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0:16:42

妙用范文篇1

北京话是很有礼貌的,北京人善于用“请”字,在很多场合,“请”字的应用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是一种常见的礼数。

旧时,“请”字指买香烛、纸马、佛龛,表现的是一种尊重之情。过春节的时候,民间习俗要宴请亲戚朋友,被称为“请春客”。“请”字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谦逊的态度。现在“请”有很多含义:如请求,请人帮忙,是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上,向对方求教;邀请、聘请,表现对对方的高度尊重和赞赏。在通常情况下,“请”还是一个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您请坐”、“请准时出席”等。

现在北京人喜欢说:“请教您个事。”打车的时候,客人一上车,司机会问:“请问您去哪?”老北京人见面打招呼也很风趣,经常是“给您请安啦”。要是迟到或者做错点什么事,就会嘴里念叨:“给您请罪赔不是了。”“请”字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敬之情。

妙用范文篇2

宋朝时,福建读书人韩南直到老年才过了乡试,但在殿试中却又一次名落孙山。皇帝见他老大年纪,起了恻隐之心,破例让他录取,算是中了“恩科”。韩南高中之后,在他的家乡一下子成了名人,顿时身价百倍,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韩南知道自己早已过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对择偶不感兴趣,但想到媒婆们的频繁上门,也是一片好意,不能得罪,便写了一首诗拒媒,贴在自家问上。诗曰:“读尽文章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我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媒婆们看了韩南的诗,得知他已73岁高龄,便不再登门说媒。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晋江县有个才女叫邱应仪,其丈夫黄志清在翰林院任编修,很有名气。某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楼,请黄志清题写匾名。黄据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小楼一夜听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拟取名“听雨楼”。当众挥毫时,不慎误写成“听月楼”。一秀才打趣道:“自古只有玩月、赏月、踏月之说,何来听月之章?”黄大窘,想涂改重写。其妻邱应仪也在一旁看热闹,立即过来解围道:“听月楼,取名最佳,‘听月’二字妙绝,何须重写。”众人闻言茫然。只听邱应仪笑吟吟道:“古人有《听月诗》可以为证:‘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众人一听,大惊失声,齐声称赞《听月诗》果然绝妙,更为这位天生才女的高超的应变机智折服。其实,这首《听月诗》是邱应仪自作,目的是圆场,既解丈夫之围,又满主人庆典之意,可谓皆大欢喜。

五代末,薛媛的丈夫南楚材周游天下,到了陈颍,陈颍的太守很赏识他,敬招为女婿。南楚材也对太守的小姐有意,对薛媛的情意也就渐趋淡薄了。薛媛久盼丈夫书信不至,思念至极。于是绘自画像一幅,又题诗于上:“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南楚材睹诗与画,心中酸楚,旧情复炽,遂谢绝太守的美意,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夫妻俩相守以老。当时有人就此事赋诗道:“若不呈丹青,空房应独守。”将破之镜赖此诗得以团圆,诗的妙用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妙用范文篇3

一、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看,妙用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新闻标题所揭示的事实和思想。这具体表现为:

(一)巧用比喻,能恰到好处地反映所做事情的实质。《解放军报》有则“踢了十三年的‘皮球’进了门”的新闻标题。该标题将“问题”喻作皮球,说的是北海舰队某导弹大队的修艇排架和滑道抢修工作长期存在问题,十三年来,因设备长期失修,该大队共向上级部门打了七次报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声中搁浅。由于党风和领导工作作风的好转,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正是由于巧用比喻作标题,使非物状的事实通过一“踢”一“进”形象化处理后,揭示了某些领导机构和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的现象存在及其人民欢迎党风好转的深刻主题。

(二)通过借代显示色彩,使新闻标题鲜明生动地突出题旨。色彩是许多新闻事实的重要属性,也是新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显示色彩,往往能使新闻标题以其丰富醒目的色彩吸引人。像《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这是在有关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报道中被称为“三色报道”的标题。这里“红色”借代烈火,“黑色”借代焦土,“绿色”借代森林。由于标题巧妙地运用了借代,使这组报道显示了其题材的个性特点,也给读者一定的警示:那红色的火焰,敲响了官僚主义者的警钟;那满目焦土,意味着给国家、给人民带来多大的损失;那绿色的呼救声,让读者明白了人类与自然、与环境、与一切生物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三)通过动词比拟,标题显得有动感、有生气。新闻标题采用的是动态表示法,因此,其标题制作讲究巧用动词。巧用动词比拟,不动可以使动,静物可以标活。请看这一则新闻标题:《河北劣钢偷摸进京》,“偷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属于人的行为。现在把河北劣钢当作人来描写,使其顿生出鬼鬼崇崇状,没有生气的静止之物有动感了,活了。为何“偷摸”?此题平添几分神秘感,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急于了解那“偷摸”背后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这就是动词比拟在标题中显示的魅力。

(四)运用摹状,生动真切地再现新闻现场,烘托出人物形象,使标题以独具绘画美感的特色吸引读者。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跳台仙子”伏明霞夺得高台跳水冠军。《中国青年报》制了个与众不同的标题:《蓝天碧水间一抹明霞(引标)天上掉下个伏妹妹(主标)》,此题通过摹状不仅巧藏了报道对象“伏明霞”的姓名,而且艺术地展现了她“从天而降”高台跳水的高超技艺。同时,主标题还巧妙地仿拟越剧《红楼梦》中的一句戏词入题,与“蓝天”、“碧水”、“明霞”相辉映,歌之咏之,“境”中生“情”,那欢快、祝贺、赞美之情,溢于“题”间。

(五)运用对照,使标题表达的思想更有说服力,更富有感情色彩。如《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屋四套(双行主标)》(经济日报·1984.3.23),此标题把工程师和副局长在住房方面的情况作了鲜明对照,活画出这位副局长只顾私利,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行为的丑恶嘴脸,其行为令读者感到厌恶。又如《吃大锅饭山穷水尽走改革路柳暗花明(双行主标)合肥市电子技术研究所去年获纯利二十四万元(副标)》(人民日报·1984.4.6),此标题中的“山穷水颈和“柳暗花明”形成对比,吃大锅饭和走改革路,孰是孰非,表现得非常鲜明。

(六)通过词语反复营造出一种气氛,使新闻标题具有强烈感染力。新闻标题通过词语反复造出一种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是标题出形象,给读者以形象感的重要手段。如《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三中全会后,电视机源源到家乡》,此标题通过对凤阳的反复吟咏,仿佛让人看到了一种喜庆气氛;听到了凤阳花鼓小曲,看到了凤阳人民的喜悦之情。歌颂党的好政策的题旨在这氛围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运用拈连,能使标题凭添幽默感,增强表现力。如《政府部门“搭台”经贸部门“唱戏”》:运用顶真,能使标题环环紧扣,逻辑连贯,如《著名土壤学家李连捷教授在病中呼吁(引标)切莫清淡清淡误国(主标》(人民日报·1980.5.24),等等

,这里不一一例举。

二、从语言形式上看,巧用修辞手法,能使新闻标题在语言形式上具有美感,更富于吸引力,标题制作在这一方面经常采用的修辞方式有:对偶、排比、设问等。

(一)运用对偶,使标题句子形式整齐匀称,语调谐和,富有感染力。如《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主标)贵县水泥厂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自觉抵制行贿送礼等歪风(副标主标对称醒目,琅琅上口,标题含意一目了然。

(二)运用排比,能加强标题的力量和气势。如《科学、文艺、体育界知名人士说特别法庭的判决庄严公正(引标)彰国法平民愤快人心(主标)》

妙用范文篇4

中国企业也开会,会是开了不少,甚至开到讨人厌;开会本身是没错的,错在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就不懂得会议的妙用。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懂得活用,妙用手中的管理工具,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领导员工,那么对企业,对社会而言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一、对于企业管理者,会议是什么?

1.会议是管理者手中的一把剑,要敢于亮剑。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手中,会议应该是一把宝剑,必要时刻要敢于亮剑;传精神,绘宏图,立目标,严管理,下决心等都可以通过会议来传达。通过会议,不仅仅可以安内攘外;还可以改善现状,提升企业实力。

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创业史,每一次生死存亡之际,无不是会议在起着决定性作用。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这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转折,其意义完全体现在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彰显在社会进步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上。对于当代乃至以后社会发展来说,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始了新的科学发展和科学管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古老的中华民族从此迈进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

2.会议是管理者手中的一把刀,要敢于横刀立马。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手中,会议也是强化管理的一把大刀,关键时刻,要敢于横刀立马。当企业决策阻却难以执行时,会议就是去除阻碍的青龙偃月刀。当不良风气盛行之时,会议就是砍向恶源的屠龙宝刀。

1927年的八七会议是中共中央的一次紧急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的新的策略路线,扭转了党内的混乱状况,整顿了党和革命队伍,对领导人民坚持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会议也是管理者手中的喊话器,要时时喊,处处喊。

管理需要造势,需要营造积极的态势;会议在管理者手中犹如一个高音喊话器,强化制度,激励士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造势英雄。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发了由起草的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再到1961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又下发“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对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党派提出着顺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管理者如何开好会呢?

1.目的明确:形式主义的会议“劳民伤财”。会议的目的是要解决当下问题。如每天晨会要明确当天任务与目标,周会要总结一周工作成绩和问题,年终大会既是总结大会,总结一年的成绩与问题,也是表彰大会,树立典型,激励员工。

而现实中,有太多的企业把会议看成是科学管理,与时俱进的必要形式。

2.议题清晰:议题不清晰,老生常谈,索性不要开。每次会议需有一个清晰的议题,解决某一问题,组织学习某项知识,探讨某个议题,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提升员工个人素养与能力。

3.气氛掌控:会议气氛的掌控是相当重要的,不同的会议需要不同的氛围;同一会议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气氛。如表彰大会,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热烈的氛围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斗志。紧急会议需要紧迫感,严肃的氛围能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另外,会上切忌争吵,局面混乱;会上吵架,局面的混乱在某些国家议会上都有发生过,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情况,会议掌控者应掌握好大局,要及时引导争吵者正确思考问题,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必要时,可以请破化者出场,以保证会议继续进行。

妙用范文篇5

师:在整体感知时创设情境,首先应根据课文内容,从具体的整体情境出发,决定情境的基调;然后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如语言描述、图画表现、音乐渲染等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小珊迪》一课的导入部分。

师: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播放《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

师:说说唱了什么内容?

生: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师:是啊,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另一个世界的劳动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珊迪》!】

【评析】这个片断是用歌颂现在美好生活的歌曲和教师低沉、压抑的暗示性语言相比较,在强烈的对比中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特定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中的人物或事情引起关注,激发情感,使之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为加深其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好准备。

生:花这么长时间听一首歌,有价值吗?

师:这正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情”字,就是要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完成对学生情感的渲染、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调动,为学生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敬佩之心,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生活的批判揭露之情埋下伏笔。

师:在这里,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充分地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再看这个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的导入部分。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屏幕上出现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屏幕上出现一只呱呱叫的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飞起来落在井沿上)。(戛然而止)

生:(迫不及待)老师,接着呢?

师:接着怎样?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书上写着呢!

学生迅速翻开课本读起来。】

【评析】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加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故事在这时候却“戛然而止”,这样欲扬先抑,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激发,处于一种积极求知、急于获取信息的状态,然后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切己体察,披文入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感悟自得,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质疑探究处──以境解疑

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情境,通过具体情境的作用,学生容易形成热烈的情绪,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产生。这样,我们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中释疑解难,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师:先看词语教学的范例。

【课件展示:斯霞老师教“饱满”一词。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

生:菜籽结得多饱满。

生: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抬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边走边问:“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很饱满?

于是,全体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

【评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正是巧妙运用体态语,用自己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完成对“饱满”一词的抽象意义的理解。

师:的确,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既实又活,富有灵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并系统化,其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师:上面是词语教学问题的解决。那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如何在情境的运用中得以有效地突破和解决呢?《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由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组成。第一次对话较容易理解,学生一读就懂,理解后两次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二。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真会提问题。要想知道为什么,先来做个小实验。

师:(指导学生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生: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平时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生:我们的视线被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评析】学生质疑后,便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青蛙在井底看天,视线被井所局限”这个情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言作了铺垫。

师:在此处,教师并没有进行乏味的分析和常识性的讲解,学生在演示中既创设了情境,又理解了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坐井观天》教学的难点同其他寓言故事的教学一样,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文中寓言,而不是仅仅把教师的分析理解照单全收。揭示寓意是对寓言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最高抽象和概括,这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有一个跨度,是一个飞跃。如何减缓难度,达到教学目的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再现寓体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具体而深切的感受中悟明寓意。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三。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一起看一组画面,看谁看得最仔细?(放多媒体课件,并配乐)

师:假设你是那只自由的、会飞的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小鸟飞过了许多地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城市……

生: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见了美丽的高山,看见了广阔的原野,看见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生:小鸟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多,知道得也就多。

生: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的也就少。

师:对,小鸟见识广,青蛙见识少。

生:我要像小鸟一样做一个见识多的人,不能做“井底之蛙”。】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假想自己是那只自由的小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这种“有我之境”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导引力量。这样,学生由小鸟飞过的地方多,想到它看到的、知道的也多,从而理解小鸟说的:“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这句话。再联系前一片断对比,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取舍,有学生就说:“我要像小鸟一样做一个见识多的人,不能做个‘井底之蛙’。”课文的寓意学生已基本理解。

师:的确,学生在这样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悟出寓意,全然不需教师的灌输说教,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

文本空白处──拓境悟得

师:此处的“文本”指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即阅读材料。文本留有的空白,无非是让读者去揣摩填补,以表现难以言尽的情思,或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文本的“含蓄美”。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对文本的空白加以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来拓宽文本的情境,并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创设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请看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四。

师: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生:青蛙只有从井底跳出来才能认识到自己错了。

师:我们现在帮这只青蛙跳出井外。(运用多媒体,青蛙跳出井外,站在井沿上,东张西望,嘴里不停地呱呱叫)

师:瞧,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了,嘴里不停地说话,它说些什么呢?

生:哇!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生:啊!天真大,原来真是我错了。小鸟,对不起!】

【评析】青蛙的看法是否改变,文中是一处空白。教师在此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后,它说了些什么呢?”以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创造的激情。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凭借情境,领会语言文字的含蓄之处后,认识到青蛙之错在哪里,感受到天地是如此之大。这样的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补充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师:这次我国的课程改革把改革课程管理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课程管理权的下放调动了地方、学校的积极性,教材的使用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我国已通过审查的有人教版、苏版及北师大版共三套教材。我这儿还有一个教例,是选自上海S版教材《镇定的女主人》一课的教学片断,非常有典型意义,先请看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略),看一看贾志敏老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课件展示:《镇定的女主人》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忽然,女主人发现……

生1: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

生2:忽然,女主人发现一条眼镜蛇盘在自己脚上。

师:能不能把两句话合起来说?用上“而且”这个词。

生3: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而且正盘在自己的脚上呢。

师:我们把这个句号改成逗号,加上“心想……”,再连接起来说一说。

生4: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而且正盘在自己的脚上,心想:我可不能动,我一动,眼镜蛇咬我一口,我就没命了。

师:不错。用上“如果……就……”这组关联词,就更好了。谁再来说?

生5: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而且正盘在自己的脚上,心想:我可不能动,如果动一下。眼镜蛇咬我一口,我就没命了。

师:再加上“女主人叫来女佣,低声吩咐了几句:……。

生:(略)】

师:课文中对女主人发现眼镜蛇盘在自己脚上以及紧随其后的一系列反应都没有作详细的描述,而是在后文的对话中补述清楚的。贾志敏老师在此处发掘出能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因素,巧妙设计了一个导读训练点,让学生热烈地、有创见地说,再现当时女主人遇事不慌乱的情境。这样既训练了说,又教给了方式方法,还进一步地感悟了女主人的品质,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这样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的。

体验内化时──现境动情

师: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全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在学生已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地鉴赏和感悟呢?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绘画展示和表演等活动,来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请看《古诗二首》中《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片断。

【课件展示:《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师:现在,你就是现代的叶绍翁,请你用现代的语言把这首诗的内容描述出来。

生:(略)

师:我们来采访一下现代的叶绍翁: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生:大自然真是生机勃勃……】

【评析】我们看到,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了课文,其内心的体验也得以深化。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真是生机勃勃……那么,作品所体现的对美好的、向上的新生事物的赞美之情学生的内心也必定有所体验。

妙用范文篇6

随便拿起一本小学语文课本翻翻,你会发现,课本越来越精美了。不是吗,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两幅细致传神的插图。这无疑更符合时代特征,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呢?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插图的诸多妙用。一借插图激趣质疑。一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如教学《跳水》一课,新课伊始可先安排看图,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看过插图后,疑窦丛生:“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怎么会走上那么高的地方呢?”“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他会怎么做呢?”“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最后这个孩子得救了吗?”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内容了。二借插图品析词句。《可爱的草塘》是这样描写草塘美景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茫茫的跟蓝天相接。”通过指导看图,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草塘绿色的层次性,理解了“茫茫”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草塘真像绿色的大海,风吹过来,草一起一伏就像大海的波浪,‘茫茫的跟蓝天相接’不就是‘水天相接’吗?”有的学生说:“这些‘浪花’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笑着,闹着,追着,跑着,太可爱了!”学生品读得有滋有味,受到了美的熏陶。三借插图引发思维。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的技巧,而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是一种颇具趣味、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少年闰土》最后一段写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用笔十分简略。让学生观察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老师问:“在这个漫天飘雪的日子,一对好朋友就此分别。依依惜别之际,两个人会说些什么呢?”继而让学生演一演这幕戏。通过看图和表演,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受到“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再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插图中的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配上音乐,让学生看图来一段“扬科的内心独白”,此时此刻,心灵的感悟取代了理性的分析,不正彰显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吗?我们还可以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插图的空白处写一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丰碑》一文的插图上,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军需处长啊,舍己为人铸就了你伟大的军魂,漫天风雪将你塑成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在这里,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四借插图复述背诵。《跳水》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确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而利用插图背诵课文则能避免盲诵枯记,提高效率。《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堪称经典,所配的插图也甚为生动。指导背诵时,让学生先赏景,从上到下,学生脱口而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再观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后说猹,“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学生看图背诵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五借画图自得其乐。画图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蟋蟀的住宅》,就让学生画一画蟋蟀的住宅;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就让学生画一画地道;学习《威尼斯的小艇》,就让学生画一画小艇……有时候,我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图画。例如《燕子》一课,同学们你几笔,我几笔,勾画出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可爱的草塘》中那条奇特的小河就是一幅美好的画卷,“这幅画卷上都画了些什么呢?”于是,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有的涂上倒映出的蓝天白云,有的勾上青青的芦苇、蒲草,有的描上嬉戏的野鸭、小鱼……为了鼓励学生勤于动笔描绘课文展现的情境,每学期我都要开展一次配图评比。学生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一位同学为《月光曲》配了这样一幅水彩画: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金黄的圆月给波峰镀上点点银光。金色的沙滩上,有两个人陶醉其间,那就是皮鞋匠和盲姑娘……图画旁还写了几句诗:“清幽的月光/在海面上跳跃/贝多芬的手指/在钢琴上跳跃/盲姑娘的心/在琴声中跳跃/动人的《月光曲》/在人们的心中跳跃……”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些美丽的图画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

妙用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要活泼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天性就是爱玩,游戏教学就是利用了小学生爱玩这个特性,将教学和玩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效率,创建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如何运用好“游戏”这款教学利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游戏教学要应用在适当的氛围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强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什么情景下都可以展开游戏教学模式,开展游戏教学首先需要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如果没有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严肃紧张的氛围下游戏的进行会逐渐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没办法很好的融入,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有可能造成教学进度落后等教学事故。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之前要保证课堂氛围是宽松愉快的,只有在这种近乎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才敢融入游戏中,教师才能利用游戏的趣味趁机灌输给学生有关的英语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游戏教学模式更适于在什么氛围下开展,我通过电话采访,不记名问卷和网络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专项调查。问卷涉及两个方面:小学教师对于游戏教学模式的看法,以及个人认为游戏教学适合在什么氛围下开展。在收到的有效问卷中,经过整理和分析,我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对于游戏教学都持支持态度,并且支持游戏教学适合在宽松愉快氛围下开展的票数占据绝对优势。教师都相信,游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大脑,不仅对于智力有开发的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游戏教学效果更佳,这个结论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

二、游戏教学要有多种与之配合的方法策略

游戏教学不仅需要适当的氛围,更需要以正确的方式策略开展,游戏教学并非是单纯的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教师要把握游戏和教学各占的比例,只有比例适当才能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学内容占比过大则会导致学生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课堂效率降低,而游戏内容占比过大则会导致学生完全沉迷游戏而不考虑学习理论知识。为了防止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出现,教师需要潜心探究,不能因为是游戏教学就放松自己,游戏教学更需要方法和策略。比如动作性游戏。动作游戏,顾名思义需要学生动起来,这种游戏教学方法不止能促进学生对于小学英语理论知识的吸收,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小脑发育。这类游戏常见的形式就是单词拼接,单词拼接拼读游戏。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大小相同的彩色卡片(卡片两面的颜色最好不同),在卡片的两面分别写上一个英文单词的一半,例如一面写“pen”一面写“cil”。教师在写完卡片之后把卡片顺序打乱,然后挑选几个学生让其举起卡片,台下的学生则观察卡片上的半个单词,然后用一定的时间找出单词的另一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哪个小组用时最短的找出全部单词就获胜。单词拼接这种游戏考察的就是学生对于英文单词的掌握能力,学生对于单词掌握的越熟练,其将单词成功配对的就越迅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手脑并用的游戏方法加深学生对于重点词汇的记忆,同时避免了单纯记忆单词的枯燥无味。再比如合作性游戏。合作性的游戏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个人主义的宣扬,在这个竞争和合作双赢的今天,个人英雄主义显得缺陷十足。这类游戏的核心就是教师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才完成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单词竞赛,教师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几组,每组发一块白色的塑料板和一支记号笔,游戏的规则就是教师给出汉语提示,每个小组尽可能写出多种适合该汉语的英文单词,最终单词总量最多并且准确的小组获胜。在这个游戏里,学生不仅需要个人的聪明才智,还需要合作协作。五六个人一个小组,但是一个小组只有一块写字板和一支记号笔,因此学生必须在思考单词的同时还要选择写单词的方式,是统一由一个人书写还是谁想到谁写。这个过程需要集体的配合与智慧,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游戏教学任重而道远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模式的普遍运用利大于弊是肯定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沉迷游戏玩多于学、竞争策略导致友谊破裂等等。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立足学科教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信,不管教学过程有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同时要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架,懂得如何创新与取舍,对游戏教学模式不断调整、补充,使之对课堂教学更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王丽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4).

妙用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顺口溜;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顺口溜因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易于记忆而被大众所喜闻乐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适时、合理地运用顺口溜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拓展、延伸,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与一般总结方法进行比较,笔者发现,用顺口溜总结有以下优点:学生感兴趣、记忆速度快、不容易忘记、应用更方便。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顺口溜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归纳、总结,谈一些简单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顺口溜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使用顺口溜归纳、总结,可以使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易于理解。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积累少,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些即使背过了,由于理解不了,对学习也没有帮助和提升。但是,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巧妙、合理地运用顺口溜进行归纳、总结,效果会好得多。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如果用“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它有稳定性”进行总结,学生当时记住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原因是由于语言平淡,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记忆的时间短,容易忘记。而如果用顺口溜进行总结,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三角形,要认清,三条线段来围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不可少。动一动,很稳定,加固物体它最行。”语言生动,情趣盎然,学生念几遍就记住了,而且记得很牢固。再如,在教学“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一课时,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得出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但由于语言抽象,文字又多,记忆起来不容易。这时,用顺口溜进行总结,学生理解、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小小小数点,活泼又淘气。小数大小变,靠它左右移。扩大向右移,缩小向左移。十倍移一位,百倍移两位,千倍移三位,依次相类推。位数不够时,用零来补齐。”又如,对于质数与合数,学生往往弄不清概念,与质数和合数有关的题目,更是容易出错。如果让学生记住下面的顺口溜并用来辨别质数与合数,效果会好多了。“质数合数难分辨,因数个数是关键。1的因数只一个,质数合数不沾边。如果因数只两个,质数是它不会错。三个因数或更多,合数邀它家里坐。”

二、顺口溜在计算方法中的运用

计算方法使用顺口溜归纳、总结,不但便于学生记忆,更便于学生运用知识。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鲜活的生活元素,要不断思索、不断探究,才能挖掘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学习数学一般都会经历一个从直观形象到主观抽象的过程。小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要很好地理解、记忆数学中的计算法则,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时,我们用生动、形象的顺口溜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会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用竖式计算除法”一课中,教师可以用顺口溜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易懂、易记的语言表述中,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小房子,盖起来(写上除号),被除数,住进来(除号里面写上被除数)。除数站在大门外(除数写在除号的左面),商在屋顶写下来(商在除号上面相应的位置写下来)。写下来,还没完,商和除数乘起来(商和除数除数相乘的积,相应地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乘起来,还没完,被除数和积要相减(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积)。”书写的格式,计算的过程都包含在这几句顺口溜里面了,这样的总结,只要学生理解了、记住了,以后的计算就不会出大问题。随着学生知识的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化,再学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总结为:除数是两位,先看前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明白如话,学生一看就懂,一念就记住了,省时省力。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计算时最容易出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往往混淆了运算顺序导致的。可以用顺口溜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总结为:四则混合运算题,脱式计算讲顺序。同级从左往右算,千万不能乱顺序。两级运算一题含,先乘除来后加减。小括号里要优先,每算一步都检验。告诉学生,以后遇到四则混合运算题,心中默念几遍顺口溜,再进行计算,可以明显地减少失误。

三、顺口溜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中的运用

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用顺口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深刻,也更利于学生在实际中应用。如“乘法交换律”可总结为:两个数相乘,交换位置积相同。短短两句话,容易上口,明白易懂,便于记忆,学生掌握起来很轻松。在讲“乘法结合律”时,顺口溜可以为:三个数相乘,题目要看清。个位相乘末位零,先把它们来相乘。然后再乘第三数,计算简便得数准。学生以后遇到有乘法结合律的题目,计算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了。乘法分配律学生不容易理解,计算中的错误很多,原因是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深刻含义。因而在做题时,利用回忆当时的情境,模仿套用例题;如果题目变得稍复杂一些,就会出现错误。假如我们把式子(a+b)c=ac+bc表述为;一个外甥两舅舅,过年两家都要走。而把式子ac+bc=(a+b)c表述为:两个舅舅手拉手,一个外甥门外瞅。语言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形象生动,不但易于记忆,也易于应用。

四、顺口溜在计量单位的换算中的运用

计量单位的换算运用顺口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把握住单位间进率的转化实质,更易于进行单位换算。如把计量单位间的换算总结成:大化小,用乘好;小化大,除不怕。这两句顺口溜,高度概括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间进率的换算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各种计量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起来就简单容易多了。五、顺口溜在应用题解题规律中的运用应用题的解题规律运用顺口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对同类问题有规可循,能快速、准确、便捷地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归纳、总结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编的顺口溜是:遇到分数应用题,关键先找单位“1”。“1”量已知用乘法,“1”量未知用除法。“比多”1要加分率,“比少”1要减分率。分率分量要对应,记住歌诀巧解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只要稍加留意,都会利用这首歌诀来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效果明显。在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编如下顺口溜比较好:列方程解应用题,抓住关键来分析。先找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出关系式。已知条件换成数,未知条件换字母。如果解答有困难,线段图能帮助你。语言平实,简单易记,根据顺口溜能很快地找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妙用范文篇9

关键词:拓展训练;德育教育;职业教育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手机互联网应用率高速膨胀的今天,中职院校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冷漠、自私、拜金、享乐等,而这些问题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这给职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困境德育工作应该何去何从,这是教育者应该探讨的问题。新时期下学生德育教育要以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为教育理念,发掘生活德育对职教生的三观产生影响,中拓展训练作为一个新兴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德育工作现状和问题分析

首先,德育教育的培养对象:职教生,这群个体他们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因为大部分进入职校的学生在家庭和国家义务教育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致使很多同学出现了道德价值观上的混淆和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衡,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败德败俗的行为准则,另外在当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思想上一直存在彷徨,道德理念在困惑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他们只强调个人得失,看重个人利益,失去应有的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其次,外界环境的潜移默化:随着手机和因特网的普及和推广,知识层面参差不齐,较多不良信息渗入导致他们是非观念混乱,经常在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的两极频繁走动,缺乏了最起码的道德根基,并在生活中不以为然,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看待身边各种变换的事件,从网络中学习了较多不合伦理的办事方法。最后,职业院校在抓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忽略了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培养,即使培养也模式陈旧,且过程枯燥乏味,外加上职教生的观念认知度不高、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能力较差,他们时常生活在享乐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个人道德素质无从提升。结合职校学生个人素质、社会影响、以及德育工作培养乏力的现状,一个创新性、实践感受性的德育教育培养模式急需出炉,将“德”的培养融汇贯通到“技”的培养当中是职业教育势在必行的途径。

2拓展训练在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拓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又一次没有未来的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商务船只在大西洋屡遭德国潜艇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的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后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了军人、学生等各类群体,因为拓展训练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以达到活跃思维、承担责任、团队协作、自制自立、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在当今德育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拓展训练在德育工作中的妙用

首先,拓展训练是团队合作教育。它可以通过体验式的学习和分享,把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协作性、教育性的培训内容情景再现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经历中成长,并将这种经历的感悟深深烙印在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中。拓展训练的这种培养方法能激发学员的个人潜能,强化责任意识,营造互相沟通、分工合作等氛围,最终达到激发潜能、增强信心、超越自我的目的,它比普通的思想灌输更易接受和感悟。其次,拓展训练是三观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评价实现关键在于情感层面的体验,拓展训练通过一个个情景环节设计,让参与其中的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并把认识的德育理念和办事方法付诸实现。在体验式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次的自我修炼,无论是情感、观念还是态度、行为都得以正能量的纠正和改善。在面临只有真诚合作才能战胜困难的条件下,学生的个人意志力、抗挫能力都得以较大的提升。无论从德育培养还是个人素质提升都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依照德育教育的功能,拓展训练更能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从思想与精神层面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顿悟,使学生变的坚强而富有韧性直面未来的人生。最后,拓展训练是德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要求公民成为一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拓展训练可通过各种情景体验式设置,使职教学生切身感受到集体主义观念,从而将这种集体主义观念延伸至爱国主义乃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证明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也能通过拓展训练中的破冰和感恩项目安排消除同学之间的隔阂,使他们彼此相互信任和关爱,从而延伸至诚信教育及待人接物上要友善、和睦。更能通过拓展训练中部分游戏环节的巧妙安排,使他们在角色扮过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明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从而理解爱岗敬业四个字的内在含义。

4结论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先教如何做人,再教如何做事,传统的培训方法已经不能从内心深处触动并影响当今职校学生的三观,拓展训练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德育教育工作中最具实效的抓手,因为它在情景过程中育人,在人与人心交往中发挥德行天下的育人力量,其妙用可谓育人于无形。

作者:李晟 单位: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妙用范文篇10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只有运筹得当,才能稳操胜券。要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采取多种谋略。三十六计也是可以借用的。

只是,我们在使用这些计策前要明白,三十六计有不少是贬义的,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它们时,只把学生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看成是对立的方面,而不是敌对的一方。因此,我们所采用的只是三十六计的原理和方式,而不是其全部意义。

下面,我们先用三十六计之一——抛砖引玉之计,来谈这个问题。

一、欲擒故纵

所谓欲擒故纵,本义是要捉拿某人却先故意放松一下,使对方形成错觉,以便更好地捉拿。此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指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正面讲述有困难时,先从反面来说,让学生从否定的意义上对这一问题有所领悟。

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我原想直接告诉学生,善意的谎言有时是必要的,可又考虑到有些学生或许难以接受。于是,故意说:“鲁迅是最诚实的,可他也有不诚实的时候;他竟然对他的老师撒谎,明明要去改学文学,可他与藤野先生告别时却说,要去学生物学。”有的学生听了举手反对:“老师,你说的不对,鲁迅先生虽然在老师面前说了谎话,但不能说他不诚实。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精心教给鲁迅医学知识,可是鲁迅却要丢下医学。因此,鲁迅怕老师难过,故意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安慰自己最钦佩的老师,这是一种真诚的做法。”我点头称是,并接着追问一句:“那么,怎样判断谎言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呢?”别的同学代答:“这就要看说谎的动机是什么。利己的是恶意的,益人的是善意的。”有的同学还补充例证:小学语文中《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红军过草地时没有吃的,他从未吃过自己钓的鱼,可每次都撒谎说自己先吃了。他在关键时刻,能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样的谎言是一个共产党员高尚品格的体现。”课堂上的这一番谈话,比一般的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围魏救赵

战争中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他撤回兵力,以便更好地歼灭敌人的策略就叫做“围魏救赵”。教学中,学生的一些疑问,也可以暂不回答,而是反守为攻,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让他们在回答问题中悟出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写作训练”第二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笔的说明文,针对其中“纵向说明笔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这一要求,有的学生说:“我们没有资料,不知道笔的发展史,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呢?”我反问他:“你还记得《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写法吗?”他说记得:文章以书的演变过程为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书籍从“龙骨”、“竹简”到缩微型书的演变历史。我接着问:“那么,你能推想出各类型的书各是用什么样的‘笔’写的吗?”这一问,学生恍然大悟:“啊!我明白了,笔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书的发展历史,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笔。——这篇文章我会写了。”

三、顺手牵羊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为了论证“拿来主义”的做法正确,曾把外国文化比成一个大宅子,说到大宅子的来历,他说不要管这大宅子是怎么得来的,哪怕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做了女婿换来的”是讽刺邵洵美之流的。这叫顺带一枪的方法,也就是“顺手牵羊”法。语文教学中,不是专门为某问题,而是灵活机动地乘便来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不妨也称之为“顺手牵羊。”

有一次,我正上《小二黑结婚》,突然,教室外传来一阵激烈的鞭炮声,它把我的讲课声淹没了,我只好暂时停了下来。这时,有的同学把视线投向窗外,有的在相互打听,问是什么事。我待鞭炮声一停,便接上话茬:“什么事?不管什么事,我敢保证不是小二黑结婚,因为小二黑和小芹之间的结合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究竟有哪些障碍,请看课文。”学生听此,轰然一笑后,思维立即被拽回到课文中来了。

四、声东击西

所谓声东击西,是指表面上或口头上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语文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解决一个其他问题,以此作为类比,从侧面来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可叫声东击西。

讲授《包身工》一文的结构特点前,我要学生回忆一般体育比赛实况转播解说词的特点,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体育比赛实况转播,一般以赛场竞赛实况为主线,按比赛的开始、发展、结局的顺序来进行介绍,同时,在比赛实况介绍中穿插对该项运动起源、规则的介绍,这样,听众(观众)既能了解到这场比赛的情况,又能了解到这项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及上几届冠军得主等情况。到此时,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包身工》的结构类似体育比赛的解说词,它以包身工的一天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这种结构可以点面结合地反映包身工制度的情况,让人们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性。

五、偷梁换柱

暗中玩弄手法,用假的代替真的,这就叫偷梁换柱。这种方法在阅读和写作指导中都可使用。我在上完《简笔与繁笔》一文后,给学生“复述”了该文的两段: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孵小鸡要有适宜的温度,热了会烧蛋,冷了出僵鸡。放双响炮持炮力度要适中,松了捉不住,紧了炮冲不出去。庄稼施肥要注意适量。吃菜要放盐,但过淡过咸都不可口。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

“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的”。“过”就是“过火”,“过了头”,却往往容易被人们误认为好。说这是“深”、“透”是“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饿肚子不好,但餐鱼顿肉,傻吃也能把人吃傻。锻炼身体好,但超负荷的运动又会摧残身体。人要经常反省自己,但事事过虑,便成了谨小谨微的君子。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话讲得多么深刻。

听了这番话后,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有的认为我要以“恰到好处”来阐述《简笔与繁笔》的问题。但有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说的与《恰到好处》原文有出入。原文中的例子都不是你说的。”另一些学生则说,老师说的不是原文的例子,但都符合原文的意思。我接着指出,《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没有过多的阐述,绝大部分是例子,在大家学过的文章中,可恰当地用入《简笔与繁笔》的例子绝不止于文中几个。请保留《简笔与繁笔》的框架和观点性的语句,给《简笔与繁笔》重新换上适当的例子。结果,这篇将读和写结合在一起的“偷梁换柱”的文章写得还都不错。

六、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原为贬义,凭空捏造的意思,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舍弃它的贬义性,而取其能从“没有”中产生“有”的一面。《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无中生有”的文章,作者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中,渴望能有个冷静之处,以清心潜思,可是,现实又不允许,因此,她只能“无中生有”地在心灵中构筑这所“空中楼阁”。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自己在《药》中瑜儿坟上平空添上了一个花环,也是“无中生有”。我曾用这些例子启发学生为一些传统文章“无中生有”地写续篇。有个同学就为《狐狸与乌鸦》写了一个不错的续篇:

这回乌鸦又叼来一块肉,歇在树枝上,狐狸早就在对面的草丛里瞅着了,它想故伎重演:“乌鸦小姐,您的歌声太动人了。我敢保证,谁听了你的歌唱都会心花怒放,久久不忘。这不,上次听了您的歌,我至今还感到余音未绝呢!您再唱一支吧!”

乌鸦把肉衔得紧紧的,朝狐狸瞪了一眼,使劲地摇了摇头,因为它深知自己的嗓子并不好,森林里的歌星应该是黄莺和百灵,狐狸又想用恭维来换肉块。

狐狸又说了许多令人肉麻的恭维话,乌鸦索性叼着肉飞到了别的树上。于是,狐狸到处散布谣言,说乌鸦嗓子太难听,乌鸦叫声谁听了就要倒霉,乌鸦心太黑,还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许多善良的人们并不知道底细,就跟着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了。另外,《项链》、《阿Q正传》等文学习后,都是可以引导学生写续篇、补充细节的。

七、借刀杀人

这个计谋说起来不好听,它本指利用别人去害人。这里,我们不妨称借助于另一事物的力量、方法、原理或形式来进行新的构想和设计叫“借刀”,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杀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可以借用一些数学原理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讲解动宾短语时,有些学生往往对多动词支配多宾语的两种情况不能区别。如:

他们用一切方法帮助同志去克服和改正这些弱点和错误,绝不采取那种利用和扩大同志的弱点和错误的方法。(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学生对此句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不会区别,以为动宾的两两搭配都一样。于是,我就将这两个分句的动宾结构列了两道数学算式:

前:克服·弱点+改正·错误

后:(利用+扩大)·(弱点+错误)=利用·弱点+利用·错误+扩大·弱点+扩大·错误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看懂多动多宾的搭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个动词与第一个宾语搭配,第二个动词与第二个宾语搭配;另一种是每个动词都能和每个宾语搭配。

八、笑里藏刀

这里的“刀”并无阴险狠毒的原义,而只有严厉的批评的意思。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苦药已有糖衣裹着,那么,说“忠言”也要能“顺耳”才好。这就是说,在批评时,要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寓批评于笑谈中,使受批评者在嘻笑声中受到教育。

有一次,我正就《守财奴》一文引导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金钱,有位同学却因头天晚上贪看电视,酣然地打起了呼噜。我于是说:“面对金钱,各种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人把它当成了命根子,可是有人却不被它迷惑,谈到金钱,他毫无兴趣,照样打他的呼噜!”同学们大笑起来,那位同学被惊醒,知道情况后,再也不打瞌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