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工作通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2:29:56

劳保工作通知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1

做好职工退休资格审核、审批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能,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坚持原则、严格标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使职工退休资格审核、审批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职工退休审核审批工作政策性强、覆盖面大,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加强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工退休审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职责:一是负责职工退休审批的日常工作;二是按照郑劳社养老〔20〕10号文件规定,做好特殊工种管理和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审批工作。重大事项和疑难问题由领导小组集体研究。

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进一步明确责任,规范管理,加强对职工退休资格审核、审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领导小组建立情况于4月底前报市局养老保险处。

为了确保职工退休审核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以下要求:

一、正常退休手续的审批

原属县(市)、区统筹范围的用人单位,其职工正常退休资格的审核、审批,仍由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拟退休人员的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连续(累计)工作时间等要严格把关;对年龄、工龄等有疑问的,要进一步查实或向市局职工退休审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二、提前退休手续的审批

为进一步规范提前退休手续的审批程序,市劳动保障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前退休工种管理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文件规定严格执行,依据有关规定把好初审关,对需要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提前退休审批手续合理、合法。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有关规定

按照豫政〔20〕29号文件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达10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以上,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女性参保人员,从事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在50-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和领取养老金手续。

从事灵活就业的女性参保人员按规定选择50-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的,本人应出具申请材料,并由劳动保障部门对其退休条件及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和备案。

四、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为及时掌握退休人员的情况,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要做好退休人员的统计上报工作。对正常退休和提前退休的人员要分类进行统计,登记造册。每月5日前,将上月审批的正常退休人员登记表(见附件1),报市局养老保险处备案;提前退休人员登记表(见附件2),待集中审批后每季度上报一次。登记表要据实填写,按时上报。(以上两份登记表均为电子版、加盖单位公章的文字版各一份)

五、实行集中审批制度

针对各县(市)离市局较远,办理提前退休手续需参考的档案资料较多,不便携带的实际情况,对提前退休人员的审批,采取到各县(市)审批的办法。各县(市)需提前把拟退休职工的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完备,市局养老保险处按计划每月25日至下月的5日轮流到各县(市)集中办理审批手续。市内各区(含上街区)原则上仍到市局养老保险处办理审批手续,但也要相对集中办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六、完善检查考评制度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2

推动市作为全国“两网化”首批试点乡村相关工作的开展,为加快区劳动保证监察“两网化”建设。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保证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豫人社〔〕23号)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关于做好劳动保证监察两网化试点工作的紧急通知》郑人社监察〔〕1号)精神,现就做好全区劳动保证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两网化”建设的重要性

各类用人单位不时增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时发展。用工形式逐渐多样化,各种劳动违法现象随之增多,现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建立新形势下新型的劳动监察执法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劳动保证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是适应新时期劳动监察执法工作特点而产生的新型劳动执法模式,将实现劳动监察执法工作由主动反应式监察向主动预防式监察转变,逐步形成履盖乡镇的劳动用工监控网,建立统一规范、高效便利的劳动保证监察执法信息联系和监控平台,确保劳动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提高劳动监察的质量和效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二、两网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建立覆盖各镇办、村(社区)劳动保证监察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通过实行劳动保证监察“两网化”管理。加大镇办、村(社区)一线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实现劳动保证监察执法重心下移,同时建立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和劳动保证监察网络化管理平台,全面掌握镇办、村(社区)各类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实现分类监管、动态监管,有效预防和查处违法行为,严格遵守劳动保证法律法规,实现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参与社会安全,确保用工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切实保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就业稳定性,构建全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稳定。

三、“两网化”建设的工作任务

为迎接市对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检查验收,按照市政府要求,以下各项工作任务,必须于7月底之前完成。

(一)成立组织。成立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

(二)制定方案。制定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督导。

(三)落实经费。区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两网化”建设所需资金由区财政负担。各镇办及村(社区)“两网化”建设所需资金由所在镇办负担。

(四)落实人员。区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至少配备3名专职监察员,其他每个网格单元明确1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2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其中,劳动保障协管员主要负责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劳动保障监察员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案件专查及查办批办交办案件;实时采集和反映网格内用人单位招工、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反面的信息及情况。各镇办要按照本通知要求,明确每个网格的劳动监察员和协管员。

(五)落实指挥中心用房。成立区劳动监察指挥中心,用房面积30-50平方米,地点设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各镇办要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主要负责所辖区域内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管理工作。各村(社区)要成立劳动保障监察网格服务站。

(六)建立网格。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实行区、镇办、村(社区)三级网格。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指导建设网格。区级为一级网格,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管理;各镇办建立二级网格,并指导村(社区)建立三级网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作全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管理示意图,各镇办负责制作本辖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示意图,对用人单位进行动态管理。

(七)信息录入。按照市统一部署,劳动监察网络要实现全市联网,并与“金保工程”实现对接。各镇办、村(社区)的二、三级网格内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要密切配合,深入到网格区域内的每个用人单位,逐一详细记录用人单位的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址、法定代表人、劳资工作人员姓名、联系电话、职工人数、劳动用工情况、劳动者个人情况、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签订情况、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实行“一户一档”“一路一册”,在此基础上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将采集到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劳动者个人信息输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平台,形成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四、“两网化”建设相关部门职责

(一)区“两网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制定全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实施工作方案;对全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平台与其它相关网络的对接;负责建立全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指导镇(办)建立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制定各级各类劳动监察人员职责;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对各镇办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考核、验收。

(二)区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全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的管理、业务指导;区财政局负责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资金的拨付;区统计、工商、民政、税务、质监等单位负责提供用人单位的基础数据、工商注册情况、社团组织注册情况、地域分界线、税务登记情况、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

(三)镇(办)职责:成立镇(办)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和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服务站;保障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的资金、场地等;配备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及劳动保障协管员;建立本辖区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和基本信息数据库;对村(社区)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验收;对本网格内用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设置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站点。

五、“两网化”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认识。“两网化”管理是近年来劳动部门积极探索的行之有效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体系,是深入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是提高我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各镇办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3

河南省劳动保障业务专网基于河南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进行组建,组网所需设备已完成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将于近期进入联网实施阶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为市端唯一接入节点。省市联网所需的主、备用路由器、交换区联网软件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由省厅统一配发。

二、各市应按照《关于金保工程省市联网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按照《关于河南省劳动保障业务专网电路开通及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尽快确定通信线路,光纤布设进机房。

2、配备8口以上交换机1台,支持100M以上线速转发,支持VLAN;瑞斯康达或VCOM牌10/100M自适应单模光纤收发器一只。

3、视频会议需配备显示设备(投影机或电视机)、音响设备,会场要布设网络信息点。

4、交换区数据库服务器可采用小型机或PC服务器,操作系统为Unix/Windows2000Server以上版本,数据库软件须为Oracle8.0以上版本。交换区前置机采用PC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Server以上版本。如果数据库和前置机共用一台设备,则必须采用PC服务器。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4

自2000年我部《关于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目前全国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基本实现,有力地推进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为进一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巩固和发展工作成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业务流程不够规范、工作标准不尽统一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有关工作措施的落实。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本形式是由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委托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对于有特殊困难不能到银行、邮局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直接或委托社区服务组织送发。目前仍由原行业统筹企业经办机构组织发放或由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组织养老金的,要立即进行调整和规范,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发放。

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完善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并使其与社会化发放数据库实现变更联动。要严格执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算、审核程序,新增离退休人员从次月起发放基本养老金,死亡离退休人员从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

三、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保证基本养老金发放的有关数据和资金及时到位。每月基本养老金开始发放的日期一般应定于5日至25日之间,具体日期由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基本养老金发放日的2个工作日以前,将基本养老金发放数据传至发放业务的银行、邮局,同时汇入相应的资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督促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在资金汇入以后2日内,将资金划入离退休人员的个人储蓄账户。

四、在国内异地居住或出国定居的离退休人员,经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其基本养老金可以委托亲属或他人代领。在国内异地居住的,也可以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邮局、银行寄汇给本人;出国定居的,若国内无亲属或他人代领,本人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款寄汇至国外的,汇费由其个人负担。

五、已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和户籍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的街道社区服务组织要在7日内向负责支付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尚未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要在3日内向死亡者原单位报告,原单位应在4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要在7日内向负责支付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到报告并审核死亡证明材料有效后,应及时办理支付丧葬补助等项费用的手续,同时终止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六、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资格进行核查。在国内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每年向负责支付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一次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居住证明。出国定居的离退休人员,每年向负责支付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一次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居住证明(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由当地公证机关出具)。

七、离退休人员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停发或暂时停发其基本养老金:(一)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提供本人居住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二)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其亲属或利害关系人申报失踪或户口登记机关暂时注销其户口的;(三)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期间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发生以上第(一)、(二)、(四)项情形的离退休人员,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认仍具有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的,应从停发之月起补发并恢复发放基本养老金;发生以上第(三)项情形的离退休人员,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可按服刑或劳动教养前最后一次领取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5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我市劳动保障业务数据的科学管理,建立完备的数据维护、管理等工作机制,结合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对全市劳动保障五险业务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及信息查询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现劳动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市劳动保障业务数据备份和信息查询项目领导小组,对市本级养老保险系统、医疗保险系统、失业保险系统等五险系统实施备份和查询,由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娄渊胜任组长,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卫洛民、市医保中心副主任史良、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办副主任孙占峰、市失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牛云芳、市劳动保障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许洪涛任副组长,成员由劳动保障五险业务经办机构相关人员和数据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组成。各县(市)、区可参照市本级与市劳动保障数据管理中心另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积极行动,确保各类业务信息数据备份工作按时完成

各级劳动保障业务经办部门在市劳动保障数据管理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局属劳动保障五险业务经办机构制定具体备份策略和实施方案,在年底前将相关业务信息数据备份到*市劳动保障数据管理中心机房。各县(市)、区根据业务需求和本部门实际,制定各自的备份存储方案,确保各类信息数据安全。

三、统一协调,切实做好劳动保障五险信息查询服务工作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6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春风行动的文件精神,为给各类求职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求职务工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职业介绍行为,结合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现就我市开展职业介绍机构清理整顿和20*年度《职业介绍许可证》年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全省职业介绍机构检查评估的通知》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依据,结合年度审验,对我市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强对劳务中介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新“三化”的建设。

二、检查、审验范围

凡在本市区域内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批准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营业执照中注明兼营劳务中介及职业介绍活动的单位。

三、检查、审验内容

1.各职业介绍机构的法人资格、机构性质、《职业介绍许可证》、盈利性职业介绍机构的《营业执照》;

2.从业人员的构成、上岗资格;

3.办公场地、设施及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4.业务范围、收费标准及其执行情况;

5.执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及遵纪守法情况;

6.其它需要检查的事项。

四、检查、年审办法和时间安排

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对经市、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的职业介绍机构逐家进行检查,并按照“河南省职业介绍、劳务中介机构检查评估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对未经市、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非法职业介绍组织,进行检查清理和依法取缔,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介绍活动,维护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

20*年度清理整顿和年审工作从20*年4月10日开始到5月10日结束。市区内各职业介绍机构要认真填写《职业介绍机构年度审验表》和评估表一式四份(可复印),于5月10日前报送市职业介绍中心。具体检查时间另行通知。

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辖区职业介绍机构检查清理和整顿工作,并填报《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情况统计表》一式四份(可复印),于5月10日前将清理整顿工作总结一并报市职业介绍中心市场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安排重点抽查。

五、检查、验收

经过清理整顿,对符合条件、审验合格的职业介绍机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换发《职业介绍许可证》;出租、复制、转让、涂改《职业介绍许可证》的,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并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收费不规范,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服务的,依据《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给予处罚;对因条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服务不规范等审验不合格的,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限为2个月,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对未领取《职业介绍许可证》,并利用虚假信息或与用人单位合伙进行欺诈的,依法坚决予以取缔,没收其非法所得,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和《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清理整顿和年度换证后,对符合条件和审验合格的职介机构统一更换《职业介绍许可证》正、副本,《职业介绍许可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市职业介绍中心从省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厅购置后统一发放到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内各职业介绍机构,各单位将《职业介绍许可证》正、副本及20*年所需数量于5月10日前上报市职业介绍中心。

各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新审批职业介绍机构必须报市职介中心市场科备案。

六、组织实施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7

根据《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专项吏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财社〔〕53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城镇未雇工个体工商户及城镇其他从业劳动者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云人社发〔〕17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对年社会保险补贴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社会保险补贴的对象

(一)符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年度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保劳社〔〕63号)规定的人员。

(二)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满(三年),在年度内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人员。

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

(一)“4050”人员,养老保险:161.40元/人、月,医疗保险:64.60元/人、月,合计:2712元/人、年。

(二)其他人员,养老保险:153.60元/人、月,医疗保险:61.45元/人、月,合计:2581元/人、年。

(三)失业保险:23.20元/人、月,合计:278.40元/人、年。

三、其它

(一)补贴期满(三年)后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具体退休时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其个人档案等情况确定后提供证明材料。

(二)若月实际缴费额低于补贴标准的,按实际缴费额给于补贴。

(三)灵活就业人员的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0%的,不得发放社会保险补贴。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8

为加强劳动保障工作交流,扩大劳动保障工作影响,展示劳动保障部门风采,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领导知晓、群众知情目标,现就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信息宣传工作的认识

信息宣传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一种重要形式。做好信息宣传工作,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服务决策,推动全面履行劳动保障工作职能;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取得各级领导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引导干部职工善于用脑、勤于动笔,提高写作能力和谋划全局工作的能力。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科室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把信息宣传工作摆到全局性的工作中统筹安排,在谋划工作的同时,适度地谋划宣传,确保信息宣传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二、明确信息宣传内容

开展劳动保障信息宣传工作,要本着正面宣传、展示风采、提升形象的原则,突出宣传政策类内容,及时了解和把握各级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政策解读、政策概要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突出宣传动态类内容,对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情况、贯彻落实重要会议、重大部署和决策情况、本级开展的重要活动情况等进行及时宣传报道;突出宣传经验类内容,认真总结、提炼、挖掘促进就业、社会保险、监督维权等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新突破、新成绩、新亮点等,并及时向外推介;突出宣传调研类内容,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三、拓宽信息宣传渠道

各类信息宣传稿件通过两条渠道报道:一是各级信息阵地;二是各级新闻媒体(包括网络)。

四、严格信息报送要求

1、局属各单位每周报送信息不少于1条,局属科室每两周不少于1条。对属于本单位、科室职能范围内的重要会议、重大政策、突发事件等重大紧急情况,必须当天采写好信息宣传稿件并报送,确保报送信息的时效。

2、各单位、科室报送信息宣传稿件,须经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审阅签字,报局分管领导把关后向外报送,同时报局政研室登记备案。

3、要注重报送信息质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的真实;观点明确、措施具体地采写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信息,确保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五、强化信息宣传激励

1、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科室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要求进行考核。

2、局政研室负责按季度通报各单位、科室信息宣传稿件报送情况和采用情况,通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9

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经济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正在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传导,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扩大就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为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工作的影响,现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我省稳定就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工作的影响

各级劳动和保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省辖市要确定五个以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设立监测点,县级以下城市要确定三分之一的劳动保障事务所为监测点,采取派员到辖区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制度等方式,了解掌握企业关闭停产动向,规模性裁员及失业状况。充分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了解掌握就业市场变化和就业困难人员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把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

(一)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劳动保障等服务。各地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贴近群众的作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主动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广泛联络用人单位,收集企业用工信息,为广大求职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要积极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或网上招聘会,帮助更多求职者尽快实现就业。

(二)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各级劳动和保障部门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下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做好技能人才储备。结合当地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努力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承担各类建设任务的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三)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操作办法,重点做好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及时将下岗失业人员纳入登记失业人员范围,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三、做好“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一)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零就业家庭登记台帐和数据库,并根据零就业家庭就业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组织基层劳动平台工作人员,对零就业家庭制定针对性援助措施,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和跟踪服务,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并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

(二)加强对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要大力开发更多适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一对一”就业援助,进一步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好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

四、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以享受助学贷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失业一年以上且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的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为重点,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等工作。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全面开展免费的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服务周”专项活动为载体,举办网上招聘会和召开专场招聘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积极开展毕业生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设法将一批尚未落实就业岗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组织到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和创业培训活动中。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将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组织到包括项目推荐、创业培训、小额信贷、跟踪服务等的“一条龙”创业服务中。

五、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

(一)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创业促进就业作为当前应对经济形势变化,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多种形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城市新增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务工人员等对象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依托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免费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支持、开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咨询、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二)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根据当前创业者的需求,完善服务内容,搭建信息平台,为创业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便利。

(三)加强政策扶持。全面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进一步拓宽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范围和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自主创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力度,保护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的作用,形成促进创业的合力,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六、继续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一)加强就业服务。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及时了解掌握本地区在外务工人员的就业状况和返乡情况,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监测和统计,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技能就业。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积极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参加就业和创业培训。

(三)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倒闭企业、裁员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重点解决好拖欠工资等问题,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七、加强失业调控,建立失业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努力减少失业、稳定就业

(一)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抓紧建立失业预警和失业协调机制,对本地区可能出现的规模裁员和失业增加等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采取措施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全力维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二)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确定一批规模企业,并对企业裁员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督促企业建立裁员预报制度,企业需要裁减100人以上或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其裁减人员方案要及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向省厅报告。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与省厅劳动就业处联系、反映。

劳保工作通知范文篇1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件)精神,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新时期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是指对具有高级技能水平以上的技能人才的考核和职业资格的评定,它既是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新时期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强化管理,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全面落实15号文件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制度完善、评价科学、基础健全、质量可靠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和新体系,并带动整体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新发展;到“*”期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高级技工数量增加700万,技师和高级技师数量增加190万,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三)高技能人才评价要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对劳动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对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条件的后备高技能人才,应及时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对在岗工作多年并具有相应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在职职工,要普遍开展技能评价认定;对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可按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组织参加技师考评;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等有意愿参加考核鉴定的其他各类人才,要同等提供评价服务。

二、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四)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在全社会大力推进200个左右从业人员多、技术要求高的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评价工作,建立标准题库齐全配套、组织实施规范有序、培养评价使用相互联动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城市中心鉴定平台,开展技师、高级技师示范性鉴定活动,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公共评价服务。

(五)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能力考核和业绩评定内容,结合生产服务过程对企业高技能人才进行评价。对于在企业生产一线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劳动者,经所在单位认可,可在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资历条件基础上,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对于职业技能鉴定试点企业开展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要按规定派遣质量督导人员进行现场质量督导。

(六)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开发与后备高技能人才评价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和办学要求。依托教学质量高、基础条件好的技工院校开展预备技师试点,大力强化校企合作,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分阶段培养和考核的工作机制,探索规模化培养企业急需新技师的方法和途径。取得预备技师证明的学员在企业相应职业岗位工作满两年后,经所在单位认可,可申报参加技师考评。

(七)探索高技能人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方式。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并公布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专项职业能力的考核规范,选择部分地区进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大力发掘高技能人才掌握的绝招绝技,探索进行专项能力认证。对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中从业人员较多的职业,经我部批准,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完善职业功能模块,分阶段进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评价创造便利条件。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

(八)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高技能人才考评不正之风。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公开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申报条件、考评时间及场所、组织实施流程。要公平对待申请参加评价的劳动者,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严肃考场纪律,规范考评行为,杜绝弄虚作假、考场作弊和违规评判等不正之风。要保证高技能人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公正,认真调查了解群众举报的质量问题,秉公处理。各地各部门要设立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监督专线举报电话,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鉴定所(站)的显著位置公布,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九)加强对鉴定所(站)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强化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质量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管理,重点对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督促承担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鉴定所(站)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责任制,规范鉴定申报、资格审查和鉴定组织实施、基础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分期分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要在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质量普查的基础上,培育一批管理运行规范的高技能人才评价鉴定所(站)。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督导制度,并抓好落实。

(十)对高技能人才评价主要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和重点治理。实行技师以上等级鉴定计划上报制度,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年度高技能人才评价计划,并报我部备案,我部将选择部分地区和行业进行抽查,对高技能人才评价结果进行评估。要设立重点监控点,强化对技师鉴定现场的督导检查。要抓住高技能人才评价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治理,社会化鉴定要重点整治考培不分、考场作弊、考务管理不严等问题,企业职业技能鉴定要重点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督导,避免无序操作,院校职业资格认证要重点强化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四、不断加强高技能人才评价基础建设

(十一)加快编制和修订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标准。加快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工作,设置技师、高级技师申报条件,确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满足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需求。规范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管理工作,由我部或我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