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6:50:21

逆境范文篇1

站在这里,此时此刻,我心中依然在不断地鼓励自己。为什么?因为面对这次比赛,我一直深感压力与恐惧!我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后无法面对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但是,我告诉我自己,面对生活,我需要这样一种心态:直面逆境,不做生活的屈服者!

说起逆境,我们大家的思维定势都会联想到一些大悲大苦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总是常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其实我们大家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大坎坷,大痛苦;相反,我今天所要谈的逆境,就像前面我自己的例子一样,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的琐事与烦恼。

举一举例子。有时,我们会因为与朋友的关系搞不好而发愁;有时,我们会因为感到社团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太难,而身感压力;还有时,我们会因为学业成绩的不满意,而哀声连连。诸如次类的琐事与烦恼才真正构成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逆境。

面对它们,我们感到痛苦,我们感到忧愁。到底该如何去获得那一颗宁静与祥和的心?!!

请随我一起回顾我曾经的一个故事。大二的时候,我满怀信心的要在学校举办一次“大学生成功心理学”的演讲,但是,在筹办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以下困难:首先,这次历时两天、每天四小时的演讲需要记忆的材料量很大,10张VCD,6本书,不仅要浓缩,还要有系统性、层次性以及趣味性;其次,我为了把宣传工作做好,需要完成近20张海报,6条横幅,50张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最后,就是那一颗恐惧演讲失败而惴惴不安、几欲放弃的心。当时,面对这些困难,身处逆境的我,该当如何?!

我不断地自我激励!首先,我努力摆正心态,去面对这次演讲的困难与压力;同时,也考虑到演讲的各种意外和后果。我克服胆怯,去迎击那些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逆境面前,我坦然得挺直了腰板!这一举动,为我理性的分析困难,寻找对策,从而获得演讲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不难看出,在逆境面前,我们需要一种坦然、正视的心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面对逆境的压力和困苦时,只有坦然正视的心态,才会让人做出理性的分析,正确的抉择,从而引发潜力,化逆境为顺

朋友们,人之一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对环境的理解。环境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相反,我们自己对环境的态度,才真正决定我们的成功与失

逆境范文篇2

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欢乐,有时突如其来的不幸、挫折、困苦,甚至是灾难,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这些客观存在,未来的一代“独生子女群”,能否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是逆境教育应得到重视的决定因素。所谓逆境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或受挫教育,是针对人们在意志的支配下,克服和排除个体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损害、阻碍而进行的教育。逆境教育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因此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一、逆境教育思想在意志培养上的体现

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坚强的意志是在明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和坚强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凡事有明确的目标,并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向预定的目标迈进而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在艰苦的情况下形成坚强的意志,要求学生在正确的认识促动下,战胜困难,克服挫折,排除险阻,取得成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试用本)的《中国石》,写的是一个戈壁滩上的哨兵捡到一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石”。后来“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从此以后,无论在怎样寂寞艰苦的情形下,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人民交给他的站岗放哨的重任。祖国在他心中,“中国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所以他能克服戈壁滩这个逆境。因为这位战士懂得:我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安全我安全。第十册的《挑山工》,讲述了挑山工负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和游人同时起程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达目的地。这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朴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话,“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因为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可见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境下,意志的培养、锻炼、形成是在正确的认识驱使下进行的。对此,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逆水行舟难上难”。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养汁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战胜困难。顺利中勇于拚搏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在挫折中不气馁,迎头赶上。《圆明园的毁灭》(试用本)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时期中所受到的挫折。这惨痛的教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一部“心酸史”,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落后、贫困,就挨打受欺侮。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就要发愤读书。教学此课就要教育学生在挫折中抬起头,不畏艰难,迎接挑战。

二、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质形成上的体现

品质是人们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优秀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意志的锻炼才更加坚决。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磨练中稳定下来。在艰难、危险、挫折、逆境中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就应“修身养性”,磨练意志,使自己的品行不断完善、美好、高尚起来。《考试》(试用本),写的是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小学生中做实验获得成功的事。当教育家问学生原因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对此,这位教育家感慨万分。《一个苹果》一文叙述了在一次战役中,整整7天没喝过一口水的战士,谦让地传一个苹果吃的动人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写的是在飞机遇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安全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叙述了在红军长征路上,一个“红小鬼”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结果留给自己的故事。课文所讲述的人物都具有一种可贵的、优秀的、高尚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会顽强不息地拼搏。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要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教师就要善于启发诱导,也就是要用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打动学生,熔铸成学生高尚的品质。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生动、形象、灵活、自然的教学,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逆境教育思想在能力训练上的体现

能力是人们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同样的条件下,最简捷、最准确、最顺利地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是人们认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

1.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逆境教育中能力培养的突破点。它是指自我的心理防卫活动,是用来应付逆境或挫折的心理活动。有了良好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有了心理平衡,就会形成坚韧的毅力。心理平衡是指心理状态有一定相对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态度、情感或性格等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的办公室”》一文,生动地描述了革命导师列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质,还需要有心理平衡的能力。《倔强的小红军》、《一个苹果》、《峨眉道上》等课文都表现了人们在艰苦情况下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承受客观灾难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自外界的压力、阻力,甚至是灾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承受外来压力或灾难的准备和适应能力。《再见了,亲人》一文,在叙述小金花失去妈妈时,以顽强的意志克制了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小金花承受悲痛的能力。《“你们想错了”》表现了在敌人的威逼下的不屈精神和承受能力。《珍贵的教科书》表现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懈努力,奋勇直前,化悲痛为力量的能力。

3.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

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生在突然降临的危险和灾祸中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逆境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面。《司马光》一课告诉大家,司马光在危急情况下,是以智慧和勇气解救同伴于危险之中的。《跳水》一文讲的是,船长在儿子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时,以胆识和智慧排除了危险。所以,要做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应有这种应变能力。

4.处理复杂情况能力的培养

逆境教育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处理纷繁复杂情况的能力的培养。《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斗争形势的复杂变化,冀中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地道战,并且不断改进、丰富、扩大、发展起来。针对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的破坏方式,冀中人民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人们在战争中培养起来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不畏强暴,克服险阻,勇往直前,力破顽敌的精神。

四、逆境教育思想在信念确立上的体现

信念是指人们的观念和信仰,是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明确的观念和崇高的信仰,就能为所追求的目标而牺牲一切。

1.在意识观念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观念是人们在意志支配下所追求的理想。观念形成了,就有了一定的奋斗目标。课文中的此类内容十分丰富:爱迪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难,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李时珍从小立志,救死扶伤,历尽27年的艰辛,编写了闻名于世的《本草纲目》;茅以升潜心研究,反复摸索,努力实践,终于成为我国桥梁专家。他们就是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而如痴如醉地追求的观念的支配下而有所成就的。

2.在崇高信仰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逆境范文篇3

一、逆境刺激的育人价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要求学生能够“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由此可见,学生在面对逆境时能够拥有的意志品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逆境刺激的基本途径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面对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路向。因此通过适当的逆境刺激,使学生学会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困难带来的情绪,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阳光乐观的心态进行面对,是逆境刺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尝试:1.开展主题教育,形成正确认知。逆境认知是学生面对困难、挫折等时能够独立自主的做出反应的能力,如果逆境认知能力强,即使面对重大的失利或者障碍,学生所表现从情绪和行为反应也是相对稳定、微弱的。因此教师要开展一定的逆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例如名人传记分享、名言警句学习、身边榜样宣传等多种形式,教会学生认识逆境、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在班级同伴中互相帮助总结教训,思考对策,逐步培养正确的逆境观,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2.设置适当困难,培养应对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们出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难题”,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挫折感。如开展各项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会认识到自己有不如他人或不尽人意的地方,并由此产生挫折感,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困难,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面对具体问题、经受实践考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对逆境的能力。3.促进家校协作,提高教育实效。教师应向家长宣传“逆境刺激”的作用,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和协作,不要一昧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引导家长开展一定的逆境刺激,如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倒垃圾、擦桌椅等,以此来换取每月的零用钱,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要获得,必须先付出的道理,在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当然,在引导家长减少溺爱的同时,也要避免形成专制、忽视等不对等的教育方式,要注意教给家长正确实施“逆境刺激”的方法,不要盛气凌人,粗暴蛮横,甚至拳脚相加,无疑,这样的“逆境刺激”是要不得的。

三、逆境刺激的辩证实施

逆境刺激能够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使学生经历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但是,“逆境刺激”也必须灵活处理,辩证实施: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合宜的方式。对某一年龄段的儿童是逆境,对另一年龄段的儿童则不算一回事。其次,逆境刺激也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特殊具体个体,特别是对待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生理缺陷等敏感学生时,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予细致的关爱与呵护,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最后,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的侧重,例如对于缺乏自信、过度自卑的同学要予以适当鼓励,采用正面引导,激发其表现欲和行动力;对于行动鲁莽冲动、面对逆境表现过激的学生,要注意限制和指导,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和对策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学生面对逆境的意志培养必须及早开始,有理由相信,在竞赛活动中不甘心失败的儿童,其行为坚持性的品质会转移到将来的学习乃至劳动中,个人成功经验的累积固然可以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但是,在快节奏,高科技的激烈竞争中,人们将面临更多逆境挑战,因此,从儿童时期起就应培植起对失败的免疫力,并学会从失败之中振作起来,不断地体验自我成长中控制环境的内在力量,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高凌云.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J].学周刊,2017

逆境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逆境教育;授课环境

初中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锻炼以及体育技能的掌握,以及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们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抗压能力,激发学生们的自驱力和潜在能力,让学生们的人格发展更加全面。下面本人就简要分析在初中体育学科当中实施逆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在初中体育中实施逆境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初中生形成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有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多人完成的,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学生们之间相互配合,在小组当中学生们就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默契程度,让学生们珍惜同窗之间的情谊,如果学生们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经历了这种逆境教育,那么学生们在身心方面会有更大的变化。所谓的逆境教育并不是从学生们的比赛成果来区分的,赢得比赛和输掉比赛都经历了逆境教育,但是输掉比赛所发挥的教育价值更大,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积攒自己的实力,在下一次的比赛当中有更好的表现。当前独生子女所占比重多一些,尤其是初中这个关键时期,学生们处在青春期阶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动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在合作式的培养模式之下,能够让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更大,培养学生们为对方着想的心理,要照顾弱势的群体,多为他们分担,所以逆境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责任心和爱心,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2.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越高对学生的成长越起到推助作用,能够让初中生更加健康、生活充满活力。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充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者比赛任务的时候可以通过逆境教育的方式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很多学生在家里很少做家务,而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事情不需要孩子操心,但是这恰恰是教育的一个误区,那么孩子们就容易形成怕苦怕累、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等心理,但是在体育活动当中,学生们需要完成一定的运动量,比如:在800米跑、1000米跑、3000米长跑当中,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大量的锻炼,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长跑运动,不同的季节长跑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体质,让学生们能够克服严寒和酷暑这种恶劣的天气影响,使得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3.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力。现在很多电子产品占用了初中生很大的时间量,学生们宁可看电子产品也不会选择在户外进行运动,所以对他们来说体育课成了一件苦差事,在体育课程当中渗透逆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力,在体育锻炼当中,如果有学生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不参加体育训练,那么缺少一个人的力量就会影响到小组的比赛成果,或者当比赛成果不尽如人意,有组员想放弃,但是为了团队的利益,学生们会选择坚持到底,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潜力,以反败为胜驳回一局,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更多的是为了集体的利益着想,以坚持到底的精神完成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们的意志力。4.有利于促进初中生个性的发展。在体育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逆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在成长当中,学生们的个性会随着接受的教育、环境等发生一些改变,在体育训练当中,不同的运动项目能够让学生们个性的发展有所不同。比如,在长跑类的运动项目当中,学生们需要有较强的耐力才能够在一圈又一圈的跑步当中克服内心的孤独,虽然在到达终点之后非常开心,但是长跑的过程比较磨炼学生们的意志,在足球、篮球类的运动当中,学生们需要根据场上的情况灵活、冷静分析自身和对方的优劣,同样也需要较强的体力支撑,所以在运动之后,学生们能够更加开朗。

二、初中体育学科当中实施逆境教育的具体策略

1.体育教师应在授课环境当中融入逆境教育。从利用环境对学生进行逆境教育这一点来说,日本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育更加成熟,从幼儿园开始,,学校会要求幼儿们在冬天赤膊进行锻炼,幼儿们还需要打扫卫生、分发食品等等,那么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教育改进,当户外下起小雨的时候体育教师也要让学生们完成训练内容,学生们需要围绕着操场跑步,这种让身体吃苦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的身心素质得到增强,帮助这些顺境条件下成长的孩子主动克服逆境,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勇敢,激发学生内心的活力,这种自然环境当中挫折式的教育模式将会让学生们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提高意志力。2.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逆境教育。在逆境教育当中,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体育教师要从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入手,让学生们改掉依赖和娇惯等行为习惯,让学生们能够逐渐适应逆境教育模式,在逆境当中沉淀内心。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家长往往采取顺境教育的方式将最好的、自己成长过程当中无法得到的都给孩子,但是这种环境当中成长的孩子们对感情意识较为淡薄,对什么都表现出不在乎,这是因为所得到的东西太容易了,所以体育教师可以从情感教育的角度让学生们珍惜自己的校园时光,珍惜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同窗情谊。比如:在体育活动的设计当中,教师应尽量安排一些让学生们合作完成的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逆境的教育也会有轻松感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比赛,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在小组当中,每个组员的一条腿都与旁边学生的腿挨着,用绳子或者绑带进行固定,这样学生们就需要在前进或者后退当中照顾到对方,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趣味运动比赛,从学生们的表现情况来看,有很多小组的学生由于步伐和速度不同而摔倒,也有小组为了能够步伐一致喊起了口号,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默契程度逐渐提升,也逐渐形成了顽强拼搏的意识。当前非常流行马甲线、腹肌等运动成果,肌肉的变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就像练习舞蹈的人如果通过重物强压的方式拉伸肌肉,不仅对关节造成损伤,他们对舞蹈也失去了很大的兴趣,所以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有很多男生和女生都会问我如何进行健身、如何掌握一些运动技能,那么我会告诉他们一定要坚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并控制饮食,但是在过程当中有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果而放弃,那么我就会鼓励学生们,让学生们为自己设定目标,在反复练习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身体形成记忆,从而有效地磨炼自己的身体,让学生们感受到在逆境当中成长的乐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生进行体育学科的逆境教育一定要把握教育的技巧,不让学生们起逆反心理,将逆境教育当中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体育教师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心理,及时地开导学生们,因为初中生处在敏感的青春期,要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逆境教育,这样学生潜在的能力才能被不断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岳彪.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的必要性[J].才智,2015:213.

逆境范文篇5

一、逆境教育思想在意志培养上的体现

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坚强的意志是在明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和坚强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凡事有明确的目标,并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向预定的目标迈进而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在艰苦的情况下形成坚强的意志,要求学生在正确的认识促动下,战胜困难,克服挫折,排除险阻,取得成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试用本)的《中国石》,写的是一个戈壁滩上的哨兵捡到一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石”。后来“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从此以后,无论在怎样寂寞艰苦的情形下,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人民交给他的站岗放哨的重任。祖国在他心中,“中国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所以他能克服戈壁滩这个逆境。因为这位战士懂得:我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安全我安全。第十册的《挑山工》,讲述了挑山工负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和游人同时起程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达目的地。这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朴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话,“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因为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可见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境下,意志的培养、锻炼、形成是在正确的认识驱使下进行的。对此,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逆水行舟难上难”。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养汁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战胜困难。顺利中勇于拚搏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在挫折中不气馁,迎头赶上。《圆明园的毁灭》(试用本)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时期中所受到的挫折。这惨痛的教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一部“心酸史”,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落后、贫困,就挨打受欺侮。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就要发愤读书。教学此课就要教育学生在挫折中抬起头,不畏艰难,迎接挑战。

二、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质形成上的体现

品质是人们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优秀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意志的锻炼才更加坚决。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磨练中稳定下来。在艰难、危险、挫折、逆境中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就应“修身养性”,磨练意志,使自己的品行不断完善、美好、高尚起来。《考试》(试用本),写的是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小学生中做实验获得成功的事。当教育家问学生原因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对此,这位教育家感慨万分。《一个苹果》一文叙述了在一次战役中,整整7天没喝过一口水的战士,谦让地传一个苹果吃的动人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写的是在飞机遇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安全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叙述了在红军长征路上,一个“红小鬼”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结果留给自己的故事。课文所讲述的人物都具有一种可贵的、优秀的、高尚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会顽强不息地拼搏。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要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教师就要善于启发诱导,也就是要用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打动学生,熔铸成学生高尚的品质。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生动、形象、灵活、自然的教学,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逆境教育思想在能力训练上的体现

能力是人们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同样的条件下,最简捷、最准确、最顺利地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是人们认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

1.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逆境教育中能力培养的突破点。它是指自我的心理防卫活动,是用来应付逆境或挫折的心理活动。有了良好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有了心理平衡,就会形成坚韧的毅力。心理平衡是指心理状态有一定相对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态度、情感或性格等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的办公室”》一文,生动地描述了革命导师列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质,还需要有心理平衡的能力。《倔强的小红军》、《一个苹果》、《峨眉道上》等课文都表现了人们在艰苦情况下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承受客观灾难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自外界的压力、阻力,甚至是灾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承受外来压力或灾难的准备和适应能力。《再见了,亲人》一文,在叙述小金花失去妈妈时,以顽强的意志克制了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小金花承受悲痛的能力。《“你们想错了”》表现了在敌人的威逼下的不屈精神和承受能力。《珍贵的教科书》表现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懈努力,奋勇直前,化悲痛为力量的能力。

3.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

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生在突然降临的危险和灾祸中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逆境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面。《司马光》一课告诉大家,司马光在危急情况下,是以智慧和勇气解救同伴于危险之中的。《跳水》一文讲的是,船长在儿子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时,以胆识和智慧排除了危险。所以,要做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应有这种应变能力。

4.处理复杂情况能力的培养

逆境教育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处理纷繁复杂情况的能力的培养。《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斗争形势的复杂变化,冀中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地道战,并且不断改进、丰富、扩大、发展起来。针对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的破坏方式,冀中人民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人们在战争中培养起来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不畏强暴,克服险阻,勇往直前,力破顽敌的精神。

四、逆境教育思想在信念确立上的体现

信念是指人们的观念和信仰,是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明确的观念和崇高的信仰,就能为所追求的目标而牺牲一切。

1.在意识观念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观念是人们在意志支配下所追求的理想。观念形成了,就有了一定的奋斗目标。课文中的此类内容十分丰富:爱迪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难,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李时珍从小立志,救死扶伤,历尽27年的艰辛,编写了闻名于世的《本草纲目》;茅以升潜心研究,反复摸索,努力实践,终于成为我国桥梁专家。他们就是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而如痴如醉地追求的观念的支配下而有所成就的。

2.在崇高信仰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逆境范文篇6

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欢乐,有时突如其来的不幸、挫折、困苦,甚至是灾难,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这些客观存在,未来的一代“独生子女群”,能否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是逆境教育应得到重视的决定因素。所谓逆境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或受挫教育,是针对人们在意志的支配下,克服和排除个体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损害、阻碍而进行的教育。逆境教育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因此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一、逆境教育思想在意志培养上的体现

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坚强的意志是在明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和坚强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凡事有明确的目标,并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向预定的目标迈进而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在艰苦的情况下形成坚强的意志,要求学生在正确的认识促动下,战胜困难,克服挫折,排除险阻,取得成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试用本)的《中国石》,写的是一个戈壁滩上的哨兵捡到一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石”。后来“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从此以后,无论在怎样寂寞艰苦的情形下,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人民交给他的站岗放哨的重任。祖国在他心中,“中国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所以他能克服戈壁滩这个逆境。因为这位战士懂得:我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安全我安全。第十册的《挑山工》,讲述了挑山工负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和游人同时起程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达目的地。这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朴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话,“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因为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可见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境下,意志的培养、锻炼、形成是在正确的认识驱使下进行的。对此,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逆水行舟难上难”。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养汁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战胜困难。顺利中勇于拚搏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在挫折中不气馁,迎头赶上。《圆明园的毁灭》(试用本)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时期中所受到的挫折。这惨痛的教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一部“心酸史”,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落后、贫困,就挨打受欺侮。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就要发愤读书。教学此课就要教育学生在挫折中抬起头,不畏艰难,迎接挑战。

二、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质形成上的体现

品质是人们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优秀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意志的锻炼才更加坚决。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磨练中稳定下来。在艰难、危险、挫折、逆境中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就应“修身养性”,磨练意志,使自己的品行不断完善、美好、高尚起来。《考试》(试用本),写的是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小学生中做实验获得成功的事。当教育家问学生原因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对此,这位教育家感慨万分。《一个苹果》一文叙述了在一次战役中,整整7天没喝过一口水的战士,谦让地传一个苹果吃的动人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写的是在飞机遇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安全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叙述了在红军长征路上,一个“红小鬼”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结果留给自己的故事。课文所讲述的人物都具有一种可贵的、优秀的、高尚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会顽强不息地拼搏。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要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教师就要善于启发诱导,也就是要用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打动学生,熔铸成学生高尚的品质。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生动、形象、灵活、自然的教学,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逆境教育思想在能力训练上的体现

能力是人们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同样的条件下,最简捷、最准确、最顺利地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是人们认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

1.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逆境教育中能力培养的突破点。它是指自我的心理防卫活动,是用来应付逆境或挫折的心理活动。有了良好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有了心理平衡,就会形成坚韧的毅力。心理平衡是指心理状态有一定相对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态度、情感或性格等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的办公室”》一文,生动地描述了革命导师列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质,还需要有心理平衡的能力。《倔强的小红军》、《一个苹果》、《峨眉道上》等课文都表现了人们在艰苦情况下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承受客观灾难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自外界的压力、阻力,甚至是灾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承受外来压力或灾难的准备和适应能力。《再见了,亲人》一文,在叙述小金花失去妈妈时,以顽强的意志克制了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小金花承受悲痛的能力。《“你们想错了”》表现了在敌人的威逼下的不屈精神和承受能力。《珍贵的教科书》表现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懈努力,奋勇直前,化悲痛为力量的能力。

3.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

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生在突然降临的危险和灾祸中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逆境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面。《司马光》一课告诉大家,司马光在危急情况下,是以智慧和勇气解救同伴于危险之中的。《跳水》一文讲的是,船长在儿子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时,以胆识和智慧排除了危险。所以,要做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应有这种应变能力。

4.处理复杂情况能力的培养

逆境教育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处理纷繁复杂情况的能力的培养。《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斗争形势的复杂变化,冀中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地道战,并且不断改进、丰富、扩大、发展起来。针对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的破坏方式,冀中人民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人们在战争中培养起来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不畏强暴,克服险阻,勇往直前,力破顽敌的精神。

四、逆境教育思想在信念确立上的体现

信念是指人们的观念和信仰,是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明确的观念和崇高的信仰,就能为所追求的目标而牺牲一切。

1.在意识观念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观念是人们在意志支配下所追求的理想。观念形成了,就有了一定的奋斗目标。课文中的此类内容十分丰富:爱迪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难,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李时珍从小立志,救死扶伤,历尽27年的艰辛,编写了闻名于世的《本草纲目》;茅以升潜心研究,反复摸索,努力实践,终于成为我国桥梁专家。他们就是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而如痴如醉地追求的观念的支配下而有所成就的。

2.在崇高信仰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逆境范文篇7

站在这里,此时此刻,我心中依然在不断地鼓励自己。为什么?因为面对这次比赛,我一直深感压力与恐惧!我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后无法面对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但是,我告诉我自己,面对生活,我需要这样一种心态:直面逆境,不做生活的屈服者!

说起逆境,我们大家的思维定势都会联想到一些大悲大苦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总是常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其实我们大家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大坎坷,大痛苦;相反,我今天所要谈的逆境,就像前面我自己的例子一样,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的琐事与烦恼。

举一举例子。有时,我们会因为与朋友的关系搞不好而发愁;有时,我们会因为感到社团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太难,而身感压力;还有时,我们会因为学业成绩的不满意,而哀声连连。诸如次类的琐事与烦恼才真正构成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逆境。

面对它们,我们感到痛苦,我们感到忧愁。到底该如何去获得那一颗宁静与祥和的心?!!

请随我一起回顾我曾经的一个故事。大二的时候,我满怀信心的要在学校举办一次“大学生成功心理学”的演讲,但是,在筹办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以下困难:首先,这次历时两天、每天四小时的演讲需要记忆的材料量很大,10张VCD,6本书,不仅要浓缩,还要有系统性、层次性以及趣味性;其次,我为了把宣传工作做好,需要完成近20张海报,6条横幅,50张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最后,就是那一颗恐惧演讲失败而惴惴不安、几欲放弃的心。当时,面对这些困难,身处逆境的我,该当如何?!

我不断地自我激励!首先,我努力摆正心态,去面对这次演讲的困难与压力;同时,也考虑到演讲的各种意外和后果。我克服胆怯,去迎击那些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逆境面前,我坦然得挺直了腰板!这一举动,为我理性的分析困难,寻找对策,从而获得演讲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不难看出,在逆境面前,我们需要一种坦然、正视的心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面对逆境的压力和困苦时,只有坦然正视的心态,才会让人做出理性的分析,正确的抉择,从而引发潜力,化逆境为顺境!

朋友们,人之一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对环境的理解。环境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相反,我们自己对环境的态度,才真正决定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逆境范文篇8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

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拔出来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逆境范文篇9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将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从逻辑上讲,证券市场国际化应该是建立在产业领域对外开放基础之上的金融开放,应该是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对外开放,而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尚不足以成为金融开放的坚实基础。但是,加入WTO必将导致我国各个领域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渗入必将会对我国各类弱势产业形成巨大冲击,而证券市场国际化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国际资本渗透的速度和深度。由此可见,无论从证券市场国际化需要的坚实基础来看,还是从证券市场国际化可能带来的冲击来看,迫切需要调整的产业结构已成为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矛盾。

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矛盾

(一)商业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与证券市场国际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1.金融领域的现有融资模式仍以商业银行融资为绝对主导地位。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证券市场融资已获得广泛认可并有较为充分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首要要求就应该是国内证券市场已经获得相当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证券市场融资与商业银行融资两种方式的协调发展,但目前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商业银行属于绝对主导的融资模式,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首先,从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基本都是通过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大幅增长体现的。1994年城乡、城镇和农户储蓄中定期存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8.2%、78.0%、79.1%,直到1999年上述比例仍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75.4%、74.5%、79.4%,表明居民收入大幅增加部分基本上被用于纯粹储蓄,收益表现自然为单纯的利息收入,只有极少部分由储蓄转化为投资,重新进入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一项统计表明,居民储蓄中用于证券投资的比例平均仅为3.7%左右,这一比例显然是非常低的。

其次,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过度银行化”现象十分突出。由于我国在经济上属于后发展国家;强大的外部压力(短期内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使其不愿通过慢慢集聚资本来实现工业化,而是采取政府干预下由银行推动的工业化模式。这一模式中,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工业发展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旨在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部门中去的金融中介。换句话说,就是银行信贷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商业银行融资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出现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银行的“过度银行化”现象。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证券市场融资方式逐步得到重视,但从目前我国企业融资构成来看,银行贷款仍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2.证券市场融资和商业银行融资发展不协调,不符合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国目前的融资体制仍然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而证券市场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这种融资体制下,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政府控制下的银企关系背离市场运行规律,一方面,由于市场信号扭曲导致金融中介资源配置功能的紊乱,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行为缺乏约束出现巨额的银行坏账。

(二)金融监管不完善与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

1.金融监管不完善下的金融开放具有很大的金融风险。金融运行是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金融改革是前沿,只有在金融安全基础上的证券市场开放才是真正有效的对外开放,如果在金融不安全基础上进行证券市场开放,不仅是无效的,而且会加剧金融的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这些国家在金融监管制度尚未健全的条件下,盲目地过度开放证券市场,导致事前盲目的金融扩张和事后资金的大规模抽逃,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2.我国目前金融监管模式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尚无法有效控制国际金融风险。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上是以严格管制为主要特点(资本账户不可自由兑换),以本国市场为监管对象,以手工操作为基本手段,这种监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发展趋势。在这种金融监管水平下,开放证券市场的风险是难以估量的。既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回避它,而应当勇敢的挑战风险。因为任何想要“堵”风险的企图都是危险的,它一方面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又没有起到一个有效的监管作用,而且风险掩盖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以一种更为强烈的形式爆发,从而引起大规模的危机。由此可见,在证券市场开放之前,努力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水平,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才是明智之举。

(三)金融调控手段单一与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1.我国目前的金融调控手段仍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但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度和市场化程度明显滞后于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中的其他生产要素改革。

首先,在金融调控方式上,仍然延续以往的直接调控思路,调控手段行政化特点突出。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习惯计划调控手段的运用,如信贷规模限制、信贷总量、结构管制等,对经济、货币供求的调控不是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而是采取强硬的行政命令手段,这对习惯于在市场化环境下运作的国外资本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必将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

其次,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载体——国债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远远没有形成像国外一样标准化、有序化、经常化的发行机制,而且截至目前我国发行国债的基本动因还只是弥补财政赤字,其调控功能完全没有得到发挥,在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发行手段和流通等各方面与标准化的调控工具都相差甚远。

最后,利率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都是作为货币政策作用的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对象。在我国,人民银行目前并不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利率,而是直接制定利率,这不仅说明中国目前的利率不是市场利率,只是一种行政性利率,是一种外生变量,也决定了这种利率与经济的相关性较差,对经济行为的调节效应微弱。投资者希望通过把握利率的变化来洞察经济波动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者是货币当局希望通过利率的变化来调整投资者的行为,都是难以有效实现的。

2.行政化的调控手段显然无法适应国际证券市场的金融自由化倾向。一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根本保证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调控手段市场化。没有这一基本条件,则必将大大削弱本国证券市场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因为资本是具有最强烈逐利性的事物,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国际资本对处于金融压制中的国家往往是不感兴趣的。

(四)外汇管制与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从金融体系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看,一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一国汇率制度不断放松乃至取消的过程,可以说,外汇管制程度将直接决定一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证券市场国际化属于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这种流动必然会受到不同币种的兑换制度和出入境制度的影响,如果货币交易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政策,汇率决定机制非市场化,本外币出入境不自由,投资者参与投资的证券资产流动性和收益性就无法保证,将直接影响到国际资本的交易是否通畅、便捷。因此,境外投资者在进行跨国投资时,会对该外汇体制十分关注。

总之,从短期看,外汇管制有利于保护我国证券市场免受国际游资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如果不把握时机进行改革,强化我们在经济、市场和监管等方面的市场化建设,必将成为限制我国证券市场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障碍。可以说,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与人民币完全实行可自由兑换的时机以及对资本账户放松管制的进度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

三、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矛盾

(一)证券市场规模偏小,很难满足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要求

无论从股票市场总规模、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来看,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交易所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沪深两市相加的股票总市值也只相当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5.25%左右,如果进一步扣除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非流通股权的话,市场规模差距将更为明显;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家数已经达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44%。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与国际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具有稳定增长特征的大型蓝筹股恰恰是许多机构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品种。当然,如果以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达程度的证券化率来看,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巨大,而我国宏观经济在过去的10年中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健的增长,将给未来证券市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必将对国际资本通过证券市场分享我国经济增长成果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但规模巨大的国际资本一旦形成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良好预期,也将对我国证券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流动性低且集中度高,缺乏对国际资本正常流入的吸引力

证券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资本的意志,对于许多中小投资者而言主要是行使其“用脚投票”的权利,对于许多资金规模很大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就不仅局限于此,他们对于股份公司包括股权结构在内的基本情况更为关心,而且包括在一些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以及保护自身投资安全等方面能否真正行使一个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而保证这一权利的基础就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基础之上的法人治理结构。从中石化在海外市场上市的过程和国外成熟机构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的眼光来看,他们不仅仅关心企业所处行业的成长性或垄断性,而且对企业的管理层、股权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考虑。但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非流通的国有股在整个市场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一股独大”且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将极大地限制了非国有股东的意志。

应该说,国有股减持政策的酝酿和出台,正是为了改善目前上市公司股权低流动性缺陷,可以肯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结构的流动性缺陷必将得到逐步改善,但从截止2000年6月29日沪深证券市场规模来看,总股数为3943.61亿股,总市值为53630.58亿元,其中非流通股比例高达65.04%,这种低流动性的股权结构至少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国有股权及法人股权的非流通性,降低了我国证券市场整体的流动性,造成了国有股权及法人股权交易的封闭性,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非流通股权在整个证券市场中占有绝对的控股地位,形成特殊的不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截止1998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本占总股本的平均比例为45.33%,前三大股东、前五大股东以及前十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57.35%、59.66%和62.7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50%-80%之间最为密集,平均为58.97%,这一指标比美国高50%,比日本高25%以上,比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德国还高17%左右。

最新的研究表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低下的主要原因,而且从国内外的众多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坏与股权分散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股权集中度在40%以下时,业绩存在稳步提高的趋势,如果一旦超过40%后,业绩出现明显的下滑迹象。因此,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提高股权的流动性,真正发挥外部监管机制的有效性,才有望逐步改善目前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和股权流动性低的现状,才能增强对国际长期资本的吸引力。

(三)股价总水平存在相当多泡沫,高股价、高换手率的市场特征与国际长期资本的偏好存在一定矛盾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性,任何国际资本的流动都是基于一种寻求获利空间或回避风险的考虑,因此,证券市场对国际资本吸引力的强弱总是与自身的投资或投机价值密切相关的,这既是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背景下其证券市场获得全球资本追逐的根本原因,也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原因。而以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投资价值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过高的市盈率水平显然难以对国际资本形成强有力的吸引。相反,如果国际资本涌入是基于我们自身的监管或体制缺陷原因的话,其必然是一种加剧金融风险的短期资本,对当前的投机气氛将起到推波助澜的负作用,届时极有可能对我国证券市场以及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极强的伤害。

首先,以市盈率指标衡量,我国沪深两市的整体价格水平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交易所的价格水平,虽然从我国证券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来看,市盈率高于发达国家也有其合理之处,但问题的关键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股价结构无法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一方面经营业绩滑坡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多,而绝大多数公司的股价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市盈率水平,甚至还存在一些经营亏损而继续以较高价格维持交易活跃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许多资产规模(更准确的说是股本规模)较大、经营业绩稳定而优良的上市公司,始终处于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区域;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业绩的高速增长,但上涨更为快速的股价表现依然无法仅仅从业绩增长获得合理的解释。这种不合理的股价结构对于关注长期稳定收益的国际长期资本而言,显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国际短期资本而言或许存在一定吸引力,但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根本目标却差之甚远。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以年换手率衡量我国证券市场活跃程度的话,要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交易所,包括被认为代表新经济的最活跃的NASDAQ交易市场,而与高换手率相伴而生的就是整个市场的波动幅度偏高、波动周期偏短的市场特征。应该说,交易的活跃和波动幅度的偏高对于寻求短期获利机会的短期国际流动资本而言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但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真正希望吸引的长期国际资本的偏好则存在较大差距,因为他们并不期望通过频繁的交易来实现自己的盈利预期,也不希望通过把握市场短期波动机会实现自身的盈利预期,而是追求通过长期投资来实现稳定的投资回报。但是,换手率的降低和波动周期的延长需要整个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的逐步转变,而长期投资理念的培育既能延长各类投资者的持股期,也可以逐步改变目前我国多数投资者的择股标准,使股价水平和结构进一步趋于理性和合理。

(四)证券市场体系不健全、交易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风险要求的国际资本需要,也无法有效分散潜在的金融风险

1.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状况与国际证券市场存在相悖现象。事实上,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的两大支柱,从全球证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来看,债券市场也始终是一个国际资本流动更为活跃和青睐的市场。但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体系非常简单:(1)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发达程度对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倾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债券市场具有流动性高、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所以总是机构投资者重要的投资组合品种,其规模和发展速度远非股票市场可比。但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根本无法满足国际资本的投资要求。(2)股票市场本身缺乏层次。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其既拥有历史悠久、上市条件严格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拥有发展迅速、上市条件稍低的NASU,AQ交易所,还有第三、第四交易市场,从而为不同风险要求的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投资选择,也为不同筹资要求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充分的融资选择。但我国目前只拥有类似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交易市场层次,既无法满足不同的投资者风险要求差异,也无法实现不同规模企业的不同融资要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无法启动的重要障碍,客观上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的原因之一。

2.金融衍生产品缺乏,无法满足国际资本的避险要求。从证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来看,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涌现功不可没,它既是国际资本收益和避险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重要原因,应该说,多样化的金融交易品种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但就我国目前的金融交易品种而言,显然无法满足国际资本多样化的收益和避险需求,金融衍生品种之所以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者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衍生交易品种来规避证券市场潜在的各种投资风险,而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可以说还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有效回避或降低投资风险的金融衍生交易品种,也没有股票投资的“做空”机制,而证券市场本身的波动幅度和波动周期又无法为理性的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

(五)相关经营机构在业务创新、盈利能力等综合实力方面与国际综合性投资银行存在巨大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讲,证券经营机构可谓证券市场运行的核心,它一方面承担着为投资者交易媒介、咨询服务的中介功能,另一方面也为筹资者提供发行上市、资产重组及多方面的财务顾问类服务。不仅如此,证券经营机构还往往是金融交易产品的创新者,正是不断的创新,推动着证券市场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和稳定活跃。从美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其证券市场几百年的发展史上,大型投资银行经历了“混业——分业——再混业”的过程,目前采取的混业经营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支持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投资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传统商业银行的获利水平。当然,这一模式的根基所在就是要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管体系,能够成功地控制和降低因此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传递现象。

对应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目前的分业经营是有利于维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的,也是有利于防止某类金融风险向其他领域扩散的有效模式。但是,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相互渗透和扩散的同时,也限制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提高,限制了投资银行拓展业务过程的筹资渠道,使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在资金实力、业务品种以及创新能力上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首先,从经营规模来看,我国证券经营机构1999年的平均资产规模尚不足国际大型投资银行1998年资产规模的1/10,而资本实力更是只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3.95%左右,而我们的资产负债率要远远高于国际同类经营机构,换句话说,我们不仅在规模上无法竞争,而且在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方面与国际经营机构存在更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多数国际同类机构当时虽然尚未进入混业经营阶段,但普遍与商业银行业务处于同一集团的控股之下,其业务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而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则普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单一性;其次,国际同类机构基本都是公众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获得了进一步的资金支持,而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目前只有1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其熟悉的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支持;三是国际同类机构都经过长期的资本积累以及同业间的兼并重组,而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只有不到10年的积累过程,增资扩股只是近年才提到议事日程,更缺少市场化的大规模兼并重组。

其次,从收入构成来看,国内证券经营机构与美国投资银行相比,具有更高的不稳定性。(1)国内证券经营机构的核心收入为手续费收入和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二者占比高达74.12%,而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构成更为多样化,也相对均衡,几项收入均在10%-25%之间。(2)国内证券经营机构的核心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证券市场活跃程度。目前来看,券商盈利水平高低与市场年换手率高低和波动幅度高低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但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必将在理性投资的引导下,逐步降低换手率和波动幅度。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投资银行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各类投资银行业务,应该说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性要明显高于手续费收入和自营证券差价收入。可见,我们的收入结构表明我们的盈利能力具有更高的不稳定性。

四、结论

逆境范文篇10

一、关于下岗职工生活及再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

2010年春季作者组织调查组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再就业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并选取菏泽地区、临沂地区、济南地区、青岛地区、德州地区作为调查点。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下岗职工或其子女,共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7058份,回收率为94.1%,剔出无效问卷84份,回收有效率为98.8%。同时辅之以询问法,访谈的对象主要为下岗职工及其子女。在此将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下岗职工的特点

1、工业企业下岗职工多于其它产业,尤其纺织企业下岗职工人数最高。纺织企业职工多为女性职工,导致下岗职工中女职工数量明显高于男职工。

2、被调查的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2岁,而且年龄分布相当集中。“4050”人员构成下岗职工的主体,下岗职工普遍工作年限较长,掌握技能单一,文化水平偏低,而且家庭负担沉重。

(二)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

1、下岗职工的收入状况。通过下面的柱形图可以看出,下岗职工的收入普遍偏低,生存压力较大,从所选的五个调查点的下岗职工所获取的政府补贴收入中,可以看出各级政府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落实较好。

2、下岗职工的支出状况。利用下岗职工的支出调查分析图,可以看出下岗职工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仅次于生活支出,而且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难以负担沉重的教育支出。

3、下岗职工下岗后感受到的最大压力,62.1%的人选经济收入下降;31.8%的人选再就业困难;1.2%的人选难以向家人交代;3.4%的人选社会地位下降;1.5%的人没有回答。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重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下岗职工找工作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年龄大;第二是学历低;第三是缺少技术;第四是竞争太激烈;第五是社会服务跟不上;最后是就业观念影响。下岗后,78%的下岗职工都积极的寻找工作,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只有22%的下岗职工因为年龄偏大或照顾家庭等原因没有找工作。下岗职工即使是找到工作,也很不稳定。经调查显示从下岗至今始终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人不太多,只占15%,大部份人长期变更工作地点,究其原因:有46.2%的人因学历和年龄不适而被迫离开;有28.5%的人因工资太低不愿干;有11%的人因不签劳动合同而离开;第四,有8.4%的人因劳动条件太差离开;第五,有5.9%的人因其他原因而离开。

(四)下岗职工的支持服务工作评价

1、对各再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大部分下岗职工表示不满。少数下岗职工接受过职业介绍,但成功率很低。在接受调查的下岗职工中,没有接受过各种职业培训的占91.3%,接受过培训的仅占8.7%。企业的再就业办公室组织下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时,下岗职工都不愿参加,有的怕耽误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有的又觉得培训内容不适用。

2、只有24.8%的人从再就业中心或有关部门获得过就业信息或职业介绍方面的服务,另有75.2%的人没有得到过。

3、问及对自己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纳情况是否了解时,只有16.9%的人说了解,而有83.1%的人不清楚。原因在于企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办公室普遍对下岗职工缺乏宣传,解释工作。

4、国家曾经对下岗职工制订过很多优惠政策,但调查结果是,有42.6%的人对国家政策不了解;57.4%的人了解一些;没有人十分了解。

5、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工作非常到位。调查到的所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全部按时、足额领取。

虽然有部分下岗职工成功从事个体经营,每月还能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生活状况良好,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下岗职工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下岗职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虽然能够找到工作,但工资水平、劳动条件、工作稳定性都较差,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改善下岗职工生存状况,拓宽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及其执行效果

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依据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雇用下岗职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者的优惠政策。政府将雇用下岗职工的企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以及社区服务型企业。通过规定下岗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数量比例,下岗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的办法,对合乎规定的企业在一定年限内实行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减免税优惠政策。二是对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实施低门槛准入政策,且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下岗失业人员申办有限责任公司,允许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只要首期出资不低于3万元即可注册;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可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下岗职工凭借《再就业优惠证》一律免缴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项目收费。另外,对下岗职工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部分,在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前提下,可以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向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现在的问题是,工作中我们发现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存在一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