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3:26:39

联想教学

联想教学范文篇1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只让学生了解抽象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具体怎么操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要想学会联想与想象,就必须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联想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类似联想。就是类比事物之间在本质上具有某种相似点,通过类似联想,可以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高中语文第一册巴金的散文《灯》,作者由深夜燃着的灯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为触发点,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灯,想到了欧洲古代传说——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同时又想到了希腊古代传说中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还想到了一位投河遇救的友人看到了陌生人家的灯光,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由绝望、悲观,变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以上两种灯光的相似点,就是灯光能给人以温暖、光明、力量和希望。无论是生活中的灯光,还是人生意义上的灯光,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种联想在文章中运用得比较普遍。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类似联想,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把文章的思想内涵表现得更深邃,意境更广阔。

2.对比联想。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联结在一起,以表达鲜明的爱憎之情。高中语文第二册唐tāo@①的《琐忆》一文,在表现鲁迅关怀鼓励青年时的一段对话,用的就是对比联想的方法。有些青年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鲁迅便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他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小溪和烂泥塘,文学青年和夸夸其谈的学者,恰是对立鲜明的比照,通过这种对比联想,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事物本质的意义,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因此,文章也就有了较强的说服力。

3.因果联想。即对事物由因求果或由果溯因的一种联想方法。高中语文第一册壶井荣的《蒲公英》一文,作者由蒲公英的遭遇联想到“蒲公英的儿子”的遭遇,用的就是因果联想的方法。蒲公英之“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的姿势”,是“只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的结果,因而联想到蒲公英儿子刚来家时的情景。“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双亲,“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作者通过因果、类比联想、强烈地控诉了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突出了反战主题,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联想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若联想恰当、准确,就会使满文生色。但仅有联想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可以使思维无拘无束,任意驰骋;可以通过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意象。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一文(高中语文第一册),描述儿时和小伙伴们爬上驼背榕树,把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孩子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这些丰富、浪漫、多姿多彩的想象,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思,加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由此可见,悠远的遐想,合理的想象,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神思》篇里概括得尤为形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联想和想象各具风采,在运用中又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雨中登泰山》的作者李健吾,描写的别具一格的泰山上的景物,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对泰山千姿百态的松树、奇形怪状的山石和变幻莫测的云海都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写。作者看到松树扎根在悬崖绝壁的隙缝中,枝干屈曲盘旋,就联想到了盘龙柱,以奇特的想象、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松树的形态,“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看到松树在“半空展开枝叶”,就联想到天空中的物象,于是想象泰山之松“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和清风白云游戏”。同时还赋予松树人的思想感情,给予松树人的性格情趣。“有的松树望穿秋水”,“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支开墨绿大伞”,“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一副潇洒模样”。上述描写维妙维肖,形神兼备,读者仿佛已身置其中,进入了一个崇高、威严、空灵而极富感情色彩的人间仙境。

结合优秀范文的讲解,把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之运用到作文中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还应将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这一点更为重要。

笔者曾给高一学生布置一篇作文,专门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作文题目是《某年后的母校》,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学生在写作中,的确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结果是五花八门,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很不成熟。有的夸张过分,令人生疑,有的不敢大胆想象,没有写出学校的变化;有的写得太笼统,不具体,而且还未想到“点子”上。想象很不成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时间期限太短,不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不便于描述学校将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其次,学校的变化只给人一个笼统的印象:高级的教学楼和宽阔的操场,至于如何“高级”,如何“宽阔”,读者不得而知。这是由于缺乏具体细致的联想和想象所致。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首先要确定时间,时间太短,不便于联想和想象,时间太长,又脱离现实,不太合理,所以,时间最好限定在既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又合情合理的时期。其次,要从目前学校的现状出发,推想到二三十年后所发生的变化,想象要大胆,要带有理想色彩,可以在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再次,可以运用对比联想,写出一个“变”字。

联想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历史复习;联想教学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刺激物”(即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考试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种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提高能力。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革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鲜人民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联想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书仅仅是个例子”,我们做教师的应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增益知识,获得自读、自思、自析、自写的能力,从而“展卷而能通释,执笔而能合度”。这里的“通释”是指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这里的“合度”是指能进行较好的写作。我们的学生年纪不大,生活经历不多,感性的知识较缺乏,因而充分利用好语文书这个例子则显得更为重要。要使学生从书本中尽可能多地获得生活中一时不能获得的知识,要让书本知识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与灵感,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冲动。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培养,这种联想思维是横向的、多角度地发散开去的思维,以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为依托,从自己生活或思想中捕捉相似的现象,从而形成共鸣,刺激产生一种欲于诉说的愿望。如能让学生进入这种境界,则“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进行联想性思维训练,其实也不是新鲜话题,打开初中语文书,有很多的练笔都有联想的作业训练,其中有不少就是想象性作文训练题,我们应关注这个层面的训练习题。学生写作的苦恼是往往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面对浩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自己迷迷糊糊的经历而不知所措,这时我们不妨运用联想法。

如我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作者用深沉而凝重的笔触描写了老父那苍迈而肥胖的背影,笔端流露出儿子淡淡的哀愁和老父浓浓的慈爱。依据课文,我要求学生联想: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有过类似的关爱吗?学生说:下大雨了,父母来学校送伞;半夜生病,父母背自己去医院;学习晚了,父母送来一杯热牛奶等。象“背影”一样,你的父母有些什么特征引起你的感触?学生说:父母的白发,父母脸上的皱纹,父母的笑,父母的那双手等。经过讨论,我以“妈妈的那双手”为题要求学生作文,学生情感涌动,写出了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又如,我教文言文《愚公移山》一文,这是一篇如何对待困难的文章。我不仅要求学生联想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还要求学生对学过的与困难相关的文章进行联想,从而加深对如何对待困难的进一步认识。学生说:古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忧患是困难等。由于学生从横的方向对困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因而在组织材料、议论深化方面得到了帮助,于是我以“我克服了一个困难”为题要求学生作文,学生文思飞扬,都能写得像模像样。又如,我教《孔乙己》一文,让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展开联想,从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孔乙己第一次到店时共插入了三段回忆,这种写作方式还有哪些文章运用过呢?学生说:《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回忆,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回忆,学生对这种写法心领神会,我以“我成功了”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都能较好地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运用联想法,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回忆与思考,在对比与反复的再现中加深认识,激起灵感,悟性强的学生则神驰万里,洋洋洒洒,“大珠小珠落玉盘”;悟性差的,也能顺着杆子往上爬,一改干瘪、废话套话空话连篇的文风,小荷初露尖尖角。

联想能力的培养,在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让材料仓库中尘封的珍珠拂去灰丝,重焕光彩,并形成一条珠链,使其再现于学生眼前。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学生打破思维中的一些束缚,进行一种创新思维,向一种全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联想是酝酿、是延伸、是开启与萌动;而想象是放飞、是奔腾、是大解放大自由。古人就特别重视想象力的作用,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扰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李白想象的杰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其实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编目就是放纵想象的优秀范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把“春”想象的可爱为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姑娘,像健壮的青年。《皇帝的新装》一文中那件虚无的“新装”,更是想象得神奇莫名。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描写的天上人间更是让人百吟不厌,拍案叫绝。我们要好好引导学生读这些诗文,让他们从具体的课文中感受到什么是想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阅读佳作以后,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去写一些想象作文。如仿照《春》去写《秋》;仿照《天上的街市》去写《我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等。只要留意语文课本,其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写作训练题。又如《孔乙己》一文中的孔乙己他并没有死,他以后的命运如何?请续写,等等。

联想教学范文篇4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刺激物”(即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高考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联想: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由这些“点”就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种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生的历史事件。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有关联系,使知识结成有机整体。“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例如复习唐朝史,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索。“横”是要搭起整体框架,扩大视野。如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联想。政治方面:由分裂到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并得到巩固,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击匈奴,打越族,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关系:辟“丝绸之路”,与大秦友好往来,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文化方面:发明造纸术,创制地动仪,首用“麻沸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革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鲜人民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联想教学范文篇5

1.1建立教育转型观念

在设计思维培养和教学中教学方式同样经历着不同发展阶段和转型。以往“职业与任务型”教育模式是在某种限制环境下生成的,而限制极大地削弱了艺术教育中对感受能力的培养,思维敏锐度也大大降低了。如今设计教育是“职业与任务型”向“过程型”——重创造、重素质、重体验转变,即是教育模式的设置以最终效果而定,并无事先的框框或标准且允许其他学科在本学科中出现交叉。“过程型”教育思想使教育思想的开放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空间。在设计思维教学中应当看到它本身具有的创造性,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创造,因此有必要建立这种转型观念。

1.2建立平等思想的创造观念

建立对于创造平等性思想这在学生产生设想的时候尤为重要,肯定或否定的评判将抑制设计创意思维的发展。在思维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种种标准的入侵,将不利于创造力激发。因此,平等思想的建立对创造思维的把握与利用是很有帮助的。

1.3建立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

建立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即是构建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想象力、直觉、持续能力及知识的组合结构。设计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的建立,因为设计思维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在于激发创造力。而创造力相当程度地有赖于想象力丰富和直觉敏锐,大量知识的积累也尤为重要,在辅导过程中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构思灵感,平时督促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创造能力的提升过程将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这些问题顺应创造力与之形成而展开,要让学生能有一个主动构建创造能力培养体系的意识。

2联想思维方法的培养在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中的意义

在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会认识到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有时这种差异性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并不是不可弥补的,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设计思维方法,提高个体的设计思维能力。任何设计作品从开始的设想阶段,到方案的完善和成熟,直至最后设计作品完成,创造性思维一直贯穿始终。创造性思维是促进产生优秀设计作品最重要思维方法之一,对其思维方式训练方法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主要分为头脑风暴法、黑(白)箱法、3NM法、类比启发法、变换视点法和形态分析法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是将各种思维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但在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具体思维形式的训练方法方面还比较欠缺。联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囊括了多种具体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与技巧,在创造性思维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对相关著作和文献查阅发现,针对联想思维具体训练方法极少。联想思维的具体思维方法和技巧可细分为六大类:相似联想、相近联想、自由联想、强制联想、因果联想和对比联想。联想法是艺术设计创造性能力培养中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艺术设计的特质在于其独创性及创新性,就创新性而言,关键在于思维方式转变,因此,对联想法的研究是尤为必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艺术设计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形成了庞大市场需求和设计师团队,也形成了规范的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然而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是设计方式和表现方式程式化,最后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愈来愈严重,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理论研究的缺失。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特质,需要教育,因而必须要面对艺术设计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将联想思维方法引入艺术设计教学过程当中,以形象思维与创造力的开发为出发点,建立科学思维方法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思维模式,对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艺术创造是“悟”出来而非“教”出来的说法进行一次变革,丰富艺术设计教学的科学体系和框架。

3联想思维能力培养

3.1对联想思维特点的准确把握

运用联想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其一,有利于克服联想和思维的定势,并把联想从已知的领域扩展到陌生的领域,甚至是意想不到的领域;其二,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既有设计效益,并且能强化和深化具有开发性的重新组合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其三,不仅能够自成一体、不断更新和深化,而且能够同其他设计方法相结合,产生大量非常规的新设想、新设计、新方案。由此,对联想思维特点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以便很好的运用联想法。其最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即直观性、具体性,与抽象思维所使用的概念、数字、理论等不同,需要借助于一个个不同的表象才能得以完成;连续性,一般是由某事或某物引起的关于其他方面或事物的思考,两种事物之间往往都是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继而作为新的联想起点展开进一步的联想,直到最终结束;概括性,在运用联想法过程中其思维材料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思维加工之后的东西,经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归纳、总结可以很好地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性,联想法原就属于创造性思维,因而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特质,加工和改造或重新创造形象;运动性,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它的思维材料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这是区别于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特征,联想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形象思维和艺术性表现形式的结合,也就是说联想法有一定的理性特征。

3.2联想思维培养原则

3.2.1自由畅想原则

求新、求异、求奇是这一原则的主旨,引导学生解放思想,自由漫谈,坚持开放思维,克服心理上的惯性思维,不受传统思想或逻辑等的局限,要打破种种限定,要从多角度或是反面去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想法甚至非常规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广泛地搜寻新颖、富有创意的想法。

3.2.2延迟评判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只提出设想而不进行评价,避免任何打断创造性构思过程的判断。如果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判将会导致学生去追求认可,造成趋同和紧张气氛,不仅会抑制学生提出自己创意的积极性而且会促使个人评判的滋生。正如日本创造学家丰泽丰雄曾说:“过早地判断是创造力的克星”。自我评判会使学生受一些准则的约束,提不出或不敢提出创造性的设想。一个新设想的诞生,一般要经过从诱发、深化到完善的过程。

3.2.3数量保障质量原则

获得理想答案一般是一个逐渐接近的过程,开始提出的想法常常不是很理想,而在随后提出的想法中,具有好设想的概率较高,这就是所谓的“质量递进效应”。创造性设想的数量与创造性设想的质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性设想提出得越多,产生有价值、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设想也就越多,而这一原则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

3.2.4综合完善原则

综合完善原则是鼓励借题发挥,对他人的设想基础上补充完善成新的设想。也就是说,通过互相启发、激励,产生撞击和共鸣,要求在他人提出的设想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或者进行广泛的联想,及时抓住那些看似荒唐但却具有创造性的构思,得到有价值的新设想。

3.3联想思维组合结构构建

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关注设计思维创造力的组合结构。首先是思维能力与问题的结合,在联想思维的培养中,应该更为注重有关问题在自身的反应,关注思维创造力的表现,只有真正地从自身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感受到设计思维与自己的联系;其次,养成良好的积累与表达习惯,创造的痕迹及其体验能力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获得的,注意记录创意的片段及种种感受,因为许多东西在设计者的草图中已经十分成熟了,尤其是那些具有分析意义的草图,它或许比最后的完成稿都显得有感染力,不过这些是需要有能力去表达的;再次,客观地看待前人的经验,在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期,我们需要大量的例证来丰富我们的头脑,而关注前人积累的经验是一种极为快速有效地方法。但这并不表示信息越多越好,当我们不能完全消化时,我们应当做适度的分析,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思维结构。

4结语

联想教学范文篇6

语音联想包括同音联想和谐音联想。日常英语词汇教学中,同音联想随处可见。例如,当学习brake(刹车)时,break(打破)便会第一时间进入脑海,此时,正是把常见常考的同音词放在一起联想记忆的好时机,这样,学一个词的同时能不断带动其他词的复现,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通俗地说,谐音联想就是把新学词汇的读音与汉语或方言发同样音的词汇构建联想,从而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例如,lie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作“撒谎”讲其过去时的变化较为容易:lie-lied-lied,而当“躺着”讲,变化难。此时便可用谐音联想记:又“累”(lay)又“冷”(lain)就“躺”(lie)下。

二、语义联想策略

1.同义联想

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许多意思相近的词汇或短语可以放在一起记忆。例如,有“全神贯注”意思的短语有belostin,beabsorbedin,beburiedin……那么,当学习其中一个短语时,可以把这些短语集中进行记忆。这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短语的用法,而且也能使学生表达得更加形象生动。

2.反义联想

常见的反义联想有两种类型:(1)两个词的意思完全相反,例如,black/white,happy/sad等;(2)属于关联但有各自独立的反义词:如,father/mother,students/teachers等。一些谚语也常使用反义词或短语,如,Unitedwestand,dividedwefall.

3.上下义词汇联想

此策略对于构建词汇学习网络非常有效,尤其在学习上义词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尽量发散思维去想与之相关的词汇(即下义词)。例如,在教学sports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联想到football,high-jumping,running等下义词,一起进行记忆。

4.一词多义

新课标明显加大了对一词多义的考查,因此,利用一词多义教授词汇既能让学生全方位掌握词汇,而且能适应高考题型的要求。以present为例,它有三大常见词性:作为名词,它表示“礼物”;作为形容词,它表示“在场的”;作为动词,它表示“交给”,所以,我们不妨把上面意思全部联系成一句话:“在场的都要提交礼物”。这样学生定能全方位把握present的意思了。

三、语境联想

语境联想策略在教学中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高考阅读理解便会考查语境猜词题。倘若在日常教学中就进行这些策略的指导,学生在应对猜词题时便能有法可依。例如“,bear”这个词在高中课本中的意思为(n.)“熊”和(vt.)“忍受”的,但此词作为动词还有学生非常熟悉的陌生意思,即“生(孩子)”。说它熟悉,大多数学生一说出生就想到“beborn”这个短语,但当遇到下面的这个句子“hecannotacceptthefactthathiswifecannotbearchildrenforhim”。很多学生不敢往“生孩子”上考虑,而是套用自己背过的意思来翻译,弄得自己一头雾水。这个时候,教师便应该及时通过例句进行语境联想策略指导,让学生大胆根据语境猜测“bear”的意思,细化其语境含义。

联想教学范文篇7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刺激物”(即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高考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联想: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由这些“点”就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种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生的历史事件。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有关联系,使知识结成有机整体。“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例如复习唐朝史,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索。“横”是要搭起整体框架,扩大视野。如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联想。政治方面:由分裂到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并得到巩固,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击匈奴,打越族,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关系:辟“丝绸之路”,与大秦友好往来,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文化方面:发明造纸术,创制地动仪,首用“麻沸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革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公务员之家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鲜人民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联想教学范文篇8

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为古今中外名家所公认。陆机认为,写作时只有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进一步肯定了联想的作用,他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段精彩论述,说明作家写作时,经过跨越时空的联想,写出了珠圆玉润的文章。巴尔扎克说得更形象,他说,作家进行联想时,他的“心灵始终飞翔在高空”,“他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他本人在创作小说时,常常借助联想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一面写,一面自己跟自己吵架,其实他是代联想中的人物争吵,说明他在联想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同样,没有联想也不会有好的文章。

联想,有纵、横联想,虚、实联想等多种,这里以中专语文教材为主,对几种常用的联想方式略加浅析。

一、相似联想。这种联想是借助事物之间相似之处展开的联想,又分三种。(一)、取其“形似”。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谢安冬天与家人聚会论文,突然下起大雪,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堪称这种联想的生动事例。《珍珠赋》中,由珍珠联想到稻谷象“金黄的珍珠”,棉花象“雪白的珍珠”,莲蓬象“碧绿的珍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复盆子联想到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鲁迅《秋夜》,由小青虫联想到向日葵子的形状。9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之一《0的联想》,取材于诗歌《0的断想》,诗中由“0”联想到镜子、救生圈、战鼓等。是一个很好的联想作文题。这种联想常通过比喻修辞手段,把所要描写的事物表现得形象、鲜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取其“神似”。《松树的风格》,从松树的风格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进而联想到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香山红叶》,由香山红叶联想到老向导也象秋天的红叶,越老越红。《猎户》中写到“百中”老人,联想到贾岛诗中的隐者,增添了“百中”老人的神密感。杨朔散文《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都使用了这种联想方式,收到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这种联想常用象征手法,赋予事物深刻的含义。(三)、取其“境似”。朱自清《威尼斯》,由威尼斯的地理特点联想到中国江南水乡的情景,由威尼斯运河的夜曲联想到中国秦淮河的夜曲。《荷塘月色》中,由月下荷塘的情境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境。这种联想常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加深读者对所写事物的印象,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二、相关联想。这种联想是以某一事物作引子,引起与此事物有关的事物的联想。鲁迅《风筝》,由看到冬季北京的风筝,展开联想,引起如何扼抑音年弟弟制放风筝的往事回忆。马金的《秋夜》,由写字台上的《野草》联想到鲁迅的战斗精神。汤显祖《牡丹亭》中有一场戏,是写丫环春香陪老夫人到后园祭奠已死三年的杜丽娘,春香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罗裙正是杜丽娘生前穿过的,不由睹物思人,倍加伤感。这种联想在文章中常用于倒叙,造成悬念,使行文自然合理,使情节曲折有致,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三、对比联想。这种联想是就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所表现事物的性质、特点等。鲁迅《故乡》,写中年闰土时联想到少年闰土的形象,以此与中年闰土的形象相对比,突出闰土的悲剧性。朱自清的《绿》中,为了表明梅丽潭绿得可爱,联想到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光,秦淮河的水色。通过对比,说明梅雨潭之“绿”恰到好处、无与伦比。

四、类比联想。这种联想是将相同或类似的两种事物、两种现象放在一起,加以类比,揭示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对所描写的事物推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它的基础是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包身工》中,由包身工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赚钱,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反动性。《惊人相似的一幕》,由苏联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力、时间、战术,联想到希特勒对捷的入侵,从而推出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联想有助于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

五、因果联想。这是一种揭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联想,它的基础是逻辑学中的“因果五法”。运用这种联想,可以使文章前后连贯,说理严密。鲁迅《狂人日记》,狂人由看到赵贵翁与路人可怕的眼光,联想到二十年前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赵贵翁代为不平,因而约定路人同他作对。叶圣陶小说《夜》,老妇人因为女儿女婿被捕,提心吊胆,眼前老是出现“一滩血”的幻觉;听到货车铁轮的响声,就仿佛看见被绑着的两个,手足上戴着击触有声的镣铐。《水调歌头·游泳》,因“一桥飞架南北”,联想到“天堑变通途”。《念奴娇·昆仑》,因要“把汝裁为三截”,联想到“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

六、假设联想。这是一种以逻辑学中的假言判断为基础的联想。运用这种联想,可使论述或说明的道理更加深入。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结尾,为了揭示李岩的悲剧意义,假设了四种情况,如果四种情况都能实现,将会出现完全相反的历史局面,由此引出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眼睛与仿生学》中,由老鹰的眼睛视野宽阔、视敏度高等特点,联想到如果“电子鹰眼”的研制成功,就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就可以象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七、接近联想。这是一种由事物之间的形象、性质、特点等相接近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能把事物表现得更加深刻、全面、突出,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思索。巴金的《灯》,由“灯”的作用联想到“灯塔”、“火炬”的作用。《狂人日记》中,由“海乙那”联想到狼与狗:“‘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绿》中,由潭水之“绿”想到“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是就“蓝”与“绿”色彩接近的联想。唐王建《新嫁娘》:“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嫁娘不了解婆婆食性,联想到与婆婆食性接近的小姑子,表现了她的机敏与聪明。91年高考作文第一题,要求以圆月与衬物为例想象作文,也属于这类联想的作文题。公务员之家

联想教学范文篇9

法拉第通过“电生磁”的现象明白,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然后提出疑问“:磁是否可以产生电?”辛苦研究了十年之后,最终发现电磁感应定理,达成了“磁生电”的想法。学习物理过程中,有意识的从反面思考,把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了解概念的内涵,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例如,分析光滑的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受力的时候,有一些学生经常会因为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想法而限制其思路,以为物体在水平方向应受拉力或推力的作用,实际上从反面想一想问题就会很简单,光滑水平面上没有摩擦,如果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拉力还能够匀速直线运动吗?

2将问题实际化,情景化,方便学生进行联想

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主要用处是用物讲理,将问题实际化,情景化,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了解更多的物理规律。学生的主要用处是要自己动脑、动手,然后得出结论,从而了解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价值表现在细心准确地指引,学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思考和联想。如果有个实验做成功了,或有些想法得到证实了,学生必定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也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更有自信,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正是因为有兴趣,才能一直坚持物理的学习,才有利于探索研究,因为学生的大胆联想,从而能够激发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教物理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能够通过多媒体将问题情景化,清楚形象地表示一般的课堂不能够表达的教学情景,例如学习物态变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现出冬天草原的大雾、屋顶上的白霜、南极的雪山、冰棱等,展现出春天来临的时候冰雪融化,冰水相混的现象,炉子烧水过程中水壶上冒出的白气、壶盖上的白气变成小水滴等物理现象,让同学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学习,使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开发思维,让他们联想雾、霜、雪、冰的产生过程,水变成白气之后又变成小水滴等一系列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经过老师的指导从而解决问题。

3通过玩游戏的过程进行联想

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一些相关经验以及生活环境均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初中生的思维正是处在由形象到抽象变化的过程中,他们还不会从一些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此,初中的物理老师们就应该把学生们的个人生活、一些直接经验以及生活环境等每一方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在上课的时候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意义。比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中,学生们很难明白平面镜成虚像,由于他们的直觉经验告诉他们,他们的确可以在镜子的后面看到一个相同的自己,为什么又会是虚像呢?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做这样一个游戏:学生两个人分为一组,在光线比较暗的房间里面,通过玻璃进行成像实验,某一同学当作物体,与此同时观看自己在玻璃镜里面的像,另一个学生用白纸屏在镜子后面,让镜子前面的学生指挥,直到白纸屏和像的地方刚刚在一块,由镜子前面的学生去猜白纸屏上有没有清晰的像显示,并且由镜子后面的学生观察白纸屏上有没有像的存在,之后让两个学生互相交换位置进行上述游戏,游戏结束以后由老师解释为何眼睛可以观察到,却不可以在纸屏上显示像,这一像叫做虚像,上课的时候经常进行相关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符合,使学生保持“童心”和“童趣”,如此便能使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时刻有着高昂的激情。

4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从而展开联想

实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且是了解分析物理现象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实验不光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变强,还能证实学生联想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发现更多真实生动、直观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中学时期的物理实验包含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物理实验能够指引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进步,可以使学生由实验获得启发,更好地了解物理,以致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一般会在观察老师的演示之后积极的自己操作。进行了实验,会让学生们知道一个崭新的物理世界,会知道更多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并且在他们的脑海之中与此同时会产生更多的物理问题,因此,可以激起学生们浓烈的求知欲,然后将兴趣慢慢转变成对科学知识的探究。

5通过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概念是学习的基础内容。因此,可以利用深化事物理念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改善,更加深入地对事物的主体进行描述。比如在讲到“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时,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都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际案例。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概念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对“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加深对密度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的将概念简单化,让学生懂得密度只是一个概念,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不是实在的物体,因此不需要考虑密度的外形、体积大小等情况。

联想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教学;联想法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句子时代特征明显,既有很强的典型性,有灵活多样,所有这些题目中,词汇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出现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读音规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初中音标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先进行音标教学,如48个音标如何发音,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规律,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的发音,以期待学生能悟到一些规则,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在记忆单词上得到些帮助。笔者认为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是一种最牢固准确的方法。

二、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拓展词汇量,但又不能太多。这时笔者往往以某一单元的单词为基础,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转换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充分利用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汇,在每一单元中会出现了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现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我们的教材又是教育专家从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选择改编的,在这些文章中都体现了英语基本词汇的运用。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下这些常用词汇,并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词组,熟读课文。每一单元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两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我们学习给学生订了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料,如《黄金讲义》,《学英语》及让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字典如《高考必备》、《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黄金讲义》第四单元中,对turn进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这本资料对于许多常用词的同根词进行拓展,如课文中用到了动词succeed,《黄金讲义》中就提到了success几个常用的同根词,名词success,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而这几个词的拼写及词性的误用又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需要教师时时提醒。

五、词汇表达上中英文化差异和惊人巧合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英表达词汇的文化差异。如中文表达“吃了没有?”英语为“Howareyou?”这两者均为常见的打招呼时常见用语。“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点走”“Takecare.”“我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I''''mblackandblueallover.”这里的blue不能解释为常见的蓝色,而为紫色。

六、科学记忆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要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注意遗忘曲线,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记忆后短期遗忘率相当高,而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教师应注意这种遗忘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地把新学的相关知识在脑海里建立牢固的联系,尽可能减少所有知识“回生”。

因此复习是最有效的防止遗忘的办法。可分为间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前者指讲学的知识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而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学完了所有规定的材料后继续学习的情况。就单词学习而言,必须过度学习,为了达到长期的记忆保持。所以对于单词学习,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经常性读写背,达到熟能生巧。

七、适当编制适合学生的词汇练习

由于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编制适应我们学生的练习。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了一段课文内容缩写。同时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学英语》上的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填写,借此,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在学习完单词短语后,布置相关练习,即根据括号里的单词、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联想法学习巩固新旧单词

如笔者在将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为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学生就能够马上联想到以下单词和短语:

fame,money,expensivecar,alotoffans,alargehouse,beautifulgirls,performancesonTVoratthetheatre,travelallovertheworld,fame,busy。而在这些单词短语中,像fame,performances为新单词,其它均为已学过的单词短语。所以这种brainstorm方式对于学习使用词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公务员之家:

英语的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就像房子,词汇就像造房子的红砖,没有红砖,房子是无法成形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词汇教学,把“房子”的基础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