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1:07:48

农业产品

农业产品范文篇1

体验传播,是指消费者通过直接观看、品尝、使用等现场体验,增进对牌的了解和认知,达到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农业产品体验传播包括卖场传播和生活场传播。

1卖场传播

卖场是产品从生产企业到购买者手中的最后环节,是购买者实现购买的场所,也称为销售终端。卖场是是品牌体验的重要通道,是农业产品品牌传播的关键点。卖场传播包括产品、知识、广告、促销等传播方式。通过卖场传播企业能够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加深对品牌的印象,刺激品牌的需求。

对于农业产品品牌而言,产品是最好的传播载体和“传播者”。因此。各种各样的农业产品陈列和展示是卖场传播的第一步,成功的陈列和展示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品牌印象,另外消费者通过现场的观看和品尝,会对农业产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广告传播是卖场传播的主要形式。其具体形式有卖场液晶电视、卖场海报、卖场传单、货架上广告、包柱广告、墙贴广告、地贴广告、易拉宝、挂旗横幅、灯箱等。促销和知识传播是终端传播的“催化剂”。促销包括赠送礼品、赠送样品、免费品尝、打折、抽奖等,通过这些方式使目标消费者能更快、更好的了解和体验农业产品。起到良好的品牌传播和沟通作用。知识传播是指销售人员在卖场进行相应的农业产品相关知识的演示和讲解。

2生活场传播

生活场传播即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进行的传播。这种传播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排斥感弱,接受效果好。

旅游风景区及农业观光区的传播是农业产品在生活场中最重要的传播场所。一些原生态农业产品产区,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优质的品质感和品牌形象,着力开发了农业休闲旅游观光项目。目的是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原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产品。

医院和药店也是农业产品品牌传播的有效场所。出人医院和药店这类场所的人群都是关注健康或者体验到健康重要性的人群,非常符合农业产品目标人群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炎黄健康传媒和互力健康传媒为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炎黄健康传媒覆盖全国36个经济发达城市,3300家医院32800块液晶屏,在医院液晶屏市场覆盖率达79.3%,牢牢占据垄断地位。互力健康传媒通过在医院和药店及其他健康生活相关的场所里铺设液晶电视网络,播放健康生活资讯,广泛联合健康产业各阶层资源,拥有全国最大的健康产业液晶电视联播网。

二、精准传播

精准传播指传播的精准性。是使传播信息有效到达目标消费者。农业产品人人衙要,但品牌农业产品却有特定的消费人群。因此农业产品的品牌传播更应具有精准性。精准传播分为点状传播、事件传播和分众传播。

1点状传播

点状传播是相对以往电视广告线状投放方式而言的,点状传播,它不是看重时间段,而是看重传播点,看这个传播点是否有吸引力和价值。我们要寻找目标人群关注的“点”,并进行相应的点状投放传播。所以根据品牌农业产品目标消费者主要为城市白领和商务人士的特点,我们就应该选择这类人群喜欢和关注的节目进行传播。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中央电视台的《天天饮食》、《健康之路》、《对话》、《中国财经报道》,凤凰卫视的《财经正前方》、《健康新概念》、《美食冠军》、《人气美食》、《新食尚》等目标消费者关注度高的节目进行品牌农业产品的传播。这种精准聚焦目标人群的点状传播在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的同时,也能大大节省农业产品企业的传播费用。

2事件传播

事件传播是指对社会事件、新闻事件的利用与传播,通过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吸引目标消费者关注,提升品牌形象,使传播更加精准有效。事件传播,必须把品牌的诉求点、事件的关键点、消费者的关注点完美结合起来,通过事件来体现和传播品牌盼核心价值。

事件既可以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大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被关注的日常活动。但是农业产品利用事件进行传播时必须满足:事件与农业产品品牌内容具有相关性,事件关注人群是其品牌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事件有利于充分展示品牌的形象和自身优势。

3分众传播

分众传播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传播的具体要求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播不同信息。合理有效的分众型新媒介,能达到受众信息接触度的最大化,产生更加精确的传播效果。

例如:分众传媒以商务楼宇为传播渠道,航美传媒以候机厅、航班上为传播平台,兆讯传媒以火车候车厅为传播渠道,华铁传媒在车厢内进行传播等,这些媒介虽然传播地点不同,但却很好地锁定商务人士、白领、新富阶层这类目标人群,传播的资讯更有针对性,广告投放效果也更好,我们如能将这些分众传播渠道应用到农业产品传播领域,无疑,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三、互动传播

互动传播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活动,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可以互换。此种传播方式依托于网络新媒体而实现,具体采用SNS传播和博客传播方式。

1、SNS传播

SNS是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或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传播平台本质上是大众传播在互联网络中的真实再现,更是有效的互动传播。SNS传播就是利用SNS(社会性网络)进行的互动传播。

SNS通过把相同爱好、相同行业的用户群体聚合起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能有效激发用户的活跃性和黏着度。在SNS关系网络当中,任何一个朋友的一举一动都会迅速扩散到网络的每个节点,而每个节点受到感应后都会再进行相互影响,最终达到滚雪球的传播效应。利用SNS平台进行相关活动的推广,结合新颖有趣的互动创意点,能有效激发用户间的主动性扩散传播和广泛参与度,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活动信息的传递最大化,将活动推向高潮。

如当开心网成为自领和新富阶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每个人的快乐将变成巨大的生产力,更使得互动传播产生了巨大生产力。开心网迅速蹿红,得益于两点,一是专门针对白领人群,一是集中做“开心的”互动游戏——争车位、开心农产、买卖好友等。因此,针对农业产品结合SNS游戏进行互动传播能有效深入目标人群内心世界,碰触目标人群的感知神经,是行之有效的品牌传播方式。

2博客传播

博客传播是指企业利用博客的互动性、娱乐性、知识性、自主性、亲和性、民众性、共享性和聚合性等特点,针对消费者进行企业信息、品牌理念、产品(服务)信息的互动传播。

近年来。很多企业及企业主创建博客,重视博客传播,使企业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同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农业产品企业通过创建博客,传播绿色农业产品理念,宣传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养生之道,能使目标消费者对农业产品品牌全面认识和了解。促进品牌消费。

四、植入传播

植入传播,是指企业通过付费的形式。将品牌信息和品牌理念策略性地融人到其它内容之中,成为媒介内容的一部分,以隐形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从而达到一定传播效果的传播方式。植入式传播具有隐蔽性好、融合度高、持续时间长、反感性弱、接受信息主动等优势。农业产品品牌传播可采用影视植入和活动植入的传播方式。

1影视植人

影视植入传播是指将产品(品牌)信息植入到影视作品中的潜移默化的传播方式。

产品在场景(道具)、台词(对白)和情节中的巧妙植入传播,使产品向消费者的渗透更加自然亲切,避免了硬性传播可能导致的消费者排斥现象。有效的影视植入。可以营造使用品牌时的特殊氛围,使品牌与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受众卷入度高,产生积极的品牌联想,加深品牌信息的记忆,使传播更加自然与深入。

2活动植入

活动植入是指产品(品牌)信息植入到某个活动当中,针对目标消费者或潜在目标消费者进行的隐形的渗透传播。这样不仅呵以节省大量的传播费用,同时能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活动植人主要包括:体育赛事植入和文化活动植入。

体育赛事植入是指将产品植入到体育赛事中,使体育精神与品牌理念相结合,通过移情提高产品卷入度和品牌好感度。体育赛事植人企业可以制作相关的喷绘和条幅。也可以为观众提供大量免费印有企业品牌的小礼品、加油棒、扇子、帽子等物品,更可以提供具体的农业产品。如水果和蔬菜,形式多种多样,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农业产品范文篇2

农业生产规模大,加之生产过程具有特殊性,如何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显得格外重要。以胜利油田胜大集团总公司为例,该公司是胜利油田多种经营系统的骨干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以工、商业为主导,多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它的前身是两个国营农场,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现有耕地1.6万亩,水产养殖水面1.4万亩,畜禽养殖场6亩,各类农业机械213台,农业收入每年在4千万元以上,占整个集团公司收入的10%.农业的生产过程看似简单,实际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如养鸡,从购入鸡苗开始,鸡苗逐渐长大,按品种可分为蛋鸡、肉食鸡。鸡在成长过程中在消耗饲料的同时不断增值,价值在不断变化,这与工业生产有明显不同。如何将养鸡的总成本划分为在产品的价值与产成品鸡蛋的生产成本?就成为会计核算中的一个特有问题。以下拟结合胜大集团农业生产的实际,探讨农业在产品的会计处理及其影响。

一、水产养殖业的在产品计价及其会计处理

水产养殖业生产周期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产品,包括鱼、虾等,平时零星销售可不结转销售成本,在收获清池后进行清算。发生的实际成本,如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折旧费等成本费用归集起来作为产品成本,根据发生的总成本和总产量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以此结转产品的销售成本。

生产周期跨年度的水产品,在会计年度终了时,进行实地盘点。盘点时,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产品计价既影响当年的经营成果,又影响到明年损益。在产品计价应采取稳健性原则,应结合当年市价、明年市价、当年实际成本,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在产品价值。计算的在产品成本与帐面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列当期损益。当年销售部分在产品的,按以上计算的在产品结转销售成本。待明年销售时,将盘存在产品成本加上明年的投入作为全部生产成本。

水产养殖的成本计算期从购人幼苗或育苗开始,不入库的鲜活产品,计算到销售为止;入库的成品成本,则计算到入库为止。

二、畜禽养殖业的在产品计价及其会计处理

畜禽养殖业的成本计算期从幼畜开始,一直到出售为止。

畜禽成本可采用分群核算或混群核算两种方法。混群核算与分群核算没有本质的差别,仅是对畜禽存栏价值的核算有所不同。混群核算的生产成本不仅核算存栏价值,还包括当期的饲养成本,而分群核算则是将存栏价值单独列为“幼畜及育肥畜”科目,当期饲养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科目。

为简化核算,生产成本科目下除应设置种苗费、人工、饲料等明细科目处,还应增设一个“畜禽存栏”明细科目(核算内容同“幼畜及育肥畜”)。养殖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分别归集到生产成本下各明细科目。月末对所有的畜禽存栏进行分类清查盘点,分产品、分规格编制详细的盘点表,进而计算出所有的在产品价值,将本月在产品价值与上月的差异,计入“生产成本-畜禽存栏”,将本月剩余的生产成本,即饲养成本,结转到畜禽产品的成本中。

存栏价值的确定非常重要,基本做法是由生产、财务等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分析各畜禽品种的饲养成本,根据市场行情,制订统一的畜禽在产品存栏价值,并以集团公司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基层单位必须以此确定畜禽在产品的存栏价值。如对前文所提到的养鸡总成本的划分问题,就可按照这一方法确定养鸡的在产品价值,其余部分作为鸡蛋的生产成本。应注意的是,在产品存栏价值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饲料价格、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胜大集团总公司一般采用一季度调整一次的做法。

因淘汰、死亡等原因出售的畜禽产品,应按实际收入结转销售收入,按原存栏价值结转销售成本,不能计入当期饲养成本。

畜禽产品收入应及时结转收入,不能冲减当期饲养成本。

三、种植业的在产品计价及其会计处理

种植业生产周期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产品有玉米、水稻、大豆等,成本核算办法同水产养殖业。生产周期跨年度的产品,如小麦,从耕地播种到年末,这期间发生的成本作为在产品价值。来年收获时,将发生的实际成本归集起来作为产品成本。

入库农产品应按实际成本计价。如实际成本高于国家保护价,则按国家保护价入库。自产留用产品视同销售处理,按市价计算收入。自产留用产品包括种子、饲料、口粮以及工业用原材料。

农业产品范文篇3

【关键词】农产业;优势编号;农业贸易政策;调整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农产业贸易就逐渐进入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体制,按照相应的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全世界惯用的手法。随着国际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分析我国农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而把握整个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律,不仅有助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且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也大有益处。

1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对农产品贸易高度重视,当时国内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极大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并且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总额达到了1845.6亿美元,总出口额达到了7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但从2016年之后,我国农产业的贸易总额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而且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甚至连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而且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的减弱,这导致我国的农产品正在丧失相应的贸易优势。因此,有效的对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相应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2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要想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农产品进行竞争力评价,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指标对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定量的分析。产业贸易竞争指数主要是指该产业的净出口额占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TC),TC的值越大,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竞争力越弱。产业贸易竞争指数(RCA)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产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而且党RCA大于2.5时,该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RCA的值在1.25到2.5之间,那说明该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强,RCA的值越小,该产业的竞争力越弱。国内学者通过对多个国家近几年的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发现全世界各国的农产品比较优势都呈现逐渐下降,再上升的运动轨迹,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诸多国家对工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等到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又将重点扶持力度放到农业。这导致诸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但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比较优势不断的下降。对于我国来说,农产品比较优势在整个国际竞争水平中处于合格状况,但是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下降。通过对我国十五种不同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指数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可食用的蔬菜、咖啡、茶等农产品,其产品贸易竞争指数都超过了0.9,这足以说明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一些可食用的动物等农产品其贸易竞争指数与前几年相比却是有所下降,另外,其他的一些可食用植物贸易竞争指数也下降迅速,使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变化与我国工业化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在不断的调整,经济发展思路也在不断变化,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进行转变,同时适当的减免了部分农业的税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提升了一个台阶。但我国的大部分农产品比较优势都具有很强的中国资源依赖性,例如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谷物、树脂等等,这些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大量的可利用土地资源。但随着我国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相关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础的农作物比较优势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良,所以说,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提升。总的来说,我国当前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趋势比较复杂,有部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现出上升趋势,部分稳定不变,同时也存在部分农产品比较优势不断的下降,但是这一下降趋势可以通过政策的调整和技术的应用进行解决,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3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

通过上文对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的分析,下文提出了一些农业贸易政策调整的方法。第一,通过对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发展战略。对于农产品比较优势较强的地区,可以充分地集中相应的资源,在保证安全供给的基础上适当的减少国内的生产,同时补给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于比较优势处于劣势的农产品,需要充分地应用科学技术,挖掘相应的潜在比较优势。第二.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做大优势产品。我国要想提升农产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将比较优势较强的农产品进行优势做大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一方面,能够推进优势的农产品进行区域化布局,实现标准化管理和经营,从而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将相应的市场规模转化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优良农产品的培育,充分的发挥先进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第三,加强营销宣传,使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对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加强营销宣传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营销管理活动来实现,同时改善农产品加工、包装和运输的基本调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第四,政府部门要予以相关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部门要站在长远的角度进行政策支持,投入足够的资金到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之中,同时加强对农业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其次,政府部门要引导农村的资本市场,鼓励相关企业上市融资,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一定的政策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如何将农产品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需要我国对农业贸易政策进行调整,文中提到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农业贸易政策进行相应调整,希望能对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诗文.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影响农产品出口价格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吴国松.边境措施、国内支持与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3]周晓红.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与创新路径分析[D].湖北大学,2013.

[4]王笑卿.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的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关系及发展潜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农业产品范文篇4

关键词:产品设计;创意农业

我国创意农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率先在北上广等地幵始发展,以后发展速度不断加速。创意农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在整个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产品设计的参与并提供支持,通过产品的技术应用设计、产品文化创意设计、产品人性化设计、以及产品系统设计等方面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转换为实际的生产力,进而完成创意农业的实现。

一、产品技术应用是创意农业的支撑

创意农业不仅仅是农产品的加工和销,也包括农机具设计,更好的在农业生产中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创意产业由策划到实施落地,需要相应的产品技术应用进行支撑,通过产品设计,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相应创意农业项目的实现机械机构、实现方式等,以最优的途径提供解决方案;比如目前虽然大型农机具作业已经十分普遍,但仍有很多山区、丘陵地带等都不宜使用大型农机具。但这些地域都伴随着美丽的风景或者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等优势,因此这些地域是非常适合因地适宜的进行创意农业开发,产生更多的价值。为满足山地丘陵地带创意农业观光以及生产等需求,很多机械机构研究出来并应用到农业产品设计当中;笔者设计出梯田水稻收割机刀头往复运动机构,包括连接固定接口、步进电机、滑轮、滑轮轨道、机构外壁支撑、安全网及水稻收集网、旋转切割刀,所述步进电机位于机构外壁支撑的内部,所述连接固定接口与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滑轮轨道位于机构外壁支撑的内部,所述的滑轮安装在滑轮轨道上,所述的旋转切割刀位于机构外壁支撑下方,所述的安全网及水稻收集网位于旋转切割刀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整合了系统,解决了梯田道路崎岖大型机械上不去以及用镰刀等工具费力的问题,高效便捷,给农民带来了便捷。同时精准农业、智能温室、互联网控制等现代科技通过产品设计更好的融入到创意农业的实施当中,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手段,为创意农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二、产品文化设计是创意农业的主要途径

产品文化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并赋予独特审美形式的过程,进而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在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农业文化产品设计是创意农业实现的主要途径以及重点突破口。产品文化创意设计就是要以农业特色为主题,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独特优势,进行文化深层次开发,进而形成区域独特文化产品;例如举办的各种以农业为主题的文化节,如梨花节、芦苇节、西瓜节、草莓节等都融入了文化创意,进而衍伸出产生各种农业文化创意产品,如梨木产品、芦苇产品等,都有着浓浓的文化韵味。比较有代表的是洛可可创意农业也开发了很多创意产品,其中的樱桃陶瓷杯以其典雅的造型获得大众好评。通过对农产品进行设计包装,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创意农业销售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近几年脐橙、新疆红枣等成功的背后都融入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经过营销,就可以通过消费者购买体现其最终文化价值[3]。让用户通过农业产品体会到中国的农业文化,体会到中国的时节变化,体会到中国的农乡文化。

三、创意农业与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

创意产业蕴含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人本化的现代知识服务业。人性化设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提倡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思想已成为设计的主流。充分考虑创意农业产品的使用对象、使用环境以及产品给人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是产品设计的核心问题。农机具产品人性化设计是创意农业很重要的一部分。农机产品的人性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人与机器、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根据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体的生理结构、心理情况等因素,在满足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农业机械进行优化,让使用者在操作农业机械进行作业时更加方便、舒适。农机具产品人性化设计不仅为农业劳动增加效率,更重要的是对劳动者的关怀和尊重[4]。同时大众对农业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人开始向往农村田园的时光,希望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方式为自己加压,体会自然风光;为给用户增加很多生活体验,可以构建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人们可以在网上租地,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看到自己种的菜的生长情况,也可以和经营者实时交流。也可以进行网上偷菜互动,将虚拟与现实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些体验都是在满足人需求的产品设计架构上完成的。不同类型的创意产品或创意服务只有通过参与其他创意体验、创意功能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比如创意产品参与节庆活动、创意服务融入创意体验等。即将创意农业的产品创意、服务创意以及体验创意融入节事活动或民俗旅游,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因此,促进不同形式创意农业之间的交融、平衡、快速发展,提高创意产品或创意服务的附加值。

四、总结

创意农业是农业非常有前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形式出现,其中产品设计对于创意农业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产品设计能够通过创新技术应用为创意农业的想法和方案的落实提供技术支撑,并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农业特色,挖掘背后农业文化,以农业文化创意产品作为突破口和主要途径,将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以及系统化设计思想融入整个过程当中,进而创建节约、高效、人性化、充满文化气息的生态创意农业。

作者:廉顺超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02)

[2]王爱玲.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创意途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农业产品范文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顺监管机制、规范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为目标,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督执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市场准入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在市区和县(市)城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建立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无公害蔬菜抽检合格率98%以上,1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无公害标准化覆盖率95%以上,全市蔬菜抽检合格率96%以上。

(三)辖区内农药、肥料生产厂家、销售门市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农药、肥料抽检合格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四)按照“四有”标准(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有仪器),全部建立县级检测站。

(五)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实行市场准入的主体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监督抽查率100%。

(六)对规模养殖场、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奶站、市区和县(市)城区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全部落实监管责任人,全面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对违法生产经营单位的查处率100%,对涉嫌犯罪的向司法部门移送率100%。

(七)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持证率100%,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进货索证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生产企业产品检测合格率100%,经营单位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

(八)奶站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持证率100%,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分户留样率100%,质量自检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

(九)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购入饲料和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索证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无公害畜(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十)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70%以上。畜禽标识佩戴率、免疫档案规范建档率、免疫证发放率100%;产地检疫覆盖面100%;定点屠宰厂检出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规模饲养场(小区)、屠宰厂(场、点)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率、审核合格后发证率100%。

(十一)出栏生猪瘦肉精批批抽检(速测);定点屠宰厂屠宰检疫率100%,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二)实行准入的牧渔产品市场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肉品经营市场经营户全部持证、挂牌经营,抽检合格率95%以上。

(十三)对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批发市场畜产品开展质量抽检,认证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其他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检测不合格查处率100%。

(十四)加强水产品生产监管。严厉打击在水产苗种繁育和水产养殖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建立投入品使用制度,无公害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十五)实现对果品生产经营者的全员宣传教育;生产上彻底禁用五种高毒农药,全面加强对果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贮果冷库及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

的监督抽查,对无公害生产基地抽检合格率100%;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自检率100%,力争上市果品全部合格达标。

(十六)建立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源头监管

1种植业农产品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将实现农业标准化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相结合,以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品牌带动,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实施。

着力实施“百村千户”工程。按照“一定、二约、三健全”(“一定”即确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建设标准;“二约”即县农业局与无公害标准化样板村进行质量承诺约定、村与蔬菜种植户进行质量承诺约定;“三健全”即健全档案、健全检测机制、健全监管机制)模式,重点建设1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和1000个示范户。设立100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推广十项关键无公害技术。

整顿农资市场秩序。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组织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同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

完善检测制度,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的作用,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监管抽检力度。市级检测中心每年从生产基地抽样50次,1000多个样品;从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单位抽检400多批次,10000多个样品;县级检测机构每月至少全部覆盖一次;乡级综合区域站在蔬菜生产全过程实施跟踪检测。对规模生产基地、重点区域和关键季节增加检测频率,确保产地准出。

2牧渔产品

完善标准体系,抓好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广大养殖户健康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加强无公害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后续监管力度,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公共安全和品牌形象;强化对养殖场(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严厉打击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和使用违法物品的行为;加快奶牛小区新建和扩建步伐,引导散养户进入小区饲养,今年6月底前实现“养殖入区、挤奶进厅”目标;搞好奶站标准化建设,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严厉查处违反《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的违法行为。

加强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对证照合法、手续齐备、管理规范的单位,予以备案,落实监管责任人,签订质量承诺书;对无证经营,以及制假售假的“黑窝点”,依法查处、取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严厉打击假劣投入品和生产经营企业非法添加、销售、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苏丹红和抗生素、β-内酰胺酶(解抗剂)、孔雀石绿等违禁品的违法行为。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布病五个病种实施强制免疫,坚持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构筑起坚强的免疫屏障;全面开展消毒灭源,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同时,继续加强对鸡新城疫、炭疽、猪伪狂犬、狂犬病等其它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实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

大力推广速测技术。当前重点推广猪“瘦肉精”速测技术,积极探索其它指标速测技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23个县(市)区全部开展生猪出栏前猪尿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工作。

规范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四关”。规范产地检疫,严格凭免疫证、动物标识、档案出具检疫证明;规范屠宰检疫,严格按照屠宰检疫程序检疫合格后出证;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制度,节假日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大对肉类储存、销售环节的检疫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及偏僻农村散户和零售摊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加工、经营病死动物、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对病死畜禽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净化肉类市场,让消费者吃上无疫病的放心肉。

加强奶站监管。认真落实奶站十项管理制度和一项技术规程,即监管责任人制度、质量监管员制度、卫生消毒制度、质量监测抽查制度、日常检测制度、购销台帐制度、“五禁止”制度、分户留样制度、冷藏运输制度、营运交验管理制度和挤奶操作规程,发挥监管责任人和驻站监管员的作用,抓好以上制度和规程的落实,加强奶站各环节监管,规范奶站经营行为,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推进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鼓励乳品企业通过买断、入股、租赁、托管、监管、签订合同等形式直接经营管理奶站,使奶站真正成为乳品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实现一体化经营。

加强生鲜乳和饲料、兽药质量监测。根据《河北省奶站生鲜牛奶质量监测抽查制度(试行)》规定,加强奶站生鲜乳质量抽检。全市所有奶站市级每月抽检20%,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和抗生素。加强对奶站生鲜乳的质量抽检,下半年开始,县级对本辖区所有奶站每月抽检一次。市级对全市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营单位、规模养殖场(小区)每季度集中抽检一次,重点是蛋白饲料和奶牛饲料,其中对奶牛小区自配料抽检比例不低于10%,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对兽药生产企业每半年集中抽检一次,全年抽检两次,重点抽查企业主打品种,检测项目根据兽药品种确定。县级要根据当地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抽检计划,加强饲料、兽药质量抽检,保证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

3果品

推行果树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12项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各项技术标准,全年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10万亩,结果树标准化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果园100个、建成高标准果树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0个。严禁使用国家违禁农药和投入品,防止源头污染,建设生态型果园,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加快无公害果品产地环评认定力度,年内达到160万亩,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转换果品达到10个以上。

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推行规模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管理弊端,规范生产过程,推广“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标识”的管理模式,减少人为生产污染,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依法加大果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强从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到餐桌消费的全程监管,实行经常性调度检查,每季开展专项整治,实现“网格化”管理,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消除隐患,最大限度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果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严格市场准入

继续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积极推进县(市)城区内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全面落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要求。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自检和委托检验机制,配备检测人员,完善检测手段,开展自检工作,做到批批检测,严把准入关。对检测不合格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加大对实行市场准入主体单位的监督抽查力度。对市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市级检测中心全年抽检400多批次,10000多个样品(定量检测2000多个、速测8000多个);对县城区内四类市场,县级检测站每月全部覆盖一次。

进一步完善质量追溯制度。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重点生产基地等建立完善、翔实的生产管理记录,并积极推行产地编码、产品条码制,增加可追溯性。对每一个不合格农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并根据追溯结果依法进行处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抓好市场畜产品质量安全六项管理制度(试行)即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质量检测制度、畜产品召回和退市制度、质量追溯制度、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制度的落实,发挥市场主体和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员的作用,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市场牧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对市区内65个经营畜产品的重点市场、40家超市畜产品质量抽检,每季度随机抽检20个;加强对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产品认证单位的产品质量抽检,每半年抽检一次。抽检品种为猪肉、鸡肉、牛肉、羊肉、鸡蛋,检测项目为:猪肉检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磺胺二甲嘧啶;鸡肉检测磺胺二甲嘧啶、乙烯雌酚、土霉素;牛羊肉检测磺胺二甲嘧啶;鸡蛋检测磺胺二甲嘧啶。对市区内7个水产品批发市场、1个配送中心的鱼、虾、蟹、贝、鳖五种鲜活水产品进行质量抽检,抽检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各县(市)和矿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抽检计划,加强对县(市)城区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畜禽产品的抽检,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监管、检测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县级有机构、有队伍、有人员、有设施、有保障,尽快达到规范运作,提高监督管理和执法能力;农产品重点乡、村、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批发市场及所有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都要配置专业设备,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制定完善的检测制度,实现果品监管、监测无缝隙、全覆盖。

(三)加强流通、消费环节监管

严格农产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坚决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

加强农产品经营单位自律机制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农产品经营单位按照有检测人员、有检测仪器、有检测场地,有检测制度“四有”标准,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自检工作,对上市农产品实行批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得进场销售。同时,落实完善检查验收、购销台帐、质量信息公示等制度。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完善自律机制,建立自检、索证索票等制度,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允许加工使用。

加强对学校等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市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卫生、工商、商务、质检、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为强化办公室综合组织和协调指导工作职能,保证监管机制正常运转和工作正常开展,确定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必需的专项工作经费。畜牧水产、林业、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组建相应的监管机构(处、室),明确专人负责,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所监管品种和监管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成立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依法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本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依法行政,强化“三种责任”。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一是落实生产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农产品种植、养殖户、经营单位对其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的农产品负直接责任。农产品种植、养殖户要依法合理使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在生产经营过程及成品中不得违法添加非食品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生产记录、购销台帐、主动召回等制度,确保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落实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农业、畜牧水产、林业部门负责对农产品和果品种植、畜禽和水产品养殖环节的安全监督检验工作。加强对生鲜乳和奶站的监管及畜禽定点屠宰的检疫工作;落实对农业投入品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管,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以及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行为,监督查封、销毁不合格农产品;负责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要求,落实自检机制,建立索证索票、违规经营强制退出等制度。商务部门负责畜禽定点屠宰工作。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消费环节的农产品监管工作,督促餐饮单位建立索证索票、自检制度,确保原料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落实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监管队伍建设,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件和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三)完善“四个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生产者要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组织生产,把好源头生产关。农业、畜牧水产、林业部门要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服务“三位一体”手段,加强制标、宣标、贯标,推进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生产基地(经营单位)自检为基础、以县级检测为主导、以市级检测为重点,构建完善的检验检测网络。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在机构人员、仪器、经费上给予支持,理顺机制、创造条件,确保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各级农业、畜牧水产、林业部门要依法落实好监管主体责任,工商、商务、质检、卫生等相关部门依法做好相关工作,落实好本监管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在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办公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加强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搭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农业产品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尤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成为时展的要求。

1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品牌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产品的品牌不仅来源于农产品的质量、知名度,还来源于农产品自身的营养价值以及质量安全。通过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发挥品牌知名度以及美誉度的影响作用,刺激消费者对该农产品的消费,进而增加农产品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产品产业值和附加值。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链的运行及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能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安全产生正向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生产农产品的企业责任、经营信誉等,进而实现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发展目标。

2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

要真正实现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品牌的建设,需要对该农产品进行前期的品牌规划。这种品牌规划具体指要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准确定位,根据农产品的质量、种类、营养价值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农产品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农产品品牌创立期间,需要品牌系统设计、品牌产品上市等多个环节,将农产品投放到市场中,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到农产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对农产品投放的市场、销售渠道等具体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此外,在品牌创立之后,需要对农产品的现有品牌进行维护和升级,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与此同时,要注重发挥消费者在农产品品牌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切实打造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满意度。

3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策略

在农业产业链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建设和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产品的质量有着紧密关系。要想真正打造好农产品品牌,需要保证农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良好口碑,而口碑则需要良好的质量给予保证。对此,在农业产业链中建设农产品品牌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产品管理和监控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产品质量。同时,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农户对质量的认知,从产品源头抓好质量保障工作,做好对农产品的科学管控,尤其是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价格等。此外,在保障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农产品价格的监管,防治农产品出现恶意加价或减价的现象,从本质上提高农产品的性价比。在严把农产品质量关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强化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要真正树立农产品的品牌,需要在综合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的前提下强化产品宣传力度,推动产品宣传途径的多样化,强化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过程中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对此,相关农产品企业在强化农产品品牌时,除了要优化农产品形象,还要在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满意度的基础上,强化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农产品质量作为影响其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把控则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宣传效率。与此同时,在建设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农产品的品牌有科学定位,不能盲目进行宣传,要着重突出产品的特色,防治产品同质化。在此基础上要对农产品的市场划分、消费模式进行细化,以更好地保证宣传效果。在树立良好的农产品品牌之后,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忠诚度的建设。农产品品牌忠诚度是考量农产品品牌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忠诚度、产品口碑相传的忠诚度等。一旦农产品的品牌忠诚度较高,要从侧面反映出农产品已经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面对农产品品牌忠诚度,其大多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价值、口感口味以及品质等诸多方面。对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不仅需要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品牌建设工作,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品牌忠诚度的维护和建设。对此,企业除了要加强对农产品自身质量安全的管理和监管,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农产品的定位,充分适应当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打造高端绿色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关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认证、查询、监督的平台,进而不断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

4结语

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尤其在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下,通过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蓉,卞立平.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7,(11).

农业产品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作用

农业龙头企业是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措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和指导外地及城区工商企业利用各自优势,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城区以农副产品为主加工原料的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转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运输和销售业,实行一体化经营;鼓励并支持县处级以下机关人员离岗和事业单位人员停薪留职创办民营农业龙头企业。

(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带动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行申报认证制。由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汇总企业有关材料,上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择优认证,并颁发证书和牌匾,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三)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分批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对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优先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原料采购、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引进与改良、技术培训与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的表彰奖励等。

(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给予贷款贴息方式扶持,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企业所需流动资金,主要采取专项资金与委托银行发放贷款的方式扶持,每笔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200万元,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农产品生产基地、流通市场和中介组织建设主要采用无偿投入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

(五)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和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稳定农产品产销体系。鼓励企业争创着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支持原产地产品申请原产地域保护,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凡是经国家和省认证、认可的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标准化生产基地,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企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创汇,并按照创汇额给予一定奖励。

(六)专项资金由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农业龙头企业使用专项资金,由各县(市)区农业局(农发局)及财政局统一申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确定资金数额和使用方式。有关银行负责审核和评估企业贷款材料,协助办理贷款发放与回收手续。市财政局会同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市农业龙头企业标准与认定程序、专项资金申报程序由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制定。

(七)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所需非农建设用地,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单列一定指标,直接安排到项目。农业龙头企业用于建设温室大棚、非永久性畜禽饲养场(区)、简易水产养殖场及农产品收购场所的用地视为农业生产用地,享受农用地政策优惠。

三、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业产品范文篇8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业经济;农业农村现代化

1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我国农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的优质农产品,但一直面临着销售难、产品认可度低等难题,农产品如何走出大山、走向市场一直困扰着农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层出不穷,如“互联网+”战略,打造了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模式,助力农产品上行,提高了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落实[1]。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走出大山的关键,其与农业经济有着较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产品物流会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经济水平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提。

1.1农业经济决定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水平。自古以来,因为产销两头脱节、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受困[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业经济与农产品物流的互动关系日渐明显。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规模和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的农村地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越好、规模越大,农产品交易也就越频繁,农业经济也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物流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收益,最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经济繁荣。农产品物流是一种服务行业,当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对农产品物流的要求也就越高,农产品物流规模和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1.2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产品物流和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有着直接联系,特别是一些鲜活易腐农产品,如果物流速度跟不上,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冷链技术的发展,物流效率不断提高,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有所下降。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也会减少,同时还能够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甚至将一些中国特色农产品售往国外。高效率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并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

2农产品物流概述

2.1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运输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保存,农产品在运输仓储过程中的新鲜度很难保持,变质腐烂现象时有发生,这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产地一般分布范围较广,农产品物流可通过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将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节约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其次,农业生产及经营的风险较大,除了自然灾害风险,农民还要面临市场风险。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一旦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时,“谷贱伤农”的现象就会发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情况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给农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要想降低风险,农民和农业企业就要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满足需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和分散农民和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既强调农产品品质,还要保证时效性,而品质和时效性都要依靠农产品物流才能实现。最后,发展农产品物流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农产品物流产业能够快速带动农村发展,吸引其他产业进军农村或城郊投资,能够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2.2.1农产品物流量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农产品产量也逐年增加。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括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不管是水产品、畜牧产品还是粮食,都得转化成商品。这些商品一部分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另一部分则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不论是作为日常生活所需、还是作为原材料,农产品的成功转化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持,因此农产品物流量非常大。2.2.2农产品物流点多面广运输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但与一般产品的运输相比,农产品运输具备装卸次数较多、运输不均衡和对物流冷链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首先,农产品生产点多面广,而消费农产品的地点也非常分散,有居民就有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农产品运输和装卸作业比其他产品要复杂得多,最少需要两个以上的仓储点和两次以上的装卸作业,单位农产品物流社会劳动消耗大。其次,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和时令性等特点,很容易出现农产品收获期物流运输非常紧张,而其他时期物流需求量又很小的矛盾现象。最后,农产品大部分都是鲜活易腐品,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质,因此其对物流冷链技术要求较高,在配送时要合理规划,提高效率。

3农产品物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1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运输速度、减少运输损耗、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成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最佳路径。在农产品产地改造传统冷库集配中心、重点建设流通型冷库和产地仓等设施,一方面可以将采摘后的农产品进行预冷,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通过储存农产品,可避开销售高峰期导致的农产品低价。同时增添农产品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设备,提高了农产品在产地直接商品化的能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路的修建也在逐步进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冷链技术冷链设备的更新为农产品争取了更多的储存时间,让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不断提高,运输和储存时产生的损耗越来越小。既能为农民节省成本,又打开了农产品销路,让农产品可以“走南闯北”,甚至直通国外。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销售的难题,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十分有利的影响[3]。

3.2弱化农业经营风险

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防范农业经营风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农产品生产、经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农产品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使得农业的经营风险也在增加。对此,农产品物流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显现。发展农产品物流,能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抵御农业经营风险。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可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户面临的经营风险转移给中间商,促使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之间建立合作。同时企业、农户、供销商、采购商可建立统一的战略联盟关系,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为农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的目的,保证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经济建设全速发展[4]。

3.3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型

农产品物流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打通农产品的市场销路,给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让更多的农产品能够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要想富,先修路。”建设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必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能够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农产品物流的快速流转,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赋予农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明显成效。农业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5]。

4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4.1优化农产品物流冷链技术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整体品质,在运输储存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冷藏冷冻保鲜,因此农产品物流中的冷链技术至关重要。目前来看,我国冷链物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农村地区冷库数量不够,很多农产品从田间采摘之后不能第一时间进入冷库,这会影响农产品品质,导致农产品损耗率高。其次,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大部分是个体户,他们缺少冷藏冷冻车辆,经常采用普通车辆将农产品从农村运往城市,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又会出现一部分损耗。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当前,冷链龙头企业数量仍然不够。很多冷链企业缺乏先进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冷链设施设备不够先进,冷链技术也有待提高,冷链物流在运输或储存环节还时常会出现产业链断裂的问题。因此,农产品物流业必须加大冷链物流资金投入,大力建设冷库、购置冷链车辆,引入先进的冷藏保鲜设备,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机制[6]。通过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合理运用,保证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能够保持新鲜品质,降低流通环节的损耗,并实现对运输仓储环境的实时监测,保证农产品运输和仓储过程的冷链标准,促进农业生产增长和农业经济发展。

4.2注重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

我国农业技术人才总量不够、分布不均,人才年龄结构不协调,老龄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7]。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根据国际标准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完善和创新相关机制,建立奖惩制度,调动人才积极性,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农业类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学生做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企事业单位要不断更新现代农业理念,勇于创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我国农业繁荣发展。农产品物流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要发展信息化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共享,同时采用大数据、EDI、GPS等技术对冷链物流产品进行监控和源头追溯,优化物流服务流程和模式,为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8]。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采集和处理机制,建设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获取相关数据;另一方面,要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创建农产品物流监督和查询系统,确保农产品物流全程透明化,保证运输仓储全流程监控。

4.3推进农产品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结合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电子商务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电商和农产品物流相结合已经成为农业升级的重要方式[9]。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蒸蒸日上,农村电商销售额不断突破,农业电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农业电商农产品物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一是要成立农业电商农产品物流配送联盟,加强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农村同一地区的电商农产品订单进行整合,之后再统一配送,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创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众包模式,为农村电商发展减轻物流压力。利用农村现有的大量劳动力资源,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经营理念,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扩大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辐射范围。三是要创建农产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10]。买家可直接向农民订货,减少中间差价,降低购买成本。农户也可直接销售让消费者放心的农产品,使得原本滞销的农产品能够快速走向市场,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繁荣,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新时代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9(3):137-138.

[2]肖荆.农产品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26+111.

[3]王红艳.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下农产品物流体系改进策略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9(7):111-113.

[4]温小林,孙德举,庄义庆.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基于镇江市休闲农业发展实践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量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26-28.

[5]王菲.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调路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15):174-175.

[6]王小丹.浅谈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困境及发展对策[J].南方农机,2020,51(21):83-85.

[7]宋剑奇,曲英丽.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40-42.

[8]赵梅.现代农业物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20(5):18-19.

[9]杨双幸.“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体系升级路径[J].南方农机,2021,52(4):112-113.

农业产品范文篇9

一、抓农产品营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抓好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是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农业生产者通过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农产品营销与抓农业生产一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各级政府及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能,通过营销组织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注重产品研发、生产、定价、宣传推广、售后服务等工作,并在各个环节收集反馈相关信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法制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要及时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需开发和组织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不断优化对营销的公共服务。

二、努力从宏观上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

各级政府抓农产品营销工作,首先要从宏观上确保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基本前提。各级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和预测、预警,并建立基本数据库,定期。对粮食、生猪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消费品,要确保必要的、合适的种养面积或数量,确保市场供给和价格稳定。必要时可通过政策激励手段引导农民增加或减少某种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市场供需平衡。对产量有大小年等现象,价格、数量波动较大的农产品,也应加强宏观调控,既保障市场供给,又确保农民增收。

三、大力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

(一)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农业产业化、流通现代化以及“双百市场”工程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发展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一条龙流通模式。加强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营销、行业自律、风险共担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健康发展。

(二)积极发展多元化营销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中介流通组织。鼓励工商企业特别是超市等经营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培育大型涉农商贸集团,提高农产品销售比重。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千镇连锁超市”等收购农产品,支持供销社、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营销网络和物流设施优势,发展配送、连锁经营等农产品流通业,使之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力量。

(三)大力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产品营销人员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帮助他们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技能。采取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农产品营销和管理服务人员,特别是外向型销售人才,逐步建立一支熟悉农产品产销、了解WTO规则和相关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现代营销理念的农产品销售与管理服务队伍。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

(一)积极推广新型交易方式。顺应现代流通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展示订货、合同交易、拍卖、经纪人、代储代销等新型交易方式,实现市场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引导产品相对单一的市场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建立集电子认证证书应用、网上交易、电子银行结算、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加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在重点建设20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示范企业、20家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2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个示范性农产品推广(配送、展示)中心的同时,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配送公司、物流中心,发展农产品配送业务。在鼓励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以品牌、商号、管理、技术为纽带,规范发展特许经营;鼓励连锁企业采取联合重组、战略重组、集中采购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运行效率。对农产品连锁经营,可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加强品牌创新。引导企业加强对自身商标、商号等知识产品的保护和推广,支持企业和组织申报驰名商标、知名商号、中华老字号、名牌农产品以及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培育100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尽可能把相同品质或地域的农产品整合起来创品牌,着力培育公共品牌。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相关国际认证等所支付的认证费和注册费,除享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外,再由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

(二)推进品牌经营。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品牌商品的比重,开展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品牌化水平。鼓励行业协会推行统一商标、标准、质量、包装“四统一”管理,培育和推广品牌。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不法行为,改善竞争环境。

五、不断优化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

(一)加快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的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国家、行业、地方质量标准等相关信息进入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充分发挥“农民信箱”的产销对接作用,适时组织开展信息、产销对接和产品推介活动,使“农民信箱”成为传递农产品产销信息、引导生产的重要平台。

(二)继续开展农产品推广活动。省重点支持农业博览会、(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综合性农业会展,支持“绿茶”、“柑桔”、“竹子”、“精品水产”等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农产品站展览展销和产销对接,对其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给予一定的补助。用于境外宣传推广农产品的相关费用,除享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外,省财政再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优化农产品出口服务。简化出口农产品检验程序,积极推行绿色通道、快速核放和出口免检制度,加快出口验放速度。针对农产品进口国要求,对自有生产基地的出口农产品,在企业具备自检自控能力又具有良好诚信的情况下,以抽查检测为主,并对抽查检测合格率高的企业逐步减少抽查频率,降低检验检疫费用。鼓励企业申请农产品出口免验资格。规范各类检验检疫以及运输、港口等收费,认真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减免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收费政策,对自营出口额较大企业的检验检疫费用,可由同级财政补贴。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大通关”制度,做到属地验收、关口验放。鲜活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快速通关。

六、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与国际接轨。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森林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积极推广“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建设基地、组织生产。对在省内建立的符合农产品出口标准的生产基地,由省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省财政给予专项资金奖励。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自控自检能力建设,对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及为大宗农产品出口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商)会等进口农产品专用检验检测设备,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0个摊位以上的农贸市场要配置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定性检测设施,每日开展定性检测。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引导督促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制度、标识制度和质量自控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建立经营者档案,场内经营者建立进货台帐、进货验货和进货索证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营销环境

(一)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点的规划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合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农产品展示和配送中心,力争本辖区8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品种进入中心展示、销售。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加强产地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大中城市销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到年,全省力争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年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绿色、高效、现代”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二)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改善设施。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用地(如植物组织培养、仓储、冷库、农机具存放用房等),在不破坏土地耕作层,并确保土地可以复垦的前提下,可作为临时用地办理;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农产品加工用地,在上级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深入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加快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检验检测、公共卫生、消防安全等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改善交易环境。重点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分级包装加工整理、检验检测、冷藏保鲜等设施建设,发展产地加工整理、预冷保鲜和农产品冷链物流。

(三)确保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坚决取消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的非法限制,促进农产品顺利流通。各地要建立完善粮油、猪肉等主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和稳定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加强产销区域合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四)积极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坚持走多元化的外向型发展道路,稳定和扩大日、韩、美、东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盟、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努力发展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市场,分散出口市场风险。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农产品海外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产品推介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建立基地、设立贸易窗口或办事处。省进出口公平贸易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及相关培训工作。

(五)落实农产品出口税收扶持政策。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实行“免抵退”政策。各级政府不得限制农产品的正常出口。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的投资,按税法规定可享受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为出口企业收购用于加工出口的农产品原料,收购原料视同农产品出口企业直接向农民收购的农产品,允许抵扣增值税;经主管国税部门批准后,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可在本省范围内跨地区使用,并简化操作手续。

(六)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各级金融机构在继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重点要综合运用出口信贷、打包放款等多种手段,提供融资、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并依据企业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实行优惠利率,及时满足资信良好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资金需求,引导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鼓励企业为出口农产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其保费在中央扶持政策基础上,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对省级农产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支出,由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给予30%的补助。

农业产品范文篇10

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从2007年6月起,围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应对日韩、欧美等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增强安丘农产品出口创汇优势,积极探索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使安丘市的农产品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为此安丘市先后被授予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和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市。要想巩固前段成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首当其冲的是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于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在于重视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使用。2011年安丘市委、市府提出“有机质提升工程”、“沃土计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大幅度改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措施,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从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2.1土壤的改良问题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对产量的渴望,大量化学投入品的的滥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理化性状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如:土壤不同程度的碱化或酸化、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通透性降低(板结)、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离子浓度增高、安全性下降等,致使土地质量下降。这一问题不解决,发展有机农业无从谈起。

2.2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的问题

安丘市委、市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将管好“药瓶子”、“肥袋子”当做大事来抓固然很好,但是农民种地为什么要施肥?为什么乱施肥料?为什么要施药?为什么乱施农药?不施化学肥料、化学农药行不行等一些问题却反思的不多。就我市目前土地状况来看,想要改变农民把增加大量化学元素肥料投入、把反复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做为增加蔬菜产量的途径是很难的。对土地贪婪索取,盲目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土壤破坏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要想改变现状,必需让农民从眼盯产量向眼盯土地转变,必需让农民知道只有养地、护地,把土地变肥沃,才能生产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才能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2.3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的问题

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目前,农民科技素质、科学种田水平较低,目光短浅、盲目追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是农民种出来的,带有肥残、药残的不安全农产品也是农民种出来的。”,大多数农民生产出带有肥残、药残的农产品,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处于无奈或知识水平不高,不懂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而造成的。政府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的发展路子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解决存在问题,发展有机农业

从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入手是必然趋势,也是根本所在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繁衍生存条件,对加速土壤养分生物降解过程、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说,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农民易接受、易推广的土壤改良技术措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投入量过少、施肥不平衡、化学投入品滥用是造成我市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性状、作物生长和化肥的施用影响很大。原因在于:首先,有机质含有作物所需的全部养分,虽然含量低但是却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有机质,所以有机质多的土壤,养分含量也就多,种植作物就可获得稳产、高产。其次,有机质本身所含物质以及在微生物作用下所产生的维生素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作物呼吸,提高作物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高产的保障。第三,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主要胶结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土壤吸热能力强,土壤松紧度就适宜,不板结,土壤肥力就高。第四,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土壤中大部分养分都是在有机质的作用下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难溶性磷酸盐的沉淀才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试验证明一份有机质能吸收五份水分,所以说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的根本。第五,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对土壤改良作用重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生存的先决条件,只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存在,才能保证土壤肥力具有较高水平,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全面的养分;才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固有养分的流失;才能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大量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才是发展有机农业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3)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是减轻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农药的使用量决定于病虫害发生程度,而病虫害发生程度又决定于作物的生长状况,作物的生长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于土壤性状。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土壤性状,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才能使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用药量自然就少,污染程度就低。另一方面,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扩大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改变土壤环境,同样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再者,农作物病害90%以上并不是由有害生物引起,而是由环境不良、土壤养分不平衡造成,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环境条件、平衡土壤养分、缓冲土壤离子浓度,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作物病害,降低农药使用量。

4.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

(1)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为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政治条件。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巩固已有成果,自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计划”,这些措施为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许多地方如:柘山、吾山、石埠子部分村庄,多集中在丘岭、山区,农民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农民在土地利用上、有着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保持、农牧结合等方面丰富的经验。有机农业又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现在我们只要科学指导、政策扶持、正确引导,农民转变高化学品投入耕作习惯,回归传统种植还是易接受的。

(3)安丘是一个农业大市和农产品出口强市,是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全市有250种农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38种蔬菜、84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分别有68种和5种产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安丘大姜、柘山花生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种植基地多、面积大,既有被确定的山东省首批12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25个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种植集约化程度高,对发展有机农业渴望值高,对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之我见

(1)首先要加强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意识;整合技术力量,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好处和正确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2)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使用给予一定补助,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所产农产品在收购上给予优先照顾,不失时机的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间,给予种植者以经济支持,为我市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