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语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3:39:58

旅游语篇

旅游语篇范文篇1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包括语用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胡壮麟,1994)。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语篇研究发展迅速,语篇研究领域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较为突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议题。英国第一个语言学教授Firth的一贯思想是,一个句子的语义,其主要部分只有被放在一定语境下发生的语篇内才能说得清,因而我们必须从语段开始分析。但他没能提出更具体、更全面的理论。这个任务由Firth的学生Halliday完成,他在衔接理论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Halliday认为从词义上所有的结构都应该是衔接的,但并不是在语法层面上才有衔接力。他和Hason对语篇中的衔接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的CohesioninEnglish(《英语中的衔接》)一书被认为是衔接理论创立的标志。当然,不同于其他语言学理论,语篇分析不局限于语言学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张美芳(1999)曾经指出:“在实际翻译中,译者既是原文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生产者。他在接受原文的过程中要进行语篇分析,在生产译文时同样要进行语篇分析,而且要将两次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近年来,衔接和连贯理论得到了翻译界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Hatim和Mason认为,Halliday和Hason提出的英语衔接手段对于其它很多语言都是适用的:它可能更多地使用其中某些衔接手段或者它们的组合。赵世开对英汉人称代词进行了比较分析;胡壮麟、朱永生等人则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以包括散文、诗歌、新闻报道以及科技文等不同文体的大量语料为例,李运兴(2001)说明了英语和汉语的衔接手段的侧重点不同,译者应据此选择合适的衔接手段。可见,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是相互作用的,语篇分析的理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翻译研究。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汉语与英语在文体特色和风格上有所不同。本文将以中文旅游语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以期能对中文旅游语篇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基本概念

(一)旅游语篇

本文所讨论的中文旅游语篇是指旅游公司与旅行社的介绍;旅游国家、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宣传;游乐设施、节日庆典、传统礼俗的介绍;宾馆饭店、饮食文化、菜系菜谱等的介绍。虽然都是与旅游相关的文本,中西方的文体风格却大有不同:英语文体大多风格简约、逻辑严谨;行文措辞简洁明白,表达方式通俗易懂;重视纯信息的传递,且信息准确、丰富、实用,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着笔不多。相比之下,中文景点介绍多使用描述性语言,言辞华丽,文笔优美,用词凝练、含蓄;表达上多使用四言八句和对偶平行结构,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达到音、形、意皆美的效果。故此,在两者互译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一对一翻译,而应该尽量使用读者习惯的语言形式,注意语篇衔接与连贯性,使译文取得最佳效果。

(二)衔接手段

Halliday和Hason把衔接手段分为为五种类型:指代(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词语(conjunction)和词汇连接(lexicalcohesion)。其中“指代、替代、省略和连接词语”属于语法衔接手段,词汇连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三、汉英衔接手段的异同

汉英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种类在旅游语篇中是相似的,只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范围略有不同。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在于:汉语重意合,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形连贯(convertcoherence);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英语则注重形合,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连淑能,1993)。潘国文(1997)指出: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和语言结构素质;英语是形态语言,使用的形合手段远比汉语要多。在英语中,替代很常见,或用代词或用其它名词;而汉语却使用重复和省略的手段。

四、旅游语篇汉英衔接手段的转换

本文分析的中文旅游语篇属于传统的纸质媒体,读者有足够的时间研读、揣摩、理解文本,加之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各家无不在语言的新颖别致上下工夫。因此,旅游语篇中省略、替代和同义词反复、上下义关系等衔接手段的使用极为普遍。本文拟讨论“指称、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这五种衔接手段在英汉语中的异同以及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衔接关系,以获得语篇的连贯性,达到旅游语篇的宣传目的。

(一)指称

指称是指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语法手段表示语义关系。换种说法,就是用指称词回指或后指上下文出现的词,从而在指称词与所指对象之间建立语义关系。英语中代词的使用多于汉语,而汉语则更习惯使用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来表达照应关系。汉语中能不用照应的地方就不用,而英语因为其形合的特点就必须把指代关系交代清楚。(1)南京金陵旅行社将旅游与文化、体育、探险、商业、国际交流相结合,推出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已成为中国旅游行业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获得“驰名商标”称号,深得消费者的信赖。英语中的第三人称回指十分常见,如例(1)中的两个“its”。但是在汉语中往往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而是重复该代词所代表的名词,甚至是完全省略。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就不能一词一译,而应该灵活翻译。

(二)省略与替代

省略是指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从语篇的其它小句或句子中回找(胡壮麟,1994)。于是,省略便利用词项空缺的方式达到了上下文衔接的目的。Halliday和Hason(1976)指出,英语中的少量语言形式,其功能是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词语,但两者不存在认同的一致关系。省略和替代都是为了更好地衔接上下文。从汉英对比来看,汉语中经常省略主语,英译时就必须添加主语;英语却常省略动词,留下主语与助动词,汉译时,需要把英语中省略的动词复现出来,或用替代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这种情况在旅游英语语篇中较为少见。(2)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3)让人感到新奇的是,从湖面上见到夕阳从塔的方孔中穿出光芒,这时形成水上,塔中各有一个太阳。例(2)、例(3)中的汉语介绍词都省略了主语,但是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为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必须添加主语。如例(2)加上了“it”,作为形式主语;例(3)加上了“sight”(风光、景色)这个主语。

(三)连接

连接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又称“逻辑联系语”(黄国文,1988)。通过连接性词语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通过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连接词语既可以是连词,或是具有连接意义的副词或介词及其短语,也可以是分句。这是英汉差异最大的地方。由于汉语重意合,语法关系、逻辑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隐性的,因而所使用的连接手段在数量和使用的频度上都要远远低于英语。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运用逻辑联系语加强句子之间的衔接。(4)此地赏“二灵夕照”之美,接二灵景区之入口,取名“二灵掠影”。.汉语原文中无一逻辑连接词,完全凭借动词意象组成句子。译文中两个“as”把三个短句连接起来,把汉语中隐含的逻辑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满足了英语形合的特点。

(四)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取得统一(胡壮麟,1994)。本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主要指的是Halliday和Hason所说的“重现(reiteration)”,包括原词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反义词和上下义关系。比较起来,汉语倾向于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则多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及其它衔接手段体现衔接关系。(5)青云梯景区面积4.85平方公里,主要由青云梯、天门二瀑和观顶湖组成。青云梯景区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既有奇峰异石,陡崖峭壁,深峡幽谷,竹海森林,湖泊溪瀑。茶坡田园,农家村落,水渠电站。The4.85-trenchesandpowerstations.原文中“青云梯景区”这个主语重复了两次,但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我们使用了“Thisscenicarea”这个同义词组来代替“BlackCloudsLadderScenicArea”,以避免重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善于识别原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对于在译文中选择合适手段再现原文的衔接关系很重要。如译者可以利用指称衔接再现某些词汇的连接关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旅游语篇范文篇2

摘要:本文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中英文旅游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中英文旅游语篇的差异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引言

旅游资料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它包括包括图书、宣传册、导游图、景点介绍、明信片、幻灯片、电视录象片、电影记录片等。它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一手信息,对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服务设施等进行了介绍以及宣传。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要求文体生动传神,因为它还要传递信息。但是它也不像科技文,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准确、严谨,因为旅游资料的读者是普通的旅游者,他们希望旅游资料可以写的通俗易懂。无论是中文或者英语的旅游资料都具有这样的一些共性,比如准备传达信息,文本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等。但是他们的差异也很大。本文将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书面旅游资料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的对比

英语旅游资料的基本特点是:重在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等信息的传递,对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而中文旅游资料则多用描速性的语言,并不十分看中信息的传递。由此可见中英文旅游资料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1词汇从词汇的角度看,中英文行文用字习惯不同。英文用实际的信息词使得文章简洁精练,表达直观通俗。英文旅游资料注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形容词使用较少。中文旅游简介一般写的非常有“文采”。大多使用形容词以及四字成语来渲染气氛。笔者在游览英国著名的温莎城堡时看到了以下的一段介绍:Wind-sorCastleistheoldestroyalresidencetohaveremainedincontinuoususebythemonarchsofBritainandisinmanywaysanarchitecturalepitomeofthehistoryofthenation.TheCastlecoversanareaofabout5hectares(13acres)andcontains,aswellasaroyalpalace,amagnificentcollegiatechurchandthehomesorworkplacesofalargenumberofpeople,includ-ingtheConstableandGovernoroftheCastle,theMilitaryKnightsofWindsorandtheDeanandCanonsofStGeorge’sChapel.从这段英文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温莎城堡的基本信息:简单的历史,位置,作用以及城堡的组成等等。这段简介中用词很简单,均围绕介绍温莎城堡的基本状况,并且用来修饰城堡如何如何的形容词很少。这是一段对黄山著名的迎客松的介绍: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除了对迎客松基本情况的介绍以外,文中大量用形容词以及四字成语,比如“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等来描写该松,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2句法从句子结构来看,英语是形合法造句,它是一种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其基本形式构架是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个基本构架的扩展机制,在于从属成分与此构架的有序挂靠。汉语以意合法造句,它是一种注重话题(topic-prominent)的语言,它的主语和谓语不一定具有英语中那种严格的形式关系。并且汉语对旅游景点的介绍常常伴有大量的平行结构,讲究音韵美。WestminsterCathedral—seatoftheCardinalArchbishop,andtheleadingRomanCatholicChurchinEngland,wasbuiltattheturnofthecenturynearVictoriaStation,onekilometerfromtheAbbey.Thesinglebellinthe84mhighcampanileisdedicatedtoEdwardtheconfessor.ThisgiftfromGwendolen,DuchessofNorfolk,isinscribed“StEdward,prayforEngland”.这段对于伦敦著名的西敏斯特大教堂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就三句话,其中第一句是个长句,整个句子由主句WestminsterCathedralwasbuiltattheturnofthecenturynearVictoriaStation.扩展开来,读起来简明清晰。句与句之间意思层层展开。再来看看对于峨嵋山的介绍: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中英文旅游资料对比分析□杨雪(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本文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中英文旅游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中英文旅游语篇的差异原因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妆素裹,白雪皑皑。这段介绍中用了多个排比句,句子之间重意境上的相连。但是这段描写也将峨眉山的四季之美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勾起了人们想去峨嵋旅游的强烈愿望。

2.3修辞基本上英语的旅游资料文本中很少用到修辞手法,但是中文的旅游介绍文很喜欢用拟人以及比喻这两种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Yellowstoneishomeofthegrizzlybearandwolf,andfree-rangingherdsofbisonandelk.ItisthecoreoftheGreaterYellowstoneEcosys-tem,oneofthelargestintacttemperatezoneecosystemsremainingontheplanet.西湖,有着少女般的魅力,她不象雍荣华贵的妇人,没有凌人的富豪气派;她不象名门淑女难以亲近,象当年浣沙于情流的西施,清丽脱俗。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第一段是对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的旅游介绍,整篇介绍没有用修辞手法但是依然准确清晰的将信息传递给了读者。第二段对西湖的介绍运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吸引读者对西湖的向往。2.4篇章结构受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在文章的布局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英文的表达方式多是开门见山,最重要的信息一般放在最前面,按线性式方式展开文章,内容逻辑性强,结构严密。中文喜开头引经据典,再引出景点介绍,并且注重细节描写,螺旋式的展开描写。ExeterisanimportantcommercialcenterfortheSouthWest,andsuccessfullycombinestheadvantagesofamoderncitywiththecharmofonewithalonghistoryandcolorfulhistory.AspectsofthishistoryareeasilyseeninthemedievalCathedral,theGuildhallandtheQuay,whichisnowapopularwaterfrontvenue.Exeterhasapopulationof100,000andhasalltheshopsandculturalandrecreationalfacilitiesyouwouldexpecttofindinathrivinguniversitytown.SomeofthebestcountrysideinBritainisveryclosetoExeter.同里可供游客观光的明清时期的四家宅邸有退思园、崇本堂、嘉阴堂、耕乐堂等,它们或宅院相衔、景致独特,或宅院深深、雕刻景致;罗星洲是泊于湖中的孤禇,景色秀丽,为佛、儒、道三教合一的胜景;历史文物陈列馆、陈去病故居以及《珍珠塔》景点群、松石悟园更是古镇文化的浓缩;“三桥”、百米长廊、串心弄等可称是它的骄傲。而现代的高档宾馆又和古朴的客桟琴瑟相协,所以,同里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文化欣赏与一体的旅游胜地。第一段话介绍了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区,第二段是我国江苏省的一个古镇同里的旅游介绍。第一段介绍中开门见山的讲了这个地区的主要特征-商业中心,然后展开文章的介绍,为什么这样说。而第二段是从一些细节介绍开始,直到行文最后才讲到重点,同里是一个旅游胜地。

三、原因分析

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英文化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由于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上的差异,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等。首先,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人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而英语民族由于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的影响,强调理性,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天人各一。主客体分明,强调客观性,客体意识突出。这就是为什么英文的旅游资料介绍相对比较客观,而中文的介绍中会融入很多人对景物的情感。第二,中英写作审美观不同。中国写作美学一贯强调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并且汉语的行文用字讲究四言八句,平行对偶,声情并茂并且诗意盎然,这种风格是汉语景物描写的常式,受此影响,汉语旅游资料也具有了这些特点。从英语的写作审美角度来看,汉语的写法过于笼统含糊并且有些夸大其词。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其语言表达强调客观实在,景物描写、介绍直观明了。

四、小结

今年是奥运年,相信会有很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那么好的英文旅游资料,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觉不能忽视旅游资料的中翻英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首先分析英汉的旅游资料文本的差异,只有深刻的了解到了这两种文本各自的特征后才能更加有助于翻译的进行,才能译出即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同时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好文来吸引游客。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张莱相.英语语言学笔记精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旅游语篇范文篇3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旅游的核心之处在于文化感受,壮丽山河、秀美风景不仅让外国游客陶醉其中,满足了感官上的愉悦享受,更重要的是亲临体验了异国他乡的历史文化和地方风情,了解了其中独特的文化气息。旅游宣传资料成为推介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媒介,浓郁的民族气息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不仅是生态旅游,也是文化旅游,在游览中陶冶情操,丰富知识,体验文化。旅游语篇是文化的载体。吸引游客、唤起他们参观景点的兴致,并激发其参与游览的乐趣,这是旅游英语翻译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还要增加游客对地域历史风俗习惯的了解,传播中国文化精髓。文化内涵的翻译传递就成为旅游资料语篇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和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而种种不同必然要反映到旅游资料的翻译中。自然山水风景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旅游文化特点,我们要利用旅游英语弘扬民族精神。在翻译时,不仅要进行两种语言的转化和对比,还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注重文化的准确传达,使旅游英语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游客之间的精神纽带和交流桥梁。

二、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是对文化的一种敏感性,跨文化交际本身就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沟通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和依托,旅游资料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外国游客在感受理解游览地独特文化的同时,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带到景区所在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变成一种需要。为外国读者和游客提供实用的游览信息,包括历史文化信息,这是旅游资料翻译的根本目的,在旅游服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宣传资料翻译实际上是代表源语文化的译者与代表译语文化的外国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由于不同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认知行为、社会规范等,因而有可能造成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相互沟通受阻,交流合作不畅。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待旅游翻译可有效减少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和文化特性而引起的语用失误和交际误解。旅游资料翻译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同样离不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因此了解和研究文化差异有助于追求多元文化的协调兼容,洞察交际障碍与文化冲突的原因,同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1.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或是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会使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们养成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方文化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同一词在东西文化中有不同褒贬义、联想义及象征义。如“喜鹊”汉语报春,预兆喜事临门,而英语指傻子,比喻话匣子,叽叽喳喳的人;“狗”汉语多贬义,而英语多褒义,指可爱的宠物、忠实的朋友;“龙”在中国是权力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却是凶狠的恶魔。另外,这一差异还表现在以不同事物表达相同语用意义,如兽中之王在中国人心目中为虎,而西方则指狮子;富贵牡丹是中国人眼中的花魁,而浪漫玫瑰则是西方的代表。

2.民风民俗

文化的渊源不同,词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涵义也必然不同。由于两国的民风习俗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翻译困难是合理的。附加上必要的注释成为译者在处理译文文化转换时常用的方法,以促进交流顺畅,加强不同民族间的沟通。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会在农历五月初五当天赛龙舟,吃粽子。因为“端午节”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那我们如何让外国人在吃到粽子时怀有这种感情,我们肯定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又如SpringFestival,对外国人而言,因为西方文化中没有“春节”所隐含的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给红包等信息,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它认为是春天的一个节日,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已。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如感恩节、复活节、圣诞节,西方人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另外,在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下,词语表层的指称意义与深层的言内意义不一致。在英国人的印象中,“西风”为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而中国诗句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则道出了苍凉之感。汉语中的“东风”象征“春天,温暖”,东风报春,万物复苏大地回暖,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寒冷凛冽,给人萧条凄冷之感。对于不同生活习俗差异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力,译者必须要仔细领会并融会贯通。

3.思维心理

中国人注重整体上的感观认识,直觉思维占主导地位;而西方人关注逻辑思维,严谨缜密,理性心理占主要成分。例如,汉语旅游语篇先从不同角度广泛描写记述,言辞华丽文笔优美,主观感受强,最后归纳总结出段落的重点,呈螺旋上升式。而英语旅游景介则注重客观写实,语言简约而流畅,段落的开头先有一个传递信息出发点的主题句,简明扼要告诉读者段落的主线和范围,便于其理解和接受,呈直线式。汉语无论修饰语长短、繁简,都放在中心语前面;而西方人则喜欢将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等诸如此类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句式严密。中国人在待人接物上强调谦虚和褒扬,这是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这样的文化心理导致中国产生了很多敬辞与谦辞,如恭候、令尊、贵国、拙作、高见等,可是英语里的toawaitrespectfully,yourfather,yourcountry,youropinion,my(poor)writing等并不是这些敬辞的完全语用等效翻译。因此要译者要熟悉西方人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牢牢树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得译文符合目的语的思维表达方式,使译入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4.语言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汉英旅游文体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中西方读者各自喜闻乐见的形式。英语和汉语是这个世界上发展非常成熟的语种,英汉互译有相当的难度,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词汇选择和句式运用上。例如,有的译文把“精品游览线”中的“精品”译成essence,这里的“精品”应理解为“精选”而不是“精华、精粹”,最好译成choice或well-selected。再如小吃“藕粉”不应译成“lotusrootstarch”,这会让西方游客想到吃多淀粉食物带来肥胖的后果,所以应译成“lotusrootpaste,powder或pudding”,让外国游客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中国的古典文学一贯强调神韵、格调以及心境意绪的传达,喜欢借景抒情,主观色彩极浓。在语言上注重意合,语言形式零散,语法呈隐性。汉语讲究中庸,推崇“不偏不倚”,喜欢大量使用四字成语,比如莺歌燕舞、雕梁画栋、桨声灯影等。在介绍旅游景点时,大多使用描述性语言,托物言志,倾向神似,语篇优美华丽,用词凝练含蓄,行文工整,声律对仗,达到音、形、意皆美的效果。相比之下,西方传统哲学强调分析型的抽象理性思维,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其句式框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用词强调简洁自然、行文注重逻辑理性、描述突出直观可感,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更多地强调的是摹仿和再现。

旅游语篇范文篇4

旅游日语课程跨日语和旅游两个专业,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笔者详细调研了开设旅游日语课程的其它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本课程设置在第四学期,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据此,笔者认为旅游日语课程在教学设计理念、教材选择标准、内容编排等方面,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色,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纵向看,旅游日语课程是在开设了基础日语、日语视听、日语口语等课程后设置的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口语深化课程,本课程后,为进一步拓宽专业方向还开设了日汉互译和商务日语口语等课程。横向看,“旅游日语”课程涉及“旅游”,应注重学生导游素质的培养,又涉及“日语”,应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本课程是学生岗前训练和能力检验的重要平台。

二、教材内容

目前通行的旅游日语课程教材《导游日语》,以掌握语言知识点、中日社会文化和导游工作技能为主要内容,从实际看其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语导游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笔者认为除了课本内容外,还要增加社交礼仪、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拓展内容,选用或自编贴近生活、实训实用的课程教材。旅游日语课程按照导游带团的行程,分为机场迎送、车上导游、酒店入住、餐饮娱乐、景点观光和购物消费六个模块,它们囊括了旅游过程的食、宿、行、游、娱、购。依据这六个模块,笔者把本课程设计为知识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知识篇主要包括导游常识、中日社会文化、口语会话等内容,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作为日语导游的全面素质;实践篇以入境游的一系列行程为主线,通过“模拟导游”,实训实践日语导游业务流程。教材内容重点是:1.中国文化,这部分内容要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做到现代文化与时展紧密结合,补充相关课外知识,如中国节日、少数民族、宗教艺术、菜肴书画等,并同时补充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礼仪及生活细节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名胜古迹介绍,选择代表性景点导游讲解,如水立方、长城、明陵、兵马俑、岳麓书院等,让学生从历史、人文、民俗、地理等角度,多方位、知识性地掌握日语导游词讲解技巧。3.导游会话及导游业务,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模拟导游”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掌握日语导游常用词汇、句型等会话用语的同时能够口语讲述导游工作程序、职责范围、服务技巧、常见问题的预防处理等导游服务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同时注意训练工作中自然大方的仪表仪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旅游日语课程实践性强,需要教师课本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日语课程学以致用的特点。教学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差异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注重学生参与、教师点评。

1.讲授法与多媒体辅助

旅游日语课程教学要始终坚持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进行全面的课堂教学改革,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把枯燥的日语知识化为形象的、容易接受的内容,坚决避免填鸭式、满堂灌。教师要尽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日语口语、导游技巧,把握日语导游工作特点。教师要充分地研究教材,课堂上精讲多练,教学中尽量使用日语授课,进行语言交际互动,积极运用多媒体观看日语影视、综艺、风光片等内容,通过编演日语话剧、到旅行社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日本社会文化,真实体验日语导游工作情境。

2.情景法与任务驱动

旅游日语课程要始终坚持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模拟情景或真实情景对导游的各种服务场景进行实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精心设计的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情景教学法主要通过机场迎送、车上导游、酒店入住、餐饮娱乐、景点观光和购物消费六个模块的导游接待为会话范例,将导游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导游技巧。如讲授“机场迎接”内容时,先通过提问、共同探讨导游在机场迎接时必需的准备工作和具体事项,然后让各小组成员课下自制旗帜、喇叭、接机牌等道具,下次课时,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场迎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惯用句型,营造出会话情景,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并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围绕一个共同的导游任务,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导游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旅游日语这门口语化、实训化强的课程。

四、评价方式

旅游日语课程的实用性要求教师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加大实训考核比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适当引入企业人员参评。

1.过程性评价

平时的课堂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表格评价,具体方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在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导游任务后,从知识运用的准确度、表现形式的完美度,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学生评价,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或展示完毕后,其他同学给出评价,指出优点,提出改进之处;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之后做出补充评价。

2.综合性评价

旅游语篇范文篇5

[关键词]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

“旅游文化翻译是一项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来华的国际旅游者提供语言服务,向游客传递、介绍景点信息和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则是要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外国游客通过翻译了解中国文化”[1]。文化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更能促成异质文化交流、实现本土文化的再创造。英语作为国际第一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人数众多,也是我国外语中使用数量最多的语言。故通过旅游外宣英译,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众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中国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池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有部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特色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等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制定“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开拓旅游资源,做活旅游市场,经过“十二五”的大力建设,池州市旅游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成长潜力,成为池州市的支柱产业。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全球跨文化交往愈加频繁,中国各内陆省份地方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日益增大。2014年,池州市正式纳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由旅游文化的外宣英译促进池州城市文化的对外推介和宣传,塑造优秀的城市国际形象,不仅有利于池州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更能激活池州丰富的人文自然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池州旅游经济可持续、强劲发展。

1池州市旅游文化外宣英译现状

近年来,池州市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世界各地人士来池州旅游观光,并承办了诸如首届中国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以及池州国际马拉松等多项国际重大赛事,城市地域文化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笔者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以“池州旅游翻译”为关键词,进行全部类型文献检索,跳转“超星发现”客户端共得到1998-2018年间共26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章24篇,硕士论文2篇,无著作书籍。笔者再次以“池州旅游翻译”在中国知网分别进行主题、关键词、篇名以及全文检索,时间跨度为1998年8月31日至2018年8月31日,得到的相关文献均包含于“超星发现”的结果,反映出该26篇文献可以基本涵盖20年间池州旅游翻译的研究情况。基于实地调研并梳理池州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文献,发现目前池州市的旅游外宣英译相对滞后,以下问题比较突出。1.1旅游文化外宣英译总量稀少。虽然目前池州市的主要景区都有汉英双语旅游标识,但与旅游联系紧密的餐饮、住宿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还没有英汉双语公示语和介绍。2013年11月由池州旅游委员会编著的中文版《池州旅游大全》才面世,还未有英文版城市旅游手册或指南。主要景区特色文化的外宣资料匮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也基本没有对应的英语版本,关于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文推介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王超在其2017年硕士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池州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实践报告》[2]中就提到池州旅游景点的英译文本稀少,所以只得先通过网络和实地考查的方式收集池州旅游景点的汉语介绍文本,将其作为英译研究文本,在翻译实践中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对汉语源语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景点地名,四字结构和汉语短句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策略。1.2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进程滞后。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进程滞后主要体现为理论探讨多,实践翻译少,理论指导实践不够。目前为止,池州市旅游外宣翻译多侧重标牌和景点名称的英译,少有对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译。致力于地方旅游文化英译研究的学者们主要还停留在对池州景区标牌翻译的纠错上,或以某种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当的旅游公示语文化信息翻译策略。仅有部分学者开始思考池州地域特色文化英译的路径,但还未有学者对具体地域文化进行文化提炼、文本搜集和英译实践。早期池州旅游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关注池州旅游景区标牌、景点名称的翻译失误和方法探讨。余义兵在2011年对池州市主要旅游景区双语标识进行了调研,随后基于公共标识语文体的分析,提出了准确性、规范性和审美性的翻译原则[3-4]。同年,刘翠萍对九华山风景区内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分类,以模因论为基础,提出采用引入目的语模因、复制源语模因及化用目的语模因的翻译策略[5]。叶春玲于2012年再次对池州旅游公示语进行调研,结合池州旅游公示语具有的特点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及直译、意译和音译的具体翻译方法[6-7]。丁小凤[8]、唐小爱[9]随后对池州部分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提取,用以举例论证具体的翻译方法。基于文献梳理,池州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失误可归纳为语言失误、语用失误和标识制作失误三大类。其中语言失误具体包括拼写混乱,译名不一致,词语错译和句法失误;语用失误具体包括中式英语、内容冗长、语气不当和篇章失误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学者在讨论公示语翻译语用失误方面还提及了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叶春玲在其2012年的硕士论文归纳池州标牌翻译错误时就提到了“文化失误”“其表现为公示语在翻译过程中因翻译方法错误未能正确传递文化信息,导致外国游客无法理解池州特色文化”[6]。由此,学者们开始关注并侧重公示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表达。其中基于吕和发、蒋璐[10]提出的“创意翻译”概念,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李奕华提出了创译法[11],强调在文化信息翻译时不要过于强调字面含义,用较艺术的方法进行创造,让外国游客乐于接受和体验城市特色文化。而霍雨佳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史志(1953-2003)》部分内容为文本案例分析对象,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有关黄梅戏艺术和历史文化信息的词汇以及长句复杂句的翻译上,尝试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关照下,运用音译、意译、增补法、省略法等翻译策略解决问题[12]。2015年开始,少数学者转向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翻译路径的探讨,其中以余义兵、李奕华研究最为活跃。他们以民俗旅游文化翻译为起点,结合民俗文化中的空缺现象,从信息性和可接受性方面提出空缺保留+注释,空缺释义和空缺置换三种文化翻译策略[13]。同时以最大程度满足游客的求知、求美、求新的文化和心理需求为目标,又提出变译法,以弥补文化缺失,释放语言外的信息[14]。此外,李奕华还运用了语料库分析手段,提出在汉英翻译时,对过多的涉及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采用缩减法,使得英语译文更简洁,更直接,更易于游客接受[15]。值得注意的是其研究中的汉译英旅游文本语料是2013至2014年间收取北京、西安、安徽等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文本,并未对池州地区的旅游文本进行系统收集与梳理。其他学者在近两年开始对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翻译有所观照,但还远未形成一定规模。刘军、鲁萍基于国际传播学视角,提出诸如增补法、省略法、借译法的文化翻译策略[16]。王昌俐又从目的论视角,提出仿译与意译的文化翻译方法[17]。在寻求最优化的文化信息翻译策略方面,众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在池州旅游文化的英译中究竟采取怎样的策略,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予以考量才能探索出最适合池州特色文化传播的翻译路径。这需要当地政府联合专业研究者们进行有效的实践翻译与理论探讨。1.3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合作欠缺。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合作欠缺主要体现在学者之间团队合作以及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欠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池州旅游翻译进行研究的基本是来自池州市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师。这些教师学者彼此地理距离近,甚至来自同一单位,研究关切相近甚至相同,但仅两三位教师联合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大多数学者未能开展联合研究,对于部分景区标牌英译纠错或公示语文化信息英译策略的探讨发生了部分重合,团体研究优势未能发挥。此外,学者们未能与相关政府部门产生积极联动,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并未有效地指导旅游翻译实践。多数学者指出池州旅游景区标牌翻译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翻译参考,但并未引起相关景区管理部门的重视,甚至相关部门毫不知情。所以截至目前,学者对池州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并未实质性推动池州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早在2011年,余义兵在其论文中就呼吁地方政府制定旅游标识语的统一标准:“双语标识的制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准入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如旅游部门、外事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应积极参与,并出台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池州市旅游景点标识语使用统一规范标准”[3]102。然而至今,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T30240)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全面实施后,池州市还未与国家标准接轨进行地方公共服务领域英译的规范和标准制定,与时俱进探讨地方文化翻译的新路径更未在池州兴起。

2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对策

随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池州旅游观光,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在树立池州良好国际形象方面的重要性凸显。2.1内外兼顾,提炼城市特色文化。池州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自然风光秀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有着“千载诗人地,佛茶傩腔戏”的美誉。从内而言,即立足于池州自然风光的优势,着力挖掘、提炼池州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在城市概览、景点介绍等英文翻译中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诸如文学、戏曲、佛教、历史、民俗等池州地方特色文化,尽可能传播本土文化,说中国故事,保护文化的多元性。从外而言,即在现今旅游数据大背景下,通过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来了解游客对池州整体形象的感知,从而使提炼池州特色文化变得便利可行而意义非凡。通过网络(如同程网、携程网、美团网、糯米网、池州人网等)和新媒体客户端(新浪、微博、微信等)就游客对池州景点旅游及酒店住宿后的相关点评进行汇总,利用文本挖掘与分析的方法进行高频特征词和情感分析,了解游客对池州的整体形象感知,进而帮助提炼池州特色文化。2.2知行结合,探求文化英译适用策略。文化翻译承载着文化交流的重任,且汉语的旅游文本除了对景点的信息性介绍外,还包含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风土人情,故文化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基于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学者们基本达成一致认识的是:旅游文化的英译中,考虑到汉语文化与实际受众间文化心理的差异,很难以对等的语言风格和目的语进行处理,对材料的改写或译写的再创造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要采取怎样的标准改写或如何再创造来英译池州的特色文化?这必须要从具体的池州文化翻译实践中去探索。池州历史文化景点众多,但大多数都还没有基本的英文梗概介绍,这无疑使得池州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错失了良好的自我展现机会。专业研究者们先投身具体的文化英译实践,既能弥补池州多数旅游文化英译文本的空白,又能进一步检验、探求最适合池州特色文化英译的策略。经过大量英译实践与策略摸索,在文化英译文本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再联合众多研究者进行系统梳理和探讨,寻求适用于池州特色文化英译的理论及策略,这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2.3校区联动,提升文化英译的质与量。池州文化英译的校区联动主要体现在学科内外合作与学校、政府联动两个方面。皖南人文底蕴深厚,文学、史学、哲学、艺术、旅游等相关学科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积极从事皖南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2015年成立的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更是团聚校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皖南民间风俗、戏曲和宗教文化的研究,开展皖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保护与传承及旅游开发利用研究,成果斐然。这无疑为池州特色文化英译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背景和学科支持。加强与这些学科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不仅有助于文化英译者准确理解池州特色文化内涵,更为特色文化英译的质量提供了保证。文化英译最终要服务于池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良好国际形象的建设,加之众多翻译研究者均来自池州本地高校,加强学者、学校与政府的联动尤为重要。池州学院与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成立的“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为池州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也为文化英译的校区联动提供了良好的样例。目前池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翻译人才库的建立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池州市委宣传部、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景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单位可以与专业学者、学校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以池州文化英译的研究为池州旅游、文化的外宣和推介提供智力支持,切实推动池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3结语

旅游语篇范文篇6

一、宣传工作

1、内宣工作圆满完成。为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贯彻“三贴近”原则,我台不断提升宣传质量,宣传创优继续取得优异成绩。

(1)**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年年初,一向以客观、公正、快捷报道新闻事件的某人民广播电台,从上一年的新闻报道中评选出发生在某大地的十大新闻。这项工作始于**年,本次是第三次评选,这项工作不仅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还为市档案馆送存了十大新闻稿件。

(2)在即将进入**年春运之际,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车务段于**年12月28日开行海拉尔至呼和浩特的临时旅客列车,以此缓解春运期间的运输压力,某人民广播电台在12月27日蒙汉语新闻节目中及时播发这一消息,此外调频台还在交通节目《中保伴您行》和生活节目《伴您回家》中反复播出。为使市内沿线旗市和市外沿线盟市的百姓获取开行临时旅客列车的消息,某电台积极与牙克石、扎兰屯、通辽、呼和浩特四家电台沟通,对此做广泛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春运期间,某电台记者在临时旅客列车上,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场报道了开行临客的消息,影响非常广泛。

(3)2月25、26日,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政协一届五次会议胜利召开,这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某经济处于崛起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此,我台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委宣传部领导对“两会”的宣传报道要求,结合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制定了详实的《市人大一届六次、政协一届五次会议宣传报道方案》,抽调30多名记者、主持人、技术人员投入会议一线的报道中去,出色完成了“两会”的宣传报道任务。“两会”期间,我台通过汉语中波603、短波3900、调频99.9直播了人大一届六次、政协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人大工作报告,在调频104.6录播了政协会议闭幕式,12个旗市的广播电台同步进行了转播,全市各族群众聆听了大会盛况,收到良好宣传效果。在蒙汉《新闻联播》节目中,我台开设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两会”直播报道》专栏和“代表、委员零距离”、“百姓呼声”、“两会之声”等子栏目,及时、全面、深入、形式多样的进行报道。在会议召开前后一周里,播发新闻160多条,制作专题40多期,公益广告10条,在汉语综合频率和调频交通生活文艺频率每天滚动播出18次,制作文艺专题4期,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60多人次。

(4)2月15日,海拉尔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海拉尔区政府礼堂隆重召开,这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海拉尔区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使海拉尔区各族群众同时聆听到大会盛况,按照海拉尔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台抽调2名主持人、4名技术人员,提前两天到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并对现场直播所用的线路、现场音响、机器设备等进行调试。2月15日,我台在调频104.6交通生活文艺频率中开设特别节目,从早晨8:30分到10:30分对海拉尔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进行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2月28日,我台指派2名主持人和技术员携带直播设备,前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协助当地电台圆满完成对莫旗人大、政协会议的四场现场直播任务,受到莫旗旗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的好评。

(5)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满足蒙古语听众收听广播节目的需求,实现广播节目的“三贴近”,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我台的积极运作下,从**年元月1日开始,某人民广播电台蒙语广播播出时间在原有9小时45分钟的基础上延长了3小时30分钟,实现了早晨与中午不间断全天两次播音,全天播音时长达13小时15分钟,这是某电台蒙语广播发展创新的一个起点。目前,某人民广播电台蒙语954新闻综合频率的自办节目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成熟化,各档节目涵盖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生活、旅游、生态、法制、综艺等众多内容,为某电台蒙语广播服务新牧区建设,服务牧民生产生活拓宽了渠道。

(6)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林区建设宣传工作,我台制定了广播文艺下乡计划,并分别于6月10—11日、6月18日在扎兰屯市卧牛河镇、成吉思汗镇、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进行了三场广播文艺下乡演出,这项活动得到了当地文体广电局的大力配合,受到了当地农民、猎民的欢迎和好评。

(7)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和国家、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改革开放和某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台从**年6月1日起在汉语中波603、短波3900、调频99.9频率中开办了《蒙古语会话》节目。每期节目用蒙汉语两种语言以对话的形式播讲三次,分蒙古语发音、数数、衣食住行、社会活动、自然植物、动物、信息网络、农牧业用语、蒙古族风土人情、语法知识等八十五课,每课播出一周,经常收听广播学习的听众朋友可达到蒙古语中级以上会话水平,目前共播出了两个轮次。节目开播一年来,从普通老百姓到领导干部,社会各界听众对节目予以极大的关注和肯定,先后有近40位听众打来电话或到台里对节目的开办表示感谢。为满足部分听众对《蒙古语会话》节目教材的需求,我台节目主持人还积极与内蒙电台和自治区民委取得联系,先后买回来十三套教材,并刻录部分cd光盘,为听众更好的学习蒙语提供了方便,也为我市的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广播人应有的努力。

(8)“5.16”红花尔基森林火灾和“5.25”牙克石免渡河林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根据市委宣传的安排部署,市电台迅速组成两个前方报道组深入扑火前线,报道扑火情况。前方报道组的同志除及时为本台传回稿件,还积极向中央台、内蒙台发稿,每天都坚持工作到深夜。在台内中波603、954频率、调频104.6、99.9频率、短波3900、6080频率全频覆盖;《全市联播》《草原之声》《农牧林天地》《真情四季》《今夜点点情》众多栏目全方位播出;蒙汉语新闻、社教、文艺、调频、广告、技术部、总编室、办公室多部门密切协作;台长、记者、编辑、技术、行政多名人员齐上阵。在十几个日日夜夜里,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圆满完成了“5.15”、“5.25”特大森林火灾扑救的宣传报道任务。5月16日红花尔基森林火灾扑救宣传报道,我台播发消息9篇,专题报道2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联播》两个重要新闻节目中播发消息4篇,其中有2篇上提要。5月25日牙克石免渡河林区发生特大雷击森林火灾,在随扑火大军一起奋战的几天里我台共播发新华社统稿3篇,播发本台记者采访的消息7篇,系列报道3篇,专题报道1篇;在内蒙古电台播发消息5篇,其中头条3篇;在中央台播发消息5篇,其中2篇被列入提要新闻。

(9)为搞好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我台汉语文艺部积极筹办了全国地市州盟少儿故事大赛某赛区选拔赛,共有60多名小选手参赛,其中30多位小选手取得了进京参加少儿雏鹰大赛的资格,为教育培养少年儿童,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做出了广播人的积极贡献。

(10)按照市委《某市“魅力城市”组织活动方案的通知》和市直属机关工委《关于投票支持我市参加cctv**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的通知》精神,我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职工群众踊跃参与“热爱家乡、参与创魅、奉献真情”活动,积极为家乡投票。5月份,我台广大职工通过发送短信、拨打固定电话、网络投票等方式共投票1510个。为表达某广播人对我市争创“中国魅力城市”的支持和对家乡的一片真情,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单位出资三千元,为我市争创“中国魅力城市”投票3000个,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进步做贡献。市政府决定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以来,我台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在蒙汉语新闻社教、调频节目中开设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了某市争创“中国魅力城市”的相关活动,并在各档节目中插播“魅力城市”投票方式和投票情况。为配合某市魅力城市的评选活动,广告部精心制作“美丽的天堂草原,魅力的某,全市人民积极参与争创中国魅力城市活动”、“关注魅力某,投上您真诚的一票”、“中国魅力城市某期待您真诚的一票”等五个版本的公益广告,在中波603、短波3900、调频104.6、调频99.9频率中滚动播出,为我市的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外宣工作再创佳绩。

(1)截至**年4月,蒙汉语在中央台发稿16篇,在内蒙台发稿163篇(蒙100,汉63),继续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的位序。

(2)由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联合鄂尔多斯人民广播电台、乌兰察布人民广播电台、赤峰人民广播电台和某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录制完成的大型春节广播文艺晚会《建设新农村,放歌大草原》于**年春节期间在内蒙古电台和我台播出。其中,我台制作的民族歌曲、快板书、诗朗诵等节目更是受到了晚会节目组的好评。另外,我台还从汉语文艺部和调频台各选派一人于春节前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该场大型广播文艺晚会。

(3)按照国家“俄罗斯年”活动的整体安排,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某举办中国“俄罗斯年”活动,我台充分发挥广播宣传快捷的优势,对中国“俄罗斯年”某启动仪式进行2.5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并在当日的《新闻12点》、晚间的蒙汉语《某新闻联播》和调频104.6《联通生活》、《伴您回家》等节目中播发消息。截止四月七日,我台在蒙汉语新闻,调频节目中播发消息、录音专访、新闻视点共计十九篇稿件,全面及时、迅速准确地报道了这一重大活动。活动当天与上级媒体取得联系,通过电话连线等方式在内蒙古电台汉语新闻综合广播上午11点的《新闻播报》、中午12点的《午间新闻播报》、晚间的《全区新闻联播》、二十二点二十分的《今晚播报》和社教类节目《草原之旅》、蒙语《全区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关于中国“俄罗斯年”某启动仪式的消息和专题;四月五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七日在中央台民族中心《记者话筒》节目中播出相关报道,并通过旅游节目《飞越城市》与阜阳电台的对播,对中国“俄罗斯年”某启动仪式作详细的介绍和推介,扩大了我市举办的此项活动的对外影响力。

(4)为进一步提高某市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的宣传某美丽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动某旅游业和谐发展,5月30日,某人民广播电台、某市旅游局、海拉尔区旅游局在某剧院联合举办了“唱响草原之都——‘华光’杯某导游员风采大赛”。本次大赛从筹备到决赛历时半年,共有来自全市各大旅行社的导游员和某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学生等近百名选手参加比赛,经过预赛,最终有16位选手入围决赛。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共评选出一名金牌导游、两名银牌导游、三名铜牌导游、九名优秀导游。

(5)5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北京九州连横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作为股东台之一的某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祁穗峰当选为首届监事会主席。目前传媒公司初步设计了四档节目,从今年的六月份起这些节目将陆续和广大听众见面。节目设置有旅游综合板块《听游天下》、音乐类节目《老歌情未了》、探险奥秘类节目《世界无限大》、访谈类节目《故事里的故事》。某人民广播电台是全国52家电台“飞越城市”节目的协作体成员,同时担任着“飞越城市”节目协作体的秘书长台,今年八月份,“飞越城市”节目协作体将和北京九州连横传媒公司共商今后节目合作事宜,届时“飞越城市”节目将以一个新的形式和广大听众见面。

3、继续大力实施精品工程。

(1)由某市广播电视局主办、某市广播电视协会承办的全市**年度广播电视政府奖新闻、社教节目评奖会议2月19日在海拉尔圆满结束。某广播电台、电视台和11个旗市台、三个大企业记者站共选送261篇蒙汉语广播电视新闻社教作品,其中蒙汉语广播新闻社教类作品110篇,经初评和终评,共评选出60篇优秀作品。本次评奖我台共选送56篇蒙汉语新闻社教类作品,34篇获奖,其中长消息“先进性教育使我市259名干部退出五十多万亩草场”、对象性节目“城镇化的新进程”、大型直播节目“直播中国——走进某”、“悲痛让人民铭记历史”、“今夜点点情”、“飞越城市”6篇作品获一等奖;“生态乐园乌兰诺尔”、“特菜特种”、“人口收缩战略产生的多元化效应”等8篇作品获二等奖;“留在草原深处的战争罪行”、“选择坚强”、“草原的回忆”等17篇作品获三等奖;“今夜点点情”、“行风热线”、“新闻视点”、“金铃少儿节目”获十佳栏目奖。

(2)在做好常规宣传工作的同时,我台加大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工作,几年来,先后搜集、整理、录制了130多首巴尔虎、布里亚特、额鲁特、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民歌,为我市文化大市建设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抢救工作做出了广播人应有的贡献。

4、我台在新闻宣传工作上充分发挥广播热线互动、现场直播的优势,**年上半年应邀分别对海拉尔区、莫旗人大、政协会议进行五场现场直播。

二、技术工作

1、4月份,为了解决954蒙语频率报时的六响信号与语音报时信号无法同时由调音台输出等技术问题,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对设备进行调试,最终实现了蒙语频率原先由汉语报时更改为用蒙语报时并且与六响信号同时播出。

2、为了解决我台与微波总站共用一个电闸时所发生的在节目录制工作中经常出现关闸等问题,五月份部分技术人员将五楼录制机房的用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将五楼录制机房的电闸开关与微波会议室电闸开关彻底分离,保证了调频录制机房的安全用电。

3、为了保障各直播间在断电后节目能正常优质的播出,技术人员对配电室内ups进行了调试,解决了配电室内ups在断电后不能逆变供电问题,提高了设备安全用电的可靠性,并降低了因断电而造成的停播率。

4、由于调频节目部办公室及录制机房装修、改造,技术人员对音频网络、办公互联网络、有线网络中的各类线路进行重新布线,并通过设置交换机和配置电脑打印方式等方法,实现了调频新增电脑的共享上网和共享打印。同时按要求将调频五楼小录制间的全部设备重新安装至六楼阁楼。

5、技术人员对二楼播控区配电室内的用电线路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多年来电台播控区的用电系统一直与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共用一个闸刀的问题,实现了播控区设备用电的自主控制,保证了播控区所有设备的用电安全。

6、播控部针对转播中央一套汉语信号丢码现象,将原后院卫星接收天线移至局二楼会议室平台,通过耐心细致调试,使得中央一套的卫星接收信号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7、**年5月30日,技术部门对我台向753发射台传输信号的微波发信机进行全面检修,通过微波总站的功率计检测查证,该微波发信机存在功放部分已有故障,现正与厂家联系购买新的微波功放。

8、五月份,发射部利用周二停机检修日对104.6发射机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并为配电柜加装安全防护设施,极大提高了设备供电和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9、我台派骨干技术人员下机层,为西旗技术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厂家都没有解决的故障,受到了西旗广播局的好评。

10、技术人员解决了东旗转播蒙语信号失真的问题,提高了当地节目转播信号质量。

11、通过与各部门的沟通,根据各部门提交的音频文件详单,对各录制机房的音频工作站进行了磁盘清理,增大了音频节目的存储空间。

三、党建、群团、行风、队伍建设

(1)某人民广播电台努力做好扶贫工作,**年**月**日再次为新巴尔虎左旗莫达木基苏木芒来嘎查的24户贫困牧民送去饱含全台职工拳拳爱心的价值2500多元的面粉、豆油和衣物。今年这已是我台第三年开展春节扶贫送温暖活动。此外我台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几位同志还来到海拉尔区胜利办事处广场社区,为这里的四户贫困户送去了面粉、豆油和衣物。

(2)3月2日,我台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公布某人民广播电台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名单,安排部署新一轮环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新班子由五人组成,一正四副,台长祁穗峰、副台长色音那、王玉国、朱长虹、王丽娟,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上一届的51岁降至45岁。

(3)某人民广播电台第四轮环节干部竞聘、职工双向选择聘用工作,于**年4月18日圆满结束。我台第四轮环节干部竞聘工作于3月4日进行,按照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有38名原任各部主任和一线职工报名竞聘16个部门的正副科级岗位。通过竞聘演讲、群众测评,台长推荐、台班子研究、主管局审核,市委宣传部批复等程序,最终有32人被聘为电台16个部门的正、副主任,其中内聘3人。这32名同志中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38.7岁。其中中共党员11人,妇女干部12人,少数民族干部18人,大专学历16人、本科学历15人、研究生1人,中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8人。在这次竞聘中有9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热爱广播事业、勤奋工作在采编技术一线的同志走上了副主任岗位,成为某广播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公务员之家:

(4)3月7日,我台召开**年度工作总结表彰暨庆“三八”节联谊会,安排部署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会上,祁穗峰台长首先公布了某人民广播电台**年度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三大类十二项工作评选表彰决定。为鼓励全台职工的工作热情,完成好**年的各项工作,今年我台共拿出11万元,表彰奖励了**年度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对外宣传工作中作出优秀成绩的部门和个人、**年度十个优秀栏目和大型采访直播活动以及在技术维护安全播出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并兑现了**年度的广告创收奖。

(5)某市委将**年确定为市直机关作风建设年,我台加强作风建设活动分组织发动、查摆整改、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进行,重点对机关作风进行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机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我市“十一五”规划和**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作用,我台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旅游语篇范文篇7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安徽名山荟萃,水系纵横,其美之美,在于山水之间也。然而,山水之美非所到而不能及也。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外游客来访均受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对安徽景点进行介绍成为宣传安徽的首要方式。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旅游宣传资料文本的翻译,其中不仅仅是翻译景点的名称,更有意义的是译出风景名胜背后的故事、所在地的民俗,以及安徽省的旅游文化。将文化融入风景,能够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2021年,安徽画报社出版《安徽画报》特刊——《安徽文旅》。该刊为双语刊物,现已出至第7期,每一期精选一个主题,选取安徽省特色景点,以精美图片配名家散文,辅以精准的英文翻译,凸显安徽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风情,是安徽省旅游文化外宣的极佳素材。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安徽文旅》期刊中的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分析该翻译文本,研究其中体现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以期为我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从而更好地输出安徽省优秀自然文化景观,并讲好安徽故事。本文首先回顾关于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研究,其次对生态翻译学理论进行阐释,然后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角度,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对《安徽文旅》的旅游翻译文本进行分析。

2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文献综述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旅游外宣翻译”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有418条结果,这些文献从不同视角研究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包括跨文化视角、目的论视角、功能理论视角等。从跨文化视角研究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有郭振龙等的《跨文化视角下北京旅游景点外宣翻译研究》和刘敏的《跨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从目的论视角研究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有崔东琦的《目的论视角下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策略探讨》和方茜的《目的论视角下红色旅游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有于雅丽的《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医药旅游资源外宣文本英译研究》和张翅鹏、何晓梅的《功能主义翻译视角下的皖西红色旅游外宣英译问题与策略研究》。除以上视角之外,也有部分文章采用了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旅游外宣翻译”和“生态翻译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共有59条结果。这些文章在研究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时,侧重于对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多以景区的标识和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如王鸿和李军芳的《生态翻译理论视阈下旅游景区外宣标识语英译——以崆峒山旅游景区为例》、陈张昱的《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策略研究》。以上两个关键词再加上“安徽”时,搜索结果仅有1篇,为魏雷、汪承平的《皖西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现状调查研究》,其中涉及的生态翻译理论,为该文中提到的皖西红色旅游外宣翻译时所使用的翻译理论和策略之一。回顾以上文献,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双语外宣期刊《安徽文旅》外宣文本的翻译,分析其如何使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介绍安徽的旅游文化和风俗,从这一新的角度探索和讨论安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3生态翻译学理论概述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他将翻译定义为“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过程”[1]。该理论为生态学和翻译学的交叉理论,用生态学理论关照翻译研究,从生态视角出发解决翻译策略和方法问题。在这个定义中,有几个关键词:译者、适应、生态环境、文本移植、选择。首先是译者。胡教授提出了“译者中心论”,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翻译的主体,甚至起到主导作用。后来,在“译者中心”的基础上,胡教授又提出了“译者责任”,译者的责任在于要统筹翻译群落、翻译环境、翻译文本三者的相互关系,保持三者的关联互动和平衡和谐[2]。在翻译生态中,是译者在不断地“适应”和“选择”。这两个词,源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和选择学说,也是该理论的哲学依据。正如在自然界,动植物要适应的是自然的生态环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适应的是翻译的生态环境。生态翻译学中的“生态”体现在,翻译也有生态环境,包括原文生态和译文生态。译者在此过程中,既要考虑原文生态,即需要忠实于原文,也要构建出能够被译文读者所接受的译文生态[3]。另外,胡教授提出了“整合适应选择度”,代表的是译文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4]。“整合适应选择度”越高的译文质量越好。在译者翻译过程中,翻译生态的“适应”可以体现在三个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译者将原文生态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转换,并且在此过程中考虑这三个维度的平衡,做出适当取舍和选择,构建出译文生态。译者通过这三大维度将原文转换为译文的过程,即“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翻译方法。该方法要求译者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关注的是原作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形式,要求译者在语言形式上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关注的是译者能够跨越文化差异,保证原文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能够通过语言在译文生态中顺利传递。“交际维”关注的是译文读者能够获得同原文读者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原文的交际意图能够在译文中体现。这三个维度密不可分,互相联动。根据原文生态的不同,偶尔也会有某一维度的转换较为突出的现象[5]。本文将采用该翻译方法对翻译文本进行分析。

4《安徽文旅》文本外宣翻译中体现的“三维”转换

《安徽文旅》中的文本多为散文形式,在推介风景名胜的同时,介绍当地的风俗文化。在对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文本进行外宣翻译时,译者需要保持其固有的文化特色,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从而讲好安徽故事。《安徽文旅》的文本中体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文化传播目的和交际要求,恰好与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相吻合[6]。本章将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角度出发,分析《安徽文旅》中的翻译文本。

4.1语言维

译者在将中文译成英文时,需要考虑中文与英文在语言形式上的巨大差异。该差异体现在语言风格、句法结构、词汇搭配等方面。中文旅游文本在语言风格上善用修辞手法,风格多变且较为丰富,多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词汇使用华丽,善于堆砌辞藻;句法结构上较为松散,多为小句,结构不够严谨[7]。相比较而言,英文旅游文本的语篇风格较为简洁,较少使用排比等修辞和华丽辞藻;在句法结构上较严谨,句子主谓结构明显,常使用其他修饰语和从句等构成长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论,将中文句子重组,使译文符合英文语篇风格。例1:冬日桃花潭:有诗有雪有温泉①译文:PeachBlossomPondinWinter:Poems,SnowandHotSprings这是一篇文章的标题。“有诗有雪有温泉”这句话在中文表达中是排比和列举。“有”在这个标题中做动词,主语为冒号前的“桃花潭”。在译文中,并没有体现“有”这个字,而只是译出了诗、雪和温泉,译者从语言维度对句子结构进行了调整,没有保留“有”这个动词,而只是通过在冒号后面加上并列名词的结构,体现出了“有”这个含义,且在表达上更加直接简洁。例2: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镂于云岭青山之中,日月耀辉,雷电览胜,犹如散落的一颗颗珍珠。译文:Thestoneinscriptionsonthecliffsleftbe⁃hindarecarvedintothegreenmountains.Withthesun⁃shineandmoonlight,thethunderandstorm,thestonecarvingsstay,likescatteredpearlsinthemountains.此句摘自《安徽摩崖石刻》一文,主要内容是介绍安徽各地的摩崖石刻。这句话中的“日月耀辉,雷电览胜”采用了对偶结构,且用词华丽,“耀辉”指的是闪耀着光芒,“览胜”指的是欣赏着名胜。然而在英文翻译中,译者结合语境整体想要表达时光流逝,摩崖石刻仍留存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对此句在语言维度上进行了删减,只保留了日月和雷电,且在结构上做了变换,使用了with一词表示在时间上的伴随状态,并且在日月的翻译上用了“sun⁃shine”(日光)和“moonlight”(月光),与后半小句的“thunder”和“storm”一起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界中的变化流转。译文表达客观,且清晰明了,符合英文语篇特点。

4.2文化维

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达。旅游文化外宣文本中包含一些文化元素,译者需要知晓文本原文背后的文化内涵。译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熟悉和了解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正确理解原文文本,并在文化维度做出适当转换,保证译文读者能够接受译文生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例3:铜鹿(禄)译文:Bronzedeer(“deer”inChinesehasthesamepronunciationwith“wealth”)这个短语为书中一照片的图说。图片中是一只铜质的小鹿,放置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译者首先考虑的是保持原文生态,即直译了铜鹿为“bronzedeer”,原文中的注释“禄”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仅仅考虑原文,音译为“lu”或者直译为“wealth”,则脱离了文化维度,无法传达“禄”的文化含义。因此在译文中,译者保留了与原文对等的语言形式,即用括号来表示注解。在括号内,译者对“鹿”和“禄”进行了文化内涵的阐释,即在中文里,“鹿”与“禄”同音,有俸禄、财富的寓意。例4:呈坎古民居晒秋译文:VillagersofChengkandryharvestedcropsinthesun此小句为书中一照片的图说,图片中为呈坎的晒秋广场。“晒秋”这个词有其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蕴意,多用在南方山区。此处的“秋”表示的是在秋季这个时间,“晒”的东西其实是秋天收获的农作物和果实。呈坎为南方山区,地势复杂,人们会利用屋顶、窗台以及公共广场等地在晴天晾晒谷物,久而久之成为风俗,“晒秋”也成了一道游客追随的风景线。译者在翻译“晒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其文化意义,将“晒”译成“dry...inthesun”,即在太阳下晒干,并且将所晒之物补译为“harvestedcrops”,即收获的谷物。通过这种文化维度的转换,译者在译文生态中传递了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4.3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时,要注重源语与目的语在交际意图上的适应,使译入语能够达到交际目的。旅游文化外宣文本的目的是在介绍风景名胜的同时,宣传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达到跨文化宣传的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应仅关注语言和文化维度的转换,更要关注交际目的。中文旅游宣传文本中会有一些虚实不定的景物描写,为了达到直截了当的交际效果,译者需要考虑翻译生态中的交际维度,使译文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8]。例5:万亩荷花绕陶辛译文:WelcometoTaoxintoAppreciatetheLo⁃tusinSummer此小句为文章标题,标题背景为陶辛的万亩荷花盛开的照片。作为旅游文化宣传资料,此文章标题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陶辛有万亩荷花,更主要的是邀请读者来陶辛赏荷。因此,译者在此处考虑到了翻译生态中的交际维度,用“welcome”一词来表达出此句的交际目的,即欢迎来到陶辛观赏荷花。另外,译者在此处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补译了“insummer”,表示可以夏天来观赏。从整句来看,译文给出了时间和地点,发出了邀请和欢迎,明确传达了此标题在原文生态中的交际目的。例6:在宣城宛溪,但觉云气舒卷自如,每每通透,入目多清新,胸襟也为之一新。译文:BytheWanxiRiverinXuancheng,withthefreeclouds,you’llfeelfreeandfreshfromheadtotoe.此句选自散文《从宛溪到谢朓楼》,文中写到古代文人谢朓,用词清新脱俗,表达偏文言文。原文生态如此,译者在进行适应转换的过程中,考虑到交际维度,需要对原文生态做一些选择和适应。此句中的“云卷云舒”,表达的是轻松自在的心态,而“通透”“清新”“新”,则有通过重复表达和词义堆叠表示强调的含义。因此,译者选择了云这一意向来表达“轻松自在”,用“fresh”一词来表示清新和通透的感受。原文中强调了“新”,写到了“入目”和“胸襟”等,因此译文做了相应的转换,用“fromheadtotoe”,既做了强调,也在身体的表现上与原文生态有所呼应。通过去繁入简,译者在交际维度更好地适应了译文生态,达到了有效沟通的交际目的。

5结语

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分析了《安徽文旅》中旅游文化外宣文本的翻译。《安徽文旅》外宣文本中体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文化传播目的和交际要求,恰好对应了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而其翻译文本也能够体现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翻译生态,并从三个维度进行适应转换,从而获得最合适的译文。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并不能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对应翻译,也要体现外宣文本的文化内涵和外宣目的。因此,在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中,译者可以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关照下,运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在充分理解外宣材料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适当的“选择”和“适应”,使译文有更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同时使得译文符合英文语篇特点,能够有效地传递文化内涵,达到有效沟通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2.

[2]戴桂玉,蔡祎.认知图式理论关照下旅游文本的生态翻译研究:以广州旅游景点介绍的中译英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4):92-97,107.

[3]宋志平,胡庚申.翻译研究若干关键问题的生态翻译学解释[J].外语教学,2016,37(1):107-110.

[4]胡庚申.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J].中国翻译,2014,35(1):29-35,126.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8(6):96-99,109.

[6]王小雪.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旅游文本英译研究:以李鸿章故居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4):70-74.

[7]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342.

旅游语篇范文篇8

关键词:ESP理论;旅游英语;教学

一、引言

旅游英语课程是ESP(即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教学的一个分支,符合ESP教学的发展趋势。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为他们储备旅游行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用英语表述所学行业知识的能力和导游实践中不同交际情景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对旅游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旅游英语课的师资力量还显薄弱,教材缺乏实用性,教学内容上缺乏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设备落后,以及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这直接导致了虽然开设了一些旅游英语ESP课程,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还是没有显著优势可言。因此,对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反思与更新已势在必行。

二、ESP理论与旅游英语课程

ESP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Strevens(1988)的ESP定义更为详尽,包括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其中四个根本特点是: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可变特点: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等;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旅游业,了解中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旅游文化及旅游业相关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英语交际能力。虽然这门课程已在高校开设多年,但教学效果不佳,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随着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对作为ESP课程分支的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研究迫在眉睫。笔者通过中国知网限定条件的高级检索,共检索出与旅游英语相关的有效论文118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有91篇。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英语翻译(杨萍等2012)、旅游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刘峰2014)、旅游英语教材编写方面等(李睿2013)。而从ESP视角研究旅游英语教学的核心期刊论文很少,只有4篇。相较之下,有关从ESP视角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期刊则有126篇。显然,旅游英语的ESP研究欠缺。基于此,本文从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着手,以ESP理论为依据,结合Strevens的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建设方面,对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三、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中,旅游英语通常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有本科生也有留学生,有低年级的也有高年级的学生。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有的在大一或大二就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能力学习旅游英语课程。即使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语言基础也参差不齐。所以,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都面临着不同的需求,加之旅游英语教学要求与应用实践密切联系,也使得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面临着诸多实践教学难题。2.教师从业经验不足。国内高校旅游英语教师的来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基础英语教师转为旅游英语教师,他们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具备基础英语教学经验,但缺少旅游相关理论与实践;另一类旅游英语教师是旅游专业教师,当讲授旅游英语课程时,他们的旅游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但缺少语言教学经验。属于前一类的教师在授课时,重点会偏移在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完全引导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同样,对于旅游专业教师来说,由于英语水平受限,却在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上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无法将专业方面的英文重要词汇、特定表达方法、英文沟通技能和国际旅游市场形势、前沿资讯等传授给学生。3.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要求。目前,旅游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材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教材选用没有充分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结合,难度控制不到位。没有合适的教材选用,教师难以进行有效地教学实践,而对于课程设置,旅游英语课程面临着专业理论性强,实践应用性不突出,或只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忽略旅游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的问题。4.课内环境方面。教学设备落后,数字资源建设匮乏,学生缺乏交流演练环境。旅游英语的教学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室、语音室、模拟实训基地等。而目前许多高校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即使有一些设备,其目的也主要为公共英语或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而对于旅游英语教学常常忽略。这就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水平,还必须加大投资,完善、更新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演练环境。5.课外环境方面。教学重教授,轻实践,忽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旅游英语的学生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书本知识理论的学习,急需在实践中加以印证和提高。但是目前旅游英语教学重教授,轻实践。教师往往忽略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旅游技能的培训。学生往往很少有机会可以到酒店、旅行社实习,或者去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模拟导游,现场讲解等。而这却是检验旅游英语教学效果很好的方法。由于学生缺乏锻炼机会,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实际应用能力薄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四、ESP视角下的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根据ESP理论,旅游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不同于通识大学英语相对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能力上,它强调英语教学与特定职业和交际目的相关联,并融合成一种新的英语教学类型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的交际能力。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ESP理论作为指导,探讨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方法与策略。1.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目前多数高校中选修旅游英语课程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已有一定基础,但是跨文化意识和口语交际能力欠缺,学术性的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与他们特定的目的和需求关联不大。如果专业词汇过多,绝大多数学生都读不懂。加上内容不符合需求,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旅游英语课程应当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研讨而轻讲授,培养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刻认识。课程设置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他们将来从事涉外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2.内容上,与特定的旅游学科专业和旅游职业相关。旅游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分枝,其教学内容应当与旅游学科专业和旅游职业相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仅专业程度比较高,而且在日后的应用中,能够不断地深化,教师也可以在自身的教学领域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旅游英语所涉及的内容、知识、技能等包括了旅游资源、酒店管理和服务、旅行社、旅游景点导游、旅游交通等旅游业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和知识都有很强的专业性。作为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应当明确基于语域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科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旅游学科和旅游职业紧密相关。3.语言上,放在适合旅游学科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在旅游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扩展旅游学科专业和职业的相关句法、词汇和语篇,而且也要不断培养学生新的知识,介绍最新国内外的旅游管理理念。例如,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生态旅游eco-tourism,可持续发展旅游sustainabletourism,气候变化与旅游业climatechange&tourism等这些最新的管理理念,使学生紧跟行业发展,宽阔视野,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口头训练外,教师在安排写作练习方面则应当突出旅游应用文的写作。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旅行日程、设计旅游宣传册等。4.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把握好与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特殊性关系。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既不要过于重视旅游专业理论而忽视了应用语言进行旅游服务这一根本培养目的,也不要过分强调语言应用的通用性,而忽略了和旅游行业相结合的专业特殊性。ESP教学应当针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培养专业工作能力。相关调查也显示,经过ESP教学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往往比只接受普通英语教学的大学生更加高效地从事各类交际活动。5.技能上,重视口语交际技能的培养。就旅游英语课程特点看,与阅读技能相比,口语技能更重要。对于工作在旅游行业的人来说,每天都要跟外宾打交道,因此,学习旅游英语课程的学生除了要有过硬的英语阅读技能,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游客交谈。在旅游中使用英语不仅仅是在旅游过程中,还包括旅游中涉及到的衣、食、住、行、购、娱、游等方面,旅游英语的口语很多都是在特定的场合下发生的,因此,教师可以围绕介绍导游词、迎送外宾、预定机票、预定酒店等旅游行业内容进行,使学生了解在旅游业中的语言习惯表达等,培养学生在这一服务领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6.教学法上,采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法。ESP理论认为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法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渠道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交流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学习资源丰富优质(杨芳等2017)。线上教学部分的主要活动可以包括:观看国家地理记录片、BBC记录片、了解世界各地著名景点、收听一些大型的新闻网站如BBC、VOA等的新闻广播,其目的在于多元化输入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课堂教学部分的活动包括:面对面话题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对话或文化专题讲演。在课堂上创建与现实社会类似的情境,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一大产业,其重要性也是可知的。因此,为了能够不断促进我国对外旅游行业的发展,我们就要加大对学生旅游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力度,结合ESP教学理念,采用灵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其明确旅游英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掌握,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才能够真正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Strevens,P.ESPaftertwentyyears:Are-appraisal[A].InM.Tickoo(ed.).ESP:StateoftheArt[C].SEAMEORegionalLan-guageCentre,1988.

[2]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J].外语电化教学,2013,(7).

[3]李东芳.大学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旅游语篇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资料社交语用等效策略等效翻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加上我国悠久灿烂文化遗产的魅力,世界各地来中国公务旅游的人数直线上升,中国旅游热方兴未艾。旅游资料作为潜在游客的唯一信息来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对旅游资料进行翻译,以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语用学中的社交语用等效对旅游资料的翻译进行探讨。

一、旅游资料与社交语用等效翻译

旅游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它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甚至天文、考古等多方面的知识。旅游资料包括与旅游有关的书信、广告、景点介绍、中式菜肴名称、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旅游日程安排、旅游条件书、通知、电讯和各地特色产品等各方面的内容。旅游资料的目的在于对外宣传、推荐我国旅游资源、弘扬悠久历史文化,开拓旅游市场、吸引国外游客,激发他们参观景点的兴趣。社交语用等效翻译是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这类语用翻译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通过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比,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对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来说,旅游资料对于意欲来中国景点旅游的他们来说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来源。因此旅游资料翻译除了在语言表达方面应该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热情、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使游客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等等这些特点外,更应该考虑到东西方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等特点,注重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译者在必要时需对原文作一些技术上的处理,找到源语与译语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使译文充分、传神、恰到好处表达出来才是翻译的最终目的。

二、旅游资料翻译策略

1.增加必要的解释

不同游客旅游的目的不尽相同。大多数中国人选择旅游仅仅是为了观景、购物、拍照,放松。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仅仅是为了领略异域风光,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习惯、社会习俗等等,增长域外见闻。鉴于国与国之间文化背景不同,要想求得旅游资料社交语用等效,达到宣扬中国文化的目的,对于旅游资料的翻译者来说,翻译时必须对旅游地的人名、地名、典故、历史事件、风土人情等等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必要时对于译文中未经“洋化”的拼音进行必要的解释或对其缺省部分者技术性处理。如译者不作任何改变,直接按原文翻译,中国游客毋庸置疑地能够体会原文的人文之美,而对于缺乏中国历史文化必要背景知识的外国游客来说,就很难理解译文要传递的信息,从而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这样就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在译文中增加必要的解释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例1]温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东南邹鲁”之称。

析:这里的“东南邹鲁”是什么意思?查阅《辞海》(1979年版,P445)得知:孟子生于邹国,孔子生于鲁国,用“邹鲁”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邹国和鲁国许多人不清楚,但孟子和孔子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而闻名世界,据此,应对译文作一些技术上的处理,即换个角度将这个典故解释出来,译成:

译文:Withalonghistoryandrichculture,Wenzhouisreputedasaplace,inthesoutheastofChina,comparabletothebirthplacesofConfuciusandMencius.

[例2]这座名城(绍兴)孕育了著名历史任务勾践、西施、王羲之、陆游、鲁迅和等。

析:提到这些人,80%的中国人都很熟悉,但是对于不熟谙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音译不能体现它有什么旅游价值,所以,译文采用音译加解释。

译文:Shaoxingcityisdistinguishedbymanyoutstandingpersons.Someofthemare:GouJean,thekingoftheKingdomofYueinancientChina,XiShi,oneofthemostfamousbeautiesinChinesehistory,WangXizhi,thefamouscalligrapherofEasternJinDynasty,LuYou,afamouspoetintheSongDynasty,LuXun,afamouswriterincontemporaryChinaandZhouEnlai,thefirstPremier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2.避实就虚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直觉性,也就是人们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对事物本质、现象及其规律所做的识别、判断和理解。因这种思维过程不是建立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之上,所得结论就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猜测性。旅游资料中所堆砌的大量褒扬词汇,华丽辞藻,能充分发挥中国人的想象力,让潜在游客从语言美中感悟到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意象美、含蓄美和朦胧美,激发其好奇心与兴趣。而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维,注重形式逻辑,注重实用性,强调科学实证和形式论证,表现在语言上,除了通常所说的语言形态的外露及形式的完整外,在内容上也强调层次清楚,逻辑分明。西方国家旅游资料是以向游客传递必要信息为目的的。最重要的信息一般都在开篇用一句话概括,随后围绕其以具体的事实为支撑介绍一些具体的细节(如景点路线、旅店分布等等)。他们一般所采用的语言都很简单、通俗易懂,以给游客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为目的。其景物描写大多实景实写,客观而忠实地在线自然。单纯大量的词汇堆积只会让他们觉得“空而不实”、“没有意义”。无视两者的差异,一味地死译、硬译,最终定然会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根据中文较“虚”而英文较“实”的特点,译者在翻译用词华丽辞藻书写的中文旅游景点介绍时,可以采用改译法,化虚为实,化间接为直接。

[例3]祖国山水,风格多样。多样的风格相对应而存在,相比较而多姿。杭州西湖,水榭歌台,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人工赋予她典雅美。蜀中仙山峨嵋,漂浮于云涛雾海,呈秀色于烟海漫漫的山林。誉满中华的广西桂林山水,水秀山奇,山水平分秋色。

析: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重直觉的思维特点。作者大量堆砌了四字词语,对各个景点的“美”给出的意象提供给中国的游客巨大的“美”的想象空间,然而其却并不是建立在具体的事实之上的,字对字的翻译定然会使外国游客失去兴趣。因此译者对其在翻译成英文成作了一些必要的词序调整或者省略。

译文:Chinaisalandofsceniccontrasts,eachuniquelyrepresentingitsownarea:WestLakeinHangzhouwithenchantingpavilionssetinquietsurroundings,MountEmeiinSichuanwithpeakspeepingthroughmistandclouds,GulininGuangxiwithpanoramicviewsofmountainsandrivers.

[例4]盛夏炎日,一走进四川九寨沟的林间小道就汗止心凉,加上清风拂煦,浑身有说不出的舒坦,忍不住要赞叹一声:九寨沟,好一个清凉世界!

译文:Nomatterhowhotitis“outside”,onceyoustepontothetrailthroughtheforestonJiuzhaigouinSichuanProvince,thesweatwithdrawsfromyourbody.Inaddition,thebreezerefreshesyouwithagentlecaress.Howcoolitis!

三、结语

英汉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其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截然不同,因此将中文旅游资料翻译成英文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译者必须将各种各样影响理解的因素考虑在内,特别是中外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旅游资料的英文在处理内容时可有一定的灵活度,达到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康宁:从语篇功能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3)

[3]梅德明.新编商务英语翻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旅游语篇范文篇10

功能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中最具影响的翻译理论。和奈达所提倡的对等理论不同,功能目的论不再强调译文与原文之间意义和文体的对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存有目的性,而翻译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也具有相应的目的性。功能目的论主张翻译行为应以传递信息为重点,翻译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预定目标的确立。20世纪80年代,功能目的论引介到中国,对中国的语篇翻译产生了巨大影响,旅游酒店宣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翻译时要精准地把握该酒店的特色,考虑旅游者的需求,从而激发旅游者的入住意向。因此,功能目的论对旅游酒店宣传语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功能目的论发展

功能目的论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凯瑟琳娜•赖斯在1971年出版的PossibilitiesandLimitationsinTranslationCriticism(《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最早提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而不是完全对等的原则。随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弗米尔指出,目的论的核心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赖斯的功能说。第三阶段是贾斯塔•赫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该理论是对翻译目的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翻译是一种文本形式上的跨文化转换活动,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操作。此外,她还指出翻译实践离不开翻译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所处的环境。第四阶段是克里斯蒂安•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她将文本按功能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感染功能和寒暄功能,并提出“功能加忠诚”的原则。该原则要求翻译人员对翻译行为中的每个参与者实行分责制,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至关重要。诺德理论的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功能目的理论。

三、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翻译原则

功能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等值”翻译理论观,不再认为原文是翻译活动中唯一不变的核心,而是强调译者因素,尤其是翻译活动发起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要求译者遵循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即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连贯原则”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使译文在交际环境中具有意义。“忠实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

四、旅游酒店宣传语翻译

做好旅游酒店宣传语的翻译,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和接受对象。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语境的多个方面,不要一味追求语言上的对等而出现冗赘的语言信息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是暂时抛弃喧嚣的尘世,享受美丽风光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抚慰和心灵的小憩。这就要求旅游酒店宣传语不仅能使游客在异乡感到亲切感,还要让自己的宣传语在突显本酒店的特色,从而吸引游客做出预订或入住的决策。请看下例:InBeijingThereisXXWhereEverythingisPossible.在北京,有XX酒店,一切皆有可能。这曾是北京某旅游酒店的宣传口号,时隔几年,其宣传口号已改为:BeYourself.(自在自我)。该宣传语由最初繁琐的长句改成了简单明了的单词小句,使读者一目了然,过目不忘,这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吻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多享受一些轻松、舒适、简单、自由自在的个人时间和空间,这种简洁而又不失内涵的宣传语很容易和旅游者产生共鸣,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有必要将较为啰嗦的句子简单化,以符合读者的认知期待,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再看一个汉译英的例子:热情友好的服务,舒适温馨的家。译文一:Warmandhospitableservices,comfortableandcozyhome.译文二:Warm,friendlyserviceinacomfortablehome.原语是两个并列名词短语,均由两个形容词修饰。译文一根据对等翻译理论对宣传语进行逐词翻译,译文中形容词的罗列不免给人一种繁琐多余的空洞感,译文一未能妥贴地表达出酒店宣传者的本意。译文二简洁明快,游客很容易了解到酒店的信息,并使游客潜意地的感知到家的存在和家的温馨。译文二考虑到了读者的认知期待,体现了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原则。以身作则,争创优先。译文:Leadbyexampleinallyoudoesandotherswillstrivetoemulateyou.原语曾是著名博鳌索菲特大酒店的一则宣传语,这是一则典型的汉语四字成语句。“以身作则”,外研社2004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字典》给出的翻译是“setanexamplewithone’sownconduct”。众所周知,旅游酒店英文宣传语一般是针对海外游客,简单明了是翻译时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译为“leadbyexample”完全符合这一原则。“争创优先”意思是要求全体员工努力工作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翻译时用“and”连接两个小句,前后呼应,可使译文紧凑,意蕴完整。例3的英译文可以说准确地再现了原语的文体风格和语义特色,同时也比较客观、地道的传递了酒店的服务信息。让我们为您提供安全和高质量服务而努力工作。译文:Worktogetherforyoursafetyandquality.译者在翻译此标示语之前,显然考虑到了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对游客而言,出门在外最重要的是确保人身安全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因此译文必须突显“安全”和“高质量服务”的信息。这样可使旅游者对酒店产生一种信任感,满足了旅游者的期望心里。该译文完全做到了这一点。目前,在国内自然景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家庭旅游酒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有些酒店为了吸引游客入住往往会想出一些标新立异的宣传语。例如:“快来呀!我们欢迎住小酒馆的人!”如何理解“小酒馆”是翻译本句的关键。其实,家庭旅游酒店特点就是酒店房间有限但设施齐全,价格便宜又不失家的温暖。对于热爱旅游的背包客而言,在游览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物美价廉的家庭式酒店不失为他们的最佳选择。所以恰当地传达酒店的这一优势和特色,是吸引游客前往入宿的关键。该宣传语可译为:“Help!Ourcheapbutexcellenthomeneedyou!”该译文首先依照“忠实原则”,保留了汉语的清新俏皮感,在囊括酒店经营者要表达的各类信息基础上,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对宣传语进行了合理的语序调整甚至小幅度的改写,有效地传递了信息,唤起了旅游者的心理期待,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吸引游客入住的目的。“宾客至上,服务第一。忠诚服务,细致安排。”是许多旅游酒店使用的宣传语。经过简化处理,我们可以把这类宣传语翻译成:“CustomerFirst,ServiceFirst.LoyalService,AttentiveAttitude.”这即保留了中文的宣传效果,又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取得了等效翻译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