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9:06:34

疗效范文篇1

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的“量”与疗效有重要关系,医界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中药方剂依“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各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处方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但在调剂中屡见主观估量,“抓药”代称的现象,造成配方总量、单剂量不准确。中药调配剂量对处方疗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同一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亦异。以肉桂为例,小剂量有引火归原的作用;大剂量则有补肾阴,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药物剂量不一,还可导致作用相反,如红花少量养血,大量则破血;还有些药物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连、黄柏之类,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这些都说明了药物“量”与“效”的关系。②有些方剂中单味药剂量变化,会使整个方剂主辅换位,药效属性发生变化。如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因各药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证方剂名称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严格掌握。如马钱子等,用量不足则疗效不显,用量过大则极易中毒,故应慎选剂量,以防中毒发生。

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调配药物时,还要重视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药名脚注及附加术语的审定。

中药的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处所加的简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采取的特定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药脚注的特殊处理,直接影响着药物疗效的发挥。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脚注的要求,认真执行,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有的处方虽未加脚注,但如果是需特殊处理的,仍应按炮制规范的规定处理。如生矿石类、动物角甲类,其饮片质地坚硬,应另包先煎,这样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乌、制草乌等有毒饮片可先煎,可降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疗效,故应后下。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辛夷等包煎,可减少绒毛混入煎剂后刺激咽喉。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影响疗效。因此上述各类药物调剂时应执行脚注,单包注明用法。

药物的炮制处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便于调剂、贮藏和提高药物疗效。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异。中医认为“酒浸外提,姜制发散,土炒健脾,醋制人肝止痛,入盐走肾软坚。”如土炒白术,长于补脾止泻,焦白术,补脾而不滞气;生甘草味甘偏凉,可泻火解毒;炙甘草味甘性偏温,可温中祛寒等。如醋制元胡索,其有效成分生物碱可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熬时易溶出,能增强止痛作用。因此在配方时应根据处方意图付药,应付炮制品者,一定要依方调配,不可混用、代用。此外,中医用药还讲究“逢子必捣,逢子必炒”的原则,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做法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因此,如遇到预先不宜捣碎的完整类药材,如大枣、莲子、砂仁、豆蔻等,也必须在调配时临时捣碎。这些都是在中药调配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药物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药物质量是决定能否提高疗效的保证,中药饮片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采收、加工、贮存保管不当,极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变质现象,也有由于药源紧缺,利益驱动导致劣药伪品混入等,这些直接影响着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甚至病人的安危。如麦冬、杏仁等走油;白菊花、橘红等变色,可使药物疗效下降发生不良反应;银柴胡,主治骨蒸潮热,退虚热;山银柴胡则有毒。还有如炮甲片以矾水或盐水浸泡以增重,水半夏充半夏,芸苔子充菟丝子等。所以,药房调剂人员更应把好关,坚决杜绝把伪劣、霉变、虫蛀等药物调配出去,以保证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安全。

疗效范文篇2

【摘要】目的探讨美沙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海洛因依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美沙酮联合氯氮平治疗组28例和美沙酮治疗组32例。两组美沙酮起始量20~40mg・d-1,氯氮平起始剂量为12.5mg・d-1・Qn,平均剂量68.25±22.75mg・d-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副反应量表,除睡眠因子有极显著差异外(P<0.01),其它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沙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海洛因依赖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氯氮平;美沙酮

Curativeeffectsofmethadonecombinedwithclozap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roindependence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urativeeffectandsafetyofmethadonecombinedwithclozap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roindependence.Methods60patientswithheroindependencewererandomlydivideintocombinationgroup(methadonecombinedwithclozapine,n=28)andmethadonegroup(n=32).Initialdosageofmethadonewas20~40mg/dforboth2groupsandthatofclozapine12.5mg/d,Qn,meandosage68.25±2275mg/d.Clinical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HamiltonAnxietyScale(HAMA)and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ESS)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Beforetreatment,therewasmost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scoreoftheHAMAbetweenthe2groups(P<0.01);sleepfactoroftheTESShadthemost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andtheotherfactorsno(P>0.05)betweenthe2groups.ConclusionCombinationofclozapineandmethadonehaspreciseeffectivenessandhighersafetyinthetreatmentofheroindependence.

【Keywords】Heroin;dependence;clozapine;methadone

近年来,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治疗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美沙酮递减替代疗法,作用安全可靠,但症状波动较大,后期减药困难。我们采用美沙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海洛因依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2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海洛因依赖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阿片类戒断综合症的诊断标准;(2)体格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3)排除躯体疾患及其它精神疾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0~37a,平均28.17±7.73a;吸毒史1mo~105mo,平均58.93±36.78mo;治疗时海洛因日吸食量0.3~1.2g,平均0.73±0.25g。

1.2方法

1.2.1分组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美沙酮联合氯氮平治疗)28例和对照组(单用美沙酮治疗)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吸毒史、海洛因日吸食量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2治疗对照组:根据海洛因吸食量及吸毒史,美沙酮起始剂量20~40mg・d-1,逐渐减量,可联用氯硝西泮。研究组:美沙酮用法同对照组,氯氮平起始剂量12.5mg・d-1・Qn,根据病情加减剂量至睡眠改善,平均剂量68.25±22.75mg・d-1。两组服药期间均每1w检查血常规1次。

1.2.3评定工具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定结果,见表1。

表1两组HAMA总分评定比较(略)

表1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TESS评定结果,见表2。

表2两组TESS评分比较(略)

由表2可知:两组除睡眠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外(P<0.01),其它因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有研究[1]表明,阿片类物质产生依赖的主要神经生化机制可能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有关。在动物NAc区给予5羟色胺2(5HT2)受体激动剂可提高该脑区多巴胺的释放,而给予拮抗剂又可明显抑制脑区多巴胺的升高引起超常电活动,5HT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吗啡戒断症状和对吗啡的渴求[2]。氯氮平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生理学研究表明[3],氯氮平除选择性作用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外,尚有明显的抗5HT2受体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4]表明,吸毒者有外倾不稳定性及精神病性人格特征,存在反社会性人格特点,表现为狂躁、易怒、粗暴、冲动性、自我为中心、个人渴求强烈等。口服小剂量氯氮平可有效控制吸毒者的冲动、狂躁、易怒等精神病性症状,保证戒毒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海洛因依赖者常伴有焦虑症状,而失眠可加重焦虑,戒毒者服用小剂量氯氮平后可很快入睡。本研究显示,美沙酮联合氯氮平可明显减轻焦虑情绪。两组不良反应除睡眠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美沙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海洛因依赖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戒毒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闯,郑继旺.药物渴求[J].中国药物依赖杂志,1999,19

[2]杨国栋,周文华.神经元重朔与海洛因成瘾[J].中国药物防治杂志,1999,3

疗效范文篇3

1一般资料

5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40例,年龄在25~70岁,平均44.8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43.6天。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失眠的诊断标准[1],排除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酒精依赖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头晕,头痛,乏力,心烦,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辨证为肝阳上亢、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

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予以滋阴潜阳、交通心肾中药治疗。基本方:龟板10g,牡蛎18g,枸杞12g,生地10g,枣仁15g,天麻10g,川芎10g,川黄连6g,肉桂6g,牛膝6g,夜交藤20g。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二次,疗程18d。

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症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h以上。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但总睡眠时间小于6h。有效: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h。无效: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4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13例(22.4%),显效20例(34.5%),有效13例(22.4%),无效12例(20.7%),总有效率79.3%。

5典型病例

患者甲,男,36岁,工人,失眠数年,甚至通宵不寐,口舌经常生疳,时作时愈,头昏痛,口渴多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肾不交,虚火上炎,治宜滋阴潜阳,交通心肾。处方:龟板10g,牡蛎18g,杞果15g,枣仁15g,川芎10g,天麻10g,川黄连6g,肉桂4g,生地10g,竹叶10g,灯芯草6g,甘草6g。服药五剂,夜寐好转,通宵不寐之象消除。

疗效范文篇4

关键词:中药疗效;影响因素

中药的功效是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药物医疗作用在中医领域内的特殊表述形式,是经过中医药理论化了的作用。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一、药材品种

中药计数的传统单位称“味”,而一味中药的来源虽然有人主张一物一名一基源,但实行还有困难,目前一味中药的来源既有只涉及一个品种的,也有包括多个品种的。

一味中药如只来源于一个品种,则不存在品种优劣问题。

一味中药如来源于同一科的多个品种,则各品种之间有优劣差异,如麻黄来源于麻黄科植物木贼麻黄、草麻黄和中麻黄三个品种,三者之间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疗效存在差异。再如木瓜,其来源主要有蔷薇科落叶灌木贴梗海棠和木瓜(榠楂)的成熟果实,在消食方面榠楂的作用较强。

一味中药如来源于不同科的多个品种,则差异更大,仅《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贯众,就有30个品种,分别属于6个科,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中药学》6版规划教材中记载的贯众的品种就有鳞毛蕨科的贯众、绵马鳞毛蕨和紫萁科的紫萁三个品种,其中只有绵马鳞毛蕨长于驱虫。

二、药材的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同一品种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效也有很大差异,对此历代医家论述很多,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谓:“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千金翼方》记载有全国13道,133州,分别所产药材519种,如河南道陕州柏子仁,河东道潞州人参,河北道怀州牛膝,淮南道扬州蛇床子,剑南道绵州附子、乌头,等等。陈嘉谟《本草蒙筌》也谓:“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等等。

现代研究也证实上述认识,如葛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产于吉林的葛根中高达12%,而产于贵州的仅为1.77%;生长在北方的青蒿,其青蒿素含量远比生长在南方四川、广东等地的低;西藏产的大黄,其鞣质的含量远较其他地区的高;欧乌头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无毒,而生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地中海地区就变为有毒了等等。

随着药材消费量的日益增长,有/的道地药材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在积极扩大道地药材生产的同时,进行药材的异地引种和药用动物的人工驯养,亦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供求矛盾的途径,值得重视的是引种和驯养都必须保证原药材的性能和疗效,在以往的实践中,既有大量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如越南产的肉桂,挥发油含量达6.4%,而国内引种的越南肉桂,其挥发油含量最高只有2.3%,取得的却是“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的失败教训。

三、药材的采收

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药用部位各种成分的积累会有不同,因而药性的强弱、疗效的高低及毒性的大小也会有明显差异,如《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依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动、植物药材的采集,既存在特殊性,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对根和根茎类药材,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采收为佳,认为初春“津液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现代研究也发现,人参总皂甙的含量,以采收4~5年的最高;丹参的有效成分在7月采收最高;黄连中小檗碱在生长年限为6年的含量最高,甚至一年之中,又存在差异,以7月份的含量最高。

四、药材的贮存

大多数中药材,特别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及色素等药物,在贮存过程中由于鼠耗、虫蛀、霉变、变色、走油等因素,很容易发生有效成分的耗损或药材的变质,不仅中药的疗效难于保证,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古人早就认识到贮存会影响药材质量,《神农本草经·序录》就提出了要注意药材的“新陈”。

少数药材,如半夏、橘皮、吴茱萸、艾叶、枳实等则宜陈用,半夏的生品未见有祛痰作用,但放置一年后却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橘皮的有效成分是高沸点的挥发油和陈皮苷,久存后非有效成分的低沸点挥发油散失后,等量的药材中,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相对增加,疗效也相应增强。

此外,人参及一些动物类药材与花椒、细辛一起共同存放,则不易发生虫蛀;牡丹皮与泽泻共同存放,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五、药材的炮制

炮制是中药材在制剂前的加工处理的通称,合理的炮制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反之,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炮制提高临床疗效:如大多数的矿物药经煅烧后,质地疏松,便于粉碎,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提高临床疗效;如蜂蜜炙麻黄,可

增强其平喘作用;酒制大黄,可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炒炭可增强药物的止血功效等。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如生地黄为甘寒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热证,但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药性/由寒变温,不再具有清热凉血功效,成为补血滋阴的药物;天南星经猪胆汁炮制后,其药性由温变寒,功效由燥湿化痰变为清热化痰,等等。

六、药材的配伍

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需要,按一定的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合用,称为配伍。合理的配伍应用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但不合理的配伍,又会降低临床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配伍提高疗效:从中药的配伍七情来看,增强或提高疗效的配伍关系主要有相须、相使,如石膏与知母配伍可提高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伍增强泻下作用、麻黄与桂枝配伍增强发汗作用等。甚至有的药物经过配伍后出现新的功效,如半夏浸剂与干姜浸剂单用均没有抗利尿活性,二者联合应用则出现抗利尿作用;蜈蚣、全蝎在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实验中,各用0.5g均无效,但二者合用则有效。

配伍降低疗效:主要体现在相恶的配伍关系中,常见的情况有:其一,药性相反,而作用部位相同的药物合用,如黄连与吴茱萸、干姜与黄芩等;其二,作用趋向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如泻下药与涩肠止泻药、止汗药与发汗药,等;其三,扶正药与祛邪药可能相恶,有的祛邪药在祛邪的同时,可能损伤正气,从而可能降低扶正药的作用,如人参与莱菔子等。

七、临床剂量、剂型与给药途径

剂量、剂型与给药途径也/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合理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可增强疗效,反之不仅会降低疗效,甚至还会产生新的毒副作用。

(一)剂量: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疗效会相应的增强,但当剂量超过一定的限度,不仅疗效不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以下三类情况:出现毒副反应、降低疗效、产生相反的疗效。如槟榔用于驱杀绦虫时,其剂量一般为60~120g,用于行气时,则常用3~10g;人参、知母单味使用均有降血糖作用,当两者的剂量比例为9:5时,其降血糖作用几乎消失;羌活的水溶部分能延缓乌头碱诱发小鼠心率失常出现的时间,3g/k、6g/kg、12g/kg的羌活水溶部分均有作用,且有随剂量增大而增强的趋势,但当剂量增加到12g/kg时,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临床应用多从药物的质地、作用、毒性等,患者年龄、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等及临床应用的目的、在方剂中的地位、剂型等三方面考虑药物的使用剂量。

疗效范文篇5

【摘要】目的评估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整理1999年3月至2004年10月期间63例因髋臼骨折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并发症资料。结果52例患者(82.54%)至少合并1个其他部位的损伤。14例患者(22.22%)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29例患者(46.03%)有术后并发症但大多数没有影响手术效果。再手术率4%。59例患者(93.65%)有门诊随访和X线片复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4个月。44例患者(69.84%)的疗效为优/好。结论疗效优/好的与早期手术和解剖复位等因素相关。疗效差的与手术延迟、复位失败或内固定不牢靠以及受伤时合并股骨头骨折等因素相关。【关键词】髋臼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EvaluationoftheOutcomeofOperativeManagementofAcetabularFracturesandRelatedFactorsLINing,DUYuanli,LIANGJie,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YichangCity,Yichang44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aimofthisstudywastoevaluatetheoutcomeofoperativemanagementofacetabularfracturesandrelatingfactors.MethodsWereviewedtheepidemiologyandcomplicationsof63patientswhohadoperativetreatmentforacetabularfractureundertakenatourhospitalfromMay1999toOctober2004.ResultsFiftytwopatients(82.5%)hadaninjuryofatleastoneothersystem.Fourteenpatients(22.22%)hadasciaticnerveinjuryonpresentation.Twentyninepatients(46.03%)hada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butthisdidnotaffecttheoutcomeinthemajority.Thereoperationratewas4%.Fiftyninepatients(93.65%)hadclinicalandradiologicalfollowupforameanof2.4years.Fortyfourpatients(69.84%)hadagoodorexcellentresult.ConclusionGoodorexcellentoutcomewasassociatedwithearlyoperationandanatomicalreduction.Pooroutcomewasassociatedwithdelaytosurgery,failuretoachieveormaintainreduction,andfemoralheadfractureatthetimeofinjury.Keywords:fractureofacetabulum;anatomicalreduction;internalfixation髋臼骨折的治疗在过去的数十年内有了不少变化,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现在主张早期手术治疗[1]。骨盆和髋臼骨折在所有骨折里占2%,但是因为高能量的损伤,患者往往同时伴随其他系统的外伤,如内脏器官的损伤、神经血管和关节的损伤等,所以骨盆有髋臼骨折总是伴随着相对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手术治疗能缩短患者卧床的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概率,降低致残率。很多学者报道了髋臼骨折的精确复位和手术疗效的显著相关性[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3月至2004年10月期间所有在我院行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都包含在内,外院手术后转入我院或非手术治疗的病例除外。本组中59例(93.65%)患者获得随访及X线片复查资料。手术后患者门诊复查及X线片检查的时间为:手术后第12周,6个月,12个月,然后是每年1次。另有4位患者无法长期随访,其资料由患者出院时的情况代替。1.2诊断方法髋臼骨折的患者入院时常规急诊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行骨盆正位及患髋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双侧骶髂关节及髋臼。1.3手术适应证60岁以下成年患者,骨折移位大于2mm,关节内有骨碎片;关节后壁不稳定;合并有骨折且手法复位失败的髋关节脱位;为后期全髋关节置换而需重建髋臼窝者。1.4术后功能及复位评估术后功能按Matta疗效标准评定。手术后X线片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为关节面无跳跃,骨折间隙从任何角度观察小于2mm。满意复位关节面有小于2mm的跳跃,骨折间隙有2mm。比这更大的间隙定义为骨折复位差。1.5结果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本组共有63名患者,年龄16~61岁,平均36岁,男女比例6∶10。受伤机制:交通事故74%,坠落伤26%。52名患者(82.54%)合并有一个或更多的其他部位外伤,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12名患者(19.05%)是单纯的髋臼骨折。最常见的合并伤为一个或多处四肢骨折(31.75%)。表1创伤类型一览表创伤部位n所占比例(%)髋臼及其他肢体骨折2031.75髋臼及内脏/脑外伤1828.57复合伤1422.22单纯髋臼骨折1219.05髋关节后脱位2438.10坐骨神经损伤1422.22股骨头骨折46.35髋臼骨折用Letournel分类法分类,最常见损伤为双柱骨折和横行/后壁骨折,占所有骨折的47.62%(见表2)。表2髋臼骨折的分类髋臼骨折的平均术前时间为(8.95±6.93)d(1~36d)。34名患者(53.97%)无手术并发症。其余患者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见表3。17名患者(26.98%)因为外伤和/或手术原因在局部出现21种并发症,但只有3名患者(4.76%)因为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在手术后3个月内再次手术,3例(4.76%)伤口感染,其中2例经伤口扩创换药、清创、抗生素等治疗而完全康复,1例患者需要再固定。6例患者(9.52%)。表3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出现异位骨化,但经随访只有3例因为关节僵硬而出现临床症状。5例患者(7.93%)在术后6个月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4例术前诊断有股骨头骨折。7例(11.11%)在术后2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22.22%)患者有18种全身并发症。1例复合伤患者在手术后3周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有59例患者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年4个月。59例患者中,25例(42.37%)无任何症状,功能良好,X线片正常。10例患者(16.95%)有轻度功能障碍,有轻微临床症状,X线片正常。9例患者(15.25%)有轻度功能障碍或临床症状,早期影像学有骨关节炎表现。7例患者(11.86%)有中等功能障碍。8例患者(13.56%)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其中7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详细情况见表4。表4髋臼骨折术后中长期功能恢复的结果表5显示复位的精确性与结果之间的关系:87.5%的解剖复位患者术后得到优或好的结果,相对应的复位欠佳的患者只有80.77%,复位差的患者只有22.22%。解剖复位与差的复位的手术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P<0.01)。表5髋臼骨折的复位情况与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表6显示手术时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手术在伤后14d内实行的患者中,手术结果为优/好的为80.0%,而手术在伤后14d以后实行的患者中,手术结果为优/好的只有44.44%(χ2=6.68,P<0.01)。表6手术时机与手术后功能恢复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例)3结论在本组研究中,手术治疗效果优/好的为69.84%,同其他报道[4]相似,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的概率也相似。在没有股骨头骨折或髋关节脱位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中,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的患者往往有较好的结果。早期手术和精确复位的重要性在先前的一些文献中可得到支持。在疗效中等或差的患者中,合并有股骨头损伤、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复位差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而与是否合并骨盆或髋臼骨折、复合伤、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以及是否为单纯的髋关节脱位(无神经损伤)等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关节面损伤、复位差以及复位后内固定的松动是导致骨关节炎和功能差的重要因素。总之,手术后功能恢复优/好的相关因素为:受伤后14d内手术、解剖复位及可靠的内固定。手术后效果差的相关因素:严重的原发损伤、手术因素、股骨头损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髋关节脱位以及复位差固定不牢靠。【参考文献】[1]常敏,苏开荣,李群辉,等.髋臼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15217.[2]LetournelE.Diagnosisandtreatmentofnonunionsandmaluni[1][2]onsofacetabuarfractures[J].OrthopClinNorth(Am),1990,21(4):769788.[3]MattaJM,AndersonLM,EpsteinHC,etal.Fracturesoftheacetabulum.Aretrospectiveanalysis[J].ClinOrthop,1986,(205):230240.[4]MayoKA.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ffracturesoftheacetabulum[J].ClinOrthop,1994,(305):3137.

疗效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189例,入院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临床确诊为骨性关节炎[4]。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其中,男42例,女53例,平均年龄(63.5±5.7)岁,平均病程(1.3±0.5)年;实验组94例,其中,男40例,女54例,平均年龄(64.0±6.1)岁,平均病程(1.4±0.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95例,采用尼美舒利口服治疗。实验组94例,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手法推拿,包括拿捏股四头肌、髌骨按揉、运膝牵拉等,每天1次;中药熏洗,手法治疗后行中药熏洗,方剂组分:透骨草25g、海桐皮25g、苏木20g、威灵仙20g、伸筋草20g、川芎10g、生川乌10g,放入1L水中浸泡1h后煮沸熏蒸患处,每天2次;中药内服,根据中医证候分型分别采用当归四逆汤、六味地黄丸或身痛逐瘀汤等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JOA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进行疼痛、功能评价。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董兵[5]拟定老年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治疗总有效例数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71例,总有效率为74.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88例,总有效率为93.6%。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VAS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JOA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5例,其中胃肠道反应4例,过敏反应1例,停药后均自行缓解或消失;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疗效范文篇7

【关键词】亚低温;脑卒中;脑保护

体温升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文献资料证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温度每下降1℃,耗氧量与血流量均降低679%[1],同时可避免深度低温的副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护理经验,我科于2002年11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脑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龄38~81岁,平均(55.6±8.61)岁,男40例,女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方法

1.2.1分组将发病在12h内入院的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6例。亚低温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6~80岁;常规药物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8~81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并发症以及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2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立即使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T-200亚低温治疗仪,设定温度(34±1)℃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72h(患者意识清醒后停止治疗),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在32℃~35℃之间,同时进行常规治疗;常规药物治疗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其他辅助治疗基本相同。

1.2.3观察指标两组入院后均检测体温、呼吸、心率1次/h,每2h测血压1次,共10天,以观察亚低温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同时于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两组间死亡率进行对比。

2结果

2.1死亡率亚低温治疗组存活27例(75%),死亡9例(25%);常规药物治疗组存活18例(50%),死亡18例(50%)。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生命体征亚低温治疗组治疗1周内体温维持在34℃~36℃,心率由入院时的88~110次/min降至60~80次/min;常规药物治疗组于治疗第2天开始体温明显升高,一般38℃左右,其心率由85~100次/min增至96~125次/min,两组体温及心率差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亚低温治疗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均评分38±3.9,常规药物治疗组38±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常规药物治疗组存活18例,平均评分为23±4.2;亚低温治疗组存活27例,为17±3.6,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下降趋势。

3护理

3.1病室环境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拖2次,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18℃~22℃,湿度(60±10)%,良好通风,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陪伴人数以1~2人为宜,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3.2饮食护理急性脑卒中急性期昏迷者暂禁食,病情稳定后方可予鼻饲流质饮食。饮食以糖果及蛋白质为主,不给予高脂肪及油腻食物以免腹泻。饮食温度在30℃~32℃或不超过当时体温为宜。

3.3呼吸系统的护理急性脑卒中亚低温状态下,患者的自身抵抗力降低,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特别是气管切开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气管内吸痰的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的湿化和雾化,可滴入稀释的糜蛋白酶+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并定时翻身叩背,以利于黏稠痰液排出,防止痰痂形成和呼吸道干燥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

3.4皮肤护理降温毯置于患者躯干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易发生冻伤和褥疮。因此降温毯应平铺于床单下,勿皱折,防止降温毯雾水渗湿,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且按时翻身按摩,每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检查皮肤有无发红、硬结,预防褥疮及冻伤的发生。亚低温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褥疮及冻伤。

3.5预防并发症(1)应用亚低温治疗可使呼吸减慢、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合用冬眠合剂时呼吸中枢受抑制,可能出现呼吸麻痹、呼吸骤停,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模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一旦患者呼吸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积极查找原因,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亚低温治疗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因此在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一般行心电监护,通常心率维持在60次/min以上,血压90/60mmHg以上。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病应更加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6体温调节护理肛温和鼻腔温度保持在32℃~35℃比较安全,过高则达不到降温的目的。因此在护理患者时要严密观察降温机的工作,严禁忽高忽低,并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寒战。寒战时耗氧量可增加100%~300%,并产生热量,对降温不利。复温时多主张自然复温。

4讨论

近十余年研究发现亚低温(32℃~34℃)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且副作用小,其治疗机制是[2]:(1)降低脑组织代谢量,减少耗氧量,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2)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的损伤修复。(3)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摄取。(4)抑制白三烯生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5)减少神经细胞钙离子内流,阻断钙超载对神经的毒性作用。(6)具有抗感染、抑制代谢、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呼吸性碱中毒的作用。(7)使内皮细胞活性降低,显著减轻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由此可见亚低温对治疗急性脑卒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脑卒中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产热保温系统失调会出现体温过低,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已不能维持有效体温,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如血压下降、加重脑的缺血性栓塞、呼吸减慢、排出减少或下降,故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心律失常、心肺并发症等[3]。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严重低温(<35℃)时禁用冰毯,否则会加速机体呼吸、循环、代谢减慢甚至终止而导致死亡。

尽管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显著,但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最近研究表明长程低温(一般指亚低温持续时间>24h)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持续72h。研究表明,缺血4h以内开始亚低温效果较理想,提示脑缺血4h内开始亚低温可能是较理想的治疗时间窗,脑缺血8h开始亚低温仍有脑保护作用。Coimra采用低温33℃,持续5h研究亚低温治疗时间窗,结果显示缺血2h和6h后开始低温能减少神经细胞损伤50%。本文采用发病12h内作为治疗时间窗,主要是由于许多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往往>8h,所以有必要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窗。尽管在亚低温治疗组中没有根据不同时间分组,但可看出,>8h后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患者仍有一定益处。

【参考文献】

1王忠成.实用颅脑损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43,334-335,437-477.

疗效范文篇8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肺肿瘤;药物疗法;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我们于2004-08~2007-07以花边莲汤为基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40例,并与单纯西药化疗40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所有80例病例均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部分为手术后转移或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入组前2月内均未接受放化疗,无化疗禁忌症,预计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1性别年龄治疗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1.5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8~71岁,平均52.3岁。

1.2临床分期按照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见表1。表1临床分期例

1.3病理分型参照WHO1980年制定的肺癌病理分型标准分型,治疗组腺癌18例,鳞癌16例,大细胞癌6例;对照组腺癌17例,鳞癌16例,大细胞癌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化疗方案为NP(NVB+DDP)或GP(GEM+DDP)或TP(TAX+DDP)或DP(DOC+DDP),21~28d为一周期,两周期为1个疗程。完成1疗程4周后复查,评价疗效。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花边莲汤(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百合、冬虫夏草、天冬、鱼腥草)。辨症加减:肺脾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肺阴虚加麦冬、北沙参、玉竹;痰热淤毒加半夏、川贝、胆南星;肺肾两虚加山萸肉、明附片、五味子;气血两虚加红参、黄芪、当归。辨症加减:咯血加三七、黛蛤散;咳嗽加杏仁、百部;胸痛加香附、枳壳;痰多加半夏、桔梗;气短加麻黄、蛤蚧;化疗期间加旋覆花、鸡血藤。

2.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咳嗽、咯血、胸痛、咯痰等临床症状,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观察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完成1个疗程4周后进行复查CT检测瘤体大小。

三、结果

3.1近期疗效治疗前后CT对照,近期疗效参照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为CR+PR,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表2近期疗效比较例。

3.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的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表3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3.3化疗不良反应每周检查血常规,按照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1]评价化疗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抑制状况,II度+III度+IV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0%,对照组为52.5%,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3.4生存质量患者的一般状况根据KPS标准评分,治疗后增加10分以上为生存质量上升,减少10以上为生存质量下降,增加或减少不到10分为稳定。治疗后生存质量上升治疗组22%,对照组7%,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3.5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经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转移病灶或原有病灶体积增大超过50%,评价为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或至疾病进展而终止随访,治疗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22.8周,对照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19.0周,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公务员之家:

四、讨论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我国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升幅最大,已居首位。据统计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患者的80%,半数以上确诊时已处于III、IV期,失去手术机会。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但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大,许多患者难以耐受,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努力探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创新性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肺积、咳嗽、息膹的范畴。《内经》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肺癌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气血失调,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发生障碍,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邪气乘虚而入,滞留于肺,痰气淤毒互结,日久形成肿块而成肺癌。多是本虚标实之证,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为本,以气滞血淤、痰淤毒互结为标。花边莲汤以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消瘤散结、祛痰逐淤;百合、天冬滋阴润肺;冬虫夏草温肾补肺;鱼腥草清肺化痰。全方既消瘤散结,又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临床时辨证加减,屡收良效。

本组观察表明,花边莲汤辨证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减小瘤体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临床中可以观察到患者服用本方中药后咳痰通畅、痰量减少、肺部啰音改善,说明本方能改善气道通气功能;院内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说明本方可能具有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化疗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化疗后脱发现象相对轻微,可以提高患者对高强度化疗的耐受,这对提高化疗的效果无疑是有益的。我们认为,以花边莲汤为基础辨证论治,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注重整体又注重局部,标本兼治,其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于是否能够延长晚期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燕.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

疗效范文篇9

1.62~2.70,χ2=31.81,P<0.001);综合组按亚组分析,各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毒性分析表明,综合组毒性反应较单放组高。结论:以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我国的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

关键词鼻咽癌Meta分析PF方案生存率

1.1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1.1.1研究对象:1992年~2002年间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国内联用FP方案(DDP+5-Fu)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试验资料。

1.1.2资料入选条件:

⑴必须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⑵研究对象为晚期鼻咽癌(Ⅲ~Ⅳ期)的初治患者;⑶研究报告结果为远期疗效者(以5年生存率为主要指标);⑷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放疗方案应一致,差别主要在于是否采用化疗,且化疗方案应为FP方案;⑸由多组病例构成的临床试验,只选择所需的两组;

1.2资料收集方法:

期刊网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全文数据库:以鼻咽癌、放疗、化疗、生存率、DDP、5-Fu等关键词检索,根据摘要查出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获取原文。按所需文献及有关综述的引文查找所需文献。查阅近十年来的《中华肿瘤放射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癌症》、《肿瘤防治研究》等专业期刊。共查到符合入选条件的文献11篇,其中李国亮[1]等所进行的试验因化疗疗程较短,只行一周期而被剔除,对剩下的10篇文献进行了分析。

1.3临床试验基本资料:

共960例病人,年龄17~72岁,男693例,女267例,所有病例均为Ⅲ、Ⅳ期初治患者。其中多数为低分化鳞癌,有860例,其它类型100例。10个临床研究中有3个为同期进行放疗和化疗;3个行诱导化疗(放疗前进行化疗);4个先行诱导化疗,后进行辅助化疗(放疗后进行化疗)。对所有病人进行5年以上随访,统计5年生存率,失访者按死亡计。主要临床治疗方案摘要见表1。

试验单纯放疗组综合组(放疗方案同左,化疗方案如下)

所有进入临床试验的病例均为本分析的对象,不剔除任何病例。以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统计指标进行Meta分析,先对10个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然后根据异质性检验的结果选择模型进行分析。

1.4.1异质性检验:又称同质性检验,主要判断各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的结果选择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间无异质性或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Q=∑{(ai-Ei)2/Vi}-[∑(ai-Ei)]2/∑Vi

1.4.2固定效应模型:当无异质性或异质性可忽略时,即各研究间效应量无差别、研究有显著一致性时,用此模型计算。合并计算总的比数比(odds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并对其总的比数比值进行检验。

合并后总的OR=exp[∑(ai-Ei)/∑Vi],95%CI为exp[∑(ai-Ei)/∑Vi±1.96/∑Vi],χ2={∑(ai-Ei)2/∑Vi}。(Peto法)

1.4.3随机效应模型:当异质性较明显时,即各研究间效应量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考虑了各研究间的变异,并以研究间及研究内方差之和的倒数为权重纳入分析。当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的Q值大于K-1时,计算异质校正因子,调整权重后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

1、结果:

2.15年生存率:

5年生存率的分析包括了10个临床研究,全部960例病例。先用Q检验法对10个临床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Q值为4.60,自由度df为9,P>0.5,说明10个临床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合并各研究结果得:单放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7.01%(178/481),综合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55.32%(265/479)。因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中的Peto法进行下一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OR合并为2.09,其95%CI为1.62~2.70,该区间不包含1,表明10个研究的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合并的OR值进行χ2检验,得χ2=31.81,自由度df=1,则P<0.001,说明研究的效应在被比较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即放疗联合化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可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进入晚期,有资料显示,Ⅲ、Ⅳ期患者占总数的85%左右[12]。放疗一直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30%左右[13]。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同时大多数鼻咽癌属低分化鳞癌,对化疗有一定敏感性,故近年来多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常用化疗方案有DDP+5-Fu、DDP+CF、DDP+BLM+5-Fu,国外亦有用DDP+5-Fu+paclitaxel/docetaxel的方案。这些方案多数以DDP为主要化疗药物,但各家对其长期疗效报道结果不一。

本文采用循征医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Meta分析对这些临床试验进行统计合并,以先前的研究结果为观察单位对文献资料进行再分析。通过Meta分析,可将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以提高统计检验的功效;亦可解决单个研究结果间的矛盾,得出一个较明确的结论。

本文10个临床研究中,单放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7.01%,综合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55.32%,经Meta分析,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即联用PF方案进行化疗可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分析原因可能有一下几点:⑴化疗为全身治疗,可抑制或杀死转移的癌细胞,从而延长生存期;⑵DDP是一种可与DNA共价结合的金属化合物,能与癌细胞核DNA形成链内交联;而5-Fu为脱氧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阻止胸苷酸合成,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两药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故能达到较好效果。

将综合组按亚组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诱导化疗组疗效较同期放化组和诱导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疗效稍差,但三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临床治疗方案,诱导化疗加辅助化疗组疗程最长,剂量最大,毒性反应也较强,因此,本文比较支持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

因考虑国外在某些技术方面可能于国内不同,本文仅收集国内的发表的资料,是针对国人患病情况的分析。综上所述,可得到这样一个结论: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我国的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因此,在临床用药时,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合适化疗剂量,并采用一些辅助措施,使毒性反应降到最低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疗效。

[2]桂金川,伍显庭,李国友,等.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肿瘤防治,2002,15(1):25~26.

[3]曹卡加,黄惠英,毛志达,等.放疗加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评价[J].癌症,1997,16(6):445~447.

[4]周陈华,陈华津,王晓云.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0,10(2):136~138.

[5]顾仲义,魏青,黄克伟,等.PF方案化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491~493.

[6]王涛,张俊红,周云峰.放疗加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01,28(2):146~147.

[7]折虹,赵仁,马建平,等.诱导化疗在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22(3):175~177.

[8]陈怀云,李兆元.DF方案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02,29(4):335~336.

[9]周航,杨卫兵.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1):47~48

[10]张九成,冯纪祥,李长青.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1,28(5):401~402.

[11]张宜勤,陈文湛.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86例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20(5):384~386.

疗效范文篇10

关键词:带状疱疹;物理治疗;疗效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1],多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因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而发病,春秋季多发,初起发热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成簇水疱沿神经干分布,排成带状,水泡之间的皮肤正常,一般为单侧,不超过体表正中线,伴有神经痛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灼痛难忍,有少数患者疱疹愈后残留神经痛(PHN),短者半个月,长者达数月之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采用药物止痛、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等,对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满意疗法。本院对11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和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至2018年本院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2]。常发生一侧胸部22例,腰背部33例,面部30例、臀部14例及下肢13例。将11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女29例,男27例,年龄(28.36±8.62)岁;轻度皮损(受累面积<100cm2)患者18例,重度皮损(受累面积>200cm2)患者38例。对照组女24例,男32例,平均年龄(27.28±7.85)岁;轻度皮损(受累面积<100cm2)患者20例,重度皮损(受累面积>200cm2)患者36例。两组患者病程均在7d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皮损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抗病毒治疗、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也给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支持疗法。两组均治疗10d,10d为1个疗程。1.2.1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疱疹未破者,局部皮肤涂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1.2.2治疗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1.2.2.1半导体激光治疗:采用上海曼迪森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MDC-1000-3IBP特大光斑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激光输出功率350~420mW,波长650~810nm,光斑直径5mm,穿透深度达80mm。①疱疹皮损区照射:采用特大光斑复合探头对准病灶区多点照射,每次20min,每天1次;②神经根照射:激光光斑对准相应神经根或神经节处照射,功率350~450mW,每点20min,每天1次;③穴位照射:耳穴双侧神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或阿是穴,功率300~350mW,每穴20min,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探头距皮肤约1cm,患者在治疗时,均佩戴专用防护眼镜,避免激光直接辐射眼部。1.2.2.2超短波治疗:采用南京医用仪器厂生产的USW-B型超短波电疗机,功率是100W,2个电极对置,微热量,每天1次,每次15min。10d为1个疗程。1.3疗效评价标准。[3-4]痊愈:疼痛基本消失,疱疹消失,皮损康复;显效:疼痛显著缓解,疱疹消退,皮损基本恢复75%;有效:疼痛减轻,疱疹面积缩小,红肿减轻。皮损见恢复≥50%;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疱疹面积缩小和红肿减轻程度及皮损恢复≤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本组总例数×10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73.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症状缓解及病程时间比较。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病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比较。随访6个月,治疗组未出现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出现7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8.8%。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对本院112例带状疱疹患者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时间、年龄段及受累神经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公认的难治性痛症。虽然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尚可,但病程长,不良反应大,尤其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易留后遗神经痛。PHN可能发生的机制:①病理生理改变[5]:A.外周改变,外周神经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脱髓鞘、甚至与硬化有关;B.中枢改变,PHN患者的脊髓背角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②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能机制即“Cross-Talk”现象。中枢机制:出现所谓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出芽”现象,结果使来自周围组织的伤害性机械刺激激活脊髓背角而产生的疼痛[6]。国外研究显示PHN的发生与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7]。本研究结果显示,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100.0%,无论年龄大小,无1例后遗神经痛。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达到73.2%,7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其治疗机制如下:①照射时促进创面愈合,可镇痛、缓解症状。通过低功率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和热效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炎症吸收,水肿减轻,又可以减轻损伤部位神经末稍的化学和机械性刺激。局部组织营养被改善,促使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恢复,达到消炎、消肿和镇痛作用,刺激蛋白合成,促进新生上皮组织再生,加快创面组织修复,恢复损伤的软组织及骨组织再生,加速皮损创面愈合,并能有效的预防后遗神经痛。②在照射时能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提高痛阈,使局部组织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促进脑啡肽物质释放,减少疼痛传导,起到镇痛作用。③照射时红外波段产生热效应,微循环系统被改善,尤其淋巴循环,达到消炎止痛,渗出物被吸收,促进伤口的愈合。对大面积带状疱疹的皮损及疼痛照射治疗后有明显的皮损面干燥,疼痛减轻作用。照射穴位时有刺激穴位经络作用,作用于反射区时能调节相应节段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中发现半导体激光治疗疼痛,止痛快,效果好,组织被照射时不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应注意勿将激光探头直射眼睛;勿照射孕妇腰腹部;对光过敏及出血性疾病者禁用;月经期勿在盆腔部位照射;结核病患者禁用。超短波穿透力深,具有消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作用。超短波治疗作用机制[8]:①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改善局部血运,减轻水肿,加速炎症与病理产物的清除;②根据温热效应原理,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抑制传导,缓解平滑肌、骨骼肌痉挛,致痛物质被清除,达到止痛效果;③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促使入病灶的白细胞和抗体的增多,吞噬功能加强,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④电磁场不利于细菌的生长,间接抑菌;⑤作用于神经节段可调节相应区域神经,血管和器官的功能。因此,超短波对炎症有突出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和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治疗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能有效地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且费用经济,患者易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6-297.

[2]张学军,邓捷.皮肤性病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8:68-70.

[3]吕好学.六神丸外涂内眼带状疱疹48例[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9):1097.

[4]杨晓燕.谢明.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106例带状疱疹疗效比较[J].暨南大学报,2003,68(2):109-112.

[5]杜东萍.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与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27):388-390.

[6]RowbothamMC,BaronR,PetersenKL,etal.Spectrumofpainmech2anismscontributingtoPHN[J].Elsevier,2001:183-195.

[7]FontenotJD,RasmussenJP,GavinMA,etal.Afunc-tionforinterleu2kin2inFoxp3-expressingregula-toryT-cells[J].Natlmmunol,2005,6(11):114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