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5:18:04

农业税

农业税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县农业税垫税清查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精神,坚持摸清底数、严格审查、明晰债权债务和分类统计、处理的原则及要求,全面清理核实**年年底以前因垫缴农业税形成的村级债务基本情况,建立规范的农业税欠税和垫税的到户明细帐表,努力探索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清查对象、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清查对象:欠缴农业税(含农业特产农业税)的农户、垫缴农业税的乡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代行其职能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乡村干部。凡有垫缴(欠缴)农业税或其他村级债务的乡镇、区,须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开展农业税垫税清查工作。

(二)清查内容:全面清查核实**年12月31日以前农户欠缴的农业税以及乡镇、村集体或乡村干部个人用其他资金、借款或贷款垫缴农业税形成的村级债务的基本情况。同时,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村级组织的其他债务也进行摸底清查。

(三)清查工作方法步骤:此次清查工作从9月20日开始,11月底结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立组织,制定清查工作方案(9月20日—9月25日)。县成立由财政、农业、监察、审计、农行、信用联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怀远县农业税垫税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负责对清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从有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全面负责清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乡镇、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清查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有计划地开展清查工作。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要成立由村主要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及村民代表组成的清查小组,具体负责本村清查工作,乡镇、区清查人员要指导督促各村开展清查工作。

第二阶段:乡村清查,逐级登记上报(9月26日—10月25日)。各村清查小组要以会计帐簿记录为基础,对本村欠税农户以及乡镇、村集体、乡村干部个人垫税情况进行逐户核查,逐户、逐笔登记,并整理相关的对应票据,按本方案制定的明细表(附后)项目分类列表,分别由债务人和债权人确认债务债权情况。对确认的债权债务情况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干部会议和群众大会讨论审核,实行“三次认可,逐级核销剥离”,对审核审计出来的问题,村清查小组应重新进行核实认定。村清查小组要将清理确认的债务债权情况进行张榜公布,公布时间不少于7天。对于债务人、债权人及群众提出异议或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新清查核实。经确认无误后,由债务人和债权人签字认可。最后,村清查小组要根据专项审计、民主公开确认的债权债务情况,填制统计报表(一式三份),共同签字(盖章),由村级主要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并连同相关对应票据统一上报乡镇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对村级上报的明细表和资料,在认真审查的基础上,组织乡村和有关人员,由政府(管委会)负责人带队对各村组实行交叉逐户核查,逐人核对,并建立清查台帐,审核后对各村明细表进行汇总并连同各村明细分表装订成册,由乡镇、区主要负责人签字,并以乡镇人民政府或管委会名义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县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县级普查,总结报告(10月26日—11月6日)。县将组织力量对各乡镇上报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检查乡镇面100%,对每个乡镇所属村重点抽查面不小于80%,对重点抽查的村要做到不漏欠税农户。对有问题的乡村,返回重新清查核实。核查结束后,全面总结清查工作,整理汇总报表,以县人民政府名义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市财政局。

第四阶段:认真准备,迎接省、市检查(11月7日—11月30日)。市级将对所属县清查工作进行检查,省将重点抽查。为确保工作顺利结束,各乡镇、区要明确专人保管清查工作档案资料,认真准备,做好迎查。凡是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引发的问题,将严肃处理。

三、清查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区)、县直有关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认识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准确理解和妥善处理农业税垫税问题。要以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召开清查工作动员大会,宣传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清查工作。

农业税范文篇2

一是乡村债务难以化解,农业税取消后,各乡镇的企业负债和达标负债,各行政村所欠乡镇各项款项,以及部分群众的农业税尾成了一笔呆账,乡村两级存在巨大的债务空洞。

二是基层组织运转不畅。由于经费紧张,党内活动难以开展,党建经费难保证,上级安排布置的各项任务难完成。同时,直接导致群众对政策不理解、干部做工作不顺心、领导来检查不满意。

三是村级干部士气不高。调查发现,农业税取消后,村干部虽然任务轻松了,工作压力缓解了,但由于待遇难以保证,同时面临精简职数的压力,工作的积极性却有所降低。

四是乡镇干部角色偏差。乡镇干部对农业税取消后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底,同时,过低的待遇,过大的压力让他无心干事,程序式的工作也让他应变服务能力有所下降。

面对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工作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现行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乡镇只能克服改革的“阵痛”,主动适应社会的转型,立足当前,调整思路,对症下药,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新举措。

一要借力挖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围绕本乡镇经济工作重心,积极创办乡村企业,引导和扶持群众通过发展小型加工厂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本村或本乡镇的支柱产业。要在借助“外力”上作文章,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积极争取外援,借力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特色种养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改造乡镇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让大部分群众脱离土地向二、三产业进军,使乡镇与农户在增收致富上实现“双赢”。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用水利、乡村道路等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二要教育引导:转变干部工作方法。在管理方式要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乡镇要坚决“退位”,不要具体包办,如市场管理、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方式要由“行政命令”向“市场引导”转变,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日常管理要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要根据新形势下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分层、分岗制定考评标准。既要注重对工作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又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激发乡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要盘活资源:激发乡镇财源活力。要在盘活现有闲置资产的同时,创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工作思路,盘活土地、森林、水利等自然资源,以资源入股做好经营文章,不断激活乡镇财源建设。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对乡镇土地资源进行摸底备案,建立土地储备库,乡镇再经过市场运作,整合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以拍卖、招标、出租等方式,有效盘活农村土地。同时,可根据耒阳实际,对各乡镇的煤、铁、锰、水利等自然资源作详细调查了解,做好开发性论证,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自然资源,引进外来资金,进行多层次开发利用。

农业税范文篇3

一、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及农业税征收状况

1.我国现行的农业税制度

我国现行的农业税收体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计税土地面积和计税常年产量基础上征收的农业税收,名义税率为15.5%,实行以征收实物和征收代金大致各占1/2的定额征收方式。常年产量以1998年前5年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确定,并且保持长期稳定。另一方面,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流转税为主体、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辅的新的税制体系。新税收体系基本没对农业税做改动。2000年,中央开始在部分农村推行税费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调整农业税政策,对农业税税率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农业附加税并入新的农业税。新的农业税实行差别税率,最高不超过7%。

2.每年征收的农业税所占的比例

农业税属于间接税税种,具有累退性。近几年,我国每年征收的农业税占总税额的3%左右。根据统计:1999年,全国税收总额10682.58亿元,农业税423.50亿元,占3.96%。直至目前,每年的农业税额也不足500亿元。

二、现行农业税制带来的问题

我国农业税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建国之初,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政府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的贡献,在那个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中,农业税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税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行的农业税制呈现出很多缺陷和弊端。

1.不合理的农业税制对农民不公平

农民所承受的税负比城市工商业者的更繁重。有人做过调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地区,取消其他统筹收费后,农民的负担水平为8.4%。如果考虑我国农产品平均商品率只有40%,则换算后的农产品商品的流转税税负高达21%。对于城镇工商业者,增值税销售货物的起征点是月销售额2000—5000元,折合年销售额24000—60000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额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因此不应该缴纳流转税。如果比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月基本扣除额800元,折合成一年就是9600元。照此标准,农民也不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农民作为消费者已经为国家税收做出了应有贡献,其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中的外购式消费占到农民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且他们还要承担其他税负,如消费税。这种现行的城乡二元化税制格局,对于农民来说极不公平。

2.现行农业税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一般是针对商品流转额,或者是针对生产、经营所获利润或其他性质的净收益。我国现行农业税条例是1958年颁布的。该税制既不是针对农业生产净收益征收的所得税,也不是按商品流转额征收的商品税。不论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商品率是多少、效益好或坏,只要使用了土地都必须交税。而且,农业税的计算没有扣除生产成本,计征基数中连农民的自食口粮也包括在内,农民的生产耗费(包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消耗)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反而必须交税。实质上,这种农业税是一种类似“地租”的土地税。

3.现行农业税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且降低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农民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经济比较优势。我国现行农业税制,一方面使农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本来以种地为生的农民离开了土地,结果使得大批农田被抛荒;另一方面束缚了我国农产品进一步扩大的国际市场,减少了国内市场占有率,从而减少了农民的就业总量。大量农民收入不固定,难免会引起一系列社会稳定问题,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我国的农特税定位仍为农业税。因此,我国无法对进口国外农产品征税,也无法对出口国内农产品退税。这就削弱了我国本身脆弱的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在WTO成员国中的严峻竞争。

三、免征农业税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加入WTO,在农业体制上要与世界惯例接轨,应当免征农业税。笔者认为免征农业税是可行的,分析如下:

1.农业税所占比重低,免征农业税对国家财政影响不大

表1资料表明,我国农业税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总体比重不高。全部取消农业税,中央财政损失也仅为几百亿,仅2003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就突破2万亿元,相比之下,免征农业税的缺口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转移支付填补。取消农业税,农民在同等收入下相当于增收,负担也减轻了,农产品成本降低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也可相应减少,对于国家财政的压力减小,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和违规截留。

表1

年份国家财政收入(%)农业税(%)9951005.80

19961005.35

19971004.83

19981003.95

19991003.70

20001003.69

20011003.14

2.我国人均耕地少,农民无力承担繁重税赋

我国人多可耕地少,农村人均有效耕地0.42公顷。不足1亩的可耕地收入,也只能养活农民自身,农业剩余很少。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人口太多,人均可耕地资源太少,农民税费负担太重。以农业税为例,据统计,1985—1999年的14年中,全国农业各税由42.05亿元增加到423.50亿元,增长了9.07倍,年均增长7.43%。同期,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7倍,年均增长5.54%,农业税收的增长超出农业总产值增长近2%。农业税对以种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生存的重负。为了保障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免征农业税是必要的。

3.缩小城乡差别,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经济要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目前城乡之间存在着一个二律背反的难题,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扩大。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6860元,是当年农民可支配现金收入的5倍多。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种福利和补助,城乡之间真实差距在6∶1之间。城乡差别太大。为在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必需对现行农业税制进行改革。免征农业税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别,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4.免征农业税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需要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农业提供原始资本积累,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转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国内农产品进行补贴。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有提高。早在2001年,GDP就达到95933.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6371.0亿元,排名世界第六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应该处于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但是多年来,我国从农民手上征收太多,而对于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投入太少,2001年,我国财政总支出18844.0亿元,可用于农业各项支出为905.30亿,所占比例仅为4.8%。因此,免征农业税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工农业的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农业税范文篇4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已开始大声呼吁取消农业税和废除农业税制的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3期发表了财政部财政研究所孙东升的文章《论农业税的取消》。孙东升的观点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唐仁健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农业税应该取消,只是现在还不行,“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过程”,要形成“取消农业税的几个必要条件”。为了向决策者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况,笔者以一个基层实践者的身份,也谈谈尽快废除农业税制的问题,并与孙东升商榷。

一、税费剖析

所谓现行农业税体制,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在农村依据耕地、户头或人口、劳力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民征收的以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为主体的税费体系。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法律规定征收的税。二是付给上级行政事业单位或部门使用的费,如水电费,血吸虫病防治集资等。三是用于公用事业的政府性集资,有些是乡镇自己支出的,有些是上交县级有关事业单位或部门的,即所谓的“五项统筹”,包括教育附加、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民政优抚、民办交通。四是村社区内的公用事业费用支出,即所谓“三项提留”,如公积金、公益金、行管费等。另外还有一些由乡镇政府统收的其他费用,如畜禽防疫费以及其他一些债务等。

(一)税的部分

当前在农村对农民和农村企业征收的税共有15种之多,包括农业税、特产税、牲猪屠宰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出让金等等。其中由乡政府组织征收的有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牲猪屠宰税。这三项税要占乡整个税收的7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把其他税种也摊进了农民负担。

农业税是根据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征收的,到现在已有43年,中国农村的情况在23年以前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条例一直沿用至今而不改革,是农村许多问题积重难返的主要原因之一。

《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农业税的纳税人主体,主要是合作社(后来是生产队)。对农业税征收的执法主体,在第二十三条中规定得并不明确,实际上是由(后来的乡镇人民政府)征收。农村改革以后,集体组织变成了千家万户,纳税人由集体组织的法人变成了千万个自然人,这样收税的成本成倍地增加,仅由税务部门已无法完成税收计划,只好交乡镇人民政府收。乡镇人民政府也因农业税的存在而变成了向农民收钱的政府!

农业特产税不是一个单独的税种,而是农业税的组成部分。1983年1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开始单独对农业土特产品征税。它所规定的纳税品种,在农业税《条例》中已基本包括。它和上述农业税的区别主要在于耕地与非耕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无法做到这样的区别,因而乡镇就只好将上级下达的税收指标摊到农户,形成了耕地上的重复征税。

屠宰税更是玄乎。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屠宰税暂行条例》,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下放到地方管理。屠宰税应是屠宰牲畜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但在纳税的过程中却演变成委托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又演变成由农户饲养户,最后变成向农户摊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制度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但农业税制度却没有改。1992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农业税等税收的征收管理“参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但在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税收征管法》第九十条却规定,农业税等税征收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而这个办法到现在也没有制定出台。人民法院在受理农业税等涉农税费诉讼案件时,没有法律可以依照,只好不予受理。这就是说农业税的征收管理,过去没有依照《税收征管法》征收,现在是等待“另行制定”办法,是“无法”,而全国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却仍然还在这种无法可依的环境下为国家创造税收!

(二)费的部分

根据2001年的执行情况,在从农户直接收取的费有如下部分:

1.水电费。在其他省没有这项费。湖北省由于防洪排涝的费用支出过大,地方政府无力全部承担这项费用,因而随农业税摊派到农民头上,征收以后上交到县水利部门,其征收的额度是农业税的一半,俗称“公粮水费”。

2.“五项统筹”。主要是留在乡镇一级用的相当于税收性质的公益性事业集资和政府性集资。在湖北省有这样几项:(1)计划生育费。(2)教育附加费。(3)民政优怃费。(4)民办交能费。(5)民兵训练费。这些征收后有的是本级政府用,有的还要交到上级有关单位使用,如上交县武装部的民兵训练费。另外,由于湖北省是血吸虫病疫区,为了筹集血吸虫病防治资金,在“三提五统”之外,省政府又下文按耕地面积摊派了“血防集资”,上交到县血防办公室使用。

3.“三项提留”。主要用于村一级的资金包括:(1)公益金。(2)公积金。(3)行政管理费。

4.共同生产费。主要用于村和乡镇的生产性费用,如集体泵站排灌费用等。

5.畜禽防疫费。农户的畜禽安全也是一件大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防疫法》,农户畜禽要实行强制防疫。但防疫是要经费的,乡镇兽医站是自谋生计的单位,既没有主动防疫的动力,也没有自己防疫的能力,因而湖北省也将畜禽防疫费纳入乡镇统筹,交兽医站进行防疫。

6.其他款项。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还款,改造低产田世界银行贷款水利项目的还款等,这些都要摊到农户。

1991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民承担费用与劳务管理条例》,对村提留、乡统筹、劳务的标准和使用范围等进行了规定,并在第十六条对征收主体进行了规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人民政府组织收取”。但是这个文件却没有像《税收征管法》那样对征收程序进行规定。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税制没有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而及时作出配套改革,使得本不该充当执法主体征收税费的基层人民政府,在不得已而开展的农村税费的征收过程中无法可依,无序可循。因而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就逐渐显现出来,农村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对抗状态愈来愈严峻。现在正在试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仍然保留了农业税,只是把向农民收取税费的总量减少了,即所谓“除费并税”式改革,因而没有跳出农业税制的框框,只能是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过渡性措施。

二、现行农业税制弊端

1.现行农业税制不符合按收入纳税的现代税制原则。它不管你是否有收入都要纳税。它是以耕地数量、每亩的常年产量和价格计算税额的。孙先生的文章说农业税“只有在农产品出售时才收取”是一个错误的说法。税额负担计算出来以后,纳税人有不有收入都要纳税。这对当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已经处于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是极不公平的。目前我国至少还有7亿以上的人从事农业,农民全年的纯收入为2300多元,每个月不到200元。我们向月收入不到200元的这么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征税,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即使基层再无法运转了而去征农业税,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2.现行农业税制是农村其他杂派的挡箭牌和保护伞。农民负担是基层政府向农民征收的税费的总称。在整个负担中,国家的农业税、特产税等,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农业税却是农民负担中最能说服农民交纳的,农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交纳农业税是天经地义的,所谓“种田完粮,买卖当行”。农村其它的各项费用却是搭着农业税这辆大车,随着农业税一起下达并一起征收的,农业税如果增加一点,其他费有可能增加二点,甚至增加的更多。农民只知道是农业税,并不知道“二税”、“三税”是什么,有多少。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头税轻,二税重,三税四税无底洞”。

3.对农业税的征收过程无法约束和监督。农村税费主要是依靠村级组织征收的,即使税费改革以后,只要还向千家万户小农征税,这种局面就没有办法改变,税改以后农民负担只是“量”的减少,村一级仍然可以用收取“税”的名义向农民多摊乱收,而对这种多摊乱收的行为没有有效的办法进行监督和约束,仅靠体制内的行政强制事倍功半。村一级在行政体制之外,行政处分对村一级的约束并不见效。村一级和乡镇是两口锅吃饭,村级首先要看自己的锅里有不有米。所以,村里一方面打着征收“皇粮国税”的名义向农民多摊滥派,另一方面把钱收起来以后,在向乡里交纳税费时又讨价还价,截留克扣。

4.农业税征收主体无法明确,征收程序无法规范,农业税的征收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因为农业税的征收对象是千家万户高度分散的小农,农业税的征收如果仅靠税务部门是难以征到的,必须借助基层政府的权威和力量。这可能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没有规定农业税征收主体的原因。农村的其他费用,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管理条例》对征收的主体规定的很明确,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但是却没有规定征收程序。这是因为对千家万户小农是无法按程序理顺的,只能用行政强制性命令。收税是靠“税收征管法”来约束的,征收农村税费,法律没有作这样的规定。所以每到大综农产品收获之际,基层政府包括村一级干部会全力出动,向千万户小农去征收税费,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之间征收与反征收的对抗格局就形成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相互致伤致死的恶性案件就屡见不鲜,有的地方甚至发展成打砸乡镇政府的群体性事件。并且这些事件出现的时间大部分是秋粮登场的七、八、九月所谓“秋征”时节。所以,农业税的征收是农村社会的动乱之源!

5.征收农业税使基层干部行为过激、违纪违法而有恃无恐。农业税征收的数量大,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县乡两级政府为了完成税费入库,对下级在征收税费过程中的一些过激行为。违法违纪行为就抱着一种容忍的态度和原谅的态度,这就使乡村两级干部在税费的征收过程中违法违纪而有恃无恐。我们可以回顾过去各地处理的农民负担恶性案件来证明:没有哪一起农民负担恶性案件不是在媒体暴光、上级加压,甚至是省、中央的领导追究之下才处分当事人的。没有哪一个县、哪一个乡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而处分当事人的。这就不难怪中央三令五申,农民负担依然如故了!

6.农业税的征收还给农村干部的腐败提供了制度性空间。因为收钱的面大、量大,人人都可收钱,人人手里就有钱,乱花滥用,用完了就去做假证明,有的乡村干部还从农户手中收钱后不开收据,或者打白水条子,将从农户中收起来的钱化为已有。另外,在税费征收中的时期,如夏征、早稻旺征时,乡里对干部征收追进度,催得紧。为了完成任务,干部们在农户收的钱有缺口时,就四处去借高利贷,能够有钱借出来的,也一般都是干部或者是干部的亲朋好友。借钱完税,其结果,一方面是村里要承担利息增加负担,另一方面,有的干部也从利息中获利。

7.农业税的征收,是乡镇行政人员不断增加和膨胀的制度性因素。我们现在总是埋怨乡镇人员庞大,吃皇粮的多了,但要把千万个小农手里的钱收起来,人少了行吗?现在乡镇的工作主要就是征收税费,平时感觉人多了没事可做,但一到征收时节,干部实行包村包户,又感到人手不够,还到处向其他单位抽掉人员,组织小分队、突击队等等。现在的税费改革配套措施中把精简人员作为主要任务,但是如果还是有向农户收钱的任务,把人减了,钱又怎么收得上来呢?有的说,交给财政税务部门去收,难道财政税务部门的人不需要发工资?他们的人少了收得起来?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要向农民收钱,就要增加人员,而人员增加了,又要增加支出而增加农民的负担。

8.农业税的征收;严重地阻碍着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我们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实际上是要求从基层开始,比如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但是由于要征收税费,乡镇对村民直接选出的当家人是不放心的,他们担心选出来的这个人不能向上负责,保证完成乡镇下达的税费征收任务,所以在实际的选举过程中,乡镇是一定要干预的。

9.农业税的征收是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现在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明显,平均摊派的税费一下来,对富裕的户算不得什么,但对困难的户就难以完成。但农业税费上交是不能有缺口的,税费的征收却是有缺口的。基层为了完成任务,就借债来完成,所谓“垫税”,这就形成了乡村两级的债务黑洞。

农业税范文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两个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的意见》(赣市发[**]6号)的要求,从**年起,对农村贫困群众及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及《赣州市农村贫困群众及重点优抚对象农业税减免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就做好我县农村贫困群众及重点优抚对象农业税减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减免原则

按照实事求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减免对象和减免口径,确保农村贫困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减免对象

1、农村贫困群众,即符合国家确定的困难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年的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

2、重点优抚对象,即享受定期抚恤、定期定量补助、伤残抚恤的优抚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退伍红军老战士、老复员军人、苏区老干部、红军失散人员、烈士家属(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和定期抚恤对象)、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三、减免口径

以农村税费改革后核定的农业税及其附加为基础,扣除农业税税率下调减少农业税及其附加后的余额实行全免。对单个的减免对象,按该户人口平均负担农业税及其附加确定减免数额。

四、操作办法

对各乡镇减免对象的确定,农村贫困人口以统计部门**年度统计年报数为准,重点优抚对象以200年民政部门优抚普查统计数为准,各乡镇具体落实到村组、户、人。

(一)农村贫困群众的确定:1、各乡镇将确定的农村贫困群众人口数分解到村组。2、村民委员会经过核实,将减免对象落实到户,并张榜公布到村民小组。认可后,上报乡镇政府。3、乡镇政府据实审核汇总后于6月底前上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确定后,会同县财政局、县农办、县民政局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二)重点优抚对象的确定:1、乡镇民政所提供优抚对象名单会同乡镇财政所核实减免农业税额,并张榜公布到村民小组,认可后,上报乡镇政府。2、乡镇政府据实审核汇总后于6月底前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确认后,会同县财政局、县农办、县扶贫办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三)县财政局根据批准的减免对象和减免数额,在7月底前将“农村贫困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减免农业税通知书”发至各减免对象,乡镇财政所根据“通知书”相应调减农民负担监督卡的农业税任务。

五、工作要求

1、各乡镇、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公正确定减免对象,并做好宣传工作,确保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农村贫困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得到更多的实惠。

2、各乡镇要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度,对因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问题,要追究责任。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管理,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减免农业税政策落实到农户和个人。

农业税范文篇6

*市于20*年取消农业特产税,2004年开始农业税减半征收,2005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十五期间,特别是自20*年以来,由于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税收政策,农业税收逐年递减,其中20*年实现7738万元,2004年实现3527万元,2005年为零。

十五期间,*市大力加强支持“三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元,成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2.3亿元,增长9.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3.3万亩,亩产397.6公斤,粮食总产量达64.9万吨,同比增长30.6%。2005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8.3%。*市已全部免除农业税及附加,全部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全部免征集贸市场管理费,农村实现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求助”。

二、农业税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及财政金融支农情况

1.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经济稳定和发展

以*市垦利县2004年的情况来测算,取消农业税直接减少农民负担1000万元,取消农业特产税减负600万元,仅此两项全县农民人均减负65.3元。同时取消农业税后,相继取消了“两工”(劳动义务工和积累工),一部分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的农民实现了零负担。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再加上粮食直补等激励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量荒芜的土地被开垦种上了作物,农村承包土地的地价大幅攀升。

2.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是农民收入增加,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农民较低的纯收入来说,取消农业税无疑是增加现金流入的一个方式,农民可自行支配用于交税的那部分资金,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带来农村信用社存款增加。二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刺激农村有效信贷需求增加。

3.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市政府提出了“用老板的钱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办老百姓的难事”的发展思路。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国内外客商到*投资,加快*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开支,挤出资金集中投向“三农”。

4.金融支农成效显著

十五以来,*市涉农银行机构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助推了辖内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积极加强信贷政策支持,全市人民银行系统进一步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强化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和沟通,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切实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在人民银行的引导下,全市银行机构以信贷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直接配置贷款计划、核定授信额度,不断加大对养殖业、特色林果业、特色农品开发的信贷投入。十五以来,*市辖内各银行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截止2006年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余额74.44亿元,较年初增加3.17亿元,增长4.44%,同比多增0.46亿元。

三、农业税制改革的负面影响和财政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

1.农业乡镇财政资金缺口扩大

取消农业税后,由于我市多数乡镇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将不同程度出现财政收支失衡。以垦利县西宋乡为例,该乡属纯农业乡镇,农业税收占其全部财政收入的80%以上,取消农业税对该乡财政影响较为严重。据调查,2005年该乡丰产结果的桃园有5000亩,冬枣有10000亩,按常规产量可实现农业税收入300万元,而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却只有150万元。2005年,西宋乡计划安排财政收入180万元,财政支出550万元(其中教师工资280万元、干部工资140万元),收支缺口220万元。

2.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化解乡村债务存在一定困难

取消农业税后,发展集体生产经营、植树造林、修建村屯道路、改善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主要通过“一事一议”解决,普遍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农村公共事业面临很大的难题。二是乡村债务化解难,问题愈发突出。据调查,垦利县乡村债务相对普遍,负债多的高达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更有甚者一个乡的乡村债务竟高达2700万元,全县的村级债务超过6000万

元。农业税政策改革前,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还可以利用农业税及附加的收入逐年化解部分债务。改革后,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乡村有效资源也大多抵顶了债务,上级核拨的经费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尚有困难,更谈不上还款。

3.财政支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城乡贫富差距还很大。从统计数据上看,农民的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进一步分析,农民的收入往往还包含着农业生产成本,人均收入结构指数中,有相当一部分积数被少数近几年先富起来的富裕户所替代。二是农民增收慢,乡村收入来源相对较少。三是农村人才不足,农业技术难推广,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当前农民增收难的关键,就是农技推广难。每年有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但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并不多,问题就在于没有一支很好的农技推广队伍。四是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管理有待完善。有的农业支持项目存在中间环节多、资金在途时间长、资金到位率不多、监督手段落后、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4.基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需完善

一是基层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突出表现为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亟待进一步深化;农村保险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没有建立,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村金融担保体系缺位。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城乡布局、区域布局失衡严重。从调查情况看,*市经济发达的南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布局相对合理,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较为充分,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北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分布密度小、设施陈旧。以辖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利津县为例,利津县农业人口约占全市总农业人口的28.3%,但其辖区内的支行级以上金融机构总数不到全市的9%,其信贷总量也仅占全市的5.93%.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向发达区域集中,在某些地区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与农村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严重脱节。截止2006年3月,全市农业贷款较年初增长4.44%,低于工业贷款增长率12.7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信用社占104.42%。农村资金增加少,农村资金来源单一问题突出。

四、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

取消农业税以后,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和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则是深化改革的两个关键点。解决再分配的公平问题要着力建设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以公益事业优先为原则,保证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公民可享受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建立规范、透明、公正的财政转移制度,界定清晰乡镇和村两级各自的职能(事权),核定乡镇和村两级各自的基本需求。要把乡镇一级政府建设成为社区公共事务活动的中心,实现从全能型、多功能、统治型的政府转向有限功能、服务型的政府的转变。要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把村民代表大会做实,从而在村级组织的议政和行政之间建起一种民主制衡的机制,由村代会对执行机构(村委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违背民意、权力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2.开阔思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方式,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教投入等,但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例如引入项目预算机制、采用国库支付形式、在农业高科技产业上适度引入市场机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财政支农体制改革商榷的范围。继续拓宽财政支农的覆盖面,建立财政支持“三农”资金总量稳定增长的机制。按照公共财政的框架要求,财政支农资金要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综合改革为契机,按照农业项目的受益范围、作用大小、科学界定支出范围。对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按公平效益原则给予平等的支持和保护。要加强财政投资的主导作用,促进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投资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衡量。从分配的总量,到各部门、各行业比重的分配和使用,都需要进行科学地研究和分析。

3.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支农机制

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增加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信贷业务,体现政策性银行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农业银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快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加快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步伐。加快农信社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合作金融体制。规范民间金融等非正规金融融资,努力培育农村金融多元化主体。

农业税范文篇7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我镇清理化解镇村干部个人垫交农业税款债务工作顺利进行,成立镇化解镇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化债工作人员从财政、经管、纪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清理核实、审计认定、上榜公示、资金筹措、化解兑付等工作。各社区(村)要成立相应的化解镇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居(村)委会主任要亲自抓,负总责,是化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财税、农业、纪检工作的干部是具体责任人。

二、把握政策,规范操作

要认真领会和把握政策,严格按政策规定执行。一是明确化解镇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确保我镇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镇村干部垫交农业税款债务化解任务;二是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的化债范围,纳入本次化解范围的镇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是指2005年全省免除农业税前,镇村干部为完成上级下达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税收任务,由个人垫付资金为农户缴纳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不含烟叶税)而形成的债务,不含垫交其他税收、村提留、乡统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各种集资、乱收费等形成的债务,也不含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企事业单位垫交农业税等税款形成的债务;三是按上级规定的工作内容和步骤进行,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四是按规定严格执行化解镇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的保障措施,确保我镇化债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强化措施,稳步推进

1、于2011年10月中旬召开化解乡镇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我镇化债工作。调配化债工作人员在10月下旬全部落实到位,进行业务培训,并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2、认真组织镇村开展自查,清理债务资料上报汇总。10月份,组织镇、相关社区(村)两级按规定开展自查清理工作,社区(村)级要成立社区(村)主要干部、民主理财小组及居(村)民代表组成的清查小组,负责对本社区(村)欠税农户及镇村干部个人垫税情况进行逐户、逐笔核查登记,镇驻社区(村)领导对社区(村)级上报的债务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并于10月30日前将自查情况及债务清理资料上报镇化债工作领导小组。

3、10月下旬开始,组织财政、经管、纪检等部门人员本着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分片包干办法对各相关社区(村)上报债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逐笔审核认定。

4、11月中旬,镇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将审核认定的债务情况报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审定。11月下旬,将债务情况在镇、社区(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债权债务人姓名、原单位或所在镇村、债务余额、债务发生时间等。公示无异议后,将债务数据于11月底汇总上报县综改办。

5、2012年3月—4月份,根据省级审核确定的镇村干部垫交农业税款债务从债务单位剥离出来,上划到镇政府统一管理,同时抓紧建立偿债数据库,实现对债务的实时动态管理。

6、2012年5月份,根据债务清理审定情况,制定我镇化解镇村干部垫交农业税款债务的化债实施方案,并按时上报县综改办审批。

7、筹集偿债资金,统一归口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特设专户,并于2012年5月底前将款项全额汇入专户。

8、经复核确认后,偿还兑付债务工作从2012年6月开始,通过集中支付的方式将偿债资金从特设专户直接支付到债权人账户,偿还一笔,注销一笔,至2012年9月底全面完成。

农业税范文篇8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已开始大声呼吁取消农业税和废除农业税制的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3期发表了财政部财政研究所孙东升的文章《论农业税的取消》。孙东升的观点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唐仁健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农业税应该取消,只是现在还不行,“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过程”,要形成“取消农业税的几个必要条件”。为了向决策者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况,笔者以一个基层实践者的身份,也谈谈尽快废除农业税制的问题,并与孙东升商榷。

一、税费剖析

所谓现行农业税体制,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在农村依据耕地、户头或人口、劳力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民征收的以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为主体的税费体系。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法律规定征收的税。二是付给上级行政事业单位或部门使用的费,如水电费,血吸虫病防治集资等。三是用于公用事业的政府性集资,有些是乡镇自己支出的,有些是上交县级有关事业单位或部门的,即所谓的“五项统筹”,包括教育附加、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民政优抚、民办交通。四是村社区内的公用事业费用支出,即所谓“三项提留”,如公积金、公益金、行管费等。另外还有一些由乡镇政府统收的其他费用,如畜禽防疫费以及其他一些债务等。

(一)税的部分

当前在农村对农民和农村企业征收的税共有15种之多,包括农业税、特产税、牲猪屠宰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出让金等等。其中由乡政府组织征收的有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牲猪屠宰税。这三项税要占乡整个税收的7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把其他税种也摊进了农民负担。

农业税是根据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征收的,到现在已有43年,中国农村的情况在23年以前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条例一直沿用至今而不改革,是农村许多问题积重难返的主要原因之一。

《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农业税的纳税人主体,主要是合作社(后来是生产队)。对农业税征收的执法主体,在第二十三条中规定得并不明确,实际上是由(后来的乡镇人民政府)征收。农村改革以后,集体组织变成了千家万户,纳税人由集体组织的法人变成了千万个自然人,这样收税的成本成倍地增加,仅由税务部门已无法完成税收计划,只好交乡镇人民政府收。乡镇人民政府也因农业税的存在而变成了向农民收钱的政府!

农业特产税不是一个单独的税种,而是农业税的组成部分。1983年1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开始单独对农业土特产品征税。它所规定的纳税品种,在农业税《条例》中已基本包括。它和上述农业税的区别主要在于耕地与非耕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无法做到这样的区别,因而乡镇就只好将上级下达的税收指标摊到农户,形成了耕地上的重复征税。

屠宰税更是玄乎。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屠宰税暂行条例》,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下放到地方管理。屠宰税应是屠宰牲畜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但在纳税的过程中却演变成委托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又演变成由农户饲养户,最后变成向农户摊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制度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但农业税制度却没有改。1992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农业税等税收的征收管理“参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但在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税收征管法》第九十条却规定,农业税等税征收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而这个办法到现在也没有制定出台。人民法院在受理农业税等涉农税费诉讼案件时,没有法律可以依照,只好不予受理。这就是说农业税的征收管理,过去没有依照《税收征管法》征收,现在是等待“另行制定”办法,是“无法”,而全国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却仍然还在这种无法可依的环境下为国家创造税收!

(二)费的部分

根据2001年的执行情况,在从农户直接收取的费有如下部分:

1.水电费。在其他省没有这项费。湖北省由于防洪排涝的费用支出过大,地方政府无力全部承担这项费用,因而随农业税摊派到农民头上,征收以后上交到县水利部门,其征收的额度是农业税的一半,俗称“公粮水费”。

2.“五项统筹”。主要是留在乡镇一级用的相当于税收性质的公益性事业集资和政府性集资。在湖北省有这样几项:(1)计划生育费。(2)教育附加费。(3)民政优怃费。(4)民办交能费。(5)民兵训练费。这些征收后有的是本级政府用,有的还要交到上级有关单位使用,如上交县武装部的民兵训练费。另外,由于湖北省是血吸虫病疫区,为了筹集血吸虫病防治资金,在“三提五统”之外,省政府又下文按耕地面积摊派了“血防集资”,上交到县血防办公室使用。

3.“三项提留”。主要用于村一级的资金包括:(1)公益金。(2)公积金。(3)行政管理费。

4.共同生产费。主要用于村和乡镇的生产性费用,如集体泵站排灌费用等。

5.畜禽防疫费。农户的畜禽安全也是一件大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防疫法》,农户畜禽要实行强制防疫。但防疫是要经费的,乡镇兽医站是自谋生计的单位,既没有主动防疫的动力,也没有自己防疫的能力,因而湖北省也将畜禽防疫费纳入乡镇统筹,交兽医站进行防疫。

6.其他款项。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还款,改造低产田世界银行贷款水利项目的还款等,这些都要摊到农户。

1991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民承担费用与劳务管理条例》,对村提留、乡统筹、劳务的标准和使用范围等进行了规定,并在第十六条对征收主体进行了规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人民政府组织收取”。但是这个文件却没有像《税收征管法》那样对征收程序进行规定。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税制没有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而及时作出配套改革,使得本不该充当执法主体征收税费的基层人民政府,在不得已而开展的农村税费的征收过程中无法可依,无序可循。因而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就逐渐显现出来,农村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对抗状态愈来愈严峻。现在正在试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仍然保留了农业税,只是把向农民收取税费的总量减少了,即所谓“除费并税”式改革,因而没有跳出农业税制的框框,只能是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过渡性措施。

二、现行农业税制弊端

1.现行农业税制不符合按收入纳税的现代税制原则。它不管你是否有收入都要纳税。它是以耕地数量、每亩的常年产量和价格计算税额的。孙先生的文章说农业税“只有在农产品出售时才收取”是一个错误的说法。税额负担计算出来以后,纳税人有不有收入都要纳税。这对当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已经处于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是极不公平的。目前我国至少还有7亿以上的人从事农业,农民全年的纯收入为2300多元,每个月不到200元。我们向月收入不到200元的这么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征税,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即使基层再无法运转了而去征农业税,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2.现行农业税制是农村其他杂派的挡箭牌和保护伞。农民负担是基层政府向农民征收的税费的总称。在整个负担中,国家的农业税、特产税等,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农业税却是农民负担中最能说服农民交纳的,农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交纳农业税是天经地义的,所谓“种田完粮,买卖当行”。农村其它的各项费用却是搭着农业税这辆大车,随着农业税一起下达并一起征收的,农业税如果增加一点,其他费有可能增加二点,甚至增加的更多。农民只知道是农业税,并不知道“二税”、“三税”是什么,有多少。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头税轻,二税重,三税四税无底洞”。

3.对农业税的征收过程无法约束和监督。农村税费主要是依靠村级组织征收的,即使税费改革以后,只要还向千家万户小农征税,这种局面就没有办法改变,税改以后农民负担只是“量”的减少,村一级仍然可以用收取“税”的名义向农民多摊乱收,而对这种多摊乱收的行为没有有效的办法进行监督和约束,仅靠体制内的行政强制事倍功半。村一级在行政体制之外,行政处分对村一级的约束并不见效。村一级和乡镇是两口锅吃饭,村级首先要看自己的锅里有不有米。所以,村里一方面打着征收“皇粮国税”的名义向农民多摊滥派,另一方面把钱收起来以后,在向乡里交纳税费时又讨价还价,截留克扣。

4.农业税征收主体无法明确,征收程序无法规范,农业税的征收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因为农业税的征收对象是千家万户高度分散的小农,农业税的征收如果仅靠税务部门是难以征到的,必须借助基层政府的权威和力量。这可能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没有规定农业税征收主体的原因。农村的其他费用,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管理条例》对征收的主体规定的很明确,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但是却没有规定征收程序。这是因为对千家万户小农是无法按程序理顺的,只能用行政强制性命令。收税是靠“税收征管法”来约束的,征收农村税费,法律没有作这样的规定。所以每到大综农产品收获之际,基层政府包括村一级干部会全力出动,向千万户小农去征收税费,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之间征收与反征收的对抗格局就形成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相互致伤致死的恶性案件就屡见不鲜,有的地方甚至发展成打砸乡镇政府的群体性事件。并且这些事件出现的时间大部分是秋粮登场的七、八、九月所谓“秋征”时节。所以,农业税的征收是农村社会的动乱之源!

5.征收农业税使基层干部行为过激、违纪违法而有恃无恐。农业税征收的数量大,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县乡两级政府为了完成税费入库,对下级在征收税费过程中的一些过激行为。违法违纪行为就抱着一种容忍的态度和原谅的态度,这就使乡村两级干部在税费的征收过程中违法违纪而有恃无恐。我们可以回顾过去各地处理的农民负担恶性案件来证明:没有哪一起农民负担恶性案件不是在媒体暴光、上级加压,甚至是省、中央的领导追究之下才处分当事人的。没有哪一个县、哪一个乡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而处分当事人的。这就不难怪中央三令五申,农民负担依然如故了!

6.农业税的征收还给农村干部的腐败提供了制度性空间。因为收钱的面大、量大,人人都可收钱,人人手里就有钱,乱花滥用,用完了就去做假证明,有的乡村干部还从农户手中收钱后不开收据,或者打白水条子,将从农户中收起来的钱化为已有。另外,在税费征收中的时期,如夏征、早稻旺征时,乡里对干部征收追进度,催得紧。为了完成任务,干部们在农户收的钱有缺口时,就四处去借高利贷,能够有钱借出来的,也一般都是干部或者是干部的亲朋好友。借钱完税,其结果,一方面是村里要承担利息增加负担,另一方面,有的干部也从利息中获利。

7.农业税的征收,是乡镇行政人员不断增加和膨胀的制度性因素。我们现在总是埋怨乡镇人员庞大,吃皇粮的多了,但要把千万个小农手里的钱收起来,人少了行吗?现在乡镇的工作主要就是征收税费,平时感觉人多了没事可做,但一到征收时节,干部实行包村包户,又感到人手不够,还到处向其他单位抽掉人员,组织小分队、突击队等等。现在的税费改革配套措施中把精简人员作为主要任务,但是如果还是有向农户收钱的任务,把人减了,钱又怎么收得上来呢?有的说,交给财政税务部门去收,难道财政税务部门的人不需要发工资?他们的人少了收得起来?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要向农民收钱,就要增加人员,而人员增加了,又要增加支出而增加农民的负担。

8.农业税的征收;严重地阻碍着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我们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实际上是要求从基层开始,比如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但是由于要征收税费,乡镇对村民直接选出的当家人是不放心的,他们担心选出来的这个人不能向上负责,保证完成乡镇下达的税费征收任务,所以在实际的选举过程中,乡镇是一定要干预的。

9.农业税的征收是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现在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明显,平均摊派的税费一下来,对富裕的户算不得什么,但对困难的户就难以完成。但农业税费上交是不能有缺口的,税费的征收却是有缺口的。基层为了完成任务,就借债来完成,所谓“垫税”,这就形成了乡村两级的债务黑洞。

农业税范文篇9

三、政策建议

人们担心的是,乡镇有这么多人要吃饭,需要这么大的支出,农业税及其他税费又是乡镇“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取消了农业税,必然会导致“乡镇一级财政难以运转”。所以孙东升文章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也许是决策者下不了决心取消农业税的缘故。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亲身经历乡镇的实际,也只是人云亦云。要知道乡镇在取消了农业税以后是否能够运转,一是要看农业税收起来之后作了哪些用途,二是要看这些用途是否得当。鉴于此,笔者建议:尽快取消现行农业税制,政府不再向农民收钱。

1.改农业税为耕地使用税。耕地使用税可以归类到财产税中。现在税费改革试点中,媒体宣传说,农业税和农业附加税加起来每亩不超过100元。笔者工作的乡、村的农业税和农业附加税为每亩80.24元,还有每亩田15元排水费和人均15元村内公益性事业集资,农业综合开发还款等,一亩田仍然要达到130元甚至更多,对比一亩田的农业收人来看,广义的税率仍然高达25%以上。如果将农业税改为具有租金性质的耕地使用税,根据土地收益情况确定税额,如果每亩征税绝对额在30元以下,税率可真正控制在7%以下。这样改的好处,一是容易操作,简单易行,不易反弹;二是税率降低,征收的难度变小;三是农民负担确实可以减轻,农村矛盾会缓解。

2.取消乡镇财政。有很多人呼吁要撤销乡镇政府。取消乡财政的好处是可以确立乡镇敛财和进入两种约束机制。一是乡镇政府敛财的机制。过去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为什么样要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增加农民负担?是因为他们有必须要支出的项目不得已而为之,县乡分灶吃饭,一旦锅里没有“米”了的时候,乡镇就会去找农民收,其实这也是农民负担为什么总是减不下来的根源。二是乡镇进入的机制。乡镇本来就是一级不完全政府,因为乡镇所有的人事权都在县一级,不论是行政干部也好,还是事业单位的干部也好,管人的权限都在县里的主管机关。但县里管人却不管发工资,工资由乡镇发,县里不仅不承担发工资的责任,而且在乡镇发不出工资的时候,县里还要到乡镇督办。这是乡镇人员膨胀的主要原因。取消乡镇财政以后,今后谁进入由谁承担工资。没有工资来源了,谁还能进入?取消乡镇财政以后,县里根据乡镇应有的人员和实际工作范围来核定支出,县乡一家,也不存在县里克扣乡镇经费的现象了。取消乡镇财政实际上是从制度上为农民负担不再反弹提供了保证。

3.政社分治。这是回答废除农业税以后,乡镇运转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目的,是重建国家在农村社会的合法性基础和统治权威”,要实现这个目的,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看,是实现“乡村自治”。乡村自治的好处是:乡村自己的事自己做,政府不要管太多的事,管又管不好,农民总以为政府把他们的钱收去挥霍了,对基层干部意见大,这是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众矛盾尖锐的原因之一。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办法由政府去全面动员向农民收取税费,不仅乡村自治搞不好,就是当前推行了的税费改革也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但是,乡村有许多事又要做,国家给的转移支付又有限,这就是“政社分治”要解决的问题。

“政社分治”,是指政府拿钱做政府的事,农民拿钱做社区的事。这就要区分哪些是政府应做的事,哪些是社区应做的事。这个区分可用法律形式界定,也可由政府一方和社区一方谈判确定。大致上,如教育、行政管理、计划生育、民政优怃等,应由政府出钱;道路修建、生产费用、村级行管费用和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的供养等应由社区出资。

农业税范文篇10

为了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部免征农业税的通告》(渝府发〔**〕4号)精神,扎实做好我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工作,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狠抓免征农业税政策的落实到位。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决策,对于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做好全部免征农业税的相关工作;要强化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严格政策,确保这一深得民心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从今年起,除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欠税外,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征收新的农业税及附加。

二、扎实做好欠缴农业税的征收工作。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以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即2001年12月31日前)欠缴的农业税及附加,要登记造册暂停清收;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即2002年1月1日以后)新欠缴的农业税及附加,凡不符合减免条件的,要依法逐步清收。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掌握好国家和我市的有关政策,加强宣传解释,注意工作方法,扎实做好欠缴农业税的登记造册和依法清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