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0:24:36

南北范文篇1

所以,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过程中充满了区域特色。为此,就东西发展差距和南北增长潜力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趋势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判断。

第一个判断:东西部发展的结构性差距将继续扩大

由于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物质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的差距太大,即使20年后,这类实质性差距也可能很难发生重大逆转。初步预测20年间,东西部发展的结构性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经济结构高度化方面的差距将明显存在,经济结构合理化程度方面的地区差异将不再突出。

预测20年后经济结构高度化方面的地区差距,可能最突出地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一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结构中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和城乡经济结构中的城市经济比重这三个方面。

根据目前的人口发展及其流动趋势预测,在今后15到20年间,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将由于城镇密集区的迅速扩张,会加快形成若干由特大型和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共同构成的相互配套发展的网络型城镇体系。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及其周边地区和山东半岛、辽中南、闽东南这六大城镇密集区的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速度可能达到1.1-1.4个百分点。而同期西部地区,除了一些省会城市和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两个城镇密集区有可能取得较快的城市化增长速度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受到淡水和土地资源供给约束、工业产业发展规模及其水平限制、城乡居民可支付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制约,其城镇化率若能达到0.7-0.8个百分点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说,到2020年,东西两地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差距可能是在城镇化水平以及与此相关的城乡经济结构上面。

2、经济增长质量继续保持显著的地区差异,发展阶段上的差距仍然明显。

基于目前的发展趋势,在东部的几个大都市群内将会继续加快完成三个重要要素的集中过程,即一批代表着后工业化阶段发展方向的新型产业相对集中、一批国际性高级人才相对集中和一批市场化信息情报处理机构相对集中。显然,这些内生型要素资源的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就是区域经济增长竞争力和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但是同期,虽然在西部一些地区如重庆、成都、西安等也将会出现上述要素的集中过程,但是,从集中的规模、结构优化度和总体集中速度进行对比,则要比东部地区相差甚远。比如,东部地区2000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额要占到全国的近70%,是西部的3.8倍,这种由于研发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必然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高技术贡献率方面的差距继续扩大,进而再继续直接影响两地经济增长质量的差距继续扩大。

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区间差距呈现出总体扩大、部分缩小的趋势。

到2020年,也许我们不再频繁地讨论“贫困”这两个字。这是因为那时即使是我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也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并且实现了我国第一阶段的小康目标即按2000年汇率人均800—1000美元标准。

如若进行定性预测,大体上可以认为两地居民生活质量差距继续扩大的领域,将会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城乡居民享受现代文明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异。如涉及“行”的有现代城市交通设施和控制系统,涉及“娱”的有出境旅游和探险旅游、康体及其医疗保健、家庭多媒体娱乐、一流的多样化文化艺术欣赏等,涉及“用”的有私人轿车,高档家具和电器用品。但是,在吃、穿、住方面的地区差距可能将出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恩格尔系数上的差距将可能由于西部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明显缩小。

第二个判断: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差距将趋于缩小

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概念界定,即将人均收入增长差距和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这两个不同的范畴进行一下界定。前者是指趋势性差距,其扩大或者缩小属于相对概念。后者是指时点性差距,其扩大和缩小则是绝对概念。例如,若将2001年数值与1997年相比现价,东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33%和16%,西部则分别为32%和14%,两地的相对差距分别仅仅扩大了1和2个百分点,显示出东西之间在人均收入增长上的相对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同期,若将两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在1997年到2001年之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则显示出绝对差距扩大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东西两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相差1885元扩大到25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则由相差1478元扩大到1727元,又分别增加了600多元和200多元。

1、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建立以及相应政策措施的实施,从区域的角度看,最大获益者可能是西部地区。

这是因为,实行这一制度将意味着中央财政支出结构要调整为追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使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贫困地区所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中央财政支出方向的调整,相对降低了东西两地城乡居民在人均享受公共福利水平上的差距,促使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变相增长。

2、西部开发前十年打基础时投入的巨额资金将逐步进入投资回报期,从而使得西部开发的富民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本世纪前十年,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一般来讲,这些投入从建设到基本形成能力进而产生后发效应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同时由于在这些领域高达上万亿的投入将会极大地改变西部许多地区的发展条件,从而诱导、刺激和拉动大批关联产业和产品开始加快发展起来,最终对地方财政增收和当地居民增收的直接贡献将会明显增长。

南北范文篇2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现就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充分认识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进展。苏北地区资源优势日益凸现,发展潜力很大;苏南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劳动力成本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产业优化升级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苏南苏北挂钩合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发区具有基础设施条件好、资源配置效率高、产业配套功能强的突出优势,是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扩大南北挂钩的主要渠道,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结合点。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一方面,苏北地区可以学习借鉴苏南开发区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充分利用苏南在招商引资、资本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筑巢引凤”,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苏南地区可以较好地缓解困扰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腾笼换鸟”,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创新优势,提升竞争力。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水平,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开发区加快发展。

二、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基本思路是:由苏北地区在本地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区中园建设不固定统一模式,由合作双方从实际出发协商确定。具体应遵循五条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自愿合作为前提,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优势互补原则。把苏北地区资源、成本、政策等方面优势与苏南地区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及开发区品牌等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园区对接、产业联动、梯度转移,实现南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利益共享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前提下,兼顾苏南、苏北合作双方的利益,对区中园产生的税收和规费地方分成部分,由合作双方按商定比例分成,实现南北“双赢”。

集约开发原则。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建设集约的要求,以优势资源为依托、骨干企业为龙头、重大项目为支撑,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延伸配套,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按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区中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使用能源和土地资源,确保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工作,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逐步推进。

三、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政策措施

为促进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健康发展,省政府将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产业政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做强做大,努力提高区中园发展质量和水平,切实推动开发区建设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十一五”期间,对共建区中园内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全部由省、市、县财政补贴给区中园,用于区中园滚动发展。省财政连续3年每年对每个试点开发区区中园以奖代补1000万元,用于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及奖励。

(二)实施电费综合补贴。“十一五”期间,对苏北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区内的共建区中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的企业生产用电,经核准后,自投产之日起连续3年给予适当补贴。

(三)给予用地计划倾斜。共建区中园所在地方对园区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给予用地指标倾斜;计划指标不足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申报,争取国家支持。园区开发建设涉及的耕地补充任务、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就业培训由所在地政府负责。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省级各类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向区中园倾斜。积极支持苏北地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在共建开发区设立机构、拓展业务。对设在共建开发区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扩大信贷转授权,纳入小企业信贷试点范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区中园的信贷投放力度,提供高效的融资和结算服务。积极推动园内企业上市、发行中长期债券和短期融资券。

(五)加强企业用工培训。加大对苏北劳动力技能教育和岗前实用技能培训的扶持力度。苏北地区有关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可根据园内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订单式”培养。通过委托培养、培训等方式,由省属和苏南地区有关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为苏北地区培养一批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资金重点向区中园倾斜。

(六)享受当地优惠政策。共建区中园应享受当地开发区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

上述扶持政策和措施,由省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四、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管理

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是一项新的尝试。要按照有利于共建区中园加快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

(一)公共事务管理。园内企业及社会公共事务,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理。

(二)企业工商登记。各类外商投资企业,凡由国家商务部直接审批合同章程的项目,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个案授权登记;凡由省外经贸厅审批合同章程的项目,按省工商局规定的登记管辖由省工商局或当地有权登记机关登记注册;凡由市、县两级审批机关或所在地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审批合同章程的项目及内资项目,由省工商局负责协调有登记管辖权的市、县(市、区)工商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三)税收缴纳办法。在园区落户、投产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应缴纳的税收,按属地征收原则,在区中园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非独立法人机构的流转税在区中园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所得税按国家现行规定缴纳。

南北范文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现就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充分认识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进展。苏北地区资源优势日益凸现,发展潜力很大;苏南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劳动力成本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产业优化升级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苏南苏北挂钩合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发区具有基础设施条件好、资源配置效率高、产业配套功能强的突出优势,是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扩大南北挂钩的主要渠道,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结合点。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一方面,苏北地区可以学习借鉴苏南开发区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充分利用苏南在招商引资、资本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筑巢引凤”,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苏南地区可以较好地缓解困扰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腾笼换鸟”,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创新优势,提升竞争力。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水平,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开发区加快发展。

二、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基本思路是:由苏北地区在本地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区中园建设不固定统一模式,由合作双方从实际出发协商确定。具体应遵循五条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自愿合作为前提,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优势互补原则。把苏北地区资源、成本、政策等方面优势与苏南地区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及开发区品牌等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园区对接、产业联动、梯度转移,实现南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利益共享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前提下,兼顾苏南、苏北合作双方的利益,对区中园产生的税收和规费地方分成部分,由合作双方按商定比例分成,实现南北“双赢”。

集约开发原则。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建设集约的要求,以优势资源为依托、骨干企业为龙头、重大项目为支撑,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延伸配套,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按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区中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使用能源和土地资源,确保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工作,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逐步推进。

三、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政策措施

为促进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健康发展,省政府将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产业政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做强做大,努力提高区中园发展质量和水平,切实推动开发区建设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十一五”期间,对共建区中园内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全部由省、市、县财政补贴给区中园,用于区中园滚动发展。省财政连续3年每年对每个试点开发区区中园以奖代补1000万元,用于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及奖励。

(二)实施电费综合补贴。“十一五”期间,对苏北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区内的共建区中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的企业生产用电,经核准后,自投产之日起连续3年给予适当补贴。

(三)给予用地计划倾斜。共建区中园所在地方对园区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给予用地指标倾斜;计划指标不足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申报,争取国家支持。园区开发建设涉及的耕地补充任务、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就业培训由所在地政府负责。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省级各类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向区中园倾斜。积极支持苏北地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在共建开发区设立机构、拓展业务。对设在共建开发区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扩大信贷转授权,纳入小企业信贷试点范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区中园的信贷投放力度,提供高效的融资和结算服务。积极推动园内企业上市、发行中长期债券和短期融资券。

(五)加强企业用工培训。加大对苏北劳动力技能教育和岗前实用技能培训的扶持力度。苏北地区有关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可根据园内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订单式”培养。通过委托培养、培训等方式,由省属和苏南地区有关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为苏北地区培养一批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资金重点向区中园倾斜。

(六)享受当地优惠政策。共建区中园应享受当地开发区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

上述扶持政策和措施,由省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四、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管理

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是一项新的尝试。要按照有利于共建区中园加快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

(一)公共事务管理。园内企业及社会公共事务,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理。

(二)企业工商登记。各类外商投资企业,凡由国家商务部直接审批合同章程的项目,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个案授权登记;凡由省外经贸厅审批合同章程的项目,按省工商局规定的登记管辖由省工商局或当地有权登记机关登记注册;凡由市、县两级审批机关或所在地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审批合同章程的项目及内资项目,由省工商局负责协调有登记管辖权的市、县(市、区)工商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三)税收缴纳办法。在园区落户、投产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应缴纳的税收,按属地征收原则,在区中园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非独立法人机构的流转税在区中园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所得税按国家现行规定缴纳。

南北范文篇4

苏北各市、县财政局:

为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119号,下简称《通知》)要求,现就有关南北共建区中园财政政策落实问题通知如下:

一、为优化开发、节约资源、体现公平,享受《通知》规定财政政策的南北挂钩共建区区中园范围仅限于:苏北地区的每个县(市、由县成建制改成的区)只能1个,市级(包括所辖区)除有不可攀比情况外,只有各有1个。

二、省财政连续3年对上述范围内的区中园每年以奖代补1000万元,专项用于区中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贷款贴息。具体将依据区中园开发资金到位、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情况,经实地察看后予以兑现。

三、“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对上述区中园内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省分成部分,通过年终结算予以返还,专项用于区中园滚动发展。区中园内新增增值税、所得税仅指区中园成立后新进的注册地和经营地均在区中园内的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对实行收入全返体制的地区,由所在市、县财政部门从省返还总收入中核拨给区中园。对未实行收入全返体制的地区,由区中园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所在市、县财政、税务部门审核确认后,于次年4月底前按附表要求报送我厅。申报时需附报企业工商、税务登记复印件等有关证明材料。我厅将会同审计等有关部门组织抽查,对虚报地区将取消当年返还。

南北范文篇5

[关键词]南北方差距;区域协同发展;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

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南北方地区差距日益成为新的关注点。在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在整体快速恢复的同时,以南北差异为代表的区域分化日益明显,不仅关系到制造业产业的区域布局,更关系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充分认识南北持续分化态势对我国的潜在影响,通过推动北方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南北产业链协作、发挥城市群引领作用、优化区域价值链分工等措施妥善应对可能的进一步分化。

一、南北差距持续拉大已成为新时期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

(一)南北方经济总量差距呈加速扩大态势

从2008年开始,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显现。特别是2013年经济增速放缓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加速扩大,2013-2020年北方GDP平均名义增速为6.3%,南部GDP平均名义增速为8.7%;北方GDP占全国的比重由2013年的42.57%下降到2020年的35.22%,而南部GDP由2013年的57.42%上升到2020年的64.78%,差距由2013年的14.85个百分点扩大到2020年的29.56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2021年前三季度,在GDP名义增速TOP10省份中,北方占了半壁江山,罕见领跑。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带动北方多个能源省份名义GDP大增,名义增速远远高于实际增速,但这一局面能否形成持久增长动力值得关注。

(二)工业生产“南强北弱”格局凸显

2008年至2020年,北方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从2008年的41.14%下降为2020年的33.41%,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下游工业品的产出比重下降突出,由2008年的62.1%下降至2020年的19.54%。北方地区由于传统重化工业占比过大,新旧动能转换乏力,产业韧性小,应对外部冲击能力较弱。2012年到2016年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6年走低,其中黑色金属、煤炭、石油等出厂价下跌均超过30%。2017年有所好转后,2019年又陷入低迷状态。受此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工业效益水平不断下降,2008-2020年北方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速仅为3.33%,同期南方地区平均增速达10.33%,比北方地区高7个百分点。

(三)南北方地区创新能力分化趋势加剧

据《202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前十的省(市、区)北方地区仅占三席,分别为北京市、山东省和陕西省。从创新投入看,2011-2020十年间,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幅度前十名位的省份(区、市)中除天津和河北外,其他均处于南方地区。从创新产出看,2020年国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前十位的省份(区、市),北方仅有北京和陕西两地入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北方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大短板。2011-2020年北方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和专利申请数占全国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分别从2011年的37.09%、24.19%下降为2020年的27.85%、20.83%。国际研究机构CBInsights的《2021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我国入选的145家独角兽企业分布于我国19个城市中,北方城市仅3个城市入选,其中北京共入选54家企业,其他北方两城分别仅有1家企业入选。

(四)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入南方地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人口流动迁徙呈加快趋势。2020年,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比重为41.87%,比2010年下降1.34个百分点。2010-2020年人口增长最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东北三省15-59岁劳动力人口数量在过去十年间下降超1750万,人口加速向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南方核心城市群集聚。从资金流动情况看,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社会融资增量排名前十名中,北方地区仅有山东、北京、河南三地入列,其余全部位于南方地区。增量排名最少的十个省(区、市)中,北方地区有8个省市入列,其中东北三省、天津分别位于融资增量最少行列。202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量排名前十名中,北方地区仅剩山东和河南两地,资金加速流入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

二、南北差距持续扩大对我国的潜在影响

(一)南北差距扩大不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分工和高质量发展

我国南北方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不同位置,北方产业主要位于产业链中上游,主导产业集中在原料加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等行业。2020年北方地区生产的原油占全国的89.7%,生产的天然气占全国的63%,生产的钢铁占全国的59.62%。南方则重点发展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轻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北方为南方产业发展提供资源能源支撑和工业技术基础,特别是近期国际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形势下,北方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南北差距持续扩大,特别是北方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部分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南北方产业链在国内难以形成“闭环”,不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分工与高质量发展。

(二)南北差距扩大不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从国际循环看,东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参与国际循环的重要主体。其中,东北地区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开放的重要窗口;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走廊。当前,北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与南方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从进出口看,2020年,北方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25.3%,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9.6%。从外资企业看,2020年,北方地区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单位个数、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仅为17.73%和29.06%。从国内大循环看,新发展格局要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必然要打通南北东西循环、释放内需空间。2020年,北方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占比仅为33.07%,消费潜力和需求亟须得到进一步释放。

(三)南北差距扩大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三大主攻方向。南北差距持续加速扩大,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地区层面所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议题。从人均GDP水平看,南北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20年,南方人均GDP为北方1.25倍,北方地区除北京、天津两地人均GDP超过10万元外,人均GDP超过6万元的省市仅有2个,发展动力极化现象突出。南方地区除人均GDP超过10万元的4个省市外,人均GDP超过6万元的省市共5个,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0年全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0强中,19个城市来自南方地区,其中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三个省份占据了20强中的17城,北方地区仅北京一地入围。2021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前十位全部位于南方地区,其中9个省份位于长江经济带。南北方经济和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社会保障、养老、医疗、教育、文化建设等非经济方面发展不平衡,进而影响后发展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对策建议

区域经济差距由各地区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多种因素差异所致,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过程,区域发展承受范围的经济分化可以形成产业差异化梯度结构,增加发展回旋空间。要理性分析、辩证看待南北差距问题,警惕差距持续扩大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利用现有优势,加快推动北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北方地区深厚的科技创新潜力与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鼓励北方地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地区加快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近期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这种市场形势的变化给很多北方能源重化工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北方地区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扭转发展不利的局面。

(二)加强南北产业链协作,推进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以南北方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区域产业供应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为重点,将北方的土地、资源、技术、劳动力等优势与南方的资本、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南带北”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鼓励相关省市通过进一步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搭建产业转移平台等方式,开展产品、技术、项目、人员交流,推动南北产业合作对接。不断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在健全已有对口合作机制基础上,创新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合作方式,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关键要素。

(三)发挥城市群引领作用,推动南北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等区域重大战略,鼓励北方地区不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利用中心城市的发展吸引高端经济要素北流。发挥京津冀城市群引领作用,加快中原、山东半岛、关中、辽中南、哈长等重点城市群的发展。发挥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比较优势,实现城市深度联合和优势互补。加快连接南北城市群形成城市带,推动城市带向外拓展形成经济区,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区域空间格局。

(四)优化国内区域价值链分工,推动各区域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提升北方地区在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积极引进外资,承接国际及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形成北方地区国际竞争新优势。培育更多能够引领价值链分工的跨区域企业,延伸和拓展全球价值链的国内环节,推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国内价值链分工,改变过去通过能源、资源的生产间接参与的形式,促进不同区域价值链分工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升级。

[参考文献]

[1]安虎森,周江涛.影响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21(7):28-38.

[2]许宪春,雷泽坤,窦园园,等.中国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研究———基于“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综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21(2):5-22.

南北范文篇6

您们好,很感激您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在这里,我代表广州市煤建公司、物业租赁分公司、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南北装饰材料市场是广州市煤建公司利用自有物业,在原南岸装饰材料市场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的,于2004年1月7日正式开业。

开业两年来,我们在市煤建公司的领导下,在市场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我们不断完善南北装饰材料市场软硬件设施,目前南北装饰材料市场临街商铺出租率是100%,市场的人流客流量比开业时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在行业内已略有名气的专业市场。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我们为完善市场环境设施所做的一些工作:

04年6-7月南岸路17号之一(即现金意陶商铺)房屋的改建和南北装饰材料市场龙门架招牌的建成,使南北装饰材料市场

入口处形成气势。

04年9月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将南北装饰材料市场龙门架招牌右翼之一幅挡墙拆卸,使市场整体环境更加开阔整洁。

05年3月把市场A、C区间的厕所改造成为市场监控值班室。

05年5月经我们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市场范围的东、西向红绿灯斑马线人行过道开通。

05年8月我们投入数万元改造D区(南岸路33号)首二层洗手间。

05年9月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在广州电信的“商贸之桥”网站开通。

05年10月南北装饰材料市场视频监控自动报警保安系统安装运行。

在不断完善市场软硬件设施的同时,南北装饰材料市场也不断改善提高和市场服务,市场有些商铺的上层是民居,不时会发生排水管道漏、塞、爆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抢修,尽量减少对商铺的影响,经统计,2005年我们用于这方面的维护资金达五万多元,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商家们多多包涵。

今年五月一日,广州市政府了政府2号令,即《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新规定对房屋租赁的一些办证手续也影响我们市场,对我市场商铺客户办理有关证照带来一些麻烦。对此,我们积极走访了市、区有关职能部门,经过我们多方努力,有关办证部门已给予市场客户办证的方便。

尽管在过去两年我们为办好市场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管理上也未完全到位,今后我们将朝着把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做精做强的目标而努力。首先,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委托专业的广告公司对市场内外进行专业包装,使市场更具商业气氛,市场内外的广告位置如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许可,市场将按有关规定有偿提供给市场商家作广告宣传。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在“商贸之桥”的网页将进一步加强完善,利用网络的强大威力,使市场增强知名度,使各商家获得商机。

南北范文篇7

南北朝时期外交使节的行进路线,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北魏初,首都原在乎城,孝文帝后期迁都洛阳,其后分裂为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各自定都于邺城与长安,隋都亦在长安。南朝都城均在建康,梁元帝时与后梁政权则定都于江陵。使节主要是往返于两国都城,因此,随着南北朝政局的变化,都城迁移,使节的路线也出现了数次的变动。大致而言,北魏与刘宋、南齐时期的通使是“平城—建康”往返的路线,北魏与萧梁的通使是“洛阳—建康”,东魏、北齐与梁、陈的通使为“邺城—建康”,北齐与北周是“邺城—长安”,西魏、北周与陈则是“长安—建康”,隋与陈也是“长安—建康”往返的路线。此外,梁元帝时期、后梁政权与西魏(北周)的通使是“江陵—长安”,梁元帝与北齐的通使则是“江陵—邺城”。不过,梁元帝时期、后梁政权与北朝政权之间,以及北齐与北周之间的通使,由于未见有使节行迹的直接史例,可供佐论的相关史料亦不多见,在此暂时搁置,不加臆论。

关于南、北朝使节往来的路线,目前尚未见有专文讨论,惟逯耀东的《北魏与南朝对峙期间的外交关系》(注: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1年,第341-392页。)、前田正名的《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注:前田正名著,李凭等译,《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与严耕望的《唐代交通图考(五)》(注: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五)河东河北区》,(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6年。)中略有涉及。逯文广泛论述了北魏与南朝的外交关系,其中一节谈到“边荒”与使节的往来:“南北的战场大多摆在淮泗之间,这个地区也正是南北使节往来交聘的主要道路,他们大多渡淮泗后,经邺,然后经山阳、彭城、广陵的大道北上,所以不论是从平城、洛阳、邺南下,或者由建康北上,淮泗都是他们必渡的津口。”(注: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第369页。)逯文注意到南北使节来往的路线,但在大略指出淮泗是必经之地后,主要篇幅便着重在南北边界——“瓯脱(即边荒地带)”的论述,使节路线遂模糊于广大的边界中。且其所谓的“渡淮泗后,经邺,然后经山阳、彭城、广陵的大道北上”,城镇的位序颠倒错乱,从南到北应该是广陵—山阳—(渡淮,转泗水)—彭城—邺。再者,从邺到建康与从洛阳到建康的路线虽然都会经过淮、泗,但这两条路线并不尽相同,逯文也未及辨明。前田正名与严耕望均注意到《水经注·滱水》中宋、齐使节经倒马关进入平城的记载,此外,前田正名进一步推论南北使节走的是太行山东麓路线,严耕望则注意到了南北使节利用济州碻磝津越渡黄河的情形。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大致都是片段的,或只注意到单一路线,未能将当时南北交使的路线做较为完整的呈现,本文即企图在这点上略尽绵力。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相关史料的记载相当零碎,常为使节事迹叙述中偶尔出现的地名,某些地名则只见于诗歌的诗题中,内容相当简略,增加不少研究上的困难。我们首先得将不同时期的资料区分开来,例如北魏平城时期与洛阳时期的路线即不相同;再则,对于较隐微的地名信息,例如只提到古人的坟墓,我们也得将墓地的所在查找出来。目前“邺—建康”的路线因直接证据较多,大抵上是由点逐一连成线,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平城—黄河岸”、“洛阳—建康”与“长安—建康”三线,因直接证据只有一两条,本文仅能根据大致的方向,佐以当时人官私往返的资料,将整条路线拟构出来。

基于论述上的考量,本文先将南北朝的使节路线分成以下四段,即:一、平城到黄河岸;二、建康到黄河岸;三、建康到洛阳;四、建康到长安。其中,一、二两条路线以黄河为断,乃是因为从建康到平城或邺城的南半段路线是一样的,为免重复,将它们分成两段论述,条理上会比较清楚。在此四段路线考察完毕后,再于结论中将南北朝使节路线简明地钩勒出来。

一平城至黄河岸

根据日本学者前田正名的研究,4世纪末至5世纪末,以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为中心,已经发展出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平城南下到黄河岸大致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平城翻越句注山、雁门关,沿汾河南下;一条是自平城向东南,经莎泉、灵丘,沿滱水流域东南行,翻过倒马关,抵中山城(今河北定县),从中山城沿着太行山东麓路南下经邺抵达黄河。严耕望与前田正名均根据《水经注·滱水》中“齐、宋通和,路出其间”(注:(北魏)郦道元注,〔清〕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水经注疏》卷11《滱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51页。)的记载,论证了南北使节是经由灵丘、倒马关道进出乎城。前田正名则在考察了太行山东麓路在当时南北军事与官私商贸交通往来的重要性后,又进一步推论说,南北使节是沿着太行山东麓路北上,到达中山之后转入平城(注: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五)》,第1476-1482页;前田正名著,李凭等译,《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第187、295-296页。)。《水经注》指出了从平城到黄河岸使节行进的主要动向,即南北使节是从平城通往河北再南下,而不是从雁门关沿汾河南下。不过,这段路还须分成两部分再做进一步说明,一是从平城经莎泉道(或灵丘道)到中山,一是从中山南下到黄河岸,分论如下。

从平城到中山大致有两条路线,一是经由上谷路,先向东北,再转东南的大迂回路线;二是从平城穿越太行山、恒岭,直达中山。第一条路非使节所经,在此不论。第二条路经过的是太行山的飞狐诸陉,其间诸道纷出,十分复杂,严耕望与前田正名两人虽然都认为南北使节是经由灵丘、倒马关道进出平城,但对于从平城到中山间的完整路线则有不同的理解。首先,从平城到倒马关的部分,严耕望认为是从乎城向东南,沿滱水河谷,经灵丘至广昌,从广昌再下倒马关;前田正名虽然认为从倒马关通往广昌的路应该是存在的,但也指出从平城经灵丘之后,有灵丘道沿滱水河谷直下倒马关,并不须经过广昌(注: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五)》,第1484、1499页。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第185页。)。显然,两人对于《魏书》所载的482年孝文帝发动五万人修治灵丘道的路线位置看法是不同的,严耕望所认为的灵丘道应是从灵丘先到广昌再到倒马关的路段,而前田正名则认为应是从灵丘直通倒马关。北魏曾有三次开辟从平城到中山之通路的记录,第一次是在398年发卒万人开辟的“直道”——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五百余里,第二次是436年以12,000人开辟灵丘西部的“莎泉道”,第三次则是前述的482年以五万人修治的“灵丘道”(注:《魏书》卷2《太祖道武帝》、卷4上《世祖太武帝》、卷7上《高祖孝文帝》。)。从修治的时间与工人的数量来说,灵丘道(灵丘—倒马关)应该是在不满于“灵丘—广昌—倒马关”这种迂回路线下所开凿的直线路段,因此,笔者倾向于赞同前田正名的看法。

尽管笔者赞同前田正名对于灵丘道的看法,但关于使节往来路线的部分却还有商榷的余地。前田正名将436年的莎泉道与482年的灵丘道视为同一条路线,因此,他认为,在436年之前,南北使节走的是从中山经“直道”通广昌,再从广昌北接飞狐道至蔚县通平城,436年莎泉道通了之后便开始走倒马关通灵丘的路线(注: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第189-191页。)。笔者认为莎泉道与灵丘道乃不同时段开凿的通道,前后相差46年,其间的差异显然可见。惟据《水经注·滱水》载:

滱水自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合。水出山西南大岭下,东北流出峡,……滱水又屈而东,合两岭溪水,水出恒山北阜,东北流历两岭间,……齐、宋通和,路出其间(注:《水经注疏》卷11《滱水》,第1051页。)。

既然倒马关是宋齐的使节通往平城的必经之路,那么,在482年灵丘道开通之前,宋齐的使节未必是从中山走“直道”通广昌,上接飞狐道,而较有可能是经倒马关至广昌,从广昌再到灵丘,亦即前述严耕望所指的“灵丘—广昌—倒马关”路线。灵丘道开通之后,南朝齐(宋亡于479年)的使者则直接从倒马关通向灵丘。此处尚有一点必须辨明的就是直道的问题。前田正名认为直道所经过的恒岭乃是望都铁关与广昌之间的广昌岭,其得名是因比起迂回的上谷路来说,它可以更直接地进入飞狐道(注: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第189页。)。亦即,前田所拟的直道是从中山经望都到广昌。严耕望则认为道武帝发卒万人修直道一事,应只是针对晋朝时的望都关道施行加工而已。大致路线可能是从倒马关南下南、北两岭,直趋唐县(注: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五)》,第1476、1482-1483、1496页。)。笔者赞成此说,因为道武帝发卒万人治直道,其事甚为仓促,不仅动用工人仅万人左右,修治的时间甚短,约不到廿天。很难想象在如此短少的人力与时间下,能不经倒马关而开凿出从望都到广昌之间的直通道路,故直道路线当以从中山通往倒马关为宜(注:据《魏书》卷2《太祖纪》载,398年正月庚子,道武帝从中山到邺,之后又从邺返回中山。由于准备返回平城,乃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五百余里”。不过,当月辛酉,道武帝已经启程从中山往望都尧山。推算从庚子至辛酉的日数前后约计22天,但须扣除庚子后从邺返回中山的日程,因此,所费时间应当不超过20天。)。兹将前文的讨论以简明的路线呈示如下:

平城—莎泉—灵丘—(广昌)—倒马关—中山

从平城到中山的路线已论述如上,接着考察从中山到黄河岸的部分。前田正名深入探讨北魏中山城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军事与商贸活动之后,认为中山位居平城通往河北的要冲,是太行山东麓南北交通大道上的重要枢纽,往北既可到营州龙城,还可到辽东、朝鲜;往南可到洛阳、河南等地。由于太行山东麓路具有如此重要的交通地位,而中山又为此路的枢纽,前田便直接地认为南朝使节是沿太行山东麓路北上中山,再转进平城。兹据北魏诸帝南巡的路线,将这段路简示如下:

中山—真定(常山郡)—高邑(赵郡)—邺—滑台(一向汲郡)(注:参见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第196-200、412-413页。)

作为南北交通的要道,此路的存在与官私商旅往来的频繁是毋庸置疑的,但须注意的是,关于此路线的行经记载,通常都与洛阳或长安有关,从这两地往返河北、东北等地,较少见到有从江南北上之后进入河北的情形。从江南北上至黄河,使节通常会经过济州碻磝津,到达碻磝后,若要走太行山东麓路,必须先西上黄河,到达滑台后再北转进入邺城,而后北上至中山。从碻磝经滑台到邺是东魏北齐与南朝通使的必经之路,因邺乃东魏北齐的都城所在。(详参下节)然若要从碻磝前往中山,此种走法显得拐弯抹角,令人不禁怀疑是否有其它更直便的通路。

严耕望指出,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除了太行山东麓的南北驿道外,仍有两条南北干线,其中一条称为“河北平原之中部纵贯线”,简示如下:

洛阳—卫州—澶州—魏州—贝州—冀州—(深州)—瀛州—莫州—涿州—幽州(注: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五)》,第1644-1649页。)

显然,此路也是东北—西南走向,沟通洛阳与河北之间的交通。须注意的是“贝州—冀州—深州”这个路段,北魏时为“清河(相州)—信都(冀州)—博陵(定州)”。据《魏书》载,魏帝曾多次从中山巡幸至信都(今河北冀县),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路线也是从中山到信都后再转至邺,亦即从中山到信都之间的交通路线,北魏时已经存在,且为帝王巡幸的重要路段(注:北魏诸帝巡行的部分可参见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第412-413页。孝文帝迁都的路线则参见《魏书》卷7下《高祖孝文帝》。)。那么,从碻磝往北直通信都、博陵到中山的路线是否存在呢?据《魏书·世祖太武帝》载: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会群臣于江上,……丁亥,舆驾北旋。……二月戊寅,车驾济河。癸未,次于鲁口。皇太子朝于行宫。三月己亥,车驾至自南伐(注:《魏书》卷4下《世祖太武帝》。)。

450年十二月,北魏太武帝南伐直抵瓜步,刘宋遣使求和,太武帝接受和议后于隔年正月北返,其路线是由瓜步经广陵,渡淮后沿泗水北上,过彭城后抵黄河岸。引文中的“车驾济河”处应是在济州碻磝(注:关于碻磝津在交通史上的地位,参见严耕望:《河阳以东黄河流程与津渡》,《唐代交通图考(五)》,第1578-1579页。),渡河后,太武帝并未沿黄河西行,而是直接北上到鲁口,且留守平城的皇太子也前往鲁口行宫去朝见。鲁口位于博陵郡东南,亦即太武帝渡河后应是先到信都,再北上博陵,然后从博陵经中山回到平城。

太武帝从长江岸的瓜步北返至平城的路线,很可能就是南北使节行进的路线。参照下条资料,将使这个可能性更为强化。《魏书·高宗文成帝》载:

(和平)二年……二月辛卯,行幸中山。丙午,至于邺,遂幸信都。三月,刘骏遣使朝贡。舆驾所过,皆亲对高年……灵丘南有山,高四百余丈。乃诏群官仰射山峰,无能踰者。帝弯弧发矢,出山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刊石勒铭(注:《魏书》卷5《高宗文成帝》。)。

引文中,文成帝先从中山下达邺之后才到信都,从信都之后直接写到的地名已是灵丘,亦即文成帝应是从信都到中山,再至灵丘。须注意的是,文成帝到达信都后,有刘宋的使节前来通聘。由于史文疏略,我们不能确认文成帝就是在信都接待宋使,不过,宋使来聘之事置于返回灵丘之前,意味着文成帝是在未到灵丘之前已经接待了宋使,那么宋使走的路线,较有可能是从碻磝到信都后,再顺着文成帝从信都前往中山的方向前进。

尽管上述“从碻磝经信都、博陵直抵中山”的路线具有可能性,然若无直接证据,笔者也未敢遽断此即南北交使的路线。毕竟,从黄河北上,这两条路均有可能。北魏太武帝时,宋与夏联盟攻魏,崔浩分析刘宋行军的路径时即说:

臣始谓义隆军来当屯住河中,两道北上,东道向冀州,西道冲邺。如此,则陛下当自致讨,不得徐行(注:《魏书》卷35《崔浩》。)。

崔浩认为宋军若从黄河分两道北上,一往东向冀州,一往西冲到邺,则魏帝就应该亲自征讨,不容迟疑。其中冀州州治即前述的信都,可见从江南北上,这两条路线都是相当重要的。最后再举一个例子,《魏书·陆叡》载:

叡,字思弼。……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叡婚,自东徐还,经于邺,见李彪,甚敬悦之,仍与俱趋京师,以为馆客,资给衣马僮使,待之甚厚。(注:《魏书》卷40《陆叡》。)

北魏平原王陆叡从平城前往东徐州迎娶崔鉴的女儿,北返途中,经过邺城,与李彪相见后一同回到平城。东徐州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位于彭城东南的泗水沿岸,亦即陆叡是从泗水北上至黄河岸后西行才到邺,走的是太行山东麓路。

总之,从平城到黄河岸,由于直接证据较为缺乏,无法确切地说哪一条才是南北朝的交使路线,故本文对此段路程采取两案并呈的方式。简示如下:

平城—莎泉—灵丘—(广昌)—倒马关—中山—真定—高邑—邺—滑台—(黄河)—碻磝

平城—莎泉—灵丘—(广昌)—倒马关—中山—博陵(鲁口)—信都—碻磝

不过,在主观上,个人认为从济州碻磝直接北上到信都、博陵,再经中山往平城的路线,由于较为便直,作为南北交使路线的可能性应该更高。

二建康到黄河岸

考察完从平城到黄河岸的路线后,若再将从建康到黄河岸的路线弄清楚,则南北通使的路线大致上便连接起来了。从建康到黄河岸,由于有较多资料明确地标示出使节行经的地点,连结这些点后,使节路线已经隐然浮现。为了叙述的方便,在此先将这段由点拼凑而成的线连结如下:

建康—琅邪城—(渡瓜步江)—广陵—淮阴(北兖州)—宿豫—武州(下邳)—徐州(彭城)—薛城—兖城(瑕丘)—无盐—东阿—碻磝(济州)……滑台—邺城

上述路线所根据的史料,时间方面,除了无盐(467年)与琅邪城(492年)两例是发生在北魏平城时代外,其余都是东魏、北齐以后南北的通使记录。如前所述,从平城到黄河岸的使节路线并不是很确定,若依笔者的推测,南朝使节是从太行山东道经灵丘入平城,那么,在渡过黄河之后,若非直接北上信都,则应先沿黄河到滑台,再从滑台北上邺城。东魏、北齐时,由于定都于邺,当时使节往来所行经的正是上面揭示的这条路线。下面即依序展开论述。

建康为南朝的首都,它是这条路线的起点,也是终点。琅邪城在白下,位于今江苏南京市的西北,幕府山的南麓(注:《宋元方志丛刊·景定建康志》卷20《城阙志一·古城郭·琅邪城》,(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626-1页。另参见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白下城”条,(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29页。)。北魏李彪曾六次出使南齐,与齐主萧赜有深厚的交谊,492年,李彪最后一次出使返程时,萧赜“亲至琅邪城,登山临水,命群臣赋诗以送别”(注:《魏书》卷62《李彪》。)。琅邪城的北方为长江,长江北岸有瓜步山(今江苏六合县东番瓜埠山)。梁庾信于545年出使东魏时作有《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诗》(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4《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诗》,(台北)木铎出版社,1988年,第2387-2388页。),其诗题即提供了使节越渡瓜步江的线索。江水从建康东流至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南方有瓜洲,瓜步江即指瓜洲附近的长江江段(注: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瓜洲”、“瓜步山”、“瓜步江”等条,第313-314页。)。梁、陈之际的阴铿作有《广陵岸送北使诗》(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1《广陵岸送北使诗》,第2451页。),说明南朝诗人在渡过瓜步江之后,广陵是一个聚散的地点。

从广陵开始,路线即往北折,使节大抵沿着中渎水(即邗沟,今里运河)行进。据《水经注》载,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至淮阴县北时从白马湖流出,注入淮河(注:见《水经注疏》卷30《淮水》,第2553页。另参见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渎水”、“邗沟”条,第152、209页。)。北魏与南齐的国界以淮河为界,淮阴在淮河南岸,为南齐北兖州治所,乃魏使进入齐境的首站。《南史·范岫》载:

岫长七尺八寸,姿容奇伟。永明中,魏使至,诏妙选朝士有辞辩者,接使于界首,故以岫兼淮阴长史迎焉。(注:《南史》卷60《范岫》。)

“界首”即边界之意。南北朝时,聘使往来有境上迎劳的礼仪,因此南齐特派范岫至边境迎接北魏使节。从广陵到淮阴,地跨江、淮两流域,路途遥远,虽无直接证据,但仍可推测,中渎水沿岸的高邮当也是使节必经的一站。

北魏使节由北进入南齐的淮阴,回程时是否也走原路回去?据《魏书》载,540年,东魏崔长谦出使梁朝,返国途中“卒于宿豫”(注:《魏书》卷69《崔休·崔长谦》。)。宿豫在今江苏宿迁市东南,为旧黄河东北岸古城(注: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宿豫县”、“宿豫郡”条,第1071页。),从淮阴往西北方前进即可到达宿豫。结合范岫迎使淮阴与崔长谦返途卒于宿豫,时代虽一在北魏,一在东魏,但往返的路线应该仍是一样的。

从淮阴渡淮,沿泗水往西北方前进,经宿豫后不久即到达武州。据庾信《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4《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第2388页。),得知他从东魏返梁时到过武州。武州为梁时所置,治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注:《隋书》卷31《地理志》:“下邳郡下邳,梁曰归政,置武州。”另参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邳县”、“下邳郡”条,第35页。)。诗题“反命河朔始入武州”一语在政治与外交方面,有值得一提之处。北魏与南齐的国界以淮河为界,但北魏末年,因尔朱荣之乱与东、西魏分裂,梁武帝趁机收复了部分的淮北之地,因此,东魏与梁的国界此时往北推至武州与徐州之间,徐州属东魏,武州属梁。庾信因完成使命,刚从东魏“始入”梁境,有感而发才赋此诗。《北齐书·崔肇师》载:

东魏武定中,崔肇师兼中正员郎,送梁使徐州。还,敕修起居注。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梁副使。(注:《北齐书》卷23《崔肇师》。)

东魏元象至武定年间(538-545年),崔肇师曾多次接待梁使,庾信在545年七月聘东魏时,应也接受过他的接待,因为同年十月,崔肇师即担任尉瑾的副使前往梁朝报聘(注:《魏书》卷12《孝静帝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11《广知》及卷12《语资》,(台北)汉京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结合庾信的例子与此条资料,可更加确定,东魏派人护送梁使到达境上徐州即返回,庾信则是从徐州离境,而从武州入梁境。

徐州的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彭城为当时兵家必争之地,466年,宋失彭城之后,淮北与青、冀诸地也陆续陷入北魏手中。《魏书·尉元》载:

若贼向彭城,必由清泗过宿豫,历下邳。(注:《魏书》卷50《尉元》。)

引文本是北魏大将尉元上表陈伐宋之策的片段,所说之贼乃指宋军而言。由此可见,从宿豫经下邳到达彭城,确是当时人所认为由南到彭城的路线。明确提及使节到达彭城的史例,除了上述的崔肇师,尚有两条,一说徐州,一说彭城,巧的是,两例还具有“血缘”的关系。《北史·崔·崔赡》载:

附图字长儒,……天平中,授徐州刺史……(魏)收聘梁(539),过徐州,备刺史卤簿迎之。……子赡。……大宁元年(561),除卫尉少卿。寻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行过彭城,读道旁碑文未毕而绝倒,从者遥见,以为中恶。此碑乃赡父徐州时所立,故哀感焉。(注:《北史》卷24《崔夌·崔赡》。)

东魏时,魏收聘梁经过徐州,崔以刺史的阵仗来迎接他。事隔近廿年,崔的儿子担任北齐的使节聘陈而经过彭城,在路旁看到父亲崔任徐州刺史时所立的碑,因感人事已非,哀伤而病倒。由此二例可知,自东魏到北齐,从邺城出发的使节往南到建康时都会经过徐州的彭城。

据陈朝陈昭的《聘齐经孟尝君墓诗》(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6《聘齐经孟尝君墓诗》,第2541页。)所提供的线索,过了彭城,南朝使节似未沿着泗水北上,而是采行陆路。陈昭于566年出使北齐,其诗有“薛城观旧迹”之句,据《魏书·地形志》载,孟尝君冢位于徐州的薛县(今山东滕县南)(注:《魏书》卷106《地形志中·徐州》。),可知陈昭经过的“薛城”正是徐州的薛县。不过,陈昭之例能否作为通例,用来证明使节不沿泗水行进,恐须采取保留的态度。因为另一条资料显示,薛县之北,泅水沿岸的兖城(瑕丘)也是当时使节必经之地,而从彭城到兖州,似乎以泗水的水路较为便捷。《魏书·毕义远》载:

南北范文篇8

您们好,很感激您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在这里,我代表**市煤建公司、物业租赁分公司、**装饰材料市场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装饰材料市场是广州市煤建公司利用自有物业,在**装饰材料市场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的,于200*年1月7日正式开业。

开业两年来,我们在市煤建公司的领导下,在市场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我们不断完善南北装饰材料市场软硬件设施,目前南北装饰材料市场临街商铺出租率是100%,市场的人流客流量比开业时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在行业内已略有名气的专业市场。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我们为完善市场环境设施所做的一些工作:

04年6-7月南岸路17号之一(即现金意陶商铺)房屋的改建和南北装饰材料市场龙门架招牌的建成,使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入口处形成气势。

04年9月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将南北装饰材料市场龙门架招牌右翼之一幅挡墙拆卸,使市场整体环境更加开阔整洁。

05年3月把市场A、C区间的厕所改造成为市场监控值班室。

05年5月经我们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市场范围的东、西向红绿灯斑马线人行过道开通。

05年8月我们投入数万元改造D区(南岸路33号)首二层洗手间。

05年9月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在广州电信的“商贸之桥”网站开通。

05年10月南北装饰材料市场视频监控自动报警保安系统安装运行。

在不断完善市场软硬件设施的同时,南北装饰材料市场也不断改善提高和市场服务,市场有些商铺的上层是民居,不时会发生排水管道漏、塞、爆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抢修,尽量减少对商铺的影响,经统计,2005年我们用于这方面的维护资金达五万多元,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商家们多多包涵。

今年五月一日,广州市政府了政府2号令,即《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新规定对房屋租赁的一些办证手续也影响我们市场,对我市场商铺客户办理有关证照带来一些麻烦。对此,我们积极走访了市、区有关职能部门,经过我们多方努力,有关办证部门已给予市场客户办证的方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尽管在过去两年我们为办好市场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管理上也未完全到位,今后我们将朝着把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做精做强的目标而努力。首先,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委托专业的广告公司对市场内外进行专业包装,使市场更具商业气氛,市场内外的广告位置如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许可,市场将按有关规定有偿提供给市场商家作广告宣传。南北装饰材料市场在“商贸之桥”的网页将进一步加强完善,利用网络的强大威力,使市场增强知名度,使各商家获得商机。

南北范文篇9

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愈益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南北问题主要是南北经济关系问题。但从南北关系发展的历史看,南北关系既包括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包括了它们之间的政治关系。无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还是独立后南方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斗争都表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在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而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则居于次要地位。同时,南北政治关系也受制于东西方的争夺,处于从属地位。

冷战结束后,南北的政治关系有了新的变化。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关系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在西强东弱的形势下,北方国家将人权、安全和军控的重点由针对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南方国家,使南北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现出来。表现在:

(一)北方国家将“人权”矛头转向了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发动了咄咄逼人的“人权”攻势,人权问题逐渐成为南北政治关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1.以人权、人道为借口干涉南方国家的内政。冷战结束后,美国强调人权是其对外政策的基石。欧盟也以促进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美国每年发表一个“人权报告”,“审查”南方国家的人权问题,指责它们的人权状况。欧盟也不示弱,从1989年7月到1995年1月欧洲议会发表了394项人权决议,其中304项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注:参见马胜利:《欧洲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政策》,载《欧洲》,1998年第3期,71页。)1989年到1996年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挥舞“人权”、“民主”的大棒向中国施压。严重地恶化了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北方国家,通过信息网络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南方国家发动心理战,利用人权问题,挑起这些国家民众的反政府情绪,企图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或促使其倒台。

2.把“人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美国的条件是受援国要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维护人权的政策。欧盟提出,援助应以受援国在人权和民主自由方面的进展为条件。日本也说要考虑受援国的民主化、基本人权和市场经济情况。1989年12月,欧盟在签署第四个《欧洲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简称“洛美协定”)时,第一次将民主和人权列为该协定的基本条款。随后,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含有人权民主内容的协议大量增加。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3年,欧共体与拉美18个国家签订了关于经济、贸易合作协议,每一个都含有人权、民主的内容。(注:参见马胜利:《欧洲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政策》,载《欧洲》,1998年第3期,70页。)凡达不到它们要求的南方国家,就得不到它们的援助;已经得到援助的国家,则会受到停止援助、经济制裁或经济封锁等不同程度的惩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它的经济制裁采取了除直接军事行动以外的一切手段。仅1996年一年,美国采取的经济制裁多达22例。这一年美国先后炮制两个法案对古巴、伊朗、利比亚实行长期制裁。1997年美国又将制裁范围扩大到阿根廷、缅甸、苏丹等国。特别是美国对古巴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经济封锁。尽管从1992年至2001年,联合国大会已10次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制裁,但美国一直置若罔闻。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卡斯特罗政府至今仍不实行西方的“民主化”、“多党制”和“市场经济”。美国的封锁政策,已给古巴造成了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把人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政治条件,其目的就是诱使发展中国家向西方靠拢,并促使发展中国家实行西方的“民主化”、“多党制”、“市场经济”。

3.利用大众传媒和一些基金会宣传西方的人权观念、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渗透。美国的VOA、CNN,英国的BBC,“欧洲自由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对南方国家进行广泛的大量的宣传,力促南方国家的民众接受西方的人权思想、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还利用包括学术和文化交流在内的人员往来,培植亲信,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它们利用一些基金会,一方面派遣教授、专家、学者到南方国家讲学,从事研究;另一方面也资助南方国家的学生、学者到北方国家去学习研究,使他们接受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的熏陶。据美国官方统计,在克林顿8年任期内,美国在40多个非洲国家中开展了有关民主的宣传活动。美国政府建立的“民主与人权基金”,专门用于美驻非洲使馆资助当地的人权等项目。为加强非洲的民主体制,仅2000财政年度,“非洲的民主基金”拨款就高达600万美元。北方国家还通过信息网络对南方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人权思想和价值观念。

4.不惜动用武力,进行直接干涉。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实行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联盟公然发动空袭,对这个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实行前所未有的狂轰滥炸,致使数千平民百姓在战火中丧生,无数的民用设施在空袭中被夷为平地,近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可见,美国等北方国家的所谓“人权”、“人道”、“民主”只不过是推行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二)北方国家把南方国家作为安全和军控关注的重点。

在安全和军控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已把安全战略针对的重点转向南方国家。美国《1992年度国防报告》提出以“全球威慑,应急反应”为核心的新防务战略,主张把安全战略的重点从对付原苏联,准备打一场世界大战转到对付南方国家和地区的局部战争,并准备打击对美国重大利益进行挑战的国家和力量。欧盟在海湾战争以后也认为,“今后在军事上具有更大直接意义的是南部防务,而不是位于欧洲中心的东部防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近年来极力推行北约东扩计划,通过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来向世人炫耀武力,以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以便对付南方国家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1997年,“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出笼。该指针的核心是美日联合对付“周边事态”。美日使用“周边事态”这一极不明确的概念,为日本根据自己的意图扩展军事力量及其在周边地区的活动范围和方式,为美日联手干涉南方国家的内部事务提供借口。

北方国家认为,核、生、化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导弹技术在南方国家的扩散,是其安全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已把防止核及其他军事技术的扩散置于其安全和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反扩散中心”,加强情报活动。这个中心利用各种先进手段,对24个南方国家和72种以上的武器技术进行严密监视和跟踪,重点防范朝鲜、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的秘密核活动。当前,美决心搞“反恐”扩大化,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同反恐混为一谈,将上述国家定为“邪恶轴心”,将对其加大施压和打击度。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没能制止住印度、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行动。

北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所推行的军控政策,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和双重标准,它们只限制别人,不限制自己;只限制不跟着美国走的国家,不限制随它转的“伙伴”。美国可以做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却指责别国卖武器零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美国霸权主义的真实写照。

以上事实表明,冷战后南北政治关系日益凸显。南北经济关系与南北政治关系已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南北关系已成为以经济政治关系为主线的南北各种关系的综合。今后,南北经济政治关系将进一步加强,这不仅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还将继续利用人权等问题打压南方国家;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诸多的全球性问题,如核扩散问题、局部冲突和战争问题、走私贩毒问题,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必须南北合作才能解决。

二、随着北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南北经济矛盾更形尖锐。

冷战结束后,在南北政治关系中的矛盾日益凸显的同时,南北经济矛盾更加突出,南北经济冲突呈上升趋势。如列入美国普通和超级301条款的28个国家和地区,近一半是东亚和拉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欧盟在贸易优惠制度的调整中,把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同贸易挂钩,损害的是南方国家的利益。在1991—2000年的10年中,南方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普遍高于北方国家(注:参见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90—2001年,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2001年。),一些南方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在逐步上升,在世界资金市场上也越来越成为北方国家竞争的对手。尽管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的经济恢复增长起了主要带动作用。但是这却使北方国家感到自己的经济强权地位受到威胁。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受阻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方面,北方国家垂诞中国的广阔市场,同时又惧怕中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它们对中国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冷战后南北经济问题更加严重和南北经济矛盾更加尖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南北差距是指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乃至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差别程度。冷战结束十年来,由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有较大发展,从整体经济规模看,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但并未发生质的变化。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的现象仍在继续,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由1989年的42个增至2001年的49个,占发展中国家近1/3。世界人口中1/5的富者和1/5的穷者,人均国民收入之比由1980年的30比1,扩大到1997年的74比1。世界上3名巨富的财产,超过了48个不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世界上20%的人靠每天不到1美元过日子,世界贫困人口已由1993年的13亿增至1999年的15亿左右。如果从南北科技发展水平来考察南北关系,其差距更大。

第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更加艰难曲折。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斗争的焦点也由要不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转到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南方国家主张建立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新秩序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经济领域应主权平等,公平合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北方国家则主张建立由美国独霸或以美、日、欧三极共同主宰世界的新秩序。在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方面,自从20世纪80年代,南北对话由于美国的阻挠陷入僵局后,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几乎毫无进展。如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更使它不可一世。它很难在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上做点什么。因为,这种旧秩序不仅是它今天保持一超地位的基础,而且是它今后维持领先地位的前提。南方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失去的十年”的打击之后,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在采取南南合作、集体自力更生以及与北方国家进行跨区域对话与合作的途径发展自己。但这些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相去甚远,而且区域性南北关系的发展,全球性南北关系的减弱,使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更加复杂和艰难。

第三,南方债务负担有增无减。1988年南方国家外债总额为13750亿美元,1998年增至24650亿美元。拉美和非洲地区是问题最严重的两个地区。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南方国家的债务已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强烈冲击,威胁着债权国——北方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相继采取措施,缓解债务危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1988年的科隆会议上,七国同意为世界最穷的国家免除债务700亿美元。这样预计有36个国家有望从中获益。然而,700亿美元的债务仅占目前南方国家债务总额的2.8%。尽管如此,至今仍不见落实。

第四,北方发展援助远未达标。根据《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规定,到1980年,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应占援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7%。但是,目前除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北方国家远未达到它们所承诺的指标,而且出现了下降趋势。1997年,经合组织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额为498亿美元,比1996年的579亿美元减少了14%。1992年,它们提供的官方援助相当于北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0.33%,而到1997年已降为0.22%,大大低于0.7%的目标。其中超级大国的美国的援助额最低,只有0.09%。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国际投资总额的80%为北方国家间的相互投资,投入南方的资金不到20%。而且资本流动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情况。国际资金流向受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外汇市场剧烈动荡的影响,对南方国家吸收资金、发展经济极为不利。南方国家因援助减少并陷入还债困境,使缺少发展资金的状况更为严重。

第五,南北贸易权利极不平等。两极格局终结后,冷战变成了商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战场上,数额巨大,争斗激烈,但条件比较平等。在南北战场上,数额较小,条件不等,斗争残酷。占全球人口20%的北方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而占人口75%的南方国家分别仅拥有14%和18%的份额,其中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其出口额仅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0.4%。即使如此,它们还遭受到发达国家的种种歧视、排挤和限制。北方国家的反倾销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不断增加;挤压南方国家农产品出口的农产品补贴额越来越多,南方国家的农矿产品与北方国家的高科技产品所形成的价格剪刀差越来越大,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比10年前更加恶化。据统计,由于目前存在的不公平的贸易、劳务、金融体制,南方国家每年蒙受的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相当于它们所获得援助的10倍。

目前,北方国家以非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同时,以北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和微观载体,它们的雄厚实力和先进的营销方式将主宰世界贸易,南方国家的公司则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等北方国家借助反倾销保护国内市场,坚持将经贸与人权、民主、劳工条件、环保等问题挂钩;美国还以最惠国待遇为武器,迫使南方国家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特别恶劣的是美国还以国内法为依据,挥舞所谓“超级301条款”的大棒对南方国家进行威胁和报复,甚至通过什么赫尔姆斯——勃顿法来制裁它国。

第六,环保问题日益尖锐。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列为《21世纪议程》,并与发展构成一个整体,从而拉开了环保时代的序幕。环保问题由此也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北方国家强调环境优先,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近年来,它们空前重视环保产业(亦称绿色工业),视其为朝阳工业。与此同时,它们将环境成本转移到南方国家,并不给予南方国家资源消耗应有的补偿和维护,南方国家认为,北方国家是全球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的主要制造者,南方国家则是主要受害者。南方国家强调发展优先,通过发展,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重视环境保护,以促进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此,南方国家要求提高初级产品价格,开始关注北方国家的“污染转移”,要求它们提供对环境无害的技术转让和环境保护技术转让。

上述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并会制约南北关系的发展。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也能成为加强南北对话,实现南北合作的契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经济利益以及全球战略利益考虑,一改过去对南方国家的冷淡态度,开始加强与南方国家的区域性合作关系。

三、南北关系的内容日益向多层次、多方位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跨区域南北关系正在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

如果说冷战时期的南北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矛盾与斗争的一面的话,那么当前的南北关系则是在矛盾和斗争存在的同时,依存与合作的一面有所发展。其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对南北关系的深刻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推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了各种纵横交错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关系。南北方国家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促进了南北合作关系的发展。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经济因素已成为各国在国际交往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南方国家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北方国家着眼于未来,增强自身实力和与它国的竞争力,不断调整对外关系,以求在未来多极格局中成为起主要作用的力量。这为南北合作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国家间的经济政治联合。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区域集团:一是北方国家的区域集团,二是南方国家的区域集团,三是既有南方国家,又有北方国家的区域集团。这三类集团不仅需要内部合作,而且需要集团间的合作。惟有如此,才有利于各个集团,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才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尖锐,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极地、深海和太空开发问题、人口问题、难民问题、问题、核扩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均已越出国界,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一国或几国所能为,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南北关系冲破了相对单一的经济内容,而日益向多层次、多方位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但发展问题仍是南北关系的核心,是南北矛盾最集中的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两大趋势的推动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方国家一改过去对南方国家的冷淡态度,争相发展与各区域的南方国家的关系。南北区域性对话与合作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亚洲,美国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并于1993年倡议召开了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随后形成了一年召开一次会议的固定模式;日本则以亚洲作为战略依托,加紧了对亚洲市场的开发;西欧大国,竞相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和政治关系,欧盟15国与亚洲10国在1996、1998和2000年先后三次举行了亚欧会议,共同探讨建立面向21世纪的亚欧新型伙伴关系问题。

在中东,美国通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取得了在中东地区的主导权。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1993年签订了奥斯陆协议,1994年建立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后来,中东和平进程虽然一波三折,但这一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在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突破的情况下,1994年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首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随后,又在安曼、开罗和多哈召开了三次会议。出席1996年开罗会议的有78个国家,52个国际和地区性组织以及850家大公司的数千名代表。然而,当前中东和平进程的严重受挫则使该地区的经济合作陷入困境。欧盟和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举行了欧洲——地中海会议,力图通过发展贸易,提供援助,建立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日本也加强了参与中东事务的力度。

在非洲,由于苏联的解体和法国的行动一再碰壁,美国更加显露了它在非洲的扩张热情。1997年6月,克林顿总统宣布了一项促进非洲国家对美国出口和促进美国对非洲的私人投资计划,宣布1783项产品可以免税进入美国。1998年3月22日至4月2日,克林顿总统出访了非洲5国,这是美国总统近20年来首访非洲,随行者有900多人。他在南非宣布,将免除“最积极进行经济改革的非洲国家的全部债务”,约16亿美元,其目的是要“建立跨世纪的美非新型贸易伙伴关系”。1999年2月18日,46个非洲国家的部长与美国签署了长达13页的文件,勾画了“21世纪美非伙伴关系的蓝图”,并决定成立“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和经济合作论坛”,以保证双方高层领导能每年聚会,商讨经济合作事宜。2000年8月,克林顿再次访问了非洲,创造了在任总统两次访非的纪录。

法国一直保持着与原非洲殖民地的特殊关系,它同22个非洲国家有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外长韦德里纳针对美国的行动宣称:“法国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撒手不管非洲事务。”1998年6月25日至30日,希拉克总统访问了非洲英语和葡语的四个国家,这是他1995年出任总统以来第9次出访非洲。同年11月底,在巴黎举行了第20届法国与非洲国家首脑会议,有49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代表出席了会议。到会的既有讲法语的非洲国家,也有讲英语和葡语的非洲国家。法国在会上推出了它的“新非洲政策”,即从“非洲宪兵”到“倡导和平”。希拉克强调指出,法国始终是非洲国家的热心伙伴。1999年12月上旬,在巴黎召开了第20届法非首脑会议后续会议,参加国由49个增加到52个。

在拉美,美国1990年提出了以加强贸易、改善投资条件和减轻债务负担为支柱的《开创美洲事业的倡议》,以图和拉美国家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1992年美、加、墨三国领导人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而且宣布建立“一个半球自由贸易区”。1998年4月,美洲34国(除古巴外)在圣地亚哥举行了第二届首脑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承诺在2005年前逐步取消关税,最终建立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欧盟也不示弱,1999年6月29日,欧盟15国与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或代表,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隆重举行了首届欧盟——拉美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里约热内卢声明》和《行动纲领》,会议强调,欧盟与拉美国家要进一步加强两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日本也在力图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南北范文篇10

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愈益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南北问题主要是南北经济关系问题。但从南北关系发展的历史看,南北关系既包括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包括了它们之间的政治关系。无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还是独立后南方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斗争都表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在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而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则居于次要地位。同时,南北政治关系也受制于东西方的争夺,处于从属地位。

冷战结束后,南北的政治关系有了新的变化。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关系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在西强东弱的形势下,北方国家将人权、安全和军控的重点由针对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南方国家,使南北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凸现出来。表现在:

(一)北方国家将“人权”矛头转向了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发动了咄咄逼人的“人权”攻势,人权问题逐渐成为南北政治关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1.以人权、人道为借口干涉南方国家的内政。冷战结束后,美国强调人权是其对外政策的基石。欧盟也以促进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美国每年发表一个“人权报告”,“审查”南方国家的人权问题,指责它们的人权状况。欧盟也不示弱,从1989年7月到1995年1月欧洲议会发表了394项人权决议,其中304项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注:参见马胜利:《欧洲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政策》,载《欧洲》,1998年第3期,71页。)1989年到1996年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挥舞“人权”、“民主”的大棒向中国施压。严重地恶化了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北方国家,通过信息网络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南方国家发动心理战,利用人权问题,挑起这些国家民众的反政府情绪,企图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或促使其倒台。

2.把“人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美国的条件是受援国要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维护人权的政策。欧盟提出,援助应以受援国在人权和民主自由方面的进展为条件。日本也说要考虑受援国的民主化、基本人权和市场经济情况。1989年12月,欧盟在签署第四个《欧洲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简称“洛美协定”)时,第一次将民主和人权列为该协定的基本条款。随后,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含有人权民主内容的协议大量增加。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3年,欧共体与拉美18个国家签订了关于经济、贸易合作协议,每一个都含有人权、民主的内容。(注:参见马胜利:《欧洲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政策》,载《欧洲》,1998年第3期,70页。)凡达不到它们要求的南方国家,就得不到它们的援助;已经得到援助的国家,则会受到停止援助、经济制裁或经济封锁等不同程度的惩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它的经济制裁采取了除直接军事行动以外的一切手段。仅1996年一年,美国采取的经济制裁多达22例。这一年美国先后炮制两个法案对古巴、伊朗、利比亚实行长期制裁。1997年美国又将制裁范围扩大到阿根廷、缅甸、苏丹等国。特别是美国对古巴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经济封锁。尽管从1992年至2001年,联合国大会已10次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制裁,但美国一直置若罔闻。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卡斯特罗政府至今仍不实行西方的“民主化”、“多党制”和“市场经济”。美国的封锁政策,已给古巴造成了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把人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政治条件,其目的就是诱使发展中国家向西方靠拢,并促使发展中国家实行西方的“民主化”、“多党制”、“市场经济”。

3.利用大众传媒和一些基金会宣传西方的人权观念、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渗透。美国的VOA、CNN,英国的BBC,“欧洲自由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对南方国家进行广泛的大量的宣传,力促南方国家的民众接受西方的人权思想、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还利用包括学术和文化交流在内的人员往来,培植亲信,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它们利用一些基金会,一方面派遣教授、专家、学者到南方国家讲学,从事研究;另一方面也资助南方国家的学生、学者到北方国家去学习研究,使他们接受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的熏陶。据美国官方统计,在克林顿8年任期内,美国在40多个非洲国家中开展了有关民主的宣传活动。美国政府建立的“民主与人权基金”,专门用于美驻非洲使馆资助当地的人权等项目。为加强非洲的民主体制,仅2000财政年度,“非洲的民主基金”拨款就高达600万美元。北方国家还通过信息网络对南方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人权思想和价值观念。

4.不惜动用武力,进行直接干涉。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实行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联盟公然发动空袭,对这个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实行前所未有的狂轰滥炸,致使数千平民百姓在战火中丧生,无数的民用设施在空袭中被夷为平地,近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可见,美国等北方国家的所谓“人权”、“人道”、“民主”只不过是推行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二)北方国家把南方国家作为安全和军控关注的重点。

在安全和军控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已把安全战略针对的重点转向南方国家。美国《1992年度国防报告》提出以“全球威慑,应急反应”为核心的新防务战略,主张把安全战略的重点从对付原苏联,准备打一场世界大战转到对付南方国家和地区的局部战争,并准备打击对美国重大利益进行挑战的国家和力量。欧盟在海湾战争以后也认为,“今后在军事上具有更大直接意义的是南部防务,而不是位于欧洲中心的东部防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近年来极力推行北约东扩计划,通过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来向世人炫耀武力,以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以便对付南方国家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1997年,“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出笼。该指针的核心是美日联合对付“周边事态”。美日使用“周边事态”这一极不明确的概念,为日本根据自己的意图扩展军事力量及其在周边地区的活动范围和方式,为美日联手干涉南方国家的内部事务提供借口。

北方国家认为,核、生、化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导弹技术在南方国家的扩散,是其安全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已把防止核及其他军事技术的扩散置于其安全和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反扩散中心”,加强情报活动。这个中心利用各种先进手段,对24个南方国家和72种以上的武器技术进行严密监视和跟踪,重点防范朝鲜、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的秘密核活动。当前,美决心搞“反恐”扩大化,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同反恐混为一谈,将上述国家定为“邪恶轴心”,将对其加大施压和打击度。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没能制止住印度、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行动。

北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所推行的军控政策,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和双重标准,它们只限制别人,不限制自己;只限制不跟着美国走的国家,不限制随它转的“伙伴”。美国可以做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却指责别国卖武器零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美国霸权主义的真实写照。

以上事实表明,冷战后南北政治关系日益凸显。南北经济关系与南北政治关系已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南北关系已成为以经济政治关系为主线的南北各种关系的综合。今后,南北经济政治关系将进一步加强,这不仅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还将继续利用人权等问题打压南方国家;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诸多的全球性问题,如核扩散问题、局部冲突和战争问题、走私贩毒问题,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必须南北合作才能解决。

二、随着北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南北经济矛盾更形尖锐。

冷战结束后,在南北政治关系中的矛盾日益凸显的同时,南北经济矛盾更加突出,南北经济冲突呈上升趋势。如列入美国普通和超级301条款的28个国家和地区,近一半是东亚和拉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欧盟在贸易优惠制度的调整中,把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同贸易挂钩,损害的是南方国家的利益。在1991—2000年的10年中,南方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普遍高于北方国家(注:参见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90—2001年,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2001年。),一些南方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在逐步上升,在世界资金市场上也越来越成为北方国家竞争的对手。尽管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的经济恢复增长起了主要带动作用。但是这却使北方国家感到自己的经济强权地位受到威胁。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受阻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方面,北方国家垂诞中国的广阔市场,同时又惧怕中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它们对中国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冷战后南北经济问题更加严重和南北经济矛盾更加尖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南北差距是指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乃至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差别程度。冷战结束十年来,由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有较大发展,从整体经济规模看,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但并未发生质的变化。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的现象仍在继续,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由1989年的42个增至2001年的49个,占发展中国家近1/3。世界人口中1/5的富者和1/5的穷者,人均国民收入之比由1980年的30比1,扩大到1997年的74比1。世界上3名巨富的财产,超过了48个不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世界上20%的人靠每天不到1美元过日子,世界贫困人口已由1993年的13亿增至1999年的15亿左右。如果从南北科技发展水平来考察南北关系,其差距更大。

第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更加艰难曲折。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斗争的焦点也由要不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转到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南方国家主张建立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新秩序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经济领域应主权平等,公平合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北方国家则主张建立由美国独霸或以美、日、欧三极共同主宰世界的新秩序。在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方面,自从20世纪80年代,南北对话由于美国的阻挠陷入僵局后,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几乎毫无进展。如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更使它不可一世。它很难在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上做点什么。因为,这种旧秩序不仅是它今天保持一超地位的基础,而且是它今后维持领先地位的前提。南方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失去的十年”的打击之后,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在采取南南合作、集体自力更生以及与北方国家进行跨区域对话与合作的途径发展自己。但这些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相去甚远,而且区域性南北关系的发展,全球性南北关系的减弱,使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更加复杂和艰难。

第三,南方债务负担有增无减。1988年南方国家外债总额为13750亿美元,1998年增至24650亿美元。拉美和非洲地区是问题最严重的两个地区。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南方国家的债务已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强烈冲击,威胁着债权国——北方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相继采取措施,缓解债务危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1988年的科隆会议上,七国同意为世界最穷的国家免除债务700亿美元。这样预计有36个国家有望从中获益。然而,700亿美元的债务仅占目前南方国家债务总额的2.8%。尽管如此,至今仍不见落实。

第四,北方发展援助远未达标。根据《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规定,到1980年,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应占援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7%。但是,目前除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北方国家远未达到它们所承诺的指标,而且出现了下降趋势。1997年,经合组织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额为498亿美元,比1996年的579亿美元减少了14%。1992年,它们提供的官方援助相当于北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0.33%,而到1997年已降为0.22%,大大低于0.7%的目标。其中超级大国的美国的援助额最低,只有0.09%。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国际投资总额的80%为北方国家间的相互投资,投入南方的资金不到20%。而且资本流动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情况。国际资金流向受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外汇市场剧烈动荡的影响,对南方国家吸收资金、发展经济极为不利。南方国家因援助减少并陷入还债困境,使缺少发展资金的状况更为严重。

第五,南北贸易权利极不平等。两极格局终结后,冷战变成了商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战场上,数额巨大,争斗激烈,但条件比较平等。在南北战场上,数额较小,条件不等,斗争残酷。占全球人口20%的北方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而占人口75%的南方国家分别仅拥有14%和18%的份额,其中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其出口额仅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0.4%。即使如此,它们还遭受到发达国家的种种歧视、排挤和限制。北方国家的反倾销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不断增加;挤压南方国家农产品出口的农产品补贴额越来越多,南方国家的农矿产品与北方国家的高科技产品所形成的价格剪刀差越来越大,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比10年前更加恶化。据统计,由于目前存在的不公平的贸易、劳务、金融体制,南方国家每年蒙受的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相当于它们所获得援助的10倍。

目前,北方国家以非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同时,以北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和微观载体,它们的雄厚实力和先进的营销方式将主宰世界贸易,南方国家的公司则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等北方国家借助反倾销保护国内市场,坚持将经贸与人权、民主、劳工条件、环保等问题挂钩;美国还以最惠国待遇为武器,迫使南方国家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特别恶劣的是美国还以国内法为依据,挥舞所谓“超级301条款”的大棒对南方国家进行威胁和报复,甚至通过什么赫尔姆斯——勃顿法来制裁它国。

第六,环保问题日益尖锐。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列为《21世纪议程》,并与发展构成一个整体,从而拉开了环保时代的序幕。环保问题由此也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北方国家强调环境优先,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近年来,它们空前重视环保产业(亦称绿色工业),视其为朝阳工业。与此同时,它们将环境成本转移到南方国家,并不给予南方国家资源消耗应有的补偿和维护,南方国家认为,北方国家是全球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的主要制造者,南方国家则是主要受害者。南方国家强调发展优先,通过发展,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重视环境保护,以促进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此,南方国家要求提高初级产品价格,开始关注北方国家的“污染转移”,要求它们提供对环境无害的技术转让和环境保护技术转让。

上述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并会制约南北关系的发展。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也能成为加强南北对话,实现南北合作的契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经济利益以及全球战略利益考虑,一改过去对南方国家的冷淡态度,开始加强与南方国家的区域性合作关系。

三、南北关系的内容日益向多层次、多方位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跨区域南北关系正在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

如果说冷战时期的南北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矛盾与斗争的一面的话,那么当前的南北关系则是在矛盾和斗争存在的同时,依存与合作的一面有所发展。其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对南北关系的深刻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推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了各种纵横交错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关系。南北方国家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促进了南北合作关系的发展。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经济因素已成为各国在国际交往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南方国家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北方国家着眼于未来,增强自身实力和与它国的竞争力,不断调整对外关系,以求在未来多极格局中成为起主要作用的力量。这为南北合作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国家间的经济政治联合。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区域集团:一是北方国家的区域集团,二是南方国家的区域集团,三是既有南方国家,又有北方国家的区域集团。这三类集团不仅需要内部合作,而且需要集团间的合作。惟有如此,才有利于各个集团,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才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尖锐,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极地、深海和太空开发问题、人口问题、难民问题、问题、核扩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均已越出国界,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一国或几国所能为,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南北关系冲破了相对单一的经济内容,而日益向多层次、多方位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但发展问题仍是南北关系的核心,是南北矛盾最集中的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两大趋势的推动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方国家一改过去对南方国家的冷淡态度,争相发展与各区域的南方国家的关系。南北区域性对话与合作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亚洲,美国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并于1993年倡议召开了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随后形成了一年召开一次会议的固定模式;日本则以亚洲作为战略依托,加紧了对亚洲市场的开发;西欧大国,竞相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和政治关系,欧盟15国与亚洲10国在1996、1998和2000年先后三次举行了亚欧会议,共同探讨建立面向21世纪的亚欧新型伙伴关系问题。

在中东,美国通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取得了在中东地区的主导权。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1993年签订了奥斯陆协议,1994年建立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后来,中东和平进程虽然一波三折,但这一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在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突破的情况下,1994年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首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随后,又在安曼、开罗和多哈召开了三次会议。出席1996年开罗会议的有78个国家,52个国际和地区性组织以及850家大公司的数千名代表。然而,当前中东和平进程的严重受挫则使该地区的经济合作陷入困境。欧盟和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举行了欧洲——地中海会议,力图通过发展贸易,提供援助,建立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日本也加强了参与中东事务的力度。

在非洲,由于苏联的解体和法国的行动一再碰壁,美国更加显露了它在非洲的扩张热情。1997年6月,克林顿总统宣布了一项促进非洲国家对美国出口和促进美国对非洲的私人投资计划,宣布1783项产品可以免税进入美国。1998年3月22日至4月2日,克林顿总统出访了非洲5国,这是美国总统近20年来首访非洲,随行者有900多人。他在南非宣布,将免除“最积极进行经济改革的非洲国家的全部债务”,约16亿美元,其目的是要“建立跨世纪的美非新型贸易伙伴关系”。1999年2月18日,46个非洲国家的部长与美国签署了长达13页的文件,勾画了“21世纪美非伙伴关系的蓝图”,并决定成立“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和经济合作论坛”,以保证双方高层领导能每年聚会,商讨经济合作事宜。2000年8月,克林顿再次访问了非洲,创造了在任总统两次访非的纪录。

法国一直保持着与原非洲殖民地的特殊关系,它同22个非洲国家有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外长韦德里纳针对美国的行动宣称:“法国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撒手不管非洲事务。”1998年6月25日至30日,希拉克总统访问了非洲英语和葡语的四个国家,这是他1995年出任总统以来第9次出访非洲。同年11月底,在巴黎举行了第20届法国与非洲国家首脑会议,有49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代表出席了会议。到会的既有讲法语的非洲国家,也有讲英语和葡语的非洲国家。法国在会上推出了它的“新非洲政策”,即从“非洲宪兵”到“倡导和平”。希拉克强调指出,法国始终是非洲国家的热心伙伴。1999年12月上旬,在巴黎召开了第20届法非首脑会议后续会议,参加国由49个增加到52个。

在拉美,美国1990年提出了以加强贸易、改善投资条件和减轻债务负担为支柱的《开创美洲事业的倡议》,以图和拉美国家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1992年美、加、墨三国领导人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而且宣布建立“一个半球自由贸易区”。1998年4月,美洲34国(除古巴外)在圣地亚哥举行了第二届首脑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承诺在2005年前逐步取消关税,最终建立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欧盟也不示弱,1999年6月29日,欧盟15国与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或代表,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隆重举行了首届欧盟——拉美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里约热内卢声明》和《行动纲领》,会议强调,欧盟与拉美国家要进一步加强两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日本也在力图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