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1:12:58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范文篇1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既有系统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对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负责精神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产实际中对机械制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根据生产实际、培养目标、生源基础和教学技术,运用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师面前的一项课题。

1重组教学内容,明确培养规格

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改变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例如以前对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制图的标准要求较高,现在采用计算机绘图,对字体、比例、标题栏、图线以及图纸幅面等标准可以不作要求(字体可以随意调整,比例和图线可以改变,标题栏和幅面可以选用模板);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等旧的绘图方法已无多大用处,就连圆弧连接的方法也都不适应现代绘图的需要了。轴测投影由于计算机上的三维实体技术的出现也显得无足轻重,这些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而对于其他方面: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学生对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国标中的相应规定必须熟悉,最终要达到用平面图形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标注出尺寸和技术要求。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要加强,随着引进设备的增多,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机器设备的测绘(这也是制图综合训练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只有正确绘制出零部件的草图,才能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零部件的工作图。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图示物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识图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2演练同题教学,增进教学“互动性”和“互补性”

根据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接受能力较差等学习方面的弊端,在长期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演练同题教学法。所谓演练同题指的是讲解实例和实战训练同一题。演练同题根据实例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又可分为同题同步和同题异步。所谓同题同步就是将实例有机分解,教师讲解示范一步,学生模仿训练一步。主要应用在实例知识含量多,结构复杂,对记忆、思维能力要求相对高的场合,所谓同题异步就是首先教师将实例整体讲解示范一遍,然后学生模仿训练一遍。主要应用在知识含量小,结构简单,对记忆、思维能力要求相对低的场合。通过演练同题教学收到了“五动一体”(即目动、耳动、嘴动、手动和心动一体)、“仿用一体”和“演练一体”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典型实例教学过程的两化(一体化和系统化)和“两性”(互动性和互补性)。

3“三字经”口诀教学,内化知识和技能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面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只有山不转水转,摸索出“机械制图三字经”口诀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尽量用“机械制图三字经”梳理提炼机械制图有关标准、有关规律、有关特性、解题步骤、解题方法,经常性运用“机械制图三字经”口诀作为课堂小节,课堂上常常要求学生齐读齐背或分组齐读齐背,开展读背竞赛。每章节结束后整理成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早晚读一些单位时间,开展齐读齐背“机械制图三字经”口诀,赛一赛谁最先过关。通过三字经口诀教学使机械制图有关标准、有关规律、有关特性、解题步骤、解题方法具有导读性、愉阅性、趣味性、聚焦性、网络性,便于学生阅读、记忆、理解、掌握和应用。

【案例】组合体

组合体——分析法:形体法,线面法。

组合体——组合法:叠加式,切割式,综合式。叠加中,有相接,有相切,有相贯。相接处,齐无线,错有线;相切处,不画线。相贯线,基本法,取面点。

截交线——特性有:封闭性;截平面,体表面,共有点,共有线。

截交线——圆柱体:平轴线,方方形;斜轴线,圆圆形;斜轴线,椭圆形。

截交线——圆锥体:垂轴线,圆圆形;斜轴线,大半锥,椭圆形;平素线,抛物线;过锥顶,三角形,其他是,双曲线。

截交线——圆圆球:圆圆形。实形圆,积聚线,变椭圆,看位置。

相贯线——特性有:两立体,共有点,共有线;封闭性;一般是,空间线,特殊是,平面线。

相贯线——圆正交:实实贯,虚虚贯,实虚贯。简化法,用圆弧;大半径,来作图;弯方向,大轴线。

4校本教材辅助教学,教辅同步巩固学习

在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精品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实行一纲多本,有教材、有配套教学用书,还建设了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目前在高等教育出版社4A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了“机械制图”课程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共享中建设、建设中共享”,进一步发展完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益和质量。虽然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了如此程度的努力、探索、实践和修改,但由于产业区域性、学生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课程建设还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校机械制图教师均有同感。为了解决由于课程建设而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校由骨干教师牵头,一线专任教师通力合作,编写了《理实一体化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作为辅助教与学用书。《理实一体化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坚持了“实用、适用、够用、活用”四用原则,体现了“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的思想。按课题→单元→模块→教材组成体系来编写,每课题由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同步训练三部分组成,同步训练按层次又分起步题、进阶题和拓展题,典型例题和同步训练题型丰富,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填表题、分析题和作图题。通过题目梯度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练需要,通过题型多样性解决了机械制图中演练的单一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兴趣性,使每位学生在每堂课的“五动”法中获得收获感、满足感和成功感。

5解读视图教学,提高识图能力

解读视图教学指的是运用记图训练法、图感训练法、同一形体的转位训练法、移位变形训练法、构形设计训练法、虚实变换训练法、比较训练法、变换题形训练法、结点补图训练法和分解合成训练法等阅读解释、分析研究和理解体会视图。

(1)记图训练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零件上常见的结构形状)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既然机械图样被喻为“工程语言”,就应该具有自己的“词汇”、“词组”、“句子”、“文章”,如果基本体视图是“词汇”,那么组合体视图便是“词组”,那么各种基本表示法就是“句子”,那么零件图就是“文章”。只有具备丰富的词汇、词组,才能写出好句子,好文章。对一些常见基本几何体如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实心或空心)、圆锥体、球以及它们的切割、开槽、穿孔等的实物形状和图形特征有意识加以记忆,并弄清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于用时提取。

(2)图感训练法,是指通过多次绘图及识图能力训练,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对图形的判断能力,它包括图的形象感与空间感。多进行轴测图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段,先进行长方体、圆柱体、锥体等基本体的轴测图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组合体轴测图训练,形式可以是由轴测图画三视图、由三视图画轴测图、由实物画轴测图。在组合体识图中,可以通过分层还原法、分项还原法、各项绘图法对复杂的叠加类形体、切割类形体进行“折零件”与“还原”训练,一方面增强分析读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图感。进行AutoCAD三维造型训练,既可以练习AutoCAD技术又可以观察立体的切割和定位实际情况,以及立体之间的组合形式和投影特点。进行实物模型制作法训练,例如提倡图感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解读视图过程,可以使用水果、箩卜、泥等挖切出各种各样的立体,久而久之,可以很形象的培养自己的感观能力。当然,要边挖切边分析它的三视图有什么特点。此法虽土,但是可以快速提升的空间想象力。

(3)同一形体的转位训练,就是转动同一形体改变空间位置引出三视图变化。经常进行此类训练,无疑对提高学生识图中的应对能力和想象力十分有益。

(4)移位变形法训练,是指主要通过改变截交线的截交位置、相贯线的相贯位置、组合体的切割和叠加位置,从而达到改变形体形状,训练学生看画能力。

(5)构形设计训练,是指根据给定的一个(或两个)视图设计出各种形体,并补画出它的另两个(或一个)视图,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

(6)虚实变换法训练,其第一层含义从立体角度分析就是将实体变换成虚体,或将虚体变换成实体,既实体和虚体互换;其第二层含义从视图角度分析就是将立体上的可见部分变换成不可见部分,或将立体上的不可见部分变换成可见部分,也就是说将粗实线变换成细虚线,或将细虚线变换成粗实线,既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互换,粗实线和细虚线互换。搞清实虚体投影规则、投影特性和投影差异,弄清视图中粗实线和细虚线与空间物体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的对应关系,拓展投影和构形能力。

机械制图范文篇2

1.1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平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2《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2.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如两不等直径圆柱轴线正交,其相贯线为一封闭的空间曲线,但为了简化作图,往往用圆弧代替,但从概念上就不能说成其相贯线是一段圆弧。“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奋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2.3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范文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机械制造;作用

一、引言

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图形或视频等形式进行想法的沟通并将最终的讨论结果与方案以固定的媒介形式记录下来。而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如果相关产业人员想要具体描述一个物体的形态、使用需求以及最终的作用,则必须要借助图纸设计。在漫长的工业发展阶段中,图纸设计是落实一项生产活动的重要准备条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机械制图在各行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建筑工程,都需要前期通过制图表达项目管理人员的思想与需求,并对后续所有工序进行指导与调配。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整体方向不出错,并为后续产品的性能、结构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和优化。机械制图是工业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对于任何生产活动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二、机械制图概况

(一)机械制图的指导价值

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来说,机械制图已经是一种发展历史漫长的技术形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制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机械制图作为最初的方案设计者与最终的产品制造者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在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普遍运用。对于机械制图人员来说,必须要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丰富的加工经验以及良好的技术修养。而对于机械制造者来说,必须要有对于图纸的准确把握能力以及依照图纸落实生产活动的专业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机械制图的价值与意义,并且顺利完成后续生产活动,从而进一步改良机械制造工序的程序和方法。

(二)机械制图的规则与标准

机械制图并不仅指一个表达设计意识的简单方案或者草稿。由于机械制图影响着后续生产的所有流程,必须满足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机械制图必须要依据后续的所有生产工序以及其技术要点来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目前在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制定了较为合理的设计标准,从而使得机械制图的最终效果符合技术标准规范。机械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并依照国标设计和绘制图纸,才能够使得后续生产工序符合要求,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三、机械制图是机械制造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机械制造是一个复杂的流程,为了进一步协调各部门或各生产线的工作,掌握一门通用的技术语言是必备技能。而机械制图作为这样一项重要的通用语言,对于各生产部门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任何机械制造行业产品的规格、尺寸、结构以及加工方式等都需要专业的机械图纸来显现,任何一个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人员都应当能够充分掌握机械制图。这不仅能够帮助从业人员理解最初方案设计人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能够对后续的生产活动进行准确的指导。为进一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于机械制图的掌握能力,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且用图形、视频等将机械制图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把握机械零件的结构,同时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后续的零件组装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统一的机械制图规范与技术标准。相关行业人员必须掌握并执行机械制图的国家技术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机械制图管理体制的统一。随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逐渐向统一化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加强我国机械行业技术人才的国际交流。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把握市场变化,进一步掌握机械制图的技术语言,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从而促进行业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四、机械制图在机械制造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一)在传统机械制造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机械制图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来说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生产技术依赖于既定的工序以及生产标准。以机器生产为例,任何生产活动开始前,都需要相关设计部门的人员分析机器的主要设计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在了解了前述事项后,设计人员才能够依据相关设计技术标准,绘制该机器的装配图。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依据装配图完成相应的数个零件图。机械制图的核心组成部分便是装配图以及零件图。在机械设计工作者完成任务后,机械制造者便要依据相关图纸以及操作需求,对零件与机器进行全面加工和组装,从而顺利完成一台机器设备的生产。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保养与维护或者对相关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也需要利用最初的图纸进行分析,准确找到设备各个环节的衔接系统,才能保证改进方案的准确性与全面性[1]。

(二)机械制图在机械制造现代化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制造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不同类型的生产工作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对机械制造工作也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机械制造人员应当进一步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互联网技术,从而实现机械制造工作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对于机械制图的设计也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综合各类信息要素,将不同设计方案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适用性最强的方案,为后续生产活动选择出最为可靠的设计;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能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提升图纸产出的效率,并且帮助相关人员收集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对工作进行准确且全面的指导[2]。

(三)机械制图在机械制造实际创新环节的应用

创新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机械制图在促进制造行业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方面,机械制图能够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实操能力,并且利用所掌握的机械专业知识,对现有的机械制造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革新;另一方面,科学且完善的机械制图是开展后续工序的重要前提,如果在机械制图阶段对相关产品的性能以及使用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那么将对后续生产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创新指导。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不同,现阶段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更依赖于制图环节的创新。只有在制图阶段将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以及运用能力进行不断扩展,才能够使得后续实际制造过程中将这一完美性充分展现出来。此外,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制造人员,都应当不断依据行业需求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才能获得良好的行业技术创新效果。

五、机械制图的未来发展

随着机械行业的高速发展,产品的生产加工往往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企业的各个部门或者各个环节的生产线都应当与机械设计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按照规范的操作方式进行后续的机械制造。未来随着科技创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各大生产部门的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工程设计人员、绘图员还是机械制造人员,都应当掌握实际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与技能。未来机械制图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机械制图技术将会更先进,应用更广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向着高效化的方向进步。因此,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改善传统制造工艺的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机械制图技术的运用,从而对生产活动进行更好地指导,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在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由于科技水平落后以及专业设备与先进人才的缺失,无法在机械制造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制图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地区的情况也将不断改善。因此,机械制图技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将会进一步得到应用并发挥应有的价值,机械制图也将取代手工制图而成为主流的绘图技术[3]。

(二)CAD/CAM等各种先进的技术将在机械制图工作中更全面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机械制造从业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机械制图技术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制图的信息化不仅能够帮助相关操作人员收集与把握相关信息数据,也能够使得机械设计的准确性更高。相关行业人员能够借助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渠道,设计并优化已有的制造方案并不断进行改进。机械制图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一项通用技术语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设计软件,例如Solid-Works、Pro/E,Inventor、UG、AutoCAD等。这些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得机械制图变得更为简便,操作更为顺畅,也能够减少制图的误差,提升绘图的整体精确性。这些软件的普遍运用为机械制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前提,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技术对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制图能够更好地传达机械零件或机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以及使用用途,从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机械制造生产流程。因此,相关行业人员必须要及时掌握最新机械制图技术及国标,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覃志文.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结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9):21.

[2]田健平.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结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28.

机械制图范文篇4

笔者教的是制图课,要使学生学好制图课,必须要以完成一定的作业量为基础。因为在制图课的教学中,看图与画图是相辅相成的。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图样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看图又是画图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图样才能快而准确地画出视图。所以,教学中既要遵循反映技工特点的“看图为主,看画结合”的教学原则,又要在作业中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想,严肃认真地去画。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正确地对待制图作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和学业,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学习与思想的同步提高。

二、发挥教师评语的作用

采用作业评语的方法,既给学生批改作业又给作业写上评语,既注重作业考评,又注重德育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引起思想上的重视。比如,笔者写给学习不努力、作业不认真的学生的评语是“不努力完成作业,技能如何掌握?”“态度不认真,思维怎能提高?”“学习不努力空耗父兄血汗,作业不认真枉费教师苦心。”“不努力优胜劣汰,下苦功势在必行。”“错题不改积重难返,有误不纠贻误终生。”因为教师的态度是严肃、不留情面的,所以教师的做法能在学生中引起震动,从而告诉并提醒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有“混”的思想,要重视教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在作业批改中,我们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勤写勤画勤看、多想多问多练,学习再努力拼搏,告诫他们“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灰心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学好机械制图,并非一朝一夕的,鼓励学生只有多做题才能有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完成作业、练好学习基本功,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和作业完成得比较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天外有天再努力,人外有人再拼搏”“勤于积累,善于思考,贵在有恒,志在必得”等等。教师的这些作业评语,有的批评鞭策,有的鼓励表扬,有的指出不足,有的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有意识、切合实际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评语,这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成绩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教师灵活地做到了批评要严厉、表扬要及时,并结合他们不同程度的进步,写出不同程度的评语,使他们学有信心、学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以紧迫感督促了学习好的同学继续努力,以危机感促使了学习差的同学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教师的作业评语虽然话语不多,但其内涵的意义是深远的,外延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力则是不可低估的,以至于有的同学毕业后,还清楚地记得教师写在他作业本上的评语。

三、寓德育教育于作业评语之中

机械制图范文篇5

1.1精选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学时

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上,应本着在保证制图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等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模块化思想进行绘图的能力,模块化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可以大大增加绘图效率。为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还应加大断面图、剖视图、零件图及其技术要求等方法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作出适当的调整。

1.2加大实践,引入实物测绘教学环节

为培养新型适用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测绘能力,在学习完三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知识后,应间歇加入实物测绘教学环节,通过测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徒手作图能力及尺寸公差检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测绘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采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零件。

1.3引进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

伴随着与机械制图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的快速发展,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现代企业更加注重绘图效率与设计效率,因此应将机械制图的知识转化为借助计算机软件绘制零件图与三维立体图的能力。建议将以习题册作为作业的形式改为提交计算机绘图作业,以培养与加强学生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在《机械制图》的学习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各学科的渗透,突显本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组织学生到机械加工车间参观的方法,加强学生对退刀槽、砂轮越程槽等工艺结构的理解,通过观察车削加工过程与加工零件上“见棱倒角”,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培养学生徒手绘制轴测图与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立体图的能力

高职机械专业学生一般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机械制图》课程,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不利于三视图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前期应利用SolidWorks的软件绘制出基本体及各种组合体的三维模型,在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后,再利用计算机软件将三维模型转换为三视图,一方面便于培养学生自行检查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兴趣。轴测图也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鼓励学生练习徒手绘制轴测图与零件草图的能力。

2.2紧扣国家标准,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适应我国国情,我国的国家标准已有几次改革。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应采用新的国家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企业仍延用旧的国家标准,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还应注意新旧国家标准之间的联系。如在新国标中的表面粗糙度对应老国标中的光洁度。通过常用标准件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国家标准作用的理解,并体会国家标准在《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学科中指导意义,使学生养成遵循国家标准绘制图形并进行标注的习惯。

2.3加强形体分析法的应用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环节中,应贯穿形体分析法的思想。利用形体分析法,将复杂模型分解为各种基本体,建立模块化绘图的思想。在手工绘图时,先完成各基本体部分图形的绘制,再结合组合(共面、不共面、相切与相交)关系,修正连接部分;在利用计算机软件,尤其是Autocad、Caxa等主要绘制平面图形的软件时,灵活应用不同的模块将大大提高绘图的效率。利用具有尺寸驱动功能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如SolidWorks等,可先绘制基本模块图形,然后利用其强大的尺寸驱动功能,修改零件尺寸,绘制三维立体图形,所得的三维立体图形可自动生成三视图,此类软件的应用可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3结语

机械制图范文篇6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制图;工匠精神;价值引领

为适应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解决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问题[1],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3]。专业课程是高校课程的主体部分,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学生影响最深,如何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直接关系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劣和成败。“机械制图”作为工科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实现全课程育人的起点和关键,对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影响深远。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课程思政”的内涵

从2014年上海市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到202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一直都是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但学界对“课程思政”内涵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第一,“课程思政”是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源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但其具体实践完全区别以往的做法。课程思政要求各任课老师充分挖掘所授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以隐性的、润物无声的方式结合课程知识点表达出来。这种要求把所有课程纳入育人载体,把所有教师纳入育人主体的理念,极大地拓宽了育人渠道,增强了育人效度,是一种全新的育人观。第二,“课程思政”是方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逐渐呈现出“孤岛化”的现实困境。“课程思政”的提出为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方法,为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题进头脑提供了新思路,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方法。

2“机械制图”课程简介和学情分析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机械制图”也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爱国精神、辩证思维、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专任教师可在充分挖掘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和手段将思政元素如盐入水般地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大一新生,现今都是00后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但他们多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存在自卑心理和失落感,也存在自主性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严重依赖网络等特点。新进大学校园后,由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等原因,很多大一新生存在一定的迷茫期。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认知状况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拥有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变。

3“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3.1以大国重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全球技术领先的重大科研成果,研制了一大批的大国重器,譬如墨子号卫星、中国高铁、C9飞机、盾构机、FAST望远镜、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蛟龙号潜水艇等等,这些大国重器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绪论的课程引入到各章节的具体授课内容,通过穿插展示这些大国重器,让学生明白无论多么复杂的机械产品,都是从一张张机械图样的设计和绘制开始的,都离不开螺纹、齿轮、轴承等基本机械结构件,学好机械制图对于任何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都具有非常基础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制更需要优秀的机械图样的设计和绘制。以此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航空发动机、光刻机等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并通过对国内外差距的恰当介绍和评论,引导学生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忘我学习、砥砺前行。

3.2以国家标准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规矩意识

工程图样作为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具有统一的规范,这个规范就是《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课程就是以国家标准对机械图样的技术规范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国家标准对机械图样绘制的严肃性、科学性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生产的职业素养。国家标准对于机械图样的管理和交流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若没有国家标准的规范,机械图样也就没法成为通用的语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具备规矩意识既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任何一个单位、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自身的规矩。规矩本身包含着公平、正义、秩序在内的价值追求,对育人修身、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教师授课时可以国家标准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3以图样绘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专注持续地将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5]。只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才能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培育众多的“大国工匠”,进而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助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学习深造,学习思想和理念还停留在中学时代,职业观念尚未建立,对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还缺乏认识,工匠精神还需大力培育。课程以国家标准为根本依据,在培养学生画图和识图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遵守图样绘制的规范。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图样绘制练习和修改优化,逐步帮忙学生认识到图样绘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养成规范、严谨、精益求精绘制工程图样的职业习惯。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例如,教师可搜集一些因图纸表达错误或不明确而导致生产损失甚至发生重大事故的案例,从反面让学生认识到严谨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教师也可通过一些优秀的绘图案例,从正面展示准确、美观的图样对工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梁思成、殷国茂等科学家绘制的优秀图样激励学生认真专注地绘制更规范漂亮的图样作品。

3.4以组合体视图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机械制图”课程中蕴含大量的辩证思维教学案例,教师可在备课时进行充分挖掘,在授课时予以恰当的展示和引导,培训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机械制图”课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三视图之间的“三等”投影规律,这一规律反映了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是绘图和识图的基本依据。在三视图中,三个视图之间是并列互补的关系,各有表达重点但又彼此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表达物体的形状;在“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看图要领就是“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以便于想象出物体的确切形状,这些知识要点都体现了辩证唯物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师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讲授,引导学生从联系、变化、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由于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会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物体,以及由二维平面图形想象三维空间物体的形状,这就对空间思维能力提出的一定的要求,而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正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重视量的积累,让学生明白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规律认识,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不断地“照物绘图”和“依图想物”,才会有空间思维能力质的突破。

3.5以标准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量意识

标准件是指结构、尺寸、标记和画法等方面都已按统一的规格标准化且由专业厂商生产的常用零件。因其具有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机械产品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通常都会介绍螺纹紧固件、齿轮、键、销、轴承、弹簧等常用标准件,尤其是螺纹和轴承都是教学重点,需要学生较深入掌握它们的结构、画法等内容。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标准件?”“为什么要使用标准件?”等关键问题,使学生充分理解标准件对企业产品生产和市场占有中的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成本质量意识。尤其是在各标准件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案例,采用企业生产视频、图片以及数据对比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到标准件的重要作用[6]。例如,教师可搜集专业厂商大规模高效生产螺纹紧固件的视频资源和企业单件生产螺纹紧固件的视频资源,从生产方式、效率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两者进行观察对比,然后再展示市场购买价钱与单件生产所耗成本的对比数据。通过这种视频和数据直观对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为何标准件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标准件在降低成本方面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3.6以装配体测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既是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措施。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工作原理及零件间装配关系的图样,是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调试、安装、维修的重要技术文件。从装配体的拆装到装配图的绘制,其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良好载体。授课时,可以先就团队协作精神话题展开班级讨论,让学生对此有所思考。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减速器、齿轮泵等装配体的测绘。通过相对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提供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任务达成的过程中沟通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团队协作精神的内核,从理性思考到实践体悟,整个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结语

“机械制图”在工科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决定其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起点意义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大国重器、国家标准、图样绘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组合体视图和零件图表达、标准件、装配体为切入点,挖掘“机械制图”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规矩意识、辩证思维、成本质量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各专业、各课程都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0-11-18].

[4]刘树春.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内涵、价值和培育[J].科教导刊(下旬刊),2019(12):92-94.

[5]张培培.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7(1):75-81.

机械制图范文篇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制造产业发展赖以支撑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他产业、技术领域和学科也起着支撑性和引导性作用[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机制专业是一个经典专业,在我国各大院校建设时间悠久。但正因为如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着授课内容重复,课程联系不紧密,知识点更新缓慢等问题。近些年来,国内诸多高校纷纷进行专业认证。与国外的课程体系相比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鉴于此,针对机制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机械制图”与“互换性技术测量”是机制专业的两门专业基础课,往往也是机制专业学生在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二门专业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所以优化此两门课程,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3]。

2存在问题

2.1内容重复讲解。按照现有计划,“机械制图”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安排在第三学期。两门课程联系紧密,知识点上也有很对相互衔接之处。但正因为如此,存在着课程知识点重复讲解的问题。《机械制图》第八章为零件图部分,此章的教学目标之一即为掌握零件图的画法,具备读图能力。其中,图纸部分主要包含互换性的知识点,而“机械制图”仅仅简单讲授以上知识点的画法,并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图纸中各标注的意义,进而不能读懂零件图。如果针对此知识点进行讲授,又会占用大量时间。并且这四部分内容,又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重要知识。即使在制图课程中讲授,学生在进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习的时候,往往也会遗忘这些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4]。2.2知识点不能融会贯通。目前,学生对于精度设计的部分掌握情况不理想。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都不能较好地应用精度设计的知识。具体反映在图纸上,就是依样画葫芦。反映在图纸上的粗糙度,形位公差,极限与配合部分,大多数都是照抄其他资料,或者随意标注。即使能够标注,也不能深刻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尽管两门课程都在讲授此部分知识,但讲授过程中各自为政,并没有融汇贯通。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学习得一知半解。“机械制图”一课中,主要任务侧重于如何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图纸,对于精度设计几乎不涉及。而“互换性”限于课程时长,再考虑粗糙度、形位公差、极限与配合的部分在“机械制图”中已经涉及,同时缺少课程设计的环节,不能进行实际的应用训练。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精度设计部分没有得到充分的消化。基于以上问题,将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同时整合其中部分知识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利用课程设计进行实际应用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点。同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课程整合

课程的整合并非知识点的简单合并,而是要将几门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将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进行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掌握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所以,需要对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重新进行梳理,甚至做出必要的取舍,以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首先,先根据“机械制图”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门课程,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罗列出近似甚至是重复的知识点。其中,两门课程的重复部分主要集中在图纸部分,反应在“机械制图”上,即为零件图与装配图两章。具体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如表1所示:表1所示的知识点中,第一部分为极限与配合。其中极限与配合部分需要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讲解,要求学生理解极限与配合的基础,包括术语、定义以及标法以及标准公差数值表。在此基础上需要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具体知识点包括:基准制的选择;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配合的选择;配合特性以及基本偏差的应用。在掌握以上知识点之后,通过一个应用的实例,掌握极限偏差数值的具体应用。第二部分为形位公差。其中,形位公差的基础部分放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讲解。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形位公差的术语及定义。其次需要学生们掌握公差带的定义。最后,讲解形位公差的选择。第三部分为表面粗糙度。其中表面粗糙度的知识点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能够熟悉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之后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的选用原则。第四部分为尺寸链。其中,首先需要学生们掌握尺寸链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熟悉尺寸链的组成,同时能够熟悉尺寸链的种类。在授课时需要重点强调:由于机械零件在实际加工时总有误差,所以,标注时都有公差范围。在标注时,最次要的部分不标注尺寸。如果将尺寸进行封闭标注,加工时,工人师傅往往难以把握和理解哪一个尺寸是首要的,影响加工精度在整个工序中的分配。在布置相关部分绘图作业时,也要重点强调。以上四部分内容,在两门课中均有涉及。在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将以上重点置于“机械制图”中进行讲解。大约需要增加6-8课时的课时量。在进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讲授过程中,以作业的形式复习。鉴于“机械制图”的课时量有限,所以需要对此课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保证上述四部分知识点能够有效地、充分地进行讲授。针对“机械制图”课程,首先将正投影的基本知识进行优化。具体先将直线的投影部分难度降低,把重点放在“平面上点的求法”中,之后优化平面的投影部分,将垂直部分作为选修来讲解。其次,对于制图的基本知识一技能部分也作出教法上的调整。这一章内容中,关于图纸上国家标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没有绘制图纸的经验之前,难以理解各种国家标准,只能够强行记忆。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将国家标准部分知识点,改为作业的形式,抄画一张零件图。同时要求教师需要将每一份图纸进行批改,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绘图的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常用几何作图法部分的知识进行缩减,在课程设计或作业中进行讲授。将原有的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更改为机械零件测绘课程设计,将制图与互换性两门进行结合。以企业中实际应用生产的零件作为测绘对象。首先进行零件的尺寸测绘,之后绘制零件草图,再自行查阅相关的资料确定零件精度,最后完成零件图的绘制。通过测绘课程设计,将两门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两门课程的知识进行了融合。

4结论

通过对“机械制图”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课程内容重复、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问题。首先将两门课程的相似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其次优化了“机械制图”课程的学时,最后通过机械零件测绘课程设计对两门课程进行了巩固和复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机制类专业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这样,可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俊杰.郑州市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陈文东.基于专业认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7).

[3]王新平,王志良.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建设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6(10).

机械制图范文篇8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来说,“机械制图”课程是尤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对机械图样,进行一定的分析,并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物体的二维平面特点,还要考虑图形的三维空间信息。将图形的平面信息和三维空间信息进行一定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判断某一机械的具体形状。由于很多学生不具有相应的空间分析能力,这样一来,就加大了教学难度。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主要是通过模型以及相应的二维平面图,来进行绘图教学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率。

一、“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分析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对机械的三视图以及机械零件的构造进行介绍。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是通过某一机械零件的模型及三视图进行教学的,学生也只能根据相应的模型进行绘图,就严重影响了绘图课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某一机械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学生也很难建立对某一机械零件的具体认识。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1.可以更好地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的过程中,要掌握各种零件的视图方法,还要了解各种图线的具体画法。在绘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行业规定来进行操作。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利用相关的教学模型,来给学生做示范。学生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过程中,一般是在某一固定时间,完成固定的制图任务。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在“机械制图”课程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从而影响了老师上课教学的时间。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已经做好的PPT,来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在“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由于在“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学生的研究对象是三维立体图形。学生需要绘制的机械零件包括各种几何体,有些零件可能还是多个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会利用各种机械零件的模型来让学生自己绘图。这样就会增加教学成本,也会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同时,利用模型进行教学,由于模型的体积较小,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很多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无法观察到模型的具体细节,不利于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3.有利于学生观察到机械零件的内部构造。在利用模型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木质模型是已经配置好的,老师很难在课堂上,对大型零件的装配过程进行演示,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观察到机械零件的内部配置以及结构,从而会影响到学生对大型机械的认识,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机械制图”课程。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传达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立体图形的动画模式,将某一机械零件的内部构造展现给学生,将这些动态图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机械零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机械零件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在制图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软件。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制图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运用到这项技能,学校要认识到制图教学的重要性。在制图教学中,利用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更好地通过一些软件来制作平面图形,也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来制造三维立体图形,这些电子软件会自动处理机械的光影和色调,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还原度。因此,老师在进行机械画图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机械图形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遵循以下三个步骤。(1)事先做好图形的编辑和处理。老师在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展示一些机械模型图片。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前,要做好图片的编辑和储存工作。要事先收集好“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示意图,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素材的有效性,在进行绘图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能更好地对这些图片进行应用。(2)课上的演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机械制图”课程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机械图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能力。老师要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图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演示讲解。笔者每次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演示某一机械图形时,都会配上相应的文字解说。在机械图形的平面剖析过程中,笔者会通过调整PPT的播放速度,来放慢课堂教学速度,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有更好地把握,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堂重难点知识。(3)利用三维动画的操作功能。在“机械制图”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画三维立体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让学生先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对零件建立一个基本的认识,学生也能更好地实现二维图形与三维立体图形的转换。而且通过三维动画的操作功能,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某一机械内部零件的具体构造,让“机械制图”课程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机械零件的认识。2.做好课堂评价和完善工作。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向学生展现“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考查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端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守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的领导者,而多媒体教学方式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想让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老师就要在课堂上适度选择多媒体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率。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机械制图”课程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机械图样的绘制以及识读基础”一课时,就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将课堂重难点知识呈现出来。其次,笔者还会根据机械画图的难易程度,选择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画图方式进行演示,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率。2.适时性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老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适当的选择教学方式,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机械模型的投影及三视图”时,就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图形进行更好地还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其次,在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知识时,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在观看演示过程中,就能够对基础的机械绘图技术有更好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效率。

机械制图范文篇9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要改革,要适应“工作本位学习”形式的要求,首先要对“工作本位学习”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从上述可知,“工作本位学习”的实施过程是在工作现场完成的,是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完全结合在一起,工作即课程,课程即工作。那么,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高职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人才构成比例为: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为60%,机械装配人员为20%,机械维修人员为10%,现场工艺和管理人员为10%。我们选择比例最大的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调查,整理如下。

通过上表零件加工的工作过程可以知道,图纸和工作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工作过程的36个步骤中,有24个步骤与图纸有直接的关系,其余步骤也有间接的关系。通过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图纸的作用贯穿于整个零件加工工作过程之中;

(2)图纸产生在工作过程之前;

(3)图纸是下达工作任务的依据;

(4)图纸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指导性地位;

(5)工作者的工作过程自始至终是理解图纸内涵、服从图纸指令、遵循图纸规定、执行图纸要求、实现图纸设计思想的过程。

上述调查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工作者、图样三者之间的关系,也给高职《机械制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2“工作本位学习”的基本内涵

从20世纪末开始,工作本位学习(workbarninglearning)以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得以迅速的发展与普及,它是一种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在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机会的大学层次课程的学习计划。“工作本位学习”本质上是一项在工作现场进行的、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而非“教”,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实践。因此是一种合作教育计划。

3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思考

3.1正确进行课程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对机械类而言,就是为机械制造企业培养机械制造、生产、加工一线的高等应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的《机械制图》,同样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机械生产、加工岗位人才的目标。根据前文的机械零件加工过程调查可知,其工作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识读”图样,通过“识读”,正确理解图样内涵,忠实执行图样要求,准确实现图样设计目标,而不是设计绘制图样。因此,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机械生产、加工一线职业岗位人员培养识图能力,而不是图样绘制能力。所以课程名称建议改成《机械图学》,一方面名称涵盖更加广泛,另一方面体现课程目标任务的更改,弱化了图形绘制这一特定的概念。

3.2努力实现教学中心转移

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要实现三个中心的转移,即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转移;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工作过程和工作现场为中心转移。只有理清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些新思路和新观念,才能都搞好《机械制图》教学改革。高职图学课程必须紧紧围绕“识图”这一目标,着力构建以“基本体识读――组合体识读――零件图识读――装配图识读”为核心内容的机械图识读体系,立足学生图样识读能力的培养,其他相关内容只能服务于“图样识读”这一主题,凡是与图样识读能力相关的内容,例如零件图知识、国标知识等都要强化,而与制图能力相关的内容都应该弱化,对理论性过强、过于抽象的内容应该删除。

3.3培养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1)总体识读分析能力:对机械图样进行总体识读,对加工件的名称、材料、大小、重量、图物比例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对工作任务形成总体印象;

(2)图学知识分析能力:每个图的名称、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特殊画法、简化画法等心中有数;

(3)形体识读分析能力:运用形体分析方法对零件的形状、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认定;

(4)尺寸识读分析能力:对照图样能准确识别尺寸基准,从功能上对全部尺寸进行分类,能分辨哪些是本工序加工尺寸、哪些是非加工尺寸;

(5)公差识读分析能力:能对图样上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进行准确的识读和理解;

(6)技术条件分析能力:,按照图样标注的要求,确定加工件的表面加工要求和其他技术、工艺要求;

(7)加工工艺分析能力: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确定本岗位加工的任务范围,编制合理的加工程序;

(8)设备工具分析能力: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和加工位置及加工尺寸等要求,正确分析选择加工设备和相关的工具;

(9)定位装夹分析能力: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选定合理的定位形式和装夹方法;

(10)技术测量分析能力:按照图样标注的尺寸及公差的特点,正确分析和选择量具及测量方法。

从上述能力结构可以得知,这种图样识读体系中,一方面注重从图学知识角度的读图能力的应用和延伸,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工作现场读图的特点,强调图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注重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养成多角度读图和多工种身份读图,使图样识读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被动到主动。

3.4适应工作现场应用需要

高职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职业岗位的需要。从前述工作过程调查可知,工作者从接受工作任务以后,识读图样几乎伴随整个工作过程,而画图的机会非常少,使用尺、规、图板作图的情况,在工作现场几乎不可能发生,因此,在《机械图学》的教学中,应该减少和弱化传统的尺规作图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不需要画图教学的内容,在工作现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频繁的,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需要,培养和强化工作者的徒手画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徒手画立体图和零件草图,这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作业训练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3.5提供职业应用发展平台

高职教育是人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它既要前面的教育提供基础,又要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因此,《机械图学》课程同样要承担这样的任务,为此,在确保高职阶段以图样识读为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作两方面考虑:

其一,引入选学机制,设置画法几何、绘图方法和技巧、展开图、焊接图等选学模块为有制图职业志向的学生和多岗位发展的学生提供空间。

其二,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是科技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增加计算机绘图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构筑平台。

摘要:“工作本位学习”是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学习形式,通过对工作过程的调查分析,确定高职机械制图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改革的基本思路。正确进行课程目标定位,努力实现教学中心转移,培养综合应用分析能力,适应工作现场应用需要,提供职业应用发展平台。

关键词:工作;学习;高职;机械制图;改革

参考文献

[1]何铭新,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吕守祥.机械制图[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机械制图范文篇10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机械制图;SolidWorks软件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尤其是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精密检测装备等,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全球新兴经济体也在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上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让我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现代化的装备制造过程中,人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人是服务者、操作者,以后会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设备技术、独立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化制造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从事制造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9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文件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以职业教育改革契机,课题组教师以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为根基,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努力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机械制图进行了教学改革。

1研究意义

《机械制图》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二维图形时,想象力差的同学学习起来会相对困难,需要通过多学多练去掌握、强化知识点,在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想象成三维立体图,离开了大量的模型,教学很难实施,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型价格很高,由于体积和重量等原因,模型易破损,携带不便;另一方面,传统的实物模型更新换代速度慢,并且不能够修改,与教材不配套,学院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型是建校初期购进的,十几年不变的教学模型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时代不断进步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推广和普及,近几年,我院在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大,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增设了多媒体教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制图的教学需要。因此开发适合现代教学特点的机械制图模型库,以虚拟三维模型取代传统的实物模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研究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了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库、二维模型库三维到二维、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通过模型库,学生可以多角度观看物体,对于想象力差一些的学生,实现由二维到三维,三维到二维的转换,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识图和读图能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运用效果尤为显著。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逐渐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且与教育教学相融合。针对机械制图课程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情况,目前,地方许多兄弟院校都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初步具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逻辑思维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喜欢动手不善于理论,渴望成功但缺乏耐心,自信不足易于放弃。学完该课程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要具备更高的技能水平。对于所要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讲,开发具有高职特色、适合现代职业院校制图教学的模型库势在必行。Solidworks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是软件的三大特点,使得它成为领先的、主流的三维CAD解决方案。它能够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不仅提供如此强大的功能,同时对每个工程师和设计者来说,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

3研究基础

团队有14名教师组成,专业平均每级学生220人左右,师生比1∶15.7,其比例符合教学实施的需要,结构合理。团队是在围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突出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为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工学结合,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5名,占教学队伍的35.7%;专任教师9名,占全部教学队伍的64.3%;专任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兼职教师长期任学生校内、校外实训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定期邀请他们参与课程建设,并举行三维数字化设计案例讲座。

4研究目标

通过运用三维软件创建课程所需素材的模型库,能够实现专业、课程、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二维软件课程紧密衔接,形成由手工绘图、二维平面设计、三维模型设计等梯次内容形成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设计应用能力、运用三维实体建模的空间构思能力、三维设计能力和创新思想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使用三维设计软件构建自己的设计项目;同时,可将Solidworks软件作为设计工具,方便更好地完成后续课程的设计任务,融合教改项目,整合优质资源,奠定了基础,在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中作出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将模型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单调教学模式,帮助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研究:运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所需素材的创建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机械制图》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一门研究投影法绘制机械工程图样和求解空间几何问题理论和方法的课程,是工程类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相关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具备徒手画图和手工仪器图的能力,所绘图样投影正确、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制图标准。掌握机件视图的绘制和阅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由于Solidworks软件具有参数化建模特点,对模型草图能够进行尺寸驱动,根据不同的章节创建与本章节相符的模型。(3)二维视图的生成:Solidworks软件具有三大模块,零件模块、装配模块和工程图模块。机械制图重点掌握的内容是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Solidworks软件利用工程图模块,可以将三维模型直接转换成工程图,便于学生理解零件该部分内容。(4)动态仿真视频的建立。

6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法

建立与当前机械制图课程相配套的三维实体模型;各实体模型二维视图的生成;动态仿真视频的建立。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具体应用如下:调查法应用。通过对各学院制图课程性质进行分析及教师教学经验方法进行调研,总结归纳出所需创建的不同类型模型;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中各章节所需零件进行分析,研究设计符合章节的模型。技术路线:分析《机械制图》课程性质;运用三维软件绘制所需实体模型;有三维模型生成表达形状结构的二维图形;运用三维软件进行运动仿真视频创建。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课题调研:根据项目内容,组建项目组,研究制定项目执行方案,按照项目具体内容,进行调研,收集资料,为项目的具体开展奠定基础。(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创建所需三维模型库。(3)结题鉴定:组织课题总结,撰写项目结题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本项目属于应用性项目,与实际相结合,完全可行。7项目创新点(1)根据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创建配套的三维模型库,方便学生学习,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给够提供三维图给他们,可以帮助他们学习。(2)改变传统单调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激发学习三维软件的兴趣,为后续该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利用SolidWorks三维实体设计软件可以创建虚拟动态模型库,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型的缺点,为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之浅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3.05.

[2]覃羡烘.浅析机械制图教学[J].广西轻工业,2011.01.

[3]施海华.机械制图教学中新模式的有效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1.06.

[4]王志军.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02.