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9:33:20

农业规章制度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专项资金,包括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支出,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政策性农业专项贷款,以及外资运用农业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农业专项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应当有利于促进国家农业投入政策的落实,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五条审计机关对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支出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部门按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年度预算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批复农业专项支出预算的情况,农业专项支出预算在执行中调整的情况;

(二)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预算级次和程序、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拨付本级农业专项支出资金的情况,以及本级农业专项支出决算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

(三)财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管理体制,拨付补助下级农业专项支出资金和办理结算的情况;

(四)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农业专项支出预算执行和决算中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财务制度的情况,以及按照规定制定资金使用项目计划和分配、使用资金的情况;

(五)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实行有偿使用资金的情况,对实行有偿使用的资金签订的借出款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按照有关政策和合同规定回收资金及收取资金占用费的情况,对收回的资金及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按照规定分配和使用的情况;

(六)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条审计机关对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的情况;

(二)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资金使用项目计划和分配、使用资金的情况;

(三)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实行有偿使用资金的情况,对实行有偿使用的资金签订的借出款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按照有关政策和合同规定回收资金及收取资金占用费的情况,对收回的资金及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按照规定分配和使用的情况;

(四)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条审计机关对政策性农业专项贷款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银行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下达贷款计划的情况;

(二)有关专业银行依照有关政策、法律、行政法规、中央银行贷款计划和农业专项贷款管理制度,下达贷款计划和制定贷款项目计划的情况;

(三)有关专业银行按照规定投放、使用贷款的情况,签订的贷款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按照贷款合同回收贷款及收取利息的情况,对收回的贷款按规定继续使用的情况;

(四)按照规定实行贴息的贷款执行贴息的情况;

(五)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和贷款使用效益。

第八条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对本级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支出和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进行审计。

政策性农业专项贷款,由审计署进行审计;审计署也可依法授权地方审计机关进行审计。

第九条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农业专项支出的预算执行和决算、下级分配和使用上级财政补助农业专项支出资金、下级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关系国家农业投入政策执行方面的重大问题,依法进行审计或者审计调查。

第十条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除依法审计管理农业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外,对使用农业专项资金的单位实行有重点地抽审。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应当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规定》,实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第十二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情况,应当写出综合审计报告,报送上一级审计机关。

综合审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本级审计机关和下级审计机关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对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总体评价,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对农业投入政策宏观调控问题的分析、建议等。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2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农业科技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的管理机制和创新、服务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第四条市和区、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业科技进步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规定负责农业科技进步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农业科技进步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本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实现稳定的投入增长。

本市应当根据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安排用于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技术引进等科技兴农项目的资金。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部门的计划,安排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资金。

本市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参与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

第六条以市或者区、县财政性资金设立农业科技项目的,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立项指南。

农业科技项目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

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专家评审、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人员的信用评估、资金使用监管、项目成果绩效评估等制度。

第七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科技、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种源、装备、生态和信息等领域的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参与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申报国家的农业科技研究重大项目。凡获得国家农业科技研究重大项目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给予配套项目支持。

第八条本市应当定期编制农业科技成果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对下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税收、贷款的优惠或者研发经费的补助:

(一)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作,向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

(二)农业科技成果权利人采取成果转让、以成果作为投资或者许可他人使用成果等方式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

(三)自主创新取得农业科技成果的权利人,在本市经成果转化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且未获得政府资助的。

鼓励和支持本市农业科技成果权利人以成果转化等形式为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服务。

第九条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业发展需要,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综合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承担下列公益性职能:

(一)引进、试验、示范农业关键技术;

(二)监测、预报农作物和林木病虫草害、动物疫病等农业灾害,提供防治和处置技术指导;

(三)提供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检验技术服务;

(四)提供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技术服务;

(五)提供农业技术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服务;

(六)其他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农业技术人员,组建村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十条本市依法保护农业方面的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为申请人、权利人提供相关服务。

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申请农业方面的知识产权,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可以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向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费、审查费等资助。

第十一条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为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和科技研发活动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第十二条本市应当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本市应当制定农业重点领域的科技人才开发目录,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本市应当采取措施减免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种植、养殖等专业学生的学费。

第十三条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培训计划和农民的专业技术、实用技术等农业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市和区、县科技、农业、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组织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到乡、镇、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3

(一)正常工作日期间,办公室每天须派一名工作人员值班。值班人员应提前5分钟到达办公室,值班期间严禁离岗,如遇特殊情况,应向办公室主任说明事由、去向、时间,办完事后立即返岗。

(二)来电接听制度。值班人员应认真接听值班期间的每一个来电,文明应答。公务来电应予仔细记录,及时送呈办公室主任和有关领导批示处理;其它来电,可直接答复处理的当即给予答复处理,不能当即答复处理的,应予记录及时送呈办公室主任和主要领导批示处理。

(三)替换班制度。值班工作原则上按排定顺序进行,确因特殊情况需调整的,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值班人员自行商定安排好替换班,不能出现缺岗、漏岗现象。

(四)司机作为特殊工种人员,不参与值班。但司机应按时上、下班。如未出车,必须在本局内活动,节假日不准关手机,做到随叫随到,服从调度。不得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遇到第二天出不了车,须提前向办公室主任说明事由,并填写未能出车的表格,以便保证局里正常用车。司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车辆转借他人驾驶。如多次发现类似情况,将取消驾驶员驾车资格。司机应严格遵守局管理制度,不得私自出车,完成任务后应将车辆停放在车库里。

二、接待制度

(一)实行用餐登记

每次派餐由办公室联系,并由办公室接待人员向局主要领导汇报。用餐后及时填写派餐单,详细注明接待事由、陪客领导、用餐金额和用餐时间,先由派餐领导签字,后由主要领导把关。

(二)实行对口接待

尽量减少陪客人员,原则上由对口的分管领导陪客,办公室安排一人负责接待。

(三)控制用餐标准

本着节约原则,办公室应按照来客情况安排接待场所和标准,尽可能地控制接待费用。

三、用车制度

(一)车辆调配:赣F90429车辆由邹国发同志调配;赣F90485车辆由吴启平同志调配。

(二)加油登记:车辆去外地出差或下乡用油应严格按照百公里车辆用油标准定点定量加油,并由用车领导在登记表上签字;县城范围内用油原则上不加油,如有特殊情况时,车辆调配者写明事由、数量后方可加油,并由车辆调配者在登记表上签字。

(三)车辆使用:局班子成员因公需车辆使用,经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司机对安排用车应无条件服从,不准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对工作安排有意见的,事后可向有关领导反映;司机未经主要领导批准,不得将自己保管的车辆随便交给他人驾驶或练习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

(四)车辆维护:司机应精心爱护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对车辆要勤检查、勤紧定、勤润滑,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维修,避免机械任何事故的发生。车辆需维修时,必须先填写《宜黄县农业局车辆修理购买材料申报表》,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并由办公室派人员同到定点修理厂进行维修。司机要维护车辆清洁,洗车需到指定地点。

(五)车辆原则上应公车公用,局班子成员因特殊情况私人用车,除油费由局里开支外,其它一切费用自行负担。外单位人员借车,必须由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借出,其一切费用由借车人承担。

三、学习考勤制度

(一)学习采取分散自学或局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个人自学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明确阶段学习内容。集中学习为每星期进行一次,由带班领导负责组织,并负责对各站室上下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二)学习内容:重点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农业技术等知识,并对全局工作进行部署和点评。

(三)请假制度:集中学习一般不得缺席。确有工作急需办理或特殊情况需请假,须向带领领导或分管领导请假,其它人员代替和批准请假按未请假处理。

(四)奖惩制度:迟到1次扣除考勤奖10元,缺席1次扣除考勤奖30元。每次迟到和缺席情况由带班领导写清楚并签名。

五、财务审核制度

(一)单据报销实行“一支笔”签付制度。所有报销的发票单据,除项目上的有关票据外,局机关日常开支的所有发票单据,须先由办公室审核后,才可放到财务室粘贴制单,严格按照“先审后批”的程序进行,即发票报销或经办人(2人以上)在发票背面写经手并注明用途,会计审票,分管财务领导签付,再到报帐员处报销。

(二)车辆维护、过路过桥和招待费等费用的报销,由会计根据办公室出示的相关登记表格和情况进行审核后,据实报销。

六、收发文制度

(一)公文处理人员对收到的公文,应及时填写文件处理单,不得压文不办或随意拖延时间。公文处理人员填写文件处理单后,应及时呈主要领导阅示。

(二)公文处理人员将主要领导阅示后需要传阅的文件,及时分发给相关领导阅。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本市范围内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肥料施用、饲料配制、病虫草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本办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在本市范围内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市农业委员会是本市农业技术推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市和区、县的*、*、*、*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制订规划,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六条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导。

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办好农业专业学校,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素质。

各级财政、税务、银行、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七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有关科研单位、学校、推广机构、村级农业服务组织与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村专业协会、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农业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国内外农业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九条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村级农业服务组织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组织实施。

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它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条市和区、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受同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的双重领导。

村应当建立农业服务组织,并配备相应的农业技术人员。

第十一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是:

(一)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四)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村级农业服务组织、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十二条村级农业服务组织和群众性科技组织应当配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实施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二)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和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

(三)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

(四)为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做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技术等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本市各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应当认真做好本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协作,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四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依法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参加学术讨论;

(二)技术成果依法受到保护;

(三)参加业务培训、进修;

(四)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有偿服务,获得合法收入;

(五)检举和制止违法推广行为。

第十五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尽下列义务:

(一)宣传贯彻农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

(二)承担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计划和项目;

(三)搞好试验、示范,组织技术培训,普及科技知识;

(四)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提供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服务;

(五)反映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提出措施和建议;

(六)总结经验,提高和完善实用农业技术。

第三章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六条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应当列入市和区、县的科技发展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与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第十八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组织应当做好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

第十九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农业技术,除本条第二款另有规定外,实行无偿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形式,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农业技术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条禁止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未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的农业技术。

禁止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强行推广农业技术。

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禁止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种苗、农药、兽药、化肥、饲料、农机具。

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逐年增长。

第二十二条本市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可以按照下列渠道筹集:

(一)国家和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拨款;

(二)国家和本市农业发展基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三)大宗农产品的技术改进费;

(四)国家扶持的区域性开发和基地建设资金的农业技术推广部分;

(五)区、县和乡、镇以工补农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六)国内外有关组织和个人提供的资助、捐赠等。

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移作它用。

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国家农业技术人员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列入同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列入集体事业编制的农民技术人员的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解决。

村级农民技术人员的经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解决。

第二十四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村级农业服务组织,在保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兴办为农服务的企业,其财产不受侵占,收益主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各级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为农服务的企业,在资金、税收、信贷、企业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者提供方便。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农业技术推广的试验基地、实验设施、办公场所;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无偿调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核定、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具有中等以上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不应少于编制人数的百分之八十。

任何部门不得占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

第二十七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有关规定的就地办理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二)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到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浮动工资待遇;

(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满二十五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市农业技术推广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荣誉证书;

(四)作出重大贡献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发给特殊津贴。

第二十八条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及有关学校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当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实绩,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考评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九条市农业技术推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经过培训、申报、考核和评审后符合条件的农民技术人员,授予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并发给资格证书。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

(二)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

(三)在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培训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中,有突出业绩的;

(四)在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上积极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一)违反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推广,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并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二)违反第三款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有关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指定有关部门责令退还,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赔偿,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实行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原则。

(二)坚持政府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构筑农业产业化融资平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建立以区政府财政和镇(工业区)财政共同投入相结合,以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为运作主体,以农村商业银行基层网络为基础,构建有效控制、分散和分解风险的贷款担保体系。

二、具体内容

(一)基金构成

首期农业贷款信用担保基金额度400万元,区、镇两级财政各投入200万元,其中各镇、工业区财政各拨20万元。今后根据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再追加担保基金额度。按照担保基金与农村商业银行贷款1:5比例放贷。

(二)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主要职责

1、理事会人员组成。理事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理事由区农委主任、区财政局分管局长、农村商业银行支行分管行长和各镇(工业区)分管农业的镇长担任。

2、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农委农林办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区财政局农财科科长和农村商业银行支行公司金融部经理担任。办公室人员配置由区农委、区财政局和区农村商业银行等单位组成。办公室在理事会授权范围内开展日常工作。

3、理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确定工作重点,如必要时可临时召开会议,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

4、区农委下设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具体负责担保项目的受理、审核和办理信用担保相关手续等日常事务。

5、各镇、工业区设立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业务受理点。业务受理点设在各镇、工业区经济管理事务所内,并由经济管理事务所协助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三)担保对象和担保条件

1、贷款信用担保对象。符合我区农业产业导向的本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大户、农村经纪组织和一产创业农民等。

2、贷款信用担保须满足条件(对种养专业大户、农村经纪组织、一产创业农民下列(1)、(2)二项条件不作要求)

(1)依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2)依法进行税务登记,依法纳税,并经过当年年检;

(3)在当地农村商业银行开立账户;

(4)经营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资产负债比例合理,资信度好,具有连续盈利能力和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5)没有任何未解决的法律纠纷,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6)符合我区农业产业政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7)凡符合农业保险条件的担保对象必须参加保险。

3、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不予受理情形

(1)没有可行性农业发展项目的;

(2)带动农民创业、吸收农民就业效果不明显的;

(3)与贷款信用担保基金逾期债务关系尚未解除的;

(4)前期在农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有贷款未清偿的;

(5)有不良信用记录及重大民事、经济纠纷的;

(6)经营状况恶化,难以改变经营状况的;

(7)其他不予受理情形。

4、贷款信用担保责任范围

(1)各镇、工业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受理点负责初审意见,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负责审核农业贷款信用担保项目,提出贷款信用担保审核意见。

(2)农村商业银行对农业项目和审核意见进行调查和评估。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报理事会办公室办理信用担保确认手续。对贷款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应召开理事会讨论决定。

(四)信用担保程序、额度及期限

1、信用担保程序。借款单位(或个人)先由所属镇(工业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业务受理点申报,并提供相关资料。业务受理点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再报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提出审核。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再推荐给区农村商业银行审定。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办理相关手续并报理事会办公室办理信用担保确认手续,并与借款申请单位(或个人)签订《借款合同》。最后由区农村商业银行放贷。

2、信用担保额度

(1)向一产创业农民提供贷款信用担保金额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

(2)向种养专业大户提供贷款信用担保金额最高不得超过20万元;

(3)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组织提供贷款信用担保金额最高不得超过50万元;

(4)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

3、信用担保的期限

贷款信用担保期限应根据经营周期和预期可还款现金流量合理确定,一般不超过一年。如遇特殊情况,需经理事会办公室批准方可适当延长,但延长后不得超过二年。

(五)代位清偿及责任范围

1、代位清偿条件。贷款信用担保项目借款合同履行起到期届满三个月后,贷款行可向担保基金申请代位清偿。担保项目代偿后,贷款行应协助担保基金继续追讨,收回资金弥补代偿资金。

2、代位清偿责任划分。信用担保贷款发生重大风险时,由区财政承担其70%责任,所属镇、工业区承担其15%责任,农村商业银行中心支行承担15%责任。

(六)信用担保的监督和管理

1、贷款行应履行作为债权人贷款管理责任,加强监查和监管。贷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

2、在信用担保贷款存续期间,贷款行如未按合同规定履行债权人业务的,农业信用担保基金可免除全部或部分保证责任。

3、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各镇、工业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业务受理点应依据合同对担保贷款的被保证人的经营状况及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监察,保证贷款用于指定用途。要求被保证人按合同约定,按时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如发现被保证人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致使资金流失(损失)或财务状况恶化,影响还款能力的情况,应及时与贷款行协商采取预防风险措施。

(七)借款利率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6

(一)学习,采取分散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个人自学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明确阶段学习内容。集中学习每月进行一次,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

(二)学习内容:重点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局各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及农业技术知识等。

(三)请假制度:集中学习一般不得缺席。确有工作急需办理或特殊情况需请假,须向分管领导请假,其它人员代替和批准请假按未请假处理。

(四)奖惩制度:迟到1次扣除考勤奖10元,缺席1次扣除考勤奖30元。每次迟到和缺席情况由分管领导写清楚并签名。

二、值班制度

(一)正常工作日期间,办公室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值班,值班人员应严格按照县政府下发的上下班作息时间执行,值班期间严禁离岗,如遇特殊情况,应向办公室主任说明事由、去向、时间,办完事后立即返岗。

(二)来电接听制度。值班人员应认真接听值班期间的每一个来电,文明应答。公务来电应予仔细记录,及时送呈办公室主任和有关领导批示处理;其它来电,可直接答复处理的当即给予答复处理,不能当即答复处理的,应予记录及时送呈办公室主任和主要领导批示处理。

(三)替换班制度。值班工作原则上按排定顺序进行,确因特殊情况需调整的,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值班人员应自行商定安排好替换班,不能出现缺岗、漏岗现象。

(四)司机作为特殊工种人员,不参与值班。但司机应按时上、下班。如未出车,必须在本局内活动,节假日不准关手机,做到随叫随到,服从调度。

(五)责任措施。值班期间,值班人员因没有履行职责,按时到位,经带班领导查实,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席一次,罚款30元。给局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者,第一次罚款100元;二次以上按照局纠正机关作风实施方案,除罚款外,本年度不得评优晋级,不得调资评职;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渎职责任。

三、接待制度

(一)实行用餐登记

实行派餐制。来客需由局接待的,按对口接待原则实行,即分管口子领导向办公室分管领导打招呼,由分管领导出具派餐证明后(派餐证明作为餐费报销必备凭证)由办公室负责接待人员联系安排。

(二)控制用餐标准

本着节约原则,办公室应按照来客情况安排接待场所和标准,尽可能地控制接待费用,严禁铺张浪费。

四、用车制度

(一)车辆调配:赣F90429车辆由邹国发同志调配;赣F90485车辆由吴启平同志调配。

(二)加油登记:车辆去外地出差或下乡用油应严格按照百公里车辆用油标准定点定量加油,并由用车领导在登记表上签字;县城范围内用油原则上不加油,如有特殊情况时,车辆调配者写明事由、数量后方可加油,并由车辆调配者在登记表上签字。

(三)车辆使用:局班子成员因公需车辆使用,经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司机对安排用车应无条件服从,不准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严禁酒后驾车,如造成严重后果,将作出严肃处理。对工作安排有意见的,事后可向有关领导反映;司机未经调配领导批准,不得将自己保管的车辆随意交给他人驾驶或练习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否则,司机负担一切经济,法律责任;司机未经局主要领导批准,不得私自出车,否则,除一切费用自理外,还要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将作严肃处理。司机出车完成任务后,应及时清洗车辆,保持车辆清洁,并及时将车辆入库。

(四)车辆维护:车辆实行定点修理。司机应精心爱护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对车辆要勤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维修,避免任何机械事故的的发生。车辆需维修时,必须先填写《宜黄县农业局车辆修理购买材料申报表》,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并由办公室派人员同到定点修理厂进行联系维修司机要维护车辆清洁,洗车需到指定地点。

(五)车辆原则上应公车公用,局班子成员因特殊情况私人用车,除油费由局里开支外,其它一切费用自行负担。外单位人员借车,必须由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借出,其一切费用由借车人承担。

五、财务审核制度

(一)单据报销实行“一支笔”签付制度。所有报销的发票单据,除项目上的有关票据外,局机关日常开支的所有发票单据,须由发票支出项目的领导签署情况属实后,才可放到财务室粘贴制单,严格按照“先审后批”的程序进行,即发票报销经办人(2人以上)在发票背面写经手并注明用途,会计审票,分管财务领导签付,再到报帐员处报销。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有局长的签字方可报销。

(二)车辆维护、过路过桥和招待费等费用的报销,由会计根据办公室出示的相关登记表格和情况进行审核后,据实报销。

六、收发文制度

(一)公文处理人员对收到的公文,应及时填写文件处理单,不得压文不办或随意拖延时间。公文处理人员填写文件处理单后,应及时呈主要领导阅示。

(二)公文处理人员将主要领导阅示后需要传阅的文件,及时分发给相关领导阅。

(三)对传阅后或不须传阅的文件,应及时收回归档,切实做到收文有处理,分发文件有登记。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7

第一条为规范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工作,明确部级推广鉴定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完善部级推广鉴定制度,提高部级推广鉴定工作的质量,依据《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工作坚持科学、公正、高效、统一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工作实行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鉴定大纲、统一收费标准、统筹安排任务、统一发放证书标志。

第三条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主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工作,具体工作由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实施。

第四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产品范围依据农业部最新公布的部级农业机械鉴定产品种类指南确定。

第二章申请

第五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申请者应是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农业机械生产者,且具备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境外农业机械生产者可以委托国内销售其农业机械产品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者申请。申请者应提供境外农业机械生产者签署的委托书。

第六条申请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产品应是定型产品,批量生产一年以上,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并达到规定的销售批量。小型农业机械产品销售量不少于500台,中型农业机械产品销售量不少于100台,大型农业机械产品(或成套设备)销售量不少于30台(套)。

第七条申请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一)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申请表(附表)一式三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三)产品定型证明文件一份;

(四)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或产品制造验收技术条件文本一份(加盖法人公章);

(五)产品使用说明书一份。

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申请表应按照一个独立的申请产品或一个申请单元(实行划分单元申请的)填写,经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法人公章。申请者应对申请表中所填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产品定型证明文件可以是所申请产品的省级以上产品鉴定报告、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报告和证书或产品质量认证报告和证书。

第三章审查与受理

第八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负责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者。

第九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根据经济、高效、合理、公平的原则统筹安排部级鉴定任务,明确承担鉴定任务的机构和完成鉴定任务的时间。对于地区适用性要求较高的农业机械,安排鉴定任务时应兼顾适用性评价的需要。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每半年向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报告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承担部级鉴定工作情况,接受监督。

第十条申请者接到受理通知书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向承担鉴定任务的机构缴纳鉴定费用。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未列入农业部最新公布的部级农业机械鉴定产品种类指南的产品;

(二)销售量、销售区域不满足要求;

(三)产品定型文件不符合要求;

(四)批量投产时间不满一年的产品;

(五)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六)申请材料不齐全。

第四章鉴定与公告

第十二条承担部级推广鉴定任务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须通过农业部组织的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并在认定范围内工作。

第十三条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依据农业部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和相关产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进行,鉴定内容包括:

(一)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

(二)安全性检查(评价);

(三)可靠性评价;

(四)适用性评价;

(五)使用说明书审查;

(六)三包凭证审查;

(七)生产条件审查;

(八)用户调查。

以集团公司(总公司)名义申请,其下属不同子公司、分公司(工厂)生产同一商标(牌号)和型号产品的,应分别进行产品试验和生产条件审查。

第十四条承担生产条件审查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资格;承担产品检测等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资格。

第十五条检验员或审查员在企业现场工作时应对企业法人资格、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型号、商标、产品产销量、销售区域等进行确认。在核测产品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对企业填写的《产品规格确认表》进行确认并签字。

第十六条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独立完成部级推广鉴定任务的,应由该机构出具推广鉴定报告;合作完成的,由牵头机构出具推广鉴定报告。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对其出具的推广鉴定报告负责。

第十七条检验项目出现不符合时,对于短期内可整改的内容允许企业整改一次,整改期限不超过3个月。整改后仍不符合的,推广鉴定结论为不通过。

第十八条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于鉴定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申请者出具推广鉴定报告。经申请者确认无异议后报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审核。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对其他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报送的推广鉴定报告等材料应于收到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通过审核的汇总上报农业部审批发证。

申请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推广鉴定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申请复验。复验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十九条经批准通过部级推广鉴定的产品和企业,农业部以公告的形式印发并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布相关信息。同时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布相应产品检测结果。申请者于公告后10日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领取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并定购专用标志。

第二十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与其他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根据承担的工作量合理分配鉴定费用。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对通过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的企业和产品在有效期内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条件检查;

(二)企业名称、地址及产品规格变化情况检查;

(三)证书和标志使用情况检查。

第二十二条获证产品有效期满后,企业如需继续保持资格,应在有效期满之前3个月提出重新推广鉴定申请。

第二十三条企业名称、地址、商标发生变化但生产条件没有改变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1个月内向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提出证书变更申请。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审查核实后按规定上报批准,变更后的证书应同时注明原企业名称,有效期不变。第六章审查和检验人员管理

第二十四条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由所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负责对其进行农机化法规、相关农机产品鉴定大纲、试验方法和仪器操作方法的培训和考核,成绩合格者报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备案。取得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资格后,方可从事检验工作。部级推广鉴定检验员应为所属单位的在岗人员。

第二十五条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由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负责培训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从事推广鉴定生产条件审查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申请部级推广鉴定审查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8

第一条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规范农业机械化管理,保障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部及**自治区有关法规、条例,结合*生产建设兵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第三条凡在兵团范围内从事农业机械管理、科研、鉴定、生产、销售、培训、推广、监理、使用、维修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兵团、师、团场农机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

第五条兵团各级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年度财务预算内安排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采取财务支持和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科研、开发和推广

第六条兵团及其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院校,结合*和兵团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支持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促进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第七条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鼓励引进外资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

第八条建立完善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所需事业经费纳入财务预算。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机具,必须坚持试验、鉴定、示范、培训、推广的程序,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在兵团推广的农业机械,应取得国家或兵团农业机械鉴定机构颁发的推广鉴定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推广不符合规定的农业机械及技术,因推广不符合规定的农业机械,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条兵团农机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兵团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进行调整。

需要列入产品目录的农业机械,由生产者和销售者自愿申请,并提交国家或兵团农业机械鉴定机构出具的证明其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推广鉴定证。

第十条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机械选型的指导,引导、支持团场职工和农机服务组织自主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职工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其指定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三章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十一条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并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生产农机产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应按企业标准生产农机产品。

第十二条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负责,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零配件供应和培训等售后服务责任。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产品。

禁止利用残次零配件和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产品。

第十三条农业机械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农业生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农业机械使用者有权要求农业机械销售者先予赔偿。农业机械销售者赔偿后,属于农业机械生产者的责任的,农业机械销售者有权向农业机械生产者追偿。

因农业机械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十四条农业机械维修者应按照《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规定,具备相应的维修场所、设备、检测仪器和具有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工人,取得相应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第十五条农业机械维修点,应当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修理质量,实行保修期制度。修理质量不合格的,应当免费进行返修,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农业机械维修者申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须经团场农机主管部门同意后提出申请,由师农机主管部门审定合格后颁发。

第四章管理、使用和培训

第十七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对农业机械产品涉及人身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实施国家和兵团制定的强制执行的技术规范。

兵团农机管理部门根据农业机械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对在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第十八条全面实施农机管理十项标准化,坚持“五统一,五规范”管理。

第十九条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坚持农艺技术要求与农机化技术有机结合,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实施农业机械作业标准,

作业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作业方应当无偿返工或者减收作业费;因作业质量造成损失的,由作业方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兵团统一制定实施农业机械标准工作量折合系数。各师应科学核算农业机械标准工作量作业成本,确定合理的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团场应严格执行标准工作量折合系数和收费标准。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负责对农业机械作业收费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师、团应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作业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机械。鼓励支持农机职工对农业机械进行更新和配套。

第二十二条团场要通过合理提取机务区建设费,不断加大机务区建设的投入,为农业机械的停放、检修以及农机工人的学习、培训提供良好的场所。

农业机械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和兵团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牌证齐全,符合作业要求。

农业机械所有者应按技术规范做好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和技术保养,主要农业机械都要入库、入棚、统一管理。

第二十三条团场农机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和兵团规定,对达到报废标准的农业机械,实行强制报废。

禁止使用、出售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农业机械。

第二十四条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经营组织,建立行政推动、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机经营机制。农业机械经营组织应当坚持以农为主、综合经营的原则,开展高效、优质、安全的农机生产作业。鼓励跨区域开展农机机械作业。

第二十五条建立完善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引导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与师、团场合作建设集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培训“四位一体”的农机化服务机构。

引导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和维修者依法成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当为会员提供良好的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六条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组织有关院校为农业机械管理、推广、监理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培训。为农机化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第二十七条按照农业部《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兵团农机管理部门对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机构实行资格认定,颁发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师农机管理部门对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机构实行资格管理和驾驶操作人员培训活动管理。

第二十八条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机构必须持有兵团农机管理部门统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

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教员须经兵团农机管理部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机构应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规定教材进行培训,保证培训质量,并按规定收取培训费。

第五章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建立健全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所需事业经费列入财务预算。

兵团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依照国家及自治区有关农机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用户购置农业机械后,应当向住所地的农机监理机构申请注册登记、领取号牌、行驶证和登记证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一条用户拥有的农业机械应定期接受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安全技术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三十二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并通过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考试、考核合格,依法取得驾驶证、操作证后,方可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第三十三条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申请进行考试、考核的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核实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驾驶培训记录,方可准许参加考试、考核。

第三十四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接受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安全检查和年度审验。未经年度安全检查和年度审验或年度审验不合格的,不得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第三十五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驾驶操作农业机械时,必须携带驾驶证、操作证和行驶证。不得伪造、变造和转借农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不得驾驶与驾驶证载明不相符的农业机械。

不得将农业机械交给无证人员驾驶和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第三十六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必须经兵团农机监理部门培训考核,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须按照自治区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缴、管理、使用农机监理规费,农机监理规费必须全部用于监理工作,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挪用。

第三十八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违反国家及自治区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的,责令改正,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由师农机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师农机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师农机管理部门予以收缴后,强制报废;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师农机管理部门责令停办。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师农机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师农机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三十四条、三十五条中关于:

1.驾驶未经安全技术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农业机械的;

2.未经年度审验或年度审验不合格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

3.驾驶与本人驾驶证件载明的类型不相符的农业机械的,

4.无证或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的;

5.伪造、变造和转借农业机械牌证或驾驶操作证的;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由师农机监理机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并处暂扣驾驶证、操作证1个月。对有第5项所列情形的,农机监理机构可以采取暂扣农业机械的行政措施。暂扣农业机械最长不得超过3天。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以及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9

第一条为规范农业行政处罚,保障和监督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农业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守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乡镇企业、饲料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等行政主管机关。

本规定所称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是指具体实施行政处罚的下列部门或机构: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农业管理机构。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必要时方可委托依法设置的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农业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第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农业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的,必须签订委托书,并由委托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受委托的农业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行为应当进行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农业管理机构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章农业行政处罚的管辖

第七条农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行政处罚,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业务辖区进行管辖。

渔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本辖区范围内发生的和上级部门指定管辖的渔业违法案件。

第八条县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违法案件。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和省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复杂的行政违法案件。

农业部及其所属的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管辖全国重大复杂的行政违法案件。

第九条渔业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适用“谁查获谁处理”的原则:

(一)违法行为发生在共管区、叠区的;

(二)违法行为发生在管辖权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区域的;

(三)违法行为发生地与查获地不一致的。

第十条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必要时可以管辖下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的行政处罚。下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认为行政处罚案件重大复杂,需要由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可以报请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决定。

第十一条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根据不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两个以上农业行政处罚机关都有管辖权的,应当由先立案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

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或报请共同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二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发现受理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机关管辖,并制作《案件移送函》。

第十三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第三章农业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十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农业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五条执法人员调查处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有执法标志的应当佩戴执法标志。

执法证件由农业部统一制定,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执法证件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农业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采纳。

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十七条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

第一节简易程序

第十八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九条执法人员作出当场行政处罚决定,必须填写统一编号的《行政处罚(当场)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应当告知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执法人员应当在作出当场处罚决定之日起、渔业执法人员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将《行政处罚(当场)决定书》副本报所属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备案。

第二节一般程序

第二十一条实施农业行政处罚,除适用简易程序的外,应当适用一般程序。

第二十二条除依法可以当场决定行政处罚的外,执法人员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填写《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报本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

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在七日内予以立案:

(一)有违法行为发生;

(二)违法行为依法应受行政处罚;

(三)属于本处罚机关管辖;

(四)属于一般程序适用范围。

第二十三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必须对案件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时不得少于二人。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第二十四条执法人员在调查案件时询问证人或当事人(以下简称被询问人),应当制作《询问笔录》。笔录经被询问人阅核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由询问人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第二十五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为调查案件需要,有权依法进行现场勘验。对重要的书证,有权进行复制。

执法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场所进行勘验检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制作《勘验检查笔录》,当事人拒不到场的,可以请在场的其他人见证。

第二十六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调查案件时,对专门性问题,交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当地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应当提交公认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制作《鉴定意见书》。

第二十七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

第二十八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七日内作出下列处理决定:

(一)需要进行技术检验或者鉴定的,送交有关部门检验或者鉴定;

(二)对依法应予没收的财物,决定没收;对依法不需要没收的物品,退还当事人;

(三)对依法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移交有关部门。

第二十九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对证据进行抽样取证或者登记保存,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当事人不在场或拒绝到场的,执法人员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参加。

对抽样取证或者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制作《抽样取证凭证》和《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登记保存物品时,原地保存可能妨害公共秩序或者公共安全的,可以异地保存。对异地保存的物品,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妥善保管。

第三十条案件调查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向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申请要求回避。

案件调查人员的回避,由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决定;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集体讨论决定。

回避未被决定前,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执法人员在调查结束后,认为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主要证据充分,应当制作《案件处理意见书》,报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审查。

第三十二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对《案件处理意见书》审核后,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制作《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拟给予的行政处罚内容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进行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可以要求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按照本章第三节的规定组织听证。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提出陈述、申辩或者要求组织听证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

第三十三条案件调查完毕后,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审查有关案件调查材料、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材料、听证会笔录和听证会报告书,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处罚决定。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案情复杂或者有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应当由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四条在水上按一般程序实施处罚时,执法人员可以利用船上无线电通讯设施报请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和对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进行审查。报批记录必须存档备案。

在水上,当事人可当场向执法人员进行陈述和申辩。不提出陈述和申辩的,视为放弃此权利。

第三十五条农业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经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三个月内不能办理完毕的,报经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一年。

第三节听证程序

第三十六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本条前款所指的较大数额罚款,地方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按省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人民政府规定或其授权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对公民罚款分别超过5000元、3000元、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罚款超过30000元属较大数额罚款。

第三十七条听证由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组织。具体实施工作由其法制工作机构或者相应机构负责。

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农业管理机构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违法行为处理意见书》之日起三日内以书面方式向听证组织机关提出。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后,听证组织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七日前送达《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会主持人名单及可以申请回避和可以委托人等事项。

当事人应当按期参加听证。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经听证组织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期一次;当事人未按期参加听证并且未事先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四十条听证会参加人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委托人、书记员组成。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应当由听证组织机关负责人指定的法制工作机构工作人员或其他相应工作人员等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

当事人委托人参加听证的,应当提交委托书。

第四十一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二)有权对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三)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

(四)遵守听证会场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

第四十三条听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书记员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听证主持人宣布案由,核实听证参加人名单,宣布听证开始;

(二)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出示证据,说明拟作出的农业行政处罚的内容及法律依据;

(三)当事人或其委托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等进行陈述和申辩,可以向听证会提交新的证据;

(四)听证会主持人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询问;

(五)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或其委托人相互辩论;

(六)当事人或其委托人作最后陈述;

(七)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第四十四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制作《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并提出处理意见,连同听证笔录,报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审查。

听证的举行,不影响当事人在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后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权利。

第四十五条听证组织机关组织听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第四章农业行政处罚决定的送达和执行

第四十六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被处罚人;被处罚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并由被处罚人在《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被处罚人不在的,可以交给其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代收,并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被处罚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签名、盖章的,送达人可以邀请其邻居或者单位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把《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其住处或者单位,并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即视为送达。

直接送达农业行政处罚文书有困难的,可委托其他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代为送达,也可以邮寄、公告送达。

邮寄送达的,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公告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天,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七条除本规定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规定外,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决定罚款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或执法人员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第四十八条依照本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当场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四十九条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书面提出,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五十条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五十一条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交至指定的银行。

第五十二条农业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五十三条对需要继续行驶的农业机械、渔船实施暂扣证照或者吊销证照的行政处罚,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发给当事人相应的证明,允许农业机械、渔船驶往预定或指定的地点。

第五十四条对生效的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拒不履行的,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依法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封存、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制作《强制执行申请书》。

第五十五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当事人应当书面申请,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五十六条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农业规章制度范文篇10

一、采取局长对全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负总责,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各自分管部门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负领导责任,各股站分级负责的工作制度。

二、具体分工和内容

1、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局长主持局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工作,研究决定本局机关效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重大措施和重要案件处理,对其在机关效能建设岗位责任范围内实施的行为承担行政责任。

2、书记协助局长管理政务工作,主抓机关效能建设的日常工作,审查向上级机关报送的机关效能建设有关材料。

3、各副局长协助局长管理各业务部门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对其在机关效能建设岗位责任范围内实施的行为承担行政责任。

4、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主任负责机关效能建设的日常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各股室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情况;起草局机关效能建设方面的重要文件;做好有关文件材料的上传下达、跟踪落实,反馈情况;及时提供有关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受理群众对本局工作人员行为的投诉。

首问责任制度

首问负责制是针对群众对机关内设机构、职责分工和办事程序不够熟悉,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实行的一个工作制度。

一、到我局办事或电话咨询有关事项,第一个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二、首问负责人职责

1、负责接待有关农业政策和农业法规的查访及投诉。

2、负责接听、记录有关单位和群众电话。

3、负责对来人来访、来电询问的问题直接办理或转交有关股室办理,作好答复办理情况记录。

三、首问负责制工作程序

1、首问负责人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位来电、来访人员,并向来访人告知自己的姓名、职责和办公联系电话。

2、对来人、来电所反映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领导,由领导安排处理。

3、对来人、来电所反映的问题,属首问责任人所在科室职责范围的事,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即向当事人一次解释清楚有关办理的事项、需补充或携带的材料,以及如何办理等;不属于首问责任人所在股室职责范围的事,首问责任人要负责引导来办事的群众到相应的股室,并移交承办股室的领导或经办人员办理;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人不清楚承办股室,首问责任人要及时请示领导,协助、协调有关科室一同解决。

4、对群众的一般性咨询,要做到全面、细致介绍,让群众确实听得明白,感到满意。

5、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首问责任人要给予耐心说明,并尽可能告知其办理的部门。

四、首问负责人岗位要求

1、做到接待热情、礼貌,一把椅子、一杯开水、一次说清;说话温和文明,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2、有违反本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有重大失误、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纪律处分。

五、违反本制度的将按有关规定给予诫免教育。

服务承诺制度

一、服务承诺制度的总体要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明办公、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自觉维护勤政廉政的形象,向广大群众作出更高质量的服务承诺,对违诺作出处理或处罚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二、服务承诺制度的主要内容

1、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及政策办理业务。

2、按照各类业务办理规程,向群众提供服务指南,公开办理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3、办理各类业务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按照效能要求,在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内办理完毕。

4、对于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资料方可办理的事项,承办人应当一次性告知所补资料内容,待补齐有关资料且具备办理条件后,在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内办理完毕。

5、接待单位及群众来访要做到举止文明、礼貌周到、文明用语,对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对重大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和汇报。

6、经办人员外出,应委托或由主管领导安排其他同志其业务,并负责转达。正常上班时间,坚守工作岗位,能办的马上就办。重大或紧急事项需研究或请示后才能办理的,实行预约服务、延期服务。

三、违反服务承诺制度的处理

1、经办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举止不文明、态度不和蔼的,给予批评教育;态度粗暴,与来访者发生争吵的,给予诫勉教育并责令其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2、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于申报事项有明确规定需要补充完善的内容,没有一次性告知的,或对条件具备的申报事项没有按时办理的,或其他违反服务承诺制度的事项,视具体情节,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诫勉教育直至效能告诫。

3、对于工作中存在故意刁难、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的工作人员,经核查属实后,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

四、投诉办法:

广大人民群众来我局办事,如果认为有未按承诺服务的,可向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投诉,投诉电话:*****

政务公开制度

一、公开原则

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以及政府及政府机关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秘密事项,都要对外公开。政务公开应坚持实事求是、民主监督的原则,做到方便群众,利于监督,提高办事效率。

二、公开内容

政务公开分为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对外公开的内容

1、局机关行政职能、职责范围、农业执法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和标准及农业执法情况;

2、年度工作计划和执行情况;

3、机关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过程,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

4、机关办事纪律,服务承诺,违纪违诺的投诉途径、处理办法;

(二)对内公开的内容:

1、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

2、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情况和结果;

3、干部人事管理情况,包括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评优评先、人员分流等;

4、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情况;

5、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三、公开形式

设立对外政务公开栏、对内政务公开栏,并开展网上政务公开,公布效能投诉电话、服务咨询电话。

四、公开程序

每季度局办公室制定方案,提出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提交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限时办结制度

一、各项统计、普查、专项调查等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二、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必须在规定时间前办理完毕,并上报办理结果。

三、上级机关和领导转办、交办的事项,一般在一周内办理完毕,并上报办理结果。

四、对统计信息咨询和群众来访事项,能马上办理的,立即办理;需要会议研究决定的,一周内办结,复杂问题一月内办结;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耐心解释,做好思想工作。

失职追究制度

一、失职追究

指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构成失职行为,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损失的,必须追究其行政及经济责任。

二、失职的种类

1、不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认真解决职责范围内出现的有关问题。

2、对分管范围内工作,有关人员发生效能低下,作风恶劣,违纪违规问题长期失察、管理措施不严或放任错误的行为。

3、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发生严重事故或国家、集体财物被盗窃,诈骗、浪费、造成较大损失的。

4、在工作中作风拖拉、办事不力、推诿扯皮、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经济损失的。

5、违反保密规定,对需经党组研究决定的重要事项(如: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人事任免等),在正式文件下达前,通风报信,造成不良后果的。

6、在执行公务活动中,接受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或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场所的高消费娱乐活动。

7、工作时间擅自离岗外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8、其他失职类错误。

三、失职追究及查处

1、机关工作人员因失职造成的损失,根据情节,由直接责任人、直接领导或间接领导分别承担责任。

2、机关工作人员因失职但未造成损失、未构成违法、违纪的,视情节给予告诫。

3、机关工作人员因失职造成损失的,按党纪国法进行查处。

4、机关工作人员因严重失职造成国家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绩效考核制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的要求,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核心,以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为重点,通过考核,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效能意识,促进机关转变作风,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

二、考核范围:局机关和局属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局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

三、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以德为首。德指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表现,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依法行政,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能指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文字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学习情况;勤指工作态度,勤奋敬业表现,出勤情况,吃苦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绩指工作实绩,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贡献。

四、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其中德20分,能20分,勤20分,绩40分。

五、考核时间:每一年进行一次,年度绩效考核应于次年的1月份内结束。

六、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