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品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1:00:09

旅游品牌

旅游品牌范文篇1

一、打造厦门旅游品牌的重要价值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海洋文化旅游更是朝阳产业。厦门具备海西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台湾自由行的开放也为其旅游品牌的提升创造了机遇。厦门要凸显地域文化特点,建立系统、综合的立体旅游城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而抓住机遇再次打造以厦门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品牌则是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对打造系列海洋文化、海西文化品牌以及旅游产品设计的深入探讨,是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提升错位竞争优势,形成更完备的旅游产业链的先决条件。要不断挖掘海西地域的文化底蕴,将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直接用于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而厦门作为海西旅游城市的首选,提升其城市形象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开拓思路,发挥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厦门旅游的特色之路。

二、厦门旅游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城市辨识度弱

《福建省厦门市旅游发展规划文本》指出,厦门市行政辖区陆域面积15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0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接待国际游轮最多的口岸之一(2002年全市接待旅客达1020万人,其中境外游客67.2万人,旅游创汇3.65亿美元)。能反映厦门城市形象的称号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④尽管如此,厦门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香港、巴黎等相比仍很弱。如香港以美食、大型游乐园、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系和国际性都市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城市标志以龙形为主,形象代言选用成龙这位国际动作巨星,这对城市形象再度塑造与提升有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厦门在城市视觉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力度上尚有很大的欠缺,形象过于概念化,没有整体与系统的独特形象,缺乏让游客形成深度记忆的视觉辨识系统。

(二)旅游资源单体小而乏独特性

厦门作为海滨城市,旅游知名度在全国相对较高,但与青岛、大连等海滨城市的形象同质化严重。这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筑都是红色屋顶为主要形象;其二,宣传形象都以海洋文化为主,缺乏厦门本土文化与特色的挖掘。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厦门旅游资源单体较小,缺乏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景物,海滩面积较小,局部有污染,生态容量较小。如何避开这些劣势,树立厦门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景点的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据2002年游客抽样调查的数据来看,国内大部分游客到厦门旅游是以观光游览为主,其次是公务商务、会议及访友,平均逗留时间为2.5天。从以上的数据可见,厦门以购物、游乐以及文化主题为主的旅游较少,根本原因是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无法突出其地域文化的特征,无集中、大型的旅游特色购物集市,在人文旅游、景观旅游、购物旅游的资源整合方面无整体的规划和系统的形象宣传等。

三、从设计角度探讨厦门城市形象的提升

第一,针对厦门整体城市的辨识度较弱的问题,打造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是有别于传统的CIS(企业识别系统)这一概念的。厦门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的打造需要结合与整合台湾的资源,挖掘“台海一家”的地缘文化。打造视觉识别系统不仅仅是制作一个城市标志,更需要从所有旅游服务的环节中强化厦门的独特旅游形象。例如在城市最重要的导向系统中植入厦门的城市形象,而且其形象必须保证系统、完整、持续。在机场、公交路牌、火车站、路灯、城市植物、交通导向指示系统中不断地出现并强化厦门的视觉形象以保证力度与形象辨识度,并要将这些宣传形象进行整合和统一,而不是仅在旅游景区才有相应的宣传。形成完整的形象链,对于城市独特性、相关性、受推崇度以及对品牌的认识度这四个评价城市形象重要指标的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随着网络媒体力量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加强与拓展网络营销,加强“慢活”“乐活”等厦门城市生活理念的宣传。丰富厦门的旅游形象,打造商务、度假、游览、文化生活、购物、美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形象,可以通过网络软文、特色服务、大型文化活动、台海交流等方式强化厦门的城市形象,不断凸现其城市品牌的独特性。

第二,针对厦门旅游资源单体较小以及缺乏独特性的问题,打造立体、多源的旅游。厦门的旅游资源过于单一,以景观旅游为主,以鼓浪屿景区为旅游核心。但是由于单体较小,景观过于集中,厦门的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游客的分流不及时,游客留厦旅游时间较短。这是因为缺乏综合的、立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设计。目前厦门也有部分的、零散的文化活动,但大多缺乏完整性与持续性,无法与杭州西湖的“印象杭州”、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等文化项目相比。缺乏完整的、具备特色主题的大型演艺文化活动,就需要大力开发立体的、多缘化的具备闽南文化特质的旅游资源,并注意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与拓展。可以开发具有闽南特色的大型民俗文化剧场演出活动,增设完整、集中并持续的具有闽南特色的美食文化节,强化台海同源的特质等;打造完整的闽南文化旅游,将单纯的景观旅游拓展到文化、美食旅游,延长游客的留厦时间,从而促进游客消费,而分流游客可以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加强周边资源岛屿的开发,充分发挥台海优势,可以设计多条捆绑旅游线路,增加以厦门本岛为中心,辐射周边岛屿的特色旅游。在提高国内游客数量的同时,还应对台湾、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输入旅游。这就需要提升软服务,如增加更多的外币兑换点和多语言的导向、讲解服务;更明确地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在相应的国际宣传形象定位上要把握厦门的人文特点以及特色旅游服务,更为突出城市形象的独特性。

旅游品牌范文篇2

[关键词]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步入营销时代,对如今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度假地反映其生活方式,反映其社会群体归属。据调查,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距离、时间、交通方式、旅游成本等因素外,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地的品牌。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目的地在21世纪将成为时尚的附属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从旅游目的地城市甚至国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采用品牌化技术来营销自己形象并实现形象的差异化。作为“千年州郡”、“潮人故里”的历史悠久的潮州市,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城市旅游品牌营销运动中是怎样营销自己的?

二、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潮州旅游资源现状

潮州市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处,北回归线穿越期间,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是闻名遐迩的“潮文化”发祥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的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粤东文化古迹荟萃之地,拥有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众多独到的文化品牌,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还拥有“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潮州菜之乡”等含金量极高的部级“城市名片”。但是,在众多的旅游城市中,潮州的“旅游强势”并未能如期待的那样引人注目,其原因是什么?

2.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旅游产品开发问题

虽然潮州拥有众多的城市名片,但并未将其转化为旅游名片,以吸引游客的到来。潮州市的大多数旅游产品已经较为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上以文化性的观光旅游为主,处于较低层级的阶段;二、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还是那些传统的旅游产品: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虽说被誉为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修复竣工,迎接游客,但又由于票价过高,而让许多慕名游客望而却步;三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观光类占多数,给游客带来的体验参与比较少,如位于潮州古城区能表现潮汕传统民居特色文化的甲、义、兴三巷,有莫大兴趣的游客也只是乘坐当地三轮车,匆匆的走马观花一番,未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

(2)旅游品牌营销意识问题

随着国内省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潮州市也认识到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性,而且旅游产品的品牌意识也开始觉醒。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大造强势旅游品牌的行动口号,但还没有真正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只要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就一定能是使旅游业发展起来;旅游企业不是从旅游市场需求出发,更多的是想当然、凭感觉开发旅游产品;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来培育,而是习惯从自己利益出发,停留在旅游产品的推销观念甚至“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观念阶段。

(3)旅游品牌定位和宣传促销问题

很多城市在旅游品牌的塑造中只是简单的相互模仿,互相交流参观之风极为盛行,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特点。潮州旅游品牌定位方面存在着“贪大”、特色不鲜明、定位过高或过低、定位混乱等问题。在旅游品牌的形象提炼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如没有准确提炼品牌形象问题、反映内容不贴切问题,缺乏时代感问题、品牌宣传口号不洗练等等,如主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名片,强调拥有部级名片,殊不知“中国瓷都”全国已经有5个城市获此称号,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是已有100多座,打出此类宣传口号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旅游市场竞争中,面对更为理性的旅游消费者来说,已难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加上潮州的客源市场目标基本定位在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没有进一步向内陆或国外延伸,使得客源市场空间更为狭小;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力度仍然不够,旅游产业的广告远远没有市场规范,没有设立专项的宣传促销经费,各部门各单位力量薄弱,未能形成统一联合的促销格局。(4)管理体制问题

就文化旅游资源而言,潮州市是个资源大是市,拥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但是资源缺乏系统整合,难以形成整体力量,使得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未能及时转化成为产业和市场优势,经济效益明显偏低,而又无法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潮州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投入巨资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保护修复、改建扩建,如湘子桥、古民居、牌坊街等,但是,由于资源的管理权限分散,多头管理,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有文化局、园林局、文物局,这样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有时牵涉到各部门之间利益,难以迅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对策

1.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突显产品差异化

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才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体现一种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在保持观光旅游的情况下,应在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上加大调整力度,创造性的提出本地区旅游的游客利益点和旅游品牌形象个性,潮州市旅游更深处的新颖性及存在于旅游吸引物中的惊奇,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和出游动机,发展品牌旅游、特色旅游,探索新的旅游热点,加强旅游者高度自我参与及体验。如潮州甲第巷民居展览馆中可按照旧时百姓的平常生活景象进行恢复,并允许游客参与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体验一把纯粹的潮式生活;而在即将修复竣工的古牌坊街,除了仿古牌坊建筑带来的文化色彩及内涵之外,也要发挥其应有的商业价值——恢复旧时的繁荣街道景象,可以汇聚众多的老字号饭店、小吃、茶楼、酒吧及药店,商户们穿着旧时服装,吸引大量的游客资源,游客走在街上与商户们讨价还价购买各种物品,宛如回到遥远的旧时;另外在牌坊街可定期举行各式各样的旅游活动,聚集人气。

2.树立现代旅游品牌营销观念——和谐营销

“酒香还怕巷子深”。现代的旅游品牌营销应建立在以旅游者为中心和解决旅游者以及考虑到利益相关群体整体的长远利益,通过整体营销活动,强调竞争中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使交易所涉及的各方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利、和谐长久的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更好地和谐共处。这也是潮州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应深层思考和长期追求的。

3.准确定位与传播旅游品牌

潮州市政府根据《潮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潮州市旅游总体定位为:世界潮州文化之源,广东东大门,粤东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地。潮州市旅游品牌塑造和宣传要围绕这个定位开展工作。主要以下方为基础:一明确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依托潮州市已开发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寻求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二是从文化方面进行定位,深入挖掘潮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独特的潮文化资源,从而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营销理念与潮州市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整合各方力量,进行开展统一的旅游品牌传播,旅游品牌营销经费不足是现实问题,但面对旅游市场供大于求的客观局面,没有营销经费保障就很难打开市场,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一局面。

4.理顺各方管理——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

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追求的政府主导有限性是期望利用政府的能力以低成本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其核心内涵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培育市场主体来避免市场的畸形发展,并通过更多地让市场主体参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潮州旅游品牌营销理不开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间接调控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但也要求管理部门在参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规范自身的行为,尊重市场规律,着重在建立和完善旅游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促进部门协调等职能上发挥作用,实现对旅游企业的服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郭英之:旅游市场营销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旅游品牌范文篇3

[关键词]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步入营销时代,对如今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度假地反映其生活方式,反映其社会群体归属。据调查,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距离、时间、交通方式、旅游成本等因素外,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地的品牌。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目的地在21世纪将成为时尚的附属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从旅游目的地城市甚至国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采用品牌化技术来营销自己形象并实现形象的差异化。作为“千年州郡”、“潮人故里”的历史悠久的潮州市,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城市旅游品牌营销运动中是怎样营销自己的?

二、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潮州旅游资源现状

潮州市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处,北回归线穿越期间,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是闻名遐迩的“潮文化”发祥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的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粤东文化古迹荟萃之地,拥有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众多独到的文化品牌,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还拥有“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潮州菜之乡”等含金量极高的部级“城市名片”。但是,在众多的旅游城市中,潮州的“旅游强势”并未能如期待的那样引人注目,其原因是什么?

2.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旅游产品开发问题

虽然潮州拥有众多的城市名片,但并未将其转化为旅游名片,以吸引游客的到来。潮州市的大多数旅游产品已经较为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上以文化性的观光旅游为主,处于较低层级的阶段;二、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还是那些传统的旅游产品: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虽说被誉为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修复竣工,迎接游客,但又由于票价过高,而让许多慕名游客望而却步;三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观光类占多数,给游客带来的体验参与比较少,如位于潮州古城区能表现潮汕传统民居特色文化的甲、义、兴三巷,有莫大兴趣的游客也只是乘坐当地三轮车,匆匆的走马观花一番,未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

(2)旅游品牌营销意识问题

随着国内省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潮州市也认识到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性,而且旅游产品的品牌意识也开始觉醒。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大造强势旅游品牌的行动口号,但还没有真正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只要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就一定能是使旅游业发展起来;旅游企业不是从旅游市场需求出发,更多的是想当然、凭感觉开发旅游产品;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来培育,而是习惯从自己利益出发,停留在旅游产品的推销观念甚至“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观念阶段。

(3)旅游品牌定位和宣传促销问题

很多城市在旅游品牌的塑造中只是简单的相互模仿,互相交流参观之风极为盛行,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特点。潮州旅游品牌定位方面存在着“贪大”、特色不鲜明、定位过高或过低、定位混乱等问题。在旅游品牌的形象提炼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如没有准确提炼品牌形象问题、反映内容不贴切问题,缺乏时代感问题、品牌宣传口号不洗练等等,如主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名片,强调拥有部级名片,殊不知“中国瓷都”全国已经有5个城市获此称号,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是已有100多座,打出此类宣传口号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旅游市场竞争中,面对更为理性的旅游消费者来说,已难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加上潮州的客源市场目标基本定位在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没有进一步向内陆或国外延伸,使得客源市场空间更为狭小;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力度仍然不够,旅游产业的广告远远没有市场规范,没有设立专项的宣传促销经费,各部门各单位力量薄弱,未能形成统一联合的促销格局。(4)管理体制问题

就文化旅游资源而言,潮州市是个资源大是市,拥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但是资源缺乏系统整合,难以形成整体力量,使得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未能及时转化成为产业和市场优势,经济效益明显偏低,而又无法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潮州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投入巨资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保护修复、改建扩建,如湘子桥、古民居、牌坊街等,但是,由于资源的管理权限分散,多头管理,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有文化局、园林局、文物局,这样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有时牵涉到各部门之间利益,难以迅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对策

1.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突显产品差异化

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才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体现一种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在保持观光旅游的情况下,应在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上加大调整力度,创造性的提出本地区旅游的游客利益点和旅游品牌形象个性,潮州市旅游更深处的新颖性及存在于旅游吸引物中的惊奇,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和出游动机,发展品牌旅游、特色旅游,探索新的旅游热点,加强旅游者高度自我参与及体验。如潮州甲第巷民居展览馆中可按照旧时百姓的平常生活景象进行恢复,并允许游客参与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体验一把纯粹的潮式生活;而在即将修复竣工的古牌坊街,除了仿古牌坊建筑带来的文化色彩及内涵之外,也要发挥其应有的商业价值——恢复旧时的繁荣街道景象,可以汇聚众多的老字号饭店、小吃、茶楼、酒吧及药店,商户们穿着旧时服装,吸引大量的游客资源,游客走在街上与商户们讨价还价购买各种物品,宛如回到遥远的旧时;另外在牌坊街可定期举行各式各样的旅游活动,聚集人气。

2.树立现代旅游品牌营销观念——和谐营销

“酒香还怕巷子深”。现代的旅游品牌营销应建立在以旅游者为中心和解决旅游者以及考虑到利益相关群体整体的长远利益,通过整体营销活动,强调竞争中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使交易所涉及的各方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利、和谐长久的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更好地和谐共处。这也是潮州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应深层思考和长期追求的。

3.准确定位与传播旅游品牌

潮州市政府根据《潮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潮州市旅游总体定位为:世界潮州文化之源,广东东大门,粤东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地。潮州市旅游品牌塑造和宣传要围绕这个定位开展工作。主要以下方为基础:一明确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依托潮州市已开发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寻求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二是从文化方面进行定位,深入挖掘潮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独特的潮文化资源,从而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营销理念与潮州市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整合各方力量,进行开展统一的旅游品牌传播,旅游品牌营销经费不足是现实问题,但面对旅游市场供大于求的客观局面,没有营销经费保障就很难打开市场,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一局面。

4.理顺各方管理——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

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追求的政府主导有限性是期望利用政府的能力以低成本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其核心内涵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培育市场主体来避免市场的畸形发展,并通过更多地让市场主体参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潮州旅游品牌营销理不开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间接调控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但也要求管理部门在参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规范自身的行为,尊重市场规律,着重在建立和完善旅游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促进部门协调等职能上发挥作用,实现对旅游企业的服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郭英之:旅游市场营销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旅游品牌范文篇4

2015年8月,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首次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并明确提出全面推动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的发展思路。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遍布30多个省区262家。之后,发展“全域旅游”、开展“全域旅游”工作成为全国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任务。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域旅游”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视,由此也拉开了全国各地发展“全域旅游”的大幕。“全域旅游”有人称为“全景域旅游”、“全空间旅游”或“全景区旅游”。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3]。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理念、一种发展模式,是融合发展、是全产品的开发、是全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全域旅游并不是一种学术概念,而是一种发展的哲学,或者是一种政策导向,其实际意义是无景区化的旅游目的地;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则认为,全域旅游是发展的新模式、新战略,是旅游目的地的新形态、新品牌,是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也是新的复合型空间,更是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4]。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教授指出,全域旅游核心不在“全”,而在“域”,通过全域旅游的实践,实现旅游的空间域、产业域、要素域及管理域四个方面的完备。综上所述,“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与旅游发展模式,它所追求的不仅是旅游数量的提升,而且是旅游品质的提升。当然,全域旅游并不是遍地开花,而是依据旅游优势产业,以“地域特色”为基础,通过政府转变思路、调整体制机制、优化旅游产业链等有效措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全域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

二、贵州构建体育旅游品牌的价值与意义

(一)贵州构建体育旅游品牌的价值。旅游产业要赢得市场,就需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多数消费者认为只有品牌的东西才有质量保证,具有可信度。品牌与名称不同,品牌所体现的是一个事物的个性与品格,是被大众所认同的一种文化,具有附加值;而名称则是用来区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个体的称呼。当然,一个品牌的价值与影响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品牌经营者对品牌机制的传播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一个地域性的品牌,要想在众多市场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与生命力的品牌,需要品牌自身既具有特色与个性,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促进品牌的不断提升。这一系列的手段包括品牌营销、传播、推广及管理等。品牌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善于运用品牌的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对促进产业发展,树立、宣传与传播地域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构建具有贵州地域特色与地域特色文化的体育旅游文化品牌,其核心在于实现地域特色文化与体育旅游品牌的融合,形成能凸显贵州地域特色或个性化的地域文化品牌。(二)贵州构建体育旅游品牌的意义。当前,随着CCTV1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的持续传播与营销,使“多彩贵州”这一文化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重要法宝,成为宣传贵州与传播贵州品牌形象的重要策略。在“十二五”时期,贵州就着手以统筹发展和差异化推进相结合,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打造“多彩贵州”品牌。贵州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创新山地旅游业态,建设“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5]。可以看出,贵州在“十三五”时期把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作为目标,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2016年2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调研贵阳市旅游业发展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坚守两条底线、推动脱贫攻坚”的战略选择基础上,不断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实现贵州旅游的“井喷式”增长。可以看出,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发展贵州全域旅游,塑造“多彩贵州”品牌,不断打造与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这一文化旅游品牌成为贵州旅游产业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并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及体育旅游文化品牌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

(一)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目前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或集群化的体育旅游产业,但是贵州体育赛事旅游产业与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固定性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山地户外旅游产业或项目。1.贵州省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州省体育赛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带动了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2010至2018年贵州省体育局先后举办了多项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如安顺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节、毕节百里杜鹃全国山地自行车赛、黔西南万峰林徒步大会、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黔东南超100km跑国际挑战赛、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六盘水山坡滑翔赛及贵阳、六盘水、镇宁国际马拉松赛等。尤其是全民健身性的贵阳国际马拉松赛和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举办期间,仅其参赛人数就达到了上万名,其中来自国内外的观众也达到了上万名,这些赛事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2.贵州省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贵州省明确提出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大省的目标,并制定了《中国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建设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围绕念好“山字经”,书写“水文章”的原则,把发展山地户外旅游作为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重心,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又发挥山地优势的山地户外体育项目与户外体育旅游,如开阳南江大峡谷漂流、马岭河地缝漂流、兴义万峰林徒步与露营大会等一批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产业。目前贵州省已建成21个山地户外休闲基地,同时成立了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体育漂流公司和体育协会,使得贵州的户外休闲运动全面展开,贵州各地州市均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户外运动旅游项目也在不断扩展。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2018年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落户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连续四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省山地户外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贵州地域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产业。3.贵州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线路)的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体育旅游项目与体育旅游线路作为支撑,体育旅游项目的规模与数量影响着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围绕山地旅游为主体,不断融入体育元素,在各地旅游景区和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区域,广泛打造具有贵州地域性特征的体育旅游项目与精品线路。自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组委会开始组织举办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进项目评选活动以来,贵州省先后有58项体育旅游赛事、景区与线路(基地)入选中国体育旅游推荐项目,其中12项获得“十佳精品项目”,精品项目数量与入选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另外,贵州省建立了一批生态体育公园项目库、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项目。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完善了硬件和软件条件,将有力地促进山地特色体育和生态体育融合发展,助推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4.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分布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就多达17个。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排全国第4位。长期以来,贵州省多民族杂居所形成的具有贵州省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1000余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达400多个。经查阅资料发现,贵州省自2011年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召开以来,各地州市都在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借助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来带动当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贵州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地区和黔南地区,并形成了一批以民族传统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及体育旅游节,如黔东南开发的凯里国际芦笙节、镇远龙舟节、台江独木龙舟节以及黔南水族赛马等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与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节。5.贵州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与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随着贵州山地户外运动与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推进,贵州省体育旅游市场逐步确立,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贵州省已建立生态体育公园项目库273个,拟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00条,重点赛事活动120余个,成立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会组织1022个,各类全民健身站(点)近2300个,建设了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8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3个,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36个[6]。体育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业,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关乎着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贵州省各高校在体育旅游或山地户外运动人才培养方面并未形成规模,只有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先后开设山地户外体育运动专业,培养山地户外体育人才。(二)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贵州省面对日益增长的国内旅游需求与全域旅游的不断深化,如何把贵州省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贵州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旅游产业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性。自2010年以来贵州省旅游产业总收入逐年升高,并且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8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同比分别达到30.2%、33.1%,实现井喷式增长[7]。贵州“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并明确了“构建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山地旅游大省”的旅游主要发展目标和“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的文化品牌。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以“山地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业成为贵州相关旅游产业(包括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对贵州旅游资源梳理及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尽管拥有大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多个部级、省级风景名胜区,部级自然保护区,部级地质保护公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风情、气候条件,还拥有已开发和尚未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存在与开发对发展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从总体来看,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始终未能与拥有的资源优势相匹配,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其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也未能有效地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获得相应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规模整体较小、本体产业市场开发不够;体育旅游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优化滞后;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人才缺乏,主要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体育旅游开发与管理人才,以及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协作开发、管理与监管不足等。为此,如何根据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跳出问题看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或发展的前景。基于以上思考,贵州体育旅游产业要想获得长久可持续性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要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贵州体育旅游文化品牌,以品牌构建反哺或带动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全域旅游视域下贵州体育旅游品牌的构建策略

当前,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贵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环境,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及完善规划的前提下,不断发挥政府职能,深化市场改革,培育与构建出新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服务体系,并形成具有贵州地域特色且能展现贵州体育旅游的文化品牌。(一)分析市场,挖掘特色,构建品牌理念。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市场供给可以刺激市场需要。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关键的第一步是要分析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开发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产业才能获得认同与认可,并持久发展。市场需求有了,如何占有市场,获得市场份额,关键在于差异化,以差异化发展产业,以差异化构建品牌。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说,构建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关键在于品牌的理念。那么,如何寻找品牌的理念?品牌理念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找到真正核心理念呢?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关键在市场。市场需求决定市场发展,市场发展与市场前景需要分析,需要从品牌的市场环境出发,对整个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当然,这种科学的分析不仅仅是停留在体育旅游产业与某一区域的层面上,而应该是在统筹全局与全产业上进行战略思考。具体而言,既要科学分析,在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贵州地域特色,以地域特色开发贵州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以体育旅游项目为实体开发构建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又要构建品牌理念,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出具有贵州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品牌的发展理念,并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品牌,以区别于其他地区。(二)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树立品牌形象。打造一个有吸引力与影响力的品牌,关键在市场定位与品牌定位。准确的市场定位,差异化及独特性的品牌定位是一个品牌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市场定位是品牌定位的基础,如果市场定位不准,就会造成产品无销路;如果品牌定位不清,就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认同。如果说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那么良好的品牌形象则是一个品牌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具有一致性。品牌定位促进品牌形象宣传,反之品牌形象的构建助推品牌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那如何准确进行品牌定位与树立品牌形象呢?其关键在于挖掘地域特色,寻找差异化,准确定位,以地域的特色定位自己;科学规划,以科学的规划规范自己,从而树立品牌形象。打造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品牌,需要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与供给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贵州地域特色与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为品牌定位原则,改变传统的“有什么——开发什么——吸引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谁需要——需要什么——满足谁——开发什么”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准确定位与科学规划发展模式,真正地将市场需要、地域特色与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形成一个共同体。注重“面”上把握,即从整体上把握贵州体育旅游品牌形象;注重“点”上着眼,从局部上突出体育旅游品牌特色,将品牌形象与品牌特色相结合。(三)创新产品,丰富内涵,塑造品牌价值。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旅游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背景下,只有以旅游体验需求为着力点,打造出具有特色化、独特性的旅游体验产品,才能获得旅游消费者的认同,并从众多的旅游产品与品牌中脱颖而出。一个好的旅游品牌,要具有好的旅游产品,如果旅游产品不好,品牌就属于无本之木。某种程度上,旅游品牌实质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源于旅游产品给旅游者带来的独特精神享受与独特体验。旅游品牌一般是建立在地域特色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域独特性之上的、针对某个具体旅游产品或旅游产品群开发的。当然,开发旅游产品并不是要求什么产品都要有,什么产品都要好,关键是产品要有特色,要有强烈的体验感与享受感。打造好的旅游产品,关键是要把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旅游产品做到最好,有差异,并不断创新。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构建体育旅游品牌,一方面需要了解贵州体育旅游产品特点,大力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做出品质,并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与改变,推出内涵丰富、品位高且具有魅力的产品,为贵州体育旅游品牌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体育旅游产品创新,引发品牌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塑造旅游品牌核心价值,即体育旅游产品能给贵州带来什么,能带给旅游者什么样的感觉、体验与享受。(四)整合资源,注重营销,提升品牌竞争力。提升品牌竞争力需要整合有效资源,注意营销策略。品牌营销是指以创建品牌为基点,将品牌转化成品牌目标,加强、巩固、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活动和过程[8]。从品牌设计到营销,再到品牌构建与维持,都离不开营销。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营销,依靠什么营销?无论如何营销,都离不开资源,包括品牌构建资源与品牌营销资源。整个品牌营销过程需要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整合营销与差异化营销为手段,促进贵州体育旅游品牌的营销。差异化营销意在打造个性化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塑造贵州体育旅游品牌的个性化。当然,整合资源并不是资源的凑合、撮合、拼合,而是资源的优化与有机结合。为此,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提升体育旅游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一方面需要重视贵州体育旅游品牌关系的塑造,强化及维持品牌关系的永久性,采用整合营销的策略,把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与品牌构建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品牌目标、战略、系统、价值以及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等方面,做到统筹规划、统筹营销,为树立同一品牌与形象的目的而有机整合内外部营销资源,不断提升贵州体育旅游品牌的整体形象与影响力;另一方面需要结合贵州不同地域特色与文化,采用差异化营销的手段,针对贵州体育旅游产品差异化、价值差异化与形象差异化等方面构建,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特,并实施同类品牌细分策略,立足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走贵州个性化体育旅游产业,促进贵州体育旅游品牌的提升。(五)加强合作,系统把握,注重品牌传播与管理。品牌传播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传播是品牌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品牌[9]。在媒体信息时代,加大与媒体的合作有利于品牌的传播。媒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与轰动力,构建与提升贵州体育旅游品牌,需要不断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以及营销公关平台,通过品牌传播创立具有贵州地域特色、个性鲜明、影响力强大的体育旅游品牌,从而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体育旅游品牌形象的提升。加强品牌管理,是通过科学的品牌管理,树立品牌管理的模式,从品牌的理念化到形象化,再到品牌的行动化,时刻注重管理的效应。科学系统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培育出适合地域特征的品牌核心价值与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品牌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为此,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不断提升体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加强与媒体合作进行品牌传播,系统化地对贵州体育旅游品牌加以管理,一方面,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分析不同媒体媒介的传播特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媒介,特别注重并有效运用互联网、微信等一批新媒体开展话题营销、体育营销等,做好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品牌形象公关,加强传播媒体的品质与品牌,广泛传播贵州体育旅游品牌形象,传递其品牌价值及文化内涵,强调贵州体育旅游品牌传播的“同一个声音”,即贵州体育旅游品牌;另一方面,需要把贵州体育旅游品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管理,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建立符合贵州地域特色体育旅游品牌管理模式,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解决品牌构建与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减少品牌危机,延长贵州体育旅游品牌的生命力。

五、结语

旅游品牌范文篇5

关键词: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旅游感知

1引言

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给古镇旅游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古镇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了丰富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价值逐渐彰显,日益影响旅游者的消费选择。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务必在古镇文化和游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和品牌定位,影响游客的感知,增强其对古镇文化的感知度[1]。太仓沙溪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既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古镇区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见表1),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明清临水建筑、幽深古老的小巷、古朴雄浑的古桥及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等。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面临着探索可行策略,关注顾客情感需求,设计文化旅游优质产品,鼓励顾客体验互动,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鉴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调查沙溪古镇游客对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感知,进而提出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

2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游客感知调查与分析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1日至3日,在沙溪古镇老街上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国内游客进行现场发放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86.2%。

2.1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根据游客个人信息的统计结果,沙溪古镇游客男性占51%,女性占49%,男女比例适中;年龄上18~34岁的青年人占60%,35~44岁的中年人占19%,这说明中青年人向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文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占9%,说明了沙溪古镇也有老年人市场,他们希望享受古镇悠闲生活;学历教育中中高等学历者达88%,反映了古镇文化吸引了文化程度较高的休闲旅游者;游客中企业管理人员占23%,学生占19%,个体商人占16%,这三类游客在工作、学习繁忙之余,利用节假日休闲放松的意愿尤为强烈;39%的游客来自苏州地区,27%的游客来自上海,23%的游客来自江苏其他城市,这说明沙溪古镇游主要吸引了近域市场的游客。

2.2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根据游客行为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在了解途径方面,55%的游客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这说明古镇游的口碑不错,但也说明媒体对沙溪古镇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够强大,古镇营销应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旅游信息;在出游动机上,游客以放松身心(35%)、观光游览(26%)和感受古镇文化(23%)为主要动机,可见,游客希望在感受古镇文化的同时放松身心;古镇旅游偏好的吸引物依次是“传统民居”“特色小吃”“街巷”,可见,游客到沙溪古镇主要来体验水乡古镇风情和特色美食;在“品牌定位感知”的调查中,88%的游客都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太仓旅游业对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宣传不够。

2.3游客古镇文化旅游感知特征分析

游客对沙溪古镇文化旅游的感知调查,主要从文化氛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进行调查。该部分采用“Liket量表”设计,对各指标赋值1、2、3、4、5,分别代表“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均值指的是游客打分的平均值,赞同率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累加值,反对率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累加值[2]。根据古镇文化旅游感知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游客对古镇文化氛围感知强烈,赞同率均过半,这说明沙溪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古镇文化氛围浓厚;在物质文化感知方面,游客对古镇街巷文化、建筑文化、桥文化、传统民居感知强烈,这说明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特色浓厚。游客对古镇生产文化感知最弱,反对率亦达到了40.33%,这说明古镇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不够,游客在游览中没有深刻感知到;在精神文化感知方面,游客对古镇风俗习惯、民间舞蹈戏曲和音乐、历史典故、名人文化感知均微弱。古镇的风俗习惯,游客不在特定的日子里,是无法感知到的。民间戏曲舞蹈和音乐,古镇也没有特别的表演和介绍,历史典故和名人文化,没有专门的导游讲解,是无法详细了解的。

3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

基于游客对沙溪古镇文化旅游感知视角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工作提出如下策略建议。3.1清晰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定位。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古镇文化旅游品牌是增强古镇旅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取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文化品牌定位。沙溪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在其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地整合和利用古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形成区别于其他古镇的独特品牌,以至于游客对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定位不了解。这就要求古镇进行清晰的文化旅游品牌定位。沙溪古镇游客们希望在感受古镇文化的同时放松身心,体验水乡古镇风情和特色美食,因此,沙溪古镇旅游品牌定位应以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满足游客休闲放松的需求。综上所述,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应区别于周围众多水乡古镇,充分挖掘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辨析出沙溪古镇与周边其他古镇在历史文化或古镇民居建筑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3.2明确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目标市场。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者要根据自己的战略部署,对目标市场进行评估和选择,找准符合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定位的目标市场。根据调查,古镇的游客客源群体主要以来自近域地区的苏州、上海发达城市的中青年人,老人亦占一定比例,并以中高等学历者为多。调查结果可以让营销人员明确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市场客源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对应的文化旅游产品,尤其突出古镇文化特色,营造慢生活文化氛围,让从繁华城市中逃脱出来的人群享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静谧生活,并在悠闲之余还可探索古镇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3.3加强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必须要有古镇文化氛围和特色文化的支撑。古镇文化氛围是吸引游客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调查,沙溪古镇游客对古镇文化氛围感知强烈,这说明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应继续强调古镇特有风情,营造古镇文化氛围。除文化氛围外,古镇文化底蕴更能引起旅游者精神上的共鸣。沙溪古镇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但是在调查中显示出游客对古镇生产文化感知弱,沙溪的传统手工技艺糟油制作技艺、太仓土布纺织技艺没有能够很好地展示给游客。这就需要古镇在游客游览过程中,穿插旅游项目,进行传统手工技艺的展示,生产出来的手工艺品可赠送或销售给游客,让游客从此留下深刻印象。对精神文化感知的调查显示,游客对古镇风俗习惯、民间舞蹈戏曲和音乐、历史典故、名人文化感知均微弱。这就需要古镇对非物质文化要大力宣传,并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介绍和展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融入这些文化元素,力争为游客提供各种文化体验,从而提高游客的感知度,提升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价值。3.4加大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传播。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推广传播可将有关品牌的信息传达给旅游者,将品牌植入旅游者心中,提升品牌的潜在价值[3]。据调查,沙溪古镇游客对古镇旅游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这暴露了古镇品牌在宣传推广做得还很不够。另外,游客对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精神文化等方面感知较弱,也说明了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传播不够。沙溪古镇应加大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传播。除了口碑宣传外,古镇可将多种传播工具结合使用,通过各种方式向旅游者展示和传递文化旅游品牌的相关信息。古镇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旅游类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推广,或有计划地建立古镇旅游网站,或者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等自媒体进行品牌形象传播。同时,可以通过制作古镇风情片、聘请旅游形象大使、策划节日庆典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进行景区形象及产品推广。此外,在品牌传播的目标受众上,除旅游者之外,还要重视对当地居民的传播,以此来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促使居民为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王懿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

参考文献

[1]陆平.赤峰市旅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旅游品牌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委行署关于"做强''''中国秘境''''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与第三产业龙头"的战略要求,以《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为指导,做好旅游市场宣传与营销工作,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市场发展方向,引用和拓展先进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构筑立体化宣传促销模式,引领旅游时尚趋势,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效果

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不断创新营销体制与机制,步调一致,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管理模式,以聚合资源,打造大旅游品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区自为战、零散营销,缺乏必要统一协调的局面,形成旅游拳头产品,实现市场规模化推介营销体系。

三、组织机构

由行署分管领导任组长,三两区政府、管委会、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旅游企业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开展旅游营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局,负责旅游营销的日常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是旅游宣传营销采取的一种新模式,、区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汇集思路,集中力量,做强"中国秘境"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旅游局在征集、区意见及综合分析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按年度集中购买不同的宣传媒体广告资源,区认购联合宣传。整合旅游产品,变单点促销为整合营销,将旅游资源产品打包营销,"出亮点、创新意","抢市场、重整合",共同开辟、做大旅游市场。

旅游品牌范文篇7

一、CIS形象设计与色彩识别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创造未来。品牌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已被公认为不可模仿、不可抄袭的“无形资产银行”。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旅游品牌建设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

(一)CIS形象设计

打造旅游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品牌形象设计。品牌形象是受众基于接触到的品牌信息,经过自己的选择、加工,在大脑中形成的有关品牌的印象总和。品牌形象是品牌与受众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品牌不断发展的根基。完善的品牌形象必须通过完整、正确的品牌形象设计来具体体现,告知受众“我是谁”、“我做什么”。具体地讲,CIS形象设计就是品牌形象设计。CIS形象设计是构成品牌大树的原始根基。CIS是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意为品牌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3部分,即MIS(理念识别系统)、BIS(行为识别系统)和VIS(视觉识别系统)[1],其中的核心是MIS,它是整个CIS的灵魂,包含了品牌经营的理念宗旨、目标战略、精神文化等。MIS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S、VIS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S这个核心展开的,成功的BIS与VIS就是将品牌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地表达出来。简言之,CIS形象设计是品牌内在的各种文化信息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它对外可以增强竞争力,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目前,很多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公司等都导入了CIS形象设计,比如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即是如此。其目的就是塑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努力提高竞争力。

(二)色彩识别设计

色彩识别设计是VIS视觉识别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VIS视觉识别设计又包含于CIS形象设计之中。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实验证实,个人接受外界信息时,视觉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83%,听觉信息占11%,嗅觉信息占3.5%,触觉信息占1.5%,味觉信息占1%。所以,在CIS形象设计中,将品牌识别视觉化的VIS视觉识别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VIS视觉识别设计中,基础部分的品牌标识、品牌标准字、品牌标准色是品牌形象的最重要载体。其中的色彩识别设计具有比图形和文字更直接的诱惑性,是展示外在美的重要环节,品牌色彩通过品牌的办公用品、公关用品、标牌旗帜、服装服饰、交通工具、环境展示、媒体广告等的大量应用,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心理,能够让受众产生深刻的印象。简言之,色彩识别设计具有强烈的视觉识别性,是VIS视觉识别设计系统中极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色彩识别设计可以使品牌魅力无穷,不断提高旅游品牌的认知度。无数案例证明,有效的色彩识别设计,能够以自己特有的视觉识别效应与其它品牌区分开来,有效传达品牌的经营理念和品牌文化,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认知。比如国内旅行社,看到蓝色,人们可能马上想到中国国旅;看到绿色,可能马上想到康辉旅游;而看到红色,想到的可能就是港中旅。

二、旅游品牌色彩设计心理

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首先应关注、了解不同色彩及色彩组合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规律,进而将发现的色彩心理现象和色彩心理规律,应用到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中。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对人的知觉、情感、记忆、思想、意志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色彩的设计应用很重视这种心理影响,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转变为对色彩的心理规范。简言之,色彩是影响视觉最活跃的因素,色彩是组织塑造品牌形象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2]。品牌色彩识别设计,要把握好相关色彩心理,以充分发挥色彩的传达功能。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应和认同:

1.红色。红色饱含着一种力量、感情和冲动,象征热情、权威、繁荣,是能量充沛的色彩,给人以活泼、生动和不安的感觉。粉红色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桃红色则更为洒脱大方。比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际航空、香港中国旅行社等旅游品牌都选用了红色系。

2.橙色。橙色能使人血液循环加快,是活泼而富于光辉的色彩,有着阳光般的温情,给人亲切、开朗、健康的感觉。比如幸福航空、深圳金航程旅行社等旅游品牌选用了橙色系。

3.黄色。黄色是色彩中最亮的颜色,充满阳光和活力,给人以光明、辉煌、醒目、高贵、纯洁和充满希望的印象,给人以幸福的感觉,是使人愉快的色彩。黄色由于明度低,旅游品牌单独应用比较少,一般与其它色彩配合应用。比如青海湖景区、迪士尼乐园等旅游品牌都有黄色系的应用。

4.绿色。绿色使人心情平稳,是大自然的色彩,给人以活泼、充实、清新、希望的感觉,充满青春的力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康辉国际旅行社、黄山旅游等旅游品牌选用了绿色系。

5.蓝色。蓝色使人想到蓝天、海洋、远山,给人以崇高、深远、透明、沉静、凉爽的感觉,给人以力量和智慧,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浅蓝则更为放松。比如中国国际旅行社、国际青年旅舍等旅游品牌选用了蓝色系。

6.棕色。棕色蕴含着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给人有内涵、有品位、平和、容易相处的感觉。比如九寨沟景区、敦煌莫高窟等旅游品牌选用了棕色系。

7.黑色。黑色容易让人联想到稳定、深沉、庄重、大方、坚毅等特点,其水墨的韵味极具包容与凝聚力,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泰山景区、乌镇旅游等旅游品牌选用了黑色系,成都武侯祠选用了黑色与红色合用。色彩的传达功能不仅仅是上述积极的一面,同样存在着消极方面,色彩识别设计时,要因应变化,准确定位,灵活组合,合理搭配。

三、旅游品牌色彩设计定位

旅游品牌选择什么样的标准色,首先是准确色彩定位。应该在了解相关色彩心理的基础上,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品牌的MIS理念整合规划,突出品牌的文化和风格,体现品牌的性质、宗旨和经营方针,掌握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消费心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情感个性需求,通过差异性色彩识别,展示品牌的独特个性。旅游品牌色彩定位,主要进行两项工作———品牌色彩调查和品牌色彩定位。

(一)品牌色彩调查

调查的重点在于分析品牌本身同竞争品牌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使用色彩方面的差异,色彩与品牌经营理念的关系,品牌色彩的特点与消费者的评价,品牌环境和品牌宣传色彩的情况以利未来的整体运用。调查内容包括:①品牌现有标准色的使用情况分析,是否具有创新的风格和独特的形象;②受众对品牌现有标准色的认识形象分析,是否能为受众所喜好,还有哪些缺陷或不足;③竞争品牌标准色的使用情况分析,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④公众对竞争品牌标准色的认识形象分析,是否能发现受众的色彩认知规律;⑤品牌性质与标准色的关系分析,是否符合行业、产品的形象;⑥市场对品牌标准色期望分析,是否能表现品牌的发展性与信赖感;⑦宗教、民族、区域习惯等忌讳色彩分析,是否有无意的触及忌讳之处。

(二)品牌色彩定位

通过对品牌色彩的调查和科学分析,明确品牌色彩设计的方向,给予合理定位。标品牌色彩定位,可从以下3方面择取其一,或者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标准色彩:①基于塑造品牌形象的考虑,根据品牌经营理念或产品的内容特质,选择适合表现其突出概念和关键语的色彩,其中尤其要以表现品牌的安定性、信赖感、成长性、商品的优异性为前提,达到通过色彩的情感联想间接地表现和塑造品牌形象的目的;②基于经营战略的考虑,为扩大品牌之间的差异性,选择与众不同的色彩,以期达到品牌识别的目的,其中,应该以使用频率最高的传播媒体或视觉符号为标准,使其充分表现这一特定的色彩,影响大众的色彩视知觉、记忆度、注目性,达到条件反射的效果;③基于成本与技术的考虑,为了能使品牌的标准色准确地再现而又方便管理,应避免选用特殊色彩或多色印刷,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制作成本,尽量选择理想的印刷技术、印刷材质和合理的分色制版方法,使之达到与标准色统一化的色彩[3]。中国国旅、中青旅、康辉旅游几个旅游品牌,都是以旅行社为主业。中国国旅历史最早,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开始,是中国国际旅游业的缩影,现已发展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集团,中国国旅已成为国内顶级、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2010年已具有151亿元的品牌价值,其品牌色彩遵循其全球战略,一直沿用其具有国际性的蓝色。其后成立的中青旅、康辉旅游,品牌色彩定位更多的是经营战略的考虑,大都以中国国旅为竞争对象,力求扩大品牌间的差异性,选择与众不同的色彩:中青旅最初选择了绿色作为品牌色彩,2002年根据品牌战略调整启用新标识后,选择了喻示着温暖、关爱的橙色,象征着热烈、激情的红色,代表着理智、冷静的蓝色作为品牌标准色彩,体现出其创新、活力时尚的品牌形象;康辉旅游则选择了绿色作为品牌色彩,考虑到受众对品牌的认同与信赖,保持了品牌色彩的恒定性,一直沿用至今。

四、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

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包括旅游品牌标准色设计和旅游品牌辅助色设计两项内容,其中主要是品牌标准色的设计。

(一)旅游品牌标准色设计

品牌标准色是用来象征品牌特性的指定色彩,是品牌标识、品牌标准字及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它是某一种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系统运用在品牌相关的视觉媒体上,通过色彩的视知觉传达刺激于心理反应,以表现品牌的经营理念、产品特质,体现品牌的精神和文化,从而塑造和传达强有力的品牌印象,以完成其在VIS视觉识别系统中的作用。品牌标准色具有强烈的感情魅力、视觉识别效应和传播效果。品牌标准色主要分为单色标准色和复数标准色。单色标准色只指定一个色彩作为品牌的标准色,单色标准色具有集中、强烈的视觉效果,易于传播,容易记忆,是最常见的品牌标准色形式,比如中国国际旅行社选用了蓝色,深圳航空选用了红色,假日酒店选用了绿色;为了视觉上的需要,有时通过两种以上的色彩组合作为品牌的标准色,即复数标准色,复数标准色表现力更加丰富,不仅能增强色彩的韵律和美感,还能更好地传达品牌的相关信息,大部分旅游品牌选用复数标准色形式,比如千岛湖旅游选用了蓝色和绿色两种色彩作为品牌标准色,广之旅及横店红色旅游城选用了红色、绿色和黄色3种色彩作为品牌标准色,欢乐谷更是选用了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色彩作为品牌标准色,以强化欢乐、美好、丰富的感受。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也会因应变化,适时地更新、优化视觉形象,包括标准色的变化,比如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品牌,2001年投放时主要以渐变红色作为品牌标准色,2010年对原有品牌标志作了更新,注入新动力,品牌标准色以渐变红色为主,增加了绿色和蓝色两种品牌标准色,缤纷的色彩更加体现了香港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和活力。品牌标准色的开发设计应该与品牌标识设计密切配合,将设计工作建立在品牌经营理念、组织结构、营销策略和形象战略等基础之上。品牌标准色的确定要根据品牌的行业属性,考虑受众心理,坚持差异性、风格化原则,突出品牌与竞争品牌的差别,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色彩效果。品牌标准色按国际通用的CMYK印刷色彩模式标准设定,C表示蓝色值,M表示红色值,Y表示黄色值,K表示黑色值。品牌的标准色使用不宜过多,尽可能单纯、明快,用最少的色彩表现最多的含义,达到精确、快速地传达品牌信息的目的。品牌标准色设计通常不超过三种色彩,多种色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色彩心理,处理好各种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关系,科学配置拟用色彩的CMYK值,色彩CMYK值的改变,色彩会发生不同的感情变化。比如同样是绿色,C100M0Y100K0的纯绿,C40M0Y100K0的黄绿,C100M50Y100K10的深绿,都是大自然的色彩,由于色相、明度、纯度发生了变化,纯绿色给人充实、自然、希望的感受,黄绿色则给人更清新、活力、快乐的感受,深绿色给人以更沉稳、朴素、知性的感受。

(二)旅游品牌辅助色设计

品牌辅助色在整个品牌色彩计划中不占主导作用,主要配合品牌标准色使用。当品牌标准色不能更好地表达品牌相关理念时,为适应品牌内容表现的需要或不同场合的需要,特选定数种色彩作为品牌辅助色,配合标准色使用,比如灰色,它易于给人一种诚恳、沉稳、考究、雅致的感受,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色。品牌辅助色配合品牌标准色可以取得更加丰富的色彩效果,可以增强品牌的色彩表达活力,更好地衬托品牌理念和表达品牌象征意义。使用品牌辅助色还便于区分品牌内部结构、产品类别,通过色彩系统化条件下的差别性,产生独特的识别特征。比如港中旅,其品牌标准色为代表热情、奔放、活力和中国情结的中国红以及灰色,为丰富品牌色彩,增强表现力,增设了深红、橙色、绿色、蓝色、紫色、黄色作为品牌辅助色,丰富了品牌的色彩效果。设计旅游品牌辅助色时,要充分考虑拟用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要素的变化,充分考虑与标准色配合使用的效果。品牌辅助色设计数量不宜过多,要有整体的统一,否则难免造成混乱。一般按1个品牌标准色配置3-5个品牌辅助色设定,然后按照10%-100%的色彩进阶处理。辅助色在使用中应遵守配色规定,切忌盲目滥用,不能喧宾夺主,以免因混乱而减弱识别性,失去应有的传播效果。比如品牌标志或品牌辅助图形作为底纹出现时,可使用辅助色。品牌辅助色也采用国际通用的CMYK印刷色彩模式标准。

五、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趋势

品牌色彩识别设计在品牌形象识别设计中处于从属地位,比较抽象,不易被更深认知。目前,关于品牌色彩识别设计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品牌色彩识别设计还不够严谨科学。品牌标准色和品牌辅助色确定之后,除了全面展开实施运用,还需要制作用色规范和色彩传达过程的管理规范,同时还要监督品牌色彩的使用情况,需要追踪考察设计成效,将信息反馈资料作为再设计和色彩校正时的参考,以便品牌色彩得以科学、有效的实施,取得预期的传播识别效果。而这些后期的品牌色彩管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必定会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呈现出某些必然趋势:

1.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将得到更多的关注。旅游业界对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的日渐重视,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更专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参与到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中来。同时,随着人们对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了解的日渐加深,旅游品牌客户对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必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2.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将更加科学严谨。因为目前品牌色彩识别设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品牌色彩识别设计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随着品牌色彩识别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必将更加科学、更加严谨。

3.旅游品牌色彩管理将更加规范、完善。有效的品牌色彩管理,能够保证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的应用实效。品牌色彩管理,需遵循系统性和规范性原则。针对品牌色彩应用过程中不同材料、油墨、技术等制作执行的问题,予以明确化的数值规定,制定共同遵循的色彩管理系统。主要有如下几点:①根据选定的色彩给予明确的规定:表色符号、印刷色数值,油墨厂牌编号,测色数值,色彩误差数值化、符号化的规定等;②制作正确的色彩样本,如品牌标志印刷样本或干胶,标准色色票等,以供印刷作业和施工执行时的参考;③订立不同材料、施工技术等色彩容许差范围[1]。上述品牌色彩管理规范要点,在未来的旅游品牌色彩识别设计过程中,必将得到更好的执行,旅游品牌色彩管理必将更加规范、完善。

旅游品牌范文篇8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步入营销时代,对如今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度假地反映其生活方式,反映其社会群体归属。据调查,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距离、时间、交通方式、旅游成本等因素外,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地的品牌。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目的地在21世纪将成为时尚的附属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从旅游目的地城市甚至国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采用品牌化技术来营销自己形象并实现形象的差异化。作为“千年州郡”、“潮人故里”的历史悠久的潮州市,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城市旅游品牌营销运动中是怎样营销自己的?

二、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潮州旅游资源现状

潮州市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处,北回归线穿越期间,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是闻名遐迩的“潮文化”发祥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的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粤东文化古迹荟萃之地,拥有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众多独到的文化品牌,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还拥有“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潮州菜之乡”等含金量极高的部级“城市名片”。但是,在众多的旅游城市中,潮州的“旅游强势”并未能如期待的那样引人注目,其原因是什么?

2.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旅游产品开发问题

虽然潮州拥有众多的城市名片,但并未将其转化为旅游名片,以吸引游客的到来。潮州市的大多数旅游产品已经较为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上以文化性的观光旅游为主,处于较低层级的阶段;二、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还是那些传统的旅游产品: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虽说被誉为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修复竣工,迎接游客,但又由于票价过高,而让许多慕名游客望而却步;三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观光类占多数,给游客带来的体验参与比较少,如位于潮州古城区能表现潮汕传统民居特色文化的甲、义、兴三巷,有莫大兴趣的游客也只是乘坐当地三轮车,匆匆的走马观花一番,未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

(2)旅游品牌营销意识问题

随着国内省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潮州市也认识到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性,而且旅游产品的品牌意识也开始觉醒。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大造强势旅游品牌的行动口号,但还没有真正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只要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就一定能是使旅游业发展起来;旅游企业不是从旅游市场需求出发,更多的是想当然、凭感觉开发旅游产品;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来培育,而是习惯从自己利益出发,停留在旅游产品的推销观念甚至“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观念阶段。

(3)旅游品牌定位和宣传促销问题

很多城市在旅游品牌的塑造中只是简单的相互模仿,互相交流参观之风极为盛行,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特点。潮州旅游品牌定位方面存在着“贪大”、特色不鲜明、定位过高或过低、定位混乱等问题。在旅游品牌的形象提炼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如没有准确提炼品牌形象问题、反映内容不贴切问题,缺乏时代感问题、品牌宣传口号不洗练等等,如主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名片,强调拥有部级名片,殊不知“中国瓷都”全国已经有5个城市获此称号,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是已有100多座,打出此类宣传口号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旅游市场竞争中,面对更为理性的旅游消费者来说,已难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加上潮州的客源市场目标基本定位在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没有进一步向内陆或国外延伸,使得客源市场空间更为狭小;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力度仍然不够,旅游产业的广告远远没有市场规范,没有设立专项的宣传促销经费,各部门各单位力量薄弱,未能形成统一联合的促销格局。

(4)管理体制问题

就文化旅游资源而言,潮州市是个资源大是市,拥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但是资源缺乏系统整合,难以形成整体力量,使得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未能及时转化成为产业和市场优势,经济效益明显偏低,而又无法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潮州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投入巨资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保护修复、改建扩建,如湘子桥、古民居、牌坊街等,但是,由于资源的管理权限分散,多头管理,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有文化局、园林局、文物局,这样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有时牵涉到各部门之间利益,难以迅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对策

1.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突显产品差异化

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才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体现一种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在保持观光旅游的情况下,应在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上加大调整力度,创造性的提出本地区旅游的游客利益点和旅游品牌形象个性,潮州市旅游更深处的新颖性及存在于旅游吸引物中的惊奇,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和出游动机,发展品牌旅游、特色旅游,探索新的旅游热点,加强旅游者高度自我参与及体验。如潮州甲第巷民居展览馆中可按照旧时百姓的平常生活景象进行恢复,并允许游客参与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体验一把纯粹的潮式生活;而在即将修复竣工的古牌坊街,除了仿古牌坊建筑带来的文化色彩及内涵之外,也要发挥其应有的商业价值——恢复旧时的繁荣街道景象,可以汇聚众多的老字号饭店、小吃、茶楼、酒吧及药店,商户们穿着旧时服装,吸引大量的游客资源,游客走在街上与商户们讨价还价购买各种物品,宛如回到遥远的旧时;另外在牌坊街可定期举行各式各样的旅游活动,聚集人气。

2.树立现代旅游品牌营销观念——和谐营销

“酒香还怕巷子深”。现代的旅游品牌营销应建立在以旅游者为中心和解决旅游者以及考虑到利益相关群体整体的长远利益,通过整体营销活动,强调竞争中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使交易所涉及的各方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利、和谐长久的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更好地和谐共处。这也是潮州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应深层思考和长期追求的。

3.准确定位与传播旅游品牌

潮州市政府根据《潮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潮州市旅游总体定位为:世界潮州文化之源,广东东大门,粤东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地。潮州市旅游品牌塑造和宣传要围绕这个定位开展工作。主要以下方为基础:一明确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依托潮州市已开发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寻求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二是从文化方面进行定位,深入挖掘潮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独特的潮文化资源,从而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营销理念与潮州市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整合各方力量,进行开展统一的旅游品牌传播,

旅游品牌营销经费不足是现实问题,但面对旅游市场供大于求的客观局面,没有营销经费保障就很难打开市场,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一局面。

4.理顺各方管理——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

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追求的政府主导有限性是期望利用政府的能力以低成本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其核心内涵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培育市场主体来避免市场的畸形发展,并通过更多地让市场主体参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潮州旅游品牌营销理不开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间接调控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但也要求管理部门在参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规范自身的行为,尊重市场规律,着重在建立和完善旅游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促进部门协调等职能上发挥作用,实现对旅游企业的服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郭英之:旅游市场营销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NigelMorgan等主编杨桂华等译: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品牌范文篇9

关键词:黄埔古港;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一、引言

广州市于2012年底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黄埔古港所在村落为广州市首批建设的美丽乡村,目前已经建成粤海第一关纪念馆、黄埔税馆、黄埔公园等景点,修复旅日华侨楼、梁氏宗祠、胡氏大宗祠等古建筑,成为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二、黄埔古港旅游品牌建设的策略

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北靠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广州环城高速,东与长洲岛相临。黄埔古港借势瑞典新“哥德堡“号回访广州和2010亚运会等国家重大事件,对古港古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修复与环境整治工作,使黄埔古港的岭南古村落风貌得以逐渐恢复。同时,整合当地历史文化与资源,树立起独特的旅游品牌,极大地促进了黄埔古港的发展。

1、围绕区位,塑造形象

如今在广州的地理概念上,“黄埔”作为地名让人更容易联想到的是广州黄埔区和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它们似乎都要比黄埔古港更有名气,从追溯历史来看,它们所采用的“黄埔”之名都取自珠江对岸的黄埔古港。2004年4月,位于琶洲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成为第9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会址,坐落于会展中心东侧的黄埔古港也因此得到了全面的建设与开发。黄埔古港周边交通网络发达,广州环城高速、新化快速路、地铁4号线与8号线等线路环绕周边,便捷的交通成为黄埔古港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2013年广州旅游观光双层巴士线路的开通,将中山大学、广州大桥、广州塔、琶洲塔、黄埔古港等一系列人文历史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广州人文旅游路线,使广州风景通过观光巴士的方式更直接快速地呈现眼前。

2、围绕历史,借势发展

1744年,瑞典的“哥德堡号”商船在广州黄埔古港停靠,开辟了瑞典至中国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2005年,为了纪念中瑞两国建交55周年和“哥德堡”号触礁沉没260周年,由4000名工匠依照原船尺寸结构打造的新“哥德堡”号沿着原哥德堡号航线开始复航,历经10个月航行,最终成功抵达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续写了中瑞友谊的新篇章。因此,为表示对新“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欢迎,2003年,广州市对黄埔古港进行了文物的修建、修复与环境的整治规划,整治建设工程包括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等仿古建筑,以及周边古港公园、村头广场等场所的生态环境。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创建具有展览、传播、娱乐、休闲的四个功能区,形成一个文化公园型社区。

3、围绕资源,深化改革

黄埔古港所在村落至今仍保留有数量众多的岭南建筑风格历史文物,灰雕、砖雕、木雕、镬耳屋以及青石板路遍布村落各处。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得知,村内目前还留存有清代祠堂14座、家塾4座、宫庙1座。同时,这里也是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交汇点,孕育出众多在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如三国领事胡璇泽、铁路和公路建设专家胡栋朝、清朝外交家梁诚、创办十三行天宝行的梁经国等人。他们使黄埔古港的文化土壤更加肥沃,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4、围绕服务,丰富体验

黄埔古港长期举行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在传统节日和假期组织具有当地风俗的活动与项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办“岭南祠堂文化节”…“认祖归宗饮锦宴”等大型民俗活动;在古港祠堂内举办广绣、广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组织赏月灯会、“广府大戏”…“绝核”广州话大赛、七弦琴演奏会等文化娱乐活动,着重群众参与,体现当地特色。并且设立了韩艳剪纸艺术馆、印沁堂年画艺术馆、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等文化传播机构,通过不同方式活动的开展,吸引不同人群到古港内旅游参观,为他们提供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并以此打造具有黄埔古港本土特色的旅游品牌文化载体,使参加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启示

黄埔古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中西方思想文化在这里进行了充分的碰撞与融合,使黄埔古港逐渐孕育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古港文化。更重要的是,黄埔古港在依托地理优势的同时,顺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精准定位发展的落脚点,在保持乡村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黄埔古村的人文历史内涵,建设经典景点旅游路线,利用交通联合,找到自己的着力点,形成品牌效应,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与乡村文化传承的有效结合。

因此乡村旅游的品牌建设要充分挖掘乡村本土资源和本土文化,将经济、文化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与乡村文化传承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塑造出形象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彰显乡村旅游的独特性,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黄潇婷.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余阳明,杨芳平.品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魏志梁.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广州黄捕古村形态特征及演进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4]沈康,冯江.历史环境保护更新规划的另一种策略——广州黄埔村(港)规划设计事件样板研究[J].建筑学报,2010(6):32-36.

旅游品牌范文篇10

本文作者:杨帅工作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科技成果转化中产学研合作与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事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在2007—2010年四年时间里,我国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点(区)等其他旅游企业单位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企事业单位由2007年的48747个增加到2010年的51859个;旅游院校由2007年的1641所增加到2010年的1968所。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在旅游企业自主品牌方面应有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科研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对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作用还不够明显,旅游企业自主科研能力还不够成熟,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严重滞后,以科技为支撑的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旅游企业弱、小、散等问题依然突出,行业企业单打独斗仍然是市场的主流,科技成果转化中产学研合作与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二)科技成果转化中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保护意识不足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3月29日,我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一举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00346件,累计商标注册量6892999件,稳居世界第一。这充分显示出实施商标战略、培育自主品牌、促进经济创新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从旅游业来看,截至2009年3月,全国60%以上的重点旅游景区(点)名称被抢注为商标,其中部分旅游景区(点)商标被抢注并高价转让,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一旦被抢注,损失不可估量。(三)科技成果转化中服务质量依然是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主要障碍高新科技在旅游业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改变自身形象,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建立企业自主品牌的有利时机,作为服务行业而言,旅游企业更要如此,品牌形象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问题,这也导致旅游行业一度成为被顾客投诉最多的行业之一。

(一)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相结合2011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质检质联[2011]329号)》指出:“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切实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科技成果转化要注重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旅游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塑造企业先进文化,打响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不断加大企业产品和服务推向国内外市场的力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来完成。(二)科技成果转化要为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价值增值服务从2002年在湖南举行的首届中国旅游品牌高峰论坛,到北京举行的2008品牌(旅游)高峰论坛,再到海南举行的2010中国旅游品牌(博鳌)论坛,中国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从探讨“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与未来旅游战略选择”、“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旅游品牌策划与传播”、“企业品牌营销与管理创新”“、品牌营销与资本经营的整体策划”等重要课题,到全面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和品牌现状,再到为促进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献计献策,都说明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三)把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到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中来中国旅游标准化自2011年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体系渐趋完善,截至目前已拥有22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00多项,旅游企业标准2万多项;机制不断创新,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委员会”;树立了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标杆,在1个省(四川省)、10个城市、67家企业展开试点等等。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选择一批对旅游标准化基础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旅游院校作为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把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有效地促进旅游标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促进旅游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促进旅游行业科技成果与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四)科技成果转化要与旅游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相协调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国内旅游企业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服务的范例比较多,如九寨沟的“数字九寨”、河南鸡冠洞网络企业电视台、安徽黄山打造的人工影响天气近地层远程控制撒播系统、海南的数字旅游指南针、融合了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旅游资讯系统的云旅游、云南打造的智慧旅游网络体系、山东省扶持和培育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示范企业”,这些措施无不说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旅游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有利时机,同时也是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五)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是多学科、跨地域、跨国界开展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的环境,是科技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科技与旅游产业结合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首先要发挥政府对公共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平台建设的合力。其次通过技术咨询、政策咨询、投资咨询等方式,为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积极引进海外先进的适用科学技术与先进理念,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最后要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旅游集团,大力开发对旅游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集团。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增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旅游业未来的竞争力。旅游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品牌工程,必须树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要用品牌占领市场、开拓市场,这样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市场。可以说,中国旅游品牌经营刚刚迈步,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更存在令人焦心的隐忧,要在国内国际名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还需要走过一段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只有充分利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有利时机,才能真正使中国旅游业产业的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发展成为以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体系广泛融合的服务业,充分满足对质量高、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