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工作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6:02:07

劳保工作计划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1

这次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和*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以及区委九届五次会议和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安排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年劳动保障工作回顾

20*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和服务两个主题,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区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新发展。

(一)主要工作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并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20*年新增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807人,累计达到180*人,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5076人,登记失业率为0.89%,比市下达的2%控制指标低1.11个百分点;有12927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71.8%,比市下达的60%再就业率任务指标高11.8个百分点;全年“4*0”就业困难人员总量5*9人,其中上年结转1083人,当年新增3966人,有3978人实现再就业,“4*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78.8%;当年申报、认定就业特困人员714名,已全部安置就业,安置率达100%。

社会保险平稳运行。20*年我区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养老保险参保单位6751家,参保人员44.93万人,收缴基金23.38亿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8%,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11%;工伤保险参保单位5837家,参保人员31.51万人,收缴基金4335万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9%,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5%;医疗保险参保单位6317家,参保人员50.92万人,收缴基金12亿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9%,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06%;失业保险参保单位6931家,参保人员36.29万人,收缴基金2.13亿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9%,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10%。四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年累计收缴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累计支出社会保险基金2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5%。社会保险收支运行平稳。

劳动关系保持稳定和谐。加强了对用工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控和指导,企业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达到89.4%。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已在各街道初步建立;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去年,全区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39297件,同比增长44.95%;执法检查用人单位5111户次,涉及职工13.89万人,查处违法案件961起;受理劳动争议1023件,其中集体劳动争议52件,同比分别增长4%和33.3%,全部按期结案。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二)六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带动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成功组织“新世纪*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区工作,推动劳动者职业素质全面提高。按照*市劳动保障局的统一部署,20*年我区组织了历时五个月的职业技能大赛。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街道精心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组织比赛的工种达到58个,涉赛人员46539人。大赛的成功举办,为技术人才的成长搭建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对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对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大赛氛围的影响下,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各类人员32694人。其中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再就业技能培训22126人,培训合格率99.32%,培训后推荐就业率达到89.9%。

——劳动力市场建设推出“会员式助理服务”模式,就业匹配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这一新服务方式以求职者和用工单位为中心,充分调动全区就业的各种资源优势,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高层次的劳动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工单位与求职者的需求,在网络中实现用工信息与求职信息相匹配,有效提高了职业介绍成功率。这种新的服务模式自去年12月全面启动实施仅一个月,就为378家用工单位和3710名求职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受到广泛欢迎,市劳动保障局将这一模式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完成社会保险“统一征缴”试点任务,实现了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统一征缴、一单托收”。新系统已在全市平稳启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三项保险在基金征缴上“各自为战”的局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了企业事务性负担,也有效地加强了对基金收缴的监管,提高了管理水平。

——建立了医疗服务监督管理联动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了广大群众医药费负担。在完善定点医院联系制度,加强医疗费用的审核管理和监控的同时,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力度。区劳动保障局联合区卫生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区财政局几个部门,建立了医疗服务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对本辖区定点医疗机构采取联合监督管理。这一举措推动了医院科学检查、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从源头上减轻了群众负担。

——整合信访、监察、仲裁、稽核等部门管理资源和工作手段,进一步加大预防、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力度。为切实解决好劳动者维权问题,区劳动保障局成立接访中心,为来访人员提供“统一管理、归口办结、统一答复”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四位一体接待来访工作格局。接访中心全年共接待来信、来电、来访39297人次,受理案件1315件,结案率100%。建立了“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远端坐席,在全市试点区县中第一个通过验收并提前接通,为职工群众维权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

——创新机制,标本兼治,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月发放基本工资、季结算剩余工资”制度。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89个工地的130家建筑企业同17000名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95%,并实施了月发放基本工资制度。建立了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的快速通道,做到问题早发现、快解决。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区的社会稳定。

回顾20*年,我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这些成绩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劳、汗水和无私奉献。首先是全区劳动保障系统的干部职工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在劳动保障工作中,勇立潮头,敢挑重担,尤其体现在承担全市试点工作中,能够面对新问题,树立新意识,研究新思路,开创新格局,从而把握住了事业发展的机遇;其二是全区劳动保障系统的干部职工树立了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在推动各项工作中,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各项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始终坚持依据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指导决策、推动改革。去年我区有8篇调研报告获*市劳动保障调研成果奖。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抓准了问题,理清了思路,提出了许多创新解决方案和对策,对指导工作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三是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把握住了时代精神。工作的着眼点符合现代化的方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工作平台逐步趋向体系化、网络化、信息化,从而使劳动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四是坚持以民为本,主动服务的理念,以改革的方法解决改革中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方式,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其五是社会各界积极关注、支持和广泛参与、配合,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成为了凝聚合力的社会体系工程。区、街劳动保障部门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相互融合渗透,消除了推诿扯皮,增强了效能互动;广大企业和职工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支持。特别是市劳动保障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对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委办局、工青妇等部门,尤其是各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给予了大力协作,从而为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我谨代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在劳动保障系统中辛勤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20*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所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保障事业依然处在改革和发展完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一是就业困难群体呈现逐年加大趋势,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全市城镇失业人员总量将达到28.5万人,*区预计新增失业人员20000人,“4*0”人员预计比上年增加30%,达到6500人,促进就业工作的难度加大;二是社会保险改革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突显,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愈来愈突出,解决不好将会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源。社会保险面临新一轮政策调整,改革任重道远;三是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矛盾实际上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围绕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的劳动纠纷日益突出,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工作繁重。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适应形势、着眼长远,扎实做好20*年劳动保障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实施“三区战略”的关键年,劳动保障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经济提供基础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大局,找准着力点,应对新挑战。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为主线,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的监督调控体系,网络化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20*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开发置换社区就业岗位10000个;经认定的就业特困人员95%以上得到安置;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分别比上年增长10%以上,基金收缴率分别达到98%以上。

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重点任务是抓好四个结合:

——促进就业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发展规划,多渠道、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好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制度,在注重发展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及旅游业的同时,加快相关产业链的培育,特别要扶持与产业链关系紧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以扩大就业容量;围绕城市管理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管、城管协管、交通协管、外管协管等与社区管理相关的就业岗位;围绕社区建设积极开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家政服务、修理服务、养老托幼服务等便民服务就业岗位。深入推进社区服务便民工程,在方便社区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开发适宜失业人员从事的就业岗位。

——促进再就业要与稳定就业结合。进一步加大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工作的力度。综合运用金融、税收、财政等促进创业和就业的政策,完善集创业项目征集、创业培训、专家指导、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项目征集制度,实施“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计划。同时按照“体面劳动”原则,转变就业调控策略,调整职业援助政策,在开发社区岗位中,注入人性化关怀,积极引导社会就业观念转变,消除社区岗位歧视,减少重复性失业,从而全面提高再就业工作质量,提高就业稳定性。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机会”,实行积极政策,促进就业、消除贫困,推动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就业保障要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落实促进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就业机制。按照《建立促进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就业机制暂行办法》,综合运用低保政策和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城市低保制度与就业制度联动,促进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实现就业。对“4*0”就业困难人员,全市将打破区域界线,凡是政府出资的公益性项目和岗位优先定向安置他们再就业。

在落实好托底安置政策的同时,要坚持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助理服务模式,在就业服务职能、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服务运作、服务管理、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提供包括职业指导、职业推荐、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诊断、社会保险办理等内容于一体的一对一的全程跟踪服务。推进就业服务体系“新三化”(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对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市场活动、服务质量、机构建设等进行不定期检查,完善整改、退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职业介绍服务质量。加强对来京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提高有序化流动程度,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征集,为求职的来京务工人员提供岗位推荐服务。积极营造诚信服务的市场氛围,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

——职业技能培训要与就业有机结合。职业技能培训要以促进就业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为主线,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市场引导、社会参与、技能为本”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在职职工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和技能提升培训,促进稳定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要围绕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城市建设、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坚持“定向招生、定单培训、定岗就业”的原则,充分发挥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的综合作用,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加快再就业培训信息网络的建设,形成与职业介绍网、社区就业网的联接,实现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岗位开发信息、培训信息的有机结合。

(二)完善机制,深化改革,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要在六项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工作机制,在规范社会保险征缴管理上取得突破。今年要以来京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非公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为重点,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对用人单位选择性参保、漏报瞒报缴费基数和人数等违规行为的专项审计、稽核和监察力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参保单位缴费诚信制度,对规范的缴费单位给予社会保险免检,提供经办绿色通道,并在劳动保障信息网上公布。

——深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改革,在社会化管理服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要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开展对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区服务的试点。在工作推进中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先易后难、保持稳定”的原则,着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在居住地社会保障事务所报销门、急诊大额医疗费用试点工作的进程,逐步扩大企业个数和退休人员人数,切实减轻企业事务负担,使更多企业管理的退休人员得到方便;二是研究加快退休人员医疗报销费用的周转速度问题,进行退休人员门、急诊医疗费用报销款直接划入退休人员个人帐户的试点,并组织推广;三是完善社会保险金的资格认证,严厉打击骗保等欺诈行为,堵塞基金流失漏洞。

——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监控机制,在基金支付管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在确保参保人员及时、足额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支付管理的监控机制。完善社保基金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杜绝各种违规操作,构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的良好氛围,堵塞漏洞,防止和减少基金损失。重点加大对医疗费用支付管理的监控。公费医疗经费支出的增长幅度控制在20%以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人员范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三种特殊病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人员覆盖率和人员管理台帐建帐率要继续保持在100%。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创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继续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对联合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纠正和落实。大力开展医疗保险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定额付费或定额预付费用管理办法的实施。

——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做好《*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宣传培训,搞好信息系统设计及测试。大力推进扩面工作,力争年底前将80%的应参保人员纳入统筹范围。结合女工生育保险政策的实施,研究并实现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保险统一征缴。

——落实好相关政策,在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上取得突破。今年全市养老保险政策将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养老金计发办法政策创新,建立完善企业年金制度,规范无人事管理权单位的职工及与单位签订短期合同的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政策等。对超出退休年龄未缴纳过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老有所养、因女职工岗位变动引发的退休年龄的争议等问题,也将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支持下,我们要着力研究解决好当前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加快信息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改革,在服务效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部分社会保险业务的网上办理。依托信息网络资源平台,对规模较大、具备相应计算机硬件条件的企业尝试开通网上业务办理。从开通网上政策查询、经办业务须知以及经办业务网上申报做起,提高社会保险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三)防治结合,加强调控,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

重点是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劳动合同制度是调节劳动关系的依据,在劳动关系调整中处于基础地位。一是要通过规范标准、严格验收、树立样板,提高“劳动用工规范一条街”工程质量;摸清底数,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指导、监控和督促,特别要抓好私营企业、股份联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二是完善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大型非公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指导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的续订和终止工作。对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人数超过职工总数30%和续订率低于80%的地方国有企业,加强监控和指导。三是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以集体协商工资为突破口,提高集体合同质量。

——完善劳动关系调控体系,强化劳动关系调整力度。一是建立完善街道一级的三方会议制度,逐步形成区、街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网络,将本地区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纳入三方协商会议内容,加大协调力度。二是认真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研究制定配套办法;依法严厉查处各类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是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质量,确保全年结案率不低于98%;加大调解力度,力争将调解率提高到35%;完善集体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调处机制,将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工作重心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积极探索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模式,推进仲裁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四是坚持信访、监察、仲裁及相关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机制,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矛盾。

——强化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规范管理,坚决纠正企业改革中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进一步研究国有重组、改制企业分流安置职工的政策措施,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积极参与企业安置方案的制定,保证劳动关系平稳过渡;加强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的备案管理工作;妥善解决企业改革中职工安置、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遗留问题。

——强化行政执法力度,维护来京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企业为重点,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一是着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督促用工单位与来京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加大对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执法监察力度,在建筑业探索实施工资预留帐户机制,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实现20*年基本解决拖欠问题的工作目标。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检查督促企业为来京务工人员缴纳工伤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维护来京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四)夯实基础,强化行政效能,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工作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着力夯实三个方面的基础:

——夯实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基础,为进一步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强化区、街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及时对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和社区劳动协管员开展政策培训,提高政策水平,扎扎实实抓好队伍建设,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要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对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法规教育培训覆盖面,营造劳动保障工作的法制环境。

——夯实劳动保障统计分析工作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运用计算机网络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动态监督的模式,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对再就业资金中拨付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情况实施审计检查,把基金监督工作延伸到基金使用单位。要通过实地检查,检查申请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用人单位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检查其使用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对违反规定虚报、冒领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要追回全部资金,并追究责任。

——夯实信息网络基础,提升各项工作的管理服务效率。依托“金保工程”,形成集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与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社区就业等于一体的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网络;进一步完善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基础数据库,初步建立起就业失业信息监测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程度,实行存档人员社会保险缴费卡制度;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推动行政执法基础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树立先锋意识,加强能力建设,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加强能力建设,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劳动保障系统要将能力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党员干部要树立先锋意识,成为改革的排头兵,事业的领头雁,带动劳动保障系统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结合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系统要着重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当前政府正在由权力型、管理型政府向责任型、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这种转变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行政能力,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服务方式。从劳动保障工作需求看,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对象层次不断扩展,服务对象需求不断提高,对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快速地学习不断出台的新法规、新政策,快速地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理念。另外,当前劳动保障工作正处于转型时期,既要面对和解决大量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又要超前性地研究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矛盾,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将会给社会和群众带来哪些变化,可能引发哪些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调查研究能力,才能既解决好当前问题,又能够保持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适应形势要求,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落实素质提高计划,以满足劳动保障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二)树立大局意识,提高统筹推进的能力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符合整体发展的科学规律,要树立全局意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将城乡劳动者通盘考虑、统一规划。要转变旧有的管理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在就业上加大政策、资金、服务的倾斜力度;在社会保障上积极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二是要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就业、社会保险和劳动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深入认识各项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善于把握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既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又要找准衔接点,把握平衡点,做到统筹策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协调推进。三是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加快解决当前影响人民利益突出问题的同时,要着力于抓长效,不断提高就业的稳定性、保障的有效性和劳动关系的和谐性;抓完善,注重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抓基础,大力推进法制、统计规划和信息网络等工作,使劳动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高效、运行更加稳健。

(三)树立稳定责任意识,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的要求,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一是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要按照“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要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各项关系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努力减少和化解不稳定因素。要逐步建立企业内部调解与社会调解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调解网络,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健全预警机制,对信访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多发的行业、地区,实行动态监控;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三是高度重视和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处工作。要制定应急预案,完善信息报告制度,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妥善处置集体上访,维护社会稳定。

(四)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持续改进的能力

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攻克劳动保障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只有依靠不断开拓创新,推出新举措,才能实现新突破。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步伐。一是要围绕当前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找准创新的着力点。集中力量,创造性地解决一批难点问题。二是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要围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企业和职工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三是要注重机制和制度建设。将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深入细致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建设,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树立协调配合意识,提高凝聚合力的能力

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各种力量,集成各种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劳动保障工作的合力。一是发挥好各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资源作用,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卫生、建委等部门形成密切配合;二是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等群众组织的联系,共同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同时,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专家学者理论研究、政策评估方面的作用。三是积极利用各种市场资源,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要积极发展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中介力量,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监管,促进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六)树立效率效能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2

一、社保工作

2012年劳动所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11人,提前半年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107%;60岁以上待遇领取人员1300人,参保缴费率和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达100%;居民医保新参保19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续保21122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走在全区社保工作的前列,排名第二。此项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百姓的安居,2013年我们将更加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长远性,切实做实做细社会保险的各项工作,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保续保扩面等,并且把城乡居保以及居民医保的续保扩面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我们将提前谋划,全面部署,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拉动,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城保、医保的续保扩面工作,计划在本年度前完成2013年居民医疗保险新参保及续保的目标任务,确保在全区社保综合工作排名前列。

二、就业服务工作

就业乃“民生之本,和谐之基。”2013年我们将以精心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网”为一主要抓手,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把社区平台建设和促进就业作为工作之重心。计划根据劳动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失业人员自身特点,预计定期组织技能培训不少于280人,创业培训不少于120人,服务企业用工不少于8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不少于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不少于100人,全面提高辖区失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劳动者就业率。对上我们将积极争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确保明年将创业补贴政策更大程度落实到位,进一步扩大就业创业政策惠普范围,将困难家庭纳入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全力推进再就业援助工作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完成社区的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创建指标。

二、企业退休人员工作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3

2011年,全市劳动就业服务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扩大就业这一中心任务,按照“三抓一加强”和“321”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奋力拚搏,扎实工作,各项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有提高、有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工作被评为“感动10件大事”之一,市职业介绍中心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动保障系统2004-2011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槐荫区振兴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继2003年被评选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后,2011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促进了全市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截止到12月底,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城镇就业12.7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1%,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1.16万人,“4050”人员8780人。

劳务输出16万人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的106.67%。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6%,控制在了4.1%以内。

全市共有各类职业介绍、人力资源机构231家,其中公益性12家。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万人。

全年税费减免金额共计2022.42万元,免收各种证照类、管理类、登记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共845.26万元。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支付资金2056.9万元。累计向189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378万元。

截止12月底,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76万户,参保人员64.9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2.48亿元。全年支付失业保险待遇1.51亿元。

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劳动就业服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做到“两个落实”、“三个强化”、“四个注重”:认真落实全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强化岗位开发,强化就业服务,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注重基础性建设,注重就业再就业质量的提高,注重城乡统筹就业,注重再就业长效机制的建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逐级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市、县(区)、办(镇)、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体系,并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工作中,坚持把抓好就业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作为重要战略机遇,认真做好调度、督促、通报等工作,对2011年考核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成绩评定等有关项目进行了明确,并于去年12月对全市责任单位(部门)进行了就业再就业目标考核,做好了迎接省厅检查的准备工作。全年及时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做到了数字真实可靠、分析严谨透彻,有情况、有措施、有典型、有经验,促进了全市就业再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大力度,有效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

1、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补贴资金和小额贷款政策。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去年全年,全市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费减免金额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金额共计2867.68万元。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对提出申请的87户企业吸纳安置的562名下岗失业人员落实了2004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市级财政支付补贴资金50万元,县(市)区财政拨付资金2.76万元。

2、创新工作思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多方的努力下,去年,全市担保基金规模有较大增长,经办银行有所增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建立信用社区工作全面启动,小额担保基金达到1600万元。截止2011年底全市41个社区共推荐小额担保贷款153人,走出了一条落实小额贷款的新路子。

3、认真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年审工作。一是加快发放速度。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加快发放进度,使有申领愿望和符合条件的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领到《优惠证》。截止去年底,全市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77万本,基本做到了应发尽发。二是认真做好审验工作。按照国家劳动部和省劳动厅的要求,认真对已发的《再就业优惠证》进行年度审验,并加强了对全市发证人员的基础材料建卡立册,分类归档。全年审验《再就业优惠证》5.29万本,占总数的91.68%。三是对持证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与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制度,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坚决查处冒领、转借、涂改等各种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政策执行的严肃性。

4、进一步加强基础台帐和就业统计工作。对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下而上建档立卡,逐步完善了相关台帐;对已经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数据统计工作也有了明显提高。全市就业统计工作呈现出台帐清、人员精、手段先进等鲜明特点。

(三)立足实际,不断推出促进工作发展的新措施。

1、探索建立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新三化”。一是不断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组织了全市就业服务系统的121名人员参加了职业指导职业资格培训,12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了全省高级职业指导职业资格培训。60个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在岗工作人员统一参加了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381人参加培训,356入参加资格鉴定,合格率为86%,大大提高了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打破城乡壁垒,挖掘各类资源,实现就业市场体系的社会化。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开展了“春风行动”和“扬帆行动”专场招聘会。历城区、天桥区结合本地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中央、省级重点媒体都进行了专门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济阳、平阴、章丘、长清、商河等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县,也都利用农民工返乡的时机大力开展劳动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活动,拓宽了服务的路子,扩大了就业,稳定了就业。历城、章丘、济阳等区县劳动力市场的兴建改造,将劳动力市场延伸到乡镇,实现了“三赢”,探索了一条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子。三是加强管理,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就业服务的制度化。全年在加强就业培训、就业目标考核、失业保险管理、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基层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多条管理规定,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证。职业介绍协会的成立是在新的形式下加强行业自律的有效措施,为行业的交流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放心民办职介服务单位评选活动也进一步推进了职业中介服务的规范化。

2、积极探索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的新措施。失业保险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开发完成了“市五保合一电子政务失业保险待遇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了我市失业保险管理水平,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进一步拓宽为失业人员服务的工作渠道,本着“重心下移、职能下延、服务到位”的原则,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向社区延伸工作的试点工作,为及时跟踪、掌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就业等情况,实现失业人员的社区动态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

3、探索进一步提高就业总量和质量的新措施。把加强劳动者能力建设、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积极探索解决劳动者素质与经济发展、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的新办法。全年不断强化培训机构管理,逐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再就业率,全年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万人。同时,全面推进创业培训工作,并积极探索创业服务进社区的路子。全市10个县(市)、区(除长清)都已建立了区县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7个县区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并开展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创业服务进社区工作已经在槐荫、历下区开展了试点活动。2011年第二届创业项目暨特许经营、加盟连锁展览会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劳动者的创业愿望和创业热情。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工作逐渐成为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亮点。

(四)完善措施,全面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1、继续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工作,初步实现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由“两手抓”,向推进“新三化”建设的转变。去年年初,全省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机构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进一步激励了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市政府政策调研室对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也有力推进了基层平台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国家劳动保障部将我市列入全国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工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试点城市体现了对我市基层平台建设工作的肯定。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逐步由基础建设阶段走向成熟发展阶段。

2、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新发展。主要表现在转移区域和行业范围进一步拓宽,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半径越来越大。去年向省内转移的劳动力达到10.72万人次,出省劳动力达到5.28万人次,境外就业人员已达到4000人。从行业范围来看,由过去从事农业多种经营和农产品初加工为主,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批零贸易、商饮等二、三产业领域集中。有组织输出6.43万人次,占输出总数的40.19%,组织化程度创历史最好水平。

3、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效果明显。去年全年市本级劳动就业工作被中央级媒体采用稿件15篇(条),在省级媒体则超过200篇(条),各县(市)、区也结合当地业务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稿件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市就业服务系统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并探索形成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教育目的,推动了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1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五年,特别是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的近三年,全市劳动就业服务系统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迈出三大步,实现了劳动就业服务工作跨越式发展。

就业再就业工作局势持续保持稳定。五年间,全市共实现就业再就业40.7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70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严格控制在4.1%以内。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77万本,其中4.23万人享受到政策扶持实现再就业。累计为14.2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7.05亿元。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中,有效地保障了各类人员的就业再就业这一民生之本,为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逐步形成。贯彻落实中央、省文件精神,市、县(市)、区出台100余件配套文件,形成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

再就业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我市用于再就业的资金逐年增加,市本级三年投入5300万元,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制度性安排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各项基础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有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就业培训质量和数量稳步提高,培训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职业介绍工作更趋于人本化管理,初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劳动就业的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就业服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了信息系统一、二、三期工程建设,业务应用不断扩大。行政效能建设、干部廉政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

“十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局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就业服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就业办党总支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很多经验体会值得总结。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明书记、鲍市长和王副市长数次对劳动就业服务工作作出批示、指示,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多次听取汇报,研究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商河县副书记亲自为劳务输出工作出谋划策,历城区政府把2011年确定为“劳务经济年”,章丘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成效才更加显着。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提出要重点帮助弱势群体,突出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在春节前后集中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拥护和支持,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第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原则。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近年来,我们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提出要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工作的着重点调整到城乡统筹就业管理服务和提高就业总量与质量上来等新要求,明确了工作的长期发展方向。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经济工作,研究建立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抓住发展民营经济,开拓新的就业空间;抓住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配合推进城市化战略,深入研究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正是由于把握了大局,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带动了全局工作,为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就业服务机构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做好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建立了高标准的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到人,用创新的方法改进各项工作。如在落实促进再就业政策时,适当扩大了政策扶持对象的范围,并将医疗保险补贴纳入补贴范围,在公益型岗位合同期满的解决问题上,提出了合同展期的办法,解决和缓解了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突出矛盾。思路的突破、方法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明确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明年工作对于“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明年形势,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我市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来讲,有利条件较多,发展环境总体宽松,但新形势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明年劳动就业服务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委、政府把就业工作摆在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支柱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市委八届六次全委会上将就业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地位的高度,其重视程度、认识深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这是就业工作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进一步扩大就业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撑。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36号),还将出台《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些都将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同时,也应看到我市劳动就业服务工作还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旧体制遗留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新的矛盾不断显现,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期性。我市仍处在劳动力高峰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一是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没有完全解决,新成长劳动力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劳动者技能水平整体偏低,许多行业技能劳动者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会对扩大就业带来一定难度。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工作思路,其根本要求是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相应的必将带来就业弹性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四是就业质量偏低,主要表现在收入不稳定、岗位不固定、劳动关系不确定等方面,因此而导致的二次就业的人数也相当大。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深入分析,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12年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工作全局,准确把握中央、省、市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扩大就业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探索完善就业长效机制的措施,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充分就业。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安置7600名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

三、勇于探索,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2012年劳动就业服务工作,要在考虑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高,要在缓解突出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要在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就业。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住工作要点,不断完善就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把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作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发挥再就业联席会议的作用。认真落实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将省里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和工作调度、督促、通报等工作,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促进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发展,确保全市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制定并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通知》精神,准确把握《通知》的内容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通知》、省领导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就业工作的要求上来。积极会同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本着有突破、可操作、办得到的原则,制订资金管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失业保险试点等具体操作办法,等国家和省的政策出台后,马上出台我市配套文件。在用好用足省里的政策的基础上,方便地方和基层的操作,为政策的落实创造更宽松环境。同时,组织好舆论宣传,使新就业政策深入人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突破工作难点,全面发挥再就业政策效应。

重点突破小额担保贷款、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政策落实工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增加资金投入,扩大担保基金规模,适当降低反担保条件,促进担保基金承担起担保责任;积极协调银行,增加小额担保贷款承办银行,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的效率;扩大信用社区,对经信用社区评估推荐个人信用和经营项目较好的申请贷款人员,逐步取消反担保。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工作,加快主辅分离工作的进程。尽快制定出今年再就业资金使用预案。

(四)打造工作亮点,积极推进具有特色的就业服务工作。

一是巩固老典型,继续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规范推进各项就业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全面发挥基层平台的功能;二是探索新经验,强化技能培训在促进就业总量和质量提高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强化培训与岗位开发、培训与就业服务的衔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针对县(市)、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五)把握工作特点,完善各项就业服务措施。

失业保险工作方面,结合我市失业保险工作现状,建立失业保险预警机制,争取列入扩大失业保险使用范围试点城市,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作用,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工作重心向社区延伸新思路,同时,强化网络化管理,重点抓好系统业务功能的完善和应用。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方面,要把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当作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常规性的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制度,进一步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提升就业服务手段方面,进一步加大全市就业服务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力度。宣传工作方面,进一步强化宣传意识,增强做好就业宣传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在宣传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六)找准工作结合点,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

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城镇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工作,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就业的有关政策,加强相关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积极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和完善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大环境,推进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4

年我乡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指标任务是:

(一)扶持创业人数5人;

(二)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000人;

(三)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20人;

(四)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数80人人(征缴金额16万元);

(五)城镇居民参保人数200人;

二、突出重点,做实各项工作

(一)大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当好宣传员,深入宣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把劳动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联系起来,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劳动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建立建全各类工作台帐及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基础台账,台账数据及时更新,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调查和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建立失业监控、返乡农民工报告制度。

(三)努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根据县局下达任务,结合我乡实际,我们将努力完成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尽最大努力多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一是引导返乡农民从事烤烟、生猪养殖等高效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指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和回乡创业工作。二是加大与本乡项目建设的衔接和协调,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黄口堰水库移民后扶工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三是加强与乡内大型企业联系,如悦来温泉渡假山庄、玉泉机砖厂,鼓励他们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四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强与县、市就业服务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职业介绍及其它后续保障服务。

(四)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广泛宣传国家免费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与专门培训机构的联系,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采取“菜单式”培训,真正让返乡农民工学到真正实用的职业技能。

(五)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督促、指导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做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找准对象作重点做通思想工作,努力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任务。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5

一、调整再就业政策,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就业工作要以促进城镇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优化就业服务环境,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调整完善就业政策和服务,推进技能培训,强化就业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进一步扩大就业,促进稳定就业。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转变就业调控策略,调整完善促进再就业政策。再就业帮扶对象从“4050”人员扩大到低保、残疾、社区矫正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建立促进就业与低保政策、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联动机制。调整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继续加大促进就业资金投入,完善小额贷款、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后续培训优惠政策,落实税收减免、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招用失业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扶持力度,在提高社区岗位的规范化、组织化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加强促进就业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加大岗位开发力度,鼓励多种形式就业。抓住实施“三区”战略和奥运基础建设机遇,增加就业岗位;围绕群众生活方式转变,在方便社区居民、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开发适宜失业人员从事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家政服务、修理服务、养老托幼服务等就业岗位;积极开发“文化社区”、“便民社区”、“敬老社区”、“安全社区”等特色社区建设中产生的岗位,鼓励失业人员在社区创业和就业;对有志于创业的失业人员,在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各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困难失业人员,确保托底安置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优化就业服务环境。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迁移到新址后,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和完善,同时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立区域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全区职业介绍信息共享;定期开展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并向社会供求信息,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良性运行;整顿、规范全区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职介活动,为劳动者营造平等、公开、高效的市场就业服务环境;积极与外省市驻京办,以及外省市劳务基地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输入联系,实现求职信息和用人信息的互通,加强劳务输入的组织化管理,通过有序流动和对口输入,减少盲目流动;研究制定公共就业服务规程,在就业服务的职能、项目、模式、手段等方面明确服务标准,加强职业指导、求职技巧训练、岗位推荐、职业能力测试等多层次的就业服务。

四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为主线,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改善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对在职职工,强化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和技能提升培训,缓减结构性失业矛盾,促进稳定就业;对失业人员,坚持“定单培训、定岗就业”原则,实施富有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对残疾人、低保人员、“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坚持适宜性、适应性原则,提供职业指导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培训;对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壮大中高级技能人才队伍。调整改革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市场认同度,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机衔接,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深化改革,细化服务,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社会保险工作的着力点是“精、细、深”,也就是要精化管理、细化服务、深化改革。所谓“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管理层面,实施精化管理,堵空防漏,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平稳运行,另一层含义是执行层面,要求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精益求精,保证工作高效率高效能。所谓“细”是指在服务层面,注重细节,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按照企业、职工的需求,细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提供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所谓“深”是指在发展方面,继续深化改革,研究解决好社会保险运行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拓展管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力求在五个方面取得新发展:

一是组织落实好四项新政策。第一,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这是继1997年国务院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决策,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将调整个人帐户规模,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贯彻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在具备条件企业积极推行企业年金试点。三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减轻企业和退休人员的医疗费负担,尤其是解决停产半停产和没有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职工的医疗费困难,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程度。四是改革区属单位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实施区属公费医疗单位退休人员医疗统筹管理。提高公费医疗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对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退休人员,允许在单位合同医院之外再选择一家合同医院进行门诊和住院治疗,以方便退休人员就医。这四项新政策调整力度非常大,要做好政策宣传培训工作,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推进。

二是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上研究探索新办法。要进一步完善监察、专项审计、稽核三位一体的征缴协调联动机制。工伤保险以餐饮服务业、建筑业为重点,继续推进外地农民工参保工作,并将覆盖范围扩大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抓好非公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中央单位中非公费医疗人员的参保工作,扩大征缴成果;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以私营、个体等非公企业为扩面重点,加大征缴力度。建立参保单位缴费诚信制度,选取部分足额缴费单位,探索诚信缴费单位的评定办法。

三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控管理新机制。完善社保基金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杜绝违规操作,构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的良好氛围,防止和减少基金损失。一是探索通过民政、医院、公安三方互动的生存认证机制和社保体系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准确了解领取养老金人员的生存状况,防止和减少养老金冒领的发生。二是继续完善“五局联审”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三是继续推进医疗保险住院次均费用监测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帮助驻区定点医院改进工作,降低医疗费用。

四是继续探索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在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在总结去年社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推广改革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服务改革准入机制;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社区用药范围,扩大试点病种;加大社区政策优惠,提高退休金较低群体的社区就医选择率;对厂桥医院与北大、积水潭医院的双向转诊进行研究,探索双向转诊、家庭病床服务的医保政策。

五是着力整合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在服务效率效能上取得新提升。在整合相关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保险的统一支付,改变现在按险种办理支付业务的管理模式,提高社会保险支付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效能化水平。探索部分社会保险业务的网上办理。对部分企业从开通网上政策查询、经办业务须知,以及网上申报做起,提高社会保险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继续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报销工作,积极研究完善报销途径,探索简化报销流程环节,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方便退休人员。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调控劳动关系的关键。今年的总体思路是: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加强监管,指导到位。继续落实“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的要求,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大依法维权力度。主要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是大力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对全区各类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开展专项调查,摸清底数;以建筑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业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继续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对期限届满人数超过职工总数30%的企业和续订率低于80%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和指导;落实集体合同条例,推动企业建立内部协商机制,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

二是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查处力度。大力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农民工工资预留账户工作,逐步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监控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加大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查处力度。继续推进“劳动用工规范一条街”工程。

三是强化劳动关系调控体系建设。完善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大力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建立形成区、街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网络;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质量;加大调解力度,力争将调解率提高到35%以上;完善集体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调处机制,将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工作重心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坚持信访、监察、仲裁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机制,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矛盾。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完善企业诚信体系。

四、夯实基础,提升品质,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工作质量

一是夯实劳动保障统计分析工作基础,做到数字准、情况明。进一步完善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基础数据库,初步建立起就业失业信息的动态监测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规划要求,研究和制定劳动保障信息统计和分析指标体系和标准,采用新统计方法,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宏观决策的信息统计、分析和报告体系;依托“金保工程”,形成集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与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社区就业等于一体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建立社保所评估体系,提高社保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6

(一)突出抓就业防失业,保持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就业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关系每一个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2009年,我们要把抓就业、防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一是把扩大就业与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要积极配合经济发展部门,完善鼓励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保护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各级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积极的就业促进措施,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带动更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主动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以保企业实现保就业的目标。要把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条件选择职业。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业人员,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完善面向所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强化援助的针对性和机制的长效性,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弱势群体稳定就业。二是把扩大就业与调控失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防控失业。坚持一手抓就业、一手防失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要加大失业调控力度,落实突发严重失业问题限时上报和企业运营情况定期调度制度,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配合联动的监控体系,不断健全失业监控预警机制。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定期巡视,对目前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动态掌握企业动向和职工变化趋势,防止发生规模裁员等严重失业问题。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促进就业的职能优势,根据缺工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裁减人员的技能情况,及时搞好对接,切实做好裁减人员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要加强失业人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将有就业需求的城乡各类失业人员,全部免费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允许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签订缓缴协议的前提下,正常转移职工的失业档案,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累计缴费时间核定失业保险待遇,切实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三是把扩大就业与加强职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以培训促进就业。把加强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将技能培训和鉴定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构建“一体化”就业培训格局。要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实施特别的职业培训计划和就业与创业提升计划。当前,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目前生产任务不足的时机,广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稳定职工队伍,做好技能人才储备。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和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要根据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组织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增强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切实做好返乡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全市各类技工院校是就业培训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培训主力军作用,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推进定单式、定向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培训时限,提高培训层次和标准,延缓就业压力。四是把扩大就业与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全心服务就业。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继续加快中心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统筹城乡的市、县、镇三级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为劳动者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好系列主题就业服务活动,为城乡劳动者择业和企业用工搞好服务。当前,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规范各种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组织,鼓励各类职业中介为城乡劳动者提供诚信、有效的就业服务;严厉打击非法劳务中介,为劳动者择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突出抓完善促提高,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惠及广大职工群众。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运行的“减振器”,具有调节社会需求、平抑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2009年,我们要在去年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全面改革的基础上,把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放在政策制度的巩固、完善和提高上,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发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一是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今年虽然一些困难企业缴费能力会下降,但我们扩面征缴的力度不能减。在稳定现有参保企业和人员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外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不断提高参保覆盖面。要坚持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依法督促其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采取一次性措施适当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降压;对暂时无力缴费的困难企业,及时与相关部门审核并向省政府申批缓缴社会保险费,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二是切实抓好职工养老保险。在抓好各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适当延长缴费基数过渡期,缓解他们的缴费压力,避免出现断保断缴问题。继续稳妥抓好大龄城镇居民参保工作,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提前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数据测算等基础性工作,为全面实施做好应对准备。切实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是继续完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职工医保重点抓好新政策在三市的全面推开,加大指导协调力度,确保三市新老政策平稳过渡,为市级统筹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好医保基金的效能,研究推行单病种付费等控制办法,切实控制费用的过快增长。城镇居民医保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政策,探索门诊统筹办法,提高政策吸引力和保障水平,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力争全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伤保险重点抓好特殊、危险行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优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继续抓好工伤康复中心的管理和运行,不断提高康复能力和水平,减轻工伤职工的病痛和家庭负担。生育保险重点抓好服务领域的拓展,加强育龄妇女生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企业和基层,依托医院做好孕前教育和产后服务。四是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充分用足用活政策,继续研究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重点抓好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和培训,充分发挥好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三大功能,同时根据上级要求,择机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五是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这是今年全市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唯一一项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重要措施。2009年重点抓好环翠区、高区、经区的试点推行,为明年在全市全面铺开奠定基础。三区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抓好政策的宣传和经办人员的培训,精心组织,深入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参保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把好事办好。其它市区要加强调研,搞好数据测算,为明年推行做好准备。六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基金监督和管理。要不断强化“高压线”意识,按照安全、高效、规范、有序的要求,落实和完善基金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基金管理行为,扎实搞好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防止出现新的挤占挪用和欠费问题。要创新基金监管方式,探索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基金审计,研究实行基金网上实时监控。切实加强基金财务的内控管理,杜绝工作人员的职务违法违纪行为。

(三)突出抓执法保稳定,创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要继续抓好“三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大力倡导“和谐执法”理念,坚持监察、仲裁、信访三位一体,“准确适度”执法,主动化解矛盾,实现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做到让政府放心、企业安心、职工舒心。一是建立监察应急预警机制。坚持“重处理、轻处罚”,通过建立“网格化、网络化”监察管理体制,实现对用工单位的动态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主动预防。加大投诉举报处理力度,加强监察应急预警,重点监控可能发生恶意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发生规模裁员、大量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动态掌握用工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二是建立化解劳资矛盾长效机制。坚持“调裁结合、调解为主”,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处理,充分运用劳动仲裁协调、调解、简单争议一裁终局等人性化、高效率机制,努力达到低成本、无后患解决争端目的。深入推进仲裁诉讼执法一体化,加强与法院的合作,在新建人力资源市场专设劳动保障法庭,实现关口前移,建立互为补充、方便群众、快速高效处理劳资矛盾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深化“阳光仲裁”,推行流动仲裁庭制度,尽量把仲裁庭开到基层和企业,既维护企业和职工权益,又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三是深入开展劳动保障信访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劳动保障综合咨询服务机制,整合“12333”咨询服务电话功能,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行局属单位轮换值班制度,做好案件处理与政策咨询服务并举的文章;继续开展好信访咨询宣传服务日活动,切实为职工群众搞好政策咨询服务。

(四)突出抓服务促升级,推动劳动保障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全面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把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紧密联系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扎实实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实现干部职工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局党委研究决定,将2009年作为劳动保障系统“管理服务年”,把所有直接为群众办理的业务事项,全部集中到新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保障综合服务大厅,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每月评出“优质服务窗口”和“服务标兵”,争创全省、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实现劳动保障服务整体上档升级。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没有劳动保障的信息化就没有劳动保障的现代化。近两年,全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新业务不断开展、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快速度,逐步实现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全程信息化。1.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建设和应用步伐。在总结试点发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发放进度,完善社保卡的各项功能,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加快建立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社保卡信息管理系统。2.进一步加强“金保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全市“核心平台二版”系统的完善工作,解决好应用中的技术问题,早日完成全市各级网络升级,保障各项经办业务的顺利开展。3.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逐步实现社会保险费网上申报、缴费、业务变更和信息查询等功能,方便企业和群众参保缴费。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发建设办公局域网,实现公文、资料、信息等网上传输、办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提高规范化服务能力。当前,我市劳动保障工作正处于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手工半手工操作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从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要求,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压缩工作环节,改进业务流程,优化岗位设置,制定和推行统一的岗位服务标准,统一规范窗口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窗口直接面向办事群众,服务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劳动保障系统的整体形象。要大力推行柜员制做法,做到每个单位的业务能够在其任何一个服务窗口办理,每个工作人员能够为参保对象提供全面服务,努力把服务窗口打造成展示劳动保障系统形象的主阵地。四是主动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认真落实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下调三项社会保险缴费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政策,进一步清理物价部门公布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稳定职工队伍,做到即使轮岗作业也不要放长假,即使适当降薪也不要裁员,为企业今后的发展蓄足后劲。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009年各项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关键在于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我们要通过开展管理服务年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劳动保障干部队伍,为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强化“四种意识”:一要强化大局意识。劳动保障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把每一项工作放在大局中去认识、去谋划、去部署,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要牢固树立劳动保障“一盘棋”思想,强化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一切从全局出发,一切为全局服务,步调统一,协调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要立足全局整体工作,打破条块分割,只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发展,都要不分你我,争着干、抢着干,对内一条心,对外无杂音,努力形成左右沟通、上下协调、内部融洽、外部配合的和谐发展局面。二要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事业不断进步和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当前,劳动保障工作正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握时代脉波,紧跟当前形势,顺应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善于创造和把握最佳时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确保在新的形势下不掉队、不落伍、有作为。要敢于突破一些制度和条条框框,敢于突破过去,敢于突破他人,敢于打破传统做法,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办法,在各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新发展。三要强化为民意识。劳动保障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直接与群众打交道,都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一核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多为基层单位着想,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充分考虑他们的新愿望、新诉求,充分体谅他们的困难,把工作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把服务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方便,用真诚、细致、周到、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基层和群众的信任。四要强化自律意识。目前,我们劳动保障系统掌管着大量的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养命钱”,管理上绝对不能发生任何问题。每个党员和干部都要管好自己的身手,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树立劳动保障系统良好的形象。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督措施,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在防范上下功夫,在日常监督上下功夫,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7

全市系统各级公共事业单位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在全市系统各级事业单位中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深化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举措,是积极推进全市系统依法行政、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行风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对于加强全市系统队伍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强化管理服务,努力提速提质,强化监督,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提升部门形象有极其重要作用。

全市系统各级各单位特别是各级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委政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深化对各级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办事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把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范围

(一)指导思想

全市系统各级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劳动保障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通过积极推行办事公开,进一步规范办事行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办事透明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全市劳动保障事业深入开展。

(二)基本原则

在推行办事公开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实施的原则,凡办事公开事项要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实施;要坚持全面真实的原则,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国家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公共服务项目都要主动、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公开;要坚持及时、便民、注重实效的原则,凡是社会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及时公开,办事便民利民,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坚持有利监督的原则,要采取有效措施,方便群众的知情办事,为群众行使参与权、监督权创造条件,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坚持促进发展的原则,要把办事公开和加强内部管理服务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方式,促进自我发展。

(三)实施范围

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市县两级所属的事业单位均属办事公开的实施范围

三、办事公开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全市系统各级事业单位要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遵循自身管理服务事项运行的一般规律和省市及市局政务公开要程序规范、提高效率、简明清晰、方便群众知情、办事、监督的要求,对本单位凡涉及公共管理服务的事项及环节都要进行认真清理,确定公开事项,建立和完善公开目录,并绘制涵盖办事条件、承办岗位、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途径和方法等要素的办事流程图,并狠抓落实。具体内容是:

对外公开的主要内容:凡单位职能权限、服务范围、工作标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及便民服务电话;中央省市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贯彻落实情况;办事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和办事提交的申请材料的范本;收费和处罚的项目、依据、标准及缴费办法;本单位投诉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监督机构、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规定及聘请的社会监督员姓名及联系方式;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变动事项、突发事件、服务事项临时变更、重大涉民决策事项;向社会承诺的服务事项、标准、违诺责任及处理办法;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必须公开的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其他事项,均要对外公开。

对内公开的主要内容:凡内部管理服务重大决策;内部人员聘用、任免、交流、考核、奖惩及社会保障、福利、住房等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单位经营管理,特别是大额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基建等情况;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及进展情况;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都要对内公开。

办事公开工作要本着便于群众知情、办事和有利监督的原则,不断丰富公开的形式和载体,多形式、多层次地实施公开。即就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公开栏、便民服务卡、明白纸、办事指南、触摸屏、服务热线、举办咨询宣传活动等传统公开形式进行公开。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召开新闻会等形式进行公开。还要运用政府公报、劳动保障政府网站和12333咨询热线等形式认真进行办事公开。

四、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办事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全市系统各级事业单位要在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着眼长远,深化细化的要求,在办事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监督、考核、奖惩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重点建立和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示制度,重大决策事项听证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和内部公示制度、办事公开民主评议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反馈回应制度、监督考核制度和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办事公开工作及各个环节有规范可依,有章可循。

五、强化保障措施

推进全市系统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部门的形象。因此,全市系统各级及各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系统各级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要实行市县局党组分级统一领导,市县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按管理权限督导协调,各级事业单位各负其责,组织实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市局和各县市区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检查考核(包括明查暗访、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和群众投诉、评议、听证质询)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对推行办事公开不力、弄虚作假、群众反映强烈的,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8

1、扎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今年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为全局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要按中央、省市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活动,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领会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特别是关于改善民生问题的战略部署,切实把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劳动保障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上下功夫。要坚持以局中心组为龙头,以科级以上干部为重点,不断创新学习形式,落实学习制度,加强学习交流,切实保证学习实效,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要把学习贯彻的重点放在立足本职,努力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上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做为担负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务的劳动保障部门的党员干部创造性地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即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又是本职工作的要求。因此,全局每个党员干部要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在三个狠下功夫上做文章。一是要在武装头脑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全面协调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做好就业再就业、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劳动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指导工作实践上狠下功夫。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深化服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正确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工作思路创新,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努力开创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三是在推动工作成效上下功夫。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社会认可、群众满意是评价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因此全局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创一流业绩,切实让社会认可、群众满意。

3、认真开展建党87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要按照中央、省市委和市直工委的统一部署,围绕纪念建党87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纪念活动,对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深入的党的理想、宗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教育,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全局纪念活动将做出具体安排。

4、继续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实践证明,“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重要载体。今年要在认真总结多年“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创新机关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增强廉政意识,健全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又好又快和和谐发展深入创建活动。活动的思路要创新,形式要多样,要讲求活动的效果,切实把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市局机关党委拟年内组织一次“五型”机关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二、深入开展“双标”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5、深入开展“双标”活动。局机关党委、各支部要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突出重点,培养亮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打造一批社会知名度、认可度高,先进性示范性强的“双标”典型,用典型示范,推进工作开展。活动中一要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制定自己的标杆用语,并在显著位置展示。二要广泛开展多种标兵能手竞赛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奋力争先,争做行业标兵、职业标兵和岗位标兵。三要大力表彰先进,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要及时总结经验,予以表彰。

6、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今年重点抓好基层支部和机关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要通过换届选举,优化组织设置,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从组织上确保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员之家”。第三要积极探索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强化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确保党内民主集中制的落实。第四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第五要严格按新的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做好党费收缴工作。

7、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要按照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支部的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规定,重点抓好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党建工作保障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今年局机关党委将实行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汇报制度。

8、开展特色主题党建活动。局机关党委和各支部要在全局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主题党建活动。主题党建活动要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进行,要突出优质高效服务这个核心,形式要多样,讲求成效,从而进一步推进两个作用的发挥。

三、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大作风建设工作力度

9、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构筑牢固思想道德防线。要在全局党员干部中继续认真开展党的理想、宗旨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10、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严格执行市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确保责任制落在实处。要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省市及市局有关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积极实施责任追究。

11、继续深化行风效能建设。要按照市局行风效能建设的工作安排,继续狠抓行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深化规范和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速提质,优化管理服务,力争年底在行风效能建设民主评议中位次再次前移。

四、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2、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创新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要健全政治思想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形成层层抓政治思想工作的局面。要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拓宽渠道,丰富载体,积极创新,把政治思想工作溶入到日常管理服务中去,增加科技含量。要大力总结推广表彰政治思想工作的先进典型。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9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更加关心和重视老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切实保障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两项待遇”的落实,进一步深化服务管理,注重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余热,为促进淳安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以争创市级“五好”党支部为抓手,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1、全力支持离退休人员支部创建市级“五好”党支部活动,并以此活动为抓手,深化“千岛湖先锋”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深入开展以创建“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千岛湖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在去年我局创建县级“五好”党支部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局党组成立了以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创建市级“五好”党支部活动领导小组,重视和支持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开展创建活动,局党总支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局属各单位党支部要积极配合,认真制定活动计划,精心搞好动员布置,全面开展创建。在深化创先争优和创建“五好”支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积极采纳他们献言献策。开展“心系和谐当参谋、促进发展献余热”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老干部为构建和谐淳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切实加强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局党总支的季度安排,由离退休人员党支部组织实施,坚持每季一次集中学习制,由局属各单位支部提供老干部学习场地,采取学习传达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集中进行理论辅导和知识测试、组织讨论交流等形式,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县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时事政治、新知识,帮助老干部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使老干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不断优化服务管理,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3、认真落实老干部听报告、上党课、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向老干部定期通报情况、组织老干部就近参观考察等制度,优先安排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活动经费和老干部庆祝老人节活动开支,为老干部订购党报、《党员读本》等学习资料,每季度向局系统老干部通报本局重大决策和发展情况,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4、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老干部“三个机制”,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精心安排好老干部体检疗养和参观考察。坚持对老干部生病住院走访探望和春节、中秋节家访慰问工作,支持离退休人员支部为七、八十岁大寿的党员集体过生日送蛋糕活动,认真做好生活有特殊困难老干部的帮扶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活跃丰富老干部文化生活,开展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5、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一是在“七一”前夕走访慰问离休干部,把组织的关心送到每个离休干部心中,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二是开展“学党史、听党课”活动,加强对老干部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三是积极发动老干部参加县里组织的各项纪念活动。同时结合老干部的身体状况,有选择性地开展外出参观考察,以活跃老干部晚年生活,提高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劳保工作计划范文篇10

为认真贯彻全县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年全县老干部工作要点》,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订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中全会和县委届次全会精神,更加关心和重视老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切实保障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两项待遇”的落实,进一步深化服务管理,注重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余热,为促进淳安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以争创市级“五好”党支部为抓手,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1、全力支持离退休人员支部创建市级“五好”党支部活动,并以此活动为抓手,深化“千岛湖先锋”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深入开展以创建“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千岛湖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在去年我局创建县级“五好”党支部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局党组成立了以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创建市级“五好”党支部活动领导小组,重视和支持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开展创建活动,局党总支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局属各单位党支部要积极配合,认真制定活动计划,精心搞好动员布置,全面开展创建。在深化创先争优和创建“五好”支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积极采纳他们献言献策。开展“心系和谐当参谋、促进发展献余热”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老干部为构建和谐淳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切实加强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局党总支的季度安排,由离退休人员党支部组织实施,坚持每季一次集中学习制,由局属各单位支部提供老干部学习场地,采取学习传达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集中进行理论辅导和知识测试、组织讨论交流等形式,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县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时事政治、新知识,帮助老干部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使老干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不断优化服务管理,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1、认真落实老干部听报告、上党课、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向老干部定期通报情况、组织老干部就近参观考察等制度,优先安排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活动经费和老干部庆祝老人节活动开支,为老干部订购党报、《党员读本》等学习资料,每季度向局系统老干部通报本局重大决策和发展情况,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2、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老干部“三个机制”,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精心安排好老干部体检疗养和参观考察。坚持对老干部生病住院走访探望和春节、中秋节家访慰问工作,支持离退休人员支部为七、八十岁大寿的党员集体过生日送蛋糕活动,认真做好生活有特殊困难老干部的帮扶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活跃丰富老干部文化生活,开展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围绕建党周年开展系列活动:一是在“七一”前夕走访慰问离休干部,把组织的关心送到每个离休干部心中,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二是开展“学党史、听党课”活动,加强对老干部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三是积极发动老干部参加县里组织的各项纪念活动。同时结合老干部的身体状况,有选择性地开展外出参观考察,以活跃老干部晚年生活,提高老干部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