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0:45:37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1

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乡以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始终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随着**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在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农村的致富能人、经营大户或各类经纪人牵头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会基本上是名义上、形式上的领导机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活动多由合作社理事长,实际上是牵头人定板,社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会很少;在经营方式上,除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外,其余的多是对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较少。

综合分析**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认为发展机遇很多,前景广阔。一是有较完善的扶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全乡已发展种植蚕桑3000多亩;年平均种植冬早蔬菜1.2万亩;生猪存栏18000多头5家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0户;七彩山鸡、鸵鸟、野猪等特禽特畜养殖发展较快,这些初具规模的产业,迫切需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三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乡已有**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了一大批农户,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农民受惠、企业受益,要能够使合作双方在“双盈”的格局中得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覆盖全乡的服务体系。

(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乡立足“党建领乡、农业立乡、个私兴乡、项目强乡、和谐稳乡、移民新乡,集贸活乡”的发展思路。“稳粮、壮蔗、强烟、扶桑、适菜”是**乡产业发展思路。继甘蔗、蚕桑、香料烟后,冬早蔬菜成为**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后续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冬早蔬菜生产势头喜人,蔬菜产业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依赖于蔬菜产业的发展,2009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组村民周世林等自发组建了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资成立,共投资6万元,一期社员84人,从筹备到组建历时3个月。该合作社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亩,辐射带动下甸村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种植结构达到合理规划和优化布局,做到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从而提高**乡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郎忠祥等3家冷库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辐射带动了121户526人种植蔬菜,以四季豆、无筋豆为主的蔬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乡新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兴茂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农户申报建盖蔬菜冷库工作的展开,其它村组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正在讨论酝酿中

(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乡依托独特的热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冬早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开拓市场。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同时加强与兴茂公司、李毅辉冷库、刘平冷库、郎忠祥冷库等企业的合作,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蔬菜产业的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蔬菜平均价,特别是青椒的价格从2009年的0.50元/斤提高到2009年的1.50元/斤。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情况较好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产销结合型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卖菜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按法定程序组建,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产前、展中、产后服务则由合作社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乡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组为单位,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按企业行为运作,直接服务农民,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增加农业效益,是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可推动**乡农业由分散的自给式耕作模式向联合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三)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结合经营项目,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时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平台,能够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有利于培养农民参与、合作和民主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可以根据自已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重视。

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销企业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供销社在区域经济中地位越来越淡化,销售网络处于瘫痪状态,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多年闲置。

2、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扶优扶强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缺少扶持政策,全乡种养殖户要求给予政策扶持的愿望非常强烈。

3、合作社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重组建、轻管理,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几乎成为**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性。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够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以企业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依法依法依规去经营,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允诺。

4、土地流转问题影响规模生产和经营。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但由于分田到户进行的土地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土地生产经营十分零碎,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5、多数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吸引力不强。**乡的合作社大多数处于散小状态,内不联农户、基地,而只是季节性随意收购,外在销售上市场占有份额少,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密切,实际上类似一般的小贩,更谈不上对农户基地的多项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其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组织农产品生产销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及其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

6、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就**乡而言,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不少,但挖掘不够、提炼不够、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场培育。

四、建议和对策

1、明确供销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树立服务思想观念,搞好农资专业合作社购销经营工作,构建农资商品配送销售网络;盘活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结合实际,适时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薄弱的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带动农民、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对农业开发项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以优先立项、优先扶持。

3、积极引导,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鉴于**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依法办社。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用法律来保护合作社和全体社员的利益,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社员的行为,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2

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乡以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始终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随着**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在组建方式上,主要是由农村的致富能人、经营大户或各类经纪人牵头组建,基本上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理事会基本上是名义上、形式上的领导机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活动多由合作社理事长,实际上是牵头人定板,社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机会很少;在经营方式上,除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外,其余的多是对成员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约定的价格收购,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较少。

综合分析**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认为发展机遇很多,前景广阔。一是有较完善的扶持政策。20**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全乡已发展种植蚕桑3000多亩;年平均种植冬早蔬菜1.2万亩;生猪存栏18000多头5家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0户;七彩山鸡、鸵鸟、野猪等特禽特畜养殖发展较快,这些初具规模的产业,迫切需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三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乡已有**乡农资购销专业合作社和**乡袁亮永林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了一大批农户,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机遇和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真正做到使农民受惠、企业受益,要能够使合作双方在“双盈”的格局中得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覆盖全乡的服务体系。

(一)依托农业特色产业的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乡立足“党建领乡、农业立乡、个私兴乡、项目强乡、和谐稳乡、移民新乡,集贸活乡”的发展思路。“稳粮、壮蔗、强烟、扶桑、适菜”是**乡产业发展思路。继甘蔗、蚕桑、香料烟后,冬早蔬菜成为**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后续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冬早蔬菜生产势头喜人,蔬菜产业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依赖于蔬菜产业的发展,20**年底,下甸村芒俄村民小组村民周世林等自发组建了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5位芒俄籍中介人共同出资成立,共投资6万元,一期社员84人,从筹备到组建历时3个月。该合作社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00亩,辐射带动下甸村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使种植结构达到合理规划和优化布局,做到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从而提高**乡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郎忠祥等3家冷库在下甸新城自然村的建立,辐射带动了121户526人种植蔬菜,以四季豆、无筋豆为主的蔬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乡新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兴茂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农户申报建盖蔬菜冷库工作的展开,其它村组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正在讨论酝酿中

(二)依托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社效益明显

**乡依托独特的热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冬早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开拓市场。在种植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宜地块零星种植和优势地块连片种植相结合,同时加强与兴茂公司、李毅辉冷库、刘平冷库、郎忠祥冷库等企业的合作,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蔬菜产业的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蔬菜平均价,特别是青椒的价格从20**年的0.50元/斤提高到20**年的1.50元/斤。

(三)依托市场机制的产销结合型合作社经营情况较好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产销结合型合作社,能够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使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按职能实行分工负责制,种植户负责种植,贩销户负责销售,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卖菜难问题,达到了“卖得出、卖得好”的良好效果。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按法定程序组建,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生产问题由农民自己解决,产前、展中、产后服务则由合作社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乡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组为单位,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按企业行为运作,直接服务农民,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增加农业效益,是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经营方式和基本组织形式;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可推动**乡农业由分散的自给式耕作模式向联合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三)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结合经营项目,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时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平台,能够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有利于培养农民参与、合作和民主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可以根据自已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重视。

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销企业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供销社在区域经济中地位越来越淡化,销售网络处于瘫痪状态,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多年闲置。

2、政府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扶优扶强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是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缺少扶持政策,全乡种养殖户要求给予政策扶持的愿望非常强烈。

3、合作社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重组建、轻管理,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几乎成为**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性。组织机构未切实履行职责,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实行民主管理、及时公布相关信息等工作做得不够好,削弱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有些社员对《合作社章程》内容不怎么了解,参与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村务管理或以企业主的身份管理合作社,在经营上不能依法依法依规去经营,订货或销售签订书面合同的不多,习惯于传统的口头允诺。

4、土地流转问题影响规模生产和经营。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但由于分田到户进行的土地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土地生产经营十分零碎,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5、多数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吸引力不强。**乡的合作社大多数处于散小状态,内不联农户、基地,而只是季节性随意收购,外在销售上市场占有份额少,与农户利益关系不密切,实际上类似一般的小贩,更谈不上对农户基地的多项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其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组织农产品生产销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及其价格上都无优势可言。

6、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就**乡而言,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不少,但挖掘不够、提炼不够、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场培育。

四、建议和对策

1、明确供销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树立服务思想观念,搞好农资专业合作社购销经营工作,构建农资商品配送销售网络;盘活6000多平方米土地资产,结合实际,适时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薄弱的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带动农民、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对农业开发项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以优先立项、优先扶持。

3、积极引导,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鉴于**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依法办社。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用法律来保护合作社和全体社员的利益,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社员的行为,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3

湖南省**县位于湘中偏北,洞庭湖尾闾,属山冈丘陵地貌,全县总面积206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4万亩、耕地面积56万亩;人口83万,其中农业人口72万;农业资源丰富,享有“竹子之乡”、“茶叶之乡”等美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按照党的十六大“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要求,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政策、资金、服务上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正确引导,尊重民意,组织形式多样化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1997年开始发展,几年来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渐进发展历程。目前全县发展专业协会38个,会员18500余人,专业合作社6个,社员2300余人,共带动农户15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71%。在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中,我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多样化。

(一)多形式合作。根据不同的创办主体,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在确立创办主体上,我们主要挖掘和引导了三种类型。一是由种养大户创办。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销售渠道、生产技术、资金实力和拓展能力的种养大户,联合农户组建合作组织,实现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泗里河乡养猪大户张国斌多年从事瘦肉型猪养殖,规模大,经验丰富,通过积极引导,由他发起建立了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500多户。二是由经济能人领办。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和在外务工经商的返乡创业人员在组建经济实体后,依托实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合作组织。如花果山乡竹木生产合作社由“春秋”凉席厂老板刘春秋发起,大竹山果品专业生产合作社由在外经商的贺正良发起。三是由部门领办。部门充分利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户联结组成合作组织。全县由供销、畜牧、林业等部门领办的合作组织共有10个。创办主体的多样化,形成了“组织+基地+农户”、“组织+农户”、“企业+组织+农户”等模式。

(二)大范围合作。根据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突破行政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广范围、多领域进行合作。从行政区域范围来看,有以乡镇为单位成立的,有跨乡镇跨县域联办的,也有覆盖全县范围的。县竹业协会会员遍及21个乡镇,发展竹业加工个人会员1300多人,带动资源培育和专业经营户360多户。由我县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的王德辉发起成立的益阳市种粮大户合作协会由王德辉任会长,吸纳我县200多户种粮30亩以上的大户加入协会,遍及20个乡镇。从合作的行业范围看,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了蔬菜、瓜果、苗木、养鸡等生产型合作组织和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服务等服务型合作组织。在全县各类合作组织中,从事生猪、野鸡、黑山羊等养殖业的16个,占36%,竹产业10个,占23%,果品生产5个、花卉苗木生产3个、茶叶生产3个、水稻种植2个,渔业、石料、烟花、再生资源和物资供应各一个。

(三)多层次合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多方面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不同层次的合作组织。一是生产环节合作。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召开交流经验,共享信息,交换技术。二是销售环节合作。其产品统一品牌,集中销售。如水口山乡湘帅公司联合全乡5家竹制品加工企业,统一使用“湘帅”品牌,由湘帅公司统一销售。三是生产、销售环节合作。如泗里河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环节提供种猪、技术、防疫服务,在销售中提供信息服务,并组织集中销售,合作比较紧密。该合作社在200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生产合作社”。大竹山果品专业生产合作社以订单形式组织生产,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统一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服务,有效保护了农户利益。四是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合作。部分合作组织采用“企业+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活动规范、组织得力、凝聚力较强,并建立了经济实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县竹业协会被定为省级重点支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被推选参加了2004年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座谈研讨会。桃花江优质稻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德辉粮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86户种粮大户,统一品种、技术和销售,实行订单生产。

二、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合作组织章程、制度的指导,并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紧密型联结,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市场中介环节,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保护了农民利益。泗里河乡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引进湖北等地的优质种猪,聘请专家进行养猪技术培训,饲料供应、疾病预防、牲猪销售由合作社提供统一服务,实行农科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收到了良好的效益。2004年共出栏生猪30000多头,年末存栏母猪2500多头,创产值3000多万元,纯收入1000多万元,社员人平增收600余元。由于该社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注重品种更新、防疫检疫、改进饲养方法等,使合作社统一销售的生猪价格比一般地区每公斤高出0.1-0.2元,引进的新品种销售均价比其它生猪高出0.3-0.4元。

二是规模化生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竹、葛、蔬菜、苗木、生猪等产业,涌现了一批种养加专业户和专业区。水口山乡通过生猪协会的带动,农户养猪的热情高涨,出现了许多养殖大户,其中去年龚建福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万头养猪场。2004年,该乡出栏生猪3.2万多头,成为典型的生猪养殖乡。县花卉苗木协会发展团体会员6个、个人会员62人,联系农户1800多户。目前花卉苗木生产面积达8210亩,形成了用材林、树桩、兰花和盆花盆景四个生产基地,成为中南地区规模较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之一。

三是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章程中的权益制衡机制、义务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作用,形成“组织+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机衔接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桃花江竹制品生产合作社6年来对社员举办资源培育培训班24期,社员改造竹林每年每亩补助60元,共培育丰产竹林10000亩。从社员中选定一批懂管理的社员,拿出部分股金投资兴办竹帘竹席加工厂,按照合作社制定的质量要求生产半成品,再由合作社进行收购。同时,合作社兴办了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的竹胶板厂。从入社社员中选拔24名经营能手,在省内外设立了8个销售网点,使合作社产品无一积压。

三、大力扶持,全面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按照“发展与规范并重,鼓励与扶持结合”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加大投入、强化服务”等措施,尽力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实现数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一)领导重视,鼓励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并要求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和部门配合与协调。二是强化责任。将合作组织的发展纳入了全县“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乡镇根据本地主导产业、特色经济、资源开发和农民需求等实际情况,分产业、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三是制定政策。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从发展目标、组织原则、办会(社)手续、税费减免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的合作组织实行奖励政策。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4

合作组织建设将成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项主导业务。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把发展合作组织作为一个亮点工作来抓,将责任落实到部门,空虚人员,配强力量,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服务体系,想合作组织之所想,急合作组织之所急,把培育、引导、支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已任,真心实意搞好服务。要搞好调查研究,密切与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对合作组织的扶持和引导,千方百计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隐藏在农村的各类合作力量激活起来,从舆论上、组织上、政策上支持农民实行新的联合与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经济贡献。

找准差距,

一、摆正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区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涉农部门、单位的积极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农村二三产业,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继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近年来。全区各级通过推广典型、指导服务和协调领办等工作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级重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氛围已初步形成,合作组织兴办呈多元化格局,产业覆盖和成员范围不时扩大,层次逐步提高,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全区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XXX个,会员X.X万个,带动农户X.X万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工作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与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发展数量上与兄弟区区相比差别还很大。因此,农业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真正将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决策布置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鼓足干劲,抢抓机遇,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出积极贡献。

狠抓落实,

二、明确任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深入贯彻党和国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总的要求是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以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依照“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从买难卖难入手,以载体建设为重点,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兴办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实现突破性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工作中。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结合,一要抓好结合。要抓好合作组织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农业规范化、产业化、二三产业等结合。做到合作组织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与发展有机农业的结合,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方式,把技术、政策、投入、信息等通过合作组织传送给农民,通过合作组织进行落实。

抓点带面,二要抓好典型推广。试点示范。规范管理,扶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工作方法。各乡镇要选择XX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重点研究和帮助,促其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要做到每个主导产业都要有示范性合作组织,树立一大批让农民可看、可学的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用典型说服引导群众,让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将少数农民的自发行为变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帮他建立章程,三要注重引导。对农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种、养、加、产、供、销等各领域自觉或不自觉进行合作的要注重引导。找准带头人,再逐步规范,逐步发展壮大。

加强对从事试点示范指导工作的农经干部的培训,四要抓好宣传培训。要注意发挥农业几站的优势。既要提高他实际操作身手,又要用理论武装头脑,使广大农经干部既擅长实务,又精通理论,成为指导农民合作事业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和骨干会员的培训,培养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合作组织带头人,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后劲,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指导和协助专业合作组织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工作顺序和运行机制,五要抓好规范管理。要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和运行。建立经营管理、利益分配、财务管理、民主监督、教育培训等制度。特别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派业务骨干跟上搞好服务,指导其建立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发展一个、规范一个、胜利一个。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原则,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促进发展、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强化合作组织的自我管理职能。要坚持鼓励不包办,支持不干扰,使合作组织成员入退组织自由,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要搞好合作组织登记确认和备案服务,协调各专业合作组织之间利益,监督专业合作组织章程和内部制度执行,维护合作组织成员利益。

都可以领办合作组织。实践证明,六要抓好领办载体。无论集体还是个人。农业龙头企业、涉农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是领办合作组织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基地建设、加工销售、科技研发于一体,领办合作组织的重要依靠力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可以领办有农民参加的合作组织,又可以领办有农副产品加工、储运企业参与的行业协会,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和服务优势,积极参与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合作组织引进到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服务业发展中去,引进到基层农技推广组织改革中去,让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涉农部门发挥作用的平台,成为技术人员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广阔舞台,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的主力军。

明确职责,

三、转变职能。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服务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5

农经发[200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厅(局、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单列市农业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精神,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自主兴办了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这是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形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互助合作,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群体规模,获得更高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由之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成为农民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大力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着力引导其增强自身活力和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把握的基本条件是:以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为主体,建立了民主管理机制,有成员自主制定的章程,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依法在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符合上述条件的,都应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要正确把握以下基本原则: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原则。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不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的财产所有权。

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民办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所在。要坚持以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为主体,由农民自愿自主地参加劳动合作、技术合作、营销合作和资本合作。民管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凝聚力所在。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民受益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吸引力所在。要通过合作经营和服务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按照惠顾返还原则,增加成员收入,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坚持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要尊重群众的创造,鼓励多种形式发展,积极引导成员以入股形式开展紧密的合作,也可以采取入会形式松散半松散的合作。既可以开展单项的技术、信息合作,也可以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要积极发挥农村能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基层农业技术经济推广服务部门和推广服务人员、农业科研院所等在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支持他们发起或参与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把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项新生事物,其发展有一个过程,要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要把功夫下在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生产和经营上,有条件的可以自下而上自愿地联合,但不能靠行政手段,强行推进。要通过试点示范,不断增强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确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推动落实各项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要求:“从2004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财政可适当给予贴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指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也专门制定了鼓励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了有关税费减免、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抓好典型示范引导。要扎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发挥示范效应,引导面上发展。要加强示范项目跟踪指导,深入项目单位,认真解剖典型,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对国家扶持补助资金的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平调。省、市、县也可以开展试点,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扶持规模,扩大扶持试点范围,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增强为成员服务的功能,引导更多的农户参与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三)农业项目积极支持。要注意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形成全方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合力。牢固树立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就是扶持和服务农民的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超级稻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农业财政扶持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按规定的程序申报,经评审合格的项目可优先纳入扶持范围统筹予以安排。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四)构建良好服务平台。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网站,实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自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其经济利益。

(五)加强规范化建设。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订好章程。章程主要应当载明组织的宗旨和原则;名称和住所;业务活动内容;成员资格、加入和退出的条件;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等事项。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建设,坚持召开一年一度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要向成员(代表)大会书面报告当年度组织发展、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盈余分配和监督审计等情况。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独立核算,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会计业务辅导,加强审计监督,切实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不受侵犯。要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和业务经营状况等统计报表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发展动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统计资料,及时报送经成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年度报告。

四、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和宣传活动

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普及合作经济基本知识,增强合作意识,是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力争用3年时间培训1万名农民合作经济事业的业务指导骨干和能手。农业部重点对省级业务骨干和示范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地的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进行培训,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对市、县业务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市、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对乡村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教育,使各级业务指导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的水平,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普及合作经济的基本知识,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典型以及优秀带头人热心为民、乐于奉献、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并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6

一、三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

1.数量及产业分布。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71家,种植业14家,占19%;水产养殖业43家,占61%;林业9家,占13%;农机和服务分别是两家和3家,占3%和4%。其中种植业14家中,粮食和瓜果各4家,各占29%;蔬菜6家,占42%。从中可以看出,三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占八成比例,这主要由于种养业的商品率较高,农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加上三门县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因而对合作组织的要求动机就较强。

2.入社农民与带动农户:合作社成员数5680人,建立基地9.7万亩,销售收入3.9亿元。

3.创办层次:村级组织创办31家,占44%;大户创办15家,占21%;能人创办13家,占18%;部门创办8家,占11%;其他4家,约占6%。

4.创办效果: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为296家,2009年获省名牌产品1个,总数3个;获台州市名牌产品6个,总数13个;获有机认证两只,总数5只;获绿色认证合作社两只,总数6只。获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两家;市级规模型合作社13家;市级规范化合作社12家;培育了一批典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不够规范。调查资料显示,三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还是以村级组织创办为主,这种模式在创办初期还是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群众,依靠村干部的个人效应,对一些工作的展开也比较方便,但是这种形式发展下去,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易造成政府干预的后果,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淡化个人的影响,提高组织的管理规范化。

2.管理体制没有彻底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业务管理归农业局农经站,各乡镇的归口管理不统一,有的归乡镇农经员管,有的归乡镇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管,而且这种管理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而县及乡镇主管单位害怕背上过度管理干预合作组织内部事务的嫌疑,不愿不敢放开手脚管理。这样不能起到调动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转型的作用。

3.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有些政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热情不高,扶持力度不足。在合作组织的产权安排和分配制度上,政府本着不干预组织内部事务的原则,不做过多干涉,但是社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入股资金少,有的社员没有入股,影响合作社的经营能力,二次分配制度不规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做一些研究,在技术和管理上做一些指导,这样才可以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持续良性发展下去。

4.带头人培养没有形成梯队。虽然做了一些培养和宣传工作,但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梯队。尤其缺乏对农业有高度热心、同时具备必要的农业产业知识、公司化运作的管理知识的年轻一代。

三、发展对策

1.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健全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和服务内容。毕竟三农的微观主体是农户,是农民,政府不可能直接面对每个农户作为。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利益引导等手段促使农民能够自主自发的组织起来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起作用。这其实是一个政策的抓手问题或者说是一个着力点问题。一是根据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按照“加快培育、努力规范、着力提升”的工作思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入调查摸底,比照《合作社法》及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认真分析合作社的产权是否明晰、股权设置是否科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分配环节有没有保证农户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二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合作社的组建主体、产业特点或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点面结合、重点推进,不搞一刀切,对条件不具备的,引导其提高水平;有一定条件的,积极引导,促其规范;有相当基础的,促其进一步完善,并有新的突破,2009年有20家合作社要求进行规模型建设,15家合作社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经过努力,有13家合作社通过市规模型建设验收,有12家合作社通过市规范化建设验收。还要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社运营模式,指导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工作,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作用。

2.多种形式培训专门人才,深入推进农合组织建设。专业人员既有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知识,同时又了解农民对组织的需求,他们可以通过宣传、培训、启发,并请成功组织的组织者现身说法来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组织。为了不浪费资源,提高组织成功率,为有效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配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培训专业人员就势在必行。县农业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为载体,与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相结合,举办了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培训合作社运作方式、农产品质量、品牌、生产技术等,通过培训以提高广大理事长自身素质,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7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至目前止,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97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8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市级试点的有3个、县级试点的有5个,共涉及果业、蔬菜、生猪、水产、农业机械和粮食等6个产业,共有农户350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5%。

通过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一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四是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五是实现了农民增收。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类型

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一是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兴办,如新大地专业合作社等;二是依托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牵头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如生猪产业类合作社;三是依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与农民联合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如农业机械服务类的合作社;四是农村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根据本地产业情况牵头兴办,如蔬菜(香菇)专业合作社;五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创建合作经济组织,如粮食专业合作社。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

一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县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联合组建的。农户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后仍然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家庭承包责任制没有变,土地承包关系没有变,个人财产所有权、处置权没有变。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但没有削弱家庭承包经营,而且进一步发挥了家庭承包经营的潜力。

二是坚持自愿参加、自主兴办。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是农民自愿联合兴办的,农民自愿参加、自由退出、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有的是农户与农户之间联合办,有的是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联合办。社员民主选举管理机构,民主制订规章制度,凡是涉及社员切身利益的大事,都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社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社员民主选举的理事会、监事会处理日常事务,充分体现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三是经营形式灵活多样。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合作形式上,既有劳动、产品联合型,又有资本入股和土地经营权入股型;在合作领域上,涵盖了农林牧渔各业和生产加工及农业的开发建设;在合作内容上,既有侧重于技术服务型,又有侧重于产品营销型,还有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型;在利益关系上,既有实行服务让利型,又有以最低保护价保利型,还有按交易量返利型和按股分红的。

四是以主导产业和产品为依托。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联合与合作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突出特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凡是农业结构调整搞得好,主导产品和产业突出的地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发展得快;凡是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依托这些产业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多。许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名称都体现了所从事的主导产业或生产的主要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将不同经营主体结合起来,促进销售公司与农户、农户与基地及市场的紧密联系。

五是促进社员综合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联合起来,统一进行购买生产资料、统一进行生产技术服务、统一进行产品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了抗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民的效益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县各类合作社生产总量达82351吨,总收入达44147.83万元,其中大多数是通过合作社作为载体,开拓市场、销网全国各地。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户的覆盖率低,带动能力不强。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县已有正式注册的合作社69个,共有社员3500户,占总农户的5%;带动相关农户7600户,占总农户的11%。。而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农户都是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美国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农场主的覆盖率在80%以上。

二是经济实力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规模小,缺乏资金、资产,综合实力不强,自我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有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仅有一块牌子、一个章程、一个印章,而没有办公经费和固定的办公场所。

三是合作水平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①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很多是在“能人效应”下成长起来的,缺少完善的、可操作的章程,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随意性大;②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的利益联结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和盈余分配上尚末真正结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③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多数没有建立起类似风险基金的风险保障机制,一旦农产品的价格、销路出现问题,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无力抵御,其风险有可能转嫁给农户,给农民利益带来损失;④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协会成员大多是普通农民,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

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健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小、散、弱的农户组织起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化服务,解决了政府包不了、村里办不了、农民又迫切需要的社会化服务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经济薄弱、统一经营服务功能弱化的不足,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既是对家庭承包经营的巩固、完善和发展,又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作社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涌现出许多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如县出现的香菇专业村、葡萄专业村等。

三是促进了标准化生产,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县无公害柑桔和蔬菜生产基地是目前一家一户难以做到的。

四是改善了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具备了与龙头企业(如粮食加工)对等合作和谈判的地位,有效地调节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合作组织通过谈判,促使龙头企业除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外,还按交易量向合作组织返还部分利润。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期盼

一盼政府引导。抵御市场风险,己经成为广大农民的愿望,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就需要政府及时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盼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完善,既有赖于内部运行机制的健全,更要靠外部政策体制的有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所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扶持政策不足、不到位的原因,从而影晌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盼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只有农户专业化生产达到一定程度,在独立进入市场需要支付较高交易成本时,农民才可能产生对组织的需求。

四盼新型人才。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好的带头人和组织领导者。但现阶段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凝聚和带领农民共同闯市场的企业家人才稀少。因此,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企业家人才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环节。

3、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合作组织通过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延长和巩固了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这样保护了农民利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依托自身的组织优势,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纽带作用,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有利于整合农民和农业生产要素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品或产业,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联合和合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也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培养经营大户和吸收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创造了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集中度的提高和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新形势下政府对农业管理指导。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合作组织这个平台来指导或引导农民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实处,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另一方面,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并及时得到由政府的真实可靠的农业产销、科技和政策等信息。

四是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合作组织培养了农民参与管理经济的民主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组织得到了实惠,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民主化进程,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五是有利于推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随着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培育新型农村市场主体,而为农民提供统一的生产经营各环节服务是合作组织所发挥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组织功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仅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而且顺应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发展潮流,代表着末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一个方向。

三、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式

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突出粮食专业合作社、果蔬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择优扶持。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根据合作社发展情况、运行状态、产业优势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县域经济发展和惠农影响大的给予择优扶持。

三是典型示范。在典型示范方面,支持以粮食、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典型示范,摸索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起到借鉴作用。

四是平等竞争。在项目扶持的具体措施上,引入竞争机制,确立扶持对象。

2、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范围和重点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加以重点扶持,积极支持合作组织发展,把符合财政支农的合作组织纳入政府扶持范围,优先纳入农业综合开发专项扶持。

3、扶持主体的立项条件

一是粮食方面合作组织成员农户须达到30户以上、耕地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果树方面的合作组织成员农户须达到20户以上、果园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蔬菜方面的合作组织成员农户须达到50户以上、蔬菜面积达到500亩以上;二是合作组织运行状况良好,管理规范;三是产品商品率高,或具备一定的加工附加值,对当地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合作组织。

4、扶持的重点产业及其关键环节

一是粮食产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农业政策倾斜的方向;二是水果产业。县是全国著名的果树(柑桔)产区,面积、产值和带动农民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三是蔬菜产业。县菜蓝子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政府“以人为本”和“三保一弘扬”(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执政理念的突出体现。

扶持的关键环节: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推广示范、技术培训、信息平台等软件设施建设。

5、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方式及投资标准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8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批、整改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突出富民核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目前,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6家,其中专业合作社35家、专业协会31家。拥有总资产90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627万元,拥有注册商标65个,入社农民成员总数5778人,辐射带动农户数2.69万户,直接带动成员增收3385万元。2010年销售农产品总值3.66亿元,实现盈余1776万元。伴随着形式上的逐步拓展和内容上的逐步深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日益成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组织载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了高效农业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转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自身优势,以信息传递、科技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吸引农户通过土地、资金、劳务等生产要素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打造了以翠竹茶叶、精细蔬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时令果品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为“一村一品、一品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2、促进了合作领域拓展延伸,增强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市场需求与农民愿望有机融合,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带动农民开展联合合作,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服务领域看,从事花卉苗木、蔬菜、茶叶、粮油、果品等种植业有21个,占60%;从事水产、畜牧等养殖业的有11个,从事农机等服务的有3个,占40%,基本涵盖了我区的各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及技术、信息等范围,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已从单纯的生产服务扩展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逐渐形成合理适用的内部分工,实现了农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发展,提升了合作组织对农民的吸引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势头。

3、促进了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优势农产品为合作基础,在提高品质、优化品种、树立品牌上下功夫,带动农民在获得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中实现增收。目前,我区专业合作组织已获得35个农业标准认证、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斗山”太湖翠竹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发展了“甘露”青鱼、“绿羊”大闸蟹、“港下”苗木、“黄土塘”西瓜、“久绿”蔬菜、“安星”葡萄等一批较高市场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这些名特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东港镇黄土塘西瓜专业合作社以品牌西瓜、甜瓜种植为龙头,带动当地102户农民参与瓜类种植,经营面积达到1000多亩,西瓜、甜瓜亩均效益分别超10000元和20000元,是稻麦效益的8-12倍,让入社农民享受到了高效农业带来的实惠。

4、促进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农民专业合作将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联结,以技术辅导、宣传培训、印发资料等方式,让农业技术“进村入户”,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推广新技术30项,推广面积55万亩次,推广新品种20个,推广面积32万亩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2期,培训人员达2800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了一批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

5、促进了营销网络构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接着市场,根据市场信息和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有计划地组织收购和销售,发挥“对内服务、对外竞争”的作用,为农户提供品种、农资、供销、信息等一系列服务,克服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信息不畅、成本较高、盲目生产带来的销售困难,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专业合作社彻底改变了“提篮小卖”销售模式,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多元化,经纪人成为主要销售力量,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直销店以及网络销售等已渐成规模。2010年,羊尖水产协会通过网上销售河蟹8万公斤,销售范围扩大到江西、云南等地。区蔬菜协会组织1000多个农户,通过订单农业让零散种植的蔬菜走入朝阳蔬菜市场,年销售蔬菜2.3万吨,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代言”能力不断增强。

二、存在不足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属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农业市场化需求、与农民增收的愿望,以及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在诸多环节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整体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规模上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体规模较小,成员人数在200人以上、年营销规模在2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较少。从经营服务上看,松散联结的多、创办加工实体的少;专项服务的多,产加销一体综合服务少,有些合作社在组建和管理上“行政推动”的色彩比较重,应有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尚欠不足。二是内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制、运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完善,实行风险金提取、社员二次分配的合作社不多,缺少覆盖区域更大、合作领域更宽的领军型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三是带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较大规模集约经营的专业合作社较少,合作组织内部会员之间以及与外部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农户从合作组织获得的利益仍然不多,一些合作组织的资源还未共享、品牌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三、发展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解决的是部门统不了、集体包不了、单家独户做不了的问题,其性质决定着合作组织发展有必要、有前景,也必定在促进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致富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1、发展有必要。就总体而言,人多地少,农户平均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农村资源禀赋决定着必须通过合作和联结,将有限的生产资源和分散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成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基础。就市场而言,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关注度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标准化生产、可追溯机制健全的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农民而言,参加专业合作社可以带来更多收益,如羊尖水产专业合作社采取交易额返利、盈余再分配等办法,入社农户养殖亩均效益比非入社农户高200元,增收达10%以上,切合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愿望。

2、合作有条件。从宏观政策来看,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从立法的高度为明确规定政府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给予扶持资金、合作社享受税收优惠;2009年出台的《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将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纳入专业合作社范畴,让更多层面的农民合作组织以法人身份参与市场经济运作。从微观放活来看,我区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园区化带动、品牌化带动和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能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发展前景来看,专业合作社灵活的经营机制、宽泛的涉及领域和一定的盈利能力或可成为吸引工商资本进入的重要因素。

3、产业有基础。我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也是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品规模化发展的过程。近年来,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产业化布局,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推波助澜”,打造了以高档花卉、食用生物、精细蔬菜、功能稻米、时令果品、特种水产、翠竹茶叶、景观苗木等为“拳头”产品,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基础。专业合作社凭借自身优势,逐步打开在加工和销售领域的合作空间,粮油食品加工、鱼类产品深加工、茶叶精加工已初见端倪;依托农业园区,积极参与高科技农业、高投入农业和复合型现代农业建设成为专业合作方向;全区万顷良田建设、农村“双置换”工作,促进农用地集中集约经营,又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发展契机。

四、对策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弱小到壮大、从数量到质量、从松散到规范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1、在合作形式上,从单一合作向多元联合转变。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生产领域合作已不能满足市场要素激烈竞争的形势需求,必须推动合作社在自身建设上向强大转变,在功能上向复合转变,在规模上向联合转变。一是加强股份合作。引导农户从只缴纳会费向投资入股转变,只有通过股份合作,更多地吸收资金用于合作社设施设备的改善,提高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才能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探索社员投资入股模式:即引导入社社员认购与其交货量相应的股金,如社员正常交货,年终除可以享受按交易量分红外,还可以按股分红;如果社员不能正常交货,则以社员股金收益为基础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样不仅可以集聚各家各户力量提升合作水平、提高产品档次,还可以规避农产品好销时,农户跳过合作社自行销售,滞销时销售压力推到合作社的现象。二是加强融合发展。苏州吴中区临湖镇河桥村由该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富民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湖桥集团公司,推进合作社“抱团”发展、跳出“农字头”经营,2011年预计村级集体总资产可突破5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户均股金红利预计可达7000元,比上年净增1000元。河桥村的经验不难看出,加快合作社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的演进和提升,是农民合作联合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富民合作组织的优势,促进农民的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务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以公司化运作为模式、各类合作社多轮驱动、竞相发展的格局,让更多农民在股份合作分红、土地产出效率、规模化生产以及财产性投资中获得更多利益。三是加强多元联合。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开展联合合作,构建更高层次的合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多层级、网络型、分权式的合作社联盟体系成为发展现代农业、联结农民的主要载体,在抵御市场风险、保护社员利益、提升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和谈判地位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专业合作社基础较强的宜兴市已建立果品、茶叶等专业合作联社7家,合作联社比普通合作社销售利润平均提升15%左右。在全区专业合作组织现有情况下,选择有条件的建立镇级乃至区级合作平台,发展同类型、同行业的专业合作联社,把分散的合作组织和小规模生产形式有序地联合起来,进行资源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用资产评估入股划分各主体利益,把同质无序竞争变为良性合作互动,促进优势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2、在发展机制上,从松散合作向紧密联结转变。机制活则事业兴。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必须彻底改变合作社存在的“作而不合”的现状,探索“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推广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运作机制,激发合作社蓬勃的内生动力,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专业合作“谁来办”的问题。合作社的“领办人”是资本、资源和企业家素质等核心要素的所有者和组织者,在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领办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调研中,无论到职能部门、到合作社还是普遍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都是求贤若渴。针对专业合作人才稀缺的问题,要鼓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拥有良好人脉关系、有一定威望和奉献精神的经营大户、农村经济能人、技术型村干部以及龙头企业法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在培养选拔上,注重从专业合作社人员中培养锻炼一批、从社会各界中招聘选用一批,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推荐一批,变“一将难求”为“沙场点兵”;在组织运作上,正确处理“能人”治社和民主管理的关系,在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中,给予一定的附加表决权,增强合作社理事会日常决策功能,充分发挥领办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利益分配上,采取设立能力贡献股,在合作社总股本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领办人的干股,将领办人与合作社经营发展捆在一起。其次是解决内部管理“如何抓”的问题。要按照“总体抓发展,典型抓规范”的要求,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继续开展以“五好”为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社员的合法权益。重点抓好风险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在风险保障上,按照约定在销售收入或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障金,以丰补欠、结余滚存,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参加农业保险,降低经营风险,解除后顾之忧;在利益分配机制上,搞好会计核算,完善收益分配,对实现的盈余,在提取一定公共积累、风险资金后,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做好合作社二次盈余分配,增强合作社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第三是解决专业指导“何人管”的问题。依托原有的农林和科技服务机构组建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分镇落实合作社辅导员,建立定点联系和专技人才流动柔性机制,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专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规范工商登记、健全财务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等内部管理,帮助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能力,帮助合作社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可将合作社盈利能力与辅导员的奖金分配挂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紧紧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发展步伐。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多形式、多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引导、规范和提高,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上增长、质量上提升、制度上规范、机制上创新。二是抓好典型。省、市、县三级通过狠抓典型,建立和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探索发展途径。认真总结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途径和办法。四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试点市、县通过规范、提高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创办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全省30%左右的农户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的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30%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二、试点范围与方法步骤

(一)试点范围:全省确定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杨凌示范区为试点市(区);西安市阎良区、灞桥区、户县,咸阳市秦都区、泾阳县,渭南市临渭区、合阳县、大荔县、澄城县,宝鸡市岐山县、凤翔县、扶风县、千阳县,铜川市耀州区,延安市洛川县、甘泉县、富县,榆林市横山县、靖边县,汉中市城固县、勉县,安康市汉滨区、白河县、平利县,商洛市洛南县、商南县和杨陵区等27个县(市、区)为试点县。每个试点市确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试点县再确定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建设试点。

(二)工作步骤:试点工作20*年1月开始,20*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选点阶段(20*年1月至20*年4月底)。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动员,确定试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安排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5月至20*年9月底),大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鼓励和引导多主体创办松散、半松散型的,或利益紧密联结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发展生产合作、销售合作、科技服务型的,或发展产供销一体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由农民合作创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或依托企业、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基层供销社等团体,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通过多样化发展,探索不同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适应性。

第二步,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

修订完善《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指导和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办法,完善内部分配、积累发展、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第三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指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容和方式。

农业部门要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信息、技术、培训、政策咨询、生产、购销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服务的新方法、新措施和新经验,为加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年10月至20*年底)。省、市、县三级总结试点工作,省农业厅对各市、县的试点工作进行验收,对成绩突出的市、县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表彰奖励。

三、工作重点

(一)制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各试点市、县、区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农业部要求,从实际出发,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突出重点,分年实施。

(二)完善扶持政策,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继续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认真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用电、用水、人才培养等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在农产品运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科技和人才支撑、金融支持、开拓产品市场、农业保险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机制创新。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贯彻合作制基本原则,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按股分红和按交易额返还盈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风险调节机制、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以及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机制。

(四)增强服务功能,壮大经济实力。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农民自身经济利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扩宽服务领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五)完善法规体系,提供法律保证。

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制定《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条例》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办法》,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扩大社会影响,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从今年起,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标准化基地建设、信息网络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培档取?/P>

(三)加大项目支持力度。

各级发展和改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林业、水利、建设、交通等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并承担实施国家有关重点农业工程和项目。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优质粮食工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与试点工作相结合,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合作组织,要优先予以安排,逐步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承担各项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技推广项目的重要载体。

(四)加大信息服务力度。

各级农业网站要积极主动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门网页,搭建信息服务网络和市场营销平台,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收集和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科技服务等信息,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推销、展示和交易洽谈,用现代营销手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增强致富能力和组织引导能力为核心,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合作知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种养技术等业务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建立县、乡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业务辅导员制度,造就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辅导员队伍。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范文篇10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这部重要的法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次以立法形式推进农民的经济互助与合作,对于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满足发展经济的合作需求,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是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15万多个,加入的农户成员达到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带动非成员农户32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5%;两类农户合计占农户总数的23.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成员增收幅度比一般农户普遍高出20%~50%。总体上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趋势良好,群众基础深厚,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党的**提出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会明确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强调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以来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了具体部署。自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门资金2.9亿元,对16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了扶持补助。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这部法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为规范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依法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依法履行好职责,切实学习好、宣传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二、准确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本精神,提高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工作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借鉴了国际合作社运动的基本原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村工作干部要原原本本、逐条逐款地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法律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关于农民的主体地位、新型合作的基本原则、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责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法律的顺利贯彻实施奠定基础。特别要结合农业部门的工作职责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依法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制度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要求。家庭承包制确立了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了农户的产权关系,为农户开展互助合作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合作为家庭承包经营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服务。

(二)依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法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进行了规范。在实践中要切实做到“三个始终坚持、三个正确把握”。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始终坚持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要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确把握基本原则,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正确把握法律规范,创新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

(三)依法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合作社对外可以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内依法建章立制和开展民主管理、正确处理组织与成员的关系,使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明晰界定和有效保护,确保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完善产权关系、加强民主管理、改善经营管理和健全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正确处理好对内服务与对外经营的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服务实体,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创造条件,把积极为全体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对外则要努力扩大经营业务领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增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四)依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和服务。从发展要求看,当前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急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本身就是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支持保护,同时法律还设专章对扶持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包括涉农建设项目的安排、财政及金融的支持、税收优惠等,我们要抓好落实。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和农业的思想,切实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当前,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各地要按照法律精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抓发展。对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逐步规范,使其更好更快发展;对新组建的要大力支持,不要设立过高门槛,允许多种形式,发展为先,在发展中规范。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

三、精心组织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准备工作

现在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不到半年了,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使各方面的思想、行动统一到法律的要求和中央的部署上来。农业部专门成立了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工作小组,部领导同志挂帅,并明确了各相关工作分工。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明确责任,落实分工,抓好宣传贯彻的组织工作。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好宣传贯彻法律的各项工作。

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法律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以来,农业部已就农业系统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部机关各司局统一组织了集中专题学习,并研究了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农业部决定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统一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明天将在北京正式启动。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三下乡”的有利时机,迅速行动起来,认真组织好宣传月活动各项工作,通过召开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组织送法下乡、开展知识竞赛、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法律,切实把法律送到基层、送到农户。要通过学习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新型合作的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三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使各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法律精神实质。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抓好法律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农业部门干部、业务指导人员、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了帮助广大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更好地掌握、理解法律,全国人大农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提纲》,有关方面组织编写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0问》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读本》,这是开展基本培训可以利用的重要辅导教材。要通过培训,使合作社负责人增强依法办社、依法维权意识,全面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各级干部深刻理解法律精神,自觉依法维护合作社权益,积极支持合作社健康发展;使农业部门干部和业务工作人员全面准确吃透法律精神,掌握依法指导合作社发展的正确方法,提高指导和服务工作水平,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要切实抓好法律实施准备工作,大力推进配套法规制度建设。贯彻实施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保法律规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加紧抓好配套制度建设。农业部将根据法律的规定,抓紧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办法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等配套法规制度,搞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衔接,确保与法律同步实施。落实法律要求,我部还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和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税收、信贷、保险、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汇报,主动在地方立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切实履行好职能,争取必要的扶持政策。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落实好法律的各项具体措施,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要依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指导,对具备法律规定条件、尚未登记的合作组织,要依法加强业务辅导,适时引导其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引导其依法做好章程制定等相关工作;对暂不符合法定条件、暂不宜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耐心予以解释。同时,要防止一哄而起,行政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