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购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8:36:09

旅游购物

旅游购物范文篇1

(一)理论意义

1.宣传地区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的活动,这些商品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购物消费的客体是旅游购物品,即旅游商品,它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商品是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的浓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旅游购物消费是旅游商品的流通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地和客源地之间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信息交流,起到了旅游地形象宣传的作用。

2.优化消费结构。依照旅游消费理论,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也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成熟度。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旅游购物的发展,使之成为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0%—60%。世界旅游购物的平均消费指数是30%,而辽宁省低于这个水平。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有利于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有利于旅游业向深度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在旅游业的六个基本要素中,“购”不仅与商业服务业发生直接关联,而且还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都相关联。而且,由“购”所引发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牵动的行业和产业最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机会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拉长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对其他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选择促进旅游购物消费作为突破口是最合适的。

(二)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正是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所必需的。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辽宁省政府以及各市县政府对旅游商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比如把发展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来抓,在原有旅游商品优势的基础上,多次举办了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设计大赛,举办了“中国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及“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等大型活动,使得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土特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旅游购物设施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尽管如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旅游者还是常常会感到缺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比重高达40%以上,我国旅游购物平均比重也达到了22%左右,而辽宁省大多数地区都是在15%-20%左右,省会城市沈阳的购物比重则仅为11%-15%,这与辽宁省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是不相称的,而这种滞后也制约了辽宁省旅游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购物是旅游经济中最具市场前景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基本要素,因此,旅游购物消费的增长,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市场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购物消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来辽宁的游客65%左右的人比较愿意购买辽宁的旅游产品,35%左右的人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大多数的旅游者是有购物的心理需求的。可以说,辽宁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的旅游商品是比较丰富的,有大连鲍鱼、辽宁鹿茸等农副产品;有沈阳的羽毛画、大连的贝壳雕刻、鞍山的岫岩玉雕、本溪的辽砚、辽西的古生物化石、抚顺的煤精雕刻、阜新的玛瑙宝石雕刻等工艺品和纪念品;有沈阳的“老边饺子”、大连的“海珍品”等食品等。但是,在现实中,来辽宁的游客大多认为值得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商品太少。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购物品的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品种与需求的不相适应,创新产品少,老商品较多。例如,沈阳羽毛画内容陈旧的多,具有创新性的少;二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档次和服务内容与需求不相适应;三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质量与需求不相适应。

以2006年“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的情况为例,此次展出的商品多达上千种,大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品,也有沈阳羽毛画、满族荷包等手工艺品、土特产品、辽宁知名景点的纪念品、世园会的纪念品等。但是,展会人气不旺。有的游客反映,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情,同时价格也不贵,而且方便在旅途中携带的小件商品,但这些却很难在展会上找到,使旅游者失望而归。

此外,辽宁省旅游购物品中缺乏精品和品牌产品,有的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制约旅游购物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称这种现状为结构性错位,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旅游购物品的生产厂商,尤其是纪念品的生产厂商普遍规模较小,多是小作坊式的企业模式。沈阳世园会期间授权生产的23种旅游纪念品中,辽宁共有7家企业得到授权,但是生产、经营制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大众化的旅游纪念品。其他15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制造、经营权则全部“嫁到外地”。以沈阳市为例,沈阳本土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有几十家,但大多规模比较小,属于手工作坊经营,很难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需要。其二,生产厂家无条件创立品牌或缺少品牌意识,总体上市场营销意识淡

薄,包装的深度、宣传的广度都不够。其三,旅游购物商店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市场定位不准,经销产品雷同,规模小且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商品种类较为单一,顾客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定位不清,各购物店出售的商品缺乏明显区别。产自福建、北京的特产,在辽宁却随处可见。这样一来,游客找不到特色旅游商品,也就失去了购物的兴趣。

(二)旅游购物市场的“零团费”现象增加了旅游者购物的心理阻力

为什么旅游者有购物需求,也具有购物的支付能力,却没有进行实际消费呢?除了前述的供需结构问题外,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海南等地的“低价组团,高价购物,三家分肥(旅行社、司机导游员、购物场所)”的所谓“零团费”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多数旅游者产生了防范意识,也是重要原因。根据笔者的初步调查,旅游者对导游的购物诱导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现在,大多数游客认为,旅游商店的购物品中含有导游人员的导购佣金,肯定存在质次价高的问题。旅游者为了避免购物风险,便降低了购物需求。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旅行社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辽宁旅行社总体上实力弱小,旅游市场中旅行社间竞相以削价为主要手段来销售产品,这种低级的竞争方式使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零团费”现象。这样就在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间形成了利益链条,导游员通过导购获得收益,购物商店以增加吸引游客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则低价吸引游客,把购物商店的返利作为利润的来源之一。旅游商品的研发与市场脱节。因为各地购物商店的商品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许多商品做工粗糙,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吸引力,于是许多旅游购物商店只有靠给付高额回扣来吸引更多客源。旅行社与购物商店联手打造“零团费”接待,回扣也已经成为旅行社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对经营中的种种诚信缺失行为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下降,缺乏服务意识,并进行不负责任的宣传推销等。

(三)旅游购物消费市场政府管理的忽视和缺失

1.对旅游购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2004年,辽宁全省旅行社有950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区点400多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点102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星级饭店450家,排全国第6位。而专业化、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缺乏,对旅游购物商品的深度开发不够。这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同使然。

2.旅游商品的信息推介服务欠缺。由于购买旅游商品是一种异地消费,因而由政府集约提供服务信息便有利于以政府信用降低旅游者的购买风险。然而查询了辽宁省各市旅游局的网页和其他信息后,我们发现关于旅游购物方面的资讯极为有限。

3.政策引导服务缺位。市场管理和政策引导服务缺位,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了伪劣商品充斥于市,使旅游商品形象受到了损害。

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发展的策略

(一)打造辽宁标志性品牌商品的策略

在实际的购物行为中,对旅游者的决策影响最直接的是旅游购物品本身的特征、购物诱导和购物环境等。旅游购物品的特征是决定性因素,旅游购物品应区别于一般商品,要具备地方性、纪念性、艺术性、方便性、礼品性。尤其是应具有地方性。若无地方性,旅游者也就没有必要到千里之外的旅游地购买商品;没有地方性,就没有作为馈赠和纪念的价值。所以,旅游商品要有辽宁地区文化风格、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以需求为导向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的商品,才是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精品,打造这样的产品,才能有利于改善旅游商品的结构性矛盾。

辽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雷锋生活的地方。辽宁省有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抚顺永陵,本溪五女山、高句丽山城和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有必要深入挖掘这些独具优势的素材和特色资源,以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此外,由于购买品牌商品可以减少决策成本和降低风险,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向品牌消费的转变,旅游商品间的竞争也逐渐地表现为品牌竞争,所以,品牌建设至关重要。旅游商品品牌的打造,要与旅游地的独特性连接,如与沈阳“活力之都”,大连“浪漫之都”,抚顺“雷锋故乡”等相联系,使商品成为地区形象的“代言品”。

(二)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和营销创新

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创新,即打破多数单体企业的组织模式,发展连锁经营组织形式,并加强与生产厂商的战略联盟,以打造品牌企业。旅游商品零售企业的营销创新要以先进的理念和高新技术为手段,从而加强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销售。

1.要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辽宁今后要开拓的国内客源市场重点在北京、上海、广东,同时兼顾一般市场;而国际客源市场方面,一级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二级市场主要是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俄罗斯,三级市场主要是美洲和欧洲。

2.营销渠道创新。除利用传统的如广告等途径和手段外,还要完善现代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提高旅游购物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行度,有效地把零售企业名称、位置、货品特色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旅游者。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如大连国际服装节,沈阳制博会等,实现商旅互动。

3.完善购物环境。购物环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础条件,它包括商店总体构思特色、货架或柜台布置、客流路线设计、商品陈列以及店内照明、音响、色彩等。目前,辽宁省一些旅游商品零售企业设施简陋,特色缺乏。今后,有必要在改善内外购物环境上下功夫,以凸显出独特的个性。

(三)根据旅游者的购物心理提供服务

旅游经济属于服务经济的范畴,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对旅游者的购物消费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购物商店售货人员的良好服务是促成旅游购物者做出购物决策、完成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旅游购物消费是个体性消费,售货人员必须善于了解旅游者的购物心理,观察购物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销售服务,这是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的保证,要使旅游者能够在购物消费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四)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

旅游购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推进,辽宁省和各市县政府应大力关注旅游商品的发展,贯彻实施有效的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制定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全国首部旅游商品开发的专业规划是山东省旅游局2005年制定的《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辽宁省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高效的旅游商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协会的建设;加强旅游商品基础性建设;着力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销售网点网络;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实施旅游商品“精品工程”;着手创建辽宁省旅游商品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商品人力资源培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实现辽宁的土特产品品牌化发展。

2.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维护竞争秩序。旅游业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决定了买方和卖方的博弈具有一次性的静态博弈的特点,诚信成为博弈者的主动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强化信用意识,加强旅游业的诚信体系以及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规章等制度的建设十分必要。这将有利于旅游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有利于培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旅游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建立旅游诚信数据库,向社会公开旅游行业中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的诚信记录;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评价制度;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激励与惩罚制度等。例如,在地方的政策法规中可以规定旅游者在旅行社安排的购物场所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失效、变质的商品时,旅游者不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销售者和生产者索赔,还有权向旅行社索赔。这样可以对那些缺乏诚信的旅行社予以惩治,也避免了旅游者望而生畏的尴尬局面。此外,还要加强对旅游者和市民的理性消费引导,培养旅游者的自主消费和自我保护意识。

3.构建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组织管理平台。要解决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问题,需要旅游管理部门牵头构建旅游商品的组织管理平台,以使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市场趋于正规化和科学化,同时还可以为市场提供信息,缓解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可以借鉴韩国等的成功经验,以鼓励创新辽宁省旅游商品的研发和设计。要支持旅游购物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使商品生产企业和旅游商品经销商形成互动关系或同盟关系,促进旅游商品的有效供给。

4.注重整合营销。继续加强对以沈阳经济圈(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和大连市为龙头,以丹东、营口为两翼的辽东半岛旅游区与以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骨干,以阜新、朝阳为腹地的辽西走廊旅游区的联合促销和资源整合,以促进沈阳市作为旅游商品集散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应中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辽宁旅游业发展,全力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J].旅游调研,2005(4)

旅游购物范文篇2

购物是游客除了吃住之外最重要的旅游开支(TurnerandReisinger,2001)。在国际上,游客的购物支出占整个旅游支出的30%-36%(Bussey,1987;Littrell,etal.,1994)。购物是人们出游的最主要动机之一。在美国为购物旅游的游客约占美国所有旅行的33%,因为其他原因而旅游的游客比重要低得多,譬如户外活动(17%)、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14%)、到海滨休闲(10%)、参加文化节庆(10%)、参观国家或州的公园(10%)(TIATravel-Scope,2000)。2000年美国的成年游客中有63%(9100万)把购物作为旅行中的一项重要活动(Mc-Cormick,2002),购物游客的消费比一般顾客高3-4倍(TravelIndustryAssociationofAmerica,2001)。购物也是我国出境旅游游客最喜欢的旅游活动之一。据AC尼尔森2005年的调查,我国游客境外旅游的平均购物消费为987美元,居全球之最,购物支出平均占旅游总预算的1/3(中新网,2005)。

虽然旅游购物是游客旅游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但我国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根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到的论文看,我国研究旅游购物的文章主要涉及对游客旅游购物行为(石美玉,2005)、旅游购物的定位(李东,李陇堂,2005)等方面的研究。对游客购物的动因、吸引游客购物的环境因素的研究还没有。

笔者根据对美国拉斯维加斯和旧金山的一些旅游购物中心的考察和相关的文献研究,将对上述问题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旅游购物中心的模式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人们旅游时为什么要购物

来自城市的游客一般都可以在自己家门口购物,为什么要在旅游时购物?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第一,游客通常都感到旅行之后必须带点什么东西回家,旅行过程中如果没有花时间购物,整个旅行就不算圆满(Gordon,1987;HudmanandHawkins,1989)。因此尽管人们到旅游地点去时可能没有带着购物清单,但旅游回家时常常带着旅游时买的很多产品,其中大部分不是生活必需品。

第二,旅游中的购物与在家里购物不同,在家里购物是为了获取生活必需品,而旅游购物是一种消遣(Butler,1991;Dawson,BlockandRidgway,1990;ChristiansenandSnepenger,2002)。旅游购物有更多的时间浏览、有更放松的气氛、要花的钱早就做了计划,因此旅游购物比在家里购物更放松、更没有压力(时间和金钱两个方面),结果“在家里是负担的东西在旅游时成为了快乐的事……。购物成为了一种享受”(Buttle,1992;DiMatteoandDiMatteo,1996)。

第三,旅游购物能给人带来一种冒险的感觉。旅游中的购物环境通常都与家门口的购物中心的环境不同。在一种情景、气氛都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里购物有一种冒险和休闲的感觉,使人感到刺激、兴奋、激动和放松(Jansan-Berbeke,1987)。因此,旅游购物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比获得物品本身要重要得多。

第四,购物提供了社交机会,使自己更有时间同朋友和家人在一起(BurnsandWarren,1995)。Crick-Furman和Prentice(Crick-Furman和Prentice,2000)发现,休闲购物同“寻求乐趣”和“同家人和朋友度过高质量的时间”的动机联系在一起。平常大家一般都非常忙,很多人没有时间同家庭、朋友交往。旅游时大家一起购物,能享受同朋友和家庭在一起的乐趣,购物过程无形中加强了同别人的联系。

第五,购物能帮助减轻工作压力,逃离日常生活的烦恼。旅行最古老的一个动机是看没有见过的东西和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或责任。购物使旅行的这一功能得到加强。因此很多游客都说购物使他们放松、忘记烦恼、让自己得到了特别的享受。旅游购物中的讨价还价能增加旅行的欢乐和改变自己的情绪(Kinleyetal.,2002)。

第六,旅游购物也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通过在不同的地方购物,可以发现新的潮流和流行方式,可以看到新产品或充满地方特色的产品。游客从购买的物品中也可以获得快乐。快乐来自两个方面:购买的商品具有独特性,是在家乡买不到的一比如地方色彩浓厚的商品一个人追求独特性的欲望因此得到了满足;旅游纪念品能使人想起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旅游经历,给人美好的回忆。

第七,旅游购物还为购买打折商品、降价商品和便宜货提供了机会。很多游客都说他们非常喜欢寻找价廉物美的物品、降价商品和打折商品。通过找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心里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因此,购物是游客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是旅游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尽管购物可能不是游客到一个地方观光的首先动机,但购物的可能性能增加一个旅游地的吸引力,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

三、吸引游客购物的条件

虽然绝大部分游客有购物的动因,但这些动因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变成现实的购物行为。因此我们还需要研究购物中心吸引游客的条件。在讨论具体的条件之前,我们先看4个世界著名的购物中心的案例。然后结合这些案例的特征和有关的文献研究,总结购物中心吸引游客的具体条件。

案例1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

加拿大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是录入了吉斯尼世界大全的“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其购物和娱乐空间就有4.4万平米,是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最吸引游客的地方(WEMTrivia,2006)。该购物中心从1981年开业以来已经扩建了3次,目前有800多间商店、100多间餐馆、一个、一个娱乐园、一个室内冲浪泳池、一个海豚馆、21个影剧院。每年到该购物中心的顾客高达2200万人次,平均每天6万多人次(Hazel,2000)。

案例2美国购物中心

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布鲁明顿市的“美国购物中心”是美国最大的购物娱乐中心。该中心于1992年开业,总占地3.5万平米,其中一半是购物区。中心设有2.8万平米的娱乐园、容量达450万立升的水族馆、8个夜总会、14个影剧院和餐馆。购物区汇集了世界520家名牌商店。该中心2005年的营业额高达17亿美元。开业10多年来,每年吸引的客流超过四千万人次,超过美国迪斯尼乐园吸引的客人数量。顾客中约有40%是游客。明尼苏达州因为该中心的成功而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胜地(Sen,2005;FutureBrand2004)。

案例339号码头

美国旧金山的39号码头购物中心,是旧金山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它每年吸引的游客高达1000多万人次,2005年营业收入达1.78亿美元。39号码头位于旧金山的北端,占地约18万平米,与渔人码头相距两个街区。该码头原为货物码头,后来被开辟为步行购物区。区内的街道由美国著名建筑师WalkerMoody设计。从街道的地面、二楼的廊道及其护栏、天桥、楼梯、花坛、甚至建筑本身全部用木头搭成,给人强烈的亲切自然的感觉。这里聚集的商店有110家、餐馆13家。这里有吸引人的自然的和人造的景观和娱乐设施。自然景观包括漂亮的海景:远处是天使岛、旧金山湾、金门大桥全景;近处是码头西侧的海狮。海狮少时有400多只,冬天时会高达900只。他们爬到浮在海上的木排上,或睡觉、或嬉戏,非常可爱。人工的景观包括美国最早建成的水下水族馆,杂耍艺人表演等。水族馆设有400英尺长的水下通道可在水中近距离观赏水中动物(Pier39,2006)。

案例4广场商场

拉斯维加斯的凯撒酒店的广场商场是拉斯维加斯最早的主题式购物中心。自1992年开业以来,它一直十分兴旺,每天的客流高达5-7万人次。2001年其平均每平方英尺(约10.76平方英尺等于1平方米)的销售额高达130美元,是美国一般购物中心的四倍多(LocumDestinationReview-Issue6,2003)。到2004年10月,广场购物中心已扩建3次,2003年的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73万平方英尺)。该购物中心自称在视觉方面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气氛。它以古罗马题材为主题来做内部装饰,通过雕塑、雕刻、商店装饰把购物区变成了古罗马式的街道,街道两旁有160多家高档时尚的商店和20家餐馆。除了购物,该商场还利用现代技术设置了休闲娱乐设施。这里有装有5万加仑海水的水族馆,有“大西洋国”。有4个电子动物表演,每个电子动物都有400个活动部件。这里还有节日喷泉,其喷出的水柱就像音乐符号(Wesley,LeHew,2002;LocumDestinationReview,2003)。游客在这里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感到非常愉悦和放松。

以上的购物中心虽然各有特色,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使它们对游客有吸引力。根据对文献的研究和自身的体验,我们归纳出它们吸引人的特征在五个方面:商店的数量多、内外交通方便、独特的购物环境、完善的餐饮娱乐设施、良好的服务。

大量研究表明,商品是吸引游客购物的首要因素。与商品有关的内容包括商品的品种、商品的质量、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式样(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1990)。商品的品种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所谓的“临界规模”),使游客有足够多的选择,购物中心才有吸引力。要使商品的品种多,往往需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类型的商店。因此成功的购物中心的商店数量都比较多。通常是若干知名的大型商店做支柱,再加上众多的更小一些的零售商进驻。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集聚的商店达800多家,最小的旧金山39号码头也有110家商店。商店数量多和商品的选择多对游客具有刺激性,使游客在购物环境中感到兴奋并因此对购物中心留下难忘的印象(Wakefield,Baker,1998)。

方便性。大量研究文献显示,购物中心的方便性是购物中心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1990)。方便性可以进一步分为大环境的方便性和小环境的方便性。大环境的方便性包括从酒店到购物中心的道路条件、距离、安全性。进出购物中心的容易程度(Levy,Weitz,1998)。小环境的方便性指中心内的停车设施和购物中心内流动的方便性。如果一个购物中心应该很容易被人看到和进入,便可以节约顾客寻找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Levy,Weitz,1998)。在购物区,从一个商店到另一个商店的步行距离也应该方便,不宜太远。广场商场就在拉斯维加斯的核心地带,步行或乘车前往都非常便捷。39号码头虽然不在市中心,但其紧靠人流密集的旧金山最著名的景点渔人码头,离旧金山机场也仅20分钟的车程,机场都有专门的交通指南,一些等班机的游客都可以抽时间前往。

环境气氛。环境气氛包括氛围、颜色、气味、音乐、和布局(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顾客用于判断购物中心的质量的指标(Smith,Burns,1996)。此外,环境能刺激顾客的兴奋(Wakefield,Baker,1998)。购物游客看重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购物设施的不同设计和布局往往会对购物中心的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游客在同其家乡一样的商店里购买东西,他们也更愿意到布局有所不同的商店购买以增加新鲜感(Zacharias,2000;Zacharias,Schinazi,2003)。因此吸引游客的购物中心往往都非常注意营造一种不同凡响的环境,使顾客产生新奇感。广场商场以古罗马街道为主题的装饰使人俨然进入了古罗马的世界。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或美国购物中心的建筑装饰特色没有广场商场这么特别,但其令人惊叹的超大型规模已使其与一般的商场有了差别。环境还包括室内温度。温度应该宜人。如果不是封闭式的商店,还要保证顾客不会遭受日晒雨淋之苦。

餐饮、娱乐设施。上面提到的旅游购物中心都有世界一流的餐饮服务设施。由于旅游购物主要是满足游客娱乐性购物的需求,加上今天的顾客都喜欢一站式服务(到一个地方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世界上的大型购物中心都有把餐饮、娱乐同购物融合的趋势。通过餐饮、娱乐以及购物的综合,能大大加大购物中心的吸引力,“因为它们在购物中心创造一种娱乐气氛,使顾客有一种愉快的或兴奋的购物经历;它们也为花了长时间购物的顾客提供一种休息或一种结束”(Wakefield,Baker,1998;Haynes,Talpade,1996)。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点上面的几个案例中没有提到的一个因素:良好的服务。良好的服务是除上述条件之外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服务主要指零售员工的行为举止,如礼貌、知识和态度等。因此,这些服务可以归类为个人服务(Lovelock,etal.1998)。然而,除了个人服务,购物中心也提供公共服务,如运送设施(如扶手电梯、标志、电梯)和附属设施,如卫生间(Berman,Evans,2001)。个人和公共服务对购物中心的形象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增加顾客整个购买经历的价值(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1990)。

四、不同类型游客的差异

虽然从总体上看,游客都有购物的需求,他们对购物中心的选择注重5大因素,但实际中,不同的游客购物的动力和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Kinley,Josiam和Kim(Kinley,Josiam,Kim2002)根据游客的动因把游客分成3种类型:购物游客,体验游客和被动游客。根据他们在美国4个城市的调查发现,购物型游客和体验型游客是购物游客的主力(两类游客占整个调查对象的73.5%)。3类游客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

购物游客是因购物或与购物相关的动因而旅游的游客,比如我国到香港旅游的自由行游客很大部分就属这类游客。这类游客是最喜欢购物的游客。这类游客最看重的环境因素是“旅游地商店的地方特色”、“在不同种类的商店里购物”。在这种类型的商店里他们能为别人或自己买到与众不同的东西或找到特别便宜的东西。“地方文化特征”、“独特的建筑”最能增加购物中心对他们的吸引力(Kinley,Josiam,Kim,2002)。

体验游客是为社交/娱乐的经历而购物的游客。体验型游客更关注娱乐,包括让自己享受、在不同种类的商店里购物和同家庭和朋友的特别交往。对这类游客而言,购物的过程比购物的结果更重要。他们从欣赏不同的商品、感觉商场独特的气氛、和在购物过程中的讨价还价中所得到的满足远远大于他们从买到的商品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因此他们在购物中心呆的时间最长。最吸引体验型游客的因素包括高质量的商品和舒适的气氛;讲究的餐馆和反应当地文化的生动气氛、方便家庭、友好的接待等。

被动型游客是购物动因很低的游客。被动型游客对所有推动型动因都不很感兴趣。他们看重的是看当地有特色的商店、为别人购物与众不同的东西、购物便宜货和在不同种类的商店里购物。但这这些方面的得分都比较低。被动型游客对购物中心的满意度最低或最不愿意向别人推荐购物中心。

三组游客的共同点。尽管三组游客各有差异,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他们都喜欢的商店是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和到其他商店方便的购物中心。

五、我国发展旅游购物的几种模式

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为292.96亿美元(国家统计局,2005),人(次)均约244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家统计局,2005),人次平均为436元人民币。入境游客的购物消费约占他们在国内整个消费的21%(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04)。根据能查阅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判断,国内游客的购物消费也在20%左右:到济南的游客的购物消费约占他们整个旅游消费的19%(山东旅游统计,2005),到上海松江旅游的游客的购物消费约占游客总旅游支出的26%(上海松江旅游管理委员会,2001),浙江为18%(舟山旅游网,2002),青岛为21.56%(山东统计信息网,200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与国际上30%-36%的水平相比,我国游客的购物水平还非常低,因此我国的购物市场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国内游客购物水平偏低可能与我国购物模式比较落后有关。参考世界著名购物中心的成功模式,我国可考虑建立如下几种模式的购物中心。

(一)度假村购物中心(酒店)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前述恺撒酒店的广场商场模式。这种购物中心,通过酒店的住宿和娱乐设施的吸引力增加客流。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通过酒店、娱乐设施和购物设施的互补性提高整个度假村的吸引力。尤其在很多景区游客白天观景,晚上常常没有活动或因为下雨,无法观景时,这种购物中心能使游客不感到无聊。我国的九寨沟、张家界、崂山等远离市区的大型旅游区都适合建这种模式的购物中心。这种购物中心的要点是要把购物本身变成一种休闲娱乐,因此购物区的环境要尽可能别出心裁,商品主要以名牌精品为主。要让游客在购物区就能得到愉悦和休闲。主要目标游客是消费能力较强,品味较高的中高层次的休闲度假的游客。除了前述的广场商场是这种模式外,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里的大运河购物区、阿拉丁酒店的沙漠走廊购物区都是这种模式。威尼斯人酒店正在在澳门修建的澳门威尼斯人酒店也将是这种模式。该酒店已与100多家世界名牌商店签订了进入协议。

(二)带娱乐设施的大型购物中心

这种模式就相当于前述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模式或“美国购物中心”模式。这种模式的购物中心的特点是把纯粹的购物中心变成一个具有购物、美食、娱乐和服务的恰当组合的购物娱乐中心。中心以购物为卖点,但通过增加餐饮、娱乐、美容、保健等服务满足顾客的娱乐型购物体验。这类购物中心的目标顾客不分本地居民和游客,但游客是重要对象。这类中心的关键成功因素是规模大、商店数量多、商品品种多、交通方便。这种购物中心主要建在市区里。目前国内虽然有很多大型购物中心,但明显考虑顾客的娱乐型购物体验的购物中心还很少,把购物当作旅游动因来推广,把游客成为购物中心重要的目标顾客而设置营销活动的购物中心还更少。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购物中心就纷纷重新定位,除了使自己成为有趣的购物地点而外,也努力使自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使购物中心进入了娱乐型零售时代(InternationalCouncilofShoppingCenters,2000)。

(三)以景点为依托的购物区模式

前述的旧金山的39号码头就是这种模式。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文化街、澳门的议事前亭的购物区都可归入这类模式。这种模式的购物区与前面两种不同之处主要是它是户外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已独具特色的景点吸引游客,以一定数量的商家聚集增加游客对购物的兴趣。这种购物区比较适合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土特产。

(四)其它模式

旅游购物范文篇3

一、清河羊绒服饰制品市场建设于20*年七月动工于20*年9月26日正式开业的中国最大的专业羊毛衫批发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5万多平方米商位600余个,从业人员1000,日客流量1500多人次。市场开业两个月总成交额达2000万元。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已基本构建了以羊绒制品交易区、纱线一条街、国际成品绒交易区、和全国特色产品区为主的购物旅游体系,在国内打响了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清河濮院自从推出购物旅游以后,迎来一拨又一拨国内外游客,商城由此被评为“20*中国纺织服装影响力大奖”。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成为河北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试点。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现正在申请国家4A级购工业物旅游区,是全省首个“工业+购物”旅游景区。自开业以来,慕名到清河参加购物旅游的人数达到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近500人次。游客在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的购物消费人均超过400元。

二、清河县政府奖励购物旅游的政策为了规范旅游购物消费行为,充分调动到清河购物旅游组织者的积极性,清河县人民政府专门实行奖励的办法。规定:组织境外同一国别5人(含)以上旅游团队来清河购物(住宿),按每人100元奖励,不住宿的减半奖励;组织国内游客10人(含)以上团队来清河购物(住宿),按每人20元奖励,不住宿的减半奖励。在普奖的同时,年终对组织国内游客大于3000(含)人次、境外游客超过100(含)人次的单位,按总人次数量取前3名给予一、二、三等非凡奖,分别奖励2万元、1.5元和1万元。在政府奖励的同时,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为了激励导游的积极性,对于带团到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购物的导游,给予每人10元的现金奖励。

三、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购物旅游产生的良性效应使购物旅游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清河购物旅游实际上是一个大的购物旅游概念,体现了旅游经济的关联性以及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多数来清河购物的游客是慕名而来的,但是一次购物旅游经历让许多游客从普通的商品购买者转变成为购物批发商。清河购物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吸引回头客,创造口碑效应,这也是清河购物旅游的成功所在。

旅游购物范文篇4

一、清河羊绒服饰制品市场建设于2007年七月动工于2008年9月26日正式开业的中国最大的专业羊毛衫批发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5万多平方米商位600余个,从业人员1000,日客流量1500多人次。市场开业两个月总成交额达2000万元。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已基本构建了以羊绒制品交易区、纱线一条街、国际成品绒交易区、和全国特色产品区为主的购物旅游体系,在国内打响了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清河濮院自从推出购物旅游以后,迎来一拨又一拨国内外游客,商城由此被评为“2008中国纺织服装影响力大奖”。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成为河北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试点。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现正在申请国家4A级购工业物旅游区,是全省首个“工业+购物”旅游景区。自开业以来,慕名到清河参加购物旅游的人数达到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近500人次。游客在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的购物消费

人均超过400元。

二、清河县政府奖励购物旅游的政策为了规范旅游购物消费行为,充分调动到清河购物旅游组织者的积极性,清河县人民政府专门实行奖励的办法。规定:组织境外同一国别5人(含)以上旅游团队来清河购物(住宿),按每人100元奖励,不住宿的减半奖励;组织国内游客10人(含)以上团队来清河购物(住宿),按每人20元奖励,不住宿的减半奖励。在普奖的同时,年终对组织国内游客大于3000(含)人次、境外游客超过100(含)人次的单位,按总人次数量取前3名给予一、二、三等非凡奖,分别奖励2万元、1.5元和1万元。在政府奖励的同时,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为了激励导游的积极性,对于带团到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购物的导游,给予每人10元的现金奖励。

三、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购物旅游产生的良性效应使购物旅游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清河购物旅游实际上是一个大的购物旅游概念,体现了旅游经济的关联性以及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多数来清河购物的游客是慕名而来的,但是一次购物旅游经历让许多游客从普通的商品购买者转变成为购物批发商。清河购物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吸引回头客,创造口碑效应,这也是清河购物旅游的成功所在。

旅游购物消

旅游购物范文篇5

关键词:旅游购物旅游消费发展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经济效益和经济地位得以不断提高,已经成为辽宁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2001年,全省旅游总收人为31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6.10%。2005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35亿元,同比增长28.1%,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为8005亿元)的9.2%,位列全国第8位。2001年到2005年5年间,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56万,2005年底,全省旅游从业人员达到86万人。这些数据证明,旅游业在辽宁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虽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却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的表现便是旅游购物发展较为滞后,而这种落后将影响着旅游业对促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辽宁省旅游购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谋求旅游购物与其他要素的协调发展,使之成为辽宁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促进辽宁旅游购物消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宣传地区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的活动,这些商品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购物消费的客体是旅游购物品,即旅游商品,它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商品是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的浓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旅游购物消费是旅游商品的流通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地和客源地之间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信息交流,起到了旅游地形象宣传的作用。

2.优化消费结构。依照旅游消费理论,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也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成熟度。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旅游购物的发展,使之成为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0%—60%。世界旅游购物的平均消费指数是30%,而辽宁省低于这个水平。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有利于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有利于旅游业向深度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在旅游业的六个基本要素中,“购”不仅与商业服务业发生直接关联,而且还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都相关联。而且,由“购”所引发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牵动的行业和产业最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机会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拉长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对其他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选择促进旅游购物消费作为突破口是最合适的。

(二)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正是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所必需的。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辽宁省政府以及各市县政府对旅游商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比如把发展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来抓,在原有旅游商品优势的基础上,多次举办了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设计大赛,举办了“中国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及“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等大型活动,使得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土特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旅游购物设施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尽管如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旅游者还是常常会感到缺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比重高达40%以上,我国旅游购物平均比重也达到了22%左右,而辽宁省大多数地区都是在15%-20%左右,省会城市沈阳的购物比重则仅为11%-15%,这与辽宁省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是不相称的,而这种滞后也制约了辽宁省旅游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购物是旅游经济中最具市场前景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基本要素,因此,旅游购物消费的增长,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市场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购物消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来辽宁的游客65%左右的人比较愿意购买辽宁的旅游产品,35%左右的人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大多数的旅游者是有购物的心理需求的。可以说,辽宁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的旅游商品是比较丰富的,有大连鲍鱼、辽宁鹿茸等农副产品;有沈阳的羽毛画、大连的贝壳雕刻、鞍山的岫岩玉雕、本溪的辽砚、辽西的古生物化石、抚顺的煤精雕刻、阜新的玛瑙宝石雕刻等工艺品和纪念品;有沈阳的“老边饺子”、大连的“海珍品”等食品等。但是,在现实中,来辽宁的游客大多认为值得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商品太少。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购物品的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品种与需求的不相适应,创新产品少,老商品较多。例如,沈阳羽毛画内容陈旧的多,具有创新性的少;二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档次和服务内容与需求不相适应;三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质量与需求不相适应。

以2006年“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的情况为例,此次展出的商品多达上千种,大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品,也有沈阳羽毛画、满族荷包等手工艺品、土特产品、辽宁知名景点的纪念品、世园会的纪念品等。但是,展会人气不旺。有的游客反映,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情,同时价格也不贵,而且方便在旅途中携带的小件商品,但这些却很难在展会上找到,使旅游者失望而归。

此外,辽宁省旅游购物品中缺乏精品和品牌产品,有的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制约旅游购物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称这种现状为结构性错位,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旅游购物品的生产厂商,尤其是纪念品的生产厂商普遍规模较小,多是小作坊式的企业模式。沈阳世园会期间授权生产的23种旅游纪念品中,辽宁共有7家企业得到授权,但是生产、经营制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大众化的旅游纪念品。其他15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制造、经营权则全部“嫁到外地”。以沈阳市为例,沈阳本土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有几十家,但大多规模比较小,属于手工作坊经营,很难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需要。其二,生产厂家无条件创立品牌或缺少品牌意识,总体上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包装的深度、宣传的广度都不够。其三,旅游购物商店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市场定位不准,经销产品雷同,规模小且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商品种类较为单一,顾客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定位不清,各购物店出售的商品缺乏明显区别。产自福建、北京的特产,在辽宁却随处可见。这样一来,游客找不到特色旅游商品,也就失去了购物的兴趣。

(二)旅游购物市场的“零团费”现象增加了旅游者购物的心理阻力

为什么旅游者有购物需求,也具有购物的支付能力,却没有进行实际消费呢?除了前述的供需结构问题外,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海南等地的“低价组团,高价购物,三家分肥(旅行社、司机导游员、购物场所)”的所谓“零团费”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多数旅游者产生了防范意识,也是重要原因。根据笔者的初步调查,旅游者对导游的购物诱导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现在,大多数游客认为,旅游商店的购物品中含有导游人员的导购佣金,肯定存在质次价高的问题。旅游者为了避免购物风险,便降低了购物需求。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旅行社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辽宁旅行社总体上实力弱小,旅游市场中旅行社间竞相以削价为主要手段来销售产品,这种低级的竞争方式使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零团费”现象。这样就在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间形成了利益链条,导游员通过导购获得收益,购物商店以增加吸引游客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则低价吸引游客,把购物商店的返利作为利润的来源之一。旅游商品的研发与市场脱节。因为各地购物商店的商品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许多商品做工粗糙,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吸引力,于是许多旅游购物商店只有靠给付高额回扣来吸引更多客源。旅行社与购物商店联手打造“零团费”接待,回扣也已经成为旅行社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对经营中的种种诚信缺失行为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下降,缺乏服务意识,并进行不负责任的宣传推销等。

(三)旅游购物消费市场政府管理的忽视和缺失

1.对旅游购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2004年,辽宁全省旅行社有950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区点400多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点102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星级饭店450家,排全国第6位。而专业化、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缺乏,对旅游购物商品的深度开发不够。这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同使然。

2.旅游商品的信息推介服务欠缺。由于购买旅游商品是一种异地消费,因而由政府集约提供服务信息便有利于以政府信用降低旅游者的购买风险。然而查询了辽宁省各市旅游局的网页和其他信息后,我们发现关于旅游购物方面的资讯极为有限。

3.政策引导服务缺位。市场管理和政策引导服务缺位,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了伪劣商品充斥于市,使旅游商品形象受到了损害。

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发展的策略

(一)打造辽宁标志性品牌商品的策略

在实际的购物行为中,对旅游者的决策影响最直接的是旅游购物品本身的特征、购物诱导和购物环境等。旅游购物品的特征是决定性因素,旅游购物品应区别于一般商品,要具备地方性、纪念性、艺术性、方便性、礼品性。尤其是应具有地方性。若无地方性,旅游者也就没有必要到千里之外的旅游地购买商品;没有地方性,就没有作为馈赠和纪念的价值。所以,旅游商品要有辽宁地区文化风格、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以需求为导向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的商品,才是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精品,打造这样的产品,才能有利于改善旅游商品的结构性矛盾。

辽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雷锋生活的地方。辽宁省有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抚顺永陵,本溪五女山、高句丽山城和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有必要深入挖掘这些独具优势的素材和特色资源,以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此外,由于购买品牌商品可以减少决策成本和降低风险,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向品牌消费的转变,旅游商品间的竞争也逐渐地表现为品牌竞争,所以,品牌建设至关重要。旅游商品品牌的打造,要与旅游地的独特性连接,如与沈阳“活力之都”,大连“浪漫之都”,抚顺“雷锋故乡”等相联系,使商品成为地区形象的“代言品”。

(二)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和营销创新

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创新,即打破多数单体企业的组织模式,发展连锁经营组织形式,并加强与生产厂商的战略联盟,以打造品牌企业。旅游商品零售企业的营销创新要以先进的理念和高新技术为手段,从而加强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销售。

1.要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辽宁今后要开拓的国内客源市场重点在北京、上海、广东,同时兼顾一般市场;而国际客源市场方面,一级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二级市场主要是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俄罗斯,三级市场主要是美洲和欧洲。

2.营销渠道创新。除利用传统的如广告等途径和手段外,还要完善现代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提高旅游购物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行度,有效地把零售企业名称、位置、货品特色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旅游者。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如大连国际服装节,沈阳制博会等,实现商旅互动。

3.完善购物环境。购物环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础条件,它包括商店总体构思特色、货架或柜台布置、客流路线设计、商品陈列以及店内照明、音响、色彩等。目前,辽宁省一些旅游商品零售企业设施简陋,特色缺乏。今后,有必要在改善内外购物环境上下功夫,以凸显出独特的个性。

(三)根据旅游者的购物心理提供服务

旅游经济属于服务经济的范畴,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对旅游者的购物消费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购物商店售货人员的良好服务是促成旅游购物者做出购物决策、完成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旅游购物消费是个体性消费,售货人员必须善于了解旅游者的购物心理,观察购物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销售服务,这是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的保证,要使旅游者能够在购物消费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四)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

旅游购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推进,辽宁省和各市县政府应大力关注旅游商品的发展,贯彻实施有效的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制定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全国首部旅游商品开发的专业规划是山东省旅游局2005年制定的《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辽宁省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高效的旅游商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协会的建设;加强旅游商品基础性建设;着力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销售网点网络;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实施旅游商品“精品工程”;着手创建辽宁省旅游商品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商品人力资源培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实现辽宁的土特产品品牌化发展。

2.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维护竞争秩序。旅游业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决定了买方和卖方的博弈具有一次性的静态博弈的特点,诚信成为博弈者的主动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强化信用意识,加强旅游业的诚信体系以及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规章等制度的建设十分必要。这将有利于旅游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有利于培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旅游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建立旅游诚信数据库,向社会公开旅游行业中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的诚信记录;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评价制度;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激励与惩罚制度等。例如,在地方的政策法规中可以规定旅游者在旅行社安排的购物场所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失效、变质的商品时,旅游者不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销售者和生产者索赔,还有权向旅行社索赔。这样可以对那些缺乏诚信的旅行社予以惩治,也避免了旅游者望而生畏的尴尬局面。此外,还要加强对旅游者和市民的理性消费引导,培养旅游者的自主消费和自我保护意识。

3.构建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组织管理平台。要解决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问题,需要旅游管理部门牵头构建旅游商品的组织管理平台,以使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市场趋于正规化和科学化,同时还可以为市场提供信息,缓解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可以借鉴韩国等的成功经验,以鼓励创新辽宁省旅游商品的研发和设计。要支持旅游购物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使商品生产企业和旅游商品经销商形成互动关系或同盟关系,促进旅游商品的有效供给。

4.注重整合营销。继续加强对以沈阳经济圈(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和大连市为龙头,以丹东、营口为两翼的辽东半岛旅游区与以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骨干,以阜新、朝阳为腹地的辽西走廊旅游区的联合促销和资源整合,以促进沈阳市作为旅游商品集散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应中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辽宁旅游业发展,全力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J].旅游调研,2005(4)

旅游购物范文篇6

1.基本数据

(1)导购规模:据2001年《中国旅游报》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经历过导游导购,81%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参与过导购消费,96%的导游人员承认其在带团过程中进行导购活动。

(2)购物比重:我国旅游者的平均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比重已由1996年的15.7%,上升至2001年的20.3%。据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1年中国旅游者在马来西亚一地的旅游购物消费达4000元/人,其中70%来自导游导购。

(3)购物满意度评价:根据2001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计算,41.7%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旅游购物表示反感。

2.旅游购物消费的基本特征

(1)旅游购物地点:一般选择在业内认可的定点商店,包括当地旅游局授牌的定点购物商店、旅行社指定的购物商店和导游、司机自定的购物商店等三类。

(2)旅游购物频率:一般为一日一店。

(3)旅游购物种类:分为六大类:当地特产类、珠宝类、钟表类、药材类、品牌服饰类和工艺纪念品类。

(4)旅游购物商品基本特点:

一是物美。一般经导游人员和店员的联合推销,都能吸引住游客的眼球;

二是价高。产品一般标价不菲,少则几百,多则几万。其产品定价方式为:

附图

其中:P为商品标价,d为商品折扣率,R为商品净利润,r为税率,TC为产品总成本,P(1-d)×20%=商品净利润=导游人员导购佣金(亦称回扣或提成);

三是还价空间大。这里的还价空间其实就是(O~dP),一般来讲,d的区间为(30%,60%),个别奢侈商品,由于标价很高,d可达80%。但一般情况下,P(1-d)还是要高于市场上的价格;

四是质量稳定性不高。表1数据显示,目前旅游购物商品的质量可靠性平均为61.7%,最高的是工艺纪念品类,为80%,最低的珠宝类,质量可靠性仅为30%。

表1旅游购物商品质量评价调查情况

附图

注:本表数据是作者根据行业分析制作,仅供参考。

二、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解析

研究发现,目前旅游购物消费的动力机制是由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形成的一种隐性契约关系——旅游者希望在游览地购买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导游员希望通过导购来弥补收入的不足,购物商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则把购物商店的返利作为其利润的来源之一。这种隐性契约关系形成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是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利益的博弈。这样的制度安排目前是不均衡的,由于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购买需求和对其信息的有限认知,使得不均衡制度安排得以存在。购物消费投诉的发生就是在这种合约安排下四方利益博弈非均衡性的表现,对旅游购物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化、优化也就是要创造一种博弈各方共赢的合约安排。

1.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

附图

图1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图

2.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解析

(1)委托人—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旅游者在商品价格识别上处于劣势。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旅游者是委托人而导游是人。人由于和购物商店在利益上的一致性而达成营销行为的默契。因此,人在商品价格和质量上占有较多的信息。而作为委托人的旅游者,因为其行程均由人负责安排,因此无法通过比较对所购商品进行价格识别,在价格上处于被动接受者的状态,信息占有较少。这种委托人—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旅游者在商品价格识别上处于劣势,也使得非规范利益分配链中导游与购物商店之间的回扣关系变得可行。

(2)旅行社超低成本运作导致其利润来源渠道异化。旅游业的无序竞争给旅行社带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行社数量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拥有旅行社一万余家。旅行社数量的增加,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旅行社中,真正有实力的只有百十家,大多数都处于小、散、弱、差的状况,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的垂直市场分工体系,而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共同分割一层蛋糕,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为了招揽游客进行低价竞争成为业内普遍现象。旅行社为了扩大其市场份额,降低消费者的进入门槛,以成本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作为其线路报价。然后通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二次消费来弥补其经营利润的空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三种报价模式:一是规范模式:线路产品报价=两地交通费+区内交通费+景点门票价+食宿费用+导游服务费+毛利;二是海南模式:线路产品报价=往返机票价(折扣价)+区内交通费+景点门票价(团队价)+食宿费用(团队协议价)。这种报价是一种零利润报价,旅行社在这种价格模式下的经营利润来源于购物商店交纳的“人头费”,这种“人头费”最终通过购物消费转嫁到旅游者身上;三是香港模式:线路产品报价=往返交通费+签证办理费+食宿费用。这种报价是一种负利润报价,旅行社在这种价格模式下的经营利润来源于导游员交纳的“人头费”(相当于导游员预先花钱从旅行社将团队带领权买下),报价的亏缺部分和导游员的工作收益通过购物商店的购物消费回扣实现。

(3)导游人员薪酬保障的缺失导致购物消费回扣成为其主要收益来源。导游正常收入的构成分为:工资:300~600元/月或零工资;小费:欧美为2美元/天,港澳台为20元人民币/天,国内为零小费;出团补贴:内地为30~50元/天,海南为零补贴,香港为负补贴(反交“人头费”)。

由于导游工作的日趋自由职业化,许多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都是在旺季临时聘请导游,导致导游人员正常收入水平低下,有的没有任何工资,有的还要反交旅行社“人头费”。“雇工要付酬劳”应该是一般劳动力市场的规律,而在一些旅行社与导游员这一雇佣关系上恰恰发生了动摇。一些旅行社雇导游不仅不付酬劳,反而要求上团的导游员交给旅行社费用——“人头费”,造成一些导游员“举债带团”现象。所谓“人头费”,是旅行社按照一个旅游团游客人数的多少,向带团导游员收取的费用,其计算方法是:导游员应缴人头费总额=旅游团人数×单位“人头费”价格。单位“人头费”价格的高低一般依照游客来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购买潜力而定,如在入境客人中,高的80~200元/人,低的10~30元/人不等;国内游客中,高的一般是50~80元/人,最低的也是在5元/人左右。以一个每人要付50元“人头费”40人的旅游团为例,导游员上团之前要付给旅行社“人头费”2000元。导游员自己的劳动价值无法从正常的收入结构中充分体现,这使得导游人员面临两种力量:完成旅行社的“购物签单”指标的外在压力和“补充收入”的内在动力。这直接导致导游和司机联合,投靠旅游商店,利用客人购物收取回扣。

(4)外部经济效应的存在——非规范利益分配背后的合理因素分析。微观经济学认为,如果某人或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利益或危害,而该个人或企业又没有因为这一结果得到报酬或支付赔偿,那么这种利益或危害称为外部经济。根据是利益或是危害,分为正的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经济。旅游活动中有大量的外部经济。人们对旅行社从饭店、餐厅、航空公司、交通运输公司收取的佣金并无异议,认为旅行社作为旅游者与旅游供应商之间的中介服务公司,提供中介服务,收取佣金,合情合理。其实,旅行社和导游在购物方面所提供的中介服务与其他方面并无不同。旅行社每年给定点购物商店送去绝大部分的客源,导游在介绍旅游纪念品的性能和文化背景,推销旅游商品方面的功劳不可抹杀,他们都为当地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业带来了正的外部效应。旅行社和导游理应从主要受惠者——定点商店收取佣金。

三、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优化

在上述研究中,我们解析了目前为旅游购物消费提供动力机制的利益分配链,那么对旅游购物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化的实质就是对其利益分配链进行优化。利益分配的优化使得旅游购物消费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达到一种均衡状态,由隐形契约关系转向显形契约合同,从而形成一种博弈各方共赢的合约安排。

1.规范化利益分配链的建立

附图

图2规范化利益分配链模型图

(1)游客利益:购物商店的定点化、公开化和价格监管化,使得游客在购买信息的占有上趋于对称,其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2)商家利益:一是经济利益。支付合理比例的佣金,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同时为降低商品价格提供了基础;二是社会综合效益。商家加入旅游佣金结算系统,诚信经营,受到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保护和推介,得到游客的信赖。而系统外的旅游经营企业,如采取私授回扣行为将被依法查处。

(3)旅行社利益:公对公结算,保证了旅行社合法的佣金收入,扩大了其利润来源渠道。

(4)导游利益:导游是旅行社的从业人员(雇佣劳动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游佣金的形成)付出了劳动,依法应按合同约定获取劳动报酬。实行旅游佣金制后,旅行社按一定比例支付给导游作为劳动报酬的补贴,通过结算系统,委托银行从旅行社佣金账户上即时划转到导游的账户中。佣金的合法化、公开化和合理化,使得导游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均得到满足。

2.实施的保障措施体系

(1)旅游定点购物商品价格的政府监管化。目前,定点购物商店的商品品种繁多,标价混乱,质地及生产日期不清,等级无对比性。为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对定点商店的旅游商品进行分类,分等级,鉴定质地,并制定政府指导价格,加贴中国旅游局的标贴。确实做到定点商店货真、货全、价实。现行的购物定点制度本身就意味着将市场竞争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政府介入制定指导价格正是保证旅游者权益的手段。同时,可建立抵押制度,即定点旅游购物商店也应向行业主管部门交纳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

(2)旅行社利润来源的渠道良性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垂直分工体系,使旅行社业朝着有利于竞争与发展的方向转变。改变现行的“小而全”、“大而全”、“大无大的优势,小无小的特色”的混乱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低级的价格竞争,让旅行社有利可图,不指望通过其他违规办法来创造利润,让旅游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导游员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合理化。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每个人都从其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回报。当个人不能为他所做的事获得回报时,或当个人不必为其行为支付全部成本时,献出现了激励问题。因此,旅行社应建立一种既能使尽职的导游员获得其应得的回报,又能使导游员必须为其违规行为支付全部成本的激励机制。

(4)旅游购物佣金的合法化与公开化。目前,本来合理的佣金却以不合理的形式——“回扣”出现。因此,解决回扣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回扣转化为佣金,便于社会和政府监督。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要“旅行社与定点接待单位事先签订合同,确定佣金比例,支付方式,并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即是合法行为。定点单位提计的佣金必须计入销售成本,旅行社则将其列入营业收入。旅行社每月可按约定从佣金中提出一定比例作为导游员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严禁司机、导游个人私自收受回扣。

韩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韩国,任何商店不会直接给导游回扣,而是按导游所带客人购物金额的15%~20%向导游所在的旅行社结算,再由旅行社按比例发给导游佣金。

(5)旅游佣金管理机制的信息化。银行出资建立统一的佣金结算中心,购物商店、旅行社和导游员全部在中心建立账户。购物商店统一使用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结算单和与中心联网的税控收银机,导游员发个人牡丹卡;企业与企业、旅行社与导游的佣金分配协议在中心备案,并预先输入结算程序。当发生购物交易时,佣金款项通过收银机进入结算中心,结算程序按照协议比例自动将佣金划入旅行社和导游的账户,导游员用牡丹卡在提款机支取自己的佣金。

旅游购物范文篇7

关键词:旅游购物旅游消费发展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经济效益和经济地位得以不断提高,已经成为辽宁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2001年,全省旅游总收人为31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6.10%。2005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35亿元,同比增长28.1%,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为8005亿元)的9.2%,位列全国第8位。2001年到2005年5年间,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56万,2005年底,全省旅游从业人员达到86万人。这些数据证明,旅游业在辽宁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虽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却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的表现便是旅游购物发展较为滞后,而这种落后将影响着旅游业对促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辽宁省旅游购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谋求旅游购物与其他要素的协调发展,使之成为辽宁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促进辽宁旅游购物消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宣传地区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的活动,这些商品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购物消费的客体是旅游购物品,即旅游商品,它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商品是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的浓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旅游购物消费是旅游商品的流通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地和客源地之间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信息交流,起到了旅游地形象宣传的作用。

2.优化消费结构。依照旅游消费理论,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也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成熟度。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旅游购物的发展,使之成为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0%—60%。世界旅游购物的平均消费指数是30%,而辽宁省低于这个水平。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有利于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有利于旅游业向深度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在旅游业的六个基本要素中,“购”不仅与商业服务业发生直接关联,而且还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都相关联。而且,由“购”所引发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牵动的行业和产业最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机会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拉长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对其他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选择促进旅游购物消费作为突破口是最合适的。

(二)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正是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所必需的。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辽宁省政府以及各市县政府对旅游商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比如把发展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来抓,在原有旅游商品优势的基础上,多次举办了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设计大赛,举办了“中国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及“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等大型活动,使得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土特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旅游购物设施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尽管如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旅游者还是常常会感到缺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比重高达40%以上,我国旅游购物平均比重也达到了22%左右,而辽宁省大多数地区都是在15%-20%左右,省会城市沈阳的购物比重则仅为11%-15%,这与辽宁省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是不相称的,而这种滞后也制约了辽宁省旅游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购物是旅游经济中最具市场前景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基本要素,因此,旅游购物消费的增长,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市场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购物消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来辽宁的游客65%左右的人比较愿意购买辽宁的旅游产品,35%左右的人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大多数的旅游者是有购物的心理需求的。可以说,辽宁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的旅游商品是比较丰富的,有大连鲍鱼、辽宁鹿茸等农副产品;有沈阳的羽毛画、大连的贝壳雕刻、鞍山的岫岩玉雕、本溪的辽砚、辽西的古生物化石、抚顺的煤精雕刻、阜新的玛瑙宝石雕刻等工艺品和纪念品;有沈阳的“老边饺子”、大连的“海珍品”等食品等。但是,在现实中,来辽宁的游客大多认为值得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商品太少。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购物品的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品种与需求的不相适应,创新产品少,老商品较多。例如,沈阳羽毛画内容陈旧的多,具有创新性的少;二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档次和服务内容与需求不相适应;三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质量与需求不相适应。

以2006年“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的情况为例,此次展出的商品多达上千种,大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品,也有沈阳羽毛画、满族荷包等手工艺品、土特产品、辽宁知名景点的纪念品、世园会的纪念品等。但是,展会人气不旺。有的游客反映,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情,同时价格也不贵,而且方便在旅途中携带的小件商品,但这些却很难在展会上找到,使旅游者失望而归。

此外,辽宁省旅游购物品中缺乏精品和品牌产品,有的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制约旅游购物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称这种现状为结构性错位,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旅游购物品的生产厂商,尤其是纪念品的生产厂商普遍规模较小,多是小作坊式的企业模式。沈阳世园会期间授权生产的23种旅游纪念品中,辽宁共有7家企业得到授权,但是生产、经营制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大众化的旅游纪念品。其他15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制造、经营权则全部“嫁到外地”。以沈阳市为例,沈阳本土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有几十家,但大多规模比较小,属于手工作坊经营,很难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需要。其二,生产厂家无条件创立品牌或缺少品牌意识,总体上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包装的深度、宣传的广度都不够。其三,旅游购物商店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市场定位不准,经销产品雷同,规模小且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商品种类较为单一,顾客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定位不清,各购物店出售的商品缺乏明显区别。产自福建、北京的特产,在辽宁却随处可见。这样一来,游客找不到特色旅游商品,也就失去了购物的兴趣。

(二)旅游购物市场的“零团费”现象增加了旅游者购物的心理阻力

为什么旅游者有购物需求,也具有购物的支付能力,却没有进行实际消费呢?除了前述的供需结构问题外,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海南等地的“低价组团,高价购物,三家分肥(旅行社、司机导游员、购物场所)”的所谓“零团费”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多数旅游者产生了防范意识,也是重要原因。根据笔者的初步调查,旅游者对导游的购物诱导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现在,大多数游客认为,旅游商店的购物品中含有导游人员的导购佣金,肯定存在质次价高的问题。旅游者为了避免购物风险,便降低了购物需求。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旅行社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辽宁旅行社总体上实力弱小,旅游市场中旅行社间竞相以削价为主要手段来销售产品,这种低级的竞争方式使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零团费”现象。这样就在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间形成了利益链条,导游员通过导购获得收益,购物商店以增加吸引游客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则低价吸引游客,把购物商店的返利作为利润的来源之一。

旅游商品的研发与市场脱节。因为各地购物商店的商品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许多商品做工粗糙,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吸引力,于是许多旅游购物商店只有靠给付高额回扣来吸引更多客源。旅行社与购物商店联手打造“零团费”接待,回扣也已经成为旅行社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对经营中的种种诚信缺失行为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下降,缺乏服务意识,并进行不负责任的宣传推销等。

(三)旅游购物消费市场政府管理的忽视和缺失

1.对旅游购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2004年,辽宁全省旅行社有950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区点400多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点102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星级饭店450家,排全国第6位。而专业化、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缺乏,对旅游购物商品的深度开发不够。这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同使然。

2.旅游商品的信息推介服务欠缺。由于购买旅游商品是一种异地消费,因而由政府集约提供服务信息便有利于以政府信用降低旅游者的购买风险。然而查询了辽宁省各市旅游局的网页和其他信息后,我们发现关于旅游购物方面的资讯极为有限。

3.政策引导服务缺位。市场管理和政策引导服务缺位,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了伪劣商品充斥于市,使旅游商品形象受到了损害。

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发展的策略

(一)打造辽宁标志性品牌商品的策略

在实际的购物行为中,对旅游者的决策影响最直接的是旅游购物品本身的特征、购物诱导和购物环境等。旅游购物品的特征是决定性因素,旅游购物品应区别于一般商品,要具备地方性、纪念性、艺术性、方便性、礼品性。尤其是应具有地方性。若无地方性,旅游者也就没有必要到千里之外的旅游地购买商品;没有地方性,就没有作为馈赠和纪念的价值。所以,旅游商品要有辽宁地区文化风格、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以需求为导向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的商品,才是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精品,打造这样的产品,才能有利于改善旅游商品的结构性矛盾。

辽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雷锋生活的地方。辽宁省有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抚顺永陵,本溪五女山、高句丽山城和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有必要深入挖掘这些独具优势的素材和特色资源,以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此外,由于购买品牌商品可以减少决策成本和降低风险,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向品牌消费的转变,旅游商品间的竞争也逐渐地表现为品牌竞争,所以,品牌建设至关重要。旅游商品品牌的打造,要与旅游地的独特性连接,如与沈阳“活力之都”,大连“浪漫之都”,抚顺“雷锋故乡”等相联系,使商品成为地区形象的“代言品”。

(二)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和营销创新

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创新,即打破多数单体企业的组织模式,发展连锁经营组织形式,并加强与生产厂商的战略联盟,以打造品牌企业。旅游商品零售企业的营销创新要以先进的理念和高新技术为手段,从而加强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销售。

1.要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辽宁今后要开拓的国内客源市场重点在北京、上海、广东,同时兼顾一般市场;而国际客源市场方面,一级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二级市场主要是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俄罗斯,三级市场主要是美洲和欧洲。

2.营销渠道创新。除利用传统的如广告等途径和手段外,还要完善现代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提高旅游购物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行度,有效地把零售企业名称、位置、货品特色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旅游者。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如大连国际服装节,沈阳制博会等,实现商旅互动。

3.完善购物环境。购物环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础条件,它包括商店总体构思特色、货架或柜台布置、客流路线设计、商品陈列以及店内照明、音响、色彩等。目前,辽宁省一些旅游商品零售企业设施简陋,特色缺乏。今后,有必要在改善内外购物环境上下功夫,以凸显出独特的个性。

(三)根据旅游者的购物心理提供服务

旅游经济属于服务经济的范畴,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对旅游者的购物消费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购物商店售货人员的良好服务是促成旅游购物者做出购物决策、完成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旅游购物消费是个体性消费,售货人员必须善于了解旅游者的购物心理,观察购物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销售服务,这是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的保证,要使旅游者能够在购物消费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四)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

旅游购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推进,辽宁省和各市县政府应大力关注旅游商品的发展,贯彻实施有效的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制定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全国首部旅游商品开发的专业规划是山东省旅游局2005年制定的《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辽宁省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高效的旅游商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协会的建设;加强旅游商品基础性建设;着力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销售网点网络;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实施旅游商品“精品工程”;着手创建辽宁省旅游商品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商品人力资源培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实现辽宁的土特产品品牌化发展。

2.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维护竞争秩序。旅游业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决定了买方和卖方的博弈具有一次性的静态博弈的特点,诚信成为博弈者的主动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强化信用意识,加强旅游业的诚信体系以及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规章等制度的建设十分必要。这将有利于旅游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有利于培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旅游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建立旅游诚信数据库,向社会公开旅游行业中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的诚信记录;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评价制度;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激励与惩罚制度等。例如,在地方的政策法规中可以规定旅游者在旅行社安排的购物场所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失效、变质的商品时,旅游者不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销售者和生产者索赔,还有权向旅行社索赔。这样可以对那些缺乏诚信的旅行社予以惩治,也避免了旅游者望而生畏的尴尬局面。此外,还要加强对旅游者和市民的理性消费引导,培养旅游者的自主消费和自我保护意识。

3.构建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组织管理平台。要解决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问题,需要旅游管理部门牵头构建旅游商品的组织管理平台,以使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市场趋于正规化和科学化,同时还可以为市场提供信息,缓解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可以借鉴韩国等的成功经验,以鼓励创新辽宁省旅游商品的研发和设计。要支持旅游购物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使商品生产企业和旅游商品经销商形成互动关系或同盟关系,促进旅游商品的有效供给。

4.注重整合营销。继续加强对以沈阳经济圈(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和大连市为龙头,以丹东、营口为两翼的辽东半岛旅游区与以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骨干,以阜新、朝阳为腹地的辽西走廊旅游区的联合促销和资源整合,以促进沈阳市作为旅游商品集散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应中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辽宁旅游业发展,全力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J].旅游调研,2005(4)

旅游购物范文篇8

1.基本数据

(1)导购规模:据2001年《中国旅游报》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经历过导游导购,81%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参与过导购消费,96%的导游人员承认其在带团过程中进行导购活动。

(2)购物比重:我国旅游者的平均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比重已由1996年的15.7%,上升至2001年的20.3%。据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1年中国旅游者在马来西亚一地的旅游购物消费达4000元/人,其中70%来自导游导购。

(3)购物满意度评价:根据2001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计算,41.7%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旅游购物表示反感。

2.旅游购物消费的基本特征

(1)旅游购物地点:一般选择在业内认可的定点商店,包括当地旅游局授牌的定点购物商店、旅行社指定的购物商店和导游、司机自定的购物商店等三类。

(2)旅游购物频率:一般为一日一店。

(3)旅游购物种类:分为六大类:当地特产类、珠宝类、钟表类、药材类、品牌服饰类和工艺纪念品类。

(4)旅游购物商品基本特点:

一是物美。一般经导游人员和店员的联合推销,都能吸引住游客的眼球;

二是价高。产品一般标价不菲,少则几百,多则几万。其产品定价方式为:

附图

其中:P为商品标价,d为商品折扣率,R为商品净利润,r为税率,TC为产品总成本,P(1-d)×20%=商品净利润=导游人员导购佣金(亦称回扣或提成);

三是还价空间大。这里的还价空间其实就是(O~dP),一般来讲,d的区间为(30%,60%),个别奢侈商品,由于标价很高,d可达80%。但一般情况下,P(1-d)还是要高于市场上的价格;

四是质量稳定性不高。表1数据显示,目前旅游购物商品的质量可靠性平均为61.7%,最高的是工艺纪念品类,为80%,最低的珠宝类,质量可靠性仅为30%。

表1旅游购物商品质量评价调查情况

附图

注:本表数据是作者根据行业分析制作,仅供参考。

二、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解析

研究发现,目前旅游购物消费的动力机制是由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形成的一种隐性契约关系——旅游者希望在游览地购买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导游员希望通过导购来弥补收入的不足,购物商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则把购物商店的返利作为其利润的来源之一。这种隐性契约关系形成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是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利益的博弈。这样的制度安排目前是不均衡的,由于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购买需求和对其信息的有限认知,使得不均衡制度安排得以存在。购物消费投诉的发生就是在这种合约安排下四方利益博弈非均衡性的表现,对旅游购物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化、优化也就是要创造一种博弈各方共赢的合约安排。

1.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

附图

图1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图

2.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解析

(1)委托人—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旅游者在商品价格识别上处于劣势。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旅游者是委托人而导游是人。人由于和购物商店在利益上的一致性而达成营销行为的默契。因此,人在商品价格和质量上占有较多的信息。而作为委托人的旅游者,因为其行程均由人负责安排,因此无法通过比较对所购商品进行价格识别,在价格上处于被动接受者的状态,信息占有较少。这种委托人—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旅游者在商品价格识别上处于劣势,也使得非规范利益分配链中导游与购物商店之间的回扣关系变得可行。

(2)旅行社超低成本运作导致其利润来源渠道异化。旅游业的无序竞争给旅行社带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行社数量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拥有旅行社一万余家。旅行社数量的增加,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旅行社中,真正有实力的只有百十家,大多数都处于小、散、弱、差的状况,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的垂直市场分工体系,而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共同分割一层蛋糕,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为了招揽游客进行低价竞争成为业内普遍现象。旅行社为了扩大其市场份额,降低消费者的进入门槛,以成本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作为其线路报价。然后通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二次消费来弥补其经营利润的空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三种报价模式:一是规范模式:线路产品报价=两地交通费+区内交通费+景点门票价+食宿费用+导游服务费+毛利;二是海南模式:线路产品报价=往返机票价(折扣价)+区内交通费+景点门票价(团队价)+食宿费用(团队协议价)。这种报价是一种零利润报价,旅行社在这种价格模式下的经营利润来源于购物商店交纳的“人头费”,这种“人头费”最终通过购物消费转嫁到旅游者身上;三是香港模式:线路产品报价=往返交通费+签证办理费+食宿费用。这种报价是一种负利润报价,旅行社在这种价格模式下的经营利润来源于导游员交纳的“人头费”(相当于导游员预先花钱从旅行社将团队带领权买下),报价的亏缺部分和导游员的工作收益通过购物商店的购物消费回扣实现。

(3)导游人员薪酬保障的缺失导致购物消费回扣成为其主要收益来源。导游正常收入的构成分为:工资:300~600元/月或零工资;小费:欧美为2美元/天,港澳台为20元人民币/天,国内为零小费;出团补贴:内地为30~50元/天,海南为零补贴,香港为负补贴(反交“人头费”)。

由于导游工作的日趋自由职业化,许多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都是在旺季临时聘请导游,导致导游人员正常收入水平低下,有的没有任何工资,有的还要反交旅行社“人头费”。“雇工要付酬劳”应该是一般劳动力市场的规律,而在一些旅行社与导游员这一雇佣关系上恰恰发生了动摇。一些旅行社雇导游不仅不付酬劳,反而要求上团的导游员交给旅行社费用——“人头费”,造成一些导游员“举债带团”现象。所谓“人头费”,是旅行社按照一个旅游团游客人数的多少,向带团导游员收取的费用,其计算方法是:导游员应缴人头费总额=旅游团人数×单位“人头费”价格。单位“人头费”价格的高低一般依照游客来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购买潜力而定,如在入境客人中,高的80~200元/人,低的10~30元/人不等;国内游客中,高的一般是50~80元/人,最低的也是在5元/人左右。以一个每人要付50元“人头费”40人的旅游团为例,导游员上团之前要付给旅行社“人头费”2000元。导游员自己的劳动价值无法从正常的收入结构中充分体现,这使得导游人员面临两种力量:完成旅行社的“购物签单”指标的外在压力和“补充收入”的内在动力。这直接导致导游和司机联合,投靠旅游商店,利用客人购物收取回扣。

(4)外部经济效应的存在——非规范利益分配背后的合理因素分析。微观经济学认为,如果某人或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利益或危害,而该个人或企业又没有因为这一结果得到报酬或支付赔偿,那么这种利益或危害称为外部经济。根据是利益或是危害,分为正的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经济。旅游活动中有大量的外部经济。人们对旅行社从饭店、餐厅、航空公司、交通运输公司收取的佣金并无异议,认为旅行社作为旅游者与旅游供应商之间的中介服务公司,提供中介服务,收取佣金,合情合理。其实,旅行社和导游在购物方面所提供的中介服务与其他方面并无不同。旅行社每年给定点购物商店送去绝大部分的客源,导游在介绍旅游纪念品的性能和文化背景,推销旅游商品方面的功劳不可抹杀,他们都为当地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业带来了正的外部效应。旅行社和导游理应从主要受惠者——定点商店收取佣金。

三、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优化

在上述研究中,

我们解析了目前为旅游购物消费提供动力机制的利益分配链,那么对旅游购物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化的实质就是对其利益分配链进行优化。利益分配的优化使得旅游购物消费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达到一种均衡状态,由隐形契约关系转向显形契约合同,从而形成一种博弈各方共赢的合约安排。

1.规范化利益分配链的建立

附图

图2规范化利益分配链模型图

(1)游客利益:购物商店的定点化、公开化和价格监管化,使得游客在购买信息的占有上趋于对称,其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2)商家利益:一是经济利益。支付合理比例的佣金,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同时为降低商品价格提供了基础;二是社会综合效益。商家加入旅游佣金结算系统,诚信经营,受到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保护和推介,得到游客的信赖。而系统外的旅游经营企业,如采取私授回扣行为将被依法查处。

(3)旅行社利益:公对公结算,保证了旅行社合法的佣金收入,扩大了其利润来源渠道。

(4)导游利益:导游是旅行社的从业人员(雇佣劳动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游佣金的形成)付出了劳动,依法应按合同约定获取劳动报酬。实行旅游佣金制后,旅行社按一定比例支付给导游作为劳动报酬的补贴,通过结算系统,委托银行从旅行社佣金账户上即时划转到导游的账户中。佣金的合法化、公开化和合理化,使得导游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均得到满足。

2.实施的保障措施体系

(1)旅游定点购物商品价格的政府监管化。目前,定点购物商店的商品品种繁多,标价混乱,质地及生产日期不清,等级无对比性。为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对定点商店的旅游商品进行分类,分等级,鉴定质地,并制定政府指导价格,加贴中国旅游局的标贴。确实做到定点商店货真、货全、价实。现行的购物定点制度本身就意味着将市场竞争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政府介入制定指导价格正是保证旅游者权益的手段。同时,可建立抵押制度,即定点旅游购物商店也应向行业主管部门交纳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

(2)旅行社利润来源的渠道良性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垂直分工体系,使旅行社业朝着有利于竞争与发展的方向转变。改变现行的“小而全”、“大而全”、“大无大的优势,小无小的特色”的混乱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低级的价格竞争,让旅行社有利可图,不指望通过其他违规办法来创造利润,让旅游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导游员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合理化。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每个人都从其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回报。当个人不能为他所做的事获得回报时,或当个人不必为其行为支付全部成本时,献出现了激励问题。因此,旅行社应建立一种既能使尽职的导游员获得其应得的回报,又能使导游员必须为其违规行为支付全部成本的激励机制。

(4)旅游购物佣金的合法化与公开化。目前,本来合理的佣金却以不合理的形式——“回扣”出现。因此,解决回扣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回扣转化为佣金,便于社会和政府监督。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要“旅行社与定点接待单位事先签订合同,确定佣金比例,支付方式,并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即是合法行为。定点单位提计的佣金必须计入销售成本,旅行社则将其列入营业收入。旅行社每月可按约定从佣金中提出一定比例作为导游员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严禁司机、导游个人私自收受回扣。

韩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韩国,任何商店不会直接给导游回扣,而是按导游所带客人购物金额的15%~20%向导游所在的旅行社结算,再由旅行社按比例发给导游佣金。

(5)旅游佣金管理机制的信息化。银行出资建立统一的佣金结算中心,购物商店、旅行社和导游员全部在中心建立账户。购物商店统一使用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结算单和与中心联网的税控收银机,导游员发个人牡丹卡;企业与企业、旅行社与导游的佣金分配协议在中心备案,并预先输入结算程序。当发生购物交易时,佣金款项通过收银机进入结算中心,结算程序按照协议比例自动将佣金划入旅行社和导游的账户,导游员用牡丹卡在提款机支取自己的佣金。

旅游购物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购物问题对策

旅游购物本身就是旅游资源,提供丰富的旅游购物资源,满足游客的购物体验需求,已成为某些旅游目的地最具吸引力的内容之一。旅游商品是旅游购物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旅游购物的根源。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形成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等产品种类比较齐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究院所、购物商店等机构设施基本完备,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消费各环节初具规模的市场体系格局。旅游购物作为旅游经济中最具潜力的要素,在旅游创汇、创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和世界上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旅游购物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国外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旅游消费总收入的40%左右,然而在我国,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0%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旅游购物的对策。

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商品雷同。许多地方旅游商品大同小异,缺少代表地域或者旅游景区特色的商品,没有创意,千品一面,无法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将会严重阻碍旅游购物的发展,乃至影响整个旅游经济收入的增加。

旅游商品质量差。我国旅游商品的加工制造工艺普遍落后、商品质量差,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目前,相当一部分旅游商品的质量、款式、价格等对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缺乏品牌产品。我国旅游购物市场中很少有品牌商品,有注册商标的品牌商品更为少见,这势必削弱我国旅游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数量年年在增加,但真正能生产品牌产品、发展成为品牌企业的屈指可数。而在国外,游客购买的商品主要不是土特产品,而是名牌产品,如到日本买电器、照相机,到巴黎买香水,去意大利买皮衣、皮鞋。游客之所以对这些商品情有独钟,原因在于这些商品都属于“名优精品”。

旅游购物设施不齐全。一是我国绝大部分景区的旅游购物设施相当简陋,几乎未考虑购物环境的营造,更缺少休息区、饮水机、自动取款机等符合现代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设施;二是很多旅游购物场所只具备基本购物设施,缺乏辅助购物设施,这是国际游客不满意的主要问题;三是旅游企业只把旅游购物设施看作购物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忽视购物设施的文化性特征,购物环境千篇一律,很难成为旅游吸引物。

旅游购物市场失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欺客宰客现象严重,行业自律差。在旅游购物市场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三无”商品等假冒伪劣商品处于主动地位;有些旅游景区的购物环境非常混乱,小商小贩围追堵截、强买强卖,破坏了游客的视觉感受,影响了游览情趣,降低了购买欲望;有些导游为了索取回扣,随意增加购物次数,使游客产生抵触情绪。

旅游购物问题产生的原因

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旅游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使许多旅游经营者认为经营的重点在旅游景区的建设,从而把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向景区开发;认为旅游商品投入大,回收期长,没有发展前景,因而对旅游商品的开发不屑一顾,最终导致旅游购物的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加之各级政府对旅游业新经济动态把握不准,以至做旅游规划时,忽视了旅游购物对整个行业创收和创汇的巨大影响,只把旅游购物当作可以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而没有把旅游购物当作一种可以开发的宝贵资源,导致即使是一些有条件、有潜力的地方,也没有把旅游购物开发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

品牌意识淡漠。短期利益使品牌意识在绝大多数旅游商品开发商心目中荡然无存,为求得一时的效益而放松了对产品包装设计、质量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独立研制的少,相互模仿的多,只强调价格低廉,忽视了应有的质量,以致市场出现的多是一些设计粗糙、包装简单的“地摊商品”,从而也就使“品牌”二字无从谈及。又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设计者缺乏专利保护观念,致使真正有创意的纪念品或艺术品可以随便仿造,打击了研究设计者的积极性。

旅游购物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旅游购物市场缺少研、产、供、销的良好机制,发育不完善,导致产供销脱节,即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游客客源市场之间相互脱节,往往是旅游商品找不到市场,而游客又找不到旅游商品,供需双方互不满意。旅游购物商品专业化、特色化、小批量的特点与市场化低成本、大批量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客观上阻碍着人们研发、生产旅游购物商品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融资能力低,难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调整生产,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不能适销对路。不能以游客的需求作为旅游商品生产及销售的导向是旅游购物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不少对新产品的研发有兴趣的厂家,又常常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使不少好的创意最终难以成为产品而无法推向市场。因此,长期以来各地往往采取相互仿制已有产品或一直沿袭原有产品的方式生产旅游商品,有的甚至直接由外地进货,一些重点旅游景点画地为牢,进货渠道单一,产销渠道脱节,进一步造成旅游商品雷同,呈现出“全国大多相同,一地十年不变”的局面。

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旅游活动是跨地域进行的,多数情况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游客很难了解有关旅游商店和旅游商品的各种信息,对旅行社的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间接了解。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国或地区旅游商品及商店的信息掌握,主要来自旅行社和导游,这是旅行社操纵整个旅游购物市场的根本原因。在旅游购物市场中旅游企业往往拥有比旅游者更多的信息,从而导致旅游购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掌握客源的旅行社以旅游购物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因此,经常以高额回扣作为给旅游购物商店输送客源的重要条件。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旅游购物商店为了保证客源,一方面不得不增加给旅行社、导游和司机的回扣,另一方面尽量压低商品的进价,抬高商品的销售价,这必然损害旅游者的切身利益,使旅游者买到质价不符或假冒伪劣商品,使旅游购物成为旅游者不愿涉及的黑洞,导致旅游购物市场越来越萎缩,从而也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长期发展。

高层次研发人才缺乏。目前国内部分旅游商品的设计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产品设计单一、缺乏新意、产品设计开发没有系统化,以致国内旅游购物市场上的商品几十年来大都一个模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从事旅游商品设计的专业设计人员、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使得业内设计创新能力有限。我国设计人员大多为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学科背景单一,几乎都是从美学角度设计产品,很少有旅游、经济等相关专业的人士参与策划,加之各种人才之间缺乏交流,致使设计出的产品多是工艺品,难以集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知识性、独创性、收藏性于一身,这就很难满足旅游者的各种特殊需要。

发展旅游购物的对策

提高对旅游购物资源开发的认识。我国旅游购物发展的弱势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我国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势头极不相称,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旅游购物看作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把购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设施及人员三个方面同时着手,通过对它们的有机整合,使旅游者获得难忘的、独特的购物经历和旅游体验,从而提高旅游购物吸引力。为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从事旅游购物新商品开发的企业在政策、税收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一步促进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完善旅游购物市场机制。从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到消费,形成相互衔接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是要广泛而准确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二是旅游商品的设计要赋予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从而增强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生产加工要精细,避免粗制滥造;四是商品销售中价格要合理、公开、透明。

改善旅游购物市场信息渠道。维护购物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购物市场信息的通畅,从而改善旅游者的信息劣势地位,需要政府、市场中介机构和市场交易双方本身(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旅游购物信息的采集、和传播,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提高市场透明度,这样有助于克服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其次,旅游企业必须提供货真价实的信息,才能保持顾客的满意度,从而获取满意的利润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旅游者必须努力获取充分而有效的购物信息,才能做出正确而理智的购物决策,降低购物风险。因此,改善旅游购物市场信息对供求双方来说不失为一种“双赢”策略。第三,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促进市场正常运行,保护市场主体的正当合法权益。

实施品牌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正进入品牌消费的时代。没有品牌支撑的旅游购物市场缺乏发展后劲,旅游企业也将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旅游商品,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要把发展名牌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计划;二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对名牌企业、专利产品的保护;三是要构建一个创名牌的激励机制;四是旅游企业要生产出差异化的商品,增加商品的特色,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开发个性化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对个性化的追求较其他行业尤甚。没有个性差别便很难生存,短视的跟风模仿无异于自杀。个性化不仅体现在题材表现、材质选择、开发方向、依托行业,更是游客个性化消费的体现,惟有满足、超越、引导游客个性化消费,旅游企业个性化魅力才会体现出来。

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旅游购物离不开特定的购物设施,旅游商品与购物设施的不同组合给顾客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可增加魅力,强化经历,促进商品销售。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购物环境、购物设施的现代化、特色化、人性化,购物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休闲消费方式。所以,发展旅游购物时必须配套相关的购物设施,提高人员素质,从而营造一个有特色、人性化的购物环境。

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国家教育部门应制定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人才的计划。在现有高校旅游院系增设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专业,培养有实力、有水平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队伍。同时,旅游企业要以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吸引具有旅游商品开发和管理经验的中高级专门人才。还可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到国外考察学习、取经研讨,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我国旅游商品开发水平。

旅游购物不仅能够增加旅游地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而且还是传播地方形象的载体,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购物市场,必将对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区域影响力、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旅游购物范文篇10

一、旅游购物消费的现状分析

1.基本数据

(1)导购规模:据2001年《中国旅游报》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经历过导游导购,81%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参与过导购消费,96%的导游人员承认其在带团过程中进行导购活动。

(2)购物比重:我国旅游者的平均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比重已由1996年的15.7%,上升至2001年的20.3%。据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1年中国旅游者在马来西亚一地的旅游购物消费达4000元/人,其中70%来自导游导购。

(3)购物满意度评价:根据2001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计算,41.7%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旅游购物表示反感。

2.旅游购物消费的基本特征

(1)旅游购物地点:一般选择在业内认可的定点商店,包括当地旅游局授牌的定点购物商店、旅行社指定的购物商店和导游、司机自定的购物商店等三类。

(2)旅游购物频率:一般为一日一店。

(3)旅游购物种类:分为六大类:当地特产类、珠宝类、钟表类、药材类、品牌服饰类和工艺纪念品类。

(4)旅游购物商品基本特点:

一是物美。一般经导游人员和店员的联合推销,都能吸引住游客的眼球;

二是价高。产品一般标价不菲,少则几百,多则几万。其产品定价方式为:

附图

其中:P为商品标价,d为商品折扣率,R为商品净利润,r为税率,TC为产品总成本,P(1-d)×20%=商品净利润=导游人员导购佣金(亦称回扣或提成);

三是还价空间大。这里的还价空间其实就是(O~dP),一般来讲,d的区间为(30%,60%),个别奢侈商品,由于标价很高,d可达80%。但一般情况下,P(1-d)还是要高于市场上的价格;

四是质量稳定性不高。表1数据显示,目前旅游购物商品的质量可靠性平均为61.7%,最高的是工艺纪念品类,为80%,最低的珠宝类,质量可靠性仅为30%。

表1旅游购物商品质量评价调查情况

附图

注:本表数据是作者根据行业分析制作,仅供参考。

二、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解析

研究发现,目前旅游购物消费的动力机制是由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形成的一种隐性契约关系——旅游者希望在游览地购买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导游员希望通过导购来弥补收入的不足,购物商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则把购物商店的返利作为其利润的来源之一。这种隐性契约关系形成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是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旅游者四方利益的博弈。这样的制度安排目前是不均衡的,由于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购买需求和对其信息的有限认知,使得不均衡制度安排得以存在。购物消费投诉的发生就是在这种合约安排下四方利益博弈非均衡性的表现,对旅游购物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化、优化也就是要创造一种博弈各方共赢的合约安排。

1.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

附图

图1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图

2.非规范利益分配链模型解析

(1)委托人—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旅游者在商品价格识别上处于劣势。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旅游者是委托人而导游是人。人由于和购物商店在利益上的一致性而达成营销行为的默契。因此,人在商品价格和质量上占有较多的信息。而作为委托人的旅游者,因为其行程均由人负责安排,因此无法通过比较对所购商品进行价格识别,在价格上处于被动接受者的状态,信息占有较少。这种委托人—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旅游者在商品价格识别上处于劣势,也使得非规范利益分配链中导游与购物商店之间的回扣关系变得可行。

(2)旅行社超低成本运作导致其利润来源渠道异化。旅游业的无序竞争给旅行社带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行社数量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拥有旅行社一万余家。旅行社数量的增加,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旅行社中,真正有实力的只有百十家,大多数都处于小、散、弱、差的状况,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的垂直市场分工体系,而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共同分割一层蛋糕,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为了招揽游客进行低价竞争成为业内普遍现象。旅行社为了扩大其市场份额,降低消费者的进入门槛,以成本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作为其线路报价。然后通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二次消费来弥补其经营利润的空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三种报价模式:一是规范模式:线路产品报价=两地交通费+区内交通费+景点门票价+食宿费用+导游服务费+毛利;二是海南模式:线路产品报价=往返机票价(折扣价)+区内交通费+景点门票价(团队价)+食宿费用(团队协议价)。这种报价是一种零利润报价,旅行社在这种价格模式下的经营利润来源于购物商店交纳的“人头费”,这种“人头费”最终通过购物消费转嫁到旅游者身上;三是香港模式:线路产品报价=往返交通费+签证办理费+食宿费用。这种报价是一种负利润报价,旅行社在这种价格模式下的经营利润来源于导游员交纳的“人头费”(相当于导游员预先花钱从旅行社将团队带领权买下),报价的亏缺部分和导游员的工作收益通过购物商店的购物消费回扣实现。

(3)导游人员薪酬保障的缺失导致购物消费回扣成为其主要收益来源。导游正常收入的构成分为:工资:300~600元/月或零工资;小费:欧美为2美元/天,港澳台为20元人民币/天,国内为零小费;出团补贴:内地为30~50元/天,海南为零补贴,香港为负补贴(反交“人头费”)。

由于导游工作的日趋自由职业化,许多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都是在旺季临时聘请导游,导致导游人员正常收入水平低下,有的没有任何工资,有的还要反交旅行社“人头费”。“雇工要付酬劳”应该是一般劳动力市场的规律,而在一些旅行社与导游员这一雇佣关系上恰恰发生了动摇。一些旅行社雇导游不仅不付酬劳,反而要求上团的导游员交给旅行社费用——“人头费”,造成一些导游员“举债带团”现象。所谓“人头费”,是旅行社按照一个旅游团游客人数的多少,向带团导游员收取的费用,其计算方法是:导游员应缴人头费总额=旅游团人数×单位“人头费”价格。单位“人头费”价格的高低一般依照游客来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购买潜力而定,如在入境客人中,高的80~200元/人,低的10~30元/人不等;国内游客中,高的一般是50~80元/人,最低的也是在5元/人左右。以一个每人要付50元“人头费”40人的旅游团为例,导游员上团之前要付给旅行社“人头费”2000元。导游员自己的劳动价值无法从正常的收入结构中充分体现,这使得导游人员面临两种力量:完成旅行社的“购物签单”指标的外在压力和“补充收入”的内在动力。这直接导致导游和司机联合,投靠旅游商店,利用客人购物收取回扣。

(4)外部经济效应的存在——非规范利益分配背后的合理因素分析。微观经济学认为,如果某人或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利益或危害,而该个人或企业又没有因为这一结果得到报酬或支付赔偿,那么这种利益或危害称为外部经济。根据是利益或是危害,分为正的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经济。旅游活动中有大量的外部经济。人们对旅行社从饭店、餐厅、航空公司、交通运输公司收取的佣金并无异议,认为旅行社作为旅游者与旅游供应商之间的中介服务公司,提供中介服务,收取佣金,合情合理。其实,旅行社和导游在购物方面所提供的中介服务与其他方面并无不同。旅行社每年给定点购物商店送去绝大部分的客源,导游在介绍旅游纪念品的性能和文化背景,推销旅游商品方面的功劳不可抹杀,他们都为当地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业带来了正的外部效应。旅行社和导游理应从主要受惠者——定点商店收取佣金。

三、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优化

在上述研究中,我们解析了目前为旅游购物消费提供动力机制的利益分配链,那么对旅游购物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化的实质就是对其利益分配链进行优化。利益分配的优化使得旅游购物消费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达到一种均衡状态,由隐形契约关系转向显形契约合同,从而形成一种博弈各方共赢的合约安排。

1.规范化利益分配链的建立

附图

图2规范化利益分配链模型图

(1)游客利益:购物商店的定点化、公开化和价格监管化,使得游客在购买信息的占有上趋于对称,其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2)商家利益:一是经济利益。支付合理比例的佣金,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同时为降低商品价格提供了基础;二是社会综合效益。商家加入旅游佣金结算系统,诚信经营,受到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保护和推介,得到游客的信赖。而系统外的旅游经营企业,如采取私授回扣行为将被依法查处。

(3)旅行社利益:公对公结算,保证了旅行社合法的佣金收入,扩大了其利润来源渠道。

(4)导游利益:导游是旅行社的从业人员(雇佣劳动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游佣金的形成)付出了劳动,依法应按合同约定获取劳动报酬。实行旅游佣金制后,旅行社按一定比例支付给导游作为劳动报酬的补贴,通过结算系统,委托银行从旅行社佣金账户上即时划转到导游的账户中。佣金的合法化、公开化和合理化,使得导游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均得到满足。

2.实施的保障措施体系

(1)旅游定点购物商品价格的政府监管化。目前,定点购物商店的商品品种繁多,标价混乱,质地及生产日期不清,等级无对比性。为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对定点商店的旅游商品进行分类,分等级,鉴定质地,并制定政府指导价格,加贴中国旅游局的标贴。确实做到定点商店货真、货全、价实。现行的购物定点制度本身就意味着将市场竞争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政府介入制定指导价格正是保证旅游者权益的手段。同时,可建立抵押制度,即定点旅游购物商店也应向行业主管部门交纳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

(2)旅行社利润来源的渠道良性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垂直分工体系,使旅行社业朝着有利于竞争与发展的方向转变。改变现行的“小而全”、“大而全”、“大无大的优势,小无小的特色”的混乱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低级的价格竞争,让旅行社有利可图,不指望通过其他违规办法来创造利润,让旅游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导游员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合理化。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每个人都从其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回报。当个人不能为他所做的事获得回报时,或当个人不必为其行为支付全部成本时,献出现了激励问题。因此,旅行社应建立一种既能使尽职的导游员获得其应得的回报,又能使导游员必须为其违规行为支付全部成本的激励机制。

(4)旅游购物佣金的合法化与公开化。目前,本来合理的佣金却以不合理的形式——“回扣”出现。因此,解决回扣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回扣转化为佣金,便于社会和政府监督。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要“旅行社与定点接待单位事先签订合同,确定佣金比例,支付方式,并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即是合法行为。定点单位提计的佣金必须计入销售成本,旅行社则将其列入营业收入。旅行社每月可按约定从佣金中提出一定比例作为导游员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严禁司机、导游个人私自收受回扣。

韩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韩国,任何商店不会直接给导游回扣,而是按导游所带客人购物金额的15%~20%向导游所在的旅行社结算,再由旅行社按比例发给导游佣金。

(5)旅游佣金管理机制的信息化。银行出资建立统一的佣金结算中心,购物商店、旅行社和导游员全部在中心建立账户。购物商店统一使用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结算单和与中心联网的税控收银机,导游员发个人牡丹卡;企业与企业、旅行社与导游的佣金分配协议在中心备案,并预先输入结算程序。当发生购物交易时,佣金款项通过收银机进入结算中心,结算程序按照协议比例自动将佣金划入旅行社和导游的账户,导游员用牡丹卡在提款机支取自己的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