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2:38:19

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范文篇1

一、科技进步的**回顾和**发展要求

**期间,我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坚持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达到47个,全省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年达到约1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其中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3.13亿元,比**年增加2.7倍。组织实施了128项重大科技项目,农业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其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得到加强,数字化消费类电子产品、洁净煤燃烧技术、非晶材料、氟化工、新农药、新药物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53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7.5%。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速发展,1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培育了64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和节能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运用,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设计、管理、营销等软件技术应用推广初见成效;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技术开发类院所在**年底前已基本实现向企业化的转制,农业和社会公益类院所完善内部运行机制,逐步推行企业化管理。制定并落实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留学回国人员和科技人员投身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技术市场初步得到培育和发展,**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登记额达27.1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论文数连续几年居地方自然科学基金的前列,有100多项基础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全省已建立81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3个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117个企业技术中心。

**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科技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前途和命运的决定性力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加入世贸组织在即,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对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良好的机遇。当前科技进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技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品还比较缺乏;技术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科研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带动能力偏弱。这些制约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落?quot;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抓住世界科技革命的机遇,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浙江建设成为科技强省、经济强省。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的精神,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保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以技术跨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进程。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产业化。科技活动要以实现产业化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技术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技术链的延伸带动产业链的延长;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着重加强区域支柱产业的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相结合,推进技术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商业性的专有技术的研发,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和创新,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出资的科技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贯彻突出重点、综合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方针,着重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科技研发攻关;要继续加大投入,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组织基础性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形成科技发展的新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打破条块和区域内外分割、产学研脱节的科技活动的组织架构,实现省、部科研设施的重组联建,以加强产学研合作为重点来调整优化科技力量的布局。广泛开展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组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和利用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平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坚持科技体制创新与培育技术市场相结合,进一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进步机制和环境。坚持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促进科技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对技术中介机构管理的规范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市场管理的法制化,技术市场载体的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培育和繁荣技术市场;加快科技计划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技奖励制度等方面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融资等各项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以优良的环境集聚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充分调动方方面面追求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奋斗目标

到**年,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排序力争进入全国前5位,为科技强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科技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达到18%。

--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大提高,区域支柱和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的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区域支柱和特色产业的技术层次达到发达国家九十年代末水平;制造业、服务业和大中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R&D)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省、市、县(区)财政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7.8%、4%、3%。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表的论文数处于全国前列。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进入全国前3位。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区域支柱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基地、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培育技术市场成效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引导、政府扶持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进步机制基本形成;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载体的技术市场覆盖全省,科技成果展示、洽淡、交易活动主要通过有组织的信息化技术市场进行,全省技术市场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以上。

--科技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进步是发展动力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科技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制环境、投资融资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环境更加改善,科技人才的培养、集聚和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科技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40万人以上。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条件。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克服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偏面想法和做法。按照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继续强化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体现地方特色,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优势产业。按?quot;创优势,争一流"的要求,在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群,实施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天堂硅谷"的创建,把浙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扩大面积规模,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划定孵化、产业、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网络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大企业、大集团和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快孵化功能建设,建立各类孵化器,并提供种子资金、风险投资等创业支持,大量吸引留学人员、科技人员和企业家来区创新创业。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建立精简、效能的办事机构,当地科技行政部门要主动介入对高新园区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培育现代城市经济,集聚高素质人才,塑造现代城市形象。到**年,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进入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先进行列;宁波、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平,其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达到全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流水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以上。

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在新兴特色产业明显且相对集中的地区,着力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增强相关产业、技术、人才的集聚能力,提升区域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以基地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快新兴特色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建设融信息交流、技术贸易、人才市场为一体的科技服务机构,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到**年,全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达到30个左右,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省、市、县共同支持、逐级培育的办法,在全省扶持发展1500家以上省级和部级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力量培育300家左右上规模、上水平,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形?quot;四个一批",即:100家以上研究开发能力较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以出口为主、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在国内外股票上市、经营业绩优良的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市场份额较大、在全国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50家以上。同时,要发挥浙江优势,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通过科研院所改制、原有中小企业改造提升、科技人员领办创办、购并校办院办企业等多种途径,走出一条转化、培育和壮大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路子,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以上。

培育20个高新技术产品群。选择具有浙江特色和优势、发展潜力大、产业链长的若干领域,每年实施若干高新技术产品群培育重大专项,采取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共同支持、滚动发展的方式,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高新技术产品群。在电子信息领域突出发展:计算机软件,高速宽带信息网络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和光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产品,大规模集成电路,文化教育娱乐类电子产品。在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领域重点发展:生物药物和疫苗,新型合成药物和中药,生物农药和兽药,动植物新品种,特色、绿色和海洋生物食品。在新材料领域加快发展:新型电子材料,纳米材料,氟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在光机电一体化、环保和其它领域重点发展:先进制造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环保、高效节能和绿色能源产品,新型设施农业技术装备。

实施70项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在我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每年筛择并组织实施15项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全国领先、市场潜力较大的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扶持,逐步形成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拳头产品。各市县每年也要确定并实施一批本级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省、市、县的重大科技项目群、产品群。项目的实施和投入以企业为主,各级财政共同扶持,引导金融投入,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

四、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围绕各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抓住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大发展的机遇,以加快急需的共性、关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服务业电子化工程、生物技术示范工程、纳米技术τ霉こ桃约跋喙刂卮罂萍甲ㄏ睿平┮迪执⒅圃煲敌畔⒒头褚档缱踊獭?br>

以培育新种子种苗和开发推广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星火示范县和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为载体,组织农业高技术、新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安全生产技术和其他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育形成40个左右新种子种苗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特色产品生产等示范基地,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型组织形式。重点建设8个左右省级以上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以农业高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星火示范县,以竹、茶、蜂、菇、桑等为重点,集成种子种苗和种养技术、产后加工技术,延伸技术链,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形成浙西南星火技术密集带;继续建设好科技兴海示范区,积极发展海水增养殖、海洋药物和功能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实行农科教结合,吸引工商企业和外商投资,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

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和开发推广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重点,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技术水平。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各地支柱行业普遍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选择一批企业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提高企业设计、生产、营销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引进、开发和推广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装备。积极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提高药物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发专利新药;加强中药材人工栽培技术和中药有效成份萃取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加快纳米材料在纺织、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中的应用,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以推进服务业电子化为重点,提高服务业技术含量。积极研发和推广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旅游、教育等行业的软件,突破信息传输和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构筑金融保险、现代市场、物流运输、远程教育等信息系统平台。继续发展各类专业市场网站、行业性网站,以及为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服务的信息、咨询网站,开展电子政府试点,推进企业上网,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报刊、出版、印刷、音像、电子光盘等传媒业,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档次。加快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五、加强科技创新,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创新、产业化"的要求,围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目标,确定一批高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明确科技研发的重点。每年确定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着力解决10个重大技术和100个高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

(一)加强高技术研究

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技术、宽带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光电子与光通信技术、信息家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

在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开发基因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菌种选育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中药人工栽培技术、中药萃取技术。

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开发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氟化工技术、晶体材料技术、膜分离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领域,重点开发数字控制与伺服系统技术、智能化技术、精密制造技术、传感与自动化测量检测技术。

在环保与节能技术领域,重点开发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污染防治及处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绿色能源技术。

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

在上述高技术中,突出抓好10个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技术、宽带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数字控制与伺服系统技术、基因重组与转基因技术、中药生产现代化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与菌种选育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quot;三废"治理与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二)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

在工业领域,重点开发CAD、CAD/CAM/CAPP、CIMS、计算机过程监控等技术,新型分离、催化、合成、聚合、复合、超细化和聚合物改性等技术,新型、多功能、代用墙体材料制造技术,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印染后整理技术,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

在农业领域,围绕新种子种苗选育、优质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重点解决以下技术:新种子种苗选育技术,集约化种养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精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在社会发展领域,着眼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着重解决医药卫生、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重点研究开发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基因测序、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技术,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型住宅设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在农业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重要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重要基因控制、克隆、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在医药科学领域,以创新药物为主要研究目标,开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新药筛选开发及药效评价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从重要疾病基因、功能基因入手,进行主要疾病发生机理研究。

在材料科学领域,开展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基础研究。

在信息科学与自动化领域,开展软件与互联网相关技术,光电子、微电子与通信技术,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数字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平台与集成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

在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开展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原理,水、土、生物、矿产、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沿海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保护,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在基础学科领域,重点扶持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等学科,积极推动与应用技术领域的交叉发展。

六、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区域支柱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核心,提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一)加强创新主体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把建立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中小企业建立技术依托。到**年,扶持建设15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必须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其他"五个一批"企业不低于3%。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院所,应继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化水平,争取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条件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都要建立孵化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孵化器,包括综合性、专业性、高校高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技开发基地等,形成孵化网络,增强孵化功能,吸引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期间,着力建设好15个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区块和浙大科技园要以孵化为主,继续扩大软件专业孵化器规模,办好留学生创业园。孵化器要为创业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提供种子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推行一站式、一门式管理服务,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实行税外无费政策,并加强与相关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增强对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整体孵化功能。

(三)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在区域经济特色明显的地区,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建立一批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引进、开发和推广与区域特色经济相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深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区域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尽快形成一批背靠市场、面向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民、实行企业化运作、为区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科技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实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中介机构、农技110的联网,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到**年,建立20个省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争取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加强创新源头建设,增强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调整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按照"省部校共建、服务浙江"的原则,重点扶持建设几个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重点实验室,提高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继续保留和扶持办在高校和大院大所的其他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保证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对设在小院小所的运作水平不高的一般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进行功能调整,鼓励与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创办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功能。加快科研院所的结构调整,扶持建设若干重点科研院所。省自然科学基金要突出重点,五年支持50个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50位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每年选择30个左右的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进步机制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以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国内外合作交流、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市场建设,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动力。

(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科技进步机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事企不分、政府统包统揽科技进步事务的状况,把政府的职能逐步转变到主要提供科技公共产品、营造科技进步环境上来,形成各级政府上下联动、系统集成、整体推进科技进步的新体制。省一级重点支持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行业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全省科技基础设施、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培育和繁荣技术市场、加强对技术市场秩序的依法管理和宏观调控等。市县主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的培育、支柱产业的提升和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推广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建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和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科技进步环境。

改革科技计划体制。改变多头分散、低水平重复的状况,加强科技计划综合集成。调整科技计划设置,形成以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研究、科技攻关、科技产业化、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等为主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体系。加强科技计划间的相互衔接,建立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科技项目指南。加强科技计划和经费的综合管理,逐步推行重大项目经费全额预算、全程动态管理监督、全成本核算、项目决算的科技经费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

改革政府资助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完善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实行公开申报、公开招标、公布结果的制度。重大项目采用专家评议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审批机制,逐步推行课题制管理,建立课题承包制或责任制,实行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制度。

改革科技成果的评价、奖励制度。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绩效、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取向的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奖励的导向作用。建立科技成果的分级分类评价和相应的商业性回报、政府奖励等不同的激励制度,政府科技奖励采用专家评审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办法。

(二)大力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培育和繁荣技术市场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市场的培育和繁荣。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的监管体系,规范技术市场管理,提高技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中介机构、科技成果持有人进入技术市场,加强技术成果供需双方的对接。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为科技成果的展示、洽谈、交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全天候的市场平台。加强技术市场中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查新、评估、咨询、专利、合同公证等技术中介机构。完善技术市场执法体系,加强技术合同仲裁,强化对中介机构的资质资信的动态管理,维护市场信用,依法制裁假冒、欺诈、侵权行为,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扩大开放,优化组合,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条块分割、产学研脱节、研发机构专业设置单一、组合水平低是造成科技创新能力弱、项目小而散、重复研发多的主要原因,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克服体制障碍上下功夫。要把改革与开放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致力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规模和水平,保证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必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大力推进研发机构的组织创新。通过联合投资、互相参股、组织联合攻关的团队等多种形式,发展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科研院所相互间实行多种组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和承担科研课题的合作组织。大力推进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引进资金、人才和科技成果,联合创办合资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科技园等,实现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属、省属、市县属和条条的界限,推进科研设施的重组、联建、共用、对外开放和科技人才的优化组合,减少重复投资,提高利用效率。实行分类指导,继续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形成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政策导向。对合作开发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主要归投资者所有、收益共享,成果发明的奖励和荣誉归研发人员所有,切实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研发活动的社会化、市场化。

八、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形成有利创新创业的氛围

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是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科技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集聚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核心,通过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完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弘扬浙江精神,建设创新文化等措施,逐步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环境。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继续坚持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地实际和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充分运用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突出考核重点,完善考核方法。深入开展创建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活动,完善指标体系,简化创建考核审批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科技强省、创建"天堂硅谷"对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宏观决策,落实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科技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下一级科技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服务。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发展壮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科技企业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几支队伍。树立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观念,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作用。把科技计划实施与人才使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确定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时要充分考虑人才因素,发挥在浙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高级工程师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带头作用,并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人才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法规体系,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以留学生创业园、各类科技园区和基地、重点实验室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各类科技人才,培养一批科技企业家。继续实施各类优秀人才计划,加快培养各类科技人才。建立对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制度,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增强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学习型、创新型的科技管理队伍。试行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人员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形成一支科技咨询、评估、风险投资家队伍。各级科技行政部门都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信息库。

(三)加大全社会的科技投入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省委[**]15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加快发展科技风险投资业,组建一批以民间和企业资金为主、政府积极扶持的专业性或综合性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要积极探索实行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来我省发展风险投资。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大力支持风险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上市,积极培育和发展我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鼓励企业购买已孵化成功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并充分发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推荐到科技板块上市等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浙江民间的丰厚资金和企业家的经营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走出一条有浙江特色的组织民间资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子。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

(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加大科技行政执法力度,形成科技依法行政的良好局面。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普条例,修改完善科技进步条例、科技奖励办法、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开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出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加大科技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对科技进步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调研、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修改完善政策法规。认真落实专利保护条例,依法查处各类专利案件,加大对专利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通过发明专利申请费补贴,引导人们加快专利申请,增加专利申请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加大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综合集成科技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五)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凝聚力。加强科技人员、企业家、科技中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科学精神,提倡协同攻关,鼓励合作创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加强对科普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组织科技下乡,树立正确的科技成果价值观、科技人才资源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竞争,倡导合作,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九、集中力量,狠抓落实,突出抓好六项重大科技进步工作

实现**科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要处理好重点和总体的关系,既要有总体安排,更要突出重点,增强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可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锁定有限目标,选准主要载体,抓好重大工作,争取取得突破。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园区、基地、企业、项目为主要抓手,争创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四个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实施信息化带动工程、生物技术示范工程、纳米技术应用工程为主要抓手,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大宗农产品,通过技术链的延伸带动产业链的延长,再创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

--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抓手,致力于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强高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致力于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产学研结合的规模、水平和效率。

科技发展范文篇2

为了做好**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根据**市科技局关于申报**年**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银科字[**]38号),我局将组织**年**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申报指南”(详见**政府公众网)转发,请认真阅读有关要求,欲申报的项目按要求认真填写申报材料,望各有关单位确实做好项目申请的推荐工作,未按有关要求申报的项目,我局将不予受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制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突出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两个最适宜”城市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紧紧围绕**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年科技发展计划的支持重点

重点支持: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发酵与生物制药、节能生产、污染治理、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工业关键技术项目和现代奶业、蔬菜产业、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等农业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促进和提升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三、**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组成

1、科技攻关项目:包括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含软科学研究)。此类项目必须具备实施的基础条件,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优先,力争重大突破,对企业和社会发展能直接到推动作用,通过科技攻关能直接运用于生产,形成规模并能够取得知识产权,特别是自主核心技术。申报此类项目应做好调研、查新和试验方案的论证。

2、科技开发项目:包括星火、火炬、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引进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等计划项目。申报此类项目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并减少风险,以先进成就技术成果为依托,以加速成果转化和规模效益为目标,直接用于生产建设,并能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发展。此类项目一般投资风险较大,各申报单位要在认真做好全面调研、可行性论证和有一定基金保障的基础上再行申报。

四、**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申报要求

1、申报**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需提供申报表一式四份和电子版一份(3.5英寸软盘WORD文档。

2、申报表在**市科技信息网()中下载。

科技发展范文篇3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安徽科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安徽省2007年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4万人,比2006年增长4.2%。科研机构959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36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3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209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其中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74亿元,增长25%,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1%。

回顾安徽省30年来科技地发展,由于科技投入的主体一直是政府,政府的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政府科技政策的重大转变把安徽省30年科技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9年)

1977年,中共安徽省委及时召开了“向科学进军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安徽省科学的春天的到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面恢复以及重新组建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

1977年9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通知》精神,做出抓紧科技战线整顿、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等6项决定。此后,“”中被撤消或遭到破坏的科技管理和研究机构以及群众科技团体相继恢复,科技情报网络逐步建立;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国务院各职能部门,有的在安徽组建科研增机构,有的则将所属科研机构迁入安徽,这些科研机构与先期迁入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和一批科研院所,推动了安徽的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地提高。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978年安徽省一方面积极平反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另一方面调整用非所学的知识分子的工作,全省6300多名大学生中有85%调整了工作。1979年4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农业科技干部使用和待遇的7条规定。1981年春,省委做出发掘人才,解决用非所学,大胆提拔科技人员到领导岗位等12条政策规定。1983年4月再次提出了7条政策措施,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待遇。这些措施对稳定农业科技人员队伍,鼓励科技人员扎根贫困地区起到了促进作用。截至1987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近28万人,科技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专业构成趋于合理。

(三)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

1978年3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国的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安徽省的科技工作进入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年)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安徽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省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颁发《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安徽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和《安徽省专利保护条例》。为保证全省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省委六届二次会议正式提出“科教兴皖”战略。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安徽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到1997年底,省属科研机构技工贸总收入已达8000多万元,进一步强化了科研机构面向市场求生存、依托市场求发展的意识。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一)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努力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通过组织实施科技攻关等计划,每年取得省级科技成果500项左右,省科委每年都组织1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推广,积极发动全社会实施一系列科技工程;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逐年上升,据省统计局测算,1978-1997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其中对农业的贡献率为41%,对工业的贡献率达39%。

(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区建设,优化经济结构

到1998年,全省已有32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实施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68项。199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6.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6%,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比重达到11.5%,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合肥高新区还被批准为我国52个高新区中首批对APEC开放的5个科技工业园区之一。

(三)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增强科技储备

省科委积极筹措经费,建立起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1996年启动以来,到1999年已累计立项200多项,投入600多万元,为推动全省科技事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及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安徽省科技工作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总结了奇瑞等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提出了建设全省创新网络。2006年4月,安徽省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省委、省政府做出“走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新型安徽”的战略部署和动员。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

(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成果众多并充分转化

200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3亿元,出口创汇3.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达到15.9%。2006年,省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和专项经费达到1.42亿元,17个市财政科技投入2.99亿元。2003年以来,省级财政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拉动社会R&D投入比例为1︰50,居中部省份首位;2007年安徽省争取国家科技经费4.8亿余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03年以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近30%,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518.3亿元,其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7%,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2%。全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141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5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6家。

(三)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全国5个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重点联系省份之一,安徽省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实施启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打造创新产业团队,使全省工业企业出现“5个65%以上的态势”,即65%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R&D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公司、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四)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构建安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2004年11月12日,国家科技部复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实施方案,标志着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从2004年开始,省里每年投入5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2007年,合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27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820亿元,占据全省近40%份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超过全市GDP的20%。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合肥位列2007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第26位,比2006年前进3位。在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的带动下,全省科技创新加快由“点”向“面”拓展,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在不同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

四、未来的展望

根据《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今后的若干年,安徽省的科技投入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将逐渐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并最终成为安徽科技发展投入的主体,科技发展将与经济发展更紧密地结合,更加突出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同时,政府的科技政策将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地成长,企业的科技活动在整个安徽省科技发展中的比重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07年统计公报[EB/OL]./economics/2008-03/24/content_13456490_3.htm,2008-05-04.

2、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7.

科技发展范文篇4

一、树立学习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学习是提高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一年来,本人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认真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书记《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有了全面充分的认识;通过学习,自觉增强了科学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全局意识,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增强了加快推进*跨越发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科技管理知识和科技政策法规。通过学习,了解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了解掌握地区经济发展及科技发展现状,为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参政党的一员,在政治上始终与共产党保持一致,自觉提高与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和参政议政能力;在区委“解放思想、突破制约、推进*跨越发展”的大讨论活动中,提出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意见和建议;在“看*、谋发展、作贡献”政协专题活动中,作了题为“看*变化心潮澎湃思*发展任重道远”的大会交流发言,真正发挥了参政议政的作用。在工作上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让参政党的良好形象通过自己的言行在群众中体现。

二、树立责任意识讲求工作实效

事业心和责任心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按照领导班子分工,本人负责分管知识产权及科技考核工作。根据分工协作的关系,认真履行职责。围绕条线工作目标及区重点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和人才考核工作及科技信息宣传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知识产权方面,20*年市政府把发明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列入了市政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区的专利申请目标是1100件,发明专利245件,发明专利占申请量的13。5%,专利授权530件。目标任务重,各项指标是20*年的一倍;质量要求高,发明专利增加幅度增加了270%,针对这个情况,与科室人员一起认真研究对策,并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宣传发动,广泛听取基层部门的意见,确定了以培育专利大户为主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20*年知识产权工作意见,提出了五大行动计划,举办了“建设生态*—知识产权在行动20*年*区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通过努力今年1-8月完成了专利申请759件,其中发明专利217件,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比例达28%。预计能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科技人才考核方面,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考核意见;迎接市对区科技和人才工作考核;组织区对镇街道的科技和人才工作考核。其他的条线工作也认真组织,如科技工作宣传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科技发展范文篇5

一、“*”时期科技工作回顾和“*”发展形势

“*”期间,我市科技工作以调整、优化和提升产业与产品结构为中心,不断改善科技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

(一)“*”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科技实力稳步提升。“*”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共组织实施各类计划项目759项,市科技三项经费由*年的420万元增加到*年的2740万元,年均增长598%。五年来,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2545万元(国家、省科技经费14105万元,市级投入经费4844万元),获得成果奖237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8项,获安阳市科技进步奖199项),新增产值30多亿元。专利申请量达1251项,获授权量达726项。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全市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产品累计136项。*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94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394亿元,分别较“九五”末增长了180%和178%,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产业。涌现出方快锅炉公司、飞音数码公司、豫鑫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在安阳鑫盛机床等十家企业中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涌现了安彩集团、安阳鑫盛机床公司、第二机床厂等一批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加速了企业新型工业化进程。

——科技兴农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项目,五年来共培育、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62个,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良种繁育基地5500亩,繁育优良原种和优良品种250万公斤,推广面积4598万亩,新增产量3980万公斤,新增社会效益5041万元。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支持了万亩无公害蔬菜、100万亩花生优质品种更新换代、高档营养保健型饼干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市政府与省农科院*年4月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协议以来,工作成效明显,签约合作项目36项,实施率达97%,项目累计总投资94812万元,新增产值610276万元,实现利税62354万元,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向发展,先后与日本、挪威、美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了28项科技合作项目,市财政投入资金72万元,争取资金438万元(省经费237万元,国家经费201万元),国外无偿援助经费4686万元。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招商洽谈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中小企业借梯登高。通过引进技术、智力、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

——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到*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322家,从业人员55956人,实现技工贸收入1178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95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在全省排在第三位。五年的时间企业数量增加了161家,平均每年递增25%,从业人员增加38516人,增长率2208%,销售收入增长1526%,实缴税金增长1495%。其中,年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有66家,超千万元50家,超亿元的18家。定角实业总公司、永兴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信益电子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民营科技50强,贞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年度中国民营科技促进技术创新奖。民营经济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科普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期间,我市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了五届科技活动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共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1200余多次,聘请专家1万余人次,送科技资料200万份(册),科技录像带和VCD影碟4000多张,举办培训班5000余期,培训农民11万人次。他们现已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同时,安阳县瓦店乡、汤阴县白营乡顺利通过省科普示范点的验收。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首先,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焦点已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和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再次,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战略性调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提出和河南省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目标的实现,都要求区域科技必须有大的跨越式发展。第四,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产业转移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需求,传统产业升级对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都要求我市科技工作要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市科技发展正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机遇。由于地域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原因,我市的科技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要素积累基础,但与各项事业的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仅为174%,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拉动作用还不突出。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安阳传统工业企业多数技术、装备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低,专利应用开发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三是科技人才匮乏。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和研发力量严重不足。四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五是机制不够灵活,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科技的发展需求。

二、“*”期间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四路并进”战略,认真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把推动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协调、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围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特色区域,集中组织技术、资金和人才,重点支持,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市场主导,政府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市场对科技资源和科技活动的配置力。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新格局。

——内外结合,开放集成。既要以激发自身发展能力为基点,突出主体培育,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加大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力度,提高二次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体制创新。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建立促进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这个中心目标,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为契机,到2010年,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研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从总体上解决全市科技发展的布局、体制和机制问题,建立起适合安阳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使科技成为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具体目标:

1、科技进步因素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4%到2010年达到50%。

2、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成果,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使农业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共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面提升我市的工业技术水平。

3、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年工业增加值在*年基础上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8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4、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25项,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新增80种,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形成4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到2010年,市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市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例由目前的05%增长到15%。

6、到2008年创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7、“*”期间,年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省前5名,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企业全部消除零专利,培育3—5家年专利申请量过百家企业。

8、综合提高社会发展领域的整体科技水平。到2010年,科技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取得新的进展。

三、支撑重点领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实现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主导农产品、畜牧产品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农业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

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整合现有农业科研资源队伍,以中国棉花研究所、安阳工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阳市蔬菜研究所、安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依托组建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健全和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畜禽新品种改良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技术,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与疫病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等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力争培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系10个,签约实施“市院合作”重点项目20项,引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00项。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加强星火计划的实施,在我市不同地域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汤阴县食用菌、滑县优质小麦、林州中草药、内黄县优质小杂果、龙安区龙泉花卉等一批区域优势产业;选择以健丰饼业、华龙面粉集团、金星啤酒、星河植物油厂、滑丰种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企业诊断和全面策划,把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工艺等移植到企业中去,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到2010年,在全市建立2个区域性主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发2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3、加强农民致富能力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以全面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知识化水平为手段,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农村星火带头人、基层星火管理干部为培训对象,大力开展人才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转移。以县农业职业教育、星火人才培训为依托,培训15万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4万名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民技术骨干。

4、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并扶持各类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技术中心、星火培训基地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专家试验研究与乡土人才示范推广等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按照合作制、股份制的原则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有效形式,在全市吸引名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和创办以专家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研究会等民间组织,逐步形成由国家、企业、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科研、教学、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等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重点推广和应用以农业专家系统、“最后一公里”技术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提供全方位服务。

5、搞好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抓好40家省市级科技示范乡镇,探索以加快科技示范村建设为延伸,以带动科技示范户发展为终端的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和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科技示范乡镇在科技引导、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加紧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的吃水、住房、能源、医疗等各方面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重点发展种养加新技术、沼气新技术、太阳能技术和以促进农村住宅节能化、标准化等综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5个。

(二)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产业

“*”期间,按照“面向市场、突出重点、加强合作、扩大开放”的原则,把培育新兴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加快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速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节能降耗等工作作为重点任务。

1、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产业化,力争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领域有所突破。

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安玻29’以上大屏幕彩色显象管玻壳项目四期工程、安玻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信益二期工程的建设;到2010年实现彩色玻壳产品6000万套的生产能力,实现玻壳产业世界第一目标。重点支持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DVDR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引进22条44头DVDR生产线,年产光盘16000万张。建成全国第一光盘生产基地。

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大豆功能性纤维、工程塑料、精细化工材料、超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制品、纳米级超细材料等新型材料及制品。巩固我市在超高分子材料应用和开发方面的领先地位,通过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提高研发和制造水平;支持冷轧镀锌板工程技术、热连轧带钢工程技术研究,实施焦炉煤气脱硫净化改造工程,提高钢材洁净度,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特种钢材的种类和比重。并重点支持:120万件(套)/年大豆纤维高档针织内衣生产线;100万套/年汽车轮式工程机械车轮总成项目;1万吨/年木糖醇达产项目;5万吨/年超薄铜带等项目。“*”末同比达到年新增产值24亿元,年新增利税6亿元。

生物医药工程领域——重点研究开发转基因棉花育种及配套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力争使我市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转基因育棉基地和新型药品生产基地。“*”期间重点支持冬凌草产品技术开发研究、纳米胶原基人工骨技术开发和冬凌草滴丸、阿洛西林钠、替卡西林钠、甾体激素原料药、丹郁骨康丸、双氯芬酸系列产品等医药产品的产业化建设项目;“*”末生物医药产品同比达到年新增年产值9亿元、年新增利税2亿元。

机电一体化领域——以安阳鑫盛机床集团为龙头,积极开发AD系列数控床、立式加工中心,如:SK7450×9000数控丝杠磨床的开发、HANUC雕铣数控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发展汽车行业专用数控轮毂车床等精密制造车床和数控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数控全液压模锻锤、数控锻造液压机等系列数控电液锤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高我市机电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优势。“*”末机电一体化产品同比达到年新增产值18亿元,年新增利税3亿元。

2、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在继续完善开发区硬件环境的同时,实施二次创业,着力改善软环境,努力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3、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快特种钢产业基地、机电一体产业基地、彩玻产业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等四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77亿元,预计实现年利税35亿元。在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注重发挥主体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企业和产业的蓬勃发展。

4、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引进推广先进成熟高新技术,改造武装一批大中型传统企业,加大在中小企业中推广CAD技术的力度,“*”期间全市限额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甩图版技术。通过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使传统产业改变面貌,形成新优势,成为新产业。

(三)加强社会事业重点领域的科技进步,提升整体科技水平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期间,要重点抓好医疗保健、环境治理、城建、交通、气象、社会安全保障等领域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以全社会的科技进步营造高质量的社会生活环境。

1、加大医疗卫生保健科研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重点开展城乡农村生育节育技术和新生婴儿出生缺陷的产前、产后筛查、诊断、干预技术的研究,确保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爱滋病、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多发病、地方病、职业病、老年病的早期筛查、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提高社区医疗保健水平;重点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人工器官、体内植入物和微创治疗技术相应装置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国内外医学交流,提高我市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自净能力、重点研究推广城乡园林绿化、草坪覆盖、观赏林木花卉布局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加大城乡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及工业“三废”环境污染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逐步使废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研究,重点研究生物无臭技术和高效、无毒、无公害农药新产品和生产新技术,达到农药、农肥无污染、无公害,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发展;开展空气净化研究,重点抓好燃煤气脱硫脱氮、除尘和汽车尾气排污控制技术研究。

在“*”期间,安阳市区烟尘排放量力争减少17.8%、工业烟尘排放量减少9%、S02排放量减少102%,全年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低于IV级的占80%,使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安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全市境内消除劣V水质。

3、加快城乡建设的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先进成熟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应用节能设计和节能系统。加强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广泛采用各种新型建材,重点加强轻质墙体材料和“多孔砖”的技术研究及普及应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

4、推广应用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技术,加快形成快速、高效、有序的城市交通网络。

5、运用现代化气象监测技术,加强对地震、暴雨、风暴、干旱等突发性灾害的气象预测、预报和防范救灾措施技术研究,提高全市防御、抗灾减灾的能力。

6、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阳公用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建成高速(宽带)主干网,逐步实现电视、电话、计算机数据通信三网合一。完善安阳市政府上网工程中的计划、科技、农业、技术监督、财政、税务、统计、教育、物价、医疗卫生等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信息利用普及化、大众化,打造“数字安阳”。

7、加强公安、金融、社会防范犯罪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重点抓好DMX指纹、犯罪心理参数测试技术等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公安、金融系统侦破手段和社会防范能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安全。

(四)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

立足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与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建设为重点,开放性集成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一是以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着力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研究开发体系,努力培植创新源头。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载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培育创新服务中心为重点,重点扶持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弥补公共科技平台资源的不足和分布的不合理,有力地推动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内外衔接、共建共享的格局,提高我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科技工作党政一把手目标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科技发展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推动科技进步的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建立健全促进和保证科技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科技投入保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规范运行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同时,加大对现行法规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监督。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省专利试点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利工作运行机制、管理服务体制和配套政策;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整体素质;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健全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良好法制和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市技术和产品中的比重,提高我市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竞争力。“*”期间,年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省前5名,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企业全部消除零专利,培育3—5家年申请量过百件企业,10家年申请量过50件企业;力争10个企业列入省级专利试点企业,3—5个区域列入省级专利示范区域;专利侵权纠纷结案率达到80%以上。

4、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重视科技投入,努力做到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鼓励企业加强研究开发和人员培训投入,推动其成为技术投入主体。

5、建立人才集聚、激励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形成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凝聚一批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给予政策优惠;支持回国留学人员及省内外科技人员来安创办高技术企业、从事高技术研究;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研发人才来安工作、领办、指导高技术企业。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和经营者,要给予重奖;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强科研体系、技术开发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相互联动的创新网络及运行机制,为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继续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转制的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全面实现企业化运行机制,通过联合、资产重组、兼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优化配置现有科技资源。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把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来。按照分类改革原则,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完成体制转轨的任务。采取资产重组、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驻安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为其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2、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方向,积极探索科技中介服务形式和组织形式。利用科研院所改革的机遇,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变机制,促进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中介机构。继续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建立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并拓展技术论证、技术评估、技术培训等服务业务。

3、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实施园区带动战略,积极发展民营科技特色园区,出台示范区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渠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降低民营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选择骨干民营科技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做大做强。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提高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10年重点培育100个规模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力争突破150亿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其中年技工贸总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达100家以上。

4、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加强科技规划与年度计划的紧密衔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筛选出“*”期间实施的重大项目优先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全面实行课题制,积极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规范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5、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调整科技管理理念和模式,进一步突出公共财政职能,加强宏观管理,不断推进科技管理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逐步完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专家、科技条件、科技政策等各类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大力提升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科技发展范文篇6

一、*市科技发展现状

在“*”期间,*市的科技发展在科技发展计划、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高新技术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和中药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现状

1、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了一批科技发展计划。“*”期间,全市共列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37项,无偿科技投入2529万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科技三费2029.7万元,新产品计划项目15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项,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20项,星火火炬计划项目16项,争取科技贷款23957万元。通过计划项目的实施,现已开发各类新产品160多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0多项,已经鉴定的科技成果4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3项,发明专利35项,依靠科技实现产值8.15亿元,创利税1.38亿元,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组织编制了《*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实施了“长*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模式研究”、“长*森林恢复与农林业系统示范工程”、“节能草砖房建设示范项目”和“长*珍稀动物饲养繁育工程”等88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完成规划项目的93.6%,实际投资95.79亿元。人口教育示范工程、生态教育示范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在全社会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共识。2003年9月,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了中期验收检查,认为*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市进一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认真准备,今年8月18日-20日胜利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验收组的全面验收。

3、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围绕做强能源、林产、矿产冶金产业,培育壮大医药、绿色食品、旅游等产业,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矿泉水等绿色食品加工方面,2004年1月,*市被命名为“中国*国际矿泉城”,引进了国内知名的矿泉水生产企业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形成了自己品牌。生产出林蛙油软胶囊、利生源红景天颗粒等畅销产品。以中药现代化基地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和医药产业快速崛起,现已有中药现代化基地7个,有3个基地2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18户企业通过GMP认证。在“硅藻土精制系列产品开发”、“高纯度镁合金”、“超厚旋切表板实木复合地板”等科研项目的带动下,临江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矿产企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金隆木业、金桥木业已成为木材加工业的龙头企业。

4、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期间,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一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6户,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3户。二是建立星火学校和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发挥专家作用。全市建立部级星火学校2所,省级星火学校4所。省市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8户,大院专家共计64名。三是突出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全市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县(区)级新建科技示范园区、基地42个。四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全市已有80户企业与43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已经初步形成。五是发展壮大科研机构和厂办科研。全市省级研发中心2个,独立科研机构7所,科技人员达到119人,80%以上的企业建立起厂办科研机构。六是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2490人,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七是以科技活动周为载体,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二)存在问题

1、高新技术发展缓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只有6户,高新技术产品少,产值不高,形成大的产业链条困难,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还很薄弱。

2、企业缺乏科技人才。全市企业科技人员只有6652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1%。科技人员的素质不高,数量逐年减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科技投入力度低。政府每年用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不足1%,企业没有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有很多企业还在依靠政府资金进行科研活动。

4、科技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没有建立起能够发挥作用的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信息和网络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

二、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科技发展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立足我市科技发展的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和建设“三城两地”的奋斗目标,把老工业基地建设,科技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等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实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

(二)战略目标

“*”期间,*市的科技发展要围绕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生态市建设的目标,通过深化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强化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切合实际的创新体系,提高*市主要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和科技产出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1、工业要逐步建立起资源集约转换为主的生态工业产业体系,依靠科技,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清洁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工业行业以能源、矿产冶金、建材、矿泉饮品、绿色食品、轻工医药、特产加工、汽车配套为骨干企业,打造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实施创新基金项目20项,星火火炬计划项目20项,建立中试基地5处,开发新产品500种。生产技术水平达到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农业要突破传统经营方式,逐步建设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体系。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强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不断培育林业副产品加工、食用菌产业化的龙头型科技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推广农业适用技术100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畜、禽、水产良种普及率达到85%以上。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在生物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到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户,科技企业发展到40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20%。

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和技术引进,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期间,建立科普基地20个,完成引进、推广成果20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

5、加强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在“*”期间,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企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重点产业的培育与提升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90%以上的规模企业建立起厂办科研机构,形成在国内具有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加速科技信息网络、高新技术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上。科技信息网覆盖率达到50%,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10户。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始终把科技工作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建设资源型城市提供科技服务,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市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现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2、坚持突出创新体系建设的原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科技协调职能,优化整合技术人才结构,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技术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创新工作的主体。

3、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则。用高新技术对工业企业特别是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规模和档次,注重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吸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选择适合*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原则。营造人才兴业、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在企业和农村培养一批实用技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5、坚持集中科技资源,突出抓好科技发展重点的原则。要集中人力、智力、财力,集中投入“三城两地”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项目,集中解决我市建设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示范基地中的关键技术和难题。

三、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一)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发展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竞争能力,研究关键性技术问题,多层次攻关,尽快取得突破,推进我市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森林资源培育方面,围绕长*森林恢复和林下开发做好工作。推广退耕还林、林参间作、老参地再利用、母树林基地建设等技术成果,保证森林资源的恢复。营造长*高效复合经济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研究品种选育、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山野菜及食用菌等其它经济植物的繁育栽培和保鲜、干燥技术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要围绕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逐步完成长*道地中药材生产的GAP认证。到2010年,将人参、西洋参、穿龙薯蓣、桔梗、北芪、刺五加等基地扩大到20个,建成良种繁育基地、野生中药材生产保护基地,研究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品种繁育及丰产技术。

在动物饲养、水产养殖繁育方面,以长*珍稀动物为重点,围绕林蛙标准化养殖、长*冷水鱼养殖、濒危物种的培育、梅花鹿饲养繁育、野猪饲养繁育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生产中的品种选育、疾病预防、饲料配方等技术难题。畜禽的养殖要引进优良品种和改良地方品种相结合,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在疾病诊断、疫病综合防治、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上开展攻关,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养殖。

在农村生态工程建设方面,要推行生态家园建设,实施太阳能住房研究与示范、沼气的利用与推广,继续推广草砖房等节能住房建设项目,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建立10个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引进果树、蔬菜等优良新品种。在农产品质量的监测检验上开展研究工作,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

(二)工业科技

要立足*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选择科研攻关课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积极推广CAD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和无公害化生产,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开发新产品,促进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发展生态型工业经济。

1、能源工业。加强煤的洁净燃烧及煤化工新技术研究,开展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

2、林产工业。研究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林产品,调整林木产品结构,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把开发林木新产品做为重点,开发名优新特产品。

3、医药工业。发挥长*天然药材库资源优势,开发新产品,发展高科技,在生物制药、中药材有效成份分离提取,制药加工工艺的改进,加速传统工艺的改造,在人参、西洋参、虎眼万年青、林蛙、红景天、北芪、淫羊藿等方面加大中药新药研制和植物提取物技术的研究力度,继续加强化学合成药、生物药等创新药物研制。依靠科技开发具有一流水平的新药、特药,并形成产业。

4、矿产工业。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利用研究,引进技术以开发硅藻土、白云石、高岭土和稀有金属为重点,提高开发层次;研究煤矸石、粉煤灰、低品位矿、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5、绿色食品工业。大力开发长*绿色食品和功能食品,研究保鲜、保绿、保脆技术、杀菌技术,开发山野菜、食用菌、野浆果、干果仁、矿泉水等名牌产品,研究开发食品、饲料、膨化技术。

6、建材工业。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建材新产品,发展多功能墙体装饰及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利用粉煤灰、煤矸石、页岩土生产建筑材料的研究,加速建材工业的产业化。

7、塑料工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深入研发,不断开发大棚配套产品、医用塑料、塑料降解膜及建筑工程用塑料、汽车配套用塑料等新产品。

8、汽车配套工业。加强科技合作,在轴承、轿车门、铝轮毂、汽车用塑料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方面进行开发研究。

(三)高新技术

根据*市的发展实际,建立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在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孵化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力量对我市的具有高新技术发展潜力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并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领域,合作开展生物制药的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疲劳等药物的研究开发;在新材料领域,合作开展硅铝合金、硅镁合金、铝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开发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等新兴高科技产业。

(四)社会发展

围绕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发展领域对科技的需求,组织50-100项带动性强、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对重点工业污染、家庭节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进行研究和应用;进行新型建材、绿色建材、替代建材应用技术开发,开展高值化非金属矿、工业废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产业化研究;进行绿色节能、新能源技术开发;推进疾病防治、诊断、治疗技术,推广新型治疗技术和计划生育新技术开发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真正把科技工作提高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不断完善科技管理系统,形成上下紧密联系,横向协调一致的科技管理体系,为科教兴市奠定组织基础。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要以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建立厂办科研机构,提高厂办科研水平,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各级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针对*优势产业的发展,努力培养科技与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在企业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在农村培养一批乡土人才。不断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条件留住人才,用待遇稳定人才,调动广大科技人员进入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大科技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要努力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市本级财政的科技投入,保证科技投入按一定的比例增长。

科技发展范文篇7

有效突破水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式制约。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正面临最严峻的水问题挑战。解决我国水问题,从科技角度看,近期要加快开发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水污染物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饮用水安全保证技术等,重点发展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高效低成本海水利用和淡化技术等,前瞻部署和发展水生态系统相关科技问题,初步建成节水减排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中长期建成行业性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区域的技术体系示范,开展湖泊、流域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使我国主要水体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研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变化的适应技术并进行示范。

从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过渡到有效修复生态环境。全球环境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已呈现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严峻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期要坚持和完善源头治理战略,重点开发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典型生态功能退化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集成与示范。中长期要深刻认识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系统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建立生态、环境、气候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和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退化生态重建转型、区域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健康监控防治、循环经济研发示范、全球环境变化适应与减缓、环保产业技术和设备研究,形成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必须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通讯和计算机市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工业生物经济,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重大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度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期要重点发展低成本、高能效的硬件、系统软件、互联网服务技术,突破CPU芯片、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向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研发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基础材料及应用技术,发展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能源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基产品开发等工业生物技术。中长期要突破服务科学和网络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服务技术,初步建成我国信息科技软件和服务工业体系;推进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生物、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融合,发展新的制造技术,根本改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加强生物科技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使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健康。近期要重点发展针对我国多发病、常见病的低成本预防和治疗技术,加强环境因子、生活方式、心理与行为对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发展基于现代科学基础的健康生活模式,力争突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要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机理,建立监测和防御重大与新生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物安全网络,发展新一代人口控制技术以及生殖健康检测与干预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中长期要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预测和个体干预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发展针对重要慢性病的营养干预技术,开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针对各种重要慢性病的全民防御体系,基本实现中医中药现代化。

重视开发利用空天和海洋。空天和海洋科技是关系我国发展空间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必争领域。目前世界空间强国都制定了至2050年的空间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我国也应当从和平利用空天出发,加强空间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和统筹安排,抓紧制定发展路线图。在海洋科技方面,近期要重点发展海洋监测技术,大幅提高海洋综合观察能力;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催生海洋生物制品新产业的兴起;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促进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加强海域综合地质调查,开展近海天然气水合物前期勘探;开展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全面监测近海环境,有效遏制污染扩展趋势。中长期要促进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经济、海洋精细化工业和海洋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发展深海矿藏与油气资源探测技术和天然气水合物的采集与安全利用技术,广泛应用大规模海水淡化技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淡水紧缺的压力。发展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生物修复技术,提高预报和减轻海洋灾害能力,使得海岸带更加宜居,初步实现中国海洋数字化。

科技发展范文篇8

为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青岛市**区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区科技局对申报**区**年科技计划的项目进行了认真地论证和专家评审,确定出**区重点支持的科技项目。现将**年青岛市**区科技发展计划下达给你们,请按要求抓紧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项目承担单位接此通知后,及时到区科技局领取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表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填写合同,合同一式二份,盖章后于11月15日前报区科技局,办理相关经费拨款手续。

二、各有关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项目按合同的要求进度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技术指标,通过科技项目的完成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三、各项目承担单位每半年(7月31日和1月31日前)向区科技局书面报送项目执行情况反馈表(具体格式要求见附表2)。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书面通知区科技局,申请组织项目验收。对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完成计划项目或未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补助资金的单位,区科技局将收回补助资金并且五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新项目的申报。

科技发展范文篇9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国是世界软件业的大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Computer的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米9的轧机,而我国武钢最大的轧机也才1米7。而且,制铁所整个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人。可见,精神生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

科技发展范文篇10

【关键词】公共政策;民生科技;政府

一、民生科技:一种客观的现实需要

民生科技作为政府主导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要求,既关系着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达成度。公共政策作为维系和推动民生科技发展的主要工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字面来理解,民生科技是民生和科技的合成词,这既包含着价值指向性问题,也包含着工具指向性问题,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从概念上看,民生科技就是“指与解决、服务民生问题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社会安全、心理健康以及文化追求等切身感受和现实利益问题相关的科学技术”。[1]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推动科学技术与民生福祉有机结合,让科技发展助力民生、让科技发展服务民生、让科技发展推动民生,是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案头的重要任务。新世纪新阶段,民众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逐步从提高物质需求向提高生活质量需求转变,民众渴求健康、环保、安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2]从现实情况看,“民生科技由于贴近人民需求,因此与其他类型的科技相比更易于在区间推广。”[3]总之,民生科技的发展固然有理论层面的激发,但更多内容则是来自于民生领域发展的实际需要,是理论和实践协同推动的结果。

二、民生科技发展的公共政策缺位

(一)民生科技政策价值凸显不足。民生科技政策的价值指向既不是简单地民生,也不是简单地科技,而是民生科技,强调科技发展的民生指向性、融合性和协和性,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在具体民生科技政策设计上,多数时候我们是强调工具理性,即更多地借助于科技来解决问题,强调事后的纠正、调整。而民生科技强调前瞻性,即在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形成之前,就着眼于具体的民生问题,着眼于具体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民生科技的核心要义在于“为了人”的科技,但在具体的政策运行过程中,受制于功利思想的影响,价值论者与工具论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前者更多地强调“为了人”,后者更多地强调“问题的解决”,由此生发开来,民生科技价值难以有效地糅合到一起。(二)民生科技政策方案质量不高。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对于政策运行具有直接作用,民生科技政策方案问题剖析越准、方案的对策应对就越具有针对性,其效果就会越好。客观现实是,在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制定过程中,政策参与者与政策参议者往往都会各取所需,为我性地输出个人或团体诉求,对具体的民生症结与科技的项量关系分析不深,对民生与科技的契合性挖掘不足。(三)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被权力裹挟。在民生科技政策运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会根据个人偏好进行政策裁量,符合自身需要的或能够给自身带来利益的政策,就多执行,相反,不符合个人需要或不能给自身带来利益的就漠不关心地执行。在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往往被权力绑架,政策演变成地方官员或地方政府谋取私利的工具。(四)民生科技政策跟踪问效不足。比较而言,民生科技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环境、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相关的内容,就其辐射的领域也是包罗万象的,很难用具体的文字将其涵盖到位,这也无形地加大了对民生科技政策效果追踪的难度。政策需求多元,认识多维,能力素质各有差异,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对政策追踪问效的难度。

三、民生科技发展的进路:公共政策供给质量的改进与提升

(一)进一步彰显公共政策的民生科技。价值就民生科技价值生成而言,“它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各种风险,包括安全风险、环保风险、投入风险、利益风险、科学技术风险和认知风险等,我们需要通过相应的路径减少或规避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风险,促进民生科技的发展。”[4]强化民生科技价值,主要应从民生科技价值理性和民生科技工具理性两方面入手。对于前者,就是要不断地创设条件和内容,推动民生科技的融合性,强化民众的个体认知,使广大民众充分看到民生科技的发展对于人自身的意义,不单纯是要科技,而是要为了人的科技;对于后者,就是要不断地用民生科技抑或是科技去解决民生问题,通过问题来解决不断提升民众的感悟和理解程度,促使民生科技价值从形而下层面向形而上层面过度,真正实现“让科技活动和创新成果造福于广大民众,为广大民众谋福祉”。[5](二)进一步提升民生科技政策方案的质量。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制定的质量和精确程度直接关系着民生科技问题或症结的剖解度,如果“症状”不清晰,提供的解决方案任凭如何科学、民主和符合法治精神,都是毫无益处的。为此,强化民生科技政策制定,必须精准研判民生科技政策的症结问题,尤其是要找准与民众利益最直接、最现实、最相关的问题及其与科学技术的配套程度、契合程度,能够有效区分哪些是民生科技问题能够解决的、哪些是民生科技不能有效解决的;哪些是民生科技现在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民生科技需要在未来解决。按照民生科技问题的大小、强弱精致政策方案,集思广益、多维协同联动,确保民生科技政策方案是经得住推敲和研磨的方案。(三)进一步规范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者的权力边界。规范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者权力边界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规范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者权力边界。权力是政策施动的有效保障,必须对政策执行者进行有效规约,以防止权力被滥用,为此,必须明确界定科技政策执行者的权力边界,即明示给科技政策执行者,哪些是他能做和必须做的事项,哪些是不能做的事项,使其能够谨慎用权、合法用权和有效用权。二是进一步加强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者的约权工作。民生科技政策约权应主要从内部慎独和外部惩戒两方面着手。所谓的内部慎独就是不断提升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者的慎独慎微意识,提升个人的内在自省,确保个体行为与政策要求同向同行;所谓的外部惩戒就是努力借助于规范把民生科技政策执行者装进制度的笼子,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四)进一步提升民生科技政策实效。一是提升民生科技政策运行质量。民生科技政策制定完成后,执行效果对政策实效具有决定的影响和意义。切实关注民生科技政策的执行细节,能够把政策方案所表征的内容精准地配置好执行内容,能够努力促使政策执行主体按照政策需求去裁量政策和执行政策。二是跟踪问效,不断提升民生科技政策效果。“要通过科技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进行引导、规范和管理,创办中介构有效地传递市场信息和技术,并在研发项目的初始投入、新产品购买上发挥更多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转化体系,为民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进步、生产技术产业化提供前提和保证”。[6]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民生科技的价值追求与实现途径[J].科学经济社会,2009,(3).

[2]苏玉娟.民生科技与中国梦的实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8).

[3]周元.民生科技论[M].科学出版社,2011.

[4]苏玉娟.民生科技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5]崔永华.民生视域下的科技发展与政策启示[J].科技论坛,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