0S位只能进行27位的传输。图3所示是3总线方式时的时序图。

表5AT89C51内RAM中20H、21H、22H、23H的定义

字节地址D7D6D5D4D3D2D1D0

20HBS4BS3BS2BS1N14N13N12N11

21HN10N9N8N7N6N5N4N3

22HN2N1N011000

23H01000000

4应用

TSA5526在某航空电子设备检查仪中的应用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单片机与TSA5526采用3总线方式进行通信。P1.0与SCL引脚相连,用于串行时钟输出。P1.1与SDA引脚相连,用于串行数据输出。P1.2与CE引脚相连以进行片选控制;电子开关BS1~BS4用于通过VCO产生4种不同频率信号,VCO的输出将通过C6送到TSA5526的RF引脚,并经分频后与基准信号进行相位比较。Vtune输出的误差控制电压经电阻R3、电容C5加到VCO。R1、C4的数值可用于决定微调的快慢。当频率锁定后,LOCK引脚将变为低电平,并将该电平通过AT89C51的P1.3引脚送入单片机进行检测。本电路采用27位数据格式,发送的数据存放在单片机AT89C51中RAM的20H、21H、22H、23H四个单元中,各位定义见表5所列。其具体程序清单如下:

Rfegadj:CLRP1.0

SETBP1.2

MOVR0,#08H

Fregadj1:MOVA,20H

CLRC

RRCA

MOVP1.1,C

SETBP1.0

NOP

CLRP1.0

DJNZR0,Fregadj1

MOVR0#08H

Fregadj2:MOVA,21H

CLRC

RRCA

MOVP1.1,C

SETBP1.0

NOP

CLRP1.0

DJNZR0,Fregadj2

MOVR0,#08H

Fregadj3:MOVA,22H

CLRC

RRCA

MOVP1.1,C

SETBP1.0

NOP

CLRP1.0

DJNZR0,Fregadj3

MOVR0,#03H

Fregadj4:MOVA,23H

CLRC

RRCA

MOVP1.1,C

SETBP1.0

NOP

CLRP1.0

频率范文篇5

关键词:本机振荡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自动频率控制脉内测频

雷达系统根据其工作频率一般分为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和厘米波雷达,其接收机通常是超外差形式的。分米波雷达和厘米波雷达由于其工作频率较高,一般都有自动频率控制(AFC)系统,控制本振频率自动跟踪发射频率的变化,或者控制发射频率自动稳定在本振频率对应的频率点上,保证雷达接收机的中频频率稳定。但是传统的模拟式单环路或双环路AFC系统由于受模拟电路本身的局限,使得AFC的跟踪速度慢、跟踪频率范围窄、精度低,甚至有可能出现错误跟踪的情况;此外,控制本振的自频控雷达由于在本机振荡器上加装了频率调整装置,影响了本振的频率稳定度,这对动目标雷达而言是难以接受的。米波雷达由于其工作频率较低,基本上没有自动频率控制系统,但是米波雷达的发射机工作频率和接收机本机振荡频率由于环境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变化范围从几十千赫兹到数百千赫兹,通常在500~600kHz之间。虽然由此造成的中频频率变化量的绝对值不会超出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范围(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通常≤1MHz),但是数百千赫兹的变化量使回波信号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放大,造成雷达接收机技术、战术性能降低,此时即使加装DSU(DigitalStableUnit)设备,也由于中频频率漂移的影响,使DSU的性能无法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应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实现雷达自动频率控制系统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案的应用解决了非相参雷达的自动频率跟踪与本振频率稳定度之间的矛盾,但是锁相环固有的大惯性、大步进间隔和非线性误差却严重地限制着锁相环自动频率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其无法满足高速、高频率分辨率、大带宽的要求。

DDS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频率合成技术,它采用全数字化的技术,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相对带宽宽、频率分辨率高、跳频时间短、相位连续性好、可以宽带正交输出、可以外加调制的优点,并能直接与单片机接口构成智能化的频率源。基于DDS技术的自适应米波雷达自动频率控制系统是新一代的自动频率控制(AFC)系统,它以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为基础,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高速高精度脉内频率测量模块对雷达发射频率进行精确测量,然后由单片机控制DDS,对发射频率进行搜索和跟踪。因此它是一种易于实现的数字式智能化自适应频率控制系统。

图2DDS频率合成模块结构图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基于DDS技术的自适应米波雷达自动频率控制系统主要由高速脉内频率测量模块、DDS频率合成模块、单片机和包括频率显示、控制键盘的人机接口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高速高精度实时脉内频率测量技术,利用频率稳定度高达10-9的高稳恒温时标对频率进行倒计数法测量,由单片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完成对发射频率的搜索和跟踪。系统中除了DDS输出后的滤波、放大电路采用模拟电路外,其它全部采用高速数字电路,并结合了单片机具有的可编程能力,使系统避免了传统模拟式AFC的缺陷,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控制。

雷达开机后,系统首先工作于搜索模式:单片机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输出本振频率的最低值,与从发射机耦合过来并经过衰减后的发射脉冲频率混频,取出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经过频率测量模块测量后将结果送入单片机,单片机若判断频率测量结果不是规定的中频频率值,则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将输出的本振频率按规定的步长(通常是频率测量系统的频率分辨率)调高,重复此过程,直到频率测量系统测量得到的频率值为规定的中频频率值为止。若搜索过程中本振频率达到上限时仍未搜索到规定的中频频率值,则返回到本振频率最低值,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搜索。系统一旦搜索到规定的中频频率值就进入跟踪状态。

在跟踪状态,频率测量模块对每一个发射脉冲频率与本振频率下变频得到的中频脉冲频率进行实时精确测量,在发射脉冲结束时将测量结果送入单片机。单片机立即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响应的本振频率调整量,并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调整输出频率,保证在目标回波信号到达接收机时,本振信号已经调整到与该发射脉冲频率对应的频率点上,使目标回波信号下变频后的频率值为准确的中频频率值,从而保证目标回波信号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放大。

跟踪模式实质上是一个自适应的控制过程:某一发射脉冲的频率比前一发射脉冲的频率升高(降低)→在本振频率不变的条件下,中频频率升高(降低)→频率测量模块的测量结果升高(降低)→单片机得到测量结果后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使之输出的本振频率相应升高(降低)→中频频率降低(升高)到规定值。

2硬件结构

2.1DDS频率合成模块

DDS频率合成模块以DDS芯片AD9854为核心,包括滤波电路、放大电路和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图2是其组成框图。

AD公司推出的AD9854是DDS芯片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具有300MHz的内部时钟,4~20倍的内部可编程倍频器使外部输入的时钟信号频率可以从15MHz到75MHz,另外具有100MHz的并行接口总线,内置正交双通道DAC输出,具有多种编程工作方式,能产生线性调频信号和非线性调频信号等复杂信号。

AD9854采用CMOS结构,工作电压为3.3V,而单片机AT89C51工作在5V电压下,其总线电平是5V的TTL电平,为保证AD9854的正常工作,必须经电平转换后再与AD9854接口,AD9854的时钟信号也必须经过电平转换后送到AD9854的时钟引脚。AD9854有正交双通道DAC输出,每一个通道都是反相的互补输出,经MAX436放大后滤波,然后再经MAX436放大到雷达要求的本振电平。两路输出中的一路用于和发射脉冲混频,将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送到频率测量模块进行频率测量,系统已经知道DDS频率合成模块输出的本振频率,测量出发射脉冲的中频频率就能计算出发射频率;另一路作为接收机的本振信号。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当DDS系统的时钟为300MHz时,其输出频率的上限是150MHz,在工程应用中通常只使用到时钟频率的40%,即120MHz。某型米波雷达的本振频率上限略高于120MHz,经查阅AD9854的数据手册,其输出频率能够达到理论的150MHz;同时经实验证实,AD9854能够在雷达本振频率上限值处稳定工作,且输出信号质量完全可以满足雷达系统对本振的要求。

2.2高速高精度脉内频率测量模块

高速高精度脉内频率测量模块采用倒计数法进行频率测量,主要由下变频混频器、滤波整形电路、计数器T0、计数器T1和时序控制电路组成。图3是其结构的组成框图,图4是倒计数法频率测量的时序图。

倒计数法测频是用被测信号的N个周期形成一个计数门时间T=N·Tx,在T时间内由时标F0计数,这样一来测频就相当于测量门宽T,T的最大量化误差是T0,Tx的最大量化误差是T0/N。

某型雷达的发射脉冲的宽度是13μs,考虑到其发射机是单级振荡式发射机,每个脉冲在起振和停振的过程中振荡不稳定,因此取中间的10μs作为测频区间。该型雷达的第一中频频率为30MHz,在正常工作时,发射脉冲与本振信号下变频的输出频率应该是准确的30MHz,在10μs的测频时间内应有300个脉冲,即可取N=300;高稳定的时标的频率是100MHz,T0=10ns,相应的Tx的最大误差是T0/300=1/30ns,据此可计算出测频的分辨率是30kHz,相对于雷达中频放大器接近1MHz的带宽而言,此指标完全能够满足雷达系统的要求。用频谱分析仪实际测得的系统跟踪误差如表1所示。

表1实际测得的系统跟踪误差表

发射频率/MHz147.000147.500148.000148.500149.000149.500

本振输出频率/MHz116.999117.495118.008118.492118.990119.493

跟踪误差/kHz-1-5+8-8-10-7

发射频率/MHz150.000150.500151.000151.500152.000152.500

本振输出频率/MHz119.995120.490120.990121.510122.005122.500

跟踪误差/kHz-5-10-10+10+50

模块的工作过程是:当雷达触发脉冲到来时,时序控制电路打开计数器T,发射脉冲随后到来,经下变频、滤波、整形后转换成TTL方波作为计数器T的时钟。当计数器T计到第32个脉冲时,时序控制电路打开计数器T0,T0开始对高稳定时标计数;当计数器T计到第332个脉冲时,时序控制电路关闭计数器T和T0,并通知单片机已经完成一次频率测量,单片机取走测量结果,并对硬件电路复位,准备下一个周期的测量。

2.3高稳定度恒温时钟模块

本机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是影响雷达接收机性能的关键性指标。由于DDS频率合成方法的输出频率稳定度仅仅取决于其时钟的频率稳定度,因此选用频率稳定度高达10-9的恒温晶体振荡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时钟。恒温晶体振荡器输出的100MHz高稳正弦波经放大后整形为标准的TTL方波,一路作为频率测量模块的时间标准,另一路经F161分频为25MHz的TTL方波,经电平转换后作为AD9854的外部时钟信号,利用AD9854内部的可编程倍频器倍频12倍使AD9854工作在300MHz的内部时钟频率下。高稳定度恒温时钟模块组成框图如图5所示。

3软件结构

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可以充分利用软件可编程控制的优势对系统进行灵活有效的控制。图6是单片机的软件框图。

通电以后单片机首先进行初始化,然后设置DDS模块的工作模式等参数,再进行时序控制电路的复位并对所有计数器进行清零操作。随后单片机不断查询测量完成信号。当时序控制电路在雷达触发脉冲的作用下完成一次测量时?熏就通过该信号通知单片机,单片机一旦查询到测量完成便立即读入测量结果。然后进行分析,是标准中频频率时不进行本振频率的调整,直接准备下一脉冲周期的测量,若不是则计算所需的频率调整量,控制DDS频率合成模块进行频率调整,然后再准备下一脉冲周期的测量。

搜索和跟踪过程的区别主要在于计算频率调整量的方法不同,其它流程基本一致。

频率范文篇6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了解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数据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寓复杂于简单、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获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的方法.

3.教学疑点:学生对分组组数的法则可能感到不太习惯,不知如何决定分组的组数.

4.解决办法:(1)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2)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3)要适当选择组距与数数,原则是100以内的数据一般分5~12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学习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等.

它们从某一项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

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组的一次代数考试情况,不仅要知道平

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因此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这样以旧拓新,设疑置问地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与方差,反映了样本和总体的两个特征: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但是

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

情况,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市.获得一组数据的频

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过程

(用幻灯出示引例)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

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167154159166169159156166162158

159156166160164160157156157161

158158153158164158163158153157

162162159154165155157151146151

158161165158163163162161154165

162162159157159149164168159153

我们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但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大小,为此,需要对这组数据进行适当整理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让学生先对整个数据进行初步观察,找出其中一个尽可能小的数据,然后按顺序将全组数据过一遍,将每个数据与所找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前者更小,就用它来取代后者,并继续往下进行,从而最后得到其

中的最小值,同理得到其中的最大值.

最大值是169,最小会值是146,它们的差是:

169-146=23(厘米).

算出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就知道这组数据变动的范围有多大.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经验法则是:当数据在100个以内

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

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取组距为3厘米,那么由于在这批数据中,,要将数据分成8组;如果取组距为2厘米,那么由于,要分成12组,因为当数据个数接近100时,组数接近12,而这里的数据个数是60,因此分成8组更合适些,于是取定组距为3厘米,组数为8.

教师要说明,在分组的问题上,不是分这么多组就行,分那么多组就不行的问题,而是怎样分组更合适一些的问题.

3,决定分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若将数据按照3厘米的组距分组时,可分成怎样的8组,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师生共同完成)可以分成以下8组:146~149,149~152,152~155,155~158,158~161,161~164,164~167,167~170.

这时有些数据(如149、158、167)本身就是分点,不好决定它们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组,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1组的起点稍微减小一点.例如,可以将第1组的起点定为145.5,这样,所分的8个小组是:

145.5~148.5,148.5~151.5,151.5~154.5,154.5~157.5,157.5~160.5,160.5~163.5,

163.5~166.5,166.5~169.5.

4.列频率分布表

(用幻灯出示表格)

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用选举时唱票的方法,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教师

要提醒学生应认真仔细,分工合作,在根据频数累计的结果在表中填出相应的频数后,要将

各频数相加,看看它们的和是否等于数据的总个数,如果不相等,说明前面出现了差错,需要进行检查.在根据各组的频数算出相应的频率之后,也要根据各组的频率之和是否等于回来检查求频率的计算过程是否有错.

在学生列出频率分布表后,教师指出,这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数据在各个小组内所占

的比的大小了.而为了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通常还要进行第五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而这将在下一课介绍.

这样做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而且能掌握

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课堂练习教材P187中1,(只要求列出频率分布表)2.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样本和总体的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方法小结: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五个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出频率分布表;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布置作业

教材P189中2,3(列出频率分布表)

板书设计

14.5频率分布(一)

整理数据的五个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分布(二)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深刻理解频率的概念,掌握样本频率分布的求法.

2.对学生进行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频率分布表和作频率分布直方图.

难点:确定组距与组数和决定分点.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了解了已知一组数据即某总体的样本,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请叙述此类题目的解法.

新课

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地里抽取了100个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单位:厘米):

6.56.46.75.85.95.95.24.05.44.6

5.85.56.06.55.16.55.35.95.55.8

6.25.45.05.06.86.05.05.76.05.5

6.86.06.35.55.06.35.26.07.06.4

6.45.85.95.76.86.66.06.45.77.4

6.05.46.56.06.85.86.36.06.35.6

5.36.45.76.76.25.66.06.76.76.0

5.56.26.15.36.26.86.64.75.75.7

5.85.37.06.06.05.95.46.05.26.0

6.35.76.86.14.55.66.36.05.86.3

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教师可采用制作教学挂图(或小黑板或投影片)来讲解此题.

接下来再补讲例题.

补充例题

抽样检查某村小学学龄以上未入学人的年龄,统计出一组数据(共100个)如下(单位:岁):

67796156206883867527345837

64216987768060635425158086

67295489688583524233507660

51533757558452645767566759

48728455626875128669182635

2846404767646546776549721

58636373497053638033662151

206258536654684979

试列出频率分布表,绘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89-7=82(岁);

(2)决定组距与组数,取组距为10,由于

故按10岁的组距可分成9组;

(3)决定分点,把第一组的起点数字定为6.5;

(4)列频率分布表:

(5)绘制频率直方图.

小结

作本课一类题目一定要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五个步骤严格作好.

练习:选用课本练习.

作业:选用课本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要注意讲例题时,每一步骤都要请1~2名学生先作一下,这样会使学生加深印象.练习要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

频率分布(三)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频率的概念,掌握样本频率分布的求法.

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依照五步骤作题.

难点:教会学生严格按步骤作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频数?什么是频率?

2.如何估计总体分布规律?

新课

本课依照下述题目指导学生复习和学习.

填空题:

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半轴表示____与____的比值.

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_____.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____.

4.频率分布反映了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_________,通常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来估计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与____成正比.[]

A.组距B.组数C.频率D.频数

2.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与各组频率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C.相等D.没关系

解答题:

1.如何得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列出主要步骤).

2.两组学生各20人,作引体向上比赛,各人的次数分别如下:

甲组106121481210144161484102012141068

乙组10812810121012126101281212101010128

(3)作出甲组频率分布表;

(4)绘出甲组频率分布直方图.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练习的结果.

填空题:

1.频率,组距;2.频率;3.1;4.比的大小,总体分布规律.

选择题:

1.D;2.C.

解答题:

1.(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3)甲组频率分布表:

(4)甲组频率分布直方图:

对解答题第2题要进行讲评.

小结(同本节第(二)讲)

作业:选用教材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同本节第(二)讲),布置学生作“读一读”.)

对改练习.

频率分布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了解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数据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寓复杂于简单、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获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的方法.

3.教学疑点:学生对分组组数的法则可能感到不太习惯,不知如何决定分组的组数.

4.解决办法:(1)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2)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3)要适当选择组距与数数,原则是100以内的数据一般分5~12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学习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等.

它们从某一项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

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组的一次代数考试情况,不仅要知道平

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因此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这样以旧拓新,设疑置问地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与方差,反映了样本和总体的两个特征: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但是

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

情况,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市.获得一组数据的频

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过程

(用幻灯出示引例)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

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167154159166169159156166162158

159156166160164160157156157161

158158153158164158163158153157

162162159154165155157151146151

158161165158163163162161154165

162162159157159149164168159153

我们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但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大小,为此,需要对这组数据进行适当整理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让学生先对整个数据进行初步观察,找出其中一个尽可能小的数据,然后按顺序将全组数据过一遍,将每个数据与所找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前者更小,就用它来取代后者,并继续往下进行,从而最后得到其

中的最小值,同理得到其中的最大值.

最大值是169,最小会值是146,它们的差是:

169-146=23(厘米).

算出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就知道这组数据变动的范围有多大.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经验法则是:当数据在100个以内

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

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取组距为3厘米,那么由于在这批数据中,,要将数据分成8组;如果取组距为2厘米,那么由于,要分成12组,因为当数据个数接近100时,组数接近12,而这里的数据个数是60,因此分成8组更合适些,于是取定组距为3厘米,组数为8.

教师要说明,在分组的问题上,不是分这么多组就行,分那么多组就不行的问题,而是怎样分组更合适一些的问题.

3,决定分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若将数据按照3厘米的组距分组时,可分成怎样的8组,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师生共同完成)可以分成以下8组:146~149,149~152,152~155,155~158,158~161,161~164,164~167,167~170.

这时有些数据(如149、158、167)本身就是分点,不好决定它们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组,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1组的起点稍微减小一点.例如,可以将第1组的起点定为145.5,这样,所分的8个小组是:

145.5~148.5,148.5~151.5,151.5~154.5,154.5~157.5,157.5~160.5,160.5~163.5,

163.5~166.5,166.5~169.5.

4.列频率分布表

(用幻灯出示表格)

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用选举时唱票的方法,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教师

要提醒学生应认真仔细,分工合作,在根据频数累计的结果在表中填出相应的频数后,要将

各频数相加,看看它们的和是否等于数据的总个数,如果不相等,说明前面出现了差错,需要进行检查.在根据各组的频数算出相应的频率之后,也要根据各组的频率之和是否等于回来检查求频率的计算过程是否有错.

在学生列出频率分布表后,教师指出,这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数据在各个小组内所占

的比的大小了.而为了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通常还要进行第五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而这将在下一课介绍.

这样做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而且能掌握

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课堂练习教材P187中1,(只要求列出频率分布表)2.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样本和总体的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方法小结: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五个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出频率分布表;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布置作业

教材P189中2,3(列出频率分布表)

板书设计

14.5频率分布(一)

整理数据的五个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频率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字频率计;函数信号发生器;闸门时间

Abstract:Adigitalfrequencymeterdesignedbyusingequalprecisionmeasurement,haverealizedthefrequencymeasurement.Itintroducesthehardwareconstructionmethodofequalprecisiondigitalmeasurementfrequency.Thismethodiseasyandconvenient.

Keywords:Digitalfrequencymeter;Functionsignalgenerator;Theintervalbetweentheopeningandclosingofthelockgate

1.引言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频率"已成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物理量。调节收音机上的频率刻度盘可使你选听到你所喜欢的电台节目;调节电视机上的微调旋钮可使电视机对准电视台的广播频率,获得图像清晰的收看效果,这些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更离不开计时。学校何时上、下课?工厂几时上、下班?火车、班机何时起飞?出差的亲人几日能归来?┈┈,这些都涉及到计时。频率、时间的应用,在当代高科技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邮电通讯,大地测量,地震预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的导航定位控制都与频率、时间密切相关,只是其精密度和准确度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要求高得多罢了。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直接测频法制成一个测量范围在0~9999Hz的频率计。该频率计的闸门信号的采样时间为1s,并采用4位数码显示,输入信号幅度范围0.8~5V。它不仅可以测量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尖脉冲信号的频率,而且还可以测量它们的周期。

频率范文篇8

图1,注入RC引脚的低频振荡器斜坡电压,调制电源的开关频率。

图1中的电路是一个自启动振荡器,其振荡频率约为500Hz。当您加电时,C3从0V开始充电,TL331型比较器的输出端处于高阻抗状态,这是因为它的非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比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更高。当C3充电时,它的电压超过R1-R6分配器的参考电压,比较器输出端变为低阻抗状态。因为R5现在与R6并联,R6上的电压就立即下降到较低的参考电压电平。因为R3同时与C3并联,所以C3开始放电,其电压向这一新参考电平下降。当比较器输出端重新开路时,C3放电达到R6上的电压。此后,这一循环重复进行。您必须仔细选择各元件,以确保R6的两个参考电压状态比C3上下两个充电状态低。该电路使用C3来调节振荡器频率,您选择的C3的电容值应该比C2低。振荡器的频率约等于

电容器C2把C3的斜坡电压交流耦合到UCC3813的振荡器引脚。注入的信号在其正向期间(交流电信号)增大了CT的充电电流,因此提高了控制器的工作频率。在注入信号的负向期间,CT的部分充电电流消失,因此降低控制器的工作频率。图2示出了注入信号对CT充电的影响。R4控制注入电流的大小。降低R4的阻值,可扩大以其额定固定频率为中心的工作频率范围。由C3设定的注入信号的振荡频率控制着扫频速率。

图2,外部振荡器改变定时电容器的充电情况。

频率范文篇9

[关键词]副省级市电台新闻频率节目编排策略

节目编排是广播电台频率经营的重要环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广播电台在节目编排方面存在有很大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地方模仿中央;广播业发展落后地区模仿发达地区;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台内部互相模仿等等7。本文系统研究分析了副省级电视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广播电台频率节目编排提供思路借鉴。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

副省级城市目前一共有十五个,分别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我们通过互联网来搜集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其所对应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和中央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节目播出时间表,以此作为本文的数据基本来源。我们选用了2004年至2005年这个时间段。由于有些副省级城市电台并没有自己的官方网页,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也并没有找到它们的节目播出时间表;另外,我们也尝试着与该电台总编室联系索要节目表,但是直到本研究进行时,对方仍旧没有答复。该原因造成本研究缺失了部分基础数据,缺失的副省级市电台新闻频率有3个,分别是长春、哈尔滨、济南和西安。

我们借鉴学界已有的结论,将不同新闻频率的节目从大的功能类别上分为文艺类节目、服务型节目、新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教育类节目和商业广告等六大类。我们以搜集到节目播出时间表为基础,将这六大类的节目类型按照不同的专题类属进一步细化为如下的栏目分类。如表1所示。

表1新闻频率的节目分类和栏目分类表

我们利用Between-GroupLinkage聚类分析方法对本文中的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进行分类处理。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服务类节目以及谈话类节目等在各个频率中出现的频数和平均播出的时长作为标准。通过SPSS软件,按照聚类分析所提供的结果,我们可以将这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的新闻频率分为三类,如表2。

表2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聚类结果

在第一类新闻频率(即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中,节目设计主要是由版块化的栏目构成,具体表现为栏目个数较少,但是每个栏目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第二类新闻频率中,新闻类节目主要是以独立的栏目出现,频数高,但是栏目的平均时长相对较短,而其娱乐类节目和服务类节目又突出表现为一种版块式的构成,个数少,但平均时长较长。与第二类新闻频率相对应,在第三类新闻频率中,新闻类节目主要是以版块化的形式组成,而其娱乐类和服务类的节目则以独立栏目形式出现的比较多。在具体的节目表现内容方面,这三类电台新闻频率也各有侧重。其中第一类新闻频率更为注重新闻类栏目,其累计播出时间相对最长;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的新闻频率则更为侧重娱乐类和服务型的栏目,新闻类节目的播出时间相对较短。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新闻频率中抽取一个个案作为代表,以对其节目编排策略进行剖析。

二、深圳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

节目编排主要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听众,主要是听众的收听行为;二是竞争对手,一般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主要竞争对手是本省电台新闻频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三是自身的节目制作资源与能力。在案例剖析中,我们主要考察各新闻频率对听众收听行为和竞争对手节目编排上的考量。

1、听众收听行为导向。

在深圳电台新闻频率的一周播出时间中,绝大多数节目的编排都采用带状策略,也就是说某一个节目被安排在每天同一时间或相隔数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内容题材和节目风格都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一般认为利用这种带状策略,有助于建立节目的品牌和培养听众的收听习惯。在一天纵向的节目编排上,深圳电台新闻频率采用了版块编排策略,即在节目编排中,将几个同类型的节目被安排连续播出的策略。利用导入效应粘住听众。除此之外,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在一天的节目编排中还采用了“吊床策略”,即指在编排

收视率相对较低或不容易预测的节目时,在该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如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在晚上10点左右播出一档“898健康在线”的健康保健咨询类栏目,该栏目事实上是一种推销医药保健产品的软广告类节目,在其中充斥着大量的病例介绍、医生专访等内容。对健康受众而言,这档节目的收听率较低。为了能够达到较高的收听率,以进一步吸引广告主和广告商的兴趣,深圳台新闻频率在这一档节目的前后时段中分别播放了“挑战深圳”和“博爱夜激情”两档强势节目,希望能够通过优秀的娱乐类节目和聊天类节目来保留一部分听众,使得“898健康在线”的收听率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2、竞争导向。

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下午5点到7点这两个时间段中,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主要利用时间差来采用“桥梁策略”,跨越竞争对手的节目“破口”来编排节目;即让节目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与竞争对手错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使观众想转台,也可能因为错过了开始时间而返回。同样,在节目内容方面,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与广东电台新闻频率在该时段所播出的节目类型不同,即深圳台采用了一种“迂回避让”的节目编排策略;但是深圳台与中央台新闻频率在该时段所播出的节目类型却都相同,均为新闻类节目。可以看出,深圳台在此处所采用的是一种“对抗式”的节目编排策略。之所以采用这样的一种策略,并不是因为深圳台的新闻采编能力可以达到与中央台进行正面抗衡的水平,而是由于深圳电台新闻类节目的报道范围与目标受众与中央台的不同而造成的。深圳电台主要面对深圳及其周边地区,其目标听众也是这部分的居民,由于深圳电台地处深圳,在采集本地新闻方面较中央台有着更多的优势和资源,也就是说,深圳电台新闻频道可以将更多的节目时间聚焦在本地新闻事件之上。

在晚上12点左右,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之所以采用较长时长的节目安排,其主要目的在于采用“锁式策略”,即刻意安排一相当长度的节目,以始终吸引观众,防止观众“溢流”,从而封锁其他台的节目的编排策略。一般城市居民在晚上12点左右都即将准备睡眠,深圳电台新闻频率采用长时间的节目安排,可以将广播听众吸引在该节目上,有助于培养听众的收听忠诚度,带动并提高其他时段的收听率。

三、沈阳电台新闻频率

1、听众收听行为导向

从一周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沈阳电台新闻频率的大部分节目编排采用了带状策略(stripprogramming),即该电台将收视率较高、制作较为精良的节目(如“沈阳新闻”、“法制新视野”等)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利用该策略,电台能够有助于观众的收听习惯的形成。

在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中包含有很多广告栏目,将不同类型的广告综合成为一种板块式的栏目形态。这些广告专题栏目被安排在每个非广告栏目之前或者之后,时间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不等。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在每天上午10点之后的播出时段中穿插了频次很高的广告类专题,使得该电台在对节目进行编排与策划的时候就不得不采用“搭帐篷策略(tent-polingprogramming)”,即指将一个收视率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影响比较弱的节目中间,以期第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因为人们要收看第二个节目而呈上升趋势,而第三个节目也会受益于第二节目的高收视率。沈阳电台利用安排在广告专题之间的优秀节目(一般为新闻类栏目),可以使得听众对该节目之前或之后的广告专题发生部分的媒体接触,以达到广告商的要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种强势节目与广告专题交叉组合的节目编排策略也构成了一种吊床策略(hammockingprogramming);这具体为通过在广告专题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新闻类节目,来留住一部分的听众。在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中,“搭帐篷策略”和“吊床策略”共同存在并发挥作用。

2、竞争导向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在和辽宁电台新闻频率进行竞争的过程中,采用了3种不同的节目编排策略,分别是:桥梁策略、迂回避让策略和对抗策略。这三种不同的节目编排策略应用于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一天不同的播出时段中。在早上六点半到上午8点左右,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针对辽宁台,采用桥梁策略进行节目编排,即将辽宁台每个栏目的开播时间与本台的栏目开播时间错开,形成一个时间差;而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左右,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采用了迂回避让的节目编排策略。当辽宁电台新闻频率在播放新闻类型节目的时候,沈阳电台就安排播放广告专题,而在当辽宁电台播放其他广告类节目的时候,沈阳电台就开始播放新闻类节目。这样的一种节目安排策略完全避开了与辽宁电台新闻频率在节目上进行正面抗衡,而是利用其播出广告类节目的时段来播出新闻专题,以吸引听众的收听。当到了晚上12点左右,沈阳电台则采用一种对抗策略和锁式策略与辽宁台进行竞争。在这个时间段中,沈阳电台播出的《星光夜话》与辽宁电台新闻频率所播出的《悄悄话》均属于同一类型的谈话聊天类节目。除了与辽宁电台展开正面抗衡之外,沈阳电台新闻频率还加长《星光夜话》的节目时长,意图通过一种锁式策略来留住较多的听众。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也主要采取了回避式策略与中央台避开正面竞争,这一点最为突出地表现为中午11点半到下午2点的这个时间段中。在该时段内,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主要播出的节目类型为“读报专题”和“整点新闻”等读报类节目和综合新闻播报类节目;而在该时段内,中央电台新闻频率播出的栏目主要有“财经在线”、“今日论坛”和“文化新干线”等反映经济、文化生活的谈论类节目形态。除去这两家新闻频率在栏目播出形态上的不同之外,它们在播出时间上也避免了相互冲突。如中央台在播放“财经在线”栏目的时候,沈阳台就在播放广告专题;而当中央台播放一些非主打的新闻节目时,沈阳台就开始播放其强势的新闻节目,并试图通过新闻节目对本地听众的吸引力来为后续的广告专题起到一种“搭帐篷”的作用。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沈阳电台新闻频率较多地采用迂回避让的策略来与其竞争对手展开对市场的争夺,虽然这种方式有助于暂时保护自己的目标市场,但是长远来看,只是一味地采用避让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首先,单纯的避让并不能够阻止自己的听众流向节目制作质量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电台频率之中;其次,避让作为一种竞争策略从其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被动的,不积极的策略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要受到竞争对手很大的限制和桎梏。

[page_break]

四、青岛电台新闻频率节目编排策略

1、听众收听行为导向

从青岛电台新闻频率一周的播出时间来看,对于一些固定的新闻类节目,如“整点新闻”、“体育联播”等节目主要采用了“带状策略”,也就是说这些节目会在每天的同一时段播出。而对于一些娱乐类栏目,青岛电台在节目编排方面则采用了“棋盘(西洋棋)策略(checkerboardprogramming)”,试图通过对一些娱乐类栏目的编排进行变化,以吸引听众的收听。但综合来看,青岛电台在一周横向的节目编排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带状策略”,“棋盘策略”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其应用于娱乐类节目的编排,这种编排策略也是基于对听众的分析。通常情况下,收听时尚娱乐类节目的听众为年龄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快的年轻人;通过对娱乐类节目的类型和内容进行改变,可以不断地给这些目标受众以刺激,从而提高该类节目的收听率。

青岛电台中大多数的节目平均时长在2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仅仅有一小部分的节目时长在60分钟左右。相比较于我们在前文中研究的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和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青岛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时长要相对偏短一些,在其中所体现出的“版块化节目”数量要少一些。

在青岛电台新闻频率的纵向节目编排方面,该电台很注重对“导入策略”的使用。如,在中午1点半播出《长书联播》之后,利用该节目的高收听率,青岛电台继续播出《经典影剧院》等栏目,以吸引听众继续收听。除此之外,青岛电台新闻频率还在这两个节目之间采用“无缝隙编辑策略”,即将《长书联播》和《经典影剧院》之间的“破口”缩小,甚至等于零,让第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以防止听众转台。

2、竞争导向

青岛新闻频率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播出了一档长度为60分钟的节目《开始曲:拥抱黎明》。而山东新闻频率和中央台新闻频率在该时段仅仅播出了一档长度为5分钟左右的《节目收听指南》。在该时段中,针对山东台和中央台新闻频率,青岛台采用了一种“锁式策略”,试图通过播放较长时长的歌曲类节目来吸引听众,防止他们转向山东台和青岛台。

在中午12点到1点左右,青岛台与山东台、中央台新闻频率在播放的节目类型方面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中午12点,青岛台、山东台和中央台新闻频率播出的节目均为新闻类节目,面对竞争对手,青岛台在该时段主要采用的是“对抗式策略”。但是需要指出,由于青岛台的节目听众与新闻类栏目的选题范围与其他两个竞争频率的有很大差异,所以虽然在该时段播出的都是综合播报类新闻栏目,但是这种“对抗式策略”并不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对抗,而仅是一种节目类型的重复而已。再从节目的播出时间上来看,青岛电台新闻频率也无意在该时段中与其竞争对手进行对抗。从图8可以获知,青岛台在12点开播的新闻类栏目时长要少于山东台和中央台,长度仅为25分钟,而后两者分别为60分钟和30分钟。青岛台之所以这样处理,其目的也在于采用一种“桥梁策略”,通过打时间差来与对手在下个阶段播出的节目错开。在此之后,青岛台在播出节目类型上采用“迂回避让策略”,没有播出与山东台和中央台一致的财经类新闻栏目,而是播出体育类新闻栏目。

五、结论

在每周纵向的节目编排方面,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编排策略基本相同。对于大多数固定的新闻类、资讯类和娱乐类等节目,电台主要利用“带状策略”来对它们进行编排,即将这些栏目安排在每天或相隔数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利用这种策略,可以有助于听众收听习惯的形成。相比之下,“棋盘策略”在电台新闻频率中的采用较为少见。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其特定原因的。首先,从培养受众收听习惯,栏目品牌方面来看,“棋盘策略”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要弱于“带状策略”;其次,使用“带状策略”来改变固定栏目的播出时间,就势必会引起部分原有节目听众的流失,造成收听率下降;再者,“带状策略”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抗式策略”的使用,即电台为了与其竞争对手在某个特定的时段展开正面抗衡,而改变原有的节目时间安排,推出新的强势节目。但是囿于电台的节目制作预算和制作能力等因素,电台新闻频率就注定不可能频繁地采用“对抗式策略”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而进一步在每周纵向的节目编排方面采用“棋盘策略”。除了对“带状策略”的使用,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还注重对“导入策略”、“吊床策略”和“搭帐篷策略”等在节目编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每个电台中的多个时段都安排有很多医药保健咨询类的栏目。这些栏目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广告专题,通过对患者采访、医师接听热线电话等环节来对医药保健产品进行促销,该栏目的广告收入是电台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医药保健咨询类的栏目在本质上是属于广告类型,所以很多健康的听众并不会倾向于收听这种类型的节目。为了使得这些节目的收听率能够维持在一个让广告商满意的水平,电台新闻频率就必须采用“导入策略”,通过在收听率较低的栏目之前安排一档节目制作质量较高,听众喜欢的强势节目,来试图产生一种沿袭效应(InheritanceEffect)。“吊床策略”和“搭帐篷策略”正是利用了这种沿袭效应来吸引听众的收听。

在另一方面,电台新闻频率还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各种情况,来采取相应的节目编排策略。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在这方面所体现出的策略基本相近。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在与对应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中央电台新闻频率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迂回避让式策略”、“对抗式策略”、“锁式策略”和“桥梁策略”等。由于我们在本文中的研究对象是副省级电台的新闻频率,因此,新闻类型的节目在新闻频率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的新闻节目制作水平不容小觑,但是与其对应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中央电台新闻频率相比较,它们无论是在采编人员素质,还是在新闻报道资源利用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而我国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架构基本接近,即以转播中央台的早间新闻和报纸摘要,晚间的全国新闻联播,再辅之以整点的综合新闻播报构成了各地每日新闻频率的节目框架。在这种相近的节目安排体系下,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与省级电台、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在整点的新闻播报类节目中必然存在有一种对抗。从表面上看,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在这些时段采用了“对抗式”策略与其竞争对手进行抗衡;但是由于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和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在新闻播报类节目中所报道的范围、选题立足点等各相迥异,所以从实际上来看,这种“对抗式策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抗。而且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还经常采用“桥梁策略”,即将整点新闻播报类节目的播出时长安排得与其竞争对手有所不同(提前或者延迟结束节目),以打时间差来抢先吸引并留住听众。所以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并无意与其竞争对手在新闻类节目上展开对抗。除了整点新闻播报类节目之外,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与省级电台、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在其他类型的新闻类节目(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上也缺乏竞争。相比之下,由于谈话类型的广播节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谈话主持人的水平和节目创意,而与一个电台的新闻制作能力等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在谈话类节目上往往与其对应的省级电台、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展开真正的“对抗式”策略。为了配合这种“对抗式”策略,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往往还采用“锁式策略”来始终吸引听众,防止听众“溢流”。

参考文献

[1].刘瀛等.论广播节目专业化与设计策略[J],学术交流2004年6月,第155-158页.

[2].徐帅华.广播新闻频率专业化刍议[J],声屏世界2002年5月,第22-23页.

[3].张彦斌.广播节目的听众定位和市场定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4期,第68-69页

[4].Bae,H.S.(1999).ProductDifferentiationinCableProgramming:TheCaseintheCableNationalAll-NewsNetworks.JournalofMediaEconomics,12(4),265-277

[5].曾晓煜.多频道竞争市场之节目分析[J],传媒与管理研究(台北)第4卷第2期,2005年1月,第57-89页

[6].刘晓雪常梅.省级广播电台频率的生存之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7月,第37-38页

[7].翟杉.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4年10月,第46-47页

[8].Eastman,S.T.etal.(1993).Broadcast/cableprogramming:Strategiesandpractices(4thEd.).Belmont(CA):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

[9].陈炳宏钟起惠.公共电视新闻性节目编排策略之研究—节目类型与收视率研究结构之观点[J],广播与电视(台北)1999年第14期,第63—87页

[10].Pringle,PeterK.,MichaelF.Starr&WilliamE.McCaritt(1991).ElectronicMediaManagement.Boston:FocalPress.

频率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无线数字广播网络建设步伐,提高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正确的新闻导向,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为建设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提供舆论支持。

二、工作目标

从2012年1月起,力争用6个月时间建成县城区无线数字调频公共广播网,并恢复和重建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人民广播电台数字新闻广播节目一套,日播时间达到八小时,在城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街道,公共场所等安装无线可寻址公共广播1000只。实现城区公共广播,调频收音、电视广播一体化覆盖,覆盖面积10平方公里。

三、建设原则

根据我县的实际,按照“无线调频,覆盖城区;政府投资,部门共建;科技支撑,安全可靠;从城到乡,分步推进;服务中心,群众受益”的原则进行建设。

四、建设内容

重建县人民广播电台音频制作站、县人民广播电台播控站、县人民广播电台无线调频广播发射台,在受众区安装无线调频自动可收音柱、音箱和草坪音箱等。

五、质量要求

KMDZ—2音频数字制作站、KMDB—2音频数字录播站、KMDZ—2音频数字直播站、人民广播电台无线调频数字广播讯号发射台的工程控件及设备质量均达到国家数字无线数字广播专业站台标准。室外终端公共广播接收设备实现自动开关电源,单点频接收,无频漂,抗干扰,防雷雨。

六、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元月1日至2月28日)。主要进行设备选型、资金筹备,组建工作专班。

(二)设备招投标阶段(3月1日至4月30日)。主要进行前后端设备的采购,洽谈建设方式。

(三)建设阶段(5月1日至5月31日)。主要是安装调试设备,挑选电台工作人员,组建县人民广播电台机构,确定节目播出时间和节目形态,做好开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6月1日县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七、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城区调频广播网建设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好事实事。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如期开播,县政府成立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县广播电影电视局成立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建设工程技术专班,负责设备选型、招标和组织安装。城关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社区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