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0:23:33

农业特产

农业特产范文篇1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为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收购金额和规定的税率缴纳或者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农业特产品,是指农业特产初级产品,以及为保鲜、防腐经过初级加工或简单加工的产品。

第四条对下列农业特产品收入征收农业特产税:

(一)烟叶收入,包括晾晒烟叶、烤烟叶收入;

(二)园艺收入,包括水果、干果、毛茶(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和边销茶原料等)、蚕茧(桑蚕茧、柞蚕茧等)、药材、果用瓜(西瓜、香甜瓜等)、花卉、经济林苗木及其他园艺收入;

(三)水产收入,包括水生植物(芦苇、席草、蒲草、莲藕、荸荠、海带、紫菜、石花菜等)、滩涂养殖、海淡水养殖及捕捞品(鱼、虾、蟹、贝、海蛰、龟、鳖、乌贼、墨鱼、鱿鱼等)等水产品收入;

(四)林木收入,包括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橡胶、天然树脂、木本油料及其他林木收入;

(五)牲畜收入,包括牛皮、猪皮、羊皮、羊毛、兔毛、羊绒、驼绒等收入;

(六)食用菌收入,包括黑木耳、银耳、香菇、蘑菇及其他食用菌收入;

(七)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确定的其他农业特产品收入。

第五条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依照本办法所附的*市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除全国统一规定的税目、税率外,本市个别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决定。

第六条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除生产烟叶和牲畜产品外,按规定的生产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收购烟叶、毛茶、水产品、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树脂、牲畜产品、黑木耳、银耳、贵重食品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的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收购单位,代销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单位,发放蚕种、食用菌种的国有、集体单位以及发放水产品捕捞证的发证机关,为农业特产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别按规定的生产环节或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七条农业特产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确定。

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是指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包括价外收入和其他各种补贴性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难以确定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产量或实际收购量和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计算核定。

对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的产成品,折算成原产品的实际收入作为计税收入。

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人,照征农业税,但在计算征收农业特产税时,将农业税扣除。

第八条对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科学试验所取得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试验期间准予免税;

(二)对在新开发的滩涂、水面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自有收入时起一至三年内准予免税;

(三)对民政部门尚在补助的纳税确有困难的贫困农户,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四)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歉收的,酌情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区、县财政机关审核,报市财政局批准后方可执行。具体减税、免税的审批程序和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规定。

第九条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品收获的当天;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收购农业特产品(即生产者出售)的当天。

第十条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具体缴纳税款期限,由当地征收机关确定。

第十一条农业特产税在农业特产品生产地缴纳。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收购所在地缴纳农业特产税。在收购地发现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收购所在地征收机关和扣缴义务人应该负责补征或代扣代缴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

第十二条纳税人未如实申报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核定征税。

第十三条农业特产税由本市各级财政机关征收。

第十四条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从*纳税年度起,农业特产税依照本办法计算征收。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可以根据需要,以农业特产税收入建立税源培植基金,主要用于农业特产品生产,培值税源。

农业特产范文篇2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现就2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年,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为单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中的农业特产税政策。认真扎实地做好合并征收环节、降低税率等工作。

二、20*年,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问题,根据统一政策,分散决策的原则,由各省自主决定。条件成熟的省,可结合本地实际,在自行消化财政减收的前提下,对部分农业特产品(除烟叶外)不再单独征收农业特产税,改为征收农业税。具体品目各地可自行选择,选定品目后,税目的转换、税率的确定、计税依据和征收方式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税目的转换。将现行农业特产税应税品目中的水果、干果、药材、果用瓜、花卉、经济林苗木等园艺作物收入,水产品收入,林木产品收入,食用菌收入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收入,改为征收农业税;将园艺作物收入中的蚕茧改按桑叶,毛茶改按茶青征收农业税;将贵重食品中的海参、鲍鱼、干贝、鱼唇、鱼翅并入水产品中征收农业税;对牲畜产品(猪皮、牛皮、羊皮,羊毛、兔毛,羊绒、驼绒),不在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如蜂蜜、燕窝等,但不含水产品),零星、分散地块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既不征收农业特产税,同时也不征收农业税。征收牧业税的省份,继续对羊、牛等牲畜产品收入征收牧业税。

(二)税率的确定。水果、干果、茶青、桑叶、药材、果用瓜、花卉、经济林苗木等园艺作物收入,水产品、林木产品、食用菌收入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收入的税率,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的农业税税率执行。对个别省区的原木、药材、经济林苗木、天然橡胶等品目收入,原农业特产税的税率低于当地农业税税率的,仍按原税率征收农业税。是否随正税征收20%的附加,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但正税附加的总体负担水平应低于原农业特产税(含附加)的负担水平。

(三)计税收入改征农业税的农业特产品的计税收入由实际收入改为原则上参照粮食作物收入确定。

对利用耕地和园地生产的,按照当地同等土地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确定计税收入;利用其他土地生产的,参照当地耕地上粮食作物常年产量确定计税收入。对利用滩涂、海水养殖和捕捞的水产品,按其历史收益情况确定计税收入。计税收入确定以后,原则上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考虑到农业特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计税收入应按照从低原则确定。对林农采伐的原木、原竹,按照采伐量从低确定计税收入。

对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准确真实的捕捞水产品、采伐原木原竹的企业和单位,按其销售收入确定计税收入。具体品目的计税收入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四)减免税。农业特产品改征农业税后,统一按照农业税减免政策执行。

(五)征收办法。对大多数农业特产品采取与粮食等农产品一样的农业税征收办法。对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准确真实的捕捞水产品、采伐原木原竹的企业和单位,实行查账征收;对养殖水产品、捕捞水产品的个人和捕捞水产品无账可查的企业单位以及采伐原木原竹的林农,实行核定征收。过去一直由收购者代扣代缴,改为向生产者直接征收确有困难的,仍可沿用原有的代扣代缴办法。

三、几点要求

农业特产范文篇3

按照中央的税收政策规定和市政府要求,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制定了新农业税政策,并已在我市农村税费改革中贯彻执行。

以下文件不再适用,从即日起予以废止。

农业税政策

一、《*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我市农业税计税价格的通知》

二、*市财政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农业税任务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通知》的通知

三、*市财政局*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市试点地区农业税实施办法》的通知

四、*市财政局*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市试点地区农业税计税土地及常年产量核定办法》的通知

五、*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市地方税务局农业税减免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特产税文件

一、*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农业特产税征收具体事项的通知

二、*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农业特产税实施细则》的通知

三、*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全国统一使用“农业特产税应税产品外运税收管理证明”的通知

四、*市财政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正确执行政策防止和纠正平摊农业特产税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五、*市财政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征收工作的通知

六、*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对垂钓经营单位征收农业特产税的通知

七、*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远洋渔业企业自捕水产品征免农业特产税问题的通知

农业特产范文篇4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为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收购金额和规定的税率缴纳或者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农业特产品,是指农业特产初级产品,以及为保鲜、防腐经过初级加工或简单加工的产品。

第四条对下列农业特产品收入征收农业特产税:

(一)烟叶收入,包括晾晒烟叶、烤烟叶收入;

(二)园艺收入,包括水果、干果、毛茶(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和边销茶原料等)、蚕茧(桑蚕茧、柞蚕茧等)、药材、果用瓜(西瓜、香甜瓜等)、花卉、经济林苗木及其他园艺收入;

(三)水产收入,包括水生植物(芦苇、席草、蒲草、莲藕、荸荠、海带、紫菜、石花菜等)、滩涂养殖、海淡水养殖及捕捞品(鱼、虾、蟹、贝、海蛰、龟、鳖、乌贼、墨鱼、鱿鱼等)等水产品收入;

(四)林木收入,包括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橡胶、天然树脂、木本油料及其他林木收入;

(五)牲畜收入,包括牛皮、猪皮、羊皮、羊毛、兔毛、羊绒、驼绒等收入;

(六)食用菌收入,包括黑木耳、银耳、香菇、蘑菇及其他食用菌收入;

(七)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确定的其他农业特产品收入。

第五条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依照本办法所附的**市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除全国统一规定的税目、税率外,本市个别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决定。

第六条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除生产烟叶和牲畜产品外,按规定的生产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收购烟叶、毛茶、水产品、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树脂、牲畜产品、黑木耳、银耳、贵重食品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的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收购单位,代销农业特产品的国有、集体单位,发放蚕种、食用菌种的国有、集体单位以及发放水产品捕捞证的发证机关,为农业特产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别按规定的生产环节或收购环节的适用税率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第七条农业特产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确定。

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是指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包括价外收入和其他各种补贴性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难以确定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产量或实际收购量和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计算核定。

对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的产成品,折算成原产品的实际收入作为计税收入。

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人,照征农业税,但在计算征收农业特产税时,将农业税扣除。

第八条对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科学试验所取得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试验期间准予免税;

(二)对在新开发的滩涂、水面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自有收入时起一至三年内准予免税;

(三)对民政部门尚在补助的纳税确有困难的贫困农户,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四)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歉收的,酌情准予减税或者免税。

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区、县财政机关审核,报市财政局批准后方可执行。具体减税、免税的审批程序和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规定。

第九条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品收获的当天;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收购农业特产品(即生产者出售)的当天。

第十条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具体缴纳税款期限,由当地征收机关确定。

第十一条农业特产税在农业特产品生产地缴纳。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收购所在地缴纳农业特产税。在收购地发现生产环节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的,收购所在地征收机关和扣缴义务人应该负责补征或代扣代缴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

第十二条纳税人未如实申报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核定征税。

第十三条农业特产税由本市各级财政机关征收。

第十四条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从***纳税年度起,农业特产税依照本办法计算征收。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可以根据需要,以农业特产税收入建立税源培植基金,主要用于农业特产品生产,培值税源。

农业特产范文篇5

一、看清自己、因地制宜、立足当前

北牙瑶族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276个村民小组,186个自然屯。全乡人口36653人,其中以瑶族、壮族、汉族人口为主,2003年,全乡耕地面积50843亩,糖蔗和桑蚕生产是支柱产业;种植牧草1160多亩,养牛2000多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993亿元,2003年全乡财政收入为131.8万元,其中农业特产税18.3万元,农业税93.1万元。北牙乡是个成立才有20年的年轻乡镇,经济基础一直很单薄,但这是个特有的瑶族乡,我们唯有充分合理利用乡镇资源才能在农业税五年内逐步取消和农业特产税取消带来的财政紧束的冲击,开发出一片自己的特色经济。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顺势而谋,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农民增收与财政增长是紧密联系的,只有经济发展了,家民增收了,财政收入才能增长,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少取、多予”的思路,正确处理建设公共财政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就需要我们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把中央文件精神切切实实落实到农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体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把征缴农业税工作重点转移到改善农民生产、市场培育、信息服务的环境上来。以宜州市为广西粮食直补八个试点县(市)之一为契机,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改革,充分发挥粮食风险基金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带动餐饮、住宿、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财源结构调整,提升财源层次,避免单一化的财源结构。

首先加快创税农业发展,巩固基础财源。这就需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良、规模调大、效益调好”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甘蔗、林果、桑蚕等经济作物。北牙乡2003年甘蔗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四万亩,产量达18.6万吨,排居宜州市第二位,全乡桑园面积已经扩大到13396亩,产鲜茧2200吨,排在全市第一,水果产量达3030吨……这些均成为北牙乡财政的主要经济支柱。然而农业特产税的取消,使得在这些方面的税源就减少了许多,但是经济是互相联系的,农民在这些项目上受益,就会促进当地消费,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运转。因此,北牙乡应该继续引导农民“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挣钱养什么”,在稳住甘蔗、桑蚕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扩大优势农业,如平里村村民在平里水库上种植50多亩的八角,在2003年获得了很大收益,村民从中获益15余万元。

四、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三农”建设上来。

农业特产税的取消,财源的减少,使我们必须理顺关系,规范收支,完善制度,使乡集中力量投身于以人为本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抓好服务“三农”的配套工作和相关产业。乡镇是具体实施破解“三农”问题的前沿和纽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乡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切入点,明确责任,把工作和投资重点放在对社会有益、对财政有效,具有稳定财源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的项目、基础设施和产业上来。我们北牙乡应通过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因地制宜,通过示范引导和大户带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业的发展。2004年在洞口村建立了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并投资200余万元做成了从平里水库到洞口屯的引水灌溉工作;在龙头村投资100万建设了一个蚕种站,目前龙头大山脚屯已有50余户农户与蚕种站签订种蚕饲养合同,具体为由蚕种站为农户提供蚕种、蚕药、技术指导及实时观测,而农户负责按蚕种站的要求种养,该种养经营方法让农户获得了较大的利益,在调查中,农民对此种做法很赞赏。我乡将继续推进该种养模式的发展,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受益,把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又一新的增长点来认识。

五、加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提升主体财源、培植速效财源。

随着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和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工业将是乡镇财政收入的支柱财源,也是乡镇建设的主要方向,北牙乡建乡较晚,在工业基础上也是比较单薄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开发后续财源,以北牙瑶族乡建乡20周年大庆为契机,依托资产、资源、信息和环境招商,积极多方面争取资金、项目,引进人才、技术,并做到招得来、留得住、长得成,为财源建设增添动力。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乡镇财政收入的新兴财源。北牙乡目前有三家前景较好的农机厂,均以生产玉米脱粒机为主,产品目前已在广西范围里销售,常出现产不供销现象,每年给我乡带来了较大的财政收入,但由于三家的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还有待发规范发展。因此,北牙乡下步将切实把民营经济放在富民强乡、壮大税源的突出位置,强化块状经济的发展,抓好特色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树立科学的“走出去”战略

首先,“走出去”是转变就业增加收入的方式之一。乡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进行多渠道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北牙乡2003年度外出务工人数近5000人,每年为家乡带回近2000万的经济收入。有续引导农户外出务工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外,全面提高走出去的内在质量,把单纯的“走出去”变为“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走回来”,使农村劳动力在走出去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培养自我创业技术,为农业内部的综合开发和改善农民进城就业增强能力、创造条件。

农业特产范文篇6

一、看清自己、因地制宜、立足当前

北牙瑶族乡辖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个自然屯。全乡人口人,其中以瑶族、壮族、汉族人口为主,××年,全乡耕地面积亩,糖蔗和桑蚕生产是支柱产业;种植牧草多亩,养牛多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年全乡财政收入为万元,其中农业特产税万元,农业税万元。北牙乡是个成立才有年的年轻乡镇,经济基础一直很单薄,但这是个特有的瑶族乡,我们唯有充分合理利用乡镇资源才能在农业税五年内逐步取消和农业特产税取消带来的财政紧束的冲击,开发出一片自己的特色经济。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顺势而谋,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农民增收与财政增长是紧密联系的,只有经济发展了,家民增收了,财政收入才能增长,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少取、多予”的思路,正确处理建设公共财政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就需要我们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把中央文件精神切切实实落实到农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体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把征缴农业税工作重点转移到改善农民生产、市场培育、信息服务的环境上来。以宜州市为广西粮食直补八个试点县(市)之一为契机,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改革,充分发挥粮食风险基金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带动餐饮、住宿、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财源结构调整,提升财源层次,避免单一化的财源结构。

首先加快创税农业发展,巩固基础财源。这就需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良、规模调大、效益调好”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甘蔗、林果、桑蚕等经济作物。北牙乡××年甘蔗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四万亩,产量达万吨,排居宜州市第二位,全乡桑园面积已经扩大到亩,产鲜茧吨,排在全市第一,水果产量达吨……这些均成为北牙乡财政的主要经济支柱。然而农业特产税的取消,使得在这些方面的税源就减少了许多,但是经济是互相联系的,农民在这些项目上受益,就会促进当地消费,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运转。因此,北牙乡应该继续引导农民“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挣钱养什么”,在稳住甘蔗、桑蚕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扩大优势农业,如平里村村民在平里水库上种植多亩的八角,在××年获得了很大收益,村民从中获益余万元。

四、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三农”建设上来。

农业特产税的取消,财源的减少,使我们必须理顺关系,规范收支,完善制度,使乡集中力量投身于以人为本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抓好服务“三农”的配套工作和相关产业。乡镇是具体实施破解“三农”问题的前沿和纽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乡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切入点,明确责任,把工作和投资重点放在对社会有益、对财政有效,具有稳定财源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的项目、基础设施和产业上来。我们北牙乡应通过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因地制宜,通过示范引导和大户带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业的发展。××年在洞口村建立了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并投资余万元做成了从平里水库到洞口屯的引水灌溉工作;在龙头村投资万建设了一个蚕种站,目前龙头大山脚屯已有余户农户与蚕种站签订种蚕饲养合同,具体为由蚕种站为农户提供蚕种、蚕药、技术指导及实时观测,而农户负责按蚕种站的要求种养,该种养经营方法让农户获得了较大的利益,在调查中,农民对此种做法很赞赏。我乡将继续推进该种养模式的发展,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受益,把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又一新的增长点来认识。

五、加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提升主体财源、培植速效财源。

随着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和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工业将是乡镇财政收入的支柱财源,也是乡镇建设的主要方向,北牙乡建乡较晚,在工业基础上也是比较单薄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开发后续财源,以北牙瑶族乡建乡周年大庆为契机,依托资产、资源、信息和环境招商,积极多方面争取资金、项目,引进人才、技术,并做到招得来、留得住、长得成,为财源建设增添动力。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乡镇财政收入的新兴财源。北牙乡目前有三家前景较好的农机厂,均以生产玉米脱粒机为主,产品目前已在广西范围里销售,常出现产不供销现象,每年给我乡带来了较大的财政收入,但由于三家的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还有待发规范发展。因此,北牙乡下步将切实把民营经济放在富民强乡、壮大税源的突出位置,强化块状经济的发展,抓好特色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树立科学的“走出去”战略

首先,“走出去”是转变就业增加收入的方式之一。乡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进行多渠道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北牙乡××年度外出务工人数近人,每年为家乡带回近万的经济收入。有续引导农户外出务工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外,全面提高走出去的内在质量,把单纯的“走出去”变为“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走回来”,使农村劳动力在走出去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培养自我创业技术,为农业内部的综合开发和改善农民进城就业增强能力、创造条件。

总之,在农业特产税取消后,要做大做强乡镇财政这块蛋糕,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狠抓财源建设,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开辟财源新天地。

农业特产范文篇7

1、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省委、省政府提出:凡农业特产税比重较小或财政状况较好的市县,今年要一步取消;少数一些取消有困难的,今年可先减少品目、降低税率、缩小范围,创造条件明年全部取消。我市农业特产税在税费改革前,平均每年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2000年农业特产税2408万元,其中,黄烟1720万元,林果540万元,其他148万元;2001年为1792万元,其中黄烟1052万元,林果576万元,其它164万元。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业特产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大桑等改征农业税。我市农业特产税收入额1606.8万元,其中,黄烟1474万元,林果(包括果品和园木)122万元,其他收入10.8万元。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6月上旬通知要求及我省现行税改政策,今年烟叶特产税将保留。这样,取消除烟叶以外特产税影响我市财政收入133.7万元。取消后,对乡镇(街道)收入影响较大的有桃林(去年征收林果特产税36.5万元)及密州、龙都、程戈庄、马庄(林果特产税去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从全国税费改革大政策看,农业特产税取消是大势所趋。烟叶特产税虽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今后也将逐步取消。目前,国家烟草部门正在研究烟叶特产税改革办法。据网上反映,四川省从6月1日起取消烟叶特产税,并根据烟草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将停征的烟叶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由烟草收购部门在每年烟叶收购完成后,12月底前,按计划内实际收购量,通过行业补助的形式,直接全额兑现给烟农。如果取消烟叶特产税,对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将会产生较大影响。2002年,我市烟叶特产税收入1474万元,今年如果不出大的自然灾害,按现有植烟面积和黄烟长势,烟叶特产税将在1650万元左右。特别是对部分乡镇财政影响较大。从2002年烟叶特产税征收情况看,我市烟叶特产税过百万元的有马庄(150万元)、孟疃(142.8万元)、辛兴(142.6万元)、贾悦(116.4万元)、石桥子(116万元)、程戈庄(100.6万元)等6处乡镇。如果取消烟叶特产税,将会对以上6处乡镇,尤其对二三产业基础相对较差的马庄、孟疃、贾悦等乡镇产生巨大的影响。

2、暂停征收乡村公益金。这项政策对我市大部分乡镇没有影响。2002年,根据省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公益金筹资总额为771万元,由于收取公益金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实际征收中只有城区三个街道收取了公益金,去年共收取210万元,其中密州109万元、龙都67万元、舜王34万元。暂停收取乡村公益金,只对城区3个街道收入有影响,密州受到的影响大一些。但由于今年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刚刚召开,我市农业税征收工作部署比较早。目前,密州街道今年的乡村公益金已收取了84万元,龙都和舜王两个街道没有开始收取。

针对上述情况,下步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建议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现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村税费改革是国家的一项大政策,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对有关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乡村公益金,从现在开始要全面暂停征收;对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及省财政部门即将下发的意见,从实际出发抓好落实;对其他政策,也要按要求抓好落实。

2、争取我市较长时间保留烟叶特产税。我市是植烟大市,近几年烟叶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烟叶缴售数量占潍坊市的1/2,占全省的1/6,正常年景下的烟叶特产税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是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部分乡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烟叶特产税在征收上不是直接向农民收取,而是由收购部门代缴。鉴于这种情况,烟草、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我市在较长时间内保留烟叶特产税。同时,做好取消烟叶特产税的应对工作,争取上级在政策上对我市给予倾斜。

农业特产范文篇8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良好的政策背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扩大内需的各项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同时,广大消费者对优质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标准化越来越高,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区,有资源环境优势,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多项优惠政策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机会和条件。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产业政策,有利于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和品牌经济,进一步构筑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和实现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农产品直销连锁经营是市场的需要。项目实施后,将有力发挥区数字中心和电商平台作用,解决区农产品包装箱滞后问题,利用线上线下销售,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区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连锁配送是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化的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屡见不鲜,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更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新鲜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的销售正走出传统模式,以现代升级包装箱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和进入超市和连锁经营是大势所需。一方面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现代化、规范化的营销业态在解除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担心,提升人们对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品质的信心方面具有传统贸易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

3、具有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区位于中部、市西部,黄河上游中段,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6°14′38″至36°47′29″、东经103°54′24″至104°24′55″之间。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乡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望;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为界。辖区东西长约47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形总趁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旱多风,降雨稀少。多年平均气温8.07℃,日极端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6℃。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发量1997.1毫米。太阳年均辐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累年平均大风日数51.6天。年均无霜期183.8天。区位交通便利优势明显,气候适宜发展现代种植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通过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拓展了渠道。

二、总体目标

依托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围绕我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及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方式,支持乡镇建设农特产品馆建设和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包装销售,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利用3年时间,通过乡镇农特产品展馆建设和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品牌培育,力争到2023年成功注册农产品品牌包装箱专利25件以上,争创区品牌包装箱10个,全区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在具有一定影响力,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逐步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之路。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项目名称: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扶贫平台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区商务局

3、项目实施单位:镇人民政府、陇易和贸易有限公司、中进邦农农贸有限公司

4、项目建设内容:

(1)区镇农特产品展馆项目:打造镇农产品展馆一间,约45平米;办公运营场所一间,约18平米;入驻多家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拼多多等;购买相关办公设备(办公桌、电脑、直播设备等);大力推广我镇农产品(入介抖音、快手、新媒体等);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培训;打造苹果、香菇等农产品品牌。

(2)农特产品品牌升级项目:全区长面、土鸡蛋、清香核桃、新安土豆、蒲公英茶、易霖山药、宝成醋、陇易和胡麻油、陇易和石磨面粉等11种农特产品包装箱升级,打造农特产品品牌。

(3)农产品品牌提升项目:冰糖心苹果、区蔬菜、苏式甜桃、金丝黄菊、王岘红提葡萄、武川和尚头面粉等区6种大宗农产品包装箱升级,打造大宗农产品品牌。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计划总投资76.2234万元,资金来源为省财政电商补短板资金55万元,企业自筹21.2234万元,其中:

(1)区镇农特产品展馆项目投资2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省财政电商补短板资金。

(2)农特产品品牌升级项目总投资26.2484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省财政电商补短板资金17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9.2484万元。

(3)农产品品牌提升项目总投资29.975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省财政电商补短板资金18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11.975万元。

6、项目建设期限:2020年8月—9月,共2个月。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建设乡镇农特产品展馆是拓展农产品销售的有效渠道。全区依据独特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农产品,坚持抓产业扶贫不动摇,着力发展瓜果、绿色蔬菜等产业。镇建成优质红富士种植基地8000亩,高产玉米3500亩,绿色高原夏菜650亩,鲜香菇种植大棚8座(4冷4热),是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以个大、肉厚、色深、味浓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通过实施农特产品展馆项目建设项目,依托电商销售平台,可有效缓解扶贫产业“销售难题”,对巩固产业扶贫成效,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加速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创建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品牌使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实施品牌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面对特色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销售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历史性变化,农业必然由数量扩张转变到质量效益的提高。提高农业效益,要求农业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创建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知名度,改变效益偏低现状,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数量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当地农民由传统的包装模式向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包装箱发展,这是扶持我区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发展以及走向海外市场的重要举措。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安置农民就业,其综合开发作用明显,促进我区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走进全国城市市场和居民餐桌,带动农民农产品收入增加。

五、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有力发挥区数字中心和电商平台作用,解决区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包装短板,并利用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有利于提高加工包装箱产业比重,促进国民紧急的协调发展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种植面积1万亩,发展高效农业,有助于脱贫攻坚。项目的建设既能解决农产品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农产品极大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又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积极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助力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双赢。

区将电商扶贫发展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着力培育富民产业,该项目实施后,将农产品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极大改善全区农特产品销售力度,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收入增加预计带动100户贫困户增收,350贫困人口受益,增加贫困户就业50余人次,为全区发展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以直播带货,抖音、快手新媒体为根本,争取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六、资金使用情况明细

1、区镇农特产品展馆项目资金使用明细

项目概算总投资20万元,资金全部为省电商扶贫补短板资金出资。其中:1、展馆打造费用8万(房屋装修、展示柜等、办公桌)、办公场所费用2万;2、电商平台建设费用2万元;3、相关办公设备购买费用1万元(电脑、直播设备等);4、农产品推广宣传费用3万元(入介抖音、快手、新媒体等);5、从业人员培训费用1.5万元;6、打造苹果、香菇等农产品品牌2.5万元。

2、农特产品品牌升级项目资金使用明细

3、农产品品牌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明细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要高度重视,配强工作力量,确定专门人员,专门负责项目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必须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要协调配合,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区农业农村局要负责做好项目审批工作,区商务局要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做好资金拨付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各项目实施单位要要健全项目建设资料,将项目批复文件、采购记录、项目验收报告等资料建档归类,确保项目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内容齐全。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省脱贫攻坚补短板综合财力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单独建立台账,对项目资金支出单独列账,单独核算,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对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要求,按期完成项目建设,规范合理使用补助资金。

4、加强宣传引导,广泛推介产品。充分利用区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品牌包装箱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各类典型和扶持政策,提高全区的品牌和质量意识,提高群众对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品牌包装箱的认知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产品推销会等大型活动宣传推介农产品。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合作,对区内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并充分利用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和大宗农产品,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4、组织项目验收,及时总结经验。项目9月底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评估,并向区商务局提出验收申请。10月初,区商务局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制定详细验收程序,组织发改、财政、农业农村、数字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门验收小组,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组提出书面验收意见,并签字确认后拨付资金。要及时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做好项目效益评价,积极宣传,扩大项目实效影响力,真正发挥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品牌包装箱升级建设项目引领效果,推进区特色优质农特产品、大宗农产品走出,销往各地,促进增收。

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报告。包括:项目实施情况总结,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2、购置设备清单(列明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

农业特产范文篇9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特产品;电子商务

1河南农特产品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它既可以是农特产品的一个巨大卖方,也可以是农特产品的巨大买方。粮食产量巨大、农产品种类繁多,同时河南也拥有相当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如新郑大枣、信阳毛尖、黄河鲤鱼、洛阳牡丹等。这些都是河南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将这些农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如何进行销售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15年,国务院又颁布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并明确指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河南有利的地理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河南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网络的迅猛发展也为河南省农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网络环境。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4G网络的普及,网络几乎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购物也成为了全民必备的一个技能。在这种“全民皆是网民”的环境下,运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营销,就为河南农特产品交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河南农特产品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否则就将会被时代抛下,失去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独特优势,因此农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发展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

2河南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2.1河南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品。目前河南省内的农产品种植大部分还是处于小农经济阶段,即个体农户种植偏多。各大电商平台的发展给这些个体农户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平台,如淘宝、京东、顺丰、拼多多等,尤其是拼多多在农村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个体农户开始在这些电商平台上进行宣传,这种销售模式相比之前的传统销售方式时间成本、人工成本都大大减少了很多。截止到2019年,河南共有潢川县、上蔡县、固始县等18个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从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开始到现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已经初步成形,电商交易额累计突破400亿元,电商从业人员近70000人。同时河南省商务厅积极发展“创新电商扶贫,我们聚力前行”项目,充分发挥电子商现代农业研究农业经济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河南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2.2河南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2.2.1农业从业者电商意识不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农产品生产者大部分依然集中在农村,而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15岁及以上的河南农村人口中有7%的人属于文盲,42.6%的人只有初中文化。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农村人口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发展,河南农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家到北上广就业,留在农村家中的要么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么是年纪上小的儿童。这两个群体,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因此整体农村人口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的意识是比较弱的。2.2.2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总体上来说,自2003年“村村通”项目开展,河南农村已经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但是农村相较于大都市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这就造成了上网信号差、网络不稳定、维护不及时等各种状况。因此网络基础设施就成了制约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2.3河南省从事研究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稀缺。电商从业人员虽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专门从事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人却很少。而真正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人员却往往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理论。电子商务并不仅仅是在网上推销产品,还涉及到如何进行产品营销,线上线下如何维护、配套物流、网络财产安全等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是大部分农产品生产者所不具备的,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进行电子商务式的网络营销是比较困难的。相关数据显示,上网用户中从事农林牧副渔行业的只有2%,而且大多属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真正从事生产的上网用户少之又少。以上两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没有农业相关的知识又或者不愿意从事农业等相关行业,而农业从业者对于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又掌握不足。2.2.4电子商务配套的相关服务产业发展不健全。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广告、物流、金融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恰恰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就物流行业来说,同样的快递公司,农村地区平均要比城市的速度慢一天。再加上,农村地区交通不方便,甚至有些偏远山区仍然存在道路不通畅的情况,农产品出不来,物流车进不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也是制约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3河南省农特产品发展的相关建议

3.1提高农产品从业者的电子商务意识。农产品因其特殊性,保质期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因此如何快速通过电子商务推销农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县官从业者必须具备从事电子商务的意识;同时农特产品如信阳毛尖等产品,由于期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市场如果向外进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河南特色,这也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敏感度。目前河南省商务厅推出了“创新电商扶贫、我们聚力前行”项目,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3.2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广人稀,要想形成一个比较畅通的网络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一点离开政府财政支持是行不通的。除了建立健全的网络系统之外,相关配套的服务产业如金融、物流、电商平台建设等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3.3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事农产品业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电子商务,相关部门应该借此东风,大力培养熟悉农特产品业务的相关人才。比如在就业方面针对回到农村农特产品行业的电商人才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大学生支援农村。3.4建立产业集群,形成品牌效应。正如前文所说,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特产品种类颇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建立一个产销一体化的营销系统。同时利用规模化优势,打造专属的河南特色农产品品牌。河南农产品颇多,但是真正做成品牌的只有“好想你”大枣。而其它特色产品,如烩面、毛尖等也可以学习“好想你”经验,进行集群发展,建立品牌,最终形成品牌效应。

4总结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农特产品性质特殊,可以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河南农特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对自身的特色产品又足够的信心,同时积极学习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特色,为河南省农特产品的发展提供新的出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苏媛.电子商务经济下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21).

[2]李欣,涂伟亮.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13).

农业特产范文篇10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税收萌芽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初期,属于为满足氏族部落和奴隶制国家的共同需要而缴纳或者征收的公共产品。由于当时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税收自然主要来自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重心向城镇转移,来自城镇工业和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的税收逐步增加。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城乡税制也随之统一,如增值税、销售税(营业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单独对农业和农民征收的税种已经十分罕见。由此可见,城乡税制差异的出现和消除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出现了税收的雏形——贡,它是对土地出产物和地方特产的征收,可以视为中国农业税收的萌芽。对工商业征税始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称关市之赋和山泽之赋。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工商税收有所扩大,并对盐、铁长期实行专卖,唐代后期的食盐利税和茶税、酒税3项收入一度占全国赋税的1/2以上。明、清时期,工商税种较之过去有增无减,日益强化了重农抑商和财政搜刮为目的的重征商税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工商业的资本积累,这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税收的来源看,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无论是被称为税收雏型的贡、赋,还是田赋(土地税)、力役,都主要来自农业和农村。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活动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为主,政府的税收只能以农业为主要来源,对农业的课税只能以土地和人口为对象。同时,对于商品征收市场税、入市税、关税等税种。从清朝末期开始,由于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税收总额中田赋收入所占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下降(从清初的80%以上降至清末的20%以下),来自城镇的工商税收和关税收入所占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上升。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步开始采用由现代直接税和间接税构成的税制。其中,北京政府时期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关税、盐税和田赋(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田赋占20%左右)。南京政府时期,在借鉴西方国家财政、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直接税与间接税并存,以间接税(主要为货物税、关税、盐税和营业税)为主体的税制,实现了从封建税制向近代资本主义税制的过渡,但是田赋始终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约5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公粮(即后来的农业税)始终是红色政权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在70%甚至80%以上)。

二、新中国农村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清理旧中国税收制度和总结革命根据地税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共和国的新税制。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签署政务院通令,《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和《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一共设立14种税收,即货物税、工商业税(包括营业税和所得税两个部分)、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和使用牌照税。除了上述税种以外,各地还征收农业税、牧业税、契税等地方性税收。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征收的税种中,主要在农村对农民征收的税种有4个:

(一)农业税

中国的农业税是对农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解放区已经完成了,农业税基本上沿用过去自定的征收制度,新解放区的征税办法则很不统一。

1950年9月5日,为了统一新解放区的农业税制度,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即日起施行。新的解放区的农业税以户为单位,按照农业人口每人平均的农业收入计征。农业收入的计算,以土地的常年应产量为标准,不同来源的收入计算方法不同。每户农业人口全年平均农业收入不超过150斤主粮者免征,超过者按照3%—42%(后来逐步调整为7%—30%)的40级全额累进税率计征。荒地;以试验为目的的农场、林场;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院自耕的土地,经过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者;机关、部队的农业生产收入,已经向国家缴纳生产任务者,可以免征农业税。垦种荒地、轮歇地,可以定期免征农业税。遭受自然灾害者和规定的特别贫困者,经过批准可以减征、免征农业税。

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主席令公布,即日起施行。农业税的纳税人为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类收入,以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为基本计算标准。农业税实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15.5%。对于纳税人依法开垦荒地或者用其他方法扩大耕地面积取得的收入,在山地上新垦植或者垦复经济林木取得的收入,从农业科研机关、农业学校进行农业试验的土地和零星种植农作物的宅旁隙地取得的收入,可以定期免征或者免征农业税。纳税人的农作物由于遭受自然灾害而歉收的;农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困难的革命老根据地,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和农民生活困难的贫瘠山区;革命烈士家属、在乡的革命残疾军人和其他纳税人,由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其他原因而纳税确有困难的,经过批准,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农业税。至此,实现了全国农业税制度的统一。

为了平衡农村各种作物的税收负担,1983年11月12日,国务院《关于对农林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个文件,园艺收入、林木收入、水产收入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认为应当征收农业税的其他农林特产收入,均属农业税的征税范围;从事应税农林特产品生产,取得农林特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税的纳税人;以农林特产品的收入为计税依据,各种农林特产收入的核算方法和具体征税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农林特产农业税的税率一般定为5%—10%,具体适用税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原则是不低于粮田的实际税负水平)。对于少数获利大的产品可以适当提高税率,但是最高不得超过15%。这时,就出现了农林特产税与1958年制定的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和1973年制定的工商税条例(草案)部分的税目(农、林、牧、水产品)相同,重复征收的矛盾。1984年税制改革开征产品税以后,上述矛盾依然存在。

1994年税制改革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将农林特产农业税与产品税、工商统一税中的农、林、牧、水产品税目(不包括改征屠宰税的猪、牛、羊)合并,改为征收农业特产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199

4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即日起施行。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为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农业特产收入;全国统一的税目有烟叶产品、园艺产品、水产品、林木产品、牲畜产品、食用菌、贵重食品等7个,税率从8%—31%不等,其他农业特产税的税率从5%—20%不等。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科学试验取得的农业特产收入;在新开发的荒地、荒山、滩涂、水面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其他地区中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贫困农户,纳税确有困难的;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歉收的,可以享受一定的减税、免税待遇。

从1950—2005年的56年间,农业税始终是中国农业税收的主体税种,农业税收人占农业税收收入的比重平均高达90%以上。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税不仅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贯彻国家的农业政策和粮食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屠宰税中国.的屠宰税是对屠宰规定的牲畜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收。根据政务院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于1950年初拟定了屠宰税暂行条例的草案,并试行。同年12月19日,总理签署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公布《屠宰税暂行条例》,即日起施行。屠宰税的纳税人为屠宰猪、牛、羊等牲畜者,征税对象为规定的应税牲畜,按照牲畜屠宰以后的实际重量从价计税,税率为10%。不能按照实际重量计征的地区,可以规定各种牲畜的标准重量,从价计征。自养、自宰、自食的牲畜,可以免征屠宰税。各省(市)人民政府可以规定对辖区少数民族宗教节日屠宰牲畜的免税办法。

屠宰税是一个原始、落后的小税种,征税对象的范围和税源都很小,而且分布零散,收入额也很少。但是,它的涉及面比较广,政策性比较强,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特别农区、牧区的县、乡级财政收入)中一度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计划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济时期,通过屠宰税的征收与管理,对于保护牲畜,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三)交易税

中国的交易税是对规定的交易征收的一种税收。1950年召开的二届全国税务会议和1951年召开的三届全国税务会议曾经拟定过《交易税暂行条例(草案)》,但是后来始终没有,由各地根据全国税务会议的精神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单行办法征收。

1951年5月召开的三届全国税务会议决定:交易税的征税品种要从严,全国开征的品种仅限于牲畜、粮食两种。各地认为有必要管理和征税的大宗产销货品,由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者军政委员会在不影响城乡物资交流的方针和便商利民的原则下,确定是否征收交易税,开征者需报财政部备案或者核准。

1953年修正税制以后,粮食交易税改征货物税,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花交易税并入商品流通税,对其他征收交易税的土特产品也陆续停止征税,继续对牲畜交易征收的交易税便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并规定对猪、羊停止征税。

1962年4月16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制定的《集市交易税试行规定》,并将其下发各地执行。具体征税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根据上述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集市交易税的纳税人为在集市上出售农副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税产品原则上规定为家畜、家禽、肉类、蛋品、干鲜果、土特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等7个种类。计税依据是应税产品的实际销售收入,税率按照不同产品分别规定为5%、10%和15%。为了照顾农民之间的零星交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可以在7—10元的幅度以内规定起征点。对于幼畜、幼禽、各种作物的种子、种苗、饲料、柴、草、小农具等产品,可以不征税。对于农民以低于集市上的价格出售

给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的产品,各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产单位和社员通过贸易货栈、农民服务部出售的产品,可以给予一定的减税、免税照顾。

1982年12月13日,国务院《牲畜交易税暂行条例》,自1983年起施行。牲畜交易税的纳税人为购买牛、马、骡、驴、骆驼等5种牲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牲畜头(匹)的成交额计算缴纳,税率为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生产队和社员个人在恢复生产期间持有关证明购买自用的牲畜,配种站、种畜站(场)购买的种畜和科研、教学用畜,省级人民政府规定需要免税的牲畜,可以免征牲畜交易税。

交易税也是一个很小的税种,征税对象的范围和税源都很小,而且分布零散,时征时停,收入额微乎其微。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交易税仍为贯彻国家的贸易政策和市场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四)牧业税

国的牧业税是对牧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由于中国牧区地域辽阔,各地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差别很大,而且从事牧业生产的大多是少数民族,牧业税的征收办法由各地根据政务院(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自行制定,一直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牧业税法规。牧业税的纳税人包括在牧区、半农半牧区从事牧业生产并取得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范围为牧养的马、牛、羊、骆驼等牲畜,计税依据为纳税人从事牧业生产取得的总收入或者牧养的牲畜头数,主要采取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税率形式,税负按照略低于农业税负担的原则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