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2:10:33

农业园

农业园范文篇1

一、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园区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突出抓好农业转型发展和农产品升级,大力发展高端、特色、品牌农业,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达32个,涉及蔬菜、果品、特种养殖、酿酒葡萄等多个产业,同时还发展了苗木花卉、食用菌、鲜食葡萄等新兴产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工办主任任副组长,农业、畜牧、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通过定期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组织开展现场督查等形式进行统一领导、协调调度和考核验收,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实行了部门包靠。按照市委“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的要求,实行了“农口部门包镇街、部门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安排12个农口部门和涉农部门对全市12处镇街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包靠,对重点建设项目安排专人负责,加快了园区建设工作的进度。三是凝聚了工作合力。农业、畜牧、发改、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明确责任,通力协作,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机制。

(二)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市政府准确把握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状和各镇街实际,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规划建设了一批规模大、示范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全市重点调度的32个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部分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镇柳林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占地160亩的奶牛养殖区已经投入使用,占地80亩的种猪养殖场已经开工建设,投资376万元的大型沼气工程调试工作已经结束;镇屯葡萄示范园,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栽植大棚鲜食葡萄520亩;镇惠和食用菌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投资4000万元,8个产菇房已投入生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科研楼正在施工当中,预计今年12月份完成并投入使用,50亩林下香菇示范园已经建成投产,等等。市政府科学规划,安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向潍胶路、平日路等主干道路两侧集中,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全市重点调度的3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2.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3.8万亩,其中,街道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面积800亩,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基地达到1万亩规模。

(三)坚持因地制宜,各镇街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迅速。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中,各镇街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街道积极引导各示范园区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加强与科研机构、知名院校的合作,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产品、市场、效益”相统一的新兴产业化链条。目前,该街办在加快酿酒葡萄示范园和超大示范园改造提升的同时,新规划建设了蓝莓示范园、百兴生态种养示范园和鑫旺特种养殖示范园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镇主要依托六和集团、宇洋药业、瑞丰食品等企业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了有机蔬菜、花卉苗木、标准化养殖等10处示范园区。镇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镇域经济的出发点和突破口,确立了“打造两个园区、培植三大基地”(“两个园区”即胶河花卉产业园区和柳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大基地”即镇域北部花卉种植基地、中部土豆种植基地和南部果品种植基地)的现代农业框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特色鲜明、推进迅速。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的建议意见

从视察情况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园区档次偏低。我市部分农业示范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缺少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等延伸功能。有的园区偏重于种植菠菜、甜玉米、小豌豆等“大路”品种,不符合发展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要求,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产性设施投入不足,园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使我市部分园区出现建设档次偏低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加上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等影响,部分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开发、新技术应用以及建设规模的扩大。三是土地流转工作滞后。由于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部分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不理解,对出租土地后的中远期利益缺乏信心,加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不足,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困难,给园区的集约化经营、基地化生产及园区建设进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视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逐步营造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宣传教育,通过科技讲座、参观示范等多种形式,对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的扶持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技术培训。要加强对参与示范园区建设的基层干部、农民群众以及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开阔他们的思想和眼界,提高其科学素养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园区建设档次和发展水平。三是开展技术推广。要积极争取省市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支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的配套和示范推广,不断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把结构调优、品种调良、效益调高。四是注重学习考察。要坚持走出去,认真学习外地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调查了解到,安丘市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其做法是: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整合区域行政管理和检测资源,加强区内环境、水源、水域、农业投入品等综合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注重科学规划,构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框架。要围绕我市区域优势和现实需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加快制定完善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规划,要从整体规划设计到具体项目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整个园区的长久性和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以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要通过科学规划,逐步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努力建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从无公害农产品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转化升级。要重点搞好园区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园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园范文篇2

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要形式是政府参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规划建设农业开发区,并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服务,企业在园区中负责具体项目实施与产业开发。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截至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区1660个,共吸引社会各类资金192.5亿元投入现代农业,有力地促进了江苏农业发展。据统计,江苏省各类农业产业园区总面积已达24.2万公顷,其中设施栽培面积4.73万公顷,涉及粮食、蔬菜、花卉、苗木、林果、畜禽等多个产业。各类园区累计引进、示范新品种6386个,推广新技术1636项,开发形成了20多项成果,辐射推广面积100万公顷以上,培训农民120万人次,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10年,依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围绕每县(市区)打造1~2个重点园区的目标,原则上是各县市选择发展最好的1~2个园区,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招商引资、扩大示范辐射,引领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认定了包括南京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在内的23家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1年又认定了包括铜山、浦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内的4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全省已确定共7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分布在70个县市。江苏省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6个县(市、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覆盖面积比重已达到67%。

2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运行模式分析

2.1合作社主体型园区

所谓合作社主体型是农民主体的一种升华,农民组织起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农村实行的“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以合作社的名义和公司打交道,对于公司的不合理行为,农户可以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自己的利益,使交易更加公平。农民在组成合作社后,可以通过自己的运输、仓储和加工等机构,延长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获取流通和加工服务等领域的利益。农民合作社变成了农村中新技术推广基地。如马铃薯种子退化了,合作社就告诉农民如何去防止退化;还会帮助农户预防病虫害、并将这知识传播给农户,从而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技能。江苏苏州阳澄湖结合苏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优势,率先在园区建设区内建成“合作社+公司+市场+农户”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以农业经营大户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为市场主体和政府扶持资金为引导动力,以农户土地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为运作基础,在稳定的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动员农户自愿将土地入股,然后由合作社按照区域功能定位,进行土地整理和鱼塘改造,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或对内对外公开招标,实施规模经营,股份合作社取得出租收入后实行按股分红。海门官公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了草莓、西甜瓜、瓜果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通过合作社进行流转土地,联结千家万户,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园区内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句容应时鲜果产业园,园区建设发展公司负责统一物资供应和技术服务等,运作过程基本上是以合作社为基础,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目前已成立22家合作社,入社农户2500人,农户入社率达到80%以上,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其中80%的农产品靠合作社销售。

2.2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

所谓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强调园区发展公司在园区运作中的主要决定作用,负责园区的产业规划、基础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是园区运行和开发、上项目融资的平台和载体,并自主投资一些农业科技研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该类园区特别强调政府在现代农业园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由园区所在地的政府或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园区进行直接管理。该管理体制下,政府给园区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土地,负责园区的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公司企业到园区来进行建设。该类园区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有关部门如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以项目形式建立的园区,资金投入主要是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匹配资金;另一方面是地方隶属的农场、原种场等转变而来的园区,资金投入主要是各级政府。江苏泰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是典型的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园区管委会为泰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设有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经济发展局、招商局、建设局、财政局等6个职能机构。管委会下设便民服务中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3个事业单位。另外还设有1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居委会,具体管理全区各场村的社会事务工作。园区管委会负责区内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融资管理工作由下属公司泰州大地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运作经营。经营性的生产设施由入区企业负责投入,园区通过各类项目给予扶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大丰沿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科技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镇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立了大丰市“丰收大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管委会一起,作为示范区运行和开发,对上项目融资平台和载体。同时,公司为增强造血功能,自主投资一些农业科技研发项目、产业化项目。宿城区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成立管委会和“宿迁市惠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投资和日常管理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

2.3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

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是指在园区这个发展平台上,通过招商引资集聚了众多企业,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目标的园区。从园区建设的实践来看,投资企业中不仅有农业企业,还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诸多非农企业纷纷投资于农业园区,以求高报酬率的资金回报和企业内部的产业优化。南京溧水傅家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立了傅家边科技园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集团化运作。盐城盐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是企业为主体,是由多个投资主体联合开发,包括36家农业企业,其中龙头企业5家,合作社6个,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方式。盱眙满江红农业产业园区是通过企业加盟的形式运行的,拥有江苏盱眙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龙虾种苗繁育有限公司、软银软壳龙虾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江苏点金石凹土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盱眙满江红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个加盟企业。江阴徐霞客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主体产业项目均为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包括7家企业2家合作社,仍是以企业为运行主体。江苏省无锡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是采用的“政府推动、业主经营、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园区的实际运营是由13家企业联合4家合作社共同进行的。江苏常州武进农博园实行的企业投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机制。沛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00多家,基本上形成了企业集聚效应,是明显的以企业为运行主体的园区。

3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运行模式与绩效的关系

3.1不同运行主体园区的绩效表现

从综合效益表现来看,合作社主体型园区和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的综合效益表现最好,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综合效益表现相对较差。从经济效益来看,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的经济效益表现最好,其次是合作社主体型园区,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经济效益表现最差;从科技示范推广方面看,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在科技示范推广方面表现最好,其次是合作社主体型园区,而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在科技示范推广方面表现最差;从物质装备水平表现看,其中合作社主体型园区表现最好,其次是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的物质装备水平最差;从科技水平比较来看,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科技水平最高,合作社主体型次之,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科技水平最低。

3.2不同运行模式园区绩效比较分析

3.2.1合作社主体型园区综合绩效表现最好

虽然合作社主体型园区通过发展各种机制和组织,将农民各类私有财产折算为股份,通过保护农户的权益和提升农户的收益,而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欢迎,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推广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社会化服务完善和市场发达的地区,目前合作社主体型园区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加以解决。

3.2.2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综合绩效表现相对较好

由于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追求以经济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在园区建立期初就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销售。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该类园区得到最优的安排,这实际上更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换言之,农业生产的风险在有组织、科学预测以及高标准的生产体系下必然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其次,在经营管理上采取现代公司制度,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有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其三,这类制度安排真正缩短农户与市场的距离,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3.2.3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综合绩效表现相对最差

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曾在我国农业园区发展的初期和园区建设的初级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用其政策优势,降低制度安排的组织成本和管理监督成本,比如,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技术项目上的支持以及税收、水电、通信等制度的供给都大大减少了信息不完全。园区发展公司型园区在实际经营中是通过乡镇农业办统一经营,而农业办实际上又委托某具体的人员进行经营。在此过程中,虽然存在多级委托———关系有可能导致机会主义倾向,但是经营者从政治预期和经济预期的角度考虑,经营好园区可以带来政治和经济的双赢,作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目标,他会选择努力经营的制度行为。但是在农业市场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园区要生存就应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撑,随着园区的发展进入成长阶段,政府就不能再继续扮演经营者的角色而应该释放所有经营权。

4政策建议

从绩效分析结果来看,合作社主体型园区绩效表现最好,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应作为今后探索发展的重点。企业集聚型园区绩效表现相对较好,但缺乏与农户利益的紧密联系,今后应注重探索保护农户利益的运行机制和方式;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则应该在产权制度上进行创新,融入市场竞争中。

4.1发挥合作社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合作社主体型园区的快速发展

从制度设计上看,合作社一体化模式是一种较为完美的产业化模式。合作社主体型园区在综合绩效方面也表现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合作社发展还不够成熟,这种模式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例如资金、技术、管理能力、销售渠道等。当合作社经营规模扩大时,不仅出现融资困难、资金投入的瓶颈,而且科层管理结构也使得产业化组织的内部交易成本快速增长。发挥合作社组织在农业园区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使其成为中介组织联动型模式中的重要载体。为增强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应有的作用,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公共积累,利用税收减免、财政援助等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工商企业等经济实体。二是要加强农民的认知和信心。目前,广大农户尚缺乏对合作经济的专业认知,这些人信息的缺乏和信心的缺失,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另一瓶颈。因此,促进信息及技术向专业农户集中,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组织的认知及信心也是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关键。三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的就是融资难,解决园区资金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合作社主体型园区应该积极吸收社会资本,搞股份制经营,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而且可以将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更好的优化组合。应该加快农业风险投资制度的建设,如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发展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均可以有效解决运作资金不足的困难。

4.2加强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与农民利益联结关系

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中,农民仅是农业生产者,也就是农产品供应者,仅获得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农产品加工企业由龙头企业投资兴建,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增值也由龙头企业获得。企业与农户的联接,除去小部分产权联系外,大部分是松散联系。企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整合分散的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资本是逐利的,企业的逐利动机是其基本动因,为使企业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依靠政策引导和激励,除采取一定扶持企业发展的激励性政策外,也需要对不注重保护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的企业应采取一定的约束性政策措施,以促进企业集聚主体型园区的良性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4.3园区发展公司主体型园区注重培育企业的植根性及优化调整产权制度结构

农业园范文篇3

一、园区总体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现代农业产业园牢牢抓住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园区发展转向高质量,努力打造发展水平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四高”型示范园。目前,园区已集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建成6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省级园艺标准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1.坚持生态为先,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取得新进展。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超80%,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54%。做强循环经济。围绕打造特色循环产业,着力构建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的菌蔬果渔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在前道原料环节带动周边乡镇种植农作物1.2万亩,在后道生产环节与苏州硒谷合作进行精深加工,共引进工厂化食用菌及关联企业19家,日产量超过500吨,成为全省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017年循环产业总产值达22.6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73%。做优三产融合。突出新业态、新经济培育,大力推动农旅、农电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园区“醉美”电商平台与物流体系支撑作用,带动全县建成各类网店、“村淘”项目4500余家,各类网络销售企业600余家,今年以来已接待各类游客和考察活动等67.3万人次。做大特色品牌。注重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华绿牌金针菇、华佗牌金针菇等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活动,着力打造“食用菌”“鲜桃”“成子湖青虾”三大区域公共品牌,“鲜桃”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3个,绿色、有机等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超过55.3%,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养殖基地占比达50%。

2.坚持富民为本,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得到新拓展。突出联农富农并举,积极构建多元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共享发展红利。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达到2.4万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35%以上。其中就业联结,通过设立劳务中心,帮助1300多人就业。创业联结,在建15万平方米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让创业创新者“拎包入驻”。股权联结,以奖补资金入股优质企业,将其中60%股权量化到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服务联结,成立劳务、农机等合作社11个和桃果机械化服务平台,促进农户降本增效。金融联结,开展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试点,发放小额信贷7382万元。保险联结,桃价格指数保费由财政负担70%,每亩少交保费210元。科技联结,通过“两化”“三新”方式,亩均降本30%、增效1500元以上。扶贫联结,开展“四送”“四资”活动,为228个低收入户送去152个岗位。

3.坚持内涵为要,先进技术装备集成区构建实现新突破。注重典型引领、要素集聚,探索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四新”发展路径,全面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内涵发展。让主体更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拥有100-300亩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203个,两年来新增5个家庭农场集群和16个农业龙头企业,国润农业目前正申报部级农业龙头企业。让服务更优。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意识,建设冷链物流、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六大平台”,设立展示、会商、创联“三大中心”,落实放管服“2212”改革,跟踪解决企业和经营主体在土地、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小政府、大服务”的运行模式,目前正计划研发园区APP服务平台。

3.坚持改革为源,管理运行机制构建迸发新活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善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激发园区内在活力。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高位统筹、园区管委会主体落实、职能部门协同创建的组织架构,实行“园区领导班子半月一会办、县分管领导一月一会办、县主要领导两月一会办”推进机制,推行特事特办、市场化方式、实体化运作,“扁平化、专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初步构建。深化要素资源配置。在奖补政策上,去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支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在土地盘活上,将5600余亩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用地,办理设施用地1700余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60余亩;在金融支持上,探索权属清晰的农民动产、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382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64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40余亿元。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试行“园区引进、园企共用、以企为主”的用人方式,与省农科院共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与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分中心,新引进“双一流”高校研究生11人,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保障。

二、省级财政1000万补助资金项目使用情况

因现代农业产业园接收省级财政1000万补助时间较迟,此前不了解该笔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指导意见,故没有实施,截至目前,正在履行该项资金的选项公示程序,切实保障将该笔资金用在实处。

三、南北园区挂钩合作共建情况

挂钩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开展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共建农业园区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制度,形成了协同创建的组织架构,共同谋划,加快推进共建园区发展。

二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双方整合资源,推动和引导区各类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达成富硒功能农业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苏州市富硒功能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分站。

三是在金融、科技合作方面,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桥梁,与苏州银行、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东吴村镇银行加强业务往来,融资6000万元用于园区创建工作,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提高。

四、产业富民情况

现代农业产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根据省农委下发的2018年农业产业富民推进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工作,创新八项利益联结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1.就业利益联结机制:在园区管委会设立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在村居组建劳务合作社,对辖区内劳动力进行技术指导、岗前适应性培训、岗位推介、就业指导和维权咨询等综合性服务,加快“农民变工人”步伐,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时,根据每个村居输送的劳动力数量、质量和就业状况给予其一定的补贴,增加村集体收入。

富民成效:引导1300多名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入园区一二三产就业,其中在种养基地务工的月均工资1800元左右,在食用菌等企业务工的月均工资3000元以上。

2.创业利益联结机制: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配套设施完善的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设立果蔬加工区、水产品加工区、特色食品加工区等功能板块。园区帮助企业注册、招工,提供技术、项目咨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有序引导“新农人”围绕菌蔬果渔生态循环产业进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富民成效:双创孵化中心标准化厂房己建成,签约桃果加工、净菜加工、菇品加工企业5家,让创业创新者“拎包入驻”,让“农民变老板”成为现实。

3.股权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以股代奖”“以股代补”方式,将部分奖补资金入股优质企业,把园区国资公司、村集体、农户和优质企业联结起来。在项目建设期间由园区国资公司代持股权,将其中的60%股权量化到村集体,并由村集体将其50%的收益动态量化到低收入户,形成村集体、低收入户和园区三方均有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富民成效:物流等企业2600万元,村集体可分红70.2万元,其中35.1万元量化到低收入户。

4.服务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育苗、技术等)、产中(植保、管理等)、产后(交易、电商等)等主要环节,鼓励园区村居成立劳务、农机、营销、土地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以及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和建设市场等方式,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等提供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富民成效:组建劳务、农机等合作组织11个;购买69台套桃果农机具和搭建服务平台,向桃农提供打药、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服务,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40%左右;新建五堆果蔬交易市场,农民免费进入市场交易,每亩每季可减少交易成本230元左右。

5.金融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权“两权”抵押试点,通过全省联网的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重点探索权属清晰、无争议的“两权”抵押业务,有效防止“两权”“一女多嫁”现象,切实减少金融机构放贷顾虑,增加放贷信心,有效盘活农村存量资产,让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获得金融支持,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富民成效:去年至今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382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6400万元,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明显增强,计划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40余亿元。

6.保险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围绕乡村振兴、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创新推广特色农业价格指数保险、灾害保险,重点将低收入农户选择较为集中的桃果产业全部纳入“两险”保障范畴,其中桃价格指数保险保费由投保农户、财政按3:7分担,切实减轻了桃农负担。

富民成效:今年已经实现桃果产业“两险”全覆盖,县财政为桃农负担保险费156.76万元,桃农每亩少交保费210元,有效增强了其抵御生产经营风险能力,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7.科技利益联结机制:重点通过“两化”“三新”方式,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主导产业发展质态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两化”即通过农民讲习所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农民职业化、职业经理人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三新”即通过采用新品种、运用新装备、推广新模式的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和主导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富民成效:在“两化”上,今年已开展各类培训19批次,其中培训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5批次330多人次。在“三新”上,推广菌蔬果新品种40多个,特别是正在研发的富硒功能食用菌产品,预计产品价格提高10%左右;采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菌蔬果循环生产、流水鱼循环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12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约30%,菜农、果农、渔民亩均增效1500元以上。

8.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重点以乡村振兴为龙头,与省农科院组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排定乡村振兴产业目录清单,提高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并积极策应成子湖片区脱贫攻坚,针对每个低收入户的不同情况,持续开展送项目、送岗位、送政策和送温暖等“四送”活动精准到户;针对村居经济增长乏力,通过资源开发、资产运营、资本运作和资助投入等“四资”举措精准到村,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渠道。

富民成效:今年已为园区228个低收入户送去152个岗位、228个项目,政策性扶持79.89万元;3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四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今年陶圩、桂嘴、薛嘴村集体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0万元、18万元和18万元。

五、园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以此次产业富民现场会精神为指引,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园区产业宣传、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经验的宣传,以多种形式推进产业富民。

1.促进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位要求。将以发展壮大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的果蔬菌渔生态循环产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依托,通过聚龙头、扩基地、兴产业,吸引食用菌、果蔬、水产等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发展成为吸纳、带动农民就业创业的主阵地。

2.吸引农民参与。农民既是需要辐射带动的对象,更是增收致富的主体。若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则形成不了脱贫的内生动力,而仅依靠外力帮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将不断创造条件,激发农民自主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使之成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农业园范文篇4

1、坚持经常性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管理和现代礼仪等知识,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积极创建学习型园区。

2、严格文件审核和公文来电处理,确保机关规范高效运转。认真做好管委会文件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3、加强园区党建工作,细化落实组织、制度、阵地三项建设,深入开展“四抓三帮两发挥”、“三比一创”和“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党建活动,树立一批党建工作典型,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

4、持续开展“1、2、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为园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年内至少申报一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5、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完善管委会学习、考勤、工作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达到制度健全、工作规范、职责明确。

6、创新园区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积极宣传园区优惠政策、区位优势、产业强势,努力打响园区品牌。

7、切实做好管委会固定资产和财务劳资管理,及时完成综合统计、计划上报工作。

9、紧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内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企业1个,争取国投资金50万元。协助包联项目企业办理立项、环评、土地、工商等手续,力争早日入驻园区,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10、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认真记写学习笔记,每月完成2篇通讯信息,全年完成2篇调研文章,年内至少在省市县级各类刊物、媒体或网站上分别发表通讯信息1、2、3篇。

农业园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策略

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是一项基于农业与旅游业交叉产生的新型旅游产业。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综合生态、园林、民俗和农业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因此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更偏向于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被称为“绿色旅游”[1]。当前,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已较为成熟,形成了一定规模,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也已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充分体现出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的生命力。因此,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1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开发和利用意义

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且能够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其中,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对农业与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其一,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业,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拓宽我国农业生产空间,继而提升我国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并最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其二,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旅游业的纵向发展,并在旅游产品的类型方面予以进一步丰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观光旅游地也随之增长。对此,若能促进传统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势必将延伸传统旅游产业链条长度,进而达到促进传统旅游业效益增长与质量增长的目的[3]。其三,基于我国当前推广与深化的旅游扶贫政策,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亦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基于我国当前所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大多为农业基础本身较好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只需稍加投资与规划便能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容量的旅游环境,而在滚动发展模式的帮助下,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企业便可在投资的同时获得一定收益,从而相应地减少投资企业的风险。当然,考虑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显著的行业经营规律为成本低、见效快,故当前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并不适宜在农村且不发达地区发展。其四,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引进。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而要切实达成以上目的,则必须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并基于当前的市场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营销活动,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旅游的“品牌”与“形象”,有助于引导农业共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继而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的封闭意识,并促使农业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升[4]。

2存在的问题

2.1定位不准确,产业框架不健全。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过度依赖农业,只是简单地定位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农业增加经济收益,而并没有将其作为促进社会、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就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开发和利用尚未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从而导致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产业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2.2规划不合理,开发深度较浅。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关键在于前期的规划和开发。然而,在当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对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用程度较低,部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地区尚未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内涵,从而难以让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中的“老景区、老产品”以“新形象、新亮点”呈现出来,无法给人们提供更全方位的产品体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且需要将农业特色与其他旅游景区区分开。然而,当前我国在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大部分是集中于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大部分是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和垂钓园等,一些乡村观光旅游活动也只是住住农家、干干农活,各类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产品雷同率较高,尚未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严重打击了游客参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3观光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较少,所开发的旅游项目少,影响了游客参与观光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部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域尚未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不利于打造农业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从而阻碍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2.4农业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显著。在当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接近大自然、带泥土气息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的质量逐步在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的环境中下降。同时,还有部分游客遗弃了烟头、食品袋等,导致生活垃圾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旅游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同化;传统文化可能舞台化、商品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破坏。这些负面影响将从另一方面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3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途径

3.1准确定位,构建产业框架。由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更多依赖于农业,故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目的也更多集中于为农业增加经济收益方面。当然,作为能有效促进农业逐步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亦能起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效果。基于此项定位,不能简单地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定义为旅游观光,而是一项可有效促进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等多重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制定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及策略,并注重对产业框架的合理建设,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坚持将特色农业资源和农村民俗风情作为主体资源,将独特的乡土文化作为核心,不断拓展生态经济区和周边区域的客源市场。通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注重培育绿色食品,从而将农业生态园定位为发展著名的农业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合理的将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作为重要的主线,将回归自然、体验农味和休闲观光作为重要的特色内容,不断增强观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从而更好地培育充满地域特色和农村生活风貌的旅游风光。3.2合理规划,开发深度。相较于传统旅游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前期的规划与开发。首先是规划。所谓规划,即找准开发工作的着力点,唯有合理选择产品开发着力点,方能借助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其次是开发,即在规划的指导下,对产品内涵的深入挖掘,以促进“老景区、老产品”逐步往具有深层次文化创意与包装的“新形象、新亮点”方向转变,如此方能给游客提供赏、游、参与等全方位的产品体验[5]。通过进行合理规划,逐步深入开发生态观光园。在进行生态园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各种资源的属性、景观特征和生存环境,在紧密结合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生态园功能分区。在整个生态园的设计过程中,生态农业示范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如在进行永记生态园的规划过程中,对于稻田生态区可采用“动植物共生系统”这种生态农业类型;针对果园生态区则可以采取“立体种植业”模式的生态农业类型,合理的将果园与养殖结合起来;鱼塘生态区在设计的过程中可选取“食物链和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各种生态农业的类型都是通过充分利用多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共生关系,合理地将多种生态元素的食物链串联在一起,相互转化,灵活利用能量和物质,以便能够将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凸显出来。现代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从传统的生产形式转变为景观、生态和健康等方向,广大市民逐渐开始追求生态热、回归热和休闲热。因此,在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设计中需灵活设计观光旅游区域。同时,还需要规划设计生态园基础设施,坚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合理的对生态园的地形、地貌和功能区域进行分布,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此外,还需要进行园区绿化设计,坚持在不影响园区生态农业运作和区域功能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植物造景和游人活动等进行统筹规划,从而保证农业生态观光园开发的合理性。3.3树立品牌意识,培育特色精品。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其特色,其最主要的特色无疑是在农村的氛围、资源以及民俗文化上。因此,针对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必须树立牢固的“民俗文化资源与特色品牌”意识,并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始终坚守“特色鲜明、自然朴实、内容丰富”的打造原则,如此培育出的包含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方能进一步满足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3.4调整营销策略,拓宽销售渠道。当前,国内大多数旅游社均未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景点纳入其旅游观光路线之中,而即便被纳入了旅游路线,其景点数量亦极为稀少。故为切实促进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的有效发展,必须加强与周边旅行社乃至其他旅游景点之间的合作。与此同时,基于当下信息化的社会与时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还应积极借助电视、互联网等宣传渠道,并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与自身特色相符的形象主题,最大限度吸引游客到来,并全面提升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品牌价值。3.5改善卫生条件,强化治安工作。来自城市中的游客在生活中均会讲求一定的卫生标准,因此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不能仅是以民俗文化或农业生产方式来吸引游客,而是要善于利用农村地区的优美环境来给予游客美的享受。与此同时,针对此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如厕所、浴室等关键服务设施建设,应务必确保其清洁,为游客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旅游环境。最后,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偏远,社会治安方面较为薄弱,故为防止不法分子伺机针对部分游客分散住宿的特点作案,针对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当地治安管理亦是重中之重。

4结束语

农业园范文篇6

1.1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内涵

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定义论述有很多,通过前人对园区定义的整理分析,在对农业科技园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认为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以高新科技为核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农业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手段的集高新农业技术示范、科普教育、新奇特品种的培育和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主要任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改变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整体效益[4]。农业科技园作为现代农业园的一种独特的主题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先导条件是科技,它是此类农业园的命脉,是以科技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点。

1.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对于农业来说,现代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其建设也大大加快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进程,以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落实推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从总体上促进了农业进步和区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此外,它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渗透和扩散的载体,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对于农村来说,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另外它还有助于稳固农村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它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科技示范、教育的平台,让科技走进了千家万户,借助其自身强大的组织和扩散功能,有效地提高周边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最终实现园区增效和农民增收。

2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的理论探索

2.1农业区位理论

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地理学家冯•杜能指出:在城市周围应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园,才能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使农业经营者处于有利的经营地位[5]。它划分农业区位的依据是生产地距市场的远近,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生产成本,按照运费多少和收益等情况来确定某种农业的适宜范围,这是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这是在交通运输不发达、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提出来的,虽然从理论上讲有不少缺陷,但其中的区位分析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运用,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2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农业资源在乡村环境属性中具有生产和生态双重属性,应被广泛的挖掘和利用。依据乡村自然景观特征,结合地方文化景观和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将高科技农业视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相统一的复合景观系统,合理规划和设计科技农业园区内的各种景观体系,在景观保护与开发之间建立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2.3景观安全格局理论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称作景观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于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中多方面元素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和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

3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的实践探索

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和考虑。首先,要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析,宏观层面主要指整个区域大环境背景的分析,包含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预测等方面的分析,这些对于农业科技园制定一个战略性规划是非常关键的。微观层面的分析是指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度及园区的辐射力的预测,与之相对应的是园区主导产业的需求和供应分析,这关系到园区的正常稳定的运作和管理。其次,现代农业科技园应做好合理科学的产业规划。科技园区的产业规划主要是明确农业产业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主导产业和项目的选择上。这其实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基础。其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凸显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了解其资源、市场、技术等潜在的优势。再者,现代农业科技园应做好对场地的规划—精心科学的布局。园区场地规划应立足于产业规划的内容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园区的功能布局,只有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划和布局才能更好的为园区的运作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构架。

4实例分析—以新郑市观沟农业科技园为例

目前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建设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园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发展。因此,做好现代农业科技区的规划布局及功能定位关乎其类型未来的命运。现以新郑市观沟农业科技园为例,介绍了农业科技园规划的要点和方法。

4.1规划区概况

观沟农业科技园位于新郑市薛店镇,紧邻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占地面积63.3hm2。该区位交通便利,距郑州市区25km2、新郑市区6km2、镇区2km2、107国道8km2、京港澳高速公路2km2、郑州新郑国际机场5km2。同时薛店镇还拥有“六港合一”(机场、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的独特交通区位优势,地理条件优越。

4.2规划指导思想

观沟农业科技园的规划与开发紧紧围绕新品种的引种、开发和生产示范,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和开发现有自然资源,同时以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现念为总揽,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管理为保证,创造出集生产示范、品种培育、科技培训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

4.3园区产业规划

该农业园的产业定位主要是紧紧围绕设施栽培区进行高端蔬菜生产,主要承担品种的育苗、选种、生产以及科研的综合功能。因此,该园区规划了31.3hm2的设施蔬菜生产区,约占总园区面积的一半。生产设施由2种类型组成,分别为鸟巢温室和连栋温室2种。这2种温室的搭配为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内容,同时它独特的外形设计,也大大提升了温室外观的景观效果和园区的整体特色。该产业区属于一种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同时,是整个园区的重点所在,是设施农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定位把这部分作为整个园区的支柱产业,这是走向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响应了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号召。

4.4规划结构与特色布局

4.4.1总体规划结构

园区规划的整体结构为“一体、一环、七片区”。首先,依据场地地势看,整体来说北高南低,北有靠山南见来水,则丰衣足食。所谓“一体”指的是中心水体景观区,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有水的地方就有财,依水而居,则万物生息,凝财聚富。水体的形状大致由凤凰的形状抽象演化而来。所谓“一环”指的园区的主干道打通了园区的整体脉络,以道路为骨架,依据场地自然特征及功能需求对园区进行空间的围合和划分,营造出富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园区从功能特征和景观特色上划分为园区服务中心、生态园林景观区、开心农场区、设施蔬菜生产区、露地蔬菜生产区、鲜果自摘园、珍稀园林苗木生产区7部分。

4.4.2特色布局

设施蔬菜区:该区规划,从农业设施的选择上采取了现今较为流行的连栋温室和较为奇特的鸟巢式温室为主。鸟巢温室是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一种新型温室,它利用自然界鸟类筑巢的三角交叉法,及结合蜂巢的六角加固方式复合而成的高强度耐灾害性天气的曲面球体温室。它的发明填补了当前国内常规温室产业存在的众多技术空白,也为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内容。它以其独特的外形也大大提升了温室外观的景观效果。在空间布局上,特色鸟巢温室区主要采用了组团式的布置形式,既集中又分散,与连栋温室相互交融,整体上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丰富了景观视觉效果。场地内的温室采用了2种规格,分别为1500m2和2000m2。连栋式温室的布置主要是围绕水体来布置,与鸟巢温室遥相呼应,一方一圆,构图活泼。生态园林景观区(“丹凤朝阳”):中心水景区位于园区中心位置,设计为狭长的流线型水体,为整个园区景观休闲的主要区域,面积约有2.7hm2据地势的变化,尽量减少工程量,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整个园区较为低洼处营造水系。水系不仅给整个园子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使整个园区显得格外有灵性。风水家认为,有水方有地,无水地不成;水,讲究来去的方位,也讲究来去的形势;弯环缭绕、清浊缓急等关系,概称“水法”。整个水体以曲线为主,神似以一只“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由此将水体命名为“丹凤朝阳”。水体周围布置一些休息平台等设施,从而以满足人们亲水娱乐的需求,增加了园区的趣味性。开心农场区:此区域紧邻与入口区域,所选位置从各方面讲都比较优越。占地约1.3hm2。它的设计来源于风行大陆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一块块蔬果等图案的木牌竖立田埂,每块木牌标明蔬菜品种,写有认养者姓名。地块大小规格分为30和60m2,周围风景良好,有栅栏和小型形象牌,在场地的中心部位集中设置管理用房。每到周末、节假日,人们可以前来进行农耕活动,没有空闲照料的情况,园区可以提供一条龙托管服务,让业主不出家门即可了解到菜地状况,成熟季节园区提供送菜服务,让新鲜蔬菜及时出现在业主餐桌上。

5结语与启示

农业园范文篇7

关键词:研学旅行;服务供应链;关系协调机制

2016—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城乡居民需要、融入服务业的休闲农业,可见休闲农业进入了与其他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小学研学旅行是农业休闲产业与教育服务产业融合的一种校外教育活动,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指出,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其中,包括植物认知等农业研学活动成为许多学校的首选研学旅行内容。休闲农业企业做好研学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北京市爱体验苹果主题公园通过深入挖掘北京农业农村资源,设计融入农耕、寓教于乐的体验项目和体验产品,不仅能够丰富农业的发展业态,拓展农业的教育功能,同时也深化了教育部门的课程改革,弥补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缺失,拓宽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而实现了农业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1]。但是也存在经营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2],以及合作学校不稳定的问题,对此,以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为对象,研究如何结合农业等专业服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服务供应链关系管理,加强与学校的研学合作。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农业园有南国园、菜艺园、名花园等,具有种植科技优势,适于开展休闲旅游,尤其是研学认知服务,因此,哈尔滨市的中小学校愿意组织学生到农业园开展研学活动。但是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存在合作学校研学活动没有稳定的周期、农业园研学专业化服务能力有限、售后服务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研学服务,提高农业园收益成为农业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此,运用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成为可行解决方案。

1文献综述

1.1休闲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关键问题。在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质量方面:Liu等[3]从如何提升服务供应链中的服务质量角度出发,研究了服务供应链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印旭斌[4]提出在旅游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服务供应链服务质量不好、总是受到投诉的问题日益增多,为此,需要利用旅游服务供应链协调系统来进行激励。嵇雅楠等[5]提出为解决游客投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旅游服务服务质量下降而导致的,通过运用收益共享机制,建立了旅游服务供应链协调模型。在旅游服务供应链存在的激励不足的问题方面:刘娟[6]通过引入旅行社产出和信誉度等指标体系,建立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解决了激励扭曲的问题。赵馨[7]研究了旅行社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上的聚集力和协调能力弱问题,由于激励不足导致旅游服务供应链效率低下。1.2休闲旅游服务供应链协调方法。信息资源共享协调方法:俞飞等[8]合理预测需求和需求内容,根据收集的内容合理安排产品计划,确保旅行服务的连续性,有效降低逐层增加需求的误差,从而减少牛鞭效应的发生,增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汤世强[9]提出战略性企业合作关系基本上要求每个合作伙伴公司在共同利益目标下分享和信任对方的信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从激励的主体与客体,激励的目标和激励的手段进行了激励机制的研究。关系协调方法:黄小军等[10]提出构建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指出要实现旅游服务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需要建立关系协调机制来增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张巍巍[11]提出旅游服务供应链存在协调不好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需要进行供应链中各成员关系协调,增强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进而提升旅游服务效益。马育倩等[12]提出综合性较高的旅游服务供应链成员通过关系协调机制增强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来提升服务供应链的效益。根据上述文献可知,研学服务供应链关系协调机制由协调激励的主体、客体、目标和手段构成。其中,关系协调机制选用声誉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助于解决农业园收益较低的问题。要解决研学项目收益较低的问题,需要解决研学需求不足的问题,那么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与社会上开展研学的高品质教育机构合作,补充和培训服务人员,可以通过改进研学服务供应链的结构解决;二是解决与学校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对此可以通过研究研学服务供应链的关系协调机制解决。

2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的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

2.1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结构改进。2.1.1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主体变化。原来的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由农业园的工作人员负责,没有专业负责研学的部门,学校与工作人员直接联系进行研学活动,农业园不负责接送学生。Tapper等[13]认为旅游供应链包括所有用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供应体系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者。为了解决农业园存在研学需求不足、学校和农业园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农业园需要改进原来的研学服务供应链结构,成立农业园的研学服务专业部门,负责与合作的研学机构对接,在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中加入高品质研学机构和物流企业,以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为核心的研学服务供应链参与主体包括学校、物流企业、研学机构。农业园可以与高品质研学机构进行合作并接受研学机构的专业培训,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改进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2.1.2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关系变化。改进研学服务供应链后,在供应链中加入的物流企业是为农业园提供物流服务,负责接送参与农业园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学校是农业园研学项目的服务对象,农业园管理人员和研学机构为学校学生提供研学服务,学校为北大荒现代农业园支付研学旅行的费用。高品质的研学机构主要负责对学生们进行认知教育,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北大荒现代农业园提供服务,农业园为研学机构支付服务报酬。2.2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研学服务供应链关系协调机制的提出。2.2.1关系协调的主体、客体、协调目标。该研究的关系协调主体是指北大荒现代农业园,关系协调客体是与农业园合作的学校,研学机构。关系协调目标主要是通过关系协调手段,提升农业园和学校的互动程度和社会化关系,使北大荒现代农业园和合作单位之间增强紧密合作,激励学校稳定研学需求的周期,增加研学次数的目标,提升农业园的收益。2.2.2关系协调的手段。该研究中运用关系协调机制中的声誉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来增强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使农业园增加收益。第一,声誉机制,是指依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公认的信誉和名声,实际上是以企业自身的品牌承担了承诺的功能,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期望[14]。农业园可以采取奖励激励方式,维护研学声誉。首先农业园可以对研学机构进行奖励激励,农业园可以通过向研学机构承诺更多的研学项目的方式来体现;给予该研学机构在下一次选择研学机构进行合作的优先权;农业园还可以将这个研学机构推荐给其他的农业园,增加其工作的机会。其次研学机构负责培训农业园的研学服务人员,农业园的研学服务人员根据1年12个月不同的研学产品结合中小学生课程安排制定12种不同的研学方案,每年的方案都会按照研学产品进行更新,以此增强农业园研学服务的专业水平,通过研学内容的增加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农业园研学服务的声誉,获得参与研学活动的学校的认可,促进农业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第二,信息共享机制,是协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交换既是节点企业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又是节点企业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平台,通过促进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增强供应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4]。该农业园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收集各个学校的研学需求信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精准的研学服务。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农业园和学校相互交换彼此之间的需求信息,农业园在信息平台上及时回答学生们咨询的问题,预测学生们的需求,为研学服务人员提供制定研学方案需求信息;当参与研学活动之后,农业园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收集有关研学活动的评价,这有助于研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学需求。农业园在信息平台上设置档案库,为学校建立研学档案,记录学校研学旅行的信息。学校通过信息平台,可以获取农业园研学产品和研学方案的相关信息,了解农业园的研学服务以及其他研学服务的评价。通过彼此的互动程度和有效沟通,加强学生与农业园的长期紧密合作,达到激励学校稳定研学需求的周期,增加研学次数的目标,提升农业园的经济效益。

3结论

农业园范文篇8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概况

××社区位于××镇的西南部,辖9个村民组,220户,居民912人。现有耕地面积1237亩。××社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交通方便,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调整生产布局,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以前,社区群众农作物主要以传统的水稻、油、麦为主,收入较低,群众增收缓慢。2009年以来,结合××社区拖萝畈“农发”工程改造区,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据统计,园区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147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32亩,平均亩产489公斤;西瓜种植面积325亩,亩产4750公斤;还有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种植面积50亩,无性系育苗50亩,瓜蒌50亩。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制约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现代农业建设道路还十分艰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还应看到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有6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占农作物种植面积75%,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带动我市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三、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到2013年,园区基本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田达到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经营基本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园区建设时间2009年7月-2012年6月,建设计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9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有: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计划投入资金24万元;建设设施大棚面积100亩,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蔬菜喷灌面积100亩,投入资金250万元;配套农业机械100万元;完善蔬菜贮藏、保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配套仪器需要投入资金50万元;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156万元;园区设计规划前期工作经费20万元。

农业园范文篇9

1相关概念解析

1.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简称,其主要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构成,达到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便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其基本行为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而循环经济在我国诸多地区成功应用到了农业生态园中,出现了诸多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生态园。

1.2农业生态园

所谓农业生态园指的就是以生态园模式来实现对观光原来农业的生产以及布局,其主要是将农业活动、环境保护、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案例分析

2.1研究概况简介

该市研究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环境,该市地形南低北高,西南方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四季鲜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在753.2mm之间,一条河流由北向南穿过该市。由此可见,该是自然环境极为适合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种植。②交通优势情况,该市交通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三条国家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六条省级公路在该市交汇,同时在市中央建设了国际机场,该市在交通上的优势能为现代农业以及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③蔬菜品种优良,该市在发展蔬菜种植,克服了自然条件以及生产障碍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创新培养出具有高产、抗倒等优势的品种。④该市已基本实现了农业发展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例如粮油作物的播种、收获以及管理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⑤该市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在该市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型的栽培方法达到30多种。图1为该市区土里利用规划图。

2.2该市农业生态园的不足

2.2.1客源渠道较为单一

因为受到旅游产品创意欠缺、产品类型单一、文化性和体验性欠缺、形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该市农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难在短期内提升游客量。除此之外,虽然该市农业生态园区采取了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方式,但是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具备相关的生态知识,其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的标准,管理上出现了混乱。

2.2.2前期规划设计存在较大漏洞

循环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主要是对生态示范以及拓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建设。打开有机农场前期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循环型生态园区建设的内容,最终导致不能深入发掘生态园区的资源,园区功能分区模糊、产品结构单调、不合理的旅游线路等问题[1]。

3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思路

3.1指导思想简析

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同时树立了建设高端循环农业生态园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合理统一规划的发展原则。同时对农业生态园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提升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将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合理程度内。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2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

上文中我们对循环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分析,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之中融入循环经济的思想,真正的实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目的。更进一步而言,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农业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需求。3.3规划设计原则简析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原则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协调发展原则。②统一规划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产业化发展原则[2]。

4规划设计总体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

4.1总体规划

该市农业生态园区总体规划是分为八个区位,并以这八个区为整体规划的核心,同时建设了两栋规模较大的农业生态体验馆,如图2所示。

4.2分区规划

而在该市农业生态园区的分区规划设计中,其农业生态园区分成了八个区,其主题是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特色养殖示范区域、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特色水产养殖区域、特色休闲果品区域、农耕体验区域、植物区域。在此八个区域中,种植了种类多样植物蔬菜等等,例如在植物区便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共种植了1万m2韩国无土植物,建设出规模浩大的无土栽培植物园。而在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中,建立了农家乐一条街,在该区域设置了咸菜坊、磨坊、豆腐坊、油坊等,在这条街中出售的商品一般都是从该农业园区中生产的小麦花生黄豆等制作成的,其手法古老,味道纯正。还有在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中,生产了大量中小苗植株,其主要采用了现代林业苗木繁殖培育技术,培育了大量珍稀苗木,珍稀苗木的培育不仅仅能够成为农业园区的绿色景观,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生态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农耕体验区域之中,在都市之中生活到人们可以在其中尽情体验工艺活动、农业活动,从而实现对古老农耕文明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接受现代文明的孩子而言,农耕区域的存在能够使他们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场所。综上而言,该市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将循环经济主导思想融入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之中,实现了农业生态园多样化、持续化发展的目的,促使其真正成为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态园。不仅仅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也成功的为该市树立了良好的发展形象。

5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

5.1实现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从本质来讲,农业生态园区开发中的观光旅游经济收入仅仅是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的发展和提高了科技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因此,农业生态园的相关管理者在发展农业生态园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不能过分的追求农业生态园区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增长等等。而是在现有基础之上,不去刻意的改变农业生态园区的自然生态。同时必须和乡村的诸多特点进行一定的结合,将农业生产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基础,构建农业生态的特色,同时融入当地地域文化,以此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对环境管理方面必须要得到加强,实现文化、经济、自然环境这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5.2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有关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加以引导。总体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此才能真正的促使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3]。

6结语

综合全文来说,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是新型经济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园区。

作者:刘能星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刘芳清,周克艳.长沙市有机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1).

农业园范文篇10

关键词:观光农业园;消费者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健身、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等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和景观营造于一体的新型园林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自驾游比例的上升和人们对传统旅游景点的淡漠,观光农业园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1郑州市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郑州市观光农业园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受国外及国内经济发达省份观光农业园发展的启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二七区侯寨乡率先举办樱桃节,建立樱桃采摘园以来,城郊各区、县、市借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开发,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使观光农业园有了很快的发展,开发和形成了诸如植物生态园、农家休闲娱乐园、休闲垂钓园、特种养殖观赏园等观光农业项目和景点,并且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观光旅游。郑州观光农业园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因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设施和服务落后、项目单一雷同、缺乏特色、观光农业园“农味儿”不足等问题,直接导致观光农业园的游客满意度偏低。

2观光农业园游客选择行为的影晌因素分析

2.1理论基础计划行为理论即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近年来市场营销学中新出现的对消费者理性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以下3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会实施某种行为,即:相信这种行为的实施会产生有价值的结果;相信他人也肯定这种行为及其带来的价值;相信他们拥有必需的资源、能力和机会以确保行为的顺利实施。

TPB理论共包含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如何采取消费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影响消费者意向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他人对消费行为的认同,这相当于他人对消费者提出的消费“规则”(norm);消费者对自身控制消费行为程度的判断。第三个层次是对以上态度、“规则”、判断等方面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2.2影响因素分析Aien和Driver于1992年运用TPB理论进行消费者休闲活动选择的研究,这为观光农业园消费者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笔者借鉴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将第三个层次的3个影响因素根据观光农业园旅游的特点分别进行解释划分,寻找郑州观光农业园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消费者的总利益主要受到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我们在调查中通过设置游客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问题来了解游客来源动机,通过设置园区最吸引人的地方、园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园区需要增加哪些项目等问题来考察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认识;他人的参考意见主要受信息来源的影响,通过设置信息来源渠道、游客客源地和同行者的人数等问题来了解;消费者对消费行为进行控制的信心主要受到花费费用、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设置游客收入、来观光农业园的交通方式来考察消费者对消费行为进行控制的信心的影响因素。通过以上设置的问题来综合了解消费者意向和产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现有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帮助。

3金鹭鸵鸟园区观光游客调查数据分析

金鹭公司在鸵鸟养殖的基础上,利用鸵鸟群这一独特的景观和鸵鸟较高的观赏价值,开发了生态旅游业,2000年4月正式对游客开放。笔者在总结观光农业园消费者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作了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到有效问卷120份,其基本数据分析如下。

3.1影响消费者总利益的因素分析

3.1.1年龄前来金鹭鸵鸟园的人主要是以青年人为主,其中20岁以下的18人,占调查总数的15%,20到40岁之间的9o人,占调查总数的75%,4o到60岁之间的l0人,占调查总数的8.33%,60岁以上的2人,占调查总数的1.67%,所以来游览的大多数是追求“新”、“优”、“奇”、“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中青年游客,他们通过充满自然气息的农业观光旅游达到满足好奇或放松身心的目的,另外老人由于行动有所不便,基本上很少。

3.1.2职业前来鸵鸟园游玩的基本上是属于周末出来散心的,所以企事业单位员工和学生比较多。其中,企业单位员工33人,占调查人数的27.5%;事业单位员工27人,占调查人数的22.5%;学生21人,占调查人数的17.5%;三者合计占67.5%,是前来游玩的主力军。

3.1.3文化程度游玩的人群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占到30%,高中学历的占到15%。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和学习的空暇时间会适当放松自己,他们懂得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时间的合理分配,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消费群体,是观光农业园旅游的主要目标群体。

3.1.4最吸引人的地方每一个游园要想游客再次光临或者回去之后给其他人宣传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有吸引游客的地方。调查显示:水上游乐活动是鸵鸟园最吸引人的地方,共48人认为是园区内最吸引人的地方,占调查总数的40%;绿色林地次之,有40人认为那里最吸引人,占调查总数的33%多;再接着才是有关鸵鸟的系列活动,有13人,占调查总数l0%多一点;其他的占调查总数的16%多一点。由此可见鸵鸟园的主题不够鲜明。

3.1.5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增加的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游客认为最需要改进交通和农业活动参与体验方面的有60人,占50%,有40%的人认为应该改进门票收费和鸵鸟活动的相关项目,还有10%的人关心饮食等服务设施的改进。游园已经建设了很多的游乐设施,不过还是不能满足游客需要,在需要增加的项目的调查中,有60%的人认为应该增加农业采摘项目,20%的人认为应该增加鸵鸟相关的项目。其他的人关心体育项目和游乐设施。

3.2影响他人参考意见的因素分析

关于信息来源渠道的调查显示有24%的人是通过亲友介绍得知的,还有40%的人是通过媒体知道的,其他的信息来源途径比较分散,说明游客相互传颂得知旅游目的地的不太多。在来金鹭鸵鸟园游客中77%都是本市的,外省游客只占到3%,其余20%也都是本省的,说明观光农业园客源地半径较小,改变影响他人的广告范围可以相对集中一些。

另外,在分散与几个人一块出游方面,有50%的人是3人以上同时来的,说明游客由于相互影响而前来游玩的较为明显。

3.3影响消费者对消费行为控制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月收入外出旅游,肯定要有花费,所以游客的收人隋况也很重要。调查结果表明,前来游玩的游客月收入水平1500元以下的有66位,占调查人总数的55%;2000-2500元的有36位,占调查人总数的30%;其他的高于2500元的共18位,占调查人总数的15%。由此可知观光农业园游客大部分属于中低的收入水平,他们没有过多的钱用于去外地旅游地游玩,而本地观光农业园是一种相对较低廉的旅游项目,所以受到低收入旅游者的青睐。

3.3.2出游方式—个游乐场所的交通也是游客决定是否愿意前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交通不方便,那么游客很可能更愿意选择—个交通方便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乘公交车与开自驾车前来鸵鸟园的分别占到25%和24%。因此,交通路线十分重要,让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鸵鸟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4郑州观光农业园存在问题研究

4.1园区设计主题不够鲜明,服务设施质量不高观光农业园应该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确定观光农业客户目标群体,然后指导园区规划建设,最后加强目标群体的营销宣传来提高自己的客流量和游客的重游率。但是据调查,郑州观光农业园建设大多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由于目标游客群体定位不明确,造成设计上面向大众,营销针对性不强。需要增加和改进项目的调查显示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求的项目没有或者不太令游客满意,这些因素导致有效吸引游客较少,游客重游率较低,造成旺季不旺、淡季门可罗雀的现象。

早在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宣传口号,其中“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就体现了除了景色以外服务配套设施也尤为重要。许多观光农业园都是由于投资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园区景观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而盲目开业,使得各项配套设施特别是服务设施不到位。这样的园区即使交通便利、资源良好,但往往因为没有很好地将园区各项服务设施功能与景观形式相结合,而导致整体缺乏吸引力。调查中许多游客反映饭菜质量太差而且价格贵,对现有服务设施不太满意。

4.2人员素质低下。营销宣传不力观光农业园的营销管理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有部分服务人员还是当地农民,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系统的营销知识,致使营销乏力,缺乏系统性,没能充分利用“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这些新的营销方式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整合营销传播。通过游客信息来源渠道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是由于看到媒体广告而来游玩,游客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丰富;而一起旅游的人数一般是3人以上,说明游客之间信息相互影响至关重要,而绝大部分游客是由于看到媒体广告而来,所以在加强游客参考意见相互影响的营销宣传方面明显不足。客源地基本上以本市为主,游客数量不多,说明在本市集中有效地营销宣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3目标定位不明确。价格定位策略不合理第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来观光农业园旅游的绝大部分为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员工和学生,学历一般较高,他们中大部分有一定收入或者享受法定节假日,但收入水平不太高,这部分人是现在主要的观光农业园的客户目标群体。城市居民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长途旅游,利用周末或者“黄金周”在郊区就能体验田间劳作的欢乐、欣赏大自然的优美风景、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项目定价合理,为人们提供价廉物美的观光项目,能够增强观光农业园的口碑。第二,由于受到季节的影响,景观呈现季节性变化的特征。在冬季的景观没有春季和秋季丰富,所以适当降低淡季观光旅游的价格有利于提高淡季观光农业园的旅游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客流量,提高观光农业园的收入。而郑州市观光农业园门票定价方式单一,对于绝大多数收入较低的观光农业园旅游者来说不能起到最大限度的吸引效果,降低了园区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