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7:40:05

流域水利

流域水利范文篇1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水利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活动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大自然的索取,由于索取过度,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生存发展形成了反制约,迫使人类活动按照大自然基本规律回报自然。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发展仍然属于向大自然的索取阶段。很多现象证明这种索取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极限,有些方面甚至开始向反的方向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恶化、频繁的洪水或干旱灾害等都预示了这种平衡破坏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设计要考虑宏观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效益。以大坝为例,以往人们多考虑它的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东西,而这个工程对上下游的影响(如对河道演变,生态平衡影响),对左右岸的影响(如水位抬高、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对非经济指标能衡量的行业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

判断水利发展的合理性、综合效益的可靠性等是我们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等是否适合所在区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往往通过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来衡量,我们经常说这几年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又增加了多少亩,对于一个区域这些数量指标是否能够保障全区域内系统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是否满足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则不得而知。新的水利发展形势下需要研究更加客观、合理的水利发展判别指标。

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区域的水战略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质与水量的关系

水质与水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破坏了水质就等于减少了有效使用的水量;没有充足的水量,保证良好水质就缺乏基础条件。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水量则为水质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水量水质是并重的。然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界的总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提高人类有效用水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改善水环境和供水水质条件。水质的保护将可能是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防洪与减灾的关系

防洪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洪水安全标准。但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安全问题,这就是减灾。要正确处理防洪与减灾的关系,要双重兼顾,做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3.洪水与干旱的关系

时间上,汛期来水偏多,产生洪水灾害,非汛期来水偏少,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空间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这种不平衡还时常产生变异。实际上在我国汛期发生干旱、非汛期产生洪水,南方发生干旱、北方发生洪水的灾害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洪水与干旱两者都是灾害。战略决策中要妥善处理好洪水与干旱矛盾的综

合措施,关键在于将时间空间的不平衡调整为相对平衡。

4.局部工程与流域的关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内,组成系统的各个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宏观影响长期存在,一个工程在一个流域的作用往往影响到相当大的范围甚至整个流域,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要特别注意这种宏观影响。

5.工程与管理的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现阶段最重要还是通过工程措施,然而工程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调度、发挥工程的综合作用,在这里要避免工程的重复或者工程运用功能的冲突,甚至对流域综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6.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以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为例,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形成了新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这时,人类调控的程度就需要遵循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流域内一部分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另一部分区域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流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考虑自然基本规律,综合减灾、环境、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发展进程图

7.河道与流域的关系

河道是流域内水体的传输通道,与流域是线与面的关系。大部分水利发展活动离不开河道,河道不畅则通道不畅,但河道不是孤立的,河道的治理作用相当一部分都反映在流域上来,我们在实施治理河道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全局性影响。

8.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开发度,这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因此进行区域的水战略布局要了解国家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根据水资源的可能最大承载力考虑水资源配置。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极限的,要提出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必要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9.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发展全局性目标中,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水利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不同区域水利开发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10.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流域水利范文篇2

中国的水利长期以来没有摆脱农业水利的范畴,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水利的投入相对不足,因此水利建设的基本特点是:

(一)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国家虽然投资兴建了许多骨干防洪工程,但是大部分堤防是靠群众运动在历史残留堤上培高建成,在堤基、堤身上遗留隐患较多,遭遇大洪水时险象环生。同时大量设置蓄滞洪区,在其中生活的2000万人难以实现脱贫致富,蓄滞洪区使用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农民自发兴建的低质量水利工程虽然发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遗留问题日益突出。在合作化运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等政治运动中,全国农民每年冬春自发大兴水利。仅在期间就兴建大中型水库900多座,小型水库更是遍地开花。这些水利工程虽然没有花费国家太多投资,但是没有统一规划、缺少严格地勘测、设计和质量控制,因而病险工程较多。在80年以前,每年溃坝事故都在200座以上,最多年份超过700座,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达8亿亩,但农民自发兴建的农田灌溉系统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我国的农业灌溉系统除干渠外缺少量水和控制设备,取水随意性大,跑水或超额引水十分普遍。渠系的渗漏、田间蒸发等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由于田间灌溉方式不合理,许多干旱地区灌溉水量远远超过作物需水量,这种农田水利工程是低效工程。

(四)我国有机井372万眼,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干旱缺水地区,机井成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祸首。由于机井所有者为个人或小集团,只要一合电闸就可以抽出水来,很难进行控制,在干旱季节,互相争水,井越打越深,越大越多,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五)对于水系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类污染源缺少监控手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流域管理部门无能为力。由于水资源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六)长期以来,水利规划只着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把生态效益列入规划主要内容。因此,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草场沙化、珍稀物种生存环境破坏等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屡见不鲜。

(七)作为水利部门的职责,以建设水利工程满足社会对水资源需求为主要目标,而对于通过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水资源以及通过管理控制水资源的不合理消费方面苍白无力。

总结20世纪的水利建设经验,一是由于我们的观念上落后,水利建设仍停留在农业水利的阶段,对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对水利的新要求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的新要求缺少认识;二是我们技术上落后,水资源的利用仍停留在低效阶段,水资源的浪费与水资源紧张并存;三是管理体制上落后,流域管理停留在水系管理的范围,对流域内各种不利于水系管理的不良人类活动无权管理,21世纪的水利建设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观念、技术、体制三方面的问题。

观念上落后可以通过教育转变,技术落后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而管理体制的改变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彻底改革。

2、水利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已被现代人所接受,为谋求全球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力求当代的发展,而且要做到不破坏后代人的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代际公平、地域公平基础上建立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及经济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黄河断流、华北大平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淮河、辽河水系的严重污染等都已走入绝路,谈何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大水利建设必须高举可持续发展的大旗,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水利建设的核心理论,明确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当代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是一年一年不断循环的,人类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如仅对其合理利用并不构成对后代人的影响。但是如果在利用过程中使水中的污染物不断积累,超出水域的自净能力;或者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以至于使地表水面及湿地面积减少、海水入侵等难以逆转的问题发生,就是损害了后代人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试想,历经千万年留给我们的地下水和秀美山川我们有什么权利把它们用光和毁坏掉呢。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来看,我们不仅不能超量使用水资源,而且要尽快把过去超采的地下水资源加以补偿。对污染的河流、破坏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加以修复,当代人欠的账当代人来还,这是我们不能推辞的责任。

(二)地域上的公平发展要求水利建设的公平,不能为保障一个地域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地域的发展权利。

“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一直是水利规划中所提倡的,这种精神在的样板戏中被升华为“龙江精神”。这从经济角度或许是合理的,但是从人权及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它又是极不合理的。例如把2000万人生活的区域划定为蓄滞洪区,居民非自愿承担洪水风险,是为了保护下游的发展。同样为保护下游大城市而降低上游堤防防洪标准,为保护堤防一侧而降低另一侧堤防的防洪标准。就是说为了保护某些特定地区而损害了其它地区的发展权利,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目前所提出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条例》虽然对蓄滞洪区作出部分经济补偿,但远不能补偿该地区在发展潜力方面所受到的损失。

(三)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流域为单元。

目前许多省、市都在制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但大多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流域为基本单元。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各大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来完成,大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各支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讨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试想,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再好,如果太浦河和长江下游水质严重污染,怎么能保障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呢?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它要求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使流域的安全度、舒适度及富裕度都不断得到提高,这应当是21世纪我国大水利建设的目标。

(四)水利事业不仅仅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而应当说是首要条件和根本条件。

在谈及水利事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时,流行的说法是:水利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这种说法不确切。因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极多,如每一种资源都可以说成是支撑条件,但是一种资源不足,可用其它资源代替。水则不成,它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对流域的土地开发、生态、环境、人口、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流域中生命四大要素是:阳光、空气、水、土壤,前两者不是稀缺性的,不会成为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土壤及其分布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只有在流域内通过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才能实现水土平衡,不断地创造维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可以说在流域内除了人为管理因素之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方面,即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都会产生影响的要素只有水和土地。而改变水的时空分布以实现水土平衡并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正是我们水利事业的目标。因此,我们应当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水利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根本条件。

3、强化流域管理体制才能实现21世纪的水利发展目标

面对水利事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完成以流域为单位的国土综合整治,实现以流域为单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我国的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说,提出以流域为单元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流域时代的来临。必须通过严格的流域管理,使举国上下都意识到流域是一种自然存在,只有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某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流域实施真正的管理,协调流域圈与行政圈、交通圈、经济圈之间的矛盾,把流域作为一个开放的巨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作为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有权对流域内一切对水系造成不良后果的人类活动进行干预和制止,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建设项目应当有一票否决权。从根本上来说现在的流域管理机构充其量不过是水系管理机构,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就是要把流域管理机构从目前的水系管理升华为真正的流域管理。其要点是:

(1)对流域的防洪管理应当从目前的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扩展为全流域的洪水风险管理

(2)以提高全流域国土安全度为管理目标

(3)对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应从目前的水资源分配管理扩展到全流域的配水、用水等全方位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流域水利范文篇3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水利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活动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大自然的索取,由于索取过度,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生存发展形成了反制约,迫使人类活动按照大自然基本规律回报自然。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发展仍然属于向大自然的索取阶段。很多现象证明这种索取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极限,有些方面甚至开始向反的方向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恶化、频繁的洪水或干旱灾害等都预示了这种平衡破坏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设计要考虑宏观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效益。以大坝为例,以往人们多考虑它的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东西,而这个工程对上下游的影响(如对河道演变,生态平衡影响),对左右岸的影响(如水位抬高、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对非经济指标能衡量的行业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

判断水利发展的合理性、综合效益的可靠性等是我们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等是否适合所在区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往往通过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来衡量,我们经常说这几年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又增加了多少亩,对于一个区域这些数量指标是否能够保障全区域内系统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是否满足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则不得而知。新的水利发展形势下需要研究更加客观、合理的水利发展判别指标。

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区域的水战略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质与水量的关系

水质与水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破坏了水质就等于减少了有效使用的水量;没有充足的水量,保证良好水质就缺乏基础条件。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水量则为水质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水量水质是并重的。然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界的总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提高人类有效用水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改善水环境和供水水质条件。水质的保护将可能是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防洪与减灾的关系

防洪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洪水安全标准。但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安全问题,这就是减灾。要正确处理防洪与减灾的关系,要双重兼顾,做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3.洪水与干旱的关系

时间上,汛期来水偏多,产生洪水灾害,非汛期来水偏少,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空间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这种不平衡还时常产生变异。实际上在我国汛期发生干旱、非汛期产生洪水,南方发生干旱、北方发生洪水的灾害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洪水与干旱两者都是灾害。战略决策中要妥善处理好洪水与干旱矛盾的综

合措施,关键在于将时间空间的不平衡调整为相对平衡。

4.局部工程与流域的关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内,组成系统的各个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宏观影响长期存在,一个工程在一个流域的作用往往影响到相当大的范围甚至整个流域,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要特别注意这种宏观影响。

5.工程与管理的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现阶段最重要还是通过工程措施,然而工程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调度、发挥工程的综合作用,在这里要避免工程的重复或者工程运用功能的冲突,甚至对流域综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6.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以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为例,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形成了新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这时,人类调控的程度就需要遵循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流域内一部分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另一部分区域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流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考虑自然基本规律,综合减灾、环境、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发展进程图

7.河道与流域的关系

河道是流域内水体的传输通道,与流域是线与面的关系。大部分水利发展活动离不开河道,河道不畅则通道不畅,但河道不是孤立的,河道的治理作用相当一部分都反映在流域上来,我们在实施治理河道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全局性影响。

8.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开发度,这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因此进行区域的水战略布局要了解国家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根据水资源的可能最大承载力考虑水资源配置。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极限的,要提出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必要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9.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发展全局性目标中,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水利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不同区域水利开发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10.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流域水利范文篇4

水质与水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破坏了水质就等于减少了有效使用的水量;没有充足的水量,保证良好水质就缺乏基础条件。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水量则为水质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水量水质是并重的。然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界的总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提高人类有效用水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改善水环境和供水水质条件。水质的保护将可能是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防洪与减灾的关系

防洪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洪水安全标准。但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安全问题,这就是减灾。要正确处理防洪与减灾的关系,要双重兼顾,做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3.洪水与干旱的关系

时间上,汛期来水偏多,产生洪水灾害,非汛期来水偏少,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空间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这种不平衡还时常产生变异。实际上在我国汛期发生干旱、非汛期产生洪水,南方发生干旱、北方发生洪水的灾害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洪水与干旱两者都是灾害。战略决策中要妥善处理好洪水与干旱矛盾的综

合措施,关键在于将时间空间的不平衡调整为相对平衡。

4.局部工程与流域的关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内,组成系统的各个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宏观影响长期存在,一个工程在一个流域的作用往往影响到相当大的范围甚至整个流域,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要特别注意这种宏观影响。

5.工程与管理的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现阶段最重要还是通过工程措施,然而工程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调度、发挥工程的综合作用,在这里要避免工程的重复或者工程运用功能的冲突,甚至对流域综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6.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以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为例,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形成了新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这时,人类调控的程度就需要遵循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流域内一部分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另一部分区域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流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考虑自然基本规律,综合减灾、环境、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发展进程图

7.河道与流域的关系

河道是流域内水体的传输通道,与流域是线与面的关系。大部分水利发展活动离不开河道,河道不畅则通道不畅,但河道不是孤立的,河道的治理作用相当一部分都反映在流域上来,我们在实施治理河道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全局性影响。

8.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开发度,这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因此进行区域的水战略布局要了解国家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根据水资源的可能最大承载力考虑水资源配置。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极限的,要提出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必要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9.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发展全局性目标中,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水利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不同区域水利开发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10.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流域水利范文篇5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水利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活动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大自然的索取,由于索取过度,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生存发展形成了反制约,迫使人类活动按照大自然基本规律回报自然。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发展仍然属于向大自然的索取阶段。很多现象证明这种索取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极限,有些方面甚至开始向反的方向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恶化、频繁的洪水或干旱灾害等都预示了这种平衡破坏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设计要考虑宏观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效益。以大坝为例,以往人们多考虑它的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东西,而这个工程对上下游的影响(如对河道演变,生态平衡影响),对左右岸的影响(如水位抬高、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对非经济指标能衡量的行业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

判断水利发展的合理性、综合效益的可靠性等是我们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等是否适合所在区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往往通过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来衡量,我们经常说这几年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又增加了多少亩,对于一个区域这些数量指标是否能够保障全区域内系统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是否满足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则不得而知。新的水利发展形势下需要研究更加客观、合理的水利发展判别指标。

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区域的水战略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质与水量的关系

水质与水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破坏了水质就等于减少了有效使用的水量;没有充足的水量,保证良好水质就缺乏基础条件。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水量则为水质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水量水质是并重的。然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界的总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提高人类有效用水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改善水环境和供水水质条件。水质的保护将可能是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防洪与减灾的关系

防洪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洪水安全标准。但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安全问题,这就是减灾。要正确处理防洪与减灾的关系,要双重兼顾,做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3.洪水与干旱的关系

时间上,汛期来水偏多,产生洪水灾害,非汛期来水偏少,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空间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这种不平衡还时常产生变异。实际上在我国汛期发生干旱、非汛期产生洪水,南方发生干旱、北方发生洪水的灾害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洪水与干旱两者都是灾害。战略决策中要妥善处理好洪水与干旱矛盾的综

合措施,关键在于将时间空间的不平衡调整为相对平衡。

4.局部工程与流域的关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内,组成系统的各个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宏观影响长期存在,一个工程在一个流域的作用往往影响到相当大的范围甚至整个流域,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要特别注意这种宏观影响。

5.工程与管理的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现阶段最重要还是通过工程措施,然而工程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调度、发挥工程的综合作用,在这里要避免工程的重复或者工程运用功能的冲突,甚至对流域综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6.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以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为例,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形成了新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这时,人类调控的程度就需要遵循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流域内一部分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另一部分区域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流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考虑自然基本规律,综合减灾、环境、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发展进程图

7.河道与流域的关系

河道是流域内水体的传输通道,与流域是线与面的关系。大部分水利发展活动离不开河道,河道不畅则通道不畅,但河道不是孤立的,河道的治理作用相当一部分都反映在流域上来,我们在实施治理河道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全局性影响。

8.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开发度,这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因此进行区域的水战略布局要了解国家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根据水资源的可能最大承载力考虑水资源配置。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极限的,要提出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必要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9.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发展全局性目标中,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水利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不同区域水利开发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10.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流域水利范文篇6

[关键词]涝河流域;水利发展;灌溉工程;水文化

陕西水利发展至今已经有近6000多年的历史,从仰韶文化开始,先民对水已经有了基础的认知和利用。春秋时期已有文献记载水利活动,但并未出现“水利”一词,在《管子·立政》中有关于水利的记载:“决水潦,通沟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其中已经将发展水利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水利”一词出现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篇》中:“以其徒属掘地材,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这里的水利仅仅指的是如何依水捕鱼,不能称为实质上的水利。实质上的、系统的水利在汉代才真正出现,如《史记·河渠书》中:“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自此,“水利”一词及其意义延续至今。自古以来,陕西发展水利主要是依托于围绕着长安的八条河流,包括渭、泾、沣、涝、潏、滈、浐、灞,以此满足各个时期所需的物资运输、农田灌溉及园林用水,甚至包括练习水战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八条河的水利职能也不断发生变化或侧重点有所偏移,但从未间断,例如涝河。

1涝河流域古代水利工程概况

1.1西周时期涝河流域水利工程

涝河,古称潦水,系古都长安八水之一。主要流域在陕西省户县境内,户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属于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梁静峪脑,北流投入渭河。关于涝河的文字记载从战国一直持续至明清,包括传说、诗词歌赋、正史等,如《山海经·中山经》:“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司马相如《上林赋》:“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李善注:“潦,即涝水也。”《西安府志》卷六:潦水在西南二十里源自鄠县从北流经县境入渭,潦今作涝。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涝河在历史时期被广泛利用,且地位颇高。关于涝河历史文化是从夏代于涝河东岸建立鄠国开始的,“鄠县,西南六十五里,旧二十四乡,今五乡。本夏有扈国也。《书》序: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即今县也。有扈乡,复有扈谷亭,又有甘亭是也。”目前已知涝河流域最早的水利工程是西周陈国君主胡公于丈八寺挖泉修渠“千顷不竭”,人们遂称此泉为胡公泉,并建有庙宇祭祀胡公。关于胡公泉的缘起在《诗经胡传》中有提及:“今鄠县七里有胡公泉,为大姬治师之地,后封于陈。”其名称由来、具体位置和水量大小则在《陕西通志》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胡公泉,在县西南十里丈八村,上有庙以祀胡公,而俗误为吴。今按,胡公,舜后而封于陈,不知何以得祀于此,意者:禹平水土后分布庶官、按行四方,而胡公尝莅兹土躬濬斯泉以利百姓,百姓爱之,故祠而祀之焉。泉东北西溉稏之田,千顷不竭,竭则岁乃大旱。”更有诗歌明确记述了其与涝河之间的密切关系“早亦不竭潦不溢,东北万顷树杷稏,岁资灌溉蒙膏泽,泉头庙貌祀胡公。”

1.2西汉时期涝河流域水利工程

西汉时期,涝河已经成为上林苑水系组成之一,在《上林赋》中有记载:“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浐灞,出入泾渭,丰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同时,在上林苑内,涝河也成为渼陂湖的一个供给水源,《上林赋》中略有提及:“于是乎周览泛观,瞋盼轧沕,芒芒忧忽,视之无端,察之无崖。日出东沼,入于西陂。”渼陂湖在西汉时期被称为西陂。由此看出,涝河在西汉时期水量应该是较为丰富的,其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包含灌溉及园林用水两个方面。

1.3宋代涝河流域水利工程

宋代,开涝峪口引水,百姓修渠之先河,即南宋时期,鄠县重阳宫的栖云真人王志谨率道徒千余人,在涝峪口开渠二十余里,引涝河水灌溉沿渠两岸农田。在户县重阳宫中《栖云真人开涝水记》碑中有:“公乃鸠会道侣,仅千余人,挥袂如云,荷插如雨,趋役赴功,其事具举,曾不三旬,大有告成之庆。涝之水源源而来,自宫东而北,萦纡周折,复西合于甘,连延二十余里,穿村度落,莲塘柳岸,蔬圃稻畦,潇然有江乡风景。”此渠建成后,“自时厥后,众集其居,农勤其务,辟荆榛之野,为桑麻之地,岁时丰登,了无旱干之患。”到了南宋景定二年(1261),因修渠及奇功伟绩居多,栖云真人王志谨受到朝廷的诸多赏赐。1.4明清时期涝河流域水利工程明清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陕西关中地区的水利事业不再有大的发展,但是小型水利建设仍持续进行,且清代已经将涝水分为东西两涝。这一时期,主要是对涝河支流的广泛利用,兴修渠道,灌溉农田,如吕公渠,但这些渠道因常常淤塞至使用时间较短,并未达到理想的灌溉效果。在清代《鄠县新志》卷一中有:将涝水分为东西两涝。这与近现代情况基本相同,可能是之后涝惠渠东、西干渠的雏形,为近现代涝河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涝河流域近现代水利工程概况

2.1涝惠渠的修建过程

民国时期,涝河除了基础的灌溉以外,仍然保持着对渼陂湖的供水。在《重修鄠县志》卷一《山谷河渠》中有:“涝河,……查此河上游由土门子西有渠一道引而北流,迳丈八寺村东与胡公泉及渼泉之水会,又东过割耳庄,复折而北迳玉蟾台,又东迳王季陵,又东北至陂头绕空翠堂……自陂头至曲抱村昔年障之为陂。”由此可知,此时引涝水的一支,即西涝,与渼泉、胡公泉交汇,为渼陂湖提供水源。1943年到1947年,陕西省水利局在涝峪口修建了涝惠渠。涝惠渠是李仪祉先生倡办的关中八惠之一,它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灌排结合型灌溉工程,其工程是在涝河西岸原有民堰基础上扩大东灌区而修建起来的。涝惠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西南方向,距离县城15km,处于京昆高速与107省道交汇处。涝惠渠取水枢纽位于涝峪口,灌区工程现有滚水坝1座、冲沙闸2孔、进水闸3孔,各级渠道总长55.63km。渠系建筑物有桥涵45座,斗闸58个,量水堰46个,倒虹3座。灌区以涝河为天然界限,分为东西两个灌区,涉及28个行政村。涝惠渠的建设用了近6年时间,其中工程的勘测和设计共用时8个月,工程建设用时5年,然而其整体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元月及四月,原泾洛工程局先后派副工程师房宝德、设计队长黄朝建等人两次带队到户县勘察测量,八月底完成涝惠渠设计,后因经费困难未动工。到了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陕西省水利局以农行贷款程准兴办,三月派郑耀西担任工程处主任,施工人员进驻户县西街关帝庙办公,因渗漏问题重新规划设计,将坝址由原来的穆家庄改为涝峪口,向东西引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竣工,灌溉户县农田10万亩左右,同年成立陕西省涝惠渠管理局,于1959年更名为涝惠渠管理处,2011年更名为涝惠渠管理站,隶属于西安市鄠邑区水务局。

2.2涝惠渠的社会效应

自涝惠渠建成以来,其自身职能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947年涝惠渠建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户县10万亩农田的灌溉。1950年,涝惠渠的职能扩大至向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供水,2013年停止供水。2014年又作为西安市的应急供水工程,在东干渠修建了供水管道,并开始供水。但是,涝惠渠建成后几经改造,现有效灌溉面积仅2.4万亩,其灌溉职能已经大大缩减。由于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其职能逐渐向生态用水方面转变,2017年延伸其西支渠,修建了天桥湖和渼陂湖供水管道,开始进行生态供水。涝惠渠作为涝河的近现代水利工程,不仅率先将西方先进的设计、工艺、材料及管理利用在水利工程上,同时还发展了更多新的职能,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城市景观用水等,无论是那种职能都对陕西的水利文化起到重要的延续及补充作用,可以说是“八水绕长安”之“潦河”的近现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使涝河水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结论

流域水利范文篇7

关键词:西河;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河道治理

1西河流域基本概况

西河发源于北湖区与桂阳县交界处的仰天湖,为湘江耒水中游一级支流。流域呈狭长柳叶状,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植被良好。西河流域面积1618km2,呈长条形,干流全长136km,流经桂阳县、北湖区、苏仙区、永兴县两县两区后于永兴县塘门口镇西河口汇入耒水,各级支流40余条,系枝状河系。西河主要支流有11条,最大支流九山河集雨面积474km2。

2规划范围

西河生态水利建设规划范围分全流域、重点区、核心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涉及防洪保安、河道整治、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等。全流域规划:包括桂阳县、北湖区、苏仙区、永兴县两县两区20个乡镇,人口约40万人,面积1618km2。重点是统筹考虑全流域水生态系统建设和水环境保护。重点区规划:包括西河干流136km,下寨河、鲁塘河、土坡河、太和河、桥头河、九山河等6条主要支流147km。重点是统筹考虑流域防洪与兴利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核心区规划:为《郴州市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总体规划》的河道范围,即桂阳县太和镇大溪村至永兴县塘门口镇西河村,长约110km。重点是考虑该河段的岸线防护、河道疏浚、水景观、水文化和水工程建设与改造。

3总体布局

西河生态水利建设总体布局为:“一廊、二连、三湖、三库、四湿地”。一廊:指在核心区规划河段进行缓冲带建设、河岸防护、河道疏浚、水工程改造,形成生态廊道。二连:指修建三合(西河-支流全义河)、湘阴渡—龙山湖(西河—耒水)2处水系连通工程。三湖:指对核心区河段规划修建桂馨、三合、油塘3座湖泊。三库:指在干流上修建石陂水库,在支流太和河上修建水边水库,在九山河上扩建黄口堰水库。四湿地:指对核心区规划河段的新寨、三合、吴山、兰王庙4处湿地进行保护并适当进行景观建设。

4规划任务

1)防洪治涝:修建石陂水库、水边水库、扩建黄口堰水库等3座中型水库,对城镇和重要淹没对象河段实施堤防工程建设,新建堤防15.0km,在圩区修建21km撇洪、排水渠等排涝设施。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沿岸防洪标准,流域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及农村安全饮水得到改善。2)河道整治:对当冲河段、易崩岸线段和主要支流汇入口进行生态护岸,保护保留原生态自然河岸,对于岸坡稳定、植被稀疏的河段进行河岸植被修复,已建砌石河岸生态修复。结合风光带建设进行水域、湿地和缓冲带建设。改造现有水利设施,对河道进行疏浚、清障,确保河势稳定,水流畅通。新建生态护岸13.5km,恢复生态自然河岸168.6km,改造砌石河岸6.4km,建设缓冲带长150km,面积120hm2,疏浚河道30km,约75万m3,清除电站、桥坝、采砂场14处,改建闸坝21处。3)水环境保护:对流域全面实施水土保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内主要污染源治理,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使西河流域内的水污染得到根本治理,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水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4)水景观:建设桂馨、三合、油塘3座湖泊,保护建设新寨、三合、吴山、兰王庙4处湿地,修建三合、湘阴渡—龙山湖2处连通工程,美化已建涉水工程20余处,新建壅水闸坝3座,枯水期抬高河道水位总长度6.0km。

5规划内容

5.1防洪规划

西河中下游河段地势低洼,两岸大部分耕地易淹,特别是湘阴渡、栖凤渡、南香、太和、荷叶坪、同和、火田、大溪等河段淹没特别严重。统筹考虑西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洪与治涝相结合、防洪与兴利相结合,提出西河防洪治理方针为“蓄泄兼筹,综合治理”。1)工程措施:结合西河自然条件和两岸实际,规划西河防洪工程措施为:水库+堤防+固定坝改造+河道整治+山洪沟治理+水土保持。水库工程:水库是郴州市防洪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重点是在有条件的河段新建水库,对已建水库扩大防洪库容。规划在西河干流北湖区鲁塘镇修建石陂水库,在西河支流太和河桂阳县太和镇修建水边水库,在西河支流九山河扩建永兴县黄口堰水库。规划石陂、水边水库以防洪为主,黄口堰水库在原功能基础上增加防洪功能,规模均为中型。堤防工程:在城镇和重要淹没对象河段适当修建堤防。堤防建设一般采用土堤辅以生态护岸,当冲或建筑物密集、邻近有重要道路河段、跨河穿河建筑物上下游局部河段,可适当采用生态型硬质防洪墙。固定坝改造工程:将沿河16座固定坝改建为活动坝,降低汛期洪水位。河道整治、山洪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对河道进行疏浚、扩卡、清障、护岸,对河流主要支流进行治理,结合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措施实施综合整治。2)非工程措施:以洪水风险管理、流域洪水调度、水文预警预报、防洪应急预案等为重点的防洪非工程措施进行建设。3)治涝措施:坚持排、滞、蓄、截相结合。对较大面积涝区,采取撇洪渠+沟塘湖治涝措施,修建撇洪渠,将进入圩区的山水进行高水高排,修建沟塘湖调蓄圩区积水;对较小面积涝区,可利用整合原有排水系统或沿堤修建排水渠引至下游排出,局部可采用电排。

5.2河道整治规划

西河整治措施主要包括沿岸缓冲带建设,河道护岸、疏浚、扩卡、清障。在河口线或堤内坡脚至河岸外缘控制线范围结合风光带建设沿岸缓冲带,对当冲河段、易崩岸线段和主要支流汇入口进行生态护岸。在缓冲区内保护恢复原生态自然河岸,保护原有自然生态河岸,不准砍伐移植原有树木,对于岸坡稳定、植被稀疏的河段加以补植护岸,对砌石河岸进行生态修复。对淤积严重的河段和坝前河段进行疏浚,对卡水严重河段进行扩卡,逐步取缔沿河采砂场,拆除或改建阻卡水严重的桥坝和水电站。通过疏浚、扩卡、清障,提高河道泄洪能力。

5.3水环境保护规划

1)水土保持:重点对西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源头、肖家水库、长青水库、柳泉水库、黄口堰水库、鲁塘矿区、马田矿区以及荒山、崩岗地、坡耕地等区域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措施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以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减小山洪危害的目的。对西河主要支流的鲁塘、太和、石山头、悦来、高亭、油市等人口集中区域河段实施清洁小流域治理。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2)河道生态流量:西河建有19座水电站,其中引水式水电站10个,其他为河床式水电站,枯水期引水式水电站将绝大部分径流引入发电,致使拦河坝下游河段水量极少甚至断流,影响河道生态安全,必须加以控制。规划河段内水电站拦河坝下游生态基流不小于其所在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以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维持河流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规划拆除沙坪、官溪、小官溪、火田、西水、栖枫渡共6座引水式水电站,控制其他4座引水式水电站拦河坝下游生态流量。3)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沃土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废水、固体废弃物、农业生产垃圾等,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适当发展水产养殖,种植水生植物,丰富水体景观,结合两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园区观光、科普教育、农业体验、特色餐饮和农业创意为特色的休闲农业,保持河道水质III类以上,实现“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目标。塑造乡村的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魅力。西河大部分河段污水为分散排放,上游段尤为严重,大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太和、鲁塘、桂阳县城、火田煤矿、栖枫渡、湘阴渡等河段,共7个主要排污口。严格控制污水直接入河,重要乡镇要修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乡村生活污水要采取生化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控制家禽养殖规模,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完善排污控制、入河排污口登记和审批制度,推进水质监测系统建设。

5.4水景观建设规划

1)湖泊、湿地:西河水景观建设以田野风光、乡村村落为依托,以西河人文为载体,以“三湖、四湿地、两连通”及沿河“八大公园”为主景,结合原生态河岸自然风貌和沿河建筑物穿衣带帽及缓冲带建设,促成河流、田园、村落、山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水景观。配合西河风光带建设,利用河流低洼和水域宽广水面地段修建湖泊,保留保护河流天然湿地,扩大水域面积,改善流域小气候条件,增强河道滞洪能力,提高河流景观效果和人居环境质量。规划建设桂馨、三合、油塘湖泊,保留保护新寨、三合、吴山、兰王庙等河段天然湿地,并可结合风光带建设加以适度的水景观营造。2)水系连通:湘阴渡-龙山湖连通工程起点为碧塘乡龙山湖,向西经曹家湾、铜锣山、江塘边、元家塘、牌楼村、泥家下、大岭上、神塘坪等地后,于湘阴渡江东岸接入西河;三合连通工程起点为西河三合古桥上游260m,向东北向开挖明渠和隧洞接入全义河,入口距全义河河口约600m。西河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实施后,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水污染得到控制,水环境得到保护,水土保持得到增强,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休闲娱乐场多样,必将有效推进郴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6效益分析

流域水利范文篇8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水利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活动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大自然的索取,由于索取过度,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生存发展形成了反制约,迫使人类活动按照大自然基本规律回报自然。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发展仍然属于向大自然的索取阶段。很多现象证明这种索取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极限,有些方面甚至开始向反的方向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恶化、频繁的洪水或干旱灾害等都预示了这种平衡破坏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设计要考虑宏观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效益。以大坝为例,以往人们多考虑它的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东西,而这个工程对上下游的影响(如对河道演变,生态平衡影响),对左右岸的影响(如水位抬高、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对非经济指标能衡量的行业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

判断水利发展的合理性、综合效益的可靠性等是我们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等是否适合所在区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往往通过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来衡量,我们经常说这几年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又增加了多少亩,对于一个区域这些数量指标是否能够保障全区域内系统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是否满足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则不得而知。新的水利发展形势下需要研究更加客观、合理的水利发展判别指标。

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区域的水战略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质与水量的关系

水质与水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破坏了水质就等于减少了有效使用的水量;没有充足的水量,保证良好水质就缺乏基础条件。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水量则为水质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水量水质是并重的。然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界的总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提高人类有效用水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改善水环境和供水水质条件。水质的保护将可能是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防洪与减灾的关系

防洪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洪水安全标准。但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安全问题,这就是减灾。要正确处理防洪与减灾的关系,要双重兼顾,做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3.洪水与干旱的关系

时间上,汛期来水偏多,产生洪水灾害,非汛期来水偏少,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空间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这种不平衡还时常产生变异。实际上在我国汛期发生干旱、非汛期产生洪水,南方发生干旱、北方发生洪水的灾害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洪水与干旱两者都是灾害。战略决策中要妥善处理好洪水与干旱矛盾的综合措施,关键在于将时间空间的不平衡调整为相对平衡。

4.局部工程与流域的关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内,组成系统的各个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宏观影响长期存在,一个工程在一个流域的作用往往影响到相当大的范围甚至整个流域,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要特别注意这种宏观影响。

5.工程与管理的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现阶段最重要还是通过工程措施,然而工程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调度、发挥工程的综合作用,在这里要避免工程的重复或者工程运用功能的冲突,甚至对流域综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6.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以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为例,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形成了新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这时,人类调控的程度就需要遵循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流域内一部分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另一部分区域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流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考虑自然基本规律,综合减灾、环境、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发展进程图

7.河道与流域的关系

河道是流域内水体的传输通道,与流域是线与面的关系。大部分水利发展活动离不开河道,河道不畅则通道不畅,但河道不是孤立的,河道的治理作用相当一部分都反映在流域上来,我们在实施治理河道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全局性影响。

8.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开发度,这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因此进行区域的水战略布局要了解国家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根据水资源的可能最大承载力考虑水资源配置。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极限的,要提出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必要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9.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发展全局性目标中,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水利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不同区域水利开发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10.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流域水利范文篇9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于20**年确定的3年内消灭辽河流域劣五类水体,5年内实现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观化目标,圆满完成我市相关工作任务,市政府决定,在初步完成对**河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河**段支流污染整治工作,力争在2009年底前提前完成既定目标。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20**年年底前,将第三排水管网全部接入市中心污水处理厂,确保从2009年1月1日起,市中心城区约15万吨污水全部得到处理,有效解决柳壕河污染问题。

二、积极推进辽化公司及宏伟区污水系统的改造,20**年7月底前,将辽化医院及周边地区90%的污水引入辽化公司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切断新开河上游直排污水源。**县政府要在腰乐桥西侧修建一座蓄水池,并安装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将**县兰家段产生的污水达标处理后排回新开河。同时,**县、宏伟区政府要实施河道清淤和绿化美化工程,河道清淤工作要于20**年11月底前完成,绿化美化工作要在2009年初完成。力争在20**年年底前,完成**芳烃基地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正式投运,将不能进入辽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宏伟区污水全部引入该厂进行处理,保证新开河污染得到根本整治,使之成为景观化的城区内河。

三、20**年年底前,完成**县和灯塔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使两县(市)的污水得到治理;市、县两级政府投资进行沿岸的植树绿化,确保柳壕河及北沙河的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四、加大对**公司生产污水治理力度,提高4个太子河干流直排口**排放标准,减少对**河COD(化学需氧量)的贡献值。结合新开河治理,实施污水截流工程,将**生活污水引接到辽化公司440#、450#污水处理车间进行处理,实现辽化明沟排口COD值小于40毫克/升的排放指标;加大辽化公司生产污水处理深度,20**年年底前辽化长排口达到COD值40毫克/升的排放指标;解决庆化公司污水量超过庆化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仍有部分污水直排的问题,抓紧筹备实施庆化公司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在2009年底完成落后生产线的改进,大幅减少污水产生量。

流域水利范文篇10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刚刚圆满结束,*年水利工作刚开局起步,*局就组织召开*年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年工作,部署*年工作,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昨天,建春同志代表局党组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局*年的工作,并对今后一段时期*流域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扎实做好流域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对*年工作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工作特点的归纳也是比较准确的;对流域管理与治理中需要突破的主要难点问题的认识是符合流域客观实际的。对*年工作重点的安排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抓住了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我相信,在*局党组的领导下,通过*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流域水利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一定能够更好地保障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局*年工作成效显著

*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部党组坚持人水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结合流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流域机构职能,推进了流域治理和管理,主动做好服务,进一步密切了与流域各省市的联系,流域水利工作成效显著。部党组对*局的工作是满意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流域各省市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也对*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认同。根据部党组和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上周,周英同志带队对*局领导班子和部管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对*局工作高度评价,认为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班子精神面貌很好,讲政治、讲大局,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对*局的工作我也是满意的,感到很欣慰。*局*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流域水利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局党组提出的“十一五”期间流域水利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时代特征、水利特点和流域特色;“建立一个机制、提高两个能力、保障三个安全”的工作思路,抓住了流域水利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体现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流域水利工作的客观要求;*年工作报告中明确的九方面重点工作,符合水利履行“两个使命”的要求,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促进了流域治理和管理。

二是流域水利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年,*局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紧紧围绕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了流域水利工作理念的创新和拓展。近年来,流域持续干旱少雨,以引江济太为重点,深化流域水资源调度,扩大受益范围,有效保障了流域特别是江苏、浙江、上海部分地区重要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改善了流域水环境;你们积极与环保部门合作,共同落实引江济太期间望虞河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同时,提出了*流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并由水利部正式提交国家环保总局,为建立水利环保联动机制积累了经验;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入手,及时审批了一批城乡统一供水水厂的取水许可;你们还进一步加强了流域重大水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性涉水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和管理能力。

三是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是促进水利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调度、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的重要保障。*局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流域管理的有效方式,积极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初步提出了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取得成果,为流域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是流域规划和前期工作得到加强。在“十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基本构建了以防洪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主体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流域综合规划已经启动,流域“十一五”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规划、浙闽交溪流域规划等规划扎实推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意处理好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既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治太二期前期工作客观上难度大,我也密切关注,总的来看,还是稳步推进的,望虞河、太浦河后续工程正抓紧工程方案协调,环湖大堤后续工程、新孟河、新沟河工程可行性研究已通过审查,拦路港二期初步设计已通过水利部审查等等。

五是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年前局里进行了大规模处级岗位交流,还提拔了一批处级干部,调整后各部门(单位)工作平稳有序。今天到会场,感到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是振奋的、是昂扬向上的。*局在做好流域水利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内部管理逐步规范,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了组织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局机构精干,人员少,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做流域水利工作,流域管理和治理的任务非常繁重,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既是*局党组坚强领导、大力推动的结果,更是*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奋发进取、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可以说,*局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能吃苦的队伍,*局是一个和谐、奋发、进取的团队。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近年来,*局在流域管理与治理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部党组治水思路,努力推进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流域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是一项现实的、紧迫的任务,流域水利工作必须以流域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为起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是进一步认识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其本质的要求是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指导水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装备水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水利,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包括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利,从而建立现代的防洪安全体系、现代的水资源供给体系、现代的水工程管理体系、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的水环境生态体系、现代水利人才体系,实现人水和谐,以水资源可的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水利,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区域的不同情况逐步推进、递进式地发展,*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有条件,加快现代水利发展步伐。*局在流域现代水利建设中要有所作为。

二是流域各项水利规划编制都要切实贯彻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水利规划是水利发展的蓝图和纲领,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通过编制和实施水利规划,贯彻落实治水新思路。近年来,*局组织编制了大量规划,对促进流域管理和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当前,要特别高度重视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这两个关系流域全局的重要规划。要着眼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永续利用,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未来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学配置。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主线,从根本上扭转以往以重大工程建设作为规划编制主要脉络的做法,抓住水资源领域的主要矛盾,根据*流域的实际特点,统筹流域与区域、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做到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统一,促进现代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要为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既要有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更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认真总结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实践,把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制度形式稳定下来,尤其要在水法规制订、规划编制、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加强水利的社会管理职能,引导、调节、约束、规范人类的行为,切实改变过去那种重治理开发、轻节约保护,重工程建设、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法律手段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要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流域各项水事活动。

*流域水利工作既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流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保障流域率先实现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努力解决流域目前存在的防洪、供水和水生态问题,重点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1、积极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进流域二期治理。当前*流域治理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一期治太已基本完成,二期治太尚未正式启动,流域性防洪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必须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流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做好二期治太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按照“蓄泄兼筹、引排结合、改善水质、维系生态”的原则,加强与地方协调,结合水资源、水环境建设,加快流域治理,大力推动二期治太建设,建立现代的防洪安全体系和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流域引排和调蓄能力。

2、切实把保障流域人民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流域水利的头等大事。*流域城镇化水平高,但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上海、无锡、嘉兴等大中城市水源地水质得不到保障,大部分中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严重超标。据统计,2005年,全流域实际用水量达350亿立方米,有43%水质不合格。*流域各省市都提出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关键指标,而且获得洁净的饮用水,也是人权的基本体现。*局已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一定要千方百计履行好水利部门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的职责,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推进治太二期工程建设,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力争使*流域老百姓都喝上洁净的水。

3、不断提高流域水利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努力服务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流域水利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必须加快流域治理,通过构建流域现代的防洪安全体系、现代的水资源调控和水生态保护体系、现代的水工程管理和调度体系等,不断提高流域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4、提高流域水行政能力,努力维护流域河湖健康。由于*流域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地在经济发展中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保护和治理滞后,致使流域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污染严重。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局必须不断提高流域水行政能力,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肩负起维护流域河湖健康的重任。通过制定、完善流域水法规体系和水利规划体系,规范、约束和引导流域经济社会活动,促进流域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流域有着建设现代水利、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社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根据流域实际特点,统筹流域与区域、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把可持续发展水利作为一个根本的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追求。

三、*流域当前需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加快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流域要侧重指导、服务,重点抓好流域内带全局性、涉及省际以及地方难以办到的事,并为流域内各省市做好服务,同时要发扬民主,注重协商,充分发挥并保护地方政府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

2、加快规划和前期工作,促进二期治太骨干工程尽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在流域管理中的基础和龙头作用,高度重视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这两个关系全局的重要规划编制工作,着眼于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兼顾防洪抗旱、兴利除害、开源节流、开发保护等。加大与有关省市沟通、协调的力度,加快推进治太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的速度,力争促进流域性骨干工程开工建设。我在这里也表个态,需要我出面的,我一定大力支持、积极协调。

3、继续做好以“引江济太”为标志的流域水资源调度与配置,保障流域供水安全。进一步整合流域与区域水资源调度,继续推进“引江济太”长效运行机制建设,流域机构组织协调,地方部门密切配合,流域区域联动,把“引江济太”这件造福于流域人民的好事长期办下去。以科研创新促进流域管理和治理,不断提高流域水资源调度能力和水平。

4、切实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流域经济社会高度发达、人口稠密,防汛抗旱工作相对其他流域要求要高。必须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要求,认真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财产、重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把灾害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5、切实抓好自身能力建设。流域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流域水利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保障。要继续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目前局领导班子状态很好,团结协作,互相补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要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驾驭流域水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流域水利工作中把握方向,不断推进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中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讲民主,又讲集中,重大问题要集体讨论研究,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要切实加强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水法规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为流域水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激发职工的热情和干劲;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同志们,服务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水和谐,我们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流域水利事业,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