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村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26:06

偏远村庄

偏远村庄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解决渔农民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看得起病的问题,基本满足渔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从整体上提高渔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渔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了解和偏远村庄群众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让和偏远村庄的群众享受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推进“卫生强县”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范围

根据“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要求,当地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标准的可及性卫生服务的和偏远村庄,服务对象为长期居住的当地居民。

(1)当地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住人口在100人以下的和偏远村庄:

(2)当地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住人口在100-500人之间的和偏远村庄:

(3)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标准的可及性卫生服务的和偏远社区:

四、具体措施

(一)改善及偏远村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

对已经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镇渔山社区、镇和社区,乡镇、社区要积极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要努力达到150平方米,至少不得低于120平方米,结构不符合标准的、用房老旧的要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改扩建和添置必要设施设备,并配备电脑、网络等服务设备,改善及偏远村庄渔农民就医条件。和偏远村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乡镇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一体化管理,并适时申报列入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二)加强及偏远村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09-2010年定向招录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8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人员不少于5名。从现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临时人员中,通过公开招聘、面试后择优吸纳具有执业资格、工作积极、年富力强、安心海岛的同志,定向分配到渔山、、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并签订5-8年的定向服务协议。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养,有计划安排医务人员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和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能力。

(三)强化及偏远村庄渔农民群众卫生服务保障。

1、对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要按照《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试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作风,积极开展上门随访服务,为当地渔农民群众提供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保障渔农民健康。

2、对常住人口500人以下,不符合“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要求的和偏远村庄,以“四加一”方式提供基本卫生保障服务,即在当地落实一名经短期培训的驻村联络员、配置一只安全药箱(对低保家庭及困难人群免费提供常用非处方药品)、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一条24小时提供服务的健康咨询热线、由县海岛渔农民流动医院及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定期巡回医疗服务,并根据不同情况,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开展定期上岛入村上门随访,努力为当地渔农民提供日常社区卫生服务。

(四)加大对及偏远村庄卫生事业经费投入。

县财政加大对及偏远村庄的卫生事业经费投入,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正式编制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津补贴、社会保障等经费由县财政全额补助。在原先由各级财政已经安排的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及其他项目经费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另外安排及偏远村庄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30万元,其中25万元为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和偏远村庄的“四加一”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基本药物免费发放、交通费、通信费、驻村联络员培训及劳务补助等,5万元用于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补助。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属地化管理和服务的原则,各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本辖区内和偏远村庄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切实解决和偏远村庄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将及偏远村庄卫生服务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社区(村)也要积极安排集体资金,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以提高及偏远村庄卫生服务保障。县人事劳动部门要定向招录卫技人员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支持及偏远村庄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县卫生、发改、民政、交通、新农办、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和红十字会组织应密切配合,为和偏远村庄的卫生服务提供有利条件,增强服务可及性和连续性。

偏远村庄范文篇2

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也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自己的定义。课题组认为,所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以基层政府为主导,为实现农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向农民群体提供公共性较高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行为及其相关制度的总称,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3〕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并为下一步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改革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决定于2013年8月在全国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抽样调查”活动。抽样调查包括全国9个省市(湖南、河北、山西、甘肃、广东、浙江、北京、黑龙江和山东)的45个县,在每个县调查8个村庄,每个村庄分别调查10位居民,实际调查了348个农村行政村,3698位农村居民。〔4〕

二、农民群体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诸多学者的论述,课题组在调查中主要涵盖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调查中,课题组要求村民们对这四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满意程度进行了汇报。

(一)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可以说几乎村村都有农家书屋。课题组要求农村居民对于本村农家书屋的综合运行状况进行一个满意度评估,20.0%的村民对于本村农家书屋的总体状况感到满意,37.0%的村民对于本村农家书屋的总体状况感到比较满意。这样的结果说明,超过一半以上的村民对于本村农家书屋的总体运行状况还是认可的。当然,有34.5%的村民对于本村农家书屋的总体状况感到一般,认为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此外,有7.7%的村民对于本村农家书屋的总体状况感到不太满意。总体而言,课题组的结论是,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与运行,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经常使用并且对此感到满意。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为数不少的村民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与运行感到不满意,需要我国政府进一步改善农家书屋的运行现状。

(二)文化活动室

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所有村庄都应该保证有文化活动室。课题组要求农村居民对于本村文化活动室的综合运行状况进行一个满意度评估,19.2%的村民对于本村文化活动室的总体状况感到满意,38.9%的村民对于本村文化活动室的总体状况感到比较满意。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超过一半以上的村民对于本村文化活动室的总体运行状况还是认可的。此外,还有36.5%的村民对于本村文化活动室的总体状况感到一般,认为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有4.6%的村民对于本村文化活动室的总体状况感到不太满意。总的看来,文化活动室的运行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与认可。但其中仍然存在问题,那就是仍有为数不少的村民对于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与运行感到不满意,这表明农村文化活动室的运行现状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而实施的。该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电影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农村电影覆盖面不断扩大,数字化放映逐步推广,片源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次明显增加。课题组要求农村居民对于本村电影放映的活动进行一个满意度评估,20.9%的村民对于本村电影放映的活动感到满意,33.0%的村民对于本村电影放映的活动感到比较满意。调查的结果说明,超过一半以上的村民对于本村电影放映的活动还是认可的。这其中还有39.0%的村民对于本村电影放映的活动感到一般,认为电影放映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此外,有6.9%的村民对于本村电影放映的活动感到不太满意。

(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惠民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我国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它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课题组要求农村居民对于本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进行一个满意度评估,20.6%的村民对于本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感到满意,45.2%的村民对于本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感到比较满意。这说明,超过一半以上的村民对于本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还是认可的。当然,还有31.9%的村民对于本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感到一般,认为这一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而对于本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中心感到不太满意的比例达到了5.0%。上述调查是针对每个单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调查,课题组基本掌握了村民们对于这四大文化工程的满意度评价。在调查的最后,课题组要求村民对于本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提供一个总体性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12.3%的村民对于村里开展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感到满意,20.5%的村民对于村里开展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感到比较满意,这样的结果说明,从总体上看,接近四成的村民对于村里开展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持有积极的评价。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还是得到了农民的积极肯定。但是与此同时,课题组也注意到,15.5%的村民对于村里开展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感到不太满意,还有5.7%的村民对于村里开展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感到很不满意,这样的调查发现也提醒我们,我国基层政府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还存在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空间。

三、对农村居民满意程度高低的解释

本文所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国农村居民为何满意(或不满意)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呢?也就是说,哪些因素将会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我们选择了几个重要的个人因素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同时考虑了两个重要的结构性因素。我们假设,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的满意程度受到了这些个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1.教育。在政治文化研究的拓荒之作《公民文化》一书中,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GabrielAlmond)和西德尼•维伯(SidneyVerba)认为,“教育程度看起来是影响政治态度最重要的人口统计属性”〔5〕。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预期,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使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从而对这四大工程可能形成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评价。2.年龄。年龄有可能影响农村公众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态度。在本文中,我们预期,那些年纪比较大的村民,由于接受的教育水平比较低,不太可能使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所以,对这四大工程就不太可能有正面的看法。简而言之,我们预期,一个人的年龄与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3.性别。以往在农村地区的经验研究已经表明,农村女性普遍接受的教育程度比较低,同时由于需要承担众多的家庭劳动,所以,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享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我们预期,相比较农村男性而言,农村女性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更有可能持有负面的看法。4.政治身份。根据以往农村地区的经验研究,我们认为政治身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影响了农村村民的诸多政治看法。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预期,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农村村民更有可能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持有正面的看法。5.结构性因素。除了上述四个个人因素之外,我们还选择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农村地理位置与地区性差异。

第一,课题组根据问卷中的这样一道问题:“A3.地理位置:a.本村是否为城市郊区?(1)是(2)否,距离县城____公里;b.本村是否为近镇郊区?(1)是(2)否,距离乡镇____公里。”将调查的农村划分为三类:a.选“是”的为城市郊区;a.选“否”而b.选“是”的为近镇郊区;a.与b.均选“否”的则被定义为“相对”偏远村庄,三类村庄的分布具体如下:城市郊区村庄占28.4%,近镇郊区村庄占36.7%,相对偏远村庄占34.9%。

第二,课题组根据科学抽样,实际调查了9个省份:湖南、河北、山西、甘肃、广东、浙江、北京、黑龙江和山东。课题组将这9个省份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地区,包括广东、浙江、北京和山东;另一类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包括湖南、河北、山西、甘肃和黑龙江。两类地区的村庄分布具体如下:发达地区的村庄占调查村庄的39.4%,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村庄占60.6%。表1通过多元回归(OLS)模型〔6〕确定了上述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一致:四个个人因素和两个结构性因素影响了我国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具体说来:第一,农村女性确实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更有可能持有负面的看法,尤其是在总体满意度上,农村女性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四大工程的总体满意度远远低于农村男性。第二,老年人的确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更有可能持有负面的看法,在总体满意度上,老年人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四大工程的总体满意度远远低于年轻人。

第三,政治身份影响了农村村民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四大工程的满意程度,具体说来,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农村村民更有可能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高的满意度。

第四,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与他们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四大工程的满意程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高的满意度。

第五,在地理位置上,那些生活在城市郊区村庄或近镇郊区村庄的农民更有可能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高的满意度,这是因为相比较偏远村庄而言,城市郊区村庄或近镇郊区村庄能够提供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第六,在地区差异上,那些生活在发达地区农村的农民更有可能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高的满意度,这是因为相比较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而言,发达地区农村能够提供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四、结论与引申的讨论

我们相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本文的发现对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与原因都具有启发意义。鉴于此类经验调查研究的稀缺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将为我国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后续研究提供某种概念和经验上的积累。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将强调一些重要的发现及其含义。

第一,我们从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评价中可以解读出一些重要的启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基本良好,已经有为数众多的村民参与其中,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满意度。当然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尚不能够满足村民们的文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调查显示有一半左右的农村居民对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评价一般甚至不满意,他们期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够有所改进,这实际上就对我国基层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结构性因素。农村地理位置与地区性差异显著地影响了村民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就地理位置而言,城市郊区村庄或近镇郊区村庄能够提供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就地区性差异而言,发达地区的农村能够提供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所以,生活在城市郊区村庄或近镇郊区村庄的农民以及生活在发达地区农村的农民更有可能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着更高的满意度。这就说明,在我国政府下一步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偏远地区的农村以及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

偏远村庄范文篇3

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秩序,保护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及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农村村民建房用地

农村宅基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地上建筑物建设必须按批准的规划要求实施。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与旧村改造、土地整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村周边的丘陵坡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用地。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确需使用农用地的,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申请分配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由国土资源所每年初向规划科提报农村宅基地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经审查同意后,按规定到用地科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按照城乡建设局和国土资源局《关于城市规划区内偏远村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函》的要求,除偏远村庄外,其他村庄不再审批宅基地。

符合使用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本村村民,可以购买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他人多余的或者户口迁移到外地且不在本村居住村民的房屋。双方应当到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赠与或者将住宅改作他用,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

宅基地的审批实行“一户一宅”的原则,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不得滥设收费项目,增加农民负担。

宅基地申请、审批程序:

(一)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村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用地申请。

(二)村民委员会将用地申请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三)村民委员会将讨论通过的申请户的家庭成员情况、现有住房情况、及申请内容张榜公布,公布时间不少于10天。

(四)村民委员会将公布后无异议的申请户资料及拟占用宅基地位置情况分别报镇(街道办事处)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和国土资源所审核。经审查合格后,由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出具《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城市规划区以内的村庄经国土局预审后由市城乡规划管理处出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五)国土资源所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建房条件、建房拟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地类等。

(六)经上述审核全部符合条件后,国土资源所管理人员进行实地堪丈面积,调查四邻有无纠纷及侵权,核实现有住宅间数,户口、年龄等,填写《农民建房用地申请表》。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农民建房用地申请表》上签字、盖章,加盖村民委员会公章。

(七)城市规划区以内的村庄报送宅基地预审材料时,将宅基地审批材料一同报送,局一同会审,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批准后,同时办理宅基地用地手续。

(八)国土资源所将宅基地受理报件先报镇(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再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阳光大厅国土局窗口,经局会审同意后,国土资源所到村庄张贴批准公告。

(九)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国土资源所根据宅基地审批的位置、面积,到现场定点,放线,并在住宅建成后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三、宅基地审批时间安排

宅基地审批实行每年度分四个季度集中审批。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一)凡移址新建住宅应先退出旧宅基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与村民签定合同,先拆旧后建新,确保按期交出旧宅基地,合同须到国土资源所备案并入档留存。

(二)村民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严禁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公民转让宅基地及房屋,擅自转让的,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三)局国土资源执法大队、国土资源所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执法巡查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对于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应依法予以查处。

偏远村庄范文篇4

1990年,22岁的大学毕业生**服从组织安排,到我市洪下乡政府工作。尽管远离家乡,但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他,以单位为家,以事业为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并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成绩十分出色。

2002年,**被调到更偏远的山区——**乡政府工作。**乡地处偏远,村庄众多,特别是**话十分难懂,这让**工作十分不便。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他与老人、孩子们沟通变得十分困难,调解矛盾和处理问题时,常常是双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不但没能消除老矛盾,反而会因为“听不懂”带来新的矛盾,以至百姓与这位讲普通话的“父母官”总是“说不到一起”。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的**,便主动请当地干部做老师,认真模仿学习当地语言,并一直认真地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一脸黝黑的他说着一口地道的**话,听起来、看起来和山里汉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更没有人想到他来自沿海的江苏。没有了语言障碍,**走村串户更勤了,当地村民也慢慢喜欢上这位会说**话的“父母官”,有啥大事、难事都纷纷来找刘乡长。

真情服务鞋跑破

山区工作艰苦,边远山区更是如此。作为常务副乡长,**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平凡琐细的服务。几年来,无论路途多么崎岖难走,**总愿意经常到各个村庄、各个山头看一看,多了解百姓的困难和需求。为此,村民说他一年鞋也比别人多穿两双。

2008年初抗冰救灾期间,仅有几户人家的南北港华家山,供电线路倒杆断线导致全村停电,高山上道路不通,信息闭塞,情况十分紧急。“群众的困难就是干部的责任。”**不顾冰天雪地、山高路险,当天就背一箱矿烛上了山。当**出现在村庄时,村民感动得热泪盈眶。为让停电的南庄小源和华家山两个山头村村民过一个亮堂堂的春节,**一连几天,踏着没膝深的山间积雪,和供电技术员在山林中勘查线路,组织劳力抬杆架线。在**和大伙的共同努力下,杆线终于在腊月二十九晚架好并成功通电,让村民如愿看上了春节晚会直播。

发展责任刻心头

**乡的30公里乡道是柏油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狭窄且到处坑洼。为保障百姓出行和交通运输安全,**经常独自一人检查路况、清理路障,当地百姓戏称他是义务“交通安全员”。去年10月2日,为抓紧路面改造,**又一次主动放弃休息去检查公路维修,却不幸在返回途中发生车祸。昏迷的**,在九江171医院躺到第三天才苏醒过来。然而全身浮肿的他,醒来后仍不忘乡道维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偏远村庄范文篇5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爱国卫生组织

1、专题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布暑爱国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并将爱国卫生创建工作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管理。

2、成立了公共卫生和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3、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互相配合、责任到人、齐抓共管。

4、还建立一支6人组成的卫生督查组,负责镇的卫生督查。

二、全镇上下大张旗鼓开展了爱国卫生创建宣传发动工作

1、制定了镇爱国卫生创建活动长期规划和2012年实施方案,召开了镇村干部、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会议,大张旗鼓地宣传爱国卫生创建和公共卫生周的目的意义。2012年至今,召开各种大小会议60次,出卫生墙报宣传栏460多期。

2、通过宣传动员,组织了大规模的镇、村组宣传、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墙报、黑板报等形式,使创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参与,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创建和公共卫生周活动

(一)健康教育

1、制定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由分管领导担任负责人,并每季对各单位各村进行一次健康教育检查。

2、中、小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和卫生知识竞赛活动,开课率达100%,做到了有教师、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及格率90%,健康行为率达80%。

3、各单位、村小组有卫生宣传栏,能定期更换内容。

4开展了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每季在2次以上在逢日发放《省小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十二要”和《省村镇居民文明卫生歌》小册子和预防疾病及禽流感卫生知识为内容的宣传资料4万多份发至农民手中,使农民增强了科学卫生知识,自我保健能力明显加强。居民和职工健康知识及格率和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0%和60%。

(二)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镇容镇貌大有改观

1、建立了一支由6人组成的专职环卫队伍,配备了一辆专用垃圾车,环卫人员的工资统一由镇财政按月发放。投资40多万元,建立了一座标准化垃圾焚烧中心。每年投入20多万元聘请县保洁公司,对镇卫生进行每日清扫清运。

2、建立资金管理长效机制。镇政府聘请清运工,工资为800元/月,全镇30户以上的村庄由村委会组织村庄垃圾理事会聘请保洁员,共计207名,根据各村庄实际,确定工资,标准为300—400元/月(含低保费)。按照“财政补助、农户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的办法和渠道筹措保洁资金,(1)已建新型村落社区,财政拨1000元/人?年;(2)村庄(社区)农户缴1-5元/户?月;(3)村庄集体资金筹一部分;(4)社会募集一部分。

3、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成立农村保洁管理所,保洁所7人,纳入镇规划站管理,负责我镇农村垃圾处理规划、协调、管理、培训工作。根据垃圾处理布局需要聘请6名清运工,全镇30户以上的村庄有207个,根据就近原则,村委会负责聘请村庄(社区)保洁员280名。

3、建立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农户门前实行三包,负责自家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并将生活生产垃圾有序分类。保洁员负责收集垃圾至垃圾池、中转站,焚烧村庄垃圾,清扫公共场所卫生,回收垃圾和保管工具。清运工负责全镇农村垃圾中转站(替代性中转站)填埋性垃圾的清理,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负责清运过程的安全,防止垃圾途中撒漏;防止垃圾填埋场因垃圾引发的火灾,保管好清运工具。

4、建立垃圾管理长效模式。建立健全户、村、镇三级垃圾管理模式。形成“户集、组收、村运、填处理”的镇管理模式,“户集、组收、村填埋”的偏远村组管理模式,对偏远山村或住户比较分散的地区,采取以村组或农户为单元,实行“户集、户填埋”的管理模式。

5、建立培训、考评长效机制。镇联合部门每年举办一期以上“卫生保洁员培训班”,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指导专题培训班”,组织村干部、村庄(社区)保洁员、农户、组长分期参加培训。制定考评制度,对清运工、保洁员、村委会、理事会和卫生清洁户进行考评,对清运工、保洁员、村委会考评不合格的给予罚款处罚,对表现优秀的理事会和卫生清洁户给予表彰,符合干部选拔条件的,优先考虑选拔为村级后备干部。

(三)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

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镇卫生院每月在逢日在街头开展一次卫生知识和传染病防治咨询活动,累计受咨询服务人次达1.2万人次。近几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发生。

2、认真开展了计划免疫工作,儿童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达80%以上,预防接种工作并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四)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场所及饮用水管理

1、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每月组织工商、卫生防疫人员对全镇各类公共场所进行检查一次,对无证经营、室内外环境差的经营户予以取缔和歇业整顿。

2、理发店、文化娱乐场所都有消毒设施,通风设施好。

3、自来水厂水源地有卫生防护标志,防护距离符合卫生标准,防护范围内无污染源。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

4、水厂有严格的管理制定和运作程序,出厂水和抹梢水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几年来未发生自来水污染导致的传染病暴发疫情。

(五)加强了食品卫生的监督

1、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食品卫生通用规范要求生产,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产品的标识达标率达70%以上。

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上岗。

3、食品、副食品、饮食店有三防(防蝇、鼠、尘)设施,还添置了电子消毒柜。

(六)大力开展了除四害工作

每年的三月至九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统一行动的除四害活动,投放鼠药300公斤、灭蝇灭蟑药2.3万包,做到不漏村、不漏户,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偏远村庄范文篇6

一、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全市市域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13万人,共有16处工矿区,84处乡镇,3164个村庄,其中建制镇76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摆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1987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组群式格局的实际,提出了“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发挥优势,城市支援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实现贸工农全面发展的战略”,将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做为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村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和部分乡镇也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区县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乡镇、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建委在加强对全市村镇规划指导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于2000年编制完成了《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立足于组群式城市特点,对全市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区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规划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和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各乡镇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省、市级中心镇驻地的总体规划已基本调整完善,大部分委托高等院校或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起点较高;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村”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并基本按规划实施。全市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八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县,2001年11月,全省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许多区县中心镇以下的乡镇建设重点模糊,其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各乡镇的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许多小城镇个性单一、盲目照搬,以至于大部分小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村庄有规划,但大多为1992年以前编制,而且大部分为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五是规划编制经费困难。许多村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村镇财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村镇建设配套费在许多乡镇已取消,村镇规划的经费无保障,许多村镇无力投入资金编制规划。

(二)乡镇规划管理较弱,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设有“建设土地环保所”等机构,但是一个机构承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大多依靠土地职能支撑),多数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兼职,而专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素质低。大部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着落,机构运转艰难,这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来说,非常不适应。二是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的执法权,对于出现的违法工程,申请上级部门或法院执行的周期一般较长,对于建设周期较短的违法工程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三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乡镇驻地工业园区、公建等建设项目,大多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规划建设手续,而不需要新办理征用土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基本不办理规划建设手续。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大,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太大,再加上许多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村民建房,按规定应先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村民建房许可证,但大部分建设是在办理土地手续时补发该证,村庄建设管理无序。

(三)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档次普遍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普遍。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一)继续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1、进一步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全市市域的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乡村规划的协调关系,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各区县城镇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进一步撤并规划过小、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小城镇,重点建设中心镇,突出中心镇在农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地位,统筹安排区域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生活小区集中,引导村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小城镇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居民点,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广大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小城镇规划应体现有别于城市的特点,用区域的观点,加强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分析,准确地根据城镇性质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挖掘城镇自然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特点,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时代感和有地方性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塑造鲜明的小城镇特色。

3、进一步加强小城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高小城镇品位。以往由于小城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不高,对群众建房缺乏有效地控制指导,建房随意性较大,是造成小城镇面貌雷同,缺乏特色,建设品位不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应强制性规定小城镇近期建设区域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分控制地块并提出各种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对于近期有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的区域,影响城镇景观的重点区域、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具体项目建设,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项目建设。要结合控规的编制成果,制定区别于城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落实各项规划管理技术指标,作为村镇规划管理的依据,指导小城镇建设。

4、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村庄编制新一轮规划,在编制中一定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测绘单位测绘现状地形图和编制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审批。

5、切实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可制定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和支持村镇的规划编制。建议市里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区县、乡镇每年也要相应地列支部分专项资金。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收取村镇建设配套费,可采取市、区县、乡镇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办法,分别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力争用4-5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村镇的高标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小城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小城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

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区镇、区的镇、县的镇、县的镇等卫星乡镇,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区域中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如的镇、区的镇、镇、镇、区的镇、区的镇、镇、开发区的镇等,目前虽是建制镇,但已基本与城区相连,此类乡镇不能再按建制镇来相对独立地规划建设,而应及早纳入城区,按城市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使之功能定位、设施配套与城区相衔接。特别是对于中心城区与城市组群之间的村镇建设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西扩、北延、东联、南接的总体要求,今天的村镇就是明天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专项编制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市组群之间的区间规划,合理引导区间村镇的规划建设,切实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影响城区功能布局等现象的发生。

3、对于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发展。如:区的镇、区的镇,在区域范围内,发展上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从全市市域范围来看,源泉镇地处孝妇河的上游,为大武水源地的主要水源补给区,直接为中心城区及、区等供应生活生产用水;镇地处水库库区,为全市重要水源保护地和旅游度假区,从保护全市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其膨胀发展。

4、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适当控制其发展,积极引导其向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村人口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正不同程度的向中心城镇、城市聚集,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村庄人口规模正在逐步减缩。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不再审批规划,适当控制其建设活动。中心镇所辖的村庄新建工厂,原则上应停止审批,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设住宅,停止地处偏远基础较差村庄的住宅建设。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旧村改造和“空心村”的治理,进行迁村并点,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必须致力于促进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发展,建立中心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中心城镇经济的全面振兴。争取在近几年内建成一批规划合理,其他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中心城镇工业园区,吸引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中,兴办第二、三产业,推动乡镇企业实行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培育和发展小城镇市场体系,加快村镇的城市化进程。例如,区的镇自1998年就冻结宅基地审批,停止原村原地域的改造建设,实施全镇域迁村到镇。现镇内已有、、、凤凰等村整建制迁入双凤生活区,并吸引周边地区4000名居民到双沟就业定居,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城镇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三)切实加强村镇规划的管理,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

1、建立健全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由市建委划归市规划局后,针对村镇规划管理存在区别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特殊性,在市规划局应单独设立村镇规划管理科,配备专人对全市村镇规划进行综合指导。各区规划分局(处)应同时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目前,市规划局机关及各规划分局、处的管理人员不足,在增加了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后,应相应地增加行政编制配备村镇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一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逐步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

2、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乡镇的乡镇长、建设助理员、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应适当组织对区县长的培训。应继续推选村镇规划建设助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通过加强培训,进一步严格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3、规范规划设计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村镇规划设计水平。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进入村镇的规划设计队伍进行监督审查,严禁无证、超资质承担规划设计任务。对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规划批准手续。积极推行专家评审规划制度和规划公示制度,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4、切实加强对违法工程的查处力度。各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城市综合执法局的工作衔接,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

偏远村庄范文篇7

一、城区绿化进展情况

1、城区新建绿化工程。天山路已完成绿化栽植任务,栽植乔木2400株;金沙江路北延段已栽植银杏150株,灌木3.6万株;泰山河、牡丹江河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河岸护坡工作;合欢东路已经完成绿化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江山大道北延段完成招投标工作,目前正在清理土方;恒山东路已完成1000多个打塘任务;燕山路、庐山西路因市政工程未完工暂时无法栽植;由水务投资公司负责运河风光带绿化正在进行栽植;由顺河镇负责的北金沙江河绿化工程树塘开挖任务已完成,正在联系苗源;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的太行山路、昆仑山路西延段已经开挖树塘,正在准备招投标;阿里山河已经完成绿化设计工作,计划3月上旬进行招投标。

2、城区绿化完善工程。金沙江路北延段、庐山东路正在进行栽植;江山大道北延段、恒山西路、运河二号桥及七号桥桥头公园和两个匝道绿地正在调运苗木;庐山东路因市政工程未完工暂时无法栽植。

3、城区公园增加常绿树种工程。井冈山路、多娇公园、顺河派出所、地税广场已经完成绿化栽植任务;千鸟园、运河三号桥桥头公园、中运河风光带正在实施增绿栽植;府东广场、金三角广场正开始打塘;第一江山公园、龙嫂街绿化带正在调运苗木,尚未栽植;井冈山绿地、顺河变电所绿地、水务广场、三自会广场、教育园区绿地、法院广场尚未行动;城区东南出入口绿地属开发区油坊村地段目前暂未施工。

4、单位庭院增加常绿树种工程。检察院、交通局、卫生局、国税局、物价综合楼已经完成绿化栽植任务;广电文化局正在栽植棕榈,但未按要求补齐,桂花尚未栽植;工商局已栽齐桂花,但棕榈尚未栽植;公安局、民政局、移动公司正在进行栽植;职教中心目前正在挖塘,准备进行栽植;地税局、总工会、宿豫中学、实验幼儿园尚未栽植。

5、住宅小区绿化工程。珠江花园按照要求正在栽植,但东南角绿地尚未栽植;天一苑正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栽植竹子,未按照要求栽植桂花;文昌花园正在准备设计方案;小香港绿化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修改。豫景山庄、锦华名园、顺河人家目前尚未行动。

二、小城镇绿化进展情况

截止3月6日,全区16个乡镇小城镇绿化共栽植乔木6319株,灌木131041株,草坪1266平方米。栽植行动迅速的有井头(已完成)、大兴、关庙、保安、蔡集等乡镇;王官集、陆集等乡镇目前虽已完成打塘任务,但苗木尚未栽植。

三、农村绿化进展情况

截止3月6日,全区农村绿化已开挖树塘318.32万穴,完成区下达任务的94.6%;栽植113.55万株,完成下达任务的33.7%。进展较快的乡镇有顺河、陆集、黄墩等,挖塘进度较差的有关庙、曹集等。具体情况如下:

顺河镇、陆集镇部分村庄台林未能做到应栽尽打,尚有一定造林潜力。

仰化镇新桥村、同义村、涧河村部分庄台林打塘进展缓慢,建新村六组、二组林网补植未补完整。街东水泥路边有缺株现象。

大兴镇条河、大庄、卢集等村部分庄台林进展缓慢,逸奇村六组、建设村渠南四组、王滩村六组林网补植不完整,有缺株断垄情况。

丁嘴镇登山村八组、汪道村丁庄组、李庄组、牌坊村六组庄台林进展缓慢。

关庙镇庄台林树塘开挖进展较慢,没有全面实施,部分塘口质量标准不高;同时部分地块农田林网存在死角。

新庄镇庄台林挖塘工作开展不全面,大部分庄台林补植未到位,部分已打塘口标准不够。

曹集乡庄台林补植没有全面行动,部分塘口质量较差,已栽树木苗木质量不高。

井头乡目前农田林网改建、成片林补植已按规划要求,树塘开挖基本到位,但有部分塘口标准不高。庄台四旁挖塘潜力较大,仍有部分绿化死角,未能做到应栽尽打。

保安乡保韩路两侧绿色通道部分塘口过小,尚有一些农田林网网格较大,庄台四旁有一定潜力。

来龙镇近日行动比较迅速,力度很大,但部分已挖树塘塘口偏小,庄台林尚有较大潜力。

侍岭镇部分偏远地方农田林网仍未打塘到位,已打塘口偏小,沂河堤南侧林网格较大,未能达到网格低于50亩要求,庄台四旁仍有很大潜力。

王官集镇中心校南农田林网网格较大,工艺美术厂对面围墙边已开挖树塘标准不高。

皂河镇滨河街北路东绿色通道中树苗规格太小,有部分地块未按要求补植到位。

蔡集镇、黄墩镇的部分庄台林建设未完全到位,未能做到尽栽尽打,存在绿化死角,尚有一定潜力。

四、存在问题

1、绿化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绿色通道、成片林、农田林网已基本完成挖塘任务,但庄台林打塘数量普遍偏少,部分乡镇还存在打塘栽树一步到位的消极想法,庄台林建设潜力仍然较大;个别乡镇小城镇绿化工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采购苗木未达到质量要求,栽植后管护工作不及时。城区部分商住开发小区及少数房地产开发商对绿化工作有抵触情绪,行动较为迟缓,未能按序时进度完成任务。

2、部分塘口质量不高。从督查情况看,各乡镇只有部分塘口达标,很多塘口规格只有50厘米见方,甚至更小,同时存在偏远地块树塘开挖质量低于公路沿线地块现象。

3、盲区死角依然存在。新疏浚的河道、村庄河塘尚未全面开始挖塘,未能做到应栽尽打。小城镇、庄台、机关企事业单位院落等处还存在盲区和死角。部分道路市政工程施工缓慢,如燕山路、恒山东路、庐山西路、珠江路和湘江路等,影响了绿化工程的如期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1、工作力度再加强。各乡镇及相关单位要按照2月28日会议要求,对春季绿化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加压,进一步明确时间要求、任务要求、质量要求,抓住当前气温回升的有利条件,组织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干群齐上抢植树、全区上下忙绿化的局面。

偏远村庄范文篇8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抓创建。

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工作标准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我县高度重视,列入了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制定“美丽乡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全力将创建“美丽乡村”工作推向纵深。

二、强化宣传动员,全民参与抓创建。

为使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富美,农村社会更加和美。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对“美丽乡村”的“六化”标准进行宣传,取得群众广泛支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三、强化工作标准,因地制宜抓创建。

严格按照“布局优化、质量强化、配套深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六大标准开展创建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分年度安排推进计划。坚持指令创建和自主申报结合,沿线、沿景村庄采取指令办法,循序渐进、串点成线;偏远、散落村庄采取自主申报办法,经过审核、以点扩面,规划确定五个村为2014年“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是彰显特色。根据精品线风格和片区风貌,合理制定村庄主体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做到既融入大环境,又形成小气候;根据每个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的不同,做到移步换景,看景辨村;同时结合土地整治、林地流转等其他工作,整体布局,一体推进。

三是夯实基础。按照“六大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整治。

四、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有力抓创建。

我县打造有地域、民族特色村庄4个,危房改造87户,新村建设23656平方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数量30个,资金投入1555万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完成12个,资金投入514万元。共开展“六清”活动49次,开展“四改”613户,配备保洁人员11个,绿化面积474161平方米。截止目前,5个“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完成。

偏远村庄范文篇9

上世纪七十年代,BigGoldSix乐队曾经凭一首《Msinje》而蜚声歌坛,而这首歌也成为当年的上榜歌曲。歌中有一段是描写一条洪水泛滥的河流如何使沿岸的居民蒙受灾难。这首歌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水对我们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但有时候,它也会为我们带来灾祸。

缺少了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可能导致各种致命的疾病蔓延,比如霍乱、痢疾和其它几种水生疾病。单是缺水已经可以为世界带来如此多的负面影响,更不用说是洪水了,而后者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在某些第三世界国家,诸如赞比亚,洪水和疾病几乎每个季节都要在这个国家肆虐。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注意总结经验,从而制定出如何有效管理利用水源的战略方针,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用水新路。

在赞比亚,因为对水源的管理不善引起的霍乱已经夺取了许多人的性命,这种情况迫使该国政府不得不花费大笔的资金用在霍乱的预防方面。

霍乱是一种水生疾病,如果国家的政策制定机构以及各个社区可以像发达国家那样有效的管理水资源,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并得到根本解决的。

除了这些,我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令我们头痛不已的与水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那就是洪水问题。在赞比亚,洪水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死亡、财产损失、灾民迁置或者灾区民众被迫背井离乡。

2003年4月7号,赞比亚的西部省份Lozis遭受了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水灾。水灾发生在著名的朗姆伯卡(Kuomboka)节庆典之后的第二天。

洪水席卷了巴罗特平原,吞噬了居民的房屋、麦田、甘蔗地、玉米田、诊所和其它一切长在地里的东西,迫使这里地居民不得不逃离他们世代居住的村庄,另觅它处谋生。

圣经中记载诺亚造好了方舟后,上帝引发了一场毁灭一切的洪水。这次史无前例的洪水又勾起了人们对于圣经中那场洪水的记忆。

政府通过运送赈灾玉米帮助了芒古地区的19,000名灾民以及卡拉博地区的120,000名灾民度过了难关。远在卢库卢和塞南加地区的难民也受到了政府的救济。

最近爆发的洪水又使东部省份曼布韦地区大约245户家庭流离失所,摧毁了大片的农田,大水还淹没了一所位于朱姆贝的学校。

来自二十多个村庄的灾民不得不四处寻找可供栖身的避难所。在政府为他们发放的应急帐篷运来以前,这些村民一直住在奇科瓦天主教堂和奇科瓦偏远地区的一些健康中心。

地区健康管理委员会、灾难管理委员会以及赈灾机构正在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受灾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疫病。

在赞比亚,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机构,都把向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洁净安全的用水作为第一要务,并努力保证居民都能获得足够的用水。

这些组织的行为为社区的供水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个国家已经蒙受了许多因为对水资源的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灾难,政府有必要从这些灾难中吸取教训。

诸如像赞比亚水务协助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关怀组织、德国技术合作基金会、赞比亚社会投资基金、健康国际、爱尔兰发展合作机构以及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机构都为提高赞比亚的安全供水以及水务管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的庆祝应该能让人们明白正确的水务管理是多么的重要,它与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以及与之相关的灾难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并构成了一个闭合的结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同时也是许多水生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这些疾病包括我们常听说的痢疾、疟疾、血吸虫病、传染性肝炎以及霍乱。

从全世界的范围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来看,水污染已经导致高达33亿的人口无法获得洁净的用水,还使得包括赞比亚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人民无法享有用水卫生服务。在像赞比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约百分之九十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被排入河流和溪流,这对那里生活的人民来说是一种灾难。

面对这种惊人的用水现状,许多机构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进行治理。水务部门的下属机构一直以来就在使用当地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来完善当地的供水设施和卫生设施,努力提高那里的卫生条件。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

这些机构正在寻求那些诸如政府部门之类的关键部门的帮助,试图影响他们所作的决策,从而保证和保护那些贫穷的人民可以获得安全以及廉价的用水以及卫生服务。

这些机构对赞比亚政府在1986年采纳的WASHE管理方式非常支持,这种管理方式在对偏远地区的水务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进行管理、实施和部门协作方面非常有效。

该机构的目标是提高供水质量和卫生条件,加强各部门的咨询工作。要达到这个目的,组织者还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比如修建人工提水的水井以及提倡居民的卫生意识。

其他的一些行动包括社区对于水务、建设能力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网络的管理,还包括对于机构工作项目的监督。

然而赞比亚境内没有洁净的水源,一些地区甚至没有水源。对于这些饱受干旱困扰的地区,机构部门在推行工作时需要注意区别对待,采取一些不同的手段。

水务管理还受到了一些诸如日本国际合作机构(JICA)的影响,该机构在2002年为发展地下水开采以及提高偏远的干旱地区的卫生设施水平投入了166亿日元的资金。

JICA这次投资的地区主要包括南部、中部和西部省份。

该机构还在六个地区总共修建了294口水井,有285个村庄的居民从中受益。现在,这些村庄的居民都可以饮用到安全洁净的水。在研究人员提出的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中,是否能够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JICA机构中负责为赞比亚提供技术协助的代表北尺真白说,他的国家对于水务部门在赞比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这个机构还为像乔治镇那样的位于卢萨卡地区的城镇修建了水井,该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工作队将转移到卡曼卡、查大和纳戈比等城镇继续修建类似的工程。

日本政府去年还实施了另外的一个名为“发展偏远的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和完善卫生设施”(GDSIDPRA)的项目。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日本政府在赞比亚的纳姆瓦拉,卡宗古拉,塞谢凯和伊特兹特兹等地区投资兴建了150眼水井,整个工程共耗资262亿克瓦查(赞比亚货币)。

2003年12月,英国国际发展部门(DFID)承诺在赞比亚进行了一项科学研究,该研究耗资7亿克瓦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小型的私人企业参与偏远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

这样的私人公司介入到卫生设施建设中对赞比亚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这个国家的1.02亿人口中有80%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八的人被列为赤贫。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偏远地区水务和卫生机构(RWSS)已经为改善这一状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获得根本的好转。在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中,仍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获得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以及享受到足够的卫生医疗条件。

根据2002到2004年度贫困消除战略白皮书所制定的目标,供水和卫生服务覆盖率是与供水和卫生设施的多少成正比的。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偏远地区的居民只有37%可以获得安全的用水供应,而在城市地区这一数字则高达89%。就卫生条件而言,偏远地区的卫生服务覆盖率约为68%,城市地区为73%。

受到卫生和供水条件的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因为约有百分之五十或者更多的社区人口正面临着缺少饮用水和卫生条件的困扰。

各个卫生部门一直强调洁净的饮用水的重要性,他们呼吁广大群众用氯对水进行消毒或者将水煮沸以后再行饮用,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

1990年颁布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法案批准建立赞比亚环境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控制空气和水污染。

然而,政府对于这两方面的关注是有所区别的。对于空气污染,政府只是着重强调了对于少数几个进行采矿作业的地区的空气污染进行限制;而对于水污染,政府则在全国境内都会严加控制。

政府还将这种关注近一步扩展到商业上面,并对几个公司的瓶装水品牌进行监督。

在偏远地区,一些像赞比亚水务协助之类的机构也对居民开展了相关培训,教育他们如何利用当地的技术条件提高水质以确保饮用水的卫生。

偏远村庄范文篇10

(一)师资力量城乡差距巨大

农村小学生师比为平均为13.6,县镇小学生师比为14.9。农村学校因学生不足、班额小,师资数量相对县镇而言较为缺乏,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配备不全。从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反映的师资水平,县镇学校远远高于农村。据调查,惠民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专科及以上46人;高级职称及以上29人,中级职称及以上72人,中级职称以下91人。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7人。可见,县镇小学师资水平的人员配备、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远远好于农村小学。

(二)教学条件城乡差距明显

惠民县教学资源配置农村小学均落后于县镇小学,小学教育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城乡差距显著。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图书蔵量分别为14.0册和8.3册,农村学生生均图书为城镇学生的58.8%;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分别为3751元和1774元,农村学生生均固定资产总值为城镇学生的47.3%。体育用场面积、理科实验室仪器,县镇所有学校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农村小学达标率分别为47.5%和86.9%。

(三)教育投入乡镇差距较大

惠民县小学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7.30hm2,小学在校学生6.28万人,生均校舍面积2.75m2,远远低于7.43m2米/生的全国平均水平。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校舍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地区尚有部分小学亟待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学生宿舍及其配套设施、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教学技术装备落后。

(四)农村生源流失问题突出

惠民县城乡小学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根据惠民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惠民县全县小学正常转入44人,转出96人,分别占全部小学人数的0.11%、0.24%;初中阶段转入164人,转出276人,尚有辍学125人,分别占初中阶段学生总人数的0.17%、0.28%、0.13%。生源的流失使农村中小学校面临许多困境,尤其严重的是部分学校面临着无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

二、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布局特征

(一)农村小学分布密度差异显著

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分布不均。各镇小学数量最多的是胡集,全镇16所小学,其次是石庙,全镇13所小学,还有李庄、何坊,全镇各有10所小学。小学数量最少的是麻店,全镇仅4所小学。全县共有小学114所,平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2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1.3个,服务的人口数量为5629.9人。除县城外各乡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1.75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0.67个,服务的农村人口数量5110.9人。县城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多,达11308.6人。各镇办中,麻店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7522.3人,李庄、魏集、大年陈、辛店、皂户李等5个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超过5000人,胡集镇小学数量最多,每个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少,为3750.9人。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和自然村数量比较,姜楼最多,分别为26.6km2和23.6个自然村;胡集最少,分别是8.6km2和5.9个自然村。惠民县县镇学校规模比较大,在校生人数多;乡镇学校在校生人数少,特别是某些村级教学点规模偏小。有的小学只有1个年级或2个年级,如桑落墅镇的明德小学只有一年级55人,苏堡小学只有五年级和六年级共60人,徐家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83人;胡集镇的于桥小学四个年级仅63人,白桥小学四个年级76人;李庄镇大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136人;石庙镇奎星刘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73人,九龙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33人;淄角镇大魏小学只有六年级13人。惠民县村级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个别小学或教学点的学生不到20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农村小学与村落空间分布不协调

惠民县小学达到了4.8km的全覆盖,其中距离小学1.2km以内的村有600个,占47.73%;1.2~2.4km的村庄有529个,占全部村庄的42.08%;距离小学2.4~3.6km的村占9.22%;距离小学3.6~4.8km的仅有12所。可见,惠民县小学集中分布在距离村庄2.4km以内。总体看来,惠民县农村小学能满足大部分村庄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但部分村庄上学距离偏远,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部分村庄。

(三)农村小学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惠民县小学主要设置在乡镇中心驻地附近的村庄,围绕乡镇中学驻地出现聚集趋势。以5.25km为半径,孙武镇大孙小学邻近村庄最多,有25个;其次是何坊街道办小学邻近村庄24个,大年陈镇孙家中心小学邻近村庄21个。邻近村庄最少的小学是清河镇中心小学,只有1个邻近村庄;其次是胡集镇东西屯小学,有3个邻近村庄。桑落墅镇明德小学、魏集镇中心小学、清河镇学区小学各有4个邻近村庄,有11所小学邻近5个村庄。个别乡镇小学数量过多,部分区域小学存在过度聚集。如桑落墅镇的徐家小学附近的村庄可以被桑落墅镇中心小学和苏家堡小学、韩龙章小学覆盖;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三所小学处于聚集现象;石庙镇的梁家小学和老关赵小学存在聚集现象等。

三、惠民县小学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化解城乡教育差距必须从单项制度的改革转化为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善与提高,其根本的措施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惠民县城乡教育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因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调整城乡小学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针对惠民县农村小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应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做好学校的合理规划,本着“学生就近入学,学校均衡布局,适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教学点跨村联办”的布局调整思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前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小学的布局。从农村小学生的身心条件来看,低年级学童单程徒走上学的时间,平原地区以不超过30分钟、行程约1.5公里为宜;高年级以不超过40分钟、行程约2公里为宜。如以上述标准考察惠民县的农村小学,则以低年级学生的体力和身心条件,惠民县所有乡镇的小学数量均偏少;而以高年级的身心条件,则有姜楼镇、麻店镇、辛店镇、大年陈镇、皂户李镇等高年级小学数量偏少,其余乡镇小学的服务半径均能符合小学生步行的距离要求。对于小学相对聚集的区域,如桑落墅镇徐家小学、苏家堡小学、明德小学,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石庙镇的梁家小学、老关赵小学等,应在不违背学生就近入学原则的条件下,将小学在校生人数少、规模小的学校合并到邻近的小学。但对于小学数量本来就偏少、学生入学距离远的区域,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则应考虑增设学校,以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

(二)增加农村小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小学的校舍条件和各种教育设施条件,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根本保证。惠民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入少,难以保证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所以,惠民县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本县经济甚为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其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惠民县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教育投入,才能满足城乡教育一体化对财政投入的要求。第三,要注意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使教育投入进一步向农村小学倾斜,促进惠民县城乡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的规模和质量。

(三)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