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1:14:49

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范文篇1

关键词: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绿色农业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其欢迎度也非常高。绿色农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需要广泛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业种植人员看到它给农业种植带来的效益。但是在实际推广中有很多原因限制了农户对新技术的掌握,制约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很多农业种植户对其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农业种植户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就更别说应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对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广工作还有所欠缺。对于这种情况,应提高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度,对当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明确分析,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实施有效的推广策略。

1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关系

绿色农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绿色农业技术,另一部分是绿色农业产品。绿色农业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在农业管理中秉承绿色理念对农作物进行绿色用药与施肥,以满足当前时展下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农业种植户在农业种植中应用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使先进的技术在当下能够被广泛应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将推广工作充分地落实下去。而且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配合,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从而让更多的农业种植户对其深入了解并且广泛应用,实现农作物高质高产,进而提高种植户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生活质量[1]。

2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2.1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随之提高,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在新时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结合农作物生长的基本特性,在种植中选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农业种植技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化学农药,使农产品能够保持其原本的绿色品质。

2.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人们缺少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导致当前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将绿色种植技术应用到环境的保护领域中,不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环境,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土壤、肥料及水资源的利用率。结合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逐步推广,有助于实现对农村资源的合理挖掘和循环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农业生产当中生产绿色农产品所需投入的成本较高,所以市场上售卖绿色农产品的价格也是较高的。但是人们在日常的消费中,在低价和绿色之间仍然选择了绿色。这便给绿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前景,极大地提高了绿色农业种植人员的种植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再伴随着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影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顺利开展的因素

3.1推广工作资金不足

要想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地应用,需要有庞大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实际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中,有较多的地区没有认识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新时期农业种植当中的重要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这项工作的发展优势,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没有给予相应的资金投入。除此之外,当前的相关农业技术支持的政策法律还不够完善,这就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难度更大。

3.2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利用不充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农业得到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现代化农业起步还是很晚,使得大部分的农业生产仍然以家庭为单位,这样就很难形成大规模生产,再加上农业制度还不够合理,一直限制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新时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无法投入农业生产中,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的农业创新能力较弱,无法充分地发挥农业技术水平,大大地限制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2]。

4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4.1加大绿色种植技术宣传力度

在多种约束下,农村的信息环境劣于城市,这样就使创新型的农业种植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当前的很多农民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感到很陌生,不愿意在生产中运用此项技术。此外,一些农产品的经销商为了从农产品的销售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的投入资金,所生产出的农产品较劣质,极大地限制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并且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很大的侵害。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就是在推广工作中不断地加大力度,让相关经营人员能从实质上看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可行性和绿色农产品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使更多农户了解及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将我国的传统生态模式转变为更具现代化的生态模式。其次,在进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展开宣传活动,让农民有足够的信心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4.2优化绿色种植推广制度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及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的改革,不但推动了绿色农业经济的建设,也最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中,要想实现高效的推广,前提是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制度流程。所以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盲目推广,而是需要充分地了解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机制,使得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更顺利地进行。相关部门要重视对于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水平,极大地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要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切实地推广开来,还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种植技术示范体系。建立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农业成果展示给相关的农业种植人员,这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就能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农业种植人员眼前,使农业种植人员能够更放心地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种植人员对新技术的认知问题。

4.3政府出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扶持政策

除了加大推广力度和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之外,当地扶持也是农业推广的重点。一项新技术要想得到广泛的推广,那么技术本身的特点、技术的应用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进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当地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应用新型农业技术,提倡当地农户在农业生产当中应用更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来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农户的生活质量水平。例如,政府部门可以给农户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对每个在农业生产当中应用新型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为农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给予实质性的资源支持。

4.4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研发

当地政府一方面应该将各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状况结合起来,为种植户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方便种植户更直观地学习,引导农户对其进行参观并且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讲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另一方面,要不断地研发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其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加大对研发工作的资金投入,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更加具有实用性,农业种植户可以对其放心地应用。

5结束语

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在饮食方面更注重的是绿色健康,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较大,同时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对于食品品质的要求。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要求开始朝着绿色、环保和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无形之中给农产品的生产者创造了极好的发展前景。消费者为了满足绿色需求,给生产者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不但能够给农业种植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的生活质量水平,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流程及推广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永军.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7):248,250.

绿色农业范文篇2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主要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效益以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推进农业种植技术过程中,发展生态经济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绿色植物能够更加健康生长。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绿色发展模式一直是我国近些年重点发展的经济模式。和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绿色发展模式主张的是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这样更好地解决了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问题,是我国实现“五位一体”的重要举措。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于农业种植技术来说,一方面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外一方面要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尽量减少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绿色农业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了农业技术和农业产品。发展新型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保障,应加强机械化技术和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而推动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加强技术改革和技术推广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较,具有以下的优势。第一,安全性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追求的是绿色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减少对周围物种的破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在农作物中的残留,这样种植的农作物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第二,具有品牌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产品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各农业地区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来推广自身的农业产品,建立品牌,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第三,具有很强的资源性。通过推广农业技术,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乡村战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还需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推广方案[1-2]。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绿色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技术以及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减轻农民生产的压力,有效提高绿色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问题,促进绿色农业地区健康地发展。通过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改善农作物种植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提升农民经济收益。将先进的绿色种植技术应用到各地区,可以有效地减少自然环境因素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和集成化发展,带动当地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推广人员素质低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都不愿意从事绿色农业推广工作,因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推广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专业技术。很多地区缺乏专业的绿色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这样容易导致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很多地区也缺乏对推广队伍的补贴力度,未给予推广人员一定的政策支持。另外,大多数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基础条件方面都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例如基础设施以及物质条件有限,无法独立引进、示范、推广、培训。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本身规模小,在推广方式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推广手段,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取得相应的推广效果。队伍本身的推广手段没有进行相应培训,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3-5]。

4加快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4.1采取科学合理的宣传手段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从思想上重视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宣传上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业宣传工作,通过实际讲解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调动人们使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第一,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以及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实施细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农民意识到绿色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二,要积极宣传绿色农产品。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农产品的优势以及农产品的种植技术等,提高农民对于农产品的重视程度,更好地调动农民开展农产品种植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4.2完善绿色农业生产体系

由于乡镇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技术层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这就给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挑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土质类型以及技术发展,制定适宜的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绿色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讲究方法和手段,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需要因地制宜。乡镇相关管理部门要按照技术体系循序渐进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及时反馈推广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组织召开座谈会及时解决相应问题,更好地推进乡镇绿色农业技术的发展。另外,我国政府也要加强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相关的绿色种植技术。各地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自身的农产品,建立相应的品牌文化,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6]。

4.3政府扶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

绿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扶持和补贴,这是因为绿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投资成本较高。很多绿色种植技术需要营造相应的种植环境,而种植环境的营造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很多农民难以承担这些费用,这就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另外,需要建立相应的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更好地销售农产品。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惠民政策,更好地扶持绿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对于规模较大的种植专业户,可以进行专项补贴,更好地提供帮助。对于资金需求较大的农户,政府可以提供无息贷款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扶持。政府还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帮助农民销售相关的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4.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国气候环境复杂,而且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农作物有不同的习性,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样就对病虫害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国很多地方都未意识到病虫害问题的重要性。在解决病虫害问题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往往都是化学防治方法。在防治过程中未按照生态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导致病虫防治效果不显著,还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详细研究当地病虫害的规律和种类,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更好地帮助农民解决病虫害问题。

5结语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政府要在推广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主导作用,切实解决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绿色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剑.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若干研究与推广方式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186.

[2]张化超.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02-103.

[3]年勇白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9):78.

[4]陈新忠,李芳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4-33.

[5]陈向阳.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4):181-182.

绿色农业范文篇3

关键词:绿色农业;绿色发展;基地;现状

绿色农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理念,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以“三品”为主的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品牌培育中凸显引领带动作用。

1绿色农业发展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5.1亿亩(主要为产品面积、基地面积)。新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1883万亩,与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模相比,占3.7%。其中北疆绿色农业面积11883620万亩,占全区的86%,南疆263万亩,占全区的14%。目前,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发展数量上,全国“三品”总数已达10.3万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9万个,绿色食品2.1万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0.3万个。新疆“三品”总数1356个,占全国的1.3%,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10个(种植业产品781个,畜产品67个,水产品212个),绿色食品277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69个。到2014年底,南疆四地州发展现状为:无公害农产品124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16个,分别占全区的12.3%、15.5%、23.2%。从全区整体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绿色农业发展比例已经达到30.3%,基本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及其评价指标,但与全国发展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差距大。

2绿色农业发展成效

近年来,以“三品”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业发展已由点向面逐步展开。2006年-2008年,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伽师县、塔城地区、伊犁河谷八县一市等地先后被列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面积达到680万亩。2007年和田县率先创建了全区第一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核桃)生产基地,基地规模30万亩。2008年-2010年,伊犁州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作为政府对县市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高位推进,到2014年底,州直八县一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已有21个,面积334.5万亩,占全区原料基地的45%。目前,已批准创建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4个,覆盖30个县市251个乡镇(场)51万个农户,有83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基地面积840万亩。绿色农业稳步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各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一些县市依托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培育了主导产业。围绕特色林果产业带发展,各地认证的以红枣、库尔勒香梨、葡萄、哈密瓜、杏为主的绿色、有机特色林果产品,外销量达到30%~40%,效益平均提高23%以上,产业密集度高的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来自特色种植。奇台县作为粮食大县,紧紧以4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和建立健全产业化经营机制,粮农增收显著。去年仅小麦订单补助就直接增收80万元。中储粮新疆分公司以主导经营产品为主,采取“两头”延伸的经营策略,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小麦认证,通过“分公司+直属库+基地”三级联动、层层落实的形式,逐步建立了绿色小麦比较完备的生产、收购、仓储等标准化管理制度,对基地内生产的绿色小麦提高0.02元/kg收购,直接带动18万农户,增收1160万元。巴州和硕县苏哈特乡永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出了品牌,社内成员的土豆比社外高0.5元/kg。伊犁察布查尔县大力开展有机水稻种植,农民增收明显。2008年普通水稻种植收入850元/666.7m2,有机水稻种植1200元/666.7m2,到2013年,有机水稻收入提高到2200元/666.7m2。

3围绕绿色农业开展的工作

自2010年自治区党委提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建立健全了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14个地州市以挂靠、内设的形式基本建立了地州级工作机构,专兼职人员62名。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注册的检查员53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408人,绿色食品检查员128人,有机食品检查员3人。取得国家两个中心认可批准的“三品”部级委托检测机构4家。

3.2加快产品认证与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全区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368家,产品数1222个,实物总量103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0个,面积516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9个,面积823.6万亩,实物总量620万吨。产品数量增加与基地规模扩大,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农业发展比例。

3.3完善政策保障

2013年农业厅出台了《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项目指导意见》。对每个示范县市补助50万元,要求完成8~10个产品、1~2个基地认证工作。2014年7月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厅、水产局联合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与此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多形式推进举措。

4下一步工作重点与建议

新疆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极适宜发展绿色农业。按照《纲要》发展要求和评价指标,全区绿色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三品”认证与基地建设,在规模、数量上有突破,才能实现规划目标。

4.1认真抓好政策落实

2010年,“中央9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2014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讲话指出,“要打好新疆绿色牌,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等等。中央、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是我们奋力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按照自治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目前,重点是做好《关于加快我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的组织实施,需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纲要》评价指标如期完成。

4.2多措并举加快产品认证与基地建设

“十三五”全区“三品”发展目标2600个以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2000万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多措并举、上下一致,才能推进新常态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首先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不断扩大产品数量;其次改进工作方式,将“三品”申报材料初审工作下移至地州级工作机构开展,增强基层检查员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申报效率;三是将“三品”认证与基地建设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

4.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建议在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补助项目、庭院经济补助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中,进一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内容经费要用于“三品一标”认证补助;鼓励各地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获得“三品一标”的企业进行奖励或补助,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

作者:赵芙蓉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参考文献:

[1]郑娜,王艳.加快新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J].区域经济,2012(3):23-25.

[2]杨玲.新疆“三品一标”工作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2):29-30.

[3]郭新正.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品牌化———对新疆农业标准化与“三品一标”发展的几点认识[J].新疆农业科技,2012(4):56-58.

[4]马爱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效及发展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10-13.

[5]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36-39.

绿色农业范文篇4

1.1农业本身生产阶段引进外来农业品种的影响。在农业生产阶段,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农业品种越来越多。大部分物种都隶属外部引入品种,导致本区域许多动植物被影响与种族结构与数目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并且,引进物种的生产使用了转基因科技,有着高产、抗病害的功效,引进物种与它类物种在成长阶段,互相杂交让相异的基因融合,导致大部分生物品种出现危险,甚至有灭种的风险[1]。1.2农业生产阶段所用的化工商品的影响。当代农业已经变更了传统的农业望天收获、依赖环境均衡发展、产出能力弱、没有保证等局面。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使用科学技术,催生了推动农作物成长、提升农作物抵抗病害功能的新式农药与化肥等商品。然而,大批次的运用新式农药、化肥等化工商品,提升亩产量,也让农药、化肥等化工商品在环境中大批留存,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生物绝种,引发生态风险。1.3农业产业结构调节的影响。为了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愿景,达到共同富裕,只依赖农业生产农作物会让农业发展的格局变得极小。所以农业对种植构造、产业链等的调节,组成以农作物为核心的产业链,能够让一部分农业发达的地区先富起来[2]。在该阶段,农业引进了大批经济农作物为种植受体,比如,蔬菜水果、中药材、花朵等,农业增产功效明显。然而在该阶段引进了新的污染源,比如,相异的天敌、新型农化药物、土壤等新的模式,都加速了农业生态的不均衡发展,导致生态被破坏。1.4农业深加工产业、体系化产业影响农业工业化是当代乡村的一大特色,以农业商品为下游资源,在乡村构建深加工公司,完成农业产业链的打造。比如:面粉公司、食用油炼化公司、牲畜公司、牲畜屠杀公司等,农业产业链也开始向当代化靠拢。并且,当代农业对生态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影响更为恶劣[3]。

2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农业人发展的策略

2.1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生态健康、平衡发展、高产能化。怎样让传统农业经济向生态农业经济转化,是我国当代农业建设需要面临的课题。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来说,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界对农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缺陷,例如人口基数变大与土地紧缺的冲突、土地污染日渐恶劣并且使用率偏低、农业生产力滞后等,给出了农业经济应关注可持续发展,就是说构建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师本世纪农业经济进化的一种态势,是一类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经济体系互相融合的循环经济体系,就是说是一类稳态经济。其扬弃了传统模式——过分依靠化学商品、矿物燃料而对资源、生态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发展方法,倡导农业生产应具备可再生性、繁杂性,这也是农业发展模式要和生态体系的繁杂性、生物的多元化维持内在统一。因此,怎样调和农业、生态与资源的关系,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科学发展四生态农业经济进步的前提与基础。在价值观层面,生态农业经济需要耕地的价值健康,人类与生态间的价值健康。所以,在发展方式方面,生态农业经济需要提升农业产能,要和人类、资源、生态等平衡发展,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够同时获得,进而让整个体系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互换位于低消耗、有效合理的资源循环再使用的可持续的态势。因此,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参考何种经济价值观,也会导致效果的不同。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农业产出过度倡导经济增速,却忽略对资源、环境的维护,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与盐碱地丛生等难题。这样的难题已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比如,1980年代,对生态农业怎样发展等课题,专家学者从学识与实操两大层面实施了研讨:学识方面,解析证实了农业生态体系与构造、农业生态经济生产观、生态经济的需求观与生态经济价值理念等中心议题,深入探讨其内有的价值是否合乎准则;运用方面的研究是是否能找到一类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设计思路、策略、预案等。目前,以绿色发展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农业进步态势,为当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就是指平衡、低碳、新欢、无风险、清洁、节省、高生产效率的发展模式。具象化地来说,生产模式应洁净环保;资源使用应低碳并确保二次使用、节省高能;产业链应生态平衡、秩序井然、高能高产;商品构造是绿色有机、保质保量,优先考虑生态[4]。2.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方法论准则——整体共生、体系优化。被当做生态农业经济价值旨归的生态经济价值观倡导农业产出不但要保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进步,并且生产方式、生产观念均要遵守整体、有机、生态经济、生态德行的准则,并需要保证土壤、资源以有机、整体性、生态的伦理关注。因此可以想见,生态经济价值观的方法论准则应整体化与生态化。当中,整体化以生态学为理论源头,倡导人类与生态是有着繁杂特征、多元性并最终趋同的整体,并在此前提下深入谈老一致性与多元性并存的可能。这是由于在生态体系内,物种多元性是保证整个体系均衡的前提和基础;反之,体系的完备性也有助于保证体系的多元性。有鉴于此,在绿色发展观念的引导下,以生态经济价值观为前提的生态农业经济进步应着眼于共生性准则。体系优化性准则为方法论准则。整体共生性准则倡导的是生态、人类与社会间关系的整体性、内在关联度与并存性。其目标是,透过有机单体、物种、生态体系、寿命过程的实体性与其相互间的互为补充、共生共灭对的关系,变更人类对生态的征服与冷漠的心态,进而让人类在与生态共处时不但应遵守自然定律,还可以让自然本身敬畏自然。既应从道德的视角敬畏自然,也不应单从个体的利益或地区经济权益为切入点去维护生态环境。这是由于生态体系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而不单是个体的道德规范。在以生态经济价值为旨归的生态农业产出阶段,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并存并协调发展,以规避因为农业产出给生态带去永久性伤害。体系优化性准则则倡导整体价值的最优化,就是指透过人类、生态与社会三大子版块间的和谐并存的良性循环,让人类与生态的复合生态体系能够长期位于和平的态势,让系统价值优化不再是空谈。

3小结

生态农业是对接传统农业完成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新业态,其倡导生态保护、绿色无害,是生态文明构建的体现。以“绿色发展”观念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应倡导以生态学为主的生态经济价值理念,而生态绿色、均衡循环、高产能化是基础发展模式,整体共生、体系优化等是其发展准则。在具象化的操作中,生态价值取向是对整体共生性准则与体系优化准则的最完美的诠释。生态价值取向对价值的解读也是生态环境特点的,怎样在绿色发展理念下解决生态农业发展难题,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术界探讨的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标文,郑百龙,曾玉荣,等.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台湾农业探索,2016,(3):74-77.

[2]刘萍,何耀明.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与规划[J].农业经济,2017,(7):32-33.

[3]李国锋.“绿色发展”视域中农业面源污染协同治理初探——基于山东省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2017,(9):6-8.

绿色农业范文篇5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我国农业种植多数地区的农产品种植仍以使用农药、化肥为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情况,作为农业大国,无疑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农民所种植农产品的销售。对此,国家应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特点与内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以生物的循环再生为基础、展现自然生物的发展规律、使生态环境保持原貌的一种种植技术。绿色农业主要包含2方面:绿色农产品与绿色农业技术,主要是指以绿色农业技术为主,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充分发挥绿色农业技术的节能、环保、绿色作用,以此产出绿色农作物并推广。在绿色农业技术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占据重要地位,当前,该技术已经逐步推广,成为新时代下人们健康追求的农业种植方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具有以下鲜明特征: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先进农机设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绿色农业概念有效融合;保障了农产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安全;增强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并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中,主要具有以下内涵:其倡导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农村种植环境;倡导以人为本,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产品表面的毒素,产出营养合理、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倡导农业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以此保障绿色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充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绿色农业的核心为科学、高效、安全、和谐。因此,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作为绿色农业中的重要技术,其推广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

2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保障我国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其中,农业种植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种植技术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纵观我国农业种植,仍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为主,为推动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病虫害减少、农作物快速增长的同时,土壤板结严重、土地污染、水污染、农作物中化肥、农药等的含量超标,危害了自然环境,影响了农产品健康与群众的身体健康[3]。如: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氮素化肥,化肥溶于土地,增大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使水环境富营养化;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作物自我调节能力、防御能力等逐渐丧失,致使农产品营养流失,引发农作物质量问题,加之,农药长期在农产品内积累,人们食用农产品,直接影响了食用人的身体健康;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土壤酸化面积不断扩大,可耕种农田逐渐减少,影响农业发展。对此,为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产品的绿色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刻不容缓。

3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仍存在诸多弊端,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尤其是传统种植理念的长期影响,群众很难快速转变种植观念,加之,对种植户的生产技术培训的缺乏,导致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水平不足;忽视了统一、完善的推广机制的建设;示范基地建设中,资金投入的不足,影响了示范基地的作用发挥等,影响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对771此,笔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提出几点策略,以期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3.1各级政府应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中,各级政府应看到技术的优势与前景,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各级政府应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针对性建立推广体系,结合当地农作物特色,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当地农产品品牌,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4]。同时,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推广准备工作,招聘专业的农技推广人员,将技术人员下放至农村,使技术人员与农民深入接触,提高农民对绿色种植技术的了解,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积极作用。3.2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建示范基地。农产品种植耗时较长,前期投入较大,若后期无法得到相应收获,则会为农民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往往遇到较大阻力,新技术推广缓慢,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受阻。对此,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应奉行“眼见为实”的原则,在当地创建示范基地,使群众真正看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效用,促进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在示范基地创建中,应充分展现种植技术的优势,提高农户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信任,并为农户提供学习地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并且,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上,我国明显落后于西方农业发达国家,对此,在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中的不足。3.3实现农业特色种植,创建品牌效应。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为提高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实现特色种植,创建品牌效用,提高农业经济收益,是种植技术推广的根本。如在甘肃省瓜州,当地以生产蜜瓜闻名,若在此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足够引人注目的同时,蜜瓜的绿色健康,将进一步扩大瓜州蜜瓜的名声,推动瓜州蜜瓜的销售额,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带动其他地区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视。3.4制定绿色农业扶持政策。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对农户经济利益的忽视,是导致技术推广缓慢的根本原因。对此,地方政府在新农业技术推广中,若政府重视农户切身利益,通过补贴、奖励等形式引导农业科学、绿色生产,必然带来不凡效果。同时,政府应颁布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技术等的支持,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与应用,带动基层经济发展。

4总结

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成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政府与群众应真正认识到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弊端,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特色种植,创建农产品品牌;制定绿色农业扶持政策。有效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推动我国农产品的外售与内销,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以及推广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47.

[2]王小东.浅谈如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207.

[3]刘剑.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若干研究与推广方式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186.

绿色农业范文篇6

关键词:环境绿色农业意义途径

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实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绿色、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起涵养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自从有农业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日益加剧。然而,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在最近50年来迅速扩大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在建设生态省的工作中将保护黑土地,合理退耕作为一顶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在现代农业的架构下,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50多种农业模式。现行的这些农业模式有各自的特征和不足,都是从某一方面、某一技术层面上提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绿色农业则站在现代大农业的高度,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相互和谐的理念贯穿到绿色农业的全过程之中,因此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具有“三先三保一个提高”的鲜明特征,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三先”就是将先进的工业装备、先进创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的概念融合;“三保”就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一个提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绿色农业主导模式具有三大内涵。一是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控制和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处理,对农业野生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提供营养合理、卫生安全、数量充足的食物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绿色农业强调安全但不拒绝农药、化肥的合理应用,符合我国食物安全战略。三是积极倡导和贯彻农业全程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把优质、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作为终端产品的生产,转化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发展。

绿色农业核心理念是科学、安全、高效、和谐。绿色农业将市场、资源、生态等约束变量内生化到农业体系,变事后监督为过程控制,强调农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多功能性。

我国绿色农业的概念和模式是在总结国内外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以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比较全面、科学、内涵丰富。

二、积极推动绿色农业模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绿色农业是真正的贸工农一体化。绿色农业把农产品按产业关联度,拓展为一个系列,在绿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经营。既强调产前的环境监测,又强调产中投入品的标准,还强调产后的绿色加工、销售,既具有种养业的环境标准、生产标准,又有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生产标准和环境标准,通过企业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加工原料的品质划一,质量达标。

其次,由于绿色食品的收购价明显高于常规农产品(一般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40%左右),绿色农业具有高增值性。

第三,由于绿色农业倡导以保护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安全优质产品为核心,坚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农业的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所以绿色农业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现实背景:一是源于提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需要;二是基于现代农业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严酷现实;三是农产品安全性不够等问题凸显。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农业人口多,资源少,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已无法通过增加更多的农业资源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只能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来解决。因此,大力提倡的绿色农业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发展模式。只有选择绿色农业模式,才能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生产和保护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结合。只有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

生态示范区,就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的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1、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优势包括有利于开发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丰富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是不断加重的,为此从“九五”开始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同时对造纸、乳品、糖甙、制药行业的污染以及医院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水污染,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使排出的烟、放出的水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积极植树造林。这些措施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2、促进”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发展生态农业以来,人们先后制定了四作物包括土壤、水源、空气、种子、化肥、农药及产品质量、运输、储存等内容的《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22项;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四大作物化学灭草,防治病虫害的26种二元、三元配方。规定了节制使用的农药品种;制定了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化肥的使用标准,对空气、水、土壤污染物浓度作了具体规定,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营造氛围,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的力度。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生产环节,必须从生产者的教育、引导入手,使他们能自觉保护农业环境,实行科学种养,提高产品质量。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增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氛围。

绿色农业范文篇7

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必须先确保数量安全;在确保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确保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

当我们从全国甚至全球的视角审视*农业时,压力与动力与生俱来: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七成,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不间断输出粮食的省份之一,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从未改变;另一方面,入口安全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如何冲破层层技术壁垒,顺利走向市场,是*农业长期必须正视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经全省人民深入思考和广泛实践,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踏步前行中,思路已日渐清晰——发展绿色农业,让绿色基因加速向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渗透。

绿色农业成为*农业的亮点和优势,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各地绿色农业从迷惑到尝试再到踊跃参与的过程,是绿色农业发展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我们对绿色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数量均连续8年保持两成以上的增速。截至*年底,绿色食品产品数量达916个,比上年增加205个,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有机食品数量415个,比上年增加94个,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绿色耕地面积进入了加速增长期。目前,*绿色农业生产基地面积达513万亩,全省耕地面积的“绿化率”超过10%,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环境监测的耕地面积达3860万亩,意味着全省绝大多数耕地每年要经受环境评估。

绿色农业基地建设优势更加明显。*有23个县的25个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强。*已成为全国主要的绿色大米生产基地。

提供上述数据的省发展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安来认为,现在农业的目标是实现效率最大化,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这两点与绿色农业是一致的。*生态环境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于这一省情,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优势,走一条符合*实际、农业与环境双赢的道路。

实践已经证明,绿色农业不会因为保障质量而停滞发展,更不会慢发展,而在保障质量、实现效益的前提下快速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各地发展绿色农业的热情超出农业部门的想象。仅今年一季度,各地申报绿色食品的数量超过100个。

绿色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绿色农业的中坚力量,推动绿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

探寻*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轨迹,我们看到,绿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绿色农业的主心骨,它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加工和销售,推动绿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迈进。同时,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向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探寻*绿色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轨迹,我们仿佛看到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套路,其中“绿色”发挥了催化剂作用。

“绿色”带动项目投资。丰富的绿色大米资源吸引中粮集团投入巨资,在*建立了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蒸谷米加工厂,年产蒸谷米18万吨,白米6万吨,产品全部出口。汇源集团携5亿元成立汇源(南丰)水果饮料食品公司,厦门鹏原实业公司斥资3亿元建9万亩绿色基地……“绿色”为农业打造了国内外融资平台,资金流正滚滚而来。

“绿色”是强强联合的纽带。全球最大的啤酒企业英博集团与雪津啤酒强强联合,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投资1.8亿元建厂,这也是雪津啤酒在省外建立的第一个绿色生产基地。上高圣牛米业集团以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支撑,联合当地6家大米生产企业,组建金农米业集团,企业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成为*最大的米业加工企业之一。

“绿色”产生国际竞争力。绿色让百勤异vc钠畅销海外,成为百事、可口可乐公司的主要供应商;绿色让婺源大鄣山茶香飘欧盟,占领欧盟绿茶市场的50%;绿色让进贤黑芝麻畅销日本,价格由每吨7000元提高1.3万元。

“绿色”成为农字号企业的流行色。目前,全省绿色食品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比上年增加了4家,省级龙头产业化企业达到91家,比上年增长38%。在全省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名单中,绿色食品企业占“双十”企业总数的70%,占“双百”总数的39%。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从事绿色农业的农户超过百万户,与传统农业相比,每年户均增收1260元。

绿色农业增强了*农业的实力和影响力,成为推介*的新名片

绿色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得到空前增强,被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在*首次的“*十大原创知名品牌”中,润田、煌上煌、南昌啤酒、阳光乳业等8家绿色食品品牌入选;在首届*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中,46个绿色食品品牌上榜,占名牌农产品总数的80.7%。目前,春丝牌面条、金佳牌大米、玉珠牌大米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在农业部日前公布的*年中国名牌农产品初选名单中,广昌白莲、华敏牌大米、昌碧牌大米、汇银牌大米、婺源茶叶等榜上有名,这5个产品均为绿色食品。

绿色农业范文篇8

关键词:德宏;食品安全;特色产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市场秩序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德宏是多民族的边境农业州,历年来,德宏州人民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出台各种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加以关注。但受当地多民族、边境互市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特色产业科技技术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特色产业转化为食品中的安全度和健康度还没有一个标准,食品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凸显,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特色食品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及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都存在隐患。如何加强农业特色产业链管理,将食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系统地链接在一起,是解决德宏特色食品安全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宏州三县两市(芒市/瑞丽/盈江/梁河/陇川)相关方面的工作调研,试图分析德宏食品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及德宏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强食品安全与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德宏州食品安全工作与农业绿色特色产业工作情况

(一)德宏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现状

截至2015年6月30日,德宏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6582个,其中: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9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96家,食品经营单位10623户,餐饮服务单位5371户。农资经营户1095户,规模养殖产906个,畜禽定点屠宰场71个,动物产地检验报检点53个,生鲜乳收购点5个,饲料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0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27万亩,畜禽198万头,全州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707个。除了大米和蔗糖等少数产业外,德宏州的食品企业呈小和散的状态。

(二)德宏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德宏州以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树立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为目标,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兴特色优势产业。2012年德宏的生物特色产业种植面就达21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2.3亩,农民人均生物特色产业收入达1051元,“后谷咖啡”、“迪思坚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叫响了“德宏制造”的生态牌。“德宏制造”的绿色内涵得到更多充实。芒市是州府所在地,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比较有代表性。1.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基本情况芒市围绕“特色农业稳市”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冬季订单农业。2014年,芒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0.18万亩,产量23.4万吨;实施冬农开发面积32.09万亩,产量14.06万吨,茶园总面积15.2万亩,产量1.1万吨。咖啡面积10.24万亩,产量9627吨;石斛面积7002亩,产量2011吨;核桃面积9.36万亩;坚果面积9.95万亩。肉蛋奶总产3.4万吨,产值6.8亿元。渔业养殖面积2.9万亩,产量9393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3亿元,同比增长5.9%。2.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极具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芒市属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好,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优质稻、咖啡、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和旱地作物,同时丰富的牧草资源也为芒市发展畜牧产业提供有力条件。二是市场优势,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优质、特色的产业需求量日渐增加,特别是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芒市共有2家企业3个产品获得年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共有4家企业10个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批准年生产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产量8700吨,共有1家企业1个产品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批准产量300吨。三是区位优势。芒市地处中华经济圈、南亚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结合部,区位独特,是中国西部通向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拥有昆明—仰光经济走廊和中缅海、陆、空联运通道枢纽的区位优势,更是德宏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对特色业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业产品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

德宏是集边疆民族农业山区为一体的较不发达地州,不仅农业产业有特色,饮食也有自成一体的风格,但受科技技术,生产观念,传统习惯,饮食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地方特色产业辐射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少,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不仅是民生需要也是德宏产业机构调整的需要。

(一)食品产业现状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

德宏地方特色食品基本上是小而散,陇川县食品加工小作坊占到食品生产企业的74.7%,梁河县食品加工小作坊58家,盈江县多达175家,这其中有很多还是以家庭为单位,集生活、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三合一”小作坊,存在着生产条件简陋———卫生差、生产设备落后,效率低、标准生产缺乏———规范少、业主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自律差等突出问题,特别是“三无”加工作坊,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添加剂、食用色素,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面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离食品生产许可条件差距大,即使通过整改也难以达到市场准入制度要求,质量安全隐患日趋突出,市场秩序混乱,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难以发挥。不可否认资金短缺、融资难是小作坊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其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的瓶颈。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多,小,散,乱,差”的状态,给食品安全监管造成较大的困难。

(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仍然突出

就德宏整体情况来说,地方特色食品行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多,小,散,乱,差。而食品从生产到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诸多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供应链越长,经过的环节越多,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德宏州边境线长503.8公里,其中陇川县口岸线就长达50.899公里,而且边民互市活跃,章风镇口岸边民互市交易点多而散,进出口地方特色食品种类繁多,很大一部分没有通过正规渠道,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程序就流入流出,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多民族的饮食习惯增加了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形势的复杂性,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例如撒撇,过手米线,鸡枞等具有地方特色而且盛名在外的饮食习惯导致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复杂。许多传统特色食品,没有按照制作食品加工的卫生程序进行,没有防蝇、防尘、防鼠、防霉设施,不具备餐具清洗消毒条件,容易被细菌污染。

(三)缺乏竞争力强的地方绿色农业特色产品优势品牌

德宏州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虽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讲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像芒市全市只有一家部级龙头企业,2014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产值51.9亿元,销售收入43.4亿元。总体上说德宏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德宏农产品品牌虽然不少,但真正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业品牌很少,大多数产品停留在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不多,产业链不长;部分产品有特色,无规模。如:石斛、小粒咖啡、水牛奶等很有地方特色,但规模不大,总体上缺乏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牌。

三、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发展地方绿色农业特色产业

(一)着眼发展前景,坚持食品安全的持久作战

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牢固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对于还没有条件升级而仍停留在小作坊式生产的生产加工业,应在定量、定性、定级的基础上,边整治、边探索、边提高,逐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水平。同时要明确监管的依据、方法、内容和监管部门、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围绕提高行政效能而对监管工作进行量化的评价内容,以此推动小作坊监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和培育绿色农业特色食品

1.了解产业状况,摸清企业底数

德宏具有地方特色的撒苤,火烧干巴,小锅米酒等在德宏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气,但直到目前,这种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多数还是散户,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而且还存在环境卫生差、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执行标准不符合要求、人员素质差等情况。所以加强生产监管,规范生产行为,保护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可以从区域整治、集中生产、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等多种模式中寻找突破口,引导这些小企业小作坊联小做大、整合做强、规范发展,促使其逐步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德宏各级政府可以在了解产业状况,摸清企业底数的基础上,尝试“X+散户”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形成部门监管、散户自治、企业自律的长效监管机制。可以以获证的大企业为依托,引导小作坊实行连锁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同时要积极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生产,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有效遏制假冒伪劣现象。

2.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培育

德宏自热条件好,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特色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向农民推广新、特、优品种,同时要加强特色产品市场法规及机构的建设,保证特色产品市场的有效运行。德宏各县市可根据自身实际找准产业培育重点。像芒市就可以利用30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落户芒市的契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充分利用3亿元“红色信贷”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群众贷款发展肉牛养殖热情,提高规模化养殖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打造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极。同时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冬农开发,大力发展咖啡、坚果、辣木等特色产业,确保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加大对农产品价格监测,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规范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产值。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扶持政策和资金,充分调动农民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质量监控。现代农业某种意义就是品牌农业,地方特色食品也应该走品牌特色食品之路;传统的重种植轻品牌、重眼前轻发展的观念必然会制约农业产业化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发展进程,而从源头上提高质量,打造高品质、高质量内涵的品牌,加快转型升级,是特色农产品走向特色食品的成功选择。

3.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品德宏有待开发的特色食品资源较多,但独特资源优势

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能形成独有的特色食品链,即使有也都是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像德宏特色食品加工规模都很小,技术构成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其产品大部分属于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发展压力大、监控风险大。德宏各级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特色食品的发展,将特色食品加工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引导向“专、精、特、新“的方向特色发展。民族佳肴享誉海内外,具备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历史基础和自然条件。像遮放贡米、小锅米酒、火烧干巴等特色食品,市场需求量日渐增长,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随着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和人们崇尚绿色健康消费观念的深入,观念转变带动了特色食品的销售,德宏特色农产品产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三)净化食品市场,维护地方绿色农业特色食品权益

1.完善食品标准构建安全体系

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变德宏地方特色产品没有统一标准的现状刻不容缓,特色食品不仅要做大做强,保证食品质量总体稳定,而且要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传承发扬,要走长远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制定各项特色产业规划中,要逐步建立起符合食品安全体系要求的地方特色食品标准体系、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落实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加大食品安全的治理力度

一方面加大源头治理,协调食药监等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把好准出入关,确保食用特色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加大整治打击力度,突出对重点大宗食品,重点区域及突出问题的整治;再一方面加强监督抽检力度,切实维护地方特色食品的权益。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等诸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出问题的可能,并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德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怡人,被誉为“天然养吧”、“绿色天堂”、“康体天堂”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是旅游观光、度假、康体休闲的理想王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州内外对绿色农业特色食品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切实解决德宏小作坊小企业小规模生产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矛盾,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规范特色食品生产流通,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不仅是解决边疆各族群众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德宏农业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建设美丽德宏、和谐繁荣德宏的必由之路。

作者:王葆春 单位: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2]德宏州食安委.2015年德宏州人大食品安全汇报材料.

绿色农业范文篇9

关键词: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内涵;外延

一、引言

农业绿色生产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2017年9月,我国了第一个农业绿色发展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的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每公顷使用的肥料量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所用化学农药的平均数量是发达国家的2.5~5倍[1]。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农业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行动手段,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的绿色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上。目前,学界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还缺乏明确的界定与深入的解读。因此,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概念内涵是当前值得研究且必要的基础理论课题。学界对农业的绿色生产、绿色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由于我国对农业绿色生产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具体到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较多的关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主要通过实证方法研究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后农业的增产[2]、增值效应,农药化肥的减量效果,以及生产成本的节约等[3]。二是考察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农业相关主体的内部和外部出发,主要从主体特征、绿色生产技术[4]、政策、组织、信息[5]、监管[6]等因素来分析具体的影响程度。三是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学者们主要从农业绿色生产培训[7]、农业绿色技术、相关激励机制[8]、宣传与教育、农业生产组织结构、集约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监管力度[9]等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总体来说,学界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一是缺乏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明确定义,已有研究多是探讨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等相关话题。二是更多地将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视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明显要大于前者。三是较多地关注农业生产环节的绿色生产行为,而对于其他环境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概念,并尝试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进行界定,以期丰富农业绿色生产研究的相关理论。

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内涵

(一)概念辨析与内涵界定。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相关理论溯源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10],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11]。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源头,也是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目标。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IE/PAC)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清洁生产”的概念开始广泛使用。1994年,我国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我国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但可以明确的是,清洁生产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发展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同时也强调从原料到产品使用的全过程控制,最终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也有学者提出了“绿色生产”的概念,它是以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将绿色思想应用于生产之中,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清洁使用、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健康可回收为核心的现代生产模式[12]。清洁生产是绿色生产的前期说法,但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更加丰富,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清洁生产行为在农业领域的外延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内涵的认知,可从行为本身谈起。行为,即举止行动。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基于个人的意志而具体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关于行为的产生,理性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而行为意愿是决定个体实际行为的直接因素,但该理论也存在对客观条件影响的忽视的缺陷[13]。而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是由行为意向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引起的,而行为意向则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共同支配[14]。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生产主体受到自我绿色生产意愿和社会生态环保诉求而展现的农业生产活动。在行为的基础上,延伸到生产领域。生产行为则指的是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按照投入产出相抵收益最大的原则,对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产出进行决策的行为过程,其本质是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选择过程。生存者行为理论认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竞争生存的根本准则,而生产行为就是生产主体对劳动、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按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要素最佳配置的决策过程[15]。因此,利润最大化原则支配着生产者的行为。而在农业领域,作为生产行为的分支,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应忽视经济效益基础功能的作用而片面强调生态效益。只有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生产能力大幅进步的同时,环境压力也迅速加大,绿色生产行为愈来愈受到关注。进入21世纪,绿色生产的概念开始广泛普及,之后向各种产业延伸,并逐渐转向研究具体的绿色生产技术,而农业绿色生产的概念也渐渐被提出来,而农业绿色发展最终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略。绿色生产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生产种植行为,具有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能够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于一体,不同于传统的生产种植方式[16]。此外,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让很多学者开始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亲环境行为”这一概念。亲环境行为与绿色生产行为的核心思想相吻合,指的是人们以生态环境或者阻止环境恶化为行为目的,所展现或塑造出来的人类活动[12]。在国内的研究中,亲环境行为通常也被称作环境友好行为或环保行为。刘贤伟和吴建平[17]将其定义为:基于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责任感,个体有意识地表现出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亲环境行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发展,它从行为主体本身出发,变得更加具体,但其核心思想与前者是一致的。相较于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亲环境行为更加宏观,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亲环境行为在农业领域的活动表现。综上,在本文看来,所谓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指农业相关行为主体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在农业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中,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污染、能耗的,且能够达到相关检验标准的,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在理解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概念和内涵时,可以将其分为广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和狭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广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绿色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具象化,是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为一体的可持续行为系统。而狭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指的是我们常说的农业生产环节中的绿色生产行为。(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特征。特征是事物本身所特有的属性,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反映概念的侧重点,也助于深化对概念本身的认知。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绿色理念的能动反应结果,其特征反映与先前的相关思想有传承的印记,同时也有自身的新发展,但其核心的思想诉求与前者是一脉相承的。1.要求节能、降耗、减污。节能、降耗、减污是农业绿色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以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目标,从而达到减少原材料投入、降低农药残留的效果[18]。此外,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还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技术,对农业污染进行科学的污染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19]。2015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部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强调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用。绿色农业技术旨在生产安全、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并将传统农业技术、常规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优势有机结合,呈现出“现代”“节量”和“少污染”等特点[8],采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是生产主体进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特征。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采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至关重要。如沼气技术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等等。2018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有关部署,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写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出台了10余项具体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着力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发展指导(见表1)。3.追求全产业链绿色化。过往的很多研究更多地是关注农业生产环节的绿色生产问题,不少学者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进行过相关研究,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一个包含产前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中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撑与经营管理,产后农产品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式的一体化行为过程。具体而言,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应始终坚持环保原则,并贯穿在产品开发、材料选择、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及废物收回和再利用过程中,并且将上述过程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限度[20]。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仅仅只涉及终端产品,同时也强调过程监督与管理,以达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21]。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应只注重“生产”二字,它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应当是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行为过程。4.注重多重效益的统一。首先,绿色生产行为的本质要求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采用绿色生产行为的初衷目的是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效应。其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作物品种;市场主体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业化的形式组织生产,生产成本降低,品质安全得到保障,产品价值提升,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突出[22]。再次,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也重视社会效益的发挥。通过农业绿色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收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绿色投入,产后的加工与流通,按照相关环保要求,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也促进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仅是对生态效益的追求,同时也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没有三者的有机统一,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也难以可持续进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它是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行为过程。

三、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

外延是事物内涵的持续拓展,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内在涵义。有的学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从行为决策过程出发,研究了从绿色生产意识到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问题[23]。有的则是基于农业生产环节,认为绿色生产行为应当涉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全程监控[22]。而现有的研究相对集中于农业生产某一环节的绿色生产行为,更多的是关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应是基于农业全产业链视角,从各环节出发,来探究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具体类型。(一)产前绿色生产行为。1.农业绿色投资行为。资金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农业资金的投入,农业相关行为主体依据自身能力,购买农业绿色生产资料与技术设备,增加农业绿色生产支出,发展绿色农业;同时,金融机构适当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满足农业市场主体的绿色资金需求。此外,相关部门要安排农业绿色生产的专项基金并投入到农业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保障农业绿色生产发展的资金支撑。2.土地绿色改良行为。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必不可少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的安全无污染是做好农业绿色生产的前提,从源头做好土地的绿色改良可以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常年粗放的生产方式使土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越发严重。对土地而言,要保证农用土地的土壤安全,一是要加强土壤的检测,实现土壤成分的精准分析。二是要做好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土壤改良,测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三是要注重土壤的跟踪检察,做好土壤环境的动态管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满足绿色生产要求。(二)产中绿色生产行为。1.农药绿色施用行为。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在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源头出发,生产主体在购买农资时,应当选择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除了工业农药之外,还可以选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毒性较低、环境兼容性好、针对病虫草等也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牲畜的影响较小,合乎农业绿色发展对农药使用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2,4]。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施用标准,做到精准施药、绿色施药,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且能够达到相关农残检验标准,做到农药施用过程的绿色化。2.肥料绿色施用行为。肥料方面,肥料绿色施用行为的首要前提是化肥的减量使用,甚至是不使用。有机肥作为绿色肥料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农业生产主体所采用,使用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增产。同时,为了更好地降低污染,生产主体也可以将有机肥和化肥联合使用,既能发挥化肥的增产作用,又能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25]。此外,生物肥的使用也是肥料绿色施用行为的重要方面。使用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促进生产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他方面,如农家肥的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等都是绿色的施肥方式。3.农膜绿色使用行为。农膜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推进农膜的绿色使用,农膜的减量使用和降低污染是主要方向和目标。2017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以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地膜的国家标准厚度从原来的0.008毫米提高到0.01毫米以上,更加符合农业绿色生产的加厚农膜正在逐步推广。农业生产主体也可以采取一膜多用的方式,提高农膜综合使用率,适当减少农膜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农膜的依赖性,降低污染。4.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农业绿色技术采纳行为是生产主体为实现农业绿色生产而进行的技术采纳活动。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产,即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绿色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是进行农业绿色生产的关键环节,农业绿色生产行为需要技术支撑,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使用涉及农业的全产业链,从产前环节的技术研发,选种技术,农业生产资料的绿色生产;产中环节的农业生产活动,到产后环节的绿色加工处理,包装运输,都需要农业绿色技术的支撑。农业生产主体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提升产品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绿色安全需要,往往采用绿色生产技术,走上绿色发展道路。5.绿色经营管理行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还表现在农业的绿色经营管理上。绿色经营管理指的是以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以绿色技术为手段,而进行的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21]。在农业发展转型的过程中,绿色生产理念广泛传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农业的绿色经营管理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农业绿色经营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而进行的环保行为,包括农业资源的绿色管理,生产技术的绿色管理,包装运输的绿色管理等等。尤其是做好农资购买和使用的生产记录,并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信息平台,由此实现投入品的可追溯和统一管控。(三)产后绿色生产行为。1.绿色包装运输行为。在农业绿色生产环节的基础上,确保产后的绿色安全也同样重要。从农业全产业链来看,产后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相对忽视的一环。尤其是在农产品的保鲜、包装、运输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因素影响着农业的绿色生产行为,产后环节仍然存在较大的绿色安全风险。每一环节的绿色行为都同样重要,只有做好每一环节的绿色生产行为,才能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行为绿色化。农业绿色行为主体进行绿色加工,使用绿色、生态、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进行绿色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农产品的质量损害和二次污染,实现绿色物流环节的绿色化。2.污染防治行为。农业绿色污染防治行为是指为了做好农业污染的防控与治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常规农业生产行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容易带来农业污染问题,加之处理农业污染需要相当的成本,污染治理往往被忽视,造成污染问题的恶性循环。绿色污染防治行为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农业污染产生前的防控行为。常规农业生产行为中,污染防控在农业生产中往往不受重视;而绿色污染防治要求在农业生产从产前到产后各环节,都注重农业污染的防控,并做好配套防治措施,以此来有效降低甚至是避免农业生产污染;另一方面是农业污染产生后的治理行为。长年高强度的农业粗放生产,使我国的农业污染问题越发严重,而农业污染治理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且重要的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污染防治,就必须做好污染防控和污染治理“两手抓”,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四、结语

绿色农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自古以来,农业都是历朝历展壮大的根本,同样,在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发展转型也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在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央农村会议中,国家就反复强调了农村农业的优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其中,绿色农业技术因其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更加符合人们当前的健康饮食观念,成为了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推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效的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加快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化农业的脚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发展是国之根本,与国家食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以科学的种植技术生产出绿色安全无污染的健康农产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浪费,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保证了食品安全,符合人们目前的饮食消费观念。绿色种植技术的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优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既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1]。1.1保障食品安全。在农业生产的历史过程中,由于过往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人们对农药过量使用危害的认识不足,农产品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提高了产量,却造成了农产品有害物残留的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如何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解决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成为了农业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使农民依据农作物实际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周期,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农作物,减少农药的使用,合理施肥,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轻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威胁。1.2提升资源利用。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着为追求产量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降低了土壤肥力,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更加充分,将农业生产给土地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以及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1.3提升经济效益。人们种植农产品并对其进行精心管理呵护,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曾经对于种植者来说,产量高就代表着经济效益高,因此为了产量的大幅提升,往往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既污染了环境又污染了农作物[2]。但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不再只追求温饱,而是更关心农产品的安全和口感问题,种植者们在农产品上的种植目标也随之改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采用各项技术,使农作物在低污染的环境中健康生长,其适应力明显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也有所改变,从而在保证农产品健康安全的同时保证品质和产量。农产品安全和品质问题得到解决,产量也有所保证,其销路也就更广,市场随之扩大,种植者的经济效益也就随之提高。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2.1种植技术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农业发展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产量提升这一核心问题上,农业生产者们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改善及安全问题的保证,就都缺少一定的关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改变,农业生产者们才逐渐重视起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并不断完善。因此,相比发达国家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推广的相对成熟,我国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技术层面和工作经验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和调整改善。2.2农民接受认可度低。随着经济大发展,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各村留守的农业生产者多为老弱病残,其文化知识水平往往不高,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3]。相比代代相传的农业生产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所包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常难以受到大多数老年农业生产者的认可。同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牢牢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专业知识后,化深为浅,用简单浅显的语言来向农业生产者们讲解清楚,并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但实际推广过程中,许多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工作时有所懈怠,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更加艰难。2.3推广经费保障不足。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作为一项农业发展新技术,其推广应用同其他技术方法一样,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相应的设备设施的安装,才能打好基础,进行后续的推广应用。但在推广工作的进行中,相关农业政策的不完善,常导致经费的短缺,研发工作因此进展缓慢、培训推广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速度。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3.1引进国外先进种植技术。在大力发展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时,我们可以多多关注其他农业发达国家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上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多向其取经学习,与其沟通交流探讨,然后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进行完善革新,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日本为例,其土地资源的稀缺造成了耕地面积的不足,只能通过提升种植技术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了更好的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日本将其纳入法律之中,以法律形式进行推广,大大提升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借鉴参考,我国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应条例进行修改,方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3.2加强推广人员知识培训。要提高广大农业生产者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新理念的接受认可度,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人员的专业水平,端正工作态度。因此,当地农业部门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与当地政府分工合作,将所属地区的基层推广人员集中起来,进行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训教育,制定完善的推广计划,选择适合的推广手段,以认真负责的推广态度,帮助当地农业生产者清楚了解并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3.3兴建绿色农业示范基地。为了纠正当地农业生产者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错误认知,改变其固执的传统观念,可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来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示范基地的建立,可以让农业生产者群体通过实地参观,亲眼见证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卓越成效。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让农业生产者亲自体验、参与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生产实践中,对其进行完整详细、印象深刻的现场教学。3.4加大绿色农业宣传力度。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载体宣传推广,强化农业生产者对该项技术的印象,使其充分了解并认识到该项技术的优越性,潜移默化中改变传统种植理念,形成绿色农业生产的意识,积极配合推广工作。同时,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还可通过开办农贸会、展销会等,引起农业生产者的好奇心,引导其主动去了解学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3.5制定绿色农业惠民政策。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充足资金的保障,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往往需要完善的政府惠民政策。我国各地政府及农业部门,应积极配合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做好相应设备设施的安装及后续配套服务,为当地农业生产者提供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另一方面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农业生产者相应的财政补贴,为其免去后顾之忧,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实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帮助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更快更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还可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面对种植技术不够完善、农民接受认可度低、推广经费不足等问题,我们应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完善我国种植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惠民政策,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效率,使其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孟伦,刘之广,赵学雷,等.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推广与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17-18.

[2]宋晓惠,杨雪茹,王粉霞,等.如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探讨[J].山西农经,2018,22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